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95805B - 三球销式等速接头及其组装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三球销式等速接头及其组装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95805B
CN102395805B CN201080016591.1A CN201080016591A CN102395805B CN 102395805 B CN102395805 B CN 102395805B CN 201080016591 A CN201080016591 A CN 201080016591A CN 102395805 B CN102395805 B CN 1023958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force
force passing
passing shaft
hole
inner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1659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95805A (zh
Inventor
德田喜大
山本雅史
高桥正则
小林秀树
田中薰
舟木裕辉
山本知彦
渡边哲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10027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312169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10027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312168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3958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958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958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958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3/00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 F16D3/16Universal joints in which flexibility is produced by means of pivots or sliding or rolling connecting parts
    • F16D3/20Universal joints in which flexibility is produced by means of pivots or sliding or rolling connecting parts one coupling part entering a sleeve of the other coupling part and connected thereto by sliding or rolling members
    • F16D3/202Universal joints in which flexibility is produced by means of pivots or sliding or rolling connecting parts one coupling part entering a sleeve of the other coupling part and connected thereto by sliding or rolling members one coupling part having radially projecting pins, e.g. tripod joints
    • F16D3/205Universal joints in which flexibility is produced by means of pivots or sliding or rolling connecting parts one coupling part entering a sleeve of the other coupling part and connected thereto by sliding or rolling members one coupling part having radially projecting pins, e.g. tripod joints the pins extending radially outwardly from the coupling part
    • F16D3/2055Universal joints in which flexibility is produced by means of pivots or sliding or rolling connecting parts one coupling part entering a sleeve of the other coupling part and connected thereto by sliding or rolling members one coupling part having radially projecting pins, e.g. tripod joints the pins extending radially outwardly from the coupling part having three pins, i.e. true tripod joi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19/00Machines for simply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metal parts or objects, or metal and non-metal par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Tools or devices therefor so far a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classes
    • B23P19/04Machines for simply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metal parts or objects, or metal and non-metal par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Tools or devices therefor so far a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classes for assembling or disassembling parts
    • B23P19/08Machines for placing washers, circlips, or the like on bolts or other members
    • B23P19/084Machines for placing washers, circlips, or the like on bolts or other members for placing resilient or flexible rings, e.g. O-rings, circlips
    • B23P19/086Non-metallic protective bellow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21/00Machines for assembling a multiplicity of different parts to compose units, with or without preceding or subsequent working of such parts, e.g. with programme control
    • B23P21/002Machines for assembling a multiplicity of different parts to compose units, with or without preceding or subsequent working of such parts, e.g. with programme control the units stationary whilst being compose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826Assembling or joining
    • Y10T29/49895Associating parts by use of aligning means [e.g., use of a drift pin or a "fixt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53Means to assemble or disassemble
    • Y10T29/53087Means to assemble or disassemble with signal, scale, illuminator, or optical viewer
    • Y10T29/53091Means to assemble or disassemble with signal, scale, illuminator, or optical viewer for work-holder for assembly or disassembl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53Means to assemble or disassemble
    • Y10T29/53687Means to assemble or disassemble by rotation of work par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三球销式等速接头(16)以及用于组装接头的方法和装置(60)。在三球销式等速接头(16)的内部件(20)中形成的通孔(28)的开口中形成有锥形缩径部(36),该锥形缩径部的直径从所述开口朝向内侧逐渐变小。在驱动力传递轴(12)的侧壁中形成有第一环形槽(50),并且用作接合部件的夹子(54)接合所述第一环形槽(50)。在内部件(20)中的通孔(28)的侧壁中形成有第二环形槽(52)。在将驱动力传递轴(12)插入穿过内部件(20)中的通孔(28)时,锥形缩径部(36)引导所述轴,使得夹子(54)朝向第一环形槽(50)的底面收缩。当第一环形槽(50)和第二环形槽(52)的位置相一致时,夹子(54)由于其弹性而膨胀和收缩。

Description

三球销式等速接头及其组装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球销式等速接头,在这种三球销式等速接头中,安装在内部件的耳轴上的辊子部件以可滑动的方式接合在外部件的内壁中限定的轨道槽中,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组装这种三球销式等速接头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如本领域所公知的,三球销式等速接头具有外部件和内部件,所述外部件包括有底的筒状杯形部,该筒状杯形部具有从其一端伸出的轴部,并且所述内部件被定位并固定到驱动力传递轴的插入到外部件中的远端。驱动力传递轴具有位于其周向侧壁上的花键(齿),并且内部件具有在其中限定的通孔,该通孔具有位于其内壁上的花键(齿)。当驱动力传递轴的所述远端被插入到通孔中时,花键相互啮合,从而使驱动力传递轴和内部件相互接合。
驱动力传递轴的远端具有在其侧壁上限定的环形槽。在该环形槽中接合有大致C形的夹子,该夹子暴露出通孔,从而防止内部件脱离驱动力传递轴(例如,见日本专利No.2692030)。
日本专利No.3626127提出,为了防止内部件脱离驱动力传递轴,环形槽被限定在内部件的内壁和驱动力传递轴的侧壁这二者中。而且,与球笼式等速接头的情况相同,有一夹子接合在所述环形槽中。
外部件的杯形部具有在其内壁中限定的多个(通常,三个)轨道槽,并且内部件具有从环状的圆环部的侧壁突出的耳轴。
耳轴朝向轨道槽延伸。借助于诸如滚针轴承或类似物的滚动部件,辊子部件以可旋转的方式保持与相应的耳轴接合,并且辊子部件以可滑动的方式插入到轨道槽中。
上述结构的三球销式等速接头通常按以下方式由工人手工组装。首先,工人使内部件的花键与驱动力传递轴的远端上的花键啮合。随后,在滚动部件被保持在相应的耳轴的内壁上的情况下,工人将辊子部件放置在相应的耳轴上,并将辊子部件插入到外部件的轨道槽中。
工人手工组装三球销式等速接头是冗长耗时的,并且工作效率不高。鉴于这种缺陷,需要一种用于自动组装三球销式等速接头的组装装置。例如,日本特开专利公报No.06-312326提出了这样一种组装装置,这种组装装置关注用油脂填充杯形部所需要的时间。
根据日本特开专利公报No.06-312326中所公开的组装装置,如可从其图7和图8所理解的,将接头罩和包括安装在耳轴上的辊子部件的内部件安装在驱动力传递轴的远端上,接着,将辊子部件插入到设置在杯形部中的轨道槽中,从而组装三球销式等速接头。如果将包括安装在耳轴上的辊子部件的内部件预先插入到杯形部中,接着使驱动力传递轴穿过内部件的通孔,则夹子需要收缩而穿过内部件的通孔,而不论夹子是接合在驱动力传递轴的暴露在内部件的通孔外的环形槽中(如日本专利No.2692030中所公开的),还是接合在设置在内部件的通孔的内壁中的环形槽和驱动力传递轴的环形槽这二者中(如日本专利No.3626127中所公开的)。除非夹子收缩,否则夹子不能穿过通孔。
换句话说,在日本特开专利公报No.06-312326中公开的组装装置仅能够使将安装在驱动力传递轴上的内部件容纳在杯形部中的过程自动化,而不能使将内部件安装在驱动力传递轴上的过程自动化。
为了收缩夹子,可能需要利用在组装球笼式等速接头时使用的收缩器。然而,这种收缩器不能到达轨道槽的较深的区域,因为三球销式等速接头中的轨道槽往往很长。结果,很难自动地收缩夹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总的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三球销式等速接头,这种三球销式等速接头允许诸如夹子或类似物的接合部件在驱动力传递轴穿过内部件的通孔时收缩。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三球销式等速接头,这种三球销式等速接头允许使其自身被自动组装到机器上。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组装方法,这种组装方法能够自动地执行将内部件安装到驱动力传递轴上的过程。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组装装置,这种组装置使得能够实施上述组装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三球销式等速接头,该三球销式等速接头包括外部件和内部件,所述外部件具有在其内壁中限定的轨道槽,所述内部件中限定有通孔,在所述通孔的内壁上布置有齿,这些齿保持与驱动力传递轴上的齿相啮合,并且所述内部件还具有从其侧壁突出并朝向所述轨道槽延伸的耳轴,其中:
所述内部件的所述通孔具有锥形缩径部,该锥形缩径部的直径以锥形型式从所述通孔的开口向内逐渐减小;
所述驱动力传递轴中限定有跨过所述齿的第一环形槽,并且所述通孔具有在该通孔的所述内壁中限定的跨过齿的第二环形槽;
所述内部件通过接合在所述第一环形槽和所述第二环形槽这二者中的单个接合部件而防止脱离所述驱动力传递轴;并且
当将所述驱动力传递轴插入到所述通孔中时,所述通孔的所述锥形缩径部引导与所述驱动力传递轴的所述第一环形槽相接合的所述接合部件,从而使所述接合部件朝向所述第一环形槽的底部收缩。
通过上述实施方式,所述锥形缩径部自动地收缩所述接合部件,接着,所述接合部件和所述驱动力传递轴被插入到所述内部件的所述通孔中。上述实施方式因此使得能够容易地收缩所述接合部件。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利用组装装置等,可将驱动力传递轴机械联接到已预先容纳在外部件中的内部件。因此,减少了冗长耗时的手动步骤的数量,并且三球销式等速接头可被有效地组装。
如上所述,设置在内部件的通孔的开口中的锥形缩径部自动地收缩接合在驱动力传递轴的第一环形槽中的接合部件,从而使得能够连同接合部件一起将驱动力传递轴容易地插入到通孔中。结果,通过使用组装装置等,三球销式等速接头可容易地被自动地机械组装。
接合部件的优选的实施例可以是C形的弹性夹子。在第一环形槽和第二环形槽在位置上相互对准的情况下,当驱动力传递轴被插入到内部件的通孔中时,夹子在自身的弹性作用下趋向于恢复到其原始形状,即,膨胀。当以这种方式膨胀时,夹子容易地接合在第一环形槽和第二环形槽这二者中。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组装三球销式等速接头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在接合构件接合在驱动力传递轴中限定的第一环形槽中的情况下,将所述驱动力传递轴装配到在内部件中限定的通孔中来组装所述三球销式等速接头,所述内部件被容纳在外部件中,所述外部件具有在内壁中限定的轨道槽,并且所述内部件在侧壁上具有耳轴,在所述耳轴上安装有辊子部件,所述辊子部件以可滑动的方式插入在所述轨道槽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保持所述驱动力传递轴的一端部;
使所述驱动力传递轴的轴线与所述通孔的中心相互对准;
使所述驱动力传递轴的所述轴线与所述通孔的所述中心相互同相;
将所述辊子部件安装在所述耳轴上;
使所述外部件相对于所述驱动力传递轴相对移动,从而将所述驱动力传递轴装配到所述内部件的所述通孔中,所述外部件中容纳所述内部件,并且所述辊子部件以可滑动的方式插入到所述轨道槽中;以及
所述辊子部件以可滑动的方式插入到所述外部件的杯形部的底部的终点;
其中,所述接合部件在被所述内部件的所述通孔的开口中限定的锥形缩径部引导的同时,直径减小并插入到所述通孔中,并且所述接合部件接合在所述通孔的内壁中限定的第二环形槽中。
根据本实施方式,所述接合部件借助于所述三球销式等速接头的所述内部件的所述锥形缩径部而自动收缩,并且所述驱动力传递轴连同所述接合部件一起被插入到所述内部件的所述通孔中。因此,可容易地收缩所述接合部件,并使所述接合部件接合在所述内部件的所述环形槽和所述驱动力传递轴的所述环形槽这二者中。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可通过将所述驱动力传递轴挤压到已被预先容纳在所述外部件中的所述内部件的所述通孔中而使所述驱动力传递轴和所述内部件容易地相互联接。当所述驱动力传递轴通过装置而被自动地挤压时,减少了冗长耗时的手动步骤的数量,并且三球销式等速接头可被有效地组装。
总之,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述锥形缩径部被设置在所述三球销式等速接头的所述内部件的所述通孔的所述开口中,从而当所述驱动力传递轴被挤压到已预先容纳在所述外部件中的所述内部件的所述通孔中时,所述锥形缩径部自动地收缩接合在所述驱动力传递轴的所述第一环形槽中的所述接合部件。因此,当所述驱动力传递轴连同所述接合部件一起被插入到所述通孔中时,所述驱动力传递轴和所述内部件被相互联接。因此,可自动地组装所述三球销式等速接头。
在上述过程中,当所述驱动力传递轴被装配到所述内部件的所述通孔中时,可在所述外部件上安装接头罩。在这种情况下,优选从所述外部件暂时释放所述接头罩,并因此将所述接头罩再次安装到所述外部件上。以这种方式,可容易地从所述接头罩移除空气。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等速接头组装装置,该等速接头组装装置用于通以下方式组装三球销式等速接头,即:在接合构件接合在驱动力传递轴中限定的第一环形槽中的情况下,将所述驱动力传递轴装配到在内部件中限定的通孔中,所述内部件被容纳在外部件中,所述外部件具有在内壁中限定的轨道槽,并且所述内部件在侧壁上具有耳轴,在所述耳轴上安装有辊子部件,所述辊子部件以可滑动的方式插入在所述轨道槽中,所述等速接头组装装置包括:
轴保持机构,该轴保持机构用于保持所述驱动力传递轴的一端部;
定心机构,该定心机构用于使所述驱动力传递轴的轴线与所述通孔的中心互相对准;
转动机构,该转动机构用于使所述驱动力传递轴与所述内部件的所述通孔相互同相;以及
外部件移动机构,该外部件移动机构用于使容纳所述内部件的所述外部件相对于所述驱动力传递轴移动。
对于上述实施方式,可通过将所述驱动力传递轴挤压到已预先容纳在所述外部件中的所述内部件的所述通孔中而使所述驱动力传递轴和所述内部件容易地相互联接。这是因为,随着所述驱动力传递轴被逐渐挤压到所述通孔中,所述三球销式等速接头的所述内部件的锥形缩径部自动地收缩所述接合部件,直到所述接合部件最终接合在所述内部件中限定的所述环形槽和所述驱动力传递轴中限定的所述环形槽这二者中。
根据本发明,所述三球销式等速接头可被自动地同时组装并安装在所述驱动力传递轴上。因此,减少了冗长耗时的手动步骤的数量,并且三球销式等速接头可被有效地组装。
所述等速接头组装装置还应优选地包括罩把持机构,该罩把持机构用于把持已预先安装在所述驱动力传递轴上的接头罩。当所述驱动力传递轴被装配在所述内部件的所述通孔中时,所述罩把持机构暂时从所述外部件释放已安装在所述外部件上的所述接头罩,之后再次将所述接头罩安装在所述外部件上。以这种方式,可容易地从所述接头罩移除空气。
所述等速接头组装装置还应优选地包括用于挤压所述接合部件的接合部件挤压机构。所述接合部件挤压机构使所述接合部件与所述驱动力传递轴的所述环形槽可靠地接合。
附图说明
图1是以侧视图的方式部分地示出的结合有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三球销式等速接头的驱动力传递机构的整体结构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2是结合在图1中示出的驱动力传递机构中的三球销式等速接头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图3是沿图2的线III-III截取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图2中示出的三球销式等速接头的接合构件(夹子)的整体结构的前视图;
图5是以局部垂直剖视的方式示出的根据所述实施方式的等速接头组装装置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6是图5中示出的等速接头组装装置的放大的局剖侧视图;
图7是沿着图6中的箭头L表示的方向获得的局部剖切图;
图8是沿着图6中的箭头M表示的方向获得的局部剖切图;
图9是沿着图6中的箭头N表示的方向获得的局部剖切图;
图10是图9中示出的罩把持机构的局部剖切图,其中,第一指状件和第二指状件处于打开状态;
图11是图5中示出的等速接头组装装置的放大的局部侧视图;
图12是沿着图11中的箭头O表示的方向获得的局部剖切图;
图13是沿着图11中的箭头P表示的方向获得的局部剖切图;
图14是示出这样一种状态的局部垂直剖视图,在这种状态中,在接合构件已经接合在驱动力传递轴中限定的第一环形槽中之后,驱动力传递轴穿过内部构件的通孔;
图15是示出这样一种状态的放大的局部视图,在这种状态中,球笼式等速接头的外部件的轴部和三球销式等速接头的外部件的轴部被分别插入到第一外部件保持部和第二外部件保持部中;
图16是示出这样一种状态的放大的局部视图,在这种状态中,夹子被夹子挤压机构的挤压齿挤压;
图17是示出这样一种状态的放大的局部视图,在这种状态中,三球销式等速接头的外部件被抬升以将驱动力传递轴稍微插入内部件的通孔;
图18是示出这样一种状态的放大的局部视图,在这种状态中,第一指状件和第二指状件相互隔开以便释放接头罩;
图19是示出这样一种状态的局部垂直剖视图,在这种状态中,随着锥形缩径部的直径逐渐变小,夹子开始被压缩而收缩;
图20是示出这样一种状态的局部垂直剖视图,在这种状态中,当夹子的直径减小至与通孔的内径对应的直径时,夹子在通孔中移动;
图21是示出这样一种状态的局部垂直剖视图,在这种状态中,夹子接合在驱动力传递轴中限定的第一环形槽以及内部件的通孔的内壁中限定的第二环形槽中;
图22是示出这样一种状态的放大的局部视图,在这种状态中,当各部件处于图21中示出的状态时,接头罩被压缩;
图23是示出这样一种状态的放大的局部视图,在这种状态中,外部件从图22中示出的状态降低;
图24是示出这样一种状态的放大的局部视图,在这种状态中,接头罩被从降低的外部件释放;
图25是示出这样一种状态的放大的局部视图,在这种状态中,接头罩再次被安装在外部件上;以及
图26是示出这样一种状态的放大的局部视图,在这种状态中,驱动力传递机构被从夹具释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三球销式等速接头、用于组装所述三球销式等速接头的组装方法以及用于实施所述组装方法的组装装置。
首先,以下将参照图1至图3描述作为完成的产品的驱动力传递机构。驱动力传递机构10包括驱动力传递轴12,该驱动力传递轴的一端上安装有球笼式等速接头14,并且该驱动力传递轴的余下的另一端上安装有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三球销式等速接头16。
球笼式等速接头14可以是例如日本特开公报第2000-046061号中公开的类型,或者可以是任何其他已知的设计。因此,以下将不描述球笼式等速接头14的细节。
如图2(该图是三球销式等速接头16的局部分解立体图)和图3(该图是沿图2的线III-III截取的剖视图(侧剖视图))所示,三球销式等速接头16包括外部件18和在驱动力传递轴12的端部附近装配到该驱动力传递轴12的一部分上的内部件20。在图3中,驱动力传递轴12和内部件20被示出为在外部件18的外部彼此联接。然而,实际上,驱动力传递轴12是在外部件18的杯形部22(这将在稍后进行描述)内联接到内部件20。
外部件18包括有底的筒状杯形部22以及从该杯形部22的一端伸出的轴部24。该轴部24例如联接到传动装置(未示出)的旋转轴,并通过杯形部22和内部件20将传动装置的旋转驱动力传递到驱动力传递轴12。
杯形部22具有在其内壁上限定的三个轨道槽26a至26c,这三个轨道槽以120°的间隔成角度地间隔开。如图3所示,这三个轨道槽26a至26c延伸到杯形部22的内壁的底部。
如图3所示,内部件20包括用作盘形部件的环形的圆环部30,在该圆环部中限定有通孔28,并且从该圆环部30的侧壁伸出有三个耳轴32a至32c(见图2)。通孔28沿着杯形部22和驱动力传递轴12延伸的方向延伸。通孔28具有包括花键34(齿)的内壁,所述花键沿着通孔28的轴线延伸。
通孔28包括锥形缩径部36,该缩径部的直径以锥形型式从其开口(圆环部30的端面)向内逐渐减小。如稍后所描述的,锥形缩径部36用作收缩部。在本实施方式中,锥形缩径部36具有大约30°的斜角θ(见图3)。
每个耳轴32a至32c都呈在高度方向的中部稍微鼓起的圆柱体的形式。相邻的耳轴32a至32c相互成角度地隔开相等的间隔120°。因此,耳轴32a至32c保持与相应的轨道槽26a至26c同相。耳轴32a至32c朝向相应的轨道槽26a至26c延伸。
辊子部件38a至38c被相应地安装在耳轴32a至32c上,并且在辊子部件38a至38c与耳轴32a至32c之间插设有多个滚动部件,例如,滚珠轴承或类似物。因此,辊子部件38a至38c可相应地围绕耳轴32a至32c旋转。
每个辊子部件38a至38c均具有径向向内突出的一组凸缘42a、42b。所有滚针轴承40均由于受到凸缘42a、42b的夹持而保持在辊子部件38a至38c上。
驱动力传递轴12用作用于经由球笼式等速接头14将传动装置的旋转驱动力(该旋转驱动力被传递通过外部件18)传递到毂轮(未示出)的中继轴。如图3所示,驱动力传递轴12的一端被插入到杯形部22中并延伸穿过内部件20的通孔28,而驱动力传递轴12的另一端延伸穿过在球笼式等速接头14的内部件44中限定的通孔46(见图1)。
如图3所示,驱动力传递轴12的一端上具有花键48(齿)。当驱动力传递轴12的所述一端延伸通过内部件20的通孔28时,花键48与通孔28的内壁上的花键34相啮合。
如可从图3理解的,驱动力传递轴12的包括花键48的所述一端具有在其中限定的跨过花键48延伸的第一环形槽50。内部件20的通孔28的内壁也具有在其中限定的跨过花键34延伸的第二环形槽52。如图4所示,大致C形的夹子54(接合构件)接合在第一环形槽50和第二环形槽52中,从而防止内部件20脱离驱动力传递轴12。
在图2和图3的图示中省略了接头罩。实际上,接头罩56(见图1)被安装在外部件18的杯形部22和驱动传递轴12上,以便从杯形部22延伸到驱动力传递轴12。在杯形部22中填充有例如油脂或类似物的润滑油(未示出)。
以下将描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等速接头组装装置(下文将简称为“组装装置”)。在以下所参照的附图中,为了使等速接头组装装置的结构清楚,某些部件可能以剖切的方式示出,或者某些部件和机构可能从图示中省略。
图5是部分地以垂直剖视图的方式示出的用于组装驱动力传递机构10的组装装置60的示意性侧视图。组装装置60用于通过在球笼式等速接头14被安装在驱动力传递轴12的一端上的同时,将三球销式等速接头16安装在驱动力传递轴12的余下的另一端上,制造如上所述的驱动力传递机构10。组装装置60被支撑在支撑柱64上,该支撑柱被垂直地安装在工位的底板62上。
如图5所示,组装装置60包括:第一外部件保持部66,该第一外部件保持部用于保持三球销式等速接头16的外部件18;第一滚珠丝杠机构68,该第一滚珠丝杠机构用作外部件移动机构,用于使外部件18与第一外部件保持部66一起移动;定心机构70,该定心机构用于使驱动力传递轴12与内部件20的通孔28的中心对准;罩把持机构72,该罩把持机构用于把持接头罩56,该接头罩56被安装在三球销式等速接头16的外部件18以及驱动力传递轴12上;以及轴保持机构78,该轴保持机构用于通过保持球笼式等速接头14的外部件74的轴部76来保持驱动力传递轴12。轴保持机构78包括第二外部件保持部80以及第二滚珠丝杠机构82,该第二滚珠丝杠机构用作使第二外部件保持部80移动的移动机构。轴保持机构78还包括转动机构83,该转动机构用于在驱动力传递轴12变得与内部件20的通孔28同相时使第二外部件保持部80转动预定的角度。转动机构83因此被用作相位对准机构。
第一安装板84和第二安装板86被固定到支撑柱64。第一滚珠丝杠机构68和第二滚珠丝杠机构82被分别支撑在第一安装板84和第二安装板86上。
第一滚珠丝杠机构68包括第一马达88、联接到第一马达88的旋转轴的第一滚珠丝杠90以及螺纹连接到第一滚珠丝杠90上的第一可动螺母92。第一外部件保持部66联接到第一可动螺母92。当第一马达88通电时,第一滚珠丝杠90围绕其轴线旋转,从而引导第一可动螺母92垂直移动,该第一可动螺母又使第一外部件保持部66能够垂直移动。
如图5和图6所示,大致呈平板形式的线性引导支撑板94被布置在第一安装板84和第二安装板86之间,并且在由箭头X1表示的方向延伸。如图6所示,在线性引导支撑板94的下端面上组合布置有第一引性引导部98和第二线性引导部100,以用于使定心机构70的轴定位部件96在由箭头X1、X2表示的方向以及由箭头Y1、Y2表示的方向上移动。在线性引导支撑板94的上端面上组合布置有第三引性引导部102和第四线性引导部104,以用于使罩把持机构72在由箭头X1、X2表示的方向以及由箭头Y1、Y2表示的方向上移动。换句话说,如图6所示,定心机构70可借助于第一线性引导部98和第二线性引导部100而分别在由箭头X1、X2表示的方向以及由箭头Y1、Y2表示的方向上移动。而且,如图6所示,罩把持机构72可借助于第三线性引导部102和第四线性引导部104而分别在由箭头X1、X2表示的方向以及由箭头Y1、Y2表示的方向上移动。
如可从图7(该图是沿着图6中由箭头L表示的方向得到的局部剖切视图)以及图8(该图是沿着图6中的箭头M表示的方向得到的局部剖切视图)理解的,第一线性引导部98具有第一导轨106和第二导轨108,滑动件110可滑动地接合第一导轨106,并且滑动件112、113可滑动地接合第二导轨108(见图7)。安装第一桥接板114,其从滑动件110延伸到滑动件112、113(见图7)。在图8的图示中省略了第一桥接板114。
尽管如图7和图8所示,第一筒体116被支撑在线性引导支撑板94上,但在图5和图6的图示中省略了该第一筒体116。第一筒体116具有通过成弯曲形状的第一联接部件120联接到第一桥接板114的第一杆118(见图7)。当第一筒体116被致动以使第一杆118伸展和收缩时,第一桥接板114连同定心机构70上的轴定位部件96与第二线性引导部100一起在由箭头X1、X2表示的方向移动。
第二线性引导部100包括第三导轨122,如图6所示,该第三导轨在垂直于第一导轨106和第二导轨108的方向(由箭头Y1表示的方向)延伸。如图6和图7所示,彼此相互接合的滑动件126和128可滑动地接合第三导轨122。安装第二桥接板130,其从滑动件126的端面延伸到滑动件128的端面。第二桥接板130通过第二联接部件132联接到第二筒体134的第二杆136,如图8所示。当第二筒体134被致动时,第二桥接板130沿着第三导轨122在由图6和图9中的箭头Y1、Y2表示的方向(即,垂直于图7的纸面延伸的方向)上移动。
如图6所示,在第二桥接板130的端面上安装有平行于第一导轨106和第二导轨108延伸的柱状部件138。该柱状部件138具有在其中限定的装配孔140,并且轴定位部件96被牢固地装配在装配孔140中并平行于第三导轨122延伸。轴定位部件96包括大致柱形的主体部和锥形接合部,所述锥形接合部的直径以锥形型式朝向该接合部的末端逐渐减小。如稍后所描述的,轴定位部件96的锥形接合部接合在驱动力传递轴12的远端面中限定的有底的孔中(未示出)。
在垂直地安装在柱状部件138上的导套142中装配有呈平板形式的支撑部件144,轴定位部件96的主体部延伸通过在支撑部件144中限定的通孔146,并延伸通过在导套142的末端面中限定的通孔148。通孔146、148的直径对应于轴定位部件96的主体部的直径。轴定位部件96因此被牢固地支撑,并且被防止摇摆。
柱状部件138也被安装在第二桥接板130的端面上的三角形板150牢固地支撑。因此,也能防止轴定位部件96摇摆运动,否则在柱状部件138可摇摆的情况下,轴定位部件96将发生摇摆运动。
如可从图7看出的,线性引导支撑板94具有在其中限定的大致U形的凹部152。如图8所示,在凹部152中布置有挤压齿筒体154,该挤压齿筒体用作夹子挤压机构,用于挤压夹子54(见图3和图5)。
挤压齿筒体154具有可朝向彼此和远离彼此同步运动的一组挤压齿杆156、158。在挤压齿杆156、158的远端上分别安装有挤压齿联接板160。如图6所示,挤压齿162被分别布置在挤压齿联接板160上。当挤压齿筒体154被致动时,挤压齿杆156、158朝向彼此和远离彼此运动,以打开和闭合挤压齿162。
当如图8所示的第三筒体164被致动时,罩把持机构72可在由箭头X1、X2表示的方向(垂直于图8的纸面的方向)移动。当第四筒体166被致动时,罩把持机构72也可在由图6中的箭头Y1、Y2表示的方向移动。
更具体地,如图6和图8所示,滑动件172、173以及滑动件174、175被分别布置在第三线性引导部102的第四导轨168和第五导轨170之上,并且安装第三桥接板176,其在滑动件172、173与滑动件174、175的端面之间延伸。如图8和图9(该图9是沿着由图6中的箭头N表示的方向获得的局部剖切图)所示,在线性引导支撑板94的一端面上支撑有第三筒体164,该端面远离支撑第一筒体116的端面。第三筒体164具有通过弯曲的第三联接部件180(见图9)联接到第三桥接板176的第三杆178。当第三筒体164被致动以便使第三杆178伸展和收缩时,第三桥接板176连同第四线性引导部104上的罩把持机构72与第四线性引导部104一起在由箭头X1、X2表示的方向移动。
第四线性引导部104包括第六导轨182和第七导轨184,这些第六导轨和第七导轨被安装在第三桥接板176上,从而在由箭头Y2表示的方向延伸(见图9)。安装第四桥接板190,其从第六导轨182上的滑动件186延伸到第七导轨184上的滑动件188。第四桥接板190通过第四联接部件192联接到第四筒体166的第四杆194,如图8所示。因此,当第四筒体166被致动时,第四桥接板130沿着第六导轨182和第七导轨184在由箭头Y1、Y2表示的方向(即,垂直于图9的纸面延伸的方向)移动。
如图9所示,罩把持机构72包括安装在第四桥接板190上的第五筒体196,并包括第一指状件200和第二指状件202,这些第一指状件和第二指状件可响应于第五筒体196的第五杆198的运动而打开和闭合。
在第五杆198的远端中安装有拉动部件208,该拉动部件具有在其中限定的第一U形槽204和第二U形槽206。第一U形槽204和第二U形槽206相互成角度地隔开大约180°。
第一指状件200和第二指状件202被分别装配在第一支架210和第二支架212中,该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分别具有第一导销214和第二导销216,而该第一导销和第二导销被分别插入到第一U形槽204和第二U形槽206中。枢轴218延伸通过第一支架210和第二支架212。
如图10所示,当第五筒体196被致动以收缩第五杆198时,被分别插入到第一U形槽204和第二U形槽206中的第一导销214和第二导销216被拉动部件208拉动,从而使第一指状件200和第二指状件202相互分开,从而打开罩把持机构72。当第五杆198伸展时,第一指状件200和第二指状件202朝向彼此运动,从而闭合罩把持机构72,如图9所示。
根据本实施方式,如图5和图11所示,在第一线性引导部98和第二滚珠丝杠机构82之间可移动地布置有夹持机构230。更具体地,如图12(该图12是沿着由图11中的箭头O表示的方向获得的局部剖切图)所示,在第二安装板86(见图5)上安装有第五线性引导部232,并且夹持机构230可沿着第五线性引导部232的第八导轨234和第九导轨236在由箭头Y1、Y2表示的方向移动。
安装滑动板242,其从第八导轨234上的滑动件238延伸到第九导轨236上的滑动件240。如图13(该图13是沿着由图11中的箭头P表示的方向获得的视图)所示,滑动板242通过联接板250联接到第三可移动螺母248,该第三可移动螺母被螺纹联接在第三滚珠丝杠机构244的第三滚珠丝杠246上。当操作员抓住并转动把手252以使第三可移动螺母248沿着第三滚珠丝杠246移动时,通过联接板250联接到第三可移动螺母248的滑动板242也移动。
在滑动板242上安装有柱状支撑部件254(见图12和图13),该柱状支撑部件的截面为大致倒T形。平坦的支撑部件256沿着柱状支撑部件254的方向延伸,并且被附接到柱状支撑部件254的侧表面。由于柱状支撑部件254受到平坦的支撑部件256的支撑,因此防止了柱状支撑部件254掉落。
如图13所示,在平坦的支撑部件256的侧表面上安装有把持筒体262,该把持筒体包括可被相互同步地驱动的第一同步杆258和第二同步杆260。第一同步杆258和第二同步杆260分别从柱状支撑部件254和面板264的侧面把持柱状支撑部件254和面板264。
面板264通过联接销266联接到柱状支撑部件254的端面。联接销266具有大致呈长方体的形式的主体,该主体通过联接夹具268联接到平坦的夹持机构支撑板270的端部。
在面板264的端面上安装有突出板272,并且该突出板大致垂直于面板264的端面。夹持机构支撑板270被放置在面板264和突出板272的上端面上。
如图12所示,联接夹具268包括短壁274和长壁276,这些壁围绕联接销266的主体延伸。固定销278在短壁274和长壁276之间延伸,并且被安装在所述长壁和所述短壁上。固定销278延伸通过联接销266的主体,从而定位并固定联接夹具268,并因此在联接夹具268被联接到夹持机构支撑板270的端部的情况下定位并固定该夹持机构支撑板270。
长壁276具有面对面板264的端面,并且该端面被保持为与突出板272的远端面邻接,从定位夹持机构支撑板270。
在夹持机构支撑板270上布置有用于支撑驱动力传递轴12的载置台280。该载置台280具有V形槽284,该V形槽具有在其中限定的大致V形的截面以与夹持器282相协作地来把持具有圆形截面的驱动力传递轴12。
夹持器282被固定到布置在夹持机构支撑板270上的台座286。夹持器282包括可由操作员移动的操作杆288,以及挤压杆290,当操作杆288被移动到图12中示出的虚线位置时,挤压杆290朝向台座286移动。如图12所示,当操作杆288被移动到虚线位置时,挤压杆290被锁定。此时,操作杆288也被锁定。操作杆288一直保持被锁定,直到由操作员解锁。
即使当操作杆288和挤压杆290被锁定时,驱动力传递轴12仍保持可沿着V形槽284的倾斜表面滑动。
当第二外部件保持部80中产生游隙时,将球笼式等速接头14的外部件74的轴部76插入在第二外部件保持部80中。如上所述,通过操作转动机构83,第二外部件保持部80被第二滚珠丝杠机构82移动,并在其移动时,转过预定的角度。
第二滚珠丝杠机构82在结构和操作上类似于第一滚珠丝杠机构68。更具体地,第二滚珠丝杠机构82包括第二马达292、联接到第二马达292的旋转轴的第二滚珠丝杠294,以及螺纹联接在第二滚珠丝杠294上的第二可动螺母296。第二外部件保持部80联接到第二可动螺母296。当第二马达292通电时,第二滚珠丝杠294围绕其轴线旋转,从而引导第二可动螺母296垂直移动,该第二可动螺母又使第二外部件保持部80能够垂直移动。
由此构造而成的组装装置60被容纳在壳体298内,壳体298固定到支撑柱64(见图5)。图5中的附图标记300表示可关于壳体298打开和关闭的门部件。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组装装置60基本上是如上所述地构造而成的。以下将关于组装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等速接头的方法来描述组装装置60的操作和优势。
首先,将球笼式等速接头14安装在驱动力传递轴12的一端上。球笼式等速接头14是通过不同于组装装置60的未出的组装装置安装的。尽管没有示出,但在驱动力传递轴12的纵向中间部上装配有动态阻尼器。在驱动力传递轴12的另一端附近,将三球销式等速接头16的接头罩56安装在驱动力传递轴12上(见图15)。
如图14中示意性地示出的,将夹子54放置在驱动力传递轴12的第一环形槽50上。尽管没有在图14中示出,但将内部件20预先插入到外部件18的杯形部22中,如稍后所描述的。
当夹子54没有接合在第二环形槽52中时,夹子54具有内径D(见图4),该内径D大于从驱动力传递轴12的中心到第一环形槽50的底部的距离。因此,当夹子54仅接合在第一环形槽50中时,将在夹子54的内壁和第一环形槽50的底部之间形成间隙。换句话说,夹子54与第一环形槽50以其间存在一定量的游隙的方式相接合。
接着,为了构造驱动力传递机构10,在夹子54被安装在第一环形槽50中的情况下使驱动力传递轴12穿过内部件20的通孔28(见图14)。三球销式等速接头16由此被安装在驱动力传递轴12的另一端上。
三球销式等速接头16是通过组装装置60以下述方式来组装的。图15以及后继视图进行了简化以使每种机构的操作更清楚。
首先,如图15所示,将球笼式等速接头14的外部件74的轴部76插入到第二外部件保持部80中。如上所述,因为在轴部76和第二外部件保持部80之间存在少量的游隙,所以驱动力传递轴12可绕其被第二外部件保持部80保持的部分摇摆。
将驱动力传递轴12插入到载置台280的V形槽284中(见图12)。因为驱动力传递轴12抵靠V形槽284的壁,所以防止了驱动力传递轴12的摇摆。
在每个辊子部件38a至38c的凸缘42a、42b之间放置有预定数量的滚针轴承40。然后,将辊子部件38a至38c分别安装到内部件20的耳轴32a至32c上。
然后,将内部件20容纳在外部件18的杯形部22中。更具体地,将安装在耳轴32a至32c上的辊子部件38a至38c插入到轨道槽26a至26c中。
然后,将外部件18的轴部24插入到第一外部件保持部66中。在轴部24的插入时,辊子部件38a至38c由于重力而移动到杯形部22的底部的终点。
然后,将第一滚珠丝杠机构68的第一马达88和第二滚珠丝杠机构82的第二马达292通电,以便使第一可动螺母92和第二可动螺母296分别沿着第一滚珠丝杠90和第二滚珠丝杠294移动。因为第一可动螺母92和第二可动螺母296以这种方式移动,所以驱动力传递轴12被进给到组装装置60中的给定位置处。
然后,将定心机构70的轴定位部件96移动到一位置,在该位置轴定位部件96可接合在驱动力传递轴12的远端面中限定的有底的孔中。更具体地,使第一筒体116和第二筒体134被致动以使第一杆118和第二杆136伸展或收缩,从而使第一桥接板114沿着由图7中的箭头X1、X2表示的方向移动,并使第二桥接板130沿着由图6和图8中的箭头Y1、Y2表示的方向移动。调节第一桥接板114和第二桥接板130移动的方向和距离,以便导致轴定位部件96的锥形接合部接合在驱动力传递轴12的有底孔中。因此,驱动力传递轴12的轴线和通孔28的中心被相互对准。此时,挤压齿162、第一指状件200和第二指状件202打开。
之后,操作员操作夹持器282的操作杆288,以便朝着载置台280移动夹持器282的挤压杆290。结果,驱动力传递轴12被夹持在挤压杆290和载置台280(V形槽284的壁)之间。在图15中,驱动力传递轴12被示意性地示出为夹持在挤压杆290和载置台280之间。
操作员可旋转把手252以移动滑动板242,从而预先将夹持机构230放置在期望的位置。
然后,致动转动机构83,以便使驱动力传递轴12间歇性地顺时针或逆时针转过预定角度。结果,驱动力传递轴12变得与内部件20的通孔28同相。如上所述,因为即使在驱动力传递轴12被夹持器282的挤压杆290和载置台280夹住的同时,驱动力传递轴12也能滑动,所以不会由于驱动力传递轴12被夹持机构230夹住而妨碍使驱动力传递轴12与通孔28同相的过程。
然后,致动挤压齿筒体154(见图7和图8),以使挤压齿杆156、158并因此使挤压齿联接板160相互非常靠近,从而闭合挤压齿162,如图6所示。此时,夹子54受到挤压齿162的挤压。
大约在同时或恰好在同时,致动第五筒体196(见图9和图10),以伸展第五杆198。使第一指状件200和第二指状件202相互非常靠近(见图9)从而把持接头罩56(见图16)。
之后,致动第一筒体116和第二筒体134,以使第一杆118和第二杆136伸展或收缩,从而使轴定位部件96与驱动力传递轴12间隔开。大约在同时或恰好在同时,致动挤压齿筒体154,以打开挤压齿162,从而释放夹子54。
然后,再次使第一马达88通电,以朝着球笼式等速接头14移动第一可动螺母92。随着球笼式等速接头14移动,三球销式等速接头16的外部件18与第一外部件保持部66一起沿着第一滚珠丝杠90提升,直到驱动力传递轴12的端部被稍微插入到内部件20的通孔28中。
接着,暂时使第一马达88断电,以便使外部件18停止被提升,并且还使驱动力传递轴12停止被插入到内部件20的通孔28中。之后,致动第五筒体196,以收缩第五杆198(见图10)。结果,如图18所示,第一指状件200和第二指状件202相互间隔开,从而释放接头罩56。
接着,再次使第一马达88通电,以使三球销式等速接头16的外部件18与第一外部件保持部66一起沿第一滚珠丝杠90提升。随着外部件18被提升,驱动力传递轴12被进一步插入到通孔28中,从而使驱动力传递轴12上的花键34与通孔28的内壁上的花键48相互啮合。
同时,如图19中以放大的比例局部示出的,随着锥形缩径部36的直径逐渐变小,夹子54被朝着第一环形槽50的底部压缩,从而减小其直径。因此,应理解,锥形缩径部36被用作引导部,用于在减少夹子54的直径的同时将夹子54引导到通孔28中。
当驱动力传递轴12被进一步插入时,如图20所示,夹子54的直径进一步减小,使得其外径变得大致等于通孔28的直径恒定部的直径。同时,驱动力传递轴12不被直径减小的夹子54阻挡。换句话说,直径已经减小的夹子54不防止驱动力传递轴12被插入。
当驱动力传递轴12随着外部件18被进一步提升而被进一步插入时,第一环形槽50和第二环形槽52变得在位置上互相对准,如图21和图22所示。此时,夹子54趋向于弹性地恢复到其原始形状。结果,夹子54同时接合在第一环形槽50和第二环形槽52这两者中。接合在第一环形槽50和第二环形槽52这两者中的夹子54防止内部件20脱离驱动力传递轴12。
在一些情况中,夹子54可能不会接合在第二环形槽52中,并且驱动力传递轴12的远端面可能会抵靠杯形部22的底部。如果这样的话,传动装置的旋转驱动力就不会合适地传递到驱动力传递轴12。因此,操作员需要能够意识到驱动力传递轴12已经通过接合在第二环形槽52中的夹子54而被定位。
根据本实施方式,如上所述,辊子部件38a至38c连同内部件20被插入到杯形部22的底部的终点。因此,内部件20保持处于恒定位置。
驱动力传递轴12的端部接着被插入到内部件20的通孔28中。当驱动力传递轴12通过接合在第一环形槽50和第二环形槽52二者中的夹子54而被定位时,驱动力传递轴12在所有相同的三球销式等速接头16中都停止在大致恒定的位置。换句话说,如果组装多个三球销式等速接头16,则驱动力传递轴12将以大致相同的距离被插入到杯形部22中。
如果夹子54未接合在第二环形槽52中,并且驱动力传递轴12的远端面抵靠杯形部22的底部,则驱动力传递轴12被插入的距离大于驱动力传递轴12在被接合在第一环形槽50和第二环形槽52二者中的夹子54定位时插入的距离。因此,驱动力传递轴12的插入距离被确定,并且,如果所确定的距离大于其本应插入的距离,则操作员意识到夹子54没有接合在第二环形槽52中。相反,如果所确定的距离保持大致恒定,则操作员判断夹子54已经接合在第二环形槽52中。
辊子部件38a至38c在杯形部22的底部的终点处定位在轨道槽26a至26c中,接着,驱动力传递轴12的端部被插入在内部件20的通孔20中,由此,驱动力传递轴12的插入距离确定。于是,就可以确定夹子54是否已经接合在第一环形槽50和第二环形槽52这两者中,并因此可以确定驱动力传递轴12是否已经被联接到内部件20。
当夹子54接合在第一环形槽50和第二环形槽52这二者中时,接头罩56变得被压缩,如图22所示。换句话说,压力被施加到接头罩56,因此,空气被从接头罩56去除。
更具体地,第一马达88的旋转轴与第一滚珠丝杠90一起在与至此旋转所沿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结果,如图23所示,由第一外部件保持部66保持的外部件18被降低,使得内部件20相对地被升高而定位在轨道槽26a至26c的纵向中间部。
之后,致动第五筒体196(见图9和图10)以便伸展第五杆198,从而闭合第一指状件200和第二指状件202以把持接头罩56(见图23)。致动第四筒体166(见图8)以便在由图8和图24中的箭头Y2表示的方向伸展第四杆194。
如上所述,第一指状件200和第二指状件202被布置在第四桥接板190上(见图8),在第四杆194伸展时,所述第四桥接板在由图6、图8和图24中的箭头Y1、Y2表示的方向移动。因此,如图24所示,第一指状件200和第二指状件202在由箭头Y2表示的方向移动。结果,接头罩56被暂时从外部件18释放,由此,空气被从接头罩56去除。
在接头罩56已经按前述方式放气之后,第四筒体166(见图8)再次被致动,以便在由图8和图25中的箭头Y1表示的方向收缩第四杆194。接头罩56再次被安装在内部件18的杯形部22上,从而结束三球销式等速接头16的组装。也就是说,制造出了驱动力传递机构10。
在接头罩56已被安装在外部件18的杯形部22上之后,致动第五筒体196(见图9和图10),以便收缩第五杆198而打开第一指状件200和第二指状件202,从而释放接头罩56(见图25)。
最终,如图26所示,操作员手动操作夹持器282的操作杆288,以便从挤压杆290释放驱动力传递轴12。此外,操作员分别从第一外部件保持部66和第二外部件保持部80释放三球销式等速接头16的外部件18和球笼式等速接头14的外部件74,以使得可从组装装置60移除驱动力传递机构60。
根据本实施方式,如上所述,驱动力传递轴12可被联接到已经预先被容纳在外部件18的杯形部22中的内部件20,这是因为,如上所述,被限定在内部件20的通孔28的开口中的锥形缩径部36被用作用于减小夹子54的直径的收缩部。具有上述结构的三球销式等速接头16可借助于组装装置60自动地组装,而不是由操作员手动地组装。
结果,减少了冗长耗时的手动步骤的数量。而且,因为组装装置60减少了在驱动力传递轴12被插入到杯形部22并联接到内部件20之前所需要的时间,所以提高了组装效率。换句话说,可以提高三球销式等速接头16的生产率。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而是可以在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对所述实施方式做出各种变化。
例如,接合在第一环形槽50和第二环形槽52中的接合部件不限于大致C形的夹子54,而是可以是这样的弹性部件,该弹性部件的直径能够借助于通孔28的开口中的锥形缩径部36而减小,并且当第一环形槽50和第二环形槽52在位置上被相互对准时,所述弹性部件能够恢复到其原始形状。夹子54的内径D不被具体地限定为大于从驱动力传递轴12的中心到第一环形槽50的底部的距离。
耳轴32a至32c可以是简单的柱形,并且滚动部件可以是滚珠或类似物。
在以上实施方式中,三球销式等速接头16是在安装球笼式等速接头14之后安装的。然而,三球销式等速接头16可以安装在驱动力传递轴12的两端。在这种情况下,在将其中一个三球销式等速接头16安装在驱动力传递轴12的一端之后,将所安装的三球销式等速接头16的外部件18的轴部24插入到第二外部件保持部80中,接着,根据以上所述的步骤,可将另一个三球销式等速接头16安装在驱动力传递轴12的余下的另一端上。
此外,驱动力传递轴12可相对于外部件18移动,而不是使第二外部件保持部80移动,或者换句话说,而不是使三球销式等速接头16的外部件18移动。

Claims (4)

1.一种三球销式等速接头(16),该三球销式等速接头包括外部件(18)和内部件(20),所述外部件具有在其内壁中限定的轨道槽(26a至26c),所述内部件中限定有通孔(28),在所述通孔的内壁上布置有齿(34),这些齿保持与驱动力传递轴(12)上的齿(48)相啮合,并且所述内部件还具有从其侧壁突出并朝向所述轨道槽(26a至26c)延伸的耳轴(32a至32c),其中:
所述内部件(20)的所述通孔(28)具有锥形缩径部(36),该锥形缩径部的直径以锥形型式从所述通孔(28)的开口向内逐渐减小;
所述驱动力传递轴(12)中限定有跨过该驱动力传递轴的所述齿(48)的第一环形槽(50),并且所述通孔(28)具有在该通孔的所述内壁中限定的跨过齿(34)的第二环形槽(52);
所述内部件(20)通过接合在所述第一环形槽(50)和所述第二环形槽(52)这二者中的单个接合构件(54)而防止脱离所述驱动力传递轴(12);并且
当将所述驱动力传递轴(12)插入到所述通孔(28)中时,所述通孔(28)的所述锥形缩径部(36)引导与所述驱动力传递轴(12)的所述第一环形槽(50)相接合的所述接合构件(54),从而使所述接合构件(54)朝向所述第一环形槽(50)的底部收缩。
2.一种组装三球销式等速接头(16)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在接合构件(54)接合在驱动力传递轴(12)中限定的第一环形槽(50)中的情况下,将所述驱动力传递轴装配到在内部件(20)中限定的通孔(28)中来组装所述三球销式等速接头(16),所述内部件(20)被容纳在外部件(18)中,所述外部件具有在内壁中限定的轨道槽(26a至26c),并且所述内部件在侧壁上具有耳轴(32a至32c),在所述耳轴上安装有辊子部件(38a至38c),所述辊子部件以可滑动的方式插入在所述轨道槽(26a至26c)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保持所述驱动力传递轴(12)的一端部;
使所述驱动力传递轴(12)的轴线与所述通孔(28)的中心相互对准;
使所述驱动力传递轴(12)的所述轴线与所述通孔(28)的所述中心相互同相;
将所述辊子部件(38a至38c)安装在所述耳轴(32a至32c)上;
使所述外部件(18)相对于所述驱动力传递轴(12)相对移动,从而将所述驱动力传递轴(12)装配到所述内部件(20)的所述通孔(28)中,所述外部件中容纳所述内部件,并且所述辊子部件(38a至38c)以可滑动的方式插入到所述轨道槽(26a至26c)中;以及
所述辊子部件(38a至38c)以可滑动的方式插入到所述外部件(18)的杯形部(22)的底部的终点;
其中,所述接合构件(54)在被所述内部件(20)的所述通孔(28)的开口中限定的锥形缩径部(36)引导的同时,直径减小并插入到所述通孔(28)中,并且所述接合构件(54)接合在所述通孔(28)的内壁中限定的第二环形槽(52)中。
3.一种等速接头组装装置(60),该等速接头组装装置用于通以下方式组装三球销式等速接头(16),即:在接合构件(54)接合在驱动力传递轴(12)中限定的第一环形槽(50)中的情况下,将所述驱动力传递轴装配到在内部件(20)中限定的通孔(28)中,所述内部件(20)被容纳在外部件(18)中,所述外部件具有在内壁中限定的轨道槽(26a至26c),并且所述内部件在侧壁上具有耳轴(32a至32c),在所述耳轴上安装有辊子部件(38a至38c),所述辊子部件以可滑动的方式插入在所述轨道槽(26a至26c)中,所述等速接头组装装置(60)包括:
轴保持机构(78),该轴保持机构用于保持所述驱动力传递轴(12)的一端部;
定心机构(70),该定心机构用于使所述驱动力传递轴(12)的轴线与所述通孔(28)的中心互相对准;
转动机构(83),该转动机构用于使所述驱动力传递轴(12)与所述内部件(20)的所述通孔(28)相互同相;以及
外部件移动机构(82),该外部件移动机构用于使容纳所述内部件(20)的所述外部件(18)相对于所述驱动力传递轴(12)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等速接头组装装置(60),所述等速接头组装装置还包括:
罩把持机构(72),该罩把持机构用于把持已预先安装在所述驱动力传递轴(12)上的接头罩(56),
其中,当所述驱动力传递轴(12)装配在所述内部件(20)的所述通孔(28)中时,所述罩把持机构(72)暂时从所述外部件(18)释放已安装在所述外部件(18)上的所述接头罩(56),之后再次将所述接头罩(56)安装在所述外部件(18)上。
CN201080016591.1A 2009-04-16 2010-02-22 三球销式等速接头及其组装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23958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00274A JP5312169B2 (ja) 2009-04-16 2009-04-16 トリポート型等速ジョイント
JP2009-100273 2009-04-16
JP2009100273A JP5312168B2 (ja) 2009-04-16 2009-04-16 等速ジョイントの組立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2009-100274 2009-04-16
PCT/JP2010/052624 WO2010119723A1 (ja) 2009-04-16 2010-02-22 トリポート型等速ジョイントと、その組立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95805A CN102395805A (zh) 2012-03-28
CN102395805B true CN102395805B (zh) 2014-07-16

Family

ID=429823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16591.1A Active CN102395805B (zh) 2009-04-16 2010-02-22 三球销式等速接头及其组装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474130B2 (zh)
CN (1) CN102395805B (zh)
WO (1) WO201011972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228049A (ja) * 2013-05-22 2014-12-0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継手用ブーツ
CN104227367B (zh) * 2014-09-05 2016-04-06 绍兴金江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装球销保护套及打标记的装置
JP7075879B2 (ja) * 2018-12-28 2022-05-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等速ジョイント
DE102019114654A1 (de) * 2019-05-31 2020-12-03 Neapco Intellectual Property Holdings, Llc Gelenkanordnung mit Begrenzungseigenschaft
CN110405453B (zh) * 2019-08-13 2024-02-09 宁波福尔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空调出风口万向节与万向轴装配装置
CN112264796B (zh) * 2020-09-21 2022-06-14 人本股份有限公司 三球销式万向节组装装置
CN117005996A (zh) * 2022-04-28 2023-11-07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浮动轮组、变速装置及风力发电机组
CN115111274A (zh) * 2022-08-29 2022-09-27 万向钱潮股份公司 三球销万向节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07358A (en) * 1992-11-28 1997-03-04 Gkn Automotive Ag Connection between inner joint part and driveshaft
CN1279748A (zh) * 1997-11-22 2001-01-10 Gkn自动股份公司 螺旋桨驱动轴的连接组合件
DE10215657A1 (de) * 2002-04-09 2003-10-30 Audi Ag Vorrichtung zum Verbinden einer Längsantriebswel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12326A (ja) * 1993-04-30 1994-11-08 Toyota Motor Corp シャフトジョイントの組立て方法および組立て装置
US5911301A (en) * 1997-02-12 1999-06-15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Apparatus for fixing boots of a constant velocity joint assembly and apparatus for positioning the joint assembly for use therein
JP2000046061A (ja) 1998-07-30 2000-02-15 Honda Motor Co Ltd バーフィールド型等速ジョイントとその製造方法
BE1015486A3 (fr) * 1999-09-30 2005-05-03 Honda Motor Co Ltd Appareil et procede pour serrer une bande de fixation et appareil a joint universel a vitesse constante.
US6390925B1 (en) 2000-10-16 2002-05-21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Retainer assembly
JP2002370679A (ja) * 2001-06-14 2002-12-24 Ntn Corp ドライブシャフト組立ラインにおける異常対処方法
JP2003194088A (ja) 2001-12-26 2003-07-09 Toyoda Mach Works Ltd 等速ジョイントユニット組付方法
JP4964417B2 (ja) 2005-01-28 2012-06-27 Ntn株式会社 等速ジョイントのシャフト抜け防止構造
JP2006242263A (ja) 2005-03-02 2006-09-14 Ntn Corp 固定型等速自在継手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979938B2 (ja) 2005-12-26 2012-07-18 Ntn株式会社 等速自在継手及びその内方部材
JP2008095845A (ja) * 2006-10-12 2008-04-24 Ntn Corp 動力伝達スプライン
JP2008256022A (ja) * 2007-04-02 2008-10-23 Ntn Corp 等速自在継手
JP2009068508A (ja) 2007-09-10 2009-04-02 Ntn Corp 等速自在継手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07358A (en) * 1992-11-28 1997-03-04 Gkn Automotive Ag Connection between inner joint part and driveshaft
CN1279748A (zh) * 1997-11-22 2001-01-10 Gkn自动股份公司 螺旋桨驱动轴的连接组合件
DE10215657A1 (de) * 2002-04-09 2003-10-30 Audi Ag Vorrichtung zum Verbinden einer Längsantriebswel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95805A (zh) 2012-03-28
WO2010119723A1 (ja) 2010-10-21
US8474130B2 (en) 2013-07-02
US20120071249A1 (en) 2012-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95805B (zh) 三球销式等速接头及其组装方法和装置
WO2022001113A1 (zh) 一种传动轴压装机
CN113290385A (zh) 一种起动机总装生产线
KR100846878B1 (ko) 원형 덕트의 플랜지 성형장치
CN209453586U (zh) 一种pcb夹具快速更换接头
CN109132919A (zh) 一种稳定性好的液压升降柱
CN108544424A (zh) 一种轴承拆卸装置及方法
CN209175666U (zh) 一种用于汽车零部件组装的夹持装置
JP2010249254A (ja) 等速ジョイントの組立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CN112728361A (zh) 一种移动式监控装置
CN115026535B (zh) 叠片联轴器加工用具有转动上油功能的安装设备及方法
CN110732861A (zh) 卡簧安装设备
JP2002160189A (ja) スリッタの刃物交換装置及び刃物交換方法
CN110449798A (zh) 一种用于汽车排气管的快速定位焊接机器人
CN110486047A (zh) 一种混凝土转子式湿喷机
CN115623772A (zh) 一种用于电子元器件的贴片机
CN109917273A (zh) 一种用于芯片的具有固定功能的便捷型检测设备
CN115673807A (zh) 一种生产非标设备用辅助撑圆装置
CN113618378A (zh) 汽车压缩机中的钎焊管自动穿环机
CN206663323U (zh) 塑胶管件裁切机
CN217452902U (zh) 一种起动机总装生产线
CN105805281B (zh) 轴承安装防压损夹具
CN220182319U (zh) 一种用于卷料加工设备的铝导辊固定装置
CN111716090A (zh) 一种洗衣机筒箍压装设备
KR200167524Y1 (ko) 축에 장착되어 있는 휠을 분해하기 위한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