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72498A - 加热烹调器 - Google Patents

加热烹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72498A
CN102472498A CN2010800330548A CN201080033054A CN102472498A CN 102472498 A CN102472498 A CN 102472498A CN 2010800330548 A CN2010800330548 A CN 2010800330548A CN 201080033054 A CN201080033054 A CN 201080033054A CN 102472498 A CN102472498 A CN 1024724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haust
shell
front surface
heating device
conta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3305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72498B (zh
Inventor
浅海伸二
内海崇
上田真也
加藤广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4724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724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724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7249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15/00Details
    • F24C15/20Removing cooking fumes
    • F24C15/2007Removing cooking fumes from oven cavit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ic Ovens (AREA)
  • Induction Heating Cooking Devices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加热烹调器,该加热烹调器包括:外壳(1);加热室(8),配置在外壳(1)内;排气管(18),使来自加热室(8)内的排气通过外壳(1)内的电子元件室(9)并导向前表面一侧;以及承露容器(4),设置在外壳(1)的前表面一侧,接收来自排气管(18)的排气并使排气向外壳(1)外扩散。

Description

加热烹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热烹调器。
背景技术
作为加热烹调器,以往公开了一种利用蒸汽进行加热烹调的加热烹调器(例如参照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8-116094号(专利文献1))。
在上述结构的加热烹调器中,通过使来自加热室内的排气与室内空气混合来进行稀释,使排气温度下降,并将排气从主体后表面一侧的上侧向前表面一侧排出。因此,在加热烹调器主体的后表面一侧附近存在墙面或在其正上方存在搁板的情况下,可以防止含有水蒸气的高温排气与墙面或搁板接触而导致它们发生腐蚀或滋生霉菌。
并且,有时希望将这种加热烹调器放入上下左右和纵深方向进一步被限制的载物架或搁板内来使用,然而特别是在利用水蒸气进行烹调的加热烹调器中,将室内排气从主体的后表面一侧向前表面一侧排出的结构无法设置在狭小的空间内。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8-116094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烹调器,该加热烹调器即使设置在狭小的空间内,不从后表面一侧排气就可以对来自加热室内的排气进行处理。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加热室,配置在所述外壳内,并且所述加热室的前表面具有开口;排气通道,使来自所述加热室内的排气通过所述外壳内并导向前表面一侧;以及承露容器,配置在所述加热室的所述开口的下方,接收来自所述排气通道的排气出口的排气并使所述排气向所述外壳外扩散。
按照上述结构,当将食品放入加热室内并进行加热烹调时,如果加热室内成为高温,从被加热的食品中冒出水蒸气和烟等并充满加热室内,则来自加热室内的排气利用排气通道通过外壳内被导向前表面一侧。并且,利用配置在加热室的开口下方的承露容器,接收来自排气通道的排气出口的排气并使其向外壳外扩散。此时,由于来自加热室内的含有水蒸气的高温排气通过外壳内时被冷却,所以能够由位于前表面一侧的承露容器接收被冷却而温度降低的排气,并将排气向位于外壳的前表面一侧的广阔的外部空间扩散。
由此,即使在加热烹调器主体的后表面一侧附近存在墙面或在其正上方具有搁板的情况下,由于不会将室内排气向主体的后表面一侧排出,所以含有水蒸气的高温排气不会与墙面或搁板接触而使它们发生腐蚀或滋生霉菌。因此,即使设置在狭小的空间内,不从后表面一侧排气就可以对来自加热室内的排气进行处理。
另外,在加热室内对被加热物进行加热烹调的方式并不限定于利用加热器进行加热,可以包含利用水蒸气进行的蒸煮烹调等,也可以是利用100℃以上的过热水蒸气进行的加热烹调。
此外,在一种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所述加热烹调器还包括冷却风扇,所述冷却风扇至少对所述外壳内的电子元件进行冷却,在所述外壳底部的前表面一侧设置有冷却风吹出口,所述冷却风吹出口向接收来自所述排气通道的排气出口的排气并使所述排气扩散的所述承露容器内的区域,吹出来自所述冷却风扇的冷却风的一部分。
按照上述实施方式,通过使来自至少对外壳内的电子元件进行冷却的冷却风扇的冷却风的一部分,借助于设置在外壳底部的前表面一侧的冷却风吹出口,向接收来自排气通道的排气出口的排气并使其扩散的承露容器内的区域吹出,从排气通道的排气出口向配置在加热室的开口下方的承露容器内吹出的排气,被冷却风的一部分稀释并促进排气扩散,从而可以有效地向位于外壳前表面一侧的广阔的外部空间扩散。
此外,在一种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所述冷却风吹出口设置有冷却风导向部,所述冷却风导向部将从设置在所述外壳底部的前表面一侧的所述冷却风吹出口吹出的冷却风,向接收来自所述排气通道的排气出口的排气并使所述排气扩散的所述承露容器内的区域引导。
按照上述实施方式,由于利用设置在冷却风吹出口上的冷却风导向部,将从设置在外壳底部前表面一侧的冷却风吹出口吹出的冷却风,向接收来自排气通道的排气出口的排气并使其扩散的承露容器内的区域引导,所以可以有效地对从排气通道的排气出口向承露容器吹出的排气进行稀释并使排气扩散。
此外,在一种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所述加热烹调器还包括门,所述门配置在所述外壳的前表面一侧,并以所述外壳左侧或右侧的侧端部为中心转动,来开关所述加热室的所述开口,在所述门的转动中心所处的所述外壳左侧或右侧,所述承露容器接收来自所述排气通道的排气出口的排气,并且从设置在所述外壳底部的前表面一侧的所述冷却风吹出口吹出的冷却风,向所述门的转动中心所处的所述外壳左侧或右侧吹出。
按照上述实施方式,在门的转动中心所处的外壳左侧或右侧,通过使冷却风从设置在外壳底部前表面一侧的冷却风吹出口吹出,并且由承露容器接收来自排气通道的排气出口的排气,由于打开门时握住门的手位于与门的转动中心相反的一侧,所以握住门的手不会接触到从承露容器扩散的排气。
此外,在一种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在所述承露容器上设置有冷却风导向壁,所述冷却风导向壁把从设置在所述外壳底部的前表面一侧的所述冷却风吹出口吹出的冷却风,向所述承露容器内的接收来自所述排气通道的排气出口的排气并使所述排气扩散的区域引导。
按照上述实施方式,由于利用设置在承露容器上的冷却风导向壁,将从设置在外壳底部前表面一侧的冷却风吹出口吹出的冷却风,向承露容器内的接收来自排气通道的排气出口的排气并使排气扩散的区域引导,所以可以有效地利用冷却风的一部分,对从排气通道的排气出口向承露容器吹出的排气进行稀释并使排气扩散。
此外,在一种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所述加热烹调器还包括排气管道,所述排气管道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所述排气通道的排气出口一侧,并且使来自所述加热室内的排气与来自所述冷却风扇的冷却风的一部分混合、并向所述承露容器内排出。
按照上述实施方式,由于利用设置在外壳内的排气通道的排气出口一侧的排气管道,使来自加热室内的排气与来自冷却风扇的冷却风的另一部分混合并向承露容器内排出,所以可以利用来自对电子元件进行冷却的冷却风扇的冷却风,来有效地稀释排气并使排气温度下降。
此外,在一种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所述排气通道使来自所述加热室内的排气通过所述外壳内的冷却空间并导向前表面一侧。
按照上述实施方式,由于利用排气通道使来自加热室内的排气通过外壳内的冷却空间、并将排气向前表面一侧引导,所以通过使排气通道的流路长度变长,并且使通过冷却空间的流路变长,从而可以提高冷却效率。
此外,在一种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所述排气通道将排气从所述加热室的后部向前表面一侧引导。
在此,加热室的后部是指比加热室前后方向的中间靠向后方的部分。
按照上述实施方式,由于利用排气通道将来自加热室内的排气从加热室的后部向前表面一侧引导,所以可以使排气通道的流路长度变长,并且可以使通过冷却空间的流路变长,从而可以提高冷却效率。由此,可以进一步使从承露容器向外壳外扩散的排气温度下降。
此外,在一种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所述排气通道从所述加热室的后部朝向前表面一侧、且从所述加热室后部的上侧朝向前表面一侧的下侧产生倾斜。
按照上述实施方式,通过使排气通道从加热室的后部朝向前表面一侧、且从加热室后部的上侧朝向前表面一侧的下侧产生倾斜,可以使通过冷却空间的流路变长从而提高冷却效率,并且即使在冷却空间对含有水蒸气的高温排气进行冷却而产生冷凝水,冷凝水也会在排气通道内朝向下游一侧流动而滴落。因此,冷凝水不会滞留在排气通道内,从而不会妨碍排气的流动或使排气通道内变得不卫生。
此外,在一种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所述冷却空间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所述加热室的侧方、且从后表面一侧延伸至前表面一侧,在所述冷却空间内,所述排气通道将所述排气从所述加热室的后部附近向前表面一侧的外侧引导。
按照上述实施方式,在设置于外壳内的加热室的侧方、且从后表面一侧延伸至前表面一侧的冷却空间中,通过排气通道将排气从加热室的后部附近向前表面一侧的外侧引导,可以使排气通道的流路长度变长,并且可以使通过冷却空间的流路变长来提高冷却效率,从而可以进一步使从承露容器向外壳外扩散的排气温度下降。
此外,在一种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所述加热烹调器还包括:排气管道,配置在所述外壳内、且在所述冷却空间的前表面一侧;以及冷却风扇,至少对所述冷却空间内的电子元件进行冷却,所述排气管道在上游一侧设置有吹入口,所述吹入口吹入来自所述冷却风扇的冷却风的一部分,所述排气管道在下游一侧设置有排出口,所述排出口排出从所述吹入口吹入的所述冷却风,并且在所述吹入口和所述排出口之间的通风流路上配置所述排气通道的排气出口,来自所述排气通道的排气出口的排气通过所述排气管道的所述排出口被所述承露容器接收。
按照上述实施方式,向配置于外壳内、且在冷却空间前表面一侧的排气管道的上游一侧的吹入口,吹入来自对电子元件进行冷却的冷却风扇的冷却风的一部分。并且,从排气管道的吹入口吹入的冷却风从设置在排气管道的下游一侧的排出口排出。此时,排气从配置在排气管道内的吹入口和排出口之间的通风流路上的排气通道的排气出口,流入到排气管道内、并与冷却风混合,并且将与冷却风混合而被稀释的排气从排气管道的排出口排出。由此,可以利用来自对电子元件进行冷却的冷却风扇的冷却风,通过对排气进行稀释使排气温度下降,并且可以使通过排气管道的排气气流变得顺畅,并有效地将来自加热室内的排气排出。
此外,在一种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所述加热烹调器还包括门,所述门开关自如地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前表面上,用于开关所述加热室的所述开口,所述承露容器接收从所述外壳的前表面滴下的水滴。
按照上述实施方式,通过使承露容器兼备承露功能和接收排气并使排气扩散的功能,可以使结构简化从而降低制造成本和部件成本。
如上所述,按照本发明的加热烹调器,即使加热烹调器设置在狭小的空间内,不从后表面一侧排气就可以对来自加热室内的排气进行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的主视图。
图2A是从斜前上方观察取下外壳顶部和两侧部后的加热烹调器的立体图。
图2B是带把手的门处于打开状态的加热烹调器的立体图。
图3是从斜后上方观察上述加热烹调器的立体图。
图4是从侧方观察上述加热烹调器的立体图。
图5是从侧方观察上述加热烹调器的要部放大断面的示意图。
图6A是排气管道的俯视图。
图6B是从图6A的VIB-VIB线观察的断面图。
图7是承露容器的平面图。
图8是从图7的VIII-VIII线观察的断面图。
图9是从侧方观察上述加热烹调器的示意图。
图10是从上方观察上述加热烹调器的示意图。
图11是从正面观察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的示意图。
图12是从侧方观察上述加热烹调器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的主视图。
图14是上述加热烹调器的俯视图。
图15是上述加热烹调器的断面示意图。
图16是从斜后上方观察上述加热烹调器取下外壳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7是从斜前上方观察上述加热烹调器取下外壳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8是上述加热烹调器取下外壳后的状态的左视图。
图19是从斜前下方观察上述加热烹调器取下外壳和底板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0A是从斜前下方观察在图19所示的加热烹调器上安装有底板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0B是从斜后上方观察具有狭口部和突起部的冷却风吹出口的立体图。
图21是从斜前下方观察在图20A所示的加热烹调器上安装有承露容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2是上述加热烹调器的左视图。
图23是上述加热烹调器的排气管道的俯视图。
图24是从图23的XXIV-XXIV线观察的断面图。
图25是上述排气管道的仰视图。
图26是上述排气管道的主视图。
图27是上述加热烹调器的承露容器的俯视图。
图28是从斜后上方观察上述承露容器的立体图。
图29是利用微波进行加热烹调时上述加热烹调器带把手的门处于打开状态的主视图。
图30是利用加热器对小的食品进行加热烹调时加热烹调器的主视图。
图31是利用加热器对大的食品进行加热烹调时加热烹调器的主视图。
图32是说明上述加热烹调器前表面一侧的下侧的空气流动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外壳
2…带把手的门
3…操作面板
4…承露容器
5…旋钮
6、6…前脚
7…液晶显示部
8…加热室
8a…开口
9…电子元件室
10…吸气空间
11、11…隔热板
13…蒸汽产生装置
14…供水泵
15…容器收纳部
16…冷却风扇
17…吸气口
18…排气管
19…排气管道
20…供水管
21…隔壁
22…排出口
23…供水容器
24…蒸汽产生用加热器
25…上加热器收纳部
26…上加热器
31…轨道单元
32…托盘
40…遮挡构件
41…底部
41a…筒部
41b…凹部
42…侧壁部
101…外壳
102…带把手的门
103…操作面板
104…承露容器
106、106…前脚
107…液晶显示部
108…加热室
108a…供气口
108b…排气口
108c…开口
109…电子元件室
110…吸气空间
111、111…隔热板
113…蒸汽产生装置
115…容器收纳部
116…冷却风扇
117…吸气口
118…排气管
121…隔壁
123…被加热物
124…蒸汽产生用加热器
126…加热器
130…底板
132…托盘
133…网
143…肋
151…磁控管
170…冷却风吹出口
170a…狭口部
170b…突起部
200…排气管道
200a…合流部
200b…搅拌排出部
201…排气入口
202…冷却空气入口
203…遮挡壁
204…排出口
210…排水口
211…排水接收部
212、213、214…槽
215…排水口
220…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利用图示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加热烹调器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的主视图。
如图1所示,上述加热烹调器包括:外壳1;以及作为滑动开关式门一个例子的带把手的门2,安装在该外壳1的前表面一侧。此外,在外壳1的前表面一侧设置有操作面板3,该操作面板3与关闭时的带把手的门2相邻。并且,在带把手的门2和操作面板3的下方配置有作为排气接收部一个例子的承露容器4。
在上述操作面板3上转动自如地安装有大体圆筒形状的旋钮5。此外,操作面板3具有液晶显示部7,该液晶显示部7与旋钮5的操作对应进行显示。
上述承露容器4能够相对于设置在外壳1底部前侧的两个前脚6、6进行装拆。并且,如果将承露容器4从前方朝向后方插入到外壳1的下侧来将其安装在前脚6、6上,则承露容器4的一部分位于关闭时的带把手的门2后表面(背面)的下方。由此,当打开带把手的门2时,附着在带把手的门2后表面上的冷凝水滴落到承露容器4内,该承露容器4配置在加热室8(图2B所示)的开口8a(图2B所示)的下方。
图2A表示从斜前上方观察取下上述外壳1顶部和两侧部后的加热烹调器的立体图,图2B表示带把手的门2处于打开状态的加热烹调器的立体图。此外,图3是从斜后上方观察图2A的加热烹调器的立体图。在图2A、图2B和图3中相同的组成部分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如图2A、图2B和图3所示,在上述外壳1内设置有用于对被烹调物进行加热的加热室8(参照图2B)。此外,在外壳1内,在加热室8的侧方、且在操作面板3的后方设置有作为冷却空间一个例子的电子元件室9,并且在加热室8的后方、且在电子元件室9的后方设置有吸气空间10。
上述加热室8在前表面一侧具有开口8a(图2B所示),带把手的门2利用一对轨道单元31前后滑动来开关开口8a。该轨道单元31具有:可动轨道,一端固定在带把手的门2上;以及固定轨道,固定在外壳1一侧,并将可动轨道支承成滑动自如。此外,可以将带把手的门2和托盘32一起拉出。通过开关该带把手的门2,将放置在托盘32上的被烹调物从加热室8内取出、或放入到加热室8内。此外,在加热室8的上方、下方、后方和两个侧方分别配置有隔热板11、11、…。即,隔热板11、11、…配置在加热室8的除了开口8a以外的周围。此外,在隔热板11和加热室8之间的空间内填充有隔热材料(未图示)。
在上述电子元件室9内具有:蒸汽产生装置13,产生向加热室8提供的蒸汽;供水泵14,通过供水管20与该蒸汽产生装置13连接;以及容器收纳部15,配置在该供水泵14的前方。并且,当加热被烹调物时,来自冷却风扇16的冷却风在电子元件室9内流动,可以对供水泵14等电子元件进行冷却。
伴随驱动冷却风扇16,外壳1外部的空气从四个吸气口17、17、17、17流入到上述吸气空间10内。并且,吸气空间10内的空气被冷却风扇16送入到电子元件室9内。另外,各吸气口17由设置在外壳1后部的多个狭口构成。
设置在加热室8后部的排气口通过设置在加热室8后部上侧的催化剂单元(未图示),与作为排气通道一个例子的排气管18的上游端连接。排气管18的下游端(排气出口)与合成树脂制的排气管道19连接,该排气管道19配置在容器收纳部15的侧方。该排气管18由具有可弯曲性的合成树脂构成,并且设置成从电子元件室9的后表面一侧上部延伸至前表面一侧下部。
并且,加热室8内的气体通过排气管18和排气管道19从外壳1的后部被导向前表面一侧,并被排出到外壳1的外部。
另外,在图2A、图2B和图3中,隔壁21隔开电子元件室9和吸气空间10。在该隔壁21上安装有冷却风扇16。此外,如图3所示,在加热室8的上侧配置有上加热器收纳部25,在该上加热器收纳部25内配置有上加热器26。由该上加热器收纳部25和上加热器26构成蒸汽升温装置。此外,在加热室8的下侧配置有下加热器收纳部(未图示),在该下加热器收纳部内配置有下加热器(未图示)。
图4是从侧方观察图2A的加热烹调器的立体图。
上述容器收纳部15收纳有供水容器23。如果打开带把手的门2,则该供水容器23的前表面露出,该供水容器23能够从容器收纳部15取出或放入容器收纳部15(参照图2B)。此外,通过驱动供水泵14,将供水容器23内的水借助于供水管20提供给蒸汽产生装置13。蒸汽产生装置13利用蒸汽产生用加热器24对来自供水泵14的水进行加热,产生水蒸气。
此外,图5表示从侧方观察上述加热烹调器的要部放大断面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排气管道19前侧的底部上设置有排出口22。该排出口22贯通外壳1的底部并与承露容器4相对。此外,与排气管18的下游端(排气出口)连接的喷嘴部61进入到排气管道19内,喷嘴部61前端的开口61a朝向排出口22一侧。
图6A表示排气管道19的上表面,图6B表示从图6A的VIB-VIB线观察的排气管道19的断面图。
如图6A、图6B所示,排气管道19从吹入口60朝向排出口22形成为前端变细的形状,其具有:上壁19a;下壁19b;侧壁19c,设置成包围在除了吹入口60以外的上壁19a的外周边缘和下壁19b的外周边缘之间;筒部19d,从排出口22的外周向下方突出;第一固定部19e,设置成从筒部19d附近向前方突出;以及第二固定部19f,设置在下壁19b的吹入口60下边缘附近。此外,排气管道19在上壁19a的吹入口60上边缘形成有切口19g。
大体L形的喷嘴部61从吹入口60一侧安装在上述排气管道19的切口19g上。并且,利用固定在喷嘴部61上端的安装用凸缘62,将喷嘴部61固定在排气管道19的上壁19a上。该喷嘴部61的上端与排气管18的下游端连接。
排气管道19的筒部19d插入到设置在底板65上的孔65a内,并通过第一固定部19e和第二固定部19f,用螺钉(未图示)将排气管道19固定在底板65上。此时,排气管道19的下壁19b的上表面相对于底板65的平面,倾斜成朝向前方变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排气管道19的下壁19b的上表面与底板65的平面所成的角度为2~3度。由此,排气管道19内的水流向排出口22一侧并落下,而不会从吹入口60一侧流出。
上述排气管道19从上游一侧的吹入口60朝向下游一侧的排出口22形成为前端变细的形状。利用该前端变细的形状,使排气管道19内的气流顺畅,并且吸引来自喷嘴部61前端的开口61a的排气并将它们导向排出口22一侧。
此外,图7表示承露容器4的平面图,图8表示从图7的VIII-VIII线观察的断面图。如图7、图8所示,承露容器4具有:横向长的长方形的第一承露凹部41;以及第二承露凹部42,隔着肋43设置在该第一承露凹部41的前方。在第一承露凹部4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向后表面一侧(图7的上侧)开口的嵌合凹部45A、45B,上述嵌合凹部45A、45B内分别设置有向后表面一侧延伸的弯曲臂部46A、46B。此外,在嵌合凹部45A、45B内的第一承露凹部41一侧分别设置有导向部47A、47B。
当把该承露容器4安装到设置于外壳1底部前侧的两个前脚6、6(图11所示)上时,前脚6、6的嵌合凸部(未图示)被承露容器4的导向部47A、47B引导并与嵌合凹部45A、45B嵌合。此时,利用承露容器4的弯曲臂部46A、46B发生弹性变形,并与导向部47A、47B协作,夹持前脚6、6的嵌合凸部(未图示),从而将承露容器4保持在前脚6、6上。
上述承露容器4的第一承露凹部41底面右侧的区域S1,与上侧的排气管道19的排出口22的开口相对。由下侧的承露容器4的第一承露凹部41的区域S1接收来自排气管道19的排出口22的排气,并且将排气向外壳1外扩散。此时,排气从承露容器4的第一承露凹部41内,经过承露容器4和带把手的门2之间的间隙以及承露容器4和外壳1之间的间隙,向外壳1前表面一侧的广阔的外部空间扩散。
此外,由承露容器4的第一承露凹部41接收从排气管道19的排出口22滴落的水滴,并且由承露容器4的第一承露凹部41、第二承露凹部42接收沿带把手的门2的后表面和外壳1的前表面落下的水滴。
在上述结构的加热烹调器中,在将带把手的门2如图2B所示拉出的状态下,并且在将装入了必要量水的供水容器23收纳到容器收纳部15内之后,对操作面板3进行操作,开始利用蒸汽进行的加热烹调。由此,配置在加热室8上下侧的上加热器26和下加热器导通,并且驱动供水泵14,将供水容器23内的水提供到蒸汽产生装置13内,并利用蒸汽产生用加热器24对提供到蒸汽产生装置13内的水进行加热,来产生水蒸气。并且,把由蒸汽产生装置13产生的水蒸气向加热室8上侧的上加热器收纳部25内吹出,利用上加热器26进行加热,从而成为100℃以上的过热水蒸气。上述过热水蒸气通过加热室8顶面的未图示的上盖所设置的多个孔,被提供到加热室8内。由此,利用来自加热室8顶面一侧的上盖的辐射热、来自底侧的下盖的辐射热以及从上盖的多个孔吹出的100℃以上的过热水蒸气,对放置在加热室8内的托盘32上的食品进行加热烹调。此时,由于向食品表面提供并附着在食品表面上的过热水蒸气在食品表面上凝结,从而向食品提供大量的凝结潜热,所以能够有效地向食品传递热量。
在这种加热烹调器中,可以不使用蒸汽而仅利用上加热器26和下加热器来进行烧烤烹调,也可以不使用上加热器26和下加热器而仅利用蒸汽产生装置13产生的水蒸气来进行蒸煮烹调等。
按照上述结构的加热烹调器,当将食品放入加热室8内并进行加热烹调时,如果加热室8内成为高温并且从被加热的食品中冒出水蒸气和烟等,并充满加热室8内,则来自加热室8内的排气通过排气管18,流过外壳1内的作为冷却空间的电子元件室9被导向前表面一侧。并且,利用设置在外壳1前表面一侧的作为排气接收部的承露容器4,接收来自排气管18的排气出口的排气并使排气向外壳1外扩散。在此,来自加热室8内的含有水蒸气的高温排气通过排气管18流过外壳1内的电子元件室9时被冷却,并且可以由位于前表面一侧的承露容器4接收被冷却而温度降低的排气,并使排气向外壳1前方的广阔外部空间扩散。
由此,即使在加热烹调器主体的后表面一侧附近存在墙面或其正上方存在搁板的情况下,由于室内排气不会从主体的后表面一侧排出,所以含有水蒸气的高温排气不会与墙面或搁板接触而导致它们发生腐蚀或滋生霉菌。因此,即使设置在狭小的空间内,不从后表面一侧排气就可以对来自加热室8内的排气进行处理。
此外,由于直到被排出到外壳1前表面一侧为止,包含在室内排气中的水蒸气在排气管18、喷嘴部61和排气管道19内冷凝,所以可以向外部空间放出除湿后的排气。此外,可以利用承露容器4回收排气管18、喷嘴部61和排气管道19内产生的冷凝水。在该加热烹调器中,由于回收到承露容器4内的冷凝水的量比较少,可以自然干燥,所以可以省去倒掉承露容器4内的水的工作。由于利用承露容器4暂时接收来自加热室8内的排气,再将排气向外壳1外扩散,所以排气不会直接吹向使用者,从而提高了舒适性。
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对利用100℃以上的过热水蒸气进行加热烹调的加热烹调器进行了说明,但作为在加热室8内对被加热物进行加热的烹调,可以包含仅使用加热器进行的加热烹调、或利用水蒸气进行的蒸煮烹调等。
此外,由于利用排气管18将来自加热室8内的排气从加热室8的后部导向前表面一侧,所以可以使排气管18的流路长度变长,并且可以使通过电子元件室9的流路变长,从而可以提高冷却效率。由此,可以进一步使通过承露容器4向外壳1外扩散的排气温度下降。
此外,如图9所示,通过使排气管18从加热室8的后部朝向前表面一侧、且从加热室8后部的上侧朝向前表面一侧的下侧发生倾斜,使通过作为冷却空间的电子元件室9的流路变长,从而可以提高冷却效率,并且即使利用电子元件室9对含有水蒸气的高温排气进行冷却而产生冷凝水,冷凝水也会在排气管18内朝向下游一侧流动而滴落。因此,冷凝水不会滞留在排气管18内,从而不会妨碍排气流动或使排气管18内变得不卫生。
此外,如图10所示,在设置于外壳1内的加热室8侧方、且从后表面一侧延伸至前表面一侧的作为冷却空间的电子元件室9中,通过排气管18将排气从加热室8的后部附近导向前表面一侧的外侧,可以使排气管18的流路长度变长,并且可以使通过电子元件室9的流路变长,可以提高冷却效率,从而能够进一步使通过作为排气接收部的承露容器4向外壳1外扩散的排气温度下降。
此外,排气管道19配置在外壳1内、且在作为冷却空间的电子元件室9前表面一侧,在该排气管道19中,来自对电子元件进行冷却的冷却风扇16的冷却风的一部分,吹入到设置在上游一侧的吹入口60内。并且,从排气管道19的吹入口60吹入的冷却风被排气管道19的上壁19a、下壁19b和侧壁19c引导,从设置在下游一侧的排出口22排出。此时,排气从喷嘴部61的开口61a流入到排气管道19内、并与冷却风混合,与冷却风混合而被稀释的排气从排气管道19的排出口22排出,该喷嘴部61配置在排气管道19内的吹入口60和排出口22之间的通风流路上。由此,可以利用来自对电子元件进行冷却的冷却风扇16的冷却风,并通过对排气进行稀释,使排气温度下降,并且可以通过排气管道19使排气气流顺畅,从而将来自加热室8内的排气有效地排出。
此外,通过使承露容器4兼备承露功能和接收排气并使排气扩散的功能,可以使结构简化并降低制造成本和部件成本。
图11表示从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的正面观察的示意图,图12表示从上述加热烹调器侧方观察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除了遮挡板以外,与图1~图8所示的加热烹调器的结构相同。
如图11、图12所示,在加热室8的右侧方配置有蒸汽产生装置13的电子元件室9内,安装有遮挡构件40,该遮挡构件40覆盖蒸汽产生装置13的下侧和后表面一侧(图12的右侧方向)。该遮挡构件40包括:具有筒部41a的底部41,该筒部41a在前表面一侧(图12的左侧方向)向下方突出;以及侧壁部42,从该底部41的后边缘一侧向上方延伸。底部41具有凹部41b,该凹部41b由朝向前表面一侧的筒部41a倾斜的倾斜面形成。并且,遮挡构件40下侧的筒部41a的排水口43与排水流路(未图示)连接。
通过在上述蒸汽产生装置13的周围设置遮挡来自冷却风扇16的冷却风的遮挡构件40,可以防止蒸汽产生装置13被冷风冷却,从而可以减少蒸汽产生装置13的热量损失并提高蒸发效率。此外,当蒸汽产生装置13发生漏水时,利用遮挡蒸汽产生装置13下侧的遮挡构件40的底部41,将漏出的水通过凹部41b、筒部41a向排水流路引导。由此,当因蒸汽产生装置13的热源浇铸部和盖部的密封不良或供水部破裂等导致漏水时,可以防止漏出的水滴落到其他电子元件等上、或向主体外部漏出。
另外,遮挡构件40覆盖蒸汽产生装置13的下侧和后表面一侧而没有覆盖前表面一侧、上侧或侧方,这是因为来自这些方向的冷却风的流动较少。但是,也可以采用进一步覆盖蒸汽产生装置13前表面一侧、上侧或侧方中任意一方的遮挡构件。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对采用承露容器4的加热烹调器进行了说明,该承露容器4使来自排气通道的排气出口的排气扩散,但承露容器的形态并不限定于此,只要能够接收来自排气通道的排气出口的排气并使排气向外壳外扩散即可。
此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对通过作为排气通道的排气管18和排气管道19、将来自加热室8内的排气向承露容器4内排出的加热烹调器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不使用排气管道而通过排气通道将来自加热室内的排气向承露容器排出。
此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利用相对于外壳1沿前后方向滑动的带把手的门2来开关加热室8的开口8a,但也可以利用例如转动式的开关门来开关加热室的开口。即,本发明的加热烹调器所具有的开关门可以是滑动式、也可以是转动式。
(第二实施方式)
图13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的主视图。
如图13所示,上述加热烹调器包括外壳101和作为门一个例子的带把手的门102,该带把手的门102安装在该外壳101的前表面一侧。在该带把手的门102的大体中央安装有耐热玻璃105。此外,在外壳101的前表面一侧设置有操作面板103,该操作面板103与关闭时的带把手的门102相邻。并且,在带把手的门102和操作面板103的下方配置有作为排气接收部一个例子的承露容器104。
在上述操作面板103上安装有多个按钮等。此外,操作面板103具有液晶显示部107,该液晶显示部107与操作对应进行显示。
上述承露容器104能够相对于设置在外壳101底部前侧的两个前脚106、106进行装拆。并且,如果将承露容器104从前方朝向后方插入到外壳101的下侧来将其安装在前脚106、106上,则承露容器104的一部分位于关闭时的带把手的门102后表面(背面)的下方。由此,当打开带把手的门102时,附着在带把手的门102后表面上的冷凝水滴落到承露容器104内,该承露容器104配置在加热室108(图19所示)的开口108a(图19所示)的下方。
此外,图14表示加热烹调器的俯视图。如图14所示,配置在外壳101前表面一侧的带把手的门102以外壳101左侧的侧端部为中心沿左右方向转动,来开关加热室108(图15所示)前表面的开口108c(图19所示)。
此外,图15表示加热烹调器的断面示意图。如图15所示,在该加热烹调器中,利用冷却风扇116通过吸气口117从外部吸入的空气的一部分,在通过作为冷却空间一个例子的电子元件室109之后,从打开供气挡板150而处于打开状态的供气口108a流入到加热室108内。另一方面,从外部吸入的空气的另一部分在通过电子元件室109之后,流入到外壳101的底部一侧,并通过加热室108下侧的通风通道流入到排气管道200的冷却空气入口202(图19、图23所示)内。
此外,加热室108内的空气的一部分通过排气口108b和作为排气通道一个例子的排气管118向排气管道200排出,并且在排气管道200内与从排气入口201流入的空气混合。由此,在排气管道200内被稀释的排气从四个排出口204向下方的承露容器104内送出。
在此,向外壳101的底部一侧流动并在加热室108下侧的通风通道内流动的空气的一部分,从设置在外壳101的底板130(图20A所示)前表面一侧的多个冷却风吹出口170,向接收来自排出口204的排气并使排气扩散的承露容器104内的区域S2(图27)吹出。
图16表示从斜后上方观察加热烹调器取下外壳101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如图16所示,在上述外壳101内设置有加热室108,该加热室108用于对被加热物123(图15所示)进行加热。此外,在外壳101内,在加热室108的侧方、且在操作面板3的后方设置有作为冷却空间一个例子的电子元件室109,在加热室108的后方、且在电子元件室109的后方设置有吸气空间110。
上述加热室108在前表面一侧具有开口108c(图19所示),带把手的门102沿左右方向转动来开关开口108c。此外,加热室108的上方、下方、后方和两个侧方分别配置有隔热板111、111、…。即,隔热板111、111、…配置在加热室108的除了开口108c以外的周围。此外,在隔热板111和加热室108之间的空间内填充有隔热材料(未图示)。
在上述加热室108的后表面一侧配置有蒸汽产生装置113,该蒸汽产生装置113产生向加热室108提供的蒸汽,在加热室108的下侧配置有供水泵(未图示),该供水泵通过供水管与该蒸汽产生装置113连接。此外,在外壳101内的电子元件室109内配置有收纳供水容器(未图示)的容器收纳部115、磁控管151和电源变压器152等。并且,当对被加热物123进行加热时,来自冷却风扇116的冷却风在电子元件室109内流动,从而可以对磁控管151等电子元件进行冷却。
伴随驱动冷却风扇116,外壳101外的空气从多个吸气口(未图示)流入到上述吸气空间110内。并且,吸气空间110内的空气被冷却风扇116送入到电子元件室109内。另外,各吸气口由设置在外壳101后部的多个狭口构成。
另外,在图16中,隔壁121隔开电子元件室109和吸气空间110。在该隔壁121上安装有冷却风扇116。此外,在加热室108内的上侧配置有加热器126。此外,由磁控管151产生的微波通过波导管(未图示)被导向加热室108的下部中央,并利用转动天线(未图示)边对微波进行搅拌边将其向加热室108内的上方放射,来对被加热物123(图15所示)进行加热。
通过驱动供水泵,收纳在容器收纳部115内的供水容器内的水借助于供水管(未图示)被提供到蒸汽产生装置113内。蒸汽产生装置113利用蒸汽产生用加热器124对来自供水泵的水进行加热,产生水蒸气。
图17表示从斜前上方观察上述加热烹调器取下外壳101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8表示上述加热烹调器取下外壳101后的状态的左视图。如图17、图18所示,设置在加热室108左侧壁上的排气口108b(图15所示)与排气管118的上游端连接,该排气管118的下游端(排气出口)与合成树脂制的排气管道200连接,该排气管道200配置在外壳101内的左下侧、且在前表面一侧。该排气管118由具有可弯曲性的合成树脂构成。
并且,加热室108内的气体通过排气管118和排气管道200,从外壳101的侧部被导向前表面一侧,并被送向外壳101外部。
此外,排气管道200后表面一侧的排水接收部211与排水槽210的前端部连接。该排水槽210接收沿隔热板111的侧面流下的冷凝水,该隔热板111覆盖加热室108。
图19表示从斜前下方观察上述加热烹调器取下外壳101和底板130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在外壳101左前方下侧的角部配置有L形的排气管道200。在该排气管道200后表面一侧的下侧,以开口朝向下方的方式设置有冷却空气入口202,在排气管道200前表面一侧的下侧,沿左右方向隔开规定间隔设置有四个排出口204,并且在排出口204的右侧设置有排水口205。
图20A表示从斜前下方观察在图19所示的加热烹调器上安装有底板130的状态的立体图。如图20A所示,在外壳101的底板130的前表面一侧设置有五个圆孔160,上述五个圆孔160与排气管道200(图19所示)前表面一侧的下侧的四个排出口204和排水口205对应。
此外,在外壳101的底板130的前表面一侧、且在比圆孔160靠向后表面一侧的位置上设置有多个冷却风吹出口170,上述多个冷却风吹出口170向承露容器104(图21、图22所示)内的区域S2吹出来自冷却风扇(图16所示)的冷却风的一部分,该承露容器104接收来自排出口204的排气并使排气扩散。
如图20B所示,该冷却风吹出口170具有:多个狭口部170a,沿左右方向隔开规定的间隔排列;以及作为冷却风导向部一个例子的突起部170b,设置在该狭口部170a长边侧的一个边缘(冷却空气的下风侧)上。此外,狭口部170a的长边方向沿外壳101前表面下边缘的左右方向,从左后表面一侧向右前表面一侧倾斜。此外,该冷却风吹出口170的突起部170b由朝向外壳101内侧(图20B的上侧)的突起形成。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冷却风吹出口170上设置有作为冷却风导向部的突起部170b,但冷却风导向部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利用其他构件来控制冷却空气的流动。
利用该冷却风吹出口170的突起部170b,将在加热室108底面和底板130之间、从右侧的电子元件室109(图16所示)一侧向具有排气管道200(图19所示)的左侧流动的冷却空气的一部分,从冷却风吹出口170向承露容器104(图21、图22所示)内的与排出口204相对的区域S2吹出。
图21表示从斜前下方观察在图20A所示的加热烹调器上安装有承露容器104的状态的立体图。另外,在图21中,也安装了外壳101、带把手的门102和操作面板103。
图22是从左侧面观察图21所示的加热烹调器的图。
此外,图23表示加热烹调器的排气管道200的俯视图,图24表示从图23的XXIV-XXIV线观察的断面图,图25表示排气管道200的仰视图,图26表示排气管道200的主视图。
如图23所示,排气管道200具有:合流部200a,设置有排气入口201和冷却空气入口202(图24、图25所示);以及搅拌排出部200b,从合流部200a的前表面一侧(图22的纸面下侧)呈大体直角地向右侧方向延伸。在排气管道200的合流部200a的上侧直立设置有圆筒状的连接部220,在连接部220的前端具有排气入口201。在排气管道200内设置有断面U形的遮挡壁203,该遮挡壁203包围该连接部220向排气管道200内延长的区域。遮挡壁203的前表面一侧(图22的纸面下侧)开口。
此外,在排气管道200的搅拌排出部200b的下侧,隔开规定的间隔形成有四个排出口204。
此外,在排气管道200的合流部200a的后表面一侧(图24的纸面上侧)设置有与排水槽210的前端部连接的排水接收部211。此外,在排水接收部211和排气入口201之间的下侧(图24的纸面左侧)设置有冷却空气入口202。并且,在排气管道200的合流部200a的右侧表面和搅拌排出部200b后侧表面、右侧表面上,分别形成有槽212、槽213、槽214,在槽214内形成有排水口215。通过上述槽212、槽213、槽214将由排水接收部211接收到的水向排水口215引导,并从排水口215向下侧的承露容器104排出。
另外,如图24所示,在排气管道200的合流部200a内、且在冷却空气入口202和连接部220之间设置有开口部221,在该开口部221到合流部200a之间设置有倾斜面222,该倾斜面222朝向搅拌排出部200b逐渐变低。此外,在搅拌排出部200b内的底部也设置有倾斜面,该倾斜面从合流部200a一侧朝向右侧的前端逐渐变低(参照图26)。即使凝结水从排气入口201流入,也可以通过该合流部200a的倾斜面222和搅拌排出部200b的倾斜面,将凝结水向搅拌排出部200b引导并从排出口204排出。
在图23~图26所示的排气管道200中,排气从加热室108(图17所示)内通过排气管118(图17所示)和排气入口201,流入到排气管道200的合流部200a内,并且在加热室108底面和底板130之间从右侧的电子元件室109(图16所示)一侧向具有排气管道200(图19所示)的左侧流动的冷却空气的一部分,通过冷却空气入口202流入到排气管道200的合流部200a内。由此,在排气管道200的合流部200a内的比遮挡壁203靠向下游一侧(图23的纸面下侧),冷却空气和排气边混合边向搅拌排出部200b流动,并且在被搅拌排出部200b搅拌并稀释之后,从四个排出口204向下侧的承露容器104排出。
图27表示上述加热烹调器的承露容器104的俯视图,图28表示从斜后上方观察承露容器104的立体图。
如图27、图28所示,承露容器104具有:横向长的长方形状的第一承露凹部141;以及第二承露凹部142,设置在该第一承露凹部141的前方,第一承露凹部141和第二承露凹部142被作为冷却风导向壁一个例子的肋143隔开,该肋143设置在承露容器104上。肋143具有第一肋143a和比该第一肋143a高度低的第二肋143b。第一肋143a占据肋143右侧(图28的左侧)的大约2/3。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把肋143作为冷却风导向壁设置在承露容器104上,但是冷却风导向部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利用其他构件来引导冷却空气。
此外,在第一承露凹部14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后表面一侧(图27的上侧)开口的嵌合凹部145A、145B,在上述嵌合凹部145A、145B内分别设置有向后表面一侧延伸的弯曲臂部146A、146B。此外,在嵌合凹部145A、145B内的第一承露凹部141一侧分别设置有导向部147A、147B。
当将该承露容器104安装到设置在外壳101底部前侧的两个前脚106、106(图13所示)上时,前脚106、106的嵌合凸部(未图示)被承露容器104的导向部147A、147B引导并与嵌合凹部145A、145B嵌合。此时,利用承露容器104的弯曲臂部146A、146B发生弹性变形,并与导向部147A、147B协作,夹持前脚106、106的嵌合凸部(未图示),从而将承露容器104保持在前脚106、106上。
上述承露容器104的第二承露凹部142左侧的区域S2,与上侧的排气管道200(图23~图26所示)的排出口204的开口相对。由下侧的承露容器104的第二承露凹部142的区域S2接收来自排气管道200的排出口204的排气,并将排气向外壳101外扩散。此时,排气从承露容器104的第二承露凹部142内,经过承露容器104和带把手的门102之间的间隙以及承露容器104和外壳101之间的间隙,向外壳101前表面一侧的广阔的外部空间扩散。
此外,由承露容器104的第二承露凹部142接收从排气管道200的排水口215滴落的水滴。
并且,从设置在外壳101底部的前表面一侧的冷却风吹出口170吹出的冷却风,被作为冷却风导向壁一个例子的肋143导向承露容器104内的区域S2。
在上述结构的加热烹调器中,在将装入了必要量水的供水容器收纳在容器收纳部115内之后,对操作面板103进行操作,开始利用蒸汽进行的加热烹调。由此,使配置在加热室108内上侧的加热器126导通,并且驱动供水泵,将供水容器内的水提供到蒸汽产生装置113内,并利用蒸汽产生用加热器124对提供到蒸汽产生装置113内的水进行加热,来产生水蒸气。并且,把由蒸汽产生装置113产生的水蒸气向加热室108内吹出,并在加热室108内利用加热器126对水蒸气进行加热,从而成为100℃以上的过热水蒸气。由此,利用来自加热室108内上侧的加热器126的辐射热和100℃以上的过热水蒸气,对加热室108内的食品进行加热烹调。此时,由于向食品表面提供并附着在食品表面上的过热水蒸气在食品表面上凝结,从而向食品提供大量的凝结潜热,所以能够有效地向食品传递热量。
在这种加热烹调器中,可以不使用蒸汽而仅利用加热器126来进行烧烤烹调,也可以不使用加热器126而仅利用蒸汽产生装置113产生的水蒸气来进行蒸煮烹调等。
此外,图29表示利用微波进行加热烹调时加热烹调器的带把手的门102处于打开状态的主视图。在利用上述微波进行加热烹调过程中,将被加热物放置在加热室108的底部。在图29中,蒸汽吹出口180将蒸汽从蒸汽产生装置113(图16所示)向加热室108内吹出。
此外,图30表示利用加热器126对小的食品进行加热烹调时加热烹调器的主视图。在利用上述加热器126(图15、图16所示)进行加热烹调的过程中,将承载有网133的托盘132插入到加热室108内的下层,并将被加热物123放置在网133上。由此,利用配置在加热室108内上侧的加热器126对被加热物123进行加热。
此外,图31表示利用加热器126对大的食品进行加热烹调时加热烹调器的主视图。在利用上述加热器126(图15、图16所示)进行加热烹调的过程中,将承载有网133的托盘132放置到加热室108内的底部,并将被加热物123放置在网133上。由此,利用配置在加热室108内上侧的加热器126对被加热物123进行加热。
此外,图32表示说明上述加热烹调器前表面一侧的下侧的空气流动的示意图。该图32是从上方观察的示意图,黑色的箭头表示在加热室108的底面和底板130之间,从右侧的电子元件室109(图16所示)一侧向具有排气管道200(图19所示)的左侧流动的冷却空气,实线的中空白色箭头表示来自加热室108内的排气,虚线的中空白色箭头表示混合空气。另外,在图32中,省略了排水口215。
如图32所示,排气从加热室108(图17所示)内通过排气管道200的排气入口201(图23所示),流入到排气管道200内,并且在加热室108的底面和底板130之间从右侧的电子元件室109(图16所示)一侧向具有排气管道200(图19所示)的左侧流动的冷却空气的一部分,通过排气管道200的冷却空气入口202(图23所示)流入到排气管道200内。由此,在排气管道200内,冷却空气和排气混合后从四个排出口204向下侧的承露容器104排出。
按照上述结构的加热烹调器,当将食品放入到加热室108内并进行加热烹调时,如果加热室108内成为高温并且从被加热的食品中冒出水蒸气和烟等,并充满加热室108内,则来自加热室108内的排气通过排气通道(排气管118和排气管道200),流过外壳101内被导向前表面一侧。并且,利用设置在外壳101前表面一侧的承露容器104,接收来自排气管道200的排出口204的排气并使排气向外壳101外扩散。此时,由于来自加热室108内的含有水蒸气的高温排气通过外壳101内时被冷却,所以能够由位于前表面一侧的承露容器104接收被冷却而温度降低的排气,并将排气向外壳101前表面一侧的广阔的外部空间扩散。
由此,即使在加热烹调器主体的后表面一侧附近存在墙面或其正上方存在搁板的情况下,由于室内排气不会从主体的后表面一侧排出,所以含有水蒸气的高温排气不会与墙面或搁板接触而导致它们发生腐蚀或滋生霉菌。因此,即使设置在狭小的空间内,不从后表面一侧排气就可以对来自加热室108内的排气进行处理。
另外,在加热室108内对被加热物进行加热烹调的方式并不限定于利用加热器进行加热,可以包含利用水蒸气进行的蒸煮烹调等,也可以是利用100℃以上的过热水蒸气进行的加热烹调。
此外,通过将来自至少对外壳101内的电子元件进行冷却的冷却风扇116的冷却风的一部分,通过设置在外壳101底部的前表面一侧的冷却风吹出口170,向接收来自排气管道200的排出口204的排气并使其扩散的承露容器104内的区域吹出,从排气管道200的排出口204向承露容器104内吹出的排气被冷却风的一部分稀释并促进排气扩散,从而可以有效地使排气向外壳101前表面一侧的广阔的外部空间扩散。
此外,由于利用设置在冷却风吹出口170上的突起部170b(冷却风导向部),将从设置在外壳101底部的前表面一侧的冷却风吹出口170吹出的冷却风,向接收来自排气管道200的排出口204的排气并使其扩散的承露容器104内的区域S2引导,所以可以有效地对从排气管道200的排出口204向承露容器104内吹出的排气进行稀释并使其扩散。
此外,在外壳101左侧端的带把手的门102的转动中心所处一侧,通过使冷却风从设置在外壳101底部的前表面一侧的冷却风吹出口170吹出,并且由承露容器104接收来自排气管道200的排出口204的排气,由于打开带把手的门102时握住带把手的门102的手,位于与带把手的门102的转动中心相反的一侧,所以握住带把手的门102的手不会接触到从承露容器104扩散的排气。
此外,由于利用设置在承露容器104上的肋143(冷却风导向壁),将从设置在外壳101底部的前表面一侧的冷却风吹出口170吹出的冷却风,向承露容器104内的接收来自排气管道200的排出口204的排气并使其扩散的区域S2引导,所以可以有效地对从排气管道200的排出口204向承露容器104内吹出的排气进行稀释并使其扩散。
此外,由于利用设置在外壳101内的排气管道200的排出口204一侧的排气管道200,将来自加热室108内的排气与来自冷却风扇116的冷却风的另一部分混合并向承露容器104内排出,所以可以利用来自对电子元件进行冷却的冷却风扇116的冷却风,有效地对排气进行稀释并使排气温度降低。
此外,可以使作为排气通道的排气管118通过外壳101内的电子元件室109(冷却空间),从而将来自加热室108内的排气向前表面一侧引导。由此,通过使排气通道的流路长度变长,并且使通过电子元件室109(冷却空间)的流路变长,从而可以提高冷却效率。
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对采用承露容器104的加热烹调器进行了说明,该承露容器104使来自排气通道的排气出口的排气扩散,但是承露容器的形态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能够接收来自排气通道的排气出口的排气并使其向外壳外扩散即可。
此外,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对将来自加热室108内的排气通过作为排气通道的排气管118和排气管道200、向作为排气接收部的承露容器104内排出的加热烹调器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不设置排气管道而将来自加热室内的排气通过排气通道向排气接收部排出。
此外,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利用相对于外壳101横向转动的带把手的门102,来开关加热室108的开口108c,但本发明的加热烹调器所具有的开关门既可以是滑动式、也可以是转动式。
本发明的加热烹调器例如不仅包括使用过热水蒸气的烧烤微波炉,而且包括使用过热水蒸气的烤箱、不使用过热水蒸气的烧烤微波炉和不使用过热水蒸气的烤箱等。
在本发明的加热烹调器中,通过在烧烤微波炉等中使用过热水蒸气或饱和水蒸气,可以进行健康的烹调。例如,在本发明的加热烹调器中,向食品表面提供温度在100℃以上的过热水蒸气或饱和水蒸气,由于附着在食品表面上的过热水蒸气或饱和水蒸气凝结,从而向食品提供大量的凝结潜热,所以可以有效地向食品传递热量。此外,通过使凝结水附着在食品表面上而使盐分或油分与凝结水一起滴落下来,可以降低食品中的盐分或油分。此外,通过使加热室内充满过热水蒸气或饱和水蒸气而成为低氧状态,能够进行抑制食品氧化的烹调。在此,低氧状态是指加热室内氧的体积%在10%以下(例如2~3%)的状态。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第一、第二实施方式,可以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以各种变形方式实施本发明。

Claims (12)

1.一种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
加热室,配置在所述外壳内,并且所述加热室的前表面具有开口;
排气通道,使来自所述加热室内的排气通过所述外壳内并导向前表面一侧;以及
承露容器,配置在所述加热室的所述开口的下方,接收来自所述排气通道的排气出口的排气并使所述排气向所述外壳外扩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烹调器还包括冷却风扇,所述冷却风扇至少对所述外壳内的电子元件进行冷却,
在所述外壳底部的前表面一侧设置有冷却风吹出口,所述冷却风吹出口向接收来自所述排气通道的排气出口的排气并使所述排气扩散的所述承露容器内的区域,吹出来自所述冷却风扇的冷却风的一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风吹出口设置有冷却风导向部,所述冷却风导向部将从设置在所述外壳底部的前表面一侧的所述冷却风吹出口吹出的冷却风,向接收来自所述排气通道的排气出口的排气并使所述排气扩散的所述承露容器内的区域引导。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烹调器还包括门,所述门配置在所述外壳的前表面一侧,并以所述外壳左侧或右侧的侧端部为中心转动,来开关所述加热室的所述开口,
在所述门的转动中心所处的所述外壳左侧或右侧,所述承露容器接收来自所述排气通道的排气出口的排气,并且
从设置在所述外壳底部的前表面一侧的所述冷却风吹出口吹出的冷却风,向所述门的转动中心所处的所述外壳左侧或右侧吹出。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承露容器上设置有冷却风导向壁,所述冷却风导向壁把从设置在所述外壳底部的前表面一侧的所述冷却风吹出口吹出的冷却风,向所述承露容器内的接收来自所述排气通道的排气出口的排气并使所述排气扩散的区域引导。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烹调器还包括排气管道,所述排气管道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所述排气通道的排气出口一侧,并且使来自所述加热室内的排气与来自所述冷却风扇的冷却风的一部分混合、并向所述承露容器内排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通道使来自所述加热室内的排气通过所述外壳内的冷却空间并导向前表面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通道将排气从所述加热室的后部向前表面一侧引导。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通道从所述加热室的后部朝向前表面一侧、且从所述加热室后部的上侧朝向前表面一侧的下侧产生倾斜。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空间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所述加热室的侧方、且从后表面一侧延伸至前表面一侧,
在所述冷却空间内,所述排气通道将所述排气从所述加热室的后部附近向前表面一侧的外侧引导。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排气管道,配置在所述外壳内、且在所述冷却空间的前表面一侧;以及
冷却风扇,至少对所述冷却空间内的电子元件进行冷却,
所述排气管道在上游一侧设置有吹入口,所述吹入口吹入来自所述冷却风扇的冷却风的一部分,所述排气管道在下游一侧设置有排出口,所述排出口排出从所述吹入口吹入的所述冷却风,并且在所述吹入口和所述排出口之间的通风流路上配置所述排气通道的排气出口,
来自所述排气通道的排气出口的排气通过所述排气管道的所述排出口被所述承露容器接收。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烹调器还包括门,所述门开关自如地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前表面上,用于开关所述加热室的所述开口,
所述承露容器接收从所述外壳的前表面滴下的水滴。
CN201080033054.8A 2009-07-30 2010-07-30 加热烹调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724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77835 2009-07-30
JP2009177835 2009-07-30
JP2009257862 2009-11-11
JP2009-257862 2009-11-11
PCT/JP2010/062875 WO2011013787A1 (ja) 2009-07-30 2010-07-30 加熱調理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72498A true CN102472498A (zh) 2012-05-23
CN102472498B CN102472498B (zh) 2015-06-24

Family

ID=435294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33054.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72498B (zh) 2009-07-30 2010-07-30 加热烹调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863654B2 (zh)
EP (1) EP2461103A1 (zh)
JP (1) JP5243608B2 (zh)
CN (1) CN102472498B (zh)
WO (1) WO2011013787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51564A (zh) * 2013-06-17 2016-03-30 W.C.布拉德利公司 用于烹饪、加热和干燥的高效设备及方法
CN106765396A (zh) * 2016-12-24 2017-05-31 信宜市汇美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具备吸油烟功能的火锅桌
CN107105939A (zh) * 2015-01-23 2017-08-29 博姆达株式会社 加热烹调装置
CN110301813A (zh) * 2019-07-23 2019-10-08 广东澳斯威尔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前排汽蒸烤炉
CN111759184A (zh) * 2019-03-31 2020-10-13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蒸制烹饪设备的排气结构
CN112107218A (zh) * 2019-06-21 2020-12-22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蒸汽电器
CN113679260A (zh) * 2021-09-01 2021-11-23 宁波市聚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食物烘烤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48818B2 (ja) * 2010-08-31 2012-10-1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器
KR101509556B1 (ko) * 2013-02-26 2015-04-07 주식회사 경동나비엔 급배기 열교환기를 구비한 연소장치
JP6427343B2 (ja) * 2014-06-13 2018-11-2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器
KR102082681B1 (ko) * 2014-06-27 2020-03-02 한화디펜스 주식회사 이물질 방지 장치
US11608988B2 (en) 2018-04-09 2023-03-21 Whirlpool Corporation Steam generating system
CN108814324B (zh) * 2018-06-22 2023-09-08 伊立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热气排放冷却机构的烤箱
CN111096687B (zh) * 2018-10-25 2023-02-28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嵌入式烤箱
CN111713990B (zh) * 2019-03-22 2022-02-11 心王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式炉具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220414A (en) * 1938-08-26 1940-11-05 Thermek Corp Combined heating and cooking stove
US6670591B2 (en) * 2002-04-13 2003-12-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icrowave oven
CN1542324A (zh) * 2003-03-12 2004-11-0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高频加热烹调器
CN1860969A (zh) * 2005-05-10 2006-11-15 日立家用电器公司 加热烹调器
JP2007003150A (ja) * 2005-06-27 2007-01-11 Toshiba Corp 加熱調理器
US20070227364A1 (en) * 2004-05-14 2007-10-04 Yuji Andoh Steam Cooker
JP2008116094A (ja) * 2006-11-02 2008-05-22 Sharp Corp 排気蒸気希釈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加熱調理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97793A (en) * 1934-07-09 1937-11-02 Carter M Howell Means for cooking
US2380428A (en) * 1942-04-25 1945-07-31 Niagara Blower Co Apparatus for smoking and curing foodstuffs
US3212426A (en) * 1963-04-05 1965-10-19 Alexander J Lewus Apparatus for cooking
US3456578A (en) * 1967-12-14 1969-07-22 William Pinsly Automatic apparatus for cooking food
US4068572A (en) * 1972-01-31 1978-01-17 Hans Vogt Apparatus for heating food
JPS5512358A (en) * 1978-07-11 1980-01-2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Cooking device
JPS5587415U (zh) 1978-12-13 1980-06-17
US4728762A (en) * 1984-03-22 1988-03-01 Howard Roth Microwave hea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R2600756B1 (fr) * 1986-06-27 1990-05-11 Jovanovic Dragomir Appareil de cuisson a vapeur avec tournebroche
US4920251A (en) * 1989-02-28 1990-04-24 Acry Industries, Incorporated Compact, efficient, easy-to-clean food steamer for home use, with safety features and versatile modular food compartment
JPH06137561A (ja) * 1992-10-26 1994-05-17 Toshiba Corp 加熱調理器
US5359923A (en) * 1993-09-14 1994-11-01 Burl Boswell Smoker and cooker with improved adjustable spaced grill support
JP2982586B2 (ja) 1993-11-11 1999-11-2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器
US6019033A (en) * 1994-11-07 2000-02-01 Frigoscandia, Inc. Apparatus for steam pasteurization of food
FR2727194A1 (fr) * 1994-11-18 1996-05-24 Applic Gaz Sa Appareil de cuisson du type gril a gaz
US5558798A (en) * 1995-06-12 1996-09-24 Tsai; Daniel T. Microwave steam cooking apparatus
US6023051A (en) * 1997-09-26 2000-02-08 Fellows; Margie Ann Easily cleanable flavor producing plates for electrically heated barbecue grills and their use in ranges or cooktops
US6573479B2 (en) * 2000-08-29 2003-06-03 Maytag Corporation Radial byproduct trap and filter assembly for a cooking appliance
JP2002213747A (ja) 2001-01-19 2002-07-31 Osaka Gas Co Ltd スチームコンベクションオーブン
KR100478453B1 (ko) * 2002-08-29 2005-03-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렌지
FR2861974B1 (fr) * 2003-11-06 2006-02-10 Brandt Ind Procede et four de cuisson a la vapeur ayant une alimentation en eau perfectionnee
JP3732200B2 (ja) * 2004-01-07 2006-01-0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器
JP3737094B2 (ja) * 2004-01-07 2006-01-1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蒸気調理器
JP3722820B2 (ja) * 2004-02-27 2005-11-3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蒸気調理器
US7156087B1 (en) * 2004-05-31 2007-01-02 Churchill Iii Albert B Outdoor multi-method cooker
KR101132331B1 (ko) * 2004-07-14 2012-04-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가열조리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JP3781759B2 (ja) * 2004-08-02 2006-05-3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蒸気調理器
JP3779977B2 (ja) * 2004-08-03 2006-05-3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蒸気調理器
JP2007010172A (ja) * 2005-06-28 2007-01-18 Toshiba Corp 加熱調理器
JP3876267B1 (ja) * 2005-08-01 2007-01-3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220414A (en) * 1938-08-26 1940-11-05 Thermek Corp Combined heating and cooking stove
US6670591B2 (en) * 2002-04-13 2003-12-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icrowave oven
CN1542324A (zh) * 2003-03-12 2004-11-0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高频加热烹调器
US20070227364A1 (en) * 2004-05-14 2007-10-04 Yuji Andoh Steam Cooker
CN1860969A (zh) * 2005-05-10 2006-11-15 日立家用电器公司 加热烹调器
JP2007003150A (ja) * 2005-06-27 2007-01-11 Toshiba Corp 加熱調理器
JP2008116094A (ja) * 2006-11-02 2008-05-22 Sharp Corp 排気蒸気希釈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加熱調理器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51564A (zh) * 2013-06-17 2016-03-30 W.C.布拉德利公司 用于烹饪、加热和干燥的高效设备及方法
US9668613B2 (en) 2013-06-17 2017-06-06 W.C. Bradley Co. High efficienc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oking, heating and drying
CN107105939A (zh) * 2015-01-23 2017-08-29 博姆达株式会社 加热烹调装置
CN106765396A (zh) * 2016-12-24 2017-05-31 信宜市汇美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具备吸油烟功能的火锅桌
CN111759184A (zh) * 2019-03-31 2020-10-13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蒸制烹饪设备的排气结构
CN112107218A (zh) * 2019-06-21 2020-12-22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蒸汽电器
CN112107218B (zh) * 2019-06-21 2021-11-19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蒸汽电器
CN110301813A (zh) * 2019-07-23 2019-10-08 广东澳斯威尔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前排汽蒸烤炉
CN113679260A (zh) * 2021-09-01 2021-11-23 宁波市聚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食物烘烤装置
CN113679260B (zh) * 2021-09-01 2023-01-20 慈溪市悦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食物烘烤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118279A1 (en) 2012-05-17
WO2011013787A1 (ja) 2011-02-03
EP2461103A1 (en) 2012-06-06
CN102472498B (zh) 2015-06-24
JPWO2011013787A1 (ja) 2013-01-10
JP5243608B2 (ja) 2013-07-24
US8863654B2 (en) 2014-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72498A (zh) 加热烹调器
CN103069220B (zh) 加热烹调器
RU2422731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разбавления выпускаемого пара и варочный аппарат с таким устройством
US4984557A (en) Baking oven
CN102388271A (zh) 加热烹调器
CN102472503A (zh) 加热烹调器
CN102472497B (zh) 加热烹调器
EP2322859A1 (en) Cooking device
JP4903889B2 (ja) 加熱調理器
CN205754929U (zh) 风道组件及微波烹饪器具
CN100462633C (zh) 内置式适配型加热蒸煮器
CN103221748B (zh) 加热烹调器
CN102348934B (zh) 加热烹调器
US20070187388A1 (en) Steam generating device and steam cooking apparatus provided therewith
CN102388272A (zh) 加热烹调器
JP2007225225A (ja) Ihクッキングヒーター用排気誘導装置
CN205878263U (zh) 烹饪电器
JP6298653B2 (ja) 加熱調理器
JP2011231962A (ja) 加熱調理器
JP2015161434A (ja) 加熱調理器
CN1882812B (zh) 微波炉的空气流道
US20210325049A1 (en) Discharge device for cooking fumes
KR20050099795A (ko) 조리기구의 냉각구조
US20070272227A1 (en) Gas Heating Device
JP2006317149A (ja) 蒸気調理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624

Termination date: 201607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