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95199A - 连接器和连接器配合方法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和连接器配合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95199A
CN102195199A CN2011100600064A CN201110060006A CN102195199A CN 102195199 A CN102195199 A CN 102195199A CN 2011100600064 A CN2011100600064 A CN 2011100600064A CN 201110060006 A CN201110060006 A CN 201110060006A CN 102195199 A CN102195199 A CN 1021951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lock
complete
cover portion
lock 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6000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95199B (zh
Inventor
窪田基树
田中宣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04636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1181435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25464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2109031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1951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51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951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519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和连接器配合方法。所述连接器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彼此配合;以及第一端子接头和第二端子接头,所述第一端子接头和第二端子接头分别装配到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其中: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包括:部分保持单元,所述部分保持单元构造成在部分锁止位置将两个壳体保持在保持状态上,其中在彼此浅配合状态下将所述第一端子接头装配到所述第一壳体中;以及完全保持单元,所述完全保持单元构造成将两个壳体保持在完全锁止位置上,其中当使两个壳体从所述部分锁止位置沿配合方向移动并且在正常深度彼此配合时,所述第一端子接头和第二端子接头正常连接。

Description

连接器和连接器配合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和连接器配合方法。
背景技术
在JP-A-2008-21498中公开了传统的连接器。该连接器配备有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具有电线的阴端子接头装配到第一壳体上,接头端子装配到第二壳体上。
在将两个壳体装配到一起的工作现场,首先,将第一端子接头装配到第一壳体上,然后在此状态下将第一壳体的位置设置成面对装配有接头端子的第二壳体,之后利用一个动作使两个壳体进入正常配合位置。
这样,如上所述,在使两个壳体配合到一起的工作现场,必须分别执行将第一端子接头装配到第一壳体上的工作、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相应部分彼此面对的定位工作以及使两个壳体进入正常配合位置的工作。因此,存在使在现场的工作变得复杂的情况。
在JP-A-2008-71529中也公开了传统的连接器。该连接器配备有能彼此配合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锁定部在第一壳体的外表面上形成为从其中突出。第二壳体具有柱状罩部。沿宽度方向在该罩部的周壁中切割出一对槽,并且两个槽在开口边缘上开口。成形为悬臂的锁定臂弹性地形成在罩部的周壁上的两个槽之间,所述锁定臂使罩部的开口边缘为自由端。锁定孔在锁定臂中形成为从其中穿过。当将第二壳体装配入罩部中时,在使得锁定臂的偏转动作的同时,将锁定部配合到锁定孔中,从而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保持在配合状态。另外,通过使罩部和锁定臂弹性变形,将锁定部与锁定孔分开,从而解除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配合状态。
这样,在一些情况中,在解除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配合状态之后,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再次配合到一起。然而,一旦解除配合状态,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配合表面就暴露于外部环境,因此担心诸如灰尘等的杂质粘到配合表面上。在这种情况下,在进行第二次配合时,杂质进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配合表面之间的间隙中,并且担心损坏了连接器的配合可靠性。
发明内容
基于所述情况作出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高配合操作中的可使用性。
进一步基于所述情况作出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高连接器的配合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彼此配合;以及第一端子接头和第二端子接头,所述第一端子接头和第二端子接头分别装配到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其中: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包括:部分保持单元,所述部分保持单元构造成在部分锁止位置将两个壳体保持在保持状态上,其中在彼此浅配合状态下将所述第一端子接头装配到第一壳体中;以及完全保持单元,所述完全保持单元构造成将两个壳体保持在完全锁止位置上,其中当使两个壳体从所述部分锁止位置沿配合方向移动并且以正常深度彼此配合时,所述第一端子接头和第二端子接头正常连接。
根据上述情况,将第一壳体浅配合到第二壳体中并且保持在部分锁止位置上,从而将保持在部分配合状态下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运送到工作现场。在工作现场,将第一端子接头装配到第一壳体,然后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进入完全锁止位置并且以正常深度彼此配合以保持所述保持单元。因此,能够消除应在工作现场一个接一个地定位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对应部分、然后进行配合的必要,并且能够减少工作负担。结果,能够提高在执行配合工作的工作现场的工作能力。
所述第二端子接头可以构造成不连接电线的接头端子。
根据上述情况,第二端子接头设为不连接电线的接头端子。因此,当运送设在配合状态下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等时,没有电线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延伸。结果,能够消除处理电线的麻烦的操作。
在部分锁止位置上,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两个相对表面可以通过一定距离配置成彼此相对,并且可以在两个相对表面中的一个相对表面上形成密封表面。
根据上述情况,密封表面形成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彼此相对表面中的一个表面上。在部分锁止位置上,一个表面以距另一个表面的一定距离定位成与另一个表面相对。因此,在部分锁止位置上保护密封表面。结果,能够避免灰尘等杂质粘到密封表面上。
在两个相对表面中的另一个表面上可以形成与所述密封表面接触的肋。
根据上述情况,与密封表面接触的肋形成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彼此相对表面中的另一个表面上。在部分锁止位置上,另一个表面以距所述一个表面的一定距离定位成与所述一个表面相对。因此,在部分锁止位置上,能够避免肋与异物干涉而弯曲或损坏等。
所述第一壳体可以包括保持部,所述保持部用作所述部分保持单元和所述完全保持单元。所述第二壳体可以包括罩部,在所述罩部中接纳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罩部可以包括:部分锁止部,所述部分锁止部用作所述部分保持单元,在部分锁止位置上所述保持部配合到所述部分锁止部中,以将所述第一壳体保持在所述部分锁止位置;以及完全锁止部,所述完全锁止部用作完全保持单元,在完全锁止位置上所述保持部配合到所述完全锁止部中,以将所述第一壳体保持在完全锁止位置。所述部分锁止部和所述完全锁止部可以穿过所述罩部。在所述部分锁止位置上,在所述完全锁止部中的开口可以由所述第一壳体的壁表面阻挡。
根据上述情况,部分锁止部和完全锁止部形成在罩部中以从罩部穿过。在部分锁止位置上,保持部分别配合到部分锁止部中以填埋部分锁止部,此外,在完全锁止部中的开口由第一壳体的壁表面阻挡。因此,能够避免诸如灰尘等杂质通过部分锁止部和完全锁止部进入两个相对表面之间的间隙。
所述第一壳体可以包括保持部,所述保持部用作所述部分保持单元和所述完全保持单元。所述第二壳体可以包括罩部,所述第一壳体配合到所述罩部中。所述罩部可以包括:部分锁止部,所述部分锁止部用作所述部分保持单元,将所述保持部锁止在部分锁止位置上,以将所述第一壳体保持在所述部分锁止位置;完全锁止部,所述完全锁止部用作所述完全保持单元,将所述保持部锁止在完全锁止位置上,以将所述第一壳体保持在所述完全锁止位置;以及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具有类似悬臂的形状并且弹性形成。所述部分锁止部可以形成在所述弹性件的以距偏转支点一定距离定位的自由端侧上。所述完全锁止部可以形成在所述弹性件的在所述偏转支点附近定位的基端侧上。
根据上述情况,形状类似悬臂的弹性件弹性地形成在罩部上,部分锁止部形成在弹性件的以距偏转支点一定距离定位的自由端侧上,并且完全锁止部形成在弹性件的位于偏转支点附近的基端侧上,即完全锁止部形成在难以产生弹性变形的一侧上。因此,当第一端子接头在部分锁止位置装配到第一壳体中时,弹性件绝不会意外弹性变形,能够避免使第一壳体偶然进入完全锁止位置的情况。
所述第二壳体可以包括突起件。所述第一壳体可以包括:腔体,将所述第一端子接头插入所述腔体中;以及矛杆,所述矛杆弹性地配置在所述腔体中以锁止所述第一端子接头。所述突起件可以配置成在所述部分锁止位置与所述矛杆的变形空间相对。在完全锁止位置上,所述突起件可以进入所述矛杆的变形空间,并且配置成限制所述矛杆弹性变形。
根据上述情况,突起件配置成在部分锁止位置上与矛杆的变形空间相对,在完全锁止位置上,突起件进入矛杆的变形空间中并且配置成限制矛杆的偏转动作。因此,第一端子接头由矛杆和突起件基本上双重锁止。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突起件具有保持件的功能,所以与单独设置保持件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元件的数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器配合方法,所述连接器配合方法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彼此配合,分别将第一端子接头和第二端子接头装配到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所述方法包括:部分配合步骤,所述部分配合步骤将所述第一壳体浅配合到所述第二壳体中,以将所述第一壳体保持在部分锁止位置;端子装配步骤,所述端子装配步骤将所述第一端子接头装配到所述第一壳体中;以及完全配合步骤,所述完全配合步骤以正常深度将所述第一壳体配合到所述第二壳体中,以将所述第一壳体保持在完全锁止位置。
所述连接器配合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运送步骤,所述运送步骤在所述部分配合步骤和所述端子装配步骤之间,将处于部分配合状态下的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运送到工作现场,在工作现场,执行所述端子装配步骤和所述完全配合步骤。
根据上述情况,将第一壳体浅配合到第二壳体中并且保持在部分锁止位置上,从而将保持在部分配合状态下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运送到工作现场。在工作现场将,将第一端子接头装配到第一壳体上,然后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进入完全锁止位置,并且以正常深度彼此配合以保持所述保持单元。因此,能够消除应在工作现场一个接一个地定位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对应部分、然后进行配合的必要,并且能够减少工作负担。结果,能够提高在执行配合工作的工作现场的工作能力。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具有锁止部;以及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具有罩部,将所述第一壳体装配到所述罩部中,并且在所述罩部的周壁中形成部分锁止接纳部和完全锁止接纳部,其中:当所述部分锁止接纳部定位在所述罩部的开口侧上并且由所述锁止部弹性锁止时,这样的部分锁止接纳部能够将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保持在没有到达正常配合状态的部分配合状态;当所述完全锁止接纳部定位在所述罩部的内侧上并且由所述锁止部弹性锁止时,这样的完全锁止接纳部能够将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保持在正常配合状态;并且在所述罩部的周壁中的所述锁止部的滑动区域上的开口边缘和部分锁止接纳部之间形成难偏转部,所述难偏转部难以弹性变形,并且在所述部分锁止接纳部和所述完全锁止接纳部之间形成易偏转部,所述易偏转部比所述难偏转部容易弹性变形。
根据上述情况,部分锁止接纳部由锁止部锁止,从而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保持在部分配合状态,其中两个壳体没有到达正常配合状态,并且基本上隐藏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配合表面。因此,即使当在此状态下将两个壳体运送到线束组装现场时,也能够防止诸如灰尘等杂质粘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配合表面上的情况。
此外,所述难以偏转的难偏转部形成在所述罩部的周壁上的所述锁止部的滑动区域中的开口边缘和部分锁止接纳部之间。因此,即使当试图使在配合状态下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脱离时,锁止部11与难偏转部干涉而不能穿过该难偏转部。因此,不能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彼此脱离,除非将难偏转部基本上切除。因此,限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重新使用,从而能够增加连接器的配合可靠性。
在这种情况下,当使处于部分配合状态的第一壳体进入正常配合状态时,锁止部使得易偏转部弹性变形,从而此连接器在配合操作期间的可操作性是非常优良的。
在所述罩部的内壁上可以形成密封表面,在正常配合状态下,所述密封表面与所述第一壳体的配合表面形成紧密弹性接触。
根据上述情况,当杂质粘到形成在罩部的内壁上的密封表面时,可能会损坏密封性能。在这个方面,根据本发明,限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重新使用,并且,由于以这种方式基本上确保了使用新品,所以能够令人满意地维持第二壳体的密封表面的密封性能。
所述难偏转部可以在整周不间断的情况下在所述罩部的周壁上连续形成。所述易偏转部可以形成在一对槽之间,在所述罩部的周壁上沿周向以一定间隔切割所述一对槽。
根据上述情况,难偏转部以该难偏转部在罩部的周壁连续而在整周上不间断的方式形成,并且易偏转部形成在一对槽之间,在所述罩部的周壁上沿周向以一定间隔切割所述一对槽。因此,难偏转部和易偏转部相对简单地构造。另外,由于难偏转部的存在,所以罩部的周壁的开口边缘部沿周向连续而不间断。因此,即使当异物接触周壁的该开口边缘部时,易偏转部也绝不会意外弹性变形。
所述易偏转部可以形成为悬臂状锁定臂,所述悬臂状锁定臂在配合方向上的一端用作支点,所述悬臂状锁定臂的另一端用作自由端,并且所述悬臂状锁定臂的自由端侧能够关于支点倾斜。
根据上述情况,易偏转部构造成悬臂状锁定臂,所述悬臂状锁定臂在配合方向上的后端用作支点,所述悬臂状锁定臂的前端用作自由端,并且所述悬臂状锁定臂的自由端侧能够关于支点倾斜。因此,更进一步提高易偏转部的挠性。
所述锁止部可以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表面突出。所述部分锁止接纳部和所述完全锁止接纳部可以穿过所述罩部的周壁。所述部分锁止接纳部的孔表面中的沿脱离方向与所述锁止部形成接触的部分锁止接纳表面可以形成为相对于所述锁止部的突出方向沿所述脱离方向倾斜的反锥形形状,其中所述第一壳体沿所述脱离方向从所述第二壳体脱离。
根据上述情况,当强行使处于配合状态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分开时,将锁止部的锁止表面沿该锁止表面深深锁止在部分锁止接纳部的锁止接纳的部分内周表面上的方向紧密地锁止。
附图说明
通过在下文中给出的详细说明和附图,本发明将被更加充分地理解,并且附图仅是示例性的,对本发明不构成限制,其中:
图1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连接器中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保持在部分锁止位置上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2是示出将第一端子接头装配到保持在部分锁止位置上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中的第一壳体上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3是示出使得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移动到正常锁止位置上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4是第一壳体的截面图,密封元件装配到第一壳体上,并且在第一壳体中填充/固化填充元件。
图5是沿宽度方向的第一壳体的截面图。
图6是密封元件的前视图。
图7是第一壳体的截面图。
图8是第一壳体的后视图。
图9是第二壳体的前视图。
图10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连接器中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配合在初始状态的截面图。
图11是示出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保持在部分配合状态下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12是示出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进入到正常配合状态的邻近状态的截面图。
图13是示出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保持在正常配合状态下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14是沿高度方向截取的第二壳体的截面图。
图15是沿宽度方向截取的第二壳体的截面图。
图16是第二壳体的后视图。
图17是第二壳体的前视图。
图18是沿高度方向截取的第一壳体的截面图。
图19是第一壳体的前视图。
图20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连接器中将锁止部配合到部分锁止接纳部中的状态的放大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图1至图9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1。根据实施例1的连接器配备有能够彼此配合的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40。第一端子接头80和第二端子接头90分别装配到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40上。第二端子接头90构造成不与电线连接的接头端子。在下面的说明中,将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40的相应配合表面侧(相对表面11、41)设为纵向方向上的前侧。
第一壳体10由合成树脂形成,并且具有平坦方块形状,如图1和图8所示。多个腔体12形成在第一壳体10中以沿宽度方向对齐。橡胶塞插入端口13分别形成在腔体12的后部以使开口的尺寸比其前部更大,橡胶塞85插入橡胶塞插入端口13。挠性矛杆14形成在位于每个腔体12的内壁的下表面上且紧接在像胶塞插入端口13前面的位置上,以像悬臂一样向前突出。锁止突起15形成在每个矛杆14的顶端部以突出到腔体12中。第一端子接头80从后侧插入相应腔体12中,正常插入的第一端子接头80由矛杆14的锁止突起15弹性锁止,从而将第一端子接头80保持在腔体12中以防止脱离。在第一壳体10的前表面上,引导部16形成在每个腔体12的开口边缘上,引导部16开口以类似锥形形状向外展开。另外,在第一壳体10中,变形空间17形成在每个矛杆14下面。在第一端子接头80插入腔体12的过程中,每个矛杆14与第一端子接头80干涉,并且在变形空间17中弹性变形。多个冲切孔18形成在第一壳体10的前表面上,以朝向各矛杆14和各变形空间17的前侧敞开。每个矛杆14的顶端部通过冲切孔18从前侧可见。
肋19形成在第一壳体10的前表面上以从第一壳体10的前表面突出。具体地,肋19由环形部21和多个分隔部22构成。环形部21配置在第一壳体10的前外周边缘部上,以一起围绕各腔体12、各矛杆14和各变形空间17。分隔部22在连结到环形部21的上下端的同时沿高度方向配置,以分隔各邻近的腔体12。在各腔体12的前表面上的开口由环形部21和分隔部22单独围绕。
第一保持部23形成在第一壳体10的上表面上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分中。另外,一对第二保持部24形成在第一壳体10的下表面上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的两侧上,以从那里突出。在纵向方向上,所有的第一保持部23和第二保持部24与矛杆14的锁止突起15配置在基本相同的位置上。另外,所有的第一保持部23和第二保持部24形成为类似在宽度方向上长的方块形状。这些保持部23、24的前表面中的每个成形为类似锥形形状倾斜的引导面25,并且这些保持部23、24的后表面中每个成形为锁止面26,锁止面26形成为基本上垂直竖立。
第一端子接头80通过对导电性金属板施加弯曲等而整体形成。如图2所示,第一端子接头80具有筒形连接部81和连接到连接部81后部的套管部82。当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40以正常深度配合时,第二端子接头90的连接件92(将在后面进行描述)分别插入连接部81中并且与连接部81连接。套管部82通过压紧而连接到电线100的端子部的芯线上,并且通过压紧而从外部连接到橡胶塞85,该橡胶塞85装配到电线100的端子部上。当第一端子接头80装配到第一壳体10上时,连接部81的前端与腔体12的前壁27形成接触,以防止进一步向前移动,矛杆14的锁止突起15也锁止在连接部81的后端上以提供后向锁止。
第二壳体40由合成树脂形成。如图7所示,第二壳体40由平坦方块形状的端子主体部42和平坦方筒形的罩部43构成,第二端子接头90装配到该主体部42上,该罩部43从端子主体部42的前外周边缘部向前突出。凹部44形成在端子主体部42的后部上以向后开口。如图8所示,凹部44由外围肋45限定,并且由桥肋46分隔。外围肋45形成在端子主体部42的后外周边缘部的整周上。桥肋46连结到外围肋45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上,并且形成为基本上水平跨过凹部44。此外,凹部44的内部分成位于桥肋46的上方和下方的上下两个室。上室用作容纳部47,第二端子接头90插入容纳部47,下室用作非容纳部48,非容纳部48作为空室,第二端子接头90不插入非容纳部48。
在此,第二端子金属接头90通过对导电性金属板施加冲压等而整体形成。如图5所示,第二端子接头90由沿宽度方向延伸的连结部91和从连结部91的前端向前突出的多个连接件92构成。各连接件92形成为在与相对侧上的第一端子接头80对应的每个位置上对齐。
多个插孔49与宽度方向平行地形成在端子主体部42中,连接件92分别被压配合到所述多个插孔49中。每个插孔49的后端在容纳部47的内表面上开口,并且每个插孔49的前端在罩部43的内表面(作为端子主体部42的前表面的相对表面41)上开口。导引部51设置到每个插孔49的后端的开口边缘上,导引部51开口成宽大展开并将每个连接件92顶端引导入插孔49中。在每个连接件92正常插入插孔49中的状态下,每个连接件92的顶端部突出到罩部43中,另外,连结部91在使其内表面接触而停止移动的同时容纳在容纳部47中。在第二端子接头90装配入端子主体部42中之后,将诸如硅树脂等的填充材料200导入容纳部47中,将整个连结部91密封在覆盖的状态下。
第二壳体40能够装配到罩部43中。然后,多个突起件52形成在罩部43中的与各连接件92对应的位置上以从那里突出。每个突起件52形成为方杆状,从罩部43的内表面整体向前突出。每个突起件52能够形成为进入第一壳体10的每个变形空间17中,并且配合凹部53形成在突起件52的顶端部上,矛杆14顶端部配合到配合凹部53中。
此外,多个塔形部54形成在端子主体部42的前部上的与每个连接件92对应的每个位置上以从那里突出,每个塔形部具有插孔49。如上所述的每个突起件52以从每个塔形部54的前表面突出的形式形成。凹部55围绕每个塔形部54形成在罩部43的内表面上。密封元件30从前侧装配入凹部55中。
密封元件30由诸如硅橡胶等的橡胶形成。如图6所示,密封元件30的形状类似能沿宽度方向装配在凹部55中的长垫。外周唇缘31形成在密封元件30的外周表面上以环绕外周表面。另外,多个通孔32形成在密封元件30中以沿宽度方向对齐。内周唇缘33形成在每个通孔32的内周表面上以环绕内周表面。当将密封元件30装配到凹部55中时,每个塔形部54分别插入通孔32中,以使得每个内周唇缘33在弹性压缩状态下与每个塔形部54的外周表面形成紧密接触,另外,使得每个外周唇缘31在弹性压缩状态下与凹部55的内周表面形成紧密接触。在此,密封元件30的前表面用作密封表面。密封表面在高度方向上形成为平坦形状,并且构成第二壳体40的相对表面41。
此外,如图5所示,沿纵向方向延伸且在前端开口的两个第一槽56与宽度方向平行地形成,并且第一弹性件57类似悬臂限定/形成在两个第一槽56之间。第一弹性件57的形状类似矩形板,并且能够利用基端部作为支点而沿竖直方向弹性变形,该基端部位于上壁的中间部分上。第一部分锁止部58形成在第一弹性件57的自由端部(前端部),以从中穿过,此外,第一完全锁止部59形成在第一弹性件57的基端部(后端部),以从中穿过。第一部分锁止部58和第一完全锁止部59开口成类似宽度方向更长的矩形形状,并且第一保持部23能够弹性装配到两个锁止部之间的内部区域。
此外,沿纵向方向延伸并向前开口的两个第二槽(未示出)与宽度方向平行地形成在罩部43的下壁上,并且第二弹性件61类似悬臂限定/形成在两个第二槽之间。第二弹性件61的形状类似设定成比第一弹性件57更宽的矩形板,并且能够利用基端部作为支点而沿竖直方向弹性变形,该基端部位于下壁的中间部分上。一对第二部分锁止部62与宽度方向平行地形成在第二弹性件61的自由端部(前端部)以从那里穿过,此外,一对第二完全锁止部63与宽度方向平行地形成在第二弹性件61的基端部(后端部)以从那里穿过。第二部分锁止部62和第二完全锁止部63开口成类似宽度方向长的矩形形状,并且第二保持部24能够弹性配合到两个锁止部之间的内部区域。
如上所述给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结构。接下来,将在下文中说明连接器配合方法。
(部分配合步骤)
首先,将第二端子接头90压插装配到第二壳体40的端子主体部42中。然后,浇注填充材料200以填埋暴露于容纳部47的连结部91,然后,使填充材料200在室温下固化或通过加热而固化。因此,将连结部91密封在绝缘的状态下,并且锁止第二端子接头90。此外,将密封元件30从前侧插入第二壳体40的凹部55中,并且分别装配到其中。
然后,将第一壳体10定位为面对第二壳体40,并且将第一壳体10在这种状态下插入罩部43中。此时,第一端子接头80仍未装配到第一壳体10中。在插入过程中,第一保持部23与第一弹性件57相接触,从而使得第一弹性件57向上弹性变形,此外,第二保持部24与第二弹性件61相接触,从而使得第二弹性件61向下弹性变形。然后,如图1所示,使得第一保持部23面对第一部分锁止部58并且配合到第一部分锁止部58,从而使第一弹性件57弹性恢复。此外,使得第二保持部24面对第二部分锁止部62并且配合到第二部分锁止部62,从而使第二弹性件61弹性恢复。在这种情况下,使得第一弹性件57和第二弹性件61同时操作。因此,将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40保持在处于部分锁止位置上的限制移动状态,其中两个壳体彼此浅配合。在部分锁止位置上,将第一壳体10的前表面(相对表面11)配置为与罩部43的内表面(相对表面41)相对,此外,第二端子接头90的连接件92的顶端进入第一壳体10的腔体12的前壁27中,并且被定位在第一壳体10的腔体12的前壁27中。此外,在第一完全锁止部59的内侧上的开口由第一壳体10的上表面阻挡,并且在第二完全锁止部63的内侧上的开口由第一壳体10的下表面阻挡。因此,能够防止诸如灰尘等的杂质进入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40的两个相对表面11、41之间的间隙的情况。此外,在部分锁止位置上,突起件52的顶端部进入第一壳体10的冲切孔18,并且配置成与挠性矛杆14的变形空间17相对。
(运送步骤)
将如上整体组装的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40运送到工作现场,在工作现场将线束装配到两个壳体上。在这种情况下,因为没有从两个壳体延伸电线,所以能够以紧凑模式将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40运送到装配现场。
(端子装配步骤)
在装配现场,将第一端子接头80从后侧插入第一壳体10的腔体12中。如图2所示,正常插入时的第一端子接头80由矛杆14弹性锁止,并且第一端子接头80的前端配置为与连接件92的顶端相对。在这种情况下,用作第一弹性件57和第二弹性件61的偏转动作的支点的基端部沿插入方向分别设置到第一端子接头80的顶部上。因此,与将基端部配置在相对侧(第一端子接头80在脱离方向上的顶部)的情况相比,在第一端子接头80的插入过程中,能够将使第一弹性件57和第二弹性件61意外偏转/变形的可能性抑制得更低。
(完全配合步骤)
接下来,将第一壳体10强力推入第二壳体40中。然后,解除第一部分锁止部58和第一保持部23之间的锁止状态,并且使第一弹性件57弹性变形。此外,解除第二部分锁止部62和第二保持部24之间的锁止状态,并且使第二弹性件61弹性变形。然后,如图3所示,使得第一保持部23面对第一完全锁止部59并且配合到第一完全锁止部59上,从而使第一弹性件57弹性恢复。此外,使得第二保持部24面对第二完全锁止部63并且配合到第二完全锁止部63上,从而使第二弹性件61弹性恢复。在这种情况下,使得第一弹性件57和第二弹性件61同时操作。因此,使第一端子接头80和第二端子接头90彼此正常连接并构成导通状态,并且在完全锁止位置上使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40保持在限制移动状态,其中两个壳体在正常深度彼此配合。在完全锁止位置上,第一保持部23和第二保持部24在用作第一弹性件57和第二弹性件61的偏转动作的支点的相应的基端部附近,锁止在第一完全锁止部59和第二完全锁止部63中,以能够确保锁止强度高于在部分锁止位置上的强度。此外,在完全锁止位置上,突起件52进入变形空间17中,限制矛杆14的偏转动作。因此,第一端子接头80由矛杆14和突起件52基本上双重锁止,从而被万无一失地锁止和保持在腔体12中。在这种情况下,矛杆14的顶端配合到突起件52的配合凹部53中,从而能够限制矛杆14的游动。
此外,在完全锁止位置上,肋19在切入状态下接触密封元件30的前表面,使得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40的两个相对表面11、41彼此紧密形成密切接触,以能够保持位置彼此邻近的第一端子接头80和第二端子接头90之间的密封。因此,即使水沿着连接到第一端子接头80的电线100进入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40的两个相对表面11、41之间的间隙,也能够阻挡水进一步蔓延。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密封元件30与凹部55的内周表面和第一壳体10的前表面形成紧密接触,所以这样的密封元件30具有对内周表面、外周表面和密封表面的密封性能。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将第一壳体10浅配合到第二壳体40中并且保持在部分锁止位置上,从而将保持在部分配合状态下的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40运送到工作现场,然后在工作现场将第一端子接头80装配到第一壳体10上,然后使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40进入完全锁止位置,并且以正常深度彼此配合。因此,能够消除应在工作现场一个接一个地定位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40的对应部分、然后进行配合的必要,并且能够减少工作负担。结果,能够提高在执行配合工作的工作现场的工作能力。
此外,第二端子接头90设为不连接电线的接头端子。因此,当运送设在配合状态下的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40等时,没有电线从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40延伸。结果,能够消除处理电线的麻烦的操作。
此外,密封表面形成在罩部43的内表面(相对表面41)上。在部分锁止位置上,密封表面定位成与第一壳体10的前表面(相对表面11)有一定距离而与第一壳体10的前表面(相对表面11)相对。因此,在部分锁止位置上,将密封表面保持在保护状态。结果,能够避免灰尘等杂质粘到密封表面上。
此外,与密封表面接触的肋19形成在第一壳体10的前表面上。在部分锁止位置上,肋19以距第二壳体40的密封表面的一定距离定位成与第二壳体40的密封表面相对。因此,在部分锁止位置上,能够避免肋19与异物干涉而弯曲或损坏等。
此外,第一部分锁止部58和第二部分锁止部62以及第一完全锁止部59和第二完全锁止部63形成在罩部43中以从罩部43中穿过。在部分锁止位置上,第一保持部23和第二保持部24分别配合到第一部分锁止部58和第二部分锁止部62中,以填埋第一部分锁止部58和第二部分锁止部62,此外,在第一完全锁止部59和第二完全锁止部63中的开口由第一壳体10的壁表面阻挡。因此,能够避免诸如灰尘等杂质通过第一部分锁止部58和第二部分锁止部62以及第一完全锁止部59和第二完全锁止部63进入两个相对表面11、41之间的间隙。
此外,形状类似悬臂的第一弹性件57和第二弹性件61弹性地形成在罩部43上,第一部分锁止部58和第二部分锁止部62形成在第一弹性件57和第二弹性件61的距偏转支点一定距离的自由端侧,并且第一完全锁止部59和第二完全锁止部63形成在第一弹性件57和第二弹性件61的位于偏转支点附近的基端侧上,即第一完全锁止部59和第二完全锁止部63形成在难以产生弹性变形的一侧上。因此,当第一端子接头80装配到第一壳体10中的部分锁止位置上时,第一弹性件57和第二弹性件61绝不会意外弹性变形,能够避免使第一壳体10偶然进入完全锁止位置。
突起件52配置成在部分锁止位置上与矛杆14的变形空间17相对,在完全锁止位置上,突起件52进入矛杆14的变形空间17中并且配置成限制矛杆14的偏转动作。因此,第一端子接头80由矛杆14和突起件52基本上双重锁止。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突起件52具有保持件的功能,所以与单独设置保持件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元件的数量。
本发明不限于参考上述说明和附图解释的实施例。例如,下面的实施例也可以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中。
(1)第二端子接头由连接到电线的端子上的端子接头形成。因此,本发明可以应用到电线从两个壳体引出的线对线型连接器。
(2)可以通过夹物模压(insert molding)形成整体保持在第二壳体中的第二端子接头。
(3)与上述实施例相反,第一壳体10的前表面(相对表面)可以构成密封表面,肋可以形成在第二壳体的前表面上。
(4)第一端子接头和第二端子接头可以沿高度方向在多个段装配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中。
在下文中,将参考图10至图19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2。根据实施例2的连接器配备有:能够彼此配合的第一壳体1010和第二壳体1030,以及分别装配到第一壳体1010和第二壳体1030上的第一端子接头1080和第二端子接头1090。在下面的说明中,将第一壳体1010和第二壳体1030的相应配合表面侧设为纵向方向上的前侧。
第一壳体1010由合成树脂形成,并且整体基本上具有方块形状,如图18和图19所示。一对锁止部1011分别形成在第一壳体1010的上下表面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分中以从第一壳体1010的上下表面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分中突出。每个锁止部1011的前表面形成为朝向上端后退的倾斜平面1012,每个锁止部1011的后表面形成为沿竖直方向(高度方向)竖立的锁止表面1013。
沿第一壳体1010的纵向方向形成的腔体1014在宽度方向上设置成多排,并且在高度方向上设置成两级。挠性矛杆1015分别形成在腔体1014的内表面上以向前突出。然后,将第一端子接头1080从后侧插入每个腔体1014中,正常插入的第一端子接头1080由矛杆1015弹性锁止以防止脱离。此外,围绕各腔体1014的前开口边缘以在整周上延伸的肋1016形成在第一壳体1010的前表面上以从第一壳体1010的前表面突出。
第一端子接头1080由导电性金属形成,并且具有筒形端子主体部1081和连接到端子主体部1081后部的套管部1082,如图10所示。套管部1082通过压紧而连接到电线1070的端子部的芯线上,并且通过压紧而连接到橡胶塞1060,该橡胶塞装配到电线1070的端子部的包层上。因此,使橡胶塞1060紧密弹性接触腔体1014的后内表面,并且起到以气密方式密封第一壳体1010内部的作用。
第二壳体1030由合成树脂形成,并且具有:形状基本类似方块的壳体主体部1031,和形状基本上类似方筒形以从壳体主体部1031的前外周边缘向前突出的罩部1032,如图14和图17所示。装配孔1033沿纵向方向形成在壳体主体部1031中的与相应腔体1014对应的位置上,第二端子接头1090能够分别压配入装配孔1033中。此外,容纳凹部1034形成在壳体主体部1031的后表面上以向外开口,容纳凹部1034中能够容纳第二端子接头1090。此外,在壳体主体部1031的后表面上,形状类似锥形以引导第二端子接头1090的导引部1035形成在相应装配孔1033的后开口边缘上,导引部1035面对容纳凹部1034。
第二端子接头1090由导电性金属形成,并且整体形状类似销形。具体地,第二端子接头1090具有连结部1091和连接部1092,连接部1092沿高度方向从连结部1091的两端基本上平行突出。然后,第二端子接头1090构造成使得当此金属接头正常装配到第二壳体1030上时,将连结部1091容纳在容纳凹部1034中,并且各连接部1092插入沿高度方向设置的相应装配孔1033中。此外,在第二端子接头1090正常装配之后,将诸如硅树脂等的密封材料1100填充到容纳凹部1034中,密封材料1100在容纳凹部1034中固化并且以气密方式密封连结部1091的外周。
此外,向前突出的多个突起部1036形成在用作第二壳体1030的装配表面的罩部1032的内表面上,并且每个装配孔1033形成在每个突起部1036中以沿纵向方向从每个突起部1036穿过。限制件1037形成在每个突起部1036的前端表面的下部上以向前突出。限制件1037在第二端子接头1090的连接部1092的附近配置为与该连接部1092基本上平行对齐,并且限制件1037的前端定位在第二端子接头1090的前端前面。当在第一壳体1010和第二壳体1030配合时将第一端子接头1080正常插入第一壳体1010中时,限制件1037进入矛杆1015的变形空间中,限制矛杆1015的偏转动作(见图13)。与此形成对比,当第一端子接头1080未正常插入第一壳体1010中并且保持在半插入状态时,限制件1037撞上由于第一端子接头1080达到半插入状态而进入偏转状态的矛杆1015,而限制第一壳体1010和第二壳体1030进一步的配合动作。
此外,在罩部1032的内表面上,配合凹部1038围绕每个突起1036的根部形成/开口。由橡胶形成的密封元件1200装配到配合凹部1038中,从而在罩部1032的内表面上形成密封表面1201。
在此,一对锁定臂1041沿宽度方向形成在罩部1032的上下壁上。各锁定臂1041形成/限定在一对槽1042和连接到两个槽1042的前端且沿宽度方向延伸的槽1043之间,该对槽1042在宽度方向(也为周向)上分隔一定距离并且沿纵向方向延伸。因此,各锁定臂1041的形状类似悬臂,并且各锁定臂1041形成为沿竖直方向(罩部1032的厚度方向)弹性变形,其中锁定臂的连接到罩部1032的上下壁的后端用作固定端,锁定臂的前端用作自由端。然后,完全锁止接纳部1044形成在位于每个锁定臂1041的后端附近的位置上以从该位置穿过。完全锁止接纳部1044以该部开口为基本类似矩形形状的方式而形成,并且配置在该部与在前部和后部上的连接部1092的前端重叠的位置上。
此外,在位于罩部1032的开口边缘附近且在完全锁止接纳部1044前面的位置上,部分锁止接纳部1045形成在罩部1032的上下壁上以从罩部1032的上下壁穿过。部分锁止接纳部1045以该部开口为基本类似矩形的形状以使开口尺寸在纵向方向上小于完全锁止接纳部1044的方式而形成,并且与分割每个锁定臂1041前端的槽1043相通。部分锁止接纳部1045和完全锁止接纳部1044的后表面成形为分别沿竖直方向竖立的部分锁止接纳表面1046和完全锁止接纳表面1047。此外,通过在整周上斜切前开口边缘,而在罩部1032的内表面中形成锥形引导部1039。
在上述情况中,罩部1032的前开口边缘以该前开口边缘在整周上连续而不间断的方式形成,并且构造成难以弹性变形的难偏转部1048。相反,罩部1032的周壁中的定位锁定臂1041的部分构造成比难偏转部1048容易弹性变形的易偏转部1049。难偏转部1048和易偏转部1049都配置在当第一壳体1010和第二壳体1030配合时、锁止部1011通过的滑动区域中。
如上所述给出了根据实施例2的连接器的构造。接下来,将在下文中说明连接器的动作和优点。
首先,使第一壳体1010配合到第二壳体1030的罩部1032中。如图10所示,锁止部1011在配合的初始阶段在引导部1039上滑动,并且罩部1032的难偏转部1048弹性变形到外侧。此时,由于难偏转部1048的难偏转特性,则在第一壳体1010和第二壳体1030之间产生的配合阻力表现出最大值,使第一壳体1010强制配合到罩部1032中。
使锁止部1011到达与部分锁止接纳部1045对应的位置。然后,如图11所示,难偏转部1048弹性恢复,使锁止部1011配合到部分锁止接纳部1045中。在此部分配合状态下,第一壳体1010的前表面配置在比完全锁止接纳部1044更接近于罩部1032的内表面的位置上,并且与该内表面分开,并且在免受外界干扰的保护状态下安置第二壳体1030的密封表面1201。此外,在部分配合状态下,锁止部1011的锁止表面1013配置成接触部分锁止接纳部1045的部分锁止接纳表面1046。因此,将第一壳体1010锁止并保持在第二壳体1030中的部分配合位置上。
然后,将在部分配合位置上的第一壳体1010和第二壳体1030运送到装配线束的组装现场。在组装现场,将第一端子接头1080从后侧插入第一壳体1010的腔体1014中。将第一端子接头1080分别插入所有的腔体1014中,然后将第一壳体1010推入到罩部1032的内侧。此时,锁止部1011的倾斜平面1012在锁定臂1041的前边缘上滑动,并且锁定臂1041弹性变形到外侧,如图12所示。此时,由于易偏转部1049的易偏转特性,能够将第一壳体1010和第二壳体1030的配合阻力抑制得较低。
使锁止部1011到达与完全锁止接纳部1044对应的位置。然后,如图13所示,锁定臂1041(易偏转部1049)弹性恢复,锁止部1011配合到完全锁止接纳部1044中。在此正常配合状态下,第一壳体1010的肋1016在切入的状态下与密封元件1200的前表面(密封表面1201)形成弹性接触,并且以气密方式密封第一壳体1010和第二壳体1030的配合表面之间的间隙。此外,将第二端子接头1090的连接部1092以正常深度插入第一端子接头1080的主体部分中,使得第一端子接头1080和第二端子接头1090彼此电连接。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第一端子接头1080经由第二端子接头1090彼此短路。而且,在此正常配合的状态下,锁止部1011的锁止表面1013配置成接触完全锁止接纳部1044的完全锁止接纳表面1047,从而将第一壳体1010保持在第二壳体1030中的正常配合位置上。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由于锁定臂1041、部分锁止接纳部1045、完全锁止接纳部1044在高度方向上以成对的方式形成,所以在高度方向上同时将锁止部1011配合到部分锁止接纳部1045和完全锁止接纳部1044中。
顺便提及,在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中,最初不用于重新使用。然而,可能存在这样的情况:当通过强力向后拉动从第一壳体1010的后表面引出的电线1070而沿脱离方向在第一壳体1010和第二壳体1030之间的间隙上施加外力等时,在引起锁定臂1041的偏转动作的同时使锁止部1011配合到部分锁止接纳部1045中,从而在部分配合的状态下向后拉动第一壳体1010和第二壳体1030。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在锁止部1011配合到部分锁止接纳部1045的状态下,试图将第一壳体1010和第二壳体1030进一步分开,锁止部1011使得难偏转部1048弹性变形,使得该锁止部1011也基本上不能通过该难偏转部1048。因此,如图11所示,锁止部1011的锁止表面1013与部分锁止接纳部1045的部分锁止接纳表面1046形成紧密接触,并且牢固保持此锁止状态。结果,不可能将第一壳体1010和第二壳体1030分开,除非通过使用诸如剪刀、刀具等切割单元,强行将难偏转部1048与罩部1032的周壁分开,从而基本上确保第一壳体1010和第二壳体1030的新品使用的情况。
如上所说明的,根据本实施例,部分锁止接纳部1045由锁止部1011锁止,从而将第一壳体1010和第二壳体1030保持在部分配合状态,其中两个壳体没有到达正常配合状态,并且基本上隐藏第一壳体1010和第二壳体1030的配合表面。因此,即使当在此状态下将两个壳体运送到线束组装现场时,也能够防止诸如灰尘等杂质粘到第一壳体1010和第二壳体1030的配合表面上的情况。
此外,在罩部1032的周壁上的锁止部1011的滑动区域上,难以偏转的难偏转部1048形成在开口边缘和部分锁止接纳部1045之间。因此,即使当试图使在配合状态下的第一壳体1010和第二壳体1030脱离时,锁止部1011与难偏转部1048干涉而不能穿过该难偏转部1048。因此,不能使第一壳体1010和第二壳体1030彼此脱离,除非将难偏转部1048基本上切除。因此,限制第一壳体1010和第二壳体1030的重新使用,从而能够增加连接器的配合可靠性。此外,由于以这种方式基本上确保了使用新品,所以能够令人满意地维持第二壳体1030的密封表面1201的密封性能。
此外,难偏转部1048以该难偏转部在罩部1032的周壁的整周上连续而无间断的方式而形成,并且易偏转部1049形成在一对槽1042之间,在罩部1032的周壁中沿周向以一定间隔切割所述一对槽1042。因此,难偏转部1048和易偏转部1049相对简单地构造。另外,由于难偏转部1048的存在,所以罩部1032的周壁的开口边缘部沿周向连续而不间断。因此,即使当异物接触周壁的该开口边缘部时,易偏转部1049也绝不会意外弹性变形。
而且,易偏转部1049构造成悬臂状锁定臂1041,悬臂状锁定臂1041在配合方向上的后端用作支点,悬臂状锁定臂1041的前端用作自由端,并且悬臂状锁定臂1041的自由端侧可以关于支点倾斜。因此,更进一步地提高易偏转部49的挠性。
图20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3。在实施例3中,锁止部1011A和部分锁止接纳部1045A的各结构与实施例3中的相应结构稍有不同。具体地,锁止部1011A的后表面形成为沿突出方向朝向上端后退的反锥形锁止表面1013A。另外,部分锁止接纳部1045A的后表面类似地形成为朝向上端后退的反锥形部分锁止接纳表面1046A。因此,当强行使处于配合状态的第一壳体1010和第二壳体1030分开时,将锁止部1011A的锁止表面1013A沿该锁止表面1013A深深地锁止在部分锁止接纳部1045A的部分锁止接纳表面1046A上的方向紧密锁止。结果,能够万无一失地防止第一壳体1010和第二壳体1030脱离。
本发明不限于参考上述说明和附图说明的实施例。例如,下面的实施例也可以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中。
(1)与上述实施例相反,可以形成这样的锁定臂:该锁定臂的形状类似悬臂,该锁定臂的用作罩部的开口边缘侧的前端用作支点,该锁定臂的后端用作自由端。
(2)锁定臂可以形成为类似在周向上的一对槽之间的固定梁。
(3)与上述实施例相反,锁止部可以形成为孔,部分锁止接纳部和完全锁止接纳部可以分别形成为类似突起。
(4)本发明能够应用于其第二端子接头连接到电线的端子上的线对线连接器。
(5)本发明能够应用到罩部的内表面不用作密封表面的连接器中。此外,本发明能够应用到没有橡胶塞等的非防水型连接器中。

Claims (14)

1.一种连接器,包括:
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彼此配合;以及
第一端子接头和第二端子接头,所述第一端子接头和第二端子接头分别装配至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其中:
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包括:
部分保持单元,所述部分保持单元构造成在部分锁止位置处将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保持在保持状态下;在所述部分锁止位置处,在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彼此浅配合的状态下,所述第一端子接头装配到所述第一壳体中;以及
完全保持单元,所述完全保持单元构造成将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保持在完全锁止位置处,其中,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从所述部分锁止位置沿着配合方向移动、并且在正常深度处彼此配合时,所述第一端子接头和第二端子接头正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二端子接头构造成不连接电线的接头端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在所述部分锁止位置,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对向表面以一定距离布置,以彼此面对,并且在所述对向表面中的一个表面上形成有密封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在所述对向表面中的另一个表面上形成有与所述密封表面相接触的肋。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用作所述部分保持单元和所述完全保持单元的保持部;
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罩部,所述第一壳体容纳在所述罩部中;
所述罩部包括:
部分锁止部,所述部分锁止部用作所述部分保持单元,在所述部分锁止位置,所述保持部配合到所述部分锁止部中,以将所述第一壳体保持在所述部分锁止位置;以及
完全锁止部,所述完全锁止部用作所述完全保持单元,在完全锁止位置,所述保持部配合到所述完全锁止部中,以将所述第一壳体保持在所述完全锁止位置;
所述部分锁止部和所述完全锁止部穿过所述罩部;以及
在所述部分锁止位置,所述完全锁止部中的开口由所述第一壳体的壁表面阻挡。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用作所述部分保持单元和所述完全保持单元的保持部;
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罩部,所述第一壳体配合到所述罩部中;
所述罩部包括:
部分锁止部,所述部分锁止部用作所述部分保持单元,所述部分保持单元将所述保持部锁止在所述部分锁止位置,以将所述第一壳体保持在所述部分锁止位置;
完全锁止部,所述完全锁止部用作所述完全保持单元,所述完全保持单元将所述保持部锁止在所述完全锁止位置,以将所述第一壳体保持在所述完全锁止位置;以及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呈悬臂状,并且弹性地形成;
所述部分锁止部形成在所述弹性件的、与偏转支点相距一定距离的自由端侧上;并且
所述完全锁止部形成在所述弹性件的、位于所述偏转支点附近的基端侧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突起件;
所述第一壳体包括:
腔体,所述第一端子接头插入到所述腔体中;以及
矛杆,所述矛杆弹性地配置在所述腔体中,以锁止所述第一端子接头;
所述突起件配置成在所述部分锁止位置,以与所述矛杆的变形空间相对;并且
在所述完全锁止位置,所述突起件进入所述矛杆的变形空间,并且配置成限制所述矛杆弹性变形。
8.一种连接器配合方法,用于使得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彼此配合,并且第一端子接头和第二端子接头分别装配至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方法包括:
部分配合步骤:在所述部分配合步骤中,将所述第一壳体浅配合到所述第二壳体中,以将所述第一壳体保持在部分锁止位置;
端子装配步骤:在所述端子装配步骤中,将所述第一端子接头装配到所述第一壳体中;以及
完全配合步骤:在所述完全配合步骤中,以正常深度将所述第一壳体配合到所述第二壳体中,从而将所述第一壳体保持在完全锁止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配合方法,进一步地包括:
运送步骤:在所述部分配合步骤和所述端子装配步骤之间,将处于部分配合状态下的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运送到工作现场,在工作现场,执行所述端子装配步骤和完全配合步骤。
10.一种连接器,包括:
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具有锁止部;以及
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具有罩部,所述第一壳体装配到所述罩部中,并且在所述罩部的周壁中形成部分锁止接纳部和完全锁止接纳部,其中
当所述部分锁止接纳部定位在所述罩部的开口侧上、并且由所述锁止部弹性地锁止时,该部分锁止接纳部能够将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保持在尚未到达正常配合状态的部分配合状态下;
当所述完全锁止接纳部定位在所述罩部的内侧上、并且由所述锁止部弹性地锁止时,该完全锁止接纳部能够将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保持在所述正常配合状态;并且
在所述罩部的周壁中的、所述锁止部的滑动区域上的开口边缘和部分锁止接纳部之间形成难以弹性变形的难偏转部,并且在所述部分锁止接纳部和所述完全锁止接纳部之间形成易偏转部,所述易偏转部比所述难偏转部容易弹性变形。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在所述罩部的内壁上形成密封表面,在所述正常配合状态下,所述密封表面与所述第一壳体的配合表面形成紧密弹性接触。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难偏转部在整周不间断的情况下连续形成在所述罩部的周壁上;并且
所述易偏转部形成在一对槽之间,所述一对槽在所述罩部的周壁上沿周向以一定间隔切出。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易偏转部形成为悬臂状锁定臂,所述悬臂状锁定臂在配合方向上的一端用作支点,所述悬臂状锁定臂的另一端用作自由端,并且所述悬臂状锁定臂的自由端侧能够围绕所述支点倾斜。
14.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锁止部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表面突出;
所述部分锁止接纳部和所述完全锁止接纳部穿过所述罩部的周壁;以及
所述部分锁止接纳部的孔表面中的、沿脱离方向与所述锁止部相接触的部分锁止接纳表面形成为相对于所述锁止部的突出方向沿所述脱离方向倾斜的反锥形形状,其中,所述第一壳体沿所述脱离方向与所述第二壳体脱离。
CN201110060006.4A 2010-03-03 2011-03-03 连接器和连接器配合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951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46365A JP2011181435A (ja) 2010-03-03 2010-03-03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の嵌合方法
JP2010-046365 2010-03-03
JP2010254640A JP2012109031A (ja) 2010-11-15 2010-11-15 コネクタ
JP2010-254640 2010-11-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95199A true CN102195199A (zh) 2011-09-21
CN102195199B CN102195199B (zh) 2014-10-15

Family

ID=446028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60006.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95199B (zh) 2010-03-03 2011-03-03 连接器和连接器配合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02195199B (zh)
BR (1) BRPI1101314A2 (zh)
TW (1) TW201212431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76851A (zh) * 2017-02-01 2018-08-07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带止动件的连接器
CN111247699A (zh) * 2017-10-13 2020-06-05 维特思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子部件的连接器元件、电子部件和组装电子部件的方法
WO2024098744A1 (zh) * 2022-11-11 2024-05-16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储能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53364B2 (en) * 2002-12-19 2005-10-11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Connector, a shorting terminal and a method of assembling it
CN1684312A (zh) * 2004-02-25 2005-10-19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和连接器装置
CN1756003A (zh) * 2004-09-28 2006-04-05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和连接器装置
CN101102021A (zh) * 2006-07-04 2008-01-09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JP2008021498A (ja) * 2006-07-12 2008-01-31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CN101123334A (zh) * 2006-06-30 2008-02-13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1345385A (zh) * 2007-05-08 2009-01-14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53364B2 (en) * 2002-12-19 2005-10-11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Connector, a shorting terminal and a method of assembling it
CN1684312A (zh) * 2004-02-25 2005-10-19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和连接器装置
CN1756003A (zh) * 2004-09-28 2006-04-05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和连接器装置
CN101123334A (zh) * 2006-06-30 2008-02-13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1102021A (zh) * 2006-07-04 2008-01-09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JP2008021498A (ja) * 2006-07-12 2008-01-31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CN101345385A (zh) * 2007-05-08 2009-01-14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76851A (zh) * 2017-02-01 2018-08-07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带止动件的连接器
CN111247699A (zh) * 2017-10-13 2020-06-05 维特思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子部件的连接器元件、电子部件和组装电子部件的方法
WO2024098744A1 (zh) * 2022-11-11 2024-05-16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储能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95199B (zh) 2014-10-15
BRPI1101314A2 (pt) 2012-12-04
TW201212431A (en) 2012-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57003B (zh) 端子接头、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US9017111B2 (en) Connector with a locking lance
CN101114742B (zh) 连接器和装配连接器的方法
CN102437457B (zh) 连接器
US7338320B2 (en) Sealing member for watertight connector and a molding method therefor
CN104241920B (zh) 连接器
CN101542846B (zh) 包括密封垫的电连接器
EP2706621A1 (en) Connector, connector assembly and assembly method
US6361378B1 (en) Connector with a side retainer
US20170033492A1 (en) Waterproof connector
US10164371B2 (en) Waterproof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retainer for terminal
CN102403610A (zh) 连接器
CN103229365A (zh) 防水连接器
US20170070012A1 (en) Connector
KR20110128121A (ko) 커넥터
CN102683966A (zh) 空插塞
JP2012243542A (ja) 端子金具
US7381091B2 (en) Electric connector housing with improved contact stops and electric connector comprising said housing
CN102957022A (zh) 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11193137A (zh) 连接器
CN102170067A (zh) 端子接头和设置有该端子接头的连接器
CN101667689B (zh) 连接器
CN102195199A (zh) 连接器和连接器配合方法
CN102394436A (zh) 连接器
CN201699214U (zh) 电连接器的锁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15

Termination date: 2016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