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80451A - 车门把手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门把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80451A
CN103080451A CN2011800426422A CN201180042642A CN103080451A CN 103080451 A CN103080451 A CN 103080451A CN 2011800426422 A CN2011800426422 A CN 2011800426422A CN 201180042642 A CN201180042642 A CN 201180042642A CN 103080451 A CN103080451 A CN 1030804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 door
handle
connection part
full
framing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4264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80451B (zh
Inventor
石田俊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Sei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Sei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Seik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0804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804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804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8045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3/00Vehicle lock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types of wing or vehicle
    • E05B83/36Locks for passenger or like doors
    • E05B83/40Locks for passenger or like doors for sliding do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05B85/10Handles
    • E05B85/14Handles pivoted about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w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05B85/10Handles
    • E05B85/14Handles pivoted about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wing
    • E05B85/16Handles pivoted about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wing a longitudinal grip part being pivoted at one end about an axis perpendicular to the longitudinal axis of the grip part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65/00Locks or fastenings for special use
    • E05B65/08Locks or fastenings for special use for sliding wings
    • E05B2065/0805Locks or fastenings for special use for sliding wings with a handle operating in both direc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2/00Closure fasteners
    • Y10T292/57Operators with knobs or hand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2/00Closure fasteners
    • Y10T292/85Knob-attaching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2/00Closure fasteners
    • Y10T292/88Knob bearing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2/00Closure fasteners
    • Y10T292/91Knob rose plat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一种手柄11,该手柄11具有臂部11a和腿部11b。臂部11a和腿部11b延伸穿过门外部面板10并且分别被支架构件13和框架构件12以能够自由地枢转的方式支承。通过沿与当打开滑动门时所沿的方向相同的方向操作手柄11,臂部11a相对于保持于初始位置的支架构件13枢转,使得对全闭闩锁机构解锁。通过沿当关闭滑动门时所沿的方向相同的方向操作手柄11,腿部11b相对于框架构件12枢转,同时支架构件13逆着螺旋弹簧15的推压力相对于框架构件12枢转,使得对全开闩锁机构解锁。

Description

车门把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当从车辆外侧打开和关闭车辆滑动门时被操作的车门把手装置。
背景技术
日本特开专利公报No.2007-85032公开了一种包括框架构件、手柄和连杆机构的车门把手装置。框架构件固定至形成车门的面板构件的内侧。手柄设置在面板构件的外侧上并且与框架构件接合且由框架构件支承。连杆构件插置在框架构件和手柄之间。当打开完全关闭的门时,沿着与移动车门所沿的第一方向相同的方向牵拉手柄。这会对全闭锁机构进行解锁。当关闭完全打开的车门时,沿着移动车门所沿的第二方向——即,沿着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操作手柄。这会经由连杆构件使手柄滑动,从而对全开锁机构进行解锁。以此方式,通过沿着与移动车门所沿的方向相同的方向操作手柄,能够通过一系列动作平顺地打开或关闭车门。
日本特开专利公报No.2009-235849公开了一种包括手柄、按钮开关、电容传感器和通信天线的车门把手装置,其中按钮开关用于起动用于锁定的传输,电容传感器用于起动用于解锁的传输。这些开关用于在打开或关闭车门时生成触发。当携带诸如可携式装置之类的用户识别装置的用户接近车辆并且操作开关时,在确认用户匹配之后就会对锁机构解锁。然后,电动地打开或关闭车门。
日本特开专利公报No.2007-85032没有描述经由连杆机构组装框架构件和手柄的方法,其中框架构件和手柄分别设置在面板构件的内侧和外侧上。事实上,假定将通过利用框架构件、手柄和连杆机构所形成的部件固定至面板构件。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整个部件实际上暴露在车辆的外侧,这降低了防盗可靠性。而且,不可以确保与面板构件的足够的结合强度。
根据日本特开专利公报No.2007-85032的车门把手装置,用户需要将开关操作至特定位置来打开或关闭车门。因此,根据开关的位置或尺寸,降低了使用性。具体地,用户需要通过抓握手柄来操作开关,同时在手柄上用手指固定操作支点。这不可避免地劣化了操作性。
引用清单
专利文献
PTL1:日本特开专利公报No.2007-85032
PTL2:日本特开专利公报No.2009-235849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门把手装置,该车门把手装置被容易地组装且允许通过沿着不产生不自然的感觉的方向操作手柄来打开或关闭车门。
问题的解决方案
为了实现前文的目的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构造,该构造包括:框架构件,所述框架构件适于固定至车门的面板构件的内表面,所述车门能够朝向车辆的前方或后方移动;支架构件,所述支架构件可枢转地联接至所述框架构件的前端或后端;推压构件,所述推压构件用于推压所述支架构件以便将所述支架构件的相对于所述框架构件的相对位置保持于初始位置;手柄,所述手柄适于布置在所述面板构件的外侧;成对的第一联接部和第二联接部,所述成对的第一联接部和第二联接部设置在所述手柄的所述前端和所述后端处,所述联接部在延伸穿过所述面板构件的情况下由所述支架构件和所述框架构件可枢转地支承;全闭闩锁机构,所述全闭闩锁机构用于将所述车门保持于全闭状态;以及全开闩锁机构,所述全开闩锁机构用于将所述车门保持于全开状态。通过沿打开处于所述全闭状态的所述车门所沿的方向和关闭处于所述全开状态的所述车门所沿的方向中的任一方向操作所述手柄,所述手柄的所述第二联接部相对于由所述推压构件保持于所述初始位置的所述支架构件绕所述第一联接部枢转,使得所述车门从所述全闭状态或所述全开状态中的任一状态释放。通过沿打开处于所述全闭状态的所述车门所沿的方向和关闭处于所述全开状态的所述车门所沿的方向中的另一方向操作所述手柄,在所述支架构件逆着所述推压构件的推压力而相对于所述框架构件枢转的同时,所述手柄的所述第一联接部相对于所述框架构件绕所述第二联接部枢转,使得所述车门从所述全闭状态和所述全开状态中的另一状态释放。
在车门的打开操作或关闭操作中,通过沿着与移动车门所沿的方向相同的方向操作手柄来打开或关闭车门,使得全闭闩锁机构或全开闩锁机构被解锁。因此,车门的打开或关闭操作不会产生不自然的感觉。特别地,手柄的第一联接部和第二联接部分别由支架构件和框架构件以能够自由地枢转的方式支承。因而,手柄能够通过使第一联接部和第二联接部从外侧贯穿面板构件、使得第一联接部与第二联接部分别配装至支架构件和框架构件而与面板构件容易地组装。
“用于解锁的操作力”指的是用于最终对全闭闩锁机构或全开闩锁机构解锁的力。具体地,用于解锁的操作力可以为“经由机械联接所传递的手柄的操作力”或“通过手柄的操作力所触发的电动解锁力”。
在以上车门把手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面板构件具有通孔以及盖构件,所述第二联接部延伸穿过所述通孔,所述盖构件适于封闭从所述通孔向前延伸的间隙,在所述手柄与所述盖构件之间设置有成套的凹部和突出部。还优选的是,当沿与在关闭所述车门时所沿的方向相同的方向操作所述手柄以便相对于所述框架构件枢转所述支架构件时,所述成套的凹部和突出部抑制所述第二联接部相对于所述支架构件枢转。
该构造允许支架构件相对于框架构件枢转,使得将对全开闩锁机构解锁。在此时,成套的凹部和突出部防止了产生对全闭闩锁机构解锁的操作力。因此,增加了装置的操作可靠性。
在以上车门把手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支架构件紧固至所述框架构件以便能够自由地枢转,并且,当沿与在关闭所述车门时所沿的方向相同的方向操作所述手柄以便相对于所述框架构件枢转所述支架构件时,所述第一联接部在所述支架构件上滑动。
根据该构造,当支架构件相对于框架构件枢转时,由于支架构件的枢转所造成的第一联接部的移位通过支架构件的滑动来适应。另一方面,支架构件紧固至框架构件以能够自由地枢转。这允许支架构件被稳定地枢转。
以上车门把手装置优选地具有设置在所述框架构件中的导引突出部,该导引突出部相对于所述支架构件导引所述第二联接部的枢转。优选的是,在所述第二联接部中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导引突出部的导引凹槽,并且,所述第一联接部绕所述导引突出部且相对于所述框架构件枢转。
根据该构造,配装在导引凹槽中的导引突出部相对于支架构件导引第二联接部的枢转运动。这允许手柄更稳定地移动。而且,导引突出部可以用作第一联接部相对于框架构件枢转所绕的轴线。
在以上车门把手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联接部具有操作部,并且,当沿与在打开所述车门时所沿的方向相同的方向操作所述手柄以便相对于所述支架构件枢转所述第二联接部时,所述操作部将释放操作力传递至机械地联接至所述全闭闩锁机构的传递构件。还优选的是,所述操作部具有弧形表面,所述弧形表面的曲率中心与所述第一联接部的枢转中心重合,并且,当沿与在关闭所述车门时所沿的方向相同的方向操作所述手柄以便相对于所述框架构件枢转所述第一联接部时,所述弧形表面在所述传递构件上滑动。
根据该构造,随着沿与当关闭车门时所沿的方向相同的方向操作手柄,第一联接部相对于框架构件枢转。在此时,操作部的弧形表面在传递构件上滑动。因此,即使随着第一联接部相对于框架构件旋转,第二联接部相对于框架构件略微地枢转,解锁操作力也不会传递至传递构件(全闭闩锁机构)。因而,减小了操作手柄所所需的力。
在以上车门把手装置中,优选地,当操作所述手柄以打开处于所述全闭状态的所述车门时所述手柄的操作量被设定为大于当操作所述手柄以关闭处于所述全开状态的所述车门时所述手柄的操作量。
以上车门把手装置优选地包括致动器、关闭操作开关以及控制电路。所述致动器被驱动以解锁所述全开闩锁机构。所述关闭操作开关通过沿关闭处于所述全开状态的所述车门所沿的方向操作所述手柄而被切换至导通状态或非导通状态。所述控制电路检测到所述关闭操作开关已经切换至所述导通状态或所述非导通状态、并且驱动所述致动器。
为了实现前面的目的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车门把手装置。所述车门把手装置包括框架构件、连杆构件、推压构件、手柄、成对的第一联接部和第二联接部、全闭闩锁机构、以及全开闩锁机构。所述框架构件适于固定至车门的面板构件的内表面,所述车门能够朝向车辆的前方或后方移动。所述连杆构件可枢转地联接至所述框架构件的前端或后端。所述推压构件推压所述连杆构件以便将所述连杆构件的相对于所述框架构件的相对位置保持于初始位置。所述手柄适于布置在所述面板构件的外侧。所述成对的第一联接部和第二联接部设置在所述手柄的所述前端和所述后端处。所述联接部在延伸穿过所述面板构件的情况下经由所述连杆构件而被所述框架构件可枢转地支承。所述全闭闩锁机构将所述车门保持于全闭状态。所述全开闩锁机构将所述车门保持于全开状态。通过沿打开处于所述全闭状态的所述车门所沿的方向和关闭处于所述全开状态的所述车门所沿的方向中的任一方向操作所述手柄,所述手柄的所述第二联接部相对于由所述推压构件保持于所述初始位置的所述连杆构件移动,使得所述车门从所述全闭状态或所述全开状态中的任一状态释放。通过沿打开处于所述全闭状态的所述车门所沿的方向和关闭处于所述全开状态的所述车门所沿的方向中的另一方向操作所述手柄,在所述连杆构件逆着所述推压构件的推压力而相对于所述框架构件枢转的同时,所述手柄的所述第一联接部相对于所述框架构件移动,使得所述车门从所述全闭状态和所述全开状态中的另一状态释放。上述车门把手装置还包括致动器、关闭操作开关、以及控制电路。所述致动器被驱动以解锁所述全开闩锁机构。所述关闭操作开关通过沿关闭处于所述全开状态的所述车门所沿的方向操作所述手柄而被切换至导通状态或非导通状态。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检测到所述关闭操作开关已经切换至所述导通状态或所述非导通状态、并且驱动所述致动器。
附图说明
图1(a)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门把手装置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1(b)为示出了从内侧观察的车门把手装置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2为示出了作为第一联接部的臂部的放大示意性平面图。
图3为示出了设置在手柄和盖构件之间的一套凹部和突出部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4(a)为示出了用于打开滑动门的动作的示意性及说明性的平面图。
图4(b)为示出了在图4(a)中作为第一联接部的臂部的放大示意性平面图。
图5(a)为示出了用于关闭滑动门的动作的示意性及说明性的平面图。
图5(b)为示出了在图5(a)中作为第一联接部的臂部的放大示意性平面图。
图6为示出了使用了本发明的车门把手装置的滑动门的示意性正视图。
图7(a)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门把手装置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7(b)为示出了当打开滑动门时在图7(a)中作为第一联接部的臂部的放大示意性平面图。
图7(c)为示出了当关闭滑动门时在图7(a)中作为第一联接部的臂部的放大示意性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图1至图6对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门把手装置进行描述。当描述本发明的车门把手装置时,相对于车辆的宽度方向位于较接近车辆外侧的一侧被称为外侧,而面向乘客舱的一侧被称为内侧。而且,车辆的前进方向被称为前方。
如图6中所示,向前或向后移动滑动门1来打开或关闭在车体中形成的用于允许进入和离开的开口。后锁2设置在滑动门1的后部中,而前锁3设置在滑动门1的前部中。后锁2和前锁3形成全闭闩锁机构并且将滑动门1保持在全闭状态处。用作全开闩锁机构的全开锁4设置在滑动门1的前下部中。全开锁4将滑动门1保持在全开位置处。
滑动门1具有在前锁3上方的远程控制器5。远程控制器5机械地连接至后锁2、前锁3和全开锁4。远程控制器5也机械地连接至设置在门外部面板10上的手柄11。门外部面板10形成了滑动门1的面板构件。手柄11由树脂制成并且沿着前-后方向延伸。当手柄11沿着用于打开滑动门1的方向移动时,操作力通过远程控制器5传递至后锁2、前锁3和全开锁4。因此,滑动门1从全闭状态或全开状态释放。
滑动门1还具有位于后锁2的附近的致动器6。致动器6联接至后锁2且驱动后锁2,并且机械地连结至远程控制器5。当致动器6被驱动时,驱动力被传递至后锁2。驱动力经由远程控制器5也被传递至前锁3和全开锁4。因此,滑动门1从全闭状态或全开状态释放。
如图1(a)和图1(b)中所示,车门把手装置包括固定至门外部面板10的内侧的树脂框架构件12。框架构件12的外侧表面沿着门外部面板10的外部形状成形。在框架构件12的后端处设置有容置部12a,并且在框架构件12的前端处设置有开口12b。向后移动滑动门1来打开滑动门1,而向前移动滑动门1来关闭滑动门1。容置部12a形成为向外开口的大致矩形盒体。开口12b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延伸并且穿过框架构件12。门外部面板10在与框架构件12的容置部12a和开口12b相对应的位置处具有通孔10a、10b。
车门把手装置包括树脂支架构件13,该树脂支架构件13形成为大致矩形盒体并且位于容置部12a中。支架构件13的前端经由销14可枢转地联接且附连至框架构件12。销14沿着车辆的上-下方向延伸。销14延伸穿过用作推压构件的螺旋弹簧15。螺旋弹簧15的端部分别与框架构件12和支架构件13接合。螺旋弹簧15推压框架构件12和支架构件13以将框架构件12和支架构件13保持在其初始的相对位置处。在初始位置处,框架构件12和支架构件13的底壁彼此重叠。向前延伸的支承部13a形成在支架构件13的敞开端部处。一对向前延伸的上支承壁部和下支承壁部13b形成在支架构件13的后壁处。
手柄11具有用作第一联接部的臂部11a和用作第二联接部的腿部11b。臂部11a从手柄11的面向支架构件13的后端向内延伸。腿部11b从手柄11的面向框架构件12的开口12b的前端向内延伸。臂部11a从门外部面板10的通孔10a的外侧插入到支架构件13中,并且腿部11b从门外部面板10的通孔10b的外侧插入到开口12b中。以此方式,手柄11联接至框架构件12,使得门外部面板10位于手柄11与框架构件12之间。
手柄11经由臂部11a由支架构件13可枢转地支承。如图2中所示,柱状枢转联接部21设置在臂部11a的远端处。枢转联接部21沿着上-下方向延伸。枢转联接部21位于支架构件13中并且由支承部13a和支承壁部13b保持。臂部11a支承为在支架构件13中能够绕枢转联接部21枢转。
枢转联接部21被允许在支承部13a与支承壁部13b之间略微向后移动。在臂部11a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中的每个上形成有把手突出部48。把手突出部48位于枢转联接部21的前方。把手突出部48设置为接触设置在支架构件13中的连杆突出部49的后侧或接触接近于设置在支架构件13中的连杆突出部49的后侧的部分。当手柄11被用力牵拉时,把手突出部48和连杆突出部49彼此接触。这防止了手柄11从支架构件13掉落。
手柄11经由腿部11b由框架构件12可枢转地支承。导引凹槽22形成在腿部11b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中的每个表面上。导引凹槽22沿着曲率中心与枢转联接部21重合的弧延伸。向后的开口22a设置在每个导引凹槽22的内端部处。一对大致柱状的销23设置在框架构件12的开口12b中。销23配装在导引凹槽22中。腿部11b支承为能够绕导引凹槽22中的销23枢转,同时允许支架构件13相对于框架构件12绕销14枢转。当支架构件13从相对于框架构件12的初始位置绕销14枢转时,枢转联接部21在支承部13a与支承壁部13b之间向后移动。
向后延伸的操作部24设置在腿部11b的远端处。操作部24与(钟形)曲柄25接合,其中曲柄25机械地连接至远程控制器5。因此,向后操作手柄11,其中该手柄11的向后操作的方向是与打开滑动门1所沿的方向相同的方向。然后,手柄11的前部(具有腿部11b的部分)枢转以绕在初始位置处的支架构件13中的枢转联接部21向外打开。操作力经由操作部24传递至钟形曲柄25。操作力经由远程控制器5传递至后锁2、前锁3和全开锁4。因此,滑动门1从全闭状态或全开状态释放。
手柄11将复位弹簧28保持在前端处。复位弹簧28的端部分别与框架构件12和腿部11b接合。复位弹簧28推压手柄11使得手柄11绕在支架构件13中的枢转联接部21且沿着将腿部11b插入至开口12b中的方向枢转。因此,螺旋弹簧15将支架构件13保持在初始位置处,并且复位弹簧28将腿部11b保持成使得腿部11b插入至开口12b中。因此,在正常状态下,手柄11在后端和前端处推按门外部面板10。手柄11的该状态此后将被称为非操作状态。
用于调节在非操作状态下的惯性力的加重件29支承在手柄11的前端处。即,在将复位弹簧28的推压力(把手复位力)与加重件29的惯性力之间的平衡考虑在内的情况下,对螺旋弹簧15的推压力进行设定。
盖构件30附接至门外部面板10的接近于手柄11的前端的部分。向内延伸部30a设置在盖构件30的面向门外部面板10的表面上。延伸穿过手柄11的腿部11b的通孔10b在前部中具有空隙。延伸部30a插入在空隙中并且封闭该空隙。
一套凹部和突出部形成在手柄11与盖构件30之间。当向前或沿着与当关闭滑动门1的方向相同的方向操作手柄11时,支架构件13相对于框架构件12枢转。在此时,所述一套凹部和突出部抑制臂部11a相对于框架构件12枢转。如图3中所示,在手柄11的面向盖构件30的前表面上形成有接合凹部26。在盖构件30的面向手柄11的后表面上形成有接合突出部27。当手柄11相对于在初始位置处的支架构件13绕枢转联接部21枢转时,接合突出部27不会干扰接合凹部26(手柄11)的运动路径。因此,在正常状态下,当手柄11绕枢转联接部21枢转时,接合凹部26和接合突出部27彼此不会接合。
相反,当沿着与当关闭滑动门1时所沿的方向相同的方向操作手柄11时,支架构件13相对于框架构件12枢转。在此时,当臂部11a相对于框架构件12枢转时,接合突出部27被接合凹部26容纳。因此,接合突出部27接触接合凹部26,使得接合凹部26被接合突出部27推回。因此,防止了臂部11a相对于支架构件13枢转。
打开操作开关31附接至框架构件12的容置部12a的底部。打开操作开关31包括可移动端子31a。可移动端子31a延伸穿过容置部12a的底壁以及支架构件13的底壁,并且压靠于臂部11a的底部。在手柄11的非操作状态下,打开操作开关31的可移动端子31a处于导通状态。相反,当手柄11绕枢转联接部21枢转时,或当支架构件13绕销14枢转时,打开操作开关31的可移动端子31a遵循臂部11a的底部的运动,以处于非导通状态。
关闭操作开关32附接至框架构件12的容置部12a。关闭操作开关32位于支架构件13的后方。关闭操作开关32具有可移动端子32a,该可移动端子32a压靠于支架构件13的后侧。当支架构件13处于初始位置时,关闭操作开关32的可移动端子32a处于非导通状态。当支架构件13绕销14枢转时,关闭操作开关32的可移动端子32a处于导通状态。
如图6中所示,打开操作开关31和关闭操作开关32经由控制电路36电连接至致动器6。控制电路36根据打开操作开关31和关闭操作开关32的状态控制致动器6。控制电路36可以位于滑动门1和车体中的任何部分处。
现在将参照图4和图5对车门把手装置的操作进行描述。
假定滑动门1是完全关闭的,并且手柄11处于非操作状态。站在靠近滑动门1的用户首先抓住手柄11并且朝向向后方向——该向后方向是与打开滑动门1所沿的方向相同的方向——操作手柄11。然后,如图4中所示,手柄11的臂部11a相对于支架构件13绕枢转联接部21枢转,其中支架构件13通过螺旋弹簧15保持在初始位置处。在此时,关闭操作开关32的可移动端子32a被保持在非导通状态,而打开操作开关31的可移动端子31a从导通状态被切换至非导通状态。当打开操作开关31和关闭操作开关32的逻辑被控制电路36检测到时,致动器6被启动使得滑动门1从全闭状态释放。在此时,手柄11的操作产生了切换打开操作开关31的逻辑的操作力。即,在该阶段处的手柄11的操作用作用于将滑动门1从全闭状态释放的触发。
现在假定滑动门1是完全打开的,并且手柄11处于非操作状态。站在靠近手柄11的用户首先抓住手柄11并且向前——该向前方向是与关闭滑动门1所沿的方向相同的方向——操作手柄11。如图5中所示,手柄11的腿部11b相对于框架构件12绕销23枢转,同时逆着螺旋弹簧15的推压力相对于框架构件12绕销14枢转支架构件13。在此时,打开操作开关31的可移动端子31a从导通状态被切换至非导通状态,而关闭操作开关32的可移动端子32a从非导通状态被切换至导通状态。当打开操作开关31和关闭操作开关32的逻辑被控制电路36检测到时,致动器6被启动,使得滑动门1从全开状态释放。在此时,手柄11的操作产生了切换打开操作开关31和关闭操作开关32的逻辑的操作力。即,在该阶段处的手柄11的操作用作用于将滑动门1从全开状态释放的触发。操作部24的与钟形曲柄25接合的表面为弧形表面24a,该弧形表面24a的曲率中心与销23重合。因此,当手柄11的腿部11b相对于框架12绕销23枢转时,钟形曲柄25仅在弧形表面24a上滑动,而没有因手柄11而产生的操作力(取消操作力)传递至钟形曲柄25。
假定用户抓住手柄11并且沿着与当打开滑动门1时所沿的方向相同的方向操作手柄11,从而枢转手柄11使得腿部11b绕用作支点的枢转联接部21向外开阔地打开,如图4中所示。在此时,操作力经由操作部24传递至钟形曲柄25。操作力然后经由远程控制器5传递至后锁2、前锁3和全开锁4。在该情况下,无论滑动门1是处于全闭状态中还是处于全开状态中,滑动门1都会从全闭状态和全开状态释放。
现在将描述用于本实施方式的组装的方法。
在组装手柄11之前,将支架构件13、打开操作开关31以及关闭操作开关32与框架构件12组装。接着,框架构件12的组装体固定至门外部面板10的内侧。在该状态下,手柄11的臂部11a被插入至后通孔10a和支架构件13中。使手柄11的臂部11a从门外部面板10向内突出。在此时,臂部11a的枢转联接部21还没有被保持在支架构件13的支承部13a与支承壁部13b之间。
随后,手柄11的腿部11b插入至前通孔10b以及框架构件12的开口12b中。在此时,导引凹槽22的开口22a位于销23的前方。然后,手柄11向后移动,使得枢转联接部21被插入且保持在支架构件13的支承部13a与支承壁部13b之间。同时地,开口12b的销23进入开口22a,以被配装在导引凹槽22中。这允许臂部11a由支架构件13可枢转地支承,并且腿部11b经由销23由框架构件12可枢转地支承。随着手柄11向后移动,钟形曲柄25被沿着腿部11b的操作部24导引,使得操作部24与钟形曲柄25接合。在此时,形成在通孔10b的前部中的空隙由盖构件30封闭。
以上所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具有下面的优点。
(1)通过沿着与当打开滑动门1时所沿的方向相同的方向操作手柄11,对后锁2和前锁3解锁,使得能够打开滑动门1。通过沿着与当关闭滑动门1时所沿的方向相同的方向操作手柄11,对全开锁4解锁,使得能够关闭滑动门1。因此,滑动门1的打开操作或关闭操作部不会产生不自然的感觉。特别地,手柄11的臂部11a和腿部11b以能够自由地枢转的方式分别被支架构件13和框架构件12支承。因而,手柄11能够通过引起臂部11a和腿部11b从外侧贯穿门外部面板10使得臂部11a和腿部11b分别配装至支架构件13和框架构件12而与门外部面板10容易地组装。
(2)手柄11的操作力使支架构件13相对于框架构件12枢转,以便对全开锁4解锁。此时,手柄11的接合凹部26以及盖构件30的接合突出部27防止了起作用而对后锁2和前锁3解锁的操作力的产生。因此,提高了车门把手装置的操作可靠性。
(3)当支架构件13相对于框架构件12枢转时,由于支架构件13的枢转所造成的臂部11a的位置移位通过在支架构件13上滑动来适应/吸纳。另一方面,支架构件13附连至框架构件12以能够自由地枢转。这允许支架构件13得以稳定地枢转。
(4)配装在导引凹槽22中的销23相对于支架构件13导引臂部11a的枢转。这允许手柄11更稳定地移动。而且,销23可以用作腿部11b相对于框架构件12枢转所绕的轴。
(5)当沿着与当关闭滑动门1时所沿的方向相同的方向操作手柄11时,腿部11b相对于框架构件12枢转。在此时,操作部24的弧形表面24a在钟形曲柄25上滑动。在该情况下,手柄11的操作力不会传递至钟形曲柄25,即后锁2和前锁3。因而,减小了操作手柄11所需的力。
(6)相比于手柄11的关闭操作,手柄11需要被向外牵拉以打开的量被设定为更大的值。因此,甚至当操作力经由钟形曲柄25传递至后锁2时,也能够用更弱的操作力对后锁2解锁。特别地,在滑动门1的全闭状态下,由于在至后锁2的传递路径中的阻力以及密封挡风雨条的反作用力而造成了存在大的载荷。在这点上,本发明允许用更弱的操作力对后锁2解锁。
(7)手柄11的打开操作或关闭操作通过打开操作开关31和关闭操作开关32检测,使得能够对后锁2解锁。因此,允许用户在不必意识到执行操作以取消打开状态或关闭状态(如在按钮的推按操作中)的情况下,就能够对后锁2解锁。
(8)框架构件12和手柄11分别支承在门外部面板10的内侧和外侧上。这提高了车门把手装置的刚性和防盗可靠性。
(第二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图7(a)至图7(c)对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门把手装置进行描述。第二实施方式在用于将支架构件支承至框架构件的结构上不同于第一实施方式。因此,将类似或相同的附图标记赋予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对应的部件类似或相同的那些部件。
如图7(a)中所示,长孔42形成在框架构件41的后端中。长孔42沿着上-下方向延伸并且具有一对敞开的端部。长孔42的横截面形状沿着前-后方向延伸。支架构件43附接至框架构件41。支架构件43由树脂制成并且形成为大致矩形盒体。销14宽松地配装在长孔42中。支架构件43联接至框架构件41以能够绕销14枢转。支架构件43联接至框架构件41以能够在销14在长孔42中可被移动的范围内移动。如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那样,螺旋弹簧15(参见图1)推压框架构件41和支架构件43以将框架构件41和支架构件43保持在其初始的相对位置处。在初始位置处,框架构件41和支架构件43的底壁彼此重叠。
手柄46具有用作第一联接部的臂部46a。该臂部46a从手柄46的面向支架构件43的后端向内延伸。接触部47形成在臂部46a的后端处。接触部47在枢转联接部21的附近的位置处接触支架构件43。
现在将参照图7(a)至图7(c)对车门把手装置的操作进行描述。
假定滑动门1是完全关闭的,并且手柄46处于非操作状态。站在靠近滑动门1的用户首先抓住手柄46并且向后——该向后方向是与打开滑动门1所沿的方向相同的方向——操作手柄46。然后,如图7(b)中所示,手柄46的臂部46a相对于支架构件43——该支架构件43通过螺旋弹簧15保持在初始位置处——绕枢转联接部21枢转,同时保持接触部47与支架构件43接触。当打开操作开关31和关闭操作开关32(见图1)的逻辑被控制电路36检测到时,致动器6被启动,使得滑动门1从全闭状态释放。
假定滑动门1是完全打开的,并且手柄46处于非操作状态。站在靠近手柄46的用户首先抓住手柄46并且向前——该向前方向是与关闭滑动门1所沿的方向相同的方向——操作手柄46。如图7(c)中所示,手柄46的腿部11b相对于框架构件41绕销23枢转(如图5中所示),同时逆着螺旋弹簧15的推压力相对于框架构件41绕销14枢转支架构件43。在此时,支架构件43随着臂部46a向后移动而压靠于接触部47。这相对于框架构件41沿着长孔42的纵向方向移动支架构件43。当打开操作开关31和关闭操作开关32的逻辑被控制电路36检测到时,致动器6被启动,使得滑动门1从全开状态释放。
第二实施方式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优点(1)、(2)以及(4)至(8)相同的优点。
可以对以上实施方式进行如下修改。
在每个实施方式中,关闭操作开关32可以设置在打开操作开关31上方或下方。该构造增加了当朝向打开侧和关闭侧操作手柄11、46时臂部11a、46a的移位的量。因此,通过调节打开操作开关31和关闭操作开关32的检测灵敏度,能够检测到手柄11、46的打开操作和关闭操作。此外,具有不同检测灵敏度的打开操作开关31和关闭操作开关32可以设置在腿部11b的上方或下方。
在每个实施方式中,打开操作开关31和关闭操作开关32的导通、非导通以及逻辑仅为示例,而且并不限于这些示例。
在每个实施方式中,支架构件13可以设置在门把手装置的前端或后端中的任一个端部。
在每个实施方式中,可以省略手柄11与全开锁4之间的机械联接结构。在该情况下,仅通过致动器6的操作对全开锁4进行解锁。
在每个实施方式中,如果设置了用于电动地打开和关闭滑动门1的装置,那么滑动门1的打开或关闭操作可以与由手柄11、46的打开或关闭操作所引起的后锁2的解锁相结合地被起动。替代性地,在滑动门1的打开或关闭操作期间,可以通过沿着与滑动门1移动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操作手柄11、46来停止或倒转滑动门1。

Claims (8)

1.一种车门把手装置,包括:
框架构件,所述框架构件适于固定至车门的面板构件的内表面,所述车门能够朝向车辆的前方或后方移动;
支架构件,所述支架构件可枢转地联接至所述框架构件的前端或后端;
推压构件,所述推压构件用于推压所述支架构件以便将所述支架构件的相对于所述框架构件的相对位置保持于初始位置;
手柄,所述手柄适于布置在所述面板构件的外侧;
成对的第一联接部和第二联接部,所述成对的第一联接部和第二联接部设置在所述手柄的所述前端和所述后端处,所述联接部在延伸穿过所述面板构件的情况下由所述支架构件和所述框架构件可枢转地支承;
全闭闩锁机构,所述全闭闩锁机构用于将所述车门保持于全闭状态;以及
全开闩锁机构,所述全开闩锁机构用于将所述车门保持于全开状态,
其中,
通过沿打开处于所述全闭状态的所述车门所沿的方向和关闭处于所述全开状态的所述车门所沿的方向中的任一方向操作所述手柄,所述手柄的所述第二联接部相对于由所述推压构件保持于所述初始位置的所述支架构件绕所述第一联接部枢转,使得所述车门从所述全闭状态或所述全开状态中的任一状态释放;以及
通过沿打开处于所述全闭状态的所述车门所沿的方向和关闭处于所述全开状态的所述车门所沿的方向中的另一方向操作所述手柄,在所述支架构件逆着所述推压构件的推压力而相对于所述框架构件枢转的同时,所述手柄的所述第一联接部相对于所述框架构件绕所述第二联接部枢转,使得所述车门从所述全闭状态和所述全开状态中的另一状态释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把手装置,其中,
所述面板构件具有通孔以及盖构件,所述第二联接部延伸穿过所述通孔,所述盖构件适于封闭从所述通孔向前延伸的间隙;
在所述手柄与所述盖构件之间设置有成套的凹部和突出部;以及
当沿与在关闭所述车门时所沿的方向相同的方向操作所述手柄以便相对于所述框架构件枢转所述支架构件时,所述成套的凹部和突出部抑制所述第二联接部相对于所述支架构件枢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门把手装置,其中,
所述支架构件固定至所述框架构件以便能够自由地枢转;以及
当沿与在关闭所述车门时所沿的方向相同的方向操作所述手柄以便相对于所述框架构件枢转所述支架构件时,所述第一联接部在所述支架构件上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门把手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框架构件中的导引突出部,所述导引突出部导引所述第二联接部相对于所述支架构件的枢转,其中,
在所述第二联接部中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导引突出部的导引凹槽,以及
所述第一联接部绕所述导引突出部且相对于所述框架构件枢转。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门把手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联接部具有操作部,
当沿与在打开所述车门时所沿的方向相同的方向操作所述手柄以便相对于所述支架构件枢转所述第二联接部时,所述操作部将释放操作力传递至机械地联接至所述全闭闩锁机构的传递构件,
所述操作部具有弧形表面,所述弧形表面的曲率中心与所述第一联接部的枢转中心重合,以及
当沿与在关闭所述车门时所沿的方向相同的方向操作所述手柄以便相对于所述框架构件枢转所述第一联接部时,所述弧形表面在所述传递构件上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门把手装置,其中,
当操作所述手柄以打开处于所述全闭状态的所述车门时所述手柄的操作量被设定为大于当操作所述手柄以关闭处于所述全开状态的所述车门时所述手柄的操作量。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门把手装置,还包括:
致动器,所述致动器被驱动以解锁所述全开闩锁机构;
关闭操作开关,所述关闭操作开关通过沿关闭处于所述全开状态的所述车门所沿的方向操作所述手柄而被切换至导通状态或非导通状态;以及
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检测到所述关闭操作开关已经切换至所述导通状态或所述非导通状态、并且驱动所述致动器。
8.一种车门把手装置,包括:
框架构件,所述框架构件适于固定至车门的面板构件的内表面,所述车门能够朝向车辆的前方或后方移动;
连杆构件,所述连杆构件可枢转地联接至所述框架构件的前端或后端;
推压构件,所述推压构件用于推压所述连杆构件以便将所述连杆构件的相对于所述框架构件的相对位置保持于初始位置;
手柄,所述手柄适于布置在所述面板构件的外侧;
成对的第一联接部和第二联接部,所述成对的第一联接部和第二联接部设置在所述手柄的所述前端和所述后端处,所述联接部在延伸穿过所述面板构件的情况下经由所述连杆构件而被所述框架构件可枢转地支承;
全闭闩锁机构,所述全闭闩锁机构用于将所述车门保持于全闭状态;以及
全开闩锁机构,所述全开闩锁机构用于将所述车门保持于全开状态,
其中,
通过沿打开处于所述全闭状态的所述车门所沿的方向和关闭处于所述全开状态的所述车门所沿的方向中的任一方向操作所述手柄,所述手柄的所述第二联接部相对于由所述推压构件保持于所述初始位置的所述连杆构件移动,使得所述车门从所述全闭状态或所述全开状态中的任一状态释放,
通过沿打开处于所述全闭状态的所述车门所沿的方向和关闭处于所述全开状态的所述车门所沿的方向中的另一方向操作所述手柄,在所述连杆构件逆着所述推压构件的推压力而相对于所述框架构件枢转的同时,所述手柄的所述第一联接部相对于所述框架构件移动,使得所述车门从所述全闭状态和所述全开状态中的另一状态释放,
所述车门把手装置包括:
致动器,所述致动器被驱动以解锁所述全开闩锁机构;
关闭操作开关,所述关闭操作开关通过沿关闭处于所述全开状态的所述车门所沿的方向操作所述手柄而被切换至导通状态或非导通状态;以及
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检测到所述关闭操作开关已经切换至所述导通状态或所述非导通状态、并且驱动所述致动器。
CN201180042642.2A 2010-09-22 2011-07-29 车门把手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804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12498 2010-09-22
JP2010212498A JP5732795B2 (ja) 2010-09-22 2010-09-22 車両用ドアハンドル装置
PCT/JP2011/004312 WO2012039089A1 (en) 2010-09-22 2011-07-29 Vehicle door handle devic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80451A true CN103080451A (zh) 2013-05-01
CN103080451B CN103080451B (zh) 2015-05-20

Family

ID=445095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42642.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80451B (zh) 2010-09-22 2011-07-29 车门把手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757686B2 (zh)
EP (1) EP2619389B1 (zh)
JP (1) JP5732795B2 (zh)
CN (1) CN103080451B (zh)
WO (1) WO2012039089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01330A (zh) * 2015-07-29 2017-02-15 株式会社有信 门把手装置
CN106536843A (zh) * 2014-08-08 2017-03-22 胡夫·许尔斯贝克和福斯特有限及两合公司 用于车门的把手装置、车门以及机动车
CN107429527A (zh) * 2015-03-30 2017-12-01 胡夫·许尔斯贝克和福斯特有限及两合公司 用于机动车的门把手装置
CN108118982A (zh) * 2018-01-05 2018-06-05 东莞雅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电动门及其自动门锁装置
CN108843193A (zh) * 2018-06-29 2018-11-20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滑移门双向解锁装置
CN110799713A (zh) * 2017-06-29 2020-02-14 U-希恩德国进入系统有限公司 车门把手组件
CN111997454A (zh) * 2019-05-27 2020-11-27 伊利诺斯工具制品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枢转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86401B2 (en) 2009-12-23 2014-07-22 Magna Mirrors Of America, Inc. Extendable flush door handle for vehicle
JP5749552B2 (ja) * 2011-04-22 2015-07-15 株式会社アルファ 車両のドアハンドル装置におけるハンドルベースの仮止め構造
CN203796010U (zh) 2011-09-29 2014-08-27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车辆用车门把手装置
JP5874277B2 (ja) * 2011-09-29 2016-03-02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ハンドル装置
JP5741355B2 (ja) * 2011-09-29 2015-07-01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ハンドル装置
JP5765172B2 (ja) * 2011-09-29 2015-08-19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ハンドル装置
JP5692532B2 (ja) 2012-02-21 2015-04-01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開閉体制御装置
JP6022800B2 (ja) * 2012-04-10 2016-11-09 株式会社アルファ 車両のハンドル装置
KR101428269B1 (ko) * 2012-12-11 2014-08-07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슬라이딩 도어용 아웃사이드 핸들
US9605451B2 (en) * 2013-03-14 2017-03-28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Wobble free exterior handle design
EP3274532B1 (en) * 2015-03-25 2021-06-30 Jaguar Land Rover Limited Retractable handle arrangement
DE102016103926A1 (de) * 2016-03-04 2017-09-07 Kiekert Aktiengesellschaft Vorrichtung zum Öffnen einer Tür oder Klappe an einem Kraftfahrzeug
US10422167B2 (en) * 2017-04-13 2019-09-2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Push/pull handle operating system for a motor vehicle door
DE102017110144A1 (de) * 2017-04-28 2018-10-31 Huf Hülsbeck & Fürst Gmbh & Co. Kg Authentifizierungssystem eines Fahrzeugs
US10781617B2 (en) * 2017-08-10 2020-09-22 Novares Us Llc Vehicular door handle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the same
JP6605636B2 (ja) * 2018-01-26 2019-11-13 株式会社ホンダロック 車両用ドアのアウトハンドル装置
US11098507B2 (en) * 2018-05-30 2021-08-24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Door handle assembly with retention feature
FR3082864B1 (fr) * 2018-06-22 2020-07-17 U-Shin Italia S.P.A. Ensemble de poignee d’ouvrant avec systeme de deverrouillage electrique
JP6621521B1 (ja) * 2018-12-14 2019-12-18 株式会社ホンダロック 車両用ドアのアウトハンドル装置
CN111335757B (zh) 2018-12-19 2021-10-15 麦格纳覆盖件有限公司 车门致动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833168A1 (de) * 1998-07-23 2000-02-03 Ewald Witte Gmbh & Co Kg Griffbeschlag für Kfz-Schiebetür
US6606889B1 (en) * 2002-05-29 2003-08-19 Fastec Industrial Corp. Pivot latch
US6612630B1 (en) * 2000-10-13 2003-09-02 Adac Plastics Inc. Motor vehicle door handle assembly with split housing
JP2007085032A (ja) * 2005-09-20 2007-04-05 Aisin Seiki Co Ltd 車両用ドアハンドル装置
CN101778981A (zh) * 2007-07-27 2010-07-14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门把手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11338A (en) * 1961-04-07 1963-11-19 Lockheed Aircraft Corp Latch
DE4002963C1 (en) * 1990-02-01 1991-07-11 Mercedes-Benz Aktiengesellschaft, 7000 Stuttgart, De Vehicle door handle grip - has handle movement controlled by individual swivel levers used to hinge it
DE19949119B4 (de) * 1999-01-20 2005-12-29 Valeo Gmbh & Co Schliesssysteme Kg Vorrichtung zur Verriegelung eines bewegbaren an einem Kraftfahrzeug angeordneten Teiles
US7562916B2 (en) * 2004-08-04 2009-07-21 Adac Plastics, Inc. Vehicular door handle included secondary latch
US7152893B2 (en) * 2004-08-23 2006-12-26 Key Plastics, Llc Handle assembly with dual latch feature
JP4987778B2 (ja) 2008-03-28 2012-07-25 株式会社アルファ 車両のドアハンドル
US8342583B2 (en) * 2009-01-30 2013-01-0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Vehicle panel control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833168A1 (de) * 1998-07-23 2000-02-03 Ewald Witte Gmbh & Co Kg Griffbeschlag für Kfz-Schiebetür
US6612630B1 (en) * 2000-10-13 2003-09-02 Adac Plastics Inc. Motor vehicle door handle assembly with split housing
US6606889B1 (en) * 2002-05-29 2003-08-19 Fastec Industrial Corp. Pivot latch
JP2007085032A (ja) * 2005-09-20 2007-04-05 Aisin Seiki Co Ltd 車両用ドアハンドル装置
CN101778981A (zh) * 2007-07-27 2010-07-14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门把手装置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36843A (zh) * 2014-08-08 2017-03-22 胡夫·许尔斯贝克和福斯特有限及两合公司 用于车门的把手装置、车门以及机动车
CN106536843B (zh) * 2014-08-08 2020-07-31 胡夫·许尔斯贝克和福斯特有限及两合公司 用于车门的把手装置、车门以及机动车
CN107429527A (zh) * 2015-03-30 2017-12-01 胡夫·许尔斯贝克和福斯特有限及两合公司 用于机动车的门把手装置
CN106401330A (zh) * 2015-07-29 2017-02-15 株式会社有信 门把手装置
CN106401330B (zh) * 2015-07-29 2020-12-04 株式会社有信 门把手装置
CN110799713A (zh) * 2017-06-29 2020-02-14 U-希恩德国进入系统有限公司 车门把手组件
CN110799713B (zh) * 2017-06-29 2021-08-31 U-希恩德国进入系统有限公司 车门把手组件
CN108118982A (zh) * 2018-01-05 2018-06-05 东莞雅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电动门及其自动门锁装置
CN108843193A (zh) * 2018-06-29 2018-11-20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滑移门双向解锁装置
CN111997454A (zh) * 2019-05-27 2020-11-27 伊利诺斯工具制品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枢转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732795B2 (ja) 2015-06-10
CN103080451B (zh) 2015-05-20
EP2619389B1 (en) 2014-07-02
US8757686B2 (en) 2014-06-24
EP2619389A1 (en) 2013-07-31
US20130161964A1 (en) 2013-06-27
JP2012067491A (ja) 2012-04-05
WO2012039089A1 (en) 2012-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80451A (zh) 车门把手装置
CN111236771B (zh) 车辆的门把手
US20160115718A1 (en) Door latch assembly of vehicle
CN110219525B (zh) 用于车门的闭合闩锁组件及用于致动该闩锁组件的方法
CN111836941A (zh) 用于车辆的门把手装置
JPS6252885B2 (zh)
CN112204217B (zh) 门扇把手装置,特别是用于机动车辆的
CN110607961B (zh) 用于车辆的可伸缩外侧门把手组件
US6494505B2 (en) Automotive door lock assembly
CN113027260B (zh) 用于机动车的电动门扇把手
JP4598668B2 (ja)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JP2005282220A (ja) インサイドハンドル装置
CN111042673B (zh) 用于车辆的可伸缩外侧门把手组件
JP4904608B2 (ja) ロック装置
JP6020059B2 (ja) 車両用副開閉体のラッチ切替装置
JP2002180722A (ja) 自動車のテールゲートラッチ
JP6816985B2 (ja) バックドア開閉装置
US20230220717A1 (en) Closure latch assembly with integrated door presenter
CN117536501A (zh) 锁、车辆及锁的控制方法
EP1181426A1 (en) Cable for releasing a boot latch
JP6252389B2 (ja) リモートコントロールユニット
JP2007277864A (ja) 車両用ドアの開閉制御装置
CN116547160A (zh) 燃料加注口盖开启器
JPS58156672A (ja) 自動車用ドア遠隔開閉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520

Termination date: 2021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