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89961A - 车辆用外侧镜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外侧镜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189961A CN102189961A CN2011100704114A CN201110070411A CN102189961A CN 102189961 A CN102189961 A CN 102189961A CN 2011100704114 A CN2011100704114 A CN 2011100704114A CN 201110070411 A CN201110070411 A CN 201110070411A CN 102189961 A CN102189961 A CN 10218996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packing ring
- mirror assembly
- axle
- bearing surfa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00—Optical viewing arrangements; Real-time viewing arrangements for drivers or passengers using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s, e.g. cameras or video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or on vehicles
- B60R1/02—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 B60R1/06—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vehicle exterior
- B60R1/062—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vehicle exterior with remote control for adjusting position
- B60R1/07—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vehicle exterior with remote control for adjusting position by electrically powered actuators
- B60R1/074—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vehicle exterior with remote control for adjusting position by electrically powered actuators for retracting the mirror arrangements to a non-use position alongside the vehicl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00—Optical viewing arrangements; Real-time viewing arrangements for drivers or passengers using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s, e.g. cameras or video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or on vehicles
- B60R1/02—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 B60R1/06—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vehicle exterior
- B60R1/076—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vehicle exterior yieldable to excessive external force and provided with an indexed use posi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011/0042—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means
- B60R2011/0049—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means for non integrated articles
- B60R2011/005—Connection with the vehicle part
- B60R2011/0052—Connection with the vehicle part using screws, bolts, rivets or the lik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304/00—Optimising design; Manufacturing; Testing
- B60Y2304/05—Reducing production costs, e.g. by redesig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304/00—Optimising design; Manufacturing; Testing
- B60Y2304/07—Facilitating assembling or moun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ar-View Mirror Devices That Are Mounted On The Exterior Of The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外侧镜装置,具备基座(2)、轴(3)、弹簧(10)、镜组件(4)、以及垫圈(6)。在与镜组件(4)的安装部(12)的抵接面(33)抵接的垫圈(6)的抵接面(35)上设有环状线接触部(50)。其结果,本发明利用环状线接触部(50)能够进一步可靠且更长期地防止异响的发生。另外,在轴(3)上设置止转部的抵接平面(301)。在垫圈(6)上设置止转部的直线边(601)。其结果,本发明通过使垫圈(6)的止转部的直线边(601)抵接在轴(3)的止转部的抵接平面(301)上,从而垫圈(6)被固定在轴(3)上,能够进一步可靠且更长期地防止异响的发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镜组件相对车身(例如门或汽车挡泥板或者柱等)可倾转(旋转、转动)的例如前车门侧反光镜等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即、本发明涉及手动收藏型以及电动收藏型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
背景技术
这种车辆用外侧镜装置一直就有(例如,日本特开2002-117710号公报)。以下,对现有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进行说明。现有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是借助于离合器将镜主体转动自如地嵌合在轴上,并将对离合器付与啮合力的螺旋弹簧压缩设于轴的外周上,在螺旋弹簧的承受面上形成多个鼓出条而成的。现有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是利用手动或者电动使离合器分离,使镜主体相对轴在使用位置和收藏位置之间转动,或者若对位于使用位置的镜主体施加负载,则离合器分离,镜主体相对轴转动作用缓冲作用的装置。并且,上述现有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在镜主体转动时由于螺旋弹簧在螺旋弹簧的承受面的多个鼓出条上滑动,所以防止异响的发生。
但是,上述现有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由于螺旋弹簧在螺旋弹簧的承受面上的多个鼓出条上滑动时螺旋弹簧的前端有可能勾挂在鼓出条上,因而有可能无法可靠防止异响的发生。
于是,本发明的发明人先发明了解决上述现有车辆用外侧镜装置的问题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日本特开2009-90926号公报)。该车辆用外侧镜装置是在相互抵接的镜组件的抵接面和垫圈的抵接面中的至少任一方设置由褶皱加工得到的褶皱构成的非平滑面的装置,能够可靠防止异响的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能够进一步可靠且更长期地防止异响的发生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
本发明的第一方案是具备以下结构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具备:固定在车身上的基座;固定在基座上的轴;以被压缩的状态配置在该轴的周围的弹簧;可倾转地装备在轴上的镜组件;以及配置在轴周围并利用弹簧与镜组件抵接的垫圈,在相互抵接的上述镜组件的抵接面和上述垫圈的抵接面中的至少任一方上设有环状线接触部。
本发明的第二方案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是在第一方案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的基础上,在垫圈的与镜组件抵接面及其相反侧的面上设有环状线接触部。
本发明的第三方案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是在第一方案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的基础上,在相互抵接的镜组件的抵接面和垫圈的抵接面中的至少任一方上设有经过褶皱加工的褶皱。
本发明的第四方案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是在第一方案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的基础上,在轴和垫圈上分别设有阻止垫圈绕轴的旋转中心旋转的止转部,垫圈由止转部不能绕轴的旋转中心旋转地安装在轴上。
本发明的第五方案是具备以下结构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具备:固定在车身上的基座;固定在基座上的轴;以被压缩的状态配置在该轴的周围的弹簧;可倾转地装备在轴上的镜组件;以及利用弹簧与镜组件抵接的垫圈,在轴和垫圈上分别设有阻止垫圈绕轴的旋转中心旋转的止转部,垫圈由止转部不能绕轴的旋转中心旋转地安装在轴上。
本发明的第六方案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是在第五方案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的基础上,在垫圈上设有用于嵌合在轴上的穿孔,在垫圈的穿孔的内周边缘设有至少一个直线边,在轴的外周面上设有与垫圈的直线边抵接的至少一个抵接平面,垫圈的直线边和轴的抵接平面构成止转部。
本发明的第七方案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是在第五方案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的基础上,在轴上沿着轴的轴向设有至少一条槽,系紧用具的至少一个配合爪部与轴的槽的边缘配合,弹簧在垫圈和系紧用具之间以被压缩的状态配置,在垫圈上设有用于嵌合在轴上的穿孔,在垫圈的穿孔的内周边缘设有与轴的槽的边缘配合的至少一个配合凸部,垫圈的配合凸部和轴的槽的边缘构成止转部。
本发明的第八方案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是在第五方案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的基础上,在垫圈上设有用于嵌合在轴上的穿孔,在垫圈的穿孔的内周边缘上设有多个小配合凸部或者多个小配合凹部,在轴的外周面上沿着轴的轴向设有与垫圈的多个小配合凸部或者多个小配合凹部分别进行配合的多个小配合凹部或者多个小配合凸部,垫圈的多个小配合凸部或者多个小配合凹部和轴的多个小配合凹部或者多个小配合凸部构成止转部。
本发明的第九方案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是在第五方案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的基础上,在相互抵接的镜组件的抵接面和垫圈的抵接面中的至少任一方设有环状线接触部。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案,车辆用外侧镜装置利用设于相互抵接的镜组件的抵接面和垫圈的抵接面中的至少任一方的环状线接触部,使镜组件的抵接面和垫圈的抵接面以环状线接触的状态抵接,能够尽可能减少镜组件的抵接面和垫圈的抵接面的接触面积,能够防止镜组件的抵接面和垫圈的抵接面的贴紧引起的伪固定(疑似固定、吸附)。由此,该发明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在镜组件绕轴旋转时,在包含基座以及轴以及弹簧等的固定侧的垫圈的抵接面和旋转侧(倾转侧)的镜组件的抵接面之间产生滑动(移动)。其结果,本发明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由于在弹簧和垫圈之间不会产生滑动,所以不会发生像螺旋弹簧在螺旋弹簧的承受面的多个鼓出条上滑动的上述现有的车辆用外侧用装置那样弹簧勾挂在该弹簧承受面上的情况,能够可靠地防止异响的发生。
另外,车辆用外侧镜装置由于镜组件的抵接面和垫圈的抵接面通过环状线接触部以环状线接触的状态相互抵接,所以与镜组件的抵接面和垫圈的抵接面通过褶皱以无数点接触的状态相互抵接的上述现有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相比较,能够在镜组件的抵接面和垫圈的抵接面之间顺利滑动(移动)。其结果,本发明(涉及第一方案的发明)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能够进一步可靠且更长期地防止异响的发生。即、耐久性优良。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案,车辆用外侧镜装置在垫圈的与镜组件抵接的面及其相反侧的面上设置环状线接触部,因而在将垫圈和弹簧一起组装到轴和镜组件上时,由于没有垫圈的组装方向(垂直、上下、表里等),所以与在一面设有环状线接触部的垫圈相比较,组装操作性良好。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案,车辆用外侧镜装置由于在相互抵接的镜组件的抵接面和垫圈的抵接面中的至少任一方上设置经过褶皱加工的褶皱即细微的凹凸,所以镜组件的抵接面和垫圈的抵接面以由环状线接触部得到的环状线接触的状态和由褶皱得到的无数点接触的状态相互抵接。其结果,本发明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利用由环状线接触部得到的环状线接触的状态和由褶皱得到的无数点接触状态的协作效果,能够在包含基座以及轴以及弹簧等的固定侧的垫圈的抵接面和旋转侧的镜组件的安装部的抵接面之间更加可靠地产生滑动,能够进一步可靠且更长期地防止异响的发生。即、本发明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由于尽可能减少镜组件的抵接面和垫圈的抵接面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防止由镜组件的抵接面以及垫圈的抵接面的贴紧引起的伪固定,因而在包含基座以及轴以及弹簧等的固定侧的垫圈的抵接面和旋转侧的镜组件的抵接面之间可得到稳定的滑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案,车辆用外侧镜装置利用轴的止转部和垫圈的止转部,将垫圈不能绕轴的旋转中心旋转地安装在轴上,能够阻止垫圈绕轴的旋转中心旋转。即、在镜组件绕轴旋转时,垫圈被固定在轴上不会旋转。其结果,该本发明的车辆用外侧用装置利用上述环状线接触部的作用和该止转部的作用的协作效果,在镜组件绕轴旋转时在包含基座以及轴以及弹簧等的固定侧的垫圈的抵接面和旋转侧的镜组件的抵接面之间进一步可靠地产生滑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案,车辆用外侧镜装置利用轴的止转部和垫圈的止转部,垫圈不能绕轴的旋转中心旋转地安装在轴上,能够阻止垫圈绕轴的旋转中心旋转。即、在镜组件绕轴旋转时,垫圈被固定在轴上不旋转。由此,本发明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在镜组件绕轴旋转时,在包含基座以及轴以及弹簧等的固定侧的垫圈的抵接面和旋转侧(倾转侧)的镜组件的抵接面之间滑动(移动)。其结果,本发明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在弹簧和垫圈之间不会滑动,所以不会发生像螺旋弹簧在螺旋弹簧的承受面的多个鼓出条上滑动的上述现有的车辆用外侧用装置那样弹簧勾挂在该弹簧承受面上的情况,能够可靠防止异响的发生。
另外,本发明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利用轴的止转部和垫圈的止转部,将垫圈不能绕轴的旋转中心旋转地安装在轴上。其结果,本发明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与在利用褶皱以无数点接触的状态相互抵接的镜组件的抵接面和垫圈的抵接面之间滑动的上述现有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相比较,能够能够进一步可靠且更长期地防止异响的发生。即、本发明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耐久性优良。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案,车辆用外侧镜装置的止转部由设于垫圈的穿孔的内周边缘的至少一个直线边和设于轴的外周面上的至少一个抵接平面构成,所以通过垫圈的直线边与轴的抵接平面抵接,从而能够阻止垫圈绕轴的旋转中心旋转。这样,本发明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由于在垫圈的穿孔的内周边缘设置至少一个直线边且在轴的外周面设置至少一个抵接平面即可,所以结构简单,这样一来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案,车辆用外侧镜装置的止转部由设于垫圈的穿孔的内周边缘的至少一个配合凸部和沿着轴的轴向设于轴上的至少一条的槽构成,所以通过垫圈的配合凸部与轴的槽的边缘配合,从而能够阻止垫圈绕轴的旋转中心旋转。并且,本发明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通过系紧用具的配合爪部与轴的槽的边缘配合,从而弹簧在垫圈和系紧用具之间以被压缩的状态配置。这样,本发明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的轴的槽的边缘兼用作与系紧用具的配合爪部配合的配合部和与垫圈的配合凸部配合的配合部,所以结构简单,这样一来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案,车辆用外侧镜装置由于止转部由设于垫圈的穿孔的内周边缘的多个小配合凸部或者多个小配合凹部和沿着轴的轴向设于轴的外周面上的多个小配合凹部或者多个小配合凸部构成,所以通过将垫圈的多个小配合凸部或者多个小配合凹部与轴的多个小配合凹部或者多个小配合凸部配合,从而能够阻止垫圈绕轴的旋转中心旋转。这样,本发明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由于在垫圈的穿孔的内周边缘设置多个小配合凸部或者多个小配合凹部,另一方面,在轴的外周面上沿着轴的轴向设置多个小配合凹部或者多个小配合凸部,所以在将垫圈组装在轴上时,没有轴和垫圈的定位(以轴的旋转中心为中心的旋转方向或者轴向的定位等),所以组装操作性良好,这样一来,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案,车辆用外侧镜装置由于在相互抵接的镜组件的抵接面和垫圈的抵接面中的至少任一方上设置环状线接触部,所以镜组件的抵接面和垫圈的抵接面以环状线接触的状态抵接,能够尽可能减少镜组件的抵接面和垫圈的抵接面的接触面积,能够防止镜组件的抵接面和垫圈的抵接面的贴紧引起的伪固定(疑似固定、吸附)。由此,该发明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在镜组件绕轴旋转时,在包含基座以及轴以及弹簧等的固定侧的垫圈的抵接面和旋转侧的镜组件的抵接面之间顺利滑动。其结果,本发明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利用上述止转部的作用和该环状线接触部的作用的协作效果,在镜组件绕轴旋转时,在包含基座以及轴以及弹簧等的固定侧的垫圈的抵接面和旋转侧的镜组件的抵接面之间进一步可靠滑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的实施例1的使用状态的俯视图。
图2是同样地表示前车门侧反光镜的局部截断主视图,是图1中的Ⅱ向视图。
图3是同样地表示轴以及轴座以及安装部以及垫圈以及弹簧以及系紧用具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同样地表示轴以及轴座以及安装部以及垫圈以及弹簧以及系紧用具的组装状态的纵向剖视图(垂直剖视图)。
图5是同样地表示轴以及垫圈以及安装部的组装状态的局部放大纵向剖视图(局部放大垂直剖视图)。
图6是同样地表示安装部的仰视图,是图3中的Ⅵ向视图。
图7是同样地表示安装部的仰视图,是图3中的Ⅶ向视图。
图8是同样地表示将垫圈安装在轴上之前状态的局部立体图。
图9是同样地表示将垫圈不能绕轴的旋转中心旋转地安装在轴上的状态的局部立体图。
图10是同样地表示将中央部做成壁厚形状的垫圈的说明图。
图11是同样地表示垫圈的变形例,是表示在中央部设有肋的垫圈的说明图。
图12是同样地表示垫圈的变形例,是表示在两端部设有肋的垫圈的说明图。
图13是同样地表示垫圈的变形例,是表示做成截面圆形(或者椭圆形)形状的垫圈的说明图。
图14是同样地表示止转部的变形例,是表示由垫圈的配合凸部和轴的槽的边缘构成的止转部的安装前的状态的局部立体图。
图15是同样地表示止转部的变形例,是表示由垫圈的配合凸部和轴的槽的边缘构成的止转部的安装后的状态的局部立体图。
图16是同样地表示止转部的变形例,是表示由垫圈的多个小配合凸部或者多个小配合凹部和轴的多个小配合凹部或者多个小配合凸部构成的止转部的安装前的状态的局部立体图。
图17是同样地表示止转部的变形例,是表示由垫圈的多个小配合凸部或者多个小配合凹部和轴的多个小配合凹部或者多个小配合凸部构成的止转部的安装后的状态的局部立体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的实施例2的镜组件的安装部和垫圈的组装状态的局部放大纵向剖视图(局部放大垂直剖视图)。
图19是同样地表示使将央部做成壁厚形状的垫圈的立体图以及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20是同样地表示垫圈的变形例,是表示在中央部设有肋的垫圈的立体图以及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21是同样地表示垫圈的变形例,是表示在两端部设有肋的垫圈的立体图以及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22是同样地表示垫圈的变形例,是表示做成截面圆形(或者椭圆形)形状的垫圈的立体图以及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23是表示本发明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的实施例3的镜组件的安装部(将抵接面的中央部做成壁厚形状的安装部)和垫圈的组装状态的局部放大纵向剖视图(局部放大垂直剖视图)。
图24是同样地表示安装部的变形例,是表示在抵接面的中央部设有肋的安装部的局部放大纵向剖视图(局部放大垂直剖视图)。
图25是同样地表示安装部的变形例,是表示在抵接面的两端部设有肋的安装部的局部放大纵向剖视图(局部放大垂直剖视图)。
图26是表示本发明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的实施例4的电动收藏单元以及轴以及垫圈的分解立体图。
图27是同样地表示电动收藏单元以及轴以及垫圈的局部放大纵向剖视图(局部放大垂直剖视图)。
图28是同样地表示从斜上方观察电动收藏单元的齿轮箱的局部立体图。
图29是同样地表示从斜下方观察电动收藏单元的齿轮箱的局部立体图。
图30是表示本发明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的实施例5的轴以及垫圈以及安装部的组装状态的局部放大纵向剖视图(局部放大垂直剖视图)。
图31是表示本发明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的实施例6的轴以及垫圈以及安装部的组装状态的局部放大纵向剖视图(局部放大垂直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的实施例的六个例子进行详细说明。再有,本发明不受实施例的限定。
实施例1
图1~图13表示本发明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的实施例1。再有,图10(A)是将中央部做成壁厚形状的垫圈的俯视图(或者主视图),图10(B)是图10(A)中的B-B线剖视图,图10(C)是图10(B)中的C部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11(A)是在中央部设有肋的垫圈的俯视图(或者主视图),图11(B)是图11(A)中的B-B线剖视图,图11(C)是图11(B)中的C部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12(A)是在两端部设有肋的垫圈的俯视图(或者主视图),图12(B)是图12(A)中的B-B线剖视图,图12(C)是图12(B)中的C部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13(A)是做成截面圆形(或者椭圆形)形状的垫圈的俯视图(或者主视图),图13(B)是图13(A)中的B-B线剖视图,图13(C)是图13(B)中的C部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结构的说明)
以下,对本实施例1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在图1以及图2中,符号1表示该实施例1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在本例中,是汽车(轿车)用的手动收藏型的前车门侧反光镜。本实施例1的前车门侧反光镜1虽然省略图示,但分别配备在汽车的左右的门D上。再有,本实施例1的前车门侧反光镜1是配备在汽车的右侧的门D上的装置,配备在汽车的左侧的门上的前车门侧反光镜与本实施例1的前车门侧反光镜1基本上左右相反。
本实施例1的前车门侧反光镜1具备:固定在上述门D上的基座2;固定在上述基座2上的轴3;以及借助于弹簧10以及系紧用具(所谓推压螺母)11以及垫圈6以及定位机构16、17可倾转(旋转、转动)地配备在上述轴3上的镜组件4。
上述轴3由树脂制(仅树脂性或者含有玻璃纤维或碳纤维的树脂制)或者金属制(压铸制或者冲压制)的金属模制品(成形品)构成。如图2~图5所示,上述轴3做成圆筒形或者圆柱形,为了容易从模具中脱模作为模制品的上述轴3而在上述轴3的外周面上设有称为起模斜度的锥形。即、上述轴3的外周面做成外径从一端(上端)到另一端(下端)逐渐变大的锥形(倾斜面、锥形面)。其结果,上述轴3在成形后容易从模具中脱模。
上述镜组件4的结构包括:一方开口且另一方封闭的镜壳体7;以及配置在上述镜壳体7的开口部5上且具有反射面8的镜单元(所谓反射镜)9。上述镜单元9借助于远距离控制单元或者动力单元(未图示)绕大致垂直轴在左右方向以及绕大致水平轴在上下方向可调整反射面8的角度地安装在上述镜壳体7上。
上述镜壳体7具有安装部12,该安装部12借助于上述弹簧10以及上述系紧用具11以及上述垫圈6以及上述定位单元16、22绕上述轴3可倾转地安装在上述轴3上。上述安装部12与上述轴3同样地,由树脂制(仅树脂性或者含有玻璃纤维或碳纤维的树脂制)或者金属制(压铸制或者冲压制)的金属模制品(成形品)构成。上述安装部12由与上述镜壳体7分体的架或托架构成,且一体地固定在上述镜壳体7上。
图2~图7所示,上述安装部12做成一端(上端)开口且另一端(下端)封闭的空心状的截面凹形状。在上述安装部12的下端封闭部的中央设有圆形的穿孔25。上述安装部12的下端封闭部是上述垫圈6的托座部,其上面的抵接面33做成平面。
在上述轴3的另一端一体地设有轴座14。上述轴座14利用螺杆15固定在上述基座2上。其结果,上述轴座3固定在上述基座2上。
在上述轴座14的一面(上面。一体地设有上述轴3的一侧的面)和上述安装部12的一面(下面。与上述轴座14的一面相对的面)上设有定位单元16、22。上述定位单元16、22将上述镜组件4定位在使用位置A(用图1中的实线表示的位置)和收藏位置B(用图1中的点划线表示的位置)。上述定位单元由设于上述安装部12的一面上的切口型的定位凸部22的外面、和设于上述轴座14的一面上且与上述定位凸部22嵌合的切口型的定位凹部16的内面构成。
上述定位凸部22做成上边(上述安装部12的一面侧的边)长而下边短的倒梯形(截面为倒梯形)。上述定位凸部22的个数不做特别限定,但如果考虑到定位的平衡和制造成本等,优选为三个。三个上述定位凸部22在以上述轴3的旋转中心O-O为中心的圆周上一体地设于上述安装部12的一面上。
上述定位凹部16做成上边(上述轴座14的一面侧的边)长而下边短的倒梯形(截面为倒梯形)。上述定位凹部16的个数与上述定位凸部22的个数相对应地为三个。三个上述定位凹部16在以上述轴3的旋转中心O-O为中心的圆周上设于上述轴座14的一面上。
通过上述定位凹部16和上述定位凸部22嵌合,从而上述镜组件4被定位在上述使用位置A上。另外,在解除上述定位凹部16和上述定位凸部22的嵌合状态时,则上述镜组件4可绕上述轴3的旋转中心O-O旋转,在上述使用位置A和上述收藏位置B之间以及上述使用位置A和前方倾转位置C(用图1中的双点划线表示的位置)之间旋转。
在上述轴座14的一面(上面)和上述安装部12的一面(下面)设有限制单元29、30。上述限制单元29、30用于在上述镜组件4位于上述收藏位置B或者上述前方倾转位置C时避免上述镜组件4碰到上述门D。上述限制单元包括:设于上述轴座14的一面的限制凸部29的外面;以及设于上述安装部12的一面并与上述限制凸部29嵌合的限制凹部(或者槽部)30的内面。
如图4、图6所示,上述限制凸部29由以旋转中心O-O为中心的圆弧的一部分构成,沿着上述轴3一体地设于上述轴座14的一面上。如图4、图6所示,上述限制凹部30由以旋转中心O-O为中心的圆弧的一部分构成,并沿着上述穿孔25设于上述安装部12的一面上。
在上述镜组件4绕上述轴3的旋转中心O-O旋转将要碰到上述门D之前,即位于上述收藏位置B或者前方倾转位置C时,则由于上述限制凸部29的端面31和上述限制凹部30的端面32抵接,因而可避免上述镜组件4碰到上述门D。再有,还可以在上述轴座14的一面上设有限制凹部,在上述安装部12的一面上设置限制凸部。并且,通过上述限制凸部和上述限制凹部30的嵌合,从而成为上述镜组件4绕上述轴3的旋转中心O-O旋转的导向。在图1中,符号E表示车辆的后方,符号F表示车辆的前方。
在上述轴3上在从上端到大致中间之间以等间隔设有多条本例中为四条的槽17。上述槽17保留上述轴3的上端部并做成贯通形状,另一方面,在上述轴3的上端部做成连接形状(或者桥接形状)。在上述轴3的上端部中的上述四条槽17的连接部和贯通部的边界的阶梯部分别设有四个配合部18。另外,在上述轴3的上述四条槽17的贯通部的两侧面分别设有卡定部19。
上述系紧用具11由具有弹性的金属部件构成,具有圆板形状的弹簧抵接部20。上述弹簧抵接部20的全周边缘向一个方向(下方)折弯成L字状。由此,上述金属制的系紧用具11做成底浅的圆盘形状。在上述弹簧抵接部20的中央设有插入上述轴3的插入孔21。
从上述插入孔21的边缘向上述轴3的插入方向G(参照图3中的箭头G。与上述弹簧抵接部20的全周边缘的折弯方向相反侧的方向)以等间隔分别设有多个在本例中为四个配合爪部23。上述配合爪部23与上述轴3的上述配合部18弹性配合。上述配合爪部23的宽度与上述轴3的上述槽17的宽度相等或者稍小。上述配合爪部23的在上述轴3的周向侧部分卡定在上述轴3的上述卡定部19上。
上述弹簧10使用压缩型的弹簧(压缩螺旋弹簧)。上述弹簧10的两端面34利用切削加工而加工成平面,以便分别以平面抵接在上述垫圈6和上述弹簧抵接部20上。
上述垫圈6例如由树脂部件或者金属部件构成。上述垫圈6的外形做成圆形。并且,在上述垫圈6的中央设有用于嵌合在上述轴3上的穿孔600。上述垫圈6做成外径比上述安装部12的内径稍小的薄板的环状。在上述垫圈6中的抵接在上述安装部12的抵接面33和抵接在上述弹簧10的抵接端面34上的抵接面35上设有环状线接触部50。
如图10(A)、(B)、(C)所示,上述垫圈6是将中央部做成壁厚形状的垫圈。即、上述垫圈6的径向的截面形状做成在上述垫圈6的两抵接面35中使中央部相对于两端部(内周边缘侧的端部和外周边缘侧的端部)以圆弧状向外侧突出的形状。该圆弧状的顶点做成上述环状线接触部50。
在上述垫圈6的包含上述环状线接触部50的两抵接面35上设有经过褶皱加工的褶皱(未图示)。再有,上述褶皱例如使用棚泽八光社(株)的褶皱No.“GR-504”。
在上述垫圈6的上述穿孔600的内周边缘设有至少一个本例中为四个直线边601。上述直线边601在圆形的穿孔的内周边缘沿着周向等间隔设有四个直线边而成。另一方面,在上述轴3的外周面上与上述垫圈6的上述直线边601相对应地设有上述垫圈6的上述直线边601所抵接的至少一个本例中为四个的抵接平面301。上述垫圈6的上述直线边601和上述轴3的上述抵接平面301构成上述止转部。
(组装工序的说明)
以下,对借助于上述弹簧10以及上述系紧用具11以及上述垫圈6以及上述定位单元16、22将上述镜组件4可倾转地组装在上述轴3上的工序进行说明。
首先,使上述轴3沿着图3中的箭头G方向(从上述镜壳体7的下侧向上侧的方向)插入到上述壳体7的上述安装部12的上述穿孔25中以及上述安装部12中,使上述安装部12的下面放置在上述轴座14的上面。并且,使上述定位凹部16和定位凸部22嵌合,使上述限制凸部29和上述限制凹部30嵌合。
接着,使上述垫圈6以及上述弹簧10沿着与图3中的箭头G方向相反的方向(从上述镜壳体7的上侧向下侧的方向)依次落入并放置在上述安装部12的下端的上面。即、使上述垫圈6的下面侧的上述抵接面35放置在上述安装部12的垫圈托座部的上述抵接面33上,并且,使上述弹簧10的下面侧的上述抵接端面34放置在上述垫圈6的上面侧的上述抵接面35上。
然后,使上述系紧用具11的四个上述配合爪部23分别与上述轴3的四条上述槽17配合,使上述系紧用具11沿着与图3中的箭头G方向相反的方向落入上述轴3中。此时,由于上述轴3的外周面做成从上端到下端逐渐扩展的锥形状,所以,上述系紧用具11在上述轴3的中途停止。上述系紧用具11的上述配合爪部23的前端抵接在上述轴3的上述槽17的上述连接部上。
接着,使用夹具(未图示),在使上述系紧用具11的上述弹簧抵接部20抵接在上述弹簧10的上面侧的上述抵接端面34上的状态下,克服上述弹簧10的弹力将上述系紧用具11压入上述轴3。于是,上述系紧用具11的上述配合爪部23发生弹性变形,上述系紧用具11的上述配合爪部23的前端总是抵接在上述轴3的上述槽17的上述连接部上,并且沿着图3中的与箭头G方向相反的方向落入。
并且,上述系紧用具11被压入,上述系紧用具11的上述配合爪部23的前端到达上述轴3的上述槽17的上述连接部和上述贯通部的边界的上述配合部18。于是,正弹性变形的上述系紧用具11的上述配合爪部23弹性复位到原来的状态,上述系紧用具11的四个上述配合爪部23的前端分别与上述轴3的四个上述配合部18弹性配合。若上述系紧用具11的四个上述配合爪部23的前端分别与上述轴3的四个上述配合部18弹性配合,则上述系紧用具11的四个上述配合爪部23的前端不会从上述轴3的四个上述配合部18脱离。即、上述系紧用具11不会从上述轴3脱离。
另外,上述轴3的四条上述槽17的贯通部的两侧面的上述卡定部19分别卡定在上述系紧用具11的四个上述配合爪部23的上述轴3的轴向侧的部分上。
其结果,如图2以及图4所示,上述系紧用具11固定在上述轴3上。另外,上述弹簧10由上述系紧用具11固定在上述轴3上。即、上述弹簧10以在上述系紧用具11的上述弹簧抵接部20和上述安装部12上的上述垫圈6之间被压缩的状态配置在上述轴3的周围。
此时,上述弹簧10的上下的上述抵接端面34分别弹性抵接在上述系紧用具11的上述弹簧抵接部20和上述垫圈6的上侧的上述抵接面35的上述环状线接触部50上。另外,上述垫圈6的下侧的上述抵接面35的上述环状线接触部50以环状线接触的状态抵接在上述安装部12的垫圈托座部的上述抵接面33上。再有,上述垫圈6的上述直线边601抵接在上述轴3的上述抵接平面301上。
由此,上述镜组件4借助于上述弹簧10以及上述系紧用具11以及上述垫圈6以及上述定位单元16、22可倾转地组装在上述轴3上。并且,通过将与上述轴3一体的上述轴座14由上述螺杆15固定在上述基座2上,从而构成本实施例1的前车门侧反光镜1。
上述前车门侧反光镜1通过将上述基座2固定在门D上从而配备在门D上。并且,上述前车门侧反光镜1包括:固定在车身的门D上的上述基座2以及上述轴3以及上述轴座14侧的固定部;以及具有上述镜单元9并可倾转地安装在上述轴3上的上述镜组件4以及上述安装部12侧的倾转部。
固定在车身的门D上的上述基座2以及上述轴3以及上述轴座14侧的固定部总是一体地固定在车身上。另一方面,具有上述镜单元9并可倾转地安装在上述轴3上的上述镜组件4以及上述安装部12侧的倾转部在碰到人或物时为了缓冲,绕上述轴3的旋转中心O-O进行倾转(旋转)。
固定部的上述轴座14和倾转部的上述安装部12由上述定位凹部16和上述定位凸部22定位在使用位置A。为了避免上述定位凹部16和上述定位凸部22的嵌合状态因行驶时的风压等而解除上述镜组件4相对上述轴3倾转以及为了避免倾转部的上述镜单元9的反射面8因行驶时的路面凹凸等摇动,对上述定位凹部16和上述定位凸部22施加张力。为施加该张力而使用上述弹簧10。即、利用上述弹簧10的弹力,上述定位凹部16和上述定位凸部22相互嵌合,倾转部的上述镜组件4不会摇动地以适当的保持力可倾转地被保持在上述轴3上。
上述弹簧10利用被固定在上述轴3上的上述系紧用具11以在上述系紧用具11的上述弹簧抵接部20和上述安装部12上的上述垫圈6之间被压缩的状态配置在上述轴3的周围。
(作用的说明)
本实施例1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实施例1的前车门侧反光镜1)具有如上结构,以下,对本实施例1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实施例1的前车门侧反光镜1)的作用进行说明。
使将基座2固定在门D从而配置在门D上的前车门侧反光镜1的镜组件4位于使用位置A。能够利用位于该使用位置A的镜组件4的镜单元9的反射面8观察确认车辆的后方。此时,固定部的轴座14和倾转部的安装部12之间利用相互处于嵌合状态的定位凹部16和定位凸部22定位在使用位置A上。另外,由于对该定位凹部16和定位凸部22作用着弹簧10的弹力(张力),因而不会发生镜组件4因汽车行驶时的风压等而相对轴3意外地倾转,或者反射镜9的反射面8因行驶时的路面凹凸等而摇动之类的情况。
另外,若使远距离控制单元或者动力单元(未图示)驱动,则能够使镜单元9绕大致水平轴在上下方向转动以及绕大致垂直轴在左右方向转动,由此,能够调整镜单元9的反射面8的位置使其与驾驶员的视线一致。
接着,通过手动以比弹簧10的弹力大的力绕轴3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位于使用位置A的镜组件4。于是,定位凹部16和定位凸部22的嵌合状态被解除,镜组件4绕轴3的旋转中心O-O沿着顺时针方向旋转。此时,镜组件4的旋转通过限制凸部29和限制凹部30的嵌合而被引导。
若镜组件4位于收藏位置B,则在解除了嵌合状态的原状下,镜组件4位于收藏位置B并被收藏。此时,限制凸部29的端面31和限制凹部30的端面32抵接,镜组件4的旋转被限制,可避免镜组件2和门D的抵接。
另外,通过手动以比弹簧10的弹力大的力绕轴3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位于收藏位置B的镜组件4。于是,定位凹部16和定位凸部22的嵌合状态被解除,镜组件4绕轴3的旋转中心O-O沿着逆时针方向旋转。当镜组件4位于使用位置A时,则解除了嵌合状态的定位凹部16和定位凸部22再次嵌合,镜组件4位于使用位置A。
另一方面,通过手动以比弹簧10的弹力大的力绕轴3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位于使用位置A的镜组件4。于是,定位凹部16和定位凸部22的嵌合状态被解除,镜组件4绕轴3的旋转中心O-O沿着逆时针方向旋转。此时,镜组件4的旋转通过限制凸部29和限制凹部30的嵌合而被引导。
若镜组件4位于前方倾转位置C,则限制凸部29的端面31和限制凹部30的端面32抵接,镜组件4的旋转被限制,镜组件4位于前方倾转位置C,而且可避免镜组件4和门D的抵接。
另外,通过手动以比弹簧10的弹力大的力绕轴3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位于前方倾转位置C的镜组件4。于是,镜组件4绕轴3的旋转中心O-O沿着顺时针方向旋转。当镜组件4位于使用位置A时,则解除了嵌合状态的定位凹部16和定位凸部22再次嵌合,镜组件4位于使用位置A。
并且,若对位于使用位置A的镜组件4作用比弹簧10的弹力大的力,则镜组件4与上述手动旋转同样地,为了缓冲而绕轴3的旋转中心O-O向顺时针方向或者逆时针方向旋转。
(效果的说明)
本实施例1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实施例1的前车门侧反光镜1)具有如上结构以及作用,以下,对本实施例1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实施例1的前车门侧反光镜1)的效果进行说明。
实施例1的前车门侧反光镜1利用轴3的止转部的抵接平面301和垫圈6的止转部的直线部601将垫圈6不能绕轴3的旋转中心O-O旋转地安装在轴3上,能够阻止垫圈6绕轴3的旋转中心O-O旋转。即、在镜组件4绕轴3旋转时,垫圈6固定在轴3上在旋转方向上不旋转。由此,本实施例1的前车门侧反光镜1利用环状线接触部50的作用和止转部301、601的作用的协作效果,在镜组件4绕轴3旋转时,在包含基座2以及轴3以及弹簧10等的固定侧的垫圈6的抵接面35和旋转侧的镜组件4的安装部12的抵接面33之间产生滑动。
尤其是,实施例1的前车门侧反光镜1在相互抵接的镜组件4侧的安装部12的抵接面33和垫圈6的下侧的抵接面35中的垫圈6的抵接面35上设有环状线接触部50,因而镜组件4侧的安装部12的抵接面33和垫圈6的抵接面35以环状接触的状态相互保持抵接,能够尽可能减少镜组件4侧的安装部12的抵接面33和垫圈6的抵接面35的接触面积,能够防止镜组件4侧的安装部12的抵接面33和垫圈6的抵接面35的贴紧引起的伪固定。由此,实施例1的前车门侧反光镜1在镜组件4绕轴3旋转时,在包含基座2以及轴3以及弹簧10等的固定侧的垫圈6的抵接面35和旋转侧的镜组件4的安装部12的抵接面33之间产生滑动。其结果,本实施例1的前车门侧反光镜1利用止转部301、601的作用和环状线接触部50的作用的协作效果,在镜组件4绕轴3旋转时,在包含基座2以及轴3以及弹簧10等的固定侧的垫圈6的抵接面35和旋转侧的镜组件4的安装部12的抵接面33之间进一步可靠地滑动。
其结果,实施例1的前车门侧反光镜1在弹簧10和该弹簧10的承受面即系紧用具11的弹簧抵接部20以及垫圈6的上侧的抵接面35之间不会产生滑动。由此,实施例1的前车门侧反光镜1不像螺旋弹簧在螺旋弹簧的承受面的多个鼓出条上滑动的上述现有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那样,弹簧10会勾挂在该弹簧10的承受面即系紧用具11的弹簧抵接部20以及垫圈6的上侧的抵接面35上,能够可靠防止异响的发生。
并且,就实施例1的前车门侧反光镜1而言,利用环状线接触部50,镜组件4的安装部12的抵接面33和垫圈6的抵接面35以环状线接触的状态相互抵接,因而与镜组件的抵接面和垫圈的抵接面利用褶皱以无数点接触的状态相互抵接的上述现有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相比,实施例1的前车门侧反光镜1能够在镜组件4的安装部12的抵接面33和垫圈6的抵接面35之间顺利滑动。其结果,实施例1的前车门侧反光镜1能够进一步可靠且更长时间地防止异响的发生。
尤其是,在实施例1的前车门侧反光镜1中,环状线接触部50由于做成以镜组件4的旋转中心O-O为中心的环状形状,所以镜组件4绕轴3的旋转中心O-O旋转的方向和环状线接触部50的环状形状的方向一致,因而镜组件4能够绕轴3的旋转中心O-O顺利旋转。而且,由于环状线接触部50是由使中央部向外侧以圆弧状突出的圆弧形状的顶点构成的部件,因而环状线接触部50的表面平滑,其结果,镜组件4能够绕轴3的旋转中心O-O顺利旋转。
另外,实施例1的前车门侧反光镜1由于分别在垫圈6的与镜组件4的安装部12的抵接面33抵接的面35及其相反侧的面35即垫圈6的两面35上设有环状线接触部50,因而在将垫圈6与弹簧10一起组装到轴3或镜组件4的安装部12上时,由于没有垫圈6的组装方向(垂直、上下、表里等),所以与在一面设有环状线接触部的垫圈相比,组装操作性良好。
再有,就实施例1的前车门侧反光镜1而言,虽然在图中省略,但由于在垫圈6的抵接面35上设有经过褶皱加工的褶皱即细微的凹凸,所以镜组件4的安装部12的抵接面33和垫圈6的抵接面35以由环状线接触部50得到的环状线接触的状态和由褶皱得到的无数点接触的状态相互抵接。其结果,实施例1的前车门侧反光镜1利用环状线接触部50得到的环状线接触的状态和由褶皱得到的无数点接触的状态的协作效果,能够在包含基座2以及轴3以及弹簧10等的固定侧的垫圈6的抵接面35和旋转侧的镜组件4的安装部12的抵接面33之间进一步可靠地滑动,能够进一步可靠且更为长期地防止异响的发生。即、实施例1的前车门侧反光镜1通过尽可能减少镜组件4的安装部12的抵接面33和垫圈6的抵接面35的接触面积,能够防止镜组件4的安装部12的抵接面33和垫圈6的抵接面35的贴紧引起的伪固定,因而在包含基座2以及轴3以及弹簧10等的固定侧的垫圈6的抵接面35和旋转侧的镜组件4的安装部12的抵接面33之间可得到稳定的滑动。
并且,实施例1的前车门侧反光镜1是利用轴3的止转部的抵接平面301和垫圈6的止转部的直线边601来阻止垫圈6绕轴3的旋转中心O-O旋转的结构。其结果,实施例1的前车门侧反光镜1与在利用褶皱在无数点接触状态下相互接触的镜组件的抵接面和垫圈的抵接面之间进行滑动的上述现有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相比,能够进一步可靠且更为长期地防止异响的发生。即、耐久性优良。
另外,实施例1的前车门侧反光镜1的止转部由于由设于垫圈6的穿孔600的内周边缘的四个直线边601和设于轴3的外周面的四个抵接平面301构成,所以通过垫圈6的直线边601抵接在轴3的抵接平面301上,从而能够阻止垫圈6绕轴3的旋转中心O-O旋转。这样,实施例1的前车门侧反光镜1由于仅在垫圈6的穿孔600的内周边缘设置四个直线边601且在轴3的外周面设置四个抵接平面301即可,所以结构简单,这样一来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垫圈必要性的说明)
这里,对使垫圈6介入镜组件4侧的安装部12的抵接面33和弹簧10的抵接端面34之间的必要性进行说明。即、在镜组件4绕轴3旋转时,为了避免弹簧10的抵接端面34成为旋转滑动面,有必要介入垫圈6。
如果不使用垫圈6而使弹簧10的抵接端面34成为旋转滑动面,则存在以下不良情况。即、在固定在轴3上的系紧用具11的弹簧抵接部20和弹簧10的抵接端面34之间产生滑动。为此,由于旋转滑动的弹簧10的抵接端面34,系紧用具11的弹簧抵接部20被切削,或者发生擦伤声等的异响。
另外,弹簧10的抵接端面34虽然进行平面研磨,但考虑成本方面,不是由一点点手工精加工等得到的平滑的平面精加工。由此,弹簧10的抵接端面34的平面研磨具有波动,在安装部12的抵接面33和弹簧10的抵接端面34之间进行滑动时,发生勾挂。即、安装部12的抵接面33和弹簧10的抵接端面34之间的摩擦状态不稳定。由此,在安装部12的抵接面33和弹簧10的抵接端面34之间弹簧10滑动或者不滑动而扭转。在弹簧10的扭转应力超出在安装部12的抵接面33和弹簧10的抵接端面34之间的勾挂的摩擦力时,则弹簧10的扭转复位,从弹簧10发生敲打声等的异响。
为此,有必要使垫圈6介于镜组件4侧的安装部12的抵接面33和弹簧10的抵接端面34之间,在镜组件4绕轴3旋转时,垫圈6和弹簧10成为一体,在安装部12的抵接面33和垫圈6的抵接面35之间进行滑动,弹簧10的抵接端面34不成为旋转滑动面。
但是,在现实中,存在在安装部12的抵接面33和垫圈6的抵接面35之间不滑动而在垫圈6的抵接面35和弹簧10的抵接端面34之间进行滑动的情况。因此,为了避免弹簧10的抵接端面34成为旋转滑动面,无法实现介入垫圈6的目的。
以下,对在安装部12的轴3和垫圈6的抵接面35之间不滑动而在垫圈6的抵接面35和弹簧10的抵接端面34之间滑动的原因进行说明。即、上述原因是垫圈6的抵接面35与安装部12的抵接面33一样是平面(如实施例1的前车门侧反光镜1那样,没有设置环状线接触部50的平面)。在垫圈6的抵接面与安装部12的抵接面33一样是平面的场合,钢材的垫圈6和树脂的安装部12的摩擦系数μ为大约0.18~大约0.3(因树脂材料而不同),且钢材的弹簧10和钢材的垫圈6的摩擦系数μ为大约0.45左右,如上述的现实情况那样,在摩擦系数小的垫圈6的抵接面35和安装部12的抵接面33之间不滑动而在摩擦系数大的垫圈6和弹簧10的抵接端面34之间滑动。
即、在垫圈6的抵接面35是平面的场合,由于安装部12的平面的抵接面33和垫圈6的平面的抵接面35处于以平面彼此接触并按压的状态(施加负载的状态),所以与例如将玻璃的平滑的面彼此重叠则相互附着那样的现象一样,处于相互吸附的状态。由此,垫圈6的抵接面35为平面是在摩擦系数小的垫圈6的抵接面35和安装部12的抵接面33之间不滑动而在摩擦系数大的垫圈6的抵接面和弹簧10的抵接端面34之间滑动的原因。
于是,作为应对在垫圈6的抵接面35和安装部12的抵接面33之间滑动而在垫圈6的抵接面35和弹簧10的抵接端面34之间不滑动的对策,在垫圈6的抵接面35和安装部12的抵接面33之间涂敷润滑脂。涂敷该润滑脂的场合,存在由润滑脂引起的组装作业方面的问题,并且润滑脂费用等的成本高,存在润滑脂泄漏等的问题,存在因润滑脂引起的部件的性能恶化等的问题。于是,实施例1的前车门侧反光镜1由于将垫圈6的抵接面35不做成平面,将垫圈6的抵接面35的中央部做成壁厚形状,在垫圈6的抵接面35上设置环状线接触部50。其结果,就实施例1的前车门侧反光镜1而言,在垫圈6的不是平面的抵接面35的环状线接触部50和安装部12的平面的抵接面33之间不会发生平面吸附现象,由此,在垫圈6的不是平面的抵接面35的环状线接触部50和安装部12的抵接面33之间进行滑动,在垫圈6的不是平面的抵接面35的环状线接触部50和弹簧10的抵接端面34之间不滑动。由此,如上所述,实施例1的前车门侧反光镜1能够可靠防止异响的发生。
并且,就实施例1的前车门侧反光镜1而言,垫圈6的抵接面35由于环状线接触部50而不为平面,因而能够在垫圈6的抵接面35和安装部12的抵接面33之间可靠滑动,在垫圈6的抵接面35和弹簧10的抵接端面34之间可靠地不滑动。其结果,由于垫圈和镜侧的贴紧消失,利用材料原本特有的摩擦系数进行动作,所以实施例1的前车门侧反光镜1无需在垫圈6的抵接面和安装部12的抵接面33之间涂敷润滑脂,因而组装作业与涂敷润滑脂的场合相比可提高,且不需要润滑脂费用,降低成本,没有润滑脂的泄漏,也没有因润滑脂引起的部件的性能恶化。
(垫圈的变形例的说明)
图11(A)、(B)、(C)是表示垫圈的变形例的说明图。该变形例的垫圈60是在中央部设有肋的垫圈。即、垫圈60的径向的截面形状做成在垫圈60的两抵接面35的中央部设有大致半圆形的肋的形状。该半圆形的肋的顶点成为环状线接触部51。
图12(A)、(B)、(C)是表示垫圈的变形例的说明图。该变形例的垫圈61是在两端部设有肋的垫圈。即、垫圈61的径向的截面形状做成在垫圈61的两抵接面35的两端部(内周边缘侧的端部和外周边缘侧的端部)分别设有大致半圆形的肋的形状。该半圆形的肋的顶点成为环状线接触部52。如该图12(A)、(B)、(C)所示的垫圈61由于设有两条(两根)抵接面35中的环状线接触部52,所以与设有一条(一根)抵接面35中的环状线接触部51的上述图11(A)、(B)、(C)所示的垫圈60相比,磨损能够减半。
图13(A)、(B)、(C)是表示垫圈的变形例的说明图。该变形例的垫圈62是做成截面圆形(或者椭圆形)形状的垫圈。该垫圈62的截面圆形(或者椭圆形)的顶点成为环状线接触部53。再有,在该垫圈62中,为了方便,将环状线接触部53作为垫圈的抵接面。
图11所示的垫圈60以及图12所示的垫圈61以及图13所示的垫圈62与图10所示的垫圈6同样,在各垫圈60、61、62的穿孔600的内周边缘设有四个直线边601而成。再有,图11所示的垫圈60以及图12所示的垫圈61以及图13所示的垫圈62与图10所示的垫圈6同样,还可以在包含环状线接触部51、52、53的两抵接面35上设置经过褶皱加工的褶皱(未图示)。图11所示的垫圈60以及图12所示的垫圈61以及图13所示的垫圈62与图10所示的垫圈6同样,能够实现与图10所示的垫圈6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
(止转部的变形例的说明)
图14以及图15是表示止转部的变形例的局部立体图。以下,对该变形例中的止转部进行说明。
即、在垫圈63上设有用于嵌合在上述轴3上的大致圆形的穿孔602。在上述垫圈63的上述穿孔602的内周边缘上朝向上述垫圈63的中心一体设有与在上述轴3的上述槽17的边缘即上述卡定部19配合的至少一个在本例中为四个配合凸部603。上述垫圈63的上述配合凸部603和上述轴3的上述槽17的边缘即上述卡定部19构成本变形例中的止转部。
该变形例中的止转部通过垫圈63的配合凸部603与轴3的槽17的边缘即卡定部19配合,从而能够阻止垫圈63绕轴3的旋转中心O-O旋转。并且,本变形例中的止转部通过系紧用具11的配合爪部23与轴3的槽17的边缘即卡定部19配合,从而弹簧10在垫圈63和系紧用具11之间以被压缩的状态配置。这样,该变形例的止转部由于轴3的槽17的边缘即卡定部19兼用作系紧用具11的配合爪部23进行配合的配合部和垫圈63的配合凸部603进行配合的配合部,所以结构简单,这样一来,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图16以及图17是表示止转部的变形例的局部立体图。以下,对该变形例中的止转部进行说明。
即、在垫圈64上设有用于嵌合在上述轴3上的大致圆形的穿孔604。在上述垫圈64的上述穿孔604的内周边缘上设有多个小配合凸部(或者多个小配合凹部)605。在上述轴3的外周面上沿着上述轴3的轴向设有上述垫圈64的上述多个小配合凸部(或者多个小配合凹部)605分别进行配合的多个小配合凹部(或者多个小配合凸部,所谓的锯齿状、花键)305。上述垫圈64的上述多个小配合凸部(或者多个小配合凹部)605和上述轴3的上述多个小配合凹部(或者多个小配合凸部)305构成本变形例中的止转部。
本变形例中的止转部通过将垫圈64的多个小配合凸部(或者多个小配合凹部)605与轴3的多个小配合凹部(或者多个小配合凸部)305配合,从而能够阻止垫圈64绕轴3的旋转中心O-O旋转。这样,本变形例中的止转部在垫圈64的穿孔604的内周边缘设有多个小配合凸部(或者多个小配合凹部)605,另一方面,在轴3的外周面上沿着轴3的轴向设有多个小配合凹部(或者多个小配合凸部)305,所以在将垫圈64组装到轴3上时,由于没有轴3和垫圈64的定位(以轴3的旋转中心O-O为中心的旋转方向或者周向的定位等),所以组装操作性良好,这样一来,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图14、图15所示的垫圈63以及图16、图17所示的垫圈64像图10所示的垫圈6那样,径向的截面形状做成使中央部相对两端部向外侧以圆弧状突出的形状。该圆弧状的顶点成为环状线接触部50,或者像如图11所示的垫圈60那样,径向的截面形状做成在中央部设有大致半圆形的肋的形状,该半圆形的肋的顶点成为环状线接触部51,或者像图12所示的垫圈那样,径向的截面形状做成分别在两端部设有大致半圆形的肋的形状,该半圆形的肋的顶点成为环状线接触部52,或者像图13所示的垫圈6那样,做成截面圆形(或者椭圆形),截面圆形(或者椭圆形)的顶点成为环状线接触部53,设有作为止转部的配合凸部603以及多个小配合凸部(或者多个小配合凹部)605。
实施例2
图18~图22表示本发明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的实施例2。再有,图19(A)以及(B)是将中央部做成壁厚形状的垫圈的立体图以及局部放大立体图。图20(A)以及(B)是在中央部设有肋的垫圈的立体图以及局部放大立体图。图21(A)以及(B)是在两端部设有肋的垫圈的立体图以及局部放大立体图。图22(A)以及(B)是做成截面圆形(或者椭圆)形状的垫圈的立体图以及局部放大立体图。图中,与图1~图17相同的符号表示相同部件。
与上述实施例1的前车门侧反光镜1是设有止转部(由轴3的抵接平面301和垫圈6、60、61、62的直线边601构成的止转部)的前车门侧反光镜相对地,本实施例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实施例2的前车门侧反光镜)是未设置止转部的前车门侧反光镜。
即、如图18、图19所示的垫圈6A与图10所示的垫圈6大致相同地,是将中央部做成壁厚形状的垫圈。即、上述垫圈6A的径向的截面形状做成在上述垫圈6A的两抵接面35中使中央部相对两端部向外侧以圆弧状突出的形状。该圆弧状的顶点成为环状线接触部50。在上述垫圈6A的包含上述环状线接触部50的两抵接面35上设有经过褶皱加工的褶皱(未图示)。并且,在上述垫圈6A的中央设有圆形的穿孔600A,未设置作为止转部的直线边。
如图20所示的垫圈60A与图11所示的垫圈60大致同样地,是在中央部设有肋的垫圈。即、上述垫圈60A的径向的截面形状做成在上述垫圈60A的两抵接面35的中央部设有大致半圆形的肋的形状。该半圆形的肋的顶点成为环状线接触部51。再有,还可以在上述垫圈60A的包含上述环状线接触部51的两抵接面35上设有经过褶皱加工的褶皱(未图示)。并且,在上述垫圈60A的中央设有圆形的穿孔600A,未设置作为止转部的直线边。
图21所示的垫圈61A与图12所示的垫圈61大致同样地,是在两端部设有肋的垫圈。即、上述垫圈61A的径向的截面形状做成在上述垫圈61A的两抵接面35的两端部分别设有大致半圆形的肋的形状。该半圆形的肋的顶点成为环状线接触部52。再有,还可以在上述垫圈61A的包含上述环状线接触部52的两抵接面35上设有经过褶皱加工的褶皱(未图示)。并且,在上述垫圈61A的中央设有圆形的穿孔600A,未设置作为止转部的直线边。
图22所示的垫圈62A与图13所示的垫圈62大致同样地,是做成截面圆形(或者椭圆)形状的垫圈。上述垫圈62A的截面圆形(或者椭圆)的顶点成为环状线接触部53。再有,还可以在上述垫圈62A的包含上述环状线接触部53的两抵接面上设有经过褶皱加工的褶皱(未图示)。另外,在该垫圈62A中,为了方便,将环状线接触部53作为垫圈的抵接面。并且,在上述垫圈62A的中央设有圆形的穿孔600A,未设置作为止转部的直线边。
图18、图19所示的垫圈6A、图20所示的垫圈60A、图21所示的垫圈61A、图22所示的垫圈62A由于圆形穿孔600A的内径比上述轴3的外径还大,所以能够有间隙地嵌合(即、以在上述垫圈6的内周面和上述轴3的外周面之间具有间隙的状态从外侧嵌合的状态)在上述轴3上。
本实施例2的前车门侧反光镜(如图18、图19所示的垫圈6A、如图20所示的垫圈60A、如图21所示的垫圈61A、如图22所示的垫圈62A)利用环状线接触部50、51、52、53能够防止镜组件4的抵接面33和垫圈6的抵接面35的贴紧引起的伪固定。其结果,本实施例2的前车门侧反光镜通过轴3的止转部的抵接平面和垫圈6A、60A、61A、62A的止转部的直线边的抵接,从而即使垫圈6A、60A、61A、62A没有不能绕轴3的旋转中心O-O旋转地安装在轴3上,也能够可靠防止异响的发生。
尤其是,本实施例2的前车门侧反光镜虽然垫圈6A、60A、61A、62A相对于轴3未被固定,但不需要在垫圈6A、60A、61A、62A以及轴3上设置止转部(直线部601、抵接平面301、配合凸部603、多个小配合凸部(或者多个小配合凹部)605、多个小配合凹部(或者多个小配合凸部)305)。其结果,本实施例2的前车门侧反光镜在将垫圈6A、60A、61A、62A组装在轴3上时,由于没有轴3和垫圈6A、60A、61A、62A的定位(以轴3的旋转中心O-O为中心的旋转方向或者周向的定位等),所示组装操作性良好,能够缩短组装作业时间,这样一来,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实施例3
图23~图25表示本发明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的实施例3。图中,与图1~图22相同的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与上述实施例1的前车门侧反光镜1以及实施例2的前车门侧反光镜在垫圈6、60、61、62、63、64、6A、60A、61A、62A的抵接面35上设置环状线接触部50、51、52、53相对地,本实施例3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实施例3的前车门侧反光镜)在镜组件4侧的安装部12的抵接面33上设有环状线接触部54、55、56。
即、在图23中,安装部12的以轴3的旋转中心O-O为中心的径向的截面形状做成在安装部12的抵接面33中使中央部相对于两端部向外侧以圆弧状突出的形状。该圆弧状的顶点成为上述环状线接触部54。
在图24中,安装部12的以轴3的旋转中心O-O为中心的径向的截面形成做成在安装部12的抵接面33的中央部设置大致半圆形的肋的形状。该半圆形的肋的顶点成为环状线接触部55。
在图25中,安装部12的以轴3的旋转中心O-O为中心的径向的截面形成做成在安装部12的抵接面33的两端部分别设置大致半圆形的肋的形状。该半圆形的肋的顶点成为环状线接触部56。
本实施例3的前车门侧反光镜能够实现与上述实施例1的前车门侧反光镜1以及实施例2的前车门侧反光镜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再有,在本实施例3的前车门侧反光镜中,还可以使用上述实施例1的前车门侧反光镜1的垫圈6、60、61、62、63、64以及实施例2的前车门侧反光镜的垫圈6A、60A、61A、62A以及两抵接面做成平面的通常的垫圈(未图示)。
实施例4
图26~图29表示本发明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的实施例4。图中,与图1~图25相同的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以下,对本实施例4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进行说明。
在上述实施例1、2、3中是利用手动使镜组件4相对于轴3在使用位置A和收藏位置B之间可倾转(旋转、转动)的手动收藏型车辆用外侧镜装置,与此相对,本实施例4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是利用电动使镜组件4相对于轴3在使用位置A和收藏位置B之间可倾转(旋转、转动)的电动收藏型车辆用外侧镜装置。
本实施例4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具备利用电动使上述镜组件4相对于上述轴3在使用位置A和收藏位置B之间可倾转(旋转、转动)的电动收藏单元36。上述电动收藏单元36具备上述轴3、轴座14、作为壳体的齿轮箱37以及罩38、马达39、作为旋转力传递机构的减速机构40以及离合器机构41、板42、以及电路基板43。上述齿轮箱37相当于上述实施例1的安装部12。
上述减速机构40包括:与上述马达39连接的作为第一级齿轮的第一蜗轮44;与上述第一蜗轮44啮合的作为第二级齿轮的斜齿轮45;与上述斜齿轮45同步旋转的作为第三级齿轮的第二蜗轮46;以及上述第二蜗轮46所啮合的作为最终级齿轮的离合器齿轮47。
上述离合器机构41具备上述离合器齿轮47、离合器座48、弹簧10、系紧用具11、以及垫圈6。上述离合器机构41是在使下侧的上述垫圈6以及上述齿轮箱37依次嵌合在上述轴3上之后,使上侧的垫圈6、上述离合器座48、上述离合器齿轮47、上述弹簧10依次嵌合,用上述系紧用具11使上述弹簧10成为压缩状态来构成的。
上述下侧的垫圈6的上侧的抵接面35的环状线接触部50和上述齿轮箱37的垫圈托座部的下侧的抵接面49相互抵接。另外,上述上侧的垫圈6的下侧的抵接面35的环状线接触部50和上述齿轮箱37的垫圈托座部的上侧的抵接面49相互抵接。再有,上述上下两侧的垫圈6的直线边601抵接在上述轴3的抵接平面301上。
本实施例4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在驱动马达39时,则离合器齿轮47和离合器座48处于连接状态,镜组件4利用电动绕轴3在使用位置A和收藏位置B之间倾转(旋转、转动)。在利用手动使镜组件4绕轴3旋转时,则离合器齿轮47和离合器座48成为断开状态,镜组件4利用手动绕轴3在使用位置A和收藏位置B之间、以及使用位置A和前方倾转位置C之间倾转(旋转、转动)。再有,在对位于使用位置的镜组件4作用比弹簧10的弹力大的力时,则离合器齿轮47和离合器座48成为断开状态,镜组件4与上述手动转动一样,为了缓冲而绕轴3的旋转中心O-O在顺时针方向或者逆时针方向旋转。即、镜组件4绕轴3在使用位置A和收藏位置B之间、以及使用位置A和前方倾转位置C之间倾转(旋转、转动)。
本实施例4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能够在手动以及电动两者中实现与上述实施例1、2、3中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即、如图27所示,由于在上侧的垫圈6的下面的抵接面35和齿轮箱37的上面之间以及下侧的垫圈6的上面的抵接面35和齿轮箱37的下面之间发生滑动,所以在上侧的垫圈6的上面和离合器座48的下面之间以及下侧的垫圈6的下面和轴座14的上面之间不会发生滑动。其结果,本实施例4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由于减少弹簧10的敲打音以及因滑动变化引起的电动工作音的波动,所以提高质量。
在本实施例4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中,也可以使用上述实施例1、2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中的垫圈60、61、62、63、64、6A、60A、62A,还可以使用上述图14以及图15所示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中的垫圈63的止转部的配合凸部603以及轴3的止转部的槽17的边缘即卡定部19,还可以使用上述图16以及图17所示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中的垫圈64的止转部的多个小配合凸部(或者多个小配合凹部)605以及轴3的止转部的多个小配合凹部(或者多个小配合凸部)305。
另外,在本实施例4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中,还可以在齿轮箱37的上下两抵接面49(图28以及图29中的实施有格子影线的面)中的至少任一方的抵接面49上设置上述实施例3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中的环状线接触部54、55、56。在这种情况下,还可以使用上述实施例1的前车门侧反光镜1的垫圈6、60、61、62、63、64以及实施例2的前车门侧反光镜的垫圈6A、60A、62A以及两抵接面做成平面的通常的垫圈(未图示)。
实施例5
图30表示本发明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的实施例5。图中,与图1~图29相同的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与上述实施例1、2、3、4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在垫圈6、60、61、62、63、64的抵接面35上设有环状线接触部50、51、52、53相对地,本实施例5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实施例5的前车门侧反光镜)在镜组件4侧的安装部12的抵接面33上设置环状线接触部54。
即、在图30中,安装部12的以轴3的旋转中心O-O为中心的径向的截面形状做成在安装部12的抵接面33中使中央部相对于两端部向外侧以圆弧状突出的形状。该圆弧状的顶点成为上述环状线接触部54。
在图30中,符号66是两抵接面做成平面的通常的垫圈。该垫圈66的止转部的直线边601抵接在轴3的止转部的抵接平面301上,垫圈66被固定在轴3上。
本实施例5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实施例5的前车门侧反光镜)能够实现与上述实施例1、2、3、4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
再有,作为设于镜组件4侧的安装部12的抵接面33上的环状线接触部除了上述环状线接触部54之外例如还可以使用截面形状做成在抵接面33的中央部设有大致半圆形的肋的形状且该半圆形的肋的顶点成为环状线接触部(未图示)的结构,或者截面形状做成在抵接面33的两端部分别设有大致半圆形的肋的形状且该半圆形的肋的顶点成为环状线接触部(未图示)的结构。
另外,在本实施例5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中,还可以使用上述实施例1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中的垫圈60、61、62,也可以使用上述图14以及图15所示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中的垫圈63的止转部的配合凸部603以及轴3的止转部的槽17的边缘即卡定部19,还可以使用如上述图16以及图17所示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中的垫圈64的止转部的多个小配合凸部(或者多个小配合凹部)605以及轴3的止转部的多个小配合凹部(或者多个小配合凸部)305。再有,还可以在垫圈66的抵接面上设置经过褶皱加工的褶皱。
实施例6
图31表示本发明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的实施例6。图中,与图1~图30相同的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本实施例6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实施例6的前车门侧反光镜)是两抵接面做成平面的通常的垫圈66,镜组件4侧的安装部12的抵接面33做成平面的结构。垫圈66的止转部的直线边601抵接在轴3的止转部的抵接平面301上,垫圈66被固定在轴3上,并且垫圈66的平面的抵接面抵接在镜组件4侧的安装部12的平面的抵接面33上。
本实施例6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实施例6的前车门侧反光镜)由于垫圈66的止转部的直线边601抵接在轴3的止转部的抵接平面301上,所以垫圈66不能绕轴3的旋转中心O-O旋转地安装在轴3上。其结果,本实施例6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实施例6的前车门侧反光镜)即使在相互抵接的镜组件4侧的安装部12的抵接面33和垫圈6的抵接面中的至少一方上不设置环状线接触部,也能够可靠地防止异响的发生。
再有,在本实施例6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中,还可以使用上述实施例1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中的垫圈60、61、62,也可以使用上述图14以及图15所示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中垫圈63的止转部的配合凸部603以及轴3的止转部的槽17的边缘即卡定部19,还可以使用如上述图16以及图17所示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中的垫圈64的止转部的多个小配合凸部(或者多个小配合凹部)605以及轴3的止转部的多个小配合凹部(或者多个小配合凸部)305。另外,还可以使用设于镜组件4侧的安装部12的抵接面33上的环状线接触部54。再有,还可以在垫圈66的抵接面上设置经过褶皱加工的褶皱。
(实施例以外的例子的说明)
以下,对上述实施例1~6以外的例子进行说明。在本实施例1~6中,对配备在乘用车上的门D上的前车门侧反光镜1进行了说明。但是,在本发明中,还可以是其他汽车用外侧镜装置,例如装备在乘用车的挡泥板上的挡泥板后视镜或者装备在卡车的挡泥板或者柱上的卡车后视镜等。即、还可以是由固定在车身上的基座以及轴侧的固定部、和可倾转地安装在该轴上的镜单元(镜)以及镜组件侧的倾转部构成的汽车用外侧镜装置。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1~6中,是镜壳体7为一体结构的装置。但是,在本发明中,镜壳体还可以是由主体部和覆盖该主体部的罩(装饰罩、装饰件、框架)构成的分体结构。
再有,在上述实施例1~6中,定位单元由设于安装部12的一面上的切口型的凸部22和设于轴座14的一面上并与凸部嵌合的切口型的凹部16构成。但是,在本发明中,还可以在轴座14的一面上设置切口型的凹部而在安装部12的一面上设置切口型的凸部。
再有,在上述实施例1~6中,定位单元由切口型的凹部凸部即截面梯形的凹凸构成。但是在本发明中,作为定位单元还可以是由球和与该球嵌合的嵌合凹部构成的结构,或者由半球形的凹凸构成的结构,以及由截面半圆形的凹凸构成的结构,再有由截面三角形的凹凸构成的结构等。
再有,在上述实施例1~6中,是做成四个配合爪部23的结构。但是在本发明中,还可以根据产品的规格(大小等)设置三个或者五个以上的配合爪部。
再有,在上述实施例1~6中,安装部12由与镜壳体7分体的架或托架构成,并被一体地固定在该镜壳体7上。但是,在本发明中,还可以是安装部和镜壳体为一体结构的结构。
再有,在上述实施例1~6中,作为安装部12使用做成一端(上端)开口且另一端(下端)封闭的空心状的截面凹形状且在下端封闭部的中央设有穿孔25的单层(1重)的圆筒形状的安装部12。但是,在本发明中,还可以是使用从下端封闭部的穿孔的边缘一体设有圆筒部的双层的安装部。
再有,在上述实施例1~6中,在垫圈6、60、61、62、63、64、6A、60A、62A的两面(镜组件4的安装部12的抵接面33或者与齿轮箱37的抵接面49抵接面及其相反侧的面)35上设置环状线接触部50、51、52、53。但是,在本发明中,还可以在垫圈的一面(镜组件4的安装部12的抵接面33或者与齿轮箱37的抵接面49抵接的面)设置环状线接触部。并且,在本发明中,在垫圈的一面上设置环状线接触部,使另一面保持平面的原状,通过使该垫圈的平面的另一面与弹簧的抵接端面抵接,从而垫圈的平面的另一面与弹簧的抵接端面之间的摩擦阻力变大,这样一来,垫圈和弹簧一体化,在垫圈的平面的另一面与弹簧的抵接端面之间不会产生滑动,另一方面,在垫圈的一面的环状线接触部和镜组件之间更加可靠地滑动变得容易。
再有,在上述实施例1~6中,在垫圈6、60、61、62、63、64、6A、60A、62A的两面(镜组件4的安装部12的抵接面33或者与齿轮箱37的抵接面49抵接面及其相反侧的面)35上设置环状线接触部50、51、52、53,或者,在镜组件4的安装部12的抵接面33或者齿轮箱37的抵接面49上设置环状线接触部54、55、56。但是在本发明中,还可以在垫圈的两面或者一面上设置环状线接触部,并且在镜组件4的安装部12的抵接面33或者齿轮箱37的抵接面49上设置环状线接触部。即、还可以在相互抵接的镜组件4的抵接面33、49和垫圈6、60、61、62、63、64、6A、60A、62A的抵接面35中的至少一方设置环状线接触部。
再有,在上述实施例1~6中,在垫圈6、60、61、62、63、64、6A、60A、61A、62A的包含环状线接触部50、51、52、53的两抵接面35上设有经过褶皱加工的褶皱。但是,在本发明中,还可以在垫圈的包含环状线接触部的两抵接面不设置褶皱,另外,还可以在垫圈的两抵接面中的设置环状线接触部的一个抵接面上设置褶皱。
再有,在上述实施例1~6中,在固定部的轴3以及轴座14、倾转部的镜组件4以及安装部12之间不介入介入部件。但是,在本发明中,还可以在固定部的轴3以及轴座14、倾转部的镜组件4以及安装部12之间介入介入部件(例如板),防止切口型的定位凸部的外面和与该凸部嵌合的切口型的定位凹部的内面的磨损。
Claims (4)
1.一种车辆用外侧镜装置,镜组件相对车身可倾转,该车辆用外侧镜装置的特征在于,
具备:固定在上述车身上的基座;
固定在上述基座上的轴;
以被压缩的状态配置在上述轴的周围的弹簧;
可倾转地装备在上述轴上的上述镜组件;以及
配置在上述轴的周围并利用上述弹簧与上述镜组件抵接的垫圈,
在相互抵接的上述镜组件的抵接面和上述垫圈的抵接面中的至少任一方上设有环状线接触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垫圈的与上述镜组件抵接的面及其相反侧的面上设有上述环状线接触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相互抵接的上述镜组件的抵接面和上述垫圈的抵接面中的至少任一方上设有经过褶皱加工的褶皱。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外侧镜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轴和上述垫圈上分别设有阻止上述垫圈绕上述轴的旋转中心旋转的止转部,
上述垫圈利用上述止转部不能绕上述轴的旋转中心旋转地安装在上述轴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060933 | 2010-03-17 | ||
JP2010060933A JP5552854B2 (ja) | 2010-03-17 | 2010-03-17 | 車両用アウトサイドミラー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189961A true CN102189961A (zh) | 2011-09-21 |
CN102189961B CN102189961B (zh) | 2015-02-11 |
Family
ID=439273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070411.4A Active CN102189961B (zh) | 2010-03-17 | 2011-03-16 | 车辆用外侧镜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690366B2 (zh) |
EP (1) | EP2366589B1 (zh) |
JP (1) | JP5552854B2 (zh) |
KR (1) | KR101747879B1 (zh) |
CN (1) | CN102189961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7128164A1 (en) * | 2016-01-28 | 2017-08-03 | Ficosa International (Taicang) Co. Ltd | Fold rear-view mirror assembly for motor vehicles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552854B2 (ja) | 2010-03-17 | 2014-07-16 | 市光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用アウトサイドミラー装置 |
JP2011194925A (ja) * | 2010-03-17 | 2011-10-06 | Ichikoh Ind Ltd | 車両用アウトサイドミラー装置 |
JP5891869B2 (ja) * | 2012-03-15 | 2016-03-23 | 市光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用アウトサイドミラー装置 |
JP6019664B2 (ja) | 2012-03-28 | 2016-11-02 | 市光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用アウトサイドミラー装置 |
JP6083274B2 (ja) * | 2013-03-19 | 2017-02-22 | 市光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用ドアミラー |
JP2015018936A (ja) * | 2013-07-11 | 2015-01-29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電子機器と、それを搭載した自動車 |
KR101601544B1 (ko) | 2014-11-24 | 2016-03-08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자동차의 미러 액추에이터 |
JP6371695B2 (ja) * | 2014-12-05 | 2018-08-08 |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 車両用視認装置 |
JP6618415B2 (ja) * | 2016-04-08 | 2019-12-11 |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 車両用視認装置 |
JP6400647B2 (ja) | 2016-09-29 | 2018-10-03 | 株式会社青山製作所 | ワッシャ及び車両構造体 |
JP2018069996A (ja) | 2016-10-31 | 2018-05-10 |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 車両用視認装置 |
JP2018069997A (ja) | 2016-10-31 | 2018-05-10 |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 車両用視認装置 |
DE102017129186B4 (de) * | 2017-12-07 | 2021-07-01 | Motherson Innovations Company Limited | Rückblickvor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Montageverfahren dafür und Kraftfahrzeug mit einer Rückblickvorrichtung |
EP3524474B1 (en) * | 2018-02-13 | 2021-04-07 | Ficomirrors, S.A.U. | Connector arrangement for a motor vehicle rear-view mirror |
NL2024080B1 (en) * | 2019-10-22 | 2021-07-13 | Mci Mirror Controls Int Netherlands B V | Fastening construction, exterior vision unit of a motor vehicle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or disassembling a fastening construction |
JP7433106B2 (ja) * | 2020-03-27 | 2024-02-19 | 美里工業株式会社 | 電動格納式車両用周辺視認装置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2906102A1 (de) * | 1979-02-17 | 1980-08-28 | Thermoplast & Apparatebau Gmbh | Elektrisch verstellbarer aussenrueckblickspiegel fuer fahrzeuge |
JPH08268157A (ja) * | 1995-03-30 | 1996-10-15 | Ichikoh Ind Ltd | 車両用アウターミラー装置 |
US6132050A (en) * | 1993-09-03 | 2000-10-17 | Ichikoh Industries, Ltd. | Rearview mirror system for vehicles |
EP1481850A1 (en) * | 2003-05-26 | 2004-12-01 | Ichikoh Industries, Ltd. | Manual foldable mirror device |
DE4427410B4 (de) * | 1994-08-03 | 2005-02-03 | Reitter & Schefenacker Gmbh & Co. Kg | Außenrückblickspiegel für Kraftfahrzeuge |
US6877867B1 (en) * | 2002-03-14 | 2005-04-12 | Honda Lock Mfg. Co., Ltd. | Door mirror |
US20070211356A1 (en) * | 2006-03-07 | 2007-09-13 | Brester Robert R | Mirror with adjustable detent |
EP1908635A2 (en) * | 2006-10-04 | 2008-04-09 | Ichikoh Industries, Ltd. | Vehicle outside mirror device |
JP2009090926A (ja) * | 2007-10-11 | 2009-04-30 | Ichikoh Ind Ltd | 車両用アウトサイドミラー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34660A (en) * | 1895-02-26 | Car-coupling | ||
EP0255150B1 (en) * | 1983-12-17 | 1992-04-15 | Ichikoh Industries Limited | Outside rear view mirror |
JPS61110639A (ja) | 1984-11-01 | 1986-05-28 | Tokai Rika Co Ltd | 電動式ドアミラ−におけるバイザ位置検出装置 |
US4696555A (en) * | 1985-05-14 | 1987-09-29 | Ichikoh Industries Limited | Electric remote control mirror apparatus |
US4919526A (en) * | 1987-10-27 | 1990-04-24 | Ichikoh Industries Ltd. | Electrically swingable door mirror |
US4964712A (en) * | 1988-05-31 | 1990-10-23 | Anderson Allen J | Wide-view horizontal vehicle safety mirror |
JPH0249638U (zh) * | 1988-09-30 | 1990-04-06 | ||
JP2529837Y2 (ja) * | 1990-04-02 | 1997-03-19 | 株式会社村上開明堂 | 格納式ドアミラーの回転部構造 |
JPH04136949U (ja) | 1991-06-17 | 1992-12-21 | 株式会社村上開明堂 | 可倒式ドアミラー |
JP2554990Y2 (ja) * | 1991-10-29 | 1997-11-19 | 株式会社村上開明堂 | 可倒式ドアミラー |
US5734517A (en) * | 1993-12-15 | 1998-03-31 | Poong Jeong Ind. Co., Ltd. | Device for regulating motor-driven foldable rear view mirror of automobile |
JP3374588B2 (ja) * | 1995-03-30 | 2003-02-04 | 市光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用アウターミラー装置 |
NL1003144C2 (nl) * | 1996-05-15 | 1997-11-18 | Iku Holding Montfoort Bv | Elektrisch bedienbare scharnieractuator, en buitenspiegel met elektrisch bedienbaar scharniermechanisme. |
JP3740636B2 (ja) | 2000-10-06 | 2006-02-01 |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 ヘッドランプ |
US6361179B1 (en) * | 2001-02-14 | 2002-03-26 | Metagal Industria E Commercio Ltda | Stabilization device |
US7070287B2 (en) * | 2002-04-23 | 2006-07-04 | Magna Donnelly Mirrors North America L.L.C. | Vehicular mirror system with at least one of power-fold and power-extend functionality |
JP2004009806A (ja) * | 2002-06-04 | 2004-01-15 | Ichikoh Ind Ltd | 車両用アウターミラー |
TWI232187B (en) * | 2003-06-28 | 2005-05-11 | Chaw Khong Co Ltd | Electrical operable pivoting back-mirror device |
JP2006001444A (ja) | 2004-06-18 | 2006-01-05 | Ichikoh Ind Ltd | 車両用アウターミラー装置 |
JP2008087707A (ja) * | 2006-10-04 | 2008-04-17 | Ichikoh Ind Ltd | 車両用アウトサイドミラー装置 |
JP4985276B2 (ja) * | 2007-09-27 | 2012-07-25 | 市光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用アウトサイドミラー装置 |
JP2010060933A (ja) | 2008-09-04 | 2010-03-18 | Fujifilm Corp | ネガ型平版印刷版原版及びその製版方法 |
JP5552854B2 (ja) | 2010-03-17 | 2014-07-16 | 市光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用アウトサイドミラー装置 |
-
2010
- 2010-03-17 JP JP2010060933A patent/JP5552854B2/ja active Active
-
2011
- 2011-02-22 KR KR1020110015431A patent/KR101747879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1-03-08 US US13/042,886 patent/US8690366B2/en active Active
- 2011-03-10 EP EP11157570.0A patent/EP2366589B1/en active Active
- 2011-03-16 CN CN201110070411.4A patent/CN10218996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2906102A1 (de) * | 1979-02-17 | 1980-08-28 | Thermoplast & Apparatebau Gmbh | Elektrisch verstellbarer aussenrueckblickspiegel fuer fahrzeuge |
US6132050A (en) * | 1993-09-03 | 2000-10-17 | Ichikoh Industries, Ltd. | Rearview mirror system for vehicles |
DE4427410B4 (de) * | 1994-08-03 | 2005-02-03 | Reitter & Schefenacker Gmbh & Co. Kg | Außenrückblickspiegel für Kraftfahrzeuge |
JPH08268157A (ja) * | 1995-03-30 | 1996-10-15 | Ichikoh Ind Ltd | 車両用アウターミラー装置 |
US6877867B1 (en) * | 2002-03-14 | 2005-04-12 | Honda Lock Mfg. Co., Ltd. | Door mirror |
EP1481850A1 (en) * | 2003-05-26 | 2004-12-01 | Ichikoh Industries, Ltd. | Manual foldable mirror device |
US20070211356A1 (en) * | 2006-03-07 | 2007-09-13 | Brester Robert R | Mirror with adjustable detent |
EP1908635A2 (en) * | 2006-10-04 | 2008-04-09 | Ichikoh Industries, Ltd. | Vehicle outside mirror device |
JP2009090926A (ja) * | 2007-10-11 | 2009-04-30 | Ichikoh Ind Ltd | 車両用アウトサイドミラー装置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7128164A1 (en) * | 2016-01-28 | 2017-08-03 | Ficosa International (Taicang) Co. Ltd | Fold rear-view mirror assembly for motor vehicles |
US10953803B2 (en) | 2016-01-28 | 2021-03-23 | Fico International (Taicang) Co. Ltd. | Fold rear-view mirror assembly for motor vehicle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20110104874A (ko) | 2011-09-23 |
US20110228412A1 (en) | 2011-09-22 |
CN102189961B (zh) | 2015-02-11 |
JP2011194924A (ja) | 2011-10-06 |
US8690366B2 (en) | 2014-04-08 |
EP2366589A1 (en) | 2011-09-21 |
JP5552854B2 (ja) | 2014-07-16 |
KR101747879B1 (ko) | 2017-06-15 |
EP2366589B1 (en) | 2013-11-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189961A (zh) | 车辆用外侧镜装置 | |
CN102189960A (zh) | 车辆用外侧镜装置 | |
CN101920667B (zh) | 车辆用座椅倾角调整装置 | |
US5563744A (en) | Vehicle rearview mirror | |
JP4822289B2 (ja) | サポートヨーク間隙自動調整装置 | |
CN103874617A (zh) | 倾斜转向装置 | |
CN102202922A (zh) | 缓冲块及相关的麦弗逊支柱式悬吊 | |
DE102013003561B4 (de) | Nabenloses Rad und Kinderwagen | |
CN104454815A (zh) | 弹性均化对准系统和方法 | |
JPS63500609A (ja) | 機素とくに自動車の座席又は座席の部分のベ−スに対する変位を制御する装置 | |
JPH03118006A (ja) | ヒンジ減速機構 | |
CN104276022A (zh) | 用于降低发动机滚动的系统 | |
CN102341267A (zh) | 用于车辆座椅的配件 | |
CN107878553A (zh) | 新型转向器 | |
DE60103099T2 (de) | Abgedichtetes Axialwälzlager für Fahrzeugaufhängung | |
DE102017007057A1 (de) | Motorrad | |
KR20090092951A (ko) | 자동차 시트 슬라이딩 장치의 기어박스 | |
JP2003509632A (ja) | 仮想ボールジョイント | |
US20070119333A1 (en) | System for guiding a vehicle along at least one guiding rail | |
DE19912685A1 (de) | Antriebseinrichtung zum Verstellen eines in einem Spiegelgehäuse eines Kraftfahrzeug-Rückblickspiegels schwenkbar gelagerten Spiegelglasträgers | |
JP2009522507A (ja) | ワイヤークリップを使用したシャフトの軸方向固定装置 | |
CN205674949U (zh) | 汽车后视镜折叠装置 | |
JP2007261379A (ja) | 車輪用軸受装置 | |
CN1138540A (zh) | 转向盘柱用的万向接头 | |
CN103085598A (zh) | 车轮用轴承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524 Address after: Gunma Patentee after: Meili Industrial Co.,Ltd.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Patentee before: ICHIKOH INDUSTRIES, 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