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00764B - 摩托车 - Google Patents

摩托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00764B
CN102300764B CN2010800061522A CN201080006152A CN102300764B CN 102300764 B CN102300764 B CN 102300764B CN 2010800061522 A CN2010800061522 A CN 2010800061522A CN 201080006152 A CN201080006152 A CN 201080006152A CN 102300764 B CN102300764 B CN 1023007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ator
air
motor bike
lateral outer
f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0615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00764A (zh
Inventor
野村靖
柴田雅德
池西由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h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3007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007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007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007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1/00Motorcycles, engine-assisted cycles or motor scooters with one or two wheels
    • B62K11/02Frames
    • B62K11/10Fram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ine being over or beside driven rear whe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7/00Weather guards for riders; Fairings or stream-lining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J17/10Ventilation or air guiding devices forming part of fair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202/00Motorised scoo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一种二轮摩托车,其中,散热器(17)沿车辆的宽度方向设置在发动机(15)的曲轴(15a)的外侧。侧盖(20d)从沿车辆的宽度方向的外侧覆盖散热器(17)的至少一部分。左下盖(21d1)从左侧覆盖底框架部分(9c)的至少一部分。右下盖(21d2)从右侧覆盖底框架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导风通道(21e)沿车辆的宽度方向形成在脚踏板(21a)下方以及左下盖(21d1)与右下盖(21d2)之间。导风通道(21e)将空气引导到位于侧盖(20d)与散热器(17)之间的空间中。

Description

摩托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摩托车。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包括所谓的侧散热器的摩托车,该侧散热器设置在曲轴的车辆横向外侧上。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已经例如在以下的专利文献1中描述了包括所谓的侧散热器的摩托车。侧散热器指的是设置在曲轴的车辆横向(宽度方向)外侧的散热器。为了防止摩托车横向尺寸增加,侧散热器通常被设置为同时使得其接受气流的受风面朝向横向外侧。应当注意,在本说明书中,“横向外侧”及其相关术语指的是沿着横向远离车辆横向中心的方向。另一方面,“横向内侧”及其相关术语指的是沿着横向接近车辆横向中心的方向。
当在摩托车中使用侧散热器时,汽缸头与散热器之间或者汽缸体与散热器之间的距离被减小。因此,可以减小连接汽缸头与散热器的冷却路径或者连接汽缸体与散热器之间的冷却路径的距离。此外,在使用侧散热器时可以直接由曲轴驱动散热风扇。简单地讲,由于侧散热器的使用,可以简单地构造散热器及其外围部分。此外,侧散热器的使用确保了能够消除定位在发动机前方以用来设置散热器和(一个或多个)冷却路径的空间的需要。因此,侧散热器已经被越来越广泛地用于各种摩托车,包括具有小发动机排量的摩托车。
如上所述,侧散热器通常被设置为同时使得其接受气流的受风面朝向横向外侧。因此,与在平面图中朝向前方的普通散热器不同,侧散热器不容易直接接受到气流。因此,散热器风扇通常被设置在侧散热器的横向内侧。散热器风扇从侧散热器的横向外侧吸入空气并且将所吸入的空气提供到侧散热器来作为冷却气流。因此,优选地避免侧壳罩被设置在侧散热器的横向外侧的结构,从而在散热器中实现冷却剂的高冷却效率。这是因为这种结构会改进将冷却气流供应到侧散热器的效率。
然而,例如在设置后脚踏板时,侧壳罩可能需要向后延伸。此外,侧壳罩可能由于其他原因而向后延伸。在这种情况下,侧散热器的前部可能由侧壳罩所覆盖。
在侧散热器的前部由侧壳罩部分地覆盖时,将冷却气流供应到侧散热器的效率很可能减小。因此,需要一些措施来增强向侧散热器供应冷却气流的效率。
例如,如图17所示,专利文献1描述了这样一种结构:横向向外延伸的鳍片101被设置为用于增强向侧散热器供应冷却气流的效率的措施之一。通过设置鳍片101而将向后流动的空气引导到侧散热器100。因此,可以增强将冷却气流供应到侧散热器100的效率。
引文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申请公报No.JP-A-2007-106382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问题
然而,响应于发动机排量的增加,最近需要散热器具有更高的冷却效率。因此,采用侧散热器的摩托车已经越来越需要具有更高的向侧散热器供应冷却气流的效率。
本发明是考虑到以上问题而作出的,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在摩托车中增强向侧散热器供应冷却气流的效率。
解决问题的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摩托车具有:车体框架、脚踏板、发动机、散热器、侧盖、左下盖和右下盖。车体框架包括:头管部分、下框架部分、底框架部分和后框架部分。下框架部分从头管部分向下延伸。底框架部分从下框架部分的底端向后延伸。后框架部分从底框架部分的后端向上延伸。脚踏板设置在底框架部分上方并且包括横向平坦形状。发动机包括横向延伸的曲轴并且由后框架部分可枢转地支撑。散热器设置在曲轴的横向外侧。侧盖从散热器的横向外侧至少部分地覆盖散热器。左下盖从底框架部分的左侧至少部分当地覆盖底框架部分。右下盖从底框架部分的右侧至少部分当地覆盖底框架部分。此外,导风通道横向设置在左下盖与右下盖之间并且设置在脚踏板下方。该导风通道将空气引导到侧盖与散热器之间的空间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在摩托车中增强向侧散热器供应冷却气流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摩托车的概略侧视图。
图2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摩托车的概略平面图。
图3是用于解释车体框架的摩托车的概略右侧图。
图4是发动机的一部分的概略截面图。
图5是发动机的左侧视图。
图6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摩托车的概略前视图,其没有示出前叉、前轮、把手等。
图7是沿着图6中的线VII-VII截的摩托车的截面图。
图8是沿着图1中的线VIII-VIII截的摩托车的截面图。
图9是沿着图1中的线IX-IX截的摩托车的截面图。
图10是导风构件的侧视图。
图11是导风构件的前视图。
图12是沿着图10中的线XII-XII截的导风构件的截面图。
图13是沿着图10中的线XIII-XIII截的导风构件的截面图。
图14是根据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摩托车的车体框架和底盖的平面图。
图15是根据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摩托车的导风构件的侧视图。
图16是根据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摩托车的部分的概略截面图。
图17是在专利文献1中描述的发动机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会通过以图1到图3中示出为踏板摩托车的摩托车1进行举例说明,来解释本发明的示例性优选实施例。然而,在本发明中,摩托车不限于踏板摩托车。在本发明中,摩托车指的是广义的摩托车。在本发明中,摩托车包括狭义的摩托车,道路型、踏板型、机动脚踏两用型、越野型车辆等。此外,本发明的摩托车包括具有至少前轮和至少后轮的多个车轮的摩托车类型。
应当注意,诸如“前”、“后”、“左”和“右”的术语以及它们的相关术语指的是从坐在车座10上的骑手观察的方向。
如图3所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摩托车1包括车体框架9。车体框架9包括头管部分9a。转向轴9e被可旋转地插入头管部分9a中。前轮11被转向轴9e的底顶可旋转地支撑。另一方面,把手12被安装到转向轴9e的顶端。
下框架部分9b连接到头管部分9a。下框架部分9b从头管部分9a向下延伸。底框架部分9c连接到下框架部分9b的底端。底框架部分9c从下框架部分9b的底端大致水平地向后延伸。后框架部分9d连接到底框架部分9c的下端。后框架部分9d从底框架部分9c的后端向后并倾斜向上延伸。更具体地,下框架部分9b包括右下框架部分9b1和左下框架部分9b2,如图2所示。底框架部分9c包括右底框架部分9c1和左底框架部分9c2。后框架部分9d包括右后框架部分9d1和左后框架部分9d2。此外,右后框架部分9d1和左后框架部分9d2通过连接框架部分9f1和9f2连接。
车座10被安装到车体框架9。车座10被设置在后框架部分9d的上方。如图2所示,右串联脚踏板18a和左串联脚踏板18b设置在车座10下方,作为后脚踏板。串联脚踏板18a和18b被设置在下文描述的侧盖20d的横向外侧。
此外,整体摆动式发动机15被设置在车座10下方,如图1所示。发动机15由车体框架9可枢转地支撑。具体地,发动机15由后框架部分9d可枢转地支撑。枢转轴8被安装到车体框架9。发动机15的悬架部分15h被可枢转地安装到枢转轴8。
图4是发动机15的一部分的概略截面图。如图4所示,发动机15包括曲轴15a。曲轴15a横向延伸。换言之,曲轴15a的轴线被设置为与横向方向平行。活塞(在附图中未示出)通过连接杆(即,连杆)15b连接到曲轴15a。活塞被设置在形成于汽缸体15c内的圆柱形汽缸15c1内。
曲轴15a的左端连接到变速器15d。曲轴15a的旋转被通过变速器15d传递到输出轴15e。安装到输出轴15e的后轮16由此被转动。
另一方面,散热器17被设置在曲轴15a的横向外侧,如图4和图5所示。具体地,散热器17被设置在曲轴15a的右侧。散热器17是被构造为对冷却剂进行冷却的装置,该冷却剂用于冷却图5中示出的元件,诸如汽缸体15c和汽缸头15g。例如,水可以被用作冷却剂。
散热器17包括用于接受气流的受风面17a。散热器17被设置为使得受风面17a同时朝向横向外侧。受风面17a的法线由此朝向横向外侧。换言之,散热器17沿着车辆的纵向(前后方向)设置。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受风面17a的法线被设置为与横向平行。
应当注意,“受风面17a朝向横向外侧”的表述指的是受风面17a的法线与横向外侧方向之间形成45度以下的角度的情况。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在曲轴15a的右端上的散热器风扇15f的旋转来产生散热器17的从右向左流动的气流。气流对散热器17和散热器17内的冷却剂进行冷却。
如图1所示,车体框架9和发动机15由车体盖20覆盖。车体盖20包括前盖20a、图6中示出的内板20b、图1中示出的腿保护件20c、侧盖20d、脚踏板21a、图9中示出的右下盖21d1、左下盖21d2和底盖21c。前盖20a从头管部分9a的前侧对其进行覆盖(见图3)并且从车辆的横向侧面部分地对其进行覆盖。如图6和图7所示,内板20b设置在前盖20a的下部的前方。另一方面,腿保护件20c设置在前盖20a的后方。
如图1所示,侧盖20d设置在车座10的下方。侧盖20d从发动机15和散热器17的前侧对它们进行覆盖并且从发动机15和散热器17的横向向外侧至少部分地对它们进行覆盖。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侧盖20d部分地覆盖发动机15和散热器17的前部。
脚踏板21a在车辆的纵向上设置在腿保护件20c与侧盖20d之间。脚踏板21a设置在发动机15和散热器17的前方。脚踏板21a设置在底框架部分9c的上方。脚踏板21a是骑手在车辆行驶期间将他/她的脚放置在其上的部分。如图2和图9所示,脚踏板21a具有从其一端沿着车辆的横向方向延伸到另一端的平坦形状。
在这里,“脚踏板21具有平坦形状”的表述指的是脚踏板21a不包括用于沿着其横向形成隧道部分的凸起部分。“脚踏板21a具有平坦形状”的表述也指的是脚踏板的平坦程度允许骑手将他/她的脚放置在其上的任意部分上。换言之,脚踏板21a例如可以包括用于防滑目的的凹凸。
如图9所示,下盖21d1和21d2设置在脚踏板21a下方。下盖21d1和21d2至少部分地从底框架部分9c的横向外侧对其进行覆盖。具体地,右下盖21d1从底框架部分9c的右侧对其进行覆盖。左下盖21d2从底框架部分9c的左侧对其进行覆盖。底盖21c设置在脚踏板21a以及下盖21d1和21d2的下方。底盖21c设置在底框架部分9c的下方并且从底框架部分9c的底侧对其进行覆盖。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左、右下盖21d1和21d2以及底盖21c一体地形成为单个组件。然而,这些盖可以形成为分离的组件。
导风通道21e由脚踏板21a、底盖21c和下盖21d1和21d2形成。换言之,导风通道21e形成在脚踏板21a下方、横向上位于下盖21d1与21d2之间。如下文中更加详细地解释的,导风通道是用于将流动的空气从前部引导到位于侧盖20d内的空间的部分(即,设置散热器17的部分)的通道。
如图7所示,导风通道21e的前端连续到在内板20b与腿保护件20c之间产生的空间20e。如图6所示,内板20b包括两个上开口(下文中称作“第一上开口20b1”和“第二上开口20b2”)和两个下开口(下文中称作“第一下开口20b3”和“第二下开口20b4”)。
第一和第二上开口20b1和20b2设置为彼此横向分开。前轮11设置为在前视图中与内板20b的、定位在第一上开口20b1与第二上开口20b2之间的部分相重叠。更具体地,前轮11在前视图中与第一上开口20b1的横向内端以及第二上开口20b2的横向内端相重叠。另一方面,前轮11在前视图中不与第一上开口20b1的其他部分以及第二上开口20b2的其他部分相重叠。在前视图中,第一和第二上开口20b1和20b2的、不与前轮11重叠的部分具有比第一和第二上开口20b1和20b2的、与前轮11相重叠的部分的面积更大的面积。此外,第一和第二上开口20b1和20b2定位为比脚踏板21a更高。
第一和第二下开口20b3和20b4被设置为彼此横向分开。前轮11设置为在前视图中与内板20b的、定位在第一下开口20b3与第二下开口20b4之间的部分相重叠。更具体地,前轮11在前视图中与第一下开口20b3的横向内端以及第二下开口20b4的横向内端相重叠。另一方面,前轮11在前视图中不与第一下开口20b3的其他部分以及第二下开口20b4的其他部分相重叠。在前视图中,第一和第二下开口20b3和20b4的、不与前轮11重叠的部分具有比第一和第二下开口20b3和20b4的、与前轮11相重叠的部分的面积更大的面积。此外,第一和第二下开口20b3和20b4都包括定位为比脚踏板21a更低的部分。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下开口20b3和20b4都整体地定位在脚踏板21a的下方。应当注意,可以只有第一和第二下开口20b3和20b4的一部分比比脚踏板21a更低。
定位在内板20b后方的空间20e与定位在内板20b前方的空间经由上述上开口20b1和20b2以及上述下开口20b3和20b4相连通。因此,导风通道21e通过空间20e、上开口20b1和20b2以及下开口20b3和20b4而与定位在内板20b前方的空间相连通。
另一方面,导风通道21e的后端连续到定位在侧盖20d内侧的空间(即,用于定位发动机15和散热器17的空间)。因此,气流被通过上开口20b1和20b2、下开口20b3和20b4、空间20e以及导风通道21e引导到定位在侧盖20d内部的空间。因此,气流被供应到发动机15和散热器17。
如图8和图9所示,导风通道21e包括作为内通道部件的壁部件21f。在空气流动到导风通道21e的、位于受风面17a横向内侧的部分中时,壁构件21f将气流引导到散热器17。
壁构件21f从底盖21c向上延伸。如图8所示,壁构件21f也向后延伸。具体地,壁构件21f在其后部定位在其前部的横向外侧的同时倾斜。
具体地,壁构件21f包括第一壁部分21f1和第二壁部分21f2。第一壁和第二壁部分21f1和21f2分别从受风面17a的横向内侧的位置向后并横向向外延伸。换言之,第一壁和第二壁部分21f1和21f2的前端分别位于受风面17a的横向内侧。第一壁部分21f1的后端定位在第一壁部分21f1的前端的横向外侧,而第二壁部分21f2的后端定位在第二壁部分21f2的前端的横向外侧。在空气流动通过导风通道21e时,第一壁和第二壁部分21f1和21f2将气流有效地引导到散热器17(如图8中的箭头W1)。相反,穿过导风通道21e的空气被部分地引导到发动机15的油盘15i(见图8中的箭头W2),在不被引导到散热器17。
应当注意,壁构件21f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与底盖21c垂直地延伸。然而,壁构件21f可以从底盖21f倾斜向上延伸。
如图1和图8所示,导风构件30设置在散热器17的横向外侧。具体地,如图8所示,导风构件30被定位在散热器17的横向外侧,并被定位在侧盖20d的后端的横向内侧。换言之,导风构件30设置在散热器17的横向外侧,同时被设置在定位于侧盖20d的内侧的空间中。
导风构件30是用于将通过导风通道21e流动到定位于侧盖20d内部的空间中的空气引导到散热器17的构件。即使这里没有设置导风构件30,穿过导风通道21e的空气仍然被部分地提供给散热器17。因此,导风构件30在本发明中并不是必要构件。
下文中将会主要参照图8和图10到13来详细解释导风构件30的结构。导风构件30包括多个鳍片31a到31e。如图8所示,第一到第五鳍片31a到31e设置在散热器17的横向外侧。此外,第一到第五鳍片31a到31e设置在侧盖20d的横向外端的横向内侧。第一到第五鳍片31a到31e分别向前并横向向外延伸。换言之,第一到第五鳍片31a到31e中的每一者是倾斜的,同时其后部定位为比其前部更加接近散热器17。
更具体地,第一到第五鳍片31a到31e沿着车辆的纵向对准,如图8、10、12和13所示。此外,如图7到图12所示,第一到第五鳍片31a到31e中的任意一者包括横向外端,该任意一者的横向外端定位在第一到第五鳍片31a到31e中的、设置于该任意一者的前方的其他一者或多着的横向外端的横向外侧。
具体地,设置在最前方的第一鳍片31a包括定位在横向最内侧的横向外端。第二鳍片31b定位在第一鳍片31a的相邻后侧,该第二鳍片31b具有定位在第一鳍片31a的横向外端的横向外侧的横向外端。第三鳍片31c定位在第二鳍片31b的相邻后侧,该第三鳍片31c具有定位在第二鳍片31b的横向外端的横向外侧的横向外端。第四鳍片31d定位在第三鳍片31c的相邻后侧,该第四鳍片31d具有定位在第三鳍片31c的横向外端的横向外侧的横向外端。第五鳍片31e定位在第四鳍片31d的相邻后侧,该第五鳍片31e具有定位在第四鳍片31d的横向外端的横向外侧的横向外端。
应当注意,第一到第五鳍片31a到31e具有弯曲的形状使其竖直方向(上下方向)上的中间部分定位在如图10所示的上、下端的后方。第一到第五鳍片31a到31e中的每一者都具有线形弯曲的形状,用于在其中间部分中形成锐角。此外,第一到第五鳍片31a到31e被借助于连接部分32a和32b而各自连接。连接部分32a和32b设置为大致沿着纵向,以与第一到第五鳍片31a到31e相交。
如图1所示,串联脚踏板18a和18b设置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摩托车1中。因此需要将侧盖20d设置在串联脚踏板18a和18b的内侧。因此,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的侧盖20d极大地向后延伸。所以,侧盖20d从散热器17的横向外侧部分地覆盖其前部。换言之,散热器17的受风面17a具有较小的暴露在外而不被侧盖20d覆盖的面积。因此,如果横向地流动到侧盖20d之外的空气被供应到按照现有技术的摩托车中的构造的散热器的话,向散热器17供应气流的效率减小并且因此冷却散热器17中的冷却剂的效率也相应减小。
相反,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摩托车1包括在脚踏板21a的内侧的导风通道21e,如图8所示。来自前方的气流被通过导风通道21e提供给侧盖20d内的空间。因此,来自前方的气流被有效地供应给散热器17。换言之,可以增强对散热器17中的冷却剂进行冷却的效率。
应当理解,一般的摩托车通常将脚踏板以下的空间用作用于设置电子组件和布线的空间。由于摩托车中的装置空间通常非常有限,所以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有效地利用在脚踏板下方产生的死区来紧凑地制造摩托车。
此外,通常认为优选地基本封闭脚踏板以下的空间来防止泥和水进入那里。
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摩托车1的独特特征是脚踏板21a以下的空间被故意地用作导风通道21e,而不封闭改空间并且也不将电子组件等设置在该空间中。如上所述,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可以实现将气流高效率地供应到散热器17。
此外,在现有的摩托车中,在侧盖如上所述从散热器的横向外侧部分地对其进行覆盖时,散热器的暴露面积被减小。这减小了将气流供应到散热器17的效率。然而,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摩托车1中,气流被通过导风通道21e引导到定位在侧盖20d内的空间中。因此,利用侧盖20d从散热器17的横向外侧部分地对其进行覆盖的结构,可以有效地将流动通过定位在侧盖20d内的空间的空气引导到散热器17。因此,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摩托车1通过侧盖20d从散热器17的横向外侧部分地对其进行覆盖的结构增强了将气流供应到散热器17的效率。
此外,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导风构件30来将流动通过导风通道21e的空气引导到散热器17。因此,可以有效地将向后的气流供应到散热器17的受风面17a。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导风构件30具体地包括多个鳍片31a到31e,每个鳍片31a到31e在其后部定位为比其前部更加接近散热器17的同时是倾斜的。鳍片31a到31e可以将通过导风通道21e向后流动的空气的方向改变为朝向散热器17的受风面17a。换言之,通过提供鳍片31a到31e,可以进一步有效地增强向散热器17供应气流的效率。
此外,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鳍片31a到31e中的任意一者的横向外端定位为设置在该任意一者前方的一个或多个其他鳍片31a到31e的横向外端的横向外侧。因此气流撞击全部的第一到第五鳍片31a到31e。因此,可以将气流供应到散热器17的整个受风面17a。换言之,可以进一步有效地增强向散热器17供应气流的效率。
这里可以假设侧盖20d在不提供导风构件30的状态下从散热器17的横向外侧整体地覆盖散热器17的受风面17a的结构。即使采用这种结构,也可以有效地向散热器17供应气流。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当摩托车1停止或以低速行驶时,侧盖20d阻挡了从散热器17排出的热量。因此,当摩托车1停止或以低速行驶时,减小了对散热器17中的冷却剂进行冷却的效率。
相反,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散热器17的其它部分(除了其前部之外的部分)被侧盖20d从散热器17的横向外侧覆盖。此外,开口形成在导风构件30的鳍片31a到31e之中。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摩托车1中,由此当摩托车1停止或以低速行驶时将热量有效地从散热器17排出。因此,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摩托车1可以不仅实现在车辆高速行驶时利用充足的气流来高效地冷却散热器17中的冷却剂,还可以在低速行驶或停止期间实现高效地冷却散热器17中的冷却剂。
此外,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壁部分21f1和21f2被布置在导风通道21e内。壁部分21f1和21f2分别从受风面17a的横向内侧的位置向后并横向向外延伸。因此,可以有效地借助于壁部分21f1和21f2将流动到位于导风通道21e内的受风面17a的横向内侧的部分中的空气引导到散热器17。换言之,可以尽可能地将气流引导到散热器17。因此,可以增强对散热器17中的冷却剂进行冷却的效率。
应当注意,壁部分21f1和21f2可以与底盖21c等一体地形成。或者,壁部分21f1和21f2可以形成为与其他构件分离的独立构件。
此外,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内板20b包括上开口20b1和20b2以及下开口20b3和20b4。因此,可以有效地将气流通过上开口20b1和20b2以及下开口20b3和20b4引导到导风通道21e。
特别地,下开口20b3和20b4中的每一者包括定位为比脚踏板21a更低的部分。因此,可以有效地将气流通过下开口20b3和20b4引导到定位于比脚踏板21a下方的导风通道21e。
此外,上开口20b1和20b2设置为彼此横向分开。类似地,下开口20b3和20b4设置为彼此横向分开。因此,上开口20b1和20b2以及下开口20b3和20b4的大部分在前视图中不与前轮11重叠。由此可以使得气流有效地流动到上开口20b1和20b2以及下开口20b3和20b4中,而不被前轮11阻挡。
已经在上文中描述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例性实施例,并且可以对于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变而不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例如,底盖21c可以不弯曲覆盖导风通道21e的底侧。如图14所示,底盖21c可以包括凹陷部分210。凹陷部分210具有从底盖21c的后端向后凹陷的形状。或者,底盖21c的整个纵向长度或横向长度可以比导风通道21e更短。此外,底盖21c可以不被提供给摩托车。具体地,导风通道21e没有具体地限制,只要其至少由下盖和脚踏板产生。
导风构件的形状不限于上述导风构件30的形状。例如,摩托车1可以具有如图15所示的导风构件300。导风构件300包括第一到第五鳍片310a到310e。第一到第五鳍片310a到310e没有通过上述连接构件32a和32b(见图10)连接。此外,第一到第五鳍片310a到310e中的每一者都包括具有弯曲形状的中间部分并且因此使整体弯曲的。此外,导风构件300在其上部包括用于避免与散热器17的一部分发生干涉的孔320。
形成车体盖20的上述部分可以形成为多个组件。例如,车体盖20可以包括第一到第六盖组件41到46,如图16所示。盖组件可以是独立地制造的组件。第一盖组件41定位在车座10的前端下方。此外,第一盖组件41定位在车座10的前部的左侧和右侧下方。第一盖组件41形成上述侧盖20d的上表面的上部。第二盖组件42定位在第一盖组件41的下方而同时被定位在车座10的后部的下方。第二盖组件42形成上述侧盖20d的上表面的上部。第三盖组件43设置为与第二盖组件42大致左右对称。第三盖组件43形成上述侧盖20d的左表面的上部。第四盖组件44定位在第一盖组件41、第二盖组件42和第三盖组件43的下方。第四盖组件44形成脚踏板21a和侧盖20d的左、右表面的一部分。具体地,第四盖组件44包括在其右表面上的凹陷部分44a并且凹陷部分44a横向向内凹陷。凹陷部分44a的地表面形成阶梯部分22c,在该阶梯部分22c中设置串联脚踏板18a。第四盖组件44的左表面具有与其右表面大致左右对称。第五盖组件45定位在第四盖组件44下方。第五盖组件45形成上述下盖21d1的一部分。第六盖组件46定位在第四盖组件44下方,同时定位在第五盖组件45的后方。第六盖组件46形成上述下盖21d1的一部分以及侧盖20d的由表面的下部。应当注意,虽然在图中未示出,但是第七盖组件被设置为与第五盖组件45左右对称同时第八盖组件设置为与第六盖组件46左右对称。第七盖组件形成下盖21d2,同时第八盖组件形成侧盖20d的做表面的下部。应当注意,将车体盖20划分为多个组件的角度不限于上述这种。此外,上述第一到第六盖组件41到46以及上述第七和第八盖组件中的部分或全部可以一体地形成。
工业应用
根据本发明,可以在摩托车中增强向侧散热器供应气流的效率。
附图标记表
1摩托车
9车体框架
15发动机
15a曲轴
17散热器
18a、18b串联脚踏板
20b内板
20b1、20b2上开口
20b3、20b4下开口
20d侧盖
21a脚踏板
21d1左下盖
21d2右下盖
21e导风通道
21f壁构件
30导风构件
31a第一鳍片
31b第二鳍片

Claims (10)

1.一种摩托车,包括:
车体框架,包括:头管部分;从所述头管部分向下延伸的下框架部分;从所述下框架部分的底端向后延伸的底框架部分;以及从所述底框架部分的后端向上延伸的后框架部分;
脚踏板,其设置在所述底框架部分上方,所述脚踏板包括横向平坦形状;
发动机,其包括横向延伸的曲轴,所述发动机由所述后框架部分可枢转地支撑;
散热器,其设置在所述曲轴的横向外侧,所述散热器包括用于接受气流的受风面,并且被设置为使得所述受风面朝向横向外侧;
侧盖,其从所述散热器的横向外侧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散热器;
左下盖,其从所述底框架部分的左侧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底框架部分;
右下盖,其从所述底框架部分的右侧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底框架部分;
其中,导风通道横向设置在所述左下盖与所述右下盖之间并且设置在所述脚踏板下方,所述导风通道的后端连接到用于定位所述发动机和所述散热器的所述侧盖内侧的空间,
所述侧盖从所述散热器的横向外侧部分地覆盖其前部,由此所述散热器的所述受风面具有较小的暴露在外而不被所述侧盖覆盖的面积,并且经过所述导风通道的气流被引导到所述侧盖内侧的空间中,从而被引导到所述侧盖与所述散热器之间的空间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还包括:
导风构件,其将所述气流从所述导风通道引导到所述散热器,
其中,所述导风构件定位在所述散热器的横向外侧,所述导风构件定位在所述侧盖的横向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
其中,所述导风构件包括第一鳍片和设置在所述第一鳍片后方的第二鳍片,
所述第一鳍片和所述第二鳍片中的每一者都向所述散热器倾斜,以将其后部定位为比其前部沿横向更加接近所述散热器,并且
所述第二鳍片的横向外端定位在所述第一鳍片的横向外端的横向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导风通道内的内通道构件,
其中,气流流动到所述导风通道的、定位在所述散热器的横向内侧的部分中,并且
所述内通道构件将所述气流引导到所述散热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还包括:
底盖,其从所述底框架部分的底侧覆盖所述底框架部分,
其中,所述内通道构件是从所述底盖向上延伸的壁构件,并且
所述壁构件的前端定位在所述散热器的横向内侧,并且所述壁构件的后端定位在所述壁构件的所述前端的横向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脚踏板的前方的内板,
其中,所述内板包括与所述导风通道连通的开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摩托车,其中,所述开口至少部分地定位为比所述脚踏板更低。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摩托车,其中,所述开口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设置为彼此横向地分开。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中,所述发动机设置在所述脚踏板的后方。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侧盖的横向外侧的后脚踏板。
CN2010800061522A 2009-09-25 2010-09-24 摩托车 Active CN1023007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20839A JP2012245795A (ja) 2009-09-25 2009-09-25 自動二輪車
JP2009-220839 2009-09-25
PCT/JP2010/066540 WO2011037180A1 (ja) 2009-09-25 2010-09-24 自動二輪車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00764A CN102300764A (zh) 2011-12-28
CN102300764B true CN102300764B (zh) 2013-11-13

Family

ID=437959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061522A Active CN102300764B (zh) 2009-09-25 2010-09-24 摩托车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2347948B1 (zh)
JP (1) JP2012245795A (zh)
CN (1) CN102300764B (zh)
ES (1) ES2552798T3 (zh)
WO (1) WO201103718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63893B (zh) * 2013-01-30 2017-05-24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跨坐型车辆
CN103963884B (zh) * 2013-01-30 2018-04-20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跨坐型车辆
US10569819B2 (en) * 2016-07-08 2020-02-25 Polaris Industries Inc. All-terrain vehicle
CN107757347A (zh) * 2017-10-19 2018-03-06 劳福厚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箱的通风散热结构
CN112373613A (zh) * 2020-11-05 2021-02-19 无锡铃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车车体护板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33295B2 (ja) * 1985-11-18 1996-09-11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スク―タ型自動二輪車
CN1170674A (zh) * 1996-06-27 1998-01-2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小型摩托车发动机冷却结构
CN101468699A (zh) * 2007-12-26 2009-07-0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小型车辆
JP5065086B2 (ja) * 2007-03-28 2012-10-31 京セラ株式会社 携帯通信端末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32727U (ja) * 1982-03-02 1983-09-0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駆動ユニツトの冷却装置
JPH07110631B2 (ja) * 1987-03-04 1995-11-29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スク−タ型車両の冷却構造
JP2649179B2 (ja) * 1988-12-30 1997-09-03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空液冷エンジン
JPH0565086A (ja) * 1991-09-06 1993-03-19 Suzuki Motor Corp スクータのエンジン冷却装置
JP3083766B2 (ja) * 1996-09-17 2000-09-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ラジエータ配置構造
JP4375707B2 (ja) * 2003-04-01 2009-12-0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排風構造
JP2006056276A (ja) * 2004-08-17 2006-03-02 Honda Motor Co Ltd 電動車両用表示装置
JP2007106382A (ja) 2005-10-17 2007-04-26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33295B2 (ja) * 1985-11-18 1996-09-11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スク―タ型自動二輪車
CN1170674A (zh) * 1996-06-27 1998-01-2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小型摩托车发动机冷却结构
JP5065086B2 (ja) * 2007-03-28 2012-10-31 京セラ株式会社 携帯通信端末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1468699A (zh) * 2007-12-26 2009-07-0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小型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347948A1 (en) 2011-07-27
EP2347948A4 (en) 2014-06-04
ES2552798T3 (es) 2015-12-02
JP2012245795A (ja) 2012-12-13
CN102300764A (zh) 2011-12-28
EP2347948B1 (en) 2015-11-04
WO2011037180A1 (ja) 2011-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00764B (zh) 摩托车
US20070024089A1 (en) System for discharging exhaust air from a radiator in a straddle type vehicle
US8950799B2 (en) Windbreak structure for saddle type vehicle
CN104822583B (zh) 用于车辆的空气通风系统
CN102356018B (zh) 摩托车
US9580142B2 (en) Cooling structure for saddle-type vehicle
EP3127796B1 (en) Rear structure of motorcycle
JP2006240315A (ja) 鞍乗型車両
EP1759969A1 (en) Windshield system of small-sized vehicle
ES2450291A2 (es) Estructura general de radiador con manguitos para vehículo de tipo motocicleta
ITTO20080051A1 (it) Dispositivo parabrezza, e dispositivo a flusso d'aria fresca per veicolo del tipo a guida in posizione seduta.
JP2013193649A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導風構造
US8037958B2 (en) Layout of compact all terrain vehicle for fuel tank, intake duct, and exhaust duct positioning
CN103029573A (zh) 多用途车
CN101152885A (zh) 防风装置
EP2161187B1 (en) Motorcycle
WO2019186946A1 (ja) 鞍乗型電動車両
ES2459571A2 (es) Estructura general de radiador para vehículo tipo motocicleta
JPWO2019186952A1 (ja) 鞍乗型電動車両
JP6215887B2 (ja) 鞍乗型車両
JP2009083676A (ja) 自動二輪車の空気導入口構造
BRPI1102501B1 (pt) veículo do tipo de montaria em selim
TWI421190B (zh) locomotive
JP3999471B2 (ja) 自動二輪車のフロントカウル支持構造
JPH09249171A (ja)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ラジエータ配置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