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37397A - 油压调节阀 - Google Patents

油压调节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37397A
CN102537397A CN2011104570570A CN201110457057A CN102537397A CN 102537397 A CN102537397 A CN 102537397A CN 2011104570570 A CN2011104570570 A CN 2011104570570A CN 201110457057 A CN201110457057 A CN 201110457057A CN 102537397 A CN102537397 A CN 1025373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oil pressure
output
valve rod
distolater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45705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37397B (zh
Inventor
八十岛宏
平野明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ns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so Corp filed Critical Dens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5373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373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373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3739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13/00Details of servomotor systems ; Valves for servomotor systems
    • F15B13/02Fluid distribution or supply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daptation to the control of servomotors
    • F15B13/04Fluid distribution or supply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daptation to the control of servomotors for use with a single servomotor
    • F15B13/044Fluid distribution or supply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daptation to the control of servomotors for use with a single servomotor operated by electrically-controlled means, e.g. solenoids, torque-mo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0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 F16K31/06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using a magnet, e.g. diaphragm valves, cutting off by means of a liquid
    • F16K31/0603Multiple-way valves
    • F16K31/061Sliding valves
    • F16K31/0613Sliding valves with cylindrical slid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0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 F16K31/06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using a magnet, e.g. diaphragm valves, cutting off by means of a liqui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1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actuated by fluid
    • F16K31/12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actuated by fluid the fluid acting on a pist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02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s used
    • F16H61/0202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s used the signals being electric
    • F16H61/0251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control units, e.g. valves for converting electrical signals to fluid sign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37/00Fluid handling
    • Y10T137/8593Systems
    • Y10T137/86493Multi-way valve unit
    • Y10T137/86574Supply and exhaust
    • Y10T137/86622Motor-operate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37/00Fluid handling
    • Y10T137/8593Systems
    • Y10T137/87169Supply and exhaust
    • Y10T137/87193Pilot-actuated
    • Y10T137/87209Electri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Magnetically Actuated Valves (AREA)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 Control Of Transmission Device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压调节阀,其包括支撑在轴套(6)中以在轴向上可滑动的阀柱(7)、布置为产生用于将阀柱驱动到一个轴向端侧的电磁力的螺线管致动器(8),以及构造为将阀柱偏压到另一个轴向端侧的偏压部分。该轴套设置有输入室(11)和输出室(12),油压输入端口开放到该输入室,油压输出端口开放到该输出室。该阀柱包括台阶部分(7a),该台阶部分暴露于输出室,以通过使用输出室中的油压而被偏压到一个轴向端侧,并且当台阶部分通过使用输出室中的油压而被偏压到所述一个轴向端侧时,该阀柱可移动到所述一个轴向端侧。

Description

油压调节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压调节阀。
背景技术
通常,油压调节阀安装于用于车辆的自动变速装置等,并且用于控制将被供给变速元件的油压。油压调节阀设置有位于轴套中的多个端口,并且驱动轴套中的阀柱,以改变油压输入端口和油压输出端口之间的连通状态,从而将输入油压调节到目标油压。
该阀柱在轴向方向上被螺线管致动器的电磁力驱动抵抗弹簧的偏压力,以致改变该连通状态。此外,输出油压的一部分被从反馈端口(F/B端口)引入到该轴套,该反馈端口分别由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提供,且该输出油压的一部分施加到阀柱,以便将连通状态转变到关闭侧(例如JP2006-046640A,JP2004-060806A)。由此,连通状态通过使用油压的F/B力而被稍微校准,该油压的F/B力是由F/B端口输入并且施加到阀柱,以便油压可准确地并快速地调节到目标压力。
此外,除了输出端口、输出端口以及F/B端口之外,轴套设置有排出端口,该排出端口与大气连通。由此,轴套中泄露的工作油可经由排出口而被排放到暴露到大气中的油箱。
因为轴套设置有输入端口、输出端口、F/B端口以及排出端口,全部压力调节阀的尺寸在轴向方向上相对较长。
在JP 2006-046640A中描述的油压调节阀是常闭型,其中,当电能并不被供给到螺旋管致动器时连通状态处于闭合状态,以便电磁力并不在螺旋管致动器中产生。相反,在JP 2004-060806A中所描述的油压调节阀是常开型,其中当电能并不被供给螺线管致动器时连通状态处于打开状态。输入端口、输出端口、F/B端口和排出端口的轴向排列顺序在常闭型油压调节阀与常开型油压调节阀之间彼此并不相同。
因此,在组合了常闭型油压调节阀和常开型油压调节阀在其中的自动变速装置的阀体中,必须在输出油道、输入油道以及排出油道之间形成扭曲排列。
发明内容
鉴于前述情况,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缩短油压调节阀的轴向长度。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这种新结构的油压调节阀。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油道排列的油压调节阀,该油道排列没有输入油道、输出油道和排出油道之间的扭曲。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油压调节阀包括:在轴向方向上延伸并具有油压输入端口和油压输出端口的轴套;阀柱,其支撑在轴套中以可在轴向方向上滑动;螺线管致动器,其布置为产生电磁力,当电能被供给到螺线管致动器时,该电磁力使得阀柱被驱动到一个轴向端侧;以及偏压部分,其构造为将该阀柱偏压到另一个轴向端侧。轴套设置有输入室以及输出室,该油压输入端口开放到该输入室,并且油压输出端口开放到输出室。阀柱可在轴向方向上在轴套中移动以在输入室与输出室之间改变连通状态。此外,阀柱包括台阶(land)部分,其构造为当阀柱通过螺线管致动器的电磁力移动到一个轴向端侧时在输入室与输出室之间形成连通,并且当阀柱通过偏压构件的偏压力移动到另一个轴向端侧时在输入室与输出室之间断开连通。此外,台阶部分暴露于输出室以通过使用输出室中的油压而被偏压到一个轴向端侧,且当台阶部分通过使用输出室中的油压而被偏压到一个轴向端侧时,该阀柱可移动到该一个轴向端侧。因此,不必要提供F/B端口,从而缩短了油压调节阀中的轴向长度。
例如,该轴套可设置有用于工作油的排出端口,其与大气连通,以便从轴套内部的输出室中泄露的工作油通过排出端口被排放到大气。此外,在轴向方向上,输入端口设置在输出端口的一端侧处,并且排出端口设置在在另一端侧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输入油道、输出油道和排出油道之间容易地形成没有扭曲的油道排列,即使是在常开型油压调节阀和常闭型油压调节阀组合在自动变速装置的阀体中的时候也可以。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从参照所附附图的下列描述中变得更加明显,其中,相似的部分采用相似的附图标记进行标识,其中:
图1A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安装到阀体中的油压调节阀的状态的示意性剖面图,其处于高压无响应区域中;
图1B是示出了根据该实施方式的油压调节阀的阀部分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1C是示出了按照该实施方式的阀部分的阀柱的示意图;
图2A是示出了处于高压临界值的油压调节阀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2B是示出了处于低压临界值的油压调节阀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3是示出了根据该实施方式的油压调节阀的状态的示意性剖视图,其处于低压无响应区域;
图4是示出了根据该实施方式的油压调节阀的输出室中行程量与油压之间的关系的图表;以及
图5是用于说明油压输入端口、油压输出端口及油排出端口的排列位置的示意图,其处于常闭型和常开型的油压调节阀中。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油压调节阀1的一个实施方式结构将参照图1A至5进行描述。例如,油压调节阀1组装到自动变速装置的阀体2,且该自动变速装置安装到车辆,以便控制供给变速构件(未示出)的油压。
油压调节阀1包括圆柱形轴套6、阀柱7、螺线管致动器8和螺旋弹簧9。轴套6设置有油压输入端口3、油压输出端口4和工作油排出端口5。该阀柱7可滑动支撑在轴套6的轴向内侧中。当电能供给螺线管致动器8时,该螺线管致动器8产生用于驱动在一个轴向端侧的阀柱7的电磁力。螺旋弹簧9例如布置为用于始终将阀柱7向另一个轴向端侧的偏压的偏压部分。
在油压调节阀1中,输入室11和输出室12设置在轴套6中,以便输出端口3开放到(或通向)输入室11中,以及输出端口4开放到输出室12中。阀柱7在轴向上移动,以便输入室11和输出室12之间的连通状态在轴套6中被改变,从而调节输出室12中的油压。
轴套6和阀柱7设置为构造油压调节阀1的阀部分13,并且阀部分13被插入并组装到附设孔14,该附设孔设置在阀体2中。阀部分13经由O形环15插入到阀体2的附设孔14中,该O形环适当地位于轴套6的外部圆周,从而提高工作油的密封性能。
螺线管致动器8包括线圈17、柱塞18、定子19和磁轭20,当电流供给其时该线圈产生磁通,线圈17产生的磁通在柱塞18中通过。柱塞18电磁吸引到一个轴向端侧,从而经由杆21驱动阀柱7在该一个轴向端侧。螺线管致动器8布置在阀部分13的另一个轴向端侧。磁轭20的一个轴向端紧固到轴套6的另一个轴向端,从而整体成型该阀部分13。
油压调节阀1设置有较大直径的台阶部分7a。该较大直径的台阶部分7a构造为改变输入室11与输出室12之间的连通状态,从而将输出室12的油压调节到目标压力。当阀柱7由电磁致动器8的电磁力移动到一个轴向端侧时,该较大直径的台阶部分7a切断输入室11和输出室12之间的连通。相反,较大直径台阶部分7a使得输入室11和输出室12在阀柱7由螺旋弹簧9的偏压力(例如弹簧力)移动到另一个轴向端侧时彼此连通。因此,油压调节阀1是常开型,其中输入室11和输出室12当螺线管致动器8在非激励状态时而彼此连通。在这种情况下,输入室11和输出室12之间的连通状态处于“打开状态”。
接下来,将详细描述油压调节阀1的结构的一部分。如图1A中所示,贯通孔23设置在轴套6中,以在轴向方向上穿透该轴套6,以便阀柱7被滑动支撑并接收在轴套6的贯通孔23中。限定了贯通孔23的轴套6的内部圆周表面对应于轴向位置具有不同的径向尺寸和形状。类似地,阀柱7的外部圆周表面对应于轴向位置具有不同的径向尺寸和形状。因此,轴套6的内部圆周表面和阀柱7的外部圆周表面从彼此处滑动,或者限定了例如输入室11或输出室12的空间,工作油在这些空间中流动。例如输入室11或输出室12的空间通过使用轴套6的内部圆周表面与阀柱7的外部圆周表面之间的径向间隙而形成。
具体地,阀柱7包括两个较大直径的台阶部分7a、7b、轴部分7c、两个可滑动轴部分7d以及轴部分7f,这些台阶部分可在轴套6的内部圆周表面上滑动,该轴部分7c在轴向上连接这些较大直径的台阶部分7a、7b,该轴部分7f在轴向上连接该可滑动轴部分7d、7c。该轴部分7c连接到较大直径的台阶部分7a的一端侧,而该可滑动轴部分7d连接到较大直径的台阶部分7a的另一端侧,以可在轴套6的内部圆周表面上滑动。当杆21接触可滑动轴部分7e以便螺线管致动器8的电磁能被供给到该可滑动轴部分7e时,该可滑动轴部分7e在轴套6的内部圆周表面上可滑动。
如图1C所示,较大直径的台阶部分7a、7b、可滑动轴部分7d、7c以及轴部分7c、7f布置在同一轴线上。这些较大的台阶部分7a、7b具有相同的直径,这些可滑动轴部分7d、7e具有相同的直径,且该直径小于较大台阶部分7a、7b的直径。该轴部分7c具有比可滑动轴部分7d、7e小的直径,且轴部分7f具有比轴部分7c小的直径。阀柱7容纳在轴套6的贯通孔23中,以便较大直径的台阶部分7a、7b以及阀柱7的可滑动轴部分7d、7e可滑动接触轴套6的内部圆周表面。由此,如图1B中所示,弹簧室24、输入室11、输出室12以及排出室25按照从一个轴向端侧向另一个轴向端侧的顺序形成。
弹簧室24是螺旋弹簧9布置在其中可伸展和被压缩的空间,并且布置在贯通孔23的轴向顶端侧处。该弹簧室24的一个轴向端通过螺纹调节器27而被闭合,该螺纹调节器支撑螺旋弹簧9的该一个轴向端,并且调节螺旋弹簧9的弹簧力。
可滑动表面28设置在弹簧室24的另一个轴向端侧处的轴套6的内部圆周表面上。该可滑动表面28具有比弹簧室24小的径向尺寸,以便较大直径的台阶部分7b的外部圆周表面可滑动接触可滑动表面28。该较大直径的台阶部分7b可滑动接触轴套6的可滑动表面28,以便弹簧室24的另一个轴向端侧被闭合。该螺旋弹簧9的另一个轴向端附设到较大直径的台阶部分7b的一端并且经由弹簧座29保持在该一端。
该输入室11用作容纳贯通孔23中的轴部分7c的空间,并且适于将工作油经由输入端口3而引入。此外,该输入端口3在一个位置是打开的,在该位置,阀体2的输入油道31在轴套6插入到阀体2的插入孔14中时与输入室11相连通。
较大直径的台阶部分7b始终可滑动接触该可滑动表面28,以便该输入室11被闭合和密封。该较大直径的台阶部分7b对应于阀柱7朝着另一个轴向端侧的运动而凸入到输入室11中,并且较大直径的台阶部分7b对应于阀柱7朝着该一个轴向端的运动而从该输入室11隔开。
将要供给输入室11的工作油通过油压泵被加压到预定供给压力Ps,并且经由输入油道31而供给到油压调节阀1。因此,输入室11的油压大约等于供给压力Ps。过滤器32附设到输入端口3中以移除包含在工作油中的杂质,从而防止杂质引入到轴套6中。输入室11与输出室12的连通状态通过较大直径台阶部分7a的另一个轴向端侧处的较大直径端台阶部分7a所改变。
输出室12用作用于将较大直径的台阶部分7a和可滑动轴部分7d容纳在贯通孔23中的空间,并且适于从输入室11将工作油引入并经由油压输出端口4将工作油排出。此外,输出端口4在一个位置是打开的,在该位置,当轴套6插入到阀体2的插入孔14时,阀体2的输出油道33与输出室12相连通。输出室12与输入室11的连通状态通过较大直径的台阶部分7a的该一个轴向端侧处该较大直径台阶部分7a所改变。
较大直径的台阶部分7a的外部圆周表面可相对于可滑动表面34滑动,该可滑动表面形成在输入室11的另一个轴向端侧处。该较大直径的台阶部分7a相对于可滑动表面34而滑动,并且在轴向上对应于阀柱7朝着一个轴向端侧的运动而与可滑动表面34重叠。由此,如图2B和3中所示,间隙C1形成在较大直径的台阶部分7a的外部圆周表面与可滑动表面34之间,并处于重叠部分中。由此,输入室11中的工作油经由间隙C1而流入到输出室12中,在该间隙C1中工作油被节流。因此,输出室12的油压比供给油压Ps低,因为输入室11的工作油在流过间隙C1时被节流。
输入室11与输出室12之间的连通状态对应于较大直径的台阶部分7a的重叠长度s1而改变,该较大直径的台阶部分在轴向上重叠该可滑动表面34,如图2B和3所示。
随着对应于阀柱7朝着一个轴向端侧的运动该重叠长度s1变大,间隙C1中的工作油的流阻也变大。在这种情况下,难以使得工作油从输入室11流到输出室12,从而间隙C1中的油压的压降量ΔP1变大。由此,随着重叠长度s1变大,输入室11和输出室12之间的连通状态被改变到切断侧。
随着重叠长度s1对应于阀柱7朝着另一个轴向端侧运动而变小,间隙C1中的工作油的流阻变小。在这种情况下,工作油容易从输入室11流动到输出室12,从而间隙C1中的油压的压降量ΔP1变小。由此,随着重叠长度s1变小,输入室11和输出室12之间的连通状态被改变到打开侧。
如图1A-1C和2A所示,当较大直径的台阶部分7a从可滑动表面34的另一个轴向端侧隔开并且通过另一个轴向端侧的阀柱7的运动而并不与可滑动表面34重叠时,输出室12和输入室11彼此连通(也就是连通状态处于打开状态)。此时,并不形成间隙C1,从而并不会导致油压的降低。由此,输出室12的油压大约对应于输入室11的油压,从而输出室12的油压与供给压力Ps相等。
较大直径的台阶部分7a的另一个端表面36始终暴露于该输出室12,以通过输出室12的油压而被按压并朝着一个轴向端偏压。该另一个端表面36暴露于输出室12,以便输出室12的油压始终朝着另一个轴向端施加到另一个端表面36。输出室12与排出室25的连通状态可通过轴向上可滑动轴部分7d的运动而被改变。
排出室25用作用于在贯通孔23中容纳轴部分7f的空间,以便工作油从输出室12泄露并流动到排出室25,从而经由油压排出端口5和排出油压37而排出该工作油。排出端口5在一个位置是打开的,在该位置当轴套6插入到阀体2的插入孔14时,阀体2的排出油道37与排出室25相连通。排出油道37被形成为与油盘(油箱)连通,该油盘(油箱)暴露于大气。
因此,从排出端口5流出的工作油经由排出油道37返回到油盘。排出室25的压力大约对应于大气压力PO,从而从输出室12中泄露到排出室25的工作油被减小到对应于大气压力PO的压力。形成排出室25,以通过可滑动轴部分7d来改变排出室25与输出室12的一个轴向端侧的连通状态。
可滑动轴部分7d的外部圆周表面可滑动地接触该可滑动表面38,该可滑动表面形成在输出室12的另一个轴向端侧处的轴套6的内部圆周表面上。可滑动轴部分7d相对于可滑动表面38滑动,并且在轴向上重叠可滑动表面38,对应于阀柱7朝着另一个轴向端侧的运动。由此,如图1A和2A中所示,间隙C2形成在可滑动轴部分7d的外部圆周表面和重叠部分中的可滑动表面38之间。因此,输出室12的工作油在流过间隙C2的同时被节流,以便工作油的压力减小,然后流到排出室25中。
输出室12和排出室25之间的连通状态依据在轴向上与可滑动表面38重叠的可滑动轴部分7d的重叠长度s2而被改变,如图1A和2A所示。随着重叠长度s2对应于阀柱7朝着另一个轴向端侧的运动而变大,间隙C2中的工作油的流阻变大。在这种情况下,难于使得工作油从输出室12流到排出室25,从而间隙C2中的油压的压降量ΔP2变大。由此随着重叠长度s2增大,输出室12和排出室25之间的连通状态被改变为切断侧。
随着重叠长度s2对应于阀柱7朝着一个轴向端侧的运动而变小,该间隙C2中的工作油的流阻变小。在这种情况下,工作油容易从输入室11流到排出室25,从而间隙C2中的油压的压降量ΔP2变小。由此,随着重叠长度s2变小,输出室12和排出室25之间的连通状态被改变到打开侧。
如图2B和3所示,当可滑动轴部分7d从可滑动表面38的一个轴向端侧隔开且通过阀柱7在一个轴向端侧中运动而不与可滑动表面38重叠时,输出室12和排出室25在没有经由间隙C的情况下彼此连通(即,连通状态是打开的)。此时,间隙C2并不形成,从而输出室12的几乎全部量的工作油经由排出室25和排出油道37而返回到油盘。在这种情况下,输出室12对应于类似于排出室25的大气压力PO。
如图1B所示,第一设定长度L1被设置为比第二设定长度L2长。这里,第一设定长度L1是较大直径的台阶部分7a的一个轴向端与可滑动轴部分7d的另一个轴向端之间的轴向距离,并且第二设定长度L2是可滑动表面34的另一个轴向端与可滑动表面38的一个轴向端之间的轴向距离。第一设定长度L1和第二设定长度L2之间的差ΔL等于重叠长度s2。此时,较大直径的台阶部分7a的一个轴向端对应于可滑动表面34的另一个轴向端,如图2A所示。类似地,第一设定长度L1与第二设定长度L2之间的差ΔL等于重叠长度s1,此时可滑动轴部分7d的另一个轴向端对应于可滑动表面38的一个轴向端,如图2B所示。
在图4的图表中,点A1对应于图1A,点A2对应于图2A,点A3对应于图2B,以及点A4对应于图3。第一设定长度L1与第二设定长度L2之间的差ΔL等于重叠长度s1和s2的和(s1+s2),此时当较大直径的台阶部分7d可滑动接触可滑动表面34时以及当可滑动轴部分7d可滑动接触可滑动表面38时,重叠长度s1和s2都产生。也就是说,当阀柱7的行程量相对于轴套6处于对应于图2A所示的状态的点A2与对应于图2B所示的状态的点A3之间的如图4所示的过渡区域时,第一设定长度L1和第二设定长度L2之间的差ΔL等于重叠长度s1和s2的和(s1+s2)。
第一和第二设定长度L1、L2,弹簧力和致动器8的电磁力相对于由于间隙C1、C2而产生的压降量ΔP1、ΔP2的设置如下。
即,在第一设定条件下,压降量ΔP1、ΔP2的总和(ΔP1+ΔP2)被设置为近似对应于过渡区域中供给压力Ps与大气压力PO之间的差(Ps-PO)。此外,在第二设定情况下,压降量ΔP1、ΔP2分别设置为从零增加到(Ps-PO)值,其比例于从零到差ΔL的增加量。
由此,供给到油压调节阀1的工作油从输入室11经由间隙C1流到输出室12,从而油压从供给油压Ps下降对应于重叠长度s1的压降量ΔP1。输出室12中的工作油流过间隙C2并且流到排出室25中。在这种情况下,油压并非快速减小到大气压力,而是连续并逐步减小对应于重叠长度s2的压降量ΔP2,在流动到间隙C2之前从间隙C2的上游侧流到立即流动到排出室25中的位置。
当重叠长度s1变得比图3所示的差ΔL长时,重叠长度s2并不形成,并且并不形成间隙C2。在这种情况下,如图3所示,输出室12在没有经由间隙C2的情况下开放到排出室25。在这种情况下,少量的工作油从输入室11通过间隙C1流到输出室12,从而流到输出室12的该少量的工作油流到排出室25中。
当重叠长度s2变得比图1所示的差ΔL较大时,重叠长度s1并不形成,并且间隙C1并不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A所示,输入室11在没有经由间隙C1的情况下,开放到输出室12,并且输出室12的油压近似等于供给压力Ps。在这种情况下,少量工作油从输出室12通过间隙C2流到排出室25。
将描述根据该实施方式的油压调节阀1的操作。
作为一个示例,阀柱7的行程量在油压调节阀1中如下设置。即,当电流并未供给到螺线管致动器8的线圈17并且阀柱7通过弹簧力偏压到另一个轴向端的最顶端位置时,行程量为零。在电流供给到线圈17的情况下,当阀柱7从该另一个轴向端朝着一个轴向端侧移动时行程量是阀柱7的轴向移动量。
图4示出了行程量与输出室12中的油压的关系特性X。如图4所示,该关系特性X被分成了高压无响应区域、过渡区域和低压无响应区域三个区域,这对应于阀柱7关于轴套6的位置关系。
在高压无响应区域中,输出室12的油压在不考虑行程量的情况下近似等于供给压力Ps。在过渡区域中,输出室12的油压依据行程量的增加而降低。此外,在低压无响应区域中,输出室12的油压在不考虑行程量的情况下近似等于大气压力。在高压无响应区域和过渡区域之间边界处的该行程量是高压临界值HC,在过渡区域与低压无响应区域之间边界处的行程量是低压临界值LC,如图4所示。
在高压无响应区域中,行程量小,并且较大直径的台阶部分7a从可滑动表面34朝着另一个轴向端侧隔开,如图1A所示。在这种情况下,输入室11的工作油11在没有从供给压力Ps减小油压的情况下,流到输出室12中。此外,在高压无响应区域中,可滑动轴部分7d较大地与可滑动表面38重叠以形成间隙C2,以便重叠长度s2比差ΔL较大。因此,少量的工作油从输出室12通过间隙C2流到排出室25。因此,输出室12中的油压近似等于对应于输入室11的油压的供给压力Ps。
当行程量变得与高压临界值HC相等时,较大直径的台阶部分7a的一个轴向端对应于可滑动表面34的另一个轴向端,从而该重叠长度s2变得与差ΔL相等,如图2A所示。
由此,如果行程量变得稍微比高压临界值HC大,则间隙C1形成并且重叠长度s1产生。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工作油穿过间隙C1,输出室12中的油压变得比供给压力Ps低。由此,如果行程量变得稍微比高压临界值HC大,则间隙C2中的重叠长度s2变小差ΔL。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工作油通过间隙C2流入排出室25,与此同时在该间隙中被节流。
在过渡区域中,因为较大直径的台阶部分7a的一个轴向端布置在一个轴向端侧,而不是可滑动表面34的另一个轴向端处,形成间隙C1并且产生重叠长度s1。在这种情况下,重叠长度s2在间隙C2中变小差ΔL。
由此,输入室11的工作油被从供给压力Ps以压降量ΔP1被减压,该压降量依据重叠长度s1被设置。由此输出室12中的工作油被减压压降量ΔP2,该压降量依据重叠长度s2被设置,并且以油压变为大气压力的状态流到排出室25中。输出室12的工作油流过间隙C2,并且流到排出室25中。在这种情况下,油压并不会快速减小到大气压力PO,而是会连续并逐步减小该压降量ΔP2,这对应于从流入到间隙C2之前的间隙C2的上游侧到立即流入到排出室25中的位置的重叠长度s2。
在过渡区域中,重叠长度s1变大并且重叠长度s2变小,这对应于行程量的增加。由此,根据第一和第二设定条件,随着行程量从高压临界值HC增加到低压临界值LC,输出室12中的油压从供给压力Ps线性减小到大气压力PO。
当行程量变得与低压临界值LC相等时,可滑动轴部分7d的另一个轴向端对应于可滑动表面38的一个轴向端,从而不形成间隙C2且重叠长度s1变为间隙C1中的差ΔL,如图2B所示。此外,输出室12中的油压变得与大气压力相等。
由此,当行程量变得稍微比低压临界值LC大时,可滑动轴部分7d从可滑动表面38的一个轴向端分隔开,并且在轴向上与可滑动表面38并不重叠。因此,输出室12在没有通过间隙C2的情况下开放到排出室25,以及输出室12中的工作油在没有被减压的情况下流到排出室25中。此外,如果行程量变得稍微比低压临界值LC大,则间隙C1中的重叠长度s1变大差ΔL。在这种情况下,少量的工作油从输入室11通过间隙C1流到输出室12。
阀柱7的行程量对应于处于从高压临界值HC到低压临界值LC的区域中的阀柱7的轴向运动量。由此,过渡区域中的行程量的范围变得与差ΔL相等,如图4中所示。
在低压无响应区域中,行程量变大,并且形成间隙C1,以便较大直径的台阶部分7a较大地与可滑动表面34重叠。因为间隙C1中的重叠长度s1比差ΔL大,少量的工作油从输入室11通过间隙C1流到输出室12。此外,在低压无响应区域中,可滑动轴部分7d从可滑动表面38的一个轴向端分隔开,从而输出室12的几乎全部量的工作油经由排出室25和排出油道37而返回到油盘。在这种情况下,输出室12中的压力对应于大气压力PO,类似于排出室25。
在油压调节阀1的油压控制中,供给压力Ps通过主要使用过渡区域期间的关系特性X被调节到目标压力。在油压控制中,依据关系特性X基于目标压力而计算行程量的目标值。接下来,施加到螺线管致动器8的目标电流值依据行程量的目标值而被计算。
然后,基于所计算的目标电流,电流被施加到螺线管致动器8,以便螺线管致动器8产生对应于所计算的目标电流的电磁力。由此,使用螺线管致动器8的电磁力,阀柱7向一个轴向端侧抵抗弹簧力而移动该行程量的目标值。所以,输入室11和输出室12之间的连通状态通过较大直径的台阶部分7a所改变,从而将供给压力Ps调节到目标压力。
关于油压控制的各种计算是通过电子控制单元(ECU)所进行的,以便对于螺线管致动器8的电供给是基于由电子控制单元(ECU)输出的输出信号而进行的。输入室11与输出室12之间的连通状态是由较大直径的台阶部分7a所改变。较大直径的台阶部分7a通过使用输出室12中的油压而朝着一个轴向端侧偏压,以便输出室12与输入室11的连通状态被改变到切断侧。
在图1C中,MF表示螺线管致动器8的磁力,SF表示螺旋弹簧9的弹簧力,而PF表示输出室12中的油压。如图1A至1C中所示,螺线管致动器8的磁力MF以及由于输出室12中的油压PF导致的偏压力被朝着一个轴向端侧(连通状态的切断侧)而施加到阀柱7,并且螺旋弹簧9的弹簧力SF被朝着另一个轴向端侧(连通状态的打开侧)而施加到阀柱7。此外,阀柱7朝着一个轴向端侧移动该行程量的目标值,行程量的目标值基于螺线管致动器8的电磁力MF、输出室12的油压PF以及弹簧力SF的最终力(平衡)。
阀柱7被布置为使得输出室12中的油压朝着一个轴向端侧而被施加到较大直径的台阶部分7a,从而稍微调节输出室12中的油压。也就是说,当输出室12中的油压变大时,输入室11和输出室12之间的连通状态被转换到打开侧。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输出室12中的油压增加而朝着一个轴向端侧将最终力施加到阀柱7,因为施加到阀柱7的总力(MF+PF)变得比施加到阀柱7的弹簧力SF大。因此,连通状态被转换到切断侧,从而减小了输出室12的油压。
相反地,当输出室12中的油压PF变小时,输入室11和输出室12之间的连通状态被转换到切断侧。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输入室12中的油压的减小而朝着另一个轴向端侧将最终力施加到阀柱7,因为在一个轴向上施加到阀柱7的总力(MF+PF)变得比在另一个轴向方向上施加到阀柱7上的弹簧力小。由此,连通状态转换到打开侧,从而增加了输出室12中的油压。该阀柱7被布置为使得输出室12中的油压反馈到较大直径的台阶部分7a,从而将输出室12中的油压稍微调节到目标值。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油压调节阀1,阀柱7包括较大直径的台阶部分7a,该台阶部分布置在轴套6中以形成输入室11和输出室12之间的连通,并且切断其之间的连通。当阀柱7由螺线管致动器8的电磁力而朝着一个轴向端侧移动时,较大直径的台阶部分7a切断输入室11和输出室12之间的连通。相反,当阀柱7由弹簧力而朝着另一个轴向端侧运动时,该输入室11和输出室12彼此连通。此外,较大直径的台阶部分7a暴露于该输出室12,以由输出室12的油压而朝着一个轴向端侧偏压。较大直径的台阶部分7a由输出室12中的油压而朝着一个轴向端侧偏压,以使得阀柱7朝着一个轴向端侧可移动。
由此,在常开型油压调节阀1中,因为输出室12中的油压被施加于阀柱7,以便将输入室11和输出室12之间的连通状态转换到切断侧,其之间的连通状态由输出室12中的油压稍微调节。所以,在常开型油压调节阀1中,即使从输出端口4施加到轴套6的外侧的油压并不被引入到轴套6中时,可稍微调节该连通状态,从而并不必须提供F/B端口。由此,轴向长度可在常开型油压调节阀1中被缩短。
在常开型油压调节阀1中,输入端口3、输出端口4以及排出端口5按照这个顺序从一个轴向端向另一个轴向端布置。在图5中,例如,顶侧上的油压调节阀1A是常闭型的,其中F/B端口、输入端口3、输出端口4以及排出端口5按照这个顺序从一个轴向端侧向另一个轴向端侧布置,并且底部侧上的油压调节阀1A是常开型的,其中,F/B端口、输入端口3、输出端口4和排出端口5按照这个顺序从一个轴向端侧向另一个轴向端侧布置。常闭型油压调节阀1中的一个和常开型油压调节阀1中的另一个均布置在油压调节阀1A之间。如图5中所示,在常闭型油压调节阀1或者常开型油压调节阀中,输入端口3、输出端口4和排出端口5的布置位置分别对应于常闭型油压调节阀1A或者常开型油压调节阀1A中的那些位置。由此,在自动变速装置的阀体2中,并不必须转动油道31、33、37的布置。
油压调节阀1的结构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在轴套6中用于形成输入室11和输出室12之间的结构、用于将输出室12中的油压施加到阀柱7的结构等可进行适当地修改。
尽管已经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式参照所附的附图充分描述了本发明,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各种变化和变形将变得显而易见。这些变化和变形均理解为落入到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中。

Claims (2)

1.一种油压调节阀,其包括:
轴套,其在轴向方向上延伸,并且具有油压输入端口和油压输出端口;
阀柱,其被支撑在所述轴套中以可在轴向上滑动;
螺线管致动器,其布置为产生电磁力,所述电磁力使得当电能被供给到螺线管致动器时,所述阀柱被驱动到一个轴向端侧;以及
偏压部分,其构造为将所述阀柱偏压到另一个轴向端侧,其中:
所述轴套设置有输入室以及输出室,所述油压输入端口开放到所述输入室,所述油压输出端口开放到所述输出室,
所述阀柱可在轴向上在轴套中移动以改变输入室和输出室之间的连通状态,
所述阀柱包括台阶部分,所述台阶部分构造为当阀柱被螺线管致动器的电磁力移动到所述一个轴向端侧时在输入室与输出室之间形成连通,而当阀柱被偏压构件的偏压力移动到所述另一个轴向端侧时切断输入室与输出室之间的连通,
所述台阶部分暴露于输出室,以通过使用输出室中的油压而被偏压到所述一个轴向端侧,并且
当所述台阶部分通过使用输出室中的油压而被偏压到所述一个轴向端侧时,所述阀柱可移动到所述一个轴向端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压调节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套设置有工作油的排出端口,所述排出端口与大气连通,以便从所述轴套内部的输出室泄露的工作油通过排出端口排出到大气,并且
在轴向上,所述输入端口设置在所述输出端口的一端侧,所述排出端口设置在另一端侧。
CN201110457057.0A 2010-11-19 2011-11-18 油压调节阀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3739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58684 2010-11-19
JP258684/2010 2010-11-19
JP2011211388A JP5293792B2 (ja) 2010-11-19 2011-09-27 油圧調整弁
JP211388/2011 2011-09-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37397A true CN102537397A (zh) 2012-07-04
CN102537397B CN102537397B (zh) 2018-04-06

Family

ID=460634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457057.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37397B (zh) 2010-11-19 2011-11-18 油压调节阀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925585B2 (zh)
JP (1) JP5293792B2 (zh)
KR (1) KR101328280B1 (zh)
CN (1) CN102537397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48813A (zh) * 2014-03-28 2015-09-30 株式会社电装 螺线管和具有所述螺线管的液压控制装置
CN107076330A (zh) * 2014-11-13 2017-08-18 伊格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磁阀装置
CN108138979A (zh) * 2015-10-27 2018-06-08 Kyb株式会社
CN108603610A (zh) * 2014-09-24 2018-09-28 伊格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滑阀
CN108700213A (zh) * 2016-02-25 2018-10-23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阀部件以及阀部件的制造方法
CN109185446A (zh) * 2018-11-13 2019-01-11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自动变速箱的压力控制电磁阀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078226B1 (ko) * 2012-07-11 2020-04-08 플렉스트로닉스 에이피, 엘엘씨 직접 작용식 솔레노이드 작동기
JP6132035B2 (ja) * 2014-01-29 2017-05-24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電磁駆動装置及び電磁駆動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03912710A (zh) * 2014-04-18 2014-07-09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at自动变速箱电液控制反比例电磁阀
JP6164167B2 (ja) * 2014-06-25 2017-07-1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リニアソレノイド
JP2017115962A (ja) * 2015-12-24 2017-06-2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磁スプール弁
CN105972253B (zh) * 2016-07-09 2017-02-08 常熟骏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油压调节阀
DE102016223870A1 (de) * 2016-11-30 2018-05-30 Robert Bosch Gmbh Elektromagnetische Betätigungseinrichtung
US11473692B2 (en) 2017-11-22 2022-10-18 Eagle Industry Co., Ltd. Solenoid valve
JP7046976B2 (ja) * 2017-11-22 2022-04-04 イーグル工業株式会社 ソレノイドバルブ
JP7007970B2 (ja) * 2018-03-28 2022-01-25 Kyb株式会社 電磁比例制御弁
JP7124485B2 (ja) * 2018-06-28 2022-08-24 日本電産トーソク株式会社 ソレノイド装置
JP2020041687A (ja) * 2018-09-13 2020-03-19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リニアソレノイドバルブ
CN114483690B (zh) * 2021-12-28 2023-12-19 托肯恒山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一种加油机液压油路一体式集成模块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255532A1 (zh) * 1972-12-20 1975-07-18 Teves Gmbh Alfred
JP2002310322A (ja) * 2001-04-17 2002-10-23 Denso Corp 電磁弁装置
US20060086396A1 (en) * 2004-10-25 2006-04-27 Denso Corporation Electromagnetic hydraulic control valve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29476A (ja) * 1988-11-09 1990-05-17 Aisin Aw Co Ltd 圧力調整弁
DE4324589C2 (de) * 1993-07-22 1995-12-21 Bosch Gmbh Robert Elektromagnetisch betätigbares Druckregelventil
US5339777A (en) * 1993-08-16 1994-08-23 Caterpillar Inc. Electrohydraulic device for actuating a control element
US5513673A (en) * 1994-05-23 1996-05-07 Lectron Products, Inc. Electrically modulated pressure regulator valve with variable force solenoid
US6269827B1 (en) * 1999-10-07 2001-08-07 Eaton Corporation Electrically operated pressure control valve
JP4396085B2 (ja) * 2002-07-30 2010-01-1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磁弁
JP4561486B2 (ja) * 2004-06-28 2010-10-1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磁弁
JP2009036328A (ja) * 2007-08-02 2009-02-19 Denso Corp リニアソレノイド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255532A1 (zh) * 1972-12-20 1975-07-18 Teves Gmbh Alfred
JP2002310322A (ja) * 2001-04-17 2002-10-23 Denso Corp 電磁弁装置
US20060086396A1 (en) * 2004-10-25 2006-04-27 Denso Corporation Electromagnetic hydraulic control valve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48813A (zh) * 2014-03-28 2015-09-30 株式会社电装 螺线管和具有所述螺线管的液压控制装置
CN108603610A (zh) * 2014-09-24 2018-09-28 伊格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滑阀
CN108603610B (zh) * 2014-09-24 2020-01-10 伊格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滑阀
CN107076330A (zh) * 2014-11-13 2017-08-18 伊格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磁阀装置
CN108138979A (zh) * 2015-10-27 2018-06-08 Kyb株式会社
CN108138979B (zh) * 2015-10-27 2020-06-23 Kyb株式会社
CN108700213A (zh) * 2016-02-25 2018-10-23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阀部件以及阀部件的制造方法
CN109185446A (zh) * 2018-11-13 2019-01-11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自动变速箱的压力控制电磁阀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122609A (ja) 2012-06-28
KR20120054534A (ko) 2012-05-30
US8925585B2 (en) 2015-01-06
KR101328280B1 (ko) 2013-11-14
CN102537397B (zh) 2018-04-06
US20120126158A1 (en) 2012-05-24
JP5293792B2 (ja) 2013-09-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37397A (zh) 油压调节阀
KR100892832B1 (ko) 압력 제어 밸브
CN102782379A (zh) 电磁阀
US8556022B2 (en) Solenoid valve, solenoid and hydraulic power system
CN102042276B (zh) 一种反比例减压阀
US9702478B2 (en) Servo valve
US11262770B2 (en) Pressure-regulating valve
EP2209998A1 (de) Vorgesteuerter wegeschieber, insbesondere zur steuerung eines stellzylinders einer turbomaschine
CN112196852A (zh) 一种数字流体先导驱动的双阀芯可编程控制液压阀及其控制方法
US20140326911A1 (en) Valve device for a hydraulic circuit, and oil-pump regulating arrangement
US8302629B2 (en) Valve unit
EP2440792B1 (en) Proportional position feedback hydraulic servo system
US20100218836A1 (en) Directly piloted valve assembly
US10330205B2 (en) Valve assembly with electronic control
EP2309135A1 (en) Servo valve
JP4492649B2 (ja) ブリード式バルブ装置
CN107917119A (zh) 改进的流体控制阀芯
JP2008267474A (ja) ブリード式バルブ装置
US9927023B2 (en) Hydraulic control device
CN117948316B (zh) 一种具有拓扑三维随形流道的伺服阀
CN103090049A (zh) 一种新型的阀芯结构
CN102979901A (zh) 驱动变速箱控制元件的锁闭阀
JP2010121656A (ja) 電磁比例絞り弁及び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US20170022952A1 (en) Two stage valve with conical seat for flow shut-off and spool knife edge for metering flow control
CN114876903A (zh) 压力调节系统及其调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406

Termination date: 202011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