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41192A - 液体喷射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体喷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41192A
CN102241192A CN2011101122981A CN201110112298A CN102241192A CN 102241192 A CN102241192 A CN 102241192A CN 2011101122981 A CN2011101122981 A CN 2011101122981A CN 201110112298 A CN201110112298 A CN 201110112298A CN 102241192 A CN102241192 A CN 1022411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ing
paper used
recording medium
air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1229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41192B (zh
Inventor
冈本克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10492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76487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10717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1235479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2411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411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411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411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05Curl smoothing, i.e. smoothing down corrugated printing material, e.g. by pressing means acting on wrinkled printing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41J11/00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 B41J11/002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convection means, e.g. by using a fan for blowing or sucking ai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41J11/00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 B41J11/0024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conduction means, e.g. by using a heated plate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02Roller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在记录介质的干燥时能够抑制该记录介质在输送方向上翘曲的液体喷射装置。打印机,在与对于从上游侧向下游侧被输送的记录用纸喷射墨液的记录头相比靠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具有对记录用纸进行加热的加热辊单元,该加热辊单元以沿着与输送方向交叉的记录用纸的宽度方向的方式配置,并且在宽度方向上被分割为多个区域,各区域中的第一区域对记录用纸提供的热量,与在宽度方向上与第一区域相邻的第二区域对记录用纸所提供的热量不同。

Description

液体喷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体喷射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一种,喷墨式打印机广为人知。该打印机,通过从形成于记录头的喷嘴喷射被供给到记录头(液体喷射头)的墨液(液体)而对记录介质实施记录。而且,在这样的打印机中,有的在记录介质的输送途中具有对通过记录处理而附着的记录介质的墨液进行加热来使其干燥的加热单元(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有的在记录介质的输送途中具有对通过记录处理而附着的记录介质的墨液吹送热风而使其干燥的干燥单元(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在该专利文献1的打印机中,在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上在与记录头相比靠下游侧的位置配置有加热辊,该加热辊具有与记录介质的被实施了记录的面抵接并能够旋转的输送功能。在该加热辊的内部,沿着其轴向设置有多个发热体。而且,基于被输送的记录介质的与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变换要使其发热的发热体来控制。即,在加热辊中,仅使此时与作为加热对象被输送的记录介质的被实施了记录的面抵接的部分发热,能够高效地使被输送的记录介质干燥。
另外,在专利文献2的打印机中,在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上在与记录头相比靠下游侧的位置配置有具有热风吹出口的干燥单元,该热风吹出口为沿着记录介质的与输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较长地延伸的开口形状。来自该干燥单元的热风吹出口的热风的吹出方向向记录介质的送纸方向倾斜。因此,抑制了来自干燥单元的热风流入记录头侧这一情况。
专利文献1:特开2004-276437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1-334647号公报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打印机中,对于被输送的记录介质中的整个一个面均一地施加温度来进行干燥。因此,在干燥时记录介质在输送方向上大幅翘曲,可能引发卡纸等的输送不良。
另外,在专利文献2的打印机中,干燥单元的热风吹出口对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整体吹送热风,所以被实施了干燥处理的记录介质的整个一个面的干燥程度变得均一。因此,与专利文献1同样地,在干燥时记录介质会在输送方向上大幅翘曲,可能引发卡纸等的输送不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在记录介质干燥时能够抑制该记录介质在输送方向上翘曲的液体喷射装置。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装置具有:对从上游侧向下游侧被输送的记录介质喷射液体而实施记录的液体喷射头;和,在与该液体喷射头相比靠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对所述记录介质进行加热的加热单元,该加热单元,以沿着与所述输送方向交叉的所述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的方式配置,并且在所述宽度方向上被分割为多个区域,各区域中的第一区域对所述记录介质提供的热量,不同于在所述宽度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区域相邻的第二区域对所述记录介质提供的热量。
根据该构成,成为向记录介质的一个面所提供的热量沿着与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而不同的分布,所以在记录介质中能够沿着宽度方向设置干燥程度之差,因此,能够抑制记录介质在输送方向上的翘曲。
在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装置中,所述加热单元为通过边相对于所述记录介质以能够提供热量的方式抵接边旋转而输送该记录介质的加热辊。
根据该构成,将输送记录介质的输送辊作为加热单元使用,所以没有必要另行确保加热单元所用的空间。因此,能够抑制装置的大型化。
在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装置中,所述加热辊具有在所述加热辊的内部以沿着所述宽度方向的方式配置的多个发热体,并且还具有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以使得与所述第一区域相对应的所述发热体对所述记录介质提供的热量不同于与所述第二区域相对应的所述发热体对所述记录介质提供的热量的方式,分别控制所述多个发热体的发热状态。
根据该构成,通过沿着宽度方向控制对记录介质的一个面提供的热量,从而能够沿着宽度方向控制记录介质的干燥程度之差。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记录介质在输送方向上的翘曲。
在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装置中,所述控制单元,基于记录于所述记录介质的图像的图像数据控制所述加热辊的所述第一区域以及所述第二区域提供的热量。
根据该构成,与喷射于记录介质的液体量对应地,控制加热单元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对记录介质提供的热量,所以能够恰当地控制记录介质的干燥程度之差。因此,能够恰当地抑制干燥时记录介质在输送方向上的翘曲。
在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装置中,所述加热辊具有:以沿着所述宽度方向的方式配置的旋转轴;和,在轴向上隔开间隔由该旋转轴支撑并且与所述记录介质抵接的多个辊主体部。
根据该构成,加热辊通过在旋转轴的轴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辊主体部与辊主体部之间的区域,成为提供给记录介质的一个面的热量沿着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不同的分布。因此,在记录介质上能够容易地沿着宽度方向设置干燥程度之差。因此,在干燥时能够容易地抑制记录介质在输送方向上的翘曲。
在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装置中,所述加热辊为通过与所述记录介质的被喷射了所述液体的面抵接的第一辊和与该第一辊所抵接的面的相反侧的面抵接的第二辊夹持所述记录介质并输送的辊对,并且所述第一辊对所述记录介质提供的热量比所述第二辊提供的热量大。
根据该构成,对于记录介质的两面能够沿着该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设置干燥程度之差,并且增加了对于记录介质中的被喷射了液体的面提供的热量,从而能够有效地对附着于该记录介质的液体进行加热而使其干燥。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干燥时记录介质在输送方向上的翘曲。
在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单元为对所述记录介质的附着有液体的面吹送热风的干燥装置。
根据该构成,成为通过从干燥装置吹出的热风提供给记录介质的一个面的热量沿着记录介质的与输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不同的分布,所以在记录介质中能够沿着宽度方向设置干燥程度之差。因此,能够抑制在干燥时记录介质在输送方向上的翘曲。
在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装置中,所述干燥装置具有将所述热风分割为与所述多个区域相对应的多个气流的多个送风流路。
根据该构成,能够在干燥装置中容易地形成沿宽度方向被分割的多个气流。
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装置,还具有以使得从所述多个送风流路吹出的气流中的第一气流对所述第一区域提供的热量不同于第二气流对所述第二区域提供的热量的方式,控制所述干燥装置的控制单元。
根据该构成,沿着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控制通过从干燥装置吹出的热风提供给记录介质的一个面的热量,从而能够沿着宽度方向控制记录介质的干燥程度之差。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记录介质在输送方向上的翘曲。
在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装置中,所述干燥装置,具有分别与所述多个送风流路对应的多个发热部件,并且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多个发热部件的发热量。
根据该构成,沿着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控制多个气流的温度,从而能够在记录介质上沿着宽度方向控制干燥程度之差。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干燥时记录介质在输送方向上的翘曲。
在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装置中,所述干燥装置具有分别与所述多个送风流路对应的多个送风部件,并且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多个送风部件的驱动。
根据该构成,沿着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控制多个气流的流量,从而能够在记录介质中沿着宽度方向控制干燥程度之差。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干燥时记录介质在输送方向上的翘曲。
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装置,在与所述多个送风流路相邻的位置具有回收从所述多个送风流路吹送后的热风的吸引流路。
根据该构成,抑制了从干燥单元吹出的热风流入液体喷射头侧这一情况,所以能够降低输送路径中的液体喷射头侧的气流的紊乱。因此,能够执行高精度的记录。
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装置,还具有遮蔽部件,该遮蔽部件在与所述液体喷射头相比靠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且与所述干燥装置相比靠上游侧的位置沿着所述宽度方向配置,并且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局部遮挡从所述干燥装置侧朝向所述液体喷射头侧的所述热风的流动。
根据该构成,通过遮蔽部件抑制了从干燥单元吹出的热风流入液体喷射头侧这一情况。因此,能够抑制输送路径上的液体喷射头侧的气流的紊乱。因此,能够执行高精度的记录。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的概略主视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的概略俯视图。
图3是图1中的3-3线向视剖视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基于记录图像的图像数据所进行的干燥处理形态的说明图。
图5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的概略主视图。
图6是图5中的6-6线向视剖视图。
图7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的概略主视图。
图8是图7的A-A线向视剖视图。
图9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的电构成的框图。
图10(a)是表示在宽度方向上形成有波状的记录用纸的形态的说明图,图10(b)是表示在输送方向上形成有翘曲的记录用纸的形态的说明图。
图11是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的概略主视图。
图12是图11中的B-B线向视剖视图。
图13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干燥处理的状态的图12中的C-C线向视剖视图。
符号说明
P作为记录介质的记录用纸;Pd记录用纸中执行干燥的区域;Pw在记录用纸中不执行干燥的区域;11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打印机;15作为液体喷射头的记录头;17加热辊单元;18作为第一辊的加热从动辊;19作为第二辊的加热驱动辊;21从动辊轴;22从动辊部;23a~23i作为发热体的加热器;24驱动辊轴;25驱动辊部;26a~26i作为发热体的加热器;29作为控制单元的控制装置;31作为第一辊的加热从动辊;31a作为旋转轴的从动辊轴;31b作为辊主体部的从动辊主体部;32作为第二辊的加热驱动辊;32a作为旋转轴的驱动辊轴;32b作为辊主体部的驱动辊主体部;33第一加热器;34第二加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图4对将本发明具体化为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一种的喷墨式打印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在提及“前后方向”、“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时,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就是指各图中箭头所示的“前后方向”、“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
如图1所示,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喷墨式打印机11具有上下一对供纸辊对12,供纸辊对12在预定的介质输送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左右方向)上将作为从成为上游侧的左侧所供纸的记录介质的记录用纸P朝向成为下游侧的右侧输送。供纸辊对12由:在前后方向(在图1中与纸面垂直的方向)上延伸并且能够通过从驱动马达13供给的驱动力驱动旋转的供纸驱动辊12a、和以与该供纸驱动辊12a夹着记录用纸P而相对的方式配置的供纸从动辊12b构成。而且,在由供纸驱动辊12a和供纸从动辊12b夹持着记录用纸P的状态下,供纸驱动辊12a驱动旋转并且供纸从动辊12b从动旋转,从而供纸辊对12将记录用纸P向下游侧输送。
另外,在记录用纸P的输送方向上在与供纸辊对12相比成为下游侧的右侧的位置,配置有从下方支撑输送途中的记录用纸P的压印板14。即,压印板14,呈沿着与记录用纸P的输送方向正交的记录用纸P的宽度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前后方向)延伸的矩形板状,并且记录用纸P在输送途中与压印板14的顶面即支撑面14a滑动接触。
在压印板14的上方且与压印板14夹着记录用纸P而相对的位置,固定配置有记录头15,该记录头15作为对沿着输送路径被输送的记录用纸P的表面(上侧的面)喷射作为液体的墨液的液体喷射头。记录头15是整行(full line)式的行式喷头,呈在水平方向上沿着与记录用纸P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前后方向)延伸的长条状,并且具有其较长方向的长度与记录用纸P的最大纸宽相对应的长度。另外,记录头15的底面成为喷射墨液的多个喷嘴开口的水平的喷嘴形成面15a。在喷嘴形成面15a,以在记录用纸P的输送方向上隔着一定间隔而并列的方式配置有多个喷嘴列(省略图示),该多个喷嘴列是沿着记录头15的延伸方向(即,成为记录用纸P的宽度方向的前后方向)以按等间隔分离的状态配置多个喷嘴16而成的。而且,记录头15,与记录用纸P通过记录头15的下方相配合地,喷射墨液,从而对于记录用纸P的表面实施通过墨液的附着而实现的记录。
另外,在记录用纸P的输送方向上,在与压印板14相比成为下游侧的右侧的位置,配置有将通过记录头15实施了记录的记录用纸P向位于下游侧的排纸口(省略图示)输送并且对记录用纸P进行加热的上下一对加热辊单元17。加热辊单元17具有:作为与在记录用纸P上实施了记录的表面(上侧的面)抵接的第一辊的加热从动辊18;和作为与记录用纸P的实施了记录的表面相反侧的背面(下侧的面)抵接的第二辊的加热驱动辊19。
如图2以及图3所示,加热从动辊18具有:沿着记录用纸P的宽度方向延伸的从动辊轴21;和沿着记录用纸P的宽度方向延伸并且能够由从动辊轴21支撑着旋转的呈圆筒状的从动辊部22。另外,在从动辊轴21的内部,沿着轴向串联配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9个)作为发热体的加热器23a~23i(例如护套式加热器等)。
另外,加热驱动辊19具有:沿着记录用纸P的宽度方向延伸的驱动辊轴24;和沿着记录用纸P的宽度方向延伸并且能够与驱动辊轴24一体旋转地被支撑的呈圆筒状的驱动辊部25。在驱动辊轴24的内部,沿着轴向串联配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9个)加热器26a~26i(例如护套式加热器等)。另外,驱动辊轴24的一端能够传递动力地连接于驱动加热驱动辊19旋转的驱动马达13的输出轴。
加热从动辊18和加热驱动辊19配置于夹着记录用纸P而相对的位置。而且,在由加热从动辊18和加热驱动辊19夹持记录用纸P的状态下,伴随着加热驱动辊19的驱动旋转,加热从动辊18的从动辊部22从动旋转,因此加热辊单元17将记录用纸P朝向排纸口输送。在这一点来看,加热从动辊18以及加热驱动辊19,作为边以能够提供热量的方式与记录用纸P(记录介质)抵接边旋转而输送记录用纸P的加热辊发挥作用。
另外,在加热从动辊18的各加热器23a~23i电连接有分别变换这些各加热器的通电状态(发热状态)以及非通电状态(不发热的状态)的加热器驱动器27。同样地,在加热驱动辊19的各加热器26a~26i也电连接有分别变换这些各加热器的通电状态(发热状态)以及非通电状态(不发热的状态)的加热器驱动器28。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通电时间的长短来调节各加热器23a~23i、26a~26i的温度。
另外,加热从动辊18以及加热驱动辊19,如果各加热器23a~23i、26a~26i被通电,则与各加热器23a~23i、26a~26i相对应的区域的从动辊部22以及驱动辊部25被加热。即,加热从动辊18以及加热驱动辊19,在它们的轴向上被分割为与各加热器23a~23i、26a~26i相对应的多个区域。而且,在加热从动辊18和加热驱动辊19夹持着记录用纸P的状态下,对于与从动辊部22以及驱动辊部25的被加热的区域抵接的部分的记录用纸P提供热量,从而对记录用纸P实施干燥处理。从这一点来看,加热从动辊18以及加热驱动辊19作为在与记录头15相比靠记录用纸P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对记录用纸P进行加热的加热单元发挥作用。
另外,打印机11具有与记录头15和加热器驱动器27电连接的控制装置29。控制装置29具有:能够进行数据的读出和重写的存储部(省略图示);和通过作为中央处理装置发挥作用而执行各种运算的CPU(省略图示)。在存储部,除了存储有对记录头15输出的图像数据等的信息外,还存储有控制装置29执行各种运算所需要的程序。而且,控制装置29,控制记录头15,并且通过对加热器驱动器27、28输出驱动控制信号,从而控制各加热器23a~23i、26a~26i的发热状态。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由控制装置29控制各加热器(多个发热体)23a~23i、26a~26i的发热状态,控制了对记录用纸P(记录介质)所提供的热量。
接着,对于上述那样构成的打印机11的作用,尤其着眼于加热辊单元17的作用进行说明。另外,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在记录用纸P的左半部分记录文字而在记录用纸P的右半部分记录照片的图像数据被输入于控制装置29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而且,如果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1中开始记录处理,则首先,从没有图示的计算机将图像数据输入控制装置29。而且,接着,驱动马达13以将记录用纸P从输送方向上游侧朝向下游侧输送的方式驱动。另外,此时,基于所输入的图像数据,以使得加热辊单元17的对应的加热器发热并且调整各加热器的温度的方式,对加热器驱动器27、28输入驱动控制信号。而且,通过供纸辊对12将记录用纸P从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向下游侧输送。
接着,在记录用纸P通过记录头15的下方时,基于图像数据从记录头15对记录用纸P喷射墨液,从而在记录用纸P的表面(上侧的面)记录图像。
接着,当通过记录头15实施了记录的记录用纸P被输送到加热辊单元17时,由加热辊单元17夹持记录用纸P,从而边从两面侧加热边将其进一步朝向下游侧输送。接着,记录用纸P从排出口(省略图示)被排出到打印机11外。
此时,在加热辊单元17的加热从动辊18中,加热器23a、23c、23e、23g、23i发热。另外,在加热驱动辊19中,加热器26a、26c、26e、26g、26i发热。即,在加热从动辊18以及加热驱动辊19中,沿着其轴向相互相邻且交替地形成对记录用纸P提供热量的加热区域(第一区域)和不提供热量的非加热区域(第二区域)。因此,如图4所示,在通过了加热辊单元17的记录用纸P上,沿着其宽度方向交替形成有被执行了干燥的区域Pd(Pd1~Pd5)和没有被执行干燥的区域Pw。
这里,本实施方式的记录用纸P,是以木材为原料的纸浆纤维(主成分为纤维素,下面称为“纤维素纤维”)以呈网眼结构的方式堆积的具有吸液性的多孔质材料。因此,当墨液附着于记录用纸P、墨液中的墨溶剂(水分或醇等的有机溶剂)浸透记录用纸P时,在记录用纸P的内部纤维素纤维膨润。接着,在通过干燥使墨液的溶剂挥发时,纤维素纤维收缩。因此,在记录用纸P上未被执行干燥的区域Pw变形,记录用纸P成为沿着宽度方向出现起伏的形状。
另外,在加热从动辊18中,使与记录用纸P的记录有照片的右半部分的区域相对应的位置的加热器23e、23g、23i的温度,比与记录有文字的左半部分的区域相对应的位置的加热器23a、23c的温度高。另外,与加热从动辊18同样地在加热驱动辊19中,使与记录用纸P的右半部分的区域相对应的位置的加热器26e、26g、26i的温度,比与左半部分的区域相对应的位置的加热器26a、26c的温度高。即,以使得从加热从动辊18以及加热驱动辊19对记录用纸P上的附着的墨液的量多的区域所提供的热量,比对于附着的墨液的量少的区域所提供的热量大的方式,通过控制装置29控制对应的加热器的温度。因此,在记录用纸P上通过大量墨液的附着而记录了照片的图像的区域Pd3~Pd5高效地被干燥。
而且,使加热从动辊18的加热器23a、23c、23e、23g、23i的温度比相对的加热驱动辊19的加热器26a、26c、26e、26g、26i的温度高。即,以使得从加热从动辊18对记录用纸P上的附着有墨液的表面(上侧的面)所提供的热量比从加热驱动辊19对记录用纸P上的没有附着墨液的背面(下侧的面)所提供的热量大的方式,通过控制装置29控制对应的加热器的温度。因此,附着于与加热从动辊18抵接的记录用纸P的表面(上侧的面)的墨液被高效干燥。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下面这样的效果。
(1)成为提供给记录用纸P的表面(上侧的面)和背面(下侧的面)的热量在记录用纸P上沿着与输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不同的分布,所以能够在记录用纸P上沿着宽度方向设置干燥程度之差。因此,记录用纸P成为沿着宽度方向出现起伏(波形)的形状。因此,能够减低记录用纸P的输送方向上的翘曲(卷曲)。
(2)由输送记录用纸P的加热从动辊18和加热驱动辊19对记录用纸P进行加热,所以没有必要新确保用于设置对记录用纸P进行加热的加热单元的空间。因此,能够抑制打印机11的大型化。
(3)控制装置29通过控制多个加热器23a~23i、26a~26i的发热状态,沿着宽度方向控制提供给记录用纸P的表面(上侧的面)和背面(下侧的面)的热量,从而能够沿着宽度方向控制记录用纸P的干燥程度之差。因此,能够进一步减低记录用纸P的输送方向上的翘曲(卷曲)。
(4)与记录用纸P上所喷射的墨液的量对应地,控制加热从动辊18以及加热驱动辊19中的提供热量的加热区域(第一区域)以及不提供热量的非加热区域(第二区域)对于记录介质所提供的热量。因此,能够恰当地控制记录介质的干燥程度之差。因此,能够恰当地控制干燥时的记录用纸P在输送方向上的翘曲(卷曲)。
(5)加热从动辊18和加热驱动辊19夹持记录用纸P,由此从记录用纸P的两面侧实施干燥,因此对于记录用纸P的两面能够沿着该记录用纸P的宽度方向设置干燥程度之差。另外,通过增大对记录用纸P上的被喷射有墨液的表面(上侧的面)所提供的热量,能够有效地加热附着于该记录用纸P的墨液来使其干燥。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干燥时记录用纸P的翘曲。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5以及图6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对比,加热辊单元17的构成的一部分不同,其他的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因此,下面,主要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点进行说明,对于同一构成标注同一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5以及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加热辊单元17具有:作为与在记录用纸P上被实施了记录的表面(上侧的面)抵接的第一辊的加热从动辊31;和作为与记录用纸P的被实施了记录的表面(上侧的面)的相反侧的背面(下侧的面)抵接的第二辊的加热驱动辊32。
如图6所示,加热从动辊31具有: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从动辊轴31a;和由该从动辊轴31a支撑的呈圆筒状的多个从动辊主体部31b。从动辊主体部31b沿着轴线方向隔开预定间隔由从动辊轴31a支撑得能够旋转。另外,在从动辊轴31a的一端,连接有对该从动辊轴31a进行加热的第一加热器33。而且,通过由该第一加热器33对从动辊轴31a进行加热,间接地对由从动辊轴31a支撑的从动辊主体部31b进行加热。
另外,加热驱动辊32具有: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驱动辊轴32a;和由该驱动辊轴32a支撑的呈圆筒状的多个驱动辊主体部32b。驱动辊主体部32b,沿着轴线方向隔开预定间隔由驱动辊轴32a支撑得能够一体旋转。另外,在驱动辊轴32a的一端,与加热从动辊31同样地连接有对该驱动辊轴32a进行加热的第二加热器34。而且,通过由第二加热器34对驱动辊轴32a进行加热,间接地对由驱动辊轴32a支撑的驱动辊主体部32b进行加热。
而且,驱动辊轴32a的另一端能够传递动力地连接于驱动加热驱动辊32旋转的驱动马达13的输出轴。这样,加热从动辊31的从动辊轴31a以及加热驱动辊32的驱动辊轴32a作为加热辊的旋转轴发挥作用。另外,加热从动辊31的从动辊主体部31b以及加热驱动辊32的驱动辊主体部32b,作为与记录用纸P抵接的加热辊的辊主体部发挥作用。
加热从动辊31中的多个从动辊主体部31b和加热驱动辊32中的多个驱动辊主体部32b,沿着从动辊轴31a以及驱动辊轴32a的轴向以相互夹着记录用纸P而相对的方式配置。而且,在通过从动辊主体部31b和驱动辊主体部32b夹持着记录用纸P的状态下,从动辊主体部31b伴随着驱动辊主体部32b的驱动旋转而从动旋转,由此加热辊单元17将记录用纸P朝向排出口输送。另外,对记录用纸P上的与从动辊主体部31b和驱动辊主体部32b抵接的部分提供热量,由此实施对于记录用纸P的干燥处理。而且,第一加热器33的温度通过控制装置29的控制能够被设定得高于第二加热器34的温度。
接着,对于上述那样地构成的打印机11的作用,尤其着眼于加热辊单元17的作用进行说明。
而且,如果例如在打印机11中开始记录处理,则驱动马达13驱动,由此驱动供纸辊对12的供纸驱动辊12a和加热辊单元17的加热驱动辊32旋转。另外,加热从动辊31以及加热驱动辊32分别被加热。而且,通过供纸辊对12将记录用纸P从上游侧向下游侧输送。
接着,在记录用纸P通过记录头15的下方时,从记录头15对记录用纸P喷射墨液,从而对记录用纸P的表面(上侧的面)实施记录。
而且接着,通过记录头15被实施了记录的记录用纸P,由加热辊单元17中的加热从动辊31的从动辊主体部31b和加热驱动辊32的驱动辊主体部32b夹持着,边从两面侧被加热边进一步向下游侧被输送。接着,记录用纸P从排出口(省略图示)被排出到打印机11外。
这里,加热辊单元17的加热从动辊31形成有:沿着从动辊轴31a的轴线方向配置有与记录用纸P抵接的从动辊主体部31b的区域;和从动辊主体部31b之间的区域。同样地,加热驱动辊32形成有:沿着驱动辊轴32a的轴线方向配置有与记录用纸P抵接的驱动辊主体部32b的区域;和驱动辊主体部32b之间的区域。即,加热从动辊31和加热驱动辊32沿着各辊轴的轴线方向相互交替形成有与记录用纸P抵接并提供热量的加热区域(第一区域)和不提供热量的非加热区域(第二区域)。因此,记录用纸P,沿着其宽度方向交替形成被执行干燥的区域和不被执行干燥的区域。因此,通过了加热辊单元17的记录用纸P,沿着宽度方向形成有干燥程度之差,记录用纸P成为沿着宽度方向出现起伏的形状。
另外,使第一加热器33的温度高于第二加热器34的温度。即,以使得从加热从动辊31中的从动辊主体部31b对记录用纸P中的附着有墨液的表面(上侧的面)所提供的热量,大于从加热驱动辊32中的加热驱动辊主体部32b对记录用纸P中的没有附着墨液的背面(下侧的面)所提供的热量的方式,通过控制装置29控制对应的加热器的温度。因此,附着于与加热从动辊31中的从动辊主体部31b抵接的记录用纸P的表面(上侧的面)的墨液被高效干燥。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除了第一实施方式中的(2)、(5)的效果外,还能够得到下面这样的效果。
(6)通过在轴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从动辊主体部31b以及多个驱动辊主体部32b、在轴向上位于各辊主体部31b、32b之间的辊轴31a、32a的区域,使得提供给记录用纸P的一面的热量成为沿着记录用纸P的宽度方向不同的分布。因此,在记录用纸P上能够沿着记录用纸P的宽度方向设置干燥程度之差。因此,能够容易地抑制干燥时记录用纸P的输送方向的翘曲。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如下这样变更。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加热辊单元17可以仅由加热从动辊18以及加热驱动辊19中的任何一方构成。另外,例如在加热辊单元17仅由加热从动辊18构成的情况下,可以按有无加热器来划分区域。具体而言,在与加热器23b、23d、23f、23h对应的区域可以不配置加热器,仅由加热器23a、23c、23e、23g、23i构成加热从动辊18。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29,不限于图像数据,可以根据例如记录用纸P的种类和/或墨液的种类等控制加热从动辊18以及加热驱动辊19的各加热器。另外,也可以不设置变换各加热器的通电状态的加热器驱动器27、28。而且,通过形成为与开始供纸同时使各加热器一齐发热的构成,也可以不设置控制记录用纸P的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的控制装置29。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加热从动辊18以及加热驱动辊19中的各加热器,也可以沿着轴线方向空出间隔地配置。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一加热器33以及第二加热器34不限定于经由从动辊轴31a以及驱动辊轴32a对从动辊主体部31b以及驱动辊主体部32b进行加热的类型,也可以是例如放射红外线的红外线加热器、与辊主体部的外周面抵接而加热的加热辊等的直接加热各辊主体部的类型。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一加热器33以及第二加热器34,不限定于同时加热多个从动辊主体部31b以及驱动辊主体部32b的类型,也可以是例如单独加热从动辊主体部31b以及驱动辊主体部32b的类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加热记录用纸P的加热单元,不限定于输送记录用纸P的加热辊单元17,也可以是例如对记录用纸P吹送热风而实施干燥的类型等。接着,对该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7~图10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在提到“前后方向”、“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的情况下,只要没有特别说明,都是指在各图中箭头所表示的“前后方向”、“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
如图7所示,打印机111具有用于输送作为记录介质的记录用纸P的输送单元112。输送单元112具有矩形板状的压印板113,该压印板113在与记录用纸P的输送方向交叉的记录用纸P的宽度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前后方向)上延伸,其较长方向的长度具有与记录用纸P的最大纸宽相对应的长度。在压印板113的右侧,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驱动滑轮114配置为能够由驱动马达115旋转驱动。另一方面,在压印板113的左侧,与驱动滑轮114同样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从动滑轮116配置为能够以与驱动滑轮114的轴线平行的轴线为中心旋转。在驱动滑轮114以及从动滑轮116上,以包围压印板113的方式,卷绕有贯通形成有多个通气孔(省略图示)的环状输送带117。而且,通过驱动马达115按图7中实线箭头所示的顺时针方向旋转驱动驱动滑轮114,由此使得输送带117沿顺时针方向环绕移动。
另外,在压印板113形成有在上下方向(压印板113的厚度方向)上贯通该压印板113的多个吸引孔(省略图示)。而且,在压印板113的下侧,以覆盖压印板113的下侧的面侧的各吸引孔的开口的方式,设置有在内部具有风扇118的箱体状的吸引部119。而且,伴随着风扇118的驱动,各吸引孔内被吸引而变为负压,由此,通过与各吸引孔相连通的通气孔对处于载置于输送带117上的状态的记录用纸P施加向下的吸引力。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载置于输送带117上的记录用纸P,以吸附于输送带117的状态,被从作为上游侧的左侧向作为下游侧的右侧输送。
另外,在输送单元112中的成为压印板113的上侧的位置固定配置有作为液体喷射头的记录头120,该记录头120朝向载置于输送带117上而被输送的途中的记录用纸P的表面(上侧的面)喷射作为液体的墨液。记录头120在水平方向上在与记录用纸P的输送方向垂直的记录用纸P的宽度方向(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较长方向的长度具有与记录用纸P的最大纸宽相对应的长度。另外,记录头120的下侧的面成为喷射墨液的多个喷嘴121开口的水平的喷嘴形成面120a。在喷嘴形成面120a,以在输送方向上隔开一定间隔并排的方式配置有多个喷嘴列(省略图示),该多个喷嘴列由沿着记录头120的延伸方向(即成为记录用纸P的宽度方向的前后方向)以按等间隔分离的状态配置多个喷嘴121的方式构成。而且,记录头120,相应于记录用纸P通过记录头120的下方这一情况,喷射墨液,由此对于记录用纸P的表面实施由墨液的附着所实现的记录。
另外,在从动滑轮116的左斜上侧配置有用于将记录用纸P逐张依次供给到输送带117上的上下一对供纸辊对122。供纸辊对122包括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与记录用纸P的背面(下侧的面)抵接的供纸驱动辊122a和与记录用纸P的表面(上侧的面)抵接的供纸从动辊122b来构成。另外,在供纸驱动辊122a的一端连接有驱动马达115。而且,在由供纸驱动辊122a和供纸从动辊122b夹持着记录用纸P的状态下,供纸从动辊122b从动于基于驱动马达115的驱动而实现的供纸驱动辊122a的驱动旋转而旋转,由此执行记录用纸P的输送。
而且,在驱动滑轮114的右斜上侧配置有用于将被实施了记录的记录用纸P逐张从输送带117上排纸的一对排纸辊对123。排纸辊对123包括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与记录用纸P的背面(下侧的面)抵接的排纸驱动辊123a和与记录用纸P的表面(上侧的面)抵接的排纸从动辊123b来构成。另外,在排纸驱动辊123a的一端连接有驱动马达115。而且,在由排纸驱动辊123a和排纸从动辊123b夹持着记录用纸P的状态下,排纸从动辊123b从动于基于驱动马达115的驱动而实现的排纸驱动辊123a的驱动旋转而旋转,由此执行记录用纸P的输送。
而且,在记录用纸P的输送方向上在记录头120与排纸辊对123之间的位置设置有作为干燥单元的干燥装置124,该干燥装置124对附着有从记录头120喷射出的墨液的记录用纸P吹出热风,由此实施干燥处理。
接着,对干燥装置124进行说明。
干燥装置124,在水平方向上在与记录用纸P的输送方向正交的记录用纸P的宽度方向(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其较长方向的长度为与记录用纸P的最大纸宽相对应的长度。另外,如图7所示,干燥装置124具有呈大致长方体形状的框架125。框架125的成为左侧(上游侧)的左侧壁125a的下部以向右方倾斜的方式弯曲形成。另外,框架125的成为右侧(下游侧)的右侧壁125b的下部以向左方倾斜的方式弯曲形成。而且,在框架125的下侧的面形成有沿着框架125的较长方向的矩形的送风口126(参照图8)。
另外,如图8所示,在干燥装置124的框架125内,在框架125的较长方向上隔开预定间隔的各位置在沿着框架125的较长方向的左右两侧壁125a、125b之间架设多枚(在本实施方式中为6枚)划分壁127。而且,通过这些划分壁127将框架125的内部划分为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7个)送风流路128a~128g。即,通过框架125的左右两侧壁125a、125b、前壁125d以及以与前壁125d相对的方式设置的划分壁127,形成在宽度方向上位于最前方的第一送风流路128a。同样,通过框架125的左右两侧壁125a、125b以及各划分壁127中的相对的划分壁彼此,形成在宽度方向上位于从最前方起的第二个~第六个的第二~第六送风流路128b~128f。而且,通过框架125的左右两侧壁125a、125b、后壁125e以及以与后壁125e相对的方式设置的划分壁127,形成了在宽度方向上位于最后方的第七送风流路128g。
另外,如图8所示,在各送风流路128a~128g中,分别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7个)作为发热部件的第一~第七加热器129a~129g(例如护套式加热器等);和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7个)作为送风部件的第一~第七送风风扇130a~130g。各加热器129a~129g在各送风流路128a~128g的下部且沿着记录用纸P的宽度方向配置。另外,对各加热器129a~129g,电连接有分别变换这些各加热器的通电状态(发热状态)和非通电状态(不发热的状态)的加热器驱动器131(参照图9)。
各送风风扇130a~130g,配置在各送风流路128a~128g的上部,并且通过设置于各送风风扇130a~130g的上部的第一~第七风扇用马达132a~132g的驱动能够正反旋转。另外,对各风扇用马达132a~132g电连接有变换这些各风扇用马达的驱动状态的风扇用马达驱动器133(参照图9)。而且,各送风风扇130a~130g,在各风扇用马达132a~132g正转驱动的情况下正转,把从干燥装置124外取入的空气通过各加热器129a~129g加热后,将加热了的空气(热风)从送风口126对记录用纸P吹送。即,干燥装置124,通过多个送风流路沿着记录用纸P的宽度方向形成多股气流。另外,在各风扇用马达132a~132g反转驱动的情况下,各送风风扇130a~130g反转,从送风口126吸引记录用纸P的表面(上侧的面)附近的空气并从各送风流路128a~128g的上部排出干燥装置124外。
接着,对于打印机111的电构成进行说明。如图9所示,打印机111具有控制该打印机111的工作状态的控制装置134。控制装置134具有:能够进行信息的读出和重写的存储部135;和通过作为中央处理装置发挥作用而执行各种运算的CPU136。在存储部135,除了存储有从检测各加热器129a~129g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省略图示)等输入的各种信息外,还存储有控制装置134执行各种运算所需要的程序。而且,该控制装置134,与变换驱动马达115的驱动状态的驱动马达驱动器115a电连接。而且,控制装置134,在打印机111中开始记录处理时,通过驱动马达驱动器115a驱动驱动马达115,由此使卷绕有输送带117的驱动滑轮114旋转驱动。
另外,控制装置134,与风扇用马达驱动器133以及加热器驱动器131电连接。而且,控制装置134,基于来自温度传感器(省略图示)的输出信号对加热器驱动器131输出驱动控制信号,由此控制各加热器129a~129g的发热状态。而且,控制装置134,对风扇用马达驱动器133输出驱动控制信号,由此控制各风扇用马达132a~132g的旋转驱动。这样一来,在本实施方式中,由控制装置134控制各加热器(多个发热体)129a~129g的发热状态以及各送风风扇(多个送风部件)130a~130g的驱动状态,从而控制对记录用纸P(记录介质)所提供的热量。
接着,对于上述这样构成的打印机111的作用,尤其着眼于干燥装置124的作用进行说明。
如果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11中开始记录处理,则首先,以将记录用纸P从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向下游侧输送的方式,驱动驱动马达115并且驱动风扇118。另外,此时,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使得分别与各送风流路128a~128g中的宽度方向的从前方开始的编号为奇数的4个送风流路128a、128c、128e、128g相对应的4个送风风扇130a、130c、130e、130g旋转的方式,对风扇用马达驱动器133输入驱动控制信号。另外,以使得分别与编号为奇数的4个送风流路128a、128c、128e、128g相对应的4个加热器129a、129c、129e、129g发热并调节温度的方式,对加热器驱动器131输入驱动控制信号。而且,通过供纸辊对122,将记录用纸P从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向下游侧输送。
接着,在通过输送单元112使记录用纸P通过记录头120的下方时,从记录头120对记录用纸P喷射墨液,从而在记录用纸P的表面(上侧的面)实施记录。而且接着,在通过记录头120被实施了记录的记录用纸P通过干燥装置124的下方时,从干燥装置124的送风口126对记录用纸P的被实施了记录的表面(上侧的面)吹送热风。接着,当被实施了记录的记录用纸P被输送到排纸辊对123时,被排纸辊对123夹持并进一步朝向下游侧输送之后,从排纸口(省略图示)被排出到打印机111外。
此时,在干燥装置124中,宽度方向的从前方起编号为奇数的4个送风风扇130a、130c、130e、130g正在驱动,并且与这些相对应的4个加热器129a、129c、129e、129g正在发热,所以在宽度方向上从每隔一个的送风流路128a、128c、128e、128g对记录用纸P吹送热风。即,干燥装置124沿着其较长方向(记录用纸P的宽度方向)相互相邻且交替配置有对记录用纸P吹送热风来提供热量的流路和不吹送热风不提供热量的流路。因此,在通过了干燥装置124的记录用纸P上,沿着其宽度方向交替形成有由热风提供热量而被实施了干燥的加热区域(第一区域)和未由热风提供热量而未被实施干燥的非加热区域(第二区域)。
这里,本实施方式的记录用纸P,是以木材为原料的纸浆纤维(主成分为纤维素,下面称为“纤维素纤维”)以呈网眼结构的方式堆积的具有吸液性的多孔质材料。因此,当墨液附着于记录用纸P、墨液中的墨液溶剂(水分或醇等的有机溶剂)浸透记录用纸P时,在记录用纸P的内部纤维素纤维膨润。接着,在通过干燥使墨液的溶剂挥发时,纤维素纤维收缩。因此,在记录用纸P干燥时,非加热区域变形,如图10(a)所示,记录用纸P形成沿着宽度方向出现起伏的形状(波浪形)。而且,沿着宽度方向形成有波浪形的记录用纸P,被抑制了沿着输送方向的翘曲。另一方面,如果沿着记录用纸P的宽度方向均匀地被实施干燥,则如图10(b)所示,记录用纸P成为沿着输送方向其两端弯曲而大幅翘曲那样的形状。
另外,从宽度方向的前方起编号为奇数的4个送风流路128a、128c、128e、128g吹出的热风,到达记录用纸P的表面(上侧的面)时,在记录用纸P的表面(上侧的面)上朝向所有方向(即四面八方)流动。此时,如果在干燥装置124中使宽度方向的从前方起编号为偶数的3个送风风扇130b、130d、130f反转,则通过与这些分别对应的编号为偶数的3个送风流路128b、128d、128f吸引在记录用纸P的表面(上侧的面)附近流动的热风。从这一点来看,(编号为偶数的)送风流路128b、128d、128f,与(编号为奇数的)送风流路128a、128c、128e、128g(多个送风流路)相邻并且作为回收从(编号为奇数的)送风流路128a、128c、128e、128g送风的热风的吸引流路发挥作用。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下面这样的效果。
(7)成为下述分布:通过从干燥装置124吹出的热风提供给记录用纸P的附着有墨液的表面(上侧的面)的热量沿着记录用纸P的与输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不同的分布,所以在记录用纸P中能够沿着宽度方向设置干燥程度之差。因此,记录用纸P形成沿着宽度方向出现起伏的形状(波浪形)。因此,能够抑制干燥时记录用纸P的输送方向的翘曲。
(8)在干燥装置124的内部通过划分壁127形成有多个送风流路128a~128g,所以能够容易地形成在记录用纸P的宽度方向上被分割开的多股气流。
(9)控制装置134,通过控制多个加热器129a~129g的发热状态,从而沿着记录用纸P的宽度方向控制从干燥装置124吹出来的多股气流的温度。另外,控制装置134,通过控制多个送风风扇130a~130g的驱动状态,从而沿着记录用纸P的宽度方向控制从干燥装置124吹出来的多股气流的流量。因此,能够沿着记录用纸P的宽度方向控制从记录用纸P的干燥装置124吹出来的多股气流提供给记录用纸P的表面(上侧的面)的热量。因此,能够沿着宽度方向控制记录用纸P的干燥程度之差,所以能够抑制记录用纸P的输送方向的翘曲。
(10)从干燥装置124中的多个编号为奇数的送风流路128a、128c、128e、128g吹出并在记录用纸P的表面(上侧的面)上朝向所有方向流动的气流由编号为偶数的送风流路128b、128d、128f吸引,所以抑制了从干燥装置124喷出来的气流流入记录头120侧。因此,能够降低输送路径中的记录头120侧的气流的紊乱。因此,能够对记录用纸P实施高精度的记录。
第四实施方式
接下来,基于图11~图13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第四实施方式与第三实施方式相比较,干燥装置124以及排纸辊对123的构成不同,其他与第三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因此,下面主要对与第三实施方式不同的点进行说明,对于同样的构成标注同样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11所示,干燥装置124具有俯视为矩形的框架142,该框架142在与记录用纸P相对的下侧的面具有矩形的送风口141(参照图13)并且沿着记录用纸P的宽度方向设置。另外,在框架142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部,朝向上方突出地设置有与送风口141相连通的连接管143。而且,在该连接管143,在基端部具有没有图示的送风风扇和加热器,并且连接有具有柔性的管道144的前端。即,干燥装置124,将从管道144供给的热风从送风口141对附着有墨液的记录用纸P的表面(上侧的面)沿着宽度方向均一地吹送,从而使墨液干燥。
另外,排纸辊对123具有:与记录用纸P上被实施了记录的表面(上侧的面)抵接的排纸从动辊145;和与记录用纸P的背面(下侧的面)抵接的排纸驱动辊146。
如图12以及图13所示,排纸从动辊145具有:沿着记录用纸P的宽度方向延伸的作为旋转轴的从动辊轴145a;和沿着记录用纸P的宽度方向延伸并且由从动辊轴145a支撑的呈圆筒状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5个)作为辊主体部的从动辊部145b。从动辊部145b,沿着轴线方向隔开预定间隔地能够由从动辊轴145a支撑着旋转。
另外,排纸驱动辊146具有:沿着记录用纸P的宽度方向延伸的驱动辊轴146a;和沿着记录用纸P的宽度方向延伸并且由驱动辊轴146a支撑的呈圆筒状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5个)驱动辊部146b。驱动辊部146b,沿着轴线方向隔开预定间隔地能够由驱动辊轴146a支撑着一体旋转。另外,驱动辊轴146a的一端与驱动排纸驱动辊146旋转的驱动马达115连接。
排纸从动辊145中的多个从动辊部145b和排纸驱动辊146中的多个驱动辊部146b,以沿着从动辊轴145a以及驱动辊轴146a的轴向相互夹着记录用纸P而相对的方式配置。而且,在由从动辊部145b和驱动辊部146b夹持着记录用纸P的状态下,从动辊部145b伴随着驱动辊部146b的驱动旋转而从动旋转,从而排纸辊对123将记录用纸P朝向排纸口(省略图示)输送。
另外,如图11以及图12所示,在排纸辊对123的上方,以沿着排纸辊对123的排纸从动辊145且接近从动辊部145b的周面的方式配置有主视剖视为纵长矩形状的分隔部件147。分隔部件147将排纸从动辊145的上方空间区域以在上下方向以及前后方向上扩展的状态在左右方向上遮断,此外,排纸从动辊145中的从动辊部145b的周面在旋转时不与作为分隔部件147的端缘部的下侧的面147a接触。
接着,对于上述这样构成的打印机111的作用进行说明。
例如在打印机111中开始记录处理时,通过驱动马达115驱动,驱动供纸辊对122的供纸驱动辊122a、输送单元112的驱动滑轮114以及排纸辊对123的排纸驱动辊146旋转。另外,输送单元112的风扇118以及干燥装置124的送风风扇(省略图示)驱动,并且干燥装置124的加热器(省略图示)被加热。而且,通过供纸辊对122将记录用纸P从上游侧向下游侧输送。
接着,在通过输送单元112使记录用纸P通过记录头120的下方时,从记录头120对记录用纸P喷射墨液,从而在记录用纸P的表面(上侧的面)实施记录。而且接着,在由记录头120实施了记录的记录用纸P通过干燥装置124的下方时,从干燥装置124的送风口141对记录用纸P的实施了记录的表面(上侧的面)吹送热风。然后,被实施了记录的记录用纸P被输送到排纸辊对123时,在被排纸辊对123夹持着进一步朝向下游侧输送之后,从排纸口(图示省略)被排出到打印机111外。
这里,通过配置在排纸从动辊145的上方的分隔部件147,抑制了从干燥装置124吹出的热风通过排纸从动辊145的上方向下游侧流动这一情况。因此,在排纸从动辊145沿着其轴线方向形成有:通过从动辊部145b使从干燥装置124吹出的热风不向下游侧通过的区域;和使从动辊部145b之间的热风向下游侧通过的区域。即,如图13所示,从干燥装置124吹出的热风,通过排纸从动辊145和分隔部件147,被分成在从动辊部145b附近滞留的气流(第一气流)和由实线箭头所示的向下游侧流动的气流(第二气流)。
而且,存在滞留气流的从动辊部145b附近的区域HA的温度,高于从动辊部145b之间的区域的温度。即,滞留的气流提供给记录用纸P的热量,大于向下游侧流动的气流提供给记录用纸P的热量。因此,在记录用纸P上沿着其宽度方向交替形成有被实施干燥的区域(第一区域)Pd和不怎么被实施干燥的区域(第二区域)Pw。因此,通过了排纸辊对123的记录用纸P,如图10(a)所示,形成沿着宽度方向出现起伏的形状(波浪形)。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除了第三实施方式中的(1)的效果外,还能够得到下面这样的效果。
(11)从干燥装置124吹出的热风,通过排纸从动辊145和分隔部件147被分成:不能流到下游侧而是滞留在从动辊部145b附近的气流;和通过从动辊部145b之间的区域而向下游侧流动的气流。而且,滞留的气流提供给记录用纸P的热量与向下游侧流动的气流提供给记录用纸P的热量不同,因此成为提供给记录用纸P的一面的热量沿着记录用纸P的宽度方向不同的分布。因此,在记录用纸P上能够沿着宽度方向容易地设置干燥程度之差,所以能够容易地抑制干燥时记录用纸P的输送方向的翘曲。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进行下面这样的变更。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宽度方向上的第一区域以及与之相邻的第二区域,不限于将送风流路128a~128g逐一分配给各个区域的情况,也可以例如以相邻的每2个送风流路为单位进行分配。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可以设置能够开闭形成于多个送风流路的送风口(开口)的开闭门。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将形成于干燥装置124的多个送风流路128a~128g中的几个用作为吸引流路,但是也可以在干燥装置124之外另设吸引流路。另外,也可以不设置吸引流路。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送风风扇130a~130g不能正反转也可以。另外,也可以在多个送风流路中的几个中设置送风风扇。而且,也可以用一个送风风扇对所有的送风流路送风。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多个送风流路中的几个设置加热器。另外,也可以将由一个加热器加热的空气供给到多个送风流路。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134,也可以根据例如图像数据和/或记录用纸P的种类、墨液的种类等控制干燥装置124的各加热器129a~129g和/或各送风风扇130a~130g。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根据喷射于记录用纸P的墨液的量和/或记录用纸P的种类(光泽纸或日本纸等)、墨液的种类(染料系墨液、颜料系墨液等),控制各加热器129a~129g的温度和/或各风扇用马达132a~132g的流量,所以能够高效地干燥记录用纸P。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设置变换各加热器129a~129g的通电状态和各风扇用马达132a~132g的驱动状态的加热器驱动器131以及风扇用马达驱动器133。而且,通过形成为与开始供纸同时地使各加热器129a~129g和各送风风扇130a~130g一齐发热以及驱动的构成,也可以不设置控制记录用纸P的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以及流量分布的控制装置134。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干燥装置124中的多个送风流路可以沿着记录用纸P的宽度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分隔部件147不限于以沿着排纸从动辊145的竖直方向的方式配置的类型,例如也可以是朝向上游侧或下游侧倾斜的类型。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分隔部件147的端缘部不限定于平面,也可以是例如弯曲面或斜面。而且,分隔部件147不限定于主视剖视为矩形的类型,也可以是例如圆形、多边形或板状的类型。而且,分隔部件147可以是:与排纸从动辊145的从动辊部145b抵接并且能够伴随着从动辊部145b的旋转而旋转的辊部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可以进一步具有遮蔽部件,其在比记录头120靠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且比干燥装置124靠上游侧的位置沿着与记录用纸P的输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配置,并且沿着宽度方向局部遮挡从干燥装置124向记录头120侧的热风的流动。而且,形成这样的构成的话,则能够抑制从干燥装置124吹出的热风流入记录头120侧,因此能够执行高精度的记录。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记录用纸P不限定于短的形状,也可以是例如连续纸等长条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液体喷射装置具体化成了喷墨式打印机,但是,还可以采用对墨液以外的其他的液体进行喷射、排出的液体喷射装置。能够沿用于具有排出微小量的液滴的液体喷射头等的各种液体喷射装置。此外,所谓液滴是指从上述液体喷射装置排出的液体的状态,包括按粒状、泪滴状、线状拖尾的状态。另外,这里所说的液体只要是能够从液体喷射装置喷射的材料即可。例如,只要是在物质为液相时的状态的材料即可,不仅可以为粘性高或低的液状体、溶胶、凝胶水、其他的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状树脂、液状金属(金属熔融液)那样的流体状态以及作为物质的一个状态的液体,还包括在溶剂中溶解、分散或混合有包括颜料和/或金属微粒等固形物的功能材料的微粒的状态等。另外,作为液体的代表例,能够列举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那样的墨液或液晶等。这里,墨液包括一般的水性墨液及油性墨液以及凝胶(中性)墨液、热熔墨液等的各种液体组成物。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具体例,可以是喷射以分散或溶解的方式包含有在例如液晶显示器、EL(电致发光)显示器、面发光显示器、滤色器的制造等中所使用的电极材料和/或色材料等的材料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喷射在生物芯片制造中所使用的生物体有机物的液体喷射装置、作为精密移液管使用的喷射作为试样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印染装置或微型分配器等。另外,也可以采用对时钟、相机等精密机械精确地喷射润滑油的液体喷射装置、为了形成在光通信元件等中所用的微小半球透镜(光学透镜)等而对基板上喷射紫外线固化树脂等的透明树脂液的液体喷射装置、为了对基板等进行蚀刻而喷射酸或碱等的蚀刻液的液体喷射装置。而且,也能够在这些之中的任一种液体喷射装置中应用本发明。

Claims (14)

1.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对从上游侧向下游侧被输送的记录介质喷射液体,
具有:
对所述记录介质喷射所述液体而实施记录的液体喷射头;和
在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位置对所述记录介质进行加热的加热单元,
所述加热单元,以沿着与所述输送方向交叉的所述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的方式配置,并且在所述宽度方向上被分割为多个区域,各区域中的第一区域对所述记录介质所提供的热量,不同于在所述宽度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区域相邻的第二区域对所述记录介质所提供的热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单元为通过边相对于所述记录介质抵接边旋转而输送该记录介质的加热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辊具有在所述加热辊的内部以沿着所述宽度方向的方式配置的多个发热体,并且还具有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以使得所述第一区域的热量不同于所述第二区域的热量的方式,分别控制所述多个发热体的发热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基于记录于所述记录介质的图像的图像数据控制所述加热辊的所述第一区域以及所述第二区域所提供的热量。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辊具有:以沿着所述宽度方向的方式配置的旋转轴;和在轴向上隔开间隔由所述旋转轴支撑并且与所述记录介质抵接的多个辊主体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辊为通过第一辊和第二辊夹持所述记录介质来输送的辊对,所述第一辊与在所述记录介质中被喷射了所述液体的面抵接,所述第二辊与该第一辊所抵接的面的相反侧的面抵接;并且,
所述第一辊对所述记录介质所提供的热量比所述第二辊所提供的热量大。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辊在所述第一区域中的该加热辊的内部具有发热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单元为对所述记录介质的附着有液体的面吹送热风的干燥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干燥装置具有将所述热风分割为与所述多个区域相对应的多股气流的多个送风流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以使得从所述多个送风流路吹出的气流中的第一气流对所述第一区域所提供的热量不同于第二气流对所述第二区域所提供的热量的方式,控制所述干燥装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干燥装置具有分别与所述多个送风流路相对应的多个发热部件,并且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多个发热部件的发热量。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干燥装置,具有分别与所述多个送风流路对应的多个送风部件,并且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多个送风部件的驱动。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与所述多个送风流路相邻的位置,还具有回收从所述多个送风流路所吹送的热风的吸引流路。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遮蔽部件,该遮蔽部件在与所述液体喷射头相比靠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且与所述干燥装置相比靠上游侧的位置沿所述宽度方向配置,并且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局部遮挡从所述干燥装置侧朝向所述液体喷射头侧的所述热风的流动。
CN201110112298.1A 2010-04-30 2011-04-29 液体喷射装置 Active CN1022411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04922A JP5764873B2 (ja) 2010-04-30 2010-04-30 液体噴射装置
JP104922/2010 2010-04-30
JP2010107173A JP2011235479A (ja) 2010-05-07 2010-05-07 液体噴射装置
JP107173/2010 2010-05-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41192A true CN102241192A (zh) 2011-11-16
CN102241192B CN102241192B (zh) 2014-08-27

Family

ID=448579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12298.1A Active CN102241192B (zh) 2010-04-30 2011-04-29 液体喷射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8596777B2 (zh)
CN (1) CN102241192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87258A (zh) * 2012-09-21 2015-04-01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干燥组件
CN109605945A (zh) * 2019-01-16 2019-04-12 曲阜市玉樵夫科技有限公司 工程蓝图打印单元、设备及方法
CN110239217A (zh) * 2018-03-09 2019-09-17 株式会社理光 液体排出装置
CN110561909A (zh) * 2019-08-29 2019-12-13 安徽文博纸品印刷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干燥的纸张印刷装置
CN110978809A (zh) * 2019-12-26 2020-04-10 东莞市图创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油墨的固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086339A (zh) * 2019-12-17 2020-05-01 合肥师范学院 一种提高喷墨打印基板不同区域膜厚均匀性的方法
CN111347802A (zh) * 2018-12-21 2020-06-3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介质干燥装置、介质处理装置以及记录系统
CN113993801A (zh) * 2019-06-25 2022-01-28 富士胶片商业创新有限公司 加热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54900A1 (en) * 2011-05-11 2012-11-15 Ricoh Production Print Solutions LLC Dynamic dryer control in printing
WO2013178261A1 (en) * 2012-05-30 2013-12-0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Delivery of airflow to a print media
JP6254821B2 (ja) 2013-02-19 2017-12-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記録媒体加熱装置、及びそれを有するシステム
JP6171485B2 (ja) * 2013-03-29 2017-08-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の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JP6720471B2 (ja) * 2014-10-10 2020-07-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における乾燥装置
US9616681B2 (en) 2014-10-10 2017-04-11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drying device f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579420B2 (ja) * 2015-03-16 2019-09-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乾燥装置および記録媒体乾燥システム
US9440459B1 (en) * 2015-08-26 2016-09-13 Xerox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eating surface of media with a digitally addressable dryer array to reduce moisture gradient and media cockle
JP6453738B2 (ja) * 2015-09-30 2019-01-1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乾燥装置、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乾燥方法
WO2017175621A1 (ja) * 2016-04-07 2017-10-12 株式会社シンク・ラボラトリー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ラミネート加工インライン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US10399364B2 (en) 2016-07-13 2019-09-0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termediate unit, post processing device, and printing apparatus
JP6839508B2 (ja) * 2016-09-13 2021-03-10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印刷装置及び発色制御方法
JP7087473B2 (ja) * 2018-03-09 2022-06-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加熱装置、及び、乾燥方法
US10500872B2 (en) * 2018-03-23 2019-12-10 Xerox Corporation Printer and dryer for drying images on coated substrates in aqueous ink printers
JP7071859B2 (ja) 2018-03-26 2022-05-19 株式会社Scree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における印刷媒体加熱方法
JP7017017B2 (ja) 2018-12-04 2022-02-08 株式会社ミヤコシ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
US10960698B2 (en) * 2018-12-20 2021-03-30 Xerox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inting of removable and permanent images on an object
JP7096543B2 (ja) * 2019-02-13 2022-07-06 株式会社ミヤコシ 印刷装置
JP7393154B2 (ja) * 2019-08-27 2023-12-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JP7406720B2 (ja) * 2019-12-26 2023-12-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加熱装置、液体吐出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後処理装置及び搬送装置
JP7415649B2 (ja) * 2020-02-25 2024-01-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加熱装置、および記録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34112A (en) * 1974-03-04 1976-01-20 Honeywell Information Systems, Inc. Drying and fixing techniques for electrographic printing system
US5614928A (en) * 1993-10-22 1997-03-25 Kabushiki Kaisha Sato Method and printer for printing heat sealing labels
JP2001334647A (ja) * 2000-05-25 2001-12-04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及びプリント方法
US20040189773A1 (en) * 2003-03-25 2004-09-30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Image recording device
JP2004276437A (ja) * 2003-03-17 2004-10-07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記録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27796B2 (ja) * 1996-12-03 2002-09-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それによる記録方法
DE10056703C2 (de) * 2000-11-15 2002-11-21 Technoplot Cad Vertriebs Gmbh Tintenstrahldrucker mit einem Piezo-Druckkopf zum Ausstoßen von Lactat-Tinte auf ein unbeschichtetes Druckmedium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34112A (en) * 1974-03-04 1976-01-20 Honeywell Information Systems, Inc. Drying and fixing techniques for electrographic printing system
US5614928A (en) * 1993-10-22 1997-03-25 Kabushiki Kaisha Sato Method and printer for printing heat sealing labels
JP2001334647A (ja) * 2000-05-25 2001-12-04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及びプリント方法
JP2004276437A (ja) * 2003-03-17 2004-10-07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記録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US20040189773A1 (en) * 2003-03-25 2004-09-30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Image recording device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83772B2 (en) 2012-09-21 2016-03-1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Drying assembly
US9809022B2 (en) 2012-09-21 2017-11-07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Drying assembly
US10076903B2 (en) 2012-09-21 2018-09-18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Drying assembly
CN104487258A (zh) * 2012-09-21 2015-04-01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干燥组件
CN110239217A (zh) * 2018-03-09 2019-09-17 株式会社理光 液体排出装置
CN110239217B (zh) * 2018-03-09 2022-09-20 株式会社理光 液体排出装置
CN111347802B (zh) * 2018-12-21 2022-02-2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介质干燥装置、介质处理装置以及记录系统
CN114604009A (zh) * 2018-12-21 2022-06-1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介质处理装置以及记录系统
CN114604008A (zh) * 2018-12-21 2022-06-1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介质干燥装置、介质处理装置以及记录系统
CN111347802A (zh) * 2018-12-21 2020-06-3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介质干燥装置、介质处理装置以及记录系统
CN109605945A (zh) * 2019-01-16 2019-04-12 曲阜市玉樵夫科技有限公司 工程蓝图打印单元、设备及方法
CN113993801A (zh) * 2019-06-25 2022-01-28 富士胶片商业创新有限公司 加热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13993801B (zh) * 2019-06-25 2024-04-09 富士胶片商业创新有限公司 加热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10561909A (zh) * 2019-08-29 2019-12-13 安徽文博纸品印刷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干燥的纸张印刷装置
CN111086339A (zh) * 2019-12-17 2020-05-01 合肥师范学院 一种提高喷墨打印基板不同区域膜厚均匀性的方法
CN110978809B (zh) * 2019-12-26 2021-07-06 东莞市图创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油墨的固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978809A (zh) * 2019-12-26 2020-04-10 东莞市图创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油墨的固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267393A1 (en) 2011-11-03
US8596777B2 (en) 2013-12-03
CN102241192B (zh) 2014-08-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41192B (zh) 液体喷射装置
CN102514378B (zh) 液体喷射装置
CN106660365B (zh) 流路构件、液体喷出头以及记录装置
CN101544109B (zh) 记录装置及记录装置中的输送带的温度调节方法
US20100110156A1 (en) Drying apparatus,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rying target
EP2322348B1 (en)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method
US8684510B2 (en) Drying device and recording device equipped with drying device
CN101722726A (zh) 记录装置、以及目标的干燥方法
US20140009548A1 (en) Recording apparatus
EP3102419B1 (en) Drying control
CN101758669A (zh) 记录装置
CN102886986B (zh) 喷嘴面清洁装置及液滴喷出装置
KR102281151B1 (ko) 웨브 건조 장치
JP2021146662A (ja) 印刷装置、印刷システムおよび印刷方法
US20110157286A1 (en) Fluid ejecting apparatus
CN109693445A (zh) 液体喷出头以及液体喷出装置
JP6772434B2 (ja) 液体吐出装置
JP2013056490A (ja) 媒体搬送装置および記録装置
EP3636438A1 (en) Inkjet head and inkjet recording device
CN202826726U (zh) 液体喷射装置
JP7155620B2 (ja) 搬送装置、液体を吐出する装置
US11260664B2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system
JP7361785B2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記録装置
JP7491088B2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
JP2022124730A (ja) 乾燥装置、印刷システムおよび乾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