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14059A - 投射装置的制造方法、投射装置的制造装置及投射装置 - Google Patents

投射装置的制造方法、投射装置的制造装置及投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14059A
CN102314059A CN2011101778257A CN201110177825A CN102314059A CN 102314059 A CN102314059 A CN 102314059A CN 2011101778257 A CN2011101778257 A CN 2011101778257A CN 201110177825 A CN201110177825 A CN 201110177825A CN 102314059 A CN102314059 A CN 1023140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lection type
modulator element
adjustment
optical modulator
type opt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7782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冈室琢磨
石桥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3140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1405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10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 G02B27/14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operating by reflection only
    • G02B27/149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operating by reflection only using crossed beamsplitting surfaces, e.g. cross-dichroic cubes or X-cub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10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 G02B27/1006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for splitting or combining different wavelengths
    • G02B27/102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for splitting or combining different wavelengths for generating a colour image from monochromatic image signal sources
    • G02B27/1026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for splitting or combining different wavelengths for generating a colour image from monochromatic image signal sources for use with reflective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10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 G02B27/1073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manufacturing or alignment method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142Adjusting of projection optic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20Lamp housings
    • G03B21/2073Polarisers in the lamp hous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20Lamp housings
    • G03B21/208Homogenising, shaping of the illumination ligh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 Transforming Electric Information Into Light Inform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投射装置的制造方法、投射装置的制造装置及投射装置。投射装置的制造方法具有:形成调制元件单元的工序,反射型光调制元件和反射型偏振板被固定在规定的位置;和位置调整工序,通过相对于投射光学元件移动调制元件单元的位置,来相对于投射光学元件调整反射型光调制元件的位置。

Description

投射装置的制造方法、投射装置的制造装置及投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光调制装置和对由光调制装置调制后的光进行投射的投射光学装置的投射装置的制造方法、投射装置的制造装置及投射装置。
背景技术
公知的投影仪具备:光源、对从光源射出的光束进行调制的光调制装置、将经光调制装置调制后的光束放大投射的投射光学装置。作为光调制装置,公知的是透过型及反射型的光调制装置。在这样的投影仪中,为了形成适宜的投射图像,需要恰当地调整投射光学装置和光调制装置的位置关系。例如,在使用3色光源投射彩色图像的投影仪中,需要恰当地调整各种颜色所对应的各自的光调制装置相对于颜色合成装置及投射光学装置的位置。与此同时,还需要恰当地调整各种颜色所对应的各自的光调制装置的相互之间的位置。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的光阀定位方法、显示单元以及投射型显示装置,即通过基于拍摄在屏幕上投影的投影图像而获得的电子图像进行光阀(light valves)的聚焦调整及位置调整,可简单、快速且准确地进行光阀定位。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的光学装置的制造装置、光学装置的制造方法及光学装置,即具备使进行光调制装置位置调整的6轴位置调整单元转动的6轴位置调整单元转动装置,并通过1台6轴位置调整单元进行多个光调制装置的位置调整,可实现制造成本的降低。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22763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47648号公报
但是,在具备反射型光阀(光调制装置)并使用该光阀将电子图像信息转换为光学图像信息的投射装置中,透过了反射型偏振板的光被反射型光阀反射而成为具有光学图像信息的光,该光被反射型偏振板反射并引导至投射光学装置中。
为此,在具备反射型光阀的投射装置中,不但需要使反射型光阀和反射型偏振板定位于投射光学装置,而且还需要进行反射型光阀和反射型偏振板相互间的位置调整。因此,就存在具备反射型光阀的投射装置的调整要比具备透过型光阀的投射装置的调整复杂,难以进行高精度调整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的至少一部分而做出的,可作为以下形态或者应用例来实现。
应用例1
本应用例所涉及的投射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射装置具备:反射型光调制元件,对入射光进行光学调制,并射出所述入射光被调制后的调制光;和反射型偏振板,使从光源射出的所述入射光透过并且使所述调制光朝向投射光学元件反射,该投射装置的制造方法具有:单元形成工序,形成调制元件单元,所述调制元件单元具备所述反射型光调制元件和所述反射型偏振板,且所述反射型光调制元件和所述反射型偏振板被固定在规定的相对位置;和位置调整工序,通过相对于所述投射光学元件移动所述调制元件单元的位置,来相对于所述投射光学元件调整所述反射型光调制元件的位置。
根据本应用例所涉及的投射装置的制造方法,在单元形成工序中,形成反射型光调制元件和反射型偏振板被固定在规定的相对位置的调制元件单元。在该工序中,如论与反射型光调制元件或反射型偏振板和投射光学元件等的位置关系如何,都能仅定位反射型光调制元件和反射型偏振板的相对位置。因此,可以很容易地形成反射型光调制元件和反射型偏振板被配设成适当位置关系的调制元件单元。
在位置调整工序中,通过移动调制元件单元的位置,来相对于投射光学元件调整反射型光调制元件的位置。在调制元件单元中,因为反射型光调制元件和反射型偏振板被固定在规定的相对位置,故能相对于投射光学元件将反射型光调制元件和反射型偏振板总括地进行位置调整。
应用例2
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投射装置的制造方法优选:在所述位置调整工序中,实施6轴调整,绕轴的转动方向的位置调整是对基于所述反射型偏振板的所述反射型光调制元件的虚像中的所述反射型光调制元件的中心处相互交叉的3轴的各自的绕轴的转动方向的位置进行调整。
根据该投射装置的制造方法,在位置调整工序中,绕轴的转动方向的位置调整,是通过对绕着在基于反射型偏振板的反射型光调制元件的虚像中的反射型光调制元件的中心处相互正交的3轴的转动方向的位置进行调整而实施的。6轴调整,是相互交叉的3轴的各自方向上的位置及各自的绕轴的转动方向上的位置(倾斜角度)的调整。
反射型光调制元件具有调制光的射出面,从射出面中的射出区域射出调制光。在反射型光调制元件的内部,形成有具有将电子信息转换为光学信息的功能的转换部。调制光,是添加了与电子信息相对应的光学信息的光。在与射出面平行的方向上,转换部被配设于与射出区域相对应的范围内。投射光学元件,将在存在转换部的位置所形成的图像投射到屏幕等。反射型光调制元件的中心,在与射出面平行的方向上是射出区域的几何学上的中心位置,在与射出面垂直的方向上是存在转换部的位置。
从调制元件单元中的反射型光调制元件射出并被射光学元件投射的光,是与从基于反射型光调制元件的反射型偏振板的虚像所在位置的反射型光调制元件射出并被投射光学元件投射的光等同的。通过移动调制元件单元,反射型光调制元件和反射型偏振板整体移动,所以从投射光学元件看来,移动调制元件单元是与移动基于反射型光调制元件的反射型偏振板的虚像等同的。一般地,如果绕通过中心的轴转动,则在与该轴交叉的轴方向上中心没有移动。因此,通过调整绕轴的转动方向的位置,可抑制与该轴交叉的轴方向的位置偏移。因此,在位置调整工序中,通过使调制元件单元绕着在基于反射型偏振板的反射型光调制元件的虚像中的反射型光调制元件的中心处相互正交的3轴转动,能够抑制因补正反射型光调制元件的倾斜度而引起的与转动轴交叉的轴方向的位置偏移。因为能够抑制因实施绕1轴的调整而引起的其他方向的位置偏移,所以补正该偏移的补正量变小,调整变得容易,从而能够抑制调整所需的时间。
应用例3
本应用例所涉及的投射装置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射装置具备:反射型光调制元件,对入射光进行光学调制,并射出所述入射光被调制后的调制光;和反射型偏振板,使从光源射出的所述入射光透过并且使所述调制光朝向投射光学元件反射,该投射装置的制造装置具备:单元保持部件,保持所述反射型光调制元件和所述反射型偏振板被固定成规定的位置关系的调制元件单元;和位置调整部件,通过相对于所述投射光学元件移动所述单元保持部件所保持的所述调制元件单元的位置,来相对于所述投射光学元件调整所述反射型光调制元件的位置。
根据本应用例所涉及的投射装置的制造装置,投射装置的制造装置具备对调制元件单元进行保持的单元保持部件。在调制元件单元中,反射型光调制元件和反射型偏振板被固定在规定的相对位置。在调制元件单元中,无论反射型光调制元件或反射型偏振板和投射光学元件等的位置关系如何,都能够仅定位反射型光调制元件和反射型偏振板的相对位置。由于具备单元保持部件,故能够保持反射型光调制元件和反射型偏振板被配设成适当位置关系的调制元件单元。
位置调整部件,通过移动调制元件单元的位置,来相对于投射光学元件调整反射型光调制元件的位置。因为在调制元件单元中反射型光调制元件和反射型偏振板被固定在规定的相对位置,所以能够相对于投射光学元件将反射型光调制元件和反射型偏振板总括地进行位置调整。
应用例4
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投射装置的制造装置优选:所述位置调整部件实施6轴调整,对绕轴的转动方向进行调整时的3根转动轴在调整中心处相互交叉,所述单元保持部件使基于所述反射型偏振板的所述反射型光调制元件的虚像中的所述反射型光调制元件的中心位于所述调整中心来保持所述调制元件单元。
根据该投射装置的制造装置,位置调整装置是针对在调整中心处相互交叉的3轴调整绕轴的转动位置。单元保持部件保持调制元件单元,使基于反射型偏振板的反射型光调制元件的虚像中的反射型光调制元件的中心与调整中心一致。据此,绕轴的转动方向的位置调整,是通过调整绕着在基于反射型偏振板的反射型光调制元件的虚像中的反射型光调制元件的中心处相互正交的3轴的转动方向的位置而实施的。6轴调整,是相互交叉的3轴的各自方向上的位置及各自的绕轴的转动方向上的位置(倾斜角度)的调整。
反射型光调制元件具有调制光的射出面,从射出面中的射出区域射出调制光。在反射型光调制元件的内部,形成有具有将电子信息转换为光学信息的功能的转换部。调制光,是添加了与电子信息相对应的光学信息的光。在与射出面平行的方向上,转换部被配设于与射出区域相对应的范围内。投射光学元件,将存在转换部的位置所形成的图像投射到屏幕等。反射型光调制元件的中心,在与射出面平行的方向上是射出区域的几何学上的中心位置,在与射出面垂直的方向上是在存在转换部的位置。
从调制元件单元中的反射型光调制元件射出并被射光学元件投射的光,是与从基于反射型光调制元件的反射型偏振板的虚像所在位置的反射型光调制元件射出并被投射光学元件投射的光等同的。通过移动调制元件单元,反射型光调制元件和反射型偏振板整体移动,所以从投射光学元件看来,移动调制元件单元是与移动基于反射型光调制元件的反射型偏振板的虚像等同的。一般地,如果绕通过中心的轴转动,则在与该轴交叉的轴方向上中心没有不移动。因此,通过调整绕轴的转动方向的位置,从而能够抑制与该轴交叉的轴方向的位置偏移。因此,位置调整装置,通过使调制元件单元绕着在基于反射型偏振板的反射型光调制元件的虚像中的反射型光调制元件的中心处相互正交的3轴转动,能够抑制因补正反射型光调制元件的倾斜度而引起的与转动轴交叉的轴方向的位置偏移。因为能够抑制因实施绕1轴的调整而引起的其他方向的位置偏移,所以补正该偏移的补正量变小,调整变得容易,从而能够减少调整所需要的时间。
应用例5
本应用例所涉及的投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反射型光调制元件,对入射光进行光学调制,并射出所述入射光被调制后的调制光;反射型偏振板,使从光源射出的所述入射光透过并且使所述调制光朝向投射光学元件反射;调制元件框,固定着所述反射型光调制元件和所述反射型偏振板,通过该固定使所述反射型光调制元件和所述反射型偏振板相互间的位置关系被维持在规定的位置关系;和调整支撑部件,可相对于所述投射光学元件对所述调制元件框进行位置调整,且以被固定于所述调制元件框的所述反射型光调制元件及所述反射型偏振板相对于所述投射光学元件的位置通过固定部件可固定的方式支撑所述调制元件框。
根据本应用例所涉及的投射装置,投射装置具备调制元件框,反射型光调制元件和反射型偏振板,通过被固定于调制元件框,从而相互间的位置关系被维持在规定的位置关系。只是将反射型光调制元件和反射型偏振板固定于调制元件框,就能很容易地形成反射型光调制元件和反射型偏振板被配设成适当位置关系的单元。
调整支撑部件,可相对于投射光学元件对调整元件框进行位置调整,且可通过固定部件固定地支撑调整元件框。在调制元件框,反射型光调制元件和反射型偏振板保持且固定着适当位置关系,所以能够相对于投射光学元件将反射型光调制元件和反射型偏振板总括地进行位置调整并固定。
应用例6
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投射装置优选:所述调整支撑部件,在未被所述固定部件固定的状态下,可绕着在基于所述反射型偏振板的所述反射型光调制元件的虚像中的所述反射型光调制元件的中心处相互正交的3轴转动的方式支撑所述调制元件框。
根据该投射装置,调整支撑部件可绕着在基于反射型偏振板的反射型光调制元件的虚像中的反射型光调制元件的中心处相互正交的3轴转动的方式支撑调制元件框。相对于投射光学元件对反射型光调制元件的位置进行调整时,能够通过调整绕着在基于反射型偏振板的反射型光调制元件的虚像中的反射型光调制元件的中心处相互正交的3轴的转动方向的位置,来实施固定有反射型光调制元件的调制元件框。
反射型光调制元件具有调制光的射出面,从射出面中的射出区域射出调制光。在反射型光调制元件的内部,形成有具有将电子信息转换为光学信息的功能的转换部。调制光,是添加了与电子信息相对应的光学信息的光。在与射出面平行的方向上,转换部被配设于与射出区域相对应的范围内。投射光学元件,将存在转换部的位置所形成的图像投射到屏幕等。反射型光调制元件的中心,在与射出面平行的方向上是在射出区域的几何学上的中心位置,在与射出面垂直的方向上是存在转换部的位置。
从反射型光调制元件射出并被反射型偏振板反射、被投射光学元件投射的光,是与从在基于反射型光调制元件的反射型偏振板的虚像所在位置的反射型光调制元件射出并被投射光学元件投射的光等同的。通过移动调制元件框,调制元件框所固定的反射型光调制元件和反射型偏振板整体移动,所以从投射光学元件看来,移动调制元件框是与移动基于反射型光调制元件的反射型偏振板的虚像等同的。一般地,如果绕通过中心的轴转动,则在与该轴交叉的轴方向上中心没有移动。因此,通过调整绕轴的转动方向的位置,从而能够抑制与该轴交叉的轴方向的位置偏移。因此,通过使调制元件框在基于反射型偏振板的反射型光调制元件的虚像中的反射型光调制元件的中心处绕相互正交的3轴转动,从而能够抑制因补正反射型光调制元件的倾斜度而引起的与转动轴交叉的轴方向的位置偏移。因为可以抑制因实施绕1轴的调整而引起的其他方向的位置偏移,所以补正该偏移的补正量变小,调整变得容易,从而能够减少调整所需的时间。
应用例7
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投射装置优选:所述调整支撑部件被配设于如下位置:通过基于所述反射型偏振板的所述反射型光调制元件的虚像中的所述反射型光调制元件的中心且相互交叉的3轴中的任意1轴贯通所述调整支撑部件的位置。
根据该投射装置,调整支撑部件被配设于如下位置:通过反射型光调制元件的中心且相互交叉的3轴中的任意1轴贯通调整支撑部件的位置。据此,能够抑制在对绕该轴的转动位置进行调整时的、与该轴交叉的方向上的调整支撑部件的移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投影仪的概略构成的示意图。
图2(a)是表示光调制单元及调整构件的构成的分解立体图。(b)是表示调整构件和正交二向色棱镜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
图3(a)是表示光调制装置的概略构成的俯视图。(b)是表示光调制装置的概略构成的侧视图。(c)是表示(a)中A-A示出的断面中的断面形状的概略剖视图。
图4(a)是表示调制装置位置调整装置的整体构成的侧视示意图。(b)是表示调制装置位置调整装置的整体构成的俯视示意图。
图5是表示6轴位置调整单元的整体构成的侧视示意图。
图6(a)是表示保持装置和面内转动位置调整部及面倾斜调整部的构成的侧视示意图。(b)是表示保持装置和面内转动位置调整部及面倾斜调整部的构成的俯视示意图。
图7是表示相对于投射透镜对反射型液晶面板进行位置调整的工序的流程图。
符号说明:
1...投影仪(projector);3...投射透镜;41、41B、41G、41R...线栅(wire grid);42、42B、42G、42R...光调制装置;43...正交二向色棱镜(Cross dichroic prism);48、48B、48G、48R...调制装置单元;50...反射型液晶面板;50a...图像显示区域;55...面板中心;70...安装构件;72a...抵接面;74...卡合槽;76...调整构件;79...卡止爪;80...调制装置位置调整装置;91...6轴位置调整单元;141...中央抵接部;141a...抵接端面;142...调整光纤维;144...把持装置;144a...把持装置组;145...把持基部;146a、146b...把持臂;147a、147b...把持突起;171...保持装置;190...位置调整机构主体;191...平面位置调整部;191a...基台;191b...Y轴移动构件;191c...Z轴移动构件;193...面内转动位置调整部;193a...基部;193b...转动构件;195...面倾斜调整部;195a...基部;195b...第一调整构件;195c...第二调整构件;334...投射光学单元;500...调整中心点;550...反射面板像;555...面板虚像中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投射装置的制造方法、投射装置的制造装置及投射装置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是以将3种颜色的光学图像信息进行光学合成并照射的、显示出彩色图像的投影仪及制造该投影仪的工序为例进行说明的。而且,在所参照的各附图中,为了便于表示构成,各构成要素的尺寸比例等酌情有所不同。
投影仪
首先,参照图1及图2,对投影仪1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投影仪的概略构成的示意图。图2是表示光学装置的构成的分解立体图。图2(a)是表示光调制单元及调整构件的构成的分解立体图,图2(b)是表示调整构件和正交二向色棱镜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投影仪1相当于投射装置。
如图1所示,投影仪1具备:外壳2、投射透镜3、光学单元4。照明光轴OC是从光源装置10射出的光束的中心轴。投影仪1根据图像信息对从光源装置10射出的光进行调制,并放大投射到屏幕等投射面上。
将照明光轴OC的轴方向标记为X轴方向,将与X轴方向大致正交且与图1纸面平行的轴方向标记为Y轴方向,将与X轴方向及Y轴方向大致正交的轴方向(与图1纸面垂直的轴方向)标记为Z轴方向。投射透镜3相当于投射光学元件。
此外,虽然附图省略了,但投影仪1还具备:对投影仪1内部的各构成构件进行冷却的冷却风扇、对投影仪1内部的各构成构件进行电力供给的电源装置、和对投影仪1所具备的各装置等进行总括控制的控制装置。冷却风扇、电源装置和控制装置被配设于外壳2内除投射透镜3及光学单元4以外的空间。
投射透镜3及光学单元4相对于照明光轴OC进行定位,并固定于外壳2。投射透镜3是组合了多个透镜的组透镜,其将由光学单元4调制后的光束放大投射到屏幕等投射面上。光学单元4是对应于图像信号对从光源射出的光束进行光学处理的单元。光学单元4具备:光源装置10、照明光学装置20、色分离光学装置30和光学装置40。
光源装置10具备:光源灯11和反射板(reflector)12。在光源装置10中,从光源灯11射出的光束,通过反射板12使其射出方向一致,并朝向照明光学装置20射出。
照明光学装置20具备:第1透镜阵列21、第2透镜阵列22、偏振光转换元件23和迭加透镜(superimposing lens)24。第1透镜阵列21,将从光源装置10射出的光束分割为多个部分光束。第2透镜阵列22,对由第1透镜阵列21分割出的多个部分光束进行聚光。偏振光转换元件23,将来自第2透镜阵列22的各个部分光束作为偏振光方向已一致的大致1种直线偏振光射出。迭加透镜24,使从偏振光转换元件23作为直线偏振光射出的多个部分光束迭加在3个光调制装置42的反射型液晶面板50(参照图2)的表面上。
色分离光学装置30具备:反射蓝色光的二向分色镜(dichroic mirror)31和反射绿色光及红色光的二向分色镜32被配置成X字状的十字二向分色镜(cross dichroic mirror)33、反射绿色光的二向分色镜34和2块反射镜35、36。色分离光学装置30,将从照明光学装置20射出的多个部分光束的每一个分离为红、绿、蓝3色的色光。
由十字二向分色镜33分离出的蓝色光,通过反射镜35反射,入射到光学装置40的线栅41B。另外,由十字二向分色镜33分离出的绿色光及红色光,通过反射镜36反射后,入射到二向分色镜34。绿色光通过二向分色镜34反射,入射到光学装置40的线栅41G。另一方面,红色光透过二向分色镜34,入射到光学装置40的线栅41R。
光学装置40,根据图像信息对所入射来的光束进行调制。光学装置40具备:头体(head body)(省略图示)、3个线栅41(41R、41G、41B)、3个光调制装置42(42R、42G、42B)、正交二向色棱镜43和3个偏振板46(46R、46G、46B)。
将线栅41、光调制装置42和偏振板46的组,标记为调制装置单元48。光学装置40具备对红色光、绿色光或者蓝色光进行调制的3个调制装置单元48R、调制装置单元48G及调制装置单元48B。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如3个线栅41一样,针对按红、绿、蓝3色的每个色光所设置的装置或构件,在符号的末尾分别标注R、G、B以表示与各色光相对应的装置或构件。另外,在相对于各色光所通用的说明中,有时在符号的末尾不标注R、G、B。
头体被固定于外壳2。在头体上搭载并固定着正交二向色棱镜43,并且还支撑着投射透镜3。光学装置40的各光学部件相对于投射透镜3进行定位,搭载并固定于头体。由于头体被固定于外壳2,所以光学装置40的各光学部件和投射透镜3相对于照明光轴OC进行对位。
各线栅41是以相对于所入射的光束的光轴大致倾斜45°的状态进行配置的。线栅41通过基于栅格结构的衍射,相对于偏振光转换元件23的偏振光方向,使拥有与之相同的偏振光方向的偏振光透过,且反射拥有正交的偏振光方向的偏振光,将所入射来的光束进行偏振光分离。线栅41相当于反射型偏振板。
各光调制装置42是反射型光调制装置,具备:作为反射型光调制元件的反射型液晶面板50、对反射型液晶面板50进行保持的保持框60(holding frame)(参照图2)。各反射型液晶面板50,对透过了各线栅41的偏振光束的偏振光方向进行调制,并朝向各线栅41反射。由反射型液晶面板50调制且朝向线栅41反射的光束,仅与由偏振光转换元件23已一致的偏振光方向正交的偏振光被线栅41反射。另外,对光调制装置42的详细构成以后叙述。
各偏振板46与正交二向色棱镜43的各光束入射侧端面44(44R、44G、44B)分别对置配设,让由各线栅41所反射的与偏振光方向相同方向的直线偏振光透过。
正交二向色棱镜43,将由各线栅41反射并入射到各光束入射侧端面44的各色光进行合成,并从光束射出侧端面45射出。正交二向色棱镜43,是将4个直角棱镜贴合一起在俯视状态下大致呈正方形状,在贴合直角棱镜彼此之间的界面形成有2个电介质多层膜。这些电介质多层膜,透过由线栅41G所反射的绿色光,分别反射由线栅41R、41B所反射的红、蓝色光。这样,通过正交二向色棱镜43合成由各反射型液晶面板50调制后的各色光,并通过投射透镜3放大投射到投射面上。
如图2(a)所示,光学装置40还具备调整构件76,调制装置单元48还具备安装构件70。在图2中,示出1个调制装置单元48,示例出1个安装构件70和被安装于该安装构件70的各部件。光学装置40具备:按3种颜色的每个色光所设置的调制装置单元48、按3种颜色的每个色光所设置的3个安装构件70(70R、70G、70B)及3个调整构件76(76R、76G、76B)。3色色光中任一色光所对应的安装构件70及被安装的各部件,拥有和图2所示构成相同的构成。
图2所示的安装构件70的构成是与参照图1说明的线栅41R相对应的。线栅41G及线栅41B相对于光束入射侧端面44倾斜的方向和线栅41R相对于光束入射侧端面44倾斜的方向相反。在将线栅41R固定于安装构件70的情况和将线栅41G或者线栅41B固定于安装构件70的情况下,相对于偏振板46的线栅41及光调制装置42俯视状态下的位置需要倒转。安装构件70为上下对称形状,通过使安装构件70上下颠倒,从而线栅41及光调制装置42的位置倒转了,且可形成具有同样构成的光学装置40。
安装构件70具有如下形状:在大致呈三棱柱形状的中空构件的上下大致呈三角形的部分装有大致呈长方形的天板72这样的形状,例如用合成树脂形成为一体。安装构件70中的三棱柱形状的部分,具备:作为斜面的第1侧面71a、夹着顶角的第2侧面71b及第3侧面71c。在第1侧面71a、第2侧面71b及第3侧面71c的各侧面,形成有开口部。安装构件70被配置成:第3侧面71c与调整构件76对置。在三棱柱形状的上下,一体形成有天板72。天板72其大致呈长方形形状的2边沿着第2侧面71b或者第3侧面71c,向第1侧面71a侧突出。在第1侧面71a侧所突出的端面,形成有与第3侧面大致平行的抵接面72a。
在作为安装构件70的顶面及底面的天板72,分别形成有卡合槽74及把持用突起73。卡合槽74是凹状槽,形成在天板72中的第3侧面71c侧的近端且第3侧面71c的宽度的大致中央处。把持用突起73是立设于天板72的面上的板状突起,在第3侧面71c的面方向是第3侧面71c的大致中央的位置处,沿着与第2侧面71b平行的方向延伸。把持用突起73与第2侧面71b平行的方向上的长度是第2侧面71b的该方向上的宽度的1/3左右,另一端面与抵接面72a大致处于同一平面。
在第1侧面71a,通过粘结等方法固定着线栅41。在第2侧面71b,光调制装置42使光束入射的侧朝向第2侧面71b地配置,通过穿过螺丝孔61的螺丝75固定。在第3侧面71c,通过粘结等方法固定着偏振板46。线栅41、光调制装置42和偏振板46,通过分别被固定于安装构件70,而配设成参照图1说明的相互位置关系。安装构件70相当于调制元件框。调制装置单元48相当于调制元件单元。
如图2(b)所示,调整构件76具备主体77和臂部78,通过粘结等方法安装到正交二向色棱镜43的光束入射侧端面44。臂部78,从主体77的上部及下部至安装构件70侧设置有一对,在其前端部具有卡止爪79。通过该卡止爪79游嵌到卡合槽74中,从而安装构件70被安装于调整构件76。通过在卡止爪79游嵌到卡合槽74的部分注入粘结剂并使其硬化,从而将卡止爪79粘结固定到卡合槽74。据此,调制装置单元48相对于正交二向色棱镜43的光束入射侧端面44被固定在规定的位置。也就是说,线栅41、光调制装置42及偏振板46相对于投射透镜3,被固定在规定的位置。卡止爪79和卡合槽74的组相当于调整支撑部件。将卡止爪79粘结固定到卡合槽74的粘结剂相当于固定部件。
光调制装置
下面,参照图3,对光调制装置的构成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光调制装置的概略构成的图。图3(a)是表示光调制装置的概略构成的俯视图,图3(b)是表示光调制装置的概略构成的侧视图,图3(c)是表示图3(a)中的A-A示出的断面中的断面形状的概略剖视图。如图3所示,光调制装置42具备:反射型液晶面板50、防尘玻璃53、保持框60和遮光板62。
反射型液晶面板50是在硅基板上形成有液晶层的所谓的LCOS(Liquid Crystal On Silicon)。反射型液晶面板50具有:大致呈矩形状的元件基板51及对置基板52、在元件基板51与对置基板52之间密封了作为电光物质的液晶的液晶层。
在元件基板51,设置有相互交叉的扫描线及数据线等各种布线、对应于扫描线及数据线的交叉而排列成矩阵状等的像素电极、和与数据线、扫描线及像素电极电连接的TFT(Thin Film Transistor)。像素电极被配设于图像显示区域50a,基于图像数据对入射到图像显示区域50a的光进行调制,并射出调制光。
通过由TFT向像素电极施加电压来操作处于与该像素电极面对面的位置的液晶,而控制透过该部分的光。因基于图像数据对透过各个像素电极部分的光进行控制,故形成了与图像数据对应的像素,并形成了作为像素集合的图像。在反射型液晶面板50中,将作为形成有图像的部分的液晶层的位置且与大致呈长方形形状的图像显示区域50a的中心重合的位置,标记为面板中心55。
对置基板52设置有:用于在与像素电极之间产生电场的公共电极、和划分各像素区域的黑色矩阵。元件基板51的平面尺寸比对置基板52的平面尺寸大一圈,在元件基板51一端部形成有用于与控制装置电连接的连接端子部。
在元件基板51的连接端子部,电连接并固定有柔性印刷基板(flexibleprinted board)54。经由柔性印刷基板54,向反射型液晶面板50输入自控制装置的驱动信号。反射型液晶面板50,根据来自控制装置的驱动信号控制液晶的取向状态,对从对置基板52侧入射来的偏振光束的偏振光方向进行调制并从对置基板52侧射出。在光调制装置42(反射型液晶面板50)中,将对置基板52侧标记为入射侧,将元件基板51侧标记为背面侧。
保持框60保持反射型液晶面板50,并被安装于安装构件70(参照图2)。保持框60,使用镁合金、铝合金等金属材料或耐热性合成树脂等而形成为大致长方体形状。保持框60具有:用于在大致中央部收纳反射型液晶面板50及防尘玻璃53的开口部60a、用于在四角安装安装构件70的螺丝孔61、用于在侧面固定遮光板62的挂钩63。另外,保持框60的配置有柔性印刷基板54的部分被切出缺口。
反射型液晶面板50(元件基板51及对置基板52),被收纳在开口部60a内,通过粘结等方法被固定于保持框60。防尘玻璃53,被收纳在开口部60a内,通过粘结等方法被固定于对置基板52的表面。防尘玻璃53是由石英玻璃、蓝宝石、水晶等构成。防尘玻璃53,用于防止在对置基板52的入射侧表面附着尘埃。另外,即便在防尘玻璃53的表面附着了尘埃,也因为其位置偏离了焦点位置,故在所投射的图像光中的尘埃的影子不显眼。
遮光板62与防尘玻璃53的表面相接地设置在保持框60的入射侧。遮光板62,是用大致呈矩形状的板材通过板金加工等形成的。遮光板62,是由具有在构成保持框60的材料的热传导率以上的热传导率的材料构成,例如由铝合金或铜等金属材料构成。
遮光板62具有:被设置在与防尘玻璃53大致平行的板状部的开口部62a、以从板状部环套住保持框60的设置有挂钩63的侧面的方式延伸的挂钩卡合部62b。开口部62a设置成在反射型液晶面板50上与排列有像素电极的图像显示区域50a重叠。遮光板62因挂钩卡合部62b卡合到挂钩63,而被固定于保持框60。反射型液晶面板50相当于反射型光调制元件。
调制装置位置调整装置
下面,参照图4、图5及图6,对调制装置位置调整装置80进行说明。调制装置位置调整装置80,是实施相对于投射透镜3对光调制装置42(反射型液晶面板50)进行位置调整并固定的工序的装置。如上述,由反射型液晶面板50反射并射出的光,被线栅41反射并经由正交二向色棱镜43入射到投射透镜3。将在上述的头体载置固定了正交二向色棱镜43及投射透镜3的单元,标记为投射光学单元334。在投射光学单元334中,正交二向色棱镜43的光束入射侧端面44,相对于投射透镜3的光轴在设计上被固定成直角,相对于投射透镜3的焦点位置被固定在一定的位置。调制装置位置调整装置80是实施如下工序的装置,即通过相对于投射光学单元334对调制装置单元48进行位置调整并固定,来相对于投射透镜3对光调制装置42(反射型液晶面板50)进行位置调整并固定。调制装置位置调整装置80,也可以说是通过相对于正交二向色棱镜43的光束入射侧端面44对调制装置单元48进行位置调整,来相对于投射透镜3对反射型液晶面板50进行位置调整。调制装置位置调整装置80相当于投射装置的制造装置。
图4是表示调制装置位置调整装置的整体构成的示意图。图4(a)是表示调制装置位置调整装置的整体构成的侧视示意图,图4(b)是表示调制装置位置调整装置的整体构成的俯视示意图。图5是表示6轴位置调整单元的整体构成的侧视示意图。图6是表示6轴位置调整单元中的保持装置和面内转动位置调整部及面倾斜调整部的构成的示意图。图6(a)是表示保持装置和面内转动位置调整部及面倾斜调整部的构成的侧视示意图,图6(b)是表示保持装置和面内转动位置调整部及面倾斜调整部的构成的俯视示意图。
图4所示的X轴方向、Y轴方向及Z轴方向,在投射光学单元334被固定于调制装置位置调整装置80的状态下,与图1所示的X轴方向、Y轴方向及Z轴方向一致。在被固定于调制装置位置调整装置80的投射光学单元334中,投射透镜3的光轴方向是X轴方向。
图5及图6所示的X轴方向、Y轴方向及Z轴方向,在图4所示的3个6轴位置调整单元91中的、实施调制装置单元48G的位置调整的6轴位置调整单元91的情况下,与图1所示的X轴方向、Y轴方向及Z轴方向一致。
如图4所示,调制装置位置调整装置80具备调整装置主体90和屏幕单元150,且被设置在暗室120的内部。
暗室120具备:包围屏幕单元150的侧板121及天板122、包围调整装置主体90的遮光幕123。反射型液晶面板50的聚焦(焦点)调整及校准调整优选在如暗室120这样的黑暗场所进行。
屏幕单元150具备:载置台151、透过型屏幕153、CCD摄像机155和移动机构157。
透过型屏幕153具备被设置在周围的矩形状的框体及被设置在框体内侧的屏幕主体,且被立设在载置台151上。在实施反射型液晶面板50的聚焦、校准调整时,调整用的图像被投射至透过型屏幕153。透过型屏幕153的屏幕主体的被投射面正对着调整装置主体90。
CCD摄像机155例如是以电荷耦合元件(Charge Coupled Device)为摄像元件的区域传感器,在屏幕主体的背面侧,检测在屏幕主体所形成的投射图像,并作为电信号输出。屏幕单元150具备4台CCD摄像机155,分别配置在具有大致矩形形状的屏幕主体的4角附近。CCD摄像机155,经由移动机构157,相对于透过型屏幕153可移动地被支撑。
移动机构157具备基部、移动轴、摄像机安装部。基部被固定在透过型屏幕153的框体的四角部分的附近。移动轴相对于各自的基部,被设置成在与屏幕主体的被投射面大致平行即作为大致水平方向的方向上可滑动。摄像机安装部相对于各自的移动轴,被安装成在与屏幕主体的被投射面大致平行即作为大致垂直方向的方向上可滑动。在摄像机安装部固定着CCD摄像机155。摄像机安装部,通过伺服控制机构在与屏幕主体的被投射面平行的面方向上移动,从而能够移动CCD摄像机155的摄像区域。根据伺服控制机构的控制信息,能够特定屏幕主体上的CCD摄像机155的摄像区域的位置。
调整装置主体90具备:3个6轴位置调整单元91、夹紧夹具(clampjig)93、载置台95、电子计算机(省略图示)、调整用光源装置(省略图示)及固定用光源装置(省略图示)。
夹紧夹具93支撑投射光学单元334,并固定在调整装置主体90上。6轴位置调整单元91把持调制装置单元48,并通过相对于被夹紧夹具93支撑固定的投射光学单元334进行位置调整,来相对于投射透镜3实施调制装置单元48(反射型液晶面板50)的聚焦调整及校准调整。3个6轴位置调整单元91及夹紧夹具93被载置于载置台95。
计算机对调整装置主体90及屏幕单元150进行控制。调整用光源装置,在进行作为调整对象的反射型液晶面板50的调整作业时,引入调整用光源。固定用光源装置,在将卡止爪79粘结固定在卡合槽74时,提供用于使紫外线硬化型粘结剂硬化的紫外线。计算机、调整用光源装置及固定用光源装置被配设在载置台95的下部。
如图5所示,6轴位置调整单元91具备:位置调整机构主体190、保持装置171。6轴位置调整单元91,相对于投射光学单元334,在6轴方向上对调制装置单元48进行位置调整,并按位置调整后的位置关系将其固定。保持装置171对调制装置单元48进行保持,位置调整机构主体190通过在6轴方向上对保持装置171进行位置调整,来相对于投射光学单元334对调制装置单元48进行位置调整。6轴方向,是指对位置进行规定的X轴、Y轴及Z轴3轴方向的位置、以及绕着与X轴、Y轴或者Z轴平行的U轴、V轴或者W轴3轴各轴旋转的转动位置(倾斜角度)。关于U轴、V轴或者W轴的位置以后叙述。
位置调整机构主体190具备:平面位置调整部191、面内转动位置调整部193、面倾斜调整部195。在面倾斜调整部195的前端部分固定着保持装置171。
平面位置调整部191具备:基台191a、Y轴移动构件191b、Z轴移动构件191c。平面位置调整部191,具有对调制装置单元48(反射型液晶面板50)的正交二向色棱镜43相对于光束入射侧端面44的进退位置、以及与光束入射侧端面44平行的面方向上的位置进行调整的功能。通过调整调制装置单元48的、与光束入射侧端面44平行的面方向上的位置,来调整反射型液晶面板50的、与设计上的反射型液晶面板50的对置基板52的光束入射面平行的面方向上的位置。
基台191a,导向至被载置台95固定的X轴轨道197,通过省略图示的驱动电机可自由滑动,以可保持在任意位置的方式被载置台95支撑。X轴轨道197在X轴方向上延伸,基台191a在X轴方向上可自由滑动,可保持在任意位置。Y轴移动构件191b,在基台191a通过省略图示的驱动电机在Y轴方向可自由滑动,可保持在任意位置的方式被支撑。Z轴移动构件191c,在Y轴移动构件191b通过省略图示的驱动电机在Z轴方向上可自由滑动,可保持在任意位置的方式被支撑。
面内转动位置调整部193具备:基部193a、转动构件193b。面内转动位置调整部193,具有对调制装置单元48(反射型液晶面板50)的、正交二向色棱镜43与光束入射侧端面44平行的面内的转动位置进行调整的功能。通过调整调制装置单元48的、正交二向色棱镜43与光束入射侧端面44平行的面内的转动位置,来调整反射型液晶面板50的、与设计上的反射型液晶面板50的对置基板52的光束入射面平行的面内的转动位置。
基部193a被固定于Z轴移动构件191c。据此,基部193a通过平面位置调整部191,在X轴方向、Y轴方向及Z轴方向上可自由移动,可保持在任意位置的方式被支撑。
基部193a和转动构件193b具有公共中心轴的大致圆柱形状。该中心轴是上述的U轴。转动构件193b,通过省略图示的转动电机,绕中心轴(U轴)可自由转动,可保持在任意位置的方式被基部193a支撑。为了对调制装置单元48进行位置调整并固定,被调制装置位置调整装置80固定的投射光学单元334被固定于投射光学单元334中的投射透镜3的光轴与转动构件193b的转动轴一致的位置。
如图5或者图6所示,面倾斜调整部195具备:基部195a、第一调整构件195b、第二调整构件195c。面倾斜调整部195具有对调制装置单元48(反射型液晶面板50)相对于正交二向色棱镜43与光束入射侧端面44平行的面的倾斜度进行调整的功能。通过调整调制装置单元48相对于与光束入射侧端面44平行的面的倾斜度,来执行补正反射型液晶面板50相对于设计上的反射型液晶面板50的对置基板52的光束入射面的倾斜度的调整。
基部195a被固定于转动构件193b。据此,基部195a通过面内转动位置调整部193,在绕面内转动位置调整部193的转动轴即U轴可自由转动,可保持在任意位置的方式被支撑。而且,通过平面位置调整部191,在X轴方向、Y轴方向及Z轴方向上可自由移动,可保持在任意位置的方式被支撑。
基部195a中的被转动构件193b固定的面的相反侧的面,形成在垂直于Z轴方向的平面中成圆弧的凹曲面。通过该圆弧中心且平行于Z轴的轴是上述的W轴。基部195a,相对于转动构件193b,被固定在W轴与U轴交叉的位置。第一调整构件195b,具有与基部195a的凹曲面内切的凸曲面的面。第一调整构件195b,在基部195a凸曲面可沿凹曲面自由滑动,可保持在任意位置的方式被支撑。也就是说,第一调整构件195b,在基部195a可绕W轴自由转动,可保持在任意位置(角度)的方式被支撑。
第一调整构件195b中的被基部195a支撑的面的相反侧的面,形成在垂直于Y轴方向的平面中成圆弧的凹曲面。通过该圆弧中心且平行于Y轴的轴是上述的V轴。凹曲面形成为V轴通过W轴和U轴交叉的点的形状。将U轴、W轴和V轴交叉的点,标记为调整中心点500。
第二调整构件195c具有与第一调整构件195b的凹曲面相内切的凸曲面的面。第二调整构件195c,在第一调整构件195b凸曲面可沿凹曲面自由滑动,可保持在任意位置的方式被支撑。也就是说,第二调整构件195c,在第一调整构件195b可绕V轴自由转动,可保持在任意位置(角度)的方式被支撑。
如图6所示,保持装置171具备:保持装置基部140、中央抵接部141、把持装置144、调整光纤维142、硬化光纤维143。
保持装置基部140被固定于第二调整构件195c。
中央抵接部141具备有抵接端面141a的大致呈长方体形状的外形形状,具有长方体形状的一端在抵接端面141a开口的中空部141b且被立设于保持装置基部140。中央抵接部141,在图5及图6所示的例子中,长方体形状从第二调整构件195c的前端向X轴方向突出,前端的抵接端面141a是与Y轴方向及Z轴方向平行的面。
把持装置144具备2组把持装置组144a,该把持装置组144a具有:把持基部145、把持臂146a、把持突起147a、把持臂146b、把持突起147b。在图5及图6所示的例子中,把持基部145在Z轴方向被立设于保持装置基部140的中央抵接部141的两侧各1个,被固定于保持装置基部140。把持基部145在Y轴方向上延伸。
把持臂146a及把持臂146b,在把持基部145可沿Y轴方向自由滑动,可保持在任意位置的方式被支撑。把持臂146a及把持臂146b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与中央抵接部141大致平行地沿Z轴方向延伸。在把持臂146a及把持臂146b的、被把持基部145支撑的侧的相反侧的前端,立设有把持突起147a或把持突起147b。把持突起147a及把持突起147b,通过在把持臂146a及把持臂146b相互面对面的面突出设置,且把持臂146a及把持臂146b在把持基部145上沿Y轴方向滑动,而相互分离。通过把持突起147a及把持突起147b相互靠近以与上述的把持用突起73的两侧相抵接,从而把持装置144能够把持住把持用突起73。
位于2个把持装置组144a分别能把持住把持用突起73的位置上的调制装置单元48的抵接面72a,可与中央抵接部141的抵接端面141a相抵接。该调制装置单元48的线栅41,与光调制装置42及偏振板46对置的面的相反面,面向在中央抵接部141的抵接端面141a开口而形成的中空部141b的开口处。
在中央抵接部141的中空部141b,设置有4根调整光纤维142。调整光纤维142与上述的调整用光源装置相连接,且从调整用光源装置所射出的光自调整光纤维142的前端射出。4根调整光纤维142分别被配设在中空部141b的4角。
调整光纤维142的前端,在2个把持装置组144a分别把持着把持用突起73、抵接面72a与抵接端面141a相抵接的状态下,分别面向调制装置单元48的线栅41的4角。该状态下的调制装置单元48中的光调制装置42的反射型液晶面板50的图像显示区域50a的面是与X轴方向及Y轴方向平行的。调整光纤维142在中空部141b沿X轴方向延伸,自前端向Y轴方向射出调整光。从调整光纤维142所射出的调整光,分别透过线栅41的4角,入射到反射型液晶面板50的图像显示区域50a的4角并被反射后将其射出。从反射型液晶面板50所射出的调整光,被线栅41反射,经由正交二向色棱镜43,由投射透镜3照射到透过型屏幕153,而形成图像。
硬化光纤维143,在Z轴方向夹持中央抵接部141被配设在两侧。硬化光纤维143与上述的固定用光源装置相连接,且从固定用光源装置所射出的硬化光自硬化光纤维143的前端射出。从硬化光纤维143的前端所射出的硬化光,被照射到调制装置位置调整装置80所保持的投射光学单元334或调制装置单元48的卡止爪79和卡合槽74相游嵌的部分所配置的粘结剂。通过照射硬化光使粘结剂硬化,从而将卡止爪79粘结固定到卡合槽74。据此,相对于投射光学单元334固定了调制装置单元48的位置。
下面,对保持装置171所保持的调制装置单元48的反射型液晶面板50和6轴位置调整单元91的各部分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从反射型液晶面板50所射出的调制光,被线栅41反射,经由正交二向色棱镜43,入射向投射透镜3。因此,在投射透镜3中,调制光可以作为从基于线栅41的反射型液晶面板50的虚像所射出的光进行处理。将基于线栅41的反射型液晶面板50的虚像,标记为反射面板像550。将反射面板像550中的相当于反射型液晶面板50的面板中心55的点,标记为面板虚像中心555。
保持装置171所保持的调制装置单元48,因2个把持装置组144a分别把持着把持用突起73,而确定了相对于6轴位置调整单元91的Y轴方向的位置。因调制装置单元48的抵接面72a与中央抵接部141的抵接端面141a相抵接,而确定了相对于6轴位置调整单元91的调制装置单元48在X轴方向上的位置。因把持突起147a及把持突起147b与安装构件70所形成的定位构件(未图示出)相接触,而确定了相对于6轴位置调整单元91的调制装置单元48在Z轴方向上的位置。
调制装置单元48,在设计上调制装置单元48的面板虚像中心555位于6轴位置调整单元91的调整中心点500的状态下,被6轴位置调整单元91的保持装置171所保持。
保持装置171相当于单元保持部件。位置调整机构主体190相当于位置调整部件。调整中心点500相当于调整中心。面板虚像中心555相当于基于反射型偏振板的反射型光调制元件的虚像中的反射型光调制元件的中心。
调制装置位置调整工序
下面,参照图7,说明使用调制装置位置调整装置80相对于投射光学单元334对调制装置单元48进行位置调整并固定的工序。如上所述,相对于投射光学单元334对调制装置单元48进行位置调整并固定的工序是相对于投射透镜3对反射型液晶面板50进行位置调整并固定的工序。图7是表示相对于投射透镜对反射型液晶面板进行位置调整的工序的流程图。
首先,在图7的步骤S1中,形成调制装置单元48。如参照图2所说明的那样,将线栅41、光调制装置42和偏振板46固定在安装构件70规定的位置,形成调制装置单元48。
接下来,在图7的步骤S2中,将粘结剂配置到卡合槽74中。粘结剂,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是UV硬化型的粘结剂。为了抑制粘结剂在硬化前流出,故优选粘性较高的。或者,也可以实施仅让在卡合槽74配置的粘结剂的表面硬化的临时硬化工序。
接下来,在步骤S3中,将调制装置单元48安置(set)到调制装置位置调整装置80。预先,将投射光学单元334固定到调制装置位置调整装置80的夹紧夹具93。接着,以调整构件76的卡止爪79游嵌到卡合槽74的状态,将安装构件70安装到调整构件76。也就是说,以可进行位置调整的方式,将调制装置单元48安装到投射光学单元334。通过以卡止爪79游嵌到卡合槽74的状态,由调制装置位置调整装置80所具备的6轴位置调整单元91的保持装置171保持支撑调制装置单元48的安装构件70,从而调制装置单元48被安置到调制装置位置调整装置80。
如参照图5及图6说明的那样,调制装置单元48,以在设计上调制装置单元48的面板虚像中心555位于6轴位置调整单元91的调整中心点500的状态,被6轴位置调整单元91的保持装置171所保持。
接下来,在图7的步骤S4中,实施反射型液晶面板50的焦点粗调整。焦点调整工序,是相对于投射透镜3的焦点位置对反射型液晶面板50的投射透镜3的光轴方向上的位置进行调整的工序。焦点粗调整工序,分别对光调制装置42R、光调制装置42G、光调制装置42B实施。
如上所述,在投射透镜3中,从调制装置单元48的反射型液晶面板50所射出的调制光,能够作为从基于线栅41的反射型液晶面板50的虚像即反射面板像550所射出的光进行处理。反射型液晶面板50的焦点调整,是通过补正反射面板像550相对于投射透镜3光轴的倾斜度及投射透镜3光轴方向上的设计上的位置偏移来实施的。
保持装置171所保持的调制装置单元48中的反射面板像550,在设计上,图像显示区域50a的面方向与U轴垂直,面板虚像中心555位于调整中心点500。
首先,判定反射型液晶面板50(反射面板像550)在投射透镜3的光轴方向上是否位于适当位置,并求出使其位于适当位置的移动量。详细地说,用4台CCD摄像机155对透过型屏幕153所形成的投射图像的4角进行拍摄,来取得图像信息。对该图像信息进行分析,以判定4角的图像是否是已对焦的图像。在调制装置位置调整装置80中,适当地调整夹紧夹具93所保持的投射光学单元334的投射透镜3和透过型屏幕153的位置。透过型屏幕153上的图像的焦点偏移,是由反射型液晶面板50(反射面板像550)相对于投射透镜3的位置偏离了适当位置而引起的。
根据CCD摄像机155的图像信息,判定在反射型液晶面板50(反射面板像550)中的将该CCD摄像机155拍摄到的部分的光已射出的部分的、投射透镜3的光轴方向上的位置是否适当。另外,求出用于使其位于适当位置的投射透镜3的光轴方向上的补正移动量。通过比较4台CCD摄像机155的图像信息,来判定反射型液晶面板50(反射面板像550)的4角的每一个在投射透镜3的光轴方向上的位置是否适当,即判定有无反射型液晶面板50(反射面板像550)相对于与投射透镜3的光轴方向成直角的面的倾斜。另外,求出用于补正倾斜的倾斜补正量。
接下来,基于所求出的补正移动量及倾斜补正量,实施补正。
如上所述,在6轴位置调整单元91中,平面位置调整部191的基台191a相对于载置台95沿U轴方向(在对光调制装置42G进行调整的情况下沿图1所示的X轴方向,在对光调制装置42R或光调制装置42B进行调整的情况下沿图1所示的Y轴方向)移动。通过该移动,将保持装置171所保持的调制装置单元48在U轴方向仅移动所求出的补正移动量,来补正投射透镜3的光轴方向上的位置。
如上所述,在6轴位置调整单元91中,面倾斜调整部195具有如下功能:执行调制装置单元48(反射型液晶面板50)相对于正交二向色棱镜43与光束入射侧端面44平行的面的倾斜度。光束入射侧端面44的面方向在设计上是与投射透镜3的光轴垂直的,面倾斜调整部195能够调整反射型液晶面板50(反射面板像550)相对于与投射透镜3的光轴方向成直角的面的倾斜度。通过面倾斜调整部195,使保持装置171所保持的调制装置单元48绕W轴及绕V轴转动,以使相对于投射透镜3的光轴方向成直角的面的倾斜度发生变化。通过转动相当于所求出的倾斜补正量的角度,来调整反射型液晶面板50(反射面板像550)相对于与投射透镜3的光轴方向成直角的面的倾斜度。
接下来,在图7的步骤S5中,实施反射型液晶面板50的平面位置的粗调整。调整平面位置的工序,是调整在与图像显示区域50a的面平行的面方向上的、反射型液晶面板50的位置及倾斜度的工序。调整平面位置的工序,分别对光调制装置42R、光调制装置42G、光调制装置42B实施。
反射型液晶面板50的平面位置的调整,是通过补正反射面板像550在与投射透镜3的光轴方向垂直的面方向上的倾斜度及位置与设计上的倾斜度及位置的误差来实施的。
首先,判定反射型液晶面板50(反射面板像550)在与投射透镜3的光轴方向垂直的面方向上是否处于适当位置、以及倾斜度是否合适,并求出用于使其位于适当位置的移动量以及为适当倾斜度的转动量。详细地说,用4台CCD摄像机155拍摄在透过型屏幕153所形成的投射图像的4角,来取得反射面板像550中的图像显示区域的4角的端部的像素的像的位置信息。根据4个像素的像的位置信息,求出图像显示区域的位置及倾斜度与设计上的位置及倾斜度的误差。另外,求出用于补正该误差的补正移动量及补正转动量。图像显示区域在设计上的位置,是具有大致长方形形状的图像显示区域的中心在U轴上,大致长方形形状的各边与V轴方向或者W轴方向平行的位置。
接下来,基于所求出的补正移动量及补正转动量,实施补正。
如上所述,在实施光调制装置42G的位置调整的6轴位置调整单元91中,平面位置调整部191的Y轴移动构件191b,在基台191a可沿Y轴方向自由滑动,可保持在任意位置的方式被支撑。Z轴移动构件191c,在Y轴移动构件191b可沿Z轴方向自由滑动,可保持在任意位置的方式被支撑。Y轴方向是图6所示的V轴方向,Z轴方向是图6所示的W轴方向。
通过平面位置调整部191将保持装置171所保持的调制装置单元48在与V轴方向及W轴方向平行的面方向上仅移动所求出的补正移动量,来补正并调整反射型液晶面板50(反射面板像550)在平面方向上的位置。
如上所述,在6轴位置调整单元91中,面内转动位置调整部193具备基部193a和转动构件193b。面内转动位置调整部193具有调整绕U轴的转动位置的功能。保持装置171所保持的调制装置单元48中的反射面板像550的图像显示区域的面方向,在设计上与U轴垂直、与投射透镜3的光轴垂直。
通过面内转动位置调整部193,使保持装置171所保持的调制装置单元48绕U轴仅转动所求出的补正转动量,来补正并调整反射型液晶面板50(反射面板像550)在平面方向上的倾斜度。
接下来,在步骤S6中,实施反射型液晶面板50的焦点微调整。在焦点微调整的工序中,由于在实施了焦点粗调整之后实施平面位置粗调整,故再次调整有可能产生偏移的、反射型液晶面板50相对于投射透镜3焦点位置的投射透镜3的光轴方向上的位置。焦点微调整的工序与焦点粗调整的工序同样地实施。
接下来,在步骤S7中,实施反射型液晶面板50的平面位置的微调整。在平面位置的微调整工序中,以使在平面位置的粗调整工序中分别进行了位置调整后的、光调制装置42R、光调制装置42G及光调制装置42B的反射型液晶面板50相互间的平面位置一致的方式进行调整。例如,首先,实施光调制装置42G的反射型液晶面板50的平面位置的调整。接下来,以使光调制装置42R及光调制装置42B的反射型液晶面板50的像素的位置与最初实施了平面位置调整后的光调制装置42G的反射型液晶面板50的像素的位置一致的方式进行调整。光调制装置42R、光调制装置42G及光调制装置42B各自的平面位置的微调整工序与平面位置的粗调整工序同样地实施。
接下来,在步骤S8中,测量反射型液晶面板50相对于投射透镜3的位置,并判定位置偏移量是否满足基准值。
在位置偏移量未满足基准值的情况下(步骤S8中“否”),返回至步骤S4,再次实施步骤S4到步骤S8,并再次实施反射型液晶面板50的位置调整。
在位置偏移量满足了基准值的情况下(步骤S8中“是”),进入到步骤S9。
在步骤S9中,使粘结剂硬化。从硬化光纤维143射出硬化光,以使配置在卡合槽74中的粘结剂硬化。据此,将可相对移动地游嵌的卡止爪79和卡合槽74粘着固定,将相对于投射透镜3的反射型液晶面板50的位置固定。
接下来,在步骤S10中,将投射光学单元334和3个调制装置单元48为一体的单元从调制装置位置调整装置80拆卸下来。
实施步骤S10,终止通过相对于投射光学单元334对调制装置单元48进行位置调整并固定来相对于投射透镜3对反射型液晶面板50进行位置调整并固定的工序。
以下,记述本实施方式的效果。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得到以下效果。
(1)调制装置单元48具备安装构件70,在安装构件70固定着反射型液晶面板50和线栅41。据此,仅将反射型液晶面板50和线栅41固定在安装构件70的规定位置,就能将反射型液晶面板50和线栅41配置成相互适合的位置关系。
(2)调整构件76具有卡止爪79,安装构件70具有卡合槽74。调整构件76被固定于包含投射透镜3的投射光学单元334,在安装构件70固定着反射型液晶面板50和线栅41。因卡止爪79游嵌到卡合槽74,故安装构件70被安装到调整构件76。据此,能够使反射型液晶面板50相对于投射透镜3仅相对移动所游嵌的卡止爪79和卡合槽74之间的间隙。
(3)面内转动位置调整部193具备:基部193a和转动构件193b。转动构件193b,可绕着通过调整中心点500的中心轴(U轴)自由转动,可以保持在任意位置的方式被基部193a支撑。调制装置单元48,以面板虚像中心555位于6轴位置调整单元91的调整中心点500的状态,经由面倾斜调整部195,被转动构件193b所支撑的保持装置171保持着。据此,可使调制装置单元48以面板虚像中心555为中心绕着U轴转动,调整其绕U轴的倾斜度。
(4)面倾斜调整部195具备:基部195a和第一调整构件195b。第一调整构件195b,可绕着通过调整中心点500的中心轴(W轴)自由转动,并可以保持在任意位置的方式被基部195a支撑。调制装置单元48,以面板虚像中心555位于6轴位置调整单元91的调整中心点500的状态,经由第二调整构件195c,被第一调整构件195b所支撑的保持装置171保持着。据此,可使调制装置单元48以面板虚像中心555为中心绕着W轴转动,调整其绕W轴的倾斜度。
(5)面倾斜调整部195具备:基部195a、第一调整构件195b、第二调整构件195c。第二调整构件195c,可绕着通过调整中心点500的中心轴(V轴)自由转动,并可保持在任意位置的方式被第一调整构件195b支撑。第一调整构件195b,被基部195a支撑。调制装置单元48,以面板虚像中心555位于6轴位置调整单元91的调整中心点500的状态,被第二调整构件195c所支撑的保持装置171保持着。据此,可使调制装置单元48以面板虚像中心555为中心绕着V轴转动,调整其绕V轴的倾斜度。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针对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可对其施加各种变形。作为变形例,可考虑例如以下这样的方式。
变形例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卡止爪79和卡合槽74的固定是通过使被配置于卡合槽74的光硬化型粘结剂硬化来实施的,但粘结剂并局限于光硬化型粘结剂。粘结剂还可以采用热硬化型粘结剂。固定方法也不局限于基于粘结剂的固定。也可以采用使用焊料或热塑性树脂等通过使高温熔融的固定用素材硬化来固定的固定方法。
变形例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于卡合槽74的位置并没有特别指定,可将卡合槽74设置在W轴贯通的位置。通过将卡合槽74设置在W轴贯通的位置,可以减少在调整绕W轴的转动位置时的、与W轴交叉的方向上的卡合槽74的移动量。通过减少卡合槽74的移动量,可以减少卡止爪79和卡合槽74游嵌着的状态下的、卡止爪79和卡合槽74之间的间隙。
变形例3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投影仪1是使用了3个反射型液晶面板50的投影仪,但投射装置所具备的反射型光调制元件并不局限于3个。例如,也能适用于使用了1个、2个或者4个以上的反射型光调制元件的投射装置。在这种情况下,投射装置的反射型偏振板或调整支撑部件等也具备与反射型光调制元件相同的个数。
变形例4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投影仪1是从察看投射图像的侧投射的前投射型投影仪,但投影仪并不局限于前投射型投影仪。投影仪也可以是从与察看投射图像侧的侧相反的相反侧投射的后投射型投影仪。

Claims (7)

1.一种投射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投射装置具备:
反射型光调制元件,对入射光进行光学调制,并射出所述入射光被调制后的调制光;和
反射型偏振板,使从光源射出的所述入射光透过并且使所述调制光朝向投射光学元件反射,
该投射装置的制造方法具有:
单元形成工序,形成调制元件单元,所述调制元件单元具备所述反射型光调制元件和所述反射型偏振板,且所述反射型光调制元件和所述反射型偏振板被固定在规定的相对位置;和
位置调整工序,通过相对于所述投射光学元件移动所述调制元件单元的位置,来相对于所述投射光学元件调整所述反射型光调制元件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射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位置调整工序中,实施6轴调整,绕轴的转动方向的位置调整是对基于所述反射型偏振板的所述反射型光调制元件的虚像中的所述反射型光调制元件的中心处相互交叉的3轴的各自的绕轴的转动方向的位置进行调整。
3.一种投射装置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投射装置具备:
反射型光调制元件,对入射光进行光学调制,并射出所述入射光被调制后的调制光;和
反射型偏振板,使从光源射出的所述入射光透过并且使所述调制光朝向投射光学元件反射,
该投射装置的制造装置具备:
单元保持部件,保持所述反射型光调制元件和所述反射型偏振板被固定成规定的位置关系的调制元件单元;和
位置调整部件,通过相对于所述投射光学元件移动所述单元保持部件所保持的所述调制元件单元的位置,来相对于所述投射光学元件调整所述反射型光调制元件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投射装置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位置调整部件实施6轴调整,对绕轴的转动方向进行调整时的3根转动轴在调整中心处相互交叉,
所述单元保持部件使基于所述反射型偏振板的所述反射型光调制元件的虚像中的所述反射型光调制元件的中心位于所述调整中心来保持所述调制元件单元。
5.一种投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反射型光调制元件,对入射光进行光学调制,并射出所述入射光被调制后的调制光;
反射型偏振板,使从光源射出的所述入射光透过并且使所述调制光朝向投射光学元件反射;
调制元件框,固定着所述反射型光调制元件和所述反射型偏振板,通过该固定使所述反射型光调制元件和所述反射型偏振板相互间的位置关系被维持在规定的位置关系;和
调整支撑部件,可相对于所述投射光学元件对所述调制元件框进行位置调整,且以被固定于所述调制元件框的所述反射型光调制元件及所述反射型偏振板相对于所述投射光学元件的位置通过固定部件可固定的方式支撑所述调制元件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投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整支撑部件,在未被所述固定部件固定的状态下,可绕着在基于所述反射型偏振板的所述反射型光调制元件的虚像中的所述反射型光调制元件的中心处相互正交的3轴转动的方式支撑所述调制元件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投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整支撑部件被配设于如下位置:通过基于所述反射型偏振板的所述反射型光调制元件的虚像中的所述反射型光调制元件的中心且相互交叉的3轴中的任意1轴贯通所述调整支撑部件的位置。
CN2011101778257A 2010-07-08 2011-06-28 投射装置的制造方法、投射装置的制造装置及投射装置 Pending CN10231405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55491 2010-07-08
JP2010155491A JP2012018292A (ja) 2010-07-08 2010-07-08 投射装置の製造方法、投射装置の製造装置、及び投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14059A true CN102314059A (zh) 2012-01-11

Family

ID=454273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778257A Pending CN102314059A (zh) 2010-07-08 2011-06-28 投射装置的制造方法、投射装置的制造装置及投射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008097A1 (zh)
JP (1) JP2012018292A (zh)
CN (1) CN102314059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96419A (zh) * 2016-05-31 2019-01-1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投射光学系统和投影仪
TWI655493B (zh) * 2017-12-21 2019-04-01 中強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投影裝置
US10545398B2 (en) 2017-12-21 2020-01-28 Coretronic Corporation Projection device with adjusting structure for moving directions of projection image
CN110824722A (zh) * 2018-08-07 2020-02-21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结构光投射模组组装装置及投射模组的组装、检测方法
US10768513B2 (en) 2017-12-21 2020-09-08 Coretronic Corporation Projection device and projection method
US10996465B2 (en) 2018-02-13 2021-05-04 Coretronic Corporation Projection devic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40850B2 (ja) * 2010-06-22 2015-07-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光変調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JP5707780B2 (ja) 2010-08-25 2015-04-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波長可変干渉フィルター、光モジュール、及び光分析装置
JP5779852B2 (ja) 2010-08-25 2015-09-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波長可変干渉フィルター、光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光分析装置
JP6173568B2 (ja) * 2014-03-31 2017-08-0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動機、送風機及び圧縮機
JP6550821B2 (ja) * 2015-03-20 2019-07-3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ー
US10333364B2 (en) * 2015-07-06 2019-06-25 Hamilton Sundstrand Corporation Slot insulation for electrical machines
WO2023210115A1 (ja) * 2022-04-28 2023-11-0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光学モジュールの調整方法及び検査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19992B2 (en) * 2001-10-01 2005-07-1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lor separating-combining optical system, image display optical system, and projection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JP2005007519A (ja) * 2003-06-19 2005-01-13 Okamoto Machine Tool Works Ltd 切削装置の工具位置決め機構
JP5134924B2 (ja) * 2007-11-29 2013-01-3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投射型映像表示装置
JP4582213B2 (ja) * 2008-06-26 2010-11-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光学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JP2010066570A (ja) * 2008-09-11 2010-03-25 Seiko Epson Corp 位置調整装置、及び、光学装置の製造装置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96419A (zh) * 2016-05-31 2019-01-1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投射光学系统和投影仪
CN109196419B (zh) * 2016-05-31 2020-12-0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投影仪
TWI655493B (zh) * 2017-12-21 2019-04-01 中強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投影裝置
US10545398B2 (en) 2017-12-21 2020-01-28 Coretronic Corporation Projection device with adjusting structure for moving directions of projection image
US10545394B2 (en) 2017-12-21 2020-01-28 Coretronic Corporation Projection device having adjusting structure
US10768513B2 (en) 2017-12-21 2020-09-08 Coretronic Corporation Projection device and projection method
US10996465B2 (en) 2018-02-13 2021-05-04 Coretronic Corporation Projection device
CN110824722A (zh) * 2018-08-07 2020-02-21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结构光投射模组组装装置及投射模组的组装、检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018292A (ja) 2012-01-26
US20120008097A1 (en) 2012-0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14059A (zh) 投射装置的制造方法、投射装置的制造装置及投射装置
US8208079B2 (en) Optical compensat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system, and projection typ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system and production method and adjustment method of display system
KR20080038058A (ko) 프로젝터와 그 광학 보상 방법, 및 액정 장치
US20040120039A1 (en) Three-dimensional image display device, polarization means position holding mechanism, and polarization means
CN104880906A (zh) 一种可进行图像自动校正的高光效3d系统
CN102879878B (zh) 反射型偏振板装置、电光学装置、光学装置以及投影仪
US7342602B2 (en) Polarization means and its position holding mechanism
US11409189B2 (en) Optical module, projection type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optical module
JP2008292861A (j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映像表示装置
US20030063293A1 (en) Optical element inspection device and optical element inspection method
CN103576429B (zh) 光学装置、投影仪以及光学装置的制造方法
US6081346A (en) Digital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3796995B2 (ja) 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00357775C (zh) 光学装置、投影机和光学装置的制造方法
US6603606B2 (e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position-control of light modulation device
KR100828352B1 (ko) 화면 조정이 용이한 광학엔진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채용한프로젝션 시스템
JP2006003826A (ja) 光学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JP2843720B2 (ja) 液晶プロジェクタの液晶モジュール位置調整機構
JP2015197567A (ja) 電気光学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電子機器
JP4196981B2 (ja)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投射型表示装置
JP2010190941A (ja) プロジェクターの調整方法
JP6364890B2 (ja) 電気光学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電子機器
JPH04323617A (ja) 液晶表示パネル
JP2021043254A (ja) 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及び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の焦点調整方法
JPH0634932A (ja) 液晶カラ−投射装置における光学的構成部品の位置決め機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