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69760B - 氧化铜纳米颗粒标记抗体的方法、试剂盒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氧化铜纳米颗粒标记抗体的方法、试剂盒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69760B
CN102269760B CN 201010191567 CN201010191567A CN102269760B CN 102269760 B CN102269760 B CN 102269760B CN 201010191567 CN201010191567 CN 201010191567 CN 201010191567 A CN201010191567 A CN 201010191567A CN 102269760 B CN102269760 B CN 1022697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pper oxide
antibody
nano particle
oxide nano
labeling anti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19156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69760A (zh
Inventor
蒋兴宇
曲伟思
刘颖昳
王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tional Center for Nanosc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National Center for Nanosc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tional Center for Nanosc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 filed Critical National Center for Nanosc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
Priority to CN 201010191567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269760B/zh
Priority to PCT/CN2010/001853 priority patent/WO2011150542A1/zh
Publication of CN1022697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697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697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697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53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3/531Production of immunochemical test materials
    • G01N33/532Production of labelled immunochemic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30/00Nanotechnology for materials or surface science, e.g. nanocomposi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GCOMPOUNDS CONTAINING METAL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1D OR C01F
    • C01G3/00Compounds of copper
    • C01G3/02Oxides; Hydroxid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53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3/569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for 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bacteria, viruses
    • G01N33/56983Virus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58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involving labelled substances
    • G01N33/585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involving labelled substances with a particulate label, e.g. coloured latex
    • G01N33/587Nanoparticl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2/00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 C01P2002/70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defined by measured X-ray, neutron or electron diffraction data
    • C01P2002/72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defined by measured X-ray, neutron or electron diffraction data by d-values or two theta-values, e.g. as X-ray diagra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2/00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 C01P2002/80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defined by measured data other than those specified in group C01P2002/70
    • C01P2002/84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defined by measured data other than those specified in group C01P2002/70 by UV- or VIS- dat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2/00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 C01P2002/80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defined by measured data other than those specified in group C01P2002/70
    • C01P2002/85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defined by measured data other than those specified in group C01P2002/70 by XPS, EDX or EDAX dat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60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ize
    • C01P2004/64Nanometer sized, i.e. from 1-100 nanometer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Urology & Nephrolog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atholog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Virolog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Peptides Or Protein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Chemical Rea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体标记的方法,特别是通过简单的物理吸附将氧化铜纳米颗粒标记在抗体上的方法。本发明涉及的抗体标记方法具有很好的普适性,其检测在读出方式上不需要借助任何仪器,通过肉眼即可完成,适合野外作业。本发明还提供该抗体标记方法的应用。本发明进一步提供用于抗体标记的试剂盒及其应用。

Description

氧化铜纳米颗粒标记抗体的方法、试剂盒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免疫分析和诊断技术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纳米颗粒标记抗体的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在对某些抗原或特异性蛋白进行检测时,通常会应用到免疫标记技术。免疫标记技术是将一些既容易测定又具有高敏感性的物质标记到特异性抗原或者抗体分子上,通过这些标记物的增强放大作用来显示反应体系中抗原或者抗体的性质和含量。目前常用的标记物包括荧光素、酶和放射性核素等。但在实际应用中,这三大免疫标记技术都存在不同缺陷。例如在荧光素标记技术中,荧光素存在荧光寿命和荧光效率的问题,且标记到抗原或抗体上的方法复杂;酶标记技术中,酶容易失活,从而影响待测物的检出限;放射性核素标记技术中,核素具有放射性,存在强烈的环境污染和健康危害。此外,采用以上三种方法在对某些抗原或特异性蛋白进行检测时,在读出方式上需要借助各类仪器才能进行。其中,荧光素标记技术需要荧光显微镜,酶标技术需要酶标仪,放射性核素技术需要自动计数器等探测仪器,对仪器的依赖决定了很多检测不能在条件落后及不发达地区开展。因此,现在存在对操作简单、反应体系稳定、便于开展、对环境无污染以及对人体无危害的免疫标记和检测技术的需求。
目前,纳米技术是当前的热门研究领域,其中金纳米粒子由于其表面等离子共振效应而显示独特的颜色,被广泛应用于可视化检测。Mirkin小组首次报道了用表面功能化的金纳米粒子通过比色的方法检测DNA(参考文献:Mirkin,C.A.,Letsinger,R.L.,Mucic,R.C.,Storhoff,J.J.Nature,1996,382,607-609)。蒋兴宇小组报道了通过合成功能化金纳米粒子,利用click反应来检测溶液中的铜离子(参考文献:Yang Zhou,Shixing Wang,Ke Zhang,XingyuJiang*.Angew.Chem.Int.Ed.2008,47,7454-7456)。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抗体标记的方法,该方法采用氧化铜纳米颗粒对抗体进行标记,所标记的抗体无需借助于特殊和昂贵的仪器即可实现方便、快速的检测。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所述方法的应用。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标记抗体的试剂盒。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所述试剂盒的应用。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抗体标记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氧化铜纳米颗粒制成分散液;
2)将待标记的抗体加入到步骤1)中制备的氧化铜纳米颗粒分散液中进行低速振荡标记,之后离心并去除上清;
3)将步骤2)中获得的沉淀重新分散,离心,之后去除沉淀。
采用上述方法即可获得氧化铜纳米颗粒标记的抗体。
优选地,所述抗体标记方法在PBS缓冲液中进行。
优选地,用于标记抗体的氧化铜纳米颗粒与待标记抗体的质量比为5∶1~100∶1;进一步优选地,质量比为50∶1。
优选地,在步骤1)中,采用选自涡旋振荡和超声方法对氧化铜纳米颗粒进行分散,进一步优选地采用超声进行分散,超声时间为5~30分钟。更优选地,超声时间为10~20分钟。
优选地,在步骤2)中,标记反应时间为2~4小时;进一步优选地,标记反应时间为3小时。
优选地,在步骤2)中,离心速度为8000~10000rpm。进一步优选地,离心速度为9000rpm;优选地,离心时间为5~15分钟。进一步优选地,离心时间为10分钟。
优选地,在步骤3)中,在将步骤2)中获得的沉淀重新分散后,加入稳定剂进行稳定。优选地,加入的稳定剂选自BSA、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磺酸钠,进一步优选为BSA。优选地,加入的稳定剂在反应体系中的浓度为0.5%~2%,稳定反应时间为20~60分钟;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稳定剂在反应体系中的浓度1%,稳定反应时间为30分钟。
优选地,在步骤3)中离心速度为5000~8000rpm。进一步优选地,离心速度为6000rpm;优选地,离心时间为5~15分钟。进一步优选地,离心时间为10分钟。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所述方法在生物、生物医学、医学检验等领域的应用。
优选地,本发明提供所述方法在免疫相关疾病的检测和诊断中的应用,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免疫相关疾病为病毒引起的免疫相关疾病。
优选地,本发明提供所述方法在制备用于疾病检测和诊断的试剂中的应用。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疾病为免疫相关疾病;更优选地,所述免疫相关疾病为病毒引起的免疫相关疾病。
又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抗体标记的试剂盒,该试剂盒包括:氧化铜纳米颗粒、缓冲液以及稳定剂。
优选地,所述试剂盒中的稳定剂选自BSA、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磺酸钠,进一步优选为BSA。
再一方面,本发明提供所述试剂盒在生物、生物医学、医学检验等领域的应用。
优选地,本发明提供所述试剂盒在疾病检测和诊断中的应用。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试剂盒应用于免疫相关疾病的检测和诊断中,更优选地,所述免疫相关疾病为病毒引起的免疫相关疾病。
本发明的抗体标记方法的应用可具体在于:当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对抗体进行纳米氧化铜标记后,标记了纳米氧化铜颗粒的抗体可以与待检测样品中的检测目标(例如抗原或其它能够与被标记抗体相结合的蛋白质等)进行稳定、有效的结合,进而通过检测氧化铜纳米颗粒实现对待检测目标或反应的检测,并且这一检测结果可通过肉眼进行判断。对于标记在抗体上的纳米氧化铜颗粒的检测将在下文的发明详述部分进行具体描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抗体标记的方法在读出方面不需要借助于任何仪器,直接用肉眼就可读取检测结果,摆脱了目前通常采用的三大免疫检测技术对测量仪器的依赖。
2、在对本发明的标记抗体方法的检测中,除了目前现有技术中对铜离子进行检测的方法和产品外,还可以采用改进的功能化金纳米颗粒对其进行检测,使得纳米氧化铜颗粒的检出限更低,可达到1μM,并且在10分钟之内可以完成检测,因此检测更为迅速、方便。
3、本发明提供的抗体标记技术可以克服现有抗体标记技术的缺点,标记方法简单,稳定性好,便于开展,对环境无污染并且对人体无危害。
4、本发明的方法及试剂盒不需要昂贵仪器,操作流程简单,成本低,便于开展,有望改善非洲等落后不发达地区的检测条件。
以下是本发明的详细描述:
本发明的目的是建立一种抗体标记的新方法,通过采用氧化铜纳米颗粒对抗体进行标记,提供标记有氧化铜纳米颗粒的抗体。基于氧化铜纳米颗粒可以迅速、方便地进行检测,为基于免疫反应的疾病检测和诊断提供了一种新工具。
本发明采用的示例性的技术方案如下:
1)称取1~5mg市售氧化铜纳米颗粒(购于Sigma公司,粒径小于50nm),加入1~5mL PBS缓冲液中,超声分散10~20分钟;
2)将浓度为0.1~0.4mg/mL的抗体稀释液50~500μL在3分钟内逐滴加入含有氧化铜纳米颗粒的溶液中,低速振荡2~4小时后,8000~11000rpm离心5~15分钟,去掉含有没有标记氧化铜纳米颗粒抗体的上清液;
3)将离心管中的沉淀用1~5mL PBS缓冲液重新分散,并向溶液中加入20~200μL 10%的BSA溶液,BSA溶液在这里起到稳定剂的作用,搅拌30~60分钟,5000~8000rpm离心5~15分钟,去掉沉淀得到氧化铜纳米颗粒标记的抗体,4℃保存待用。这里抗体可以是一抗也可以是二抗。
采用上述方法即可获得氧化铜纳米颗粒标记的抗体。该被标记的抗体可以与待检测样品中的检测目标(例如抗原或其它能够与被标记抗体相结合的蛋白质等)进行稳定、有效的结合,然后采用现有技术中检测铜离子的检测试剂或检测体系即可实现对氧化铜纳米颗粒的检测,从而实现对待检测目标或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检测。这一检测结果直接通过肉眼即可获得,因此,本发明所提供的标记方法可以有效应用于涉及抗体标记的生物、生物医学、医学检验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的应用。
此外,抗体上的氧化铜纳米颗粒还可以通过特殊的功能化金纳米颗粒检测体系进行检测,这一功能化金纳米颗粒检测体系在检测时,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颜色变化,可以直接通过肉眼进行判断,从而实现检测。本申请在此提供了这一功能化金纳米颗粒检测体系及其检测方法。
来自实施例、示例性的被标记抗体的检测如下:
首先,使标记了纳米氧化铜颗粒的抗体与待检测抗原相结合。在96孔板中加入浓度为0.01~0.05mg/mL的抗原100μL,4℃过夜,然后用200μLPBST洗液(含有0.1%吐温的PBS缓冲液)洗板三次,每孔加入200μL5%的胎牛血清作为封闭剂进行封闭,37℃孵育1~2小时。然后用200μL PBST洗液洗板三次,每孔加入经过氧化铜纳米颗粒标记的抗体100μL,37℃孵育1~2小时。然后用200μL去离子水洗板三次,完成抗原抗体免疫反应。
然后,在孔中加入20μL 0.1~1mM的HCl溶液,通过酸碱中和反应将标记在抗体上氧化铜纳米颗粒中的Cu2+释放出来,反应10分钟后,加入表面功能化的金纳米粒子检测体系(其制备请见实施例1-13),检测体系中的还原剂将Cu2+还原成Cu(I),Cu(I)作为催化剂在常温常压下使金纳米粒子检测体系中的金纳米粒子末端炔基和叠氮基发生成环反应(图1),从而使功能化的金纳米粒子发生反应而产生聚积和沉淀现象,进而通过肉眼观察金纳米粒子颜色和沉淀现象的变化即可实现对溶液中Cu2+的检测,间接的实现对抗体表面氧化铜纳米颗粒标记物的检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与同类标记方法相比,本发明的抗体标记方法简单,只需将氧化铜纳米颗粒与待标记抗体震荡搅拌3小时即可,不需要进行化学反应,操作简便。
2、与同类标记的检测方法相比,本发明的抗体标记方法不需要借助精密仪器实施检测,仅凭肉眼即可完成对抗原抗体标记的定性检测。
3、与同位素标记方法相比,本发明采用非放射性标记法,可以避免放射性物质对人体、环境的伤害;避免使用有毒或者对人体有害、对环境有污染的试剂。
本发明方法是一种新的抗体标记方法,可以应用于基于免疫反应的重大疾病的诊断和检测,例如HBV,AIDS等,同时可以被制成试剂盒,实现商品化,因为整个标记反应的成本低,有望改善非洲等落后不发达地区的诊断条件。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图1:在Cu(I)催化下,功能化金纳米粒子上的末端炔基和叠氮基发生成环反应的示意图。
图2:化合物6的质谱(图2A)和红外图谱(图2B)。
图3:化合物9的质谱(图3A)和红外图谱(图3B)。
图4:在对本发明的氧化铜纳米颗粒标记的抗体进行检测时,检测体系发生颜色变化的紫外吸收光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应当理解给出的实施例仅为了对制备和使用本发明的特定方法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所使用的主要试剂或原料的商购途径如下表所示:
其余未列出常见试剂皆购于北京化工厂,规格为AR,不需要做进一步纯化处理。
实施例1:化合物1的合成
Figure BSA00000143168600062
化合物1
步骤:
1、将100mL的两口烧瓶(19#)抽真空,充入氮气。
2、氮气保护下向该烧瓶中加入50mL甲苯,将三苯基氯甲烷(4.60g,16.5mmol)和N,N-二异丙基乙胺(DIEA,4.20g,33.0mmol)溶解于该甲苯里面,磁力搅拌下加入11-巯基十一烷酸(3.00g,13.8mmol),氮气保护下在室温反应5小时。
3、反应毕,将溶剂减压蒸出,向残余的产物中加入50mL二氯甲烷,充分溶解后,用饱和食盐水(3×100mL)洗三次,再用无水硫酸钠干燥二氯甲烷溶液,静置过夜。
4、过滤去掉干燥剂无水硫酸钠,将滤液减压蒸馏,浓缩得到化合物1的粗品。用少许二氯甲烷溶解该粗品后,用柱层析的方法进行纯化。洗脱剂为石油醚∶乙酸乙酯=10∶1,最后得到纯品为无色油状液体,共5.80g(12.6mmol),产率为92%。
实施例2:化合物2的合成
化合物2
步骤:
1、向一个50mL的单口烧瓶(19#)中加入化合物1(1.50g,3.3mmol),EDC-HCl(0.69g,3.6mmol)催化量的DMAP,加入25mL无水二氯甲烷,磁力搅拌使之溶解,最后向该混合液中加入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0.45g,3.9mmol)。
2、该混合溶液在5℃搅拌一个小时,随后在室温下反应24小时。
3、反应毕,用25mL二氯甲烷稀释反应液,再用饱和食盐水(3×50mL)洗三次,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有机相,浓缩得到化合物2(1.80g,3.23mmol),该化合物为化合物1的活化酯。产率为99%。
实施例3:化合物3的合成
Figure BSA00000143168600081
步骤:
1、将NH2C2H4OC2H4OC2H4NH2(8mL,55mmol)溶解到无水二氯甲烷中,搅拌下向该混合溶液中缓慢滴加化合物2(1.80g,3.23mmol)的二氯甲烷溶液10mL,滴加完毕后,再在室温下反应过夜。
2、用50mL二氯甲烷稀释反应液,再用饱和食盐水(3×50mL)洗有机相三次,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有机相,减压浓缩,得到化合物3的粗品。
3、用少许二氯甲烷溶解粗品后上样,进行柱层析分离,洗脱剂为氯仿∶甲醇∶氨水=20∶1∶0.05,得到纯品为无色油状液体,共1.78g(3.0mmol),产率为94%。
实施例4:化合物4的合成
Figure BSA00000143168600082
化合物4
步骤:
1、将4-戊炔酸(490.5mg,5mmol),NHS(690mg,6mmol),DMAP(100mg)溶于30mL无水DCM中,搅拌下加入EDC(1.152g,6mmol)5℃反应1小时,室温搅拌过夜。
2、反应完毕,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3×50mL)洗三次,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旋去溶剂,得黄色油状液体,产率为99%。
实施例5:化合物5的合成
Figure BSA00000143168600083
Figure BSA00000143168600084
化合物5
步骤:
1、将化合物4(1.0g,5mmol)溶于30mL无水DCM中,搅拌下加入化合物3(3.25g,5.5mmol),室温下搅拌过夜。
2、反应完毕,浓缩粗产品,用柱层析的方法进行纯化,洗脱剂为(氯仿∶甲醇=50∶1),得到纯品为白色粉末,共3g,产率为79%。
实施例6:化合物6的合成
Figure BSA00000143168600091
Figure BSA00000143168600092
化合物6
步骤:
1、将25mL的两口烧瓶(19#)抽真空,充入氮气。
2、氮气保护下将0.5mL三氟乙酸(TFA)加入9.5mL无水二氯甲烷里,得到5%(v/v)的三氟乙酸溶液。搅拌下向该溶液中加入化合物5(2.01g,3mmol),随后加入三乙基硅烷(TESi,2.3mL,15mmol),室温搅拌过夜。
3、反应完毕,反应完毕后用0.2M的氢氧化钠溶液(3×5mL)洗三次,然后用饱和食盐水(2×5mL)洗两次,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将残余物用少许二氯甲烷溶解后上样,进行柱层析分离,洗脱剂为氯仿∶甲醇=50∶1,得到白色固体,共960mg,产率为77%,化合物6即为功能化金纳米粒子的炔基配体。其中,化合物6的质谱图见图2A,红外谱图见图2B。
实施例7:化合物7的合成
化合物7
步骤:
1、将3-溴丙酸(1.5g,9.8mmol)加入到10mL乙腈中,搅拌下加入叠氮钠(1.27g,19.6mmol),70℃回流6小时。
2、反应完毕后,加入30mL DCM稀释,加入50mL 0.1M的HCl洗,然后用氯仿萃取,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旋蒸除去溶剂,得到棕色液体。产率为99%。
实施例8:化合物8的合成
Figure BSA00000143168600101
Figure BSA00000143168600102
化合物8
步骤:
1、将化合物7(654mg,5.7mmol)和化合物3(2.8g,4.75mmol)溶于40mL无水DCM中,然后加入EDC(1.09g,5.7mmol)和DMAP(100mg),室温搅拌过夜。
2、反应完毕,用饱和食盐水洗有机相(2×15mL)两次,然后用氯仿萃取水相,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粗产品进行柱层析分离,洗脱剂为氯仿∶甲醇=20∶1,得到白色固体,共2.82g,产率为86%。
实施例9:化合物9的合成
Figure BSA00000143168600103
Figure BSA00000143168600104
化合物9
步骤:
1、将25mL的两口烧瓶(19#)抽真空,充入氮气。
2、氮气保护下将0.5mL三氟乙酸(TFA)加入9.5mL无水二氯甲烷里,得到5%(v/v)的三氟乙酸溶液。搅拌下向该溶液中加入化合物8(1.93g,2.8mmol),随后加入三乙基硅烷(TESi,2.3mL,15mmol),室温搅拌过夜。
3、反应完毕后用0.2M的氢氧化钠溶液(3×5mL)洗三次,然后用饱和食盐水(2×5mL)洗两次,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将残余物用少许二氯甲烷溶解后上样,进行柱层析分离,洗脱剂为氯仿∶甲醇=50∶1,得到白色固体,共830mg,产率为68%,化合物9即为功能化金纳米粒子的叠氮基配体。其中,化合物9的质谱图见图3A,红外谱图见图3B。
实施例10:金纳米粒子的合成
将41.2mg氯金酸(99.95%)溶于100mL水中,搅拌状态下加热至沸腾,将114mg柠檬酸钠溶于10mL水,然后迅速加入到沸腾的氯金酸溶液中,溶液从黄色变为无色,到紫色再到酒红色,继续加热搅拌15分钟,自然冷却到室温搅拌2小时,得柠檬酸钠稳定的酒红色的金纳米粒子。
实施例11:炔基功能化金纳米粒子的合成
将制得柠檬酸钠稳定的金纳米粒子1.5mL,用去离子水稀释成10mL溶液,然后滴加浓度为0.5M的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调节pH值为9,搅拌状态下,同时加入共稳定剂(11-巯基烷基聚乙二醇(3),3μmol)和末端炔基功能化的硫醇配体(化合物6,0.5μmol),搅拌24小时,离心分离20分钟,经过水洗三次,再离心分离后得到表面炔基功能化的金纳米粒子。
实施例12:叠氮基功能化金纳米粒子的合成
将制得柠檬酸钠稳定的金纳米粒子1.5mL,用去离子水稀释成10mL溶液,然后滴加浓度为0.5M的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调节pH值为9,搅拌状态下,同时加入共稳定剂(11-巯基烷基聚乙二醇(3),3μmol)和末端叠氮基功能化的硫醇配体(化合物9,0.5μmol),搅拌24小时,离心分离20分钟,经过水洗三次,再离心分离后得到表面叠氮基功能化的金纳米粒子。
实施例13:功能化金纳米粒子检测体系的制备
将制备好的炔基功能化金纳米粒子溶液和叠氮基功能化金纳米粒子溶液各取1mL加入到离心管中,向溶液中加入浓度为0.05M的还原剂抗坏血酸钠20μL,超声振荡5分钟,即得到功能化金纳米粒子的检测体系。
实施例14:功能化金纳米粒子检测体系对铜离子的检测
取7只玻璃小瓶,在每个小瓶中加入1mL功能化金纳米粒子检测体系溶液,然后在小瓶中依次加入浓度为10mM、1mM、100uM、10μM、1μM、100nM和10nM的硫酸铜溶液10μL,10分钟后瓶中铜离子浓度大于1μM(包括1μM)的检测体系都发生了颜色变化,由红色变为蓝紫色,检出限为1μM。
实施例15:用氧化铜纳米颗粒标记兔抗OVA(鸡卵白蛋白,ovalbumin, OVA)抗体
称取1mg市售氧化铜纳米颗粒(购于Sigma公司,粒径小于50nm),加入1mL PBS缓冲液中,超声分散10分钟,然后将浓度为0.2mg/mL的兔抗OVA抗体(购于博奥森公司,产品货号bs-0283R)稀释液500μL在3分钟内逐滴加入含有氧化铜纳米颗粒的溶液中,低速振荡3小时后,10000rpm离心10分钟,去掉含有没有标记氧化铜纳米颗粒抗体的上清液,然后再将离心管中的氧化铜用1.5mL PBS缓冲液重新分散,并向溶液中加入200μL 10%的BSA溶液,BSA溶液在这里起到稳定剂的作用,搅拌30分钟,5000rpm离心10分钟,去掉没有标记在抗体上的过量氧化铜,得到氧化铜纳米颗粒标记的兔抗OVA抗体复合体,4℃保存待用。
实施例16:OVA抗原与氧化铜标记的兔抗OVA抗体反应
在96孔板中加入浓度为0.02mg/mL的OVA抗原(购于Sigma公司,货号为A 5503)100μL,4℃过夜,然后用200μL PBST洗液(含有0.1%吐温的PBS缓冲液)洗板三次,每孔加入200μL5%的胎牛血清作为封闭剂进行封闭,37℃孵育1小时。然后用200μL PBST洗液洗板三次,每孔加入经过氧化铜纳米颗粒标记的兔抗OVA抗体100μL,37℃孵育1小时。然后用200μL去离子水洗板三次,去除未反应的多余氧化铜标记的兔抗OVA抗体,完成抗原抗体免疫反应。同时,为了确保后续的检测结果可信,在完成抗原抗体反应的过程中,在板上其他孔内还加入了兔IgG作为阴性对照,BSA作为无关蛋白对照,以及空白对照。制备方法同OVA抗原与氧化铜标记的兔抗OVA抗体反应。在另一孔内加入10μL的浓度为10μM铜离子作为阳性对照。
实施例17:标记氧化铜纳米颗粒兔抗OVA抗体的可视化检测
在孔板每孔中加入20μL 1mmol/L的HCl溶液,通过酸碱中和反应将标记在抗体上氧化铜纳米颗粒中的Cu2+释放出来,反应10分钟后,加入表面功能化的金纳米粒子检测体系200μL,检测体系中的还原剂抗坏血酸钠会将Cu2+还原成Cu(I),Cu(I)作为催化剂在常温常压下使末端炔基和叠氮基发生成环反应,从而使功能化的金纳米粒子发生反应而产生聚集和沉淀现象。反应10分钟后,通过肉眼观察到,待测孔内的检测体系从红色变成紫色,阳性对照孔内的检测体系由红色变为了蓝色,阴性对照、无关蛋白对照和空白对照孔内的检测体系没有发生颜色变化,通过酶标仪对各孔的紫外吸收光谱,可以明显的看到待测孔和阳性对照孔的紫外吸收峰发生了红移(图4)。因此,实现了对溶液中Cu2+的检测,从而间接的实现了对氧化铜纳米颗粒标记抗体的检测,并且该检测可通过肉眼进行判断。
实施例18:用氧化铜纳米颗粒标记羊抗兔IgG
参考实施例15的制备方法,将其中的兔抗OVA抗体换为羊抗兔IgG(购于博奥森公司,货号为bs-0295G)。
实施例19:OVA抗原、兔抗OVA抗体与与氧化铜标记的羊抗兔IgG 反应
在96孔板中加入浓度为0.02mg/mL的OVA抗原100μL,4℃过夜,然后用200μL PBST洗液(含有0.1%吐温的PBS缓冲液)洗板三次,每孔加入200μL 5%的胎牛血清作为封闭剂进行封闭,37℃孵育1小时。然后用200μL PBST洗液洗板三次,每孔加入兔抗OVA抗体100μL,37℃孵育1小时。然后用200μL PBST洗液洗板三次,每孔加入经过氧化铜纳米颗粒标记的羊抗兔IgG 100μL,37℃孵育1小时。然后用200μL去离子水洗板三次,去除未反应的多余氧化铜标记的羊抗兔IgG,完成抗原、一抗、二抗免疫反应。同时,为了确保后续的检测结果可信,在完成抗原、一抗、二抗反应的过程中,在板上其他孔内还加入了兔IgG作为阴性对照,BSA作为无关蛋白对照,以及空白对照。制备方法同该实施例中前面所述的抗原、一抗、二抗的制备方法。在另一孔内加入10μL的浓度为10μM铜离子作为阳性对照。
实施例20:标记氧化铜纳米颗粒羊抗兔IgG的可视化检测
在孔板每孔中加入20μL 1mmol/L的HCl溶液,通过酸碱中和反应将标记在羊抗兔IgG上氧化铜纳米颗粒中的Cu2+释放出来,反应10分钟后,加入表面功能化的金纳米粒子检测体系200μL,检测体系中的还原剂抗坏血酸钠会将Cu2+还原成Cu(I),Cu(I)作为催化剂在常温常压下使末端炔基和叠氮基发生成环反应,从而使功能化的金纳米粒子发生反应而产生聚集和沉淀现象。反应10分钟后,通过肉眼观察到,待测孔内的检测体系从红色变成紫色,阳性对照孔内的检测体系由红色变为了蓝色,阴性对照、无关蛋白对照和空白对照孔内的检测体系没有发生颜色变化,通过酶标仪对各孔的紫外吸收光谱,可以明显的看到待测孔和阳性对照孔的紫外吸收峰发生了红移。因此,实现了对溶液中Cu2+的检测,从而间接的实现了对氧化铜纳米颗粒标记羊抗兔IgG的检测。
实施例21:用氧化铜纳米颗粒标记兔抗人IgG
参考实施例15的制备方法,将其中的兔抗OVA抗体换为兔抗人IgG(购于博奥森公司,货号为bs-0297R)。
实施例22:HIV-1 gp41抗原、人血清与氧化铜标记的兔抗人IgG反应
在96孔板中加入浓度为0.02mg/mL的HIV-1 gp41抗原(购于博奥森公司,货号为bs-0239P)100μL,4℃过夜,然后用200μL PBST洗液(含有0.1%吐温的PBS缓冲液)洗板三次,每孔加入200μL 5%的胎牛血清作为封闭剂进行封闭,37℃孵育1小时。然后用200μL PBST洗液洗板三次,每孔加入HIV阳性血清10倍稀释液100μL,37℃孵育1小时。然后用200μL PBST洗液洗板三次,每孔加入经过氧化铜纳米颗粒标记的兔抗人IgG100μL,37℃孵育1小时。然后用200μL去离子水洗板三次,去除未反应的多余氧化铜标记的兔抗人IgG,完成抗原、一抗、二抗免疫反应。同时,为了确保后续的检测结果可信,在完成抗原、一抗、二抗反应的过程中,在板上其他孔内还加入了阴性血清作为阴性对照,BSA作为无关蛋白对照,以及空白对照。制备方法同该实施例中前面所述的抗原、一抗、二抗的制备方法。在另一孔内加入10μL的浓度为10μM铜离子作为阳性对照。
实施例23:标记氧化铜纳米颗粒兔抗人IgG的可视化检测
在96孔板每孔中加入20μL 1mmol/L的HCl溶液,通过酸碱中和反应将标记在兔抗人IgG上氧化铜纳米颗粒中的Cu2+释放出来,反应10分钟后,加入表面功能化的金纳米粒子检测体系200μL,检测体系中的还原剂抗坏血酸钠会将Cu2+还原成Cu(I),Cu(I)作为催化剂在常温常压下使末端炔基和叠氮基发生成环反应,从而使功能化的金纳米粒子发生反应而产生聚集和沉淀现象。反应10分钟后,通过肉眼观察到,待测孔内的检测体系从红色变成紫色,阳性对照孔内的检测体系由红色变为了蓝色,阴性对照、无关蛋白对照和空白对照孔内的检测体系没有发生颜色变化。因此,实现了对溶液中Cu2+的检测,从而间接的实现了对氧化铜纳米颗粒标记兔抗人IgG的检测。同时,该实施例也证明,该检测方法可以用来定性的检测HIV血清样品,为基于免疫的疾病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测方法。

Claims (28)

1.一种氧化铜纳米颗粒标记抗体,由包括以下步骤的抗体标记方法制得:
1)将氧化铜纳米颗粒制成分散液;
2)将待标记的抗体加入到步骤1)中制备的氧化铜纳米颗粒分散液中进行低速振荡标记,之后离心并去除上清;
3)将步骤2)中获得的沉淀重新分散,离心,之后去除沉淀。
2.如权利要求1的氧化铜纳米颗粒标记抗体,其特征为,所述抗体标记方法在PBS缓冲液中进行。
3.如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氧化铜纳米颗粒标记抗体,其特征为,所述用于标记抗体的氧化铜纳米颗粒与待标记抗体的质量比为5:1~100:1。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氧化铜纳米颗粒标记抗体,其特征为,所述质量比为50:1。
5.如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氧化铜纳米颗粒标记抗体,其特征为,步骤1)采用涡旋振荡和超声方法对氧化铜纳米颗粒进行分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氧化铜纳米颗粒标记抗体,其特征为,步骤1)采用超声进行分散,超声时间为5~30分钟。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氧化铜纳米颗粒标记抗体,其特征为,所述超声时间为10~20分钟。
8.如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氧化铜纳米颗粒标记抗体,其特征为,步骤2)标记反应时间为2~4小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氧化铜纳米颗粒标记抗体,其特征为,所述标记反应时间为3小时。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氧化铜纳米颗粒标记抗体,其特征为,步骤2)中离心速度为8000~10000rpm。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氧化铜纳米颗粒标记抗体,其特征为,所述离心速度为9000rpm。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氧化铜纳米颗粒标记抗体,其特征为,步骤2)中离心时间为5~15分钟。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氧化铜纳米颗粒标记抗体,其特征为,所述离心时间为10分钟。
14.如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氧化铜纳米颗粒标记抗体,其特征为,步骤3)中,在将步骤2)中获得的沉淀重新分散后,加入稳定剂进行稳定。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氧化铜纳米颗粒标记抗体,其特征为,加入的稳定剂选自BSA、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磺酸钠。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氧化铜纳米颗粒标记抗体,其特征为,加入的稳定剂为BSA。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氧化铜纳米颗粒标记抗体,其特征为,加入的稳定剂在反应体系中的浓度为0.5%~2%,稳定反应时间为20~60分钟。
18.如权利要求17的氧化铜纳米颗粒标记抗体,其特征为,所述稳定剂在反应体系中的浓度1%,稳定反应时间为30分钟。
19.如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氧化铜纳米颗粒标记抗体,其特征为,步骤3)中离心速度为5000~8000rpm。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氧化铜纳米颗粒标记抗体,其特征为,所述离心速度为6000rpm。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氧化铜纳米颗粒标记抗体,其特征为,步骤3)中离心时间为5~15分钟。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氧化铜纳米颗粒标记抗体,其特征为,所述离心时间为10分钟。
23.一种用于疾病检测或诊断的试剂盒,包括权利要求1-22中任一项的氧化铜纳米颗粒标记抗体。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试剂盒,其特征为,所述疾病为免疫相关疾病。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试剂盒,其特征为,所述免疫相关疾病为病毒引起的免疫相关疾病。
26.一种用于抗体标记的试剂盒,所述试剂盒包括:氧化铜纳米颗粒、缓冲液以及稳定剂。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试剂盒,所述试剂盒中的稳定剂选自BSA、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磺酸钠。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试剂盒,所述试剂盒中的稳定剂为BSA。
CN 201010191567 2010-06-04 2010-06-04 氧化铜纳米颗粒标记抗体的方法、试剂盒及其应用 Active CN1022697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191567 CN102269760B (zh) 2010-06-04 2010-06-04 氧化铜纳米颗粒标记抗体的方法、试剂盒及其应用
PCT/CN2010/001853 WO2011150542A1 (zh) 2010-06-04 2010-11-18 氧化铜纳米颗粒标记抗体的方法、试剂盒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191567 CN102269760B (zh) 2010-06-04 2010-06-04 氧化铜纳米颗粒标记抗体的方法、试剂盒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69760A CN102269760A (zh) 2011-12-07
CN102269760B true CN102269760B (zh) 2013-11-06

Family

ID=450521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191567 Active CN102269760B (zh) 2010-06-04 2010-06-04 氧化铜纳米颗粒标记抗体的方法、试剂盒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69760B (zh)
WO (1) WO201115054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89950B (zh) * 2014-07-16 2017-12-26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一种可视化检测抗原‑抗体反应的方法及其应用
CN104865247B (zh) * 2015-05-25 2017-11-03 华东理工大学 基于纳米金聚集的显色方法在免疫检测中的应用
CN108267575B (zh) * 2018-01-23 2020-07-07 闽江学院 CuO标记技术用于厚度可控蛋白质分子印迹膜的制备
CN109975540B (zh) * 2019-04-04 2022-02-11 扬州大学 一种核酸抗体修饰的免疫金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79758A (zh) * 2008-05-16 2008-10-08 西北师范大学 纳米氧化铜粉体的制备方法
CN101309856A (zh) * 2005-06-23 2008-11-19 徐京植 纳米粒子标记物、用该纳米粒子标记物的诊断方法及用该纳米粒子标记物的诊断试剂套件与设备
CN101435778A (zh) * 2007-11-12 2009-05-20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一种直接用眼睛定性检测溶液中Cu2+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547016A (ja) * 2005-06-23 2008-12-25 ギョン・シク・ソ ナノ粒子標識、ナノ粒子標識を用いる診断方法、診断キット及び診断装置
CN101679473B (zh) * 2006-09-14 2014-12-10 加利福尼亚大学董事会 用于核酸酶活性和dna足迹法的等离子分子标尺
CN101587071B (zh) * 2009-07-01 2010-12-29 东南大学 氧化锌量子点标记抗体的荧光免疫测定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09856A (zh) * 2005-06-23 2008-11-19 徐京植 纳米粒子标记物、用该纳米粒子标记物的诊断方法及用该纳米粒子标记物的诊断试剂套件与设备
CN101435778A (zh) * 2007-11-12 2009-05-20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一种直接用眼睛定性检测溶液中Cu2+的方法
CN101279758A (zh) * 2008-05-16 2008-10-08 西北师范大学 纳米氧化铜粉体的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孙秀兰等.黄曲霉毒素Bl抗体和纳米金颗粒的相互作用机理.《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7,第28卷(第8期),1449-1453.
黄曲霉毒素Bl抗体和纳米金颗粒的相互作用机理;孙秀兰等;《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70831;第28卷(第8期);1449-1453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69760A (zh) 2011-12-07
WO2011150542A1 (zh) 2011-1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373093A (en) Macrocyclic complexes of yttrium, the lanthanides and the actinides having peripheral coupling functionalities
CN102269758B (zh) 可视化检测抗原抗体反应的方法、试剂盒及其应用
AU642396B2 (en) Red-shifted phthalocyanine and tetrabenztriazaporphyrin reagents
CN102269760B (zh) 氧化铜纳米颗粒标记抗体的方法、试剂盒及其应用
US5135717A (en) Tetrabenztriazaporphyrin reagents and kits containing the same
JP5817838B2 (ja) 蛍光標識抗体可変領域含有ポリペプチド複合体を用いた蛍光免疫測定方法
CN101382541B (zh) 一种微囊藻毒素-lr的免疫荧光猝灭检测方法
NO850353L (no) Fremgangsmaate ved radioaktiv markering av diagnostiske og terapeutiske midler inneholdende et chelatiseringsmiddel
JPWO2006049289A1 (ja) 標的物質の検出方法
CN106153596A (zh) 一种快速检测百草枯和/或敌草快的方法及试剂盒
CN101435778A (zh) 一种直接用眼睛定性检测溶液中Cu2+的方法
CN106268649A (zh) 一种磁性纳米材料及其在磷酸肽富集中的应用
CN105301252A (zh) 一种用于赭曲霉毒素a富集净化的免疫磁珠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802015A (zh) 一种基于肽传感器的玉米赤霉烯酮无毒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的制备
CN104004514A (zh) 一种检测三价铋离子的对称双罗丹明荧光探针及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5181958B (zh) 一种基于间接竞争酶联免疫法定量检测80nmAuNPs的方法
CN107589162B (zh) 一种基于铱配合物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8148128A (zh) 一种重金属镉人工抗原的制备方法及dota在制备重金属镉人工抗原试剂中的应用
CN104274839B (zh) 一种基因疫苗载体、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7722968B (zh) 一种基于纳米复合物的环丙沙星比率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
CN102128937B (zh) 用于脱敏治疗效果评价的过敏原特异性IgG4抗体检测试剂盒的制备方法
CN107955070A (zh) 一种改进的重金属铜人工抗原的合成方法及nota在制备重金属铜人工抗原试剂中的用途
CN107955069A (zh) 一种改进的重金属铅人工抗原的合成方法及dota在制备重金属铅人工抗原试剂中的用途
CN107238710B (zh) 一种基于直接竞争荧光免疫法定量检测叶酸功能化二氧化硅靶向纳米药物载体的方法
CN108264553A (zh) 一种重金属铅人工抗原的制备方法及nota在制备重金属铅人工抗原试剂中的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Jiang Xingyu

Inventor after: Qu Weisi

Inventor after: Liu Yingdie

Inventor before: Jiang Xingyu

Inventor before: Qu Weisi

Inventor before: Liu Yingdie

Inventor before: Wang Zhuo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