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08328B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08328B
CN102308328B CN201080006853.6A CN201080006853A CN102308328B CN 102308328 B CN102308328 B CN 102308328B CN 201080006853 A CN201080006853 A CN 201080006853A CN 102308328 B CN102308328 B CN 10230832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bserver
liquid crystal
crystal indicator
viewing area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0685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08328A (zh
Inventor
渡边寿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riority to CN20141021706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049408B/zh
Publication of CN1023083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083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083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0832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6Lenses, e.g. microlenses or Fresnel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02F1/13332Front fram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02F1/133331Cover glas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88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with construction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display region and the peripheral reg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6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placement of the optical elements
    • G02F1/133562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placement of the optical elements on the viewer sid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直视型的显示装置(100A),其包括:具有显示区域(10A)和在显示区域的外侧设置的边框区域(10F)的显示面板(10);和在显示面板的观察者侧配置的透光性罩(20)。透光性罩具有透镜部(22),该透镜部(22)配置在与下述区域重叠的位置,该区域包括显示面板的边框区域的一部分和与边框区域的一部分相邻的显示区域内的周边显示区域(10D)的一部分,显示装置(100A)还具备箱体(30),该箱体(30)具有配置在显示面板的至少侧面(10b)的箱体部(36),从周边显示区域的一部分出射的光的一部分和/或从背面侧入射的光出射到箱体部(36)的观察者侧。根据本发明,提供具备唯一的显示面板且边框难以被视认的直视型的显示装置。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区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装置,特别是直视型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具备液晶显示面板、背光源装置、对液晶显示面板供给各种电信号的电路和电源、和收容它们的箱体。液晶显示面板具有排列有多个像素的显示区域及其周边的边框区域。在显示区域设置有像素电极和TFT(薄膜晶体管)。在边框区域设置有密封部和驱动电路安装部等。由于在边框区域没有排列像素,所以边框区域对显示没有贡献。虽然液晶显示装置正在实现窄边框化,但是原理上不能消除边框区域。
如果通过排列多个显示面板构成大画面,由于显示面板的边框区域对显示没有贡献,所以图像中产生接缝。于是,为了显示没有接缝的图像,在专利文献1和2中,公开了在显示面板的观察者侧设置有透光性罩(透光性罩)的显示装置。该透光性罩的边缘部分具有观察者侧的表面弯曲的部分。由于弯曲的部分作为透镜起作用,所以以下将其称为“透镜部”。透光性罩的透镜部被设置成与显示面板的边框区域、以及与显示区域内的边框区域相邻的区域的一部分重叠。将显示区域中的与透镜部重叠的部分称为“周边显示区域”。从排列在周边显示区域的像素出射的光,被透镜部向边框区域侧折射。其结果是,图像也显示在边框区域的前表面,整个画面显示没有接缝的图像。
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圆形或椭圆形的显示装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18887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04-52455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6-27658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人对实现在具备唯一的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中难以视认边框的新的显示装置进行了研究。
将具有专利文献1和2中所记载的透镜部的透光性罩按照透镜部与显示面板的边框区域重叠的方式配置时,能够难以看到显示面板的边框区域。但是,由于显示面板被收容在箱体中,所以箱体的一部分存在于显示面板的边框区域外侧。因此,即使通过透镜部而使边框区域难以被看到,边框区域的外侧的箱体的一部分也会被视认。即,箱体的一部分作为边框而能够看到。到目前为止,还未提出连箱体也难以看到的显示装置的方案。以上,对液晶显示装置进行了说明,但是在等离子体显示器(PDP)、有机EL显示装置和电泳显示装置等平板显示器中,边框区域也存在,虽然能够通过上述方法使其难以被看到,但是还未提出连箱体也难以看到的方案。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备唯一的显示面板且边框难以被视认的直视型的显示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直视型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其具有显示区域和在上述显示区域的外侧设置的边框区域;和在上述显示面板的观察者侧配置的透光性罩,上述透光性罩具有透镜部,该透镜部配置在与以下区域重叠的位置,该区域包括:上述显示面板的上述边框区域的一部分;和与上述边框区域的上述一部分相邻的上述显示区域内的周边显示区域的一部分,上述显示装置还具备箱体,该箱体具有在上述显示面板的至少侧面配置的箱体部,从上述周边显示区域的上述一部分出射的光的一部分和/或从背面侧入射的光,向上述箱体部的观察者侧出射。
在某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箱体部是透光性的,上述箱体部的外侧端面位于上述透光性罩的上述透镜部的外侧端部的外侧。
在某个实施方式中,上述透光性罩的上述透镜部以上述透镜部的外侧端部存在于上述箱体部的外侧端面的观察者侧的方式配置。
在某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箱体和上述透光性罩形成为一体。
在某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箱体和上述透光性罩形成为一体,上述箱体部的观察者侧表面和背面侧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是透镜面。
在某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箱体部以上述箱体部的观察者侧表面与上述透镜部的上述观察者侧表面形成边界的方式设置,上述边界位于上述边框区域的上述一部分的观察者侧,上述箱体部的观察者侧表面是透镜面。
在某个实施方式中,在上述显示区域中的上述周边显示区域以外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形成的图像,是与在上述周边显示区域的上述一部分形成的图像不同种类的内容的图像。
在某个实施方式中,上述透光性罩的上述透镜部的观察者侧表面和与观察者侧相反一侧的表面的至少一方是曲面。
在某个实施方式中,上述透光性罩的上述透镜部的观察者侧表面和与观察者侧相反一侧的表面的至少一方是圆柱曲面。
在某个实施方式中,上述透光性罩的上述透镜部的观察者侧表面和与观察者侧相反一侧的表面的至少一方的、与上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垂直的平面的交线,是由非球面函数规定的曲线。
在某个实施方式中,上述透镜部的观察者侧表面和与观察者侧相反一侧的表面的至少一方是菲涅耳透镜形状。
在某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箱体部的观察者侧表面是曲面,上述箱体部的上述观察者侧表面,从外侧端面向内侧,离开与上述显示面板的上述显示面平行的平面的距离减少。
在某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箱体部的观察者侧表面和背面侧表面的至少一方是曲面。
在某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箱体部的观察者侧表面和背面侧表面的至少一方,与上述显示面板的上述显示面平行。
在某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箱体部的观察者侧表面是菲涅耳透镜面。
在某个实施方式中,上述透光性罩和上述箱体部由透明的粘接带固定。
在某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箱体还具有在上述显示面板的背面侧配置的底箱体部,上述箱体部和上述底箱体部在上述显示面板的背面侧被固定。
在某个实施方式中,上述显示面板是圆形。
在某个实施方式中,上述显示面板是矩形。
本发明的便携式电话具有上述结构的显示装置。
在某个实施方式中,在上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显示背景。
在某个实施方式中,上述透光性罩在上述透镜部以外的部分还具有平板部,该平板部的观察者侧表面由与上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大致平行的平面形成,上述透镜部的上述观察者侧表面、上述平板部的上述观察者侧表面和上述箱体部的上述观察者侧表面的至少一个被实施抗反射处理。
在某个实施方式中,在上述透镜部的上述观察者侧表面、上述平板部的上述观察者侧表面和上述箱体部的上述观察者侧表面的至少一个贴附有抗反射膜(反射防止膜)。
在某个实施方式中,上述抗反射处理是LR处理。
在某个实施方式中,上述反射防止膜具有蛾眼(moth-eye)构造。
在某个实施方式中,上述抗反射膜是电介质多层膜。
在某个实施方式中,在上述显示面板的上述显示区域,在第一方向和第二的方向上等间隔地排列有多个像素,上述显示区域由上述周边显示区域和上述周边显示区域以外的区域的中央显示区域构成,将向排列在上述周边显示区域的像素供给的显示信号,与向排列在上述中央显示区域的像素供给的显示信号相比较,在上述第二方向上被压缩。
在某个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显示装置还具备向上述显示面板出射光的背光源装置,向排列在上述周边显示区域的像素出射的光的强度,比向排列在上述中央显示区域的像素出射的光的强度高。
本发明的数码相框具备上述显示面板、上述透光性罩和上述箱体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具备唯一的显示面板且边框难以被视认的直视型的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0A的示意截面图。
图2是示意地表示液晶显示装置100A的端部附近的放大截面图。
图3是示意地表示观察者看到的液晶显示装置100A的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0B的示意截面图。
图5是示意地表示液晶显示装置100B的端部附近的放大截面图。
图6是示意地表示观察者看到的液晶显示装置100B的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0C的示意截面图。
图8是示意地表示液晶显示装置100C的端部附近的放大截面图。
图9是示意地表示观察者看到的液晶显示装置100C的图。
图10是示意地表示液晶显示装置100D的端部附近的放大截面图。
图11是示意地表示液晶显示装置100E的端部附近的放大截面图。
图12是示意地表示液晶显示装置100F的端部附近的放大截面图。
图13是示意地表示液晶显示装置100G的端部附近的放大截面图。
图1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0H的示意截面图。
图15是示意地表示液晶显示装置100H的端部附近的放大截面图。
图16是示意地表示观察者看到的液晶显示装置100H的图。
图17是示意地表示液晶显示装置100I的端部附近的放大截面图。
图18是示意地表示液晶显示装置100J的端部附近的放大截面图。
图19是示意地表示液晶显示装置100B’的端部附近的放大截面图。
图20是示意地表示液晶显示装置100C’的端部附近的放大截面图。
图21是示意地表示液晶显示装置100I’的端部附近的放大截面图。
图22是示意地表示液晶显示装置100D’的端部附近的放大截面图。
图23是示意地表示液晶显示装置100E’的端部附近的放大截面图。
图24是示意地表示液晶显示装置100C的端部附近的放大截面图。
图25是液晶显示装置100C的示意截面图。
图26(a)是示意地表示观察者看到的液晶显示装置200A的图,(b)是(a)的沿着线26B-26B’的截面图,(c)是(a)的沿着线26C-26C’的截面图。
图27(a)是示意地表示观察者看到的液晶显示装置200B的图,(b)是(a)的沿着线27B-27B’的截面图,(c)是(a)的沿着线27C-27C’的截面图。
图28是示意地表示便携式电话300A的图。
图29(a)和(b)是数码相框(digital photoframe)300B的图。
图30(a)和(b)是表示液晶显示装置500a的结构的图,(a)是示意平面图,(b)是(a)的沿着线30B-30B’的示意截面图。
图31是液晶显示面板500的端部的示意顶视图。
图32是液晶显示装置500a的端部的示意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并不限于例示的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直视型显示装置100A的示意截面图。
如图1所示,液晶显示装置100A包括:唯一的液晶显示面板10;在液晶显示面板10的观察者侧配置的透光性罩20;和箱体30。
液晶显示面板10包括显示区域10A和在显示区域10A的外侧设置的边框区域10F。液晶显示面板10可以是公知的任意的透过型液晶显示面板10。在液晶显示面板10的下方设置有背光源装置40。另外,在作为显示面板使用有机EL显示面板等自发光型的显示面板时,不需要背光源装置。
透光性罩20具有透镜部22和平板部24。透光性罩20的透镜部22配置在与下述区域重叠的位置,该区域包括液晶显示面板10的边框区域10F和与边框区域10F相邻的显示区域10A内的周边显示区域10D。利用透镜部22使从周边显示区域10D出射的光折射,由此将形成在周边显示区域10D的图像放大到由周边显示区域10D和边框区域10F构成的区域。在液晶显示面板10存在边框区域10F,但是通过在液晶显示面板10的观察者侧设置具有透镜部22的透光性罩20,能够使边框区域10F难以被看到。
箱体30是为了保护液晶显示面板10而设置的。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具备箱体30,由此能够防止显示面板暴露在灰尘或水中。另外,还能够防止显示面板受到直接冲击。以下,将箱体的一部分称为“箱体部”。箱体30具有侧箱体部36和底箱体部38。侧箱体部36是透光性的,配置在液晶显示面板10的侧面10b。底箱体部38配置在背光源装置40的下方。
侧箱体部36是透光性的,从背面侧入射到侧箱体部36的光的一部分,向侧箱体部36的观察者侧出射。从而,观察者能够透过地看到侧箱体部36的背景,因此能够实现边框难以被视认的显示装置。
以下,参照图2和图3,对液晶显示装置100A的边框难以被视认的情况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图2是示意地表示液晶显示装置100A的端部附近的放大截面图。
液晶显示面板10呈矩形,在显示区域10A多个像素被排列成包括行和列的矩阵状。显示区域10A包括:与边框区域10F相邻的周边显示区域10D;和周边显示区域10D以外的区域的中央显示区域10B。这里,将行方向设为第一方向D1(图2中与纸面垂直的方向,在后述的图3中表示),将列方向设为第二方向D2。
液晶显示面板10例如具有上基板11和下基板12,在上基板11与下基板12之间设置有液晶层13。在下基板12设置有例如TFT和像素电极,在上基板11设置有例如彩色滤光片层和对置电极。在上基板11的上方和下基板12的下方根据需要配置偏光板。在液晶显示面板10的边框区域10F形成有密封部16和驱动电路等。背光源装置40例如包括LED、导光板、扩散板和棱镜片等光学片,是被称为边光型的背背光源装置。
透光性罩20的透镜部22配置在与包括液晶显示面板10的边框区域10F和周边显示区域10D的区域重叠的位置,透镜部22的观察者侧表面(也称作“出射面”)22a是曲面。平板部24配置在与中央显示区域10B重叠的位置,平板部24的出射面与液晶显示面板10的显示面10a平行。透光性罩20呈矩形,透镜部22设置于透光性罩20的4边中的沿着第一方向D1延伸的2边上。
箱体30的侧箱体部36是透光性的,设置于液晶显示面板10的4边中的沿着第一方向D1延伸的2边的侧面的外侧。侧箱体部36的观察者侧表面36a和背面侧表面36c与液晶显示面板10的显示面10a平行。
图2中,用虚线表示从在显示区域10A排列的像素出射且入射到透光性罩20的光线和从侧箱体部36的背面侧入射到侧箱体部36的光线。如图2所示,从周边显示区域10D出射的光入射到透镜部22,被折射向外侧(边框区域10F侧)。这时,入射到透镜22的光在透镜部22的观察者侧表面22a被折射,从配置在周边显示区域10D和边框区域10F上的透镜部22的观察者侧表面22a出射。从透镜部22的观察者侧表面22a出射的光,沿着与显示面10a垂直的方向直线行进。从而,在液晶显示面板10的周边显示区域10D形成的图像,被放大显示到由周边显示区域10D和边框区域10F构成的区域,因此边框区域10F难以被看到。另外,从被排列在中央显示区域10B的像素出射的光入射到平板部24,沿着与显示面10a垂直的方向直线行进。因此,在平板部24的观察者侧显示形成在中央显示区域10B的图像。从侧箱体部36的背面侧表面36c入射到侧箱体36的光,在侧箱体部36内沿着与背面侧表面36c垂直的方向直线行进,从观察者侧表面36a出射。因此,观察者能够透过地看到侧箱体部36的背景。于是,能够实现边框(边框区域10F和侧箱体部36)难以被视认的显示装置。
透镜部22设置在沿着第一方向D1延伸的2边的边框区域上,在沿着第一方向D1延伸的2边的边框区域10F上显示图像的一部分。另外,侧箱体部36设置于液晶显示面板10的沿着第一方向D1延伸的2边的外侧,观察者在液晶显示面板10的沿着第一方向D1延伸的2边的外侧能够透过地看到侧箱体部36的背景。因此,能够难以看到液晶显示装置100A的沿着第一方向D1延伸的2边的边框。
图3是示意地表示观察者看到的液晶显示装置100A的图。在图3中表示了显示图像的区域101、被视认为边框的区域102和能够透过地看到背景(背景透过来而能够被看到)的区域103。如图3所示,沿着第二方向D2的2边的边框被视认(边框被视认的区域102)。另一方面,在沿着第一方向D1延伸的2边的边框能够透过地看到侧箱体部36的背景(能够透过地看到背景的区域103)。即,能够难以看到液晶显示装置100A的沿着第一方向D1延伸的2边的边框。
以上,示出了在侧箱体部的观察者侧能够透过地看到背景的实施方式,但是即使在侧箱体部的观察者侧显示在显示区域形成的图像的一部分,也能够难以看到边框。当从显示区域出射的光的一部分出射到侧箱体部的观察者侧时,能够在侧箱体部的观察者侧显示图像的一部分。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通过透镜部将从周边显示区域出射的光向外侧折射,而在显示面板的边框区域上显示图像的一部分,但是通过将从周边显示区域出射的光进一步向外侧折射,能够在侧箱体部的观察者侧显示在周边显示区域形成的图像的一部分。另外,即使在侧箱体部的观察者侧存在有显示图像的一部分的区域和能够透过地看到背景的区域,也能够难以看到边框。当从显示区域出射的光的一部分和从侧箱体部的背面侧入射的光出射到侧箱体部的观察者侧时,能够使得在侧箱体部的观察者侧存在有能够透过地看到背景的区域和显示图像的区域。在侧箱体部的观察者侧显示图像的一部分的显示装置的例子,以及在侧箱体部的观察者侧存在有显示图像的一部分的区域和能够透过地看到背景的区域的显示装置的例子,将在后面详述。
箱体30的底箱体部38可以是与侧箱体部36不同的部件,也可以省略,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损害本发明的效果。另外,由于底箱体部38不影响显示,所以也可以不具有透光性。另外,侧箱体部36的观察者侧表面36a和背面侧表面36c是与显示面10a平行的平面,但是侧箱体部的观察者侧表面和背面侧表面的形状不限定于此。其他的例子将在后面叙述。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作为显示面板而使用液晶显示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但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所使用的显示面板并不限定于此。作为显示面板,例如也能够使用PDP(等离子体)用显示面板、有机EL显示面板、电泳显示面板等。另外,对液晶显示面板的形状呈矩形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也能够适用其他形状的显示面板。
另外,上述液晶显示装置100A的4边中的沿着第一方向D1延伸的2边的边框难以被看到,但是也可以使其他边框难以被看到。难以视认其他边框的显示装置的例子,将在后面叙述。
这里,说明透镜部22的观察者侧表面22a的形状。透镜部22的观察者侧表面22a是使从排列在周边显示区域10D的像素出射的光向观察者侧折射的透镜面。例如,透镜部22的观察者侧表面22a是与液晶显示面板10的显示面10a垂直的平面,并且与正交于第一方向D1的平面的交线是圆弧。另外,观察者侧表面22a是与显示面10a垂直的平面,并且与正交于第一方向D1的平面的交线也可以为非圆弧的曲线。特别是,优选是国际公开第2009/157150号中记载的由非球面函数规定的曲线。为了参考,在本说明书中引用国际公开第2009/157150号的全部公开内容。
例如,将形成于周边显示区域10D的图像,与形成于中央显示区域10B的图像相比较,以图像压缩率a进行压缩而形成,在透镜部22的观察者侧表面22a上将形成于周边显示区域20D的图像放大至1/a倍进行显示的透镜部22的观察者侧表面22a的形状,能够如以下那样求出。
作为非球面函数f(x),使用以下函数。
f(x)=h-cx2/(1+(1-(1+k)c2x2)1/2)+A4x4+A6x6+A8x8+A10x10,其中,
c:透镜部22的曲率(曲率半径的倒数)
h:平板部24的厚度
k:圆锥常数(也称作“锥形常数(conic constant)”)
x表示透镜部22的观察者侧表面22a上的各点的第二方向D2上的位置,将中央显示区域10B侧设为0,越是靠近边框区域10F侧数值越大。
例如设定:周边显示区域10D的宽度L1:12mm,边框区域10F的宽度L2:3mm,图像压缩率a:0.8,平板部24的厚度h:13mm,曲率半径(透镜部22的曲率c的倒数,1/c):23mm,透镜部22的折射率n:1.49(丙烯酸树脂)的情况下,k=1.15,A4=-7.86×10-7,A6=1.89×10-8,A8=-1.62×10-10,A10=4.95×10-13
另外,当a=0.4~0.89时,k的值通过下式得出。
k=89.918a4-194.57a3+159.82a2-57.099a+7.1865
另外,图像压缩率较小(例如a<0.7)时,1/a的值较大,各像素被大幅放大。因此,位于像素与像素之间的黑色矩阵变得明显而能够被看到,多产生显示不良的情况。另外,图像压缩率较大(例如a>0.9)时,由于相对于边框区域的宽度需要大的透镜部,所以几乎不优选。例如,图像压缩率a=0.95时,由于a=L1/(L1+L2)=0.95,所以透镜部的宽度(L1+L2)是边框区域的宽度L2的20倍。如上述例子那样如果边框区域的宽度L2是3mm,则透镜部的宽度是L1+L2是60mm。例如,在便携式电话用的显示装置等中,装置的宽度是60mm以下的情况较多,透镜部的宽度L1+L2不能配置60mm的透镜部件。因此,图像压缩率a优选在0.7~0.9左右。基于上式,图像压缩率a=0.7、0.9时的圆锥常数k分别被算出为k≈0.38、2.4,所以圆锥常数k的优选范围是0.38以上2.4以下。
使用上述k的值求出上述非球面函数f(x),如果制作具有由f(x)表示的观察者侧表面22a的透镜部22,则在周边显示区域10D和边框区域10F,能够显示没有变形的图像。
另外,透镜部22的表面形状不限于上述曲面,例如也可以是菲涅耳透镜形状。
如上所述,具备唯一的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设置于边框区域和边框区域的外侧的箱体的一部分(侧箱体部)被视认,但是,当从周边显示区域出射的光的一部分向侧箱体部的观察者侧出射时,在侧箱体部的观察者侧显示图像的一部分,另外,当从背面侧入射的光向侧箱体部的观察者侧出射时,对观察者而言能够透过地看到侧箱体部的背景,因此能够使得侧箱体部难以被视认。从而,能够使得边框难以被视认。
如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那样使透光性罩和箱体为不同部件的显示装置,能够适用于电视机、显示器和数码相框等放置于室内的制品。
接着,参照图4~6,说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图4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100B)。
如图4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100B,与液晶显示装置100A(图1)相比较,不同之处在于:通过在侧箱体部的观察者侧显示在显示区域形成的图像的一部分,使侧箱体部难以被看到。另外,液晶显示装置100B,与液晶显示装置100A相比较,不同之处在于:透镜部配置在与由周边显示区域10D、边框区域10F和后述的面板近边部分50G构成的区域重叠的位置。图4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100B具备后述的透镜一体型箱体50来代替透光性罩和箱体。图4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100B也具备液晶显示面板10和背光源装置40,并且它们与液晶显示装置100A的液晶显示面板10和背光源装置40是同样的。以下,具体说明液晶显示装置100B。为了简便说明,在图4~6中,对与图1~3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100A相同的结构要素使用相同的参照附图标记,省略说明。
图4是液晶显示装置100B的示意截面图。液晶显示装置100B具有唯一的液晶显示面板10、背光源装置40和透镜一体型箱体50。
如图4所示,透镜一体型箱体50是将箱体和透光性罩一体地形成,具有侧箱体部56、底箱体部58、透镜部52和平板部54。侧箱体部56配置在液晶显示面板10的侧面10b,底箱体部58配置在背光源装置40的下方。透镜部52配置在与包括液晶显示面板10的边框区域10F、周边显示区域10D和面板近边部分50G的区域重叠的位置。面板近边部分50G是指侧箱体部56中的在观察者侧配置有透镜部52的区域。如图4所示,透镜部52按照透镜部52的外侧端部52d存在于侧箱体部56的外侧端面(也称作“侧面”)56b的观察者侧的方式配置。因此,在液晶显示装置100B中,由于透镜部52配置在侧箱体部56的观察者侧整体,所以面板近边部分50G与侧箱体部56存在的区域一致。
液晶显示装置100B,通过使从周边显示区域10D出射的光被透镜部52折射,使在周边显示区域10D形成的图像放大到由周边显示区域10D、边框区域10F和面板近边部分50G构成的区域。如上所述透镜部52配置在包括侧箱体部56的观察者侧整体的区域,因此通过透镜部52在侧箱体部56的观察者侧显示图像的一部分。从而,由于在边框区域10F和侧箱体部56的观察者侧显示图像的一部分,所以能够实现边框难以被视认的显示装置。
以下,参照图5和图6,对液晶显示装置100B的边框难以被视认的情况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图5是示意性表示液晶显示装置100B的端部附近的放大截面图,图6是示意性表示观察者看到的液晶显示装置100B的图。
如图5所示,透镜一体型箱体50的透镜部52配置在包括液晶显示面板10的周边显示区域10D、边框区域10F和面板近边部分50G的区域,透镜部52的观察者侧表面52a是曲面。平板部54配置在与液晶显示面板10的中央显示区域10B重叠的位置,平板部54的观察者侧表面与显示面10a平行。侧箱体部56设置在矩形的液晶显示面板10的4边中沿着第一方向D1延伸的2边的侧面10b的外侧。透镜部52设置在与包括沿着第一方向D1延伸的2边的周边显示区域10D、边框区域10F和面板近边部分50G的区域重叠的位置。
在图5中,用虚线表示从排列在显示区域10A的像素出射、入射到透镜部52和平板部54的光线。从周边显示区域10D出射的光入射到透镜部52,向外侧(边框区域10F侧)被折射。这时,入射到透镜部52的光,在透镜52的观察者侧表面52a被折射,从配置在周边显示区域10D、边框区域10F和面板近边部分50G上的透镜部52的观察者侧表面52a出射。从透镜部52的观察者侧表面52a出射的光,在与显示面10a垂直的方向上直线行进。从而,在液晶显示面板10的周边显示区域10D形成的图像,被放大并显示在由周边显示区域10D、边框区域10F和面板近边部分50G构成的区域。从排列在中央显示区域10B的像素出射的光,入射到平板部54,在与显示面10a垂直的方向上直线行进(图5)。从而,在平板部54的观察者侧显示在中央显示区域10B形成的图像。
如图5所示,在液晶显示装置100B中,由于面板近边部分50G与设置有侧箱体部56的区域相一致,所以在面板近边部分50G显示图像的一部分,意味着难以看到侧箱体部56。因此,在液晶显示装置100B中,边框(边框区域10F和侧箱体部56)难以被视认。
由于透镜部52设置在沿着第一方向D1延伸的2边的周边显示区域10D、边框区域10F和面板近边部分50G上,所以在沿着第一方向D1延伸的2边的边框区域10F和面板近边部分50G显示图像的一部分。因此,在液晶显示装置100B中,能够难以看到沿着第一方向D1延伸的2边的边框。
如图6所示,当观察者观看液晶显示装置100B时,沿着第二方向D2延伸的2边的边框被视认(边框被视认的区域102)。另一方面,在沿着第一方向D1延伸的2边的边框包含在显示图像的区域101中。因此,在液晶显示装置100B中,沿着第一方向D1延伸的2边的边框难以被视认。
液晶显示装置100B(参照图4~6),由于具有透镜一体型箱体50来代替透光性罩和箱体,所以具有抑制灰尘和脏污侵入的优点。另外,液晶显示装置100B也可以具备透光性罩和箱体来代替透镜一体型箱体50,通过使透光性罩的透镜部采用上述结构,能够难以看到边框。即,通过构成为将透光性罩的透镜部设置在包括液晶显示面板的边框区域和侧箱体部的观察者侧整体的区域,而在包括边框区域和侧箱体部的观察者侧整体的区域显示图像的一部分,因此能够难以看到边框(边框区域和侧箱体部)。
接着,参照图7~9,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
图7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100C,通过在侧箱体部的观察者侧存在有显示图像的一部分的区域和能够透过地看到背景的区域,使边框难以被看到。以下,为了简便说明,对与图1~6相同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参照附图标记,省略说明。
图7是液晶显示装置100C的示意截面图。液晶显示装置100C具备唯一的液晶显示面板10、背光源装置40和透镜一体型箱体50。
透镜一体型箱体50是透光性的,具有侧箱体部56、底箱体部58、透镜部52和平板部54。侧箱体部56配置在液晶显示面板10的侧面10b。透镜部52配置在与包括液晶显示面板10的边框区域10F、周边显示区域10D和面板近边部分50G的区域相重叠的位置。从周边显示区域10D出射的光被透镜部52折射到外侧。因此,在周边显示区域10D形成的图像,被放大到由周边显示区域10D、边框区域10F和面板近边部分50G构成的区域。
如图7所示,侧箱体部56的侧面56b位于透镜部52的外侧端部52d的外侧。因此,在侧箱体部56的观察者侧,在面板近边部分50G(侧箱体部56中的在观察者侧配置有透镜部52的区域)以外的部分,存在未配置透镜部52的区域。以下,将侧箱体部56中的在观察者侧未配置透镜部52的区域称作“外侧部分50H”。外侧部分50H是透光性的,从背面侧入射到外侧部分50H的光的一部分向外侧部分50H的观察者侧出射。因此,对观察者而言在外侧部分50H能够透过地看到外侧部分50H的背景。
在侧箱体部56的观察者侧存在有显示图像的一部分的区域(面板近边部分50G)和能够透过地看到背景的区域(外侧部分50H),因此能够使侧箱体部56难以被视认。从而,实现边框(液晶显示面板10的边框区域10F和侧箱体部56)难以被看视认显示装置。
以下,参照图8和图9,对液晶表示装置100C的边框难以被视认的情况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图8是示意性表示液晶显示装置100C的端部附近的放大截面图,图9是示意性表示观察者看到的液晶显示装置100C的图。
如图8所示,从周边显示区域10D出射的光,在透镜部52的观察者侧表面52a被折射向外侧,从配置在周边显示区域10D、边框区域10F和面板近边部分50G上的透镜部52的观察者侧表面52a出射。因此,在周边显示区域10D形成的图像,被放大并显示在由周边显示区域10D、边框区域10F和面板近边部分50G构成的区域。侧箱体部56的观察者侧表面56a和背面侧表面56c与显示面10a平行。从背面侧入射到侧箱体部56的外侧部分50H的光,在外侧部分50H内沿着与显示面10a垂直的方向直线行进,向观察者侧出射。因此,在外侧部分50H能够透过地看到外侧部分50H的背景。
侧箱体部56中,在面板近边部分50G显示在周边显示区域10D形成的图像的一部分,在外侧部分50H能够透过地看到背景,所以能够使侧箱体部56难以被视认。另外,在液晶显示面板10的边框区域10F的观察者侧,在周边显示区域10D形成的图像的一部分被显示,因此能够使边框区域10F难以被视认。从而,液晶显示装置100C的边框(边框区域10F和侧箱体部56)难以被视认。透镜部52和侧箱体部56设置于液晶显示装置100C的沿着第一方向D1延伸的2边,能够使液晶显示装置100C中的沿着第一方向D1延伸的2边的边框难以被看到。
如图9所示,观察者观看液晶显示装置100C时,沿着第二方向D2延伸的2边的边框被视认(边框被视认的区域102)。另一方面,在沿着第一方向D1延伸的2边的边框,能够透过地看到背景(能够透过地看到背景的区域103)。因此,液晶显示装置100C的沿着第一方向D1延伸的2边的边框难以被视认。
液晶显示装置100C中,如上述那样在侧箱体部56的观察者侧存在有能够透过地看到背景的区域。因此,与在侧箱体部的整体显示图像的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100B)相比,能够使显示图像的区域(即,面板近边部分50G)变窄。因此,液晶显示装置100C,与液晶显示装置100B相比,能够使透镜部变小。其原因是,相对于液晶显示装置100B中在侧箱体部的包括观察者侧整体的区域配置透镜部,在液晶显示装置100C中,只在侧箱体部中的面板近边部分的观察者侧配置透镜部。
为了提高液晶显示装置100C的耐冲击性,也可以使侧箱体部56的宽度(在图7和图8中,第二方向D2的宽度)变大。液晶显示装置100C中,当使侧箱体部56的宽度变大时,也可以不改变面板近边部分的大小。因此,能够不改变透镜部的大小而提高耐冲击性。另一方面,液晶显示装置100B中,当使侧箱体部的宽度变大时,面板近边部分变大。面板近边部分变大则透镜部变大,因此箱体50的重量和材料费也增大。相对于液晶显示装置100B,液晶显示装置100C具有能够低成本地实现耐冲击性高且薄型轻量化的显示装置的优点。
另外,液晶显示装置100C在侧箱体部的一部分具有显示图像的部分(面板近边部分),因此具有从斜方向观看显示装置时,与仅在周边显示区域显示图像的情况相比,难以看到显示面板的侧面的优点。另外,面板近边部分越大,越能够使显示面板的侧面难以被看到。
在液晶显示装置100C的透镜一体型箱体50的侧箱体部56,观察者侧表面56a和背面侧表面56c与显示面10a平行,但是侧箱体部56的形状不限于此。例如,侧箱体部56的观察者侧表面56a和背面侧表面56c的至少一方也可以是透镜面。参照图10~13,对侧箱体部56的观察者侧表面56a和背面侧表面56c的至少一方是透镜面的显示装置的例子进行说明。图10~13是侧箱体部56的观察者侧表面56a和背面侧表面56c的至少一方是透镜面的显示装置的端部附近的示意放大截面图。
图10是侧箱体部56的观察者侧表面56a是曲面的液晶显示装置100D的端部的示意放大截面图。液晶显示装置100D的侧箱体部56的观察者侧表面56a,是从显示装置的内侧向外侧(在图10中从右向左),与背面侧表面56c的距离变小的曲面。这时,如图10所示,从背面侧表面56c入射的光,被折射向外侧并从观察者侧表面56a出射。从观察者侧表面56a向观察者出射的光(沿着显示面10a的法线方向行进的光),如图10所示,是从观察者侧表面56a上的出射位置的显示面板侧入射到侧箱体部56的光。因此,对观察者而言,能够透过地看到侧箱体部56的显示面板侧的背景。
另外,如图11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100E那样,侧箱体部56的观察者侧表面56a,是从显示装置的内侧向外侧(在图11中从右向左),与背面侧表面56c的距离变大的曲面。这时,如图11所示,从背面侧表面56c入射的光,被折射向内侧并从观察者侧表面56a出射。从观察者侧表面56a向观察者出射的光,如图11所示是从观察者侧表面56a上的出射位置的外侧入射到侧箱体部56的光,因此对观察者而言,能够透过地看到侧箱体部56的外侧的背景。与液晶显示装置100D(图10)相比,液晶显示装置100E的液晶显示面板10的侧面10b难以被看到。
图12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100F是使液晶显示装置100D(参照图10)的侧箱体部56的背面侧表面56c为曲面的液晶显示装置。如图12所示,入射到侧箱体部56的光,在背面侧表面56c和观察者侧表面56a折射2次。入射到侧箱体部56的光,在背面侧表面56c被折射向外侧,在观察者侧表面56a被折射向内侧。由于在观察者侧表面56a和背面侧表面56c被折射的方向是相反的,所以如图12所示,从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的法线方向入射到背面侧表面56c的光,被折射2次而从观察者侧表面56a向观察者出射。因此,对观察者而言,能够透过地看到侧箱体部56的背景。液晶显示装置100D如上所述,由于能够透过地看到侧箱体部56的显示面板侧的背景,所以在液晶显示装置100D的外部的背景与在侧箱体部56能够透过地看到的背景之间会产生不协调感。与液晶显示装置100D相比,液晶显示装置100F具有抑制在侧箱体部56的外侧的背景与在侧箱体部56能够透过地看到的背景之间产生不协调感的优点。
图13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100G是使液晶显示装置100E(参照图11)的侧箱体部56的背面侧表面56c为曲面的液晶显示装置,与液晶显示装置100F(图12)同样,入射到侧箱体部56的光,在背面侧表面56c和观察者侧表面56a折射2次。液晶显示装置100G也能够抑制在液晶显示装置100G的外部的背景与在侧箱体部56能够透过地看到的背景之间产生不协调感。
接着,参照图14~16,对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进行说明。
图14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100H被设置为侧箱体部56的观察者侧表面56a与透镜部52的观察者侧表面52a形成边界B1,在边界B1的内侧显示图像,在边界B1的外侧能够透过地看到背景,由此难以看到边框。
图14是液晶显示装置100H的示意截面图。液晶显示装置100H具备唯一的液晶显示面板10、背光源装置40和透镜一体型箱体50。
透镜一体型箱体50的侧箱体部56被设置为,侧箱体部56的观察者侧表面56a与透镜部52的观察者侧表面52a形成边界B1。侧箱体部56被设置于液晶显示面板10的侧面10b和边框区域10F的一部分。如图14所示,边界B1位于边框区域10F的观察者侧。因此,侧箱体部56存在于边框区域10F的边界B1的外侧。
侧箱体部56是透光性的,侧箱体部56的观察者侧表面56a是透镜面。从侧箱体部56的背面侧入射到侧箱体部56的光,被折射向内侧并向观察者侧出射。因此,对观察者而言,在边界B1的外侧,能够透过地看到侧箱体部56的背景。
透镜部52被配置于周边显示区域10D和边框区域10F的位于边界B1的内侧的部分。由于从周边显示区域10D出射的光通过透镜部52被折射向外侧,所以在周边显示区域10D形成的图像,被放大到由周边显示区域10D和边框区域10F中的位于边界B1的内侧部分构成的区域。
液晶显示装置100H中,在边界B1的外侧(即,侧箱体部56存在的部分)能够透过地看到背景,在边界B1的内侧显示图像。因此,能够实现边框难以被视认的显示装置。
以下,参照图15和图16,更详细地说明液晶显示装置100H的边框难以被视认的情况。图15是示意性表示液晶显示装置100H的端部附近的放大截面图,图16是示意性表示观察者看到的液晶显示装置100H的图。
如图15所示,从周边显示区域10D出射的光,在透镜部52的观察者侧表面52a被折射向外侧,从透镜部52的观察者侧表面52a出射。因此,在周边显示区域10D形成的图像,被放大并显示在由周边显示区域10D和边框区域10F的一部分(位于边界B1的内侧的部分)构成的区域。侧箱体部56的背面侧表面是与显示面10a平行的平面,侧箱体部56的观察者侧表面56a,是从边界B1向外侧,与背面侧表面56c的距离变大的透镜面。因此,从背面侧表面56c入射到侧箱体部56的光,在观察者侧表面56a被折射向内侧,从侧箱体部56的观察者侧(位于边界B1的外侧的部分)出射。从侧箱体部56的观察者侧表面56a出射的光,沿着与显示面10a垂直的方向直线行进。因此,在位于边界B1的外侧的部分能够透过地看到侧箱体部56的背景。
边框区域10F中,在位于边界B1的内侧的部分显示图像的一部分,在位于边界B1的外侧的部分背能够透过地看到背景,因此能够使边框区域10F难以被视认。另外,在侧箱体部56中的液晶显示面板10的位于侧面10b的外侧的部分能够透过地看到背景。因此,液晶显示装置100H的边框(边框区域10F和侧箱体部56)难以被视认。在液晶显示装置100H,透镜部52和侧箱体部56设置于液晶显示装置100H的沿着第一方向D1延伸的2边,能够难以看到液晶显示装置100H的沿着第一方向D1延伸的2边的边框。
如图16所示,当观察者观看液晶显示装置100H时,沿着第二方向D2延伸的2边的边框被视认(边框被视认的区域102),由于在沿着第一方向D1延伸的2边的边框能够透过地看到背景(能够透过地看到背景的区域103),所以液晶显示装置100H的沿着第一方向D1延伸的2边的边框难以被视认。
液晶显示装置100H中,由于在边框区域10F存在有能够透过地看到背景的区域,所以与在边框区域10F整体显示图像的显示装置相比,能够使显示图像的区域变窄。因此,能够使透镜部52变小,能够实现薄型化和轻量化。
接着,说明透镜部52的观察者侧表面52a的形状。以下,以上述实施方式的透镜一体型箱体50的透镜部52作为例子进行说明。
透镜部52的观察者侧表面52a,是使从排列在周边显示区域10D的像素出射的光折射的透镜面。例如,透镜部52的观察者侧表面52a,可以是观察者侧表面52a的、与和液晶显示面板10的显示面10a垂直的平面的交线是呈圆弧的曲面。另外,观察者侧表面52a与垂直于显示面10a并且与第一方向D1正交的平面的交线可以是圆弧。另外,观察者侧表面52a与垂直于显示面10a并且与第一方向D1正交的平面的交线,可以是非圆弧的曲线。特别是,优选是由上述的国际公开第2009/157150号中记载的非球面函数规定的曲线。
例如,为了使观察者侧表面52a与垂直于显示面10a并且与第一方向D1正交的平面的交线是上述非球面函数,设计透镜部52时,将在周边显示区域10D形成的图像,与在中央显示区域10B形成的图像相比较,以图像压缩率a进行压缩而形成,能够使在周边显示区域10D形成的图像放大到1/a倍,并显示在透镜部52的观察者侧表面52a上。即,能够在由周边显示区域10D、边框区域10F和面板近边部分50G构成的区域显示没有变形的图像。
上述实施方式的透镜部52,都是只有观察者侧表面52a是曲面,但是透镜部52的观察者侧表面52a和背面侧表面也可以是曲面。图17表示透镜部的观察者侧表面52a和背面侧表面52c是曲面的液晶显示装置100I。图17中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100I,是使液晶显示装置100C(参照图8)的透镜部52的观察者侧表面52a和背面侧表面52c为曲面的液晶显示装置。如图17所示,入射到透镜部52的光,被折射2次并出射。因此,与只有单面是曲面的显示装置相比,能够以短的光学距离使光较大地折射。由此,与只有单面是曲面的显示装置相比,即使增大透镜部52的观察者侧表面52a和背面侧表面52c的曲率半径,也能够发挥同等的光学特性。因此,能够使透镜部52薄型化和轻量化。
透镜部52的两面是曲面时,观察者侧表面52a的与垂直于显示面10a的平面的交线,以及背面侧表面52c的与垂直于显示面10a的平面的交线,例如可以都是圆弧,另外,也可以使上述2条交线的至少一条,是由非球面函数规定的曲线。另外,也可以使观察者侧表面52a和背面侧表面52c的至少一方是其他自由曲面(参照国际公开第2009/157161号)。为了参考,在本说明书中引用国际公开第2009/157161号的全部公开内容。
另外,也可以如图18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100J那样,仅使透镜部52的背面侧表面52c为曲面,使观察者侧表面52a为平坦面。液晶显示装置100J,具有容易擦去附着在观察者侧表面52a的灰尘和脏污的优点。
另外,作为透镜面,示出了曲面的例子,但是也可以不是曲面。例如,也可以使透镜部52的观察者侧表面52a和背面侧表面52c的至少一方为菲涅耳透镜面。图19~21是具有菲涅耳透镜面的显示装置的端部的示意放大截面图。
图19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100B’,是使液晶显示装置100B(参照图5)的透镜部52的观察者侧表面52a为菲涅耳透镜面的液晶显示装置。另外,图20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100C’,是使液晶显示装置100C(参照图8)的透镜部52的观察者侧表面52a为菲涅耳透镜面的液晶显示装置,图21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100I’,是使液晶显示装置100I(参照图17)的透镜部52的观察者侧表面52a和背面侧表面52c为菲涅耳透镜面的液晶显示装置。
液晶显示装置100B’(图19)、100C’(图20)和100I’(图21)通过使透镜部为菲涅耳透镜面,与液晶显示装置100B(图5)、100C(图8)和100I(图17)相比较,分别具有薄型化和轻量化的优点。另外,通过使透镜部52的观察者侧表面52a为菲涅耳透镜面,能够看到与平面近似的形状,因此与为曲面的情况相比较,具有从设计的观点出发优选的优点(参照国际公开第2009/066436号)。为了参考,在本说明书中引用国际公开第2009/066436号的全部公开内容。
另外,当菲涅耳透镜面的相互邻接的槽的间隔与显示区域10A的相互相邻的像素的间隔大小不同时,抑制莫尔条纹(莫尔干涉条纹)的产生故优选。例如,在相互相邻的像素的间隔是100μm的情况下,菲涅耳透镜面的槽的间隔优选在20μm以下或200μm以上。
另外,即使在侧箱体部56的观察者侧表面56a和背面侧表面56c的至少一方为透镜面的情况下,也可以使它们为菲涅耳透镜面(图22和图23)。图22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100D’,是使液晶显示装置100D(图10)的侧箱体部56的观察者侧表面56a和透镜部52的观察者侧表面52a为菲涅耳透镜面的液晶显示装置。图23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100E’,是使液晶显示装置100E(图11)的侧箱体部56的观察者侧表面56a和透镜部52的观察者侧表面52a为菲涅耳透镜面的液晶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100D’和液晶显示装置100E’各自与液晶显示装置100D和液晶显示装置100E相比,能够实现薄型化和轻量化。
具有菲涅耳透镜面的透镜一体型箱体50,例如能够使用具有通过切削法形成菲涅耳透镜面的面的模具,通过注塑成型制作。
上述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0B~100J具备将侧箱体部56、底箱体部58、透镜部52和平板部54一体形成的透镜一体型箱体50,但是也可以将它们分别形成为不同部件并组合使用。例如,可以用多个部件将液晶显示面板10夹入,并用螺钉、爪结构、粘接带等固定。在组合使用多个部件代替透镜一体型箱体50时,也可以如以下说明那样,因部件不同而透明性不同。参照图24,以液晶显示装置100C(例如参照图8)为例,对侧箱体部56、底箱体部58、透镜部52和平板部54的透明性进行说明。从液晶显示装置100C的像素出射的光所透过的区域(由50A表示)优选透明性高。从背面侧入射的光所透过的部分即侧箱体部56的外侧部分(50B)优选透明性高。侧箱体部56和透镜部52中向观察者出射的光不通过的部分(50C)、背光源装置40的背面侧的部分(50D)可以不透明。
另外,在从倾斜方向或侧面方向观看液晶显示装置100C时难以看到液晶显示面板10的侧面的情况下,例如,在液晶显示面板10和背光源装置40的侧面的外侧可以配置黑色的膜70等。膜70也可以不是黑色。另外,也可以不设置膜等其他部件,而是例如在侧箱体部56的显示面板侧的侧面直接印刷。
侧箱体部56、底箱体部58、透镜部52和平板部54,能够使用例如丙烯酸、聚碳酸酯作为材料,通过注塑成型制作。另外,上述的不影响显示的部分,也可以使用加工容易的ABS树脂等。
在组合使用多个部件的情况下,具有透镜部52、平板部54和侧箱体部56的部件、及底箱体部58,可以用例如螺钉60固定(图25)。另外,可以在各部件设置爪状的结构进行固定,也可以用透明的粘接带固定。在使用非透光性的部件进行固定的情况下,例如在侧箱体部的背面侧固定时,由于影响到观察者能够透过地看到的背景,所以如图25所示优选在液晶显示装置100C的背面侧进行固定。另外,组合多个部件时,从成形和设计的观点考虑,也可以使全部的部件是透明的。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0A的透光性罩20和箱体30、液晶显示装置100B~100J的透镜一体型箱体50,也能够使用例如丙烯酸(丙烯)、聚碳酸酯通过注塑成型等制作。
另外,示出了上述实施方式的侧箱体部56的观察者侧表面56a和背面侧表面56c是平面或透镜面的例子,但是侧面56b和观察者侧表面56a相交的角部,为了设计和处理上的便利,可以是曲面。
示出了上述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具有矩形的显示面板,难以看到显示装置的边框的4边中的2边的例子,但是例如可以仅使1边难以被视认,也可以使3边或4边全都难以被视认。
图26(a)~(c)表示4边的边框难以被视认的液晶显示装置200A。图26(a)是观察者看到的液晶显示装置200A的示意图,图26(b)和(c)分别是沿着图26(a)中的线26B-26B’和线26C-26C’的示意截面图。线26B-26B’与第二方向D2平行,线26C-26C’与第一方向D1平行。因此,图26(b)是液晶显示装置200A的沿着第二方向D2切得的截面图,图26(c)是液晶显示装置200A的沿着第一方向D1切得的截面图。
如图26(b)所示,液晶显示装置200A具有透镜一体型箱体50。在沿着第一方向D1延伸的、透镜一体型箱体50的2边设置有侧箱体部56和透镜部52。透镜部52配置在与包括液晶显示面板10的周边显示区域10D、边框区域10F和侧箱体部的面板近边部分50G的区域重叠的位置。因此,基于与液晶显示装置100C(图7)同样的原理,在周边显示区域10D形成的图像,被放大到由周边显示区域10D、边框区域10F和面板近边部分50G构成的区域。另外,侧箱体部56的、在观察者侧未配置透镜部52的区域(外侧部分50H),能够透过地看到外侧部分50H的背景。因此,液晶显示装置200A的沿着第一方向D1延伸的2边的边框(液晶显示面板10的边框区域10F和侧箱体部56)难以被视认。
如图26(c)所示,在沿着第二方向D2延伸的、透镜一体型箱体50的2边,也与沿着第一方向D1延伸的2边同样地设置有侧箱体部56和透镜部52。因此,液晶显示装置200A的沿着第二方向D2延伸的2边的边框(液晶显示面板10的边框区域10F和侧箱体部56)难以被视认。
图26(a)表示显示图像的区域201和能够透过地看到背景的区域203。如上所述,通过液晶显示装置200A的透镜一体型箱体50,在沿着第一方向D1延伸的2边和沿着第二方向D2延伸的2边的边框区域10F和面板近边部分50G的观察者侧显示图像的一部分,在外侧部分50H能够透过地看到背景,因此液晶显示装置200A如图26(a)所示,在4边的边框显示图像的一部分,或者能够透过地看到背景。因此,能够使液晶显示装置200A的4边的边框难以被视认。
如图26(a)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200A那样,难以看到4边的边框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相邻的2边的角部难以被看到。设置在角部的透镜部的形状如后述那样,例如优选为旋转体的一部分(参照日本特愿2008-322964号)。为了参考,在本说明书中引用日本特愿2008-322964号的全部公开内容。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旋转体是指通过使平面图形围绕与其位于同一平面的直线旋转360°所得到的立体图形。此外,将这条直线称为旋转轴。
作为显示面板,例如,本发明也能够适用于具有圆形的显示面板和椭圆形的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作为圆形的显示面板,例如,能够使用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公知的圆形显示面板。
图27(a)~(c)是具备圆形的液晶显示面板10的液晶显示装置200B的示意图。图27(a)是观察者看到的液晶显示装置200B的示意图,图27(b)和(c)分别是沿着图27(a)中的线27B-27B’和线27C-27C’的示意截面图。线27B-27B’与第二方向D2平行,线27C-27C’与第一方向D1平行。因此,图27(b)是液晶显示装置200B的沿着第二方向D2切得的截面图,图27(c)是液晶显示装置200B的沿着第一方向D1切得的截面图。
液晶显示装置200B具有圆形的透镜一体型箱体50。在透镜一体型箱体50呈圆周状地设置有侧箱体部56和透镜部52。从图27(b)和(c)可知,透镜部52配置在与液晶显示面板10的周边显示区域10D、边框区域10F和侧箱体部56的面板近边部分50G重叠的位置。由于液晶显示装置200B的液晶显示面板10和透镜一体型箱体50都是圆形,所以沿着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以外的方向切得的液晶显示装置200B的截面,都是与图27(b)和(c)中示意性表示的结构相同的结构。因此,基于与液晶显示装置100C(图7)同样的原理,在周边显示区域10D形成的图像,被放大到由周边显示区域10D、边框区域10F和面板近边部分50G构成的区域。另外,在侧箱体部56的于观察者侧未配置透镜部52的区域(外侧部分50H),能够透过地看到外侧部分50H的背景。
因此,如图27(a)所示的显示图像的区域201和能够透过地看到背景的区域203那样,在液晶显示装置200B的圆周状的边框(边框区域10F和侧箱体部56),或者显示图像的一部分,或者能够透过地看到背景。因此,能够使圆形的液晶显示装置200B的圆周状的边框难以被视认。
上述的液晶显示装置200A(图26)和液晶显示装置200B(图27),通过在显示区域中显示由CCD等拍摄的背景的视频,能够使得恰如显示装置不存在一样。像这样使观察者不能视认对象的技术被称为光学迷彩。
优选对透光性罩20的观察者侧表面、侧箱体部36的观察者侧表面和透镜一体型箱体50的观察者侧表面实施抗反射加工。例如,通过用蒸镀、涂敷工序形成透镜一体型箱体50和折射率不同的薄膜层,能够降低表面反射(也称作LR处理)。此外,也可以贴附由电介质多层膜构成的抗反射膜(也称作AR膜)或具有蛾眼构造的抗反射膜。另外,表面是菲涅耳透镜面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例如蒸镀、浸渍涂层法等涂敷工序来实施抗反射处理。
另外,在周边显示区域10D形成的图像,通过透镜部被放大并显示在由边框区域10F和周边显示区域10D构成的区域,因此,优选在周边显示区域10D形成的图像,与在中央显示区域10B形成的图像相比被压缩。作为压缩图像的方法,例如,通过压缩向排列在周边显示区域10D的像素供给的显示信号,在周边显示区域10D形成被压缩的图像的方法,和使周边显示区域10D内的像素的间隔产生变化的方法(参照日本特愿2008-322964号)。
在周边显示区域10D内形成的图像被透镜部52被放大,因此与其放大率相应地亮度下降。从而,在透镜部52上显示的图像与在平板部54上显示的图像之间会产生亮度差。这样的亮度差能够通过将入射到透镜部52的光的亮度相比入射到平板部54的光的亮度相对地提高而得到改善。例如,通过使中央显示区域10B内的像素的透过率比周边显示区域10D内的像素的透过率低,或者使从周边显示区域10D内的像素出射的光的亮度比从中央显示区域10B内的像素出射的光的亮度高,能够改善亮度差(参照日本特愿2008-322964号)。
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便携式电话。图2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电话300A的示意图。在便携式电话300A的、沿着与显示面的水平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2边,例如,以使外侧端部存在于箱体的外侧端面的观察者侧的方式配置有透镜部。这时,便携式电话300A基于与液晶显示装置100B(图4)同样的原理,在沿着与显示面的水平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2边的边框(包括边框区域和侧箱体部的区域)显示图像。即,便携式电话300A能够使沿着与显示面的水平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2边的边框难以被视认(显示图28所示的图像的区域301)。
上述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作为数码相框来使用。如果在4边设置能够将图像显示到显示装置的端为止的透镜部52(例如,液晶显示装置100B的透镜部52),则能够实现在整个画面显示图像的数码相框。
在用作数码相框的情况下,也可以在透镜部52上显示框(frame)的图像。通过在透镜52上显示框的图像,能够实现可自由改变框的设计的新的结构的数码相框。
图29(a)和(b)表示在透镜部52上显示框的图像的数码相框300B。如图29(a)和(b)所示,在数码相框300B的透镜部上的区域304,显示不同的框的图像。现有的数码相框的框不能够变更,但是数码相框300B则具有能够自由改变框的设计的优点。数码相框300B例如能够进行根据显示在中央的图像来改变框的设计的更有趣的方式。另外,能够不改变照片等的显示在中央的图像(在图29(a)和(b)中由301表示的区域显示的图像)地仅变更框的图像,选择与中央的图像搭配的喜欢的框。相反,也能够不改变框的图像而仅变更显示在中央的图像来使用。
在透镜部52上显示框的图像例如是通过向排列在周边显示区域10D内的像素供给框的图像用的显示信号来实现的。例如,将显示于显示装置的图像,作为显示在中央的图像和框的图像的组合,通过软件上的处理,能够不改变现有的电路结构而容易地实现。此外,也可以将向周边显示区域10D内的像素供给显示信号的驱动电路另外设置,使其与中央显示区域10B内的像素分别被驱动,由此能够与显示在中央的图像无关地自由地变更框。
另外,数码相框300B也能够容易地变更框的宽度。例如,通过向排列在包括周边显示区域10D和中央显示区域10B中的与周边显示区域10D相邻的部分的区域内的像素供给框的图像用的显示信号,能够使框的宽度比透镜部52的宽度大。
另外,在数码相框300B例如具备背光源装置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周边显示区域10D和中央显示区域10B的从背光源装置出射的光的强度,也能够使框的图像与显示在中央的图像的亮度不同。
另外,如数码相框300B那样,使显示在透镜部上的图像(形成于周边显示区域的图像)与显示在平板部上的图像(形成于中央显示区域的图像)为不同种类的内容的图像,由此也能够适用于例如上述的便携式电话和液晶显示装置。
当然,在透镜部52上不仅显示框的图像,例如也可以显示花纹、符号或日期和时间等简单信息的文本。
另外,显示框的图像的区域(周边显示区域10D或包括其近边的区域)和显示中央的图像的区域(中央显示区域10B)也可以改变像素的分辨率。例如,在框的图像是单纯的花纹等的情况下,也可以降低周边显示区域10D的分辨率。另外,在显示细致的文本的情况下,可以提高周边显示区域10D的分辨率。
当如液晶显示装置200A(图26)那样难以看到4边的边框时,如上所述,也可以使相邻的2边的角部难以被看到。以下,参照图30~32,对当难以看到相邻的2边的角部时在液晶显示面板的角部的观察者侧配置的透镜部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30(a)和(b)是表示液晶显示装置500a的结构的图,图30(a)是示意平面图,图30(b)是沿着图30(a)中的线30B-30B’的示意截面图。
如图30(a)和(b)所示,液晶显示装置500a包括:液晶显示面板500;和在液晶显示面板500的观察者侧配置的透光性罩600。液晶显示面板500包括:多个像素呈具有行和列的矩阵状排列的显示区域520;和设置于显示区域520的外侧的边框区域530。显示区域520由与边框区域530相邻的周边显示区域525和周边显示区域525以外的区域的中央显示区域524构成。透光性罩600具有平板部650和透镜部610。
液晶显示面板500的周边显示区域525是指显示区域520中的在其观察者侧配置透光性罩600的透镜部610的区域。平板部650配置在中央显示区域524上。通过由透镜部610使从周边显示区域525出射的光折射,将在周边显示区域525形成的图像放大到由周边显示区域525和边框区域530构成的区域。
这里,当将行方向设为第一方向D1,将列方向设为第二方向D2时,在显示区域520与边框区域530之间,存在有沿着第一方向D1延伸的第一边界线B1和与第一边界线B1交叉并沿着第二方向D2延伸的第二边界线B2。在周边显示区域525与中央显示区域524之间,存在有沿着第一方向D1延伸的第三边界线B3和与第三边界线B3交叉并沿着第二方向D2延伸的第四边界线B4。
周边显示区域525具有:通过第三边界线B3与第四边界线B4交叉的点C并与第一边界线B1正交的直线L1;通过点C并与第二边界线B2正交的直线L2;和由第一边界线B1和第二边界线B2包围的第一周边显示部分521。
另外,周边显示区域530具有隔着第一边界线B1或第二边界线B2与第一周边显示部分521相邻的第一边框部分531。第一边框部分531是由第一边界线B1、第二边界线B2、直线L1、直线L2和液晶显示面板500的外缘规定的部分。
如图30(b)所示,透光性罩600的透镜部610具有弯曲的表面。在图30(a)中,用等高线表示透镜部610的表面(观察者侧表面)弯曲的状况。另外,这里为了简单起见而使等高线的间隔为一定(固定),但是也可以不限于此。关于透镜部610的观察者侧表面的优选形状将在后面叙述。
如上所述,液晶显示装置500a具有的透光性罩600的透镜部610,通过使从周边显示区域525出射的光折射,将在周边显示区域525形成的图像放大到由周边显示区域525和边框区域530构成的区域。透镜部610中的在液晶显示面板500的角部的观察者侧配置的部分(称为第一透镜体)如图30(a)所示,使从第一周边显示部分521内的像素571出射的光,向从点C朝向像素571的方向X1折射。同样,从第一周边显示部分521内的各像素出射的光,向从点C分别朝向该像素的方向被折射。从与液晶显示装置500a的显示面垂直的方向观察图像时,在液晶显示面板500的第一周边显示部分521形成的图像,被放大并显示在由第一周边显示部分521和第一边框部分531构成的区域。即,在第一周边显示部分521和第一边框部分531上配置的、透镜部610的部分(第一透镜体),使从第一周边显示部分521出射的光向既非横方向D1也非纵方向D2的方向(例如X1)折射,由此难以看到第一边框部分531。
以下,参照图31和图32,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图31是示意性表示将液晶显示面板500的角部附近放大的顶视图。如图31所示,在显示区域520与边框区域530之间存在有第一边界线B1和第二边界线B2,在周边显示区域525与中央显示区域524之间存在有第三边界线B3和第四边界线B4。第一周边显示部分521是由直线L1、直线L2、第一边界线B1和第二边界线B2包围的部分。第一边框部分531是边框区域530内的由直线L1、直线L2、第一边界线B1、第二边界线B2和边框区域530的外缘535包围的部分。
接着,参照图32。图32是液晶显示装置500a的在X1-Y1平面上的截面图。这里,Y1轴是通过图31所示的点C、并与液晶显示面板500的显示面19垂直的轴。
图32中用虚线表示从排列在显示区域520的像素出射的光线。如图32所示,从第一周边显示部分521内的像素出射的光,入射到第一透镜体611,被折射向X1方向。这时,入射到第一透镜体611的光,在第一透镜体611的观察者侧表面(也称作“出射面”)被折射,从第一透镜611的观察者侧表面出射。从第一透镜体611的观察者侧表面出射的光,沿着与显示面19垂直的方向直线行进。同样,从第一周边显示部分521内的各像素出射的光,向从点C朝向各个像素的方向被折射。由于在液晶显示面板500的第一周边显示部分521形成的图像,被放大并显示在由第一周边显示部分521和第一边框部分531构成的区域,所以从与液晶显示装置500a的显示面19垂直的方向观察图像时,难以看到第一边框部分531。
另外,图32中也图示有从中央显示区域524内的像素出射的光线。在中央显示区域524上配置的平板部650的出射面,与显示面19平行。从中央显示区域524出射的光入射到平板部650,在平板部650内沿着与显示面19垂直的方向直线行进,出射到观察者侧。
另外,第一透镜体611的观察者侧表面与X1-Y1平面的交线611c,例如优选由上述的国际公开第2009/157150号中记载的非球面函数规定的曲线。例如,如果以使交线611c为由上述非球面函数规定的曲线的方式设计第一透镜体611,则将形成于第一周边显示部分521的图像与形成于中央显示区域524形成的图像相比较,以图像压缩率a进行压缩而形成,能够将形成于第一周边显示部分521的图像放大到1/a倍,并显示在第一透镜体611的观察者侧表面上。即,在由第一周边显示部分521和第一边框部分531构成的区域,能够显示没有变形的图像。
接着,对透镜部610中的在第一周边显示部分521上和第一边框部分531上配置的部分(第一透镜体611)的优选形状进行说明。第一透镜体611优选是用包含旋转轴的2个平面切取旋转体而得到的立体的一部分。此时,优选以旋转轴与Y1轴一致的方式配置该旋转体的一部分。即,旋转轴优选以通过点C并与第三边界线B3和第四边界线B4垂直的方式配置。
当使第一透镜体611的形状为:例如使图32所示的由交线611c、X1和Y1包围的平面以Y1轴为旋转轴进行旋转而得到的旋转体的一部分时,X1-Y1平面以外的、通过Y1轴并与显示面19垂直的平面与第一透镜体611的观察者侧表面的交线是与交线611c同样的曲线。这时,关于第一周边显示部分521内的像素571以外的像素,也能够使从各个像素出射的光向从点C朝向各个像素的方向折射,因此能够将在第一周边显示部分521形成的图像放大到由第一周边显示部分521和第一边框部分531构成的区域。
如上所述,在液晶显示装置500a中,能够使第一边框部分531难以被看到。因此,在图26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200A中,通过使透镜一体型箱体50的透镜部52的角部,与液晶显示装置500a的透光性罩600的透镜部610的角部(第一透镜体611)是同样的结构,能够使液晶显示装置200A的液晶显示面板10的角部的边框区域难以被看到。如参照图26所说明的,能够使液晶显示装置200A的4边全部的边框难以被看到,因此通过使透镜部52的角部为与第一透镜体611是同样的结构,能够使包括角部的全部边框难以被看到。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具备唯一的显示面板且边框难以被视认的直视型显示装置。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适用于信息显示用的显示装置,特别适用于数码相框。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   液晶显示面板
10A  显示区域
10B  中央显示区域
10D  周边显示区域
10F  边框区域
10a  显示面板的显示面
10b  显示面板的侧面
11   上基板
12  下基板
13  液晶层
16  密封部
20  透光性罩
22、52  透镜部
22a、52a  透镜部的观察者侧表面
22c、52c  透镜部的背面侧表面
22d、52d  透镜部外侧端部
24、54  平板部
30  箱体
36、56  侧箱体部
36a、56a  侧箱体部的观察者侧表面
36b、56b  侧箱体部的外侧端面
36c、56c  侧箱体部的背面侧表面
40  背光源装置
50  透镜一体型箱体
50G  面板近边部分
50H  外侧部分
38、58  底箱体部
60  螺钉
100A  液晶显示装置
101  显示图像的区域
102  边框被视认的区域
103  能够透过地看到背景的区域(背景透过来而能够被看到的区域)
B1  边界
D1  第一方向
D2  第二方向

Claims (5)

1.一种直视型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面板,其具有显示区域和在所述显示区域的外侧设置的边框区域;和
在所述显示面板的观察者侧配置的透光性罩,
所述透光性罩具有透镜部,该透镜部配置在与以下区域重叠的位置,该区域包括: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边框区域的一部分;和所述显示区域内的与所述边框区域的所述一部分相邻的周边显示区域的一部分,
所述显示装置还具备箱体,该箱体具有在所述显示面板的至少侧面配置的箱体部,
从所述周边显示区域的所述一部分出射的光的一部分和/或从背面侧入射的光的一部分,向所述箱体部的观察者侧出射,
所述箱体部是透光性的,所述箱体部的外侧端面位于所述透光性罩的所述透镜部的外侧端部的外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和所述透光性罩形成为一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和所述透光性罩形成为一体,
所述箱体部的观察者侧表面和背面侧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是透镜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部以所述箱体部的所述观察者侧表面与所述透镜部的所述观察者侧表面形成边界的方式设置,
所述边界位于所述边框区域的所述一部分的观察者侧,
所述箱体部的所述观察者侧表面是透镜面。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显示区域中的所述周边显示区域以外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形成的图像,是与在所述周边显示区域的所述一部分形成的图像不同种类的内容的图像。
CN201080006853.6A 2009-02-06 2010-02-02 显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083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17067.0A CN104049408B (zh) 2009-02-06 2010-02-02 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26783 2009-02-06
JP2009026783 2009-02-06
PCT/JP2010/000615 WO2010089998A1 (ja) 2009-02-06 2010-02-02 表示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17067.0A Division CN104049408B (zh) 2009-02-06 2010-02-02 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08328A CN102308328A (zh) 2012-01-04
CN102308328B true CN102308328B (zh) 2014-06-25

Family

ID=4254190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06853.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08328B (zh) 2009-02-06 2010-02-02 显示装置
CN201410217067.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049408B (zh) 2009-02-06 2010-02-02 显示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17067.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049408B (zh) 2009-02-06 2010-02-02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531623B2 (zh)
EP (1) EP2395496A4 (zh)
JP (2) JP5122657B2 (zh)
CN (2) CN102308328B (zh)
BR (1) BRPI1007450A2 (zh)
RU (1) RU2011136816A (zh)
WO (1) WO201008999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08329A (zh) * 2009-02-10 2012-01-04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KR101340552B1 (ko) * 2010-12-31 2013-12-11 제일모직주식회사 모바일 폰의 모듈 조립 방법
US9285533B2 (en) * 2011-01-13 2016-03-15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isplay apparatus
KR101843913B1 (ko) * 2011-02-28 2018-05-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5680495B2 (ja) * 2011-07-13 2015-03-04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電子機器
US20130083080A1 (en) 2011-09-30 2013-04-04 Apple Inc. Optical system and method to mimic zero-border display
US9244282B2 (en) * 2011-10-12 2016-01-26 Corning Incorporated Curved bezel-concealing display device covers and bezel-free display devices
US9063359B2 (en) 2012-01-30 2015-06-23 Sony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Electronic display projection assembly having substantially white off state
JP5918786B2 (ja) * 2012-02-08 2016-05-1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WO2013172423A1 (ja) * 2012-05-18 2013-11-2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CN103517013A (zh) * 2012-06-14 2014-01-15 席勇 一种新型电视机
CN103517011A (zh) * 2012-06-15 2014-01-15 席勇 一种新型电视显示屏面板
US9568756B2 (en) 2012-06-26 2017-02-14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isplay device
CN104428828B (zh) 2012-07-09 2017-03-08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US20140092346A1 (en) 2012-09-28 2014-04-03 Apple Inc. Borderless Display with Light-Bending Structures
US10067535B2 (en) 2012-09-28 2018-09-04 Apple Inc. Multiple-element light-bending structures for minimizing display borders
US9435939B2 (en) 2012-08-02 2016-09-06 Apple Inc. Displays with coherent fiber bundles
EP2902994A4 (en) 2012-10-30 2016-09-14 Sharp Kk ACTIVE MATRIX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THEREFOR
CN105210001B (zh) * 2012-11-07 2019-03-05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显示盖板的膜和包括其的显示设备
DE102012224352A1 (de) * 2012-12-21 2014-06-26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Elektrooptische Anzeige mit einer transparenten Abdeckung
KR101991839B1 (ko) * 2013-01-15 2019-06-2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커버 윈도우를 구비하는 표시 장치
US20160011633A1 (en) * 2013-03-15 2016-01-14 Sharp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nic device
CN104063018A (zh) * 2013-03-22 2014-09-24 席勇 一种新型显示屏
US8994042B2 (en) 2013-05-20 2015-03-31 Lg Electronics Inc.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KR102018741B1 (ko) 2013-06-03 2019-09-0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커버 윈도우를 구비하는 표시 장치
US9798174B2 (en) * 2013-07-26 2017-10-24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JPWO2015015607A1 (ja) * 2013-07-31 2017-03-02 株式会社東芝 映像表示装置
JP5653538B1 (ja) * 2013-07-31 2015-01-14 株式会社東芝 映像表示装置
US9851605B2 (en) 2013-08-29 2017-12-26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isplay panel
WO2015033721A1 (ja) 2013-09-04 2015-03-1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パネル
US20160139460A1 (en) * 2013-09-19 2016-05-1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isplay device
TW201514580A (zh) * 2013-10-15 2015-04-16 G Tech Optoelectronics Corp 電子裝置及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
KR102145563B1 (ko) * 2013-10-31 2020-08-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베젤 가림 부재를 가진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3700323B (zh) * 2013-12-31 2015-12-23 深圳市澳柯瑞科技有限公司 无边框显示装置及消除拼缝的大屏幕拼接显示系统
JP6234825B2 (ja) * 2014-01-14 2017-11-22 Nkkスイッチズ株式会社 額縁レス表示装置
KR102260184B1 (ko) 2014-02-26 2021-06-0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커버 윈도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JP6043868B2 (ja) * 2014-03-07 2016-12-14 堺ディスプレイプロダクト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JP6138721B2 (ja) * 2014-04-08 2017-05-3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携帯端末機器
JP5905173B1 (ja) * 2014-06-11 2016-04-2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CN104181715A (zh) * 2014-08-14 2014-12-03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无边框显示器
CN104181716A (zh) * 2014-08-22 2014-12-03 深圳市中兴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无边框显示装置
CN104133310A (zh) * 2014-08-22 2014-11-05 深圳市中兴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无边框显示装置
JP6291397B2 (ja) 2014-10-28 2018-03-14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液晶表示装置
CN104409020B (zh) * 2014-12-15 2017-09-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0317687B2 (en) * 2014-12-16 2019-06-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Light path adjuster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JP2015099375A (ja) * 2015-01-07 2015-05-28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KR102307261B1 (ko) * 2015-05-27 2021-10-0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06292023A (zh) * 2015-05-29 2017-01-0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面板及具有所述显示屏面板的移动终端
JP2017037140A (ja) 2015-08-07 2017-02-16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収容ケース、これを備える液晶表示装置
JP2017049367A (ja) * 2015-08-31 2017-03-0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TWI600938B (zh) * 2015-09-18 2017-10-0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
CN105182590B (zh) 2015-10-10 2018-10-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摸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US10331260B2 (en) 2015-10-30 2019-06-25 Essential Products, Inc. Variable transparency layer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US10102789B2 (en) 2015-10-30 2018-10-16 Essential Products, Inc. Mobile device with display overlaid with at least a light sensor
US9864400B2 (en) 2015-10-30 2018-01-09 Essential Products, Inc. Camera integrated into a display
US9754526B2 (en) 2015-10-30 2017-09-05 Essential Products, Inc. Mobile device with display overlaid with at least a light sensor
JP6749795B2 (ja) 2015-11-18 2020-09-02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これを備える表示装置、およびバックライト装置の製造方法
US10025128B2 (en) 2015-11-18 2018-07-17 Japan Display Inc. Backlight device, display device with the sam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backlight device
CN105283010A (zh) * 2015-11-20 2016-01-27 安徽瑞沃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触摸屏防雨装置
US9946104B2 (en) 2015-12-28 2018-04-17 Japan Display Inc.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17120310A (ja) 2015-12-28 2017-07-06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表示装置に用いる接着シート、およ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US10061077B2 (en) 2016-01-07 2018-08-28 Japan Display Inc. Backlight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FR3056283B1 (fr) * 2016-09-21 2021-05-14 Valeo Vision Dispositif lumineux comportant une source lumineuse surfacique
WO2018056111A1 (ja) * 2016-09-21 2018-03-29 日本精機株式会社 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装置用カバー透光部材及び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KR20180046960A (ko) * 2016-10-28 2018-05-1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JP6689731B2 (ja) 2016-11-28 2020-04-28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液晶表示装置
CN106775522B (zh) * 2016-11-30 2020-03-27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无边框移动终端及其图像显示方法
JP6779805B2 (ja) 2017-02-06 2020-11-04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液晶表示装置
KR20180098466A (ko) * 2017-02-25 2018-09-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코너가 둥근 디스플레이를 구비한 전자 장치
CN206671719U (zh) * 2017-03-21 2017-11-24 诚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JP6533815B2 (ja) * 2017-09-27 2019-06-19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CN108333827A (zh) * 2018-01-10 2018-07-27 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拼接中黑边现象消除的显示装置
US11698549B2 (en) * 2020-03-13 2023-07-11 Misapplied Sciences, Inc. Multi-view display panel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336A (zh) * 1994-04-28 1996-03-27 松下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气体放电显示装置和驱动该装置的方法
CN2781497Y (zh) * 2005-04-20 2006-05-17 顾自强 独立落地式全彩色发光二极管动态户外广告装置
EP1918959A1 (en) * 2002-09-03 2008-05-07 Bloomberg LP Bazel-less electronic display
WO2008149449A1 (ja) * 2007-06-07 2008-12-11 Telesystems Co., Ltd. マルチ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5188873B2 (ja) * 2008-05-09 2013-04-24 株式会社マキタ 携帯工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61886U (zh) 1986-10-14 1988-04-23
JPH02275490A (ja) 1989-04-18 1990-11-09 Ube Ind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H03454U (zh) * 1989-05-24 1991-01-07
JPH04128862A (ja) 1990-09-20 1992-04-30 Fujitsu Ltd 液晶ディスプレイ
JPH05143007A (ja) * 1991-11-25 1993-06-11 Fujitsu Ltd マトリクス表示装置
JPH05188873A (ja) 1992-01-08 1993-07-3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大画面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H0863110A (ja) 1994-08-25 1996-03-08 Matsushita Electron Corp 平板型画像表示装置
JPH1124608A (ja) * 1997-07-01 1999-01-29 Yokogawa Electric Corp Led表示装置
GB0028890D0 (en) * 2000-11-27 2001-01-10 Isis Innovation Visual display screen arrangement
EP1563523A4 (en) * 2002-09-03 2006-05-24 Bloomberg Lp DECK RINGLESS ELECTRONIC DISPLAY
KR101030537B1 (ko) 2004-06-30 2011-04-2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를 이용한 휘도 편차 보상방법
JP2006276580A (ja) 2005-03-30 2006-10-12 Sanyo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8032964A (ja) 2006-07-28 2008-02-14 Nagano Automation Kk フィルムを剥ぐための装置およびフィルムを剥がす方法
DE202006017277U1 (de) * 2006-11-13 2007-01-18 Element Displays Dr. Wiemer Gmbh Flüssigkristall-Anzeigevorrichtung
WO2009066436A1 (ja) 2007-11-22 2009-05-2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表示装置
CN102067196B (zh) 2008-06-25 2014-04-23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CN102067197A (zh) 2008-06-26 2011-05-18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2257549B (zh) 2008-12-18 2014-02-26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336A (zh) * 1994-04-28 1996-03-27 松下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气体放电显示装置和驱动该装置的方法
EP1918959A1 (en) * 2002-09-03 2008-05-07 Bloomberg LP Bazel-less electronic display
CN2781497Y (zh) * 2005-04-20 2006-05-17 顾自强 独立落地式全彩色发光二极管动态户外广告装置
WO2008149449A1 (ja) * 2007-06-07 2008-12-11 Telesystems Co., Ltd. マルチ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5188873B2 (ja) * 2008-05-09 2013-04-24 株式会社マキタ 携帯工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531623B2 (en) 2013-09-10
EP2395496A1 (en) 2011-12-14
JP2012230391A (ja) 2012-11-22
EP2395496A4 (en) 2012-09-19
CN102308328A (zh) 2012-01-04
JPWO2010089998A1 (ja) 2012-08-09
WO2010089998A1 (ja) 2010-08-12
JP5122657B2 (ja) 2013-01-16
CN104049408B (zh) 2017-05-24
CN104049408A (zh) 2014-09-17
US20110285934A1 (en) 2011-11-24
JP5122695B2 (ja) 2013-01-16
BRPI1007450A2 (pt) 2016-11-01
RU2011136816A (ru) 2013-03-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08328B (zh) 显示装置
CN102414730B (zh) 显示装置
CN102460281B (zh) 显示装置
US8797234B2 (en)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light-transmitting cover with lens portion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same
US8692737B2 (en)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light-transmitting cover with a lens portion
JP6038193B2 (ja) 指向性バックライトを使用したベゼルフリー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CN107993577B (zh) 视频墙显示装置
CN102879940B (zh) 显示器、制造显示器的方法、以及电子单元
US20130235560A1 (en) Bezel-concealing display covers and display devices
JP2012247783A (ja) 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CN104714262A (zh) 可切换透镜装置及使用其的二维和三维图像显示装置
US20120293744A1 (en) Light guide sheet and display device
KR102040163B1 (ko) 투명표시장치
KR102514873B1 (ko) 엘이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20140233261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multi-display device
CN105210001A (zh) 用于显示盖板的膜和包括其的显示设备
CN110231729A (zh) 显示器
KR102355832B1 (ko) 다중 패널 표시장치
TWM579298U (zh) 顯示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625

Termination date: 2020020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