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81805A - 汽车用车轮 - Google Patents

汽车用车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81805A
CN102481805A CN2009801613522A CN200980161352A CN102481805A CN 102481805 A CN102481805 A CN 102481805A CN 2009801613522 A CN2009801613522 A CN 2009801613522A CN 200980161352 A CN200980161352 A CN 200980161352A CN 102481805 A CN102481805 A CN 1024818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test device
nest
pressure test
afore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6135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浜田和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entral Motor Whee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entral Motor Whee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entral Motor Wheel Co Ltd filed Critical Central Motor Whee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4818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8180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21/00Rims
    • B60B21/02Rims characterised by transverse section
    • B60B21/026Rims characterised by transverse section the shape of rim wel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21/00Rims
    • B60B21/12Appurtenances, e.g. lining ban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3/00Disc wheels, i.e. wheels with load-supporting disc body
    • B60B3/04Disc wheels, i.e. wheels with load-supporting disc body with a single disc body not integral with rim, i.e. disc body and rim being manufactured independently and then permanently attached to each other in a second step, e.g. by welding
    • B60B3/041Disc wheels, i.e. wheels with load-supporting disc body with a single disc body not integral with rim, i.e. disc body and rim being manufactured independently and then permanently attached to each other in a second step, e.g. by wel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ttachment of rim to wheel disc
    • B60B3/044Disc wheels, i.e. wheels with load-supporting disc body with a single disc body not integral with rim, i.e. disc body and rim being manufactured independently and then permanently attached to each other in a second step, e.g. by wel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ttachment of rim to wheel disc characterised by cross-sectional details of the attachment, e.g. the profi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23/00Devices for measuring, signalling, controlling, or distributing tyre pressure or temperatur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unting on vehicles; Arrangement of tyre inflating devices on vehicles, e.g. of pumps or of tanks; Tyre cooling arrangements
    • B60C23/02Signalling devices actuated by tyre pressure
    • B60C23/04Signalling devices actuated by tyre pressure mounted on the wheel or tyre
    • B60C23/0491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means for attaching the control device
    • B60C23/0494Valve stem attachments positioned inside the tyre chamb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asuring Fluid Pressure (AREA)

Abstract

汽车用车轮构成为在构成轮辋的胎窝部的里侧胎窝壁部的与气门嘴孔相向的部位,形成沿着构成前述胎窝部的胎窝底部向里方凹陷的胎窝凹部,所以通过前述胎窝凹部的形状效果能抑制行驶中由附带气压检测装置的气门嘴的离心力产生的抖动,并能提高汽车的操作安全性、坐车舒适性等。并且,汽车用车轮为在构成轮辋的胎窝部的表侧胎窝壁部的形成气门嘴孔的部位,以能嵌入附带气压检测装置的气门嘴的气压检测装置的表侧方部分的方式,形成沿着构成前述胎窝部的胎窝底部向表方凹陷的胎窝凹部的情况下,也能起到和前述同样的作用效果。

Description

汽车用车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连结于车轴的轮辐和支撑轮胎的轮辋的汽车用车轮。
背景技术
汽车用车轮中,有将略圆筒形状的轮辋和略圆盘形状的轮辐嵌合并焊接而成,也就是两件结构。在此,轮辋,一般是将长方形的金属板弯曲成圆筒体后,通过利用规定的模具从内外进行挟压的轧制加工而成形。另一方面,轮辐,一般是将略正方形的金属板通过压力加工而成形。通过将这些各自成形的轮辋和轮辐焊接成一体,而制得两件结构的汽车用车轮。
作为上述的轮辋,具备支撑轮胎胎圈的表里胎圈座面部和周向形成在表里胎圈座面部之间的沟槽状的胎窝部。而且,此胎窝部,由环状的胎窝底部和从该胎窝底部的表里端向外方各自以倾斜状连成的表里胎窝壁部构成,在表侧的胎窝壁部设置有用于安装气门嘴的气门嘴孔。
另外,在汽车中,胎压因是将行驶性能、安全性、耐久性、耗油量等各性能维持在所需水平的重要要素之一,所以需要安装一种检测胎压的气压检测装置。作为此气压检测装置,例如,如专利文献1那样,提出和气门嘴构成为一体(以下,称作附带气压检测装置的气门嘴)。附带气压检测装置的气门嘴,通过将其气门嘴部固定在上述汽车用车轮的气门嘴孔中,以配置在胎窝部内的方式安装其气压检测装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74357号公报
上述的附带气压检测装置的气门嘴,因具备内置有用于检测气压的回路或电池等的气压检测装置,所以比通常的气门嘴(单体)重。因此,安装有附带气压检测装置的气门嘴的汽车车轮,气门嘴孔周边部位重量局部增加。此汽车用车轮旋转时,由于附带气压检测装置的自重产生的离心力而导致气门嘴的周边部位向外方向弹性变形,从而该汽车用车轮出现抖动增大的倾向。若这样汽车在行驶中抖动增大,则会担心汽车的操作安全性或坐车的舒适性等的下降,因此要求尽量抑制这种抖动。
本发明,提出一种即使安装附带气压检测装置的气门嘴也能尽量抑制由其自重产生的抖动的汽车用车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第一发明,是一种汽车用车轮,具备:轮辋和轮辐,前述轮辋具备支撑轮胎胎圈的表里胎圈座面部和周向形成在表里胎圈座面部之间的沟槽状的胎窝部,前述轮辐连结于车轴,前述轮辋的胎窝部,由圆环状的胎窝底部和从该胎窝底部的表里端向表里方向各自以倾斜状连成的表里胎窝壁部构成,并且,附带气压检测装置的气门嘴安装在形成于表侧胎窝壁部的气门嘴孔中,前述气压检测装置配置在胎窝部内,其中,在前述胎窝部中,在里侧胎窝壁部的与前述气门嘴孔相向的部位,形成有沿着前述胎窝底部向里方凹陷的胎窝凹部。
在此,详细说明有关上述以往结构的汽车用车轮,在将附带气压检测装置的气门嘴安装在形成于胎窝部表侧的胎窝壁部的气门嘴孔的状态下,调查其旋转中产生抖动的结果。上述的附带气压检测装置的气门嘴,通常将其气门嘴部贯通插入气门嘴孔,并通过用螺帽等固定在气门嘴孔的周边部位而将该气门嘴部安装在该汽车用车轮上。汽车用车轮利用形成有气门嘴孔的表侧胎窝壁部直接支撑附带气压检测装置的气门嘴。另外,上述的两件结构的汽车用车轮,其轮辋的胎窝部由圆环状的胎窝底部和从其表里端向表里方向以倾斜状连成的表里胎窝壁部构成。因此,支撑附带气压检测装置的气门嘴的表侧胎窝壁部,相对该汽车用轮毂的径方向朝表方倾斜。像这样固定有附带气压检测装置的气门嘴的表侧胎窝壁部,因形成为倾斜状,所以在该汽车用车轮的旋转中,由于由附带气压检测装置的气门嘴的自重产生的离心力,而使该表侧胎窝壁部的表端侧作为支点容易向外方弹性变形。也就是可以推定为根据构成胎窝部的表侧胎窝壁部的形状效果,在汽车的行驶中汽车用轮毂的抖动容易增大。
本发明是基于这样的周密研究通过发明者的精心钻研的成果。本发明的汽车用车轮中,因通过形成在与气门嘴孔相向的部位的胎窝凹部的形状效果能提高气门嘴孔周边部位的刚性,所以抑制由附带气压检测装置的气门嘴的自重在气门嘴孔的周边部位产生的向外方的弹性变形的效果高。因而,安装有附带气压检测装置的气门嘴的该汽车用车轮,是能抑制由于其旋转而产生的抖动,操作安全性、坐车舒适性等优良。
并且在此,例如如图3、4所示,作为形成在里侧胎窝壁部18b的胎窝凹部31,由从胎窝底部17向里方延伸形成的延伸形成底部32、从该延伸形成底部32的里端向里方倾斜的倾斜部33、和从延伸形成底部32的两侧端向外方各自立起的侧壁部34、34构成。此胎窝凹部31因其侧壁部34、34沿着表里方向设置,所以能通过该侧壁部34、34提高内外方向的刚性。在这种结构,在表侧胎窝壁部18a的气门嘴孔19的周边部位,通过由与气门嘴孔19相向的胎窝凹部31的侧壁部34、34获得的提高刚性的效果,能够抑制在汽车用车轮1的旋转中由附带气压检测装置的气门嘴100的离心力产生的向外方的弹性变形。因而,如上所述,能抑制行驶中该汽车用车轮产生的抖动。
本发明的结构中,作为形成在里侧胎窝壁部的胎窝凹部,优选形成为和附带气压检测装置的气门嘴的气压检测装置几乎同等的周方向宽度。也就是,胎窝凹部优选为以与配置在胎窝部内的气压检测装置面对的方式设置的结构。在这种结构中,因以沿着气压检测装置的周方向侧端的方式形成上述胎窝凹部的侧壁部,所以抑制由上述附带气压检测装置的气门嘴的自重在气门嘴孔周边部位产生的向外方的弹性变形的效果更加提高。
在上述的汽车用车轮中,对于形成在胎窝部的里侧胎窝壁部上的胎窝凹部,提出以使附带气压检测装置的气门嘴的气压检测装置的里侧部分能够配置在其内部的方式形成的结构。
在这种结构中,将胎窝凹部的周方向宽度设定为使附带气压检测装置的气门嘴的气压检测装置能够配置在该胎窝凹部的宽度尺寸。在此,构成该胎窝凹部的上述侧壁部和前述气压检测装置的两侧端的周方向位置优选以接近的方式构成。由此,抑制在气门嘴孔的周边部位(表侧胎窝壁部)由附带气压检测装置的气门嘴的离心力产生的向外方的弹性变形的效果进一步提高。从而,抑制在汽车行驶中产生的该汽车用车轮的抖动的效果也进一步提高。
进而,本结构优选使用轮辋的辋宽度(表里方向的长度)比较狭窄的轮辋。如详细叙述,在小排量汽车或小型汽车用的汽车用车轮中,通常,由辋宽度狭窄的结构的轮辋所成,其辋径(胎圈座面部的内径)、胎窝部的表里方向(轴方向)长度短。另一方面,附带气压检测装置的气门嘴,如上所述,气压检测装置因构成为具备各种回路或电池,所以其尺寸的缩小有一定限度。从以上这些就会担心在前述的辋宽度较小的汽车用车轮中无法在胎窝部内配置附带气压检测装置的气门嘴的气压检测装置。与此相对,本结构中在辋宽度小的情况下,因在与气门嘴孔相向的部位设置有可配置气压检测装置的里侧部分的胎窝凹部,所以具有通过在胎窝凹部配置该气压检测装置的里侧部分,能够适当安装该附气压检测装置的气门嘴的优点。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第二发明是一种汽车用车轮,具备:轮辋和轮辐,前述轮辋具备支撑轮胎胎圈的表里胎圈座面部和周向形成在表里胎圈座面部之间的沟槽状的胎窝部,前述轮辐连结于车轴,前述轮辋的胎窝部,由圆环状的胎窝底部和从该胎窝底部的表里端向表里方向各自以倾斜状连成的表里胎窝壁部构成,并且,附带气压检测装置的气门嘴安装在形成于表侧胎窝壁部的气门嘴孔中,前述气压检测装置配置在胎窝部内,其中,在前述胎窝部中,以能在表侧胎窝壁部的形成有前述气门嘴孔的部位配置附带气压检测装置的气门嘴的气压检测装置的表侧部分的方式,形成有沿着前述胎窝底部向表方凹陷的胎窝凹部。
在这种结构中,也和上述的第一发明同样,因通过设置在气门嘴孔形成部位的胎窝凹部提高该气门嘴孔周边部位的刚性,所以能抑制由附带气压检测装置的气门嘴的自重在气门嘴孔周边部位产生的向外方的弹性变形。由此,在汽车的行驶中能抑制由该汽车用车轮的旋转产生的抖动,从而能发挥优良的操作安全性、坐车舒适性等。在此,例如图7、9所示结构的胎窝凹部61中,通过其胎窝底部57的侧壁部64、64可获得抑制向形成有气门嘴孔59的倾斜部63的外方弹性变形的作用效果。因此,如前述那样,抑制向倾斜部63(表侧胎窝壁部58a)的外方弹性变形的效果高。并且,胎窝凹部优选构成为以能嵌入该附带气压检测装置的气门嘴的气压检测装置的表侧部分的方式,以该胎窝凹部的侧壁部和前述气压检测装置的两端侧的周方向位置接近的方式构成。
本结构,因以能配置附带气压检测装置的气门嘴的气压检测装置的方式设置有表侧胎窝壁部的胎窝凹部,所以通过用于上述辋宽度狭窄结构(小排量汽车或小型汽车)的汽车用车轮,能在胎窝部内适当配置气压检测装置。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第一发明的汽车用车轮,如上所述,由于在构成轮辋胎窝部的里侧胎窝壁部的与气门嘴孔相向的部位,形成沿着构成前述胎窝部的胎窝底部向里方凹陷的胎窝凹部,因此能够通过前述胎窝凹部的形状效果来抑制行驶中由附带气压检测装置的气门嘴的离心力在气门孔周边部位产生的向外方的弹性变形,从而能抑制由前述弹性变形引起的抖动。因而,能提高安装有该汽车用车轮的汽车的操作安全性、坐车舒适性等。
在上述的汽车用车轮中,在里侧胎窝壁部的胎窝凹部构成为以能够配置附带气压检测装置的气门嘴的气压检测装置的里侧部分的方式形成的情况下,能进一步抑制行驶中由附带气压检测装置的气门嘴的离心力在气门嘴孔周边部位产生的向外方的弹性变形,从而抑制由该弹性变形引起的抖动的效果进一步提高。并且,用于辋宽度为窄尺寸的汽车用车轮的情况下,通过在胎窝凹部配置气压检测装置的里侧部分也能起到适当安装附带气压检测装置的气门嘴的优点。
本发明的第二发明的汽车用车轮,如上所述,由于在构成轮辋胎窝部的表侧胎窝壁部的形成气门嘴孔的部位,以可配置附带气压检测装置的气门嘴的气压检测装置的表侧部分的方式,形成有沿着构成前述胎窝部的胎窝底部向表方凹陷的胎窝凹部,因此通过形成有气门嘴孔的胎窝凹部的形状效果,能够抑制在行驶中由附带气压检测装置的气门嘴的离心力在气门嘴孔周边部位产生的向外方的弹性变形,因而抑制由前述弹性变形引起的抖动的效果提高。由此,能提高装着有该汽车用车轮的汽车的操作安全性、坐车舒适性等。并且,在用于辋宽度为窄尺寸的汽车用车轮中的情况下,通过在胎窝凹部配置气压检测装置的表侧部分也能起到适当装着附气压检测装置气门嘴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有关的实施例1的汽车用车轮1的纵截面图。
图2是表示同上的汽车用车轮1的侧面图。
图3是表示构成同上的汽车用车轮1的轮辋2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在同上的汽车用车轮1中安装附带气压检测装置的气嘴门100状态的放大纵截面图。
图5是表示在实施例2的汽车用车轮1中安装了附带气压检测装置的气门嘴100状态的侧面图。
图6是表示在同上的汽车用车轮1中安装了附带气压检测装置的气门嘴100状态的放大纵截面图。
图7是表示构成实施例3的汽车用车轮51的轮辋52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在同上的汽车用车轮51中安装了附带气压检测装置的气门嘴100的状态的侧面图。
图9是表示在同上的汽车用车轮51中安装了附带气压检测装置的气门嘴100的状态的放大纵截面图。
图10是表示在实施例4的汽车用车轮71中安装了附带气压检测装置的气门嘴100的状态的侧面图。
图11是表示在同上的汽车用车轮71中安装了附带气压检测装置的气门嘴100的状态的放大纵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用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图1是表示本实施例1的汽车用车轮1的纵截面图,图2是侧面图。该汽车用车轮1是在轮辋2的胎窝部13中内嵌轮辐3的轮辐法兰部25,并将胎窝部13和轮辐法兰部25角焊缝为一体而成的所谓胎窝嵌合型结构。而且,轮辋2和轮辐3分别是对钢制平板成型加工而成的,本实施例1的汽车用车轮1为两件结构的钢制车轮。
并且,本实施例中,已从轮辐3的背面侧向设计面侧的方向为表方,相反方向为里方。并且,以沿着和汽车用车轮1的中心轴线L直交的车轮径向朝向该中心轴线L的方向为内方,相反方向为外方。
上述的轮辋2形成异形截面的圆筒状,在其表里两侧的开口端缘各自周向形成有从侧方支撑图中没有表示的轮胎的侧胎窝部的轮辋法兰部11a、11b,与各轮辋法兰部11a、11b各自相连地周向形成有使轮胎胎圈就位的表里胎圈座面部12a、12b。进而,在表侧的胎圈座面部12a和里侧的胎圈座面部12b之间周向形成有向内方凹陷的槽状的胎窝部13,在轮胎安装时通过将轮胎胎圈落入该胎窝部13就能容易地进行其安装。此胎窝部13和表侧胎圈座面部12a,是经由向外方隆起的表侧隆起部15a而连成,并且在胎窝部13和里侧胎圈座面部12b之间也设置有向外方隆起的里侧隆起部15b。这些表里隆起部15a、15b在汽车行驶中用于防止安装的轮胎胎圈从表里的胎圈座面部12a,12b脱落。
胎窝部13由沿着该轮毂2的中心轴线L的圆环状的胎窝底部17、和从该胎窝底部17的表端向表方以倾斜状立起的表侧胎窝壁部18a、和从该胎窝底部17的里端向里方以倾斜状立起的里侧胎窝壁部18b构成。在此,胎窝底部17和表里胎窝壁部18a、18b各自以弯曲状平滑连成。并且,对于表侧胎窝壁部18a相对于与中心轴线L直交的径向的倾斜角α(参照图4),由于根据“日本汽车轮胎协会规格2009”中的轮辋尺寸规定为α=10°以上,所以按照此规定而设定。另一方面,里侧胎窝壁部18b的倾斜角β(参照图4)因无明确规定,所以通常设定为和前述倾斜角α等同或大于倾斜角α的角度。并且,表侧胎窝壁部18a和前述表侧隆起部15a连成,并且,里侧胎窝壁部18b和前述里侧隆起部15b连成。
进而,在该胎窝部13的表侧胎窝壁部18a穿设有气门嘴孔19,在该气门嘴孔19安装后述的附带气压检测装置的气门嘴100。
该轮辋2是通过将规定尺寸的长方形钢制平板成型加工而制得。详细而言,将长方形的钢制平板,以使其短边彼此抵接在一起的方式弯曲,通过对缝焊接将短边彼此抵接接合而成为圆筒体(图示省略)。其后,将此圆筒体从其内外两侧通过规定模具进行夹压轧制加工成型为所需的轮辋形状。然后,在周向的规定位置进行穿设上述气门嘴孔19的加工。并且,由该长方形平板成型轮辋2的方式,可采用以往公知的方法,有关详细内容省略。
并且,上述的轮辐3形成大致圆盘状,并设置有在中央开设有轮毂孔22的轮毂安装部21,以及设置有从该轮毂安装部21的外周缘向表方隆起的环状帽顶部24。而且,设置有从该帽顶部24的外周缘向里方延伸形成的环状轮辐法兰部25。在此,在轮毂安装部21,在轮毂孔22周围在同一圆周上以等间隔穿设有具备螺帽座(无图示)的多数个螺栓孔23。此轮毂安装部21、帽顶部24和轮辐法兰部25设置成以轮辐3的中心轴线L为中心的同心状。
该轮辐3通过将钢制平板冲压加工而制得。详细而言,将大致正方形的钢制平板形成其中央为圆形凹部的托盘状后,通过拉伸加工形成轮毂安装部21和帽顶部24的形状,并进行穿设螺栓孔23或装饰孔27的加工。进而,通过精加工形成轮辐法兰部25,成型轮辐3。在这样成型轮辐3的工序中,因能通过和以往同样的工序进行,所以有关其详细内容省略。
作为像这样的汽车用车轮1,本实施例1中,轮辋2是所谓的5°深槽式轮辋(5°DC(5°Drop Center Rim))型的。再具体而言,就是用于13×4.00B型(也可以是13×4J型)的小排量汽车或小型汽车等的汽车用车轮1。此类型中,轮辋2的辋宽度为4英寸,胎窝部13的胎窝底部17的表里方向宽度p约为30mm。在此,胎窝底部17的表里方向宽度p是和中心轴线L几乎平行的部位的宽度尺寸,不包含和表里的胎窝壁部18a、18b以弯曲状平滑地连接形成的弯曲部分(图示省略)。
另外,对于有关安装在汽车用车轮上的附带气压检测装置的气门嘴100进行说明。
附带气压检测装置的气门嘴100,如图4所示,是由气门嘴部101和气压检测装置102构成,通过将气门嘴部101从上述轮辋2的外侧向胎窝部13的气门嘴孔19贯通插入并固定,安装在该轮辋2上。在此,附带气压检测装置的气门嘴100以安装在轮辋2上的状态将气压检测装置102配置在胎窝部13内。
上述的气门嘴部101,在其基部部分的外周面形成有阳螺纹(图示省略),在气门嘴孔19贯通插入该气门嘴体部101后,通过从表侧胎窝壁部18a的内方螺合规定的安装螺帽(图示省略),夹压气门嘴19的周边部位而固定。另外,气压检测装置102,在沿着胎窝部13的周方向渐渐弯曲的大致矩形的框体(图示省略)内,配设有检测轮胎内气压的感压元件(图示省略)、将该感压元件检测的电压信号发送到安装在汽车中的接收装置的发送装置(图示省略)、电池等。在此,作为感压元件,将由加在传感器部的压力产生的变形作为电压信号取出,并利用此电压信号的大小检测压力。并且,电池因不能容易更换,所以采用寿命比较长的电池(例如,10年)。并且,在气门嘴部101固定于气门嘴孔19周边部位的状态下且在汽车用轮毂1不旋转的状态下,气压检测装置102与胎窝部13的胎窝底部17接触。但是,在气门嘴部101固定于气门嘴孔19的周边部位的状态下且在汽车用车轮1旋转的状态下,气压检测装置102与胎窝部13的胎窝底部17处于非接触状态,所以该附带气压检测装置的气门嘴100只由表侧胎窝壁部18a的气门嘴孔19的周边部位支撑。
作为这样的附带气压检测装置的气门嘴100,本实施例中,使用气压检测装置102的表里方向宽度k(参照图4)约35mm的气门嘴。该尺寸大小的气门嘴在各种各样种类的附带气压检测装置的气门嘴中也是比较小型的类型。
接着,对于本发明的要部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1的构成中,如图1~4所示,在胎窝部13的里侧胎窝壁部18b,设置有沿着胎窝底部17向里方凹陷的胎窝凹部31。该胎窝凹部31形成在与表侧胎窝壁部18a的气门嘴孔19相向的部位。
在此,胎窝凹部31由沿着胎窝底部17向里方延伸形成的延伸形成底部32、从该延伸形成底部32的端缘向里方以倾斜状连成的倾斜部32、和从延伸形成底部32的两侧缘向外方立起的侧壁部34、34构成。而且,胎窝凹部31的倾斜部33,如图4所示,作为相对于与中心轴线L直交的径方向的倾斜角β′,在本实施例1的情况下,以和上述倾斜角β几乎相等的方式设定。并且,该倾斜角β′能适当设定为大于或小于倾斜角β的角度,但倾斜部33的里端,必须以和里侧胎圈座面部12b的表端连接形成或位于比该表端靠表方的位置的方式,对应于轮辋2的各尺寸大小来设定。
此胎窝凹部31,在上述的轮辋2的成型工序中,在气门嘴孔19的穿设加工前或在气门嘴孔19的穿设加工后,能通过压力加工成型。因此,胎窝凹部31的侧壁部34、34形成为向外方扩开的形状。
进而,胎窝凹部31,其周向宽度t,如图2、4所示,以能嵌入并配设上述附带气压检测装置的气门嘴100的气压检测装置102的里侧部分的方式设定。也就是,胎窝凹部31的周向宽度t为稍大于气压检测装置102的周向宽度f的尺寸。
在此,本实施例1的汽车用轮毂1,如上所述,其构成为;具备胎窝部13的胎窝底部17的表里方向宽度p为约30mm的轮辋2。而且,附带气压检测装置的气门嘴100的气压检测装置102的表里方向幅度k约为35mm。由于该气压检测装置102的表里方向宽度k为从与气门嘴部101的边界到里端的宽度,以及气压检测装置102以非接触的方式配置在胎窝底部17,因此,即使是比胎窝底部17的表里方向宽度p长一些的尺寸,如图4所示,也能在胎窝部13内配置该附带气压检测装置的气门嘴100。而且,气压检测装置102不配置在上述胎窝凹部31内。
并且,本实施例1的轮辋2为辋宽度窄的类型,且胎窝凹部31形成在里侧胎窝壁部18b,因此,设置在该里侧胎窝壁部18b和里侧胎圈座面部12b之间的里侧隆起部15b,如图2、3所示,由胎窝凹部31在周向上被截断。由于该胎窝凹部31的周向宽度t与里侧隆起部15b的周向长度相比足够短,所以即使是在周向上被部分地截断的里侧隆起部15b,也能起到防止轮胎胎圈在行驶中脱落的效果。并且,实际上,表侧隆起部15a比里侧隆起部15b的必要性高,假设即使是不设置里侧隆起部的结构,轮胎胎圈也不易脱落,然而,在不设置表侧隆起部的结构中,轮胎胎圈变得容易脱落。因此,里侧隆起部15b即使构成为被胎窝凹部31截断,对于防止轮胎胎圈脱落的效果的影响也极小。
本实施例1的汽车用车轮1,在安装了上述附带气压检测装置的气门嘴100之后,安装轮胎并安装到规定的汽车上。而且,在汽车的行驶中,当该汽车用车轮1旋转时,由于附带气压检测装置的气门嘴100的自重而产生离心力,从而固定有该附带气压检测装置的气门嘴100的气门嘴孔19的周边部位被向外方拉伸。因此,向表方倾斜的表侧胎窝壁部18a中,气门嘴孔19的周边部位以其表端附近为支点向外方弹性变形。这是因为表侧胎窝壁部18a为倾斜状,由于受到向前述外方的离心力而比较容易变形。但是,本实施例1中,由于胎窝凹部31形成在与气门嘴孔19相向的部位,所以借助该胎窝凹部31的形状效果使向内外方向的刚性提高。详细而言,胎窝凹部31,因其侧壁部34、34沿着表里方向设置,所以发挥抑制前述气门嘴孔19周边部位向外方的弹性变形的作用效果。进而,侧壁部34、34优选以沿着其法线方向的方式设置,由此,提高抑制前述弹性变形的作用效果。
并且,胎窝凹部31以借助其形状效果发挥上述作用效果的方式设定其向里方的深度s。这是因为由于按照此深度s决定侧壁部34、34的大小(面积),所以与由该侧壁部34、34耐外方的刚性有关。
像这样通过在里侧胎窝壁部18b的与气门嘴孔19相向的部位形成胎窝凹部31,能够抑制固定有附带气压检测装置的气门嘴100的气门嘴孔19的周边部位由于该附带气压检测装置的气门嘴100的离心力而向外方弹性变形。由此,能抑制在汽车行驶中该汽车用车轮产生的抖动,因此,能提高汽车的操作安全性、坐车舒适性等。
实施例2
在实施例2中,是与上述实施例1的结构相比辋宽度窄的结构的汽车用车轮1。具体而言,是13×3.50B型(也可以是13×31/2J型)的汽车用车轮1。并且,实施例2的汽车用车轮1,因除了辋宽度为窄尺寸的轮辋2以外其它是和实施例1同样的构成,所以对各构成要素标记同样符号,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例2的轮辋2,其辋宽度为3.5英寸,胎窝部13的胎窝底部17的表里方向宽度p约为22mm。并且,附带气压检测装置的气门嘴100是与上述实施1同样的结构,并且采用同等的尺寸。
本实施例2的轮辋2,如图5、6所示,设置在其里侧胎窝壁部18b上的胎窝凹部13,以能嵌入配置气压检测装置102的里侧部分102b的方式设置。也就是,胎窝凹部31的周向宽度t为稍大于气压检测装置102的周向宽度f的宽度尺寸。这是因为该轮辋2的胎窝部13的胎窝底部17的表里方向宽度p窄,所以在气门嘴孔19上安装附带气压检测装置的气门嘴100的情况下,将其气压检测装置102的里侧部分102b嵌入配置在胎窝凹部31内。由此,如本实施例2那样,即使在辋宽度窄的轮辋2中,也能在胎窝部13内配置附带气压检测装置的气门嘴100。因此,用于小排量汽车或小型车等中的辋宽度窄的汽车用车轮1中,也能容易地安装附带气压检测装置的气门嘴100,所以能起到始终正确地保证胎压的效果,因而,能与此相伴地改善油耗、安全性等。
并且在此,胎窝凹部31的向里方的深度s,以能在胎窝部13内配置附带气压检测装置的气门嘴100的方式,考虑并设定该胎窝部13的表里方向宽度p和气压检测装置102的表里方向宽度k。
进而,在本实施例2中,由于胎窝凹部31形成在与气门嘴孔19相向的部位,所以和上述实施例1同样,也能抑制由附带气压检测装置的气门嘴100的自重在气门嘴孔19的周边部位产生的向外方的弹性变形。因此,能抑制汽车行驶中在该汽车用车轮1上产生的抖动,从而能发挥优良的操作安全性。这样,在本实施例2中,也起到和上述实施例1同样的作用效果。
实施例3
在本实施例3的汽车用车轮51中,如图7~9所示,其构成为在轮辋52的表侧胎窝壁部58a上形成胎窝凹部61。在此,除了轮辋52在其胎窝部53的表侧胎窝壁部58a上设置有胎窝凹部61以外,其它是和实施例1同样的构成,所以对同样的构成要素标记同样的符号,省略其说明。并且,轮辐3采用和上述实施1同样的构成,对于同样的构成要素标记同样的符号,省略其说明。
在上述的轮辋52中,胎窝凹部61以向表方凹陷的方式形成在胎窝部53的表侧胎窝壁部58a的形成气门嘴孔59的部位。而且,胎窝凹部61由沿着胎窝部53的胎窝底部57向表方延伸形成的延延伸成底部62、从该延伸形成底部62的端缘向表方以倾斜状连成的倾斜部63、和从延伸形成底部62的两侧缘向外方立起的侧壁部64、64构成。在此,胎窝凹部61的倾斜部63,如图9所示,作为相对于与中心轴线L正交的径向的倾斜角α′,在本实施例3的情况下,以与上述表侧胎窝壁部58a的倾斜角α几乎相等的方式设定。并且,在侧壁部64、64中,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形成为向外方扩开的形状。
进而,胎窝凹部61被以能嵌入配置附带气压检测装置的气门嘴100的气压检测装置102的表侧部分102a的方式设定。也就是,如图8所示,胎窝凹部61的周向宽度t为稍大于气压检测装置102的周向宽度f的宽度尺寸。并且,胎窝凹部61,以其倾斜部63的表端与表侧胎圈座面部12a连成的方式,设定延伸形成底部62的延伸形成长度以及倾斜部63的倾斜角α′。而且,如图7、8所示,一方面,里侧隆起部55b设置在整个周向上,另一方面,表侧隆起部55a被胎窝凹部61在周向截断。在此,胎窝凹部61的周向宽度t,由于与表侧隆起部55a的周向长度相比足够短,所以即使是在周向上部分地截断的表侧隆起部55a,也能起到防止轮胎胎圈在行驶中脱落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3的轮辋52中,在上述成形工序中,在轧制加工之后,通过压力加工成形胎窝凹部61,之后,可以通过在胎窝凹部61的倾斜部63上穿设加工气门嘴孔19进行成形。另外,胎窝部53的里侧胎窝壁部58b在整个周向上形成倾斜角β的倾斜状。
本实施例3的汽车用车轮51是和上述实施例2同样的13×3.50B型。并且,附带气压检测装置100也采用和上述实施例1同样的结构且同样尺寸形成。
在此汽车用车轮51中,如图8、9所示,以气压检测装置102的表侧部分102a可嵌入配置在表侧胎窝壁部58a的胎窝凹部61的方式,将气门嘴部101贯通插入气门嘴孔59,以此安装附带气压检测装置的气门嘴100。由此,附带气压检测装置的气门嘴100的气压检测装置102配置在胎窝部53内。在此,在本实施例3中,也是和上述实施例2的类型同样的辋宽度窄的轮辋52,胎窝部53的胎窝底部57的表里方向宽度p窄。因此,在气门嘴孔59中安装附带气压检测装置的气门嘴100的情况下,在胎窝凹部61内配置气压检测装置102的表侧部分102a。由此,和上述实施例2同样,即使在辋宽度窄的轮辋中52,也能在胎窝部53内配置附带气压检测装置的气门嘴100。因此,用于小排量汽车或小型汽车等中的辋宽度窄的汽车用车轮51中,也能容易地安装附带气压检测装置的气门嘴100,所以能起到始终正确地保证胎压的效果,因而,与此相伴能够改善油耗、安全性等。
进而,本实施例3中,因气门嘴孔59设置在胎窝凹部61的倾斜部63,所以通过分别与该倾斜部63连接形成的侧壁部64、64能更加有效地抑制向倾斜部63的内外方向的弹性变形。由此,抑制在汽车行驶中由附带气压检测装置的气门嘴100的自重在气门嘴孔59的周边部位产生的向外方的弹性变形的效果高,并且能抑制该汽车用车轮51的抖动并发挥高的操作安全性。
并且,胎窝凹部61的向表方的深度d,以倾斜部63能发挥抑制前述弹性变形的作用效果的方式设定。在此,本实施例3的胎窝凹部61形成在表侧胎窝壁部58a,因此通过其倾斜部63抑制前述弹性变形的效果优于上述实施例1、2。因此,胎窝凹部61的深度d能够设定得比实施例1、2的胎窝凹部31的深度s短。
实施例4
实施例4的汽车用车轮71,如图10、11所示,轮辋72的构成为在其表侧胎窝壁部78a具备表侧胎窝凹部81且在里侧胎窝壁部78b具备里侧胎窝凹部91。并且,轮辐3采用和上述实施1同样的结构,对同样的结构要素标记同样的符号,省略其说明。
上述的表侧胎窝凹部81,以向表方凹陷的方式形成在胎窝部73的表侧胎窝壁部78a的形成气门嘴孔79的部位。而且,里侧胎窝凹部91以向里方凹陷的方式形成在里侧胎窝壁部78b的与前述表侧胎窝凹部81相向的部位。表侧胎窝凹部81,以能嵌入配置附带气压检测装置的气门嘴100的气压检测装置102的表侧部分102a的方式,设定周向宽度t。另外,里侧胎窝凹部91,以能嵌入配置气压检测装置102的里侧部分102b的方式,设定和表侧胎窝凹部81同样的周向宽度t。此表侧胎窝凹部81和里侧胎窝凹部91,以使其两者的周向位置为同样位置的方式而设定。
表侧胎窝凹部81由沿着胎窝部73的胎窝底部77向表方延伸形成的延伸形成底部82、从该延伸形成底部82的端缘向表方以倾斜状连成的倾斜部83、和从延伸形成底部82的两侧缘向外方立起的侧壁部84、84构成。在此,对于表侧胎窝凹部81的倾斜部83,作为相对于和中心轴线L正交的径向的倾斜角α′,与本实施例3的情况同样,以和上述表侧胎窝壁部78a的倾斜角α几乎相等的方式设定。并且,里侧胎窝凹部91由沿着胎窝部73的胎窝底部77向里方延伸形成的延伸形成底部92、从该延伸形成底部92的端缘向里方以倾斜状连成的倾斜部93、和从延伸形成底部92的两侧缘向外方立起的侧壁部94、94构成。在此,对于里侧胎窝凹部91的倾斜部93,作为相对于和中心轴线L正交的径向的倾斜角β′,和本实施例1的情况同样,以和里侧胎窝壁部78b的倾斜角β几乎相等的方式设定。并且,表侧胎窝凹部81的侧壁部84、84和里侧胎窝凹部91的侧壁部94、94,也和上述实施例1~3同样,形成为向外方扩开的形状。
并且,本实施例4的轮辋72,和实施例3同样,表侧隆起部75a被表侧胎窝凹部81在周向截断,并且,和实施例1同样,里侧隆起部75b被里侧胎窝凹部91在周向截断。在此,表侧胎窝凹部81以及里侧胎窝凹部91,由于其周向宽度t与表侧隆起部75a以及里侧隆起部75b的周方向长度相比足够短,所以即使为在周向上被部分地截断的表侧隆起部75a以及里侧隆起部75b,也能发挥防止轮胎胎圈在行驶中脱落的效果。
本实施例4的汽车用车轮71是和上述实施例2同样的13×3.50B型。并且,附带气压检测装置的气门嘴100也采用和上述实施例1同样的结构及同样尺寸形状。
而且,在本实施例4的轮辋72中,将其表侧胎窝凹部81的表里方向长度设定得比上述实施例3短,在轮辋72的气门嘴孔79中安装附带气压检测装置的气门嘴100的情况下,气压检测装置102的表侧部分102a嵌入配置在表侧胎窝凹部81,且气压检测装置102的里侧部分102b嵌入配置在里侧胎窝凹部91。这样,即使在辋宽度窄的轮辋72中,也能在胎窝部73内配置附带气压检测装置的气门嘴100的气压检测装置102。因此,和上述实施例2、3同样,对于小排量汽车等,也能容易地安装该附带气压检测装置的气门嘴100,能够起到正确地保证胎压的效果。
并且,在本实施例4中,也能通过表侧胎窝凹部81的侧壁部84、84以及里侧胎窝凹部91的侧壁部94、94来抑制在汽车行驶中由附带气压检测装置的气门嘴100的自重在气门嘴孔79周边部位(倾斜部83)产生的向外方的弹性变形。因此,和上述实施例1~3同样,发挥抑制汽车行驶中产生的该汽车用车轮71的抖动以提高操作安全性等的作用效果。
并且在此,将表侧胎窝凹部81的向表方的深度d设定得短于上述实施例3的情况,且将里侧胎窝凹部91的向表方的深度s设定得短于上述实施例1、2的情况。这是因为,表侧胎窝凹部81和里侧胎窝凹部91两者的形状效果起作用。并且,即使这样设定深度d、s,如上所述,也能在胎窝部73内配置气压检测装置102。
另外,上述实施例2~4采用13×3.50B型的轮辋,但也能适用和实施例同样的13×4.00B型的轮辋。在此,在实施例4的情况下,如适用于辋宽度比较宽的类型,则附带气压检测装置的气门嘴的气压检测装置的里侧部分不配置在里侧胎窝凹部内。对于轮辋的辋宽度更宽的类型也能适用,并能起到同样的作用效果。相反,也能适用轮辋的缘宽度更窄的类型,这种情况下,如实施例2~4那样,在形成在表里至少一方的胎窝凹部中部分地嵌入配置气压检测装置。由此,即使小排量汽车等,也能容易地安装附带气压检测装置的气门嘴,起到检测胎压的作用效果。
并且,上述的实施例1,由于是辋宽度比较宽的类型,所以附带气压检测装置的气门嘴的气压检测装置的里侧部分不配置在里侧胎窝的胎窝凹部内。因此,作为此胎窝凹部,其周向宽度t也能够以短于前述气压检测装置的周向宽度f的方式设定。同样,在实施例4中,在适用辋宽度宽的类型的情况下,由于前述气压检测装置不配置在里侧胎窝凹部内,所以也能使该里侧胎窝凹部的周方向宽度t短。并且,这样形成在里侧胎窝壁部的胎窝凹部(以及里侧胎窝凹部)即使构成为在其内部不配置气压检测装置的结构,其周向宽度t也优选以和气压检测装置的周向宽度f几乎同等的方式设定。具体而言,周向宽度t优选相对于周向宽度f为0.8以上且1.2以下。
并且,在上述实施例1~4中,构成为在里侧胎圈座面部和胎窝部之间设置里侧隆起部,但作为其它构成,也可构成为不设置里侧隆起部。如上所述,里侧隆起部是防止轮胎的里侧胎圈脱落用的,但在经验上,即使不设置里侧隆起部,轮胎的里侧胎圈也不易脱落。因而,即使是不设置里侧隆起部的结构,也具有作为汽车用车轮的适当功能,并适当地起到本发明的作用效果。
并且,在上述实施例1~4中,是在轮辋的胎窝部内嵌轮辐的轮辐法兰部并进行焊接而成的胎窝嵌合型的汽车用车轮,但也能适用于其他类型的汽车用车轮。具体而言,能适用于在轮辋的表侧胎圈座部面内嵌轮辐的胎圈嵌合型、在轮辋的表侧法兰部内嵌轮辐的法兰嵌合型、全面型的各汽车用车轮。任何一种类型,都能够在将轮辋轧制加工后,通过压力加工形成胎窝凹部。
并且,在上述实施例1~4中,是从钢制平板成型加工成轮辋以及轮辐,但也能适用于从铝合金制平板、钛合金制平板、镁合金制平板成型加工的轮辋及轮辐,并起到同样的作用效果。在此,铝合金制平板、钛合金制平板、镁合金制平板也能通过和钢制平板同样的加工工序成型。并且,即使由钢制平板成型轮辋或轮辐中的一方,由铝合金制平板、钛合金制平板、镁合金制平板成型另一方,也能起到同样的作用效果。
并且,在上述实施例1~4中,在从钢制平板成型加工轮辋以及轮辐而成的汽车用车轮中,设置有胎窝凹部(表侧胎窝凹部、里侧胎窝凹部)。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在由铝合金、钛合金、镁合金铸造成型(或锻造成型)的汽车用车轮中设置上述的胎窝凹部(表侧胎窝凹部、里侧胎窝凹部)。在制造具有这样的胎窝凹部的铸造制(锻造制)的汽车用车轮的情况下,在用于制造该汽车用车轮的铸造模具(锻造模具)中,预先设置用于形成该胎窝凹部的部位,或通过铸造后(锻造后)的切削加工形成胎窝凹部。
本发明,并不只限定于上述的实施例,有关其他构成,也能在本发明的要点范围内适当变更。
附图标记说明
1、51、71     汽车用车轮
2、52、72     轮辋
3             轮辐
12a           表侧胎圈座面部
12b           里侧胎圈座面部
13、53、73    胎窝部
17、57、77    胎窝底部
18a、58a、78a 表侧胎窝壁部
18b、58b、78b 里侧胎窝壁部
19、59、79    气门嘴孔
31、61        胎窝凹部
81            表侧胎窝凹部
91            里侧胎窝凹部
100           附带气压检测装置的气门嘴
102           气压检测装置
102a          (气压检测装置的)表侧部分
102b          (气压检测装置的)里侧部分

Claims (3)

1.一种汽车用车轮,具备:轮辋和轮辐,前述轮辋具备支撑轮胎胎圈的表里胎圈座面部和周向形成在表里胎圈座面部之间的沟槽状的胎窝部,前述轮辐连结于车轴,
前述轮辋的胎窝部,由圆环状的胎窝底部和从该胎窝底部的表里端向表里方向各自以倾斜状连成的表里胎窝壁部构成,
并且,附带气压检测装置的气门嘴安装在形成于表侧胎窝壁部的气门嘴孔中,前述气压检测装置配置在胎窝部内,其中,
在前述胎窝部中,在里侧胎窝壁部的与前述气门嘴孔相向的部位,形成有沿着前述胎窝底部向里方凹陷的胎窝凹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车轮,其特征在于,形成在胎窝部的里侧胎窝壁部上的胎窝凹部,以能在其内部配置附带气压检测装置的气门嘴的气压检测装置的里侧部分的方式形成。
3.一种汽车用车轮,具备:轮辋和轮辐,前述轮辋具备支撑轮胎胎圈的表里胎圈座面部和周向形成在表里胎圈座面部之间的沟槽状的胎窝部,前述轮辐连结于车轴,
前述轮辋的胎窝部,由圆环状的胎窝底部和从该胎窝底部的表里端向表里方向各自以倾斜状连成的表里胎窝壁部构成,
并且,附带气压检测装置的气门嘴安装在形成于表侧胎窝壁部的气门嘴孔中,前述气压检测装置配置在胎窝部内,其中,
在前述胎窝部中,以能在表侧胎窝壁部的形成有前述气门嘴孔的部位配置附带气压检测装置的气门嘴的气压检测装置的表侧部分的方式,形成有沿着前述胎窝底部向表方凹陷的胎窝凹部。
CN2009801613522A 2009-09-09 2009-09-09 汽车用车轮 Pending CN10248180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9/065729 WO2011030405A1 (ja) 2009-09-09 2009-09-09 自動車用ホイー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81805A true CN102481805A (zh) 2012-05-30

Family

ID=437320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613522A Pending CN102481805A (zh) 2009-09-09 2009-09-09 汽车用车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146392A1 (zh)
JP (1) JP5575779B2 (zh)
CN (1) CN102481805A (zh)
WO (1) WO201103040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23908B2 (ja) * 2011-11-22 2014-02-19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車両用ホイール及びタイヤ情報取得装置用の取付具
DE102013018126A1 (de) * 2013-11-29 2015-06-03 Daimler Ag Felge für ein pneumatisches Fahrzeugrad
CN105196789A (zh) * 2015-10-20 2015-12-30 无锡格莱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轮毂结构
FR3073777B1 (fr) * 2017-11-21 2020-11-27 Safran Landing Systems Jante de roue freinee d'aeronef
CN112721549B (zh) * 2021-01-26 2022-07-15 嵊州市兰花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轮胎压力监测的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661373A1 (fr) * 1990-04-27 1991-10-31 Jaeger Detecteur de pression de pneumatiques.
JP2004345485A (ja) * 2003-05-22 2004-12-09 Toyota Motor Corp 車輪状態送信装置
CN2774828Y (zh) * 2004-08-16 2006-04-26 建大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可适用于电动代步车及滑板车的轮框结构
JP2006273182A (ja) * 2005-03-30 2006-10-12 Rintekkusu Kk 車両用ホイール
US20070169545A1 (en) * 2006-01-20 2007-07-26 Nissan Motor Co., Ltd. Fixing structure for pneumatic tire pressure sensor, and tire wheel with protector for pneumatic tire pressure sens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46806A (ja) * 1990-10-08 1992-05-20 Nippondenso Co Ltd タイヤ空気圧検出器の固定装置
US5844131A (en) * 1995-06-26 1998-12-01 Alligator Ventilfabrik Gmbh Tire pressure sensor apparatus for a pneumatic tire of a vehicle
DE19626446A1 (de) * 1996-06-20 1998-01-08 Mannesmann Ag Bereiftes Fahrzeugrad
DE19626145A1 (de) * 1996-07-01 1998-01-08 Continental Ag Befestigungsvorrichtung für ein Elektronikmodul
US6055855A (en) * 1999-05-26 2000-05-02 Trw Inc. Tire pressure sensor wheel attachment apparatus
JP4516187B2 (ja) * 2000-06-06 2010-08-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載用タイヤ空気圧検知装置及び同装置取付用キャストホイール
JP4180802B2 (ja) * 2001-01-30 2008-11-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の空気圧検知装置
FR2828657B1 (fr) * 2001-08-16 2003-11-21 Siemens Automotive Sa Capteur de pression destine a etre monte dans un pneumatique
US7168305B2 (en) * 2003-12-17 2007-01-30 Siemens Vdo Automotive Corporation Method of securing tire pressure monitoring device to wheel
US7568386B2 (en) * 2006-02-02 2009-08-04 Trw Automotive U.S. Llc Tire pressure monitoring apparatus allowing for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a pressure transducer and a valve stem
FR2907048B1 (fr) * 2006-10-16 2014-05-02 Siemens Vdo Automotive Unite electronique de mesure de parametres de fonctionnement d'une roue de vehicule.
CN201045599Y (zh) * 2007-04-20 2008-04-09 车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胎压侦测器
JP4460593B2 (ja) * 2007-09-19 2010-05-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ホイール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661373A1 (fr) * 1990-04-27 1991-10-31 Jaeger Detecteur de pression de pneumatiques.
JP2004345485A (ja) * 2003-05-22 2004-12-09 Toyota Motor Corp 車輪状態送信装置
CN2774828Y (zh) * 2004-08-16 2006-04-26 建大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可适用于电动代步车及滑板车的轮框结构
JP2006273182A (ja) * 2005-03-30 2006-10-12 Rintekkusu Kk 車両用ホイール
US20070169545A1 (en) * 2006-01-20 2007-07-26 Nissan Motor Co., Ltd. Fixing structure for pneumatic tire pressure sensor, and tire wheel with protector for pneumatic tire pressure sens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1030405A1 (ja) 2011-03-17
JPWO2011030405A1 (ja) 2013-02-04
US20120146392A1 (en) 2012-06-14
JP5575779B2 (ja) 2014-08-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06728B2 (en) Centrifugal wheel
CN102481805A (zh) 汽车用车轮
CN102656022A (zh) 汽车用轮毂
JPWO2012153577A1 (ja) 車両用ホイールディスク
JP2009096377A (ja) 自動車用ホイール
CN102905911A (zh) 汽车用车轮
JP5149643B2 (ja) 自動車用ホイール
CN217396108U (zh) 一种爆胎安全轮毂
JP5115195B2 (ja) 車両用ホイール
CN205615260U (zh) 汽车轮毂
CN206510682U (zh) 一种防滑胎安全铝合金轮毂
CN207549876U (zh) 轮毂焊接套环
JP2004237897A (ja) 自動車用ホイール
CN101164799B (zh) 具有扩张形轮缘的汽车用车轮
CN2860896Y (zh) 一种15°dc无内胎车轮轮辋
CN214355327U (zh) 一种一体式轮毂
CN204775457U (zh) 一种汽车悬挂球头装置
KR101372612B1 (ko) 자동차용 휠
JP2021070438A (ja) 車両用ホイール
JP3104383U (ja) チューブ付タイヤ用ホイール
CN212046698U (zh) 一种高压模锻车轮
CN203888538U (zh) 无内胎车轮结构
CN218112235U (zh) 一种双轴肩新型摩托车用辐条轮轮辋及使用其的辐条轮
JP2014118222A (ja) 自動車用パンタグラフ式ジャッキ
CN220883919U (zh) 一种真空胎单摇臂电动摩托车辐条轮辋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