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16099B - 用于汽车的分体式的尾盖以及打开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汽车的分体式的尾盖以及打开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16099B
CN102216099B CN200980104072.8A CN200980104072A CN102216099B CN 102216099 B CN102216099 B CN 102216099B CN 200980104072 A CN200980104072 A CN 200980104072A CN 102216099 B CN102216099 B CN 1022160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il
hood
open position
lock
vehicl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0407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16099A (zh
Inventor
J·德梅尔
S·扎克
K·埃尔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koda Auto AS
Original Assignee
Skoda Auto 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koda Auto AS filed Critical Skoda Auto AS
Publication of CN1022160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160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160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1609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10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rear
    • B60J5/101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rear for non-load transporting vehicles, i.e. family cars including v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 Superstructure Of Vehicle (AREA)
  • Automobile Manufacture Line, Endless Track Vehicle, Trail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的分体式的尾盖(1)。该尾盖(1)包括:一上部分(2),该上部分能枢转地设置在车身(3)上;一下部分(10),该下部分能枢转地设置在上部分(2)上;一第一装置(6),用于为了尾盖的第一打开位置将尾盖(1)的上部分(2)耦联到车身(3)上;和一第二装置(13),用于为了尾盖的第二打开位置将尾盖的上部分(2)和下部分(10)耦联成一个单元,其中尾盖的下部分(10)具有一锁(14)。为提供一种尾盖,该尾盖确保对于操作人员简单的打开机制,所述尾盖的下部分(10)具有一传递元件(20),该传递元件将在所述第一打开位置作用在尾盖的下部分(2)上的压力F0传递给一接触元件(24),该接触元件作用在第一耦联装置(6)上。由此取消在尾盖的上部分(2)与车身(3)之间的耦联并打开整个尾盖(1)。此外提出一种用于打开分体式尾盖的相应方法。

Description

用于汽车的分体式的尾盖以及打开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体式、特别是两体式的尾盖/后举升门,以及一种用于打开这种尾盖方法。
背景技术
例如由EP0718134A1和DE4400374A1已知这种分成两部分的尾盖。这种尾盖由一能枢转地固定在车身上的上部分和在同样能枢转地支承在上部分的下边缘上的下部分组成。带有这样的分成两部分的尾盖的车辆具有高的装载变化性,因为为了装载小的物件仅需打开尾盖下部分或者说装载箱盖。
由DE2006013735A1同样已知一种这样的尾盖。借助一固定在车身上的双机构一方面实现了尾盖上部分在第一打开位置与车身的连接,另一方面实现了尾盖的上、下部分在第二打开位置的连接。为操纵小的装载箱盖按压在车号牌上方的一按键板条上的操作按键。如果要使整个尾盖偏转,则通过第二按键激活第二闭锁装置,同时取消在尾盖上部分与车身7之间的闭锁。
因此,操作人员为了操作较大的尾盖必须先后操作两个按键。这特别是当操作人员的运动自由度受到限制、例如手中拿着很多行李时,这是不利的。
发明内容
由此出发,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分体式的、特别是分成的尾盖,该尾盖带有用于第一和第二打开位置的闭锁装置,以及提出一种方法,该尾盖和方法确保一种对于操作人员来说简单的打开机构。
根据本发明,该目的用于汽车的分体式的尾盖来实现,所述尾盖包括:一上部分,该上部分能枢转地设置在车身上;一下部分,该下部分能枢转地设置在上部分上;一第一耦联装置,用于为了尾盖的下部分的第一打开位置将尾盖的上部分耦联到车身上;和一第二耦联装置,用于为了尾盖的第二打开位置将尾盖的上部分和下部分耦联成一个单元,其中尾盖的下部分具有一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盖的上部分具有一传递元件,该传递元件将在尾盖的第一打开位置作用在尾盖的下部分上的压力F0传递给一接触元件,该接触元件作用在第一耦联装置上,由此解除在尾盖的上部分与车身之间的耦联并打开整个尾盖,所述尾盖的下部分具有一止挡元件,该止挡元件在第一打开位置的终端位置中与传递元件相嵌接,以便确定打开位置的角度,所述止挡元件是一带悬伸部的弓架,所述传递元件是一杠杆,该杠杆以其一个端部嵌接到悬伸部中。所述目的还通过一种用于打开用于汽车的分体式的尾盖(1)的方法来实现,用于打开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尾盖的方法,其中所述分体式的尾盖包括:一上部分,该上部分能枢转地设置在车身上;一下部分,该下部分能枢转地设置在上部分上;一第一耦联装置,用于为了尾盖的第一打开位置将尾盖的上部分耦联到车身上;和一第二耦联装置,用于为了尾盖的第二打开位置将尾盖的上部分和下部分耦联成一个单元,其中尾盖的下部分具有一锁,其特征在于,通过使锁解锁并借助打开元件使尾盖的下部分向上运动,使所述尾盖的下部分进入第一打开位置,接着,通过在尾盖的第一打开位置中作用在尾盖的下部分上的压力F0触发,使尾盖的下部分自动进入第二打开位置
本发明的基本构思在于,通过从装载箱盖的第一打开位置起的、所谓的推动运动来打开整个尾盖。该推动运动触发尾盖从第一打开位置到第二打开位置的运动,该运动随后自动地运行。
在一第一步骤中,仅打开尾盖的下部分,并且特别是同过使锁解锁来打开。然后,尾盖的下部分或装载箱盖特别是借助于合适的打开元件自动地向上枢转到第一打开位置。它例如是一被预紧的弹簧,如螺旋弹簧,该弹簧在打开过程中放松。打开元件也可以是一拉索,其中拉索的端部被卷成卷盘(Winde),其卷绕或退绕通过合适的、特别是电动的操纵装置来实现。该拉索可以是鲍顿拉索(Bowdenzug)。
通过一施加在尾盖的下部分上的推动运动,对于操作人员非常容易地使尾盖转移到第二打开位置(打开整个尾盖)。操作人员仅须推压尾盖的下部分,整个尾盖便被打开。如果这通过一传递元件、特别是一杠杆来实现,该杠杆将压力传递到车身上的接触元件或者按键上。该按键将该冲击传递到在尾盖的上部分与车身之间的第一耦联或闭锁装置上。尾盖上部分同样被解锁,并且整个尾盖打开。
由此得到以下优点:
在打开尾盖的也可以被称作小尾盖或装载箱盖的下部分时,能够立即地或仅通过一简单的推动运动解锁尾盖的上部分,从而打开整个尾盖。确保了简单、直观的打开机制。操作人员只需要在开始时操纵一例如在车号牌上方的按键,按“按压弹开(push to open)”系统实现打开。对按键的操纵也可以通过用操作钥匙进行的遥控解锁来实现。根据本发明,一方面实现了一种方案,其中带有相对于彼此设置的尾盖下部分和上部分的整个尾盖处于第二打开位置。另一方面实现了一种方案,通过打开小尾盖然后通过推动运动使整个尾盖运动,这种方案在开始时就有打开装载箱盖或整个尾盖的选择。
也可以设想,整个尾盖根据操作人员的希望立即打开。这一点可以通过自动解锁尾盖的下部分上的锁和尾盖上部分上的锁来实现。
附图说明
由各从属权利要求和下面的附图描述能够得出本发明的其它优选实施例和细节。
其中: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分成两部分的尾盖在关闭位置的侧视图;
图2根据图1的尾盖的侧视图,带有打开的尾盖的下部分;
图3示出尾盖侧视图,其中对尾盖的下部分施加推动运动,
图4示出处于打开整个尾盖的运动中的尾盖的侧视图;
图5示出在最终的关闭运动之前完全打开的尾盖的侧视图;
图6示出图1的细部视图,以示出阻挡元件的底部轮廓。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分成两部分的尾盖1的初始位置。整个尾盖1具有一上部分2或大的部分。该上部分2在一轴4上能枢转地支承在车身3或支承在侧部件上。打开运动借助气体弹簧5实现,该气体弹簧5优选分别设置在尾盖上部分2的两侧上。尾盖的上部分2借助第一耦联装置6与车身3连接。该第一耦联装置是设置在车身3上的锁7,该锁7可松开地容纳尾盖的上部分2的一弓架8。
尾盖的下部分10(或小尾盖或装载箱盖)的门带9通过另一轴11能借助短的枢转弓架12枢转地悬挂在尾盖上部分2上,从而形成包括还将在下面说明的传递和止挡元件的第二耦联装置13。尾盖下部分10具有一锁14,该锁14嵌接到锁支座16上的一弓架15中,该锁支座设置在车身3上。尾盖下部分10在其另一个端部上包括一止挡元件17。该止挡元件17根据所示的实施形式设计成另一圆形的弓架18,该弓架在其敞开的端部上具有一悬伸部19。在弓架18的上方、在尾盖上部分2上设置一具有两个端部22、23的传递元件20,优选是一杠杆21。该杠杆21构成为,使得其中一个端部22能与一车身上的接触元件24、优选一按键25作用连接。该按键25控制相邻的锁7。杠杆21的另一个端部23能够与弓架18的悬伸部19嵌接。
此外,在杠杆21的下方还设有一阻挡元件26,该阻挡元件26在其底部上具有一与弓架18的圆形轮廓相匹配的轮廓(为此参见图6)。所述优选构造成棘爪27的阻挡元件26可沿尾盖上部分2的向下弯曲的端部件28向上运动。优选地,借助一张紧元件、例如借助一弹簧(未示出)预紧该棘爪27。在移出位置中,阻挡元件26锁定尾盖的各位置,使得尾盖角至少在一个方向上不能改变。如果锁被解锁,则弹簧力受到影响,使得棘爪27或者自动地、或者通过止挡元件17的滑动经过而被向上顶压。尾盖下部分能偏转到第一打开位置(角β,图2)。
打开元件30的一个端部29设置在弓架18的悬伸部19上。另一个端部31远离车身3上的耦联装置13位于尾盖的上部分2的下方。所述另一个端部具有卷盘32。打开元件30构成为拉索33。
下面参照图2-5说明用于打开和关闭分体式的尾盖1的方法过程。在第一步骤中,将在锁支座16的弓架15上的锁14解锁。这里,释放棘爪27。通过退绕的拉索33打开尾盖下部分10并使之向上枢转。小尾盖10的自动打开例如也可以利用螺旋弹簧来实现。通过尾盖下部分10进而还有止挡19的运动,向上顶压棘爪27,从而取消尾盖下部分与尾盖上部分(10,2)彼此间的锁定。使弓架18的悬伸部19挡靠在杠杆21的第二端部23上,由此确定尾盖10在其第一打开位置中的打开角。以这种方式形成一旋转止挡。
为打开整个尾盖1(参见图3),现在对打开的尾盖下部分10施加一压力F0。尾盖下部分由此运动到虚线示出的位置。杠杆21的接近按键25的第一端部22通过该推动运动被压到按键25上。向锁7发出一信号并使其解锁。弓架8被释放。这时借助气体弹簧5使尾盖的上部分2朝第二打开位置(参见图4)打开。通过移出的气体弹簧5使尾盖的上部分2的运动停止。在该位置中,卷盘31保持拉索或者缆索。由于尾盖上部分向上进行的运动并且由于气体弹簧5的作用,尾盖下部分返回第一位置。
借助拉索33使两个尾盖(部分)2、10移动到一角度α,该角度对应于在关闭状态下的角度(参见图5)。在此使止挡19在棘爪27旁运动经过。在止挡19不再被压在棘爪27上的时刻,使棘爪重新移出到初始位置,从而实现在上、尾盖下部分之间的锁定。由于通过使用人员施加一从上面作用在尾盖的下部分10上的力Fz,整个尾盖1向下运动。锁14下降到锁支座16的弓架15上并闭锁尾盖10。同时尾盖上部分2的弓架8触碰到相应的锁7,同样发生闭锁。在关闭状态,例如在行驶期间,存在整个尾盖1的闭锁。
图6示出图1的细节,据此阻挡元件26或者棘爪27的轮廓匹配于止挡元件17的轮廓,特别是匹配于弓架18的悬伸部19的轮廓,以确保实现滑动经过。棘爪27在朝向尾盖下部分的一侧具有一带倾斜部34的底部轮廓。通过该轮廓的辅助,可以使悬伸部19在棘爪27上滑动经过。一旦悬伸部已越过棘爪27,棘爪27便回弹到其锁定位置。
附图标记列表
1     尾盖(整体)
2     尾盖的上部分
3     车身
4     轴
5     气体弹簧
6     第一耦联装置
7     尾盖上部分的锁
8     (锁)弓架
9     门带
10    尾盖的下部分
11    轴
12    枢转弓架
13    第二耦联装置
14    尾盖下部分的锁
15    锁14的弓架
16    锁支座
17    止挡元件
18    弓架
19    悬伸部
20    传递元件
21    杠杆
22    杠杆的端部
23    杠杆的端部
24    接触元件
25    按键
26    阻挡元件
27    棘爪
28    尾盖上部分的端部件
29    打开元件的第一端部
30    打开元件
31    打开元件的第二端部
32    操纵装置、卷绕部
33    拉索
34    底部轮廓的倾斜部

Claims (10)

1.用于汽车的分体式的尾盖(1),包括:一上部分(2),该上部分能枢转地设置在车身(3)上;一下部分(10),该下部分能枢转地设置在上部分(2)上;一第一耦联装置(6),用于对于尾盖的下部分的第一打开位置将尾盖(1)的上部分(2)耦联到车身(3)上;和一第二耦联装置(13),用于对于尾盖的第二打开位置将尾盖的上部分(2)和下部分(10)耦联成一个单元,其中尾盖的下部分(10)具有一锁(14),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盖的上部分(2)具有一传递元件(20),该传递元件将在尾盖的第一打开位置作用在尾盖的下部分(10)上的压力F0传递给一接触元件(24),该接触元件作用在第一耦联装置(6)上,由此解除在尾盖的上部分(2)与车身(3)之间的耦联并打开整个尾盖(1),所述尾盖的下部分(10)具有一止挡元件(17),该止挡元件在第一打开位置的终端位置中与传递元件(20)相嵌接,以便确定打开位置的角度,所述止挡元件(17)是一带悬伸部(19)的弓架(18),所述传递元件(20)是一杠杆(21),该杠杆以其一个端部(23)嵌接到悬伸部(19)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盖的下部分(10)具有一打开元件(30),该打开元件在锁(14)被解锁后使尾盖的下部分(10)自动打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尾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开元件(30)是在尾盖的关闭状态中被预紧的弹簧,该弹簧在打开尾盖时松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尾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开元件(30)包括一拉索(33),该拉索的长度能够借助一操纵装置(32)调节,以便由此影响尾盖的打开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尾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元件(24)是一按键(25),所述传递元件(20)作用在该按键上,所述第一耦联装置(6)包括一设置在车身(3)上的锁(7),其中所述设置在车身(3)上的锁(7)在操纵按键(25)之后解锁。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尾盖,其特征在于,设有一与止挡元件(17)相互作用的阻挡元件(26),其中该阻挡元件能在移入位置与移出位置之间运动,并在其移入位置中允许所述尾盖(2,10)之间的角度变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尾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元件(26)的轮廓匹配于所述止挡元件(17)的轮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尾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元件(26)的轮廓这样匹配于弓架(18)的悬伸部(19)的轮廓,使得止挡元件(17)能沿着阻挡元件(26)运动,并且一旦止挡元件(17)与阻挡元件(26)相接触或越过阻挡元件,阻挡元件(26)能运动到锁定位置或从锁定位置移出。
9.用于打开用于汽车的分体式的尾盖(1)的方法,用于打开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尾盖,其中所述分体式的尾盖包括:一上部分(2),该上部分能枢转地设置在车身(3)上;一下部分(10),该下部分能枢转地设置在上部分(2)上;一第一耦联装置(6),用于为了尾盖的第一打开位置将尾盖(1)的上部分(2)耦联到车身(3)上;和一第二耦联装置(13),用于为了尾盖的第二打开位置将尾盖的上部分(2)和下部分(10)耦联成一个单元,其中尾盖的下部分(10)具有一锁(14),其特征在于,通过使锁(14)解锁并借助打开元件(30)使尾盖的下部分(10)向上运动,使所述尾盖的下部分(10)进入第一打开位置,接着,通过在尾盖的第一打开位置中作用在尾盖的下部分(10)上的压力F0触发,使尾盖的下部分(10)自动进入第二打开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了打开尾盖下部分(10),释放阻挡元件(26),以允许尾盖下部分与尾盖上部分之间的角度改变。
CN200980104072.8A 2008-03-03 2009-02-27 用于汽车的分体式的尾盖以及打开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160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Z20080126A CZ2008126A3 (cs) 2008-03-03 2008-03-03 Delená zád vozidla a zpusob jejího otevírání
CZPV2008-126 2008-03-03
PCT/CZ2009/000025 WO2009109149A1 (de) 2008-03-03 2009-02-27 Geteilte heckklappe für ein fahrzeug sowie öffnungsverfahre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16099A CN102216099A (zh) 2011-10-12
CN102216099B true CN102216099B (zh) 2014-07-23

Family

ID=407868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04072.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16099B (zh) 2008-03-03 2009-02-27 用于汽车的分体式的尾盖以及打开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259940A1 (zh)
CN (1) CN102216099B (zh)
CZ (1) CZ2008126A3 (zh)
WO (1) WO200910914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83028B1 (en) 2016-03-16 2017-10-10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Powered dual closure system for vehicles
US9945161B2 (en) 2016-03-22 2018-04-17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Lock system for dual vehicle closur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429015U (zh) * 1987-08-17 1989-02-21
JPH0249712U (zh) * 1988-09-29 1990-04-06
JPH0426114U (zh) * 1990-06-27 1992-03-02
DE4400374C2 (de) * 1994-01-08 2002-07-18 Opel Adam Ag Heckklapp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GB9700611D0 (en) * 1997-01-14 1997-03-05 Rover Group A vehicle tailgat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9109149A8 (de) 2010-10-21
CN102216099A (zh) 2011-10-12
EP2259940A1 (de) 2010-12-15
WO2009109149A9 (de) 2011-04-07
CZ2008126A3 (cs) 2009-09-16
WO2009109149A1 (de) 2009-09-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29890B (zh) 带动力释放和双阶段系拉功能的闩锁组件
CN108204184B (zh) 用于车辆的后背门打开和关闭装置
US20160115718A1 (en) Door latch assembly of vehicle
CN102767317B (zh) 用于车辆碰栓的致动器装置
CN208564235U (zh) 门锁开关触发装置及车辆门锁系统
KR102397308B1 (ko) 차량용 러기지룸의 개폐장치
EP0259886B1 (en) Dual-purpose door system
US20150123526A1 (en) Lift assist mechanism
US6651387B2 (en) Locking controller of a sliding door
CN103080451A (zh) 车门把手装置
WO2015064001A1 (ja) 車両用ドアのポップアップ機構
JPS5911452B2 (ja) 車両用屋根
CN105408566A (zh) 车辆用门开闭装置
CN103628755A (zh) 用于车辆的二级引导发动机罩锁扣装置
JP2010261304A (ja) 慣性部材付きクロージャラッチ
CN114901916B (zh) 机动车门锁系统
US11578520B2 (en) Keyless access for commercial vehicles
CN102216099B (zh) 用于汽车的分体式的尾盖以及打开方法
JP2021104904A (ja) 塵芥収集車
US11149473B2 (en) Door closing device
WO2011119109A1 (en) A twist lock assembly and system
CN106394420B (zh) 用于交通工具的储物系统
KR101651677B1 (ko) 차량용 수납상자 잠금 시스템
EP2236708A1 (en) Vehicle door lock device
CN201334067Y (zh) 车辆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23

Termination date: 20150227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