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05809B - 车辆座椅靠背和设置有车辆座椅靠背的车辆座椅 - Google Patents

车辆座椅靠背和设置有车辆座椅靠背的车辆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05809B
CN102205809B CN201110081821.9A CN201110081821A CN102205809B CN 102205809 B CN102205809 B CN 102205809B CN 201110081821 A CN201110081821 A CN 201110081821A CN 102205809 B CN102205809 B CN 1022058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occupant
supporting part
lower neck
f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8182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05809A (zh
Inventor
山口博仪
长谷川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HK Sp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HK Sp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HK Sp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HK Sp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2058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058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058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0580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70Upholstery springs ; Upholstery
    • B60N2/7094Upholstery spr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4Back-rests or cushions
    • B60N2/66Lumbar supports
    • B60N2/667Lumbar supports having flexible support member bowed by applied for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4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the seat constructed to protect the occupant from the effect of abnormal g-forces, e.g. crash or safety seats
    • B60N2/4207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the seat constructed to protect the occupant from the effect of abnormal g-forces, e.g. crash or safety sea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rection of the g-forces
    • B60N2/421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the seat constructed to protect the occupant from the effect of abnormal g-forces, e.g. crash or safety sea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rection of the g-forces longitudinal
    • B60N2/4228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the seat constructed to protect the occupant from the effect of abnormal g-forces, e.g. crash or safety sea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rection of the g-forces longitudinal due to impact coming from the rea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4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the seat constructed to protect the occupant from the effect of abnormal g-forces, e.g. crash or safety seats
    • B60N2/4249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the seat constructed to protect the occupant from the effect of abnormal g-forces, e.g. crash or safety seats fixed structures, i.e. where neither the seat nor a part thereof are displaced during a cras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4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the seat constructed to protect the occupant from the effect of abnormal g-forces, e.g. crash or safety seats
    • B60N2/427Seats or parts thereof displaced during a crash
    • B60N2/42727Seats or parts thereof displaced during a crash involving substantially rigid displacement
    • B60N2/42745Seats or parts thereof displaced during a crash involving substantially rigid displacement of the back-res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4Back-rests or cushions
    • B60N2/643Back-rests or cushions shape of the back-res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4Back-rests or cushions
    • B60N2/66Lumbar suppo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8Seat frames
    • B60N2/682Join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8Seat frames
    • B60N2/686Panel like struct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70Upholstery springs ; Upholstery
    • B60N2/72Attachment or adjustment thereof

Abstract

一种车辆座椅靠背,其包括座椅靠背框架和附接于座椅靠背框架的支撑构件,座椅靠背框架设置有一对座椅靠背侧框架部分和沿着座椅宽度方向将该对座椅靠背侧框架部分的上端部分连接在一起的座椅靠背上框架部分。支撑构件设置有覆盖座椅靠背上框架部分的下脖颈支承部分和布置成比座椅靠背上框架部分在座椅前后方向上更向前的肩部支承部分。当特定值或更大的载荷在座椅前后方向上向后作用于乘员时,乘员的肩部区域压靠肩部支承部分,从而抑制乘员在座椅前后方向上向后运动。

Description

车辆座椅靠背和设置有车辆座椅靠背的车辆座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座椅靠背和设置有车辆座椅靠背的车辆座椅。
背景技术
就用于车辆座椅的座椅靠背而言,已知的座椅靠背设置有座椅靠背框架和板体,该板体附接于座椅靠背框架以便支撑坐在车辆座椅中的乘员的背部(例如日本专利申请特开(JP-A)No.2009-101137)。JP-A No.2009-101137中描述的板体形成有沿着座椅靠背高度的方向延伸的开口。该开口形成在对应于坐在车辆座椅中的乘员的胸椎的位置。该开口使得当乘员背部压靠板体时作用在乘员胸椎上的反作用力减小,由此提高乘员的乘坐舒适度。
然而,对于JP-A No.2009-101137中所述的座椅靠背,当例如存在由其它车辆造成的来自车辆尾部的碰撞或类似情况(尾部冲击)时,以及当特定值或更大的载荷因惯性而作用于乘员时,乘员的下脖颈区域(颈椎)压靠在座椅靠背的设置在板体上方的座椅靠背上框架部分上。由于通常此处的座椅靠背上框架部分由诸如管状体或类似物的钢管构造而成,因此作用在乘员下脖颈区域上的反作用力集中,从而增大对下脖颈区域的损伤。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情况做出本发明,本发明提供了减小对下脖颈区域的损伤的车辆座椅靠背和设置有这种车辆座椅靠背的车辆座椅。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车辆座椅靠背包括:座椅靠背框架,座椅靠背框架包括一对座椅靠背侧框架部分和座椅靠背上框架部分,一对座椅靠背侧框架部分设置在座椅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上并且沿座椅高度方向延伸,座椅靠背上框架部分沿着座椅宽度方向将一对座椅靠背侧框架部分的上端部分连接在一起,并且座椅靠背上框架部分能够附接头枕;附接于座椅靠背框架的支撑构件;以及肩部支承部分,肩部支承部分设于支撑构件、布置成比座椅靠背上框架部分在座椅前后方向上更向前,当特定值或更大的载荷在座椅前后方向上向后作用于乘员时,肩部支承部分支撑乘员的肩部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在尾部冲击过程中,当特定值或更大的载荷在座椅前后方向上向后作用于乘员时,乘员压靠支撑构件。此处支撑构件设置有肩部支承部分,该肩部支承部分布置成比座椅靠背上框架部分在座椅前后方向上更向前。因此在乘员的下脖颈区域等压靠座椅靠背上框架部分之前,乘员的肩部区域先压靠在肩部支承部分上。由此抑制乘员在座椅前后方向上向后运动,从而减小了来自座椅靠背上框架部分的对乘员下脖颈区域的压力。所以减小了对乘员下脖颈区域的损伤。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车辆座椅靠背是根据第一方面的车辆座椅靠背,还包括:下脖颈支承部分,下脖颈支承部分设于支撑构件、布置成比座椅靠背上框架部分在座椅前后方向上更向前并且比肩部支承部分在座椅前后方向上更向后,当特定值或更大的载荷作用于乘员时,用于支撑乘员的下脖颈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尾部冲击过程中,当特定值或更大的载荷在座椅前后方向上向后作用于乘员时,乘员的肩部区域压靠设置在支撑构件上的肩部支承部分,从而抑制了乘员在座椅前后方向上向后的运动。继而,当乘员的下脖颈区域进一步在座椅前后方向上向后运动时,下脖颈区域压靠布置成比座椅靠背上框架部分在座椅前后方向上更向前的下脖颈支承部分。因而,例如,下脖颈支承部分与乘员的下脖颈区域面接触,并且由于增大了与乘员的下脖颈区域的接触面积,因而作用于乘员的载荷被分散并自下脖颈区域传递至下脖颈支承部分,从而减小了表面压力。作为反作用力作用在乘员下脖颈区域上的压力(以下称为“反作用压力”)由此减小。所以减小了对乘员下脖颈区域的损伤。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车辆座椅靠背包括:座椅靠背框架,座椅靠背框架包括一对座椅靠背侧框架部分和座椅靠背上框架部分,一对座椅靠背侧框架部分设置在座椅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上并且沿座椅高度方向延伸,座椅靠背上框架部分沿着座椅宽度方向将一对座椅靠背侧框架部分的上端部分连接在一起,并且座椅靠背上框架部分能够附接头枕;附接于座椅靠背框架的支撑构件;以及下脖颈支承部分,下脖颈支承部分设于支撑构件、布置成比座椅靠背上框架部分在座椅前后方向上更向前,当特定值或更大的载荷在座椅前后方向上向后作用于乘员时,下脖颈支承部分支撑乘员的下脖颈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尾部冲击过程中,当特定值或更大的载荷在座椅前后方向上向后作用于乘员时,乘员的下脖颈区域压靠布置成比座椅靠背上框架部分在座椅前后方向上更向前的下脖颈支承部分。因而,例如,下脖颈支承部分与乘员的下脖颈区域面接触,并且由于增大了与乘员的下脖颈区域的接触面积,因而作用于乘员的载荷被分散并自下脖颈区域传递至下脖颈支承部分,从而减小了表面压力。作用在乘员下脖颈区域上的压力由此减小。所以减小了对乘员下脖颈区域的损伤。
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的车辆座椅靠背是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的车辆座椅靠背,其中,下脖颈支承部分弯曲以便形成当从侧面观察时在座椅前后方向上指向前的凸形形状。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下脖颈支承部分弯曲以便形成当从侧面观察时在座椅前后方向上指向前的凸形形状。因此,可在乘员的下脖颈区域压靠下脖颈支承部分时抑制反作用压力集中在乘员颈椎的特定位置上。所以减小了对乘员下脖颈区域的损伤。
根据本发明第五方面的车辆座椅靠背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至第四方面中的任意一方面的车辆座椅靠背,其中,在下脖颈支承部分与座椅靠背上框架部分之间设置有吸振材料。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当乘员下脖颈区域压靠下脖颈支承部分时,作用于该下脖颈支承部分上的压力(冲击力)被设置在下脖颈支承部分与座椅靠背上框架部分之间的吸振材料吸收。相应地,由于作用在乘员下脖颈区域上的反作用压力减小,所以也减小了对乘员下脖颈区域的损伤。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的车辆座椅靠背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至第五方面中的任意一方面的车辆座椅靠背,其中,腰部支承部分设于支撑构件并且弯曲以便形成当从侧面观察时在座椅前后方向上指向前的凸形形状,当特定值或更大的载荷作用于乘员时用于支撑乘员的腰部区域。
根据本发明第六方面的车辆座椅靠背,在尾部冲击过程中,当特定值或更大的载荷在座椅前后方向上向后作用于乘员时,乘员的腰部区域压靠腰部支承部分。此处腰部支承部分弯曲以便形成当从侧面观察时在座椅前后方向上指向前的凸形形状。因此,抑制了反作用压力集中在乘员腰椎的特定位置上,由此减小了对乘员腰部区域的损伤。进一步地,由于乘员的腰部区域被腰部支承部分保持(约束),且腰椎处于弯曲状态,因此抑制了腰椎形状的变形。
通常坐在车辆座椅中的乘员的腰椎是弯曲的,并且当曲率半径变化时,腰椎形状变形,头部的位置也会变化。特别地,当腰椎的曲率半径增大时,腰椎的形状变成直线,乘员的头部相对于头枕在座椅高度方向上向上移动较大的量。当乘员的头部位置如此移位时,乘员的头部压靠头枕的时间与乘员的下脖颈区域压靠下脖颈支承部分的时间之间出现偏差,从而导致乘员的头部绕作为枢转点的下脖颈区域在前后方向上摇摆。
相比之下,在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由于乘员的腰椎由腰部支承部分保持(约束),且腰椎处于弯曲状态下,因此抑制了腰椎形状的变形。继而,通过调整头枕与下脖颈支承部分的相对位置,使得乘员的头部压靠头枕的时间与乘员的下脖颈区域压靠下脖颈支承部分的时间之间的任何偏差很小,抑制了乘员的头部以下脖颈区域作为枢转点在座椅前后方向上摇摆。特别地,通过调整头枕与下脖颈支承部分的相对位置,使得乘员的头部和下脖颈区域同时地压靠在头枕和下脖颈支承部分上,能够将乘员的头部在座椅前后方向上的摇摆抑制到很小的量。因此,减小了对乘员下脖颈区域的损伤。
本发明第七方面的车辆座椅靠背是根据本发明第六方面的车辆座椅靠背,进一步包括设于腰部支承部分的凹进部分,凹进部分从腰部支承部分在座椅前后方向上向后凹进,其中,当特定值或更大的载荷作用于乘员时乘员的腰椎放置在凹进部分内。
根据本发明第七方面的车辆座椅靠背,当特定值或更大的载荷在座椅前后方向上向后作用于乘员并且乘员的腰部区域压靠腰部支承部分时,乘员的腰椎放置在设置于腰部支承部分上的凹进部分中。相应地,由于减小了对乘员腰椎的反作用压力,因此更进一步地抑制了腰椎形状的变形,并减小了对乘员腰部区域的损伤。
本发明第八方面的车辆座椅靠背是根据本发明第六方面的车辆座椅靠背,其中,当沿着座椅高度方向观察时,腰部支承部分的横截面形状为波形形状。
根据本发明第八方面的车辆座椅靠背,通过将腰部支承部分的横截面形状制成当沿着座椅高度方向观察时为波形的形状,使得腰部支承部分的刚度相对大于其它部位的刚度。通过利用波形形状的机械特性而增大腰部支承部分的刚度,相较于增大板厚度等的构型,能够减少材料成本。
根据本发明第九方面的座椅包括:椅垫;如本发明的第一至第八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车辆座椅靠背,车辆座椅靠背在座椅前后方向上附接在椅垫的后缘部分处;以及头枕,其附接于车辆座椅靠背的座椅靠背上框架部分。
根据本发明第九方面的车辆座椅靠背,能够通过提供本发明第一至第八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车辆座椅靠背而减小对乘员下脖颈区域的损伤。
如上文说明的,车辆座椅靠背和配置有本发明的车辆座椅靠背的车辆座椅都表现出能够减少对乘员下脖颈区域的损伤的良好效果。
附图说明
将基于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其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辆座椅的透视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辆座椅靠背的透视图;
图3是沿图2的线3-3剖取的截面图;
图4A是沿图2的线4-4剖取的截面图;
图4B是从后方观察的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支撑构件的透视图;
图5是在座椅高度方向上从上方观察的、示出乘员在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辆座椅中的乘坐状态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辆座椅靠背的透视图;
图7是沿图6的线7-7剖取的截面图;
图8是在座椅宽度方向上从外侧观察的、示出乘员在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辆座椅中的乘坐状态的示意图;
图9是在座椅宽度方向上从外侧观察的、示出乘员在对比示例的车辆座椅中的乘坐状态的示意图;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支撑构件的改型示例的透视图;
图11是沿图10的线11-11剖取的截面图;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辆座椅靠背的改型示例的透视图;
图13是沿图12的线13-13剖取的截面图;
图1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辆座椅靠背的改型示例的透视图;
图1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辆座椅靠背的透视图;以及
图1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辆座椅靠背的改型示例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辆座椅进行说明。各图中所示的箭头X、箭头Y和箭头Z分别指示对于根据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辆座椅而言座椅前后方向上的前侧、座椅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和座椅高度方向上的上侧。
下面首先对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辆座椅10的构造进行说明。
图1中示出了车辆座椅10,车辆座椅10例如是适合用作车辆等的前座椅的座椅。车辆座椅10包括:椅垫12,车辆乘员坐在该椅垫12上;座椅靠背14,座椅靠背14设置成能够在椅垫12的后缘部分处沿座椅前后方向倾斜,以便支撑乘员的背部;以及头枕16,头枕16设置在座椅靠背14的顶部边缘部分处,用于支撑乘员的头部。
椅垫12、座椅靠背14和头枕16分别配置有构造成它们的骨架的椅垫框架(图中未示出)、座椅靠背框架18和头枕框架20。椅垫框架(图中未示出)、座椅靠背框架18和头枕框架20分别支撑由片体表面覆盖物所覆盖的衬垫材料,图中未示出。
如图2所示,座椅靠背框架18总体上构造成包括以下部分的框架形状:一对设置在座椅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并在座椅高度方向上延伸的座椅靠背侧框架(座椅靠背侧框架部分)22;沿着座椅的宽度方向将座椅靠背侧框架22的顶端部分连接在一起的座椅靠背上框架24;以及连接至座椅靠背侧框架22的底端部分的联接杆(连接杆)26。
该对座椅靠背侧框架22的横截面呈C形,该C形的开口朝座椅宽度方向的内侧,该对座椅靠背侧框架22设置成它们的长度方向沿着座椅的高度方向,并且构造出座椅靠背框架18的侧部部分。座椅靠背上框架24由绕曲成U形的钢管构造而成并构造成座椅靠背框架18的顶部部分。座椅靠背上框架24包括座椅靠背上部框架部分28和侧框架上部部分30,座椅靠背上部框架部分28沿座椅宽度方向延伸,侧框架上部部分30自座椅靠背上框架部分28的在座椅靠背宽度方向两侧处的端部部分沿座椅高度方向向下延伸,并连接至座椅靠背侧框架22的顶端部分上。
座椅靠背上部框架部分28上设置有一对支座32,用于附接头枕框架20。支座32为管状、在座椅宽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并设置成它们的轴向方向沿着座椅的高度方向。头枕框架20通过将钢管弯曲成U形构造而成,并设置有顶部框架部分34和侧部框架部分(头枕支柱)36,顶部框架部分34沿着座椅宽度方向延伸,侧部框架部分36自顶部框架部分34的在座椅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处的端部部分沿座椅高度方向向下延伸。侧部框架部分36的座椅高度方向的顶端部在座椅的前后方向上向前倾斜,而侧部框架部分36的位于座椅高度方向的底部处的端部部分插入支座32中并通过止动机构在特定位置处联接至支座32,图中未示出。能够通过借助于止动机构改变支座32与侧部框架部分36之间的联接位置而沿座椅高度方向调节头枕16的位置。
支撑构件38例如由钢板、树脂板等构造而成,其附接在座椅靠背框架18的座椅前后方向的前侧处。支撑构件38设置在面对坐在车辆座椅10中的乘员后背的位置处(见图1),并且当特定值或更大的载荷施加于乘员时,乘员的背部由该支撑构件38支撑。应当指出,在支撑构件38的座椅前后方向的前侧上设置有平坦的垫子,其在图中未示出。本文中乘员的基准对应于使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辆座椅10的国家或地区的具有标准体格的人。
支撑构件38包括胸部支承部分40、一对肩部支承部分42以及下脖颈支承部分44。胸部支承部分40如图3中所示设置在支撑构件38的座椅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分处,并且胸部支承部分40的表面(位于座椅前后方向的前侧处的表面)构造有承压表面40A,该承压表面40A支撑乘员的自胸椎往外至肩胛的区域。承压表面40A与乘员胸椎的弯曲外形形状一致地弯曲,使得形成当从侧面观察时指向座椅前后方向的后方的凸起形状。相应地,实现了乘员的胸部不会在压靠于承压表面40A上时因反作用力(以下称为“反作用压力”)而在胸椎的特定位置处承受集中的压力。应当指出,乘员的胸部对应于乘员的胸椎和位于胸椎左右两侧上的区域。
下脖颈支承部分44在座椅高度方向上设置于胸部支承部分40的上方。下脖颈支承部分44自胸部支承部分40沿座椅高度方向向上延伸,并覆盖座椅靠背上部框架部分28(以便设置在乘员的下脖颈区域与座椅靠背上部框架部分28之间)。下脖颈支承部分44的表面(位于座椅前后方向的前侧上的面)构造有承压表面44A,用于支撑乘员的下脖颈区域。应当指出,乘员的下脖颈区域对应于颈椎及颈椎附近区域。
肩部支承部分42在座椅宽度方向上分别设置于胸部支承部分40的两侧处。肩部支承部分42如图4A所示自胸部支承部分40朝座椅宽度方向外侧延伸,并相对于胸部支承部分40以特定角度θ(θ>0°)沿座椅前后方向向前倾斜。肩部支承部分42在座椅前后方向上设置于座椅靠背上部框架部分28、胸部支承部分40和下脖颈支承部分44的前方。肩部支承部分42的表面(位于座椅前后方向的前侧上的面)构造有承压表面42A,用于支撑乘员的肩部区域。肩部支承部分42的厚度T厚于胸部支承部分40的厚度t,使得肩部支承部分42的刚度大于胸部支承部分40的刚度。应当指出,乘员的肩部区域对应于肩胛以及肩胛附近区域。
如此构造的支撑构件38的背面(位于座椅前后方向上的后侧上的面)如图4B所示设置有沿着座椅高度方向延伸的凸出的竖向肋46和沿着座椅宽度方向延伸的多个凸出的侧向肋48。竖向肋46设置在胸部支承部分40和下脖颈支承部分44的座椅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分处,跨越于胸部支承部分40与下脖颈支承部分44之间。多个侧向肋48沿着座椅高度方向以一定间隔隔开设置,每个侧向肋跨越于下脖颈支承部分44与肩部支承部分42之间,或者跨越于胸部支承部分40与肩部支承部分42之间。侧向肋48的座椅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分与竖向肋46相交。竖向肋46和侧向肋48的存在确保了支撑构件38的刚度、特别是肩部支承部分42的刚度。应当指出,根据所需的支撑构件38的刚度来设置竖向肋46和侧向肋48,并且只要适当,可以省略竖向肋46和侧向肋48中的任意一个或两个都省略。
在支撑构件38的背面上设置有三个附接部分50、52、54。附接部分50的横截面为C形,并且附接部分50附接于下脖颈支承部分44的背面(位于座椅前后方向上的后侧上),而其轴向方向沿着座椅的宽度方向。通过围绕座椅靠背上部框架部分28装配附接部分50而将下脖颈支承部分44固定至座椅靠背上部框架部分28。附接部分52、54为C形横截面,并且附接件52、54附接于相应的肩部支承部分42的背面,而它们的轴向方向沿着座椅的高度方向。通过围绕侧框架上部部分30装配附接部分52、54而将肩部支承部分42固定至侧框架上部部分30。
应当指出,支撑构件38到座椅靠背框架18的附接结构不限于如上所述的附接部分50、52、54。各种已知的附接结构(诸如,例如焊接、螺栓连接等)都可适用,只要其能够将支撑构件38附接至座椅靠背框架18。此外,可以通过诸如张紧卷簧等弹性构件将支撑构件38和座椅靠背框架18联接在一起。
下面对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辆座椅10的操作进行说明。
图5以自上方沿着座椅高度方向观察的示意图示出了车辆座椅10中的乘员60的就坐状态。当例如车辆的尾部与后方的其它车辆相撞或发生类似情况(尾部冲击)时,载荷自源于坐在车辆座椅10中的乘员60的惯性的力朝车辆后方作用,并且乘员60沿座椅前后方向相对地向后运动。由此乘员60的背部压靠座椅靠背14,并且乘员60的头部60B压靠头枕16(见图1)。
当作用在乘员60上的载荷F达到特定值或更大时,乘员60沉陷入座椅靠背14中,并且乘员60肩部区域60C压靠支撑构件38的肩部支承部分42的承压表面42A。此时,当乘员60进一步沿座椅的前后方向向后运动时,肩部支承部分42绕其座椅宽度方向的内侧边缘部分的枢转点沿着座椅的前后方向向后(箭头A的方向)变形。乘员的胸部区域60A和下脖颈区域(图中未示出)分别压靠在胸部支承部分40的承压表面40A(见图3)和下脖颈支承部分44的承压表面44A上。
相应地,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乘员60的下脖颈区域压靠下脖颈支承部分44的承压表面44A之前,乘员60的肩部区域60C压靠肩部支承部分42的承压表面42A。因此,乘员60在座椅前后方向上的向后运动被限制,从而减小了乘员60的下脖颈区域对下脖颈支承部分44的承压表面44A的压力。于是对乘员60的下脖颈区域的反作用压力减小。此外,乘员60的下脖颈区域由下脖颈支承部分44的承压表面44A支撑,并且由于增大了与乘员60的下脖颈区域接触面积,作用在乘员60上的载荷被分散并传递到整个承压表面44A上,由此减小了表面压力。因此,作用在乘员60的下脖颈区域上的反作用压力减小。所以,与常规的(例如JP-A No.2009-101137中的)乘员的下脖颈区域压靠座椅靠背上框架部分且反作用力集中在乘员下脖颈区域的特定位置处的情况相比,对乘员60的下脖颈区域损伤减小。
类似于乘员60的下脖颈区域,乘员60的肩部区域60C由肩部支承部分42的承压表面42A支撑,并且由于增大了与乘员60的肩部区域60C的接触面积,作用在乘员60上的载荷被分散并跨越承压表面42A传递,由此减小了表面压力。由于作用在乘员60的肩部区域60C上的反作用压力减小,所以对乘员60的肩部区域60C的损伤减小。
再者,由于胸部支承部分40的承压表面40A弯曲成对应于乘员60的胸椎的弯曲外形,从而形成当从侧面观察时在座椅前后方向上指向后的凸起形状,使得抑制了反作用压力集中在乘员60的胸椎的特定区域处。因此,对乘员60的胸部区域60A的损伤减小。
下面对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辆座椅58的构型进行说明。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型部分类似的构型部分被分派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对其再次说明。
图6和图7示出了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辆座椅58的座椅靠背框架18。在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附接于座椅靠背框架18的支撑构件64上设置有腰部支承部分66。腰部支承部分66在座椅高度方向上设置于胸部支承部分40的下方,自胸部支承部分40在座椅高度方向上向下延伸,并且腰部支承部分66的表面(位于座椅前后方向的前侧上的面)构造有承压表面66A,用于支撑乘员的腰部区域。该承压表面66A弯曲成与乘员腰椎的弯曲外形相一致,从而形成了当从侧面观察时在座椅前后方向上指向前的凸起形状。因此,实现了当乘员的腰部区域压靠承压表面66A时反作用压力不会集中在腰推的特定区域上的构型。
在座椅高度方向上于腰部支承部分66下方的位置处设置有附接部分68。该附接部分68的横截面为C形,并且该附接部分68附接于腰部支承部分66的背面(位于座椅前后方向上的后侧上的面),而其轴向方向沿着座椅的宽度方向。通过围绕联接杆26装配附接部分68而将腰部支承部分66固定于联接杆26。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腰部支承部分66构造成比胸部支承部分40厚,因而刚度高于胸部支承部分40。在腰部支承部分66的背面上设置有自胸部支承部分40向外延伸的竖向肋46、和多个沿着座椅宽度方向延伸的侧向肋48。通过设置竖向肋46和侧向肋48确保腰部支承部分66的刚度。
下面对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辆座椅58的操作进行说明。应当指出,由于肩部支承部分42的操作类似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操作,因此省略对其再次说明。
图8示意性地示出特定值或更大的载荷F作用在乘员60上的受压状态,并且头部60B、胸部区域60A、下脖颈区域60D以及腰部区域60E分别压靠头枕16、支撑构件64、胸部支承部分40、下脖颈支承部分44以及腰部支承部分66。乘员的颈椎在图8中省略未示出。
当例如车辆自后方与其它车辆相撞或发生类似情况(尾部冲击)并且特定值或更大的载荷F朝向车辆后方作用在乘员60上时,首先比乘员60的胸部区域60A质量相对更大的腰部区域60E压靠腰部支承部分66,然后胸部区域60A和下脖颈区域60D压靠胸部支承部分40和下脖颈支承部分44。
在支撑构件38中,胸部支承部分40的承压表面40A弯曲成与乘员60的胸椎的弯曲外形相一致,从而形成当从侧面观察时在座椅前后方向上指向后的凸形形状,并且支撑构件38的腰部支承部分66的承压表面66A弯曲成当从侧面观察时在座椅前后方向上指向前的凸形形状。因此,由于抑制了反作用压力集中在乘员60的胸椎和腰椎的特定区域处,因此减小了对乘员60的胸部区域60A和腰部区域60E的损伤。
进一步地,由于乘员60的胸椎和腰椎被胸部支承部分40和腰部支承部分66保持(约束)在弯曲状态,因此抑制了胸椎和腰椎形状的变形。相应地,抑制了头部60B和乘员60相对于头枕16的位移,并且乘员60的头部60B压靠头枕16的时间与乘员60的下脖颈区域60D压靠下脖颈支承部分44的时间之间的偏差能够被抑制到较小量。由此抑制乘员的头部60B绕下脖颈区域60D的枢转点在座椅前后方向上摇摆。进而,减小对乘员60的下脖颈区域60D的损伤。
现在与图9中所示的对照示例中的车辆座椅300进行比较。在车辆座椅300中,支撑构件302用平板构造而成,并且用于支撑乘员60的腰部区域60E和胸部区域60A的承压表面302A构造成平面。因此,当乘员60的腰部区域60E压靠支撑构件302时,反作用压力集中在腰椎的特定区域上,从而使腰椎的形状变成直线。而且,当乘员60的胸部区域60A压靠胸部支承部分40时,反作用压力集中在胸椎的特定区域上,从而使胸椎的形状变形成直线。由此乘员60的头部60B相对于头枕16沿座椅高度方向向上移动较大的量。在乘员60的头部60B的位置以这种方式移位的情况下,乘员60的头部60B压靠头枕16的时间与乘员60的下脖颈区域60D压靠下脖颈支承部分44的时间之间发生偏差,导致乘员的头部60B在座椅前后方向(箭头B的方向)上摇摆,而下脖颈区域作为枢转点。
与此相反,如上所述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由于乘员60的腰椎和胸椎由腰部支承部分66和胸部支承部分40保持(约束)在弯曲状态下,其抑制了腰椎和胸椎形状的变形。相应地,通过调整头枕16与下脖颈支承部分44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将乘员60的头部60B压靠头枕16的时间与乘员60的下脖颈区域60D压靠下脖颈支承部分44的时间之间的任何偏差抑制到较小的量,可抑制乘员60的头部60B绕下脖颈区域60D的枢转点在座椅的前后方向上摇摆。特别地,通过调整头枕16与下脖颈支承部分44之间的相对位置使得头部60B和下脖颈区域60D同时地分别压靠头枕16和下脖颈支承部分44(被头枕16和下脖颈支承部分44约束),可将乘员60的头部60B在座椅前后方向上的摇摆抑制到较小量。因此,减小对乘员60的下脖颈区域60D的损伤。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腰部支承部分66和胸部支承部分40弯曲成与乘员60的腰椎和胸椎的弯曲外形相一致,然而可以构造成使得至少腰部支承部分66弯曲成与乘员60的腰椎在第一挤压腰部区域60E处的弯曲的外形相一致,从而形成在侧视图中在座椅前后方向上指向前的凸形形状。这是因为假如乘员60的腰椎形状变形,那么乘员60的胸部区域60A会相对于胸部支承部分40沿座椅高度方向向上移动,并且由于胸部区域60A压靠胸部支承部分40的位置会发生变化,因此将难以保持腰部区域的弯曲状态。
下面对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支撑构件的改型示例进行说明。
为了不撞击乘员的腰椎,腰部支承部分66上可设置有在座椅前后方向上向后凹进的开口部分或凹进部分(凹入部分)。例如,图10示出了设置于腰部支承部分70的支撑构件72。腰部支承部分70由波形形状的片材构件或类似物构造而成,并且如图11所示设置有多个在座椅前后方向上向前凸出的凸出部分70A和多个在座椅前后方向上向后凹进的凹进部分70B。凸出部分70A和凹进部分70B沿着座椅的宽度方向交替设置,从而使腰部支承部分70具有当沿座椅的高度方向观察时横截面呈波形的形状。如此构造使得当乘员的腰部区域压靠腰部支承部分70时,乘员的腰椎配合到设置在腰部支承部分70的座椅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分处的凹进部分70B的内部,因而腰部支承部分70不会撞击乘员的腰椎。
通过这样在腰部支承部分70的座椅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分处(即定位成与乘员的腰椎的对齐)设置凹进部分70B,减小了对乘员腰椎的反作用压力,并且进一步抑制了腰椎形状的变形。通过将腰部支承部分70构造成具有波形形状,还使腰部支承部分70的刚度提高到高于其它部位(例如胸部支承部分40处)的刚度。与增大腰部支承部分70的板厚等的构型相比,通过这样利用波形形状的机械特性来增大腰部支承部分70的刚度,能够减少材料成本。
在图11所示的构型中,支撑构件72的腰部支承部分70具有波形形状,然而胸部支承部分40也可以具有波形形状。胸部支承部分40也可以设置有在座椅前后方向上向后凹进的凹进部分和开口部分,使得乘员的胸椎不会受到胸部支承部分40的撞击。因此,可以抑制胸椎形状的变形。
此外,尽管在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支撑构件38上设置有肩部支承部分42(见图1),但是在适当的情况下可以省略肩部支承部分42。下面对省略了肩部支承部分42的支撑构件74进行说明。同时还会对下脖颈支承部分的改型示例和吸振材料进行说明。
如图12和图13所示,支撑构件74包括胸部支承部分76、沿座椅高度方向设置在胸部支承部分76上方的下脖颈支承部分78、以及沿座椅高度方向设置在胸部支承部分76下方的腰部支承部分80。下脖颈支承部分78自胸部支承部分76沿座椅高度方向向上延伸,并覆盖座椅靠背上框架部分28。下脖颈支承部分78的表面(位于座椅前后方向上的前侧处的面)构造有支撑乘员的下脖颈区域的承压表面78A(见图13)。承压表面78A弯曲成与乘员颈椎的弯曲的外形相一致,从而形成当从侧面观察时在座椅前后方向上指向前的凸形形状。因此,实现了当乘员的下脖颈区域压靠承压表面78A时反作用压力不会集中在颈椎的特定位置上的构型。
如图13所示,下脖颈支承部分78的背面(位于座椅前后方向上的后侧处的面)上设置有作为吸振材料的附接部分82。该附接部分82由铝、低碳钢等形成,并且附接部分82内部设置有中空部分82A。由于存在中空部分82A而使得附接部分82的刚度较小,并且当特定值或更大的载荷作用在附接部分82上时,附接部分82塌陷,从而吸收冲击能。
应当指出,中空部分82A可填充有低弹力氨基甲酸乙酯、泡沫塑料或类似物。
附接部分82的在座椅前后方向上的前缘部分形成有穿透到中空部分82A中的螺纹孔88。通过将螺丝攻84经形成在下脖颈支承部分78中的通孔86穿过并在螺纹孔88中拧紧而将附接部分82固定到下脖颈支承部分78上。应当指出,该构造制成为螺丝攻84的头部容纳在形成于下脖颈支承部分78中的埋头孔部分内,使得螺丝攻84的头部不会自下脖颈支承部分78的承压表面78A凸出。
在附接部分82的座椅前后方向的后侧处形成有具有C形横截面的开口部分82B。通过将座椅靠背上框架部分28装配到该开口部分82B中而将下脖颈支承部分78固定至座椅靠背上框架部分28。
类似于下脖颈支承部分78的承压表面78A,胸部支承部分76的承压表面76A弯曲成与乘员胸椎的弯曲形状相一致,从而形成了当从侧面观察时在座椅前后方向上指向后的凸形形状,并且腰部支承部分80的承压表面80A弯曲成与乘员腰椎的弯曲形状相一致,从而形成当从侧面观察时在座椅前后方向上指向前的凸形形状。也就是说,使支撑构件74的表面带有起伏以便与乘员脊柱(颈椎、胸椎和腰椎)的弯曲形状相一致。腰部支承部分80通过充当偏压装置的张紧卷簧(座椅靠背弹簧)90(见图10)联接至座椅靠背侧框架22。通过张紧卷簧90的弹性变形提高了乘坐舒适性。
当特定值或更大的载荷作用于乘员时,乘员下脖颈区域压靠下脖颈支承部分78,但是乘员的下脖颈区域由下脖颈支承部分78的承压表面78A支撑,并且由于增大了与乘员下脖颈区域的接触面积,因此作用于乘员的载荷被分散并传递到承压表面78A上,因此表面压力减小。由此作用在乘员下脖颈区域上的反作用压力减小。因此,相较于乘员的下脖颈区域压靠座椅靠背上框架部分28的常规情形(诸如,例如JP-A No.2009-101137),即使省掉肩部支承部分42,仍然减小了对乘员的下脖颈区域的损伤。此外,通过省略肩部支承部分42能够减小支撑构件74的重量及材料成本。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改型的示例中,通过将下脖颈支承部分78的承压表面78A弯曲成与乘员颈椎的弯曲形状相一致从而形成了当从侧面观察时在座椅前后方向上指向前的凸形形状,抑制了反作用压力集中在乘员颈椎的特定位置上。相应地,减小了对乘员的下脖颈区域的损伤。
而且,在本发明改型的示例中,通过在下脖颈支承部分78与座椅靠背上框架部分28之间设置附接部分82作为冲击吸收构件,当特定值或更大的载荷作用在下脖颈支承部分78上时该附接部分82塌陷,由此吸收冲击能。因此,对乘员的下脖颈区域的压力进一步减小。应当指出,还可以通过采用硅树脂、粘弹性体或诸如弹簧的弹性体等等作为吸振材料来进行构造。
在图12和图13所示的构型中,下脖颈支承部分78、胸部支承部分76和腰部支承部分80设于支撑构件74,然而可以省略胸部支承部分76和/或腰部支承部分80。具体地,如图14所示,可以构造成支撑构件92仅构造有下脖颈支承部分78。应当指出,下脖颈支承部分78通过设置在下脖颈支承部分78背面上的附接部分50而固定至座椅靠背框架18。
下面对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辆座椅100的构造进行说明。应当指出,与第一和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部件类似的构造部件被分派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对其进行再次说明。
图15示出了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辆座椅100的座椅靠背框架18。在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附接于座椅靠背框架18的支撑构件102构造为线材框架,该线材框架得自弯曲单股线材构件或者连接和组合多个线材构件。支撑构件102包括作为腰部支承部分的腰部支承框架部分104、作为胸部支承部分的胸部支承框架部分106、以及作为肩部支承部分的肩部支承框架108。
腰部支承框架部分104通过将线材构件弯曲成U形构造而成,其设置有沿着座椅宽度方向延伸的横向线材构件104A和一对自横向线材构件104A的两个座椅宽度方向的侧部沿座椅高度方向向上延伸的竖向线材构件104B。腰部支承框架部分104设置在座椅靠背侧框架22之间。竖向线材构件104B设置在对应于乘员腰椎的左侧和右侧处的相应部位的位置处,并且在特定值或更大的载荷作用于乘员时压靠乘员的腰部区域。该对竖向线材构件104B中的每一个都弯曲成与乘员腰椎的弯曲形状相一致从而构造出当从侧面观察时在座椅前后方向上指向前的凸形形状。因此,当乘员的腰部区域压靠竖向线材构件104B时抑制了腰椎形状的变形。该对竖向线材构件104B还通过作为偏压装置的张紧卷簧(座椅靠背弹簧)110联接于座椅靠背侧框架22。通过张紧卷簧110的弹性变形提高了乘员的乘坐舒适度。
胸部支承框架部分106配置有一对竖向线材构件106A,该对竖向线材构件106A自腰部支承框架部分104的竖向线材构件104B的座椅高度方向的顶侧部沿座椅高度方向向上延伸。该竖向线材构件106A设置在对应于乘员胸椎的左侧和右侧处的部位的位置处,并且在特定值或更大的载荷作用于乘员时受到乘员胸部区域的挤压。
肩部支承框架108通过将线材构件弯曲成U形构造而成,并且分别设置在对应于乘员肩胛的外围边缘区域的位置处。肩部支承框架108包括上横向线材构件108A和下横向线材构件108B,上横向线材构件108A自胸部支承框架部分106的竖向线材构件106A的座椅高度方向的顶端朝向座椅宽度方向的外侧延伸,下横向线材构件108B沿座椅高度方向设置在上横向线材构件108A的下方并且沿座椅宽度方向延伸成从胸部支承框架部分106的竖向线材构件106A上越过。上横向线材构件108A上附接有具有C形横截面的附接部分112。通过围绕座椅靠背上框架部分28装配附接部分112而将支撑构件102固定至座椅靠背上框架部分28。
上横向线材构件108A和下横向线材构件108B的座椅宽度方向的外侧端部上还设置有多对成角度的线材构件108C,这些成角度的线材构件108C自所述端部沿座椅宽度方向朝外侧延伸。这些成角度的线材构件108C相对于上横向线材构件108A和下横向线材构件108B以特定角度沿座椅前后方向向前倾斜,并且布置成比座椅靠背上框架部分28在座椅前后方向上更向前。成角度的线材构件108C的相应的座椅宽度方向的外侧端部还通过沿座椅高度方向延伸的竖向线材构件108D连接在一起。
相应地,通过这样用线材框架来构造支撑构件102,能够实现重量减轻,并且还能够减少材料成本。
应当指出,可以构造成给支撑构件102的腰部支承框架部分104、胸部支承框架部分106和/或肩部支承框架108上设置面板构件,从而在乘员的各个部位处提供面支撑。此外,例如,还可以给支撑构件102设置类似于图14中所示的下脖颈支承部分78。而且,尽管在图15中所示的构型中支撑构件102是由单线材框架构造而成,然而也可以构造多个线材框架组合而成的支撑构件114。具体地,支撑构件114配置有两个线材框架116、118。
线材框架116通过将线材构件弯曲成大体矩形的环构造而成,并且设置在座椅靠背侧框架22之间,其中矩形的长度方向沿着座椅靠背的宽度方向。线材框架116构造出位于其在座椅高度方向上的顶侧位置处的胸部支承框架部分120和位于其在座椅高度方向上的底侧位置处的腰部支承框架部分122。
在座椅高度方向上于胸部支承框架部分120的顶端部分附接有具有C形横截面的附接部分124。通过围绕座椅上框架部分28装配附接部分124将支撑构件114固定至座椅靠背上框架部分28。
在座椅前后方向上于腰部支承框架部分122的前侧附接有承压构件126。该承压构件126具有承压表面126A,该承压表面126A弯曲成与乘员腰椎的弯曲形状相一致,从而形成了当从侧面观察时在座椅前后方向上指向前的凸形形状。相应地,实现了当乘员的腰部区域压靠承压表面126A时反作用压力不会集中在腰椎的特定位置处的构型。
线材框架118通过焊接等附接在位于线材框架116的座椅高度方向上的顶侧上的位置处。线材框架118通过将线材构件弯曲成大体矩形的环构造而成,并且包括一对沿着座椅宽度方向延伸的横向线材构件118A和一对沿着座椅高度方向延伸的竖向线材构件118B,并设置成它们的长度方向沿着座椅的宽度方向。横向线材构件118A在设置于座椅宽度方向上的外侧位置处的折曲部分118C处弯曲,并且横向线材构件118A的位于座椅宽度方向的外侧上的端部部分设置成比座椅靠背上框架部分28在座椅前后方向上更向前。线材框架118的比折曲部分118C更靠座椅宽度方向的外侧的部位构造出充当肩部支承部分的肩部支承框架部分128。
相应地,通过这样由两个线材框架116、118的组合体来构造支撑构件102,能够因简化了支撑构件102的结构而减小支撑构件102的制造成本。
尽管已经对本发明的第一至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方式。显然,可以采用来自第一至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元素的组合,并且可以通过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的范围内实施而获得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

Claims (12)

1.一种车辆座椅靠背,包括:
座椅靠背框架,所述座椅靠背框架包括:一对座椅靠背侧框架部分,所述一对座椅靠背侧框架部分设置在座椅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上并且沿座椅高度方向延伸;以及座椅靠背上框架部分,所述座椅靠背上框架部分沿着所述座椅宽度方向将所述一对座椅靠背侧框架部分的上端部分连接在一起,并且所述座椅靠背上框架部分能够附接头枕;
附接于所述座椅靠背框架的支撑构件;以及
肩部支承部分,所述肩部支承部分设于所述支撑构件、布置成比所述座椅靠背上框架部分在座椅前后方向上更向前,当特定值或更大的载荷在所述座椅前后方向上向后作用于乘员时,所述肩部支承部分支撑所述乘员的肩部区域,
其中,所述车辆座椅靠背还包括:
下脖颈支承部分,所述下脖颈支承部分设于所述支撑构件、布置成比所述座椅靠背上框架部分在所述座椅前后方向上更向前并且比所述肩部支承部分在所述座椅前后方向上更向后,当所述特定值或更大的载荷作用于所述乘员时,所述下脖颈支承部分支撑所述乘员的下脖颈区域;以及
设置在所述下脖颈支承部分与所述座椅靠背上框架部分之间的吸振材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靠背,其中,所述下脖颈支承部分弯曲以便形成当从侧面观察时在所述座椅前后方向上指向前的凸形形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靠背,还包括:
腰部支承部分,所述腰部支承部分设于所述支撑构件并且弯曲以便形成当从侧面观察时在所述座椅前后方向上指向前的凸形形状,以当所述特定值或更大的载荷作用于所述乘员时支撑所述乘员的腰部区域。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座椅靠背,还包括:
设于所述腰部支承部分的凹进部分,所述凹进部分从所述腰部支承部分在所述座椅前后方向上向后凹进,其中,当所述特定值或更大的载荷作用于所述乘员时所述乘员的腰椎放置在所述凹进部分内。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座椅靠背,其中,当沿着所述座椅高度方向观察时,所述腰部支承部分的横截面形状为波形形状。
6.一种车辆座椅,包括:
椅垫;
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靠背,所述车辆座椅靠背附接在所述椅垫的在所述座椅前后方向上的后缘部分处;以及
头枕,所述头枕附接于所述车辆座椅靠背的所述座椅靠背上框架部分。
7.一种车辆座椅靠背,包括:
座椅靠背框架,所述座椅靠背框架包括:一对座椅靠背侧框架部分,所述一对座椅靠背侧框架部分设置在座椅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上并且沿座椅高度方向延伸;以及座椅靠背上框架部分,所述座椅靠背上框架部分沿着所述座椅宽度方向将所述一对座椅靠背侧框架部分的上端部分连接在一起,并且所述座椅靠背上框架部分能够附接头枕;
附接于所述座椅靠背框架的支撑构件;以及
下脖颈支承部分,所述下脖颈支承部分设于所述支撑构件、布置成比所述座椅靠背上框架部分在座椅前后方向上更向前,当特定值或更大的载荷在所述座椅前后方向上向后作用于乘员时,所述下脖颈支承部分支撑所述乘员的下脖颈区域,
其中,所述车辆座椅靠背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下脖颈支承部分与所述座椅靠背上框架部分之间的吸振材料。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座椅靠背,其中,所述下脖颈支承部分弯曲以便形成当从侧面观察时在所述座椅前后方向上指向前的凸形形状。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座椅靠背,还包括:
腰部支承部分,所述腰部支承部分设于所述支撑构件并且弯曲以便形成当从侧面观察时在所述座椅前后方向上指向前的凸形形状,当所述特定值或更大的载荷作用于所述乘员时所述腰部支承部分支撑所述乘员的腰部区域。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座椅靠背,还包括:
设于所述腰部支承部分的凹进部分,所述凹进部分从所述腰部支承部分在所述座椅前后方向上向后凹进,其中,当所述特定值或更大的载荷作用于所述乘员时所述乘员的腰椎放置在所述凹进部分内。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座椅靠背,其中,当沿着所述座椅高度方向观察时,所述腰部支承部分的横截面形状为波形形状。
12.一种车辆座椅,包括:
椅垫;
如权利要求7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靠背,所述车辆座椅靠背附接在所述椅垫的在所述座椅前后方向上的后缘部分处;以及
头枕,所述头枕附接于所述车辆座椅靠背的所述座椅靠背上框架部分。
CN201110081821.9A 2010-03-30 2011-03-29 车辆座椅靠背和设置有车辆座椅靠背的车辆座椅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058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79472 2010-03-30
JP2010079472A JP5513212B2 (ja) 2010-03-30 2010-03-30 車両用シートバック及びこれを備えた車両用シー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05809A CN102205809A (zh) 2011-10-05
CN102205809B true CN102205809B (zh) 2015-07-29

Family

ID=446949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81821.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05809B (zh) 2010-03-30 2011-03-29 车辆座椅靠背和设置有车辆座椅靠背的车辆座椅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876206B2 (zh)
JP (1) JP5513212B2 (zh)
CN (1) CN10220580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24010A (zh) * 2011-11-07 2012-04-25 长春富维—江森自控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 座椅吸能防鞭打系统
CN104010875B (zh) * 2011-12-26 2016-06-08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交通工具座椅
JP2013193568A (ja) * 2012-03-19 2013-09-30 Ts Tech Co Ltd 乗物用シート
FR2988047A1 (fr) * 2012-03-16 2013-09-20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Siege a coque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JP2013252728A (ja) * 2012-06-05 2013-12-19 Toyota Boshoku Corp 車両用シートフレーム
JP6005163B2 (ja) * 2012-09-03 2016-10-12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のシートフレーム
JP6336910B2 (ja) * 2012-10-01 2018-06-06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シートのバックレスト
DE102012109710A1 (de) * 2012-10-11 2014-06-12 Grammer Ag Fahrzeugsitz mit veränderbarer Rückenlehnenform
WO2014156929A1 (ja) * 2013-03-27 2014-10-02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JP6204055B2 (ja) * 2013-04-25 2017-09-27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JP6212974B2 (ja) * 2013-06-20 2017-10-18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JP6220607B2 (ja) * 2013-09-04 2017-10-25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シートバックフレーム
EP3339090B1 (en) 2013-09-18 2020-08-19 TS Tech Co., Ltd. Vehicle seat
JP5879319B2 (ja) 2013-10-01 2016-03-08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JP6192221B2 (ja) * 2013-11-18 2017-09-06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シート
JP6202734B2 (ja) * 2013-11-18 2017-09-27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シート
JP6351998B2 (ja) * 2014-02-28 2018-07-04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JP2016013824A (ja) * 2014-07-03 2016-01-28 日本発條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WO2016033149A1 (en) 2014-08-26 2016-03-03 Zodiac Seats Us Llc Seat support system
JP6096744B2 (ja) * 2014-11-04 2017-03-1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KR101697111B1 (ko) * 2014-11-20 2017-01-19 허치영 차량용 헤드레스트
JP6393607B2 (ja) * 2014-12-16 2018-09-19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シートカバー及び車両用シート
US9914381B2 (en) * 2015-09-03 2018-03-13 D.R.S. Co., Llc Seatback, flexible panel for seatback and method
CN106608211A (zh) * 2015-10-22 2017-05-03 株式会社本田阿克塞斯 车辆座椅框架及制造车辆座椅的方法
JP6453807B2 (ja) * 2016-04-27 2019-01-16 株式会社ホンダアクセス 車両用シートフレーム
DE102016205472A1 (de) * 2016-04-01 2017-10-0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Polsterelement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JP6200036B2 (ja) * 2016-05-23 2017-09-20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JP6200037B2 (ja) * 2016-05-23 2017-09-20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DE102016215048B4 (de) * 2016-08-12 2023-10-12 Lear Corp. Sitzanordnung und Verfahren zum Montieren einer Sitzanordnung
JP6718785B2 (ja) * 2016-10-04 2020-07-08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車両用シート
IT201600118993A1 (it) * 2016-11-24 2018-05-24 C O B O S P A Sedile per veicoli con schienale segmentato e porzione lombare mobile
US10787105B2 (en) * 2017-01-05 2020-09-29 Adient Engineering and IP GmbH Rear seat backrest with lightweight aluminum back panel
JP6314270B2 (ja) * 2017-04-13 2018-04-18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JP6412228B2 (ja) * 2017-08-24 2018-10-24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JP6397097B2 (ja) * 2017-08-24 2018-09-26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JP6484307B2 (ja) * 2017-08-31 2019-03-13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CN108267324B (zh) * 2018-01-16 2019-11-26 温岭市利德瑄鞋业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靠肩
US10549658B2 (en) * 2018-04-26 2020-02-04 Rivian Ip Holdings, Llc Automotive vehicle seat with indented lower side portions
JP6624258B2 (ja) * 2018-08-30 2019-12-25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JP6597856B2 (ja) * 2018-08-30 2019-10-30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DE102019122528B4 (de) 2018-09-19 2021-04-22 Grammer Aktiengesellschaft Abdeckungsvorrichtung für Fahrzeugsitze
CN109263523B (zh) * 2018-11-20 2024-03-26 西安工业大学 一种座椅框架结构及包含该结构的座椅
CN111376805A (zh) * 2018-12-29 2020-07-07 Sabic环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电动车辆的塑料座椅框架
JP7364848B2 (ja) * 2019-03-22 2023-10-19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US11794616B2 (en) 2019-03-22 2023-10-24 Ts Tech Co., Ltd. Conveyance seat
US11007908B2 (en) * 2019-06-25 2021-05-18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Upper thoracic support paddle attachment assembly
JP7203802B2 (ja) * 2020-11-10 2023-01-1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DE102020134186B3 (de) * 2020-12-18 2022-03-24 Grammer Aktiengesellschaft Fahrzeugsitz mit einer Rückenlehne
US11285853B1 (en) * 2020-12-21 2022-03-29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odular seating assembly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72184Y (zh) * 1999-06-10 2000-04-05 张伟业 防疲劳汽车座椅靠背
US6817673B2 (en) * 2002-04-17 2004-11-16 Lear Corporation Vehicle seat assembly
JP2005126053A (ja) * 2003-09-29 2005-05-19 Toyota Central Res & Dev Lab Inc シート
CN1712273A (zh) * 2004-06-22 2005-12-2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座椅
JP2007186103A (ja) * 2006-01-13 2007-07-26 Lear Corp アクティブヘッドレストシステムを備えた車両シート
US20080150337A1 (en) * 2006-12-22 2008-06-26 Bilak Mark R Vertebral column support apparatus and method
US20090102270A1 (en) * 2007-10-23 2009-04-23 Toyota Boshoku Kabushiki Kaisha Seat backs for vehicular seat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5471A (en) * 1887-12-27 Chair-back and head-rest
US769495A (en) * 1903-09-23 1904-09-06 Richard Wilhelm Schroeder Rest device.
US2091063A (en) * 1934-01-02 1937-08-24 Briggs Mfg Co Chair
US3348880A (en) * 1966-04-14 1967-10-24 David T Swann Adjustable back supprot cushions
US4718724A (en) * 1986-12-03 1988-01-12 Orthops Incorporated Lumbar support for seat attachment
JP2692742B2 (ja) 1988-11-30 1997-12-17 株式会社ツムラ 新規なリグナン類
JPH0646364Y2 (ja) * 1989-05-23 1994-11-30 池田物産株式会社 シートバックフレーム
US5314235A (en) * 1991-11-05 1994-05-24 Johnson David G Portable back support
US5352023A (en) * 1992-09-16 1994-10-04 Jay Medical, Ltd. Seating and back systems for a wheelchair
US5344211A (en) * 1993-08-05 1994-09-06 Riyaz Adat Adjustable backrest
IT1269033B (it) * 1994-03-22 1997-03-18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Cuscino per supportare la zona lombare di una persona che e' seduta suuna sedia.
US5573302A (en) * 1994-11-08 1996-11-12 Harrison; Patrick N. Lower back support
US5722725A (en) * 1996-04-25 1998-03-03 Ontario Inc. Lumbar support
ES1034334Y (es) * 1996-05-16 1997-06-16 Garmendia Insausti Juan Asiento-respaldo suplementario para vehiculos.
JP3874392B2 (ja) * 1998-07-09 2007-01-31 株式会社岡村製作所 椅子
EP1191863A4 (en) * 1999-06-17 2004-06-09 Steelcase Inc CHAIR DESIGN
US6688693B2 (en) * 2000-10-02 2004-02-10 Sunrise Medical Hhg Inc. Seat back assembly
US6969114B2 (en) * 2002-06-07 2005-11-29 Ed Keilhauer Total spinal support
US7909399B2 (en) * 2002-11-08 2011-03-22 Rutty John G Back support for seat
US6709060B1 (en) * 2003-07-03 2004-03-23 Tung-Hua Su Chair backrest
US20050179306A1 (en) * 2004-01-04 2005-08-18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Cushion and trim cover for contoured cushion presenting seat
US6959964B1 (en) * 2004-07-23 2005-11-01 Otto Zapf Portable backrest structure
JP2007091175A (ja) * 2005-09-30 2007-04-12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 Co 自動車用シートバック
JP2009509592A (ja) * 2005-10-03 2009-03-12 ヴィトラ・パテンテ・アクチエンゲゼルシャフト 椅子
US7575278B2 (en) 2007-10-19 2009-08-18 Toyota Boshoku Kabushiki Kaisha Seat backs for vehicular seats
JP5513213B2 (ja) * 2010-03-30 2014-06-04 日本発條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バック及びこれを備えた車両用シート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72184Y (zh) * 1999-06-10 2000-04-05 张伟业 防疲劳汽车座椅靠背
US6817673B2 (en) * 2002-04-17 2004-11-16 Lear Corporation Vehicle seat assembly
JP2005126053A (ja) * 2003-09-29 2005-05-19 Toyota Central Res & Dev Lab Inc シート
CN1712273A (zh) * 2004-06-22 2005-12-2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座椅
JP2007186103A (ja) * 2006-01-13 2007-07-26 Lear Corp アクティブヘッドレストシステムを備えた車両シート
US20080150337A1 (en) * 2006-12-22 2008-06-26 Bilak Mark R Vertebral column support apparatus and method
US20090102270A1 (en) * 2007-10-23 2009-04-23 Toyota Boshoku Kabushiki Kaisha Seat backs for vehicular seat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05809A (zh) 2011-10-05
JP5513212B2 (ja) 2014-06-04
US20110241394A1 (en) 2011-10-06
US8876206B2 (en) 2014-11-04
JP2011207442A (ja) 2011-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05809B (zh) 车辆座椅靠背和设置有车辆座椅靠背的车辆座椅
US8936317B2 (en) Seat back for vehicle and seat for vehicle including the same
US20210276462A1 (en) Vehicle seat
US9211819B2 (en) Vehicle seat
JP2017100726A (ja) 車両用シート
US9511699B2 (en) Seat cushion and vehicle seat
CN108621887A (zh) 车辆用座椅
CN107719196B (zh) 座椅靠背框架
JP7364852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7364848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2007106378A (ja) 車両用シート
CN102529772A (zh) 车辆用座椅的座椅座垫
JP2012136060A (ja) 乗物用シー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29

Termination date: 201803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