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01568B - 定子、电动机以及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定子、电动机以及压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01568B
CN102301568B CN201080006372.5A CN201080006372A CN102301568B CN 102301568 B CN102301568 B CN 102301568B CN 201080006372 A CN201080006372 A CN 201080006372A CN 102301568 B CN102301568 B CN 1023015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or
iron core
face
varnish
protuber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0637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01568A (zh
Inventor
塚本聪
白坂博树
加川庆宪
村上诚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3015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015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015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015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02K3/521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 H02K3/52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for generally annula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12Impregnating, heating or drying of windings, stators, rotors or machin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8Means for mounting or fastening magnetic stationary parts on to, or to, the stator structures
    • H02K1/185Means for mounting or fastening magnetic stationary parts on to, or to, the stator structures to outer st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03/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the windings
    • H02K2203/06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wiring leads, i.e. conducting wires for connecting the winding termin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4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loads, e.g. with hand-held machine tools or f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 Compressor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 Permanent Magnet Type Synchronous Machin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在将定子组装于外壳的工序中能够准确地实现定子的定位的定子、电动机以及压缩机。定子(234)具有:铁心(35),其具有排列成环状的多个齿部(49、54);以及绝缘体(236),其配置于铁心(35)的端部,具有向远离铁心(35)的方向延伸的环状的壁部(47),在壁部(47)的外周面的整周设有朝向径向外侧形成的突出部(248)。并且,该突出部(248)设置成,与铁心(35)的端部之间沿突出部(248)的整周形成有间隙(248a)。

Description

定子、电动机以及压缩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工业用设备、办公用设备、家电用设备等中使用的电动机的定子、以及应用该定子的电动机和压缩机。
背景技术
以往,在作为搭载于汽车等的电动机一体型油压泵的一部分而组装的同步电动机中,公知有在外壳的内部相邻形成有电动机部和泵部的同步电动机(参照专利文献1)。如专利文献1所示,该电动机部构成为三相无刷电动机,该电动机部具有:经由绝缘体将线圈卷绕在形成于铁心的多个齿上而构成的定子、以及具有磁铁的转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8724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上述现有的同步电动机中,一股进行将定子浸渍在清漆中的处理、或在定子上直接涂布清漆的处理。关于实施了这种清漆处理后的定子,在使用碎布等拭去附着于铁心端面的清漆后,在相对于设置面纵向设置或横向设置的状态下,实施用于使清漆干燥的干燥处理。
但是,在这种干燥处理中,虽然在干燥处理前的拭去作业中拭去了清漆,但是,有时例如清漆的多余部分垂落到铁心端面并附着于此。该情况下,在通过热压配合等将定子组装于外壳的工序中,存在如下问题:由于定子失去平衡而向斜方倾斜等,无法准确地进行定子的定位。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将定子组装于外壳的工序中能够准确地实现定子的定位的定子、电动机以及压缩机。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第1方面的定子具有:铁心,其具有排列成环状的多个齿部;以及绝缘体,其配置于铁心的端部,具有向远离铁心的方向延伸的环状的壁部,在壁部的外周面的整周设有朝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
在该定子中,在壁部的外周面的整周设有朝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由此,在相对于设置面纵向设置定子的状态下,在使清漆干燥的干燥工序(以下称为纵向设置干燥工序)中,能够在所有方向上防止清漆的多余部分垂落到铁心端面并附着于此。其结果,在通过热压配合等将定子组装于外壳的工序中,能够防止定子失去平衡,能够准确地进行定子的定位。
第2方面的定子在第1方面的定子中,在突出部的与铁心相反的一侧的面的至少一部分,设有在远离突出部的外侧端部的位置形成的槽。
在该定子中,在纵向设置干燥工序中,能够使清漆的多余部分存入在远离突出部的外侧端部的位置形成的槽中。因此,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清漆的多余部分垂落到铁心端面并附着于此。
第3方面的定子在第1或第2方面的定子中,突出部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成与铁心的端部之间形成有间隙。
在该定子中,在突出部的至少一部分与铁心的端部之间形成间隙,由此,在相对于设置面横向设置定子的状态下,在使清漆干燥的干燥工序(以下为横向设置干燥工序)中,能够使清漆的多余部分在到达铁心端面的近前位置处朝向定子的设置面滴下。因此,能够防止清漆的多余部分附着于铁心端面。
并且,在该定子中,能够减小绝缘体与铁心的边界部分的面积,所以,在定子的清漆处理中,能够减少进入该边界部分的清漆的量。因此,在附着于铁心端面的清漆的拭去作业后,能够减少从边界部分向铁心端面漏出的清漆的量。其结果,在纵向设置干燥工序或横向设置干燥工序中,能够减小附着于铁心端面的清漆的量。
第4方面的定子在第3方面的定子中,突出部设置成,与铁心的端部之间沿突出部的整周形成有间隙。
在该定子中,在横向设置干燥工序中,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清漆的多余部分附着于铁心端面。并且,在该定子中,在纵向设置干燥工序或横向设置干燥工序中,能够使附着于铁心端面的清漆的量为最小限度。
第5方面的定子在第3方面的定子中,在铁心的外周面,在与多个齿部对应的部分形成有沿着铁心的轴向的凹部,突出部设置成,在与多个齿部之间对应的位置处与铁心的端部之间形成有间隙。
在该定子中,在横向设置干燥工序中,能够使清漆的多余部分在到达铁心的外周面中与多个齿部之间对应的部分(在通过热压配合等将定子组装于外壳时与外壳的内周面接触的凸部)的近前位置处朝向定子的设置面滴下。并且,在该定子中,在纵向设置干燥工序或横向设置干燥工序中,能够使附着于凸部的清漆的量为最小限度。
第6方面的定子在第1~第5方面的任意一个方面的定子中,在突出部的前端面形成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突起部。
在该定子中,在横向设置干燥工序中,能够将清漆的多余部分从突起部导向定子的设置面,所以,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清漆的多余部分附着于铁心端面。并且,在该定子中,在纵向设置干燥工序中,突起部成为障壁,也能够防止清漆的多余部分垂落到铁心端面并附着于此。
第7方面的定子在第6方面的定子中,突起部是在突出部的前端面的整周形成的分型线。
在该定子中,能够使用在绝缘体的成形时形成的合模部即分型线作为突起部。
第8方面的电动机具有第1~第7方面的任意一个方面的定子、以及配置于铁心的内侧的转子。
在该电动机中,能够得到与第1~第7方面的定子相同的效果。
第9方面的压缩机具有第8方面的电动机。
在该压缩机中,能够得到与第8方面的电动机相同的效果。
发明效果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发明,能够得到以下效果。
在第1方面中,在壁部的外周面的整周设有朝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由此,在纵向设置干燥工序中,能够在所有方向上防止清漆的多余部分垂落到铁心端面并附着于此。其结果,在通过热压配合等将定子组装于外壳的工序中,能够防止定子失去平衡,能够准确地进行定子的定位。
并且,在第2方面中,在纵向设置干燥工序中,能够使清漆的多余部分存入在远离突出部的外侧端部的位置形成的槽中。因此,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清漆的多余部分垂落到铁心端面并附着于此。
并且,在第3方面中,在突出部的至少一部分与铁心的端部之间形成间隙,由此,在横向设置干燥工序中,能够使清漆的多余部分在到达铁心端面的近前位置处朝向定子的设置面滴下。因此,能够防止清漆的多余部分附着于铁心端面。
进而,在第3方面中,能够减小绝缘体与铁心的边界部分的面积,所以,在定子的清漆处理中,能够减少进入该边界部分的清漆的量。因此,在附着于铁心端面的清漆的拭去作业后,能够减少从边界部分漏出的清漆的量。其结果,在纵向设置干燥工序或横向设置干燥工序中,能够减小附着于铁心端面的清漆的量。
并且,在第4方面中,在横向设置干燥工序中,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清漆的多余部分附着于铁心端面。并且,在该定子中,在纵向设置干燥工序或横向设置干燥工序中,能够使附着于铁心端面的清漆的量为最小限度。
并且,在第5方面中,在横向设置干燥工序中,能够使清漆的多余部分在到达铁心的外周面中与多个齿部之间对应的部分(在通过热压配合等将定子组装于外壳时与外壳的内周面接触的凸部)的近前位置处朝向定子的设置面滴下。并且,在该定子中,在纵向设置干燥工序或横向设置干燥工序中,能够使附着于凸部的清漆的量为最小限度。
并且,在第6方面中,在横向设置干燥工序中,能够将清漆的多余部分从突起部导向定子的设置面,所以,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清漆的多余部分附着于铁心端面。并且,在该定子中,在纵向设置干燥工序中,突起部成为障壁,也能够防止清漆的多余部分垂落到铁心端面并附着于此。
并且,在第7方面中,能够使用在绝缘体的成形时形成的合模部即分型线作为突起部。
并且,在第8方面中,能够得到与第1~第7方面的定子相同的效果。
并且,在第9方面中,能够得到与第8方面的电动机相同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涡旋压缩机的剖视图。
图2是示出固定涡旋部件的平面图。
图3是绝缘体的立体图。
图4是绝缘体的俯视图。
图5是定子的立体图。
图6是定子的俯视图。
图7是示出纵向设置干燥工序的说明图。
图8是示出纵向设置干燥工序的说明图。
图9是示出纵向设置干燥工序的说明图。
图10是示出横向设置干燥工序的说明图。
图11是示出横向设置干燥工序的说明图。
图12是示出横向设置干燥工序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定子、电动机以及压缩机的第1实施方式。
<涡旋压缩机的整体结构>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涡旋压缩机1(压缩机)的剖视图。图2是示出后述的固定涡旋部件20的平面图。该涡旋压缩机1与蒸发器、冷凝器、膨胀阀等一起构成制冷剂回路,发挥对该制冷剂回路中的气体制冷剂进行压缩的作用,由圆筒状的密闭拱顶型的外壳10、涡旋压缩机构11、电动机12、吸入管13以及排出管14等构成。另外,下面详细说明这些主要构成部件。
<外壳>
外壳10具有:大致圆筒状的主体部外壳部15、呈气密状焊接于主体部外壳部15的上端部的碗状的上壁部16、以及呈气密状焊接于主体部外壳部15的下端部的碗状的底壁部17。而且,在该外壳10中收纳有对气体制冷剂进行压缩的涡旋压缩机构11、以及配置于涡旋压缩机构11下方的电动机12。并且,该涡旋压缩机构11和电动机12通过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于外壳10内的驱动轴18连接。
<涡旋压缩机构>
HYPERLINK″http://www8.ipdl.inpit.go.jp/Tokujitu/tjitemdrw.ipdl?N0000=235&N0500=4E#N/;>6=;89?>///&N0001=43&N0552=9&N0553=000003″¥t″tjitemdrw″如图1所示,涡旋压缩机构11由壳体19、紧密贴合地配置于该壳体19上方的固定涡旋部件20、以及与该固定涡旋部件20啮合的可动涡旋部件21构成。另外,下面详细说明这些构成部件。
<壳体>
壳体19的外周面的周方向的整体被压入固定于主体部外壳部15。即,主体部外壳部15和壳体19在整周紧密贴合。因此,外壳10的内部被划分为比壳体19更靠下方的高压空间22以及比壳体19更靠上方的低压空间23。并且,该壳体19通过螺栓部件固定于固定涡旋部件20,以使壳体19的上端面与固定涡旋部件20的下端面紧密贴合。并且,在该壳体19形成有凹陷设置于上表面中央的壳体凹部24、以及从下表面中央向下方延伸设置的轴承部25。
<固定涡旋部件>
如图1所示,固定涡旋部件20由镜板26、以及从该镜板26的镜面向下方延伸的涡旋状的涡旋盘(wrap)27构成。并且,如图2所示,在该镜板26的中央部分形成有与后述的压缩室32连通的排出孔28。
<可动涡旋部件>
如图1所示,与固定涡旋部件20同样,可动涡旋部件21由镜板29、从该镜板29的镜面向上方延伸的涡旋状的涡旋盘30、以及从镜板29的下表面向下方延伸的凸台部31构成。并且,驱动轴18的上端嵌入该凸台部31。组装于涡旋压缩机构11的可动涡旋部件21不会由于驱动轴18的旋转而自转,而是在壳体19内公转。
如图1所示,可动涡旋部件21的涡旋盘30与固定涡旋部件20的涡旋盘27啮合,在这些涡旋盘之间形成有压缩室32。该压缩室32伴随可动涡旋部件21的公转而朝向中心变位,其容积收缩。而且,通过该收缩,压缩室32内的气体制冷剂被压缩。
<吸入管和排出管>
吸入管13用于将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剂导向涡旋压缩机构11,该吸入管13呈气密状嵌入外壳10的上壁部16。吸入管13在上下方向上贯通低压空间23,并且,吸入管13的内端部嵌入固定涡旋部件20。另一方面,排出管14向外壳10的外部排出外壳10内的制冷剂,该排出管14呈气密状嵌入外壳10的主体部外壳部15。
<电动机>
电动机12具有经由驱动轴18而与可动涡旋部件21连接的转子33、以及隔着空气隙配置于该转子33的径向外侧的定子34。并且,该定子34具有铁心35、分别配置于该铁心35的上端部和下端部的绝缘体36、37、以及后述的线圈76~84(参照图5和图6)。绝缘体36、37形成为大致相同的形状。另外,下面详细说明绝缘体36的结构。
<绝缘体>
图3是绝缘体36的立体图。图4是绝缘体36的俯视图。如这些图所示,绝缘体36具有朝向径向内侧突出且排列成环状的大致半圆形状的9个内壁部38~46。并且,如图4所示,这些内壁部38~46分别形成为大致相同的形状。
并且,如图3所示,在绝缘体36的比各内壁部38~46更靠径向外侧形成有向上方(远离图1所示的铁心35的方向)延伸的环状的壁部47。并且,如图3所示,在该壁部47的整周设有朝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48。
<定子>
图5是定子34的立体图。图6是定子34的俯视图。另外,在图5中,省略后述的引线85的图示。如图5和图6所示,定子34具有朝向铁心35的径向内侧突出且排列成环状的9个齿49~57(齿部)。并且,在该铁心35的外周面,沿着周方向交替形成有沿着铁心35的轴方向切割而成的9个凹部58~66和9个凸部67~75。
另外,这些凹部58~66是在通过热压配合等将铁心35组装于外壳10时不与外壳10的内周面接触的部分,如图6所示,在铁心35的外周部,这些凹部58~66分别形成在与齿49~57对应的位置。
另一方面,各凸部67~75是在将铁心35组装于外壳10时与外壳10的内周面接触的部分,设置在各齿之间。如图6所示,这些凸部67~75分别形成在与齿49、50之间、齿50、51之间、齿51、52之间、齿52、53之间、齿53、54之间、齿54、55之间、齿55、56之间、齿56、57之间、齿49、57之间对应的位置。
并且,如图6的虚线所示,齿49~57分别形成为大致相同的形状,在这些齿49~57,与绝缘体36的各内壁部38~46(参照图4)一起卷绕有线圈76~84(电线)。
并且,如图6所示,从卷绕的各线圈76~84引出用于从外部接受电源供给的3根引线85,控制为U相、V相和W相这3相。
图7是沿着图6所示的A-A线的剖面向视图,是示出纵向设置干燥工序的说明图。如图7所示,在线圈78、83上设有引线、来自各线圈76~84的线末端(连接线)、对引线和线末端进行电连接的连接点90。
另外,对图7所示的单点划线所包围的部分(线圈78的周边部分)进行放大后的图中的粗线所示的箭头,表示在清漆处理中附着于绝缘体36或连接点90的清漆的多余部分的流动。如该箭头所示,清漆的多余部分经由绝缘体36的壁部47的上端部朝向铁心35的端面35a,但是,形成于壁部47的整周的突出部48成为障壁,遮断其流动,无法到达铁心35的端面35a。并且,这种突出部48形成在壁部47的外周面的整周,所以,与仅在外周面的一部分形成突出部48的情况相比,能够在所有方向上防止清漆的多余部分垂落到铁心35的端面35a并附着于此的情况。
[本实施方式的压缩机的特征]
本实施方式的涡旋压缩机1具有以下特征。
在本实施方式的涡旋压缩机1中,在纵向设置干燥工序中,能够防止附着于绝缘体36的清漆的多余部分垂落到铁心35的端面35a并附着于此。其结果,在通过热压配合等将定子34组装于外壳10的工序中,能够防止定子34由于倾斜等而失去平衡,能够准确地进行定子34的定位。
(第2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定子、电动机以及压缩机的第2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对与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要素相同的要素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图8是示出纵向设置干燥工序的说明图。
<绝缘体>
如图8所示,该实施方式的绝缘体136与之前叙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在与第1实施方式的绝缘体36的突出部48(参照图7)对应的突出部148的与铁心35相反的一侧的面148a,在远离该突出部148的外侧端部的位置形成有槽148b。
对图8的单点划线所包围的部分(线圈78的周边部分)进行放大后的图中的粗线所示的箭头,表示在清漆处理中附着于绝缘体136的清漆的多余部分的流动。如该箭头所示,清漆的多余部分经由绝缘体136的壁部47的上端部朝向铁心35的端面35a,但是,贮存在形成于突出部148的面148a的槽148b中,遮断其流动,无法到达铁心35的端面35a。
[本实施方式的压缩机的特征]
本实施方式的涡旋压缩机1具有以下特征。
在本实施方式的涡旋压缩机1中,在纵向设置干燥工序中,能够可靠地防止附着于绝缘体136的清漆的多余部分垂落到铁心35的端面35a并附着于此的情况。
(第3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定子、电动机以及压缩机的第3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对与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要素相同的要素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图9是示出纵向设置干燥工序的说明图。
<绝缘体>
如图9所示,该实施方式的绝缘体236与之前叙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在与第1实施方式的绝缘体36的突出部48(参照图7)对应的突出部248的整周,在与铁心35的端面35a之间形成有间隙248a,并且,使与第1实施方式的绝缘体37(参照图7)对应的绝缘体237形成为与绝缘体236大致相同的形状。
如对图9的单点划线所包围的部分(线圈78的周边部分)进行放大后的图所示,能够将绝缘体236与铁心35的边界部分(放大图中的粗线部分)的面积减小间隙248a的量,该间隙248a是对绝缘体236的突出部248和铁心35的端面35a之间进行切口而形成的,所以,在定子234的清漆处理中,能够减少进入该边界部分的清漆的量。因此,在附着于铁心35的端面35a的清漆的拭去作业后,能够减少从边界部分漏出的清漆的量。
图10是沿着图6所示的B-B线的剖面向视图,是示出横向设置干燥工序的说明图。对图10的单点划线所包围的部分(线圈81的周边部分)进行放大后的图中的粗线所示的箭头,表示在定子234的清漆处理中附着于绝缘体236的清漆的多余部分的流动。如该箭头所示,在横向设置干燥工序中,能够使清漆的多余部分从端面35a的近前朝向设置面滴下间隙248a的量,所以,清漆的多余部分无法到达铁心35的端面35a。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清漆的多余部分附着于铁心35的端面35a。
[本实施方式的压缩机的特征]
本实施方式的涡旋压缩机1具有以下特征。
在本实施方式的涡旋压缩机1中,在纵向设置干燥工序中,能够减小附着于铁心35的端面35a的清漆的量。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涡旋压缩机1中,在通过热压配合等将定子234组装于外壳10的工序中,能够防止定子234由于倾斜等而失去平衡,能够准确地进行定子234的定位。
(第4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定子、电动机以及压缩机的第4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对与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要素相同的要素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图11是沿着图6所示的B-B线的剖面向视图,是示出横向设置干燥工序的说明图。
<绝缘体>
如图11所示,该实施方式的绝缘体336与之前叙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在与第1实施方式的绝缘体36的突出部48(参照图7)对应的突出部348的前端面348a形成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突起部348b,并且,使与第1实施方式的绝缘体37(参照图7)对应的绝缘体337形成为与绝缘体336大致相同的形状。并且,该突起部348b的截面形状形成为三角形状,该突起部348b设置在突出部348的前端面348a的整周。另外,这种突起部348b能够利用在成形绝缘体336时在整周形成的合模部(分型线)来代替。
对图11的单点划线所包围的部分(线圈81的周边部分)进行放大后的图中的粗线所示的箭头,表示在定子334的清漆处理中附着于绝缘体336的清漆的多余部分的流动。如该箭头所示,能够使清漆的多余部分经由配置于铁心35的端面35a的近前的突起部348b朝向设置面滴下。由此,清漆的多余部分无法到达铁心35的端面35a。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清漆的多余部分附着于铁心35的端面35a。
[本实施方式的压缩机的特征]
本实施方式的涡旋压缩机1具有以下特征。
在本实施方式的涡旋压缩机1中,在通过热压配合等将定子334组装于外壳10的工序中,能够防止定子334失去平衡,能够准确地进行定子334的定位。
以上,根据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应该考虑到具体的结构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本发明的范围不是由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示出,而是由权利要求范围示出,还包含与权利要求范围均等的意思以及范围内的全部变更。
在上述第3实施方式中,叙述了不在突出部248的前端面设置突起部248b的例子(参照图10),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该实施方式。例如,如图12所示,也可以采用在突出部248的前端面设置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突起部248b的结构。
根据这种结构,如对图12的单点划线所包围的部分(线圈81的周边部分)进行放大后的图中的粗线所示的箭头所示,在横向设置干燥工序中,能够使附着于绝缘体236的清漆的多余部分经由配置于铁心35的端面35a的近前的突起部248b朝向设置面滴下。因此,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清漆的多余部分附着于铁心35的端面35a。并且,如图12所示,绝缘体237也可以形成为与绝缘体236大致相同的形状。
在上述第3实施方式中,叙述了在突出部248的整周在与铁心35的端部之间形成有间隙248a的例子(参照图9和图10),但是,该间隙可以形成在突出部248的一部分的任意位置。具体而言,这种间隙可以仅形成在与形成于铁心35的外周部的凸部67~75(参照图6)对应的位置。
根据这种结构,在横向设置干燥工序(参照图10)中,能够使附着于绝缘体236的清漆的多余部分从到达凸部71的近前位置朝向设置面滴下。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清漆的多余部分附着于在将定子234组装于外壳10时与外壳10的内周面接触的凸部71。
在上述第4实施方式中,叙述了在突出部348的前端面348a的整周设置突起部348b的例子,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该实施方式。这种突起部348b也可以形成于前端面348a的一部分。
在上述第4实施方式中,叙述了将突起部348b的截面形状形成为三角形状的例子,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该实施方式。这种突起部348b的截面形状也可以形成为四角形状等。
在上述第1~第4实施方式中,叙述了将本发明的定子和电动机应用于涡旋压缩机的例子,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该实施方式,例如,能够应用于对从储气筒导入的制冷剂进行压缩并排出压缩后的压缩制冷剂的旋转压缩机等。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果利用本发明,则能够得到在将定子组装于外壳的工序中能够准确地实现定子的定位的定子、电动机以及压缩机。
标号说明
1:涡旋压缩机(压缩机);33:转子;34、134、234、334:定子;35:铁心;35a:端面;36、37、136、236、237、336、337:绝缘体;47:壁部;48、148、248、348:突出部;49~57:齿(齿部);58~66:凹部;67~75:凸部;76~84:线圈(电线);47a:保持槽;148a:面;148b:槽;248a:间隙;248b、348b:突起部;348a:前端面。

Claims (6)

1.一种定子,其特征在于,该定子具有:
铁心,其具有排列成环状的多个齿部;以及
绝缘体,其配置于所述铁心的端部,具有向远离所述铁心的方向延伸的环状的壁部,
在所述壁部的外周面的整周设有朝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并且
在所述铁心的外周面,在与所述多个齿部对应的部分形成有沿着所述铁心的轴向的凹部,
所述突出部设置成,在与所述多个齿部之间对应的位置处与所述铁心的端部之间形成有间隙。
2.一种定子,其特征在于,该定子具有:
铁心,其具有排列成环状的多个齿部;以及
绝缘体,其配置于所述铁心的端部,具有向远离所述铁心的方向延伸的环状的壁部,
在所述壁部的外周面的整周设有朝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并且
在所述突出部的前端面形成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突起部,该突起部构成为在与所述铁心的端部之间形成有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起部是在所述突出部的前端面的整周形成的分型线。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突出部的与所述铁心相反的一侧的面的至少一部分,设有在远离所述突出部的外侧端部的位置形成的槽。
5.一种电动机,其特征在于,该电动机具有:
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定子;以及
配置于所述铁心的内侧的转子。
6.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该压缩机具有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机。
CN201080006372.5A 2009-02-03 2010-01-22 定子、电动机以及压缩机 Active CN1023015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22161A JP4614004B2 (ja) 2009-02-03 2009-02-03 固定子、モータ及び圧縮機
JP2009-022161 2009-02-03
PCT/JP2010/050781 WO2010090082A1 (ja) 2009-02-03 2010-01-22 固定子、モータ及び圧縮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01568A CN102301568A (zh) 2011-12-28
CN102301568B true CN102301568B (zh) 2013-07-24

Family

ID=425419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06372.5A Active CN102301568B (zh) 2009-02-03 2010-01-22 定子、电动机以及压缩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118234B2 (zh)
JP (1) JP4614004B2 (zh)
CN (1) CN102301568B (zh)
WO (1) WO201009008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25353B2 (ja) * 2007-02-23 2009-02-1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モータおよび圧縮機
US9494155B2 (en) * 2011-03-24 2016-11-15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Scroll compression device
JP5110212B1 (ja) * 2012-01-31 2012-12-26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電動機
EP2662954B1 (en) * 2012-05-09 2022-06-29 LG Innotek Co., Ltd. Motor
WO2017208387A1 (ja) * 2016-06-01 2017-12-0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JP6344441B2 (ja) * 2016-09-08 2018-06-20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モータおよび圧縮機
JP6428739B2 (ja) * 2016-09-30 2018-11-28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圧縮機
JP2019030111A (ja) * 2017-07-28 2019-02-21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モータ、送風装置、及び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
JP6697433B2 (ja) 2017-12-12 2020-05-20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固定子及び電動機
JP6844676B1 (ja) * 2019-11-29 2021-03-17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JP7431764B2 (ja) * 2021-02-16 2024-02-15 山洋電気株式会社 モータの電機子巻線構造及びモータの電機子巻線巻回方法
CN113517768B (zh) * 2021-06-23 2022-06-14 广州万宝集团压缩机有限公司 一种压缩机电机骨架、压缩机和调温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81002721A1 (fr) * 1980-03-25 1981-10-01 J Mochizuki Forme interne de carton servant a donner et conserver la forme des vetements
US5481144A (en) * 1994-06-03 1996-01-02 Seagate Technology, Inc. Wire guide and adhesive retaining ring for disc drive spindle motor
US5895994A (en) * 1997-01-30 1999-04-20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Dynamoelectric machine
US5808379A (en) * 1997-05-16 1998-09-15 Kulicke And Soffa Industries, Inc. Bi-directional linear drive motor
JP4744718B2 (ja) * 2001-05-01 2011-08-10 アイチエレック株式会社 電動機の固定子とその製造方法
JP3973509B2 (ja) * 2002-07-30 2007-09-12 ミネベア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装置
JP4404199B2 (ja) 2004-03-30 2010-01-27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同期電動機
JP2006097517A (ja) * 2004-09-29 2006-04-13 Fujitsu General Ltd 圧縮機および圧縮機用電動機
JP4597814B2 (ja) * 2005-08-25 2010-12-1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786380B2 (ja) * 2006-03-24 2011-10-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絶縁構造
JP3946240B1 (ja) * 2006-07-20 2007-07-18 山洋電気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用ステータ
JP2008138526A (ja) * 2006-11-30 2008-06-19 Daikin Ind Ltd 圧縮機
JP2008184931A (ja) * 2007-01-29 2008-08-14 Daikin Ind Ltd モータおよび圧縮機
JP4225353B2 (ja) 2007-02-23 2009-02-1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モータおよび圧縮機
JP5158426B2 (ja) * 2008-04-28 2013-03-06 ミネベア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アッセンブリ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2-330565A 2002.11.15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285240A1 (en) 2011-11-24
US9118234B2 (en) 2015-08-25
JP4614004B2 (ja) 2011-01-19
JP2010183653A (ja) 2010-08-19
WO2010090082A1 (ja) 2010-08-12
CN102301568A (zh) 2011-1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01568B (zh) 定子、电动机以及压缩机
CN204408074U (zh) 一种外转子电机
CN1676915B (zh) 燃料供应设备
JP5831533B2 (ja) 圧縮機
EP3128649B1 (en) Motor and compressor
JP2015061346A (ja) ステータ用端子
CN102918270A (zh) 密闭型电动压缩机
KR20070115686A (ko) 연료 펌프, 이를 위한 모터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06712326B (zh) 电机和具有其的水泵
US20090079292A1 (en) Interphase insulating sheet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interphase insulating sheet, and electric compressor
CN1644929B (zh) 容纳在箱体中的油泵
JP4450086B2 (ja) ステータ、モータおよび圧縮機
JP2011200050A (ja) 固定子、モータ及び圧縮機
CN103715805B (zh) 电动机的定子、电动机、密闭型压缩机及旋转机械
CN101764382A (zh) 压缩机的电源接线盒
CN107005119B (zh) 定子和马达
JP6987235B2 (ja) ステータ及びそのステータを備えた電動機
JP6739529B2 (ja)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回転電機及び圧縮機
CN101316059B (zh) 电机定子的端子壳的连接结构
CN102777344B (zh) 密闭型电动压缩机
JP2016073137A (ja) ステータおよびモータ
WO2017163539A1 (ja) 電動式流体機械
CN217789524U (zh) 定子以及电机
CN215772766U (zh) 一种微型电机
JP6531600B2 (ja) 電動圧縮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