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74617A - 倾斜转向装置 - Google Patents

倾斜转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74617A
CN103874617A CN201380003477.9A CN201380003477A CN103874617A CN 103874617 A CN103874617 A CN 103874617A CN 201380003477 A CN201380003477 A CN 201380003477A CN 103874617 A CN103874617 A CN 1038746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forementioned
drive side
cam
below direction
engaging protuber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0347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74617B (zh
Inventor
中里洋平
山本恒
成田典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SK Ltd
Original Assignee
NSK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15611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79655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04169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69225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04169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796589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NSK Ltd filed Critical NSK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73351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416380B/zh
Priority to CN201510790563.XA priority patent/CN105438248B/zh
Publication of CN1038746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746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746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746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00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 B62D1/02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vehicle-mounted
    • B62D1/16Steering columns
    • B62D1/18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00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 B62D1/02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vehicle-mounted
    • B62D1/16Steering columns
    • B62D1/18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 B62D1/187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with tilt adjustment; with tilt and axial adjust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00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 B62D1/02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vehicle-mounted
    • B62D1/16Steering columns
    • B62D1/18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 B62D1/184Mechanisms for locking columns at selected posi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00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 B62D1/02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vehicle-mounted
    • B62D1/16Steering columns
    • B62D1/18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 B62D1/19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incorporating energy-absorbing arrangements, e.g. by being yieldable or collapsible
    • B62D1/195Yieldable supports for the steering colum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eering Contro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调节方向盘(1)的高度时产生不舒服的异音,确保了足够的耐久性和操作的平滑性的倾斜转向装置的构造。本发明的倾斜转向装置在缓冲部件(21c)的相对于调节杆(14)的中心轴旋转对称的至少2处设置有挡块(65),该挡块(65)伴随着凸轮装置(47)的轴方向尺寸的扩缩,在被驱动侧凸轮(15b)旋转时,不使卡合凸部(39c)与上下方向长孔(35b)的前侧缘或后侧缘碰撞,限制被驱动侧凸轮(15b)的旋转。

Description

倾斜转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用于根据驾驶者的体格、驾驶姿势调节方向盘的高度位置的倾斜机构的倾斜转向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用转向装置如图13所示,被构成为将方向盘1的旋转向转向齿轮单元2的输入轴3传递,伴随着输入轴3的旋转推拉1对拉杆4,付与前车轮转向角。方向盘1被支撑固定在转向轴5的后端部,转向轴5以在轴方向插通圆筒状的转向柱6的状态被旋转自由地支撑在该转向柱6上。另外,转向轴5的前端部经自由接头7与中间轴8的后端部连接,中间轴8的前端部经另外的自由接头9与输入轴3连接。另外,图13所示的构造具备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转向柱6的前端部支撑电动马达10,并且与内置减速机的壳体11结合。另外,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宽度方向)以及上下方向只要没有特别限定,指设置倾斜转向装置的车身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宽度方向)以及上下方向。
汽车用转向装置通常装入有用于调节方向盘1的高度位置的倾斜机构。装入了手动式的倾斜机构的倾斜转向装置被构成为基于调节柄(未图示出)的操作,切换可调节方向盘1的高度位置的状态和将方向盘1保持在调节后的高度位置的状态。另外,在这样的倾斜转向装置中,还进行将凸轮装置装入倾斜机构中,使调节柄的操作感良好,或将齿轮卡合手段装入倾斜机构中,使方向盘1的高度位置的保持状态牢固。
作为装入了这样的手动式的倾斜机构的倾斜转向装置,已知各种各样的构造,图14~图18表示日本特开2012-040949号公报记载的构造。该倾斜转向装置具备转向柱6a、转向轴5a、位移侧托架12、固定侧托架13、调节杆14、被驱动侧凸轮15、驱动侧凸轮16、调节柄17、承接托架18、摆动臂19、摆动传递部20和缓冲部件21a、21b。
在图示的构造中,在用于调节方向盘1的高度位置的倾斜机构的基础上,还设置用于调节前后位置的伸缩功能。为了实现伸缩功能,转向柱6a通过将配置在后侧的内柱23的前部嵌合于配置在前侧的外柱22的内侧,使全长可伸缩地构成。外柱22通过将金属板弯曲成形,而被形成为上方开口的大致U字形,在上部内侧面的每一个上固定有压块24。内柱23的前部可进行轴方向的位移地被内嵌在由压块24和外柱22的下部内面所包围的部分。另外,外柱22的前端部以从壳体25向后方突出的状态被结合固定在构成动力转向装置的壳体25上。再有,在壳体25的前上部支撑固定支撑管26,壳体25以及转向柱6a由插通于支撑管26的倾斜轴(未图示出)可摆动位移地支撑在车身上。
转向轴5a通过使配置在前侧的内轴27的后部和配置在后侧的外轴28的前部可传递扭矩地花键卡合而构成,伴随着转向柱6a的伸缩而伸缩。转向轴5a以使后端部与转向柱6a的后端开口相比向后方突出的状态被旋转自由地支撑在转向柱6a的内侧。由此,外轴28的靠中间部后端的部分由单列深槽型滚珠轴承等能够支承径向载荷以及推力载荷的轴承支撑在外柱22的后端部内侧。另外,在内轴27的前端部,经扭力杆结合固定着动力转向装置的输出轴29,由同样的轴承将输出轴29支撑在壳体25的内侧。在外轴28的后端部固定方向盘1。
位移侧托架12由构成外柱22的左右1对侧板部30的上部和固定于这些侧板部30的上部内侧面的压块24构成。而且,在这些侧板部30和压块24的相互匹配的部分形成有用于供调节杆14的杆部31插通的通孔32。
固定侧托架13具备通过对钢板、铝系合金等的金属材料进行基于冲压的弯曲成形或压铸成形而形成并用于将固定侧托架13支撑固定在车身上的安装板部33和用于将位移侧托架12支撑在固定侧托架13上的1对支撑板部34a、34b。1对支撑板部34a、34b为了能够从宽度方向两侧夹持位移侧托架12,而以在宽度方向隔离并且从安装板部33下垂的状态相互平行地设置。在1对支撑板部34a、34b的相互匹配的位置分别形成具有以倾斜轴为中心的局部圆弧状的上下方向长孔35a、35b。
调节杆14在圆棒状的杆部31的基端部固定设置向外的法兰状的锚部37,在其前端部形成有阳螺纹部38。在锚部37的内侧面,在杆部31的基端部的周围部分设置有在上下方向伸长的卡合凸部39a。卡合凸部39a的前后方向的宽度尺寸比设置在一方的支撑板部34a上的上下方向长孔35a的前后方向的宽度尺寸稍小,上下方向的长度尺寸比上下方向长孔35a的前后方向的宽度尺寸大。在调节杆14的杆部31将上下方向长孔35a、35b以及通孔32在宽度方向插通的状态下,卡合凸部39a卡合于一方的支撑板部34a的上下方向长孔35a,并且,锚部37的内侧面抵接于一方的支撑板部34a的外侧面。在该状态下,杆部31的阳螺纹部38从另一方的支撑板部34b的外侧面突出。另外,缓冲部件21a外嵌于杆部31的基端部。缓冲部件21a为合成树脂制,具有将卡合凸部39a的上下两端面覆盖的形状。即、在缓冲部件21a的中央部设置由杆部31插通的圆孔40a,在其外侧面的上下两端部分别设置缓冲部41a。在将杆部31插入圆孔40a直至其基端部的状态下,卡合凸部39a的上下两端面由上下的缓冲部41a覆盖。
被驱动侧凸轮15是通过对具有必要的强度、刚性、耐磨损性的铁系合金等金属材料进行锻造加工的部件或对通过粉末冶金得到的烧结合金实施必要的精加工而形成的,在其内侧面设置卡合凸部39b,在其外侧面设置被驱动侧凸轮面42,在其中央部设置在轴方向贯通的贯通孔43a。卡合凸部39b与形成在锚部37的内侧面的卡合凸部39a同样,具有比设置在另一方的支撑板部34b上的上下方向长孔35b的前后方向的宽度尺寸稍小的前后方向的宽度尺寸和比上下方向长孔35b的前后方向的宽度尺寸大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尺寸。缓冲部件21b与缓冲部件21a同样,具备圆孔40b和1对缓冲部41b,以由这些缓冲部41b、41b覆盖卡合凸部39b的上下两端面的状态,被装配在被驱动侧凸轮15的内侧面,并且,外嵌于调节杆14的杆部31的靠中间部前端的部分。另外,被驱动侧凸轮面42被构成为,通过使凸部、与该凸部在周方向连续的倾斜面和与该倾斜面在周方向连续的凹部连续而在周方向形成凹凸。再有,贯通孔43a的从轴方向看的形状为长圆形。在缓冲部件21b的外侧面的上下方向中央部突出设置在其宽度方向(前后方向)两端部的钩片51的前端部被卡定于贯通孔43a的长径方向两侧的端缘部,谋求防止被驱动侧凸轮15和缓冲部件21b的分离。
驱动侧凸轮16与被驱动侧凸轮15同样地形成,在其内侧面设置驱动侧凸轮面44,在其中央部设置在轴方向贯通的圆形的贯通孔43b。而且,驱动侧凸轮16以可以进行以调节杆14为中心的旋转并且抑制调节杆14的向前端侧的位移的状态被支撑在调节杆14的前端部。由此,在调节杆14的前端部的阳螺纹部38上拧合螺母45,在螺母45的内侧面和驱动侧凸轮16的外侧面之间配置推力轴承46。螺母45在以规定的扭矩被拧紧后,通过将一部分(例如,外端部)朝向阳螺纹部38铆接装备,谋求其防松。通过驱动侧凸轮16的驱动侧凸轮面44和被驱动侧凸轮15的被驱动侧凸轮面42卡合,构成扩缩轴方向尺寸,即、驱动侧凸轮16的外侧面和被驱动侧凸轮15的内侧面之间的轴方向距离的凸轮装置47。
调节柄17通过对包括聚酰胺、聚甲醛等高功能树脂的合成树脂进行注塑成形或通过对铝系合金等轻合金进行压铸成形而形成,在其基端部设置有保持凹部48。在保持凹部48内以阻止相对于保持凹部48的相对旋转的状态保持着驱动侧凸轮16,调节柄17能够旋转驱动驱动侧凸轮16。在保持凹部48的底部设置开口部,驱动侧凸轮16的外侧面和推力轴承46直接抵接。因此,驱动侧凸轮16以及调节柄17的基端部和调节杆14以及螺母45可以相对旋转。
承接托架18由能够确保足够的强度以及刚性的金属材料形成,与固定侧托架13为分体,但通过螺纹紧固等被支撑固定于另一方的支撑板部34b的外侧面。承接托架18在前方和上下两端这三方开口,具备在沿着上下方向长孔35b的方向伸长的凹槽49。凹槽49构成为开口部的宽度宽,在宽度随着去向底部而变窄的方向倾斜的V槽状。而且,在凹槽49的两侧的内侧面设置有在上下方向为齿条齿廓形状的阴侧齿轮50。
摆动臂19可进行相对于被驱动侧凸轮15相对旋转以及至少在上下方向上的若干的相对位移地被支撑在被驱动侧凸轮15的周围。由此,在摆动臂19的基端部设置具有比被驱动侧凸轮15的外径稍大的内径的保持孔52。而且,在使被驱动侧凸轮15位于保持孔52内的状态下,在被驱动侧凸轮15和摆动臂19的基端部之间设置定心弹簧53。在外力没有发挥作用的状态下,被驱动侧凸轮15基于定心弹簧53的弹力,在保持孔52的内侧存在于上下方向中央位置。在摆动臂19的前端部两侧面设置可以相对于凹槽49的内面的阴侧齿轮50卡合脱离的阳侧齿轮54。摆动臂19的前端部的截面形状为越去向形成了阳侧齿轮54的部分的端缘、厚度尺寸越小的楔状。
摆动传递部20为使摆动臂19与调节柄17一起以调节杆14为中心旋转,而被设置在调节柄17和摆动臂19之间。具体地说,使形成在摆动臂19的靠外侧面前端的部分的突片55松缓地卡合在形成于调节柄17的一部分内侧面的卡合凹部。据此,在使调节柄17向上方旋转,将凸轮装置47的轴方向尺寸扩大的状态下,阴侧齿轮50和阳侧齿轮54卡合,反之,在使调节柄17向下方旋转,将凸轮装置47的轴方向尺寸缩小的状态下,阴侧齿轮50和阳侧齿轮54彼此的卡合脱开。
在这样的倾斜转向装置中,在调节方向盘1的高度位置时,使调节柄17向下方旋转,使构成凸轮装置47的驱动侧凸轮16的驱动侧凸轮面44的凸部和被驱动侧凸轮15的被驱动侧凸轮面42的凹部相向,将凸轮装置47的轴方向尺寸缩小。在该状态下,固定侧托架13的支撑板部34a、34b的内侧面和构成转向柱6a的外柱22的外侧面的抵接部的面压力降低或丧失。另外,阴侧齿轮50和阳侧齿轮54的卡合脱开。因此,在上下方向长孔35a、35b的内侧,在缓冲部件21a、21b能够位移的范围内,调节方向盘1的高度位置。在进行该调节作业时,若使方向盘1一直移动到可调节的范围的上端位置或者下端位置,则分别为合成树脂制的缓冲部件21a、21b的缓冲部41a、41b碰撞上下方向长孔35a、35b的内周缘的上端部或者下端部。其结果为,防止基于金属彼此的碰撞产生对操作方向盘1的驾驶者来说不舒服的冲击、异音。另外,在图示的例中,因为在将凸轮装置47的轴方向尺寸缩小的状态下,外柱22和内柱23的嵌合部的面压力也降低或丧失,所以,通过使内柱23在前后方向移动,还能够进行方向盘1的前后位置的调节。
在使方向盘1移动到所希望的位置后,使调节柄17向上方旋转,使驱动侧凸轮面44和被驱动侧凸轮面42的凸部彼此对接,将凸轮装置47的轴方向尺寸扩大。在该状态下,在支撑板部34a、34b的内侧面和外柱22的外侧面的抵接部的面压力上升的同时,外柱22和内柱23的嵌合部的面压力也上升。另外,阴侧齿轮50和阳侧齿轮54卡合。另外,仅通过使方向盘1移动到所希望的位置,使调节柄17向上方旋转,阴侧齿轮50和阳侧齿轮54不一定啮合。在这种情况下也是设置了阳侧齿轮54的摆动臂19相对于被驱动侧凸轮15,一面使定心弹簧53弹性变形一面在上下方向位移,使阴侧齿轮50和阳侧齿轮54啮合。其结果为,方向盘1被保持在调节后的位置。另外,即使在基于二次碰撞,被施加了使方向盘1上升的方向的大的冲击力的情况下,也通过基于阴侧齿轮50和阳侧齿轮54的啮合的大的保持力,防止方向盘1跳起。
另外,在图示的例中,在调节柄17的基端部,以使调节柄17向上方旋转的状态,设置与形成在承接托架18上的卡定台阶部56卡合的弹性卡定片57。在设置于驱动侧凸轮16的中心的贯通孔43b的内侧设置套筒58。在内柱23的上表面设置能量吸收部件59。另外,图19表示国际公报第2012/011424号小册子记载的构造,在该构造中,摆动臂19的一部分由合成树脂制的第一缓冲板60以及第二缓冲板61覆盖。
在这样的倾斜转向装置的情况下,缓冲部件21a、21b缓和伴随着方向盘1的上下位置调节,卡合凸部39a、39b的上端面或者下端面碰撞上下方向长孔35a、35b的内周缘的上端部或者下端部时的冲击。这样,缓冲部件21a、21b的缓冲部41a、41b覆盖卡合凸部39a、39b的上下两端面,但是,卡合凸部39a、39b的前后两侧面的上下方向中间部与缓冲部41a、41b相比没有凹陷,而是露出的。
另一方面,如图20所示,在上下方向长孔35a、35b的前侧缘62以及后侧缘63和卡合凸部39a、39b的前后两侧面以及缓冲部件21a、21b的前后两侧面之间,设有用于能够使卡合凸部39a、39b以及缓冲部件21a、21b沿上下方向长孔35a、35b平滑地移动的微小的缝隙。由此,在上下方向长孔35a、35b的内侧,卡合凸部39a、39b以及缓冲部件21a、21b能够分别以调节杆14为中心旋转该微小的缝隙的量。由此,若在调节方向盘1的位置后,由调节柄17使驱动侧凸轮16向拧紧方向(将凸轮装置47的轴方向尺寸扩大的方向)旋转,则在其内侧面突出设置了卡合凸部39b的被驱动侧凸轮15也在相同方向旋转该微小的缝隙的量。同样,若为了调节方向盘1的位置,使调节柄17向拧紧相反方向旋转,则也在相同方向旋转该微小的缝隙的量。
由于上下方向长孔35a、35b是以倾斜轴为中心的局部圆弧状,所以,上下方向长孔35a、35b的内周缘中的前侧缘62是凸圆弧,后侧缘63是凹圆弧。由此,若卡合凸部39a、39b在上下方向长孔35a、35b的内侧以调节杆14为中心摆动位移,则卡合凸部39a、39b的前侧的侧面的靠上下方向两端的部分和上下方向长孔35a、35b的前侧缘62由金属彼此碰撞。尤其是,就形成在被驱动侧凸轮15的内侧面的卡合凸部39b而言,该碰撞的程度容易显著。其理由是因为,在调节柄17的操作的过程中,基于被驱动侧凸轮面42以及驱动侧凸轮面44的倾斜面彼此的卡合,被驱动侧凸轮15容易与操作调节柄17的驾驶者的意图无关地势头良好地进行旋转。
与此相对,可以考虑使构成缓冲部件21b的缓冲部41b的前后两端部单纯地与卡合凸部39b的前后两侧面相比在前后方向突出,仅使缓冲部41b的前后两端部分别以付与了预压力的状态抵接于上下方向长孔35b的前后两侧缘62、63。在该构造中,由于消除了卡合凸部39b以及缓冲部件21b的旋转方向的松旷,所以,不会给予操作调节柄17的驾驶者松旷感,并且,还能够防止金属彼此的碰撞。但是,在该构造中,作用于上下方向长孔35b的前后两侧缘62、63和缓冲部41b的前后两端部的抵接部的摩擦力变大。由于该摩擦力,使得方向盘1的高度位置的调节的平滑性恶化。
另外,在该构造的情况下,难以充分地确保缓冲部41b的耐久性。即、在仅缓冲部41b抵接于上下方向长孔35b的前后两侧缘62、63的状态下,从卡合凸部39b向缓冲部41b施加驱动侧凸轮16的拧紧方向的旋转力。该旋转力经卡合凸部39b的上下两端面和作为其对方面的缓冲部41b的相互相向的端面的卡合部向缓冲部41b施加。但是,缓冲部41b的相互相向的端面分别是不具有阶梯差的面,而且,朝向大致上下方向。也就是说,缓冲部41b的相互相向的端面朝向不能有效地支承驱动侧凸轮16的拧紧方向的旋转力(以调节杆14为中心的周方向力)的方向。由此,由于该旋转力而存在缓冲部41b破损,由缓冲部41b产生的缓冲功能丧失的可能性。
此外,日本特开2008-307959号公报公开了由金属材料形成凸轮面部分,由合成树脂形成其卡合凸部的被驱动侧凸轮的构造。在该构造中,能够防止因在被驱动侧凸轮和支撑板部之间金属彼此的接触而产生异音。但是,由于被驱动侧凸轮中的与上下方向长孔卡合的卡合凸部整体仅由合成树脂构成,所以,卡合凸部的前后两侧缘因长期使用,基于与上下方向长孔的前后两侧缘的滑动接触而磨损逐渐变大,松旷量变大。再有,也考虑将上下方向长孔形成为直线状,但是,由于有损方向盘1的上下位置调节的平滑性,所以,并不优选。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04090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040949号公报
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2012/011424号小册子
专利文献4:国际公开第2012/011425号小册子
专利文献5:国际公开第2012/011426号小册子
专利文献6:国际公开第2012/017853号小册子
专利文献7:国际公开第2012/017854号小册子
专利文献8:日本特开2008-30795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鉴于上述那样的情况,提供一种倾斜转向装置的构造,其能够防止方向盘的高度调节时产生不舒服的异音,且能够确保足够的耐久性,进而,能够确保方向盘的高度位置调节的平滑性,且能够谋求提高调节柄的操作感。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倾斜转向装置具备:
转向柱,所述转向柱以在宽度方向设置在前部的倾斜轴为中心摆动位移,在内侧旋转自由地支撑转向轴;
金属制的固定侧托架,所述金属制的固定侧托架被支撑于车身,并且具备夹持前述转向柱的1对支撑板部;
上下方向长孔,所述上下方向长孔被设置在前述1对支撑板部的各自相互匹配的位置,并在上下方向上伸长;
调节杆,所述调节杆在宽度方向上插通前述上下方向长孔;
锚部,所述锚部在前述调节杆的基端部,能够进行沿该上下方向长孔的位移地卡合于设置在前述1对支撑板部中的一方的支撑板部上的前述上下方向长孔;
金属制的被驱动侧凸轮,所述金属制的被驱动侧凸轮构成通过前述调节杆的旋转使轴方向尺寸扩缩的凸轮装置,能够进行相对于该调节杆的相对旋转地被外嵌于该调节杆的靠前端的部分,在其外侧面设置被驱动侧凸轮面,并且在其内侧面突出设置卡合凸部,该卡合凸部能够进行沿该上下方向长孔的位移地并且在以前述调节杆为中心的旋转被抑制了的状态下被卡合于设置在前述1对支撑板部中的另一方的支撑板部上的前述上下方向长孔;和
缓冲部件,所述缓冲部件由与构成前述被驱动侧凸轮的金属材料以及构成前述固定侧托架的金属材料相比软质的材料形成,被装配于前述卡合凸部。
尤其是,本发明的倾斜转向装置的特征在于,在前述缓冲部件的相对于前述调节杆的中心轴旋转对称的至少2处设置有挡块,该挡块伴随着前述凸轮装置的轴方向尺寸的扩缩,在前述被驱动侧凸轮旋转时,不会使前述卡合凸部碰撞前述上下方向长孔的前侧缘或后侧缘,且限制该被驱动侧凸轮的前述旋转。
在本发明的一方式中,前述缓冲部件包括具有将前述卡合凸部的上下两端面覆盖的形状的1对缓冲部,在前述卡合凸部的上下两端面和前述1对缓冲部的相互相向的端面分别形成相互一致的曲柄形的阶梯面,该缓冲部的阶梯面作为前述挡块发挥功能。
具体地说,在前述1对缓冲部的相互相向的端面的前后方向的一部分上分别设置在上下方向突出的缓冲部侧突出部,在前述卡合凸部的上下两端面的前后方向的一部分上分别设置在上下方向突出的凸部侧突出部,与该凸部侧突出部抵接的前述缓冲部侧突出部作为前述挡块发挥功能。更具体地说,前述凸轮装置具备驱动侧凸轮,该驱动侧凸轮能够进行以该调节杆为中心的旋转地被外嵌固定于前述调节杆的前端部,且在该驱动侧凸轮的内侧面设有与前述被驱动侧凸轮面抵接的驱动侧凸轮面,并且,前述卡合凸部和前述缓冲部件被构成为,使在将前述凸轮装置的轴方向尺寸扩大时的该驱动侧凸轮的旋转方向也就是拧紧方向上处于前侧的前述凸部侧突出部的侧面和在该拧紧方向上处于后侧的前述缓冲部侧突出部的侧面抵接。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前述缓冲部侧突出部的前后方向宽度尺寸分别在前述1对缓冲部的相互相向的端面的前后方向宽度尺寸的1/2以上。
另外,优选前述卡合凸部的上下两端面和前述1对缓冲部的相互相向的端面分别成为以前述调节杆的中心轴为中心的旋转对称形状。
在本发明的一方式中,前述凸轮装置具备驱动侧凸轮,该驱动侧凸轮能够进行以该调节杆为中心的旋转地被外嵌固定于前述调节杆的前端部,且在该驱动侧凸轮的内侧面设有与前述被驱动侧凸轮面抵接的驱动侧凸轮面,并且,在前述缓冲部件的一部分设置有覆盖部,所述覆盖部至少覆盖前述卡合凸部的两侧面中的在将前述凸轮装置的轴方向尺寸扩大时的该驱动侧凸轮的旋转方向也就是拧紧方向上的前侧的侧面的靠上下两端的部分,防止该前侧的侧面的靠上下两端的部分和前述上下方向长孔的前侧内侧缘冲撞,并且,作为前述挡块发挥功能。
更具体地说,前述缓冲部件包括具有将前述卡合凸部的上下两端面覆盖的形状的1对缓冲部,前述覆盖部至少从该1对缓冲部的在前述拧紧方向上的前侧端部在上下方向上伸长。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在前述卡合凸部的前后两侧面的上下两端部分别形成凹部,前述卡合凸部的前述上下两端部的前后方向的宽度尺寸比前述卡合凸部的上下方向中间部窄,前述覆盖部从前述1对缓冲部的前后两端部在相互靠近的方向上伸长,并且,与前述凹部卡合,前述卡合凸部的前述上下方向中间部的前后方向两侧面与该覆盖部相比没有在前后方向突出。
在任意一个方式中,都优选前述缓冲部件包括具有将前述卡合凸部的上下两端面覆盖的形状,并且,具有分别在其前后两端部形成有削薄部的低刚性部的1对缓冲部。再有,优选在这些低刚性部与前述卡合凸部的前后两侧面相比在前后方向突出,并且没有从前述驱动侧凸轮向前述被驱动侧凸轮施加将前述凸轮装置的轴方向尺寸扩大的方向的旋转力的中立状态下,不使前述卡合凸部的前后两侧面抵接,仅前述低刚性部弹性地抵接于前述上下方向长孔的前后两侧缘。
另外,在任意一个方式中,都优选在前述被驱动侧凸轮的中央部设置在轴方向贯通且从轴方向看的形状为长圆形的贯通孔,在前述缓冲部件的外侧面的上下方向中央部,在其宽度方向两端部突出设置有1对钩片,其前端部卡定于前述贯通孔的长径方向两侧端缘部。
进而,在任意一个方式中,都优选本发明的倾斜转向装置还具备:
承接托架,所述承接托架在其内面设置阴侧齿轮,具备在沿着前述另一方的支撑板部的前述上下方向长孔的方向长且在前方或者后方开口的凹槽,并且,被固定设置于该另一方的支撑板部的外侧面;
摆动臂,所述摆动臂在其一端部具备能够相对于前述阴侧齿轮卡合脱离的阳侧齿轮,能够进行以前述调节杆为中心的摆动位移地被支撑于前述另一方的支撑板部的外侧面的一部分,和
摆动传递部,所述摆动传递部被设置在前述摆动臂和前述调节柄之间,基于使该调节柄摆动,在将前述凸轮装置的轴方向尺寸扩大了的状态下,使前述阴侧齿轮和前述阳侧齿轮卡合,并且,在使前述凸轮装置的轴方向尺寸缩小了的状态下,使前述摆动臂向将前述阴侧齿轮和前述阳侧齿轮的卡合脱开的方向摆动。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中,由于在缓冲部件的相对于前述调节杆的中心轴旋转对称的至少2处设置有挡块,该挡块伴随着凸轮装置的轴方向尺寸的扩缩,在被驱动侧凸轮旋转时,阻止卡合凸部碰撞上下方向长孔的前侧缘或后侧缘,并且限制被驱动侧凸轮的旋转,所以,在进行方向盘的高度调节时,不仅能够防止产生因在上下方向长孔内、被驱动侧凸轮在上下方向工作时的被驱动侧凸轮的卡合凸部的上下两端面和上下方向长孔的上下两缘部在上下方向碰撞而造成的不舒服的金属音,还能够防止产生因被驱动侧凸轮的旋转带来的因卡合凸部的前后两侧面和上下方向长孔的前后两缘部在旋转方向碰撞而造成的不舒服的金属音。进而,由该挡块确保被驱动侧凸轮以及缓冲部件的耐久性,即使长期使用,也无损方向盘的高度位置调节的平滑性,能够谋求提高调节柄的操作感。
附图说明
图1是针对构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一例的被相互组合的被驱动侧凸轮以及缓冲部件,以从内侧面侧看的状态表示的立体图。
图2是针对图1所示的被驱动侧凸轮以及缓冲部件,以从内侧面侧看的状态表示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针对图1所示的被驱动侧凸轮以及缓冲部件,以从外侧面侧看的状态表示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以自由状态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一例中的上下方向长孔和卡合凸部以及缓冲部件的卡合状态的示意图。
图5是以驱动侧凸轮的拧紧方向的旋转力从卡合凸部作用到缓冲部件的状态表示图4所示的卡合状态的示意图。
图6是以驱动侧凸轮的拧紧相反方向的旋转力从卡合凸部作用到缓冲部件的状态表示图4所示的卡合状态的示意图。
图7是针对构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二例的装配了缓冲部件的摆动臂,以从内侧面侧看的状态表示的立体图。
图8是针对构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二例的被驱动侧凸轮以及缓冲部件,以装配前的状态且以从外侧面侧看的状态表示的立体图。
图9是针对图8所示的被驱动侧凸轮以及缓冲部件,以装配前的状态且以从内侧面侧看的状态表示的立体图。
图10是以自由状态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二例中的上下方向长孔、卡合凸部以及缓冲部件的卡合状态的示意图。
图11是针对构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三例的被驱动侧凸轮以及缓冲部件,以装配前的状态且以从外侧面侧看的状态表示的立体图。
图12是针对图11所示的被驱动侧凸轮以及缓冲部件,以装配前的状态且以从内侧面侧看的状态表示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以往的汽车用转向装置的1例的局部切断大致侧视图。
图14是针对以往的倾斜转向装置的构造的1例,以从前上方看的状态表示的立体图。
图15是针对图14所示的构造,以从后上方看的状态表示的立体图。
图16是图14所示的构造的侧视图。
图17是图16的a-a剖视图。
图18是针对图14所示的构造,省略了一部分表示的分解立体图。
图19中,图19(A)是针对构成以往的倾斜转向装置的1例的装配了缓冲部件的摆动臂的1例,从外侧面侧看的立体图,图19(B)是针对它从内侧面侧看的立体图。
图20是以自由状态表示以往的倾斜转向装置的1例中的上下方向长孔、卡合凸部以及缓冲部件的卡合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的第一例)
图1~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一例。本例的倾斜转向装置基本上具备:转向柱6a,所述转向柱6a以在宽度方向设置在前部的倾斜轴(未图示出)为中心摆动位移,且在内侧旋转自由地支撑转向轴5a;金属制的固定侧托架13,所述金属制的固定侧托架13被支撑在车身上,并且具备夹持转向柱6a的1对支撑板部34a、34b;上下方向长孔(倾斜用长孔)35a、35b,所述上下方向长孔(倾斜用长孔)35a、35b被设置在支撑板部34a、34b的相互匹配的位置上,并在上下方向上伸长;调节杆14,所述调节杆14在宽度方向被插通于上下方向长孔35a、35b;锚部37,所述锚部37被设置于在调节杆14的基端部的从一方的支撑板部34a的外侧面突出的部分,且可进行沿该上下方向长孔35a的位移地卡合于一方的支撑板部34a的上下方向长孔35a;和金属制的被驱动侧凸轮15a,所述金属制的被驱动侧凸轮15a构成通过调节杆14的旋转使轴方向尺寸扩缩的凸轮装置47,可进行相对于调节杆14的相对旋转地被外嵌于在调节杆14的靠前端的部分的从另一方的支撑板部35b的外侧面突出的部分,在外侧面设有被驱动侧凸轮面42,并且在内侧面突出设置卡合凸部39c,该卡合凸部39c可进行沿着该上下方向长孔35b的位移地并且在以调节杆14为中心的旋转被抑制的状态下被卡合于在另一方的支撑板部34b的上下方向长孔35b。在该被驱动侧凸轮15a的中央部设置在轴方向贯通,且从轴方向看的形状为长圆形的贯通孔43a。
更具体地说,在转向柱6a的轴方向中间部固定设置有位移侧托架12,在作为位移侧托架12的一部分的与上下方向长孔35a、35b匹配的部分以在宽度方向贯通的状态形成有通孔32。在固定侧托架13的上部设置安装板部33,固定侧托架13由该安装板部33支撑在车身上。1对支撑板部34a、34b被形成为从该安装板部33向下方下垂,从宽度方向两侧夹着位移侧托架12。调节杆14还插通于位移侧托架12的通孔32。
凸轮装置47具备被驱动侧凸轮15a和驱动侧凸轮16,该驱动侧凸轮16可进行以调节杆14为中心的旋转地并且以调节杆14的向前端侧的位移被抑制的状态外嵌于调节杆14的前端部,且在内侧面设置了驱动侧凸轮面44,被构成为使都是在圆周方向上的凹凸面的被驱动侧凸轮面42和驱动侧凸轮面44卡合。在本例中,使调节杆14旋转的调节柄17的基端部被结合于驱动侧凸轮16。
再有,本例的倾斜转向装置由与构成被驱动侧凸轮15a的金属材料以及构成固定侧托架13(支撑板部34a、34b)的金属材料相比软质的材料形成,具备被嵌合固定并装配在卡合凸部39c的缓冲部件21c。另外,本例的特征是形成在金属制的被驱动侧凸轮15a的内侧面的卡合凸部39c的形状和装配在该卡合凸部39c上的合成树脂制的缓冲部件21c的形状。其它的部分的构造以及作用与以往构造的倾斜转向装置相同。
在本例中,也是缓冲部件21c具备被设置在从上下两侧夹着形成于中央部的圆孔40b的位置上的1对缓冲部41c、41c。在1对缓冲部41c、41c彼此之间内嵌卡合凸部39c,由这些缓冲部41c、41c覆盖卡合凸部39c的上下两端面。在本例的情况下,在该状态下,卡合凸部39c的前后两侧面被构成为与缓冲部41c、41c的前后两侧面相比没有在前后方向突出。另外,在缓冲部件21c的外侧面的上下方向中央部,在其宽度方向两端部突出设置其前端部被卡定在贯通孔43a的长径方向两侧端缘部的1对钩片51。据此,在谋求防止被驱动侧凸轮15a和缓冲部件21c分离的同时,防止被驱动侧凸轮15a在中立状态下松旷。
尤其是,在本例中,卡合凸部39c的上下两端面和作为其对方面的缓冲部41c的相互相向的端面分别成为相互一致的曲柄形的阶梯面。即、在卡合凸部39c的上下两端面中的在驱动侧凸轮16的拧紧方向(图1~图5的箭头α方向)的后端部分别形成在上下方向突出的凸部侧突出部64。据此,将卡合凸部39c的上下两端面分别做成曲柄形的阶梯面。另外,在缓冲部41c的相互相向的端面中的在拧紧方向(箭头α方向)上的从前端部到中间部,分别形成在上下方向突出的缓冲部侧突出部65。在本例的情况下,这些缓冲部侧突出部65的前后方向宽度尺寸w分别比缓冲部41c的相互相向的端面的前后方向宽度尺寸W的2/3稍大(w>(2/3)W)。而且,通过设置这样的缓冲部侧突出部65,将缓冲部41c的相互相向的端面分别做成与卡合凸部39c的上下两端面一致的曲柄形的阶梯面。而且,在使卡合凸部39c的上下两端面和缓冲部41c的相互相向的端面分别一致的状态下,使凸部侧突出部64的前后两侧面中的在拧紧方向(箭头α方向)上的前侧的侧面66和缓冲部侧突出部65的前后两侧面中的在拧紧方向(箭头α方向)上的后侧的侧面67分别抵接。即、在本例中,在1对缓冲部41c中的相对于调节杆14的中心轴旋转对称的2处设置缓冲部侧突出部65,该缓冲部侧突出部65形成作为挡块发挥功能的曲柄形阶梯面。
另外,在缓冲部件21c的上下前后的四角部分,在上侧的缓冲部41c的上半部的前后两端部和下侧的缓冲部41c的下半部的前后两端部分别设置低刚性部68。这些低刚性部68是分别通过在其内侧部分以在轴方向贯通的状态设置作为削薄部的透孔69,来适度地降低其刚性,从而提高其缓冲功能的部分。在本例的情况下,使缓冲部件21c的前后两侧面中的与低刚性部68对应的上下两端部与作为剩余的部分的上下方向中间部相比,分别在前后方向仅稍许突出。
而且,至少在可进行方向盘1的位置调节的状态下,即、在没有从驱动侧凸轮16向被驱动侧凸轮15a施加拧紧方向(箭头α方向)的旋转力,没有从卡合凸部39c向缓冲部件21c施加拧紧方向(箭头α方向)的旋转力的中立状态下,如图4所示,对于上下方向长孔35b的前侧缘62以及后侧缘63,没有抵接卡合凸部39c的前后两侧面,仅分别弹性地轻轻抵接着缓冲部41c中的低刚性部68。据此,根据这些低刚性部68的弹力,抑制卡合凸部39c在上下方向长孔35b的内侧在旋转方向松旷。
另外,在本例的情况下,将包括卡合凸部39c的被驱动侧凸轮15a的整体形状以及包括缓冲部41c的缓冲部件21c的整体形状分别做成以插通于圆孔40b的调节杆14的中心轴为中心的旋转对称形状。据此,由于消除了被驱动侧凸轮15a和缓冲部件21c的上下组合的方向的限制,所以,能够谋求组装作业的容易化。
在本例的倾斜转向装置的情况下,若在调节方向盘1的位置后,为保持该调节后的位置,由调节柄17使驱动侧凸轮16向拧紧方向(箭头α方向)旋转,则基于该驱动侧凸轮16的驱动侧凸轮面44和被驱动侧凸轮15a的被驱动侧凸轮面42的相互推压,向该被驱动侧凸轮15a施加相同方向(箭头α方向)的旋转力。而且,由于该旋转力,卡合凸部39c以及缓冲部件21c按照图4至图5的顺序所示,在上下方向长孔35b的内侧在相同方向(箭头α方向)仅旋转微小量。而且,与之相伴,存在于四角部分的低刚性部68中的存在于相同方向(箭头α方向)的前方的对角2处(图5中左上的1处以及右下的1处)的低刚性部68分别被推压在上下方向长孔35b的前后两侧缘62、63,被弹性地压溃。同时,缓冲部件21c的前后两侧面中的对于对角2处的低刚性部68在上下方向中央侧相邻的部分分别抵接于上下方向长孔35b的前后两侧缘62、63。其结果为,如图5中粗箭头所示,形成卡合凸部39c的曲柄形的阶梯面的凸部侧突出部64的在拧紧方向(箭头α方向)上的前侧的侧面66按压形成缓冲部41c的曲柄形的阶梯面的缓冲部侧突出部65的在拧紧方向(箭头α方向)的后侧的侧面67,但是,缓冲部41c的缓冲部侧突出部65在前后两侧缘62、63和凸部侧突出部64的侧面66之间,在前后方向被压缩,作为被驱动侧凸轮15a的旋转的挡块来发挥功能,据此,支承相同方向(箭头α方向)的旋转力。而且,阻止卡合凸部39c以及缓冲部件21c在上下方向长孔35b的内侧在相同方向(箭头α方向)进一步旋转。
另外,在本例的情况下,能够确实地避免在卡合凸部39c仅旋转微小量的情况下,卡合凸部39c的前后两侧面碰撞于上下方向长孔35b的前后两侧缘62、63。具体地说,将卡合凸部39c的前后两侧面的上下方向两半部中的伴随着相同方向(箭头α方向)的旋转而接近上下方向长孔35b的前后两侧缘62、63一侧的半部分别做成倾斜面部70,该倾斜面部70在上下方向越去向缓冲部41c越去向前后方向中央侧的方向上倾斜。
另一方面,若从图5所示的状态为了可以进行方向盘1的位置调节,而由调节柄17使驱动侧凸轮16向拧紧相反方向(与箭头α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则基于驱动侧凸轮面44和被驱动侧凸轮面42的摩擦卡合,向被驱动侧凸轮15a施加相同方向(与箭头α方向相反的方向)的旋转力。而且,由于该旋转力,卡合凸部39c以及缓冲部件21c按照图5至图6的顺序所示,在上下方向长孔35b的内侧,在相同方向(与箭头α方向相反的方向=图6的箭头β方向)仅旋转微小量。而且,与此相伴,对角2处的低刚性部68弹性地复原。另外,同时,如图6中粗箭头所示,成为缓冲部41c在上下方向长孔35b的前后两侧缘62、63和卡合凸部39c的上下两端面中的从凸部侧突出部64脱开的部分之间顶起的状态。其结果为,驱动侧凸轮面44和被驱动侧凸轮面42的摩擦卡合被解除,阻止卡合凸部39c以及缓冲部件21c在上下方向长孔35b的内侧在相同方向(箭头β方向)进一步旋转。另外,驱动侧凸轮面44和被驱动侧凸轮面42的摩擦卡合力小。由此,在图6所示的状态下,驱动侧凸轮面44和被驱动侧凸轮面42的摩擦卡合不会在缓冲部41c产生大的弹性变形地被容易地解除。
在本例的倾斜转向装置的情况下,基于低刚性部68的弹力,卡合凸部39c在上下方向长孔35b的内侧在旋转方向松旷的情况被抑制。由此,能够抑制向操作调节柄17的驾驶者传达的作为松旷的感触的不协调感。另外,在本例的情况下,在图4所示的中立状态下,成为低刚性部68弹性地轻轻抵接于上下方向长孔35b的前后两侧缘62、63的状态,但是,由于这些低刚性部68的刚性低,所以,能够将相对于前后两侧缘62、63的抵接压力抑制得低。因此,作用于这些抵接部的摩擦力被抑制得小,在调节方向盘1的高度位置时,可以以轻的力使卡合凸部39c以及缓冲部件21c沿上下方向长孔35b平滑地移动。
另外,根据本例的倾斜转向装置,能够提高缓冲部件21c的耐久性。即、在本例的情况下,在图5所示的状态下,拧紧方向(箭头α方向)的旋转力经凸部侧突出部64的在拧紧方向(箭头α方向)上的前侧的侧面66和缓冲部侧突出部65的在拧紧方向(箭头α方向)上的后侧的侧面67的抵接部从卡合凸部39c向缓冲部41c传递。这里,缓冲部侧突出部65的侧面67分别朝向大致前后方向。也就是说,这些侧面67分别朝向能够有效地支承拧紧方向(箭头α方向)的旋转力(以调节杆14为中心的周方向力)的方向。由此,在图5所示的状态下,能够由缓冲部侧突出部65有效地支承拧紧方向(箭头α方向)的旋转力。而且,在本例的情况下,由于使这些缓冲侧突出部65的前后方向宽度尺寸w足够大(w>(2/3)W),所以,充分确保这些缓冲侧突出部65的强度。因此,难以使包括这些缓冲侧突出部65而构成的缓冲部41c破损,可以与此相应地提高缓冲部件21c的耐久性。
另外,在本例中,也与以往构造同样,优选基于阴侧齿轮50和阳侧齿轮54的卡合来保持方向盘1的高度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将凸轮装置47产生的轴力抑制得小,也能够切实地进行高度位置的保持。该轴力只要是位移侧托架12不会在固定侧托架13的内侧松旷的程度的大小即可。而且,将凸轮装置47产生的轴力抑制得低的情况,与在由调节柄17使驱动侧凸轮16在拧紧方向(箭头α方向)旋转时将向被驱动侧凸轮15a施加的相同方向(箭头α方向)的旋转力抑制得低的情况相关连。而且,将该旋转力抑制得低的情况与抑制从卡合凸部39c向缓冲部件21c传递的旋转力容易确保该缓冲部件21c的耐久性的情况相关连。因此,本例的构造通过与基于阴侧齿轮50和阳侧齿轮54的卡合的方向盘1的高度位置保持机构组合,能够得到足够的效果。另外,凸轮装置47产生的轴力通过螺母45的拧紧扭矩的调节可任意且容易地调节。
另外,在本例中,就调节杆14的基端侧的卡合凸部39a和构成装配在该卡合凸部39a上的缓冲部件21a的1对缓冲部41a而言,优选采用与卡合凸部39c和缓冲部41c相同的构造,但是,没有必要一定采用。另外,1对上下方向长孔35a、35b的形状并不限于以倾斜轴为中心的局部圆弧状,即使是单纯的直线状,也能够得到本例的效果。再有,就设置了阳侧齿轮54的摆动臂19的设置方向而言,也可以是与图14~18所示的构造大致180度相反的方向。并不局限于此,只要具备作为本例的特征的形成在被驱动侧凸轮15a的内侧面的卡合凸部39c的形状和装配在卡合凸部39c上的合成树脂制的缓冲部件21c的形状,任何改进例、变更例都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二例)
图7~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二例。在本例的构造的情况下,在卡合凸部39d的前后两侧面的上下两端部的4处位置分别形成凹部71,卡合凸部39d的前后方向的宽度尺寸在上下两端部比上下方向中间部窄。换言之,卡合凸部39d的前后两侧面的上下方向中间部分别与上下方向两端部相比稍许突出。另外,在缓冲部件21d上,在从上下两侧夹着形成于中央部的圆孔40b的位置分别形成缓冲部41d。这些缓冲部41d彼此的间隔与卡合凸部39d的上下方向高度一致或稍大,在缓冲部41d彼此之间内嵌卡合凸部39d,由这些缓冲部41d覆盖卡合凸部39d的上下两端面。另外,在这些缓冲部41d的内侧面侧形成有凹孔72。这些凹孔72是为了将这些缓冲部41d的容积抑制得小,在合成树脂注塑成形时抑制产生被称为缩孔的变形以及为了适度降低缓冲部41d的刚性,提高这些缓冲部41d的缓冲功能而设置的。
再有,在本例中,设置有从缓冲部41d的相互相向的面的前后两端部的合计4处位置在相互挨近的方向上伸长的分别为平板状的覆盖部73。这些覆盖部73的厚度尺寸T(参见图10)比形成在卡合凸部39d的前后两侧面的凹部71和高度方向中间部的阶梯差部的高度H稍大(T>H)。另外,上下的覆盖部73的上下方向端缘彼此的间隔D比卡合凸部39d的前后两侧面的上下方向中间部的上下方向长度L稍大(D>L)。因此,在使被驱动侧凸轮15b和缓冲部件21d从图8以及图9所示的状态挨近,像图7所示那样组合的状态下,卡合凸部39d嵌入缓冲部41d彼此之间,并且,卡合凸部39d的前后方向两侧面的上下方向两端部由覆盖部73覆盖。另外,在该状态下,不存在卡合凸部39d的前后方向两侧面的上下方向中间部与覆盖部73相比在前后方向突出的情况。即、在本例中,在1对缓冲部41d中的相对于调节杆14的中心轴旋转对称的4处设置作为挡块发挥功能的覆盖部73。但是,也可以替代性地仅在1对缓冲部41d中相对于调节杆14的中心轴旋转对称的2处,即,在拧紧方向(箭头α方向)上的前侧设置作为挡块发挥功能的覆盖部73。另外,在本例的情况下,并非覆盖部73单独作为挡块发挥功能,而是1对缓冲部41d和覆盖部73协作,作为被驱动侧凸轮15b的旋转的挡块发挥功能。
根据本例的倾斜转向装置,防止在进行方向盘1的高度调节时产生不舒服的异音,而且,确保足够的耐久性,即使长期使用,也防止有损方向盘1的上下位置调节的平滑性。即、在形成于被驱动侧凸轮15b的内侧面的金属制的卡合凸部39d和上下方向长孔35b的前后两侧缘62、63之间,如图10所示,存在覆盖部73。因此,因为卡合凸部39d和前后两侧缘62、63没有直接抵接,所以,不存在基于金属彼此的直接碰撞而产生不舒服的振动、异音的情况。另外,由于在本例的构造中,也是卡合凸部39d以及缓冲部件21d的形状上下对称,所以,即使不限制装配方向,也能够得到上述的作用以及效果。
另外,用于使被驱动侧凸轮15b可以在上下方向长孔35b的内侧以阻止了以调节杆14为中心的旋转的状态、进行沿着该上下方向长孔35b的位移(升降)的构造主要由金属制的卡合凸部39d承担。由于与上下方向长孔35b的前后两侧缘62、63摩擦的覆盖部73为薄壁,所以,弹性变形量受到限制,即使一面被前后两侧缘62、63推压,一面滑动,前后两侧缘62、63的向覆盖部73的咬入量也被抑制得小。由此,与在咬入量多的状态相互摩擦的情况相比,覆盖部73的磨损量被抑制得小。假设即使在这些覆盖部73磨损掉的状态下,也能够由卡合凸部39d阻止被驱动侧凸轮15b以调节杆14为中心旋转,因此,无论是否长期使用,都防止有损方向盘1的上下位置调节的平滑性。
另外,在本例中,也通过具备基于阴侧齿轮50和阳侧齿轮54的卡合来保持方向盘1的高度位置的构造,将扩大凸轮装置47的轴方向尺寸时向被驱动侧凸轮15b施加的力矩抑制得低,将在卡合凸部39d的前后两侧面和上下方向长孔35b的前后两侧缘62、63之间按压覆盖部73的力抑制得低,确保覆盖部73的耐久性。其它的部分的构造以及作用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一例的倾斜转向装置相同。
(实施方式的第三例)
图11以及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三例。在本例的构造的情况下,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二例的构造基本相同,但是,在缓冲部件21e的上下前后的四角部分,在上侧的缓冲部41e的上半部的前后两端部和下侧的缓冲部41e的下半部的前后两端部,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一例同样,以在其内侧部分以在轴方向贯通的状态形成作为削薄部的透孔69的方式分别设置有低刚性部68。这些低刚性部68分别在其内侧部分以在轴方向贯通的状态设置作为削薄部的透孔69,并且,使缓冲部件21e的前后两侧面中的与低刚性部68对应的上下两端部与作为剩余的部分的上下方向中间部相比分别在前后方向稍许突出,这点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二例不同。其它的部分的构造以及作用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一例以及第二例的倾斜转向装置相同。
上面,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若干实施方式,但本发明无论有无这些实施方式的细节的构造,都在如下的构造上具有特征:实现防止在进行方向盘的高度位置调节时,基于突出设置于在上下方向长孔内旋转的被驱动侧凸轮的内侧面的卡合凸部和该上下方向长孔的前后两侧缘之间在旋转方向的碰撞而产生不舒服的异音。因此,(1)在被驱动侧凸轮伴随着凸轮装置的轴方向尺寸的扩缩而旋转时,阻止卡合凸部与上下方向长孔的前侧缘或后侧缘碰撞,并且,限制该被驱动侧凸轮的旋转的挡块、(2)被设置在被驱动侧凸轮的卡合凸部和缓冲部件的1对缓冲部的每一个的曲柄形的阶梯面、(3)被设置在缓冲部件的一部分,且至少覆盖卡合凸部的在拧紧方向上的前侧的侧面的靠上下两端的部分的覆盖部、(4)被形成在缓冲部件的缓冲部,具有将卡合凸部的上下两端面覆盖的形状,并且,分别在其前后两端部具有削薄部的低刚性部、(5)与卡合凸部的前后两侧面相比在前后方向突出的低刚性部,这样的使本发明带有特征的要素可以在不相互冲突的情况下单独或相互组合来应用,构成本发明。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本发明可以广泛地应用于至少具备手动式的倾斜机构的倾斜转向装置的构造,进而还可以应用于具备用于调节方向盘的前后位置的伸缩机构的倾斜伸缩转向装置。
附图标记说明
1:方向盘;2:转向齿轮单元;3:输入轴;4:拉杆;5、5a:转向轴;6、6a:转向柱;7:自由接头;8:中间轴;9:自由接头;10:电动马达;11:壳体;12:位移侧托架;13:固定侧托架;14:调节杆;15、15a、15b:被驱动侧凸轮;16:驱动侧凸轮;17:调节柄;18:承接托架;19:摆动臂;20:摆动传递部;21a、21b、21c、21d:缓冲部件;22:外柱;23:内柱;24:压块;25:壳体;26:支撑管;27:内轴;28:外轴;29:输出轴;30:侧板部;31:杆部;32:通孔;33:安装板部;34a、34b:支撑板部;35a、35b:上下方向长孔;37:锚部;38:阳螺纹部;39a、39b、39c、39d:卡合凸部;40a、40b:圆孔;41a、41b、41c、41d:缓冲部;42:被驱动侧凸轮面;43a、43b:贯通孔;44:驱动侧凸轮面;45:螺母;46:推力轴承;47:凸轮装置;48:保持凹部;49:凹槽;50:阴侧齿轮;51:钩片;52:保持孔;53:定心弹簧;54:阳侧齿轮;55:突片;56:卡定台阶部;57:弹性卡定片;58:套筒;59:能量吸收部件;60:第一缓冲板;61:第二缓冲板;62:前侧缘;63:后侧缘;64:凸部侧突出部;65:缓冲部侧突出部;66:侧面;67:侧面;68:低刚性部;69:透孔;70:倾斜面部;71:凹部;72:凹孔;73:覆盖部。

Claims (13)

1.一种倾斜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转向柱,所述转向柱以在宽度方向设置在前部的倾斜轴为中心摆动位移,在内侧旋转自由地支撑转向轴;
金属制的固定侧托架,所述金属制的固定侧托架被支撑于车身,并且具备夹持前述转向柱的1对支撑板部;
上下方向长孔,所述上下方向长孔被设置在前述1对支撑板部的各自相互匹配的位置,并在上下方向上伸长;
调节杆,所述调节杆在宽度方向上插通前述上下方向长孔;
锚部,所述锚部在前述调节杆的基端部,能够进行沿该上下方向长孔的位移地卡合于设置在前述1对支撑板部中的一方的支撑板部上的前述上下方向长孔;
金属制的被驱动侧凸轮,所述金属制的被驱动侧凸轮构成通过前述调节杆的旋转使轴方向尺寸扩缩的凸轮装置,能够进行相对于该调节杆的相对旋转地被外嵌于该调节杆的靠前端的部分,在其外侧面设置被驱动侧凸轮面,并且在其内侧面突出设置卡合凸部,该卡合凸部能够进行沿该上下方向长孔的位移地并且在以前述调节杆为中心的旋转被抑制了的状态下被卡合于设置在前述1对支撑板部中的另一方的支撑板部上的前述上下方向长孔;和
缓冲部件,所述缓冲部件由与构成前述被驱动侧凸轮的金属材料以及构成前述固定侧托架的金属材料相比软质的材料形成,被装配于前述卡合凸部,
在前述缓冲部件的相对于前述调节杆的中心轴旋转对称的至少2处设置有挡块,该挡块阻止伴随着前述凸轮装置的轴方向尺寸的扩缩,在前述被驱动侧凸轮旋转时,前述卡合凸部碰撞前述上下方向长孔的前侧缘或后侧缘,并且,限制该被驱动侧凸轮的前述旋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倾斜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缓冲部件包括具有将前述卡合凸部的上下两端面覆盖的形状的1对缓冲部,在前述卡合凸部的上下两端面和前述1对缓冲部的相互相向的端面分别形成相互一致的曲柄形的阶梯面,该缓冲部的阶梯面作为前述挡块发挥功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倾斜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前述1对缓冲部的相互相向的端面的前后方向的一部分上分别设置有在上下方向突出的缓冲部侧突出部,在前述卡合凸部的上下两端面的前后方向的一部分上分别设置在上下方向突出的凸部侧突出部,与该凸部侧突出部抵接的前述缓冲部侧突出部作为前述挡块发挥功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倾斜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凸轮装置具备驱动侧凸轮,该驱动侧凸轮能够进行以该调节杆为中心的旋转地被外嵌固定于前述调节杆的前端部,且在该驱动侧凸轮的内侧面设有与前述被驱动侧凸轮面抵接的驱动侧凸轮面,并且,前述卡合凸部和前述缓冲部件被构成为,使在将前述凸轮装置的轴方向尺寸扩大时的该驱动侧凸轮的旋转方向也就是拧紧方向上处于前侧的前述凸部侧突出部的侧面和在该拧紧方向上处于后侧的前述缓冲部侧突出部的侧面抵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倾斜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缓冲部侧突出部的前后方向宽度尺寸分别在前述1对缓冲部的相互相向的端面的前后方向宽度尺寸的1/2以上。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倾斜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卡合凸部的上下两端面和前述1对缓冲部的相互相向的端面分别成为以前述调节杆的中心轴为中心的旋转对称形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倾斜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凸轮装置具备驱动侧凸轮,该驱动侧凸轮能够进行以该调节杆为中心的旋转地被外嵌固定于前述调节杆的前端部,且在该驱动侧凸轮的内侧面设有与前述被驱动侧凸轮面抵接的驱动侧凸轮面,并且,在前述缓冲部件的一部分设置有覆盖部,所述覆盖部至少覆盖前述卡合凸部的两侧面中的在将前述凸轮装置的轴方向尺寸扩大时的该驱动侧凸轮的旋转方向也就是拧紧方向上的前侧的侧面的靠上下两端的部分,防止该前侧的侧面的靠上下两端的部分和前述上下方向长孔的前侧内侧缘冲撞,并且,作为前述挡块发挥功能。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倾斜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缓冲部件包括具有将前述卡合凸部的上下两端面覆盖的形状的1对缓冲部,前述覆盖部至少从该1对缓冲部的在前述拧紧方向上的前侧端部在上下方向上伸长。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倾斜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卡合凸部的前后两侧面的上下两端部分别形成凹部,前述卡合凸部的前述上下两端部的前后方向的宽度尺寸比前述卡合凸部的上下方向中间部窄,前述覆盖部从前述1对缓冲部的前后两端部在相互靠近方向上伸长,并且,与前述凹部卡合,前述卡合凸部的前述上下方向中间部的前后方向两侧面与该覆盖部相比没有在前后方向突出。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倾斜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缓冲部件包括1对缓冲部,该1对缓冲部具有将前述卡合凸部的上下两端面覆盖的形状,并且,分别具有在其前后两端部形成有削薄部的低刚性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倾斜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前述低刚性部与前述卡合凸部的前后两侧面相比在前后方向上突出,并且没有从前述驱动侧凸轮对前述被驱动侧凸轮施加将前述凸轮装置的轴方向尺寸扩大的方向的旋转力的中立状态下,仅前述低刚性部弹性地抵接于前述上下方向长孔的前后两侧缘。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倾斜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前述被驱动侧凸轮的中央部设置在轴方向贯通且从轴方向看的形状为长圆形的贯通孔,在前述缓冲部件的外侧面的上下方向中央部,在其宽度方向两端部突出设置有1对钩片,其前端部卡定于前述贯通孔的长径方向两侧端缘部。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倾斜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承接托架,所述承接托架在其内面设置阴侧齿轮,具备在沿着前述另一方的支撑板部的前述上下方向长孔的方向长且在前方或者后方开口的凹槽,并且,被固定设置于该另一方的支撑板部的外侧面;
摆动臂,所述摆动臂在其一端部具备能够相对于前述阴侧齿轮卡合脱离的阳侧齿轮,能够进行以前述调节杆为中心的摆动位移地被支撑于前述另一方的支撑板部的外侧面的一部分,和
摆动传递部,所述摆动传递部被设置在前述摆动臂和前述调节柄之间,基于使该调节柄摆动,在将前述凸轮装置的轴方向尺寸扩大了的状态下,使前述阴侧齿轮和前述阳侧齿轮卡合,并且,在使前述凸轮装置的轴方向尺寸缩小了的状态下,使前述摆动臂向将前述阴侧齿轮和前述阳侧齿轮的卡合脱开的方向摆动。
CN201380003477.9A 2012-07-12 2013-07-10 倾斜转向装置 Active CN1038746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33511.9A CN105416380B (zh) 2012-07-12 2013-07-10 倾斜转向装置
CN201510790563.XA CN105438248B (zh) 2012-07-12 2013-07-10 倾斜转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56115A JP5796553B2 (ja) 2012-07-12 2012-07-12 チルト式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12-156115 2012-07-12
JP2013-041692 2013-03-04
JP2013041691A JP5692257B2 (ja) 2013-03-04 2013-03-04 チルト式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13041692A JP5796589B2 (ja) 2013-03-04 2013-03-04 チルト式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13-041691 2013-03-04
PCT/JP2013/068903 WO2014010641A2 (ja) 2012-07-12 2013-07-10 チルト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90563.XA Division CN105438248B (zh) 2012-07-12 2013-07-10 倾斜转向装置
CN201510733511.9A Division CN105416380B (zh) 2012-07-12 2013-07-10 倾斜转向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74617A true CN103874617A (zh) 2014-06-18
CN103874617B CN103874617B (zh) 2016-03-30

Family

ID=49916621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33511.9A Active CN105416380B (zh) 2012-07-12 2013-07-10 倾斜转向装置
CN201380003477.9A Active CN103874617B (zh) 2012-07-12 2013-07-10 倾斜转向装置
CN201510790563.XA Active CN105438248B (zh) 2012-07-12 2013-07-10 倾斜转向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33511.9A Active CN105416380B (zh) 2012-07-12 2013-07-10 倾斜转向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90563.XA Active CN105438248B (zh) 2012-07-12 2013-07-10 倾斜转向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150241B2 (zh)
EP (1) EP2873589B1 (zh)
CN (3) CN105416380B (zh)
WO (1) WO2014010641A2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07793A (zh) * 2016-04-27 2017-11-03 日本电产三协(浙江)有限公司 流体缓冲装置、带缓冲的设备以及西式马桶单元
CN108698628A (zh) * 2016-02-12 2018-10-23 Nsk美国有限公司 自对准传动装置
CN112744284A (zh) * 2019-10-31 2021-05-04 操纵技术Ip控股公司 倾斜杆组件
CN115465349A (zh) * 2022-09-30 2022-12-13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转向盘及车辆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1310768D0 (en) * 2013-06-17 2013-07-31 Trw Ltd A Steering Column Assembly
US9764757B2 (en) * 2014-06-27 2017-09-19 Steering Solutions Ip Holding Corporation Steering column energy absorbing rake lock
BR112017014952A2 (pt) * 2015-01-13 2018-03-13 Nsk Ltd dispositivo de came e dispositivo de ajuste de posição para roda de direção
FR3035057B1 (fr) * 2015-04-15 2018-07-27 Zf Systemes De Direction Nacam S.A.S. Mecanisme de serrage a cames et colonne de direction associee
CN105711637B (zh) * 2016-04-07 2017-11-28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转向管柱角度调节机构
JP6796255B2 (ja) * 2017-02-10 2020-12-09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US10494012B2 (en) * 2017-09-22 2019-12-03 Steering Solutions Ip Holding Corporation Travel control system for cam assembly
US10286945B2 (en) 2017-10-05 2019-05-14 Thyssenkrupp Ag Adjustable steering column assembly
US10597062B2 (en) 2017-10-09 2020-03-24 Thyssenkrupp Presta Ag Steering column assembly with crash bracket rotation dampening mechanism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same
CN108482477B (zh) * 2018-03-08 2021-07-23 蒂森克虏伯普利斯坦汽车零部件(上海)有限公司 汽车转向柱的调节系统
CN108909822B (zh) * 2018-06-12 2020-05-19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转向管柱组件的锁止装置、转向管柱组件以及车辆
CN108909824B (zh) * 2018-06-12 2020-02-18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转向管柱降噪结构
DE102018128119A1 (de) * 2018-11-09 2020-05-14 Trw Automotive Gmbh Feststelleinrichtung für eine verstellbare Lenksäulenbaugruppe
US11279393B2 (en) * 2020-04-29 2022-03-22 Steering Solutions Ip Holding Corporation Inner cam assembly for steering rake adjustment assembly
CN115009348B (zh) * 2022-07-22 2023-10-31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手动四向调节转向管柱结构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307959A (ja) * 2007-06-13 2008-12-25 Nsk Ltd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US20090241721A1 (en) * 2008-03-25 2009-10-01 Nsk Ltd. Steering apparatus
JP2010069946A (ja) * 2008-09-16 2010-04-02 Nsk Ltd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N102438874A (zh) * 2010-07-21 2012-05-02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转向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01567A (en) * 1992-09-23 1994-04-12 Chrysler Corporation Low pivot tilt steering column clamping mechanism
US7021660B2 (en) * 2002-09-30 2006-04-04 Nsk Steering Systems America, Inc. Adjustable steering column for motor vehicles
JP4304584B2 (ja) * 2003-06-18 2009-07-29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チルトヒンジ機構およ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4247996B2 (ja) * 2005-03-18 2009-04-02 株式会社山田製作所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の固定装置
JP5131425B2 (ja) * 2005-11-21 2013-01-30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装置
JP2009227181A (ja) * 2008-03-25 2009-10-08 Nsk Ltd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5203792B2 (ja) * 2008-04-18 2013-06-05 株式会社山田製作所 チルト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US7819426B2 (en) * 2008-04-24 2010-10-26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Over-center locking mechanism for steering column assembly
EP2497696B1 (en) 2010-08-05 2015-02-18 NSK Ltd. Shock-absorbing steering device
JP5293825B2 (ja) 2010-08-06 2013-09-18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衝撃吸収式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5229279B2 (ja) 2010-08-17 2013-07-03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衝撃吸収式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5229280B2 (ja) 2010-08-19 2013-07-03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衝撃吸収式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5338922B2 (ja) * 2010-09-14 2013-11-13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N103370255B (zh) * 2010-10-08 2016-07-06 Trw操舵系统波兰有限责任公司 转向柱组件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307959A (ja) * 2007-06-13 2008-12-25 Nsk Ltd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US20090241721A1 (en) * 2008-03-25 2009-10-01 Nsk Ltd. Steering apparatus
JP2010069946A (ja) * 2008-09-16 2010-04-02 Nsk Ltd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N102438874A (zh) * 2010-07-21 2012-05-02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转向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98628A (zh) * 2016-02-12 2018-10-23 Nsk美国有限公司 自对准传动装置
CN107307793A (zh) * 2016-04-27 2017-11-03 日本电产三协(浙江)有限公司 流体缓冲装置、带缓冲的设备以及西式马桶单元
CN107307793B (zh) * 2016-04-27 2023-02-17 日本电产三协(浙江)有限公司 流体缓冲装置、带缓冲的设备以及西式马桶单元
CN112744284A (zh) * 2019-10-31 2021-05-04 操纵技术Ip控股公司 倾斜杆组件
CN115465349A (zh) * 2022-09-30 2022-12-13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转向盘及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010641A2 (ja) 2014-01-16
CN105416380B (zh) 2017-09-29
CN105438248A (zh) 2016-03-30
CN105438248B (zh) 2018-01-30
EP2873589B1 (en) 2019-03-06
US20140284909A1 (en) 2014-09-25
EP2873589A2 (en) 2015-05-20
CN105416380A (zh) 2016-03-23
US9150241B2 (en) 2015-10-06
CN103874617B (zh) 2016-03-30
EP2873589A4 (en) 2017-07-19
WO2014010641A3 (ja) 2014-03-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74617A (zh) 倾斜转向装置
EP1468895B1 (en) Steering device
JP5070795B2 (ja)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の位置調節装置
CN102112362A (zh) 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
CN106660572B (zh) 具有倾斜调整的转向柱组件及用于抵抗冲击的改进组装方法
JP2009001251A (ja) 車両操舵用伸縮軸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車両用操舵装置
EP2765057B1 (en) Telescopic steering device
CN102381174A (zh) 用于车辆的滚动连杆的结构
JP5626346B2 (ja) 自動車用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N104071206A (zh) 用于车辆的转向柱的伸缩装置
CN103661562A (zh) 汽车转向柱
US20190381915A1 (en) Power seat slide device
CN104245476A (zh) 转向柱
JP5975199B1 (ja)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N103747978B (zh) 带有用于防止滑动的轴向锁止系统的调整配件
US8448986B2 (en) Device for adjusting a steering column
CN103732472A (zh) 倾斜式转向柱装置
JP5741388B2 (ja) テレスコピック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5553005B2 (ja) 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用支持装置
JP5476453B2 (ja) 車両用シートのパワースライド装置
JP5967234B2 (ja) チルト式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5515081B2 (ja) セパレータ部材の取付構造
CN114684246A (zh) 车辆转向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JP5796589B2 (ja) チルト式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17124640A (ja) ラックアンドピニオン式ステアリングギヤユニット用ハウジン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