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44252A - 显示面板装置、显示装置以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装置、显示装置以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44252A
CN102144252A CN2009801026275A CN200980102627A CN102144252A CN 102144252 A CN102144252 A CN 102144252A CN 2009801026275 A CN2009801026275 A CN 2009801026275A CN 200980102627 A CN200980102627 A CN 200980102627A CN 102144252 A CN102144252 A CN 1021442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capacitor
voltage
driving element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0262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44252B (zh
Inventor
松井雅史
小野晋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led Inc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1442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442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442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4425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3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 G09G3/3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G09G3/320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 G09G3/3225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using an active matrix
    • G09G3/3233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using an active matrix with pixel circuitry controlling the current through the light-emitting elemen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7Passive-matrix OLED displays
    • H10K59/179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8Active matrix structure, i.e. with use of active elements, inclusive of non-linear two terminal elements, in the pixels together with light emitting or modulating elements
    • G09G2300/0809Several active elements per pixel in active matrix panels
    • G09G2300/0842Several active elements per pixel in active matrix panels forming a memory circuit, e.g. a dynamic memory with one capacitor
    • G09G2300/0852Several active elements per pixel in active matrix panels forming a memory circuit, e.g. a dynamic memory with one capacitor being a dynamic memory with more than one capacitor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8Active matrix structure, i.e. with use of active elements, inclusive of non-linear two terminal elements, in the pixels together with light emitting or modulating elements
    • G09G2300/0876Supplementary capacities in pixels having special driving circuits and electrodes instead of being connected to common electrode or ground; Use of additional capacitively coupled compensatio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2Addressing, scanning or driving the display screen or processing steps related thereto
    • G09G2310/0243Details of the generation of driving signals
    • G09G2310/0251Precharge or discharge of pixel before applying new pixel voltag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2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09G2320/0223Compensation for problems related to R-C delay and attenuation in electrodes of matrix panels, e.g. in gate electrodes or on-substrate video signal electr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Control Of El Display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一种显示面板装置,包括:有机EL元件(13);电容器(14);驱动晶体管(11),栅连接于电容器(14)的第一电极,使漏电流在有机EL元件(13)流动;选择晶体管(12),对提供信号电压的数据线(20)与电容器(14)的第一电极的导通进行控制;开关晶体管(16),对驱动晶体管(11)的源与电容器(14)的第二电极的导通进行控制;以及驱动电路,在开关晶体管(16)的导通状态下,使选择晶体管(12)导通,向电容器(14)的第一电极提供信号电压,使电流在驱动晶体管(11)的源与电容器(14)的第二电极之间流动后,在经过预定期间后,使开关晶体管(16)截止,使驱动晶体管(11)的源与电容器(14)的第二电极成为非导通。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装置、显示装置以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面板装置、显示装置以及其控制方法,尤其涉及使用了电流驱动型发光元件的显示面板装置、显示装置以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用电流驱动型发光元件的图像显示装置,周知的是用有机电致发光(EL)元件的图像显示装置。该使用自发光的有机EL元件的有机EL显示装置,不需要液晶显示装置所需要的背光源,最适于装置的薄型化。并且,由于视野角也不受限制,因此人们期望实现实用化,以作为下一代的显示装置。并且,用于有机EL显示装置的有机EL元件与液晶面板(cell)不同,有机EL元件的各个发光元件的亮度(brightness)受在该处流动的电流值控制,而液晶面板受施加在该处的电压控制。
通常,在有机EL显示装置中,构成像素的有机EL元件被配置成矩阵状。在多个行电极(扫描线)和多个列电极(数据线)的交点上设置有机EL元件,在所选择的行电极与多个列电极之间施加相当于数据信号的电压,驱动有机EL元件,这被称为无源矩阵式(passive matrix type)的有机EL显示装置。
另一方面,在多个扫描线和多个数据线的交点上设置开关薄膜晶体管(TFT:Thin Film Transistor),在该开关TFT上连接驱动元件的栅极,通过被选择的扫描线使该开关TFT导通,从信号线向驱动元件输入数据信号。通过该驱动元件驱动有机EL元件,这被称为有源矩阵式(active matrixtype)的有机EL显示装置。
有源矩阵式的有机EL显示装置与无源矩阵式的有机EL显示装置不同,在无源矩阵式的有机EL显示装置中,仅在选择各行电极(扫描线)的期间,与其连接的有机EL元件发光,在有源矩阵式的有机EL显示装置中,能够使有机EL元件发光到下次扫描(选择)为止,所以即使扫描线条数增多,也不会导致显示器的亮度减少。从而,有源矩阵式的有机EL显示装置,能够以低电压驱动,能够实现低消耗电力化。然而,有源矩阵式的有机EL显示装置具有以下的缺点,即,因为驱动晶体管的特性的不均匀(差异),即使提供相同的数据信号,各个像素的有机EL元件的亮度也不同,从而导致亮度不均的发生。
对于该问题,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已公开以简单的像素电路来补偿各个像素的特性的不均匀的方法,以作为因驱动晶体管的特性的不均匀而引起的亮度不均的补偿方法。
图14是专利文献1所述的以往的显示装置中的像素部的电路结构图。该图的显示装置500包括像素阵列部501、水平选择器503、写权限探测器(Write Scanner,端口扫描器)504以及偏置扫描器505。像素阵列部501包括配置为二维状的像素部502。
像素部502由以下的简单的电路元件构成,即:发光元件508,阴极连接于负电源线512;驱动晶体管507,漏极连接于正电源线511,源极连接于发光元件508的阳极;保持电容509,连接于驱动晶体管507的栅极-源极间;辅助电容510,连接于驱动晶体管507的源极与偏置线BS之间;采样晶体管506,栅极连接于扫描线WS,用于从信号线SL将图像信号选择性地施加到驱动晶体管507的栅极。
写权限探测器504,向扫描线WS提供控制信号,而水平选择器503,向信号线SL提供基准电压Vref,进行将相当于驱动晶体管507的阈值电压Vth的电压保持在保持电容509的校正工作,接着,进行将图像信号的信号电位Vsig写入到保持电容509的写入工作。
偏置扫描器505,在进行校正工作之前,对偏置线BS的电位进行切换,将耦合电压经由辅助电容510施加到驱动晶体管507的源极,进行初始化准备工作,以使驱动晶体管507的栅极-源极间电压Vgs大于阈值电压Vth。
像素部502,在信号电压Vsig的写入工作中,将驱动晶体管507的漏极电流负反馈到保持电容509,以对信号电压Vsig进行按照驱动晶体管507的迁移率的校正。
图15是示出专利文献1所述的以往的显示装置的工作时间图。该图表示对一个像素行的显示装置的工作,一个帧期间由非发光期间和发光期间构成。并且,在非发光期间,进行驱动晶体管507的阈值电压Vth以及迁移率β的校正工作。
首先,在时刻T1,当进入该帧期间,则短的控制脉冲被施加到扫描线WS,采样晶体管506暂时成为导通状态。此时,由于信号线SL为基准电压Vref,因此,该基准电压被写入到驱动晶体管507的栅极电极,驱动晶体管507的Vgs成为Vth以下,驱动晶体管507截止。因此,发光元件508成为非发光状态,自该时刻起,显示装置500进入非发光期间。
接着,在时刻T2,将控制信号脉冲施加到扫描线WS,使采样晶体管506成为导通状态。
在紧后的时刻T3,将偏置线BS从高电位切换到低电位。由此,经由辅助电容510,驱动晶体管507的电位降低。由此,成为Vgs>Vth,驱动晶体管507处于导通状态。此时,由于发光元件508处于反偏置状态,因此,电流不流动,驱动晶体管507的源极电位上升。然后,在成为Vgs=Vth时,驱动晶体管507截止,阈值电压校正工作完成。
接着,在时刻T4,信号线SL的电位,从基准电压Vref切换到信号电压Vsig。此时,由于采样晶体管506处于导通状态,因此驱动晶体管507的栅极电位成为Vsig。在此,最初,发光元件508处于截止状态,因此,作为驱动晶体管507的漏极电流的放电电流Ids,一直往保持电容509流入并开始放电。然后,直到采样晶体管506成为截止状态的时刻T5为止,驱动晶体管507的源极电位上升了ΔV。这样,信号电位Vsig以加到Vth的方式,被写入到保持电容509,同时,用于迁移率的校正的电压ΔV从由保持电容509保持的电压中被减去。以上的时刻T4至时刻T5的期间是信号写入期间,也是迁移率校正期间。Vsig越高,放电电流Ids就越大,ΔV的绝对值也越大。
图16是示出迁移率校正期间中的保持电容的放电电流的特性的图表。横轴表示写入信号电压Vsig后经过的时间,即表示从时刻T4经过的时间,纵轴表示放电电流值。如上所述,当在时刻T4,驱动晶体管507的栅极电位从基准电压Vref变为信号电压Vsig,则根据Vsig的大小,放电电流Ids呈现A1、B1以及C1那样的放电曲线。在此,A1和A2是,被施加到栅极的Vsig的大小相同、却与迁移率β有关的特性参数不同的驱动晶体管的放电曲线。B1和B2,以及C1和C2的关系,也与所述A1和A2的关系同样。根据这些放电曲线可知,即使提供相同的信号电位,如果与迁移率β有关的特性参数不同的话,放电电流Ids的初始值也不同,但是,经过放电时间后,放电电流Ids会变成大致一致。例如,在A1与A2之间,在时刻a,放电电流Ids大致一致;在B1与B2之间,在时刻b,放电电流Ids大致一致;在C1与C2之间,在时刻c,放电电流Ids大致一致。也就是说,即使在像素阵列部501存在与迁移率β有关的特性参数不同的驱动晶体管,也能够通过在所述的迁移率校正期间,在提供不使发光元件508发光的栅极偏置的同时,使驱动晶体管507的漏极电流放电,进行考虑了驱动晶体管的与迁移率有关的特性的不均匀的校正。
接着,在时刻T5,扫描线WS转变到低电平侧,采样晶体管506成为截止状态。由此,驱动晶体管507的栅极与信号线SL被断开,同时,驱动晶体管507的漏极电流在发光元件508开始流动。以后,Vgs由保持电容509保持为一定,Vgs的值成为对信号电压Vsig进行了阈值电压Vth以及迁移率β的校正而得的值。
最后,在时刻T6,将偏置线BS的电位从低电位恢复为高电位,以预备下一个帧工作。
如上所述,专利文献1涉及的显示装置500,抑制因阈值电压Vth或迁移率β的不均匀而导致的亮度不均的发生。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03657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显示装置500中,适当的迁移率校正期间的设定是重要的。在图15所述的显示装置500的工作时间图中,在信号线SL从基准电压Vref变为信号电压Vsig的时刻T4,开始由放电电流Ids进行的迁移率校正,在采样晶体管506成为截止状态的时刻T5,结束迁移率校正。
然而,专利文献1所述的显示装置500中,因为扫描线WS的布线延迟,在像素阵列部501内,迁移率校正期间变动。以下,利用图17说明该迁移率校正期间的变动。
图17是说明专利文献1所述的显示装置中的迁移率校正期间的变动的图。在该图所述的图15中的区域R的放大图中,迁移率校正期间的开始时刻T4是,信号线SL中的信号电位Vsig的上升时。另一方面,迁移率校正期间的结束时刻T5是,扫描线WS的电压下降时。但是,由于扫描线WS的布线延迟,离写权限探测器504近的位置P的扫描线WS的电压波形,成为反映了写权限探测器504的驱动电压的矩形波(图17中的虚线),而离写权限探测器504远的位置Q的扫描线WS的电压波形,在此上升以及下降中,产生依存于时间常数的波形钝化(图17中的实线)。开始时刻T4是Vsig的上升时,由于Vsig按每个像素列配置的各扫描线SL提供的,因此,迁移率校正开始时刻不会因扫描线SL的布线延迟而按每个像素部变动。与此相对,结束时刻T5是,采样晶体管506的栅极-源极间电压达到采样晶体管506的阈值电压的时刻。该时刻是,例如,被施加到采样晶体管506的栅极的扫描电压Vws,下降到作为采样晶体管506的源极电位的Vsig、与采样晶体管506的阈值电压的和的电位的时刻。因此,迁移率校正结束时刻,在P点与Q点之间产生差异,在P点,迁移率校正期间T4至T5成为图17所述的T0,而在Q点,迁移率校正期间T4至T5则为图17所述的T。在P点的迁移率校正期间T0与在Q点的迁移率校正期间T之间的差是,相当于扫描线WS的下降时的电压波形钝化的ΔT。如上所述,由于扫描线WS的布线延迟,实际上,迁移率校正期间T成不了校正时间设计值T0,在像素部之间具有差异。
并且,如上所述,迁移率校正结束时刻是,例如,被施加到采样晶体管506的栅极的扫描电压Vws,下降到作为采样晶体管506的源极电位的Vsig、与采样晶体管506的阈值电压的和的电位的时刻。由此,根据信号电压Vsig的大小,迁移率校正期间T发生变化。因此,若存在扫描线WS的布线延迟,则存在以下的问题,即,因作为图像信号的信号电压Vsig的变动而引起的所述迁移率校正期间的不均匀使各像素部变动。也就是说,迁移率校正期间T的变动量,相对于显示灰度等级的变动,在像素部之间不一定,面板面内的电流的不均匀,所以导致明暗(shading)不良发生。
发明内容
鉴于所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装置、显示装置以及其控制方法,针对所有的写入电压,抑制因布线延迟而引起的迁移率校正的不均匀。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实施方案之一涉及的显示面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光元件,具有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第一电容器,用于保持电压;驱动元件,所述驱动元件的栅电极连接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电极,源电极连接于所述发光元件的第一电极,通过使与所述第一电容器保持的电压对应的漏极电流在所述发光元件流动,使所述发光元件发光;第一电源线,用于决定所述驱动元件的漏电极的电位;第二电源线,电连接于所述发光元件的第二电极;数据线,用于提供信号电压;第一开关元件,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一方的端子连接于所述数据线,另一方的端子连接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电极,对所述数据线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电极的导通以及非导通进行切换;第二开关元件,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一方的端子连接于所述驱动元件的源电极,另一方的端子连接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电极,对所述驱动元件的源电极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电极的导通以及非导通进行切换;以及驱动电路,对所述第一开关元件以及所述第二开关元件进行控制;所述驱动电路,在使所述第二开关元件成为导通状态、所述驱动元件的源电极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电极之间导通的状态下,使所述第一开关元件成为导通状态,向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电极提供所述信号电压,使电流在所述驱动元件的源电极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电极之间流动,所述信号电压被提供到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电极后经过预定的期间后,使所述第二开关元件成为截止状态,使所述驱动元件的源电极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电极成为非导通,通过在所述期间内在所述驱动元件的源电极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电极之间流动的电流,使蓄积在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电荷放电。
根据本发明的显示面板装置、显示装置以及其控制方法,能够减轻因显示灰度等级而引起的迁移率校正时间的不均匀,从而缓和布线延迟的影响,因此,能够抑制所有的灰度等级下的迁移率校正的不均匀。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显示面板装置的电气性结构的方框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显示部具有的发光像素的电路结构以及与其周围电路的连接的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显示面板装置的控制方法的工作时间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显示面板装置具有的像素电路的状态转变图。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1涉及的像素电路具有的电容器的两端电极的电位变化的图表。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显示面板装置的迁移率校正期间和以往的方法中的迁移率校正期间的比较的图。
图7是说明以往的显示装置的迁移率校正期间的计算参数的图。
图8是说明本发明的显示面板装置的迁移率校正期间的计算参数的图。
图9A是示出由以往的迁移率校正期间的决定方法计算出的迁移率校正期间的时间常数依存性的图表。
图9B是示出由本发明的显示面板装置的迁移率校正期间的决定方法计算出的迁移率校正期间的时间常数依存性的图表。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显示部具有的发光像素的电路结构以及与其周围电路的连接的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显示面板装置的控制方法的工作时间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显示面板装置具有的像素电路的状态转变图。
图13是内置有本发明的显示面板装置的薄型平面TV的外观图。
图14是专利文献1所述的以往的显示装置中的像素部的电路结构图。
图15是专利文献1所述的以往的显示装置的工作时间图。
图16是示出迁移率校正期间中的保持电容的放电电流的特性的图表。
图17是说明专利文献1所述的显示装置中的迁移率校正期间的变动的图。
符号说明
1 显示面板装置
2 控制电路
3 偏置线驱动电路
4 扫描线驱动电路
5 数据线驱动电路
6 显示部
10,30 发光像素
11 驱动晶体管
12 选择晶体管
13 有机EL元件
14,15 电容器
16,17 开关晶体管
20 数据线
21,22,26 扫描线
23 偏置线
24,511 正电源线
25,512 负电源线
500 显示装置
501 像素阵列部
502 像素部
503 水平选择器
504 写权限探测器
505 偏置扫描器
506 采样晶体管
507 驱动晶体管
508 发光元件
509 保持电容
510 辅助电容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案之一涉及的显示面板装置,包括:发光元件,具有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第一电容器,用于保持电压;驱动元件,所述驱动元件的栅电极连接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电极,源电极连接于所述发光元件的第一电极,通过使与所述第一电容器保持的电压对应的漏极电流在所述发光元件流动,使所述发光元件发光;第一电源线,用于决定所述驱动元件的漏电极的电位;第二电源线,电连接于所述发光元件的第二电极;数据线,用于提供信号电压;第一开关元件,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一方的端子连接于所述数据线,另一方的端子连接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电极,对所述数据线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电极的导通以及非导通进行切换;第二开关元件,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一方的端子连接于所述驱动元件的源电极,另一方的端子连接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电极,对所述驱动元件的源电极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电极的导通以及非导通进行切换;以及驱动电路,对所述第一开关元件以及所述第二开关元件进行控制;所述驱动电路,在使所述第二开关元件成为导通状态、所述驱动元件的源电极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电极之间导通的状态下,使所述第一开关元件成为导通状态,向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电极提供所述信号电压,使电流在所述驱动元件的源电极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电极之间流动,所述信号电压被提供到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电极后经过预定的期间后,使所述第二开关元件成为截止状态,使所述驱动元件的源电极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电极成为非导通,通过在所述期间内在所述驱动元件的源电极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电极之间流动的电流,使蓄积在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电荷放电。
根据本实施方案,在控制所述第二开关元件、所述驱动元件的源电极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电极之间导通的状态下,使所述第一开关元件成为导通状态,向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电极提供所述信号电压,使放电电流在所述驱动元件的源电极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电极之间流动。由此,在向所述第一电容器写入信号电压的同时,开始由所述放电电流进行的驱动元件的迁移率校正。
而且,所述信号电压被提供到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电极后经过预定的期间后,使所述第二开关元件成为截止状态,使所述驱动元件的源电极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电极成为非导通。由此,结束由所述放电电流进行的驱动元件的迁移率校正。
因此,通过向所述第一电容器的所述信号电压的提供控制,进行由所述放电电流进行的驱动元件的迁移率校正的开始控制。另一方面,通过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控制,进行由所述放电电流进行的驱动元件的迁移率校正的结束控制,与向所述第一电容器的所述信号电压的提供控制是别的不同的控制。也就是说,通过不同开关元件的控制,进行由所述放电电流进行的驱动元件的迁移率校正的开始控制、和由所述放电电流进行的驱动元件的迁移率校正的结束控制。因此,能够高精度地控制预定的期间,所述预定的期间是,从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元件而开始向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电极提供所述信号电压、到控制所述第二开关元件来使所述驱动元件的源电极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电极成为非导通为止的期间。其结果,利用在所述驱动元件的源电极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电极之间流动的放电电流,能够高精度地控制使蓄积在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电荷放电的时间,由此,能够高精度地校正所述驱动元件的迁移率。
进而,在向所述第一电容器写入信号电压的同时,开始由所述放电电流进行的驱动元件的迁移率校正,从而能够缩短向所述第一电容器的信号电压的写入处理期间、和由所述放电电流进行的所述驱动元件的迁移率校正的处理期间。在显示面板装置大画面化、像素数增多的情况下,对各个像素,不能充分地确保写入期间以及迁移率校正,因此,特别有效。
并且,实施方案2中的显示面板装置,在实施方案1的显示面板装置中,还包括:第二电容器,连接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电极;以及偏置电压线,将反偏置电压提供到所述第二电容器,所述反偏置电压使所述第一电容器产生比所述驱动元件的阈值电压大的电位差;所述驱动电路,使所述第二开关元件成为导通状态,使所述驱动元件的源电极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电极之间导通,使所述第一开关元件成为导通状态,从所述数据线提供用于固定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电极的电压的固定电压同时,将使所述第一电容器产生比所述驱动元件的阈值电压大的电位差的所述反偏置电压写入到所述第二电容器,在经过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的电位差达到所述驱动元件的阈值电压、所述驱动元件成为截止状态为止的时间后,在所述驱动元件处于截止状态的期间,在所述第二开关元件仍处于导通的状态下,使所述第一开关元件成为导通状态,并开始向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电极提供所述信号电压。
根据本实施方案,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元件,提供用于固定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电极的电压的固定电压,并且,将所述反偏置电压写入到所述第二电容器。所述反偏置电压,用于使所述第一电容器产生大于所述驱动元件的阈值电压的电位差。而且,等待经过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的电位差达到所述驱动元件的阈值电压为止的时间以上的时间。由此,在所述第一电容器蓄积相当于所述驱动元件的阈值电压的电荷。并且,在达到该阈值电压为止的时间,所述驱动元件的源电极由所述第二电容器反偏置,因此,所述驱动元件的漏极电流在所述发光元件不流动。
若所述第一电容器的两端电极的电位差成为所述驱动元件的阈值电压,所述驱动元件的漏极电流的流动则停止。在此状态下,开始向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电极提供所述信号电压。由此,在所述第一电容器蓄积与所述驱动元件的阈值电压对应的电荷。
如此,在使所述第一电容器保持所述驱动元件的阈值电压的状态下,向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电极提供所述信号电压,因此,能够在所述第一电容器蓄积反映了图像信号且校正了驱动元件的特性的不均匀的所希望的电位差。其结果,使与所希望的电位差对应的漏电流在所述第一电源线与第二电源线之间流动,从而能够高精度地控制所述发光元件的发光量。
并且,实施方案3中的显示面板装置,在实施方案2的显示面板装置中,所述驱动电路,使所述第一开关元件成为导通状态,从所述数据线提供用于固定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电极的电压的固定电压同时,将使所述第一电容器产生比所述驱动元件的阈值电压大的电位差的所述反偏置电压写入到所述第二电容器,使所述第一开关元件成为截止状态,在经过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的电位差达到所述驱动元件的阈值电压、所述驱动元件成为截止状态为止的时间后,在所述驱动元件处于截止状态的期间,维持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导通状态,使所述第一开关元件成为导通状态,并开始向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电极提供所述信号电压。
根据本实施方案,使所述第一开关元件成为导通状态,从所述数据线提供所述固定电压,并且,将所述反偏置电压写入到所述第二电容器,在经过所述第一电容器保持所述驱动元件的阈值电压为止的时间后,使所述第一开关元件成为截止状态。此时,在所述驱动元件的栅极-源极间保持了所述阈值电压,所述驱动元件处于截止状态。在此状态下,在预定的定时使所述第一开关元件成为导通状态,开始向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电极提供所述信号电压。这成为迁移率校正开始时期。通过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控制,能够调整向所述第一电容器蓄积的与阈值电压相应的电荷的期间与迁移率校正期间之间的期间。
并且,实施方案4中的显示面板装置,在实施方案2的显示面板装置中,预先设定所述固定电压的电压值,以使得在经过了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的电位差达到所述驱动元件的阈值电压、所述驱动元件成为截止状态为止的时间时,所述发光元件的第一电极与所述发光元件的第二电极的电位差成为比所述发光元件开始发光的所述发光元件的阈值电压低的电压。
在预定期间,由所述放电电流进行所述驱动元件的迁移率校正,该预定期间是,从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元件向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电极提供所述信号电压、使电流在所述驱动元件的源电极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电极之间流动后、到控制所述第二开关元件使所述驱动元件的源电极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电极成为非导通为止的期间。
另一方面,在所述预定期间,在所述驱动元件的源电极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电极之间导通,因此,在所述驱动元件的迁移率校正结束之前,电流在所述发光元件流动所述发光元件发光的情况下,由所述迁移率校正的结果想要得到的所希望的电位差在所述第一电容器得不到保持。这样,就不能对像素间的所述发光元件的发光不均进行高精度地校正。
根据本实施方案,预先设定所述固定电压的电压值,使得在所述驱动电路向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电极提供所述信号电压后经过预定时间后、控制所述第二开关元件使所述驱动元件的源电极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电极之间成为非导通为止的迁移率校正期间,所述发光元件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的电位差成为比所述发光元件开始发光时即所述发光元件的阈值电压低的电压。由此,在所述驱动元件的源电极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电极之间导通的状态下,在向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电极提供所述信号电压的同时,所述驱动元件的源电极与所述发光元件的第一电极的节点的电压,不会超过所述发光元件开始发光的所述发光元件的阈值电压。因此,在迁移率校正期间,即使所述驱动元件的源电极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电极之间导通,也能够防止在所述驱动元件的迁移率校正结束之前,电流在所述发光元件流动而所述发光元件发光,能够高精度地校正像素之间的所述发光元件的发光不均。
并且,实施方案5中的显示面板装置,在实施方案1的显示面板装置中,还包括:第三电源线,将基准电压提供到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电极,所述基准电压使所述第一电容器产生比所述驱动元件的阈值电压大的电位差;以及第三开关元件,用于连接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三电源线;所述驱动电路,使所述第三开关元件成为导通状态,将所述基准电压提供到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电极,使所述第一开关元件成为导通状态,从所述数据线提供用于固定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电极的电压的固定电压,在经过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的电位差达到所述驱动元件的阈值电压、所述驱动元件成为截止状态为止的时间后,在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维持导通状态、并所述驱动元件处于截止状态的期间,使所述第一开关元件成为导通状态,开始向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电极提供所述信号电压。
根据本实施方案,控制所述第三开关元件来将所述基准电压提供到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电极,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元件来提供用于固定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电极的电压的固定电压,等待经过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的电位差达到所述驱动元件的阈值电压为止的时间以上的时间。由此,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电位差被设定为所述驱动元件的阈值电压。并且,在达到该阈值电压为止的时间,由于所述驱动元件的栅电极预先被设定为所述固定电压,因此,所述驱动元件的漏极电流在所述发光元件不流动。
若所述第一电容器保持所述驱动元件的阈值电压时,在所述驱动元件的漏电极与源电极之间流动的电流则停止。在此状态下,开始向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电极提供所述信号电压。由此,在所述第一电容器蓄积与以所述驱动元件的阈值电压校正后的所述信号电压对应的电荷。
如此,在使所述第一电容器保持所述驱动元件的阈值电压的状态下,向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电极提供所述信号电压,因此,能够在所述第一电容器蓄积反映了图像信号且校正了驱动元件的特性的不均匀的所希望的电位差。其结果,使与所希望的电位差对应的电流在所述第一电源线与第二电源线之间流动,从而能够高精度地控制所述发光元件的发光量。
并且,实施方案6中的显示面板装置,在实施方案5的显示面板装置中,所述第三电源线与用于对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导通和截止状态进行切换的扫描线共享,所述基准电压是使所述第一开关元件成为截止状态时的所述扫描线的电压。
根据本实施方案,将作为检测驱动元件的阈值电压的前阶段而施加到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电极的所述基准电压,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扫描线的电压共享。此时,所述基准电压,通过从数据线提供的固定电压,使所述第一电容器产生比所述驱动元件的阈值电压大的电位差。在此,利用使所述第一开关元件成为截止状态时的所述扫描线的电压,作为所述基准电压。由此,能够使与所希望的电位差对应的漏极电流在所述第一电源线与所述第二电源线之间流动,能够高精度地控制所述发光元件的发光量,并且实现像素电路的简化。
并且,实施方案7中的显示面板装置,在实施方案1至6中的任一实施方案的显示面板装置中,用于对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导通和截止进行切换的第一时间常数,为用于对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导通和截止进行切换的第二时间常数以上。
若显示面板变得大画面化,则大量像素部连接于布线,从而布线的电阻以及寄生电容增大。因此,在从显示面板的两侧提供控制电路的情况下,与在显示面板的端部区域相比,越接近显示面板的中央区域,就越容易发生各个开关元件的控制的延迟。
在此,若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控制的延迟量与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控制的延迟量不同,则有可能会使由所述第一以及第二开关元件的控制规定的所述预定期间变动。若所述预定期间的变动在显示面板的中央区域与周边区域不同,则导致由所述放电电流进行的迁移率校正在显示画面内不均匀,其结果,成为显示图像的画质不均的原因。
根据本实施方案,使所述第二开关元件具有的第二时间常数,在所述第一开关元件具有的第一时间常数以下。由此,能够使迁移率校正期间的不均匀比以往的预定期间的不均匀小,所述迁移率校正期间是,从在所述驱动元件的源电极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电极之间导通的状态下,向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电极提供所述信号电压后,到控制所述第二开关元件来使所述驱动元件的源电极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电极之间成为非导通为止的期间;所述以往的预定期间是,从在所述驱动元件的源电极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电极之间导通的状态下,向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电极提供所述信号电压后,到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元件来使所述数据线与驱动元件的栅电极之间成为非导通为止的期间。因此,能够高精度地控制所述迁移率校正期间,能够高精度地校正由所述放电电流进行的驱动元件的迁移率。
并且,实施方案8中的显示装置,包括实施方案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装置;以及电源,向所述第一电源线以及所述第二电源线提供电源;所述发光元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发光层,所述发光层夹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至少多个所述发光元件被配置为矩阵状。
并且,实施方案9中的显示装置,包括:实施方案1至7中的任一项实施方案所述的显示面板装置;以及电源,向所述第一电源线以及所述第二电源线提供电源;所述发光元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发光层,所述发光层夹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所述发光元件、所述第一电容器、所述驱动元件、所述第一开关元件、以及所述第二开关元件构成单位像素的像素电路,多个所述像素电路被配置为矩阵状。
并且,实施方案10中的显示装置,在实施方案8或9的显示装置中,所述发光元件是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并且,实施方案11中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发光元件,具有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第一电容器,用于保持电压;驱动元件,所述驱动元件的栅电极连接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电极,源电极连接于所述发光元件的第一电极,通过使与所述第一电容器保持的电压对应的漏电流在所述发光元件流动,使所述发光元件发光;第一电源线,用于决定所述驱动元件的漏电极的电位;第二电源线,连接于所述发光元件的第二电极;数据线,用于提供信号电压;第一开关元件,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一方的端子连接于所述数据线,另一方的端子连接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电极,对所述数据线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电极的导通以及非导通进行切换;以及第二开关元件,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一方的端子连接于所述驱动元件的源电极,另一方的端子连接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电极,对所述驱动元件的源电极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电极的导通以及非导通进行切换;在所述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中,在使所述第二开关元件成为导通状态、所述驱动元件的源电极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电极之间导通的状态下,使所述第一开关元件成为导通状态,向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电极提供所述信号电压,使电流在所述驱动元件的源电极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电极之间流动,所述信号电压被提供到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电极后经过预定的期间后,使所述第二开关元件成为截止状态,使所述驱动元件的源电极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电极成为非导通,通过在所述期间内在所述驱动元件的源电极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电极之间流动的电流,使蓄积在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电荷放电。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而且,以下,对于所有的附图的相同或相当的要素,附上相同附图标记,省略重复说明。
(实施方式1)
本实施方式中的显示面板装置包括:有机EL元件;电容器;驱动晶体管,使与电容器所保持的电压对应的漏极电流在有机EL元件流动;数据线,用于提供信号电压;选择晶体管,对数据线与电容器的第一电极的导通以及非导通进行切换;开关晶体管,对驱动晶体管的源电极与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电极的导通以及非导通进行切换;以及驱动电路。
所述驱动电路,在使开关晶体管成为导通状态,从而驱动晶体管的源电极与电容器的第二电极之间导通的状态下,使选择晶体管成为导通状态,从而向电容器的第一电极提供信号电压,使驱动晶体管的漏极电流在驱动晶体管的源电极与电容器的第二电极之间流动。而且,在信号电压被提供到电容器的第一电极后经过预先规定的期间后,使开关晶体管成为截止状态,从而使驱动晶体管的源电极与电容器的第二电极成为非导通,由此通过在所述期间内在驱动晶体管的源电极与电容器的第二电极之间流动的电流,使蓄积在电容器的电荷放电。
由此,在向电容器写入信号电压的同时,使由所述放电进行的驱动晶体管的迁移率校正开始。而且,经过所述期间后,使开关晶体管成为截止状态,从而使由所述放电进行的驱动晶体管的迁移率校正结束。因此,利用在驱动晶体管的源电极与电容器的第二电极之间流动的电流,能够高精度地控制使蓄积在电容器的电荷放电的时间,由此,能够高精度地校正所述驱动元件的迁移率。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显示面板装置的电气性结构的方框图。该图中的显示面板装置1包括控制电路2、偏置线驱动电路3、扫描线驱动电路4、数据线驱动电路5、以及显示部6。在显示部6,多个发光像素10被配置为矩阵状。
并且,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显示部具有的发光像素的电路结构以及与其周围电路的连接的图。该图的发光像素10包括驱动晶体管11、选择晶体管12、有机EL元件13、电容器14和15、开关晶体管16、数据线20、扫描线21和22、偏置线23、正电源线24、以及负电源线25。并且,周围电路包括偏置线驱动电路3、扫描线驱动电路4以及数据线驱动电路5。
对于图1以及图2所述的构成要素,以下说明其连接关系以及功能。
控制电路2具有对偏置线驱动电路3、扫描线驱动电路4以及数据线驱动电路5进行控制的功能。控制电路2,根据校正数据等,将从外部输入的图像信号变换为电压信号,输出到数据线驱动电路5。
扫描线驱动电路4是驱动电路,连接于扫描线21以及22,且具有以下的功能,即,向扫描线21以及22输出扫描信号,由此对发光像素10具有的选择晶体管12以及开关晶体管16的导通以及非导通进行切换。
数据线驱动电路5是驱动电路,连接于数据线20,且具有向发光像素10输出基于图像信号的信号电压的功能。
偏置线驱动电路3是驱动电路,连接于偏置线23,且具有将反偏置电压经由偏置线23施加到电容器15的功能。
显示部6包括多个发光像素10,根据从外部向显示面板装置1输入的图像信号显示图像。
驱动晶体管11是驱动元件,栅极连接于选择晶体管12的源电极,漏电极连接于作为第一电源线的正电源线24,源电极连接于有机EL元件13的阳极电极。驱动晶体管11,将与施加到栅极-源极间的信号电压对应的电压,变换为与该信号电压对应的漏极电流。而且,将该漏电流作为信号电流提供到有机EL元件13。例如,驱动晶体管11由n型薄膜晶体管(n型TFT)构成。
选择晶体管12是第一开关元件,栅电极连接于扫描线21,漏电极连接于数据线20,源电极连接于电容器14的第一电极。选择晶体管12具有决定将数据线20的信号电压以及固定电压施加到电容器14的第一电极的定时的功能。
有机EL元件13是发光元件,阴极电极连接于作为第二电源线的负电源线25,通过驱动晶体管11使所述信号电流在有机EL元件13中流动,从而有机EL元件13发光。
电容器14是第一电容器,第一电极连接于驱动晶体管11的栅电极,第二电极连接于开关晶体管16的源电极。电容器14具有以下的功能,即,保持与从数据线20提供的信号电压对应的电压,例如,在选择晶体管12成为截止状态后,使驱动晶体管11的栅极-源极间电压保持稳定,使从驱动晶体管11向有机EL元件13提供的漏极电流稳定。
电容器15是连接于电容器14的第二电极与偏置线23之间的第二电容器。电容器15具有以下的功能,即,通过来自偏置线23的电压施加,确定电容器14的第二电极的电位,并且,在开关晶体管16导通的状态下,确定驱动晶体管11的源电位。利用该功能,即使从数据线20施加的电压是非信号电压的固定电压,也能够通过从偏置线23经由电容器15施加反偏置电压,从而使电容器14产生比驱动晶体管11的阈值电压大的电位差。并且,预先设定固定电压,使得在阈值电压检测期间以及在迁移率校正期间,有机EL元件13的阳极-阴极间电压成为比有机EL元件13的阈值电压低的电压。所述阈值电压检测期间,为向电容器14的第一电极提供所述固定电压、向电容器15写入所述反偏置电压后经过预定时间为止的期间。所述迁移率校正期间,为向电容器14的第一电极提供信号电压后经过预定时间为止的期间。因此,在所述期间,驱动晶体管11的漏极电流在有机EL元件13不流动。由此,能够在有机EL元件13发光的发光期间之前,设置将驱动晶体管11的阈值电压Vth、迁移率β校正的期间。
开关晶体管16是第二开关元件,栅电极连接于扫描线22,漏电极连接于驱动晶体管11的源电极,源电极连接于电容器14的第二电极。开关晶体管16具有决定将电容器14保持的电压施加到驱动晶体管11的栅-源电极间的定时的功能。并且,通过开关晶体管16成为导通状态,不仅能够使有机EL元件13发光的发光期间开始,也能够确保用于将驱动晶体管11的阈值电压、迁移率校正的电流路径(通路)。例如,开关晶体管16由n型薄膜晶体管(n型TFT)构成。
数据线20,连接于数据线驱动电路5,连接于属于包含发光像素10的像素列的各个发光像素,且具有提供决定发光强度的信号电压Vdata以及固定电压Vreset的功能。
并且,显示面板装置1包括像素列数的的量的数据线20。
扫描线21,连接于扫描线驱动电路4,连接于属于包含发光像素10的像素行的各个发光像素。由此,扫描线21具有提供向属于包含发光像素10的像素行的各个发光像素写入所述信号电压的定时的功能,以及提供将固定电压Vreset施加到该发光像素具有的驱动晶体管11的栅极的定时的功能。
扫描线22,连接于扫描线驱动电路4,且具有提供将电容器14的第二电极的电位施加到驱动晶体管11的源电极的定时,并且提供形成用于将驱动晶体管11的阈值电压、迁移率校正的电流路径的定时的功能。
偏置线23是偏置电压线,连接于偏置线驱动电路3,且具有将从偏置线驱动电路3提供的电压,经由电容器15施加到电容器14的第二电极的功能。
并且,显示面板装置1包括像素行数的量的扫描线21、22以及偏置线23。
而且,作为第一电源线的正电源线24以及作为第二电源线的负电源线25,也分别连接于其它的发光像素,连接于电压源。
而且,包括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显示面板装置1和所述电压源的显示装置,也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方案之一。
接着,利用图3以及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的工作时间图。该图中,横轴表示时间。并且,在纵方向,从上依次示出在扫描线21、扫描线22、偏置线23、电容器14的第一电极的电位V1、电容器14的第二电极的电位V2、以及数据线20产生的电压的波形图。该图表示对一个像素行的显示装置的工作,一个帧期间由非发光期间和发光期间构成。并且,在非发光期间,进行驱动晶体管11的阈值电压Vth以及迁移率β的校正工作。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显示装置具有的像素电路的状态转变图。
首先,在时刻t01,扫描线驱动电路4,使扫描线21的电压电平从低变为高,使选择晶体管12成为导通状态。由此,在驱动晶体管11的栅电极(V1),经由数据线20被施加固定电压Vreset。并且,此时,开关晶体管16处于导通状态,电容器15处于未被施加反偏置电压的状态。由此,前帧的发光期间结束。时刻t01至时刻t02的期间是发光停止状态,与图4中的复位1的状态对应。
接着,在时刻t02,偏置线驱动电路3,将反偏置电压经由偏置线23施加到电容器15。此时,在电容器14的第一电极,从数据线20继续提供固定电压Vreset,通过该固定电压Vreset与所述反偏置电压,在电容器14的两端电极,产生比驱动晶体管11的阈值电Vth大的电位差。由此,驱动晶体管11成为导通状态,驱动晶体管11的漏极电流在正电源线24、驱动晶体管11、开关晶体管16以及电容器14的第二电极这一电流路径流动。时刻t02至时刻t07的期间,所述漏极电流流动,然后,当电容器14的保持电压成为Vth时,所述漏极电流停止。由此,在电容器14蓄积相当于阈值电压Vth的电荷。并且,根据所述反偏置电压与所述固定电压的关系,预先设定所述反偏置电压,以使得有机EL元件13的阳极-阴极间电压成为比有机EL元件13的阈值电压低的电压。由此,在该期间,驱动晶体管11的源电极由电容器15反偏置,因此,所述漏极电流在有机EL元件13不流动。
接着,在时刻t07,扫描线驱动电路4,使扫描线21的电压电平从高变为低,使选择晶体管12成为截止状态。由此,停止向电容器14的第一电极提供固定电压Vreset。并且,此时,在驱动晶体管11的栅-源间保持为阈值电压Vth,驱动晶体管11处于截止状态。在此状态下,在时刻t08,使选择晶体管12成为导通状态,开始向电容器14的第一电极提供信号电压Vdata。通过时刻t07至时刻t08,能够通过选择晶体管12的控制,调整在驱动晶体管11的阈值电压检测期间与迁移率校正期间之间的期间。并且,时刻t02至时刻t08的期间,与图4的复位2+Vth检测的状态对应。
接着,在时刻t08,扫描线驱动电路4,使扫描线21的电压电平从低(LOW)变为高(HIGH),使选择晶体管12成为导通状态。并且,数据线驱动电路5,经由数据线20,向发光像素10所属的像素行提供信号电压Vdata。由此,在驱动晶体管11的栅电极,经由数据线20被施加信号电压Vdata。并且,此时,开关晶体管16处于导通状态,电容器15处于被施加反偏置电压的状态。由此,在驱动晶体管11的源电极与电容器14的第二电极之间导通的状态下,向电容器14的第一电极提供信号电压Vdata,使放电电流在驱动晶体管11的源电极与电容器14的第二电极之间流动。由此,在向电容器14写入信号电压的同时,由正电源线24、驱动晶体管11、开关晶体管16以及电容器14的第二电极这一放电电流路径,使驱动晶体管11的迁移率校正开始。
接着,在时刻t09,扫描线驱动电路4,使扫描线22的电压电平从高变为低,使开关晶体管16成为截止状态。也就是说,使驱动晶体管11的源电极与电容器14的第二电极成为非导通。由此,使由所述放电电流进行的驱动晶体管11的迁移率校正结束。时刻t08至时刻t09的期间,与图4的写入+迁移率校正的状态对应。
在时刻t08至时刻t09的期间,通过向电容器14的信号电压Vdata的提供控制,进行由所述放电电流进行的驱动晶体管11的迁移率校正的开始控制。另一方面,通过开关晶体管16的控制,进行由所述放电电流进行的驱动晶体管11的迁移率校正的结束控制,其与向电容器14的信号电压Vdata的提供控制是别的不同的控制。也就是说,由所述放电电流进行的驱动晶体管11的迁移率校正的开始控制、和由所述放电电流进行的驱动晶体管11的迁移率校正的结束控制由不同开关元件的控制来进行。因此,能够对从开始向电容器14的第一电极提供信号电压Vdata、到控制开关晶体管16来使驱动晶体管11的源电极与电容器14的第二电极成为非导通为止的期间的迁移率校正期间进行高精度地控制。其结果,利用在驱动晶体管11的源电极与电容器14的第二电极之间流动的电流,能够高精度地控制使蓄积在电容器14的电荷放电的时间,能够高精度地校正驱动晶体管11的迁移率。对于通过将开关晶体管16的控制用于迁移率校正的结束时期,能够高精度地控制迁移率校正期间的理由,在后面利用图5以及图6进行说明。
并且,预先设定固定电压Vreset的电压值,以使得在从向电容器14的第一电极提供信号电压Vdata(时刻t08)、到使驱动晶体管11的源电极与电容器14的第二电极成为非导通为止(时刻t09)的迁移率校正期间,驱动晶体管11的源电极与有机EL元件13的第一电极的节点的电压,成为比有机EL元件13的阈值电压低的电压。由此,驱动晶体管11的源电极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电极导通的状态下,在向电容器14的第一电极提供作为来自固定电压Vreset的变化分量的信号电压Vdata的同时,有机EL元件13的阳极-阴极间电压,不会超过有机EL元件13的阈值电压。因此,在迁移率校正期间,即使驱动晶体管11的源电极与电容器14的第二电极之间导通,也能够防止在驱动晶体管11的迁移率校正结束之前,电流在有机EL元件13中流动从而有机EL元件13发光,能够高精度地校正像素之间的有机EL元件13的发光不均。
进而,通过在向电容器14写入信号电压Vdata的同时,使由所述放电电流进行的驱动晶体管11的迁移率校正开始,从而能够缩短向电容器14的信号电压Vdata的写入处理期间、和由所述放电电流进行的驱动晶体管11的迁移率校正的处理期间。在显示面板装置大画面化、像素数增多的情况下,对各个像素,不能充分地确保写入期间以及迁移率校正,因此特别有效。
接着,在时刻t10,扫描线驱动电路4,使扫描线21的电压电平从高变为低,使选择晶体管12成为截止状态。由此,停止向电容器14的第一电极提供信号电压Vdata。
接着,在时刻t11,扫描线驱动电路4,使扫描线22的电压电平从低变为高,使开关晶体管16成为导通状态。也就是说,使驱动晶体管11的源电极与电容器14的第二电极导通。由此,与保持在电容器14的电压(V1-V2)对应的漏电流在有机EL元件13流动,有机EL元件13开始发光。此时,保持在电容器14的电压(V1-V2)为以阈值电压Vth以及迁移率β校正了信号电压Vdata而得到的值。
最后,偏置线驱动电路3,经由偏置线23,解除向电容器15的反偏置电压。由此,以预备下一个帧工作。而且,此时,根据偏置线23的电压变动,电容器14的电位变动,但是,由于电容器14的两端电极间的电位差保持为一定,因此,由驱动晶体管11的栅极-源极间电压决定的漏极电流不发生变化,发光强度不发生变化。时刻t11以后的期间,与图4中的发光的状态对应。
接着说明在本发明的显示面板装置以及显示装置,通过将开关晶体管16的控制用于迁移率校正的结束时期,能够高精度地控制迁移率校正期间的理由。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1涉及的像素电路具有的电容器的两端电极的电位变化的图表。横轴表示迁移率校正期间,纵轴表示电容器14的两端电位V1以及V2。所述横轴的迁移率校正期间是,信号电压Vdata从数据线20施加到电容器14的第一电极时开始的期间。在图5中,与显示灰度等级的变动对应地(例如,在以1V至7V的范围将信号电压Vdata施加到发光像素10的情况下),描绘出了作为电容器14的第二电极的电位的V2的时间变化。在此,在迁移率校正期间的设计值例如为1500ns的情况下,V1的变动幅度为1V至7V,而V2的变动幅度为0.7V至4.3V。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显示面板装置的迁移率校正期间和以往的方法中的迁移率校正期间的比较的图。
如上所述,以往的方法的迁移率校正期间中,迁移率校正期间的开始时期是,在选择晶体管预先处于导通状态下,数据线从固定电压Vreset切换为信号电压Vdata,信号电压Vdata开始施加到驱动晶体管的栅电极时。另一方面,迁移率校正期间的结束时期是,进行预定的放电后,选择晶体管从导通状态切换为截止状态时。
如图6所述,在迁移率校正期间的结束时期,由于扫描线的布线延迟,在靠近扫描线驱动电路4的位置P(图17中示出)的扫描线21或22的电压波形,成为反映了扫描线驱动电路4的驱动电压的矩形波(图6中的虚线)。与此相对,离扫描线驱动电路4远的位置Q(图17中示出)的扫描线21或22的电压波形,在其上升以及下降中,产生依存于时间常数的波形钝化(图6中的实线)。在此状态下,以往的方法的迁移率校正结束时期是,例如在图2所述的像素电路,选择晶体管12的栅极-源极间电压达到选择晶体管12的阈值电压Vth21时。也就是说,是施加到选择晶体管12的栅电极的扫描电压V21,下降到成为选择晶体管12的源极电位的V1与阈值电压Vth21的和的电位时。因此,迁移率校正结束时期,在P点与Q点之间产生差异,在P点,迁移率校正期间的最大值成为图6所述的T0,而在Q点,迁移率校正期间的最大值成为图6所述的T0+ΔT1。并且,在Q点,因显示灰度等级的变动而引起的迁移率校正期间的不均匀成为ΔT1。其与作为图5所述的信号电压Vdata的变动范围的1V至7V对应。另一方面,在P点,因显示灰度等级的变动而引起的迁移率校正期间的不均匀大致为0。在该Q点的迁移率校正期间的不均匀ΔT1,根据距扫描线驱动电路4的距离不同,即,根据扫描线的延迟量不同。因此,各个发光像素的因显示灰度等级的变动而引起的迁移率校正期间的不均匀不同。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显示面板装置以及其控制方法中,迁移率校正结束时期不是选择晶体管12从导通状态切换为截止状态时,而是开关晶体管16从导通状态切换为截止状态时。也就是说,迁移率结束时期是,例如,施加到开关晶体管16的栅电极的扫描电压V22,下降到作为开关晶体管16的源极电位的V2与开关晶体管16的阈值电压Vth22的和的电位时。因此,在Q点,迁移率校正结束时期,成为图6所述的T0+ΔT2。并且,在Q点,因显示灰度等级的变动而引起的迁移率校正期间的不均匀成为ΔT2。其与作为图5所述的电位V2的变动范围的0.7V至4.3V对应。
根据图5所述的图表,V1的变动幅度为6V,V2的变动幅度为3.5V,因此,成为V1的变动幅度>V2的变动幅度。根据这一点与图6,导出ΔT1>ΔT2。也就是说,对于本发明的Q点的迁移率校正期间的不均匀ΔT2,也根据距扫描线驱动电路4的距离不同,即,根据扫描线的延迟量不同,但是,与在以往的Q点的迁移率校正期间的不均匀ΔT1相比,能够大幅度地抑制按每个发光像素产生的因显示灰度等级的变动而引起的迁移率校正期间的不均匀。
根据本发明的显示面板装置、显示装置以及其控制方法,能够减轻因显示灰度等级而引起的迁移率校正时间的不均匀,从而缓和布线延迟的影响,因此,能够抑制所有的灰度等级下的迁移率校正的不均匀。
接着,通过根据扫描信号的过渡特性计算迁移率校正期间,来说明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显示面板装置、显示装置以及其控制方法得到的效果。
图7是说明以往的方法的迁移率校正期间的计算参数的图。如图15所述的时间图,相当于扫描线21的扫描线WS在时刻T2预先成为导通状态,然后,在时刻T4,信号电压Vdata从数据线20施加到驱动晶体管11的栅电极的时刻,成为迁移率校正期间的开始时期。并且,如上所述,以往的迁移率校正结束期间是,选择晶体管12(在图14中相当于采样晶体管506)的源电极的电位与扫描信号V1↓(t)的电位差,变小到选择晶体管12的阈值电压Vth21,从而从导通状态切换为截止状态时。因此,假设,根据选择晶体管12的时间常数,相对于迁移率校正结束时期的设计值,延迟ΔT1↓。因此,以往的显示装置中的迁移率校正期间T是以公式1来表示的。
(公式1)
T=T0+ΔT1↓(式1)
并且,在选择晶体管12切换为截止状态时、即在扫描线21的扫描信号从作为高电平的V1H变为作为低电平的V1L时的、在选择晶体管12的栅电极的电压的过渡特性V1↓(t)以公式2来表示。
(公式2)
V 1 ↓ ( t ) = ( V 1 L - V 1 H ) · ( 1 - exp ( - t τ 1 ) ) + V 1 H (式2)
在此,在所述公式2中,将扫描线驱动电路4将扫描信号V1L施加到扫描线21的时刻作为t=0。在此,选择晶体管12根据扫描信号从导通状态切换为截止状态,是在所述公式2中的在选择晶体管12的栅电极的电压V1↓(t)、与作为选择晶体管12的源电极的电位的Vdata的电位差,成为选择晶体管12的阈值电压Vth21时。该状态以公式3来表示。
(公式3)
Vgs = ( V 1 L - V 1 H ) · ( 1 - exp ( - Δ T 1 ↓ τ 1 ) ) + V 1 H - V data = Vth 21 (式3)
图9A是示出由以往的迁移率校正期间的决定方法计算出的迁移率校正期间的时间常数依存性的图表。横轴是,用于进行选择晶体管12的导通和截止的切换的时间常数τ1,纵轴是,迁移率校正期间的延迟时间ΔT1↓相对于迁移率校正期间设计值T0的比率。也就是说,横轴表示时间常数τ1越大,像素电路的位置就越远离扫描线驱动电路。该图所述的图表示出,将Vdata设为1.5V、3.5V、5V以及7V时的、根据所述公式3计算出的时间常数τ1与ΔT1↓/T0的关系。根据该图可知,随着时间常数τ1的增加,ΔT1↓/T0单调地增加。也就是说,可知,距扫描线驱动电路的距离越大,迁移率校正期间就越偏离设计值。并且,可知,Vdata越大,迁移率校正期间就越偏离设计值。
图8是说明本发明的显示面板装置的迁移率校正期间的计算参数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述的时间图,在选择晶体管12成为导通状态的时刻t08,信号电压Vdata从数据线20经由选择晶体管12施加到驱动晶体管11的栅电极,该栅电极的电位超过选择晶体管12的阈值电压Vth21与固定电压Vreset的和时,成为迁移率校正期间的开始时期。因此,迁移率校正期间的开始时期是,作为时刻t08以前的V1的电位的Vreset与扫描信号的差大于Vth21的时刻。并且,本发明的迁移率校正结束期间是,源电极的电位为V2的开关晶体管16,从导通状态切换为截止状态时。因此,假设,根据开关晶体管16的时间常数,相对于迁移率校正结束时期的设计值,延迟ΔT2↓。因此,若将迁移率校正时间设计值设为T0、将从信号电压Vdata施加到驱动晶体管11的栅电极到该栅电极的电位成为选择晶体管的阈值电压Vth21为止的期间设为ΔT2↑,则本发明的显示面板装置中的迁移率校正期间T成为公式4。
(公式4)
T = T 0 + Δ T 2 ↓ - Δ T 2 ↑ ≅ T 0 + Δ T 2 ↓ (式4)
在此,ΔT2↑,取决于固定电压Vreset与选择晶体管12的阈值电压Vth21的关系,因此,与信号电压Vdata的变动无关,并且,比ΔT2↓充分小。因此,迁移率校正期间T,如右边表示,仅根据迁移率校正结束时期变动。并且,在开关晶体管16处于导通状态时,开关晶体管16的源电极的电位V2等于有机EL元件13的阳极电压,因此,若V2设为Vanode(t),则成为公式5。
(公式5)
V anode ( t ) = V data - V th - 1 β · t 2 ( C 1 + C 2 + C el ) + C 1 + C 2 + C el ( C 2 + C el ) ( V data - V reset ) (式5)
在此,Vth是驱动晶体管11的阈值电压,β是表示驱动晶体管11的迁移率的参数,C1、C2以及Cel分别是电容器14、电容器15以及有机EL元件13的静电电容,Vreset是从数据线20提供的固定电压。
并且,在开关晶体管16切换为截止状态时、即在扫描线22的扫描信号从作为高电平的V2H变为作为低电平的V2L时的、在开关晶体管16的栅电极的电压的过渡特性V2↓(t)是,以公式6来表示的。
(公式6)
V 2 ↓ ( t ) = ( V 2 L - V 2 H ) · ( 1 - exp ( - t τ 2 ) ) + V 2 H (式6)
在此,在所述公式6中,将扫描线驱动电路4将扫描信号V2L施加到扫描线22的时刻作为t=0。在此,开关晶体管16根据扫描信号V2L从导通状态切换为截止状态,是在所述公式6中的在开关晶体管16的栅电极的电压V2↓(t)、与作为开关晶体管16的源电极的电位的Vdata的电位差,成为开关晶体管16的阈值电压Vth22时。该状态以公式7来表示。
(公式7)
V gs = ( V 2 L - V 2 H ) · ( 1 - exp ( - Δ T 2 ↓ τ 2 ) ) + V 2 H -
( V data - V th - 1 β · ( Δ T 2 ↓ + T 0 ) 2 ( C 1 + C 2 + C el ) + C 1 + C 2 + C el ( C 2 + C el ) ( V data - V reset ) ) = Vth 22 (式7)
图9B是示出由本发明的显示面板装置的迁移率校正期间的决定方法计算出的迁移率校正期间的时间常数依存性的图表。横轴是,用于进行开关晶体管16的导通和截止的切换的时间常数τ2,纵轴是,迁移率校正期间的延迟时间ΔT2↓相对于迁移率校正期间设计值T0的比率。也就是说,横轴表示时间常数τ2越大,像素电路的位置就越远离扫描线驱动电路。该图所述的图表示出,将Vdata设为1.5V、3.5V、5V以及7V时的、根据所述公式7计算出的时间常数τ2与ΔT2↓/T0的关系。根据该图可知,随着时间常数τ2的增加,ΔT2↓/T0单调地增加。也就是说,可知,距扫描线驱动电路的距离越大,迁移率校正期间就越偏离设计值。并且,可知,Vdata越大,迁移率校正期间就越偏离设计值。
然而可知,图9A所述的以往的迁移率校正期间的特性、与图9B所述的本发明的显示面板装置涉及的迁移率校正期间的特性相比,在各个时间常数τ2,图9B所述的本发明的显示面板装置涉及的ΔT2↓/T0小。并且可知,对应于此,相对于信号电压Vdata的变动幅度,ΔT2↓/T0的变动幅度小。
根据以上的评价结果,与通过选择晶体管12的控制来进行由放电电流进行的驱动晶体管11的迁移率校正的结束控制时相比,通过开关晶体管16的控制来进行由放电电流进行的驱动晶体管11的迁移率校正的结束控制时,能够将决定开关的定时的源电极的电压变动幅度设定得小,因此,能够抑制因布线延迟而引起的迁移率校正期间的不均匀。由此,能够针对所有的写入电压,抑制迁移率校正的不均匀。
进而,在向电容器14写入信号电压Vdata的同时,使由放电电流进行的驱动晶体管11的迁移率校正开始,从而能够缩短向电容器14的信号电压Vdata的写入处理期间、和由所述放电电流进行的驱动晶体管11的迁移率校正的处理期间。在显示面板装置变得大画面化、像素数增多的情况下,对各个像素,不能充分地确保写入期间以及迁移率校正,因此,特别有效的。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在驱动晶体管11的阈值电压校正期间,控制选择晶体管12,由数据线20提供用于固定电容器14的第一电极的电压的固定电压的同时,将反偏置电压写入到电容器15。所述反偏置电压以及所述固定电压,用于使电容器14产生大于驱动晶体管11的阈值电压的电位差。而且,等待经过电容器14的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的电位差达到驱动晶体管11的阈值电压为止的时间以上的时间。由此,在电容器14蓄积相当于驱动晶体管11的阈值电压的电荷。并且,在达到该阈值电压为止的时间中,驱动晶体管11的源电极由电容器15反偏置,因此,驱动晶体管11的漏极电流在有机EL元件13不流动。然后,若电容器14的两端电极的电位差成为驱动晶体管11的阈值电压,漏极电流则停止。在此状态下,开始向电容器14的第一电极提供信号电压。由此,在电容器14蓄积与驱动晶体管11的阈值电压对应的电荷。
如此,在使电容器14保持着驱动晶体管11的阈值电压的状态下,向电容器14的第一电极提供信号电压,因此,能够在电容器14蓄积反映了图像信号且校正了驱动晶体管11的阈值电压的所希望的电位差。
然后,根据本实施方式,在驱动晶体管11的迁移率校正期间,在从控制选择晶体管12来向电容器14的第一电极提供信号电压、使放电电流在驱动晶体管11的源电极与电容器14的第二电极之间流动、到控制开关晶体管16来使驱动晶体管11的源电极与电容器14的第二电极成为非导通为止的期间,通过从驱动晶体管11向电容器的第二电极的放电电流,进行驱动晶体管11的迁移率校正。
根据本实施方式,预先设定所述固定电压以及所述反偏置电压的电压值,以使得在所述期间,有机EL元件13的阳极电极成为比有机EL元件13的阈值电压低的电压。因此,即使驱动晶体管11的源电极与电容器14的第二电极之间导通,也能够防止在驱动晶体管11的迁移率校正结束之前有机EL元件13发光,能够高精度地校正像素之间的发光不均。
(实施方式2)
本实施方式中的显示面板装置,与实施方式1中的显示面板装置相比,像素电路的结构以及其驱动定时不同,没有偏置线驱动电路3。本实施方式中的像素电路30,与实施方式1中的像素电路10相比,在像素电路结构上不同之处在于,没有电容器15以及偏置线23,而附加了开关晶体管17以及扫描线26。以下,省略与实施方式1的电路结构相同之处的说明,而仅说明不同之处。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显示部具有的发光像素的电路结构以及与其周围电路的连接的图。该图中的发光像素30包括驱动晶体管11、选择晶体管12、有机EL元件13、电容器14、开关晶体管16和17、数据线20、扫描线21、22和26、正电源线24、以及负电源线25。并且,周围电路包括扫描线驱动电路4以及数据线驱动电路5。
对于图10所述的构成要素,以下说明其连接关系以及功能。
扫描线驱动电路4是驱动电路,连接于扫描线21、22以及26,且具有以下的功能,即,通过向扫描线21、22以及26输出扫描信号,对发光像素11具有的选择晶体管12、开关晶体管16以及17的导通以及非导通进行切换。
开关晶体管17是第三开关元件,连接于电容器14的第二电极与扫描线21之间。开关晶体管17具有决定将作为扫描线21的低电平的扫描信号电压的基准电压施加到电容器14的第二电极的定时的功能。并且,具有以下的功能,即,通过所述基准电压被施加到电容器14的第二电极,在开关晶体管16导通的状态下,确定驱动晶体管11的源极电位。根据该功能,即使从数据线20施加的电压为非信号电压的固定电压,也能够通过从扫描线21经由开关晶体管17施加所述基准电压,使电容器14产生比驱动晶体管11的阈值电压大的电位差。
并且,预先设定所述固定电压,以使得在向电容器14的第一电极提供所述固定电压、向第二电极提供所述基准电压后经过预定时间为止的阈值电压检测期间,以及,在向电容器14的第一电极提供信号电压后经过预定时间为止的迁移率校正期间,有机EL元件13的阳极-阴极间电压成为比有机EL元件13的阈值电压低的电压。因此,在所述期间,驱动晶体管11的漏极电流在有机EL元件13不流动。由此,能够在有机EL元件13发光的发光期间之前,设置将驱动晶体管11的阈值电压、迁移率校正的期间。
扫描线21,连接于扫描线驱动电路4,连接于属于包含发光像素30的像素行的各个发光像素。并且,扫描线21,经由开关晶体管17与电容器14的第二电极连接。由此,扫描线21具有以下的功能,即,通过使开关晶体管17成为导通状态,向电容器14的第二电极施加扫描信号电压。
扫描线26,连接于扫描线驱动电路4,且具有提供将作为扫描线21的低电平的扫描信号的基准电压施加到电容器14的第二电极的电位的定时的功能。
而且,包括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显示面板装置和所述电压源的显示装置,也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方案之一。
接着,利用图11以及图12说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的工作时间图。该图中,横轴表示时间。并且,在纵方向,从上依次示出在扫描线21、扫描线22、扫描线26、电容器14的第一电极的电位V1、电容器14的第二电极的电位V2、以及数据线20产生的电压的波形图。该图表示对一个像素行的显示装置的工作,一个帧期间由非发光期间和发光期间构成。并且,在非发光期间,进行驱动晶体管11的阈值电压Vth以及迁移率β的校正工作。
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显示装置具有的像素电路的状态转变图。
首先,在时刻t21,扫描线驱动电路4,使扫描线21的电压电平从低变为高,使选择晶体管12成为导通状态。由此,在驱动晶体管11的栅电极,经由数据线20被施加固定电压Vreset。并且,此时,开关晶体管16处于导通状态,开关晶体管17处于截止状态。由此,前帧的发光期间结束。时刻t21至时刻t22的期间是发光停止状态,与图12中的复位1的状态对应。
接着,在时刻t22,扫描线驱动电路4,使扫描线21的电压电平从高变为低,使选择晶体管12成为截止状态。并且,同时,使扫描线26的电压电平从低变为高,经由开关晶体管17,将作为扫描线21的低电平的扫描信号的基准电压VgL施加到电容器14的第二电极。预先设定基准电压VgL,以使得有机EL元件13的阳极-阴极间电压成为比有机EL元件13的阈值电压低的电压。
接着,在时刻t23,扫描线驱动电路4,使扫描线26的电压电平从高变为低,停止向电容器14的第二电极施加所述基准电压VgL。时刻t22至时刻t23的期间是基准电压VgL被施加到电容器14的第二电极以及驱动晶体管11的源电极的状态,与图12中的复位2的状态对应。
接着,在时刻t24,扫描线驱动电路4,使扫描线21的电压电平从低变为高,从数据线20向电容器14的第一电极施加固定电压Vreset。此时,通过被施加到电容器14的第一电极的固定电压Vreset、与在时刻t22已被施加到电容器14的第二电极的基准电压VgL,电容器14产生比驱动晶体管11的阈值电压Vth大的电位差。由此,驱动晶体管11成为导通状态,在正电源线24、驱动晶体管11、开关晶体管16以及电容器14的第二电极这一电流路径,驱动晶体管11的漏极电流流动。时刻t24至时刻t27的期间,所述漏极电流流动,然后,若电容器14的保持电压成为Vth,则所述漏极电流停止。由此,在电容器14蓄积相当于阈值电压Vth的电荷。并且,在该期间结束时,由于所述漏极电流,驱动晶体管11的源电极变成为(Vreset-Vth),但是,由于预先设定固定电压Vreset,以使得成为比有机EL元件13的阈值电压低的电压,因此,在有机EL元件13不流动所述漏电流。
接着,在时刻t27,扫描线驱动电路4,使扫描线21的电压电平从高变为低,使选择晶体管12成为截止状态。由此,停止向电容器14的第一电极提供固定电压Vreset。并且,此时,在驱动晶体管11的栅极-源极间保持为阈值电压Vth,驱动晶体管11处于截止状态。在此状态下,在时刻t28,使选择晶体管12成为导通状态,开始向电容器14的第一电极提供信号电压Vdata。由时刻t27至时刻t28,能够通过选择晶体管12的控制,调整在驱动晶体管11的阈值电压检测期间与迁移率校正期间之间的期间。时刻t24至时刻t28的期间,与图12的Vth检测的状态对应。
接着,在时刻t28,扫描线驱动电路4,使扫描线21的电压电平从低变为高,使选择晶体管12成为导通状态。并且,数据线驱动电路5,经由数据线20,向发光像素30所属的像素行提供信号电压Vdata。由此,在驱动晶体管11的栅电极,经由数据线20被施加信号电压Vdata。并且,此时,开关晶体管16处于导通状态。由此,在驱动晶体管11的源电极与电容器14的第二电极之间导通的状态下,向电容器14的第一电极提供信号电压Vdata,使电流在驱动晶体管11的源电极与电容器14的第二电极之间流动。由此,在向电容器14写入信号电压的同时,由正电源线24、驱动晶体管11、开关晶体管16以及电容器14的第二电极这一放电电流路径,使驱动晶体管11的迁移率校正开始。
接着,在时刻t29,扫描线驱动电路4,使扫描线22的电压电平从高变为低,使开关晶体管16成为截止状态。也就是说,使驱动晶体管11的源电极与电容器14的第二电极成为非导通。由此,使由所述放电电流进行的驱动晶体管11的迁移率校正结束。时刻t28至时刻t29的期间,与图12的写入+迁移率校正的状态对应。
在时刻t28至时刻t29的期间,通过向电容器14的信号电压Vdata的提供控制,进行由所述放电电流进行的驱动晶体管11的迁移率校正的开始控制。另一方面,通过开关晶体管16的控制,进行由所述放电电流进行的驱动晶体管11的迁移率校正的结束控制,与向电容器14的信号电压Vdata的提供控制是别的不同的控制。也就是说,通过不同开关元件的控制,进行由所述放电电流进行的驱动晶体管11的迁移率校正的开始控制、和由所述放电电流进行的驱动晶体管11的迁移率校正的结束控制。因此,能够高精度地控制迁移率校正期间,该迁移率校正期间是,从开始向电容器14的第一电极提供信号电压Vdata、到控制开关晶体管16来使驱动晶体管11的源电极与电容器14的第二电极成为非导通为止的期间。其结果,能够利用在驱动晶体管11的源电极与电容器14的第二电极之间流动的电流,高精度地控制使蓄积在电容器14的电荷放电的时间,能够高精度地校正驱动晶体管11的迁移率。
而且,通过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电路结构以及控制方法能够高精度地控制迁移率校正期间的理由,与在实施方式1利用图5以及图6说明了的理由相同。
并且,预先设定固定电压Vreset的电压值,以使得在从向电容器14的第一电极提供信号电压Vdata(时刻t28)、到使驱动晶体管11的源电极与电容器14的第二电极成为非导通为止(时刻t29)的迁移率校正期间,有机EL元件13的阳极-阴极间电压成为比有机EL元件13的阈值电压低的电压。由此,驱动晶体管11的源电极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电极导通的状态下,只是向电容器14的第一电极提供作为来自固定电压Vreset的变化分量的信号电压Vdata,有机EL元件13的阳极-阴极间电压,是不会超过有机EL元件13的阈值电压的。因此,在迁移率校正期间,即使驱动晶体管11的源电极与电容器14的第二电极之间导通,也能够防止在驱动晶体管11的迁移率校正结束之前,电流流入有机EL元件13而发光,能够高精度地校正像素之间的有机EL元件13的发光不均。
进而,在向电容器14写入信号电压Vdata的同时,使由电容器14的放电进行的驱动晶体管11的迁移率校正开始,从而能够缩短向电容器14的信号电压Vdata的写入处理期间、和由所述放电电流进行的驱动晶体管11的迁移率校正的处理期间。在显示面板装置变得大画面化、像素数增多的情况下,对各个像素,不能充分地确保写入期间以及迁移率校正,因此,特别有效。
接着,在时刻t30,扫描线驱动电路4,使扫描线21的电压电平从高变为低,使选择晶体管12成为截止状态。由此,停止向电容器14的第一电极提供信号电压Vdata。
最后,在时刻t31,扫描线驱动电路4,使扫描线22的电压电平从低变为高,使开关晶体管16成为导通状态。也就是说,使驱动晶体管11的源电极与电容器14的第二电极导通。由此,与保持在电容器14的电压(V1-V2)对应的驱动电流在有机EL元件13流动,有机EL元件13开始发光。此时,保持在电容器14的电压(V1-V2)为,通过阈值电压Vth以及迁移率β校正了信号电压Vdata而得到的值。时刻t31以后的期间,与图12中的发光的状态对应。
而且,通过根据扫描信号的过渡特性计算迁移率校正期间可知,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显示面板装置、显示装置以及其控制方法得到的效果,与实施方式1中的图9B说明了的效果相同。
根据本实施方式,与通过选择晶体管12的控制来进行由所述放电电流进行的驱动晶体管11的迁移率校正的结束控制时相比,通过开关晶体管16的控制来进行由所述放电电流进行的驱动晶体管11的迁移率校正的结束控制时,能够将决定开关的定时的源电极的电压变动幅度设定得小。由此,能够针对所有的写入电压,抑制因布线延迟而引起的迁移率校正的不均匀。
进而,在向电容器14写入信号电压Vdata的同时,使由所述放电电流进行的驱动晶体管11的迁移率校正开始,从而能够缩短向电容器14的信号电压Vdata的写入处理期间、和由所述放电电流进行的驱动晶体管11的迁移率校正的处理期间。在显示面板装置变得大画面化、像素数增多的情况下,对各个像素,不能充分地确保写入期间以及迁移率校正,因此,特别有效。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控制开关晶体管17,将基准电压VgL提供到电容器14的第二电极,控制选择晶体管12提供用于固定电容器14的第一电极的电压的固定电压Vreset,等待经过电容器14的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的电位差达到驱动晶体管11的阈值电压为止的时间。由此,在电容器14的第二电极保持驱动晶体管11的阈值电压。并且,在达到该阈值电压为止的时间中,通过固定电压Vreset以及基准电压VgL的关系来规定驱动晶体管11的源电极,因此,驱动晶体管11的漏极电流在有机EL元件13不流动。然后,若电容器14的两端电极的电位差成为驱动晶体管11的阈值电压,漏极电流则停止。此状态下,开始向电容器14的第一电极提供信号电压。由此,在电容器14蓄积与驱动晶体管11的阈值电压对应的电荷。
并且,将作为检测驱动晶体管11的阈值电压的前阶段而被施加到电容器14的第二电极的基准电压VgL,设为控制选择晶体管12的扫描线21的低电压。此时,通过基准电压VgL和固定电压Vreset,在电容器14产生比驱动晶体管11的阈值电压大的电位差。并且,预先设定所述固定电压Vreset的电压值,以使得在迁移率校正期间,有机EL元件13的第一电极的电压成为比有机EL元件13的阈值电压低的电压。因此,在迁移率校正期间,即使驱动晶体管11的源电极与电容器14的第二电极之间导通,也能够防止在驱动晶体管11的迁移率校正结束之前有机EL元件13发光。由此,能够将与所希望的电位差对应的漏电流在有机EL元件流动,从而高精度地控制有机EL元件的发光量,并且能够谋求像素电路的简化。
以上,说明了实施方式1以及2、但是,本发明涉及的显示面板装置、显示装置以及其控制方法,不仅限于所述的实施方式。本发明中还包含:组合实施方式1以及2中的任意的构成要素而实现的其它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针对实施方式1以及2,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想到的各种变形而得到的变形例;内置有本发明涉及的显示面板装置的各种设备。
例如,本发明中还包括下述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实施方式1或2涉及的显示面板装置、以及向正电源线24和负电源线25提供电源的电源,有机EL元件包含夹在阳极与阴极之间的发光层,至少多个发光像素被配置为矩阵状。
而且,在实施方式1以及2中优选的是,用于对选择晶体管12的导通和截止进行切换的第一时间常数,为用于对开关晶体管16的导通和截止进行切换的第二时间常数以上。
若显示面板变得大画面化,则大量像素部连接于布线,从而布线的电阻以及寄生电容增大。因此,在从显示面板的两侧提供控制电路的情况下,与显示面板的端部区域相比,越接近显示面板的中央区域,就越发生各个开关元件的控制的延迟。
在此,在开关晶体管16的控制的时间常数比选择晶体管12的控制的时间常数大的情况下,有可能不能实现实施方式1以及2中说明了的迁移率校正期间的不均匀的抑制。根据所述的时间常数的条件,开关晶体管16的第二时间常数在选择晶体管12的第一时间常数以下。由此,能够使得本发明的迁移率校正期间的不均匀、比以往的迁移率校正期间的不均匀小,所述本发明的迁移率校正期间是,从在驱动晶体管11的源电极与电容器14的第二电极之间导通的状态下向电容器的第一电极提供信号电压来使放电电流流动后、到控制开关晶体管16来使驱动晶体管11的源电极与电容器14的第二电极之间成为非导通为止的期间;所述以往的迁移率校正期间是,从在驱动晶体管11的源电极与电容器14的第二电极之间导通的状态下向电容器的第一电极提供信号电压来使放电电流流动后、到控制选择晶体管12来使驱动晶体管11的源电极与电容器14的第二电极之间成为非导通为止的期间。因此,能够高精度地控制所述期间,能够高精度地校正由放电进行的驱动元件的迁移率。
而且,在实施方式2中,利用控制开关晶体管16的导通和截止状态的扫描线21的扫描信号电压,作为基准电压VgL,但也可以,将该基准电压设为与扫描线21不同的扫描线或控制线的信号电压。在此情况下,由于所述基准电压不受用于使选择晶体管12导通或截止的扫描信号电压的值的限制,因此,基准电压值设定的自由度提高。
而且,在所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选择晶体管以及开关晶体管的栅的电压电平为高时处于导通状态的n型晶体管,但是,将它们通过p型晶体管形成、且反转了扫描线的极性的显示面板装置以及显示装置,也能够实现与所述的各个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并且,例如,本发明涉及的显示面板装置、显示装置以及其控制方法内置在图13所述的薄型平面TV。通过内置本发明涉及的显示面板装置、显示装置,从而实现抑制了因阈值电压Vth、迁移率β的不均匀而导致的亮度不均的发生的薄型平面TV。
本发明的显示面板装置、显示装置以及其控制方法,尤其有用于有源型有机EL平板显示器,该有源型有机EL平板显示器,通过用与显示灰度等级相应的像素信号电流来控制发光像素的发光强度,使亮度变动。

Claims (11)

1.一种显示面板装置,包括:
发光元件,具有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
第一电容器,用于保持电压;
驱动元件,所述驱动元件的栅电极连接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电极,源电极连接于所述发光元件的第一电极,通过使与所述第一电容器保持的电压对应的漏电流在所述发光元件流动,使所述发光元件发光;
第一电源线,用于决定所述驱动元件的漏电极的电位;
第二电源线,电连接于所述发光元件的第二电极;
数据线,用于提供信号电压;
第一开关元件,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一方的端子连接于所述数据线,另一方的端子连接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电极,对所述数据线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电极的导通以及非导通进行切换;
第二开关元件,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一方的端子连接于所述驱动元件的源电极,另一方的端子连接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电极,对所述驱动元件的源电极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电极的导通以及非导通进行切换;以及
驱动电路,对所述第一开关元件以及所述第二开关元件进行控制;
所述驱动电路,
在使所述第二开关元件成为导通状态、所述驱动元件的源电极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电极之间导通的状态下,使所述第一开关元件成为导通状态,向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电极提供所述信号电压,使电流在所述驱动元件的源电极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电极之间流动,
所述信号电压被提供到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电极后经过预定的期间后,使所述第二开关元件成为截止状态,使所述驱动元件的源电极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电极成为非导通,
由在所述期间内在所述驱动元件的源电极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电极之间流动的电流,使蓄积在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电荷放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装置,还包括:
第二电容器,连接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电极;以及
偏置电压线,将反偏置电压提供到所述第二电容器,所述反偏置电压使所述第一电容器产生比所述驱动元件的阈值电压大的电位差;
所述驱动电路,
使所述第二开关元件成为导通状态,使所述驱动元件的源电极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电极之间导通,
使所述第一开关元件成为导通状态,从所述数据线提供用于固定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电极的电压的固定电压,并且,将使所述第一电容器产生比所述驱动元件的阈值电压大的电位差的所述反偏置电压写入到所述第二电容器,
在经过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的电位差达到所述驱动元件的阈值电压、所述驱动元件成为截止状态为止的时间后,在所述驱动元件处于截止状态的期间,在所述第二开关元件仍处于导通的状态下,使所述第一开关元件成为导通状态,并开始向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电极提供所述信号电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装置,
所述驱动电路,
使所述第一开关元件成为导通状态,从所述数据线提供用于固定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电极的电压的固定电压,并且,将使所述第一电容器产生比所述驱动元件的阈值电压大的电位差的所述反偏置电压写入到所述第二电容器,
使所述第一开关元件成为截止状态,
在经过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的电位差达到所述驱动元件的阈值电压、所述驱动元件成为截止状态为止的时间后,在所述驱动元件处于截止状态的期间,在所述第二开关元件仍处于导通的状态下,使所述第一开关元件成为导通状态,并开始向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电极提供所述信号电压。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装置,
预先设定所述固定电压的电压值,以使得在经过了直到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的电位差达到所述驱动元件的阈值电压、所述驱动元件成为截止状态为止的时间时,所述发光元件的第一电极与所述发光元件的第二电极的电位差成为比所述发光元件开始发光的所述发光元件的阈值电压低的电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装置,还包括:
第三电源线,将基准电压提供到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电极,所述基准电压使所述第一电容器产生比所述驱动元件的阈值电压大的电位差;以及
第三开关元件,用于连接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三电源线;
所述驱动电路,
使所述第三开关元件成为导通状态,将所述基准电压提供到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电极,
使所述第一开关元件成为导通状态,从所述数据线提供用于固定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电极的电压的固定电压,
在经过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的电位差达到所述驱动元件的阈值电压、所述驱动元件成为截止状态为止的时间后,在所述第二开关元件仍处于导通状态、并所述驱动元件处于截止状态的期间,使所述第一开关元件成为导通状态,开始向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电极提供所述信号电压。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装置,
所述第三电源线与用于对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导通和截止状态进行切换的扫描线共享,
所述基准电压是使所述第一开关元件成为截止状态时的所述扫描线的电压。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装置,
用于对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导通和截止进行切换的第一时间常数,为用于对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导通和截止进行切换的第二时间常数以上。
8.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装置;以及
电源,向所述第一电源线以及所述第二电源线提供电源;
所述发光元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发光层,所述发光层夹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
至少多个所述发光元件被配置为矩阵状。
9.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装置;以及
电源,向所述第一电源线以及所述第二电源线提供电源;
所述发光元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发光层,所述发光层夹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
由所述发光元件、所述第一电容器、所述驱动元件、所述第一开关元件、以及所述第二开关元件构成单位像素的像素电路,
多个所述像素电路被配置为矩阵状。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显示装置,
所述发光元件是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11.一种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显示装置包括:
发光元件,具有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
第一电容器,用于保持电压;
驱动元件,所述驱动元件的栅电极连接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电极,源电极连接于所述发光元件的第一电极,通过使与所述第一电容器保持的电压对应的漏极电流在所述发光元件流动,使所述发光元件发光;
第一电源线,用于决定所述驱动元件的漏电极的电位;
第二电源线,连接于所述发光元件的第二电极;
数据线,用于提供信号电压;
第一开关元件,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一方的端子连接于所述数据线,另一方的端子连接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电极,对所述数据线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电极的导通以及非导通进行切换;以及
第二开关元件,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一方的端子连接于所述驱动元件的源电极,另一方的端子连接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电极,对所述驱动元件的源电极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电极的导通以及非导通进行切换;
在所述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中,
在使所述第二开关元件成为导通状态、所述驱动元件的源电极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电极之间导通的状态下,使所述第一开关元件成为导通状态,向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电极提供所述信号电压,使电流在所述驱动元件的源电极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电极之间流动,
所述信号电压被提供到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电极后经过预定的期间后,使所述第二开关元件成为截止状态,使所述驱动元件的源电极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电极成为非导通,由在所述期间内在所述驱动元件的源电极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电极之间流动的电流,使蓄积在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电荷放电。
CN200980102627.5A 2009-11-19 2009-11-19 显示面板装置、显示装置以及其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442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9/006213 WO2011061798A1 (ja) 2009-11-19 2009-11-19 表示パネル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44252A true CN102144252A (zh) 2011-08-03
CN102144252B CN102144252B (zh) 2015-04-15

Family

ID=440593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02627.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44252B (zh) 2009-11-19 2009-11-19 显示面板装置、显示装置以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294701B2 (zh)
EP (1) EP2362371A4 (zh)
JP (1) JP5184634B2 (zh)
KR (1) KR101091256B1 (zh)
CN (1) CN102144252B (zh)
WO (1) WO2011061798A1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69477A (zh) * 2011-08-09 2013-04-2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图像显示装置
CN103123773A (zh) * 2011-11-21 2013-05-29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Amoled像素驱动电路
CN103163444A (zh) * 2011-11-28 2013-06-19 索尼公司 振荡电路和测试电路
CN103885263A (zh) * 2013-12-06 2014-06-25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主动元件阵列基板和显示面板
WO2016169369A1 (zh) * 2015-04-21 2016-10-27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像素电路
CN107204169A (zh) * 2016-03-16 2017-09-26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7252733A (zh) * 2012-11-08 2017-10-17 伯克利照明有限公司 基于电路的光电镊子
CN108597445A (zh) * 2013-07-08 2018-09-28 索尼公司 显示装置、用于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和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54998B2 (ja) * 2008-01-07 2013-08-0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駆動方法
JP5186950B2 (ja) * 2008-02-28 2013-04-24 ソニー株式会社 El表示パネル、電子機器及びel表示パネルの駆動方法
JP5184634B2 (ja) * 2009-11-19 2013-04-1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表示パネル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191539B2 (ja) * 2009-11-19 2013-05-0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表示パネル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WO2013118219A1 (ja) 2012-02-08 2013-08-1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El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4057650A1 (ja) 2012-10-09 2014-04-1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
JP6248941B2 (ja) 2012-10-17 2017-12-20 株式会社Joled El表示装置
JP6248268B2 (ja) 2012-10-17 2017-12-20 株式会社Joled 画像表示装置
US9530373B2 (en) 2013-06-25 2016-12-27 Samsung Display Co., Ltd. Method of driving a display panel, display panel driving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the method and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display panel driving apparatus
JP6774325B2 (ja) * 2016-12-15 2020-10-21 株式会社Joled 画素回路および表示装置
CN107591126A (zh) * 2017-10-26 2018-01-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像素电路的控制方法及其控制电路、显示装置
KR20230064708A (ko) * 2021-11-03 2023-05-1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화소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KR20230110412A (ko) 2022-01-14 2023-07-2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화소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41783A (ja) * 2007-03-26 2008-10-09 Sony Corp 表示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と電子機器
JP2008241948A (ja) * 2007-03-27 2008-10-09 Sony Corp 表示装置とその駆動方法
WO2009011092A1 (ja) * 2007-07-19 2009-01-22 Panasonic Corporation 画像表示装置
CN102047312A (zh) * 2009-03-06 2011-05-0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图像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23410B2 (ja) * 2005-02-02 2012-04-25 ソニー株式会社 画素回路及び表示装置
JP4245057B2 (ja) 2007-02-21 2009-03-25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と電子機器
JP2008203655A (ja) * 2007-02-21 2008-09-04 Sony Corp 表示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JP4337897B2 (ja) 2007-03-22 2009-09-30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と電子機器
JP2008304690A (ja) * 2007-06-07 2008-12-18 Sony Corp 表示装置、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09069620A (ja) * 2007-09-14 2009-04-02 Sony Corp 表示装置
JP5186950B2 (ja) * 2008-02-28 2013-04-24 ソニー株式会社 El表示パネル、電子機器及びel表示パネルの駆動方法
KR101537829B1 (ko) 2008-07-04 2015-07-17 가부시키가이샤 제이올레드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01960509B (zh) 2008-07-04 2015-04-1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KR101071443B1 (ko) 2009-09-08 2011-10-10 파나소닉 주식회사 표시 패널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WO2011061800A1 (ja) * 2009-11-19 2011-05-2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表示パネル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184634B2 (ja) * 2009-11-19 2013-04-1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表示パネル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41783A (ja) * 2007-03-26 2008-10-09 Sony Corp 表示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と電子機器
JP2008241948A (ja) * 2007-03-27 2008-10-09 Sony Corp 表示装置とその駆動方法
WO2009011092A1 (ja) * 2007-07-19 2009-01-22 Panasonic Corporation 画像表示装置
CN102047312A (zh) * 2009-03-06 2011-05-0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图像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69477A (zh) * 2011-08-09 2013-04-2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图像显示装置
US9183782B2 (en) 2011-08-09 2015-11-10 Joled Inc. Image display device
CN103069477B (zh) * 2011-08-09 2016-03-09 株式会社日本有机雷特显示器 图像显示装置
CN103123773B (zh) * 2011-11-21 2016-08-03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Amoled像素驱动电路
CN103123773A (zh) * 2011-11-21 2013-05-29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Amoled像素驱动电路
CN103163444A (zh) * 2011-11-28 2013-06-19 索尼公司 振荡电路和测试电路
CN107252733A (zh) * 2012-11-08 2017-10-17 伯克利照明有限公司 基于电路的光电镊子
CN107252733B (zh) * 2012-11-08 2020-12-01 伯克利之光生命科技公司 基于电路的光电镊子
CN108597445A (zh) * 2013-07-08 2018-09-28 索尼公司 显示装置、用于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8597445B (zh) * 2013-07-08 2021-05-25 索尼公司 显示装置、用于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3885263A (zh) * 2013-12-06 2014-06-25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主动元件阵列基板和显示面板
WO2016169369A1 (zh) * 2015-04-21 2016-10-27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像素电路
CN107204169A (zh) * 2016-03-16 2017-09-26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7204169B (zh) * 2016-03-16 2022-04-26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44252B (zh) 2015-04-15
EP2362371A4 (en) 2013-03-06
KR20110082105A (ko) 2011-07-18
JPWO2011061798A1 (ja) 2013-04-04
US20110141095A1 (en) 2011-06-16
JP5184634B2 (ja) 2013-04-17
WO2011061798A1 (ja) 2011-05-26
US8294701B2 (en) 2012-10-23
EP2362371A1 (en) 2011-08-31
KR101091256B1 (ko) 2011-1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44252A (zh) 显示面板装置、显示装置以及其控制方法
CN102144251B (zh) 显示面板装置、显示装置以及其控制方法
US11024229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etection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CN102138172B (zh) 显示面板装置、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2576513B (zh) 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5230806B2 (ja) 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
US8111221B2 (en) Display panel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20120169707A1 (en) Organic el display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2576512B (zh) 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WO2012032568A1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399521B2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
US10482814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driving same
KR20140148324A (ko) 화소 회로 및 그 구동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JANPAN ORGANIC RATE DISPLA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50518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518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JOLED Inc.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1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