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93468A - 收集容器和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收集容器和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93468A
CN102193468A CN2010105878283A CN201010587828A CN102193468A CN 102193468 A CN102193468 A CN 102193468A CN 2010105878283 A CN2010105878283 A CN 2010105878283A CN 201010587828 A CN201010587828 A CN 201010587828A CN 102193468 A CN102193468 A CN 1021934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ner
container
accomodating unit
collection container
toner conta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8782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93468B (zh
Inventor
木村正道
河原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1934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34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934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346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0Collecting or recycling waste developer
    • G03G21/105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toner wast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0Collecting or recycling waste developer
    • G03G21/12Toner waste container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leaning In Electr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收集容器和图像形成装置。一种收集容器包括:第一容纳单元,其经由开口容纳由去除构件从色调剂保持器去除的色调剂;传送构件,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单元中以在与所述第一容纳单元延伸的第一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传送所容纳的色调剂;色调剂容器,其具有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的宽度以容纳并存储由所述传送构件跨过所述宽度而传送的色调剂;弹性体,其克服所述色调剂容器的重量而支撑所述色调剂容器,使得所述色调剂容器的至少一端能够在比所述色调剂容器的另一部分的范围更大的范围内移动;和移动构件,当由于存储的色调剂的量的增加而引起所述弹性体弹性变形时,所述移动构件根据所述色调剂容器的一端的移动而移动。

Description

收集容器和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收集容器和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日本特开平2005-331663号公报和特开平2005-331664号公报描述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收集在相应中间转印带上剩余的色调剂。在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从中间转印带收集的色调剂被存储在色调剂收集容器中。色调剂收集容器包括由弹簧支撑的测量构件。在测量构件上,一些收集的色调剂累积。如果在测量构件上累积的色调剂的量增加,则由于累积的色调剂的重量而使测量构件下降。在测量构件之下,设置发光单元和光接收单元。光接收单元接收从发光单元发射的光。当由于累积的色调剂的重量使测量构件下降到其最低点时,测量构件截断从发光单元发射的光。在截断光时,控制器提示用户更换色调剂收集容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一种技术,如果在收集容器中的一侧上存储色调剂,则该技术在适当的时间提供更换收集容器的必要性的指示。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收集容器,该收集容器包括:第一容纳单元,其经由开口容纳由去除构件从色调剂保持器去除的色调剂;传送构件,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单元中以在与所述第一容纳单元延伸的第一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传送所容纳的色调剂;色调剂容器,其具有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的宽度以容纳并存储由所述传送构件跨过所述宽度而传送的色调剂;弹性体,其克服所述色调剂容器的重量而支撑所述色调剂容器,使得所述色调剂容器的至少一端能够在比所述色调剂容器的另一部分的范围更大的范围内移动;和移动构件,当由于在所述色调剂容器中存储的色调剂的量的增加而引起所述弹性体弹性变形时,所述移动构件根据所述色调剂容器的一端的移动而移动。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根据第一方面的收集容器,该收集容器还包括:第二容纳单元,其沿所述第一容纳单元的宽度设置,并容纳所述色调剂容器;和片,其设置在所述色调剂容器的所述第一容纳单元侧,并且当所述色调剂容器被容纳在所述第二容纳单元中时,所述片接触所述第二容纳单元的内表面,其中当所述色调剂容器被容纳在所述第二容纳单元中时,所述色调剂容器的在第一容纳单元侧的顶部位于比所述第二容纳单元的在所述第一容纳单元侧的顶部更低的位置处。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根据第一方面的收集容器,该收集容器还包括:通过区域,其从所述第一容纳单元的在第二容纳单元侧的顶部延伸到所述第二容纳单元的在第一容纳单元侧的顶部,以使由所述传送构件传送的色调剂通过到所述第二容纳单元;和多个引导部,其分别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在所述通过区域的各个端部上,并从所述通过区域的表面突出,以将色调剂引导到所述通过区域的中央。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根据第二方面的收集容器,该收集容器还包括:通过区域,其从所述第一容纳单元的在所述第二容纳单元侧上的顶部延伸到所述第二容纳单元的在所述第一容纳单元侧上的顶部,以使由所述传送构件传送的色调剂通过到所述第二容纳单元;和多个引导部,其分别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在所述通过区域的各个端部上,并从所述通过区域的表面突出,以将色调剂引导到所述通过区域的中央。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根据第四方面的收集容器,其中所述片具有的长度大于从一个引导部到另一引导部的距离。
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根据第一方面的收集容器,该收集容器还包括板构件,该板构件从所述第二容纳单元的底部向上突出,以分割所述第二容纳单元的所述底部。
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提供根据第一方面的收集容器,其中所述第二容纳单元包括多个肋,各个肋位于与所容纳的色调剂容器的侧表面相对的任一表面上,以将所述色调剂容器保持在位于一个表面上的肋和位于与所述一个表面相对的另一表面上的肋之间。
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提供根据第一方面的收集容器,其中:所述移动构件是设置在所述色调剂容器上的突起部;并且所述移动构件与所述色调剂容器一起移动。
本发明的第九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收集容器,该收集容器包括:第一容纳单元,其经由开口容纳由去除构件从色调剂保持器去除的色调剂;传送构件,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单元中以在与所述第一容纳单元延伸的第一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传送所容纳的色调剂;色调剂容器,其具有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的宽度以容纳并存储由所述传送构件跨过所述宽度而传送的色调剂;弹性体,其克服所述色调剂容器的重量而支撑所述色调剂容器,使得所述色调剂容器的至少一端能够在比所述色调剂容器的另一部分的范围更大的范围内移动;和移动构件,当由于在所述色调剂容器中存储的色调剂的量的增加而引起所述弹性体弹性变形时,所述移动构件根据所述色调剂容器的一端的移动而移动;图像形成单元,其形成待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色调剂图像;中间转印介质,在该中间转印介质上转印所形成的色调剂图像;第一转印单元,其将所形成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介质上;第二转印单元,其将所述色调剂图像从所述中间转印介质转印到记录介质上;去除单元,其去除在所述中间转印介质的表面上残留的色调剂;以及传送单元,其将所去除的色调剂传送到所述收集容器的所述开口。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通过检测由移动部的移动引起的位置变化,如果在收集容器中的一侧上存储色调剂,则在适当的时间可以提供更换收集容器的必要性的指示。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防止色调剂进入第二凹部与色调剂容器之间的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和第四方面中的每一个方面,防止色调剂进入第二凹部与色调剂容器之间的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防止色调剂进入第二凹部与色调剂容器之间的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防止色调剂散布到第二凹部与色调剂容器之间的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防止色调剂进入第二凹部与色调剂容器之间的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通过检测由移动部的移动引起的位置变化,如果在收集容器中的一侧上存储色调剂,则在适当的时间可以提供更换收集容器的必要性的指不。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如果在收集容器中的一侧上存储色调剂,则在适当的时间可以提供更换收集容器的必要性的指示。
附图说明
现在基于下面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在附图中: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外观;
图2是图像形成装置10的截面的示意图;
图3是图像形成装置10的截面的示意图;
图4A和图4B是从右侧看到的第三可打开构件100的示意图;
图5示出收集容器250的外观;
图6是收集容器250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去除了盖295和色调剂容器279的收集容器250的顶视图;
图8是去除了盖295的收集容器250的顶视图;
图9是沿图7的线A-A截取的收集容器250的截面图;
图10是沿图5的线B-B截取的收集容器250的截面图;
图11是沿图5的线B-B截取的收集容器250的截面图;
图12是沿图5的线C-C截取的收集容器250的截面图;
图13是沿图5的线D-D截取的收集容器250的截面图;
图14是沿图5的线E-E截取的收集容器250的截面图;
图15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的变形例;
图16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的变形例;和
图17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的变形例。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外观。图2和图3是图像形成装置10的截面的示意图。图像形成装置10是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装置10在诸如纸张和OHP(高射投影仪)片材的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
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使用彼此垂直的X轴、Y轴和Z轴来表示方向。具体地说,前/后方向限定为X轴方向,左/右方向限定为Y轴方向,并且上/下方向限定为Z轴方向。另外在图中,向前方向由箭头X指示,并且向后方向由箭头(-X)指示。向右方向由箭头Y指示,并且向左方向由箭头(-Y)指示。向上方向由箭头Z指示,并且向下方向由箭头(-Z)指示。
图像形成装置10包括装置主体12。图像形成装置10还包括第一可打开构件26和第二可打开构件18。第二可打开构件18通过在铰链20上枢转而可以向前打开。第二可打开构件18包括第四可打开构件22。即使第二可打开构件18被关闭,第四可打开构件22也可以向前打开。在第二可打开构件18上,布置液晶显示器411。液晶显示器411是显示信息的显示器的示例。液晶显示器411在稍后描述的控制器410的控制下显示各种消息。
第一可打开构件26通过在铰链28上枢转而可以向上打开,如图3所示。当感光单元200Y、200M、200C或200K附接到图像形成装置10或从图像形成装置10拆卸时,打开第一可打开构件26。第一可打开构件26包括第三可打开构件100。图4A和图4B是从右侧看到的第三可打开构件100的示意图。第三可打开构件100通过在铰链102上枢转而可以向上打开,如图4B所示。
下面,描述图像形成装置10的内部结构。在图像形成装置10内,布置控制器410。控制器410包括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0的组件的微计算机。控制器410还包括与外部计算机装置通信的接口。控制器410经由接口与外部计算机装置通信以获得代表图像的图像数据。控制器410控制液晶显示器411来在液晶显示器411显示各种消息。
在图像形成装置10内,布置图像形成单元40。图像形成单元40包括感光单元200Y、200M、200C和200K。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与黄色图像有关的组件由附带有字母“Y”的标号指示。与品红色图像有关的组件由附带有字母“M”的标号指示。与青色图像有关的组件由附带有字母“C”的标号指示。与黑色图像有关的组件由附带有字母“K”的标号指示。由具有字母“Y”、“M”、“C”或“K”的相同标号指示的组件具有相同结构,尽管有关的颜色是不同的。因此,在下面的描述中,附带的字母被省略,除了另外有必要在这些组件之间进行区分。
各个感光单元200包括感光鼓210。各个感光单元200还包括对相应感光鼓210的表面均匀充电的充电单元以及清洁装置(尽管这些组件未示出),该清洁装置去除残留在相应感光鼓210上的色调剂。
在感光单元200下,布置曝光装置44。在各个感光单元200的后部,布置显影装置46。曝光装置44由控制器410控制。曝光装置44基于由控制器410获得的图像数据的图像照射感光鼓210,以在各个感光鼓210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在感光鼓210的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像分别利用从显影装置46Y、46M、46C和46K供应的色调剂来显影。具体地说,显影装置46Y利用黄色的色调剂来对感光鼓210Y上形成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显影装置46M利用品红色的色调剂来对感光鼓210M上形成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显影装置46C利用青色的色调剂来对感光鼓210C上形成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显影装置46K利用黑色的色调剂来对感光鼓210K上形成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
当关闭第一可打开构件26时,中间转印单元60位于感光单元200上方。中间转印单元60包括环形中间转印带62。中间转印单元60还包括一次转印辊80Y、80M、80C和80K。一次转印辊80是将色调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的第一转印单元的示例。中间转印单元60还包括支撑辊64、66、68、70和72。在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的色调剂图像形成在感光鼓210Y、210M、210C和210K上后,分别通过一次转印辊80Y、80M、80C和80K将色调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2上。
中间转印带62是其上转印了色调剂图像的中间转印介质的示例,并且还是保持色调剂的保持器的示例。中间转印带62由支撑辊64、66、68、70和72支撑。马达(未示出)使支撑辊72旋转。在旋转支撑辊72时,使中间转印带62在图2中示出的箭头A的方向上旋转。中间转印单元60附接到第一可打开构件26。因而,当打开第一可打开构件26时,中间转印单元60与第一可打开构件26一起移动,如图3所不。
当关闭第一可打开构件26时,二次转印辊86经由中间转印带62而与支撑辊70相对。二次转印辊86是将形成在中间转印带62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二次转印单元的示例。在中间转印带62上形成黑色、黄色、品红色和青色的色调剂图像后,通过挤压支撑辊70的二次转印辊86将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
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色调剂图像由定影装置50定影。定影装置50包括加热辊51A和加压辊51B。加热辊51A包括加热单元51。加压辊51B与加热辊51A相对。当记录介质被传送并被保持在加热辊51A和加压辊51B之间时,通过加热辊51A将热施加到记录介质,该加热辊51A由加热单元51加热;另外,由加压辊51B施加压力。在记录介质上形成的色调剂图像通过这种加热和加压而被定影。
记录介质按照层叠方式存储在存储容器512中,该存储容器512位于曝光装置44之下。在存储容器512中存储的各个记录介质通过布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内的多个辊被传送到传送路径532、传送路径534、和传送路径530。
辊514和516用于将存储在存储容器512中的记录介质输送到传送路径。辊542用于将从存储容器512已经传送的记录介质输送到二次转印辊86。辊542使记录介质临时停止,并传送记录介质,使得在中间转印带62上形成的色调剂图像在二次转印辊86所在的位置处被转印到记录介质上。
辊544用于将记录介质输出到图像形成装置10的外部。辊544将通过定影装置50定影了色调剂图像的记录介质输出到图像形成装置10的外部。但是,如果要在记录介质的两面上形成图像,则辊544将记录介质传送到辊548,使得第一次形成了图像的正面与定影装置50相对。辊548用于向辊542传送已经从辊544输送的记录介质。在正面上形成图像后,记录介质从辊542传送到二次转印辊86。结果,记录介质的反面与中间转印带62相对。辊522和辊554用于将记录介质传送到辊542。当打开第四可打开构件22并且用户将记录介质送入到辊552和辊554时,辊552和辊554将记录介质传送到辊542。
当关闭第一可打开构件26时,去除装置350位于中间转印单元60之上。去除装置350是去除单元的示例,其去除残留在中间转印带62上的未被转印到在支撑辊70和二次转印辊86之间通过的记录介质上的色调剂。去除装置350附接到第一可打开构件26上。因而,当打开第一可打开构件26时,去除装置350与第一可打开构件26一起移动,如图3所示。
去除装置350包括刮板358。刮板358用作刮除残留在中间转印带62上的色调剂的构件。刮板358接触中间转印带62,并在左/右方向上具有比中间转印带62的宽度大的宽度。去除装置350还包括传送构件362。传送构件362用于传送由刮板358刮除的色调剂。马达(未示出)使传送构件362旋转以将刮板358刮除的色调剂传送到收集容器250。
由去除装置350去除的色调剂存储在收集容器250中。收集容器250是存储色调剂的容器的示例。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果第三可打开构件100打开,即使第一可打开构件26关闭,收集容器250也可以从去除装置350拆卸或重新附接到去除装置350。在更换收集容器250时,图像形成装置10的用户从去除装置350去除收集容器250,并将不包含色调剂的空收集容器250附接到去除装置350。
图5示出收集容器250的外观。图6是收集容器250的分解立体图。收集容器250由盖295、色调剂容器279、弹簧290和主体260组成。将盖295放置在主体260和色调剂容器279上。在收集容器250中,弹簧290布置在主体260和收集容器279之间,并且色调剂容器279放置在主体260中。在色调剂容器279放置在主体260中之后,将盖295放置在主体260和色调剂容器279上以密封收集容器250的内部。盖295具有向下突出的分割板296。
主体260具有开口251,通过开口251将从去除装置350接收的色调剂通过到主体260的内部。主体260还包括用于打开和关闭开口251的开关261。当从去除装置350去除收集容器250时,开关261关闭开口251。另一方面,当收集容器250附接到去除装置350时,开关261打开开口251。
图7是去除了盖295和色调剂容器279的收集容器250的顶视图。图8是去除了盖295的收集容器250的顶视图。图9是沿图7的线A-A截取的收集容器250的截面图。
主体260包括第一凹部267和第二凹部266,在第一凹部267中存储从去除装置350输送的色调剂,在第二凹部266中容纳色调剂容器279。第一凹部267是存储通过开口251的色调剂的第一容纳单元的示例。第二凹部266是容纳色调剂容器279的第二容纳单元的示例。第一凹部267和第二凹部266在左/右方向上具有更大的宽度。第一凹部267与第二凹部266对齐地位于第二凹部266的后侧。
在第二凹部266的后顶部和第一凹部267的前顶部之间,设置通过部270(通过区域的示例)。通过部270从第二凹部266的后顶部延伸到第一凹部267的前顶部。当从第一凹部267向第二凹部266输送色调剂时,色调剂通过通过部270的表面。
从左/右方向上观察,第一凹部267在截面上是弧形。从前/后方向上观察,第二凹部266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突起部。突起部268位于第二凹部266的左侧上。突起部268比第二凹部266的最低表面高。在突起部268中,设置了贯穿到色调剂容器279的底面的孔。由透射性合成树脂制成的透射部269装配到该孔。透射部269形成为一端封闭的中空角形管。光穿过透射部269。在透射部269的开口侧上,设置突出的凸缘形部。凸缘形部粘合到突起部268,由此透射部269固定到突起部268。
主体260包括传送构件262。传送构件262沿第一凹部267的较大宽度布置。传送构件262由旋转轴263和合成树脂片264组成。合成树脂片264沿旋转轴263的轴向附接到旋转轴263。旋转轴263的端部插入分别在主体260的右侧和左侧上形成的孔中,由此支撑旋转轴263。旋转轴263的一端通过多个孔之一露出到外部。齿轮265附接到该露出的一端。马达(未示出)使齿轮265旋转。在齿轮265旋转时,传送构件262在收集容器250内旋转,由此通过片264将色调剂输送到色调剂容器279。换言之,传送构件262是在与第一凹部延伸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传送色调剂的传送构件的示例。
主体260包括板271L和板271R。板271L将从第二凹部266已经传送到通过部270的左端的色调剂从左端向右引导。板271R将从第二凹部266已经传送到通过部270的右端的色调剂从右端向左引导。板271L和板271R设置在通过部270上。板271L和板271R在向上方向上从通过部270突出。板271L在如从上面观察的对角的前右方向上还从主体260的左端壁的表面突出。板271R在如从上面观察的对角的前左方向上从主体260的右端壁的表面突出。通过采用该结构,当通过传送构件262从第二凹部266向通过部270传送色调剂时,通过板271L和板271R将色调剂在左/右方向上输送到通过部270的中央。换言之,板271L和板271R是引导部的示例,该引导部将位于通过部270的表面上的两端的色调剂在左/右方向上引导到通过部270的中央。在图中,板271L和板271R中的每一个具有如从上面观察的板状,但它可以是三角形,其在如从上面观察的左/右方向上从主体260的任一端向中央突出。
主体260还包括了在第二凹部266上的板272。板272在向上的方向上从第二凹部266的底部突出。板272在如从上面观察的前/后方向上延伸。板272分割第二凹部266的底部。如果色调剂从色调剂容器279与第二凹部266之间的间隙进入第二凹部266的左端,则板272防止色调剂移动到第二凹部266的中央。
色调剂容器279是收集通过传送构件262已经传送的色调剂的容器。在色调剂容器279中,前侧壁高于后侧壁。色调剂容器279的底部具有突起部,以使它能够安装在第二凹部266上。突起部280设置在色调剂容器279的底部的左侧上。当色调剂容器279被容纳在第二凹部266中时,突起部280位于突起部268之上。在突起部280的底侧上,设置了在向下方向上突出的突起281。当色调剂容器279被容纳在第二凹部266中时,突起281移动进入透射部269。
在色调剂容器279的后侧上,合成树脂片282沿左/右方向附接。当色调剂容器279被容纳在第二凹部266中时,片282偏转并接触第二凹部266的后壁。在与第二凹部266的后壁接触的情况下,片282防止色调剂进入第二凹部266的后壁与色调剂容器279之间的间隙。
弹簧290是布置在主体260与色调剂容器279之间的卷簧。弹簧290是支撑色调剂容器279的支撑构件的示例。弹簧290也是克服色调剂容器279的重量的弹性体的示例。弹簧290布置在第二凹部266上,以从下面支撑色调剂容器279。弹簧290具有比从第二凹部266的底部到突起部280的顶部的高度更高的高度。弹簧290在左/右方向上在非中央位置处支撑色调剂容器279。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弹簧290在突起部268的右侧处支撑色调剂容器279。
接着,图10和图11是沿图5的线B-B截取的收集容器250的截面图。图12是沿图5的线C-C截取的收集容器250的截面图。图13是沿图5的线D-D截取的收集容器250的截面图。图14是沿图5的线E-E截取的收集容器250的截面图。图11示出空的色调剂容器279。另一方面,图10和图12至图14示出存储有色调剂的色调剂容器279。但是,在图12至图14中未示出色调剂。
如图10至图14所示,当盖295附接到主体260时,分割板296进入色调剂容器279。当分割板296进入色调剂容器279时,色调剂容器279的前侧壁被保持在分割板296与第二凹部266的后部内表面之间,其中分割板296接触色调剂容器279的内侧。分割板296与色调剂容器279的内侧之间的接触防止色调剂进入第二凹部266的壁表面与色调剂容器279之间的间隙。
在图10和图11中,示出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的传感器单元370。传感器单元370包括发光单元371和光接收单元372。发光单元371包括发光二极管。当从发光单元371通过发光二极管发射光时,光穿过透射部269,并且在光接收单元372处被接收。光接收单元372包括光电二极管。当光电二极管接收光时,光接收单元372将代表光接收的信号输出到控制器410。
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操作
下面,将描述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收集容器250的操作。紧接在用户更换收集容器250后,色调剂容器279位于空的色调剂容器279的重量和弹簧290的弹力平衡的位置处,如图11所示。弹簧290在左/右方向上位于第二凹部266的中央的左侧。因而,色调剂容器279接触在色调剂容器279的右底面处的第二凹部266的底部。结果,如从后侧观察的,色调剂容器279向右上倾斜,如图11所示。
在图11示出的状态中,由于色调剂容器279的倾斜,突起281未到达发光单元371和光接收单元372之间的位置。因此,从发光单元371发射的光不被截断。从发光单元371发射的光通过透射部269,并且光由光接收单元372接收。在接收光时,光接收单元372将代表光接收的信号输出到控制器410。在接收该信号时,控制器410确定收集容器250不需要更换。
此后,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当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时,残留在中间转印带62上的色调剂被去除装置350去除。即,色调剂被刮板358刮除。刮除的色调剂被传送到收集容器250,并移动到第一凹部267中。在移动到第一凹部267后,色调剂通过传送构件262被输送到通过部270,并移动到色调剂容器279中。当色调剂经由通过部270的表面而移动到色调剂容器279中时,由于包含在色调剂容器279中的色调剂的总重量而导致弹簧290压缩,由此色调剂容器279向下移动。当色调剂容器279向下移动时,突起281也在透射部269内向下移动。
另外,板271L设置在通过部270的左端,并且板271R设置在通过部270的右端;因而,在通过传送构件262从第二凹部266向通过部270传送色调剂后,色调剂通过板271L和板271R在左/右方向上被输送到通过部270的中央。在该情况下,色调剂不被直接输送到色调剂容器279的左、右外表面与第二凹部266的左、右端之间的空间。换言之,板271L和板271R防止色调剂进入色调剂容器279和第二凹部266之间的间隙。
此外,色调剂容器279包括片282。当色调剂容器279附接到第二凹部266时,片282接触第二凹部266的后壁,以防止色调剂通过第二凹部266的后壁和色调剂容器279之间的间隙进入色调剂容器279与第二凹部266之间的空间。由于防止色调剂进入色调剂容器279与第二凹部266之间的空间,也防止了色调剂进入透射部269。片282的右端可以位于板271R的端部的右侧上。片282的左端可以位于板271L的端部的左侧上。
当在色调剂容器279中存储的色调剂量增加时,突起281在透射部269内向下移动到由存储的色调剂的总重量确定的程度,并且突起281截断从发光单元371发射的并要由光接收单元372接收的光。在截断光时,代表光接收的信号不再从光接收单元372输出。在该情况下,控制器410不能获得已经从光接收单元372输出的信号,并且确定收集容器250应该被更换。在确定收集容器250应该被更换时,控制器410在液晶显示器411上显示消息,由此提示用户更换收集容器250。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果色调剂存储在色调剂容器279的右侧或左侧上,则突起281向下移动。因此,与使用存储在色调剂容器279的右侧或左侧上的一部分中的色调剂来确定更换收集容器的时间的结构相比,可以及时地提示用户更换收集容器250。
另外,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由于防止色调剂进入色调剂容器279与第二凹部266之间的间隙,所以还防止色调剂进入透射部269中。在该情况下,要入射在光接收单元372的光不被色调剂截断。结果,可以及时地提示用户更换收集容器250。
变形例
前面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本发明可以在各种其它实施方式中实践。例如,可以如下面所述地修改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另外,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和下面的变形例可以彼此组合。
在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主体260包括板271L和板271R,但主体260不需要包括板271L和板271R。
在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主体260包括板272,但主体260不需要包括板272。
在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色调剂容器279包括片282,但色调剂容器279不需要包括片282。
在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弹簧290是卷簧,但支撑色调剂容器279的弹簧可以是卷簧以外的弹簧。另外,在本发明中,支撑色调剂容器279的支撑构件如果是弹性体,则它不限于弹簧。
在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透射部269安装到第二凹部266的孔中,但透射部269不需要安装到该孔中。
在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接收单元372包括光电二极管,但光接收单元372可以包括替代光电二极管的硫化镉(CdS)元件。在具有CdS元件的结构中,随着突起281向下移动,从发光单元371发射并要在CdS元件处接收的光量可以变化,其中CdS元件的电阻也变化。控制器410可以测量CdS元件的电阻以测量色调剂容器279的向下移动的量。控制器410可以基于向下移动的测量量改变要显示在液晶显示器411上的消息。
在主体260中,肋可以沿上/下方向设置在第二凹部266的前后内表面上,以在肋之间保持被容纳在第二凹部266中的色调剂容器279。从上面看时,肋可以位于透射部269和第二凹部266的左端之间的位置处。根据该结构,即使色调剂从色调剂容器279和第二凹部266之间的间隙进入第二凹部266的左端,肋也防止色调剂移动到第二凹部266的中央。
另外,当肋设置在主体260中的第二凹部266的前后内表面时,可以设置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肋。
在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仅设置一个弹簧290,但可以在左/右方向上在第二凹部266的中央的右侧上布置附加的弹簧290,以通过两个弹簧提供对色调剂容器279的支撑。
在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收集容器250存储从中间转印带62去除的色调剂,但在收集容器250中存储的色调剂不限于从中间转印带62去除的色调剂。
在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中,在形成静电潜像的圆筒形感光鼓上残留的色调剂被去除并被收集;但是,从用作保持色调剂的保持器的感光鼓去除的色调剂可以被传送到收集容器250,并且被传送的色调剂可以存储在收集容器250中。
在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中,色调剂可以粘到用于将其上要形成图像的片材传送到感光鼓的带。一些图像形成装置去除粘到用作保持色调剂的保持器的带的色调剂。在该情况下,去除的色调剂可以被传送到收集容器250并被存储在收集容器250中。
换言之,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收集容器250可以存储不转印到片材并由中间转印带以外的组件收集的不必要的色调剂。
在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从用作保持器的中间转印带62去除的色调剂按照与中间转印带62的宽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传送并存储在收集容器250中;但是,从中间转印带62去除的色调剂被传送的方向不限于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描述的方向。
例如,从中间转印带62去除的色调剂可以在中间转印带62的宽度方向上被传送,并且色调剂可以被输送到位于输送目的地的收集容器250。
图15示意性示出该结构。在图15中,收集容器250的盖295未被示出。在图15中,示意性示出收集容器250的内部。在该结构中,用于传送由刮板358从中间转印带62去除的色调剂的传送构件600位于刮板358上方。从中间转印带62去除的色调剂通过螺旋传送构件600被输送到收集容器250。
在收集容器250上设置开口252,由传送构件600传送的色调剂通过该开口252。由传送构件600传送的色调剂通过开口252移动到收集容器250中。在收集容器250的第一凹部267中,螺旋传送构件601可以设置为在收集容器250的长度方向上传送由传送构件600传送的色调剂。
根据该结构,通过开口252移动到第一凹部267中的色调剂在第一凹部267的长度方向上传送。接着在第一凹部267的长度方向上扩散色调剂并且色调剂通过传送构件262的旋转而被输送到色调剂容器279。也根据该结构,收集容器250可以存储不再需要的色调剂。
在图15示出的结构中,由传送构件600传送的色调剂可以在垂直方向上落到传送构件600的端部。在该结构中,落下的色调剂移动到收集容器250中。
在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弹簧290支撑色调剂容器279,但色调剂容器279可以自盖295起悬挂在弹簧290上。根据该结构,随着增多的量的色调剂存储在色调剂容器279中,色调剂容器279向下移动,并且突起281也向下移动。因此,可以按照与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相似的方式检测更换收集容器250的时间。
在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色调剂容器279在长度方向上的端部在色调剂容器279的底面处接触第二凹部266。但是,从主体260突出的支撑构件800可以支撑色调剂容器279在长度方向上的底面的中央,并且色调剂容器279的任一端可以由弹簧290支撑,或者可以悬挂在弹簧290上。
图16示意性示出在该变形例中的结构的示例。在该结构中,当存储在色调剂容器279中的色调剂的量增加时,突起281侧克服弹簧290的弹力而向下移动。因此,突起281也向下移动,因而可以通过发光单元371和光接收单元372按照与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相似的方式检测更换收集容器250的时间。
在该结构中,突起281可以设置在经由色调剂容器279的中央而与弹簧290相对的侧上。在该情况下,当突起281截断从发光单元371发射的光时,控制器100确定色调剂不需要被更换。另一方面,如果弹簧290侧由于色调剂的重量而向下移动,并且突起281侧向上移动,则突起281不截断从发光单元371发射的光。当光接收单元372检测到光时,控制器100可以确定应该更换收集容器250。
还在图16示出的结构中,色调剂容器279的端部的任何一个可以悬挂在弹簧290上。
在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设置在色调剂容器279的底面上的突起281截断要入射在光接收单元372上的光;但是用于截断要入射在光接收单元372上的光的结构不限于在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结构。例如,可以采用在图17的示意图中示出的结构。
在图17中,移动构件700由轴组成,在该轴上彼此相对倾斜地组合两个板构件。在一个板构件上,设置突起281。未设置突起281的另一板构件例如由设置在轴上的扭转弹簧支撑。该另一板构件从下面支撑色调剂容器279。
在该结构中,当色调剂容器279由于在色调剂容器279中存储的色调剂的重量而向下移动时,移动构件700克服扭转弹簧的弹力而旋转,并且突起281向上移动。当突起281向上移动时,突起281不截断从发光单元371发射的光。当光接收单元372检测到光时,控制器100可以确定应该更换收集容器250。
在使用移动构件700的结构中,当色调剂容器279向下移动时,突起281也向下移动。在该情况下,如果突起281截断从发光单元371发射的光,并且光接收单元372不接收光,则控制器100可以确定应该更换收集容器250。
在支撑色调剂容器279的底面的中央的结构中,扭转弹簧可以支撑该中央,并且色调剂容器279的端部的任何一个可以由于色调剂的重量而向下移动。
对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前述描述是为了例示和描述的目的而提供的。其并非旨在穷举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确切形式。显然,许多变型和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并描述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最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其它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的适用于所构想特定用途的各种实施方式和各种变型。旨在由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收集容器,该收集容器包括:
第一容纳单元,其经由开口容纳由去除构件从色调剂保持器去除的色调剂;
传送构件,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单元中以在与所述第一容纳单元延伸的第一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传送所容纳的色调剂;
色调剂容器,其具有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的宽度以容纳并存储由所述传送构件跨过所述宽度而传送的所述色调剂;
弹性体,其克服所述色调剂容器的重量而支撑所述色调剂容器,使得所述色调剂容器的至少一端能够在比所述色调剂容器的另一部分的范围更大的范围内移动;和
移动构件,当由于在所述色调剂容器中存储的色调剂的量的增加而引起所述弹性体弹性变形时,所述移动构件根据所述色调剂容器的一端的移动而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集容器,该收集容器还包括:
第二容纳单元,其沿所述第一容纳单元的宽度设置,并容纳所述色调剂容器;和
片,其设置在所述色调剂容器的所述第一容纳单元侧,并且当所述色调剂容器被容纳在所述第二容纳单元中时,所述片接触所述第二容纳单元的内表面,其中,
当所述色调剂容器被容纳在所述第二容纳单元中时,所述色调剂容器的在第一容纳单元侧的顶部位于比所述第二容纳单元的在所述第一容纳单元侧的顶部更低的位置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集容器,该收集容器还包括:
通过区域,其从所述第一容纳单元的在第二容纳单元侧的顶部延伸到所述第二容纳单元的在第一容纳单元侧的顶部,以使由所述传送构件传送的色调剂通过到所述第二容纳单元;和
多个引导部,其分别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在所述通过区域的各个端部上,并从所述通过区域的表面突出,以将所述色调剂引导到所述通过区域的中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收集容器,该收集容器还包括:
通过区域,其从所述第一容纳单元的在所述第二容纳单元侧的顶部延伸到所述第二容纳单元的在所述第一容纳单元侧的顶部,以使由所述传送构件传送的所述色调剂通过到所述第二容纳单元;和
多个引导部,其分别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在所述通过区域的各个端部上,并从所述通过区域的表面突出,以将所述色调剂引导到所述通过区域的中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收集容器,其中所述片的长度大于从一个引导部到另一引导部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集容器,该收集容器还包括板构件,该板构件从所述第二容纳单元的底部向上突出,以分割所述第二容纳单元的所述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集容器,其中所述第二容纳单元包括多个肋,各个肋位于与所容纳的色调剂容器的侧表面相对的任一表面上,以将所述色调剂容器保持在位于一个表面上的肋和位于与所述一个表面相对的另一表面上的肋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集容器,其中:
所述移动构件是设置在所述色调剂容器上的突起部;并且
所述移动构件与所述色调剂容器一起移动。
9.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收集容器,该收集容器包括:
第一容纳单元,其经由开口容纳由去除构件从色调剂保持器去除的色调剂;
传送构件,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单元中以在与所述第一容纳单元延伸的第一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传送所容纳的色调剂;
色调剂容器,其具有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的宽度以容纳并存储由所述传送构件跨过所述宽度而传送的色调剂;
弹性体,其克服所述色调剂容器的重量而支撑所述色调剂容器,使得所述色调剂容器的至少一端能够在比所述色调剂容器的另一部分的范围更大的范围内移动;和
移动构件,当由于在所述色调剂容器中存储的色调剂的量的增加而引起所述弹性体弹性变形时,所述移动构件根据所述色调剂容器的一端的移动而移动;
图像形成单元,其形成待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色调剂图像;
中间转印介质,在该中间转印介质上转印所形成的色调剂图像;
第一转印单元,其将所形成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介质上;
第二转印单元,其将所述色调剂图像从所述中间转印介质转印到记录介质上;
去除单元,其去除在所述中间转印介质的表面上残留的色调剂;以及
传送单元,其将所去除的色调剂传送到所述收集容器的所述开口。
CN201010587828.3A 2010-03-02 2010-12-14 收集容器和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934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45812A JP5569040B2 (ja) 2010-03-02 2010-03-02 回収容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45812 2010-03-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93468A true CN102193468A (zh) 2011-09-21
CN102193468B CN102193468B (zh) 2014-08-13

Family

ID=445314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87828.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93468B (zh) 2010-03-02 2010-12-14 收集容器和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649725B2 (zh)
JP (1) JP5569040B2 (zh)
CN (1) CN102193468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54370A (ja) * 1981-09-25 1983-03-31 Ricoh Co Ltd トナ−回収装置
JPS6221185A (ja) * 1985-07-22 1987-01-29 Konishiroku Photo Ind Co Ltd トナ−回収装置
JPS63240580A (ja) * 1987-03-27 1988-10-06 Ricoh Co Ltd トナ−回収装置
JPH01277881A (ja) * 1988-04-30 1989-11-08 Toshiba Corp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JPH10186987A (ja) * 1996-12-26 1998-07-14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H11174917A (ja) * 1997-12-16 1999-07-02 Canon Inc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083863A (ja) * 1999-09-17 2001-03-30 Ricoh Co Ltd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06078586A (ja) * 2004-09-07 2006-03-23 Canon Inc 廃トナー収容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79260A (ja) * 2006-04-05 2007-10-25 Ricoh Co Ltd 廃トナータンク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165603A (zh) * 2006-06-29 2008-04-23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形成设备
CN101551634A (zh) * 2008-04-02 2009-10-07 夏普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10488A (ja) * 1988-10-19 1990-04-23 Minolta Camera Co Ltd ベルト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JP3315550B2 (ja) * 1995-02-13 2002-08-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H1069199A (ja) * 1996-08-29 1998-03-10 Canon Inc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クリーニングフレーム
JP2001022241A (ja) * 1999-07-07 2001-01-26 Kyocera Corp 電子写真装置
JP2001060054A (ja) * 1999-08-23 2001-03-06 Konica Corp トナーリサイクル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331071A (ja) * 2000-05-24 2001-11-30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98562A (ja) * 2002-12-17 2004-07-15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画像形成装置の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JP4389476B2 (ja) * 2003-05-22 2009-12-2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JP4649875B2 (ja) * 2004-05-19 2011-03-1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331663A (ja) * 2004-05-19 2005-12-02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54370A (ja) * 1981-09-25 1983-03-31 Ricoh Co Ltd トナ−回収装置
JPS6221185A (ja) * 1985-07-22 1987-01-29 Konishiroku Photo Ind Co Ltd トナ−回収装置
JPS63240580A (ja) * 1987-03-27 1988-10-06 Ricoh Co Ltd トナ−回収装置
JPH01277881A (ja) * 1988-04-30 1989-11-08 Toshiba Corp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JPH10186987A (ja) * 1996-12-26 1998-07-14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H11174917A (ja) * 1997-12-16 1999-07-02 Canon Inc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083863A (ja) * 1999-09-17 2001-03-30 Ricoh Co Ltd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06078586A (ja) * 2004-09-07 2006-03-23 Canon Inc 廃トナー収容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79260A (ja) * 2006-04-05 2007-10-25 Ricoh Co Ltd 廃トナータンク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165603A (zh) * 2006-06-29 2008-04-23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形成设备
CN101551634A (zh) * 2008-04-02 2009-10-07 夏普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569040B2 (ja) 2014-08-13
US8649725B2 (en) 2014-02-11
JP2011180453A (ja) 2011-09-15
US20110217103A1 (en) 2011-09-08
CN102193468B (zh) 2014-08-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7309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age forming capable of effectively collecting waste toner
CN101387849B (zh) 调色剂容器
US819004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34733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0559303C (zh) 显影剂回收装置及具有该显影剂回收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EP1762905A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1199808B2 (en) Image form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45149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2467061B (zh) 用于显影剂的收容容器和图像形成装置
US9678467B2 (en) Developer detector and developing device
US20120121280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1199789B2 (en) Image form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728893B2 (ja) 廃トナー回収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193468B (zh) 收集容器和图像形成装置
JP5668653B2 (ja) 粉体収容装置
JP6658587B2 (ja) 廃現像剤回収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605539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40629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9074013B (zh) 显影剂回收容器
US8369720B2 (en) Powder container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50331356A1 (en) Develop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5195791A (ja) トナー残量検出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052110A (ja) 満杯検知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粉体回収装置、処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813

Termination date: 2021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