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13977B - 切削用刀片和刃尖可替换式端面铣刀 - Google Patents

切削用刀片和刃尖可替换式端面铣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13977B
CN102413977B CN201080018366.1A CN201080018366A CN102413977B CN 102413977 B CN102413977 B CN 102413977B CN 201080018366 A CN201080018366 A CN 201080018366A CN 102413977 B CN102413977 B CN 1024139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ir
cutting edge
flank
cutting insert
front cu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1836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13977A (zh
Inventor
宇野和之
西谷直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ungalo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ungalo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ungaloy Corp filed Critical Tungalo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4139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139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139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139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5/00Milling-cutters
    • B23C5/16Milling-cutter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features other than shape
    • B23C5/20Milling-cutter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features other than shape with removable cutter bits or teeth or cutting inse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5/00Milling-cutters
    • B23C5/02Milling-cutt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cutter
    • B23C5/06Face-milling cutters, i.e. having only or primarily a substantially flat cutting 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BTURNING; BORING
    • B23B27/00Tools for turning or boring machines; Tools of a similar kind in general;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3B27/14Cutting tools of which the bits or tips or cutting inserts are of special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5/00Milling-cutters
    • B23C5/16Milling-cutter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features other than shape
    • B23C5/20Milling-cutter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features other than shape with removable cutter bits or teeth or cutting inserts
    • B23C5/202Plate-like cutting inserts with special for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2210/00Details of milling cutters
    • B23C2210/04Angles
    • B23C2210/0407Cutting angles
    • B23C2210/0421Cutting angles negative
    • B23C2210/0435Cutting angles negative radial rake ang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2210/00Details of milling cutters
    • B23C2210/04Angles
    • B23C2210/0407Cutting angles
    • B23C2210/0442Cutting angles positive
    • B23C2210/045Cutting angles positive axial rake angl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07/00Cutters, for shaping
    • Y10T407/19Rotary cutting tool
    • Y10T407/1906Rotary cutting tool including holder [i.e., head] having seat for inserted tool
    • Y10T407/1908Face or end mill
    • Y10T407/1924Specified tool shap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07/00Cutters, for shaping
    • Y10T407/19Rotary cutting tool
    • Y10T407/1952Having peripherally spaced teeth
    • Y10T407/1962Specified tooth shape or spac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07/00Cutters, for shaping
    • Y10T407/23Cutters, for shaping including tool having plural alternatively usable cutting edg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07/00Cutters, for shaping
    • Y10T407/23Cutters, for shaping including tool having plural alternatively usable cutting edges
    • Y10T407/235Cutters, for shaping including tool having plural alternatively usable cutting edges with integral chip breaker, guide or deflector

Abstract

在形成于成为大致多边形的板状的刀片本体(1)的顶角部分(C)的一对副后隙面(4b)之间,形成有与这些副后隙面(4b)在切线方向上平滑地连接且朝向外侧而成为大致凸曲面状的顶角部分的顶部的后隙面(4c),从顶角部分(C)的平分线(B)方向观察时,顶角部分的顶部的后隙面(4c)遍及刀片本体(1)的厚度整体而延伸,顶角部分的顶部的后隙面(4c)和一对副切削刃(5b)的边界线(6a)处于相互平行的关系,从与前刀面(2)相对的方向观察时,在顶角部分的顶部的后隙面(4c)和前刀面(2)的交叉棱线部形成的曲线棱(5c)以及在顶角部分的顶部的后隙面(4c)和就位面(3)的交叉棱线部形成的曲线棱为大致相同的形状。

Description

切削用刀片和刃尖可替换式端面铣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切削用刀片和安装了切削用刀片的刃尖可替换式端面铣刀。
背景技术
在安装于端面铣刀而使用的切削用刀片中,提出了一种能够在从刀具旋转方向的前方侧观察时进给至刀片的右侧的情况下(以下,称为右侧进给)和在从刀具旋转方向的前方侧观察时进给至刀片的左侧的情况下(以下,称为左侧进给)共用的刀片。
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切削用刀片,在大致多边形的各个角部,设有从棱边部连接而延伸并相对于棱边部倾向所述多边形的内侧的一对副切削刃,在该一对副切削刃之间,形成有相对于一对副切削刃的延长线的交点而位于刀片的内侧的后隙部。所述后隙部由设于所述一对副切削刃之间的平面部、V字槽或者R槽构成。
依照该专利文献1,当将该切削用刀片用于左侧进给和右侧进给时,由于在所述一对副切削刃之间形成有相对于一对副切削刃的延长线的交点而位于刀片的内侧的后隙部,因而即使一对副切削刃之中的一方的副切削刃用于切削而磨损,也能够通过后隙部而防止磨损的扩大,并能够防止另一方的副切削刃磨损。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2427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切削用刀片在一对副切削刃之间形成有相对于一对副切削刃的延长线的交点而位于刀片的内侧的后隙部,使得各个副切削刃的与所述后隙部邻接的部分的强度降低。因此,副切削刃的碎裂或缺损有可能产生,加工表面粗糙度有可能恶化。另外,在端面铣刀加工中,切削用刀片,由于当比端面铣刀的中心更位于进给方向F的前方侧时切削被切削材料,因而当位于进给方向F的后方侧时明显地不与被切削材料接触。但是,实际上,由于存在着由切削阻力引起的该端面铣刀自身的倾斜、机床的主轴的倾斜等,因而见到比端面铣刀的中心更位于进给方向F的后方侧的切削用刀片101与被切削材料的加工面接触而轻微切削所述加工面的现象(参照图8)。在该轻微切削中,所述副切削刃和后隙部邻接的部分先行与被切削材料接触而进行切削。由于所述邻接的部分的强度如上所述地降低,因而承受所述轻微切削的负荷而容易产生碎屑。所以,通过这样地产生碎屑的副切削刃和后隙面与加工面接触,使得有可能使加工面的表面粗糙度恶化。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通用于左侧进给和右侧进给,并且,使副切削刃和与该副切削刃邻接的部分的耐碎屑性提高,使加工面的表面粗糙度提高的切削用刀片和刃尖可替换式端面铣刀。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切削用刀片,该切削用刀片为大致多边形的板状的切削用刀片,可装卸地安装于刃尖可替换式端面铣刀的刀具本体10,具备前刀面2、就位面3、主后隙面4a、一对副后隙面4b以及所述顶角部分的顶部的后隙面4c,其中,该前刀面2形成于成为所述多边形的上表面,该就位面3形成于与所述上表面相对的下表面,该主后隙面4a形成于从所述上表面的棱边部延伸的侧面且成为具有正的后角的大致平坦面状,该一对副后隙面4b形成于所述多边形面的顶角部分的侧面,该后隙面4c形成于所述一对副后隙面4b之间,朝向外侧而成为大致凸曲面状,所述顶部的后隙面4c与所述副后隙面4b在切线方向上平滑地连接,并且,从顶角的平分线B方向观察时,遍及所述切削用刀片的厚度整体而延伸,所述顶部的后隙面4c和所述一对副切削刃4b的边界线6a处于相互平行的关系,从与所述前刀面2相对的方向观察时,在所述顶部的后隙面4c和所述前刀面2的交叉棱线部形成的曲线棱5c以及在所述顶角部分的顶部的后隙面4c和所述就位面3的交叉棱线部形成的曲线棱成为大致相同的形状。
依照上述发明,设在一对副后隙面4b之间的顶角部分的顶部的后隙面4c将所述一对副后隙面各自分离。设在一对副切削刃5b之间的第2曲线棱5c将所述一对副切削刃5b各自分离。由此,在所述一对副切削刃5b之中的一方的副切削刃5b发生损伤的情况下,能够防止该损伤波及另一方的副切削刃5b。
由于顶角部分的顶部的后隙面4c和一对副后隙面4b交叉的边界部以及第2曲线棱5c和一对副切削刃5b交叉的边界部相对于所述一对副后隙面4b和一对副切削刃5b在切线方向上平滑地连接,因而能够防止所述边界部附近的强度的降低。并且,顶角部分的顶部的后隙面4c遍及刀片本体1的厚度整体,该顶角部分的顶部的后隙面4c和一对副后隙面4b的边界线沿相互平行的方向延伸,以在与刀片本体1的厚度方向成直角的方向上具有大致均等的宽度的方式形成。此外,顶角部分的顶部的后隙面4c和就位面3的交叉棱线部成为与所述顶角部分的顶部的后隙面4c相对应的大致曲线状。由此,能够确保顶角部分的顶部的后隙面4c整体与作用于第2曲线棱5c的力(切削阻力)相对抗所需的足够的强度。根据以上的情况,关于顶角部分的顶部的后隙面4c以及该后隙面4c和一对副后隙面4b的边界部,由于耐碎屑性提高,因而能够提高该切削用刀片的寿命,并且,能够防止加工面的表面粗糙度的恶化。尤其是,当比端面铣刀的中心更位于进给方向的后方侧的切削用刀片轻微切削被切削材料的加工面时,能够防止在先行与被切削材料接触的副切削刃5b和第2曲棱线5c邻接的部分产生碎屑,能够防止加工面的表面粗糙度的恶化。
另外,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所述一对副切削刃5b彼此所成的角度E为100°~178°的范围的切削用刀片。由于一对副切削刃5b彼此所成的角度为178°以下,因而当一对副切削刃5b之中的一方的副切削刃5b参与切削时,另一方的副切削刃5b不与被切削材料接触,能够维持未使用状态。但是,如果一对副切削刃5b彼此所成的角度小于100°,则所述副切削刃5b彼此的交叉部变得尖锐,强度有可能降低。
另外,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所述第2曲线棱5c的曲率半径Rc为0.4mm~2.5mm的范围的切削用刀片。由于第2曲线棱5c的曲率半径Rc为0.4mm以上,因而能够确保该第2曲线棱5c的强度。但是,如果所述曲率半径Rc过大,则由第2曲线棱5c和被切削材料的接触引起的损伤的范围扩大,因而切削阻力变大。因此,所述曲率半径Rc优选为2.5mm以下。
另外,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所述一对副切削刃5b的长度Lb分别为0.5mm~3mm的范围的切削用刀片。由于一对副切削刃5b的长度Lb分别为0.5mm以上,因而能够在不使加工面的表面粗糙度恶化的情况下进行提高进给的高效率端面铣刀加工。但是,如果副切削刃5b的长度Lb过大,则该副切削刃5b和被切削材料的接触范围扩大,因而切削阻力增大,有可能产生颤振,加工面的表面粗糙度有可能恶化。因此,一对副切削刃5b的长度Lb分别优选为3mm以下。
并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刃尖可替换式端面铣刀,该刃尖可替换式端面铣刀具备围绕中心线O旋转的刀具本体10,在所述刀具本体10可装卸地安装有上述切削用刀片中的任一种,其中,所述切削用刀片,以轴向前角(axialrake)AR为正,径向前角(radialrake)RR为负,并且,所述一对副切削刃5b之中的位于外周侧的一方的副切削刃5b与所述中心线O成大致直角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刀具本体10。
依照上述发明,由于安装上述切削用刀片中的任一种,因而能够使副切削刃5b和第2曲线棱5c邻接的部分的耐碎屑性提高,能够使加工面的表面粗糙度提高。
切削用刀片,以构成轴向前角AR为正且径向前角RR为负的、所谓的负-正刃形的方式安装于刀具本体10。由此,能够减小端面铣刀的切削阻力。尤其是能够降低沿按压被切削材料的方向作用的背分力。这在使第2曲线棱5c和副切削刃5b邻接的部分的耐碎屑性提高的方面是有效的。
发明的效果
依照本发明的切削用刀片和端面铣刀,由于在一方的副切削刃5b之间设有第2曲线棱5c,因而在所述一对副切削刃5b之中的一方的副切削刃5b发生损伤的情况下,能够防止该损伤波及另一方的副切削刃5b。
由于顶角部分的顶部的后隙面4c和第2曲线棱5c分别相对于一对副后隙面4b和副切削刃5b在切线方向上平滑地交叉,因而能够防止该交叉部附近的强度的降低。能够确保顶角部分的顶部的后隙面4c整体与作用于第2曲线棱5c的力(切削阻力)相对抗所需的足够的强度。并且,顶角部分的顶部的后隙面4c遍及刀片本体1的厚度整体,该顶角部分的顶部的后隙面4c和一对副后隙面4b的边界线沿相互平行的方向延伸,以在与刀片本体1的厚度方向成直角的方向上具有大致均等的宽度的方式形成。此外,顶角部分的顶部的后隙面4c和就位面3的交叉棱线部成为与所述顶角部分的顶部的后隙面4c相对应的大致曲线状。由此,能够确保顶角部分的顶部的后隙面4c整体与作用于第2曲线棱5c的力(切削阻力)相对抗所需的足够的强度。根据以上的情况,关于一对副后隙面4b和顶角部分的顶部的后隙面4c邻接的部分以及副切削刃5b和第2曲线棱5c邻接的部分,能够提高耐碎屑性,能够提高加工面的表面粗糙度。
切削用刀片,以构成轴向前角(axialrake)AR为正且径向前角RR为负的、所谓的负-正刃形的方式安装于刀具本体10。由此,能够减小端面铣刀的切削阻力。尤其是能够降低沿按压被切削材料的方向作用的背分力。这在使第2曲线棱5c和副切削刃5b邻接的部分的耐碎屑性提高的方面有利地起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切削用刀片的正面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切削用刀片的转角放大正面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切削用刀片的右侧面图。
图4是图1所示的切削用刀片的背面图。
图5是从转角的平分线方向观察图1所示的切削用刀片的放大图。
图6是安装了图1所示的切削用刀片的刃尖可替换式端面铣刀的正面图。
图7是图6所示的刃尖可替换式端面铣刀的底面图。
图8是说明刃尖可替换式端面铣刀的切削状况的局部剖面图(局部剖面图是从刀具旋转方向的前方侧观察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切削用刀片是主偏角为48°的安装于端面铣刀的切削用刀片的一个示例。如图1~图3所示,刀片本体1成为大致正方形的板状。该刀片本体1的成为大致正方形的上表面成为前刀面2,与所述上表面相对的下表面成为大致平坦的就位面3,在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之间延伸的侧面成为后隙面。所述成为大致正方形的上表面的内接圆直径D是12.7mm。所述前刀面2和所述后隙面的交叉棱线部成为切削刃。成为所述后隙面的侧面,成为随着从与所述上表面交叉的交叉部朝向与所述下表面交叉的交叉部而向刀片本体1的内侧逐渐退缩的倾斜面,具有正的后角。该刀片本体1的前刀面2,虽然由平坦的上表面构成,但是也可以沿着该切削刃的一部分或全部而设置由与切削刃邻接的凹槽等形成的碎屑槽。至少切削刃由硬质合金、被覆硬质合金、金属陶瓷、陶瓷、金刚石烧结体、立方晶氮化硼等硬质材料形成。此外,刀片本体1的上表面的形状,除了大致正方形之外,还能够变更为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菱形、三角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大致多边形。另外,也能够适当地变更大致多边形的尺寸。
切削用刀片1至少具备主后隙面4a、副后隙面4b以及顶角部分的顶部的后隙面4c。正如根据图3~图5所理解地,主后隙面4a,形成在从成为正方形面的上表面的棱边部延伸的大致平坦的4个侧面。副后隙面4b在刀片本体1的顶角部分C附近形成于大致平坦的一对侧面。一对副后隙面4b相对于邻接的主后隙面4a而分别向所述刀片本体1的内侧弯曲,换句话说,相对于邻接的主后隙面4a以小于180°的角度倾斜。顶角部分的顶部的后隙面4c在所述一对副后隙面4b之间形成于成为大致曲面状的侧面。
正如根据图2~图4所特别理解地,一对副后隙面4b和顶角部分的顶部的后隙面4c关于所述顶角的平分线B而成为大致对称形状。并且,一对副后隙面4b彼此所成的角度E成为100°~178°的范围,在该实施方式中成为174°。在副后隙面4b和与其邻接的主后隙面4a之间,设有将这些副后隙面4b和主后隙面4a平滑地连结的成为大致曲面状的圆角后隙面4d。也可以将该圆角后隙面4d变更为与副后隙面4b和主后隙面4a分别斜交的成为大致平坦面状的倒角后隙面。或者,也可以省略圆角后隙面4d,使副后隙面4b和主后隙面4a直接连接。另外,设为一对的副后隙面4b也可以是向着刀片本体1的外侧凸起的凸曲面状。在这种情况下,一对副后隙面4b彼此所成的角度E为通过所述凸曲面的两端部的假想平坦面彼此所成的角度。即使在这种情况下,角度E也成为100°~178°的范围。形成主后隙面4a的4个侧面,当定位于端面铣刀的刀具本体10时,兼作与所述刀具本体10选择性地抵接的被约束面。
各后隙面的后角如下所述。主后隙面4a的后角设定在7°~25°的范围,副后隙面4b的后角设定在10°~35°的范围,顶角部分的顶部的后隙面4c的顶角的平分线B方向即最大倾斜方向的后角设定在10°~35°的范围。并且,副后隙面4b的后角设定在主后隙面4a的后角以上。在该实施方式中,主后隙面4a的后角设定为20°,副后隙面4b的后角设定为30°。
切削用刀片1至少具备主切削刃5a、一对副切削刃5b以及第2曲线棱5c。主切削刃5a形成在前刀面2和主后隙面4a的交叉棱线部,成为大致直线状。副切削刃5b形成在前刀面2和副后隙面4b的交叉棱线部,在刀片本体1的转角C形成为一对,分别成为大致直线状。第2曲线棱5c形成在所述前刀面2和所述顶角部分的顶部的后隙面4c的交叉棱线部,成为大致曲线状。一对副切削刃5b,关于转角C的平分线B而成为大致对称形状。第2曲线棱5c形成在一对副切削刃5b之间,与各个副切削刃5b沿切线方向平滑地连接。在副切削刃5b和与其邻接的主切削刃5a之间,设有将这些副切削刃5b和主切削刃5a平滑地连结的成为大致曲线状的圆角5d。该圆角5d,也可以变更为与副切削刃5b和主切削刃5a分别斜交的成为大致直线状的倒角。或者,也可以不形成圆角5d或倒角,使副切削刃5b和主切削刃5a直接连接。
一对副切削刃5b的各自的长度Lb,设定在0.5mm~3mm左右的范围,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为1.6mm。在一对副后隙面4b为大致曲面状的情况下,副切削刃5b也还成为与所述副后隙面4b对应的大致曲线状。在这种情况下,考虑到加工表面粗糙度,副切削刃5b的曲率半径优选设定在50mm~600mm的范围。
当从与刀片本体1的前刀面2相对的方向观察时,一对副切削刃5b彼此所成的角度E设定在100°~178°的范围,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为174°。另外,第2曲线棱5c的曲率半径Rc,设定在0.4mm~2.5mm的范围,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为1mm。另外,圆角5d的曲率半径Rd,设定在0.4mm~2.5mm的范围,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为1.3mm。在转角为大致直线状的情况下,其长度被设定在0.4mm~2.5mm的范围。
如图5所示,当从顶角的平分线B方向观察该切削用刀片时,在一对副后隙面4b和顶角部分的顶部的后隙面4c的边界出现的两条边界线6a,从与前刀面2的交点一直延伸至与就位面3的交点,在与刀片本体1的厚度方向成直角的方向上离开,并沿着平行于所述前刀面2(或就位面3)的垂直平分线的方向延伸。即,顶部的后隙面4c,从前刀面2直至到达就位面3,以使其曲率保持一定的方式延伸。另外,后隙面4c的曲率为不引起碎屑等异常损伤的大小,可以任意地设定。此外,虽然所述边界线6a实际上不出现,但是为了使该实施方式的理解变得容易,在图3~图5中以实线标记。另外,圆角后隙面4d和主后隙面4a的边界线以及圆角后隙面4d和副后隙面4c的边界线也根据相同的理由而在图3~图5中以实线标记。
沿着第2曲线棱5c的法线方向的各剖面的后角不是一定的。沿着顶角C的平分线方向B的剖面的后角成为最大值。随着从第2曲线棱5c和所述平分线B的交点向第2曲线棱5c的两端部侧远离,沿着法线方向的剖面的后角逐渐减小。
以上说明的切削用刀片,用于图6和图7所示的端面铣刀中。该端面铣刀,具备围绕中心线O旋转的刀具本体10,沿着该刀具本体10的前端部的外周面而在圆周方向上大致等间隔地可装卸地安装有切削用刀片。
设在刀具本体10的后端侧的突起,具有与机床的主轴端面、刀轴(arbor)的端面等抵接的端面。另外,刀具本体10具有沿着其中心线O延伸的贯通孔。在刀具本体10的前端面的外周面,沿着圆周方向等间隔地凹设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12个)容屑槽11。在容屑槽11的刀具旋转方向R的后方侧,形成有与该容屑槽11邻接的刀片安装槽12。在刀片安装槽12的刀具旋转方向R的前方侧,与该刀片安装槽12邻接而形成有楔子插入槽13。
在刀片安装槽12,具备供切削用刀片就位的刀片安装座20a的保持部件(定位器)20被螺丝部件固定。在楔子插入槽13,插入通过螺丝部件而能够沿着该楔子插入槽13的深度方向进退的楔子部件21。
切削用刀片的就位面3,就位于保持部件20的刀片安装座20a的底面,并且,形成主后隙面4a的侧面之中的朝向不参与切削的后端侧的一对侧面,成为被约束面而与从所述底面立起的一对壁面分别抵接。而且,沿着插入槽13的深度方向下沉的楔子部件21,向着就位面3侧按压成为切削用刀片的前刀面2的上表面,将所述切削用刀片固定。
切削用刀片,由于副后隙面4b的后角成为主后隙面4a的后角以上,因而以轴向前角AR成为正值且径向前角RR成为负值的方式安装于端面铣刀的刀具本体10。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于轴向前角AR被设定为约24°、径向前角RR被设定为约-6°的、所谓的负-正刃形的端面铣刀。并且,切削用刀片,以配置在刀具本体10的前端侧的一对副切削刃5b之中的配置在刀具本体10的径向外侧的一方的副切削刃5b与刀具本体10的中心线O大致垂直的方式,安装于刀具本体10。按照以上的诸角度将切削用刀片安装于刀具本体10,从而决定了端面铣刀的主偏角。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端面铣刀中,主偏角成为约48°。
与一对副切削刃5b之中的一方的副切削刃5b邻接的第2曲棱线5c不比所述副切削刃5b更向中心线O方向的前端侧突出,配置在刀具本体10的径向内侧的另一方的副切削刃5b比与所述中心线O垂直的平面更向中心线O方向的后端侧后退,并且,随着向径向内侧行进而向后端侧逐渐后退。
依照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切削用刀片,设在一对副后隙面4b之间的顶角部分的顶部的后隙面4c将副后隙面4b分离,设在一对副切削刃5b之间的第2曲线棱5c将副切削刃5b分离。由此,虽然当一对副切削刃5b之中的一方的副切削刃5b与被切削材料接触并进行切削时产生磨损等损伤,但是能够防止该损伤波及另一方的副切削刃5b。所以,由于能够切实地将一对副切削刃5b中的各个副切削刃用于右侧进给和左侧进给,因而该切削用刀片的使用转角数能够增至2倍,经济性提高。
由于顶角部分的顶部的后隙面4c和一对副后隙面4b交叉的边界部6a以及第2曲线棱5c和副切削刃5b交叉的边界部6a相对于所述一对副后隙面4b和一对副切削刃5b在切线方向上平滑地连接,因而能够防止所述边界部附近的强度的降低。并且,顶角部分的顶部的后隙面4c遍及刀片本体1的厚度整体而延伸,该顶角部分的顶部的后隙面4c和一对副后隙面4b的边界线沿着相互平行的方向延伸,形成为在与刀片本体1的厚度方向成直角的方向上具有大致均等的宽度。此外,顶角部分的顶部的后隙面4c和就位面3的交叉棱线部成为与所述顶角部分的顶部的后隙面4c相对应的大致曲线状。由此,能够确保顶角部分的顶部的后隙面4c整体与作用于第2曲线棱5c的力(切削阻力)相对抗所需的足够的强度。根据以上的情况,关于顶角部分的顶部的后隙面4c以及该后隙面和一对副后隙面4b的边界部,由于耐碎屑性提高,因而能够提高该切削用刀片的寿命,并且,能够防止加工面的表面粗糙度的恶化。尤其是,当比端面铣刀的中心更位于进给方向的后方侧的切削用刀片轻微切削被切削材料的加工面时,防止在先行与被切削材料接触的副切削刃5b和第2曲棱线5c邻接的部分产生碎屑,并且,消除使加工面的表面粗糙度恶化的问题。
沿着第2曲棱线5c的法线方向的各剖面的顶角部分的顶部的后隙面4c的后角,在沿着所述第2曲线棱5c的平分线B的剖面成为最大,随着从所述第2曲线棱5c和所述平分线B的交点向着第2曲线棱5c的两端部侧远离而逐渐减小。通过该构成,第2曲线棱5c越靠近与邻接于该第2曲线棱5c的副切削刃5b的边界部,则刃尖强度变得越高。由此,由于第2曲线棱5c和一对副切削刃5b的边界部附近的耐碎屑性提高,因而能够提高该切削用刀片的寿命,并且,能够防止加工面的表面粗糙度的恶化。
在沿着第2曲棱线5c的法线方向的剖面观察时的顶角部分的顶部的后隙面4c的后角,从第2曲线棱5c的两端部越靠近该第2曲线棱5c和所述平分线B的交点,则变得越大。由此,能够防止一对副切削刃5b之中的一方的副切削刃5b和第2曲线棱5c的边界部附近的损伤扩大至另一方的副切削刃5b。并且,当比端面铣刀的中心更位于进给方向的后方侧的切削用刀片轻微切削被切削材料的加工面时,切实地防止先行与被切削材料接触的所述一方的副切削刃5b和第2曲线棱5c的边界部附近的部分的损伤过早地发展并扩大至其它副切削刃5b。由此,能够可靠地使用其它副切削刃5b,能够可靠地防止加工面的表面粗糙度的恶化。
通过使与夹着第2曲线棱5c而邻接的副切削刃5b所成的角度为100°~178°的范围,从而当引出一对副切削刃5b之中的一方的副切削刃5b的延长线时,另一方的副切削刃5b和与其邻接的第2曲棱线5c不越过所述延长线,随着朝向与主切削刃5a交叉的交叉部而从所述延长线逐渐离开。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所述另一方的副切削刃5b以及所述另一方的副切削刃5b和第2曲棱线5c的边界部附近与被切削材料接触。所以,能够可靠地防止所述一方的副切削刃5b的损伤向所述另一方的副切削刃5b和所述边界部附近扩大。
通过使第2曲线棱5c的曲率半径Rc为0.4mm以上,从而能够确保该第2曲线棱5c的强度。但是,如果所述曲率半径Rc过大,则由第2曲线棱5c和被切削材料的接触引起的损伤的范围扩大,因而切削阻力变大。因此,所述第2曲线棱5c的曲率半径Rc优选为2.5mm以下。
通过使一对副切削刃5b的长度Lb分别为0.5mm以上,使得能够在不使加工面的表面粗糙度恶化的情况下进行提高进给的高效率端面铣刀加工。但是,如果副切削刃5b的长度Lb过大,则该副切削刃5b和被切削材料的接触范围扩大,因而切削阻力增大,有可能产生颤振,加工面的表面粗糙度有可能恶化。因此,一对副切削刃5b的长度Lb分别优选为3mm以下。
依照安装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切削用刀片的端面铣刀,如前文所述,能够使副切削刃5b和第2曲线棱5c邻接的部分的耐碎屑性提高,能够使加工面的表面粗糙度提高。切削用刀片以构成轴向前角AR为正值、径向前角RR为负值的、所谓的负-正刃形的方式安装于刀具本体10。由此,能够减小切削阻力,尤其是沿按压被切削材料的方向作用的背分力。这在使第2曲线棱5c和副切削刃5b邻接的部分的耐碎屑性提高的方面是有效的。并且,由于抑制了由所述背分力引起的该端面铣刀的倾斜,因而难以产生比该端面铣刀的中心更位于进给方向的后方侧的切削用刀片轻微切削被切削材料的加工面的现象。由此,能够防止在所述轻微切削时先行与被切削材料接触的、副切削刃5b和第2曲线棱5c邻接的部分产生碎屑,因而能够防止加工面的表面粗糙度恶化。
一般而言,负-正刃形的端面铣刀,具有这样的倾向:当配置在该端面铣刀的前端侧且配置在刀具旋转方向的前方侧的副切削刃和第2曲线棱邻接的边界部咬进被切削材料时,承受高负荷而过早地损伤。与此相对的是,依照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端面铣刀,能够通过第2曲线棱5c发挥优异的耐碎屑性而防止加工面的表面粗糙度恶化,并且,能够延长切削用刀片的寿命。
本发明不限于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当然也能够进行构成的变更、追加以及删除。

Claims (9)

1.一种切削用刀片,为大致多边形的板状的切削用刀片,可装卸地安装于刃尖可替换式端面铣刀的刀具本体(10),具备:
前刀面(2),形成于成为所述多边形的上表面;
就位面(3),形成于与所述上表面相对的下表面;
主后隙面(4a),形成于从所述上表面的棱边部延伸的侧面,成为具有正的后角的大致平坦面状;
一对副后隙面(4b),形成于所述多边形面的顶角部分的侧面;以及
所述顶角部分的顶部的后隙面(4c),形成在所述一对副后隙面(4b)之间,朝向外侧而成为大致凸曲面状,
所述顶部的后隙面(4c),与所述副后隙面(4b)在切线方向上平滑地连接,并且,从顶角的平分线(B)方向观察时,遍及所述切削用刀片的厚度整体而延伸,
所述顶部的后隙面(4c)和所述一对副后隙面(4b)的边界线(6a)处于相互平行的关系,
从与所述前刀面(2)相对的方向观察时,在所述顶部的后隙面(4c)和所述前刀面(2)的交叉棱线部形成的曲线棱(5c)以及在所述顶角部分的顶部的后隙面(4c)和所述就位面(3)的交叉棱线部形成的曲线棱成为大致相同的形状,
后隙面(4c)从前刀面(2)直至到达就位面(3)曲率保持一定地延伸,呈圆筒面的一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削用刀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前刀面(2)和所述一对副后隙面(4b)的交叉棱线部形成的成为大致直线状或大致曲线状的一对副切削刃(5b)彼此所成的角度(E)为100°以上178°以下的范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削用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曲线棱(5c)的曲率半径(Rc)为0.4mm以上2.5mm以下的范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削用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副切削刃(5b)的长度(Lb)分别为0.5mm以上3mm以下的范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削用刀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前刀面(2)和所述一对副后隙面(4b)的交叉棱线部形成的成为大致直线状或大致曲线状的一对副切削刃(5b)彼此所成的角度(E)为100°以上178°以下的范围,所述曲线棱(5c)的曲率半径(Rc)为0.4mm以上2.5mm以下的范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削用刀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前刀面(2)和所述一对副后隙面(4b)的交叉棱线部形成的成为大致直线状或大致曲线状的一对副切削刃(5b)彼此所成的角度(E)为100°以上178°以下的范围,所述一对副切削刃(5b)的长度(Lb)分别为0.5mm以上3mm以下的范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削用刀片,其特征在于,沿着顶角(C)的平分线方向(B)的剖面的后角成为最大值,随着从曲线棱(5c)和所述平分线(B)的交点向所述曲线棱(5c)的两端部侧远离,沿着法线方向的剖面的后角逐渐减小。
8.一种刃尖可替换式端面铣刀,具备围绕中心线(O)旋转的刀具本体(10),在所述刀具本体(10)可装卸地安装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削用刀片,
所述切削用刀片,以轴向前角(axial rake)(AR)为正值,径向前角(radial rake)(RR)为负值,并且,所述一对副切削刃(5b)之中的位于外周侧的一方的副切削刃(5b)与所述中心线(O)成大致直角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刀具本体(1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刃尖可替换式端面铣刀,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前刀面(2)和所述一对副后隙面(4b)的交叉棱线部形成的成为大致直线状或大致曲线状的一对副切削刃(5b)彼此所成的角度(E)为100°以上178°以下的范围。
CN201080018366.1A 2009-06-16 2010-06-11 切削用刀片和刃尖可替换式端面铣刀 Active CN1024139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42826 2009-06-16
JP2009-142826 2009-06-16
PCT/JP2010/059971 WO2010147065A1 (ja) 2009-06-16 2010-06-11 切削用インサートおよび刃先交換式正面フライス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13977A CN102413977A (zh) 2012-04-11
CN102413977B true CN102413977B (zh) 2014-11-12

Family

ID=433563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18366.1A Active CN102413977B (zh) 2009-06-16 2010-06-11 切削用刀片和刃尖可替换式端面铣刀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8523497B2 (zh)
EP (1) EP2431115B1 (zh)
JP (1) JPWO2010147065A1 (zh)
KR (1) KR20120020153A (zh)
CN (1) CN102413977B (zh)
BR (1) BRPI1016099A2 (zh)
CA (1) CA2761456A1 (zh)
RU (1) RU2011151385A (zh)
WO (1) WO201014706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53128B2 (ja) * 2011-02-24 2014-07-16 株式会社タンガロイ 切削インサート及び刃先交換式エンドミル
EP2740555B1 (en) * 2012-12-07 2016-03-16 Sandvik Tooling France Cutting tool for face milling, corresponding method of face milling, cutting insert and tool body
EP2893997B1 (en) * 2014-01-08 2019-03-13 Sandvik Intellectual Property AB A milling tool
CN106413958B (zh) * 2014-05-26 2018-12-04 株式会社泰珂洛 切削刀片、主体及切削刀具
CN106457422A (zh) * 2014-07-10 2017-02-22 住友电工硬质合金株式会社 切削刀具和面铣刀
DE102014010436A1 (de) * 2014-07-16 2016-01-21 Leitz Gmbh & Co. Kg Zerspanungswerkzeug zum Stirnplanfräsen
EP3009217B1 (en) * 2014-10-13 2017-07-05 Sandvik Intellectual Property AB Tangential cutting insert and milling tool comprising such a cutting insert
JP6711842B2 (ja) * 2015-11-28 2020-06-17 京セラ株式会社 切削インサート、切削工具及び切削加工物の製造方法
JP1581914S (zh) * 2016-10-26 2017-07-24
CA173072S (en) * 2016-11-25 2018-04-20 Mitsubishi Hitachi Tool Eng Ltd Cutting insert
US20190084063A1 (en) * 2017-09-15 2019-03-21 Korloy Inc Tool for processing engine block and method of processing engine block
US11241747B2 (en) * 2017-10-16 2022-02-08 Iscar, Ltd. Cutting tool and undersized bore-less indexable insert therefor
JP6761604B2 (ja) * 2018-09-14 2020-09-30 株式会社タンガロイ 切削インサート及び切削工具
TW202130433A (zh) * 2020-02-12 2021-08-16 以色列商艾斯卡公司 用於桿件剝層的方形嵌件、及用於它的嵌件固持工具
US20220097151A1 (en) * 2020-09-28 2022-03-31 Kennametal Inc. Cutting insert for high feed face milling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26761A (en) * 1991-09-27 1993-07-13 Iscar Ltd. Metal cutting insert and metal cutting tool utilizing the metal cutting insert
US6669412B1 (en) * 1999-07-09 2003-12-30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oration Cutting insert
CN101096057A (zh) * 2006-06-27 2008-01-02 山特维克知识产权股份有限公司 面铣刀片
CN101318234A (zh) * 2007-06-05 2008-12-10 山特维克知识产权股份有限公司 可转位的端铣刀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448431B (sv) * 1985-07-03 1987-02-23 Santrade Ltd Vendsker for spanavskiljande bearbetning
JP3022002B2 (ja) * 1992-10-26 2000-03-15 三菱マテリアル株式会社 スローアウェイチップおよびスローアウェイ式穴明け工具
JP3185518B2 (ja) * 1994-02-28 2001-07-11 三菱マテリアル株式会社 スローアウェイチップ及びカッタ
SE511550C2 (sv) * 1996-10-17 1999-10-18 Seco Tools Ab Verktyg och skär för fräsning
US6200072B1 (en) * 1997-10-17 2001-03-13 Seco Tools Ab Face-mill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JP4576735B2 (ja) * 2000-05-23 2010-11-10 三菱マテリアル株式会社 スローアウェイチップ及びスローアウェイ式カッタ
JP3483859B2 (ja) * 2001-03-06 2004-01-06 オーエスジー株式会社 スローアウェイ式チップ、及び、そのスローアウェイ式チップが装着されるフライス工具
SE523617C2 (sv) * 2001-10-01 2004-05-04 Sandvik Ab Skär för spånavskiljande bearbetning försedd med spånbrytande geometri
JP4121449B2 (ja) * 2003-01-16 2008-07-23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会社 スローアウェイチップ及びバイト
JP4677747B2 (ja) * 2004-09-07 2011-04-27 三菱マテリアル株式会社 インサートおよびスローアウェイ式切削工具
JP2006224278A (ja) * 2005-02-21 2006-08-31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フライスカッター用インサート
JP4378307B2 (ja) * 2005-03-23 2009-12-02 日立ツール株式会社 軸方向送り刃先交換式工具
JP2007021622A (ja) * 2005-07-14 2007-02-01 Tungaloy Corp チップおよび転削工具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26761A (en) * 1991-09-27 1993-07-13 Iscar Ltd. Metal cutting insert and metal cutting tool utilizing the metal cutting insert
US6669412B1 (en) * 1999-07-09 2003-12-30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oration Cutting insert
CN101096057A (zh) * 2006-06-27 2008-01-02 山特维克知识产权股份有限公司 面铣刀片
CN101318234A (zh) * 2007-06-05 2008-12-10 山特维克知识产权股份有限公司 可转位的端铣刀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31115A4 (en) 2016-09-07
RU2011151385A (ru) 2013-07-27
KR20120020153A (ko) 2012-03-07
JPWO2010147065A1 (ja) 2012-12-06
BRPI1016099A2 (pt) 2016-05-17
WO2010147065A1 (ja) 2010-12-23
EP2431115A1 (en) 2012-03-21
EP2431115B1 (en) 2018-02-28
US8523497B2 (en) 2013-09-03
CA2761456A1 (en) 2010-12-23
US20120087748A1 (en) 2012-04-12
CN102413977A (zh) 2012-04-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13977B (zh) 切削用刀片和刃尖可替换式端面铣刀
CN102413976B (zh) 切削用刀片和端面铣刀
JP5363000B2 (ja) 切削工具、切削インサートおよび工具本体
US9555489B2 (en) Cutting insert and indexable cutting tool
US20120301235A1 (en) Cutting Insert and Cutting Tool
CN108472751B (zh) 切削刀片及可转位刀片式切削工具
JP3775321B2 (ja) スローアウェイチップおよびスローアウェイ式切削工具
JP4973259B2 (ja) 切削インサートおよびインサート着脱式転削工具
JP5297422B2 (ja) 切削インサート及び切削工具、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被削材の切削方法
US20170028481A1 (en) Drill insert and indexable drill
JPH05116019A (ja) スローアウエイチツプ
JP2014083667A (ja) 切削インサートおよび刃先交換式切削工具
JP2020501927A (ja) 切削インサートおよび肩削りフライス工具
JP4797632B2 (ja) 丸駒インサートおよび丸駒インサート着脱式切削工具
JP5988010B2 (ja) 切削インサート、工具ボデーおよび切削工具
WO2014034056A1 (ja) 切削インサート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切削工具
CN112313025B (zh) 切向切削刀片和铣削刀具
JP2020110921A (ja) 切削インサートおよび刃先交換式切削工具
JP2016187836A (ja) 切削インサート及び刃先交換式切削工具
JP6014427B2 (ja) 切削インサート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切削工具
JP7200111B2 (ja) 切削インサートおよび肩削りフライス工具
JP2007276075A (ja) スローアウェイ式tスロットカッタ
JP5315749B2 (ja) インサート着脱式カッタ
JP2006082136A (ja) スローアウェイ式回転工具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