CN106200333B - 图像形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200333B CN106200333B CN201510397377.XA CN201510397377A CN106200333B CN 106200333 B CN106200333 B CN 106200333B CN 201510397377 A CN201510397377 A CN 201510397377A CN 106200333 B CN106200333 B CN 10620033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mage
- image writing
- image forming
- forming apparatus
- moving mem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642 Polyim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16 antistatic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07 flu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515 polycarbon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417 polycarbon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721 polyi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060 rub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748 scra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93 scratch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56 stir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H04N1/00559—Mounting or support of components or element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05—Details of unit
- G03G15/011—Details of unit for exposing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42—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 G03G15/0178—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more than on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one for every monocolour image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6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42—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 G03G15/0178—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more than on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one for every monocolour image
- G03G15/0189—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more than on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one for every monocolour image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2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3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using doors or cover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6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 G03G21/166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for the exposure unit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6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 G03G21/167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for the photosensitive elemen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Printers Or Recording Devices Using Electromagnetic And Radiation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多个图像保持体、多个图像写装置、移动构件和退避机构。多个图像保持体沿预定方向布置。多个图像写装置面对相应的图像保持体并将图像写在相应的图像保持体上。移动构件保持多个图像保持体,能够通过图像形成设备的壳体的盖中的开口被拉出,并沿多个图像保持体的布置方向移动。当移动构件通过盖中的开口被拉出时,退避机构使图像写装置从移动构件的移动区域退避。退避机构包括第一退避机构和第二退避机构。第一退避机构使图像写装置远离相应的图像保持体沿相应的直线轨迹退避到相应的第一退避位置。在第一退避机构已使图像写装置退避之后,第二退避机构使图像写装置沿相应的曲线轨迹退避到相应的第二退避位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已知现有技术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示例例如包括在日本专利特许第4678889号公报(具体实施方式,图4)、日本专利特开2012-168273号公报(具体实施方式,图6)以及日本专利特开2009-80394号公报(具体实施方式,图2)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
日本专利特许第4678889号公报中公开的图像形成设备包括联动装置和保持装置。所述联动装置使发光构件支撑体在设备本体中从曝光位置移动到退避位置,使得发光构件支撑体的移动与盒支撑构件朝向外侧位置的拉出操作联动。所述联动装置还使发光构件支撑体在设备本体中从退避位置移动到曝光位置,使得发光构件支撑体朝向曝光位置的移动与盒支撑构件朝向内侧位置的挤压操作联动。通过所述保持装置将发光构件支撑体(已通过联动装置将其退避到退避位置使得发光构件支撑体的退避操作与盒支撑构件的拉出操作联动)保持在所述退避位置。
日本专利特开2012-168273号公报中公开的图像形成设备包括设在采用LED曝光方法的彩色打印机中的处理单元中的LED单元。所述处理单元保持并排布置并且彼此间隔开的感光鼓。所述LED单元可以移动到接近位置和退避位置。所述接近位置位于感光鼓附近以使感光鼓曝光。所述LED单元远离感光鼓退避到退避位置。使所述LED单元从本体外壳退避到通过移除送纸托盘(其可移除地设在本体外壳中的处理单元的下方)而形成的空间,以使LED单元不会与处理单元相干涉。
日本专利特开2009-80394号公报中公开的图像形成设备具有如下结构:即,当将相对于机械单元关闭的上壳打开时,使LED单元旋转以使LED单元的旋转与上壳的打开操作联动,从而使LED单元的曝光表面面对旋转中心。由此,LED单元并未朝向上壳的开口侧露出,可以避免灰尘附着于曝光表面并刮划曝光表面。另外,由于上壳的开口使所有的LED单元旋转,因此可以方便更换鼓单元而不增加上壳的打开角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实现的技术任务是:在包括对应于多个图像保持体的多个图像写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中,当执行保持所述多个图像保持体的移动构件的拉出操作时,通过用于退避图像写装置的减小空间来防止所述多个图像保持体与图像写装置相干涉。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多个图像保持体、多个图像写装置、移动构件和退避机构。所述多个图像保持体沿预定方向布置。所述多个图像写装置面对相应的图像保持体并将图像写在相应的图像保持体上。所述移动构件保持所述多个图像保持体,能够通过所述图像形成设备的壳体的盖中的开口被拉出,并且所述移动构件沿所述多个图像保持体的布置方向移动。当所述移动构件通过所述盖中的所述开口被拉出时,所述退避机构使所述图像写装置从所述移动构件的移动区域退避。所述退避机构包括第一退避机构和第二退避机构。所述第一退避机构使所述图像写装置远离相应的图像保持体沿相应的直线轨迹退避到相应的第一退避位置。在所述第一退避机构已使所述图像写装置退避之后,所述第二退避机构使所述图像写装置沿相应的曲线轨迹退避到相应的第二退避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中,所述多个图像保持体沿从所述设备壳体的盖那一侧向下倾斜的方向布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中,所述退避机构包括联动机构,该联动机构的操作与所述盖的打开操作或所述移动构件的拉出操作联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中,所述第一退避机构使所述图像写装置退避到的所述第一退避位置被设定在所述移动构件的移动区域内。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在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中,所述第一退避机构和所述第二退避机构包括相应的联动机构,所述联动机构的操作与所述移动构件的拉出操作联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在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中,所述第一退避机构包括联动机构,该联动机构的操作与所述盖的打开操作联动,所述第二退避机构包括联动机构,该联动机构的操作与所述移动构件的拉出操作联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在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中,所述第一退避机构包括连接构件和多个前进后退构件。所述多个前进后退构件支撑所述图像写装置,以使所述图像写装置能够沿着相应的直线轨迹前进和后退。通过所述连接构件将所述多个前进后退构件彼此连接。所述联动机构包括功能构件,所述功能构件的操作与所述盖的打开操作或所述移动构件的拉出操作联动,并且所述功能构件与所述连接构件接合以使所述多个前进后退构件沿着远离所述图像保持体的方向后退。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在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中,所述第二退避机构包括连接构件和多个摆动构件。所述多个摆动构件支撑所述图像写装置,以使所述图像写装置能够沿着相应的曲线轨迹摆动。通过所述连接构件将所述多个摆动构件以可摆动的方式彼此连接。所述联动机构包括功能构件,所述功能构件的操作与所述盖的打开操作或所述移动构件的拉出操作联动,并且所述功能构件与所述连接构件接合以使所述多个摆动构件摆动,从而使所述图像写装置退避到位于所述移动构件的移动区域之外的相应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在包括对应于多个图像保持体的多个图像写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中,当执行保持所述多个图像保持体的移动构件的拉出操作时,可以通过用于退避图像写装置的减小空间来防止所述多个图像保持体与图像写装置相干涉。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包括多个图像写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中,与其中使图像写装置沿着单个系统的退避轨迹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小设备壳体沿深度方向的空间,并且可以退避图像写装置而不必增大用于图像写装置的退避空间的大小。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与其中使用专用的操作构件来操作退避机构的形式相比,可以容易地执行图像写装置的退避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当选择用于图像写装置的退避轨迹时,可以提供用于确定第一退避位置的指导原则。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通过执行移动构件的拉出操作,可以执行图像写装置远离相应的图像保持体的退避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通过相继执行盖的打开操作和移动构件的拉出操作,可以执行图像写装置远离相应的图像保持体的退避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可以容易地构造操作与盖的打开操作或移动构件的拉出操作联动的第一退避机构。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可以容易地构造操作与盖的打开操作或移动构件的拉出操作联动的第二退避机构。
附图说明
下面将基于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其中:
图1是示出了本发明所应用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概要的说明图;
图2A是示出了其中图像写装置定位在相应的写位置的状态的示意图,图2B是示出了由第一退避机构执行的图像写装置的退避操作的示意图,并且图2C是示出了由第二退避机构执行的图像写装置的退避操作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了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整体结构的说明图;
图4是示出了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图像形成设备的说明图;
图5是示出了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处理盒的细节的说明图;
图6是示出了用于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图像写装置的退避机构的说明图;
图7是示出了用于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图像写装置的退避机构的第一退避操作处理的说明图;
图8是示出了用于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图像写装置的退避机构的第二退避操作处理的说明图;
图9是示出了用于在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中使用的图像写装置的退避机构的说明图;
图10是示出了用于在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图像写装置的退避机构的第一退避操作处理的说明图;
图11是示出了用于在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图像写装置的退避机构的第二退避操作处理的说明图;
图12是示出了用于在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中使用的图像写装置的退避机构的说明图;
图13是示出了用于在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图像写装置的退避机构的第一退避操作处理的说明图;
图14是示出了用于在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图像写装置的退避机构的第二退避操作处理的说明图;
图15A是示出了用于在第一比较示例的图像形成设备中使用的图像写装置的退避机构的说明图,并且图15B是示出了用于在第一比较示例的图像写装置的退避机构的退避操作处理的说明图;
图16A是示出了用于在第二比较示例的图像形成设备中使用的图像写装置的退避机构的说明图,并且图16B是示出了在用于在第二比较示例的图像写装置的退避机构的退避操作处理中出现的问题的说明图;以及
图17A是示出了用于在第三比较示例的图像形成设备中使用的图像写装置的退避机构的说明图,并且图17B是示出了在用于第三比较示例的图像写装置的退避机构的退避操作处理中出现的问题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概要>
图1示出了本发明所应用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概要。
参照图1,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多个(在当前示例中为四个)图像保持体1(在当前示例中为1a至1d)、多个(在当前示例中为四个)图像写装置2(在当前示例中为2a至2d)、移动构件5以及退避机构10。所述多个图像保持体1沿预定方向布置。图像写装置2面对相应的图像保持体1并将图像写在相应的图像保持体1上。移动构件5保持所述多个图像保持体1,能够通过设备壳体3的盖4中的开口被拉出,并且相对于图像保持体1的布置方向移动。当移动构件5通过盖4中的开口被拉出时,退避机构10使图像写装置2从移动构件5的移动区域退避。退避机构10包括第一退避机构11和第二退避机构12。第一退避机构11使图像写装置2远离相应的图像保持体1沿相应的直线轨迹L1退避到相应的第一退避位置RT1(参见图2A和图2B)。第二退避机构12使已通过第一退避机构11退避的图像写装置2沿相应的曲线轨迹L2退避到相应的第二退避位置RT2(参见图2C)。
尽管对于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1可以适当地选择图像形成方法,对于该图像形成设备采用如下方法:例如通过电子照相系统将图像写在图像保持体1上;通过诸如色调剂的显影剂使这些被写入的图像可视化;通过使用转印装置16将图像保持体1上的可视化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体15上然后集体转印到记录介质17上。
在这样的技术结构中,当前示例的图像形成设备典型地可应用于其中所述多个图像保持体1沿预定方向布置的形式。通过该形式,保持所述多个图像保持体1的移动构件5可以通过设备壳体3的盖4中的开口被拉出。
当前示例的代表性形式如下:使图像保持体1与其它装置(诸如充电器、显影装置和清洁器)一体化以形成布置在移动构件5中的相应的处理盒。
可以适当地选择图像写装置2,只要图像写装置2设置成对应于相应的图像保持体1并且将图像写在相应的图像保持体1上即可。各图像写装置2的示例包括使用LED作为光源的打印头(简写为LPH)以及离子流写入头。
另外,移动构件5相对于图像保持体1的布置方向移动,并且图像写装置2布置在相应的图像保持体1附近。由此,为了例如更换图像保持体1中的任一个,在通过使用移动构件5拉出图像保持体1时需要避免图像写装置2与图像保持体1之间的干涉。
在当前示例中,当拉出移动构件5时,退避机构10使图像写装置2退避到在位于移动构件5的移动区域之外的区域中设置的相应位置。
在这种情况下,退避机构10包括两个具有不同的退避轨迹的系统。作为第一退避机构11的形式,第一退避机构11使图像写装置2沿着相应的直线轨迹L1在相应的写位置ST与相应的第一退避位置RT1之间前进和后退就足够了。作为第二退避机构12的形式,第二退避机构12使图像写装置2沿着相应的曲线轨迹L2在相应的第一退避位置RT1与相应的第二退避位置RT2之间移动就足够了。
通过该形式,退避机构10使图像写装置2沿着两个系统的退避轨迹退避。由此,与其中使图像写装置2沿着单个系统的退避轨迹(直线轨迹或曲线轨迹)退避的形式不同的是,并不需要不必要地分配沿远离图像保持体1的方向的退避空间或在图像保持体1之间的布置空间。
此外,第一退避机构11使图像写装置2沿着相应的直线轨迹L1前进和后退。这便于相对于相应图像保持体1将写位置ST设定在预定位置。另外,在已经使图像写装置2退避到相应的第一退避位置RT1之后,通过第二退避机构12使图像写装置2沿相应的曲线轨迹L2移动。由此,与其中将用于图像写装置2的退避空间设在图像保持体1附近的情况相比,容易设定该退避空间。
下面将描述根据当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的代表性其它形式。
首先,所述多个图像保持体1的布置示例呈倾斜布置形式,其中图像保持体1沿着从设备壳体3的盖4那一侧向下倾斜的方向布置。
由于当前示例呈其中多个图像保持体1沿着从盖4那一侧向下倾斜的方向布置的倾斜布置形式,与水平布置方法相比可以减少盖4后方的空间。当采用其中使各图像写装置2沿着单个退避系统的退避轨迹退避的方法时,与水平布置方法相比该倾斜布置会增大退避空间。但是,当采用当前示例的两步方法时,可以在不必增大退避空间大小的情况下使图像写装置2退避。
另外,退避机构10的形式包括联动机构13,该联动机构的操作与盖4的打开操作或移动构件5的拉出操作联动。作为操作退避机构10的技术,可以通过操作操作构件(未示出)来操作退避机构10。但是,从容易操作多个图像保持体1的拉出操作的角度考虑,可以采用如下联动的方法(联动方法):通过使用联动机构13,使退避机构10的操作与盖4的打开操作或移动构件5的拉出操作联动。
此外,作为对设定第一退避位置RT1的描述的补充,足够的是,将通过第一退避机构11退避的图像写装置2的第一退避位置RT1设定在移动构件5的移动区域内。尽管如上所述第一退避位置RT1位于移动构件5的移动区域内,也可以通过由第二退避机构12进行的退避操作使图像写装置2移动到移动构件5的移动区域之外。
在退避机构10的采用了联动方法的代表性形式中,第一退避机构11和第二退避机构12分别包括联动子机构13-1和联动子机构13-2,它们的操作与移动构件5的拉出操作联动。当前示例的联动子机构13-1和13-2的操作与移动构件5的拉出操作联动,并且联动子机构13-1和13-2相继使第一退避机构11和第二退避机构12操作。
另外,作为退避机构10的采用了联动方法的另一代表性形式,其包括:包括联动子机构13-1的第一退避机构11,联动子机构13-1的操作与盖4的打开操作联动;和包括联动子机构13-2的第二退避机构12,联动子机构13-2的操作与移动构件5的拉出操作联动。当执行盖4的打开操作和移动构件5的拉出操作时,当前示例的联动子机构13-1和13-2使得第一退避机构11和第二退避机构12相继操作。
此外,第一退避机构11的代表性形式包括:多个前进后退构件(未示出),其支撑图像写装置2使得图像写装置2可以沿着相应的直线轨迹L1前进和后退;以及连接构件(未示出),其将所述多个前进后退构件彼此相连。在当前示例中,足够的是,联动机构13包括功能构件(未示出),该功能构件的操作与盖4的打开操作或移动构件5的拉出操作联动,并且该功能构件与连接构件接合以使各前进后退构件沿着远离图像保持体1的方向后退。
另外,第二退避机构12的代表性形式包括:多个摆动构件(未示出),其支撑图像写装置2使得图像写装置2可以沿着相应的曲线轨迹L2摆动;以及连接构件(未示出),所述多个摆动构件借助该连接构件而以能摆动的方式彼此相连。足够的是,联动机构13包括功能构件(未示出),该功能构件的操作与盖4的打开操作或移动构件5的拉出操作联动,并且该功能构件与连接构件接合以使摆动构件摆动,从而使图像写装置2退避到位于移动构件5的移动区域之外的位置。
下面将详细地描述附图中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
(图像形成设备的整体结构)
图3示出了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整体结构。
图3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20包括四种颜色(根据当前示例性实施方式为黑色、黄色、品红色和青色)的图像形成单元22(具体为22a至22d)、设备壳体21、中间转印体23、记录介质供给装置24以及记录介质接收单元26。图像形成单元22以如下的位置关系布置在设备壳体21中,即,图像形成单元22沿着从设备壳体21的前侧至后侧略向下倾斜的方向并排布置。沿着图像形成单元22的布置方向旋转的带状中间转印体23布置在图像形成单元22的上方。记录介质供给装置24布置在设备壳体21的下部中并且接收记录介质从而可供给记录介质。记录介质接收单元26设置在设备壳体21的上部中,并接收向其输出的已形成有图像的记录介质。通过基本竖直延伸的传送路径25将从记录介质供给装置24供给的记录介质输出至记录介质接收单元26。
如图4所示,根据当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单元22(22a至22d)在中间转印体23的旋转方向上从上游侧开始顺序形成例如黑色、黄色、品红色和青色的色调剂图像(颜色并非必须按该顺序布置)。各图像形成单元22包括例如感光体31、充电器32、图像写装置33、显影装置34和清洁器35。感光体31具有鼓形状。充电器32提前对感光体31进行充电。图像写装置33将静电潜像写在已被充电器32充电的感光体31上。显影装置34用相应一种颜色的色调剂使感光体31上的静电潜像可视化。清洁器35从感光体31除去残留色调剂。
这里,各图像写装置33包括LPH,该LPH包括以预定的像素间距排列的作为光源的LED。各图像写装置33布置在面对着相应一个感光体31的相应一个预定的写位置ST(参见图5)。
中间转印体23在拉伸辊231至235上伸展,并且通过例如用作驱动辊的拉伸辊231而旋转。一次转印装置51(例如,一次转印辊)布置在位于中间转印体23的与感光体31相反的那一侧且对应于感光体31的位置处。通过向这些一次转印装置51施加极性与色调剂的带电极性相反的电压,将感光体31上的色调剂图像静电转印到中间转印体23侧。
另外,二次转印装置52(例如,二次转印辊)沿着中间转印体23布置在位于中间转印体23的移动方向的最下游侧的图像形成单元22d的下游。二次转印装置52通过二次转印将中间转印体23上的一次转印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集体转印)。
此外,根据当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间转印体清洁器53布置在中间转印体23的二次转印区(在当前示例中面对着拉伸辊232的区域)的下游。中间转印体清洁器53从中间转印体23除去残留色调剂。
这里,中间转印体23由诸如聚酰亚胺或聚碳酸脂的树脂形成或者由含有合适量的抗静电剂的多种橡胶中的一种形成,以使中间转印体23的体积电阻率为约106至约1014Ω·cm。
另外,根据当前示例性实施方式,由记录介质供给装置24的供给装置61供给的记录介质通过合适数量的传送辊(未示出)沿着传送路径25被传送并通过配准辊62被配准。之后,记录介质经过二次转印装置52的二次转印区。通过例如由定影装置66施加的热和压力使未定影的色调剂图像定影。然后,通过输出辊67将记录介质输出至记录介质接收单元26。
图3中所示的附图标记38(38a至38d)表示色调剂补给装置(色调剂盒)。色调剂补给装置38(38a至38d)用新的色调剂对图像形成单元22(22a至22d)的显影装置34进行补给。
(处理盒)
根据当前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图3至图5所示,感光体31均与充电器32、显影装置34和清洁器35一起集成为相应的一个处理盒70。处理盒70可拆卸地附接至设备壳体21中的盒接收部,并成为相应颜色成分的图像形成单元22的部件。
具体地根据当前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各处理盒70包括感光体组件71和显影组件72。感光体31被组装到感光体组件71中。显影装置34被组装到显影组件72中,该显影组件以可摆动的方式连接至感光体组件71。
感光体组件
如图5所示,各感光体组件71包括容纳相应一个感光体31的外壳80。充电器32和清洁器35在外壳80中布置在感光体31的周围。
这里,感光体31具有旋转轴,该旋转轴的两端部可旋转地支撑在外壳的两端。当附接处理盒70时,感光体31的旋转轴的一端驱动地连接至驱动机构(未示出)。
充电器32包括充电辊82和供电辊83,它们布置在设于外壳80的部分中的充电器外壳81内。充电辊82与感光体31的表面接触或者布置成靠近感光体31的表面。供电辊83向充电辊82供应电力。
而且,清洁器外壳84设置在外壳80的部分中。清洁器35包括清洁构件85和收集传送构件86。具有板形状的清洁构件85设在清洁器外壳84的开口的边缘上,以刮除感光体31的表面上的残留色调剂。收集传送构件86(例如呈附接在旋转轴的周围的螺旋叶片的形式)布置在清洁器外壳84中。收集传送构件86朝向收集容器(未示出)传送被清洁构件85刮除的残留色调剂。
显影组件
如图5所示,各显影组件72包括显影容器90,该显影容器向感光体31开口并且容纳包括色调剂和载体的两组分显影剂。用于保持和传送显影剂的显影辊91布置在显影容器90的面对显影容器90的该开口的部分中。而且,一对显影剂搅动构件92和93(均例如呈附接在相应一个旋转轴周围的螺旋叶片的形式)在显影容器90中布置在显影辊91的后表面侧。另外,用于调节被显影辊91保持的显影剂的层厚的层厚调节构件(例如,层厚调节辊)94在显影辊91的旋转方向上布置在显影辊91的显影区的上游。
(移动台)
如图3所示,根据当前示例性实施方式,盖27设置在设备壳体21的前侧(对应于图3中的左侧)。盖27关于用作支撑枢轴27a的开口的下边缘打开和关闭。
另外,移动台100设在设备壳体21中。移动台100能沿设备壳体21的前后方向(即感光体31的布置方向)移动。移动台100被制备在设备壳体21中的导轨(未示出)保持,使得移动台100能沿该导轨滑动。为了降低移动台100与该导轨之间的滑动阻力,可以根据需要增加一个或多个诸如辊的旋转构件。
此外,根据当前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图3和图4所示,移动台100包括在对应于图像形成单元22的位置处的盒接收部(未示出)。图像形成单元22的处理盒70可拆卸地附接至盒接收部。
如后面将描述的,需要使图像形成单元22的图像写装置33从写位置ST退避。由此,在移动台100中分配有允许图像写装置33的退避操作的空间。
如图6所示,移动台100包括用于拉动移动台100的把手101。把手101可以以操作行程m(参见图7)被向前拉出。在把手101移动操作行程m的状态下,释放移动台100的止动机构,该止动机构将移动台100保持在设备壳体21处。之后,通过向前拉动把手101,可以拉出移动台100。
(退避机构)
根据当前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图3和图6所示,在设备壳体21中在移动台100与记录介质供给装置24之间设有退避机构110。当移动台100移动时,退避机构110使图像写装置33退避。
在当前示例中,具体如图5和图6所示,退避机构110包括第一退避机构111和第二退避机构112。第一退避机构111使图像写装置33从相应的写位置ST沿着沿大致竖直方向延伸的相应直线轨迹L1退避到相应的第一退避位置RT1,并且第二退避机构112使图像写装置33从相应的第一退避位置RT1沿着相应的弧形曲线轨迹L2退避到相应的第二退避位置RT2。
这里,各第一退避位置RT1在未出移动台100的移动区域之外的区域中被预设在比写位置ST更远离感光体31的位置处。各第二退避位置RT2被预设在位于移动台100的移动区域之外的位置处,从而不会与移动台100的移动相干涉。
当前示例的退避机构110包括连杆机构114和多个支撑杆113。支撑杆113支撑图像写装置33。连杆机构114使支撑杆113沿着直线轨迹L1前进和后退,并使支撑杆113沿曲线轨迹L2摆动。
在当前示例中,图像写装置33的写位置ST根据图像形成单元22(22a至22d)的感光体31的位置而被设定在彼此不同的位置处。由此,支撑杆113的长度被确定成:当图像写装置33定位在写位置ST时,支撑杆113的下端位置彼此基本对齐。
连杆机构114沿着基本水平的方向延伸,同时在支撑杆113的下端附近与支撑杆113交叉。连杆机构114包括第一连杆115和第二连杆117。第一连杆115通过位于支撑杆113的下端附近的位置处的销116而可旋转地连接至支撑杆113。第二连杆117设置在第一连杆115的上方并沿基本水平的方向延伸。第二连杆117通过位于支撑杆113的中间位置处的销118而可旋转地连接至支撑杆113。第二连杆117在设备壳体21的前后方向上比第一连杆115长,并在其前端和后端具有引导销119。
设备壳体21具有与第二连杆117的前、后引导销119相对应的引导槽120,引导槽120用作引导件并沿竖直方向延伸。引导销119可动地装配至相应的引导槽120,使得第二连杆117能沿上下方向移动。
在当前示例中,通过一个或多个推动弹簧(未示出)向上推动引导销119。
而且在当前示例中,连杆机构114包括摆动臂121,该摆动臂可沿着与第一连杆115和第二连杆117交叉的方向摆动。该摆动臂121通过销122和123在例如第一连杆115和第二连杆117的纵向的大致中心附近可旋转地连接至第一连杆115和第二连杆117。摆动臂121具有突出片部124,该突出片部比销123进一步向移动台100侧突出。
另外,根据当前示例性实施方式,退避机构110通过使用联动机构130而对图像写装置33执行退避操作,联动机构130的操作与移动台100的拉出操作联动。
在当前示例中,联动机构130包括联动杆131,该联动杆连接至移动台100的把手101的下端并沿着设备壳体21的前后方向延伸。联动杆131具有凸轮构件132,该凸轮构件在联动杆131的前后部处向下伸出而具有倒山形形状。凸轮构件132被布置成使得,在把手101移动了操作行程m之前和之后,凸轮构件132到达如下位置:在把手101移动之前,凸轮构件132不与引导销119接触,在把手101已移动之后,凸轮构件132滑动到引导销119上。由此,通过以操作行程m将把手101拉出,联动杆131和凸轮构件132使引导销119抵抗推动弹簧(未示出)而向下移动。随着引导销119向下移动,退避机构110的第二连杆117以一定量向下移动。
而且在当前示例中,联动机构130包括肋135(参见图8)。肋135设在移动台100的下表面上,并且当把手101被抓住以将移动台100拉出时,在从设在设备壳体21中的移动台100的常规位置拉出移动台100之后,紧接着肋135与摆动臂121的突出片部124接触。肋135是细长突起,其从移动台100的下表面中的在前后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附近的位置向后连续地延伸。肋135在摆动臂121侧的端部处具有倾斜部136。倾斜部136的倾斜遵循摆动臂121向下摆动所沿的方向。由此,当摆动臂121与肋135接触时,摆动臂121易于向下摆动。
当该肋135与摆动臂121接触时,肋135使摆动臂121绕将摆动臂121连接到第二连杆117的销123摆动到如下位置,在该位置,摆动臂121摆动以处于大致向下摆动的位置。如上所述大致水平摆动的摆动臂121使第一连杆115相对于第二连杆117朝向设备壳体21的后侧移动。与第一连杆115的该移动一起,用于相应的图像写装置33的支撑杆113摆动。
(图像形成设备的操作)
首先,将描述根据当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操作。
当图像形成设备20处于其中图像形成设备20可以形成图像的状态时,如图3和图6所示,将图像形成单元22(22a至22d)的处理盒70附接至移动台100的相应的盒接收部。而且在该示例中在该状态下,将图像写装置33定位在在相应的处理盒70中制备的定位部处,并且相对于感光体31的位置被设定在预定的相应写位置ST。
在该状态下,通过图像写装置33将相应颜色成分的静电潜像写在相应图像形成单元22的感光体31上,然后通过显影装置34形成相应颜色成分的色调剂图像并通过使用一次转印装置51通过一次转印将色调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体23上。之后,通过使用二次转印装置52将通过一次转印已被转印到中间转印体23上的相应颜色成分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该记录介质经过定影装置66并被输出至记录介质接收单元26。
(处理盒的更换)
下面将对附接至图像形成设备的处理盒的更换操作过程进行描述。
可以按如下方式更换处理盒70:即,首先打开设备壳体21的盖27;然后,通过盖27中的开口拉出移动台100;并且移除附接至移动台100的一个或多个处理盒70。
此时,根据当前示例性实施方式,当拉出移动台100时,退避机构110使图像形成单元22的图像写装置33退避到移动台100的移动区域之外。由此,顺畅地拉出移动台100。
这里,将对由退避机构110对图像写装置33执行的退避操作进行描述。
在当前示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当打开设备壳体21的盖27时,退避机构110并未对图像写装置33执行退避操作。随同对移动台100执行的拉出操作一起,由退避机构110对图像写装置33执行退避操作。
为了拉出移动台100,首先将把手101向前拉出预定行程m。
在该状态下,使联动机构130的联动杆131向盖27侧移动,并且随同该移动,凸轮构件132被移动到第二连杆117(其是退避机构110的连杆机构114的元件)的引导销119上,并向下挤压引导销119。结果,通过使第二连杆117向下移动预定量,支撑杆113与第二连杆117一起向下移动预定量。由此,如图6和图7所示,使各图像写装置33从相应的一个感光体31经过直线轨迹L1从写位置ST向下移动到第一退避位置RT1。
此时,退避机构110用作第一退避机构111以使图像写装置33经过相应的直线轨迹L1从相应的写位置ST向下移动到相应的第一退避位置RT1。
之后,通过保持移动台100的把手101并进一步拉出移动台100,使联动机构130的肋135与移动台100一起移动,使肋135与作为连杆机构114的元件的摆动臂121接触,并使摆动臂121摆动而使摆动臂121移动以处于基本向下摆动的位置。随同摆动臂121的摆动操作,使第一连杆115相对于第二连杆117基本水平移动地向设备壳体21的后侧移动。这致使支撑杆113(其通过销116连接至第一连杆115并通过销118连接至第二连杆117)与摆动臂121类似地进行摆动,并移动以处于相应的基本向下摆动的位置。由此,如图7和图8所示,使图像写装置33经过相应的曲线轨迹L2从相应的第一退避位置RT1退避到相应的第二退避位置RT2。
第二退避位置RT2被设在移动台100的移动区域之外且位于其下方。在将移动台100拉出至可以从设备壳体21拉出的最远位置时,联动机构130的肋135的纵向延伸部持续挤压处于其向下摆动位置的摆动臂121。由此,图像写装置33被保持在相应的第二退避位置RT2。
此时,退避机构110用作第二退避机构112以使图像写装置33经过相应的曲线轨迹L2从相应的第一退避位置RT1退避到相应的第二退避位置RT2。
在如上所述已从设备壳体21拉出移动台100之后,使用者可以更换附接至移动台100的一个或多个旧的处理盒70。
具体地在当前示例中,由退避机构110执行的退避操作与移动台100的拉出操作联动。由此,退避机构110通过移动台100的惯性力对图像写装置33执行退避操作。因而,由使用者施加于退避机构110的操作力相对较小。
当已更换一个或多个处理盒70时,使用者可以将移动台100挤压到设备壳体21中的预定设定位置。
此时,当移动台100返回到预定设定位置时,使退避机构110的摆动臂121从移动台100的肋135脱离接合。这致使摆动臂121因由连杆机构114限制的位置关系而上升,因而使图像写装置33经过相应的曲线轨迹L2从相应的第二退避位置RT2返回到相应的第一退避位置RT1。
在该阶段,通过使把手101返回到原始的初始位置,使联动机构130的联动杆131移动到设备壳体21的后侧,从而使凸轮构件132从退避机构110的第二连杆117脱离接合。由此,退避机构110的第二连杆117通过被推动弹簧(未示出)推动而向上移动,因而支撑杆113向上移动。
在该阶段,使图像写装置33经过相应的直线轨迹L1从相应的第一退避位置RT1返回至感光体31侧,定位在相应的处理盒70的定位部处,并被设定在相应的写位置ST。
<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
图9是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的说明图。
尽管图9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基本结构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相似,但是采用的退避机构110的联动方法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不同。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相同或相似的元件用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并省略对其的详细描述。
在该示例中,退避机构110的基本结构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相似。
如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联动机构130的情况一样,当前示例的联动机构130包括联动杆131、凸轮构件132和肋135。但是,如图9和图10所示,联动机构130的联动杆131和凸轮构件132设置有联动臂140,该联动臂的操作与盖27的打开操作联动而不是与移动台100的把手的操作联动。该联动臂140例如通过销将盖27的远离支撑枢轴27a的部分连接到联动杆131的位于盖27侧的端部。随着打开盖27,联动臂140通过跟随盖27而改变其位置,将联动杆131向前移动到盖27侧,并将联动杆131的凸轮构件132移动到引导销119位置。这致使引导销119被向下挤压,从而向下挤压第二连杆117。由此,通过使用支撑杆113使图像写装置33退避到相应的第一退避位置RT1。
因此,根据当前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图9至图11所示,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不同,根据盖27的打开操作,使图像写装置33经过相应的直线轨迹L1从相应的写位置ST退避到相应的第一退避位置RT1。之后,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类似,根据移动台100的拉出操作,使图像写装置33经过相应的曲线轨迹L2从相应的第一退避位置RT1退避到相应的第二退避位置RT2。
<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
图12是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的说明图。
尽管图12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基本结构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相似,但是采用的退避机构110的联动方法与第一或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不同。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相同或相似的元件用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并省略对其的详细描述。
在该示例中,退避机构110的基本结构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相似。
如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联动机构130的情况一样,当前示例的联动机构130包括联动杆131和凸轮构件132。但是,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不同,如图12和图14所示,联动杆131和凸轮构件132设置有联动臂140,该联动臂的操作与盖27的打开操作联动。该联动臂140例如通过销将盖27的远离支撑枢轴27a的部分和联动杆131的位于盖27侧的端部彼此连接。随着打开盖27,联动臂140通过跟随盖27而改变其位置,并将联动杆131向前移动到盖27侧。
另外,与第一和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不同,当前示例的联动机构130并不具有位于移动台100上的肋135。相反,为了将联动杆131和摆动臂121彼此接合,联动杆131或固定于联动杆131的构件具有沿纵向细长的长孔150。设在摆动臂121的突出片部124上的钩销125可滑动地装配到该长孔150中。
这里,当摆动臂121处于上升状态中时,钩销125被定位在联动杆131的长孔150的中部中的初始位置。将执行盖27的打开操作时联动杆131移动过的移动行程设定为比钩销125的初始位置与长孔150的端部位置之间的跨度s长。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当前示例性实施方式通过使用退避机构执行的图像写装置的退避操作。
首先,如图12和图13所示,当部分打开设备壳体21的盖27时,联动杆131通过使用联动臂140而跟随盖27从而向盖27侧向前移动。
在该状态,联动杆131的凸轮构件132移动到引导销119位置并向下挤压引导销119,从而向下挤压第二连杆117。这通过使用相应的支撑杆113使图像写装置33退避到相应的第一退避位置RT1。
此时,随着联动杆131向前移动,摆动臂121的钩销125沿着长孔150相对移动而到达长孔150的端部位置。由此,即使当盖27打开角度θ1时,退避机构110的摆动臂121也不会摆动。
之后,如图13和图14所示,进一步打开盖27。当将盖27打开图14所示的最大角度θ2(θ2>θ1)时,通过使用跟随盖27的联动臂140,使联动杆131向盖27侧进一步向前移动。
在该状态,摆动臂121的钩销125被定位在联动杆131的长孔150的端部位置。由此,随着联动杆131向前移动,摆动臂121关于销122摆动并移动而处于基本向下摆动的位置。另外,随着执行摆动臂121的摆动操作,第一连杆115相对于第二连杆117基本水平地向设备壳体21后侧移动。这致使支撑杆113(其通过销116连接至第一连杆115并通过销118连接至第二连杆117)与摆动臂121类似地进行摆动,并移动以处于相应的基本向下摆动的位置。由此,如图13和图14所示,使图像写装置33经过相应的曲线轨迹L2从相应的第一退避位置RT1退避到相应的第二退避位置RT2。
如上所述,根据地当前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图12至图14所示,与第一和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不同,使图像写装置33经过相应的直线轨迹L1从相应的写位置ST退避到相应的第一退避位置RT1,以使图像写装置33的退避与盖27的打开操作联动。之后,使图像写装置33经过相应的曲线轨迹L2从相应的第一退避位置RT1退避到相应的第二退避位置RT2。
在该状态,甚至在从设备壳体21拉出移动台100时,图像写装置33也不会与移动台100相干涉。可以在已拉出移动台100之后更换一个或多个处理盒70。
<第一比较示例>
图15A和图15B示出了第一比较示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一部分。
尽管图15A和图15B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基本结构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相似,但是采用的用于图像写装置33的退避机构210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不同。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相同或相似的元件用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并省略对其的详细描述。这也适用于后面将描述的第二和第三比较示例。
该示例的退避机构210包括连杆机构212和多个支撑杆211。支撑杆211支撑图像写装置33。连杆机构212使支撑杆211沿着直线轨迹L1前进和后退。
这里,连杆机构212沿着大致水平方向延伸,同时在支撑杆211的下端附近与支撑杆211交叉。连杆机构212包括连杆213,支撑杆211的在支撑杆211的下端附近的部分连接并固定于连杆213。在连杆213的前端和后端处设有引导销214。设备壳体21具有与连杆213的前、后引导销214相对应的引导槽215,引导槽215用作引导件并沿竖直方向延伸。引导销214可动地装配至相应的引导槽215,使得连杆213能沿上下方向移动。
当前示例的退避机构210使图像写装置33经过相应的直线轨迹L1从相应的写位置ST退避到相应的退避位置RT。由此,为了将移动行程h保持至位于移动台100的移动区域之外的位置,可以增大用于退避机构210的在上下方向的布置空间。
具体地,如当前示例的情况一样,其中图像形成单元22(22a至22d)被布置成使图像形成单元22沿倾斜方向布置的形式,与其中图像形成单元22大致水平地布置的形式相比,可以增加用于最上侧的图像形成单元22(22a至22d)的图像写装置33的退避机构210的移动行程。
<第二比较示例>
图16A和图16B示出了第二比较示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一部分。
尽管图16A和图16B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基本结构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相似,但是采用的用于图像写装置33的退避机构210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不同。
该示例的退避机构210包括摆动机构216和多个支撑杆211。支撑杆211支撑图像写装置33。摆动机构216使支撑杆211沿着相应的旋转轨迹M摆动。
在当前示例的情况下,图像形成单元22的图像写装置33布置在相应感光体31附近。由此,如图16B所示,在图像写装置33的周围未分配有大空间的情况下,试图通过旋转图像写装置33而使图像写装置33退避会致使图像写装置33与图像写装置33周围的图像形成单元22的部件相干涉。
假设在图像写装置33的周围分配有大空间。甚至在这种情况下,只要采用其中通过旋转使图像写装置33退避的方法,则当图像写装置33返回到相应的写位置ST时,图像写装置33相对于相应的感光体31布置的位置就易于从常规位置偏移。
<第三比较示例>
图17A和图17B示出了第三比较示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一部分。
尽管图17A和图17B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基本结构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相似,但是采用的用于图像写装置33的退避机构210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不同。
该示例的退避机构210包括摆动机构222和多个L形支撑杆221。支撑杆221支撑图像写装置33。摆动机构222使支撑杆221沿着旋转轨迹M摆动。
在当前示例中,如与第二比较示例的情况一样,在图像写装置33的周围未分配有大空间的情况下,通过旋转图像写装置33而使图像写装置33退避会致使图像写装置33与图像写装置33周围的图像形成单元22的部件相干涉。此外,甚至在假设在图像写装置33的周围分配有大空间时,L形支撑杆221会与用于相应的相邻图像写装置33的退避机构210的摆动机构222的枢轴相干涉,如图17B所示。
为了图示和描述的目的已经提供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描述。并不是为了穷尽本发明或将本发明限制于所公开的精确形式。显然,许多修改和改变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都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并描述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由此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用于各种实施方式的本发明及各种修改适合于所设想的具体应用。本发明的范围旨在由所附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来限定。
Claims (8)
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沿预定方向布置的多个图像保持体;
多个图像写装置,所述多个图像写装置面对相应的图像保持体并将图像写在相应的图像保持体上;
移动构件,所述移动构件保持所述多个图像保持体,能够通过所述图像形成设备的壳体的盖中的开口被拉出,并且所述移动构件沿所述多个图像保持体的布置方向移动;以及
退避机构,当所述移动构件通过所述盖中的所述开口被拉出时,所述退避机构使所述图像写装置从所述移动构件的移动区域退避,所述退避机构包括:
第一退避机构,所述第一退避机构使所述图像写装置远离相应的图像保持体沿相应的直线轨迹退避到相应的第一退避位置;和
第二退避机构,在所述第一退避机构已使所述图像写装置退避之后,所述第二退避机构使所述图像写装置沿相应的曲线轨迹退避到相应的第二退避位置,
其中,所述第一退避机构包括:
多个前进后退构件,所述多个前进后退构件支撑所述图像写装置以使所述图像写装置能够沿着相应的直线轨迹前进和后退;以及
连接构件,通过所述连接构件将所述多个前进后退构件彼此连接;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退避机构包括:
多个摆动构件,所述多个摆动构件支撑所述图像写装置以使所述图像写装置能够沿着相应的曲线轨迹摆动;以及
连接构件,通过所述连接构件将所述多个摆动构件以可摆动的方式彼此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
其中,所述多个图像保持体沿从所述设备壳体的盖那一侧向下倾斜的方向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
其中,所述退避机构包括联动机构,该联动机构的操作与所述盖的打开操作或所述移动构件的拉出操作联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退避机构使所述图像写装置退避到的所述第一退避位置被设定在所述移动构件的移动区域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退避机构和所述第二退避机构包括相应的联动机构,所述联动机构的操作与所述移动构件的拉出操作联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退避机构包括联动机构,该联动机构的操作与所述盖的打开操作联动,所述第二退避机构包括联动机构,该联动机构的操作与所述移动构件的拉出操作联动。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
其中,所述联动机构包括:
功能构件,所述功能构件的操作与所述盖的打开操作或所述移动构件的拉出操作联动,并且所述功能构件与所述连接构件接合以使所述多个前进后退构件沿着远离所述图像保持体的方向后退。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
其中,所述联动机构包括:
功能构件,所述功能构件的操作与所述盖的打开操作或所述移动构件的拉出操作联动,并且所述功能构件与所述连接构件接合以使所述多个摆动构件摆动,从而使所述图像写装置退避到位于所述移动构件的移动区域之外的相应位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215443 | 2014-10-22 | ||
JP2014215443A JP6439374B2 (ja) | 2014-10-22 | 2014-10-22 | 画像形成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200333A CN106200333A (zh) | 2016-12-07 |
CN106200333B true CN106200333B (zh) | 2020-01-07 |
Family
ID=555891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397377.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200333B (zh) | 2014-10-22 | 2015-07-08 | 图像形成设备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307106B1 (zh) |
JP (1) | JP6439374B2 (zh) |
CN (1) | CN10620033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039941B2 (ja) * | 2017-11-10 | 2022-03-23 |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 移動機構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7472580B2 (ja) * | 2020-03-24 | 2024-04-23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40801A (zh) * | 2010-12-27 | 2012-07-04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设备 |
CN104508571A (zh) * | 2012-07-24 | 2015-04-08 | 夏普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940005153B1 (ko) * | 1991-04-22 | 1994-06-11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Led프린터의 화상형성장치 |
JPH11153893A (ja) * | 1997-11-20 | 1999-06-08 | Fujitsu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142008B2 (ja) * | 2005-11-17 | 2013-02-13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475310B2 (ja) | 2007-09-27 | 2010-06-09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029388B2 (ja) * | 2008-01-24 | 2012-09-19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678889B2 (ja) | 2009-08-27 | 2011-04-2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5187338B2 (ja) * | 2010-03-29 | 2013-04-24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776183B2 (ja) * | 2010-12-27 | 2015-09-09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206817B2 (ja) | 2011-02-10 | 2013-06-12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928891B2 (ja) * | 2012-07-10 | 2016-06-01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962982B2 (ja) * | 2012-08-29 | 2016-08-03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
2014
- 2014-10-22 JP JP2014215443A patent/JP6439374B2/ja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05-11 US US14/708,683 patent/US9307106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5-07-08 CN CN201510397377.XA patent/CN106200333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40801A (zh) * | 2010-12-27 | 2012-07-04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设备 |
CN104508571A (zh) * | 2012-07-24 | 2015-04-08 | 夏普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439374B2 (ja) | 2018-12-19 |
JP2016081014A (ja) | 2016-05-16 |
US9307106B1 (en) | 2016-04-05 |
US20160119493A1 (en) | 2016-04-28 |
CN106200333A (zh) | 2016-12-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661507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7454158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accommodation spaces | |
JP4581948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4605240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11543759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US8768202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US7289749B2 (en) | Electrophotographic printer | |
US8773486B2 (en) | Optical element re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optical element retainer | |
JP2011070143A (ja) |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
US10007228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US7076187B2 (en) | Electrophotographic printer | |
JP6281344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4849977B (zh) | 成像设备 | |
JP5272745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6168746B (zh) | 图像形成设备 | |
US20050002688A1 (en) | Electrophotographic printer | |
CN106200333B (zh) | 图像形成设备 | |
US9298158B1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guide mechanism for image writer | |
JP6787381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11150597B1 (en) | Powder processing apparatus | |
US20230069503A1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7107213B2 (ja) | 現像剤収容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