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91671B - 充气轮胎 - Google Patents
充气轮胎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091671B CN110091671B CN201811485410.4A CN201811485410A CN110091671B CN 110091671 B CN110091671 B CN 110091671B CN 201811485410 A CN201811485410 A CN 201811485410A CN 110091671 B CN110091671 B CN 11009167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uter side
- tire
- side portion
-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 inclined portion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9/00—Reinforcements or ply arrangement of pneumatic tyres
- B60C9/18—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 B60C9/1807—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comprising fabric reinforcemen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9/00—Reinforcements or ply arrangement of pneumatic tyres
- B60C9/18—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9/00—Reinforcements or ply arrangement of pneumatic tyres
- B60C9/18—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 B60C9/20—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built-up from rubberised plies each having all cords arranged substantially parallel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9/00—Reinforcements or ply arrangement of pneumatic tyres
- B60C9/18—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 B60C9/20—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built-up from rubberised plies each having all cords arranged substantially parallel
- B60C9/22—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built-up from rubberised plies each having all cords arranged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he plies being arranged with all cords disposed along the circumference of the tyr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9/00—Reinforcements or ply arrangement of pneumatic tyres
- B60C9/18—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 B60C9/20—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built-up from rubberised plies each having all cords arranged substantially parallel
- B60C9/22—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built-up from rubberised plies each having all cords arranged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he plies being arranged with all cords disposed along the circumference of the tyre
- B60C9/2204—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built-up from rubberised plies each having all cords arranged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he plies being arranged with all cords disposed along the circumference of the tyre obtained by circumferentially narrow strip wind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9/00—Reinforcements or ply arrangement of pneumatic tyres
- B60C9/18—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 B60C9/26—Folded plies
- B60C9/263—Folded plies further characterised by an endless zigzag configuration in at least one belt ply, i.e. no cut edge being presen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9/00—Reinforcements or ply arrangement of pneumatic tyres
- B60C9/18—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 B60C9/20—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built-up from rubberised plies each having all cords arranged substantially parallel
- B60C2009/2035—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built-up from rubberised plies each having all cords arranged substantially parallel built-up by narrow strip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9/00—Reinforcements or ply arrangement of pneumatic tyres
- B60C9/18—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 B60C9/20—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built-up from rubberised plies each having all cords arranged substantially parallel
- B60C2009/2041—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built-up from rubberised plies each having all cords arranged substantially parallel with an interrupted belt ply, e.g. using two or more portions of the same ply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2200/00—Ty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B60C2200/10—Ty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motorcycles, scooters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防止充气轮胎的带状帘布层的卷绕变形。一种充气轮胎(1),其具有胎面加强层(7)。胎面加强层(7)由带状帘布层(9)形成,包含网格状部(20),该网格状部(20)包含多个第一倾斜部(15)和多个第二倾斜部(16),并且该第一倾斜部(15)和第二倾斜部(16)以留出空间部(17)的方式交叉。第一倾斜部(15)包含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随着朝向网格状部(20)的轮胎轴向的一端(20e)而变小的第一外侧部(15a)。第二倾斜部(16)包含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随着朝向一端(20e)而变小的第二外侧部(16a)。在一端(20e)处,第一外侧部(15a)与第二外侧部(16a)经由周向部(14)而相连。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胎面加强层的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在胎面部的内部配置有胎面加强层的充气轮胎。该胎面加强层包含由具有加强帘线的长条的带状帘布层形成的一侧倾斜部、平行部以及另一侧倾斜部。一侧倾斜部的带状帘布层相对于轮胎周向向一侧倾斜。平行部与一侧倾斜部相连,该平行部的所述带状帘布层沿着轮胎周向延伸。另一侧倾斜部与平行部相连,该另一侧倾斜部的所述带状帘布层相对于轮胎周向向另一侧倾斜。
这样的胎面加强层能够增大平行部与一侧倾斜部之间的角度以及平行部与另一侧倾斜部之间的角度,进而能够减小加强帘线的弯曲应力。由此,下述专利文献1的充气轮胎将加强帘线与胎体的接合强度维持得较高,从而能够防止带状帘布层的卷绕变形。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5918742号公报
然而,近年来,例如为了提高转弯性能和生产性,期望进一步防止带状帘布层的卷绕变形。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那样的情况而提出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进一步防止了带状帘布层的卷绕变形的充气轮胎。
本发明是一种充气轮胎,其具有胎面加强层和环状的胎体,所述胎面加强层配置于所述胎体的轮胎半径方向外侧并且配置于胎面部的内部,其中,所述胎面加强层包含网格状部,该网格状部包含多个第一倾斜部和多个第二倾斜部,所述多个第一倾斜部是使利用贴胶包覆了一根或多根加强帘线而得到的长条的带状帘布层相对于轮胎周向朝向一侧倾斜而成的,所述多个第二倾斜部是使所述带状帘布层相对于轮胎周向朝向与所述多个第一倾斜部相反的方向倾斜而成的,并且,所述多个第一倾斜部的侧缘彼此不接触地配置并且所述多个第二倾斜部的侧缘彼此不接触地配置,由此所述多个第一倾斜部和所述多个第二倾斜部以留出空间部的方式交叉,所述多个第一倾斜部分别包含第一外侧部,该第一外侧部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随着朝向所述网格状部的轮胎轴向的至少一端而变小,所述多个第二倾斜部分别包含第二外侧部,该第二外侧部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随着朝向所述一端而变小,在所述一端处,所述第一外侧部与所述第二外侧部经由周向部而相连,所述周向部是所述带状帘布层沿轮胎周向延伸而成的。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优选为,所述多个第一倾斜部分别在所述网格状部的轮胎轴向的两端处包含有所述第一外侧部,所述多个第二倾斜部分别在所述两端处包含有所述第二外侧部,在所述两端处,所述第一外侧部与所述第二外侧部经由周向部而相连,在所述周向部中所述带状帘布层沿轮胎周向延伸。
本发明是一种充气轮胎,其具有胎面加强层和环状的胎体,所述胎面加强层配置于所述胎体的轮胎半径方向外侧并且配置于胎面部的内部,其中,所述胎面加强层包含网格状部,该网格状部包含多个第一倾斜部和多个第二倾斜部,所述多个第一倾斜部是使利用贴胶包覆了一根或多根加强帘线而得到的长条的带状帘布层相对于轮胎周向朝向一侧倾斜而成的,所述多个第二倾斜部是使所述带状帘布层相对于轮胎周向朝向与所述多个第一倾斜部相反的方向倾斜而成的,并且,所述多个第一倾斜部的侧缘彼此不接触地配置并且所述多个第二倾斜部的侧缘彼此不接触地配置,由此所述多个第一倾斜部和所述多个第二倾斜部以留出空间部的方式交叉,所述多个第一倾斜部分别包含第一外侧部,该第一外侧部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随着朝向所述网格状部的轮胎轴向的至少一端而变小,所述多个第二倾斜部分别包含第二外侧部,该第二外侧部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随着朝向所述一端而变小,在所述一端处,所述第一外侧部与所述第二外侧部直接相连。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优选为,所述多个第一倾斜部分别在所述网格状部的轮胎轴向的两端处包含有所述第一外侧部,所述多个第二倾斜部分别在所述两端处包含有所述第二外侧部,在所述两端处,所述第一外侧部与所述第二外侧部直接相连。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优选为,在将所述胎面部沿轮胎周向展开的展开图中,在将所述多个第一倾斜部的数量设为N时,所述周向部的轮胎周向长度为所述周向部的轮胎轴向位置的轮胎周长的1/N倍。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优选为,所述第一外侧部和所述第二外侧部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阶段性地变化。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优选为,所述第一外侧部和所述第二外侧部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连续地变化。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优选为,所述第一外侧部的轮胎轴向长度和所述第二外侧部的轮胎轴向长度小于与它们相邻的所述空间部的轮胎轴向长度。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优选是摩托车用的。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中,胎面加强层包含多个第一倾斜部和多个第二倾斜部,该第一倾斜部是将带状帘布层相对于轮胎周向向一侧倾斜而成的,该第二倾斜部是使所述带状帘布层朝向与第一倾斜部相反的方向倾斜而成的。
多个第一倾斜部分别包含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随着朝向一端而变小的第一外侧部。所述多个第二倾斜部分别包含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随着朝向所述一端而变小的第二外侧部。而且,在所述一端处,所述第一外侧部与所述第二外侧部直接相连,或者所述第一外侧部与所述第二外侧部经由周向部而相连,该周向部是将所述带状帘布层沿轮胎周向延伸而成的。由此,第一倾斜部与第二倾斜部以平缓的倾斜而连接。因此,对加强帘线作用的弯曲应力进一步变小,因此能够抑制带状帘布层浮起,胎体与包含加强帘线在内的带状帘布层的接合强度被维持得较高。
因此,本发明的充气轮胎能够进一步防止带状帘布层的卷绕变形。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摩托车用轮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2是带状帘布层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胎面加强层的展开俯视图。
图4的(a)是图3的带状帘布层的放大图,图4的(b)是示出其他实施方式的第一倾斜部的俯视图。
图5是示出其他实施方式的胎面加强层的展开俯视图。
图6是示出又一实施方式的胎面加强层的展开俯视图。
图7是示意性地示出用于制造胎面加强层的装置的剖视图。
图8的(a)、图8的(b)是示意性地示出制造胎面加强层的工序的展开俯视图。
图9的(a)、图9的(b)是示意性地示出制造胎面加强层的工序的展开俯视图。
标号说明
1:充气轮胎;7:胎面加强层;9:带状帘布层;14:周向部;15:第一倾斜部;15a:第一外侧部;16:第二倾斜部;16a:第二外侧部;17:空间部;20:网格状部;20e:一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以下,有时简称为“轮胎”)1的标准状态下的包含轮胎旋转轴线(省略图示)在内的轮胎子午线剖视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是摩托车用的。另外,本发明不限于摩托车用,例如也能够用于乘用车用或重载用等的充气轮胎1。
所述“标准状态”是指轮胎1被组装在标准轮辋(省略图示)上并且填充有标准内压、而且无负载的状态。在本说明书中,除非另有说明,轮胎1的各部分的尺寸是指在标准状态下测定的值。
所述“标准轮辋”是在包含轮胎1所基于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对每个轮胎按照该规格而确定的轮辋,例如,如果是JATMA,则是“标准轮辋”,如果是TRA,则是“DesignRim”,如果是ETRTO,则是“Measuring Rim”。
所述“标准内压”是在包含轮胎1所基于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对每个轮胎按照各规格而确定的空气压,如果是JATMA,则是“最高空气压”,如果是TRA,则是表“TIRE LOADLIMITS 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中记载的最大值,如果是ETRTO,则是“INFLATION PRESSURE”。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具有:胎面部2,其具有与路面接触的踏面2a;环状的胎体6;以及胎面加强层7,其配置于胎体6的轮胎半径方向外侧并且配置于胎面部2的内部。
胎面部2呈向轮胎半径方向外侧凸出的圆弧状弯曲,胎面端TE、TE位于轮胎1的轮胎轴向的最外侧。
胎体6例如由至少一层的胎体帘布层6A形成。胎体帘布层6A例如是使用未硫化的贴胶包覆以相对于轮胎赤道C倾斜75°~90°的角度的方式排列的胎体帘线而形成的。胎体帘布层6A例如包含有:主体部6a,其从胎面部2经由胎侧部3到达两侧的胎圈部4、4的胎圈芯5;以及一对折返部6b,它们与主体部6a相连。
胎面加强层7在轮胎子午线截面中沿着胎面部2弯曲地延伸,形成在胎面部2的几乎整个宽度范围内。由此,胎面加强层7能够在胎面部2的整个范围内提高胎面部2的刚性。从这样的观点出发,胎面加强层7的轮胎轴向的外端7e、7e之间的沿着胎面部2的踏面2a的宽度Wt优选为胎面部2的胎面端TE、TE之间的沿着踏面2a的宽度(以下,有时简称为“胎面展开宽度”)TW的75%~95%。
本实施方式的胎面加强层7是通过将长条的带状帘布层9卷绕于胎体6而形成的。
在图2中示出了带状帘布层9的立体图。如图2所示,带状帘布层9例如包含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两个侧缘9s、9s,具有大致矩形状的截面。带状帘布层9的宽度W1例如优选在2.5mm~12.0mm的范围。带状帘布层9的厚度t1例如优选在0.6mm~3.0mm的范围。
带状帘布层9是使用贴胶11包覆一根或多根加强帘线10而形成的。加强帘线10例如适合使用钢帘线或有机纤维帘线。加强帘线10例如沿着侧缘9s延伸。
在图3中示出了将胎面加强层7在轮胎周向上展开的展开俯视图。图3的胎面加强层7的上下间的长度表示胎面加强层7的轮胎周向长度(轮胎周长La)。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胎面加强层7包含多个倾斜部13和多个周向部14,在该倾斜部13处带状帘布层9倾斜,在该周向部14处带状帘布层9沿轮胎周向延伸。另外,在轮胎1中,胎面部2呈向轮胎半径方向外侧凸出的圆弧状弯曲。因此,在轮胎赤道C侧和外端7e侧,轮胎周长不同。然而,在图3以及后述的图5、图6、图8、图9中,胎面加强层7是按照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基准进行记载的,因此其展开俯视图显示为长方形状。
本实施方式的各倾斜部13包含相对于轮胎周向向一侧(在图中为向右上方)倾斜的多个第一倾斜部15和朝向与多个第一倾斜部15相反的方向(在图中为向右下方)倾斜的多个第二倾斜部16。
在本实施方式中,胎面加强层7以使各第一倾斜部15的侧缘15s彼此不会接触的方式配置,并且以使各第二倾斜部16的侧缘16s彼此不会接触的方式配置。由此,本实施方式的胎面加强层7形成为包含网格状部20,该网格状部20是多个第一倾斜部15与多个第二倾斜部16以留出多个空间部17的方式交叉而得到的。这样的胎面加强层7能够在第一倾斜部15与第二倾斜部16交叉的交叉部18处提高带状帘布层9与胎体6的接合强度,因此能够防止带状帘布层9的卷绕变形。在本实施方式的交叉部18处,第一倾斜部15与第二倾斜部16在轮胎半径方向上重叠。
在本实施方式中,空间部17形成为包含菱形状和五边形状。菱形状的空间部17a仅由倾斜部13形成。五边形状的空间部17b由倾斜部13和周向部14形成。
第一倾斜部15和第二倾斜部16在网格状部20的轮胎轴向的两端20e、20e之间延伸。本实施方式的胎面加强层7包含两个第一倾斜部15和两个第二倾斜部16。在图3中,为了方便,对一个第一倾斜部15和一个第二倾斜部16进行着色而示出。
第一倾斜部15分别包含第一外侧部15a,该第一外侧部15a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θ1随着朝向网格状部20的轮胎轴向的至少一端20e而变小。此外,第二倾斜部16分别包含第二外侧部16a,该第二外侧部16a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θ2随着朝向网格状部20的所述一端20e而变小。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外侧部15a与第二外侧部16a经由周向部14而相连。由此,第一倾斜部15和第二倾斜部16以平缓的倾斜而连接起来。因此,对加强帘线10作用的弯曲应力变小,因此能够抑制带状帘布层9浮起。由此,带状帘布层9与胎体6的接合强度维持得较高,能够防止带状帘布层9的卷绕变形。在本发明中,着眼于这样使第一倾斜部15和第二倾斜部16的连接平缓,从而防止带状帘布层9的卷绕变形。
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第一倾斜部15在网格状部20的轮胎轴向的两端20e、20e侧包含第一外侧部15a。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倾斜部15形成为包含一对第一外侧部15a、15a和与一对第一外侧部15a、15a之间相连的主部15b。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第二倾斜部16在网格状部20的轮胎轴向的两端20e、20e侧包含第二外侧部16a。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倾斜部16形成为包含一对第二外侧部16a、16a和与一对第二外侧部16a、16a之间相连的主部16b。
在本实施方式中,主部15b、16b相对于轮胎周向呈直线状延伸。这样的主部15b、16b使得容易卷绕带状帘布层9。在本说明书中,所述“直线状”是指在胎面加强层7的展开图中呈直线延伸的形态,当然也包含相对于轮胎周长La的角度θ1、θ2的变化为5度以下的形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网格状部20的两端20e、20e处,第一外侧部15a与第二外侧部16a经由周向部14而相连。由此,上述的作用有效地发挥。在本实施方式中,网格状部20的两端20e、20e形成胎面加强层7的轮胎轴向的外端7e、7e。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外侧部15a和第二外侧部16a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θ1和θ2连续地变化。由此,对加强帘线10作用的弯曲应力进一步减小。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外侧部15a和第二外侧部16a形成为圆弧状。
图4的(a)是带状帘布层9的放大图。如图4的(a)所示,第一外侧部15a的轮胎轴向的长度Wa优选小于与其相邻的空间部17的轮胎轴向的长度Wb(图3所示)。这样的第一外侧部15a能够确保主部15b的轮胎轴向的长度较大,使得容易卷绕带状帘布层9。从这样的观点出发,第二外侧部16a的轮胎轴向的长度Wa优选小于与其相邻的空间部17的轮胎轴向的长度Wb。
虽然没有特别限定,但第一外侧部15a的轮胎轴向的长度Wa优选为与其相邻的空间部17的所述长度Wb的10%以上,更优选为所述长度Wb的20%以上。此外,第一外侧部15a的轮胎轴向的长度Wa优选为所述长度Wb的80%以下,更优选为所述长度Wb的60%以下。对于第二外侧部16a的轮胎轴向的长度Wa也是优选为所述长度Wb的10%以上,更优选为所述长度Wb的20%以上,优选为所述长度Wb的80%以下,更优选为所述长度Wb的60%以下。由此,使得容易卷绕带状帘布层9,并且能够减小作用于第一外侧部15a的弯曲应力,因此有效地防止了带状帘布层9的卷绕变形。
周向部14的轮胎周向长度L1优选为第一外侧部15a的轮胎周向长度L3与第二外侧部16a的轮胎周向长度L4之和的50%的长度与周向部14的轮胎周向长度L1之和{(L3+L4)/2+L1}的20%以上,并且优选为80%以下。由此,能够有效地减小作用于带状帘布层9的弯曲应力。另外,在所述长度L1为所述和{(L3+L4)/2+L1}的100%的情况下,是不形成第一外侧部15a和第二外侧部16a的形态,本发明的效果无法发挥。
如图3所示,第一倾斜部15的主部15b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θ1A优选为5度~20度。第二倾斜部16的主部16b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θ2A优选为5度~20度。由此,能够进一步防止带状帘布层9的卷绕变形。另外,在所述角度θ1A和θ2A不到5度的情况下,例如,带状帘布层9的卷绕量变大,有可能无法实现轮胎1的轻量化和作业性提高。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倾斜部15和第二倾斜部16各自的主部15b、16b的轮胎周向长度形成为大于胎面加强层7的轮胎赤道C上的轮胎周长La的长度。
图4的(b)是示出其他实施方式的带状帘布层9的俯视图。如图4的(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倾斜部15的第一外侧部15a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θ1阶段性地变化。这样的第一外侧部15a也能够减小作用于带状帘布层9的弯曲应力,因此防止了卷绕变形。从这样的观点出发,第二倾斜部16的第二外侧部16a也可以是角度θ2阶段性地变化(省略图示)。
该实施方式的第一外侧部15a包含:第一部分21,其相对于轮胎周向以比主部15b小的角度θ1a呈直线状倾斜;以及第二部分22,其相对于轮胎周向以比第一部分21小的角度θ1b呈直线状倾斜。另外,第一外侧部15a也可以不是这样由两个部分形成,而是由角度θ1不同的多个部分形成。
图5是将其他实施方式的胎面加强层7在轮胎周向上展开的展开俯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胎面加强层7形成为包含:螺旋状部24,其是带状帘布层9相对于轮胎周向以5度以下的角度θ3呈螺旋状延伸一圈以上而得到的;以及一对网格状部20,它们配置于螺旋状部24的轮胎轴向的两侧。对与上一实施方式的胎面加强层7相同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在螺旋状部24中,例如,带状帘布层9相对于轮胎周向向一侧倾斜。在本实施方式中,螺旋状部24设置于包含轮胎赤道C在内的胎冠区域7C。胎冠区域7C位于直行接地区域内,该直行接地区域是指标准状态的轮胎1在负载标准载荷时以外倾角0度与平面接触的区域。
所述“标准载荷”是在包含轮胎1所基于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对每个轮胎按照各规格而确定的载荷,如果是JATMA,则是“最大负载能力”,如果是TRA,则是表“TIRE LOADLIMITS 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中记载的最大值,如果是ETRTO,则是“LOAD CAPACITY”。
本实施方式的各网格状部20由多个第一倾斜部15和多个第二倾斜部16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倾斜部15包含第一外侧部15a,该第一外侧部15a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θ1随着朝向网格状部20的轮胎轴向的至少一端20e而变小。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倾斜部16包含第二外侧部16a,该第二外侧部16a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θ2随着朝向网格状部20的轮胎轴向的至少一端20e而变小。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外侧部15a与第二外侧部16a直接相连。在这样的形态中也是,第一倾斜部15与第二倾斜部16平缓地连接起来,因此对带状帘布层9作用的弯曲应力变小,带状帘布层9与胎体6的接合强度维持得较高。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倾斜部15和第二倾斜部16在各网格状部20中设置有两个。在图5中,为了方便,对一个第一倾斜部15和一个第二倾斜部16进行着色而示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第一倾斜部15形成为包含一对第一外侧部15a、15a和与第一外侧部15a、15a之间相连的主部15b。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第二倾斜部16形成为包含一对第二外侧部16a、16a和与第二外侧部16a、16a之间相连的主部16b。
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外侧部15a和第二外侧部16a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θ1和θ2连续地变化。第一外侧部15a和第二外侧部16a例如形成为圆弧状。另外,也可以如图4的(b)所示,第一外侧部15a和第二外侧部16a形成为角度θ1和θ2阶段性地变化。
本实施方式的各网格状部20的轮胎轴向的任一端20e、20e形成胎面加强层7的外端7e、7e。
图6是将又一实施方式的胎面加强层7在轮胎周向上展开的展开俯视图。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胎面加强层7由包含多个第一倾斜部15、多个第二倾斜部16以及多个周向部14在内的网格状部20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网格状部20的两端20e、20e形成胎面加强层7的外端7e、7e。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倾斜部15和第二倾斜部16分别设置有五个。在图6中,为了方便,对各三个第一倾斜部15和第二倾斜部16进行着色。另外,第一倾斜部15和第二倾斜部16不限于这样的数量。
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倾斜部15在网格状部20的轮胎轴向的两端20e、20e侧包含第一外侧部15a、15a。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倾斜部15形成为包含一对第一外侧部15a、15a和与第一外侧部15a、15a之间相连的主部15b。
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倾斜部16在网格状部20的轮胎轴向的两端20e、20e侧包含第二外侧部16a、16a。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倾斜部16形成为包含一对第二外侧部16a、16a和与第二外侧部16a、16a之间相连的主部16b。
该实施方式的网格状部20通过在两端20e、20e处周向部14沿轮胎周向连续地设置而在一端20e处形成了具有轮胎周长La的一条带状帘布层边14A。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网格状部20中,与周向部14相连的第一外侧部15a和与所述周向部14相邻的周向部14或者第二外侧部16a在轮胎半径方向上重叠。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网格状部20中,与周向部14相连的第二外侧部16a和与所述周向部14相邻的周向部14或者第一外侧部15a在轮胎半径方向上重叠。由此,能够提高带状帘布层9与胎体6的接合强度,因此防止了卷绕变形。
在将多个第一倾斜部15的数量设为N时,周向部14的轮胎周向长度L1优选为周向部14的轮胎轴向位置处的轮胎周长La的1/N倍。这样的周向部14能够进一步提高带状帘布层9与胎体6的接合强度,因此防止了卷绕变形。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倾斜部15的数量N为5,因此周向部14的长度L1优选为轮胎周长La的1/5倍。另外,在由一个带状帘布层9形成网格状部20的情况下,在第一倾斜部15的数量N是奇数时,能够将周向部14的长度L1设为周向部14的轮胎轴向位置处的轮胎周长La的1/N倍。
接下来,对这样的轮胎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在图7中示出了在制造胎面加强层7中使用的制造装置T。本实施方式的制造装置T采用了包含如下的部分的公知构造:基座33;呈大致圆筒状的滚筒34,其被该基座33支承为转动自如;以及敷贴器35,其能够向滚筒34供给带状帘布层9。
基座33具有将滚筒34保持为能够旋转的旋转轴33c。此外,在基座33上包含用于使旋转轴33c旋转的动力传递装置和用于控制该旋转的控制装置等(省略图示)。
滚筒34具有:圆环状的芯体36,其包含近似轮胎1的踏面2a的外周面36a;扩缩装置37,其例如由橡胶材料构成,使芯体36向轮胎半径方向的内外缩径和扩径;以及保持装置38,其对包含胎圈芯5在内的生胎基体K进行保持。在本实施方式中,向生胎基体K上卷绕带状帘布层9。
敷贴器35例如形成为输送带状,通过其输送面将带状帘布层9供给至滚筒34。在敷贴器35的上游侧例如设置有连续地挤出带状帘布层9的橡胶挤出机等(省略图示)。敷贴器35例如被能够相对于滚筒34在其轴向和半径方向上往复移动的三维移动装置(省略图示)等支承。
本实施方式的轮胎的制造方法包含准备生胎基体K的准备工序和成型胎面加强层7的成型工序。准备的工序采用了公知的制造方法,因此省略其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成型工序包含将带状帘布层9卷绕于被卷绕面6e的卷绕工序,该被卷绕面6e是生胎基体K的胎体6的轮胎半径方向外侧的面。在该卷绕工序中,敷贴器35的输送面优选被保持为与供带状帘布层9卷绕的芯体36的外周面36a平行。
本实施方式的卷绕工序包含第一卷绕工序、平行卷绕工序以及第二卷绕工序。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第一卷绕工序和第二卷绕工序设为一个循环时,以两个循环进行卷绕工序。卷绕工序不限于两个循环,也可以是以多个循环进行的。
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卷绕工序形成倾斜部13、例如第一倾斜部15。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卷绕工序形成倾斜部13、例如第二倾斜部16。本实施方式的平行卷绕工序形成周向部14。在本说明书中,作为代表对图3所示的胎面加强层7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图8是示意性地示出在第一个循环的卷绕工序中制造的胎面加强层7的展开俯视图。图9是示意性地示出在第二个循环的卷绕工序中制造的胎面加强层7的展开俯视图。
如图8的(a)所示,在第一个循环的第一卷绕工序中,首先,将由敷贴器35引导的带状帘布层9的卷绕始端9a固定于网格状部20的一端20e(在图中为左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卷绕始端9a形成第一倾斜部15的第一外侧部15a的轮胎轴向的外端25。
接着,使滚筒34旋转,同时使敷贴器35从网格状部20的一端20e移动至另一(在图中为右侧)端20e。此时,通过调节敷贴器35的轮胎轴向的移动速度或滚筒34的旋转速度而适当地形成了第一外侧部15a和主部15b。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带状帘布层9的卷绕始端9a到卷绕末端9b,滚筒34的旋转速度相同。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带状帘布层9是以其侧缘9s彼此连续地分开的方式螺旋缠绕的。
一端20e侧的第一外侧部15a例如是通过逐渐增大敷贴器35的轮胎轴向的移动速度而形成的。在本实施方式中,连续地增大敷贴器35的轮胎轴向的移动速度。另外,也可以阶段性地增大敷贴器35的轮胎轴向的移动速度。主部15b例如是以与敷贴器35的用于形成一端20e侧的第一外侧部15a的所述移动速度的最大速度相同的速度形成的。另一端20e侧的第一倾斜部15例如是通过逐渐减小敷贴器35的用于形成主部15b的所述移动速度而形成的。在本实施方式中,连续地减小敷贴器35的所述移动速度。另外,也可以阶段性地减小敷贴器35的所述移动速度。
接着,进行第一个循环的平行卷绕工序。在该平行卷绕工序中,在网格状部20的另一端20e处将敷贴器35固定(所述移动速度为零),同时使滚筒34旋转。由此,形成了周向部14。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为了制造另一端20e侧的第一外侧部15a而逐渐减小了敷贴器35的所述移动速度之后,为了制造周向部14,将敷贴器35的所述移动速度设为0。与此相比,例如在从主部15b直接制造周向部14的情况下,敷贴器35的所述移动速度急剧地变为0,因此会对敷贴器35施加较大的冲击。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敷贴器35的所述移动速度逐渐减小,因此能够减小冲击,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卷绕变形。
接着,如图8的(b)所示,进行第一个循环的第二卷绕工序。在该第二卷绕工序中,使敷贴器35从另一端20e移动至一端20e。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二卷绕工序中,依次形成第二倾斜部16的另一端20e侧的第二外侧部16a、主部16b、一端20e侧的第二外侧部16a。另外,带状帘布层9是以其侧缘9s彼此连续地分开的方式螺旋卷绕的。
另一端20e侧的第二外侧部16a例如与一端20e侧的第一外侧部15a同样地是通过逐渐增大敷贴器35的所述移动速度而形成的。在本实施方式中,连续地增大敷贴器35的所述移动速度。另外,也可以阶段性地增大敷贴器35的轮胎轴向的移动速度。主部16b例如是以与敷贴器35的用于形成另一端20e侧的第二外侧部16a的所述移动速度的最大速度相同的速度形成的。在本实施方式中,主部16b采用了与敷贴器35的用于形成第一卷绕工序的主部15b的所述移动速度相同的速度。一端20e侧的第二倾斜部16例如是通过从敷贴器35的用于形成主部16b的所述移动速度逐渐减小而形成的。在本实施方式中,连续地减小敷贴器35的所述移动速度。另外,也可以阶段性地减小敷贴器35的所述移动速度。
接着,进行平行卷绕工序。在该平行卷绕工序中,在一端20e处将敷贴器35固定,同时使滚筒34旋转。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循环中,进行了第一卷绕工序、平行卷绕工序、第二卷绕工序以及平行卷绕工序。
接着,如图9的(a)所示,进行第二个循环的第一卷绕工序和平行卷绕工序,如图9的(b)所示,进行第二卷绕工序和平行卷绕工序。第二个循环的卷绕工序例如与第一个循环的卷绕工序同样地设定了滚筒34的旋转速度和敷贴器35的轮胎轴向的移动速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带状帘布层9的卷绕末端9b与卷绕始端9a相连并被固定在一起。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网格状部20形成了两个第一倾斜部15、15、两个第二倾斜部16、16以及与第一倾斜部15和第二倾斜部16相连的四个周向部14。
卷绕工序是使用一个连续的长条的带状帘布层9进行的。即,胎面加强层7是由一个带状帘布层9形成的。另外,胎面加强层7也可以由多个带状帘布层9形成。
以上,对本发明的尤其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描述,但本发明不限于图示的实施方式,能够变形为各种方式进行实施。
【实施例】
基于表1的规格,制造了具有图1所示的基本构造和图3所示的胎面加强层的摩托车用轮胎。针对这些测试轮胎,评价了卷绕变形性能和转弯性能。各测试轮胎的共同规格和测试方法如下。
带状帘布层:宽度4.0mm,厚度1.0mm
胎面加强层的宽度(Wt/TW):85%
表1的La是周向部所处的区域的轮胎周长。
<卷绕变形性能>
使用图7所示的制造装置T制造了各测试轮胎的胎面加强层。通过作业人员目视,确认了此时的卷绕变形的状态。结果是以将比较例1的卷绕变形状态设为100的评分来表示的。数值越大,表示越好。
<转弯性能>
各测试轮胎在下述的条件下安装于排气量为1300cc的摩托车的前轮。测试驾驶员驾驶上述车辆在干燥沥青路面的测试道路上行驶。通过测试驾驶员的感官来评价此时的各测试轮胎的与转向稳定性、抓地力、转向操作性等相关的转弯行驶特性。结果是以将比较例1设为100的评分来表示的。数值越大,表示越好。
轮胎尺寸:120/70ZR17(前轮),180/55ZR17(后轮)
轮辋:17M/CxMT3.50(前轮),17M/CxMT5.50(后轮)
内压(所有轮):250kPa(前轮),290kPa(后轮)
【表1】
测试的结果确认了,各实施例的轮胎与比较例的轮胎相比平衡良好并且优异。
Claims (6)
1.一种充气轮胎,其具有胎面加强层和环状的胎体,所述胎面加强层配置于所述胎体的轮胎半径方向外侧并且位于胎面部的内部,其中,
所述胎面加强层包含网格状部,该网格状部包含多个第一倾斜部和多个第二倾斜部,所述多个第一倾斜部是使利用贴胶包覆了一根或多根加强帘线而得到的长条的带状帘布层相对于轮胎周向朝向一侧倾斜而成的,所述多个第二倾斜部是使所述带状帘布层相对于轮胎周向朝向与所述多个第一倾斜部相反的方向倾斜而成的,并且,所述多个第一倾斜部的侧缘彼此不接触地配置并且所述多个第二倾斜部的侧缘彼此不接触地配置,由此所述多个第一倾斜部和所述多个第二倾斜部以留出空间部的方式交叉,
所述多个第一倾斜部分别包含:第一外侧部,该第一外侧部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随着朝向所述网格状部的轮胎轴向的至少一端而变小;以及与所述第一外侧部相连的主部,
所述多个第二倾斜部分别包含:第二外侧部,该第二外侧部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随着朝向所述一端而变小;以及与所述第二外侧部相连的主部,
所述第一倾斜部的所述主部和所述第二倾斜部的所述主部相对于轮胎周向呈直线状延伸,
在所述一端处,所述第一外侧部与所述第二外侧部经由周向部而相连,所述周向部是所述带状帘布层沿轮胎周向延伸而成的,
所述第一外侧部的轮胎轴向长度和所述第二外侧部的轮胎轴向长度小于与它们相邻的所述空间部的轮胎轴向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所述多个第一倾斜部分别在所述网格状部的轮胎轴向的两端处包含所述第一外侧部,
所述多个第二倾斜部分别在所述两端处包含所述第二外侧部,
在所述两端处,所述第一外侧部与所述第二外侧部经由周向部而相连,所述周向部是所述带状帘布层沿轮胎周向延伸而成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在将所述胎面部沿轮胎周向展开的展开图中,
在将所述多个第一倾斜部的数量设为N时,
所述周向部的轮胎周向长度为所述周向部的轮胎轴向位置处的轮胎周长的1/N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所述第一外侧部和所述第二外侧部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阶段性地变化。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所述第一外侧部和所述第二外侧部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连续地变化。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所述充气轮胎是摩托车用充气轮胎。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013903A JP6750639B2 (ja) | 2018-01-30 | 2018-01-30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2018-013903 | 2018-01-30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091671A CN110091671A (zh) | 2019-08-06 |
CN110091671B true CN110091671B (zh) | 2023-02-28 |
Family
ID=639651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485410.4A Active CN110091671B (zh) | 2018-01-30 | 2018-12-06 | 充气轮胎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11318793B2 (zh) |
EP (1) | EP3517320B1 (zh) |
JP (1) | JP6750639B2 (zh) |
CN (1) | CN11009167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302391B2 (ja) * | 2019-09-03 | 2023-07-04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1988003481A1 (en) * | 1986-11-12 | 1988-05-19 | Armstrong Rubber Company | Woven endless tire reinforcing belt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
CN102029860A (zh) * | 2009-10-08 | 2011-04-27 |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充气轮胎 |
JP2012066798A (ja) * | 2010-09-27 | 2012-04-05 | Bridgestone Corp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CN102529589A (zh) * | 2010-12-16 | 2012-07-04 |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充气轮胎 |
CN103717410A (zh) * | 2011-07-29 | 2014-04-09 |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 充气轮胎 |
JP2014122029A (ja) * | 2012-12-20 | 2014-07-03 |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 | 修正ジオデシックベルトを構築する方法 |
JP2017177842A (ja) * | 2016-03-28 | 2017-10-05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2008729A1 (de) * | 1969-03-06 | 1971-01-07 | Pirelli S p A , Mailand (Italien) |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von Verstar kungsgebilden, insbesondere als Gürtel oder Breaker von Luftreifen |
US3729365A (en) * | 1970-09-03 | 1973-04-24 | Deering Milliken Res Corp | Endless reinforcement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
FR2130765A5 (zh) * | 1970-12-18 | 1972-11-10 | Bourcier Carbon Christian | |
JPS5918742B2 (ja) | 1977-02-22 | 1984-04-28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大規模集積回路 |
JPH05139115A (ja) * | 1991-09-19 | 1993-06-08 | Bridgestone Corp |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
KR100497979B1 (ko) * | 2002-10-25 | 2005-07-01 | 금호타이어 주식회사 | 승용차용 공기압 타이어 |
US20040163748A1 (en) * | 2003-02-24 | 2004-08-26 | Kiyoshi Ueyoko | Tire having a composite belt structure |
US7360571B2 (en) * | 2003-09-16 | 2008-04-22 |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 Pneumatic tire with composite belt structure |
DE102004029987A1 (de) * | 2004-06-21 | 2006-01-05 | Continental Aktiengesellschaft | Fahrzeugluftreifen |
JP2006312389A (ja) * | 2005-05-09 | 2006-11-16 |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 競技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4810384B2 (ja) * | 2006-09-29 | 2011-11-09 |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US20100154961A1 (en) * | 2008-12-19 | 2010-06-24 | Francois Pierre Charles Gerard Georges | Pneumatic tire |
US20100154974A1 (en) * | 2008-12-19 | 2010-06-24 | Francois Pierre Charles Gerard Georges | Method of making a pneumatic tire |
JP5918742B2 (ja) * | 2013-12-03 | 2016-05-18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用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
JP6506612B2 (ja) * | 2015-05-11 | 2019-04-24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モーターサイクル用タイヤ及びモーターサイクル用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
JP2017121868A (ja) * | 2016-01-07 | 2017-07-13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2018
- 2018-01-30 JP JP2018013903A patent/JP6750639B2/ja active Active
- 2018-10-19 EP EP18201458.9A patent/EP3517320B1/en active Active
- 2018-12-06 CN CN201811485410.4A patent/CN110091671B/zh active Active
- 2018-12-06 US US16/212,324 patent/US11318793B2/en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12-15 US US17/122,554 patent/US11772425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1988003481A1 (en) * | 1986-11-12 | 1988-05-19 | Armstrong Rubber Company | Woven endless tire reinforcing belt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
CN102029860A (zh) * | 2009-10-08 | 2011-04-27 |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充气轮胎 |
JP2012066798A (ja) * | 2010-09-27 | 2012-04-05 | Bridgestone Corp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CN102529589A (zh) * | 2010-12-16 | 2012-07-04 |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充气轮胎 |
CN103717410A (zh) * | 2011-07-29 | 2014-04-09 |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 充气轮胎 |
JP2014122029A (ja) * | 2012-12-20 | 2014-07-03 |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 | 修正ジオデシックベルトを構築する方法 |
JP2017177842A (ja) * | 2016-03-28 | 2017-10-05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517320A1 (en) | 2019-07-31 |
JP6750639B2 (ja) | 2020-09-02 |
US20190232719A1 (en) | 2019-08-01 |
CN110091671A (zh) | 2019-08-06 |
US11772425B2 (en) | 2023-10-03 |
US11318793B2 (en) | 2022-05-03 |
EP3517320B1 (en) | 2021-05-05 |
JP2019130999A (ja) | 2019-08-08 |
US20210094355A1 (en) | 2021-04-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907820B2 (ja) | 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 | |
CN106103143B (zh) | 充气轮胎 | |
JP6043065B2 (ja) | 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 |
CN110091671B (zh) | 充气轮胎 | |
JP6018740B2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EP3521059B1 (en) | Motorcycle tire | |
EP3521060B1 (en) | Motorcycle tire | |
EP3517319B1 (en) | Motorcycle tire | |
EP3533623B1 (en) | Tire | |
EP3789212B1 (en) | Motorcycle tire | |
JPH1128909A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JP7151189B2 (ja) | タイヤ | |
JP5986480B2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110356172B (zh) | 摩托车轮胎 | |
CN110254139B (zh) | 轮胎 | |
JP2012228995A (ja) | 自動二輪車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 |
CN110254138B (zh) | 轮胎 | |
JP6550879B2 (ja) | 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 | |
JP3878318B2 (ja) | 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 | |
JP2022067950A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JPH0516609A (ja) | 自動二輪車用ラジアルタイヤ | |
JPH04278891A (ja) | 自動二輪車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