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52333A - 用于车辆的座椅斜倚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的座椅斜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52333A
CN102452333A CN2011102782546A CN201110278254A CN102452333A CN 102452333 A CN102452333 A CN 102452333A CN 2011102782546 A CN2011102782546 A CN 2011102782546A CN 201110278254 A CN201110278254 A CN 201110278254A CN 102452333 A CN102452333 A CN 1024523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jection
restriction
leader
locking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7825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久野健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tekt Column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Kik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Kiko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Kik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4523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523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2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 B60N2/235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by gear-pawl type mechanisms
    • B60N2/235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by gear-pawl type mechanisms with internal pawls
    • B60N2/236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by gear-pawl type mechanisms with internal pawls rotatably movable

Abstract

在一种用于车辆的座椅斜倚装置中,三个限制引导部分的内周表面和成设定关系的三个凸出部分的内周表面沿径向方向分别位于不同位置,使得当三个凸出部分枢轴转动至对着其它限制引导部分的位置时,凸出部分并不抵靠在所述其它限制引导部分的内周表面上,所述其它限制引导部分在旋转方向一侧邻近与上述凸出部分成设定关系的限制引导部分定位;以及具有位于径向最内侧的内周表面的一个限制引导部分具有逃逸空间,该逃逸空间沿轴向方向形成于所述一个限制引导部分和相应锁定齿之间,且该逃逸空间布置成避免与位于径向最外侧的一个凸出部分干涉。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的座椅斜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座椅斜倚装置,它包括三个锁定齿,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座椅斜倚装置的改进形式,它布置成限制锁定齿的外部齿与枢轴转动部件的内齿轮啮合。
背景技术
在车辆座椅中,提供了座椅斜倚装置,该座椅斜倚装置布置成改变座椅靠背相对于座椅垫的角度。这种座椅斜倚装置能够使得座椅靠背在基本180度的操作范围内从最向前倾斜的位置枢轴转动至最向后倾斜的位置。在从第一锁定位置(在第一锁定位置中,座椅靠背从直立位置沿向后方向稍微倾斜)至完全平放位置(在完全平放位置中,座椅靠背沿向后方向倾斜至平放状态)的斜倚范围内,能够锁定在任意角度。而且,能够锁定在台板锁定位置,在该台板锁定位置,座椅靠背沿向前方向倾斜至平放状态。而且,座椅靠背未锁定的自由范围被设置在从第一锁定位置至台板锁定位置的范围内。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No.5779313,对应于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09-183327)公开了一种座椅斜倚装置,它布置成设置所述自由范围,且包括:随动器(锁定齿)5,各随动器有外齿轮和栓钉(凸出部分)12,该栓钉12沿轴向方向凸出;以及靠背颊(cheek)(枢轴转动部件)2,该靠背颊2有内齿轮和分级轨道P。栓钉12抵靠在分级轨道P的小直径部分上,以便限制随动器5沿径向向外方向的运动。因此,将随动器5的外齿轮限制成与靠背颊2的内齿轮啮合。
在最近的座椅斜倚装置中,需要使得座椅靠背的操作范围为从台板锁定位置至完全平放位置的基本180度。而且,考虑到碰撞安全性,需要使得座椅斜倚装置有很高的机械强度。因此,锁定齿的数目将增加至三或四个。
在座椅斜倚装置中,为了限制或允许在锁定齿的外齿轮和枢轴转动部件的内齿轮之间的啮合,各锁定齿包括沿轴向方向凸出的凸出部分,枢轴转动部件包括限制引导部分,该限制引导部分形成于枢轴转动部件的内周表面上,以便与凸出部分相对应,并布置成沿周向方向引导凸出部分,以便限制凸出部分沿径向向外方向的运动。不过,当锁定齿的数目为三个时,在枢轴转动部件的内周表面上形成或不形成限制引导部分之一的范围是120度,该120度通过圆角度360度除以锁定齿的数目3而获得。该120度是锁定齿能够运动的角度。因此,不能将座椅靠背的操作范围设置为180度,座椅靠背的操作范围受到限制。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1-17259公开了一种包括三个锁定板(锁定齿)5的座椅斜倚装置。锁定板5之一包括第二引导凸出部分(凸出部分)54。当该第二引导凸出部分54位于在内齿轮部件8的内表面上形成的环形引导槽85的小宽度引导槽85b处时,通过具有所述第二引导凸出部分54的锁定板5沿径向向外方向的运动,限制啮合齿51与内齿轮8啮合。借此,凸轮部件6不能沿锁定方向枢轴转动。因此,未沿径向向外方向推动两个其它锁定板5。因此,三个锁定板5的啮合齿51不与内齿轮8啮合。
发明内容
不过,在具有多个锁定齿的座椅斜倚装置中,凸轮布置成相对于中心沿径向向外方向运动,以对准(中心),使得外齿轮与内齿轮均匀啮合。因此,没有凸出部分的锁定齿通过对齐作用由能够沿径向向外方向运动的凸轮沿径向向外方向推出。而且在通过沿锁定方向枢轴转动凸轮使得凸轮沿锁定方向推动锁定齿的位置和通过沿解锁方向枢轴转动凸轮使得凸轮沿锁定释放方向推动锁定齿的位置之间,提供了其中凸轮并不沿任何方向推动的未按压区域。在当并没有通过操作杆来进行锁定释放操作时座椅靠背位于自由范围内的情况下,凸轮通过弹簧的推压力而沿锁定方向被推压和枢轴转动,以便沿锁定方向推动锁定齿。不过,具有凸出部分的锁定齿由于该自由范围而被限制沿径向向外方向运动。凸轮停止于这样的状态,其中,凸轮沿锁定方向推动具有凸出部分的锁定齿。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当凸轮的枢轴转动停止时,没有凸出部分的锁定齿也能够沿径向向外方向进一步运动所述未按压范围的距离。因此,没有凸出部分的锁定齿的外齿轮可能与枢轴转动部件的内齿轮接触。特别是,当座椅靠背从台板锁定位置(其中,座椅靠背沿向前方向倾斜)升高至斜倚范围时,外齿轮和内齿轮的齿顶相互接触,容易产生异常的声音。而且,操作特性将变坏。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座椅斜倚装置,它能解决上述问题,以便可靠地限制三个锁定齿的外齿轮与内齿轮啮合,并保证180度的操作角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它包括:基部部件,该基部部件与座椅垫和座椅靠背中的一个连接;枢轴转动部件,该枢轴转动部件与座椅垫和座椅靠背中的另一个连接,并布置成相对于基部部件枢轴转动,该枢轴转动部件包括形成于枢轴转动部件的内周表面上的内齿轮;三个锁定齿,这三个锁定齿沿周向方向布置,并沿轴向方向在基部部件和枢轴转动部件之间,且各锁定齿有外齿轮;引导凸出部分,该引导凸出部分布置在基部部件上,并引导锁定齿沿径向方向运动;凸轮,该凸轮布置在由这三个锁定齿环绕的中心位置处,该凸轮布置成推动锁定齿,以便使锁定齿运动至锁定位置和锁定释放位置,在锁定位置中,外齿轮与内齿轮啮合,在锁定释放位置中,外齿轮与内齿轮脱开;推压部件,该推压部件布置成沿锁定方向推压凸轮和使凸轮枢轴转动;三个凸出部分,各凸出部分形成于一个锁定齿上,且各凸出部分朝着枢轴转动部件凸出;以及三个限制引导部分,各限制引导部分形成为弧形,各限制引导部分形成于枢轴转动部件的内周表面上,各限制引导部分沿径向向内方向朝着中心凸出,且限制引导部分布置成将抵靠在锁定齿的凸出部分上,从而限制锁定齿运动至锁定位置,各凸出部分与一个限制引导部分成设定关系,当三个凸出部分分别抵靠与这三个凸出部分成设定关系的三个限制引导部分的内周表面时,三个锁定齿被限制运动至锁定位置;三个限制引导部分的内周表面和成设定关系的三个凸出部分分别位于沿径向方向的不同位置,这样,当三个凸出部分枢轴转动至对着其它限制引导部分的位置时,凸出部分并不抵靠在所述其它限制引导部分的内周表面上,所述其它限制引导部分在旋转方向一侧上邻近与所述凸出部分成设定关系的限制引导部分定位;以及具有位于径向最内侧的内周表面的一个限制引导部分有逃逸空间,该逃逸空间沿轴向方向形成于所述一个限制引导部分和相应锁定齿之间,且该逃逸空间布置成避免与位于径向最外侧的一个凸出部分干涉。
附图说明
图1A和1B是表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座椅斜倚装置的视图。图1A是通过切开座椅斜倚装置的一部分而表示的正视图。图1B是表示座椅斜倚装置沿图1A的箭头A-A看时的视图。
图2A和2B是表示图1A和1B的座椅斜倚装置的盖部件的视图。图2A是表示盖部件的内部的透视图。图2B是表示盖部件的外部的透视图。
图3A和3B是表示图1A和图1B的座椅斜倚装置的弹簧悬挂板的视图。图3A是表示弹簧悬挂板的正视图。图3B是表示弹簧悬挂板沿图3A的B-B线看时的视图。
图4是表示座椅斜倚装置在座椅靠背位于台板锁定位置时的示意图。
图5A到5D是表示座椅斜倚装置在座椅靠背位于自由范围内时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座椅斜倚装置在座椅靠背位于第一锁定位置时的示意图。
图7A到7D是表示座椅斜倚装置在座椅靠背位于斜倚范围内时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座椅斜倚装置在座椅靠背位于完全平放位置时的示意图。
图9是表示安装状态的结构图,其中,车辆座椅斜倚装置安装在座椅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介绍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座椅斜倚装置。
(结构)
如图9中所示,设置有:座椅垫2,该座椅垫2是就坐部分(底部部分);以及座椅靠背3,该座椅靠背布置在座椅垫2上,以便沿车辆的向前和向后方向枢轴转动。座椅垫2通过基部托架4而与本体框架(基部部件)5连接。座椅靠背3通过臂托架6而与盖部件(枢轴转动部件)7连接。而且,设置有弹簧(未示出),该弹簧布置成相对于座椅垫2沿图9的向左方向(车辆的向前方向)推压座椅靠背3。
图1中所示的座椅斜倚装置1包括本体框架5和盖部件7。如图1中所示,本体框架5包括圆形凹入部分5a,该圆形凹入部分5a通过由压机对盘形部分的内侧进行半冲切而形成。类似的,盖部件7包括圆形凹入部分7b。而且,盖部件7包括内齿轮7a,该内齿轮7a形成于圆形凹入部分7b的内周表面上。盖部件7同轴地装配或安装在本体框架5中,以便相对于本体框架5枢轴转动,使得本体框架5的圆形凹入部分5a的内周表面安装在盖部件7的外周部分上。环形保持器8的第一端部部分通过激光焊接而与本体框架5连接或结合。保持器8的第二端部部分沿径向向内的方向弯曲,以便限制盖部件7的轴向运动。借此,将本体框架5和盖部件7保持成彼此相对能够枢轴转动,使得本体框架5和盖部件7并不沿轴向方向分离。而且,座椅斜倚装置1包括锁定齿10,该锁定齿10沿轴向方向布置在本体框架5和盖部件7之间。各锁定齿10布置成沿径向方向运动。也就是,三个锁定齿10沿周向方向以基本120度的间隔布置,如图1A中所示。各锁定齿10可沿弧线(路径)摆动。本体框架5包括轴凸出部分(引导凸出部分)11,各轴凸出部分为基本半柱形状,且各轴凸出部分位于一个弧线的径向内侧。轴凸出部分11与本体框架5形成一体。而且,本体框架5包括三个引导凸出部分(引导凸出部分)12,各引导凸出部分位于一个弧线的一端附近、所述一个弧线的径向外侧且在相邻的两个锁定齿10之间,用于引导对应的锁定齿10。引导凸出部分12与本体框架5形成一体。各引导凸出部分12包括沿周向方向位于各凸出部分12的两侧的第一和第二外周引导表面12a和12b。借此,各锁定齿10的外齿轮10d沿相应弧线摆动,这样,各锁定齿10基本沿本体框架5的径向方向运动。各锁定齿10包括外齿轮10d,该外齿轮形成于对着盖部件7的内齿轮7a的表面上,并布置成与盖部件7的内齿轮7a啮合。
而且,座椅斜倚装置1包括凸轮9,该凸轮9布置成使得锁定齿10在使外齿轮10d与内齿轮7a啮合的锁定位置和释放外齿轮10d和内齿轮7a之间的啮合的锁定释放位置之间运动。凸轮9布置成将均具有外齿轮10d的锁定齿10推向盖部件7的内齿轮7a,以便使得外齿轮10d与内齿轮7a啮合。当凸轮9沿图1A的逆时针方向枢轴转动时,凸轮9沿本体框架5的径向向外方向推动三个锁定齿10,使得外齿轮10d与内齿轮7a啮合。相反,当凸轮9沿图1A的顺时针方向枢轴转动时,外齿轮10d与内齿轮7a脱开。盖部件7相对于本体框架5的枢轴转动由于外齿轮10d和内齿轮7a的啮合而受到限制。因此,座椅靠背3相对于座椅垫2被保持并固定。凸轮9包括:锁定凸轮表面9a,各锁定凸轮表面布置成使得一个锁定齿10沿顺时针方向摆动,并使得外齿轮10d与内齿轮7a啮合;以及锁定释放(解锁)凸轮表面9b,各锁定释放凸轮表面布置成使得锁定齿10沿逆时针方向摆动,并使得外齿轮10d与内齿轮7a脱开。
而且,座椅斜倚装置1包括弹簧19,该弹簧19用作布置成一直沿锁定方向推压凸轮9的推压部件,且该弹簧19是扭力螺旋弹簧。如图1B中所示,弹簧19沿轴向方向被接收在本体框架5和盖部件7之间。弹簧悬挂板13布置在弹簧19和本体框架5之间。弹簧悬挂板13的形状类似环,如图3中所示。弹簧悬挂板13包括三个外周保持部分13a和两个内周保持部分13b,它们各自通过弯成凸缘形状而形成。而且,弹簧悬挂板13包括位于弹簧悬挂板13的内周侧的两个圆形凹入部分13c。另一方面,凸轮9包括沿轴向方向从凸轮9凸出的升高部分9c。升高部分9c分别安装在弹簧悬挂板13的凹入部分13c中,这样,弹簧悬挂板13与凸轮9作为一个单元旋转。此外,弹簧悬挂板13包括啮合孔13d。另一方面,弹簧19包括通过沿轴向方向弯曲而形成的内端部分19a。弹簧19的内端部分19a安装在弹簧悬挂板13的啮合孔13d中。弹簧19的内端部分19a附近的弧形部分与一个内周保持部分13b啮合。凸轮9包括逃逸孔9d。弹簧19的内端部分19a自由地插入在逃逸孔9d中。三个引导凸出部分12中的一个包括弹簧悬挂凹入部分12c。另一方面,弹簧19包括通过弯曲而形成的外端部分19b。弹簧19的外端部分19b悬挂在三个引导凸出部分12中的所述一个的弹簧悬挂凹入部分12c上。
而且,设置有操作杆20,该操作杆20布置成使得凸轮9抵抗弹簧19的推压力沿锁定释放方向枢轴转动。也就是,图9中所示的操作轴15通过压配合而固定在凸轮9的中心孔9e中。
接着,下面将介绍通过锁定齿10沿径向向外方向的运动而限制或释放外齿轮10d与内齿轮7a的啮合的结构。三个锁定齿10分别包括第一至第三凸出部分P1、P2和P3,各凸出部分具有大体上三角形截面,且它们各自沿轴向方向朝着盖部件7凸出。另一方面,盖部件7包括第一至第三限制引导部分Q1、Q2和Q3,它们各自形成弧形,且它们形成于盖部件7的内周表面上,并各自沿径向向内方向朝着中心凸出。这些第一至第三限制引导部分Q1、Q2和Q3的内周表面布置成沿周向方向相对于第一至第三凸出部分P1、P2和P3滑动,以便通过第一至第三凸出部分P1、P2和P3的运动在设定的自由区域内限制外齿轮10d与内齿轮7a的啮合。
第一至第三凸出部分P1、P2和P3分别与第一至第三引导部分Q1、Q2和Q3成设定关系,以便形成三对。设定关系的意思是这样的关系,当处于设定关系的各凸出部分P1、P2和P3和一个限制引导部分Q1、Q2和Q3沿径向方向彼此相对时,各凸出部分P1、P2和P3沿径向向外方向的运动受到限制,如图5中所示。第一凸出部分P1和第一限制引导部分Q1成设定关系、第二凸出部分P2和第二限制引导部分Q2成设定关系,第三凸出部分P3和第三限制引导部分Q3成设定关系。处于设定关系的三对凸出部分P1、P2、P3和限制引导部分Q1、Q2、Q3沿径向方向彼此相对时的位置关系表示为(P1、Q1)(P2、Q2)(P3、Q3)。在图5的状态中,三个锁定齿10沿径向向外方向的运动同时受到限制,如图5B-5D中所示。
当通过盖部件7与座椅靠背3从图5A的状态枢轴转动而使得凸出部分P1、P2和P3分别对着限制引导部分Q2、Q3和Q1(该限制引导部分Q2、Q3和Q1定位成沿逆时针方向与限制引导部分Q1、Q2和Q3相邻,该限制引导部分Q1、Q2和Q3与凸出部分P1、P2和P3成设定关系)时,如图7A中所示,位置关系变成(P1、Q2)(P2、Q3)(P3、Q1)。第一至第三凸出部分P1、P2和P3能够沿径向向外方向运动,尽管存在第一至第三限制引导部分Q2、Q3和Q1。
当处于设定关系的三对凸出部分P1、P2、P3和限制引导部分Q1、Q2、Q3沿径向方向彼此相对时,如图5A中所示,限制了凸出部分P1、P2和P3沿径向向外方向的运动。当凸出部分P1、P2和P3分别对着限制引导部分Q2、Q3和Q1(该限制引导部分Q2、Q3和Q1并不与凸出部分P1、P2和P3成设定关系,且该限制引导部分Q2、Q3和Q1定位成在这些限制引导部分Q1、Q2和Q3的一侧上与限制引导部分Q1、Q2和Q3(该限制引导部分Q1、Q2和Q3与凸出部分P1、P2和P3成设定关系)相邻)时,如图7A中所示。借此,即使当凸出部分P1、P2和P3与限制引导部分Q2、Q3和Q1沿径向方向彼此相对时,凸出部分P1、P2和P3沿径向向外方向的运动不受限制。这些结构将在下面介绍。
如图1中所示,第一至第三限制引导部分Q1、Q2和Q3具有它们从盖部件7的内周表面7c沿径向方向朝着中心凸出的凸出量,且该凸出量沿逆时针方向变小。也就是,限制引导部分Q1的宽度W1大于限制引导部分Q2的宽度W2。限制引导部分Q2的宽度W2大于限制引导部分Q3的宽度W3。另一方面,三个锁定齿10的第一至第三凸出部分P1、P2和P3具有从中心至第一至第三凸出部分P1、P2和P3的距离r1、r2和r3,且该距离r1、r2和r3沿逆时针方向(这是第一至第三限制引导部分Q1、Q2和Q3所形成的方向)变大。也就是,第一凸出部分Q1的距离r1小于第二凸出部分Q2的距离r2,第二凸出部分Q2的距离r2小于第三凸出部分Q3的距离r3。借此,当在三对凸出部分和限制引导部分之间沿周向方向的位置关系成为(P1、Q1)(P2、Q2)(P3、Q3)时,如图5A中所示,由于存在与第一至第三凸出部分P1、P2和P3成设定关系的第一至第三限制引导部分Q1、Q2和Q3,第一至第三凸出部分P1、P2和P3沿径向向外方向的运动受到限制。三个锁定齿10被保持在锁定释放位置,因此,外齿轮10d并不与内齿轮7a啮合。
当第一至第三凸出部分P1、P2和P3分别从该第一至第三凸出部分P1、P2和P3对着限制引导部分Q1、Q2和Q3(该限制引导部分Q1、Q2和Q3与第一至第三凸出部分P1、P2和P3成设定关系)的位置相对地枢轴转动至该第一至第三凸出部分P1、P2和P3对着其它限制引导部分Q2、Q3和Q1(在相对于三个凸出部分P1、P2和P3的旋转方向的同一侧,限制引导部分Q2、Q3和Q1定位成沿逆时针方向与限制引导部分Q1、Q2和Q3相邻),从而使得位置关系变成P1、Q2)(P2、Q3)(P3、Q1)时,如图7中所示,第一至第三凸出部分P1、P2和P3布置成避免与其它的第一至第三限制引导部分Q2、Q3和Q1干涉。
下面将介绍避免干涉的结构。盖部件7的各第一至第三限制引导部分Q1、Q2和Q3具有沿盖部件7的内周表面7c的圆周延伸的弧形。差值(W1-W2)和(W2-W3)(该差值是第一至第三限制引导部分Q1、Q2和Q3从内周表面7c的凸出尺寸(宽度)W1、W2和W3的差值)设置成大于第一至第三凸出部分P1、P2和P3在锁定释放位置和锁定位置之间的运动距离,在该锁定释放位置中,第一至第三凸出部分P1、P2和P3抵靠在第一至第三限制引导部分Q1、Q2和Q3(该限制引导部分Q1、Q2和Q3与第一至第三凸出部分P1、P2和P3成设定关系)上并滑动,在该锁定位置中外齿轮10d与内齿轮7a啮合。
因此,当第一至第三凸出部分P1、P2和P3分别从该第一至第三凸出部分P1、P2和P3对着限制引导部分Q1、Q2和Q3(该限制引导部分Q1、Q2和Q3与第一至第三凸出部分P1、P2和P3成设定关系)的位置相对运动(枢轴转动)至该第一至第三凸出部分P1、P2和P3对着其它限制引导部分Q2、Q3和Q1(在相对于第一至第三凸出部分P1、P2和P3的运动方向(枢轴转动方向)的同一侧,该限制引导部分Q2、Q3和Q1定位成在限制引导部分Q1、Q2和Q3的左侧(逆时针方向侧)邻近限制引导部分Q1、Q2和Q3)的位置时,第一至第三凸出部分P1、P2和P3布置在第一至第三凸出部分P1、P2和P3对着其它限制引导部分Q2、Q3和Q1(该限制引导部分Q2、Q3和Q1临近第一至第三凸出部分P1、P2和P3)的位置。也就是,凸出部分和限制引导部分之间的位置关系变成(P1、Q2)(P2、Q3)(P3、Q1)。第一凸出部分P1对着第二限制引导部分Q2,第二凸出部分P2对着第三限制引导部分Q3,第三凸出部分P3对着第一限制引导部分Q1。在这种状态下,位于最内侧位置的第一凸出部分P1对着第二限制引导部分Q2,该第二限制引导部分Q2具有第二大的宽度,如图7B中所示。因此,第一凸出部分P1并不抵靠在第二限制引导部分Q2上,这样,第一凸出部分P1能够运动至锁定位置。而且,相对于内侧位于第二位置的第二凸出部分P2(离中心的距离第二大)对着第三限制引导部分Q3,该第三限制引导部分Q3有第三大的宽度,如图7C中所示。因此,第二凸出部分P2并不抵靠在第三限制引导部分Q3上,这样,第二凸出部分P2能够运动至锁定位置。另外,在相对于内侧位于第三位置的第三凸出部分P3中设置了沿轴向方向形成的逃逸空间,该逃逸空间用于防止与具有最大宽度的限制引导部分Q1干涉。
也就是,盖部件7包括逃逸空间7e,该逃逸空间7e在基部框架5侧凹入第一限制引导部分Q1中,且沿轴向方向形成于第一限制引导部分Q1和锁定齿10之间。而且,盖部件7包括逃逸空间7f,该逃逸空间7f在基部框架5侧凹入第二限制引导部分Q2中,且沿轴向方向形成于第二限制引导部分Q2和锁定齿10之间。如图5B和5D以及图7B和7D中所示,第一限制引导部分Q1和第二限制引导部分Q2离圆形凹入部分7b的底部部分的轴向高度设置成第三引导部分Q3的轴向高度的基本一半。在逃逸空间7e中第一限制引导部分Q1和锁定齿10之间的轴向长度表示为H2。第三凸出部分P3沿轴向方向的凸出量表示为H1。轴向高度H2设置成大于凸出量H1(H2>H1)。
如图1B中所示,本体框架5包括三个旋转防止凸出部分5b,它们形成于本体框架5的外表面上,且各自定位在一个轴凸出部分11和邻近所述一个轴凸出部分11的一个引导凸出部分12之间。如图9中所示,旋转防止凸出部分5b分别安装在形成于基部托架4中的旋转防止孔4a中,并通过焊接而与旋转防止孔4a结合。另一方面,在盖部件7中,第一至第三限制引导部分Q1、Q2和Q3通过压印成沿径向向内方向凸出而形成于盖部件7的内表面上。借此,盖部件7包括形成于盖部件7的外表面上的凹入部分7g-7i。盖部件7通过使用凹入部分7g-7i而安装在臂托架6中,并通过焊接而与该臂托架6结合,这样,盖部件7并不相对于臂托架6旋转。
而且,设置有止动器(未示出),该止动器布置在基部托架4和臂托架6之间,并布置成限制座椅靠背3从图8的完全平放位置沿顺时针方向进一步枢轴转动。
(操作)
下面将介绍车辆座椅斜倚装置1的操作。
在车辆座椅斜倚装置1装配在座椅中的状态下,凸轮9通过弹簧19的推压力而沿逆时针方向正常枢轴转动,如图1中所示。锁定凸轮表面9a推动锁定齿10,且各锁定齿10沿顺时针方向绕一个轴凸出部分11枢轴转动。外齿轮10d沿径向向外方向运动,并与盖部件7的内齿轮7a啮合。也就是,锁定齿10处于锁定位置,在该位置,座椅靠背3的枢轴转动受到限制。
然后,当操作杆20操作使得操作轴15抵抗弹簧19的推压力而沿图9的顺时针方向枢轴转动时,凸轮9的锁定凸轮表面9a和锁定齿10的啮合被释放。锁定释放凸轮表面9b沿逆时针方向推动锁定齿10。因此,各锁定齿10沿逆时针方向绕一个轴凸出部分11枢轴转动。外齿轮10d和内齿轮7a之间的啮合被释放,且锁定齿10运动至锁定释放位置。借此,具有臂托架6(盖部件7安装于该臂托架6)的座椅靠背3通过弹簧(未示出)的推压力而沿向前倾斜方向枢轴转动。然后,当座椅靠背3抵抗弹簧(未示出)的推压力而沿向后倾斜方向枢轴转动,且在座椅靠背3的所需角度位置中手从操作杆20上释放时,凸轮9通过弹簧19的推压力而沿逆时针方向枢轴转动。锁定凸轮表面9a推动锁定齿10。因此,锁定齿10沿顺时针方向枢轴转动,且外齿轮10d与内齿轮7a啮合。锁定齿10再次返回图1的锁定位置。
下面在图4的台板锁定位置、图5A的自由范围、图6的第一锁定位置、图7A的斜倚范围和图8的完全平放位置中的每个下介绍座椅靠背的枢轴转动位置。台板锁定位置表示了座椅靠背3沿向前方向倾斜成平放位置时的位置。自由范围表示座椅靠背并不锁定的范围,且该自由范围为从第一锁定位置至台板锁定位置。第一锁定位置表示座椅靠背沿向后方向相对于直立位置稍微倾斜时的位置。斜倚范围表示从第一锁定位置至完全平放位置的范围。完全平放位置表示座椅靠背沿向后方向倾斜至平放状态时的位置。
首先,当座椅靠背3处于自由范围(其中,座椅靠背3并不锁定)的角度位置时,如图5A中所示,布置在本体框架5上的三个锁定齿10的第一至第三凸出部分P1、P2和P3以及形成于盖部件7上的第一至第三限制引导部分Q1、Q2和Q3分别成位置关系(P1、Q1)(P2、Q2)(P3、Q3)。处于设定关系的第一至第三凸出部分P1、P2和P3以及第一至第三限制引导部分Q1、Q2和Q3彼此相对。第一至第三凸出部分P1、P2和P3沿径向向外方向的运动受到限制。外齿轮10d并不与盖部件7的内齿轮7a啮合。因此,车辆座椅斜倚装置并不锁定。
然后,当座椅靠背3通过弹簧(未示出)而沿车辆的向前方向推压,且盖部件7从图5A的位置沿逆时针方向枢轴转动时,三个锁定齿10的第一至第三凸出部分P1、P2和P3在盖部件7的第一至第三限制引导部分Q1、Q2和Q3的内周表面上相对滑动。然后,三个锁定齿10的第一至第三凸出部分P1、P2和P3与第一至第三限制引导部分Q1、Q2和Q3分离,如图4中所示。第一至第三凸出部分P1、P2和P3能够沿径向向外方向运动。凸轮9通过弹簧19的推压力而沿逆时针方向枢轴转动。外齿轮10d与内齿轮7a啮合。座椅靠背3处于台板锁定位置,在该位置,座椅靠背3变成基本平放位置。车辆座椅斜倚装置被锁定。
然后,当座椅靠背3抵抗弹簧(未示出)的力从图5A所示的状态向上拉动(升高)时,盖部件7沿顺时针方向枢轴转动。三个锁定齿10的第一至第三凸出部分P1、P2和P3在盖部件7的第一至第三限制引导部分Q1、Q2和Q3的内周表面上相对滑动。然后,三个锁定齿10的第一至第三凸出部分P1、P2和P3与盖部件7的第一至第三限制引导部分Q1、Q2和Q3分离,如图6中所示。第一至第三凸出部分P1、P2和P3能够沿径向向外方向运动。凸轮9通过弹簧19的推压力而沿逆时针方向枢轴转动。外齿轮10d与内齿轮7a啮合。车辆座椅斜倚装置被锁定在第一锁定位置,该第一锁定位置是斜倚范围中的最前侧位置。
然后,当座椅靠背3沿向后方向进一步倾斜,且座椅靠背3位于斜倚区域的角度位置时,如图7A中所示,盖部件7进一步沿顺时针方向枢轴转动。三个锁定齿10的第一至第三凸出部分P1、P2和P3沿逆时针方向相对枢轴转动。第一至第三凸出部分P1、P2和P3对着第一至第三限制引导部分Q2、Q3和Q1(该限制引导部分Q2、Q3和Q1沿逆时针方向在位置上邻近与第一至第三凸出部分P1、P2和P3成设定关系的第一至第三限制引导部分Q1、Q2和Q3)。在第一至第三凸出部分P1、P2和P3和第一至第三限制引导部分Q1、Q2和Q3之间的位置关系成为(P1、Q2)(P2、Q3)(P3、Q1)。位于最内侧位置的第一凸出部分P1对着具有第二宽的宽度的第二限制引导部分Q2。因此,第一凸出部分P1并不与第二限制引导部分Q2干涉。相对于内侧位于第二位置的第二凸出部分P2对着具有第三大宽度的第三限制引导部分Q3。因此,第二凸出部分P2并不与第三限制引导部分Q3干涉。相对于内侧位于第三位置的第三凸出部分P3对着具有最大径向宽度W1的第一限制引导部分Q1。不过,第三凸出部分P3具有小轴向凸出长度H1,因此第三凸出部分P3能够在具有轴向尺寸H2并布置在第一限制引导部分Q1和锁定齿10之间的逃逸空间7e内运动。这样,第一至第三凸出部分P1、P2和P3能够沿径向向外方向运动。因此,三个锁定齿10的外齿轮10d与盖部件7的内齿轮7a啮合。因此,车辆座椅斜倚装置被锁定。
最后,当操作杆20操作使得操作轴15抵抗弹簧19的推压力而沿图9的顺时针方向枢轴转动,且座椅靠背3沿车辆的向后方向倾斜时,座椅靠背3运动至完全平放位置,如图8中所示。在该完全平放位置,第一至第三凸出部分P1、P2和P3和第一至第三限制引导部分Q1、Q2和Q3之间的位置关系成为(P1、Q2)(P2、Q3)(P3、Q1),与座椅靠背3的斜倚范围的角度位置相似(如图7A中所示)。第一至第三凸出部分P1、P2和P3对着其它的第一至第三限制引导部分Q2、Q3和Q1(该限制引导部分Q2、Q3和Q1与第一至第三凸出部分P1、P2和P3并不成设定关系)。第一至第三凸出部分P1、P2和P3并不与这些其它的第一至第三限制引导部分Q2、Q3和Q1干涉。锁定齿10沿径向向外方向运动。锁定齿10的外齿轮10d与盖部件7的内齿轮7a啮合。因此,车辆座椅斜倚装置被锁定。因此,座椅靠背3能够从在向后倾斜侧的平放位置(图8中所示)枢轴转动至向前倾斜侧的平放位置(图4中所示)并被锁定。因此能够保证180度的操作角度。
在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例的这种车辆座椅斜倚装置中,沿周向方向布置的三个第一至第三凸出部分P1、P2和P3的径向向外方向运动由沿周向方向布置的三个第一至第三限制引导部分Q1、Q2和Q3来限制,该第一至第三限制引导部分Q1、Q2和Q3与第一至第三凸出部分P1、P2和P3成设定关系。当第一至第三凸出部分P1、P2和P3通过盖部件7沿顺时针方向的枢轴转动而沿逆时针方向相对枢轴转动,且第一至第三凸出部分P1、P2和P3位于对着其它的第一至第三限制引导部分Q2、Q3和Q1(在这些第一至第三限制引导部分Q1、Q2和Q3的一个方向侧上,该限制引导部分Q2、Q3和Q1位于邻近与第一至第三凸出部分P1、P2和P3成设定关系的第一至第三限制引导部分Q1、Q2和Q3)时,第一至第三凸出部分P1、P2和P3能够沿径向向外方向运动。这样,当三个第一至第三凸出部分P1、P2和P3的运动受限制时以及当允许三个第一至第三凸出部分P1、P2和P3运动时,这三个凸出部分P1、P2和P3同时受到限制或允许运动。因此,能够提高车辆座椅斜倚装置的可操作性。而且,当三个第一至第三凸出部分P1、P2和P3对着以基本规则间隔布置在圆形凹入部分7b的内周表面上的第一至第三限制引导部分Q1、Q2和Q3(基本120度)(该第一至第三限制引导部分Q1、Q2和Q3与第一至第三凸出部分P1、P2和P3成设定关系)时,三个第一至第三凸出部分P1、P2和P3受到限制。当盖部件7枢轴转动,且三个第一至第三凸出部分P1、P2和P3对着其它的第一至第三限制引导部分Q2、Q3和Q1(基本120度)(该限制引导部分Q2、Q3和Q1沿旋转方向的逆时针方向邻近与第一至第三凸出部分P1、P2和P3成设定关系的第一至第三限制引导部分Q1、Q2和Q3)时,这些第一至第三凸出部分P1、P2和P3并不受限制。因此,能够保证基本180度的操作区域,包括基本90度的自由范围(其中,座椅靠背3不被锁定)以及基本90度的斜倚范围(其中,座椅靠背3被锁定)。另外,自由范围并不局限于上述角度(90度),能够在基本180度的操作角度内自由地设置该自由范围。
在这样的车辆座椅斜倚装置中,为了避免第三凸出部分P3与第一限制引导部分Q1干涉(该限制引导部分Q1沿旋转方向的逆时针方向邻近与第三凸出部分P3成设定关系的第三限制引导部分Q3),第一引导部分Q1具有相对于圆形凹入部分7b的底表面的小轴向凸出长度,因此,逃逸空间7e形成于第一引导部分Q1和锁定齿10之间的轴向空间中。而且,第三凸出部分P3具有小的轴向凸出长度,这样,第三凸出部分P3在逃逸空间7e内运动。借此,能够避免在第三凸出部分P3和第一限制引导部分Q1之间的干涉。因此,能够很容易地获得避免干涉的结构。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座椅斜倚装置中,基部框架5与基部托架4结合,且盖部件7与臂托架6结合。不过,基部框架5可以与臂托架6结合。盖部件7可以与基部托架4结合。而且,在该实施例中,各锁定齿10沿弧线枢轴转动,这样,外齿轮10d沿弧线沿基本径向方向运动。不过,锁定齿10可以布置成沿直线沿径向方向运动。
而且,在该实施例中,第一至第三限制引导部分Q1、Q2和Q3沿逆时针方向布置在内周表面上,使得第一至第三限制引导部分Q1、Q2和Q3的宽度沿周向方向以该顺序变小。另一方面,三个锁定齿10分别有第一至第三凸出部分P1、P2和P3,该第一至第三凸出部分P1、P2和P3以该顺序沿逆时针方向布置,并它们离中心的径向长度以该顺序沿周向方向变大。为了避免第三凸出部分P3和第一限制引导部分Q1(该该限制引导部分Q1沿旋转方向的逆时针方向邻近与第三凸出部分P3成设定关系的第三限制引导部分Q3)之间的干涉,第三凸出部分P3具有比第一和第二凸出部分P1和P2更小的小轴向凸出尺寸。而且,第一引导部分Q1具有从盖部件7的圆形凹入部分7b的底部朝着相应锁定齿10的小凸出尺寸,因此,逃逸空间7e形成于第一限制引导部分Q1和相应锁定齿10之间的轴向空间中。不过,第一至第三限制引导部分Q1、Q2和Q3离相应锁定齿10的高度可以以该顺序沿逆时针方向减小,且三个锁定齿10的第一至第三凸出部分P1、P2和P3的轴向高度可以以该顺序沿周向方向减小。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当最低的第三凸出部分P3沿任一方向相对枢轴转动时,最低的第三凸出部分P3都不会与第一限制引导部分Q1或第二限制引导部分Q2干涉。而且,即使当具有第二高高度的第二凸出部分P2沿顺时针方向相对枢轴转动时,第二凸出部分P2也不会与具有最高高度的第一限制引导部分Q1干涉。在这种情况下,沿径向方向提供三级,且沿轴向方向提供三级。因此,存在车辆座椅斜倚装置的轴向长度变得较长的问题。不过,能够沿任一方向设置基本180度的操作角度,而不管旋转方向如何。
而且,当三个第一至第三凸出部分P1、P2和P3对着其它的第二、第三和第一限制引导部分Q2、Q3和Q1(相对于三个第一至第三凸出部分P1、P2和P3在旋转方向的同一侧,限制引导部分Q2、Q3和Q1沿逆时针方向邻近与第一至第三凸出部分P1、P2和P3成设定关系的第一至第三限制引导部分Q1、Q2和Q3)时,第一至第三凸出部分P1、P2和P3布置成并不与所述其它限制引导部分(该其它限制引导部分与第一至第三凸出部分P1、P2和P3并不成设定关系)干涉。而且,当三个第一至第三凸出部分P1、P2和P3对着其它的第三、第一和第二限制引导部分Q3、Q1和Q2(限制引导部分Q3、Q1和Q2沿顺时针方向邻近与第一至第三凸出部分P1、P2和P3成设定关系的第一至第三限制引导部分Q1、Q2和Q3)时,该第一至第三凸出部分P1、P2和P3布置成并不与所述其它限制引导部分(该其它限制引导部分与第一至第三凸出部分P1、P2和P3并不成设定关系)干涉。而且,可选择地,采用两种上述结构。
而且,如图5C中所示,逃逸空间7f形成于与第二凸出部分P2成设定关系的第二限制引导部分Q2中。不过,与图5D所示的第三限制引导部分Q3类似,逃逸空间可以并不形成于第二限制引导部分Q2中。此外,在这种情况下,可选择地,将与第二限制引导部分Q2成设定关系的第二凸出部分P2的高度设置为H1。
本发明的座椅斜倚装置包括:基部部件,该基部部件与座椅垫和座椅靠背中的一个连接;枢轴转动部件,该枢轴转动部件与座椅垫和座椅靠背中的另一个连接,并布置成相对于基部部件枢轴转动,该枢轴转动部件包括形成于枢轴转动部件的内周表面上的内齿轮;三个锁定齿,这三个锁定齿沿周向方向布置,并沿轴向方向在基部部件和枢轴转动部件之间,且各锁定齿有外齿轮;引导凸出部分,该引导凸出部分布置在基部部件上,并引导锁定齿沿径向方向运动;凸轮,该凸轮布置在由这三个锁定齿环绕的中心位置处,该凸轮布置成推动锁定齿,以便使锁定齿运动至锁定位置和锁定释放位置,在锁定位置中,所述外齿轮与内齿轮啮合,在锁定释放位置中,所述外齿轮与内齿轮脱开;推压部件,该推压部件布置成沿锁定方向推压凸轮并使凸轮枢轴转动;三个凸出部分,各凸出部分分别形成于一个锁定齿上,且各凸出部分朝着枢轴转动部件凸出;以及三个限制引导部分,各限制引导部分形成为弧形,各限制引导部分形成于枢轴转动部件的内周表面上,各限制引导部分沿径向向内方向朝着中心凸出,且所述限制引导部分布置成要抵靠在锁定齿的凸出部分上,从而限制锁定齿运动至锁定位置,各凸出部分分别与一个限制引导部分成设定关系,当三个凸出部分分别抵靠与这三个凸出部分成设定关系的三个限制引导部分的内周表面时,三个锁定齿被限制运动至锁定位置;三个限制引导部分的内周表面和成设定关系的三个凸出部分分别位于沿径向方向的不同位置,使得当三个凸出部分枢轴转动至对着在旋转方向的一侧上邻近与所述凸出部分成设定关系的限制引导部分的其它限制引导部分的位置时,凸出部分不抵靠在所述其它限制引导部分的内周表面上;以及具有位于径向最内侧的内周表面的一个限制引导部分具有逃逸空间,该逃逸空间沿轴向方向形成于上述一个限制引导部分和相应锁定齿之间,且该逃逸空间布置成避免与位于径向最外侧的一个凸出部分干涉。
在根据本发明的座椅斜倚装置中,当座椅靠背处于自由范围(在该自由范围中,座椅靠背不被锁定)的角度位置时,布置在基部部件上的三个锁定齿的凸出部分对着枢轴转动部件的与这些凸出部分成设定关系的三个限制引导部分。凸出部分抵靠在限制引导部分的内周表面上,以便限制沿径向向外方向运动。因此,外齿轮并不与枢轴转动部件的内齿轮啮合。车辆座椅斜倚装置并不被锁定。然后,当座椅靠背沿向后方向升高,且座椅靠背位于斜倚范围内时,枢轴转动部件沿一个方向枢轴转动,凸出部分沿另一方向相对运动。凸出部分对着沿所述另一方向邻近与这些凸出部分成设定关系的限制引导部分的其它限制引导部分。凸出部分并不抵靠在所述其它限制引导部分的内周表面上。因此,这三个凸出部分能够沿径向向外方向运动。因此,锁定齿的外齿轮与枢轴转动部件的内齿轮啮合。车辆座椅斜倚装置被锁定。
在本发明的座椅斜倚装置中,三个限制引导部分是沿周向方向形成的第一限制引导部分、第二限制引导部分和第三限制引导部分;第一至第三限制引导部分具有沿径向方向朝着中心凸出的凸出长度,该凸出长度沿一个旋转方向减小,以便减小宽度。三个凸出部分是分别形成于三个锁定齿上的第一凸出部分、第二凸出部分和第三凸出部分;第一至第三凸出部分具有离基部部件中心的距离,所述距离增加,以便同与第一至第三凸出部分成设定关系的第一至第三限制引导部分相对应。逃逸空间沿轴向方向位于第一限制引导部分和锁定齿之间;第三凸出部分的轴向凸出量设置成使得第三凸出部分在该逃逸空间内运动,以便不与第一限制引导部分干涉。
在根据本发明的座椅斜倚装置中,当座椅靠背处于自由范围(在该自由范围内,座椅靠背不被锁定)内时,在布置于基部部件上的三个锁定齿的第一至第三凸出部分P1、P2和P3和枢轴转动部件的第一至第三限制引导部分Q1、Q2和Q3之间的位置关系为(P1、Q1)(P2、Q2)(P3、Q3)。处于设定关系的凸出部分P1、P2和P3和限制引导部分Q1、Q2和Q3彼此相对。因此,第一至第三凸出部分P1、P2和P3被限制沿径向向外方向运动。锁定齿的外齿轮并不与枢轴转动部件的内齿轮啮合。然后,当座椅靠背沿向后方向倾斜,且座椅靠背位于斜倚范围的角度位置时,枢轴转动部件沿所述一个方向枢轴转动,凸出部分沿所述另一方向相对地枢轴转动。第一至第三凸出部分P1、P2和P3对着在所述另一方向侧上邻近与第一至第三凸出部分P1、P2和P3成设定关系的第一至第三限制引导部分Q1、Q2和Q3的限制引导部分Q2、Q3和Q1。凸出部分和限制引导部分之间的位置关系变成(P1、Q2)(P2、Q3)(P3、Q1)。位于最内侧的第一凸出部分P1对着具有第二大宽度的第二限制引导部分Q2。因此,第一凸出部分P1并不与第二限制引导部分Q2干涉。相对于内侧位于第二位置的第二凸出部分P2对着第三限制引导部分Q3,该第三限制引导部分Q3有第三大宽度。因此,第二凸出部分P2并不与第三限制引导部分Q3干涉。相对于内侧位于第三位置的第三凸出部分P2对着具有最大宽度的第一限制引导部分Q1。不过,该第三凸出部分P3具有小轴向凸出长度,使得第三凸出部分P3进入(穿过)沿轴向在第一限制引导部分Q1和锁定齿之间的逃逸空间。因此,即使存在第一至第三限制引导部分Q1、Q2和Q3时,第一至第三凸出部分P1、P2和P3也能够沿径向向外方向运动。三个锁定齿的外齿轮与枢轴转动部件的内齿轮啮合,从而锁定车辆座椅斜倚装置。
日本专利申请No.2010-239417(申请日为2010年10月26日)的整个内容通过引用合并在此。
尽管上面已经参考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介绍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教导将知道上述实施例的变化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参考下面的权利要求来确定。

Claims (2)

1.一种用于车辆的座椅斜倚装置,该座椅斜倚装置包括:
基部部件,该基部部件与座椅垫和座椅靠背中的一个连接;
枢轴转动部件,该枢轴转动部件与座椅垫和座椅靠背中的另一个连接,并布置成相对于基部部件枢轴转动,该枢轴转动部件包括形成于枢轴转动部件的内周表面上的内齿轮;
三个锁定齿,这三个锁定齿沿周向方向布置,并沿轴向方向在基部部件和枢轴转动部件之间,且各锁定齿具有外齿轮;
引导凸出部分,该引导凸出部分布置在基部部件上,并引导锁定齿沿径向方向运动;
凸轮,该凸轮布置在由所述三个锁定齿环绕的中心位置处,该凸轮布置成推动锁定齿,以便使锁定齿运动至锁定位置和锁定释放位置,在锁定位置中,所述外齿轮与内齿轮啮合,在锁定释放位置中,所述外齿轮与内齿轮脱开;
推压部件,该推压部件布置成沿锁定方向推压凸轮和使凸轮枢轴转动;
三个凸出部分,各凸出部分形成于一个锁定齿上,且各凸出部分朝着枢轴转动部件凸出;以及
三个限制引导部分,各限制引导部分形成为弧形,各限制引导部分形成于枢轴转动部件的内周表面上,各限制引导部分沿径向向内方向朝着中心凸出,且所述限制引导部分布置成将抵靠在锁定齿的凸出部分上,从而限制锁定齿运动至锁定位置,
各凸出部分与一个限制引导部分成设定关系,当三个凸出部分分别抵靠与这三个凸出部分成设定关系的三个限制引导部分的内周表面时,三个锁定齿被限制运动至锁定位置;
三个限制引导部分的内周表面和成设定关系的三个凸出部分沿径向方向分别位于不同位置,使得当三个凸出部分枢轴转动至对着在旋转方向一侧上邻近与上述凸出部分成设定关系的限制引导部分定位的其它限制引导部分的位置时,这些凸出部分并不抵靠在所述其它限制引导部分的内周表面上;以及
具有位于径向最内侧的内周表面的一个限制引导部分具有逃逸空间,该逃逸空间沿轴向方向形成于所述一个限制引导部分和相应锁定齿之间,且该逃逸空间布置成避免与位于径向最外侧的一个凸出部分干涉。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座椅斜倚装置,其中:所述三个限制引导部分是沿周向方向形成的第一限制引导部分、第二限制引导部分和第三限制引导部分;第一至第三限制引导部分具有沿径向方向朝着中心凸出的凸出长度,该凸出长度沿一个旋转方向减小,以便减小宽度;
所述三个凸出部分是分别形成于三个锁定齿上的第一凸出部分、第二凸出部分和第三凸出部分;第一至第三凸出部分具有离基部部件中心的距离,所述距离增加,以便同与该第一至第三凸出部分成设定关系的第一至第三限制引导部分相对应;
所述逃逸空间沿轴向方向位于第一限制引导部分和锁定齿之间;第三凸出部分的轴向凸出量设置成使得第三凸出部分在该逃逸空间内运动,以便不与第一限制引导部分干涉。
CN2011102782546A 2010-10-26 2011-09-20 用于车辆的座椅斜倚装置 Pending CN10245233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39417A JP5592753B2 (ja) 2010-10-26 2010-10-26 車両用シート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JP2010-239417 2010-10-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52333A true CN102452333A (zh) 2012-05-16

Family

ID=447854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782546A Pending CN102452333A (zh) 2010-10-26 2011-09-20 用于车辆的座椅斜倚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098314A1 (zh)
EP (1) EP2447111A3 (zh)
JP (1) JP5592753B2 (zh)
CN (1) CN102452333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23361A (zh) * 2016-04-28 2017-11-07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储物总成
CN110662668A (zh) * 2017-05-25 2020-01-07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座椅倾角调节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240377A (ja) * 2012-05-18 2013-12-05 Fuji Kiko Co Ltd 車両のシート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JP5969873B2 (ja) 2012-09-27 2016-08-17 富士機工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JP2015030318A (ja) * 2013-07-31 2015-02-16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JP6488746B2 (ja) * 2015-02-10 2019-03-27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92874A (en) * 1997-12-02 2000-07-25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Seat reclining apparatus
JP2005350050A (ja) * 2004-05-12 2005-12-22 Imasen Electric Ind Co Ltd 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CN1982117A (zh) * 2005-12-14 2007-06-20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座椅斜倚装置
WO2010007894A1 (ja) * 2008-07-15 2010-01-21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641582A1 (de) * 1976-09-16 1978-03-23 Keiper Automobiltechnik Gmbh Gelenkbeschlag fuer fahrzeugsitze mit in bezug auf das sitzteil schwenkbarer rueckenlehne
FR2673519B1 (fr) * 1991-03-05 1993-12-24 Faure Automobile Bertrand Mecanisme de reglage du dossier d'un siege.
FR2740406B1 (fr) * 1995-10-27 1998-01-02 Faure Bertrand Equipements Sa Articulation pour siege de vehicule
FR2743765B1 (fr) * 1996-01-22 1998-04-03 Faure Bertrand Equipements Sa Mecanisme de verrouillage pour siege de vehicule, et siege comportant un tel mecanisme
JP2001017259A (ja) 1999-07-09 2001-01-23 Delta Kogyo Co Ltd リクライナのアンロック保持構造
US6312053B1 (en) * 1999-07-20 2001-11-06 Magna Interior Systems, Inc. Recliner assembly
DE60142665D1 (de) * 2000-06-29 2010-09-09 Fuji Kiko Kk Neigungsverstellvorrichtung für einen Sitz
CA2374798C (en) * 2001-03-30 2005-06-14 Fujikiko Kabushiki Kaisha Reclin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A2387393C (en) * 2001-05-24 2006-01-03 Fujikiko Kabushiki Kaisha Seat recliner
US6854802B2 (en) * 2002-10-01 2005-02-15 Fujikiko Kabushiki Kaisha Seat recliner for vehicle
KR100513576B1 (ko) * 2003-02-18 2005-09-13 주식회사 오스템 차량용 라운드형 리클라이너
FR2845045A1 (fr) * 2003-10-03 2004-04-02 Faurecia Sieges Automobile Mecanisme d'articulation pour siege de vehicule et siege equipe d'un tel mecanisme
FR2869848B1 (fr) * 2004-05-04 2006-07-21 Faurecia Sieges Automobile Mecanisme d'articulation de siege de vehicule et siege de vehicule equipe d'un tel mecanisme d'articulation
JP4653524B2 (ja) * 2005-03-09 2011-03-16 富士機工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JP4653523B2 (ja) * 2005-03-09 2011-03-16 富士機工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JP4871041B2 (ja) * 2006-01-31 2012-02-08 富士機工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US7588294B2 (en) * 2006-11-28 2009-09-15 Fuji Kiko Co., Ltd. Seat reclining device for vehicle
KR100923944B1 (ko) * 2007-08-16 2009-10-29 주식회사다스 차량 시트용 리클라이닝장치
JP2009285246A (ja) * 2008-05-30 2009-12-10 Fuji Kiko Co Ltd 車両のシート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92874A (en) * 1997-12-02 2000-07-25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Seat reclining apparatus
JP2005350050A (ja) * 2004-05-12 2005-12-22 Imasen Electric Ind Co Ltd 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CN1982117A (zh) * 2005-12-14 2007-06-20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座椅斜倚装置
WO2010007894A1 (ja) * 2008-07-15 2010-01-21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23361A (zh) * 2016-04-28 2017-11-07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储物总成
CN110662668A (zh) * 2017-05-25 2020-01-07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座椅倾角调节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592753B2 (ja) 2014-09-17
US20120098314A1 (en) 2012-04-26
JP2012091624A (ja) 2012-05-17
EP2447111A2 (en) 2012-05-02
EP2447111A3 (en) 2015-04-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52333A (zh) 用于车辆的座椅斜倚装置
JP5434969B2 (ja) 車両用シート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EP2301387B1 (en) Vehicle seat reclining apparatus
JP4895084B2 (ja) シート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CN105050453A (zh) 具有渐缩的销凸轮表面的盘式斜倚器
CN202728010U (zh) 用于车辆的座椅倾斜设备
JP6081754B2 (ja) シート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CN102472336A (zh) 单向离合器
JP2018023583A (ja) シート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WO2015125911A1 (ja) シート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CN109094433A (zh) 用于车辆座椅的倾斜器
JP2014058244A (ja) シート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JP2012143508A (ja) シート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及びシート装置
JP5505317B2 (ja)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JP2011225071A (ja) 車両用シート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WO2011102048A1 (ja) 車両用駆動装置及びシート
KR102242928B1 (ko) 차량용 시트 리클라이너 장치
JP2011079472A (ja) モーターの回転トルク伝達機構および該機構を有する車両用シート
JP5857505B2 (ja) 車両用シート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JP2016159687A (ja) シート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JP4763330B2 (ja) 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CN1923564B (zh) 斜度调节装置
JP6911173B2 (ja) シート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JP5605060B2 (ja) 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JP2007312986A (ja) 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20516

C20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