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43655A - 注射成型机的带监视装置 - Google Patents

注射成型机的带监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43655A
CN102343655A CN2011102121365A CN201110212136A CN102343655A CN 102343655 A CN102343655 A CN 102343655A CN 2011102121365 A CN2011102121365 A CN 2011102121365A CN 201110212136 A CN201110212136 A CN 201110212136A CN 102343655 A CN102343655 A CN 1023436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nd
monitoring arrangement
deviation
injection
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1213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43655B (zh
Inventor
驹村勇
芦田裕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ssei Plastic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ssei Plast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ssei Plast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ssei Plast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3436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436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436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436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76Measuring,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2945/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 B29C2945/76Measuring,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 B29C2945/76177Location of measurement
    • B29C2945/7618Injection unit
    • B29C2945/76214Injection unit drive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Devi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By Means Of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注射成型机的带监视装置。该带监视装置具备:旋转编码器(7a、7b),其检测旋转驱动部(4a、4b)的旋转位置;偏差运算单元(8),其获得从一个特定的旋转编码器(7a)输出的编码器输出值(Da)与从其它旋转编码器(7b)输出的编码器输出值(Db)的偏差(Ke);异常判定单元(9),其比较偏差(Ke)与预先设定的阈值(Ksf、Kss),判定偏差(Ke)成为阈值(Ksf)以上和/或(Kss)以上的情况;以及异常输出单元(10),其至少输出该异常判定单元(9)的判定结果。

Description

注射成型机的带监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注射成型机的带监视装置,其监视从多个旋转驱动部向一个被驱动轴进行旋转传递的多个同步带(timing belt)的异常。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具备多个同步带的注射成型机,所述多个同步带架设在设置于一个被驱动轴上的至少一个以上的从动带轮与分别设置于多个旋转驱动部的旋转轴上的驱动带轮之间,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的注射成型机:该注射成型机利用多个注射用伺服电动机对加热缸内的螺杆进行直线驱动,并具备:单一旋转-直线运动变换机构,其经由连结部件与螺杆的后端连结,将旋转运动变换为直线运动传递至螺杆;单一从动带轮,其以一体旋转的方式与该旋转-直线运动变换机构的旋转部件连结;以及多个同步带,它们向从动带轮传递分别固定在多个注射用伺服电动机的输出轴上的驱动带轮的旋转。
但是,因为在这种注射成型机中采用多个伺服电动机,所以需要对各伺服电动机进行同步控制,并且还需要将多个旋转传递机构所具备的各同步带的张力设定为相同,在它们失去均衡的情况下,会导致同步带的断裂及旋转轴的损坏等,从而产生错误动作及生产的不必要中断等。
因此,还公知有可检测同步带的断裂并防止误动作产生等的检测装置,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的带断裂检测装置,其具有:在从动带轮的侧面沿着圆周方向设置的至少1个以上的突起;接近开关,其配置为与该突起相对,伴随着从动带轮的旋转借助突起来发送接通-断开(ON-OFF)信号;以及控制装置,其根据有无来自该接近开关的接通-断开信号来控制电动机的运转/停止,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如下的安全装置,其使用检测有无传递带的带检测部来作为检测传递带异常的异常检测部,对驱动控制部进行控制,由此使被卡合体移位而卡合到卡合部上。
但是,所述专利文献2以及3公开的检测装置(带断裂检测装置、安全装置)存在以下应该解决的课题。
第一,因为都是检测带断裂后的状态,所以不能检测断裂之前的状态。因此,无法事先预防带的断裂,从监视带的状态的方面来看是不充分的。此外,专利文献2的带断裂检测装置检测从动带轮的旋转,因此在使用多个电动机的情况下,即使一个带断裂,从动带轮也会继续旋转,因此很难进行监视。
第二,都需要另外配置其它的检测单元,即:多个突起以及检测该突起的接近开关或者检测有无传递带的带检测部。因此,会导致随着部件个数的增加而带来的制造时的工时上升以及成本上升,并且要确保配置空间以及导致构造的复杂化。
专利文献1:日本国专利公开公报1998-286842
专利文献2:日本国专利公开公报2003-74649
专利文献3:日本国专利公开公报2000-6222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构成注射成型机M的带监视装置1,该带监视装置1监视多个同步带6a、6b的异常,多个同步带6a、6b分别架设在设置于一个被驱动轴2上的至少一个以上的从动带轮3与分别设置于多个旋转驱动部4a、4b的旋转轴4as、4bs上的驱动带轮5a、5b之间,该注射成型机M的带监视装置1的特征在于,该带监视装置具有:旋转编码器7a、7b,它们分别设置在旋转驱动部4a、4b上,由此检测各旋转驱动部4a、4b的旋转位置,并且,该带监视装置1具有成型机控制器41,该成型机控制器41具有:偏差运算单元8,其取入从各旋转编码器7a、7b输出的编码器输出值Da、Db,获得从一个特定的旋转编码器7a输出的编码器输出值Da与从其它旋转编码器7b输出的编码器输出值Db的偏差Ke;异常判定单元9,其比较偏差Ke与预先设定的阈值Ksf、Kss,判定偏差Ke成为阈值Ksf、Kss以上的情况;以及异常输出单元10,其至少输出该异常判定单元9的判定结果。
根据具有这种结构的本发明的注射成型机M的带监视装置1,可实现以下这样的显著效果。
(1)由偏差检测单元8获得从一个特定的旋转编码器7a输出的编码器输出值Da与从其它旋转编码器7b输出的编码器输出值Db的偏差Ke,并且要比较偏差Ke和预先设定的阈值Ksf、Kss来进行判定,所以能够检测各同步带6a、6b的至少相对的异常。因此,能够检测各同步带6a、6b断裂之前的状态,能够事先预防各同步带6a、6b的断裂,并且能够有助于同步带6a、6b的长寿命化。
(2)因为直接利用从各旋转编码器7a、7b输出的编码器输出值Da、Db,所以不需要接近开关及带检测部等其它检测单元。因此,不会引起部件个数的增加,所以可实现制造时的工时削减以及成本降低,并且由于不需要确保配置空间,所以还有助于构造的简单化以及外观性的提高。
(3)因为直接利用各编码器输出值Da、Db,所以能够简化包含软件的控制系统的结构,并且可直接检测驱动带轮5a、5b的位置,所以能够正确且可靠地检测各同步带6a、6b的伸长等。
(4)根据优选的方式,如果设置将偏差Ke视为零的零调整单元11,则可作为实质上的零复位功能进行利用,所以能够容易且可靠地掌握偏差Ke的产生程度。
(5)根据优选的方式,如果阈值包括能够检测与同步带6a、6b的伸长有关的异常的第一阈值Ksf,则可设定对应于与同步带6a、6b的伸长有关的异常的阈值,所以能够可靠地检测由于使用而引起的同步带6a、6b的相对伸长,并且能够针对同步带6a、6b伸长,准确地判定正常或异常的状态。
(6)根据优选的方式,如果在异常输出单元10中设置有根据达到第一阈值Ksf的判定结果来输出表示产生了与同步带6a、6b伸长有关的异常的第一警报Ax的功能,则操作人员能够迅速且可靠地知晓产生了与同步带6a、6b伸长有关的异常的情况,从而能够迅速地进行同步带6a、6b中的张力再调整等处置。
(7)根据优选的方式,如果阈值包含能够检测与同步带6a、6b爬齿有关的异常的第二阈值Kss,则可通过设定与齿的1个间距对应的阈值来可靠地检测同步带6a、6b中爬齿的产生。
(8)根据优选的方式,如果在异常输出单元10中设置有根据达到第二阈值Kss的判定结果来输出表示产生了与同步带6a、6b爬齿有关的异常的第二警报Ay的功能,则操作人员能够快速且可靠地知晓同步带6a、6b中爬齿的产生,从而能够迅速地进行带交换等必要处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带监视装置的主要部分结构的电路框图。
图2是具有该带监视装置的注射成型机中的注射装置的一部分剖面平面结构图。
图3是提取采用了该注射成型机所具备的同步带的旋转传递机构而示出的背面结构图。
图4是该带监视装置中使用的设定画面图。
图5是该带监视装置中使用的显示画面图。
图6是说明该带监视装置中使用的动作(功能)的数据表。
图7是说明该带监视装置中使用的动作(功能)的流程图。
标号说明
1带监视装置、2被驱动轴、3从动带轮、4a旋转驱动部、4b旋转驱动部、4as旋转轴、4bs旋转轴、5a驱动带轮、5b驱动带轮、6a同步带、6b同步带、7a旋转编码器、7b旋转编码器、8偏差检测单元、9异常判定单元、10异常输出单元、11零调整单元、M注射成型机、Da编码器输出值、Db编码器输出值、Ke偏差、Ksf第一阈值、Kss第二阈值、Ax第一警报、Ay第二警报。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举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根据附图进行详细说明。此外,附图并不限定本发明,而是用于容易理解本发明。另外,关于公知部分,为了避免发明的不简洁,省略详细的说明。
首先,参照图2以及图3来说明具备该实施方式的带监视装置1的注射成型机M的结构。
图2所示的注射成型机M仅示出除去合模装置后的注射装置Mi。注射装置Mi具备相离的前支承盘12f和后支承盘12r,在该前支承盘12f的前面支承加热筒13的后端。加热筒13在前端具有注射喷嘴14,在后部具有向该加热筒13内部提供成型材料的供料器(hopper)15,并且,螺杆16插通于加热筒13的内部。另一方面,在前支承盘12f与后支承盘12r之间架设四根连接杆17...,在该连接杆17...上滑动自如地安装有滑动块18。在滑动块18的前端,转动自如地对一体地具有从动带轮19的旋转块20进行支承,该旋转块20的中央与螺杆16的后端结合。此外,在滑动块18的侧面安装有螺杆旋转用的伺服电动机21,在固定于该伺服电动机21的旋转轴上的驱动带轮22与所述从动带轮19之间架设有环状的同步带23。由此,构成使螺杆16旋转的旋转驱动机构24。此外,21e表示旋转编码器,该旋转编码器设置在伺服电动机21的后端,检测该伺服电动机21的转速(旋转位置)。
另一方面,在滑动块18的后部,将滚珠丝杠部27的前侧与螺母部26螺合,该滚珠丝杠部27在同轴上与螺母部26设为一体,并且转动自如地被后支承盘12r支承。由此,构成滚珠丝杠机构25。另一方面,从后支承盘12r向后方突出的滚珠丝杠部27的后部是被驱动轴2,在该被驱动轴2上安装一个从动带轮3。因此,被驱动轴2是对于使注射装置Mi的螺杆16前进或后退的滚珠丝杠机构25的旋转传递轴。此外,虽然从动带轮3是单一的,但在轴方向上形成得较长。由此,可并排地架设后述的两个同步带6a、6b。另外,在后支承盘12r的左右两侧分别配置有螺杆进退用的伺服电动机29a、29b。各伺服电动机29a、29b分别构成旋转驱动部4a、4b,在各伺服电动机29a、29b的旋转轴(旋转轴4as、4bs)上分别安装有驱动带轮5a、5b。
并且,如图2以及图3所示,在驱动带轮5a与从动带轮3之间架设环状的同步带6a,在驱动带轮5b与从动带轮3之间架设环状的同步带6b。因此,使各伺服电动机29a、29b的位置在前后方向(轴方向)上偏移,以使各同步带6a、6b并排架设在从动带轮3的规定位置。由此,构成使螺杆16进退移动的进退驱动机构30。此外,在各伺服电动机29a、29b的后端设置有检测各伺服电动机29a、29b的转速(旋转位置)的旋转编码器7a、7b。例示的旋转编码器7a、7b是绝对型编码器。此外,在图2中,31表示测压元件(load cell)(压力检测器),该测压元件通过安插于旋转块20与滑动块18之间,检测对螺杆16施加的压力。
另一方面,在图2中,41表示注射成型机M所具有的成型机控制器。该成型机控制器41设有该实施方式的带监视装置1,并且设定部42以及显示部43附属于成型机控制器41。
接着,参照图1~图5来具体说明该实施方式的带监视装置1的结构。
在图1中,成型机控制器41具有包含CPU、内部存储器(ROM、RAM等)、电源单元等的计算机的功能,进行注射成型机M的整体控制。另外,还具有分别驱动各伺服电动机29a、29b的伺服放大器45a、45b,各伺服电动机29a、29b与各伺服放大器45a、45b的输出侧连接,并且,各伺服放大器45a、45b的输入侧与成型机控制器41的输出端口连接。此外,设置在各伺服电动机29a、29b上的旋转编码器7a、7b与成型机控制器41的输入端口连接。由此,从成型机控制器41向伺服放大器45a、45b提供用于控制各伺服电动机29a、29b的控制指令,并且从旋转编码器7a、7b向成型机控制器41提供编码器输出值Da、Db。
另外,成型机控制器41兼作为该实施方式的带监视装置1。因此,在成型机控制器41的内部存储器中存储用于执行带监视装置1的整体中的一系列控制(顺序控制)的控制程序,并且存储阈值以及检测数据等各种数据。
在图1中,1表示采用了功能块的带监视装置。带监视装置1具备偏差运算部F1、第一监视处理部F2、第二监视处理部F3以及输出处理部F4。在此情况下,从一个旋转编码器(特定的旋转编码器)7a输出的编码器输出值Da和从另一个旋转编码器(其它的旋转编码器)7b输出的编码器输出值Db被提供给偏差运算部F1的输入部。由此,偏差运算部F1构成偏差运算单元8,该偏差运算单元8通过运算来获得编码器输出值Da与编码器输出值Db的偏差(纯偏差)Ke。该情况下,偏差Ke采用绝对值。
另一方面,第一监视处理部F2以及第二监视处理部F3构成异常判定单元9,该异常判定单元9对偏差(后述的调整后的偏差)Ke与预先设定的阈值Ksf、Kss进行比较,并判定偏差Ke是否为阈值Ksf和/或Kss以上。该情况下,在第一监视处理部F2中设定可检测与同步带6a、6b伸长有关的异常的第一阈值Ksf,并且在第二监视处理部F3中设定可检测与同步带6a、6b爬齿有关的异常的第二阈值Kss。由此,第一监视处理部F2可判定偏差Ke为第一阈值Ksf以上的情况,并且第二监视处理部F3可判定偏差Ke为第二阈值Kss以上的情况。
可从附属于成型机控制器41的带监视用的设定部42来设定第一阈值Ksf以及第二阈值Kss。图4示出设定部42的设定画面42s,在该设定画面42s中具有异常检测脉冲设定键51以及爬齿检测脉冲设定键52。可利用该异常检测脉冲设定键51来设定第一阈值Ksf,并且可利用爬齿检测脉冲设定键52来设定第二阈值Kss。另外,在设定画面42s中,53表示调整检查结束键,54表示异常检测计数器,55表示位置偏移当前值显示部,56表示爬齿累计计数器,57表示位置偏移最大值显示部,42se表示关闭键。在此情况下,位置偏移当前值显示部55兼作为后述的将偏差Ke视为零的零调整单元11。
另一方面,输出处理部F4对从第一监视处理部F2以及第二监视处理部F3获得的判定结果进行输出处理。该输出处理部F4的输出侧与显示部43连接,由输出处理部F4和显示部43构成异常输出单元10。在此情况下,异常输出单元10具有根据第一监视处理部F2的表示成为第一阈值Ksf以上的判定结果而至少输出第一警报Ax(图5)的功能,并且具有根据第二监视处理部F3的表示成为第二阈值Kss以上的判定结果而至少输出第二警报Ay(图5)的功能,该第一警报Ax表示产生了与同步带6a、6b的伸长有关的异常,该第二警报Ay表示产生了与同步带6a、6b的爬齿有关的异常。
图5示出显示部43的显示画面43s。该显示画面43s显示在配置于注射成型机M的正面部等的液晶显示面板等显示器上。在显示画面43s上通常适当显示生产及动作状态等,但通过第一警报Ax的输出,利用窗口显示部58来显示产生了与同步带6a、6b伸长有关的异常的情况。由此,在窗口显示部58上显示与第一警报Ax对应的警报消息。另外,通过第二警报Ay的输出,利用窗口显示部59来显示产生了与同步带6a、6b爬齿有关的异常的情况。由此,在窗口显示部59中显示与第二警报Ay对应的警报消息。
接着,参照各个图,根据图7的流程图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带监视装置1的动作(功能)。
最初,利用图4所示的设定画面42s,进行第一阈值Ksf以及第二阈值Kss的设定(步骤S1)。关于第一阈值Ksf,利用相对于编码器输出值Da与编码器输出值Db的偏差(调整后的偏差)Ke的大小,来设定可检测与同步带6a、6b的伸长(相对伸长)有关的异常的阈值。在设定时,通过触摸构成为触摸面板式的异常检测脉冲设定键51,对数字键进行窗口显示,所以将期望值作为阈值输入。在例示中,示出了设定“50”的情况。由此,能够可靠地检测由于使用而引起的同步带6a、6b的相对伸长,并且能够针对同步带6a、6b伸长,准确地判定正常或异常的状态。关于第二阈值Kss,利用相对于编码器输出值Da与编码器输出值Db的偏差(调整后的偏差)Ke的大小,来设定可检测与同步带6a、6b的爬齿有关的异常的阈值。在此情况下,第二阈值Kss可设定为与同步带6a、6b中的齿的1个间距对应的阈值。在设定时,通过触摸爬齿检测脉冲设定键52,来对数字键进行窗口显示,所以将期望值作为阈值输入。在例示中,示出了设定“100”的情况。由此,能够可靠地检测同步带6a、6b中的爬齿的产生。
另外,在工场发货时或者带交换时进行初始调整(步骤S2)。所谓初始调整是指,通过利用张力调节器来测量各同步带6a、6b的张力,变更伺服电动机29a、29b的位置等,使一个同步带6a与另一个同步带6b的张力为同一设定值。在此情况下,即使进行初始调整,也不能使各同步带6a、6b的张力完全一致。即,由于会产生少许的偏差Ke,因此通过零调整单元11来进行将偏差Ke视为零的处理。具体地说,如图6所示,在初始调整时,如果一个编码器输出值Da是“5100”、另一个编码器输出值Db是“5110”,则偏差(纯偏差)Ke为“10”。由此,在设定画面42s的位置偏移当前值显示部55上显示“10”,所以对位置偏移当前值显示部55进行触摸,来对数字键进行窗口显示,作为调整值输入“10”。由此,位置偏移当前值显示部55的“10”调整(复位)为“0”,即,获得调整后的偏差Ke。这样,如果设置将偏差Ke视为零的零调整单元11,则可作为实质上的零复位功能利用,所以能够容易且可靠地掌握所产生的偏差Ke的产生程度。
另一方面,在运转中,取入从旋转编码器7a、7b输出的编码器输出值Da、Db (步骤S3、S4)。由此,向偏差运算部F1提供编码器输出值Da、Db。在偏差运算部F1中,通过运算来获得编码器输出值Da与编码器输出值Db的偏差(纯偏差)Ke(步骤S5)。因为所获得的偏差Ke被提供给第一监视处理部F2与第二监视处理部F3双方,所以在第一监视处理部F2中,进行偏差(调整后的偏差)Ke与第一阈值Ksf的比较处理(步骤S6)。此时,如果偏差Ke小于第一阈值Ksf,则判定为正常,不进行异常处理(步骤S7、S3...)。即,如图6所示,在正常时的从旋转编码器7a输出的编码器输出值Da为“7870”、从旋转编码器7b输出的编码器输出值Db为“7880”的情况下,偏差Ke(纯偏差)为“10”,所以利用调整值“10”进行调整后的偏差Ke为“0”,未产生各同步带6a、6b的伸长。
与此相对,如果偏差(调整后的偏差)Ke是第一阈值Ksf以上,则判定为异常,将该判定结果提供给输出处理部F4。由此,进行规定的异常处理,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在显示画面43s中利用窗口显示部58来显示基于第一警报Ax的警报消息(步骤S7、S8)。在基于第一警报Ax的警报消息中,显示同步带6a、6b产生了异常的情况、以及需要进行同步带6a、6b的张力调整和检查的情况。即,如图6所示,在异常检测时的从旋转编码器7a输出的编码器输出值Da为“7870”、从旋转编码器7b输出的编码器输出值Db为“7930”的情况下,偏差(纯偏差)Ke是“60”,所以利用调整值“10”进行调整后的偏差Ke为“50”,是第一阈值Ksf以上。由此,操作人员可知晓产生了与同步带6a、6b伸长有关的异常的情况,所以可停止注射成型机M的运转,对同步带6a、6b进行张力的再调整(步骤S9)。
张力的再调整与初始调整是相同的,利用张力调节器来测量各同步带6a、6b的张力,并且变更伺服电动机29a、29b的位置等,使一个同步带6a与另一个同步带6b的张力为同一设定值。另外,利用零调整单元11进行将偏差Ke视为零的处理。即,如图6所示,如果一个编码器输出值Da是“7870”、另一个编码器输出值Db是“7930”,则偏差(纯偏差)Ke为“60”。因此,在设定画面42s的位置偏移当前值显示部55上显示“60”,所以通过触摸该位置偏移当前值显示部55,来对数字键进行窗口显示,并作为调整值输入“60”。由此,将位置偏移当前值显示部55的“60”调整(复位)为“0”。
这样,如果设有输出产生了与同步带6a、6b伸长有关的异常的情况的第一警报Ax的功能,则操作人员能够快速且可靠地知晓产生了与同步带6a、6b伸长有关的异常,并且能够迅速地进行对同步带6a、6b的张力再调整等处置。然后,在进行张力的再调整后,触摸调整检查结束键53,设为ON(接通)(步骤S10)。由此,异常检测计数器54增加“1”(步骤S11)。可通过该异常检测计数器54来确认调整次数。之后,重新开始运转(S3...)。
另一方面,第二监视处理部F3进行偏差(调整后的偏差)Ke与第二阈值Kss的比较处理(步骤S12)。此时,如果偏差Ke小于第二阈值Kss,则判定为正常,所以不进行异常处理(步骤S13、S3...)。与此相对,如果偏差Ke是第二阈值Kss以上,则判定为异常,将该判定结果提供给输出处理部F4。由此,进行异常处理,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在显示画面43s上利用窗口显示部59来显示基于第二警报Ay的警报消息(步骤S13、S14)。在基于第二警报Ay的警报消息中,显示同步带6a、6b产生了爬齿的情况、以及需要进行同步带6a、6b的交换等情况。即,如图6所示,在爬齿检测时,如果从旋转编码器7a输出的编码器输出值Da是“7870”、从旋转编码器7b输出的编码器输出值Db是“8030”,则纯偏差为“160”,并且位置偏移当前值显示部55所显示的调整后的偏差Ke为“100”,是第二阈值Kss以上。由此,操作人员可知晓已产生同步带6a、6b爬齿的异常的情况,所以可进行同步带6a、6b的交换(步骤S9)。另外,在交换后进行对张力的初始调整,并且重新开始运转(步骤S2、S3...)。
由此,根据这样的实施方式的带监视装置1,由偏差检测单元8获得从一个特定的旋转编码器7a输出的编码器输出值Da与从其它旋转编码器7b输出的编码器输出值Db的偏差Ke,并且要比较偏差Ke和预先设定的阈值Ksf、Kss来进行判定,所以能够检测各同步带6a、6b的至少相对的异常。因此,能够检测各同步带6a、6b断裂之前的状态,能够事先预防各同步带6a、6b的断裂,并且能够有助于同步带6a、6b的长寿命化。因为直接利用从各旋转编码器7a、7b输出的编码器输出值Da、Db,所以不需要接近开关及带检测部等其它检测单元。因此,不会引起部件个数的增加,所以可实现制造时的工时削减以及成本降低,并且由于不需要确保配置空间,所以还有助于构造的简单化以及外观性的提高。此外,因为直接利用各编码器输出值Da、Db,所以能够简化包含软件的控制系统的结构,并且可直接检测驱动带轮5a、5b的位置,所以能够正确且可靠地检测各同步带6a、6b的伸长等。
以上,对优选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仅限于这样的实施方式,在细节的结构、形状、数量、方法(顺序)等中,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可任意地进行变更、追加、削除。例如,虽然示出了设置将偏差Ke视为零的零调整单元11的情况,但也并非必需设置。在此情况下,例如,在初始调整后,使伺服电动机29a、29b移动到最前方位置,在该最前方位置中,进行针对旋转编码器7a、7b的原点校正,则可不需要例示的零调整单元11。另外,示出了从动带轮3由单一带轮构成的情况,不过也可以并排两个带轮来构成。此外,虽然例示了伺服电动机29a、29b作为旋转驱动部4a、4b,但并不排除其它类型的电动机或一部分包含电动机的旋转驱动部。另一方面,虽然例示了两个旋转驱动部4a、4b,但也可以是三个以上的旋转驱动部4a...。另外,关于旋转编码器7a、7b,例示了绝对型编码器,不过如果在成型机控制器41中设置保持脉冲数据的功能,即,在电源切断时对脉冲数据进行备份保存、在电源接通时将所保存的脉冲数据设定为初始值的功能,则还可以应用增量型编码器。此外,虽然示出作为异常输出单元10利用显示部43进行显示的情况,但还可以组合向移动电话等进行发送的发送部、打印输出的印刷部、发出声音的发音部等。另外,虽然示出了应用在注射装置Mi中的情况,但也可以在合模装置侧应用。另一方面,虽然示出了设定第一阈值Ksf和第二阈值Kss双方的情况,但可以仅设定任意一方,或者还可以将第一阈值Ksf作为多个阈值设定成多个阶段的级别(张力级别大、张力级别小等)。
本发明的带监视装置可用于具备从多个旋转驱动部向一个被驱动轴进行旋转传递的多个同步带的各种注射成型机。因此,只要具备同样的旋转传递机构,则不论是电动式注射成型机还是油压式注射成型机都可应用。

Claims (11)

1.一种注射成型机的带监视装置,其监视多个同步带的异常,所述多个同步带分别架设在设置于一个被驱动轴上的至少一个以上的从动带轮与分别设置于多个旋转驱动部的旋转轴上的驱动带轮之间,该注射成型机的带监视装置的特征在于,
该带监视装置具有:
旋转编码器,其分别设置在所述旋转驱动部上,由此检测各旋转驱动部的旋转位置,
并且,该带监视装置具有成型机控制器,该成型机控制器具有:
偏差运算单元,其取入从各旋转编码器输出的编码器脉冲,获得从一个特定的旋转编码器输出的编码器输出值与从其它旋转编码器输出的编码器输出值的偏差;
异常判定单元,其比较所述偏差与预先设定的阈值,判定该偏差成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以及
异常输出单元,其至少输出该异常判定单元的判定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成型机的带监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驱动轴是对于使注射装置的螺杆前进或后退的滚珠丝杠机构的旋转传递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成型机的带监视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带监视装置具有将所述偏差视为零的零调整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注射成型机的带监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零调整单元具有将显示在显示部的设定画面上的所述偏差复位为零的零复位功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成型机的带监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阈值包括能够检测与所述同步带的伸长有关的异常的第一阈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注射成型机的带监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异常输出单元具有根据达到所述第一阈值的判定结果而输出第一警报的功能,该第一警报表示产生了与所述同步带的伸长有关的异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成型机的带监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阈值包括能够检测与所述同步带的爬齿有关的异常的第二阈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注射成型机的带监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异常输出单元具有根据达到所述第二阈值的判定结果而输出第二警报的功能,该第二警报表示产生了与所述同步带的爬齿有关的异常。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成型机的带监视装置,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旋转驱动部由伺服电动机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注射成型机的带监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编码器采用设置于所述伺服电动机上的绝对型编码器。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注射成型机的带监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编码器采用设置于所述伺服电动机上的增量型编码器,并且,所述成型机控制器具有以下的功能:在电源切断时,对脉冲数据进行备份保存,电源接通时,将所保存的脉冲数据设定为初始值。
CN201110212136.5A 2010-07-27 2011-07-27 注射成型机的带监视装置 Active CN1023436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67820 2010-07-27
JP2010167820A JP5016707B2 (ja) 2010-07-27 2010-07-27 射出成形機のベルト監視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43655A true CN102343655A (zh) 2012-02-08
CN102343655B CN102343655B (zh) 2014-02-26

Family

ID=455269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12136.5A Active CN102343655B (zh) 2010-07-27 2011-07-27 注射成型机的带监视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884775B2 (zh)
JP (1) JP5016707B2 (zh)
CN (1) CN102343655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28904A (zh) * 2014-01-06 2014-04-16 金东纸业(江苏)股份有限公司 编码器校正系统及方法
CN103895201A (zh) * 2012-12-25 2014-07-02 东芝机械株式会社 模具保护装置、模具保护方法及合模装置
CN105246665A (zh) * 2013-05-24 2016-01-13 东洋机械金属株式会社 成型机
CN110371183A (zh) * 2018-04-12 2019-10-25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车辆用转向操纵装置
CN111331593A (zh) * 2018-12-18 2020-06-26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皮带驱动机构中的异常的检测方法以及机器人
CN111531831A (zh) * 2019-02-07 2020-08-14 发那科株式会社 状态判定装置以及状态判定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799404C (en) * 2010-05-14 2020-10-06 Harnischfeger Technologies, Inc. Remote monitoring of machine alarms
JP5570581B2 (ja) * 2012-11-30 2014-08-13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電動射出成形機のモータ動力遮断装置
JP6162612B2 (ja) * 2014-01-15 2017-07-12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射出成形機の可動部の異常検出装置
JP2017080865A (ja) * 2015-10-30 2017-05-18 オークマ株式会社 工作機械の監視装置
JP6659647B2 (ja) * 2017-09-29 2020-03-04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数値制御システム及び逆流防止弁状態検知方法
JP6592061B2 (ja) 2017-11-02 2019-10-16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ベルトの交換判定装置および交換判定方法
JP6975188B2 (ja) * 2019-02-07 2021-12-01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状態判定装置及び状態判定方法
JP7141968B2 (ja) * 2019-03-12 2022-09-26 芝浦機械株式会社 射出成形機
JP7383924B2 (ja) * 2019-07-31 2023-11-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制御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294960B2 (ja) * 2019-08-30 2023-06-20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射出成形機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38817A (zh) * 2000-08-11 2002-03-06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注塑机的电机的控制单元
JP2003120769A (ja) * 2001-10-18 2003-04-23 Sumitomo Heavy Ind Ltd 張力調整装置
CN1432462A (zh) * 2002-01-07 2003-07-30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伺服驱动式夹模单元的模具保护方法
JP3578963B2 (ja) * 2000-03-15 2004-10-20 東芝機械株式会社 電動式射出成形機のベルト張力監視装置
JP3619465B2 (ja) * 2001-03-26 2005-02-09 日精樹脂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式射出成形機
JP2006272560A (ja) * 2005-03-28 2006-10-12 Sumitomo Heavy Ind Ltd 成形機の状態監視装置及び成形機の状態監視方法
JP3928139B1 (ja) * 2006-12-12 2007-06-13 株式会社ニイガタマシンテクノ 射出成形機のテーブル回転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射出成形機
CN101143484A (zh) * 2006-09-12 2008-03-19 日精树脂工业株式会社 注射成形机的异常监视方法
CN201231554Y (zh) * 2008-05-23 2009-05-06 岱朝晖 一种闭口拉链上下止一次成形自动生产装置
JP2009241425A (ja) * 2008-03-31 2009-10-22 Toyo Mach & Metal Co Ltd 射出成形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66691B2 (ja) * 1993-06-30 2003-01-14 株式会社日本製鋼所 電動射出成形機の動力伝達手段の異常検知方法
JP3569103B2 (ja) 1997-04-17 2004-09-22 東洋機械金属株式会社 射出成形機
US5929583A (en) * 1998-03-13 1999-07-27 Cincinnati Milacron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aberrant motor operation in a plastics processing machine
JP3416843B2 (ja) 1998-06-22 2003-06-16 日精樹脂工業株式会社 竪型射出成形機の安全装置
JP2003074649A (ja) 2001-08-30 2003-03-12 Toshiba Mach Co Ltd ベルト破断検知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動式射出成形機
DE10338492A1 (de) * 2003-08-21 2005-03-17 Siemens Ag Antriebssystem mit Antriebsriemen
JP2008055617A (ja) * 2006-08-29 2008-03-13 Fanuc Ltd 射出成形機の型締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78963B2 (ja) * 2000-03-15 2004-10-20 東芝機械株式会社 電動式射出成形機のベルト張力監視装置
CN1338817A (zh) * 2000-08-11 2002-03-06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注塑机的电机的控制单元
JP3619465B2 (ja) * 2001-03-26 2005-02-09 日精樹脂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式射出成形機
JP2003120769A (ja) * 2001-10-18 2003-04-23 Sumitomo Heavy Ind Ltd 張力調整装置
CN1432462A (zh) * 2002-01-07 2003-07-30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伺服驱动式夹模单元的模具保护方法
JP2006272560A (ja) * 2005-03-28 2006-10-12 Sumitomo Heavy Ind Ltd 成形機の状態監視装置及び成形機の状態監視方法
CN101143484A (zh) * 2006-09-12 2008-03-19 日精树脂工业株式会社 注射成形机的异常监视方法
JP3928139B1 (ja) * 2006-12-12 2007-06-13 株式会社ニイガタマシンテクノ 射出成形機のテーブル回転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射出成形機
JP2009241425A (ja) * 2008-03-31 2009-10-22 Toyo Mach & Metal Co Ltd 射出成形機
CN201231554Y (zh) * 2008-05-23 2009-05-06 岱朝晖 一种闭口拉链上下止一次成形自动生产装置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95201A (zh) * 2012-12-25 2014-07-02 东芝机械株式会社 模具保护装置、模具保护方法及合模装置
CN105246665A (zh) * 2013-05-24 2016-01-13 东洋机械金属株式会社 成型机
CN105246665B (zh) * 2013-05-24 2017-08-22 东洋机械金属株式会社 成型机
CN103728904A (zh) * 2014-01-06 2014-04-16 金东纸业(江苏)股份有限公司 编码器校正系统及方法
CN103728904B (zh) * 2014-01-06 2016-08-17 金东纸业(江苏)股份有限公司 编码器校正系统及方法
CN110371183A (zh) * 2018-04-12 2019-10-25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车辆用转向操纵装置
CN111331593A (zh) * 2018-12-18 2020-06-26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皮带驱动机构中的异常的检测方法以及机器人
CN111531831A (zh) * 2019-02-07 2020-08-14 发那科株式会社 状态判定装置以及状态判定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43655B (zh) 2014-02-26
JP5016707B2 (ja) 2012-09-05
US20120027882A1 (en) 2012-02-02
JP2012025091A (ja) 2012-02-09
US8884775B2 (en) 2014-1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43655B (zh) 注射成型机的带监视装置
CN102837404B (zh) 注塑机合模机构及其合模力平衡调节方法
JP6348161B2 (ja) 射出成形機の制御装置及び管理システム
JP6746686B2 (ja) 射出成形機
CN101961910B (zh) 肘式合模装置的模具厚度调整方法
JP2004058152A (ja) サーボプレスのスライド位置の設定方法と表示方法、及び外部周辺装置との同期方法、及びその制御装置
JP2006289910A (ja) 射出成形機の制御装置
CN104943100A (zh) 注射成型机
JP5289528B2 (ja) 射出成形機のノズルタッチ制御装置
CN206287689U (zh) 一种zj112卷烟机钢印印刷伺服控制系统
CN203592643U (zh) 二板式注塑机及其合模结构
JP4842645B2 (ja) 射出成形機及び射出成形機に設けられた圧力検出器の異常を検出する方法
US20220274305A1 (en)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and controller
JP6721672B2 (ja) 射出成形機
CN105246665A (zh) 成型机
JP3894904B2 (ja) 射出成形機の型締制御方法
JPS58128257A (ja) 型締力調整装置
JP3484629B2 (ja) 射出成形機の自己診断装置
JP3962355B2 (ja) 射出成形機の型締制御方法
JP2017524885A (ja) 製品バッチ製造用の動力時系列変換方法及び装置
JP3881633B2 (ja) 射出成形機の型締制御方法
CN205098552U (zh) 一种药版、物料伺服加料器
JP2015186903A (ja) 射出成形機、射出成形機の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射出成形機の情報処理方法
JP3930795B2 (ja) トグルリンク式型締装置の型厚検出装置
US7132067B2 (en) Mold-clamping control method for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