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98649B - 摩托车的前挡风罩 - Google Patents
摩托车的前挡风罩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398649B CN102398649B CN201110271177.1A CN201110271177A CN102398649B CN 102398649 B CN102398649 B CN 102398649B CN 201110271177 A CN201110271177 A CN 201110271177A CN 102398649 B CN102398649 B CN 10239864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in body
- fairing
- arm
- direction indicator
- overall widt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7/00—Weather guards for riders; Fairings or stream-lining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J17/10—Ventilation or air guiding devices forming part of fairing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7/00—Weather guards for riders; Fairings or stream-lining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J17/02—Weather guards for riders; Fairings or stream-lining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shielding only the rider's fron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6/00—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on cycles;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Circuits therefor
- B62J6/05—Direction indicators
- B62J6/055—Electrical means, e.g. lam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摩托车的前挡风罩,是覆盖车身前部的前挡风罩,具备挡风罩主体、以及装卸自如地安装在挡风罩主体上,形成前挡风罩的前缘的主要部分的前缘构件。所述前缘构件由左右成对的前缘片构成。前挡风罩组合件,具备前挡风罩、以及安装于挡风罩主体的前缘构件的后侧,从挡风罩主体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的方向指示器,方向指示器可没入车宽方向内侧地加以支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覆盖摩托车的车身前部的前挡风罩。
背景技术
摩托车的前挡风罩,通常以合成树脂成型制作而成,除了成一整体地成型外,近年来,出现了分割为左右侧挡风罩两个部分、或分割为左右成对的侧挡风罩与中央挡风罩三个部分的挡风罩。前挡风罩在对从前叉的上部到发动机的下部的部分加以覆盖的情况下,往往使用作为上挡风罩的中央挡风罩与其下方的左右成对的侧挡风罩三个部分构成的三分式挡风罩。
又,作为前挡风罩,日本特开2005-153664号公报公开了在对应于散热器(radiator)的后方位置的侧面上设置挡风罩窗,同时将根据挡风罩内的风压开闭挡风罩窗的瓣阀(flapper)装置设置于挡风罩窗的技术方案。这种前挡风罩在非常酷热的条件下高速行驶时,将来自散热器的热风从车辆的下部和挡风罩窗排出,促进散热器的散热。
前挡风罩在摩托车行驶时,容易被前轮弹上来的泥、沙尘或尘埃等附着沾污,而且容易被前轮弹上来的小石头、异物等撞击造成伤害,特别是小石头等的撞击会造成涂漆面部分剥落损伤或部分破损,在这种情况下,外观明显受损,因此往往更换新的侧挡风罩,需要多花钱。而且已有的前挡风罩,其左右侧挡风罩从前缘到后缘全部具有平滑的外表面(车身外侧的表面),因此从前方向行驶中的摩托车刮来的行驶风与侧挡风罩的外表面接触着流动,行驶风对侧挡风罩的摩擦阻力大。
另一方面,上述专利公报的前挡风罩为了放出其内部的热风,设置挡风罩窗以及瓣阀装置,因此结构复杂,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能够容易地只更换损伤、破损的部分,同时能够根据驾驶员的喜好改变外观的结构的摩托车的前挡风罩以及前挡风罩组合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覆盖车身前部的摩托车的前挡风罩,具备挡风罩主体、以及装卸自如地安装在所述挡风罩主体上,形成前挡风罩的前缘的主要部分的前缘构件。还有,这里所谓“前挡风罩的前缘的主要部分”是前挡风罩的前缘的占一半以上的部分。
如果采用这种结构,则前挡风罩最容易受损伤、破损的前缘部利用能够装卸自如地安装于挡风罩主体上的前缘构件形成,因此挡风罩主体可以保持不变,只对受到损伤或破损的前缘构件进行更换、清洗或修理就能够恢复其外观,可以减轻修理费用。而且通过例如采用与挡风罩主体不同颜色的前缘构件与挡风罩主体组合,能够构成具有驾驶员喜欢的外观的前挡风罩,而且如果例如前缘构件相对于挡风罩主体采用黑色那样的深颜色,则即使有污染也不明显。
在本发明中,最好是所述前缘构件具有位于前挡风罩的两侧部的左右成对的前缘片。借助于此,只对左右成对的前缘片中受到损伤、破损的前缘片进行更换、清洗或修理即可,将零件的更换限制于最低限度,能够减小维修保养费用。
在本发明中,最好是所述前缘构件延伸到前挡风罩的下缘。前挡风罩的前缘部的下方部分容易受到前轮弹上来的小石头等的撞击而特别容易损伤、破损,因此利用延伸到前挡风罩的下缘的前缘构件,能够有效地防止挡风罩主体受到损伤、破损,借助于此也能够将零件的更换限制于最低限度,进一步减少维修费用。
在本发明中,最好是所述前缘构件由含有着色剂的树脂形成,所述挡风罩主体的外侧表面上施加有涂料。借助于此,前缘构件可以省去涂漆处理工序,节省制作费用,同时由于加工后不加装饰,在受到小石头、异物等的撞击受到损伤的情况下,也不会像施加涂料处理那样,发生涂料剥离露出底面的情况,因此不会降低美观程度。另一方面,挡风罩主体经过涂漆处理后美观度提升的外表面经过精加工,而损伤、破损主要发生在前缘构件上,因此能够维持其涂漆处理时的状态。从而,这种前挡风罩即使是长时间使用时美观程度的下降也会受到抑制。
在本发明中,最好是所述前缘构件的外表面的后缘比所述挡风罩主体的外表面的前部更偏向外侧。借助于此,在前缘构件的外表面的后缘与挡风罩主体的外表面的前部之间形成向内侧的阶梯,因此沿着前缘构件的外表面流动的行驶风因阶梯的存在而偏离挡风罩主体。其结果是,挡风罩主体与空气之间的摩擦阻力能够得到减少,同时尘埃等附着于挡风罩主体造成污损,小石头、异物撞击挡风罩主体造成损伤的情况能够得到抑制。
在本发明中,最好是所述前缘构件的后缘部与所述挡风罩主体的前缘部之间,形成在散热器近旁将所述前缘构件的内侧的空气排出到外侧的排出口。这样,虽然采用简单的结构,也能够使散热器周边的高温空气从前挡风罩的内侧顺利地向外侧流出。
又,本发明的一种结构的摩托车的前挡风罩组合件,具备本发明的前挡风罩、以及在所述前缘构件的后侧安装于所述前挡风罩的所述挡风罩主体,并从所述挡风罩主体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的方向指示器;所述方向指示器可没入车宽方向内侧地加以支持。
如果采用这种结构,则方向指示器通常比挡风罩主体小,强度弱,而且难于在根据需要更换的前缘构件上安装,因此安装于前缘构件后侧的挡风罩主体上,但是从挡风罩主体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配置,通过这样安装,能够满足法规上规定的向车身前方内侧的方向指示器的配光角度。这样从挡风罩主体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配置进行安装的方向指示器,在例如摩托车翻倒时挡风罩主体接触到地面等固定物体的情况下会受到很大的外力,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方向指示器受到外力即向车宽方向内侧没入,以此吸收外力,这样能够避免损伤和破损。
在本发明中,所述方向指示器可没入地设定于所述挡风罩主体的车宽方向的外侧面的同一面上或比其更靠内侧的位置。借助于此,在承受大外力时能够更有效地防止方向指示器受到损伤。
在本发明中,所述方向指示器得以支持以被阻止向车宽方向外位移,并且在尚未达到预定的允许外力的情况下,被防止向车宽方向内侧移动,而在允许外力以上的情况下,允许向车宽方向内侧移动。这样,在通常情况下能够防止方向指示器发生意外位移,使其保持在所希望的位置上。
所述挡风罩主体的支持部支持着所述方向指示器的被支持部,所述被支持部配置于在前后方向上偏离使发动机的冷却水放热的散热器的位置上。这样,能够防止在方向指示器向车宽方向内侧没入时宽度尺寸大的散热器与固定物体发生冲撞。
所述方向指示器通过弹性构件,利用支持构件支持于所述挡风罩主体上,所述弹性构件设定为,在所述方向指示器受到向车宽方向内侧的允许外力以上的外力时,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持构件向所述车宽方向内侧相对移动,允许所述方向指示器向车宽方向内侧后退。如果采用这样的结构,则通过利用弹簧构件的弹性变形,能够使方向指示器顺利地没入车宽方向内侧。
在方向指示器通过弹性构件,利用支持构件支持于挡风罩主体上的结构中,所述支持构件是紧固于所述挡风罩主体的基座上的紧固构件,所述弹性构件在中央部具有插通孔,所述紧固构件插通所述插通孔,利用紧固构件的头部将所述弹性构件按压在所述基座上,以此将所述方向指示器支持于所述挡风罩主体。这样,通常情况下中央部的插通孔中插通有紧固构件的弹性构件,被紧固于挡风罩主体的基座的紧固构件的头部按压在基座上,因此方向指示器能够稳定地支持于规定的安装位置上。
在支持构件是紧固于基座的紧固构件的结构中,所述弹性构件是具有在其外周设置用于嵌合所述方向指示器的支持孔的内周缘部的嵌合槽的圆筒状构件,所述紧固构件的头部的外径设定为比所述支持孔的内径小,比所述弹性构件的插通孔的内径大。这样,在通常情况下,利用具有比弹性构件的插通孔的内径大的外径的紧固构件的头部,将弹性构件按压在挡风罩主体的基座上,方向指示器其支持孔的内周缘部与弹性构件的外周的嵌合槽嵌合,通过弹性构件,利用紧固构件稳定地支持于挡风罩主体。另一方面,方向指示器的支持孔的内周缘部嵌合于弹性构件的嵌合槽,因此方向指示器受到指向车宽方向内侧的外力的情况下,相应于方向指示器受到的外力,通过支持孔的内周缘部,弹性构件受到按压发生弹性变形,该外力为弹性构件的允许外力以上的外力的情况下,圆筒状的弹性构件发生弹性变形,从紧固构件的头部脱离,随之,方向指示器由于其支持孔比紧固构件的头部的外径大,也从紧固构件的头部脱离。其结果是能够防止方向指示器受到损伤、破损。
在方向指示器通过弹性构件,利用支持构件支持于挡风罩主体的结构中,上述方向指示器在多个位置具有法兰,方向指示器利用在各法兰上插通的所述支持构件,安装于所述挡风罩主体。由于方向指示器通过分别将支持构件插通在多个位置设置的法兰,安装于挡风罩主体,因此在通常情况下方向指示器能够稳定地支持于所希望的位置上。
本发明的另一种结构的摩托车的前挡风罩组合件,具备覆盖车身前部的前挡风罩、以及安装于所述前挡风罩,从该前挡风罩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的方向指示器;所述方向指示器可没入车宽方向内侧地加以支持。如果采用这种结构,则即使是使用不具有前缘构件的前挡风罩的情况下,在方向指示器从前挡风罩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配置地设置时,在例如摩托车翻倒时挡风罩主体接触地面等固定物体的情况下,受到的外力很大,但是这时方向指示器受到外力向车宽方向内侧没入,以此吸收外力,因此能够防止受到损伤、破损。
权利要求书和/或说明书和/或附图中公开的至少两个结构不管如何组合,都包含于本发明。特别是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权项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如何组合,都包含于本发明。
附图说明
本发明从参考附图进行的下述优选的实施形态的说明中更容易理解。但实施形态和附图只是图示和说明用的,不是用于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限定。在附图中多个图上的相同的零部件编号表示相同的部分;
图1是表示搭载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前挡风罩的摩托车的侧视图;
图2是上述摩托车的正视图;
图3是示出上述摩托车的要部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上述前挡风罩的安装状态的从斜后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5是上述前挡风罩的前缘构件的右侧的前缘片从前方斜内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上述前挡风罩的安装状态的水平剖视图;
图7是上述前挡风罩的一部分的水平剖视图;
图8是上述前挡风罩的靠近散热器的地方的水平剖视图;
图9是示出构成本发明的摩托车的前挡风罩组合件的挡风罩主体中的右侧的侧挡风罩的内表面形状的侧视图;
图10是构成上述前挡风罩组合件的右侧的方向指示器的侧视图;
图11是沿图1的XI-XI线的剖视图;
图12是用剖面表示方向指示器安装于挡风罩主体的安装中使用的弹性构件的一部分的侧视图;
图13是表示挡风罩主体的支持部、作为方向指示器的被支持部的法兰、与弹性构件在安装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侧视图;
图14是搭载上述前挡风罩组合件的摩托车的前部的俯视图。
符号说明:
21 前挡风罩;
22 挡风罩主体;
23 前缘构件;
23a、23b 前缘片;
28 前缘构件的外表面的后缘;
29 挡风罩主体的外表面的前部;
37 阶梯;
41 散热器;
42 排出口;
43 前挡风罩组合件;
44A、44B 方向指示器;
48 支持部;
49 基座;
49a 头部;
61 法兰(被支持部);
63a 支持孔;
68 弹性构件;
69 紧固构件(支持构件);
71 嵌合槽;
A 行驶风;
B 支持孔的内径;
C 头部的外径;
D 弹性构件的插通孔的内径;
E 发动机;
FR 车架(车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形态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表示搭载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前挡风罩的摩托车的侧视图。该摩托车的车架FR具有形成前半部的主车架1和安装于该主车架1的后部,形成车架FR的后半部的后车架2。通过在主车架1的前端的车座架(head block)4上转动自如地支持的转向轴(未图示),转动自如地轴支承前叉6,在该前叉6的下端部安装前轮8。又在前叉6的上端部安装操控方向用的把手7。
在车架FR的中央下部、即主车架1的后端部,设置摇动臂支架10,在该摇动臂支架10上通过枢轴12上下摇动自如地支持摇动臂11的前端部,在该摇动臂11的后端部支持后轮13。在车架FR的中央下部,将发动机E安装于摇动臂支架10的前侧,利用该发动机E,通过传动链条或皮带16驱动后轮13。发动机E是水冷式四冲程发动机。又,发动机E的排气经过从发动机E的前方向下延伸的排气管14、发动机E的后下方配置的排气室15、以及车身后部配置的消声器18向外部排出。
在主车架1的上部配置燃料箱19,在其后方,在后车架2上支持着摩托车手的车座20。前轮8与其后方的发动机E之间,配置有发动机冷却水散热用的散热器41,其支持于主车架1与发动机E。又,车身前部安装着将前叉6的上端部到发动机E的侧面的部分加以覆盖的前挡风罩21。该前挡风罩21的下部从侧方覆盖发动机E的下部和其下方的排气管14的一部分。
前挡风罩21具备支持于主车架1的挡风罩主体22以及在该挡风罩主体22的前缘部装卸自如地安装,形成前挡风罩21的前缘的主要部分的前缘构件23。挡风罩主体22具有左右成对的侧挡风罩22a、22b、以及其上方的中央挡风罩22c。在中央挡风罩22c的上部安装有挡风板24。在这里,所谓“左右”,是指从跨在车座20上的摩托车手所观察的左侧和右侧。
如图2所示,前缘构件23也具有位于前挡风罩21两侧的左右成对的前缘片23a、23b,这些前缘片23a、23b覆盖着侧挡风罩22a、22b的前缘的全部和中央挡风罩22c的前缘的一部分、即两侧部,安装于挡风罩主体22,分别能够在挡风罩主体上装卸。形成前缘构件23的前缘片23a、23b,如图1所示,配置于挡风罩主体22的至少位于前轮8的后方区域S的部分的前端。从而,前缘构件23的上端的位置可以与前轮8的上端高度相同,或也可以下降到比其低。前缘构件23具有比散热器41更靠前方的部分,大部分位于前轮8后方。换句话说,前缘构件23配置于挡风罩主体22与前轮8之间。随着从前端部(上部)向后方,图2所示的前缘构件23的车宽方向(左右方向)的外侧面往车宽方向外侧膨胀地倾斜,然后向内侧倾斜。
前缘构件23与挡风罩主体22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在本实施形态中,前缘构件23用聚丙烯材料形成,挡风罩主体22用ABS树脂形成。这样,由于材料不同,前缘构件23不容易破损,又,在作为要更换的消耗品考虑的情况下,可以用制造成本低的材料形成。
在中央挡风罩22c上安装左右成对的前照灯25A、25B,在位于前照灯25A、25B之间的中央挡风罩22c的中央部设置向发动机E引入燃烧用空气的空气取入口26。
如图3所示,前缘构件23的一对前缘片23a、23b在上下方向的中间部屈曲,形成向前方打开的V字形。前缘片23a、23b的下端延伸到前挡风罩21的下缘为止,具有从该下端部向后延伸的鳍27。在图4如右侧的前缘片23b为代表所示,其后缘28位于比侧挡风罩22b的外表面的前部29更偏向外侧的位置上,借助于此在两者之间形成阶梯37。对于该阶梯37将在下面叙述。
图5表示前缘构件23的右侧的前缘片23b。前缘片23b总体上具有细长的带状形状,在其内表面侧形成三个前缘基座30,鳍27的内表面侧也成一整体形成前缘基座31。这些基座30、31上形成下面所述的拧入自攻螺丝用的下孔30a、31a。在前缘片23b的后缘,正交于该后缘向内侧延伸的屈曲片32去除上部的一部分形成,在前缘部成一整体形成向内侧弯曲的前缘导向器33。该前缘导向器33的形状将在下面叙述。
而且在前缘片23b的下端部,除了鳍27以外,还形成向内侧突出的从侧面看向后方V字形展开的连结部34。连结部34的上板形成将行驶风向斜后上方引导的向上导向部34a,下板形成将行驶风向斜后下方引导的向下导向部34b。在两个导向部34a、34b上设置插通孔36、36,如图3所示,左右两个前缘片23a、23b的下部,利用插通连结部34的插通孔36的螺栓、螺帽那样的连结构件50连结。还有,左侧的前缘片23a具有与右侧的前缘片23b左右对称的形状。
又,容易被小石头等冲撞的导向部34a形成于前缘构件23,因此能够与前缘构件23一起从挡风罩主体22上装卸,因此能够通过更换新的前缘构件23,消除导向部34a及其附近的污物。又,前缘构件23的下端部,前后方向的尺寸比上下方向的中间部大鳍27存在的份额。借助于此,靠近路面容易污染的下端部可以通过只进行前缘构件23的更换或清洗、修理,维持良好的外观。
如图6所示,前缘构件23的右侧的前缘片23b,使三个前缘基座30向挡风罩主体22的侧挡风罩22b的对应处形成的主体基座35突出相互配合,将自攻螺丝38通过主体基座35的插通孔35a拧入前缘基座30的下孔30a,以此连接于侧挡风罩22b。前缘片23b的上部只嵌入中央挡风罩22c的前缘的侧部形成的凹处51(图3),以此安装于中央挡风罩22c。前缘构件23的左侧的前缘片23a也与右侧的前缘片23b一样,安装于侧挡风罩22a和中央挡风罩22c。
从而,该前挡风罩21可以通过松开自攻螺丝38将前缘构件23从挡风罩主体22取下,能够将新的前缘构件23用自攻螺丝38安装于挡风罩主体22以进行更换。前挡风罩21也可以在由侧挡风罩22a、22b以及中央挡风罩22c构成的挡风罩主体22上装卸自如地安装前缘片23a、23b的状态下安装于车架FR,又可以对预先固定于车架FR的挡风罩主体22装卸自如地安装前缘片23a、23b。
如图7所示,在前缘构件23的后端,成一整体形成从该后端向正交方向内侧延伸的屈曲片32,另一方面,在挡风罩主体22的前端,形成从该前端向正交方向外侧延伸的屈曲片39,前缘构件23的屈曲片32在挡风罩主体22的后方与屈曲片39平行。这样,前缘构件23的外表面的接近屈曲片32的后缘,相对于挡风罩主体22的外表面的屈曲片39的近旁的前部29,位于更偏向外侧的位置。换句话说,前缘构件23的外表面的后缘与挡风罩主体22的外表面的前部29之间,设置具有左右方向的高度H的阶梯37。借助于此,能够利用阶梯37使沿着前缘部构件23的外表面流动的行驶风A偏离挡风罩主体22,由于不沿着挡风罩主体22的前部29的外表面流动,减少了空气A对挡风罩主体22的摩擦阻力。又,利用上述阶梯37的存在,可以抑制尘埃等对挡风罩主体22的外表面附着造成的污损,避免小石头或异物撞击挡风罩主体22。
为了得到如上所述的效果,阶梯37的高度H设定在10~25mm的范围内为宜,设定在15~20mm的范围内则更理想。又,前缘构件23的前后方向的宽度W(图1)如果设定为100mm~200mm,则能够有效防止挡风罩主体22受到污损、损伤或破损。
图7所示的前缘构件23的前缘导向器33形成为从前端近旁屈曲后向内侧斜向延伸的形状,其前端定位于与挡风罩内部构件(cowl inner)40的前端保持间隙相连的位置。挡风罩内部构件40其前后两端用未图示的安装装置分别安装于前缘构件23的前缘导向器33和散热器41。前缘导向器33将来自前方的行驶风A高效率地引向内侧,经过挡风罩内部构件40顺利地提供给散热器41。
图8表示散热器41附近位置的水平剖视图。在挡风罩主体22的散热器41的高度位置的地方,将屈曲片39的一部分除外,在前缘构件23的后缘部与挡风罩主体22的前缘部之间形成长孔状的排出口42。该排出口42能够将想要滞留在散热器41的侧方的高温空气A1平稳地排出,通过排出口42的热风经过前缘构件23的屈曲片32的前端与挡风罩主体22的外表面之间的间隙向外部放出。通过这样将散热器41周边的高温空气排向外部,能够抑制散热器41的温度上升。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形态中,前挡风罩21的主要容易受损伤、破损的前缘部分,利用能够在挡风罩主体22上装卸自如地安装的作为另一构件的前缘构件23形成,因此在前缘构件23受到损伤、破损时,挡风罩主体22保持原样,只进行前缘构件23的更换、或清洗、修理就能够恢复摩托车的外观。又,如果将作为另一构件的前缘构件23形成为不同于挡风罩主体22的颜色的构件并将其与挡风罩主体22组合,则能够构成具有驾驶员所喜欢的外观的前挡风罩21。而且前缘构件23如果相对于挡风罩主体22,采用黑色那样的较深的颜色,则污染就不那么显眼。
前挡风罩21形成为在挡风罩主体22上安装作为另一构件的前缘构件23的结构,因此通过将图7的双点划线所示的形状不同的各种前缘构件23安装于同一挡风罩主体22,进行行驶风摩擦阻力大小等的实验,能够通过只改变前缘构件23高效率地进行能够应对顾客需求的功能的研究。
又如图2所示,前缘构件23具有位于前挡风罩21的两侧部的左右成对的前缘片23a、23b,因此在左右成对的一对中的仅任何一方受到损伤或破损的情况下,可以只更换、清洗或维修该受到损伤、破损的一方的前缘片23a、23b即可,因此能够将零件更换等限制于最低限度,能够减少维修费用。
又如图3所示,前缘构件23延伸到前挡风罩21的下缘。前挡风罩21的前缘的下端部分特别容易受到前轮8弹上来的小石头等的撞击而造成损伤、破损,但是由于前缘构件23延伸到该部分,损伤和破损大部分发生在前缘构件23上,能够防止挡风罩主体22的下部受到损伤或破损。借助于此,也能够将前挡风罩21的零件更换等限制于最低限度,能够减少维修费用。
本实施形态的前缘构件23用含有着色剂的聚丙烯等树脂成型加工后,通过起皱加工使表面形成为有许多小凹凸点的梨表皮似的粗糙面。从而,加工后的前缘构件23形成为具有用着色剂着色的表面而不再进行涂漆加工,省去涂漆处理加工,可以降低制造成本。该前缘构件23保持加工后的表面不再施加涂料,因此在受到小石头等撞击造成损伤的情况下,也不会像施加过涂漆处理后那样发生涂料剥落露出底面的情况,在长时间使用的情况下,能够抑制美观程度的下降。而且,前缘构件23由于表面形成为粗糙面,不容易形成损伤,同时光线在表面上被漫反射,表面的小伤痕或污点不明显。另一方面,挡风罩主体22经过涂漆处理后美观程度得到提高的外表面经过精加工,借助于前缘构件23,能够防止其发生损伤、破损,因此能够维持涂漆面。从而,这一技术也能够进一步抑制前挡风罩21在长期使用的情况下美观程度的下降。
在该前挡风罩21的情况下,图7所示的前缘构件23的外表面的后缘与挡风罩主体22的外表面的前部之间形成向内侧的阶梯37,因此沿着前缘构件23外表面流动的行驶风A由于阶梯37的关系偏离挡风罩主体22。其结果是,能够减少挡风罩主体22与空气A的摩擦阻力,同时能够抑制尘埃等附着在挡风罩主体22上造成污染,或小石头等异物撞击挡风罩主体22造成损伤的情况的发生。
又,由于在前缘构件23的后缘部与挡风罩主体22的前缘部之间,形成在图8所示的散热器41近旁将前缘构件23内侧的空气A1向外侧排出的排出口42,虽然采用简单的结构,也能够将散热器41周围的高温空气A1从前挡风罩21的内侧向外侧顺利排出。
本发明可适用于具备挡风罩的摩托车,可以适用于以内燃机为驱动源的摩托车,此外也可以适用于以电动机为动力的电动摩托车。又,最好是上述实施形态那样的覆盖摩托车的整个前部的全挡风罩车,但即使是部分设置挡风罩的半挡风罩车、比基尼(bikini)挡风罩车等也可以得到本发明的效果。
而且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前缘构件23被分割为左右两部分,但是也可以进一步分割形成能够在挡风罩主体上装卸自如的结构,又可以将左右形成一体构成单一构件。例如对于容易受损、受污染的前缘构件23的下端部分,也可以将其与其他部分分离,形成独立的构件在挡风罩主体22上装卸自如地安装。
构成图1的前挡风罩21的挡风罩主体22的侧挡风罩22a、22b上,安装与前缘构件23接近的左右成对的方向指示器44A、44B,利用这些前挡风罩21和方向指示器44A、44B,构成本发明的前挡风罩组合件43。如上所述,前挡风罩21的前缘的主要部分用前缘构件23形成,该前缘构件23通常比挡风罩主体22小,而且强度也差,并且会根据需要更换为新构件。因此在该前缘构件23上安装方向指示器44是不理想的。
因此,本发明的前挡风罩组合件43,其方向指示器44A、44B在前缘片23a、23b的后方处安装于挡风罩主体22的左右侧挡风罩22a、22b。这样将方向指示器44A、44B配置于比前挡风罩21的前缘构件23更靠后侧的挡风罩主体22的情况下,为了满足法规对方向指示器44A、44B向车身前方内侧的配光要求,如图2所示,必须将方向指示器44A、44B安装于从侧挡风罩22a、22b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较多的位置。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较多地安装着的方向指示器44A、44B在与固定物体等接触时容易受到指向车宽方向内侧的较大外力作用,因此将其支持于侧挡风罩22a、22b时使其能够向车宽方向内侧没入,以防止受到指向车宽方向内侧的外力时发生损伤、破损。
相互形成对称形状的左右成对的方向指示器44A、44B在也是对称形状的左右成对的侧挡风罩22a、22b上以相同的安装结构安装。现在,作为代表在下面对右侧的侧挡风罩22b上安装方向指示器44B的安装结构进行说明。
图9是表示右侧的侧挡风罩22b的内表面侧形状的侧视图,在该侧挡风罩22b的前缘处,形成方向指示器44B从内表面侧向外表面插通的安装开口47,同时在该安装开口47的周围的大致等间隔的三个位置处,成一整体形成支持插通安装开口47的方向指示器44B的支持部48。在该支持部48形成具有支持方向指示器44B的下述紧固构件拧入的螺丝孔49a的基座49。
图10是从车身侧观察方向指示器44B的侧视图,该方向指示器44B表里反向从图9的跟前侧插入安装开口47进行安装。图11是表示方向指示器44B的安装部分的图1的XI-XI线的剖视图。如图11所示,方向指示器44B具备由盒盖60覆盖着配置于盒基部59的信号灯盒58,未图示的发光体支持于盒基部59,由用透光性材料构成形成向外侧张大口的形状的盒盖60覆盖。
如图10所示,在盒基部59,设置从与图9的侧挡风罩22b的三个支持部48的配置位置对应的三个位置分别突出设置作为被支持部的一个例子的法兰61。在各法兰61形成支持于基座49的支持开口63。支持开口63具有利用下述结构嵌合支持部48的圆形的基座49的半圆形的支持孔63a和与该支持孔63a连通的切口63b。
如图11所示,上述方向指示器44B的各法兰61通过橡胶阻尼器(damper)那样的弹性构件68,利用作为支持构件的螺栓那样的紧固构件69支持于侧挡风罩22b的支持部48。如图12所示,上述弹性构件68是在中心部形成插通孔70,在外周部形成嵌合槽71的中空圆筒形状。图11的侧挡风罩22b的基座49插通上述插通孔70,嵌合槽71嵌合法兰61的支持开口63的支持孔63a。这样嵌合时,将弹性构件68从图10所示的支持开口63的切口部63b插入支持孔63a。
图13表示弹性构件68嵌合于法兰61的支持孔63a,重合于支持部48的状态。支持部48具有包围基座49的外周的3/4的U字形支持框52和从基座49辐射状延伸连接于支持框52的多支保持肋53。
下面对图11所示的方向指示器44B安装于挡风罩主体22的侧挡风罩22b的步骤进行说明。通过在弹性构件68的嵌合槽71嵌合法兰61的支持开口63的支持孔63a,在方向指示器44B的三个法兰61(图10)上分别安装弹性构件68。接着,方向指示器44B的盒盖60从侧挡风罩22b的内侧面插通安装开口47,设置于侧挡风罩22b的三个支持部48的基座49插通安装于方向指示器44B的三个弹性构件68的插通孔70。在各基座49完全插通各插通孔70,弹性构件68触及支持部48的保持肋53的内侧端部的状态下,方向指示器44B的盒盖60从侧挡风罩22b向外大大突出。在这种状态下方向指示器44B嵌合于安装开口47得以保持,形成临时固定于侧挡风罩22b的状态。
而且将紧固构件69紧固于基座49的螺丝孔49a,以此用该紧固构件69的头部69a的外周部将弹性构件68向各保持肋53按压。借助于此,通过安装于各法兰61的弹性构件68,利用紧固构件69将方向指示器44B安装于侧挡风罩22b的支持部48。还有,紧固构件69,除了螺栓外还可以使用具有头部的铆钉和自攻螺丝等其他紧固构件。
在这里,紧固构件69的头部69a的外径C设定为比法兰61的支持孔63a的内径B小,比弹性构件68的插通孔70的内径D大。这样,通常中央部的插通孔70中插入基座49的弹性构件68,被具有比插通孔70的内径大的外径的紧固构件69的头部69a按压固定在侧挡风罩22b的支持部48的支持框52与各保持肋53上。
在例如由于摩托车翻倒等原因,挡风罩主体22与地面那样的固定物体接触的情况下,从挡风罩主体22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的方向指示器44B受到图11的箭头P所示的指向车宽方向内侧的外力。这时方向指示器44B的法兰61的支持孔63a的内周缘部嵌合着弹性构件68的嵌合槽71,因此弹性构件68通过法兰61承受施加于方向指示器44A、44B的外力。该外力大于预定的允许外力的情况下,弹性构件68被法兰61按压发生很大的弹性变形,紧固构件69的头部69a进入伴随弹性构件68的弹性变形扩大直径的插通孔70内。如上所述,法兰61的支持孔63a的内径B比紧固构件69的头部69a的外径C大,因此法兰61的这些支持孔63a与弹性构件68一起使紧固构件69的头部69a通过,并且向车宽方向内侧移动,从而使弹性构件68和法兰61从紧固构件69的头部69a脱离。借助于此,方向指示器44B在侧挡风罩22b的支持部48上的支持得以解除。
于是,方向指示器44B如图11的双点划线所示,在外力的压迫下全部或部分没入安装开口47的车身内侧。这样的没入将外力加以吸收,能够防止方向指示器44B的盒盖60受到损伤。左侧的方向指示器44A也利用与上述右侧的方向指示器44B相同的结构,支持于左侧的侧挡风罩22a。
上述允许外力是比能够使图11所示的方向指示器44B的信号灯盒58受到损伤的外力小一些的外力,通过适当选择弹性构件68的弹力及紧固构件69的头部69a的外径C与弹性构件68的插通孔70的内径D之差,设定为弹性构件68通过方向指示器44B的法兰61受到允许外力以上的外力时,产生弹性变形能够跨越紧固构件69的头部69a向车宽方向内侧移动。换句话说,弹性构件68在受到未满允许外力的大小的外力作用下,只受到紧固构件69的头部69a的按压,不向车宽方向内侧移动,方向指示器44B也不发生意外移动。又,方向指示器44B,以卡合在这三个法兰61上的圆筒状的弹性构件68的插通孔70中插通紧固构件69,被阻止向沿着紧固构件69的车宽方向以外位移的状态,支持于侧挡风罩22b的支持部48。借助于此,方向指示器44B通常也能够可靠防止意外的位移,稳定地保持于所希望的位置。
图9用双点划线表示将挡风罩主体22的右侧的侧挡风罩22b搭载于摩托车时的散热器41的安装位置。形成于侧挡风罩22b的三个支持部48配置于比散热器41更偏向前方的位置。图2的左侧的侧挡风罩22a相对于右侧的侧挡风罩22b形成左右对称形状。借助于此,在方向指示器44A、44B没入车宽方向内侧时能够防止其撞击宽度尺寸较大的散热器41。
本发明的前挡风罩组合件43设定为,其侧挡风罩22a、22b接触到地面等固定物体,而受到指向车宽方向内侧的较大外力时,方向指示器44A、44B能没入挡风罩主体22的侧挡风罩22a、22b的车宽方向外侧面的同一面或比其靠内侧的位置。上述所谓车宽方向外侧面,如图14的双点划线所示,是指在侧挡风罩22a、22b的方向指示器44A、44B的安装开口47的近旁的位置,将向车宽方向外侧最突出的多个地方加以连接的假想面Q。方向指示器44A、44B如上所述受到外力向车宽方向内侧移动规定的距离时,对侧挡风罩22a、22b的支持部48的支持被解除,形成能够出入自如地插通安装开口47简单地保持的状态。因此在固定物体接触到侧挡风罩22a、22b的外表面之前可以将方向指示器44A、44B按入侧挡风罩22a、22b内部。借助于此,能够在受到较大外力时有效地防止方向指示器44A、44B受到损伤。
本发明的前挡风罩组合件也可以适用于具备没有前缘构件的前挡风罩的摩托车。也就是说,方向指示器配置于从前挡风罩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的位置时,在例如摩托车翻倒,挡风罩主体接触到地面的情况下会受到很大的外力,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采用使方向指示器在受到指向车宽方向内侧的外力时能够没入车宽方向内侧的结构,这样能够吸收外力防止前挡风罩受到损伤或破损。
Claims (18)
1.一种覆盖车身前部的摩托车的前挡风罩,其特征在于,具备挡风罩主体、以及装卸自如地安装在所述挡风罩主体上,形成前挡风罩的前缘的主要部分的前缘构件,
所述前缘构件由总体上具有细长的带状形状的左右成对的前缘片构成,表面形成为有许多小凹凸点的梨表皮似的粗糙面,
在所述前缘片的前缘部形成有向内侧弯曲的前缘导向器;
在所述前缘片的后缘部形成有与该后缘正交并向内侧延伸的屈曲片;
在所述前缘片的内表面侧形成有前缘基座,所述前缘基座上形成有拧入螺丝用的下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的前挡风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缘构件延伸到前挡风罩的下缘,方向指示器安装于所述挡风罩主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的前挡风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缘构件由含有着色剂的树脂形成,所述前缘构件形成为具有用着色剂着色的表面,还相对于所述挡风罩主体形成为较深的颜色,所述挡风罩主体的外侧表面上施加有涂料,
所述前缘构件的下端部前后方向尺寸比上下方向中间部大鳍存在的份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的前挡风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缘构件的外表面的后缘比所述挡风罩主体的外表面的前部更偏向外侧,所述前缘构件与所述挡风罩主体用不同的材料制作,
所述前缘构件具有左右成对的前缘片,
所述左右的前缘片的下部彼此通过连结构件连结。
5.一种具备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的前挡风罩的前挡风罩组合件,其特征在于,
具备在所述前缘构件的后侧安装于所述挡风罩主体,并从所述挡风罩主体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的方向指示器,
所述方向指示器可没入车宽方向内侧地加以支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摩托车的前挡风罩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向指示器设定为可没入所述挡风罩主体的车宽方向外侧面的同一面上或比其更靠内侧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摩托车的前挡风罩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向指示器得以支持以被阻止向车宽方向外位移,并且在尚未达到预定的允许外力的情况下,被防止向车宽方向内侧移动,而在允许外力以上的情况下,允许向车宽方向内侧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摩托车的前挡风罩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罩主体的支持部支持着所述方向指示器的被支持部,所述被支持部配置于在前后方向上偏离使发动机的冷却水放热的散热器的位置上。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摩托车的前挡风罩组合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向指示器通过弹性构件,利用支持构件支持于所述挡风罩主体上,
所述弹性构件设定为,在所述方向指示器受到向车宽方向内侧的允许外力以上的外力时,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持构件向所述车宽方向内侧相对移动,允许所述方向指示器向车宽方向内侧后退。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摩托车的前挡风罩组合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持构件是紧固于所述挡风罩主体的基座上的紧固构件,所述弹性构件在中央部具有插通孔,
所述紧固构件插通所述插通孔,利用紧固构件的头部将所述弹性构件按压在所述基座上,以此将所述方向指示器支持于所述挡风罩主体。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摩托车的前挡风罩组合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构件是具有在其外周设置用于嵌合所述方向指示器的支持孔的内周缘部的嵌合槽的圆筒状构件,
所述紧固构件的头部的外径比所述支持孔的内径小,比所述弹性构件的插通孔的内径大。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摩托车的前挡风罩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向指示器在多个位置具有法兰,所述方向指示器利用在各法兰上插通的所述支持构件,安装于所述挡风罩主体。
13.一种具备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的前挡风罩的前挡风罩组合件,其特征在于,
具备
安装于所述前挡风罩,从该前挡风罩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的方向指示器,
所述方向指示器可没入车宽方向内侧地加以支持。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摩托车的前挡风罩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向指示器设定为可没入所述挡风罩主体的车宽方向外侧面的同一面上或比其更靠内侧的位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摩托车的前挡风罩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向指示器得以支持以被阻止向车宽方向外位移,并且在尚未达到预定的允许外力的情况下,被防止向车宽方向内侧移动,在允许外力以上的情况下,允许向车宽方向内侧移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摩托车的前挡风罩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罩主体的支持部支持着所述方向指示器的被支持部,所述被支持部配置于在前后方向上偏离使发动机的冷却水放热的散热器的位置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摩托车的前挡风罩组合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向指示器通过弹性构件,利用支持构件支持于所述挡风罩主体上,
所述弹性构件设定为,在所述方向指示器受到向车宽方向内侧的允许外力以上的外力时,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持构件向所述车宽方向内侧相对移动,允许所述方向指示器向车宽方向内侧后退。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摩托车的前挡风罩组合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持构件是紧固于所述挡风罩主体的基座上的紧固构件,所述弹性构件在中央部具有插通孔,
所述紧固构件插通所述插通孔,利用紧固构件的头部将所述弹性构件按压在所述基座上,以此将所述方向指示器支持于所述挡风罩主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206603A JP5615637B2 (ja) | 2010-09-15 | 2010-09-15 | 自動二輪車のフロントカウル |
JP2010-206603 | 2010-09-15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398649A CN102398649A (zh) | 2012-04-04 |
CN102398649B true CN102398649B (zh) | 2014-12-24 |
Family
ID=447637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271177.1A Active CN102398649B (zh) | 2010-09-15 | 2011-09-14 | 摩托车的前挡风罩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8628136B2 (zh) |
EP (1) | EP2431265B1 (zh) |
JP (1) | JP5615637B2 (zh) |
CN (1) | CN10239864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551979B2 (ja) * | 2010-06-28 | 2014-07-16 |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 乗物のランプ配置構造 |
JP5597147B2 (ja) * | 2011-03-07 | 2014-10-01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型車両 |
JP6058957B2 (ja) | 2012-09-21 | 2017-01-11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り型車両のサイドカバー構造 |
US9878745B2 (en) * | 2012-12-21 | 2018-01-30 | Garth L. Magee | Upper wheel fairing reducing critical vehicle drag |
JP6071658B2 (ja) * | 2013-03-08 | 2017-02-01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の下部構造 |
BR112016001863B1 (pt) * | 2013-07-31 | 2022-01-11 | Honda Motor Co., Ltd | Construção de cobertura de chassi de motocicleta |
JP6014765B2 (ja) * | 2013-07-31 | 2016-10-25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のボディカバー構造 |
JP5850891B2 (ja) | 2013-08-27 | 2016-02-03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樹脂部品の結合構造 |
AU354810S (en) * | 2013-09-24 | 2014-04-07 | Honda Motor Co Ltd | Headlight for motorcycle |
EP3072791B1 (en) * | 2013-11-15 | 2020-01-08 | Kawasak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 Straddle-type vehicle |
JP6837791B2 (ja) * | 2016-09-26 | 2021-03-03 |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型車両のフロントカウル |
JP1568854S (zh) * | 2016-09-29 | 2017-02-06 | ||
JP2018111414A (ja) * | 2017-01-12 | 2018-07-19 |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 鞍乗型車両 |
JP7225632B2 (ja) * | 2018-09-21 | 2023-02-21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鞍乗型車両のフロント構造 |
USD918785S1 (en) * | 2019-08-05 | 2021-05-11 | Kawasaki Jukogyo Kabushiki Kaisiia | Fairing for a motorcycle |
IT202100002006A1 (it) * | 2021-02-01 | 2022-08-01 | Piaggio & C Spa | Motociclo con carenatura con apertura frontale per l'ingresso di aria |
JP7456982B2 (ja) * | 2021-08-20 | 2024-03-27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フロントカウル支持構造 |
USD1006687S1 (en) * | 2021-11-16 | 2023-12-05 | Piaggio & C. Spa | Fairing for motorcycles |
JP2024110036A (ja) * | 2023-02-02 | 2024-08-15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カウリング構造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678223A (en) * | 1984-12-26 | 1987-07-07 |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Cowling device for riding type vehicles |
US7410025B2 (en) * | 2004-09-03 | 2008-08-12 |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 Vehicle |
CN201321113Y (zh) * | 2008-12-24 | 2009-10-07 | 曹三林 | 摩托车挡风罩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950727A (en) * | 1975-06-19 | 1976-04-13 | Smith Paul H | Fold-away rear turn indicators for motorcycles |
US4010976A (en) * | 1976-02-13 | 1977-03-08 | Shields William D | Motorcycle fairing |
JPS61110487A (ja) | 1984-11-05 | 1986-05-28 | 日立コンデンサ株式会社 | 印刷配線板の製造方法 |
FR2798113B1 (fr) * | 1999-09-02 | 2001-11-23 | Mbk Ind Soc Nouvelle Motobecan | Structure repose-pieds pour vehicule |
JP2005153664A (ja) | 2003-11-25 | 2005-06-16 | Denso Corp | 自動二輪車のカウリング構造 |
JP4358061B2 (ja) * | 2004-07-30 | 2009-11-04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の前部灯火装置 |
JP2006056288A (ja) | 2004-08-17 | 2006-03-02 | Yamaha Motor Co Ltd | 自動二輪車および車両カバー取付方法 |
JP4078341B2 (ja) * | 2004-08-30 | 2008-04-23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における車体カバー構造 |
JP2007253835A (ja) * | 2006-03-24 | 2007-10-04 | Yamaha Motor Co Ltd | 自動二輪車 |
JP2009046018A (ja) | 2007-08-20 | 2009-03-05 | Yamaha Motor Co Ltd | 鞍乗型車両 |
JP2009107569A (ja) | 2007-10-31 | 2009-05-21 | Yamaha Motor Co Ltd | 自動二輪車用カウル及び自動二輪車 |
JP3154590U (ja) | 2008-09-05 | 2009-10-22 |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 |
JP2010206603A (ja) | 2009-03-04 | 2010-09-16 | Yokogawa Electric Corp | 遅延発生装置及びicテスタ |
-
2010
- 2010-09-15 JP JP2010206603A patent/JP5615637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
- 2011-09-07 US US13/227,275 patent/US8628136B2/en active Active
- 2011-09-13 EP EP11007430.9A patent/EP2431265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11-09-14 CN CN201110271177.1A patent/CN102398649B/zh active Active
-
2013
- 2013-12-04 US US14/097,155 patent/US9199682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678223A (en) * | 1984-12-26 | 1987-07-07 |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Cowling device for riding type vehicles |
US7410025B2 (en) * | 2004-09-03 | 2008-08-12 |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 Vehicle |
CN201321113Y (zh) * | 2008-12-24 | 2009-10-07 | 曹三林 | 摩托车挡风罩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附图1-6.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8628136B2 (en) | 2014-01-14 |
JP2012061925A (ja) | 2012-03-29 |
EP2431265A2 (en) | 2012-03-21 |
US20140084618A1 (en) | 2014-03-27 |
CN102398649A (zh) | 2012-04-04 |
EP2431265A3 (en) | 2012-05-30 |
US9199682B2 (en) | 2015-12-01 |
EP2431265B1 (en) | 2013-11-06 |
JP5615637B2 (ja) | 2014-10-29 |
US20120061989A1 (en) | 2012-03-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398649B (zh) | 摩托车的前挡风罩 | |
CN102133910B (zh) | 骑跨型车辆的罩结构 | |
CN101016063A (zh) | 摩托车 | |
EP2583884B1 (en) | Front structure of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 |
WO2011025044A1 (ja) | 自動二輪車 | |
JP5183273B2 (ja) | 鞍乗り型車両の車体カバー構造 | |
JP2009073419A (ja) | 自動二輪車のリヤフェンダ・アセンブリー | |
CN100360366C (zh) | 汽车的前车身构造 | |
CN1927637B (zh) | 鞍乘型车辆的后部结构和鞍乘型车辆 | |
CN101468685B (zh) | 摩托车 | |
DE602005001626D1 (de) | Anordnung für ein ersatzrad bei einem kraftfahrzeug | |
CN101468688B (zh) | 跨骑式车辆 | |
CN105564548A (zh) | 车辆 | |
US9581073B2 (en) | Radiator structure for two-wheeled vehicle | |
CN103707963A (zh) | 跨骑型车辆的方向指示灯装置 | |
CN203876890U (zh) | 一种摩托车后挡泥板 | |
CN101468680B (zh) | 前挡泥板和摩托车 | |
CN102815353B (zh) | 两轮机动车的车体罩 | |
CN202098495U (zh) | 一种摩托车挡泥板安装结构 | |
CN107709146A (zh) | 摩托车内后挡泥板结构 | |
CN101323331B (zh) | 两轮机动车的前置盛物筐 | |
CN209553103U (zh) | 一种底护板机构及机动车辆 | |
ITTO981010A1 (it) | Pezzo di carrozzeria monoblocco destinato ad un autoveicolo o e suo procedimento di fabbricazione. | |
CN211617951U (zh) | 摩托车后挡泥板 | |
CN103802973A (zh) | 一种摩托车的车体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725 Address after: Akashi, Hyogo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Kawasaki motorcycle Co.,Ltd. Address before: Kobe City, Hyogo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before: KAWASAK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