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29589A - 充气轮胎 - Google Patents

充气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29589A
CN102529589A CN2011103917875A CN201110391787A CN102529589A CN 102529589 A CN102529589 A CN 102529589A CN 2011103917875 A CN2011103917875 A CN 2011103917875A CN 201110391787 A CN201110391787 A CN 201110391787A CN 102529589 A CN102529589 A CN 1025295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internal layer
rubber
tire
layer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9178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29589B (zh
Inventor
真船敏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5295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295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295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295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ires In General (AREA)
  • Tyre Moul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充气轮胎,能够减轻胎面胶的动平衡。在具有胎面胶的充气轮胎中,胎面胶包括带层积体(10),该带层积体(10)通过将带状的未硫化的橡胶带卷绕成螺旋状而形成。带层积体(10)包括:形成在轮胎径向内侧的内层部(11)、和重叠卷绕在该内层部(11)的轮胎径向外侧的外层部(12)。外层部(12)的橡胶带的螺旋方向与内层部(11)的相反,而且该外层部(12)的胎面宽度方向的两侧缘(12E)以与上述内层部(11)的两侧缘(11E)交叉的方式配置。

Description

充气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减轻动平衡的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以往,充气轮胎的胎面胶使用通过将带状的未硫化的橡胶带卷绕成螺旋状而形成的带层积体,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至3等中提出了这样的带层积体的方案。这样的带层积体,与对以规定的截面形状挤压出的橡胶进行连接(splice)而形成环状的以往的胎面胶相比,具有无接缝、提高轮胎的均匀性的优点。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3088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6219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6-43908号公报
图8(a)表示以往的上述带层积体a的卷绕状态的俯视展开图,该图(b)表示其A-A剖视图。该带层积体a是将橡胶带b的卷绕始端b1固定在圆筒状的被卷绕体c的外侧并以螺旋状卷绕至卷绕终端b2而形成的。该例的带层积体a例如作为配置在胎面胶的轮胎径向最内侧的基层而形成。
然而,这样的带层积体a由于将橡胶带b相对于轮胎周向以角度α倾斜地进行卷绕,因此带层积体a两侧的侧缘ae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其结果,在侧缘ae的外侧形成无橡胶带b的三角形状的区域。这样的三角形状的区域成为充气轮胎的动平衡(动不平衡)的原因,因此存在行驶时发生振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的问题而提出的,技术方案1的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将带层积体构成为包括轮胎径向的内层部和外层部,并且,将外层部的橡胶带的螺旋方向设为与内层部的相反,而且将其胎面宽度方向的两侧缘以与内层部的两侧缘交叉的方式配置,从而能够减轻动平衡(动不平衡)。
另外,技术方案4的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将带层积体构成为包括轮胎径向的内层部和外层部,并且将外层部的橡胶带的螺旋方向设为与内层部的相同,而且将其胎面宽度方向的两侧缘以从内层部的两侧缘伸出的方式配置,从而能够减轻动平衡(动不平衡)。
本发明中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是一种充气轮胎,具有:从胎面部经过胎侧部而到达胎圈部的胎圈芯的胎体、配置在该胎体的轮胎径向外侧且胎面部的内侧的包括带束层在内的胎面加强层、以及配置在该胎面加强层的轮胎径向外侧的胎面胶,该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上述胎面胶包括带层积体,该带层积体通过将带状的未硫化的橡胶带卷绕成螺旋状而形成,上述带层积体包括:形成在轮胎径向内侧的内层部、和重叠卷绕在该内层部的轮胎径向外侧的外层部,上述外层部的橡胶带的螺旋方向与上述内层部的相反,而且该外层部的胎面宽度方向的两侧缘以与上述内层部的两侧缘交叉的方式配置。
此外,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基础上,上述胎面胶由包括轮胎径向最内侧的基层、和配置在该基层的外侧的顶层的至少两层构成,上述带层积体形成上述基层。
此外,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基础上,上述外层部的橡胶带的卷绕始端从上述内层部的橡胶带的卷绕始端错位180度。
此外,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的充气轮胎,具有:从胎面部经过胎侧部而到达胎圈部的胎圈芯的胎体、配置在该胎体的轮胎径向外侧且胎面部的内侧的包括带束层在内的胎面加强层、以及配置在该胎面加强层的轮胎径向外侧的胎面胶,该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上述胎面胶包括带层积体,该带层积体通过将带状的未硫化的橡胶带卷绕成螺旋状而形成,上述带层积体包括:形成在轮胎径向内侧的内层部、和重叠卷绕在该内层部的轮胎径向外侧的外层部,上述外层部的橡胶带的螺旋方向与上述内层部的相同,而且该外层部的胎面宽度方向的两侧缘从上述内层部的两侧缘伸出配置。
此外,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4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基础上,上述外层部的橡胶带的卷绕始端从上述内层部的橡胶带的卷绕始端错位180度。
此外,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4或5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基础上,上述胎面胶由包括轮胎径向的最内侧的基层、和配置在该基层的外侧的顶层的至少两层构成,上述带层积体形成上述基层。
根据技术方案1的发明,带层积体构成为包括轮胎径向的内层部和外层部,并且外层部的橡胶带的螺旋方向与内层部的相反,而且其胎面宽度方向的两侧缘以与内层部的两侧缘交叉的方式配置。这样的带层积体由于能够减小在内层部的两侧缘的外侧形成的无橡胶带的三角形状的区域,因此能够减轻轮胎的动平衡(动不平衡)。
另外,根据技术方案4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带层积体构成为包括轮胎径向的内层部和外层部,并且外层部的橡胶带的螺旋方向与内层部的相同,而且其胎面宽度方向的两侧缘从内层部的两侧缘伸出配置。由于在这样的带层积体中,也能够减小在内层部的两侧缘的外侧形成的无橡胶带的三角形状的区域,因此能够减轻轮胎的动平衡(动不平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右半部分剖视图。
图2是图1的胎面胶的基层的卷绕状态的展开图。
图3(a)是只表示图2的A-A位置的内层部的剖视图,(b)是将A-A位置的内层部及外层部分开表示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基层的卷绕状态的展开图。
图5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基层的卷绕状态的展开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基层的卷绕状态的展开图。
图7(a)是只表示图6的A-A位置的内层部的剖视图,(b)是将A-A位置的内层部及外层部分开表示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以往的基层的卷绕状态的展开图。
图中标号说明:1…充气轮胎;2…胎面部;9…胎面胶;10…带层积体;11…内层部;11a…内层部的橡胶带的卷绕始端;11b…内层部的橡胶带的卷绕终端;12…外层部;12a…外层部的橡胶带的卷绕始端;12b…外层部的橡胶带的卷绕终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的包括轮胎轴的轮胎子午线右半部分剖视图。
上述充气轮胎1包括:从胎面部2经过胎侧部3而到达胎圈部4的胎圈芯5的胎体6、配置在该胎体6的轮胎径向外侧且胎面部2的内部的胎面加强层8、以及配置在该胎面加强层8的轮胎径向外侧的胎面胶9,该例中例示出轿车用轮胎。
上述胎体6由子午线结构的1枚以上的胎体帘布构成,在本例中由1枚胎体帘布6A构成,该胎体帘布是将胎体帘线相对于轮胎赤道C例如以80°~90°的角度排列而成的。作为胎体帘线,例如采用聚酯、尼龙、人造丝、芳族等有机纤维帘线或根据需要采用钢帘线。另外胎体帘布6A具有:从胎面部2经过胎侧部3而到达胎圈部4的胎圈芯5的主体部6a、和从该主体部6a延伸并绕上述胎圈芯5从轮胎轴向内侧向外侧折返的折返部6b。
上述胎面加强层8构成为包括带束层7。该带束层7是将至少两枚带束层帘布、在本例中是将轮胎径向内、外两枚带束层帘布7A、7B在上述帘线相互交叉的方向上重叠而构成的,所述带束层帘布是将带束层帘线相对于轮胎赤道C例如以10~40°的小角度倾斜排列而成。带束层帘线在本例中采用钢帘线。作为胎面加强层8,除带束层7以外,也可以包括公知的束带层等。
上述胎面胶9由双层形成,包括:配置在轮胎径向外侧且形成接地面的顶层9A、和配置在轮胎径向最内侧且使用与上述顶层9A不同的橡胶组成物的基层9B。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胎面胶9的基层9B由带层积体10形成,该带层积体10通过将带状的未硫化的橡胶带b卷绕成螺旋状而形成。
如图2及作为其A-A截面的图3所示,带层积体10包括:形成于轮胎径向内侧的内层部11、和重叠卷绕在该内层部11的轮胎径向外侧的外层部12,在本实施方式中,带层积体10由上述内层部11和外层部12构成。另外,内层部11和外层部12使用相同的橡胶组成物,并且,各层11、12使用分别不同的橡胶带b而形成。
内层部11的橡胶带b的卷绕始端11a在内层部11的胎面宽度方向的一端E1侧且在轮胎周向的任意的基准位置(以下,将该位置作为“0度位置”)被固定。另外,内层部11的橡胶带b以相对于轮胎周向保持0.3~1度左右的小角度α1,并且橡胶带的侧缘相互接触的方式沿箭头a1方向卷绕成螺旋状。然后,内层部11的橡胶带b的卷绕终端11b设置在与上述卷绕始端b1相同的轮胎周向的位置(0度位置)。
另一方面,外层部12的橡胶带b的卷绕始端12a在外层部12的胎面宽度方向的另一端E2侧且在轮胎周向的上述0度位置被固定。并且外层部12的橡胶带b也以相对于轮胎周向保持0.3~1度左右的小角度α2(在本实施方式中α1=α2),并且橡胶带的侧缘相互重叠卷绕的方式沿箭头a2方向卷绕成螺旋状。这样外层部12以橡胶带b的螺旋方向与内层部11相反的方式形成。然后,外层部12的橡胶带b的卷绕终端12b被设置在与上述卷绕始端12a相同的轮胎周向的位置(0度位置)。
此外,外层部12的胎面宽度方向的两侧缘12E、12E以与内层部11的两侧缘11E、11E反向交叉的方式配置。
这样的带层积体10用外层部12对在内层部11的两侧缘11E的外侧形成的无橡胶带的三角形状的区域的一部分进行覆盖,从而能够减小其面积。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具有带层积体10的充气轮胎1,能够减轻动平衡(动不平衡),有效地抑制高速行驶时产生的振动。另外,基层9B最接近胎面胶中的带束层7而配置。通过改进这样的基层9B的动平衡,从而能够稳定行驶中的带束层7的变形,进一步有效地抑制行驶时的振动。
图4、图5表示其他实施方式。在这些实施方式中,外层部12的橡胶带的卷绕始端12a(以及卷绕终端12b)与内层部11的橡胶带的卷绕始端11a(以及卷绕终端11b),沿轮胎周向错位设置。即,在图4的实施方式中,外层部12的橡胶带的卷绕始端12a(以及卷绕终端12b)从内层部11的橡胶带的卷绕始端11a(以及卷绕终端11b)错位90度而设置。同样,在图5的实施方式中,外层部12的橡胶带的卷绕始端12a(以及卷绕终端12b),从内层部11的橡胶带的卷绕始端11a(以及卷绕终端11b)错位180度。
图6进一步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
该实施方式中与先前的实施方式的相同点在于:带层积体10包括:形成在轮胎径向内侧的内层部11、和重叠卷绕在该内层部11的轮胎径向外侧的外层部12。但该实施方式中,外层部12的橡胶带的螺旋方向与内层部11的相同,而且其胎面宽度方向的两侧缘从上述内层部的两侧缘伸出配置。
该实施方式的内层部11与在图2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内层部11的构成相同。
外层部12的橡胶带b的螺旋方向与上述内层部11的相同,即沿箭头a1方向卷绕。另外,该实施方式的外层部12的橡胶带b的卷绕始端12a,在内层部11的胎面宽度方向的一端E1侧且在从轮胎周向的上述0度位置错开了180度的位置被固定。并且,外层部12的橡胶带b,也以相对于轮胎周向保持0.3~1度左右的小角度α2(在本实施方式中α1=α2),并且橡胶带的侧缘相互重叠卷绕的方式沿箭头a方向卷绕成螺旋状。然后,外层部12的橡胶带b的卷绕终端12b设置在与上述卷绕始端12a相同的轮胎周向的位置(180度的位置)。
此外,外层部12的胎面宽度方向的两侧缘12E从内层部11的两侧缘11E伸出配置。
这样的带层积体10与先前的实施方式同样,用外层部12对在内层部11的两侧缘11E的外侧形成的无橡胶带的三角形状的区域的一部分进行覆盖,从而能够减小其面积。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具备带层积体10的充气轮胎1也能够减轻动平衡(动不平衡),有效地抑制高速行驶时的振动的产生。
在该实施方式中,外层部12的橡胶带的卷绕始端12a,优选为从内层部11的橡胶带的卷绕始端11a错位,特别优选错位90度或如本实施方式那样错位180度(允许±5度的误差)。由此,能够进一步减轻动平衡,并且,通过实验确认了也有利于轮胎的均匀性。
以上,对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橡胶带b的厚度以及宽度可按照惯例进行各种设定,厚度优选为0.3~1.5mm,并且宽度W优选为15~35mm左右。在上述宽度小于15mm的情况下或厚度小于0.3mm的情况下,在完成规定宽度及规定厚度的带层积体时所需的卷绕次数显著增多,因此存在生产率降低的趋势。相反,在上述宽度超过35mm的情况下或者厚度超过1.5mm的情况下,存在难以制造微妙的胎面胶的剖面形状的趋势。
实施例
使用具有图1的基本结构并且具有基于表1的规格的基层的胎面胶,试制225/45ZR17的轿车用子午线轮胎,并测量了其均匀性等。实验例1是图2~5的方式,实验例2是图6的方式。此外,以往例为将图8的带层积体重叠两枚的方式(使内层部与外层部的侧缘完全整齐的结构)。其中,除表1的规格以外,其余均相同。
均匀性是使用转弯试验机,并以JASO C607:2000的均匀性试验条件为基准,并对RFV(径向力变化)、RH1(变动波形的傅立叶变换的基本振动数成分的两个振幅)、LFV(横向力变化)、SB(1个旋转面上的重量不平衡)、DB上(在多个旋转面上的重量不平衡下轮胎的非模板侧)、DB下(在与上述同样的重量不平衡下轮胎的模板侧)进行了测量。评价速度为30km/h。评价均以20个轮胎的平均值(N)表示,是以以往例的值为100的指数。数值越小表示越好。测试的结果等示于表1。
表1
Figure BSA00000626074800081
测试的结果确认了实施例的充气轮胎与比较例相比,均匀性优异并且能够减小动平衡。

Claims (6)

1.一种充气轮胎,具有:从胎面部经过胎侧部而到达胎圈部的胎圈芯的胎体、配置在该胎体的轮胎径向外侧且胎面部的内侧的包括带束层在内的胎面加强层、以及配置在该胎面加强层的轮胎径向外侧的胎面胶,该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
上述胎面胶包括带层积体,该带层积体通过将带状的未硫化的橡胶带卷绕成螺旋状而形成,
上述带层积体包括:形成在轮胎径向内侧的内层部、和重叠卷绕在该内层部的轮胎径向外侧的外层部,
上述外层部的橡胶带的螺旋方向与上述内层部的相反,而且该外层部的胎面宽度方向的两侧缘以与上述内层部的两侧缘交叉的方式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上述胎面胶由包括轮胎径向最内侧的基层、和配置在该基层的外侧的顶层的至少两层构成,上述带层积体形成上述基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上述外层部的橡胶带的卷绕始端从上述内层部的橡胶带的卷绕始端错位180度。
4.一种充气轮胎,具有:从胎面部经过胎侧部而到达胎圈部的胎圈芯的胎体、配置在该胎体的轮胎径向外侧且胎面部的内侧的包括带束层在内的胎面加强层、以及配置在该胎面加强层的轮胎径向外侧的胎面胶,该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
上述胎面胶包括带层积体,该带层积体通过将带状的未硫化的橡胶带卷绕成螺旋状而形成,
上述带层积体包括:形成在轮胎径向内侧的内层部、和重叠卷绕在该内层部的轮胎径向外侧的外层部,
上述外层部的橡胶带的螺旋方向与上述内层部的相同,而且该外层部的胎面宽度方向的两侧缘从上述内层部的两侧缘伸出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上述外层部的橡胶带的卷绕始端从上述内层部的橡胶带的卷绕始端错位180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上述胎面胶由包括轮胎径向的最内侧的基层、和配置在该基层的外侧的顶层的至少两层构成,上述带层积体形成上述基层。
CN201110391787.5A 2010-12-16 2011-11-23 充气轮胎 Active CN10252958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80793 2010-12-16
JP2010280793A JP5222352B2 (ja) 2010-12-16 2010-12-16 空気入りタイ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29589A true CN102529589A (zh) 2012-07-04
CN102529589B CN102529589B (zh) 2016-01-20

Family

ID=463380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91787.5A Active CN102529589B (zh) 2010-12-16 2011-11-23 充气轮胎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222352B2 (zh)
CN (1) CN102529589B (zh)
BR (1) BRPI1106579B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32215A (zh) * 2012-11-22 2014-06-04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及其制造方法
CN108340738A (zh) * 2017-01-24 2018-07-31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及其制造方法
CN110091671A (zh) * 2018-01-30 2019-08-06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84444B2 (ja) * 2012-11-22 2017-02-22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077281B2 (ja) * 2012-11-22 2017-02-08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587924B2 (ja) * 2015-12-17 2019-10-09 Toyo Tire株式会社 タイヤ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970797A2 (en) * 1998-07-08 2000-01-12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lamination of band-shaped uncured rubber materials
JP2002046194A (ja) * 2000-05-24 2002-02-12 Bridgestone Corp タイヤ構成部材の成形方法
JP2002205512A (ja) * 2001-01-11 2002-07-23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タイヤ及びタイヤ製造方法
JP2002347135A (ja) * 2001-05-29 2002-12-04 Bridgestone Corp 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US6510881B1 (en) * 1999-06-17 2003-01-28 Th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Pneumatic radial tir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739949A (zh) * 2004-08-26 2006-03-01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和由此制得的充气轮胎
CN1990218A (zh) * 2005-12-28 2007-07-04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轮胎橡胶构件的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90475B2 (ja) * 2003-05-16 2009-07-08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その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970797A2 (en) * 1998-07-08 2000-01-12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lamination of band-shaped uncured rubber materials
US6510881B1 (en) * 1999-06-17 2003-01-28 Th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Pneumatic radial tir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02046194A (ja) * 2000-05-24 2002-02-12 Bridgestone Corp タイヤ構成部材の成形方法
JP2002205512A (ja) * 2001-01-11 2002-07-23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タイヤ及びタイヤ製造方法
JP2002347135A (ja) * 2001-05-29 2002-12-04 Bridgestone Corp 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CN1739949A (zh) * 2004-08-26 2006-03-01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和由此制得的充气轮胎
CN1990218A (zh) * 2005-12-28 2007-07-04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轮胎橡胶构件的制造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32215A (zh) * 2012-11-22 2014-06-04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及其制造方法
CN103832215B (zh) * 2012-11-22 2016-04-13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及其制造方法
CN108340738A (zh) * 2017-01-24 2018-07-31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及其制造方法
CN108340738B (zh) * 2017-01-24 2021-06-29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及其制造方法
CN110091671A (zh) * 2018-01-30 2019-08-06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10091671B (zh) * 2018-01-30 2023-02-28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126301A (ja) 2012-07-05
CN102529589B (zh) 2016-01-20
BRPI1106579B1 (pt) 2021-01-05
JP5222352B2 (ja) 2013-06-26
BRPI1106579A2 (pt) 2013-04-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29589A (zh) 充气轮胎
JP4377871B2 (ja) 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
US20060207701A1 (en) Tire for two-wheeled vehic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JP5677384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及び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227392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CN110505965A (zh) 充气轮胎
US9333804B2 (en) Pneumatic tire for two-wheeled vehicle
JP2015044584A (ja) 航空機用ラジアルタイヤ
JP5816214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7283827A (ja) 航空機用タイヤおよびそれの製造方法
KR20120088489A (ko) 공기 타이어의 제조방법
JPWO2012026123A1 (ja) 航空機用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JP2005041409A (ja)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CN102896979A (zh) 充气轮胎
JP2013141884A (ja) 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
JP5497509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957430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3112131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3071368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及び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9173150A (ja) ラジアルタイヤ
JPH08216618A (ja)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CN113226796A (zh) 航空器用充气轮胎
JP5013522B2 (ja)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JP6550879B2 (ja) 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
JP2020029104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