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10794B - 座椅靠背框架 - Google Patents

座椅靠背框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10794B
CN102310794B CN201110153446.4A CN201110153446A CN102310794B CN 102310794 B CN102310794 B CN 102310794B CN 201110153446 A CN201110153446 A CN 201110153446A CN 102310794 B CN102310794 B CN 1023107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width
frame part
main body
passe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5344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10794A (zh
Inventor
山本状元
西出治宝
冈义友
斋藤健一
古田容造
奥尚人
阿部弘
西原旨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chi 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Tachi 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Tachi 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3107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107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107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107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4Back-rests or cushions
    • B60N2/66Lumbar supports
    • B60N2/667Lumbar supports having flexible support member bowed by applied for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4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the seat constructed to protect the occupant from the effect of abnormal g-forces, e.g. crash or safety seats
    • B60N2/4207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the seat constructed to protect the occupant from the effect of abnormal g-forces, e.g. crash or safety sea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rection of the g-forces
    • B60N2/421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the seat constructed to protect the occupant from the effect of abnormal g-forces, e.g. crash or safety sea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rection of the g-forces longitudinal
    • B60N2/4228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the seat constructed to protect the occupant from the effect of abnormal g-forces, e.g. crash or safety sea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rection of the g-forces longitudinal due to impact coming from the rea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4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the seat constructed to protect the occupant from the effect of abnormal g-forces, e.g. crash or safety seats
    • B60N2/427Seats or parts thereof displaced during a crash
    • B60N2/42727Seats or parts thereof displaced during a crash involving substantially rigid displacement
    • B60N2/42745Seats or parts thereof displaced during a crash involving substantially rigid displacement of the back-res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4Back-rests or cushions
    • B60N2/66Lumbar suppo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8Seat frames
    • B60N2/682Join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8Seat frames
    • B60N2/686Panel like struct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70Upholstery springs ; Upholstery
    • B60N2/7011Upholstery springs ; Upholstery of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shape, e.g. hammock-like, plastic shells, fabric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70Upholstery springs ; Upholstery
    • B60N2/72Attachment or adjustment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座椅靠背框架,所述座椅靠背框架用于车辆座椅,所述座椅靠背框架的主要用途在于使乘客的颈部得到保护,可以减小施加到乘客的头部和颈部的冲击,可以保持良好的舒适性,并且可以增加制造的效率,所述座椅靠背框架包括:一对在座椅的宽度方向上设置在左侧和右侧的侧部框架部分;支承头枕的头枕支承部分;支承板,所述支承板的两个端部连接到每个所述侧部框架部分的下部;设置在所述支承板的上部处的上部开口部分,所述上部开口部分在前后方向上开口;横跨所述上部开口部分设置的平面弹性主体;以及弹性地连接所述平面弹性主体的下部和所述支承板的上部的连接构件。

Description

座椅靠背框架
本申请要求于2010年6月4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0-129224的优先权,该日本申请通过引用结合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座椅靠背框架。座椅靠背框架包括使得乘客的上部身体的运动在冲击从车辆后部输入时得到控制的特征。
背景技术
用于车辆的座椅靠背框架在未审查的日本专利申请、首次公开号No.H10-181400(此后称为专利文件1)中提出。这种座椅靠背框架设置在与坐在座椅上的乘客的骨盆的上部相对应的位置上。为了在冲击载荷从车辆后部输入时快速减小乘客的头部和头枕之间的空间,座椅靠背框架包括从后侧支承乘客的上部骨盆支承单元。座椅靠背框架还包括设置在与乘客的胸部相对应的位置上的胸部支承单元。
根据专利文件1披露的这种座椅靠背框架,胸部支承单元的压损载荷被设置成小于上部骨盆支承单元的压损载荷。因此,在冲击从车辆后部输入时,胸部支承单元首先被压损。接着,上部骨盆支承单元被压损。因此,乘客的胸部和头部以髋部(骨盆的上部)作为支点朝着后部方向倾斜。因此,头部在早些阶段接近头枕。
但是,根据专利文件1披露的构造,在通常情况下,坐在座椅上的乘客的舒适程度不是非常好。换言之,在乘客朝着座椅靠背(座椅靠背框架)后靠时,上部骨盆支承单元的上部边缘部分和胸部支承单元的下部边缘部分之间的空间变得凹入。因此,乘客将在座椅靠背上感觉到凹入和凸出的部位。因此,在乘客坐在座椅上时存在乘客感觉不舒适的问题。
发明内容
考虑到以上描述的问题作出本发明。因此,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可以在冲击从车辆后部输入时减小乘客从座椅接收的冲击的座椅靠背框架。同时,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保持坐在车辆座椅上的乘客的舒适性的座椅靠背框架。
(1)即,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用于车辆座椅的座椅靠背框架包括:一对在座椅的宽度方向上设置在左侧和右侧的侧部框架部分;支承头枕的头枕支承部分;支承板,支承板的两个端部连接到每个侧部框架部分的下部;设置在支承板的上部的上部开口部分,上部开口部分在前后方向上开口;横跨上部开口部分设置的平面弹性主体;以及弹性地连接平面弹性主体的下部和支承板的上部的连接构件。
(2)所述的座椅靠背框架可以如下构造:连接构件包括连接到该对侧部框架部分的线材构件。另外,线材构件沿着座椅的宽度方向延伸。
(3)所述的座椅靠背框架可以如下构造:支承板上设置有钩子。此钩子与线材构件闩锁。
根据第(1)项描述的本发明,平面弹性主体和连接构件被弹性地系在上部开口部分处。因此,在冲击载荷从车辆后部输入时,腰椎和胸椎会下沉到上部开口部分内,而不限制腰椎和胸椎向后方向的运动。因此,乘客的头部和颈部会在早些阶段接近头枕。因此,乘客的颈部得到保护。
另外,虽然腰椎和胸椎下沉到上部开口部分内,头部和颈部被朝着头枕推动。因此,提高了吸收冲击的效率。因此,可以减小施加到乘客的头部和颈部的冲击。
特别是,连接构件被弹性地系在平面弹性主体和支承板之间。因此,在正常情况下乘客朝着座椅靠背(座椅靠背框架)后靠时,连接构件和平面弹性主体在上部开口部分内沿着乘客的后背表面弹性地变形。因此,乘客不再在支承板的上部边缘部分处感觉到凹入和凸出的部位。因此,解决了在乘客坐到车辆座椅上时任何不舒适的问题。以此方式,可以保持良好的舒适性。
根据第(2)项所述的本发明,连接构件包括线材构件。因此,制造成本可以降低。另外,连接构件可以根据平面弹性主体和支承板的配置来方便地设置。因此,可以增加制造的效率。
根据第(3)项所述的本发明,线材构件可以容易地固定到支承板。因此,可以进一步增加制造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位于车辆座舱的左侧上的前部座椅的车辆座椅的一部分的后侧视图。
图2是从斜前侧看到的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辆座椅的透视图。
图3是从斜前侧看到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车辆座椅的骨架部分的透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座椅靠背的骨架部分的分解透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座椅靠背的骨架部分的放大透视图。
图6是移除靠板时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座椅靠背的骨架部分的放大透视图。
图7是从后表面侧看到的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座椅靠背的骨架部分的透视图。
图8是沿着图6的线A-A的截面图。
图9是沿着图5的线B-B的截面图。
图10是与图8相对应并表示在后部发生碰撞情况的截面图。
图11是平面弹性主体的另一构造的视图,并且是座椅靠背的骨架部分的透视图。
图12是平面弹性主体的另一构造的视图,并且是座椅靠背的骨架部分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车辆座舱的左侧上的前部座椅的后侧的视图。根据附图,箭头FR表示车辆的前部方向。箭头OUT表示车辆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
如图1所示,底板通道12在车辆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分处形成在车辆主体底板9上。底板通道被成形为沿着车辆主体的前后方向向上凹入。在底板通道12的两侧,彼此分开地定位一对左侧座椅1和右座椅1。
在车辆座舱内的左侧座椅1和右侧座椅1的外侧,在车辆主体的前后方向上设置侧梁10。侧梁10在截面图中被构造成封闭结构。侧梁10在两侧被植入车辆主体底板9的边缘。中央柱11的下部连接到该侧梁10。这里,图1只表示座椅1的骨架形式,以便于描述(对于其他附图也是一样)。
控制箱5被固定在底板通道12上并在左侧座椅1和右侧座椅1之间。控制箱5被构造成使得容器单元5a以凹入的形式设置在上表面侧处。
图2是从斜前侧方向看到并位于车辆的前侧处的车辆座椅1的透视图。图3是同样从斜前侧方向看到的车辆座椅1的骨架部分的透视图。在下面的描述中,除非另外说明,宽度方向被认为与车辆宽度方向(座椅宽度方向)相同。
如图2所示,车辆座椅1包括座垫2、座椅靠背3和头枕4。头枕4的骨架只在图3中表示。座垫2支承乘客的臀部。座椅靠背3被连接到座垫2的后端部分。座椅靠背3支承乘客的髋部和背部。头枕4支承在座椅靠背3的上部上。头枕4支承乘客的头部和颈部。
如图3所示,座垫2包括座垫框架7。座垫框架7经由座椅轨道8、8附接到车辆主体底板9,使得座垫框架7可在前后方向上滑动。后部横梁构件6在后端部分处被附接到座垫框架7。后部横梁构件6沿着宽度方向延伸。
座垫框架7包括U形的部件。座垫框架7的左右后端部分略微朝着倾斜向上方向延伸。座垫弹簧17系在座垫框架7的内侧(见图3)。
(座椅靠背框架的结构)
图4是座椅靠背框架3的骨架部分的分解透视图。
如图3和4所示,座椅靠背3包括座椅靠背框架13。座椅靠背框架被成形为矩形框架。座椅靠背框架13包括上部框架部分13a、左侧框架部分13c、右侧框架部分13d、下部框架部分13b。座椅靠背框架13的下端被连接到座垫框架7的后端部分,使得座椅靠背框架13可以倾斜。
上部框架部分13a包括大致U形的管材。支承管44设置在上侧部分的中央处,上侧部分在宽度方向上延伸。支承管44支承头枕4,使得头枕4可以升高和降低。另外,上部横梁构件15设置在上部框架部分13a处。上部横梁构件15被放置成在宽度方向上连接上部框架部分13a的两个端部。上部横梁构件15从宽度方向的两侧向中央部分朝着后侧弯曲。支承管44的基端侧被固定到上部横梁构件15。
左侧框架部分13c和右侧框架部分13d包括面板材料。面板材料的截面在水平方向上是大致U形的。与上下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分相比,前后宽度在上侧区域内较窄。与大致中央部分相比,前后宽度在下侧区域相对较宽。具有窄小的前后宽度的侧部框架部分13c、13d的上侧区域被焊接和固定到上部框架部分13a的相应侧部,以便从U形截面部分的宽度方向外侧包围上部框架部分13a的上侧部分。另外,铰链部分16和倾斜机构18被设置在侧部框架部分13c、13d的下端侧。铰链部分16被连接到座垫框架7的后端部分。倾斜机构18调节座椅靠背框架13的倾斜角度。另外,左右倾斜机构18被附接,使得左右倾斜机构18可通过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操作杆45彼此协调地运动。
下部框架部分13b包括面板材料。面板材料在竖直方向上的截面是大致S形的。下部框架部分13b的上半部沿着宽度方向延伸,以便从后侧围绕操作杆45。下部框架部分13b的两端被连接到左侧框架部分13c和右侧框架部分13d的下端。
根据左侧框架部分13c和右侧框架部分13d,前壁31a和后壁31b在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处相继地设置在侧壁30的前后。前壁31a和后壁31b朝着宽度方向的内侧弯曲。侧壁30被构造成使得上侧的宽度与大致中央部分相比较窄。侧壁30还被构造成使得下侧的宽度较宽。特别是,侧壁30被构造成使得后端侧在所有上部和右侧区域内是大致直的。但是,前端侧被成形为在上下方向上从上部到中央区域是直的。从此中央区域朝着下侧,侧壁30的前端侧是弯曲的以朝着前侧逐渐突出。因此,弯曲表面设置在侧部框架部分13c、13d的前壁31a处。弯曲表面在侧壁30的前端侧处沿着弯曲形状形成。
图5是座椅靠背3的骨架结构的放大透视图。
如图3-5所示,靠板47设置在侧部框架部分13c和13d之间。靠板47包括例如由树脂制成的板材,板材形成为以三维的方式弯曲。特别是,靠板47包括骨盆支承主体22和末端部分24。骨盆支承主体22成形为使得在水平方向上的截面是U形的。末端部分24从骨盆支承主体22的两侧延伸。末端部分24成形为从侧部框架部分13c、13d的前壁31a侧朝着侧壁30的外表面弯曲。
骨盆支承主体22在侧部框架部分13c、13d的前后方向上在后部侧延伸,以便系在侧部框架部分13c、13d之间。骨盆支承主体22的两侧沿着侧部框架部分13c、13d的侧壁30的内表面朝着前部方向延伸。换言之,在乘客坐在座椅1上时,骨盆支承主体22提供支承,以便从后侧从骨盆朝着腰椎的下部的周边围绕乘客。在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分,下部边缘部分通过螺钉和类似物固定到下部框架部分13b。
另外,末端部分24通过螺钉和类似物固定到侧部框架部分13c、13d的外表面侧。
(载荷传输结构)
图6是在移除靠板47时座椅靠背3的骨架部分的放大透视图。图7是从后表面侧看到的座椅靠背3的透视图。另外,图8是沿着图6的线A-A的截面图。
如图6和7所示,载荷传输板25设置在靠板47和下部框架部分13b之间,使得载荷传输板25在前后方向上与靠板47重叠。载荷传输板25由例如金属制成。载荷传输板25成形为从前后方向看到的大致三角形形式。特别是,载荷传输板25成形为使得载荷传输板25的截面从竖直方向是U形的。载荷传输板25还包括通道部分26,通道部分26以从前后方向看到的大致Y形形式延伸。通道部分26包括下部通道27和倾斜通道28。下部通道27成形为系在侧部框架部分13c、13d之间。下部通道27的截面是U形的。倾斜通道28的截面是U形的。倾斜通道28从下部通道27的延伸方向的中间部分分支。
如图4、6、7所示,下部通道27被配置成使得开口部分面向后部方向。开口部分的截面是U形的。下部通道27被配置成与下部框架部分13b的上半部分接合。下部通道27的下部边缘部分和上部边缘部分的所有区域被焊接和固定到下部框架部分13b。特别是,下部通道27的上部边缘部分被固定到下部框架部分13b的上部边缘部分。同时,下部通道27的下部边缘部分被固定到下部框架部分13b的前表面。因此,下部通道27和下部框架部分13b形成具有封闭截面的结构H1。结构H1的截面是矩形的。具有封闭截面的结构H1在宽度方向上在侧部框架部分13c、13d之间延伸。因此,具有封闭截面的结构H1有助于载荷在侧部框架部分13c和13d之间传递。
另外,下部通道27被构造成使得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被焊接和固定到侧部框架部分13c的侧壁30的内表面。同时,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部与侧部框架部分13d的侧壁30的内表面之间包括小空间。特别是,与下部框架部分13b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分相比,下部通道27的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部朝着内侧延伸。从前后方向看,下部通道27的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部形成在与侧部框架部分13d的后壁31b重叠的位置处。换言之,下部通道27和下部框架部分13b在下部框架部分13b的宽度方向的大致整个区域上连接。因此,根据具有封闭截面的结构H1,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接触侧部框架部分13c的侧壁30的内表面。同时,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部与侧部框架部分13d的侧壁30的内表面之间包括小空间。与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分相比,下部通道27和下部框架部分13b在覆盖下部框架部分13b的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到内侧的范围内连接。下部通道27和下部框架部分13b在前后方向上在覆盖下部通道27的下端的大致整个区域内与下部框架部分13b重叠。
倾斜通道28从下部通道27连续地形成。倾斜通道28在向上倾斜方向上从下部通道27的分支位置K朝着宽度方向的外侧延伸。附接片28b(见图6)形成在倾斜通道28的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上。附接片28b朝着外侧弯曲。此附接片28b被固定到侧部框架部分13c的侧壁30的内表面上。
在这种情况下,倾斜通道28的宽度方向外侧的端表面被配置成经由侧部框架部分13c面向载荷传输组件21。载荷传输组件21随后描述。另外,倾斜通道28被成形为使得宽度朝着宽度方向外侧变宽。同时,边圈28a形成在倾斜通道28的周表面上。边圈28a朝着外侧突起。
另外,平面部分29形成在下部通道27和倾斜通道28之间。平面部分29与每个通道27、28形成整体。平面部分29提供在由下部通道27的上部边缘部分和倾斜通道28的下部边缘部分围绕的区域之间的桥接部。因此,倾斜通道28和下部框架部分13b经由下部通道27和平面部分29在倾斜通道28的延伸方向的所有区域内连接。
另外,加强板32被设置在载荷传输板25的后表面侧,以便覆盖倾斜通道28的开口部分。加强板32是在正交方向的截面视图中形成L形的平面材料。加强板32被成形为使得加强板32的上侧朝着倾斜通道28的上部边缘部分弯曲。特别是,加强板32包括基座部分32a(见图7)和倾斜部分32b。基座部分32a的基座端部被焊接和固定到下部框架部分13b的后表面。倾斜部分32b沿着倾斜通道28从基座部分32a朝着宽度方向的外侧倾斜。倾斜部分32b被构造成使得倾斜部分32b的上部边缘部分在倾斜通道28的上部边缘部分的整个区域上得到焊接和固定。同时,倾斜部分32b的下部边缘部分被焊接和固定到平面部分29的后表面。因此,加强板32和倾斜通道28形成具有封闭截面的结构部分H2(见图8)。结构部分H2的截面是矩形的。结构部分H2在向上倾斜的方向上从分支位置K朝着宽度方向的外侧延伸。因此,具有封闭截面的结构部分H2有助于载荷在侧部框架部分13c、13d之间传递。
换言之,根据本发明,具有封闭截面的结构部分H1和具有封闭截面的结构部分H2被包含在侧部框架部分13c、13d之间。结构部分H1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结构部分H2从结构部分H1分支。H2朝着宽度方向的外侧向上倾斜。各自具有封闭截面的两个结构H1、H2以正交方向设置在座椅1的宽度方向的外侧。另外,载荷传输结构通过载荷传输板25、下部框架部分13b和加强板32提供。
(平面弹性主体和支承主体线材)
这里如图3和5所示,支承主体线材(连接构件)20和平面弹性主体60设置在靠板47和上部横梁构件15之间。支承主体线材20和平面弹性主体60设置在开口部分(上部开口部分)14上,以便在靠板47和上部横梁构件15之间提供桥接部。开口部分14朝着前后方向开口。
首先,例如支承主体线材20是由弯曲成曲柄形状的金属制成的线材。支承主体线材20被设置成在钩子19和侧部框架部分13c、13d之间提供弹性桥接部。钩子19形成在靠板47的骨盆支承主体22上。特别是,支承主体线材20包括闩锁部分35(见图4)、延伸部分36和返回部分37(见图5)。闩锁部分35被闩锁到靠板47的钩子19。延伸部分36沿着宽度方向从闩锁部分35的两侧延伸。返回部分37形成在延伸部分36的末端上。返回部分37被连接到每个侧部框架部分13c、13d。
另外,如上所述的靠板47的钩子19被成形为使得骨盆支承主体22的上部急剧升高。因此,钩子19是朝着向下方向延伸的舌形构件。
闩锁部分35被成形为使得闩锁部分35以大致U形方式弯曲,并且朝着向上方向开口。闩锁部分35的底部被闩锁到靠板47的钩子19。底部的两个端部向上弯曲。
延伸部分36被成形为使得基端侧从闩锁部分35的两端朝着侧部框架部分13c、13d延伸。同时,延伸部分36的末端侧朝着前部弯曲。延伸部分36沿着侧部框架部分13c、13d的侧壁30的内表面延伸。
返回部分37被成形为使得延伸部分36的末端侧弯曲,以便朝着后侧返回。返回部分37围绕侧部框架部分13c、13d的前壁31a弯曲,并且插入形成在前壁31a的穿透孔41内。因此,支承主体线材20的两端被连接到支承框架部分13c、13d。
另外,平面弹性主体60被设置在开口部分14处的支承主体线材20和所述的上部横梁构件15之间。平面弹性主体60在支承线材20和上部横梁构件15之间提供弹性桥接部。平面弹性主体60包括在上部横梁构件15和支承主体线材20之间配置成网状形式的金属线材。平面弹性主体60包括一对拉形线材61、多个系紧线材62以及连接线材63。该对拉形线材61在上部横梁构件15和支承线材20之间提供桥接部。多个系紧线材62在拉形线材61之间提供桥接部。连接线材63整体连接每个系紧线材62。
每个拉形线材61在座椅1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在正交方向上彼此平行地延伸。拉形线材61被构造成使得上端部插入并固定到形成在上部横梁构件15上的一对附接片64的每个上。同时,拉形线材61的下端部通过结合构件65与支承主体线材20的延伸构件36的每个结合在一起。此时,拉形线材61和支承主体线材20被结合在一起,使得拉形线材61和支承主体线材20可以在结合构件65内围绕线材20和61的每个轴线运动。
每个系紧线材62沿着宽度方向延伸。系紧线材62的两个端部围绕每个拉形线材61卷绕并固定到其上。每个系紧线材62沿着正交方向彼此平行地对准。每个系紧线材62之间的节距被设置成相同。
连接线材63平行于拉形线材延伸。连接线材63被配置成在延伸方向上连接每个系紧线材62的中央部分。线材61-63的半径被成形为小于所述的支承主体线材20的半径。因此,平面弹性主体60被成形为具有小于支承主体线材20的刚性。换言之,根据本发明的座椅靠背框架13的开口部分14通过支承主体线材20和平面弹性主体60桥接。刚性被设置成以从平面靠板47、支承主体线材20到平面弹性主体60的顺序降低。
(载荷传递构件)
图9是沿着图5的线B-B的截面图。
如图5、7、9所示,凸出部分70在侧部框架部分13c的宽度方向的外侧设置在侧壁30上。凸出部分70朝着宽度方向的外侧凸出。凸出部分70形成为具有中空内部空间的箱形。凸出部分70朝着宽度方向的内侧开放。后表面70a在宽度方向上形成为比前表面70b长。换言之,前表面70b的末端部分接触侧部框架部分13c的侧壁30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部分。同时,后表面70a的末端部分朝着侧部框架部分13c的后壁31b侧弯曲。后表面70a的末端部分因此连接到侧部框架部分13c。另外,附接孔70c被设置在凸出部分70的前表面70b处。附接孔70c用来附接随后描述的侧部气囊装置51。另外,边圈70b形成在凸出部分70的周表面处。边圈70d在宽度方向上延伸。因此,形成限制凸出部分70变形的构造。
穿透孔71设置在凸出部分70的侧表面70e处。在圆筒形引导管72被插入穿透孔71的状态下进行焊接和固定。换言之,引导管72沿着宽度方向延伸。另外,引导管72的轴向的端表面和侧部框架部分13c的侧壁30之间具有小空间。
如图4、7和9所示,在载荷传递组件21被安装到引导管72上的情况下,载荷传递组件21被固定到引导管72。载荷传递组件21是在车辆侧部碰撞时传递输入到车辆主体的侧壁的冲击载荷的部件。载荷传递组件21将此冲击载荷传递到侧部框架部分13c。载荷传递组件21被成形为蜂窝结构。圆筒形截面通过多个凸肋75平行设置。凸肋75在宽度方向上在载荷传递组件21内延伸。载荷传递组件21的总体形状通过树脂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长方体形状。另外,载荷传递组件21包括装配孔34。引导管72被安装到装配孔34内。引导管72被设置在侧部框架部分13c上。在装配孔34被安装到引导管72上的情况下,载荷传递组件21通过螺钉和类似物被固定到凸出部分70上。
另外,容器部分73被设置在载荷传递组件21的内侧。容器部分73接收并存储凸出部分70。因此,载荷传递组件21被附接,以便从宽度方向的外侧覆盖凸出部分70。在这种情况下,在宽度方向内侧的端表面接触侧部框架部分13c的侧壁30并且凸肋75在宽度方向内侧的端表面接触凸出部分70的侧表面70e的情况下,载荷传递组件21被安装到引导管72。另外,在载荷传递组件21被安装到凸出部分70上时,切口部分74被设置在载荷传递组件21的前表面侧。切口部分74暴露包括凸出部分70的附接孔70c的前表面70b。
在载荷传递组件21以此方式固定时,载荷传递组件21被凸出地设置在相对于前后方向的中央朝着侧壁30的后侧倾斜的位置处。另外,根据此实施方式,载荷传递构件包括引导管72和载荷传递组件21。另外,具有封闭截面的结构H2被放置在载荷传递构件的相对侧,其中侧部框架部分13c设置在两者之间。结构H2包括倾斜通道28和加强板32。
另外,如图2和9所示,侧部气囊装置51在侧部框架部分13c的侧壁30处设置在载荷传递组件21的前部。侧部气囊51保护乘客。
如图9所示,侧部气囊51包括充气器52和囊主体53。一旦感觉到冲击,充气器52产生气体。囊主体53折叠,并且在从充气器52接收气体压力之后展开。侧部气囊51和充气器52和囊主体53一起被存储在囊壳体54内。囊壳体54包括可以打开和关闭的盖部分。在这种情况下,侧部气囊51被附接到侧部框架部分13c。
如图3所示,充气器52包括圆筒形主体部分52a和气体释放开口52b。主体部分52a被附接到侧部框架部分13c,使得主体部分52a沿着侧部框架部分13c的纵向放置。在载荷传递组件21的前侧,充气器52通过螺钉和类似物被固定到支承板77和凸出部分70的附接孔70c。支承板77被设置在侧部框架部分13c的上部处。
囊主体53被放置在充气器52的气体释放开口52b的宽度方向的外侧处。同时,囊主体53被放置在面向载荷传递组件21的前表面21a(凸出部分70的前表面70b)的位置处。另外,囊主体53折叠,使得囊主体53在充气器52的方向上从末端侧朝着基侧多次卷起。因此,在囊主体53从充气器52接收气体压力时,囊主体53平滑地朝着宽度方向的外侧并朝着车辆主体的前侧展开,使得囊主体53的卷绕从基部释放。此时,由于囊主体53面向载荷传递组件21的前表面21a(凸出部分70的前表面70b),囊主体53沿着例如中央柱11、门框(未示出)和类似物的车辆主体的侧壁朝着前侧展开。这里,囊主体53展开的方向通过载荷传递组件21的前表面限制在车辆的前部方向上。换言之,载荷传递组件21和凸出部分70的前表面21a、70b用作囊主体53的支承表面。
另外,图9内的附图标记55表示放置在座椅靠背框架13、载荷传递组件21和侧部气囊装置51的周围区域内的衬垫材料。附图标记56表示覆盖衬垫材料55的外表面的表面材料。根据当前实施方式,缝隙状开口57设置在衬垫材料55上。开口57朝着宽度方向的外侧开口。载荷传递组件21和侧部气囊装置51被放置在开口57内侧。在侧部碰撞时气体从充气器52被供应到囊主体53内的情况下,囊主体53从开口57朝着外侧弹出。囊主体53通过使得座椅靠背3的侧部处的表面材料56破坏而朝着前部展开。
另外,如图9所示,侧部气囊装置51相对于车辆座椅1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的端部(载荷传递组件21的末端部分)设置在内侧的位置。在囊主体53折叠的情况下,侧部气囊装置51被附接到侧部框架部分13c。因此,在载荷传递组件21的前侧的宽度方向外侧的区域处提供了空间。因此,可以有效地使用此空间。
另外,如图4所示,载荷传递组件38、39分别在左右两侧在侧部框架部分13c、13d的下端处被附接到倾斜机构18的外侧(宽度方向的外侧)。类似于上侧的载荷传递组件21,每个载荷传递组件38、39被成形为蜂窝结构。根据载荷传递组件38、39,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多个圆筒形截面被彼此平行地设置。另外,在宽度方向内侧处被附接到侧部框架部分13d的载荷传递组件39面向宽度方向中央处的控制箱5的侧表面。
(操作)
(在侧部碰撞时)
根据所述的构造,在车辆侧部碰撞时冲击载荷输入车辆主体的侧部的情况下,传感器检测到冲击,并且侧部气囊装置51的充气器52释放气体。
通过充气器52释放的气体被供应到囊主体53。囊主体53使得座椅1的侧部的表面材料56损坏,并且从座椅1的侧部朝着前部凸出。因此,囊主体53在坐在座椅1上的乘客和车辆主体的侧壁之间展开。
此时,根据基于本实施方式的车辆座椅1,囊主体53被放置在面向载荷传递组件21(凸出主体70)的前表面21b、70b的位置处。因此,前表面21b、70b用作囊主体53的支承表面。换言之,在囊主体53展开时出现的反作用力可以通过载荷传递组件21(凸出部分70)可靠地接收。因此,囊主体53可以更大的速度展开。
另外,在车辆侧部碰撞时,在例如中央柱11的车辆主体的侧壁朝着座椅靠背3(宽度方向内侧)的方向变形时,侧表面在车辆座椅1的侧部处接触载荷传递组件21和38。载荷因此进入这些载荷传递组件21和38。
首先,在载荷输入下部载荷传递组件38时,座椅1整体地朝着宽度方向的内侧运动。同时,宽度方向下部内侧的载荷传递组件39接触控制箱5。此时,载荷经由具有封闭截面的结构主体H1(包括座椅靠背框架13的下部框架部分13b和载荷传输板25的下部通道27)被传递到宽度方向的内侧。随后,被传递到具有封闭截面的结构主体H1的载荷从具有封闭截面的结构主体H1的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部被传递到下部框架部分13b。另外,载荷经由下部框架部分13b被传递到宽度方向内侧处的侧部框架部分13d。另外,被传递到侧部框架部分13d的载荷经由载荷传递组件39和控制箱5被传递到底板通道12。此时,通过形成具有封闭截面的结构主体H1,可以提高载荷传输结构的弯曲刚性。还可以防止座椅靠背框架13变形。以此方式,冲击载荷可以有效的方式传递到控制箱5。
另外,在冲击载荷输入上部载荷传递组件21时,载荷从载荷传递组件21沿直接侧向传递到座椅靠背框架13的宽度方向外侧处的侧部框架部分13c。
另外,被传递到侧部框架部分13c的载荷被传递到具有封闭截面的结构H2,该结构包括倾斜通道28和加强板32。随后,载荷朝着宽度方向的内侧被传递到下部对角方向。更详细地,载荷被传递到具有封闭截面的结构H2。接着,载荷传输经过具有封闭截面的结构H2和平面部分29的所有区域,并被传递到具有封闭截面的结构H1。接着,载荷从具有封闭截面的结构H1的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部被传递到下部框架部分13b。载荷接着经由下部框架部分13b传递到宽度方向内侧处的侧部框架部分13d。另外,载荷经由载荷传递组件39和控制箱5传递到底板通道12。
以此方式,输入到载荷传递组件21的冲击载荷通过载荷传输板25的大致所有区域接收。因此,载荷在载荷传输板25的整个区域上分布。接着,载荷经由下部框架部分13b经过内侧处的侧部框架部分13d。此时,由于具有封闭截面的结构H1和H2形成在侧部框架部分13c和13d之间,可以提高载荷传输结构的弯曲刚性。另外,防止座椅靠背框架13变形。因此,可以有效的方式将冲击载荷传递到控制箱5。
这里,根据当前实施方式,载荷传递组件21被安装到引导管72。同时,载荷传递组件21被固定成覆盖作为箱体形式的凸出部分70。因此,即使冲击载荷从车辆主体的倾斜前部方向或倾斜后部方向(与宽度方向交叉的方向)输入到载荷传递组件21,也可以朝着宽度主体的内侧传递载荷,而不更换载荷传递组件21的位置。
(后端碰撞时)
图10是对应于图8的截面图。图10表示了出现后端碰撞的情况。
首先,根据图10,在正常情况下,在乘客m坐在座椅1上时,靠板47的骨盆支承主体22为骨盆P、尻骨S、腰椎L下部周围的区域提供支承。另外,支承主体线材20支承腰椎L上部周围的区域。另外,平面弹性主体60支承胸椎B周围的区域。
在这种情况下,在冲击载荷从车辆后部输入时,在乘客m的头部低下的情况下,乘客m朝着车辆后侧运动。此时,靠板47几乎不变形。首先,支承主体线材20和平面弹性主体60弹性变形。更详细地,支承主体线材20和平面弹性主体60弹性变形,以便朝着后侧弹起。因此,乘客m沉入座椅靠背3内。此时,不防止腰椎L和胸椎B朝着向后方向运动。换言之,乘客m的上半部身体以腰椎L的上部作为中心朝着后侧落下。随后,乘客的头部和颈部(均未示出)倾斜,似乎是头部和颈部抬起。因此,头部和颈部被压到头枕4。
在这种情况下,平面弹性主体60被构造成具有比支承主体线材20低的刚性。因此,在乘客m倾斜时,与支承主体线材20相比,平面弹性主体60朝着后侧进行更大的弹性变形。
换言之,腰椎L的上部进一步向下沉。因此,在乘客m向后倾斜时,颈部会被压到头枕4,同时乘客m的从腰椎L到胸椎B的部分逐渐升高。以此方式,可以提高吸收冲击的效率。另外,在冲击载荷相对大时,在支承主体线材20和平面弹性主体60变形之后,靠板47也朝着后侧变形。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吸收冲击的效率。
以此方式,根据当前实施方式,平面弹性主体60和支承主体线材20在上部横梁构件15和靠板47之间横跨开口部分14弹性地设置。因此,在冲击载荷从车辆后部输入时,腰椎L和胸椎B可以沉入座椅靠背3,而不限制腰椎L和胸椎B朝着后侧的运动。因此,头部和颈部可以在早些阶段快速靠近头枕4。因此,可以保护乘客m的颈部。
另外,由于头部和颈部被压向头枕4,同时腰椎L和胸椎B沉入座椅靠背3,可以改善吸收冲击的效率。同时,可以减小施加到乘客m的头部和颈部的冲击量。
特别是,根据当前实施方式,支承主体线材20被弹性放置在平面弹性主体60和靠板47之间。支承主体线材20的刚性比平面弹性主体60的刚性大。同时,支承主体线材20的刚性比靠板47小。
根据当前实施方式,在正常情况下,在乘客m深深地坐在座椅靠背3内时,支承主体线材20和平面弹性主体60在靠板47和上部横梁构件15之间的开口部分14内沿着乘客m的后背表面进行柔性、弹性变形。因此,乘客m几乎感觉不到由于靠板47的上部边缘部分造成的凹入和凸出部位。因此,在乘客坐下时去除了任何不舒适性。因此,可以保持坐下的乘客的良好舒适程度。
另外,刚性以从靠板47朝着平面弹性主体60的顺序变低。因此,可以沿着乘客m的后背表面形成对准。因此,可以可靠地去除座椅靠背3处的凹入和凸出的部位。
另外,支承主体线材20包括金属线材。因此,制造成本可以降低。另外,可以根据平面弹性主体60和靠板47的配置来容易地进行组装。因此,可以提高制造的效率。
另外,钩子19形成在靠板47上。因此,支承主体线材20可以容易地附接到靠板47。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制造效率。
虽然上面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该理解到这些是本发明的示例,并且不认为是限制本发明。可以进行添加、省略、替代和其它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
例如,如图11所示,可以具有这样的构造,其中平面弹性主体60上的拉形线材61的上端部经由例如螺旋弹簧81和类似物的弹性构件被连接到侧部框架部分13c、13d和类似物。
另外,根据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描述了其中每个系紧线材62之间的节距制成相同的情况。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这种构造。如图12所示,系紧线材62的节距可以被构造成使得下部的节距比上部的节距小。在这种情况下,平面弹性主体60的刚性被设置成从上部朝着下部分步地逐渐变大。因此,刚性从支承主体线材20到平面弹性主体60更加渐进地变化。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乘客m的舒适程度。
另外,根据当前的实施方式,平面弹性主体60用作本发明的平面弹性主体。此外,支承主体线材20用作连接构件。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这种构造,只要弹性桥接部可以横跨开口部分14形成即可。
不认为本发明受到以上描述的限制,并且本发明只通过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来限定。

Claims (3)

1.一种用于车辆座椅的座椅靠背框架,所述座椅靠背框架包括:
一对在座椅的宽度方向上设置在左侧和右侧的侧部框架部分;
支承头枕的头枕支承部分;
支承板,所述支承板的两个端部连接到每个所述侧部框架部分的下部;
设置在所述支承板的上部处的上部开口部分,所述上部开口部分在前后方向上开口;
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靠背框架还包括:
横跨所述上部开口部分设置的平面弹性主体;以及
弹性地连接所述平面弹性主体的下部和所述支承板的上部的连接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靠背框架,其中:
所述连接构件包括连接到所述成对侧部框架部分的线材构件;并且
所述线材构件沿着所述座椅的宽度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靠背框架,其中,所述支承板上设置有钩子,所述钩子与所述线材构件闩锁。
CN201110153446.4A 2010-06-04 2011-06-03 座椅靠背框架 Active CN1023107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29224A JP5054155B2 (ja) 2010-06-04 2010-06-04 シートバックフレーム
JP2010-129224 2010-06-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10794A CN102310794A (zh) 2012-01-11
CN102310794B true CN102310794B (zh) 2014-03-26

Family

ID=450638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53446.4A Active CN102310794B (zh) 2010-06-04 2011-06-03 座椅靠背框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690255B2 (zh)
JP (1) JP5054155B2 (zh)
CN (1) CN10231079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82154B2 (en) * 2007-12-19 2012-10-09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body lateral side portion structure
BRPI1014713A2 (pt) * 2009-06-29 2019-04-02 Honda Motor Co Ltd estrutura de encosto de assento para assento de veículo.
US20110148157A1 (en) * 2009-12-15 2011-06-23 Faurecia Automotive Seating, Inc. Vehicle seat with pelvis-motion regulator
US9010855B2 (en) * 2010-09-17 2015-04-21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seat
EP2657070B1 (en) * 2010-12-24 2018-07-11 TS Tech Co., Ltd. Vehicle seat
DE102011104972B4 (de) 2011-06-08 2015-03-05 Haworth, Inc. Sitzmöbel, insbesondere Bürostuhl
EP2612794A4 (en) * 2011-10-25 2015-03-25 Toyota Motor Co Ltd VEHICLE SEAT AND RESIN SEAT BACK FILE SPRING
JP5888412B2 (ja) * 2012-04-27 2016-03-22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対側突荷重伝達構造
JP6178546B2 (ja) * 2012-04-27 2017-08-09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体構造
EP2894062B1 (en) * 2012-09-03 2019-05-22 TS Tech Co., Ltd. Vehicle seat, and seat frame for vehicle seat
CN108482198B (zh) 2012-10-01 2021-04-09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座椅靠背
WO2014084283A1 (ja) * 2012-11-28 2014-06-05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CN105073491A (zh) * 2013-02-18 2015-11-18 佛吉亚汽车座椅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车辆座椅的座椅背部
JP5940479B2 (ja) * 2013-03-12 2016-06-29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車両用シートのシートバック
CN104627117B (zh) * 2013-11-13 2018-02-09 明门(中国)幼童用品有限公司 缓冲机构及儿童安全座椅
DE102013223463A1 (de) * 2013-11-18 2015-05-21 Johnson Controls Gmbh Rückenlehne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und fahrzeugsitz
JP6294772B2 (ja) * 2014-06-24 2018-03-14 日本発條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JP2016013824A (ja) * 2014-07-03 2016-01-28 日本発條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US9463727B2 (en) 2014-08-14 2016-10-11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seat covering assembly
US9789790B2 (en) * 2014-10-03 2017-10-17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Tuned flexible support member and flexible suspension features for comfort carriers
JP6303983B2 (ja) * 2014-10-31 2018-04-0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構造
JP6332112B2 (ja) 2015-04-02 2018-05-3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側突荷重伝達構造
JP6493040B2 (ja) * 2015-07-08 2019-04-03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WO2017022724A1 (ja) * 2015-08-04 2017-02-09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シートバックフレーム
US9771009B2 (en) * 2015-10-30 2017-09-26 Ts Tech Co., Ltd. Vehicle seat
US9849817B2 (en) * 2016-03-16 2017-12-26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Composite seat structure
US10279714B2 (en) 2016-08-26 2019-05-07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eating assembly with climate control features
JP6939091B2 (ja) * 2017-05-26 2021-09-22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JP7025286B2 (ja) * 2018-06-08 2022-02-2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の室内構造
US11518281B2 (en) * 2018-09-04 2022-12-06 Safran Seats Usa Llc Light weight metal back with extra living space
US10737600B1 (en) * 2019-02-01 2020-08-1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EPP seat back carrier
US20220267009A1 (en) * 2019-08-29 2022-08-25 Safran Seats Usa Llc Auxetic energy absorbing passenger safety assemblies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213917C2 (de) * 1991-04-30 1996-04-18 Aisin Seiki Rückenlehnenrahmen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US6375267B1 (en) * 1999-11-29 2002-04-23 Tachi-S Co., Ltd. Seat back frame structure of a vehicle seat
EP1329356A2 (en) * 2002-01-22 2003-07-23 Selmat Automotive S.p.A. Vehicle seat supporting member
KR20040083962A (ko) * 2003-03-26 2004-10-06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버스용 시트프레임
CN1814473A (zh) * 2005-02-04 2006-08-09 福尔西亚汽车座两合公司 汽车后座靠背部件的后座靠背框架及其制造方法
CN1986291A (zh) * 2005-12-20 2007-06-27 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 用于汽车的座椅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241879A (en) * 1963-06-10 1966-03-22 Ford Motor Co Spring seat structure
US4283046A (en) * 1979-08-24 1981-08-11 Gulf & Western Manufacturing Company Seat construction
JPS58121257A (ja) 1982-01-13 1983-07-19 Suntory Ltd N、n′−ジトロポニル−オキサ又はチア−ジアミノアルカン
JPS58121257U (ja) * 1982-02-12 1983-08-18 日本発条株式会社 座席の腰椎部支持装置
DE3510274A1 (de) * 1984-03-26 1985-10-03 Aisin Seiki K.K., Kariya, Aichi Einstellbarer rahmen
JPS61247419A (ja) * 1985-04-26 1986-11-04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シ−トバツクスプリング
JPS6485610A (en) 1987-09-29 1989-03-30 Ikeda Bussan Co Seat structure
JPH0359227U (zh) 1989-10-17 1991-06-11
US5076643A (en) * 1990-08-20 1991-12-31 Lear Seating Corporation Lumbar support
JPH09220951A (ja) * 1996-02-16 1997-08-26 Tachi S Co Ltd 乗り物シートに使用されるチャイルド・シート・ブラケット
US5609394A (en) * 1996-02-23 1997-03-11 Ligon Brothers Manufacturing Company Four-way lumbar support
JP3493927B2 (ja) * 1996-12-20 2004-02-0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JP3744210B2 (ja) * 1998-07-10 2006-02-08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バック
US6616227B2 (en) * 2001-02-21 2003-09-09 Schukra North America Powered actuator for lumbar unit
KR100416698B1 (ko) * 2001-06-25 2004-02-05 홍정명 자동차시트용 람버서포트의 결착장치
JP2004016708A (ja) * 2002-06-20 2004-01-22 Shigeru Co Ltd 車両用シートバック
US8235467B2 (en) * 2006-04-27 2012-08-07 Ts Tech Co., Ltd. Vehicle seat
US7717512B2 (en) * 2007-10-23 2010-05-18 Toyota Boshoku Kabushiki Kaisha Seat backs for vehicular seats
JP5363778B2 (ja) * 2008-09-30 2013-12-11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JP5377048B2 (ja) * 2009-04-15 2013-12-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バック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213917C2 (de) * 1991-04-30 1996-04-18 Aisin Seiki Rückenlehnenrahmen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US6375267B1 (en) * 1999-11-29 2002-04-23 Tachi-S Co., Ltd. Seat back frame structure of a vehicle seat
EP1329356A2 (en) * 2002-01-22 2003-07-23 Selmat Automotive S.p.A. Vehicle seat supporting member
KR20040083962A (ko) * 2003-03-26 2004-10-06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버스용 시트프레임
CN1814473A (zh) * 2005-02-04 2006-08-09 福尔西亚汽车座两合公司 汽车后座靠背部件的后座靠背框架及其制造方法
CN1986291A (zh) * 2005-12-20 2007-06-27 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 用于汽车的座椅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10794A (zh) 2012-01-11
US8690255B2 (en) 2014-04-08
US20110298267A1 (en) 2011-12-08
JP2011255698A (ja) 2011-12-22
JP5054155B2 (ja) 2012-10-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10794B (zh) 座椅靠背框架
RU2501676C2 (ru) Рама спинки сиденья для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CN103025571B (zh) 车辆用座椅
US8936317B2 (en) Seat back for vehicle and seat for vehicl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2205809B (zh) 车辆座椅靠背和设置有车辆座椅靠背的车辆座椅
JP5576111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4405546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6351998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6005164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4728670B2 (ja) 自動車用シートのバックレストフレーム
US20160193947A1 (en) Seat cushion and vehicle seat
CN103373258A (zh) 头枕装置
CN103818274B (zh) 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的锁定结构
JP5410859B2 (ja) 車両用シートのシートバックフレーム
JP7364852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5715367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2019059311A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2016169009A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7011199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2018149886A (ja) 車両用シートのシートクッション構造
JP7017700B2 (ja) シートバックフレーム、シートフレームおよび乗物用シート
JP6007231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2021059221A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2022050687A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2022077596A (ja) 乗物用シー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425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Tachi-S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Honda Motor Co., Ltd.

Patentee before: Tachi-S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