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94976B - 发光装置和照明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发光装置和照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94976B
CN102194976B CN201110037796.4A CN201110037796A CN102194976B CN 102194976 B CN102194976 B CN 102194976B CN 201110037796 A CN201110037796 A CN 201110037796A CN 102194976 B CN102194976 B CN 1021949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ubstrate
reflector layer
seal member
engaging protru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3779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94976A (zh
Inventor
涉泽壮
涉泽壮一
小川光三
西村洁
别田惣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Lighting and Technolog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Lighting and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02954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51582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01002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2151358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Lighting and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Lighting and Technolog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1949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49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949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497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5/00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 H01L25/03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 H01L25/04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 H01L25/075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33/00
    • H01L25/0753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33/00 the devices being arranged next to each oth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KNON-ELECTRIC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ESCENCE;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LIGHT SOURCES USING CHARGES OF COMBUSTIBLE MATERIAL; LIGHT SOURCE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K9/00Light source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 lasers
    • F21K9/60Optical arrangements integrated in the light source, e.g. for improving the colour rendering index or the light extraction
    • F21K9/68Details of reflectors forming part of the light sour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19/00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 F21V19/001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the light sources being semiconductors devices, e.g. LEDs
    • F21V19/003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 holders, e.g. of circuit boards or substrates holding light sources
    • F21V19/0055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 holders, e.g. of circuit boards or substrates holding light sources by screw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9/00Protecting lighting devices from thermal damage; Cooling or heat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F21V29/50Cooling arrangements
    • F21V29/70Coo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passive heat-dissipating elements, e.g. heat-sink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31/00Gas-tight or water-tight arrangements
    • F21V31/04Provision of filling media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52Encapsulations
    • H01L33/54Encapsulations having a particular sha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58Optical field-shaping elements
    • H01L33/60Reflective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8/00Lighting devices intended for fixed installation
    • F21S8/04Lighting devices intended for fixed installation intended only for mounting on a ceiling or the like overhead struct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19/00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 F21V19/001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the light sources being semiconductors devices, e.g. LE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THE FORM OR THE KIND OF THE LIGHT SOURCES OR OF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EMITTED
    • F21Y2103/00Elongate light sources, e.g. fluorescent tubes
    • F21Y2103/10Elongate light sources, e.g. fluorescent tubes comprising a linear array of point-like 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THE FORM OR THE KIND OF THE LIGHT SOURCES OR OF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EMITTED
    • F21Y2115/00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of semiconductor light sources
    • F21Y2115/10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2Wire connecto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7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48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wire connector
    • H01L2224/4805Shape
    • H01L2224/4809Loop shape
    • H01L2224/48091Arch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73Means for bonding being of different types provided for in two or more of groups H01L2224/10, H01L2224/18, H01L2224/26, H01L2224/34, H01L2224/42, H01L2224/50, H01L2224/63, H01L2224/71
    • H01L2224/732Location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73251Location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n different surfaces
    • H01L2224/73265Layer and wire connecto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10Details of components or other objects attached to or integrated in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 H05K2201/10007Types of components
    • H05K2201/10106Light emitting diode [LED]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22Secondary treatment of printed circuits
    • H05K3/28Applying non-metallic protective coatings
    • H05K3/284Applying non-metallic protective coatings for encapsulating mounted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 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发光装置和照明装置。其中根据一个实施例,一种发光装置(1)包括:衬底(2),其表面(5a)上安装有发光元件(3);反光层(48),其形成在衬底的除了安装有发光元件(3)的区域(S)之外的表面上;以及密封部件(4a、4b),其密封该发光元件(3)。朝向密封部件(4a、4b)突出的啮合突出部分(48a)设置在反光层(48)的边缘部分,在所述边缘部分处反光层(48)与安装有发光元件(3)的区域(S)接触。该啮合突出部分(48a)伸出到密封部件(4a、4b)中以防止密封部件(4a、4b)脱落。

Description

发光装置和照明装置
发光装置和照明装置相关申请案的交叉参考
本发明是基于2010年2月12日申请的现有日本专利申请案第2010-29542号以及2011年1月20日申请的现有日本专利申请案第2011-010021号且主张所述申请案的优先权的权益;所述两个申请案的全文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发明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照明技术,特别是涉及发光装置和使用发光元件的照明装置,所述发光元件例如是发光二极管(LED)或类似物。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使用多个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的照明装置已投入实际使用中。此类型的照明装置用作(例如)所谓的表面安装式通用照明设备,其直接安装在室内天花板上。
发光二极管安装在衬底上,且用密封部件来密封。举例来说,使用通过将荧光物质混合到透明硅树脂或类似物中而获得的材料作为密封部件。将密封部件灌注(poured)到(例如)围绕发光二极管的框架部件内部以待凝固。然而,此类框架部件一般会降低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
因此,有人提出一种通过仅使用密封部件而不提供框架部件来密封发光二极管的方法。
然而,当未提供框架部件时,密封部件接合到衬底。因此,例如,当将侧向力施加到密封部件时,所述密封部件易于从衬底脱落。
因此,需要开发一种发光装置和可防止经配置以密封发光元件的密封部件脱落的照明装置。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照明装置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发光装置和照明装置,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照明装置,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符合消费者的需求。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照明装置存在的缺点,而提出一种新型结构的发光装置和照明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防止发光元件的密封部件脱落。
为达到上述目的、解决上述的问题,根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发光装置,包括:衬底,其表面上安装有发光元件;反光层,其形成在所述衬底的除了安装有所述发光元件的区域之外的所述表面上;啮合突出部分,其形成在所述反光层的边缘部分处,所述边缘部分与所述区域接触以及密封部件,其经配置以掩埋所述区域,且密封所述发光元件并围绕所述啮合突出部分;所述啮合突出部分是通过使所述反光层的所述边缘部分在所述区域的延伸方向上从所述反光层的所述表面朝向所述衬底的所述表面倾斜而形成,且所述啮合突出部分从所述反光层的所述边缘部份的上侧突出。
本发明的目的以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较佳的,前述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啮合突出部分从所述反光层的与所述衬底的所述表面分离的所述边缘部分突出,且朝向所述密封部件而接近所述反光层的表面。
较佳的,前述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啮合突出部分是通过使所述反光层的所述边缘部分弯曲而让所述边缘部分朝向所述区域突出而形成。
较佳的,前述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啮合突出部分是通过使所述反光层的所述边缘部分弯曲而从反光层的所述表面朝向所述衬底的所述表面凹出所述反光层而形成。
较佳的,前述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反光层的所述表面形成在比所述发光元件的高度低的位置处。
为达到上述目的、解决上述的问题,根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照明装置,包括:装置主体;以及上述的发光装置,其设置在所述装置主体中。
本发明的优点及功效包括:可有效防止密封部件脱落。综上所述,本发明在技术上有显著的进步,并具有明显的积极效果,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从顶部表面侧观看的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绘示图1的发光装置的衬底上的导体图案的示意图。
图3是绘示从图2的衬底移除第二导体图案且多个发光二极管安装在衬底上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4是从背表面侧观看的图2的衬底的示意图。
图5是沿图1的线F5-F5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6是绘示多个发光二极管的连接状态的连接图。
图7是并入有图1的发光装置的照明装置的透视图。
图8是从顶部表面侧观看的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横截面图。
图10是图9的重要部分被部分放大的部分放大横截面图。
图11是绘示图9的发光装置的修改实例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发光装置和照明装置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根据一个实施例,发光装置1包括:衬底2,其表面5a上安装有发光元件3;反光层48,其形成在衬底的除了安装发光元件3的区域S之外的表面上;以及密封部件4a、4b,其密封该发光元件3。朝向密封部件4a、4b突出的啮合突出部分48a设置在反光层48的边缘部分,在所述边缘部分处反光层48与安装有发光元件3的区域S接触。该啮合突出部分48a伸出到密封部件4a、4b中以防止密封部件4a、4b脱落。
下文中将参看附图来描述各种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在下文中,以下将参看图1到图7来描述第一实施例。图1到图6绘示发光装置1,且图7绘示使用此发光装置1的照明装置100。应注意在每一图中,相同部分用相同参考符号指示,不再予以重复描述。
用作照明光源的发光装置1包括衬底2、多个发光元件3和一对密封部件4a和4b。衬底2由例如玻璃环氧树脂的合成树脂材料形成。衬底2经形成为具有一对长边2a和2b以及一对短边2c和2d的长薄形状。此外,衬底2具有第一表面5a、位于第一表面5a的相对侧上的第二表面5b以及将第一表面5a与第二表面5b相互连接的外部外围表面5c。第一表面5a和第二表面5b均为平坦表面。根据此实施例,衬底2沿着长边2a或2b的长度是230mm,且其沿着短边2c或2d的宽度是35mm。此外,衬底2的厚度需要为0.5mm到1.8mm。在此实施例中,使用厚度尺寸为1.0mm的衬底2。
衬底2的形状并不限于矩形形状,可为正方形或圆形形状。此外,可 使用陶瓷材料或其它合成树脂材料作为衬底2的材料。此外,为了增强每一发光元件3的热辐射性能,可将绝缘层形成在由铝或类似物制成的底板(base plate)的一个表面上,且具有高的导热性和极好的热辐射性的金属衬底用作衬底2。
多个穿孔部分6形成在界定衬底2的长边2a和2b的末端边缘处。穿孔部分6是对衬底2的外部外围表面5c开放的弓形截出部分,且在厚度方向上穿孔而通过衬底2。此外,穿孔部分6在衬底2的纵向方向上间隔排列。
多个螺丝8插入穿过相应的穿孔部分6。螺丝8是经配置以将衬底2固定到照明装置的基底(base)的固定部分的实例,且经由穿孔部分6而拧合到基底中。在螺丝8拧合到基底中的状态下,衬底2的末端边缘保持在螺丝8的头部与基底之间。因此,衬底2固定到基底。
如图2所示,第一导体图案10和第二导体图案11形成在衬底2的第一表面5a上第一导体图案10包含(例如)九个衬垫12、正电源导体13、负电源导体14和继电(relay)导体15。衬垫12具有矩形形状,且在衬底2的纵向方向上以一定间隔排列成直线。
每一衬垫12通过狭缝12a而划分为第一安装区域16a和第二安装区域16b。狭缝12a在衬底2的纵向方向上在衬垫12的中心部分中延伸,且对衬垫12的一个末端开放。六个凹陷部分17形成在每一衬垫12的第一安装区域16a中。凹陷部分17对衬垫12的一个侧边缘开放,且在衬底2的纵向方向上以一定间隔排列成直线。同样,六个凹陷部分17形成在每一衬垫12的第二安装区域16b中。凹陷部分17对狭缝12a开放,且在衬底2的纵向方向上以一定间隔排列成直线。
如图2中所示,除了位于衬底2的左端的一个衬垫12之外,每一衬垫12均具有一对延伸部分19a和19b。延伸部分19a和19b在衬底2的纵向方向上从衬垫12的一个末端线性延伸,且以其间保持间隔的方式相互平行排列。延伸部分19a和19b中的每一者具有六个电源端子20。电源端子20从延伸部分19a和19b凸出,且在衬底2的纵向方向上以一定间隔排列成直线。
每一衬垫12的一个延伸部分19a沿着相领衬垫12的一个侧边缘延伸。延伸部分19a的电源端子20插入到对衬垫12的一个侧边缘开放的相应凹陷部分17中。通过在延伸部分19a与衬垫12的侧边缘之间提供绝缘空间而使其相互电隔离。同样,通过在延伸部分19a的电源端子20与凹陷部分17之间提供绝缘空间而使其相互电隔离。
每一衬垫12的另一延伸部分19b插入到相邻衬垫12的狭缝12a中。延伸部分19b的电源端子20插入到对狭缝12a开放的相应凹陷部分17中。通过位于狭缝12a内部的绝缘空间而使延伸部分19b和衬垫12相互电隔离。同 样,通过在延伸部分19b的电源端子20与凹陷部分17之间提供绝缘空间而使其相互电隔离。
因此,从图2可清楚地看出,在延伸部分19a和19b在衬底2的宽度方向上交替倒置的状态下,多个衬垫12在衬底2的纵向方向上排列成直线。
如图2中所示,正电源导体13在衬底2的整个长度上延伸以沿着衬底2的长边2b伸展。负电源导体14在衬底2的纵向方向上延伸以沿着衬底2的长边2b伸展。负电源导体14的左端连接到位于衬底2的左端的衬垫12。
正电源导体13具有正电极端子21。同样,负电源导体14具有负电极端子22。正电极端子21和负电极端子22在衬底2的左端部分以其间保持间隔的方式并排排列。
继电导体15在衬底2的纵向方向上延伸以沿着衬底2的长边2b伸展。继电导体15位于衬底2的右端部分上。继电导体15包含一对电源图案24a和24b。电源图案24a和24b在衬底2的纵向方向上线性延伸,且以其间保持间隔的方式相互平行排列。电源图案24a和24b中的每一者具有六个电源端子25。电源端子25从电源图案24a和24b凸出,且在衬底2的纵向方向上以一定间隔排列成直线。
一个电源图案24a沿着衬垫12的位于衬底2的右端的一个侧边缘延伸。电源图案24a的电源端子25插入到对衬垫12的侧边缘开放的相应凹陷部分17中。通过在电源图案24a与衬垫12的侧边缘之间提供绝缘空间而使其相互电隔离。同样,通过在电源图案24a的电源端子25与衬垫12的凹陷部分17之间提供绝缘空间而使其相互电隔离。
另一电源图案24b插入到位于衬底2的右端的衬垫12的狭缝12a中。电源图案24b的电源端子25插入到对狭缝12a开放的相应凹陷部分17中。电源图案24b和衬垫12通过位于狭缝12a内部的绝缘空间而相互电隔离。同样,通过在电源图案24b的电源端子25与衬垫12的凹陷部分17之间提供绝缘空间而使其相互电隔离。
如图1和图2所示,将电源连接器26焊接到正电极端子21和负电极端子22。电源连接器26位于衬底2的第一表面5a上,且经由引线26a而电连接到电源电路。此外,负电源导体14与继电导体15经由继电连接器27而短路。
如图5中所示,包含衬垫12的第一导体图案10具有三层结构,包含铜层28、镀镍层29和镀银层30。通过蚀刻形成在衬底2的第一表面5a上的铜箔层而形成铜层28。通过使铜层28经受电解电镀而在铜层28上形成镀镍层29。通过使镀镍层29经受电解电镀而在镀镍层29上形成镀银层30。镀银层30覆盖镀镍层29,且构成暴露在第一导体图案10的表面上的反射层。因此,第一导体图案10的表面是反光表面。反光表面的总反射率为约90%。
镀镍层29应具有5μm或更大的膜厚度。同样,镀银层30应具有1μm或更大的膜厚度。通过以此方式来指定镀镍层29和镀银层30的膜厚度,可消除镀镍层29和镀银层30的厚度变化,且使所有衬垫12的光学反射率相同。
第二导体图案11用于在第一导体图案10的衬垫12经受电解电镀时将所有衬垫12维持在相同电位。更具体来说,第二导体图案11包含公用线32和多个分支线33,如图2所示。公用线32在衬底2的整个长度上线性延伸以沿着衬底2的长边2a伸展。同时,公用线32与衬底2的末端边缘分离一预定距离D,所述末端边缘界定衬底2的长边2a。
此外,公用线32在对应于衬底2的穿孔部分6的位置处具有多个弯曲部分34。弯曲部分34中的每一者在距穿孔部分6边缘的距离变大的方向上成弓形弯曲。因此,由于弯曲部分34的存在,在对应于穿孔部分6的位置处,公用线32与穿孔部分6的边缘至少分离与距离D相同的距离。
分支线33从公用线32分支,且朝向衬垫12线性延伸。分支线33在衬底2的纵向方向上以一定间隔排列。分支线33的远端电连接到所有衬垫12和继电导体15的电源图案24a。换句话说,所有衬垫12和继电导体15经由分支线33而电连接到公用线32。
第二导体图案11与第一导体图案10同时形成在衬底2的第一表面5a上,且具有与第一导体图案10相同的三层结构。因此,第二导体图案11的表面由镀银层形成且可反光。
多个发光元件3中的每一者由一对发光二极管(LED)芯片构成。在此实施例中,经由发光装置1发出白光,因此使用经配置以发出蓝光的发光元件3。举例来说,LED芯片对(pair)3是基于(based)InGaN的元件,其中发光层形成在半透明蓝宝石元件板上。通过将n型氮化物半导体层、InGaN发光层和p型氮化物半导体层相互层叠地沉积而形成发光层。此外,经配置以使电流流经发光层的电极由以下构成:正电极,其由p型氮化物半导体层上的p型电极衬垫形成;以及负电极,其由n型氮化物半导体层上的n型电极衬垫形成。
发光元件3经由硅树脂粘合剂36而分别附接到每一衬垫12的第一安装区域16a和第二安装区域16b。更具体来说,六个发光元件3在衬底2的纵向方向上以一定间隔成直线排列在每一衬垫12的第一安装区域16a中,且六个发光元件3在衬底2的纵向方向上以一定间隔成直线排列在每一衬垫12的第二安装区域16b中。因此,每一衬垫12包含十二个发光元件3。每一衬垫12上的发光元件3构成两行发光元件,其连续排列在衬底2的纵向方向上。
如图3和图5所示,每一发光元件3的正电极电连接到衬垫12,其中 发光元件3经由接合线38而附着到衬垫12。每一发光元件3的负电极通过另一接合线39而电连接到相邻衬垫12的每一电源端子20和电源图案24a和24b的每一电源端子25。这些接合线38和39由金(Au)构成,为了改进安装强度并减少LED芯片对(pair)的损害,接合线38和39经由主要成分是金(Au)的突起而连接。
具体来说,如图6所示,发光装置1具有九个并联电路40a、40b、40c、40d、40e、40f、40g、40h和40i,在每一电路中十二个发光元件3并联连接。此外,九个并联电路40a、40b、40c、40d、40e、40f、40g、40h和40i串联连接。
此外,在此实施例中,为了防止发光装置1发生故障,将电容器41连接到九个并联电路40a、40b、40c、40d、40e、40f、40g、40h和40i中的每一者。同时,电容器41还连接到经配置以串联连接各并联电路40a、40b、40c、40d、40e、40f、40g、40h和40i的电路。电容器41安装在衬底2的第一表面5a上。
在此实施例中,与接合线39连接的电源端子20和25插入到相邻衬垫12的凹陷部分17中。换句话说,电源端子20和25朝着第一安装区域16a和第二安装区域16b的中央部分前进,因此发光元件3可附着到第一安装区域16a和第二安装区域16b的中央部分,且不会改变接合线38和39的长度。因此,可将发光元件3所产生的热传导到第一安装区域16a和第二安装区域16b的较大范围上,且从衬垫12有效地辐射所述热。
在第一导体图案10经受电解电镀之后,经配置以将所有衬垫12维持在相同电位的第二导体图案11变得无用。因此,在此实施例中,在第一导体图案10经受电解电镀之后,移除第二导体图案11的公用线32,借此切断通过第二导体图案11所获得的衬垫12之间的电连接。
如图3和图5中所示,凹陷部分45形成在衬底2的第一表面5a中。凹陷部分45是在移除公用线32之后剩下的迹线(traces),且沿着衬底2的长边2a延伸。凹陷部分45是通过底部表面45a和一对侧表面45b和45c界定的凹槽,且对衬底2的第一表面5a开放。
此外,凹陷部分45在对应于衬底2的穿孔部分6的位置处具有多个弯曲部分46。弯曲部分46形成为与公用线32的弯曲部分34的形状一致的形状,使得弯曲部分46围绕穿孔部分6而迂回。具有上述结构的凹陷部分45位于衬底2的界定衬底2的长边2a的末端边缘与衬垫12之间,且与衬底2的末端边缘分离一预定距离。根据此实施例,凹陷部分45具有1mm的宽度尺寸和0.3mm的深度尺寸。
由于存在如上所述的凹陷部分45,仅第二导体图案11的分支线33保留在衬底2的第一表面5a上。剩余分支线33相互电隔离。此外,从衬底2 的界定衬底2的长边2a的末端边缘到衬垫12的爬电距离(creepagedistance)是通过将凹陷部分45的侧表面45b和45c的高度尺寸与原始距离相加而获得的值。因此,爬电距离变得比从衬底2的末端边缘到衬垫12的间隙(空间距离)多出对应于凹陷部分45的深度的尺寸。凹陷部分45的形状并不限于此实施例的形状。举例来说,凹陷部分45可在垂直于衬底2的纵向方向的方向上具有V形或U形横截面。
密封部件4a和4b密封排列在两条线上的发光元件3和衬垫12上的接合线38和39。密封部件4a和4b由透明硅树脂(其中混合充分量的例如YAG、Ce或类似物的荧光物质)制成,通过使密封部件4a和4b的横截面形状成为平坦山形且在衬底2的纵向方向上线性延伸的方式进行涂布而形成密封部件4a和4b。
荧光物质通过从发光元件3发出的光来激发,且辐射与从发光元件3发出的光的颜色不同的颜色的光。在此实施例中,发光元件3发出蓝光,因此将经配置以辐射与蓝色光成互补色彩关系的黄色光的黄色荧光物质用作荧光物质,使得发光装置1可发出白色光。
如图1和图5所示,除了安装有例如发光元件3和电容器41的部分的区域之外,衬底2的第一表面5a覆盖有白色抗蚀剂层48。为了用易于理解的方式来解释未形成抗蚀剂层48的区域,在图3中,将未形成抗蚀剂层48的区域S代表性地绘示在第二衬垫12上(在右边)。同样,在其它八个衬垫12中的每一者中,存在未形成抗蚀剂层48的区域S。发光元件3(LED芯片对)所附着的至少一部分(即,发光元件3的安装部分)对应于未形成抗蚀剂层48的区域S。如图1和图5所示,区域S被密封部件4a或4b掩埋从而被密封。
抗蚀剂层48可反光。抗蚀剂层48除了上述区域S之外连续覆盖第一导体图案10、分支线33和凹陷部分45。因此,衬底2的第一表面5a上的第一导体图案10、分支线33和凹陷部分45不容易看到。
如图5中所示,衬垫12形成在衬底2的第一表面5a上,且抗蚀剂层48形成在衬垫12上。在未形成抗蚀剂层48的每一区域S的外围边缘部分中(即,在抗蚀剂层48与区域S接触的边界部分中),设置朝向密封部件突出的啮合突出部分48a以防止密封部件4a或4b脱落。在此实施例中,该啮合突出部分48a(其横截面形状在区域S延伸的方向上从抗蚀剂层48的表面朝向衬垫12的反光表面倾斜)形成在区域S的边缘处。应注意,尽管该啮合突出部分48a可沿着抗蚀剂层48的边缘(其为抗蚀剂层48与区域S之间的边界)设置在整个圆周上,但如果该啮合突出部分48a用间柱支承(studding)方式设置在抗蚀剂层48边缘上的至少若干位置中的每一者处也可以。此外,该啮合突出部分48a的形状并不限于此实施例的形状,且 在该啮合突出部分48a插入到密封部件4a或4b中时可以是任何此类形状,所述啮合突出部分48a在密封部件上被挡住。
抗蚀剂层48由白色光致抗蚀剂材料形成。此外,抗蚀剂层48具备以下功能:在向前方向(图5中的向上方向)上反射从发光元件3发出的光;以及防止例如衬垫12、电源导体13和14和类似物等金属层被腐蚀。为了从抗蚀剂层48的表面反射从发光元件3发出的光,必须使发光元件3的顶部表面至少高于抗蚀剂层48的表面。换句话说,需要抗蚀剂层48的表面形成在低于发光元件3的顶部表面的位置处。
因此,在此实施例中,将每一衬垫12的厚度设定为35μm,抗蚀剂层48的厚度设定为40μm,且发光元件3的高度设定为80μm。需要将抗蚀剂层48的厚度设定为30μm到40μm之间的值,例如,当抗蚀剂层48的厚度要改变为30μm时,如果衬垫12的厚度小于30μm也可以。
如图4和图5所示,十八个矩形热辐射片50形成在衬底2的第二表面5b上。热辐射片50是导体的实例,且由导热性极好的铜箔形成。热辐射片50在衬底2的纵向方向上以一定间隔排列在两条线上,使得所述矩形热辐射片50对应于第一表面5a上的衬垫12。彼此相邻的热辐射片50通过在衬底2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的第一狭缝51而相互热隔离,且多个第二狭缝52各自在垂直于衬底2的纵向方向的横向方向上延伸。此外,热辐射片50和衬底2的第二表面5b覆盖有抗蚀剂层53。
通过在衬底2的第二表面5b上形成热辐射片50,可使得接收发光元件3的热的衬底2的温度分布均匀。因此,衬底2的热辐射性能可得到增强。明确地说,通过在彼此相邻的热辐射片50之间设置在垂直于衬底2的纵向方向的方向上延伸的第二狭缝52,可抑制衬底2由于热而造成的翘曲(warp)和变形。
接着,下文将参看图1到图3和图5来描述发光装置1的制造工艺。此处应注意,不再描述在衬底2的第二表面5b上形成热辐射片50的工艺。
首先,第一导体图案10和第二导体图案11形成在衬底2的第一表面5a上。更具体来说,沉积在第一表面5a上的铜箔经蚀刻,借此形成第一导体图案10和第二导体图案11的铜层28。在第一导体图案10的铜层28中,构成衬垫12的部分经由第二导体图案11的铜层28而相互电连接。因此,各自构成衬垫12的第一导体图案10的铜层28的所有部分维持在相同电位。
在此状态下,第一导体图案10的铜层28经受电解电镀,借此在铜层28上形成镀镍层29。随后,镀镍层29经受电解电镀,借此在镀镍层29上形成镀银层30。在执行电解电镀的步骤中,第一导体图案10的铜层28中各自构成衬垫12的所有部分维持在相同电位。因此,镀镍层29和镀银层30通过以下方式而形成在第一导体图案10的铜层28上:使用第一导体图 案10的铜层28作为负电极;使用与将通过电镀而形成的层的金属相同的金属作为正电极;以及使电流流经两个电极之间。镀镍层29和镀银层30与第一导体图案10同时也形成在第二导体图案11的铜层28上。此状态绘示在图2中。
此后,如图3所示,第二导体图案11的公用线32从衬底2的第一表面5a移除。更具体来说,将第一表面5a上的公用线32刮去。结果,第一导体图案10与第二导体图案11的衬垫12之间的电连接被切断,且衬垫12维持在衬垫12电性独立的状态下。
当公用线32从第一表面5a刮去时,凹槽状凹陷部分45形成在第一表面5a中。在对应于衬底2的穿孔部分6的位置处,凹陷部分45具有弯曲以围绕穿孔部分6而迂回的弯曲部分46。
凹陷部分45与从公用线32分支的分支线33的基底相交。结果,分支线33在分支线33相互电隔离的状态下留在衬底2的第一表面5a上。
此后,如图3所示,六个发光元件3附着到每一衬垫12的第一安装区域16a和第二安装区域16b中的每一者。接着,发光元件3的正电极电连接到发光元件3通过接合线38而附着的衬垫12。同样,发光元件3的负电极通过接合线39而连接到相邻衬垫12的电源端子20以及电源图案24a和24b的电源端子25。
又,此后,如图1和图5中所示,抗蚀剂层48的图案形成在导体图案10和11上。如先前所述,抗蚀剂层48的图案形成在衬底表面上除了发光元件3的安装区域和其它电子组件的安装位置之外的部分上。在此实施例中,通过使用白色光致抗蚀剂材料而形成抗蚀剂层48。因此,使用紫外线照射抗蚀剂层48以进行曝光和显影,借此形成区域S的图案。
在此状况下,当将紫外线施加到抗蚀剂层48时,照射光的一部分在抗蚀剂层48与区域S之间的边界部分处通过抗蚀剂层48,且从衬垫12的表面反射。此时,紫外线的照射方向倾斜,借此从衬垫12反射的光被横向或向上偏斜引导,且抗蚀剂层48暴露在抗蚀剂层48的厚度尺寸中的凹形中。此外,经由在此之后进行的显影处理,具有上述横截面形状的啮合突出部分48a形成在抗蚀剂层48的边界部分处。当通过上述方式曝光(通过调整紫外线的照射强度、照射角度、照射时间和类似者)而形成啮合突出部分48a时,可使啮合突出部分48a的形状成为所要形状。
应注意,形成抗蚀剂层48的图案的工艺也可在上述第二导体图案11的移除工艺之前进行。在此实施例中,在移除第二导体图案11之后形成抗蚀剂层48,且因此用抗蚀剂层填充在刮去第二导体图案11之后出现的凹陷部分45,如图1和图5中所示。然而,通过在形成抗蚀剂层48之后将第二导体图案11与抗蚀剂层48一起刮去,凹陷部分45暴露在发光装置1的表 面上。
最后,通过使用密封部件4a和4b将排列在两条线上的发光元件3和接合线38和39密封在衬垫12上。此处,形成如图1和图5所示的发光装置1。
此时,在未固化状态下以图1中所示的直线形式将密封部件4a和4b施加到每一行的发光元件3和接合线38和29,在所述未固化状态下密封部件4a和4b被调整为适当粘度,使得密封部件4a和4b不会随意流出,且维持图5所示的平坦山形的横截面。此处,如图5所示,密封部件4a和4b中的每一者在区域S接触抗蚀剂层48的边缘部分处而流入啮合突出部分48a下方的部分中。此外,在密封部件4a和4b经加热而固化之后,或在密封部件4a和4b维持原样一预定时间之后,密封部件4a和4b经固化且固定到抗蚀剂层48的区域S。
在此状态下,啮合突出部分48a中的每一者进入至使该啮合突出部分48a插入到固化的密封部件4a或4b中的状态,因此,例如,即使当将横向力施加到密封部件4a或4b时,密封部件4a或4b也不容易脱落。此外,通过提供啮合突出部分48a,区域S的边缘偏斜地倾斜,因此密封部件4a或4b接触抗蚀剂层48的区域相应变大。此处,密封部件4a和4b相对于抗蚀剂层48的粘合强度得以增强。
接着,将参看图7来描述加入有上述发光装置1的照明装置100。此处,将描述的照明装置100是(例如)安装在将使用的房间的天花板上的天花板安装型照明装置。
照明装置100具备大体上长且薄的平行六面体形状的主体壳101。在此主体壳101中,多个(在此实施例中为两个)上述发光装置1在纵向方向上连接且并排排列。此外,带有电源电路(未图示)的电源单元(未图示)加入到主体壳101中。应注意,具有光扩散性质的前盖102附接到主体壳101的下部开口部分。
当两个发光装置1通过电源电路而受到供能时,多个发光元件3同时全部打开(on),从所述多个发光元件3中的每一者发出光。从多个发光元件3中的每一者发出的光通过密封部件4a或4b,用作白色照明光。即,照明装置100用作表面光源。
在照明装置100发光时,衬垫12用作经配置以扩散从发光元件3产生的热的热扩散器。此外,在发光装置1发光时,从发光元件3发出的光的一部分(被引导朝向衬底2侧的光的一部分)主要在光利用方向上从衬垫12的表面侧上的反射层反射。因此,可获得优良的光提取效率。
下文中将描述上述第一实施例的优点。
将第一导体图案10的衬垫12维持在相同电位的第二导体图案11由公 用线32和从公用线32分支且到达衬垫12的分支线33构成。因此,可通过从衬底2移除公用线32而切断通过第二导体图案11获得的衬垫12之间的电连接。
因此,可有效且容易地进行切除衬垫12之间的电连接的工作,且改进发光装置1的生产率。
此外,在刮去公用线32之后留下的凹陷部分45与衬底2的末端边缘分离一预定距离,且位于衬底2的末端边缘与衬垫12之间。结果,在衬底2的末端边缘与衬垫12之间的爬电距离变得比在衬底2的末端边缘与衬垫12之间的间隙(空间距离)多出对应于凹陷部分45的深度的长度,且可保证从衬底2的末端边缘到衬垫12的绝缘距离。
另外,在对应于衬底2的穿孔部分6的位置处,凹陷部分45具有弯曲以围绕穿孔部分6而迂回的弯曲部分46。因此,可同样保证从穿孔部分6的边缘到弯曲部分46的绝缘距离,且改进衬底2的介电强度。因此,即使当即将穿过穿孔部分6而插入的螺丝8由金属形成时,螺丝8与衬垫12之间的绝缘也可得到充分保证,且发光装置1的电绝缘可靠性可得到改进。
此外,根据上述第一实施例,密封部件4a和4b在啮合突出部分48a被接纳到密封部件4a和4b中的每一者中的状态下固化,因此可防止密封部件4a和4b从衬底2的表面脱落的故障发生。具体来说,通过提供将掩埋在密封部件4a和4b中的啮合突出部分48a,可增强密封部件4a和4b相对于抗蚀剂层48的粘合强度。
此外,在此实施例中,抗蚀剂层48的表面形成在比发光元件3的顶部表面高度低的位置处,因此可降低抗蚀剂层48干扰从发光元件3发出的光的程度,且增强发光效率。
(第二实施例)
接着,下文将参看图8描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发光装置60。
此实施例的发光装置60具有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发光装置1大体上相同的结构,但用经配置以分别覆盖且密封发光元件3的密封部件4c替代了密封部件4a和4b。因此,与第一实施例的部分相同或对应的部分用相同参考符号表示,且将不再赘述。
此实施例的抗蚀剂层48包含多个大体上圆形的区域S(未图示),在所述多个圆形区域S中分别暴露多个发光元件3。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状况中一样,多个区域S在抗蚀剂层48中图案化。即,设置成对应于发光元件3的大小小于多个密封部件4c中的每一者的区域S形成在发光元件3中的每一者周围。在此状况下,在抗蚀剂层48的每一区域S的边缘处,以突出方式提供横截面如图5所示的啮合突出部分48a。
因此,在此实施例中,同样提供多个密封部件4c以覆盖抗蚀剂层48 的多个区域S,借此将每一密封部件4c紧固到抗蚀剂层48,且密封部件4c不容易从抗蚀剂层48脱落。具体来说,通过像在此实施例中这样在抗蚀剂层48中提供多个区域S,可提供更多(更长)的啮合突出部分48a,且进一步增强密封部件4c的粘合强度。此外,根据本实施例,使用多个小的密封部件4c,因此与第一实施例相比可减少密封部件的量,降低材料成本,降低抗蚀剂层48干扰从发光元件3发出的光的程度,且可获得优良的发光效率。
(第三实施例)
接着,下文将参看图9和图10来描述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发光装置70。图9绘示通过部分地放大发光装置70的重要部分而获得的横截面图。此外,图10绘示通过放大图9的区域R而获得的横截面图。除了图9所示的结构之外,此实施例的发光装置70的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相同。因此,此处,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配置用相同参考符号表示,且将不再赘述。
根据本实施例,经配置以电连接发光元件的接合线38和39分别连接到电极衬垫71和72,所述电极衬垫71和72是与发光元件3所附接的衬垫12电性独立。此外,抗蚀剂层48的啮合突出部分74(所述啮合突出部分74经配置以防止密封部件4(4a、4b、4c)脱落)设置在电极衬垫71和72中的每一者与发光元件3分离的一侧上的抗蚀剂层48的边缘部分中的每一者上。
此实施例的啮合突出部分74具有在抗蚀剂层48的厚度方向上逐渐弯曲的横截面形状,使抗蚀剂层48的顶部表面与电极衬垫71(72)的表面如图10所示相互连接。如上所述,可通过调整紫外线的照射强度、照射角度、照射时间和类似物而任意地设定啮合突出部分74的横截面形状。
如上所述,根据此实施例,除了可实现与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相同的优点之外,还可使密封部件4相对于抗蚀剂层48的啮合突出部分74的粘合强度更强。换句话说,可使密封部件4与抗蚀剂层48接触的区域大于一种在抗蚀剂层48的边缘成为像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那样直线倾斜的状况,且可进一步增强部件4与层48之间的粘合强度。
图11绘示图10的啮合突出部分74的修改实例。根据此修改实例的啮合突出部分76具有顶部表面侧上的抗蚀剂层48的与电极衬垫71(72)的表面分离的部分较尖锐的横截面形状,且其在图11中从尖锐的远端朝向电极衬垫71(72)向左弯曲以凹出抗蚀剂层48的边缘。根据此修改实例的啮合突出部分76的作用方式与第一实施例到第三实施例中的每一者的啮合突出部分一样,且也可防止密封部件4脱落。具体来说,在此啮合突出部分76中,抗蚀剂层48与密封部件4接触的区域大于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因此可使粘合强度较高。
根据上述实施例中的至少一者的发光装置和照明装置,通过在发光元件3暴露于表面侧上的区域S周围的抗蚀剂层的边缘处设置啮合突出部分,可防止密封部件脱落。
虽然已经描述了某些实施例,但这些实施例只是作为例子而提供,并不希望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际上,本文所述的新颖实施例可用多种其它形式来体现;此外,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的情况下可对本文所述的方法的形式进行各种省略、替代和改变。随附权利要求及其等效物希望涵盖将属于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内的此类形式或修改。
举例来说,在上述实施例中,尽管已通过使用光致抗蚀剂材料来形成抗蚀剂层,但抗蚀剂层的材料并不限于此材料。只要能形成上述经配置以防止密封部件脱落的啮合突出部分或可应用用于构成所述啮合突出部分的其它构件,可使用任何材料。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尽管将用于附接发光元件的衬垫用作布线图案,但并非总是必须将所述衬垫用作布线图案。举例来说。在有些情况下,只要衬垫具有用作经配置以传导及扩散从发光元件3产生的热的热扩散器的功能或具有反射光的功能就可以了。
此外,发光元件还可经配置以在密封部件中不使用(例如)荧光物质的情况下直接发出红光、绿光或蓝光。
此外,照明装置可应用于室内或室外用的照明器具、显示装置的光源和类似物。

Claims (5)

1.一种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其表面上安装有发光元件;
反光层,由白色光致抗蚀剂材料形成,其形成在所述衬底的除了安装有所述发光元件的区域之外的所述表面上,所述反光层露出所述表面,且所述反光层的表面形成在比所述发光元件的高度低的位置处;
啮合突出部分,其形成在所述反光层的边缘部分处,所述边缘部分与所述区域接触;以及
多个密封部件,其横截面为平坦山形,经线性延伸的方式配置,而连续地覆盖所述发光元件,并掩埋所述区域,所述密封部件的顶部部分从所述反光层突出,所述密封部件密封所述发光元件并围绕所述啮合突出部分,所述反光层露出于所述密封部件之间,且所述反光层延伸至所述密封部件中;
所述啮合突出部分是通过使所述反光层的所述边缘部分在所述区域的延伸方向上从所述反光层的表面朝向所述衬底的所述表面倾斜而形成,且所述啮合突出部分从所述反光层的所述边缘部份的上侧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啮合突出部分从所述反光层的与所述衬底的所述表面分离的所述边缘部分突出,且朝向所述密封部件而接近所述反光层的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啮合突出部分是通过使所述反光层的所述边缘部分弯曲而让所述边缘部分朝向所述区域突出而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啮合突出部分是通过使所述反光层的所述边缘部分弯曲而从反光层的表面朝向所述衬底的所述表面凹出所述反光层而形成。
5.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装置主体;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1到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发光装置,其设置在所述装置主体中。
CN201110037796.4A 2010-02-12 2011-02-11 发光装置和照明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949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29542A JP5515822B2 (ja) 2010-02-12 2010-02-12 発光装置及び照明装置
JP2010-029542 2010-02-12
JP2011010021A JP2012151358A (ja) 2011-01-20 2011-01-20 発光装置及び照明装置
JP2011-010021 2011-01-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94976A CN102194976A (zh) 2011-09-21
CN102194976B true CN102194976B (zh) 2016-08-10

Family

ID=440637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37796.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94976B (zh) 2010-02-12 2011-02-11 发光装置和照明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616732B2 (zh)
EP (1) EP2360417A3 (zh)
CN (1) CN10219497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268698A1 (en) * 2011-04-21 2012-10-25 E Ink Holdings Inc. Color filter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TWI572054B (zh) * 2012-03-16 2017-02-21 晶元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高亮度發光二極體結構與其製造方法
CN103367592B (zh) * 2012-03-28 2017-12-01 晶元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结构与其制造方法
TWI533424B (zh) * 2012-04-26 2016-05-11 旭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封裝載板
CN103855142B (zh) 2012-12-04 2017-12-29 东芝照明技术株式会社 发光装置及照明装置
JP2014146661A (ja) * 2013-01-28 2014-08-14 Panasonic Corp 発光モジュール、照明装置および照明器具
JP2014154300A (ja) * 2013-02-07 2014-08-25 Toshiba Lighting & Technology Corp 発光モジュール、直管形ランプおよび照明装置
KR101408871B1 (ko) * 2013-02-21 2014-06-17 주식회사 씨엘포토닉스 Led 조명모듈
CN103334133B (zh) * 2013-06-21 2015-09-02 深圳市通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灯具反光杯的电镀制作工艺方法
CN113658943A (zh) 2013-12-13 2021-11-16 晶元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14745842B (zh) * 2020-12-24 2024-04-19 东友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电路板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66782A (zh) * 2001-08-28 2004-01-07 ���µ繤��ʽ���� 使用led的发光装置
CN101213892A (zh) * 2006-03-03 2008-07-02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封装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1445644A (zh) * 2007-11-30 2009-06-03 太阳油墨制造株式会社 白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54769A (ja) 1997-07-30 1999-02-26 Toshiba Corp 光実装部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040092512A (ko) * 2003-04-24 2004-11-04 (주)그래픽테크노재팬 방열 기능을 갖는 반사판이 구비된 반도체 발광장치
JP2005056653A (ja) * 2003-08-01 2005-03-03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光源装置
CN100466308C (zh) 2003-09-29 2009-03-0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线光源装置、其制造方法以及表面发光装置
US20050285926A1 (en) * 2004-06-29 2005-12-29 Fuji Photo Film Co., Ltd. Light source assembly, method of producing light source assembly, and color thermal printer
WO2006073539A1 (en) * 2004-12-30 2006-07-13 Gelcore Llc Traffic signal having a uniform light surface
JP2006351708A (ja) 2005-06-14 2006-12-28 Toyoda Gosei Co Ltd 発光ダイオードランプ及び光源装置
KR100782798B1 (ko) * 2006-02-22 2007-12-05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기판 패키지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2007311325A (ja) * 2006-04-17 2007-11-29 Citizen Electronics Co Ltd 導光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とその導光板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TW200802957A (en) * 2006-06-16 2008-01-01 Gigno Technology Co Ltd Light emitting diode module
JP5122098B2 (ja) 2006-08-11 2013-01-16 株式会社トクヤマ メタライズ基板、半導体装置
JP4678391B2 (ja) 2006-08-29 2011-04-27 東芝ライテック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
US20080117619A1 (en) * 2006-11-21 2008-05-22 Siew It Pang Light source utilizing a flexible circuit carrier and flexible reflectors
JP2008166081A (ja) 2006-12-27 2008-07-17 Toshiba Lighting & Technology Corp 照明装置及びこの照明装置を備えた照明器具
JP4826470B2 (ja) 2006-12-28 2011-11-30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
JP2008166611A (ja) 2006-12-28 2008-07-17 Kyocera Corp 発光素子アレイ、それを用いた光プリントヘッド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198782A (ja) 2007-02-13 2008-08-28 Toyoda Gosei Co Ltd 発光装置
JP4983347B2 (ja) 2007-04-03 2012-07-25 ソニー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及び光源装置
US7938558B2 (en) * 2007-05-04 2011-05-10 Ruud Lighting, Inc. Safety accommodation arrangement in LED package/lens structure
JP2009054989A (ja) 2007-07-31 2009-03-12 Sharp Corp 発光装置、照明装置及び当該照明装置を備えたクリーンルーム
JP2009040884A (ja) 2007-08-09 2009-02-26 Hitachi Ltd 光反射部形成用樹脂組成物、その組成物の皮膜を有する配線基板とその製造方法、光半導体パッケージ、および照明装置
JP4392464B2 (ja) 2008-01-15 2010-01-06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レジスト材料及び積層体
CN201302063Y (zh) 2008-12-05 2009-09-02 上海芯光科技有限公司 无缝拼接式半导体平面光源模块
US8348460B2 (en) * 2009-05-01 2013-01-08 Abl Ip Holding Llc Lighting apparatus with several light units arranged in a heatsink
TWI411143B (en) * 2009-06-26 2013-10-01 Led package structure with a plurality of standby pads for increasing wire-bonding yield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66782A (zh) * 2001-08-28 2004-01-07 ���µ繤��ʽ���� 使用led的发光装置
CN101213892A (zh) * 2006-03-03 2008-07-02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封装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1445644A (zh) * 2007-11-30 2009-06-03 太阳油墨制造株式会社 白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360417A2 (en) 2011-08-24
EP2360417A3 (en) 2013-09-18
US20110199772A1 (en) 2011-08-18
US8616732B2 (en) 2013-12-31
CN102194976A (zh) 2011-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94976B (zh) 发光装置和照明装置
JP5522462B2 (ja) 発光装置及び照明装置
KR102551353B1 (ko) 광원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
US20090200570A1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Mounting Substrate, Light Emitting Device Housing Package, Light Emitting Apparatus, and Illuminating Apparatus
US8632212B2 (en)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illumination device
JP2017533598A (ja) 発光ダイオード素子
JP2009081193A (ja) 発光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7331659B (zh) Led电路板、终端设备及led电路板的制作方法
US20110309379A1 (en)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luminare
JP6032414B2 (ja) 発光モジュール
JP2009188187A (ja) 電子部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055074B1 (ko) 발광 장치
JP2008130735A (ja) 発光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9140717A (ja) 照明装置
CN112397487B (zh) 发光器件及制作方法和含该发光器件的显示屏和照明器材
JP2011166035A (ja) 発光装置及び照明装置
TWI544666B (zh) 半導體發光元件安裝模組和半導體發光元件模組
JP2015015406A (ja) Led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れを備える照明装置
JP5635659B1 (ja) 面発光体ユニット及びユニット連結具
JP2011166036A (ja) 発光装置及び照明装置
JP2012253111A (ja) 発光装置及び照明装置
JP2012156440A (ja) 発光装置及び照明装置
JP2015018847A (ja) Led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れを備える照明装置
JP2012151358A (ja) 発光装置及び照明装置
TWI679779B (zh) 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及晶片承載座與其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10

Termination date: 20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