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41760B -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41760B
CN102141760B CN201010547536.7A CN201010547536A CN102141760B CN 102141760 B CN102141760 B CN 102141760B CN 201010547536 A CN201010547536 A CN 201010547536A CN 102141760 B CN102141760 B CN 1021417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thermal diffusion
roller
fixing member
toner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4753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41760A (zh
Inventor
渡边翔
福田雄一
中津原诚也
伊藤朋之
高桥良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1417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417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417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417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该定影装置包括:定影部件,其将记录介质上的色调剂图像定影;加压部件,其通过与定影部件的外周表面压力接触而在加压部件和定影部件之间形成定影加压部,保持未定影色调剂图像的记录介质从所述定影加压部通过;供热装置,其向定影部件供热;以及热扩散部件,其通过与定影部件接触来使定影部件的表面上的热量扩散开。

Description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已经知道,用于诸如复印机和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装置包括加热部件,该加热部件构造有被多个辊张紧的带部件(定影带)。
日本已公开专利申请公报No.2007-58249披露了下述定影装置:即,将定影带围绕在定影辊和加热辊之间来张紧,并且加压辊隔着定影带按压定影辊以形成咬合部N。用于清洁定影带的清洁辊设置成隔着定影辊与加压辊大致对置,并且定影带内设置有作为热源的卤素加热器。
通常,在咬合部处,利用定影带所供应的热和压力将未定影色调剂图像定影在纸张上。然而,存在下述情况:在定影带的与纸张接触的部分和定影带的不与纸张接触的其它部分之间出现温度差,从而引起已定影色调剂图像的光泽度发生变化,导致图像质量劣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够减小定影带表面的温度差的定影装置,从而抑制已定影色调剂图像的光泽度的变化,以确保图像质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定影装置包括:定影部件,其将记录介质上的色调剂图像定影;加压部件,其通过与所述定影部件的外周表面压力接触而在所述加压部件和所述定影部件之间形成定影加压部,保持未定影色调剂图像的记录介质从所述定影加压部通过;供热装置,其向所述定影部件供热;以及热扩散部件,其通过与所述定影部件接触来使所述定影部件的表面上的热量扩散开。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第一方面所述的定影装置中,所述热扩散部件布置成与所述定影部件的外周表面接触。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第一方面所述的定影装置中,所述热扩散部件布置在靠近所述定影加压部的位置处。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第二方面所述的定影装置中,所述热扩散部件布置在靠近所述定影加压部的位置处。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在第一方面所述的定影装置中,所述热扩散部件是随着所述定影部件的移动而旋转的旋转体。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在第二方面所述的定影装置中,所述热扩散部件是随着所述定影部件的移动而旋转的旋转体。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在第四方面所述的定影装置中,所述热扩散部件是随着所述定影部件的移动而旋转的旋转体。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在第五方面所述的定影装置中,所述旋转体的外周长度大于被传送到所述定影加压部处的多个记录介质之间的间隔。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在第六方面所述的定影装置中,所述旋转体的外周长度大于被传送到所述定影加压部处的多个记录介质之间的间隔。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在第七方面所述的定影装置中,所述旋转体的外周长度大于被传送到所述定影加压部处的多个记录介质之间的间隔。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在第一方面至第十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定影装置中,所述热扩散部件具有位于热扩散部件的内部的空心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在第一方面至第十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定影装置中,所述热扩散部件的表面由金属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提供一种定影装置包括:定影部件,其将记录介质上的色调剂图像定影;加压部件,其通过与所述定影部件的外周表面压力接触而在所述加压部件和所述定影部件之间形成定影加压部,保持未定影色调剂图像的记录介质从所述定影加压部通过;供热装置,其向所述定影部件供热;以及温度梯度缓和单元,其通过与所述定影部件接触来缓和在将所述色调剂图像定影之后所述定影部件上产生的温度梯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在第十三方面所述的定影装置中,所述温度梯度缓和单元是如下的旋转体:其使所述定影部件上的热量扩散开,并且通过在与所述定影部件接触时旋转来缓和所述定影部件上的温度梯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五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色调剂图像形成单元,其形成色调剂图像;转印单元,其将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所述色调剂图像已由所述色调剂图像形成单元形成;以及定影装置。所述定影装置包括:定影部件,其将所述记录介质上的色调剂图像定影;加压部件,其通过与所述定影部件的外周表面压力接触而在所述加压部件和所述定影部件之间形成定影加压部,保持未定影色调剂图像的记录介质从所述定影加压部通过;供热装置,其向所述定影部件供热;以及热扩散部件,其通过与所述定影部件接触使所述定影部件的表面上的热量扩散开。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与未采用本发明的情况相比,可以提供能够减小定影部件的表面上的温度差并且抑制已定影色调剂图像的光泽度变化的定影装置,从而保证图像质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与未采用本发明的情况相比,可以进一步减小定影部件的与记录介质接触的表面上的温度差。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与未采用本发明的情况相比,可以进一步减小定影部件的表面上的温度差。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与未采用本发明的情况相比,可以进一步减小定影部件的表面上的温度差。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与未采用本发明的情况相比,可以进一步减小热扩散部件与定影部件之间的滑动阻力。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与未采用本发明的情况相比,可以进一步减小热扩散部件与定影部件之间的滑动阻力。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与未采用本发明的情况相比,可以进一步减小热扩散部件与定影部件之间的滑动阻力。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与未采用本发明的情况相比,可以更容易使热扩散部件的温度稳定。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与未采用本发明的情况相比,可以更容易使热扩散部件的温度稳定。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与未采用本发明的情况相比,可以更容易使热扩散部件的温度稳定。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与未采用本发明的情况相比,可以将热扩散部件的温度更快速地设定到预定温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与未采用本发明的情况相比,可以抑制热扩散部件的表面温度变化。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与未采用本发明的情况相比,可以提供下述定影装置:其能够缓和定影部件的表面上的温度梯度并且抑制已定影色调剂图像的光泽度变化,从而保证图像质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与未采用本发明的情况相比,可以用较简单的构造缓和定影部件的表面上的温度梯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五方面,与未采用本发明的情况相比,可以提供能够获得高图像质量的图像形成装置。
附图说明
将基于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图1示出了应用了与示例性实施例有关的定影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造实例;
图2是示出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单元的构造的横截面图;
图3是示出由出现温度变化的定影带执行定影时的光泽度变化的概念性示意图;
图4示出了热扩散辊的布置实例;
图5示出了热扩散辊的布置位置与定影带的温度变化之间的关系;以及
图6示出了定影带在热扩散辊上的缠绕长度与定影带的温度变化之间的关系。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
<图像形成装置的描述>
图1示出了采用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单元(定影装置)60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构造实例。图1中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是所谓的“串联型”彩色打印机,并且包括:图像形成部分10,其基于图像数据形成图像;主控制器50,其对图像形成装置1的操作执行整体控制,与例如个人计算机(PC)等进行通信并对图像数据执行图像处理等;以及用户接口(UI)部分90,其接收用户的操作输入,并且向用户显示各种信息。
<图像形成部分的描述>
图像形成部分10是利用例如电子照相系统形成图像的功能部分,并且包括设置为色调剂图像形成单元实例的并行地布置的六个图像形成单元11C、11M、11HC、11HM和11K(以下称为“图像形成单元11”)。各个图像形成单元11包括例如如下功能部件:感光鼓12、充电装置13、曝光装置14、显影装置15和清洁器16。在感光鼓12上形成静电潜像,然后形成预定颜色的色调剂图像。充电装置13以预定电压对感光鼓12的表面进行充电。曝光装置14基于图像数据对经充电装置13充电的感光鼓12进行曝光。显影装置15用所述预定颜色的色调剂图像对形成在感光鼓12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清洁器16清洁转印完成后感光鼓12的表面。
各个图像形成单元11的显影装置15经由色调剂供应路径(未示出)与存储各种颜色色调剂的色调剂容器17C、17M、17HC、17HM、17Y和17K(以下称为“色调剂容器17”)中的对应的色调剂容器连接。色调剂容器17利用设置在色调剂供应路径上的补充螺旋件(未示出)将各种颜色色调剂补充至显影装置15。
除了收纳在显影装置15中的色调剂的颜色不同之外,图像形成装置11几乎具有相同的构造。图像形成单元11分别形成蓝绿色(青色)(C)、品红色(M)、高饱和蓝绿色(HC)、高饱和品红色(HM)、黄色(Y)和黑色(K)的色调剂图像。此处,HC是具有蓝绿色色相并且与C相比具有更亮色调和更高饱和度的蓝绿色。HM是具有品红色色相并且与M相比具有更亮色调和更高饱和度的品红色。
另外,图像形成部分10包括:中间转印带20,在图像形成单元11的感光鼓12上形成的各种颜色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上;以及一次转印辊21,其将形成在图像形成单元11的感光鼓12上的各种颜色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上(一次转印)。图像形成部分10还包括:二次转印辊22,其将已经转印在中间转印带20上的各种颜色的色调剂图像以叠加的方式全部转印到作为记录介质的纸张上(二次转印);以及定影单元60,其作为定影装置的实例将二次转印之后的各种颜色的色调剂图像定影在纸张上。
另外,图像形成部分10包括:冷却单元80,其冷却已由定影单元60定影在纸张上的各种颜色的色调剂图像,以便将各种颜色的色调剂图像更可靠地定影在纸张上;以及卷曲矫正单元85,其矫正纸张的卷曲。
应该注意,在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转印单元由中间转印带20、一次转印辊21和二次转印辊22形成。此外,以下将布置有二次转印辊22并且通过二次转印处理将中间转印带20上各种颜色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纸张上的区域称为“二次转印区Tr”。
<纸张传送系统的描述>
作为纸张传送系统,图像形成部分10包括:多个(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为两个)纸张容器40A和40B,其保持纸张;拾取辊41A和41B,其分别拾取保持在纸张容器40A和40B中的纸张,并且传送纸张;第一传送路径R1,其用于传送来自纸张容器40A的纸张;以及第二传送路径R2,其用于传送来自纸张容器40B的纸张。图像形成部分10还包括第三传送路径R3,该第三传送路径R3用于将纸张容器40A或40B中的纸张传送到二次转印区Tr。此外,图像形成部分10包括:第四传送路径R4,其用于传送在二次转印区Tr转印有各种颜色色调剂图像的纸张,以便纸张经过定影单元60、冷却单元80和卷曲矫正单元85;以及第五传送路径R5,其用于将来自卷曲矫正单元85的纸张传送至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排出部分处的纸张堆叠部分44。
沿第一传送路径R1至第五传送路径R5布置传送辊和转印带,以便依次传送所馈送的纸张。
<双面传送系统的描述>
作为双面传送系统,图像形成部分10包括:中间纸张容器42,其暂时保持第一表面上定影有各种颜色色调剂图像的纸张;第六传送路径R6,其用于将来自卷曲矫正单元85的纸张传送到中间纸张容器42;以及第七传送路径R7,其用于将保持在中间纸张容器42中的纸张传送到上述的第三传送路径R3。图像形成部分10还包括:切换机构43,其在纸张传送方向上布置在卷曲矫正单元85的下游,并且将纸张传送方向在第五传送路径R5和第六传送路径R6之间进行选择性地切换,第五传送路径R5用于将纸张传送到纸张堆叠部分44并且第六传送路径R6用于将纸张传送到中间纸张容器42;以及拾取辊45,其拾取保持在中间纸张容器42中的纸张并且将纸张传送到第七传送路径R7。
<图像形成操作的描述>
下面,将描述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基本图像形成操作。
图像形成部分10的图像形成单元11利用上述功能部件通过电子照相处理来分别形成C、M、HC、HM、Y和K颜色的色调剂图像。一次转印辊21将形成在各个图像形成单元11上的各种颜色色调剂图像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上(一次转印),以形成各种颜色色调剂图像彼此叠加的合成色调剂图像。随着中间转印带20的移动(沿箭头方向),将中间转印带20上的合成色调剂图像传送到布置有二次转印辊22的二次转印区Tr。
同时,在纸张传送系统中,根据图像形成单元11开始图像形成的定时,拾取辊41A或41B旋转并且从纸张容器40A和40B中例如由UI部分90指定的任一个容器中拾取纸张。由拾取辊41A和41B拾取的纸张沿第一传送路径R1或第二传送路径R2传送,然后沿第三传送路径R3传送,并且到达二次转印区Tr。
在二次转印区Tr,利用二次转印辊22形成的转印电场将保持在中间转印带20上的合成色调剂图像全部转印到纸张上(二次转印)。
其后,转印有合成色调剂图像的纸张与中间转印带20分离并且沿第四传送路径R4传送到定影单元60。被传送到定影单元60的纸张上的合成色调剂图像由定影单元60进行定影处理,从而被定影在纸张上。然后,冷却单元80将形成有已定影图像的纸张冷却,然后卷曲矫正单元85矫正纸张的卷曲。此后,在单面打印模式下,切换机构43将已经通过卷曲矫正单元85的纸张引导到第五传送路径R5,并且朝着纸张堆叠部分44传送该纸张。
应该注意,清洁器16去除在一次转印之后附着在感光鼓12上的色调剂(一次转印后的残余色调剂),并且带清洁器26去除在二次转印之后附着在中间转印带20上的色调剂(二次转印后的残余色调剂)。
另一方面,在双面打印模式下,经由上述处理在第一表面上定影有图像的纸张通过卷曲矫正部分85,然后由切换机构43引导到第六传送路径R6,以便传送到中间纸张容器42。然后,根据图像形成单元11开始在纸张的第二表面上形成图像的定时,拾取辊45旋转并且从中间纸张容器42拾取纸张。由拾取辊45拾取的纸张沿第七传送路径R7和第三传送路径R3传送,并且到达二次转印区Tr。
在二次转印区Tr,与第一表面的情况一样,利用二次转印辊22形成的转印电场将保持在中间转印带20上的用于第二表面的合成色调剂图像全部转印到纸张上(二次转印)。
然后,与第一表面的情况一样,两个表面都转印有色调剂图像的纸张在定影单元60经过定影处理,由冷却单元80冷却,并且由卷曲矫正单元85矫正纸张的卷曲。此后,切换机构43将已经通过卷曲矫正单元85的纸张引导到第五传送路径R5并且朝向纸张堆叠部分44传送该纸张。
以上述方式,按待制作的印刷品的数量循环地重复执行图像形成装置1的图像形成处理。
<定影单元构造的描述>
下面,描述用于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定影单元60。
图2是示出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单元60的构造的横截面图。定影单元60包括如下主要部件:定影带组件61和加压辊62。加压辊62是构造成可与定影带组件61接触和分离的部件。
定影带组件61包括定影带610、定影辊611、内侧加热辊612和外侧加热辊613。定影带610是将色调剂图像定影在纸张P上的定影部件的实例。定影辊611是下述张紧部件:即,在定影带610置于加压辊62和定影辊611之间的情况下与加压辊62对置,并且在向定影带610提供张力的同时旋转。在定影带组件61和加压辊62彼此压力接触(在彼此按压的情况下进行接触)的咬合部(定影加压部)N,定影辊611从内侧加热定影带610。内侧加热辊612在加热定影带610的同时从内侧向定影带610提供张力。外侧加热辊613在加热定影带610的同时从外侧向定影带610提供张力。定影带组件61还包括张紧辊614、剥离垫64、张紧辊615和热扩散辊616。张紧辊614在定影辊611和内侧加热辊612之间(咬合部N的上游)向定影带610提供张力。剥离垫64是布置在咬合部N的下游并且邻近定影辊611的剥离部件的实例。张紧辊615在咬合部N的下游向定影带610提供张力。热扩散辊616(将在后文中详细描述)是热扩散部件的实例,也是温度梯度缓和单元的实例。
定影带610由基层、弹性层和防粘层形成,基层由聚酰亚胺树脂制成,弹性层叠置在基层的表面侧(外周侧)并且由硅橡胶制成,防粘层将弹性层覆盖并且由PFA(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醚共聚物树脂)制成。此处特别设置了弹性层以提高彩色图像的质量。具体而言,保持在纸张上的待稍后定影的色调剂图像通过层压各种颜色的粉末色调剂来形成。因此,为了使整个色调剂图像在咬合部N处被均匀地施加热量,定影带610的表面可以根据纸张P上色调剂图像的表面不平整度而按期望改变形状。
定影辊611是由例如铝或SUS制成且涂覆有PFA的空心圆筒辊,并且在驱动电动机(未示出)的旋转驱动力作用下朝图2中箭头所示方向旋转。然后,例如作为热源布置在定影辊611内部的三个卤素加热器71将定影辊611加热到预定温度(例如,150℃)。
内侧加热辊612是由例如铝或SUS制成的圆筒辊。由布置在内部作为热源的四个卤素加热器72将内侧加热辊612加热到预定温度(例如,190℃)。
此外,内侧加热辊612的两端部设置有从内部向外部按压定影带610的弹簧部件(未示出),以便将定影带610的总张力设定在例如15kgf。
内侧加热辊612还设置有控制定影带610的蛇行(带偏移)的机构。具体而言,在内侧加热辊612内部附近设置有带边缘位置检测机构(未示出)以检测定影带610的边缘的位置。内侧加热辊612还设置有移位机构(未示出),该移位机构使内侧加热辊612的一个边缘部沿与加热辊612的轴向垂直的方向移位。移位机构根据带边缘位置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通过使内侧加热辊612的一个边缘部移位来使定影带610在内侧加热辊612的轴向上移位。从而控制定影带610的带偏移。
外侧加热辊613是由例如铝或SUS制成的圆筒辊。外侧加热辊613由例如作为热源布置在内部的三个卤素加热器73加热到预定温度(例如,190℃)。
如上所述,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单元60采用下述构造:即,定影带610由定影辊611、内侧加热辊612和外侧加热辊613来加热。换句话说,定影辊611、内侧加热辊612和外侧加热辊613可以用作向定影带610供应执行定影处理所需的热量的供热装置。
剥离垫64是具有大致弧形横截面的块状部件,且由诸如类似SUS的金属或树脂等刚性体制成。剥离垫64布置在定影辊611的整个轴向区域上,剥离垫64固定在如下位置处:即,在定影带610置于加压辊62和定影辊611之间的情况下加压辊62与定影辊611压力接触而形成的区域(以下称为“辊咬合部N1”)的附近或下游。剥离垫64安装成,在定影带610置于剥离垫64和加压辊62之间的情况下以预定载荷(例如,平均为10kgf)均匀地按压加压辊62的预定宽度(例如,在定影带610的行进方向上的5mm的咬合宽度)区域。剥离垫64形成紧接着辊咬合部N1的“剥离垫咬合部N2”。
加压辊62是通过按压定影带610的外周而在加压辊62自身和定影带610之间形成咬合部N的部件。咬合部N是供保持有未定影色调剂图像的纸张P通过的区域。例如,加压辊62具有由铝或SUS制成的空心圆筒辊作为基体,在基体上依次层压有由硅橡胶制成的弹性层和由PFA管制成的防粘层。加压辊62布置成可与定影带组件61接触和分离。当在按压的同时与定影带组件61进行接触(压力接触)时,加压辊62受定影带组件61的定影辊611的驱动朝箭头所示方向旋转,该定影辊611朝箭头所示的另一方向旋转。
<定影单元的定影操作的描述>
下面,描述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单元60的定影操作。
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二次转印区Tr(参考图1)处被静电转印有合成色调剂图像的纸张P沿第四传送路径R4(参考图1)传送到定影单元60的定影咬合部N(参考图2)。然后,保持在通过咬合部N的纸张P的表面上的未定影色调剂图像借助主要作用在辊咬合部N1上的压力和热量而定影在纸张P上。
具体而言,在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单元60中,作用在辊咬合部N1的热量主要由定影带610供应。定影带610受到下述热量加热:由定影辊611从置于定影辊611内部的卤素加热器71提供的热量;由内侧加热辊612从置于内侧加热辊612内部的卤素加热器72提供的热量;以及,由外侧加热辊613从置于外侧加热辊613内部的卤素加热器73提供的热量。从而,热能不仅仅由定影辊611提供,而且也由内侧加热辊612和外侧加热辊613提供。因此,即便在高处理速度下,辊咬合部N1也能够获得足够的热量。
在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单元60中,用作直接加热部件的定影带610可以构造为具有极小的热容量。另外,定影带610构造成以大缠绕面积(大缠绕角)与定影辊611、内侧加热辊612和外侧加热辊613各个热供应部件接触。从而,在定影带610旋转一周的短周期内,定影辊611、内侧加热辊612和外侧加热辊613提供足够的热量。相应地,定影带610仅用较短的时间再次获得到能够执行定影处理的温度。从而,将辊咬合部N1保持在预定定影温度。
结果,即使当纸张连续地高速通过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单元60时,定影单元60也保持几乎恒定的定影温度。此外,防止出现在高速定影操作开始时定影温度减低的现象(所谓的“温度下降现象”)。具体而言,即使在对厚纸张等执行需要大热容量的定影处理时,也可保持定影温度并且防止温度下降现象出现。此外,当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根据纸张类型改变定影温度时(增加或减小定影温度),因为定影带610具有小热容量,所以可以通过调节卤素加热器71、卤素加热器72和卤素加热器73的输出容易地改变定影温度。
此外,在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单元60中,定影辊611是由铝、SUS等制成的硬质辊,并且加压辊62是覆盖有弹性层的软质辊。相应地,在辊咬合部N1形成有在定影带610的行进方向上具有预定宽度的咬合区,在该咬合区中定影辊611几乎不变形,而加压辊62的表面发生变形。如上所述,定影辊611的被定影带610缠绕的一侧在辊咬合部N1处几乎不改变形状。因此,定影带610在保持移动速度几乎恒定的情况下通过辊咬合部N1。这防止定影带610在辊咬合部N1处起皱或变形,以便能够提供质量良好的定影图像。
接着,在通过辊咬合部N1之后,纸张P被传送到剥离垫咬合部N2。在剥离垫咬合部N2处,剥离垫64按压加压辊62,并且定影带610与加压辊62压力接触。相应地,辊咬合部N1具有因定影辊611的曲率而向下弯曲的形状,然而剥离垫咬合部N2的形状与定影带610和剥离垫64之间的接触表面的形状一致,并且剥离垫64具有被处理成大致平坦的表面。
相应地,在辊咬合部N1中因定影辊611的曲率而受压且受热的纸张P在剥离垫咬合部N2处根据朝相反方向弯曲的加压辊62的曲率来改变行进方向。在该方向改变时,纸张P上的色调剂图像和定影带610的表面之间出现极小的滑动。由此,消弱了色调剂图像与定影带610之间的附着力,便于从定影带610上剥离纸张P。因此,剥离垫咬合部N2可以看作为确保在最后剥离步骤中进行剥离的准备步骤。
然后,因为定影带610以在剥离垫咬合部N2的出口处缠绕剥离垫64的方式进行传送,因此定影带610的传送方向在出口处急剧改变。更具体而言,因为定影带610沿剥离垫64的外表面移动,因此使定影带610产生大的弯曲。因此,在剥离咬合部N2处附着于定影带610的附着力被消弱的纸张P借助纸张P自身的弹性而从定影带610上分离。
然后,由置于剥离垫咬合部N2下游的剥离引导板69来引导从定影带610上分离的纸张P的行进方向。其后,排纸引导件78和排纸带79朝向冷却单元80(参考图1)传送由剥离引导板69引导的纸张P。更具体而言,剥离引导板69是将从定影带610上剥离的纸张P从定影带610上完全分离并设定纸张P的行进方向的部件。排纸引导件78和排纸带79是朝向冷却单元80平稳地引导被剥离引导板69设定行进方向的纸张P的部件。
采用上述操作,完成了定影单元60的定影处理。
<热扩散辊的描述>
如上所述,在咬合部N中,利用从定影辊611、内侧加热辊612和外侧加热辊613供应到定影带610的热量和加压辊62施加的压力将未定影色调剂图像定影在纸张P上。在这种情况下,积累在定影带610中的热量传递到将被送走的纸张P上。相应地,在定影带610的表面的与纸张P接触的部分处,温度降低。另一方面,定影带610的表面的不与纸张P接触的部分,由于热量没有被带走而保持温度。不仅对于仅仅供应一页纸张P来进行定影的情况是如此,而且对于连续供应多页纸张的情况也是如此。当连续供应多页纸张时,不可能无间隔地连续执行定影处理。因此,纸张P以预定间隔供应到定影单元60。结果,在定影带610中,交替出现与纸张P接触的部分和不与纸张P接触的部分。在定影带610的表面上,交替出现温度降低的部分(低温部分)和温度不变的部分(高温部分),从而造成温度差。应该注意,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定影带610中产生的温度差被称为温度变化,或在一些情况下被称为温度梯度。
在这种温度变化出现在定影带610的一部分中且直到该部分随着定影带610的旋转而再次达到咬合部N时才被消除的情况下,有时出现下述情况:在具有温度差的高温部分和低温部分同时与单页纸张P进行接触的情况下执行定影处理。定影带610的温度变化影响未定影色调剂图像的光泽度。换句话说,在由定影带610的高温部分执行定影处理的情况下,被定影的色调剂图像具有高光泽度。另一方面,在由定影带610的低温部分执行定影处理的情况下,被定影的色调剂图像具有低光泽度。因此,在单页纸张P上混有高光泽度部分和低光泽度部分,从而造成光泽度差异(光泽变化)。
图3是示出当由出现温度变化的定影带610执行定影处理时的光泽变化的概念图。
图3中所示的纸张P指示纸张P首先经历定影带610的低温部分的定影处理,并且在中游处经历定影带610的高温部分的定影处理。在这种情况下,纸张P中P1所示的区域具有低光泽度,而P2所示的区域具有高光泽度。简而言之,当在纸张P上执行定影处理时,光泽度变化出现在中游处。因为在区域P1和区域P2之间存在光泽度差异,因此该差异被作为光泽变化识别出来。
通过调整上述卤素加热器71、卤素加热器72和卤素加热器73的输出来抑制温度变化是困难的。具体而言,即使调整了卤素加热器71、卤素加热器72和卤素加热器73的输出,也需要几秒钟时间将其效果传递到定影辊611、内侧加热辊612和外侧加热辊613,并进一步传递至定影带610。另一方面,定影带610高速地旋转。因此,就时间方面而言,难以执行控制来抑制定影带610的表面上的温度变化。
因此,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设置热扩散辊616来抑制光泽变化。如图2中所示,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热扩散辊616布置在位于纸张P的插入侧且靠近咬合部N的位置处。热扩散辊616在该位置与定影带610接触并且随着定影带610的移动而旋转,从而使定影带610表面上的热量扩散开。结果,减小了定影带610的表面上产生的温度差,从而抑制了温度变化。此外,通过抑制已定影色调剂图像中的光泽变化来保证图像质量。应该注意,热扩散辊616可用作温度梯度缓和单元,其通过与定影带610接触来减小在色调剂图像定影之后定影带610上产生的温度梯度。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通过采用使热扩散辊616与定影带610接触的构造来更快速地进行热扩散。出于这个原因,可以使热扩散辊616和定影带610的接触区域更大。相应地,可以使所谓的缠绕长度(定影带610缠绕在热扩散辊616上的长度)更长。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热扩散辊616的表面温度可以是定影带610表面上高温部分和低温部分之间的温度(中间温度)。相应地,热扩散辊616从定影带610表面上的高温部分吸热并且向低温部分供热,从而有效地进行热扩散。因此,热扩散辊616的温度可以更快速地升到中间温度。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快速升温,热扩散辊616构造成内部具有空心部分。具体而言,通过设置空心部分来减小整个热扩散辊616的热容量,从而使热扩散辊616的表面温度更快速地达到中间温度。
此外,出于同样的出发点,可以用诸如金属等高导热率的材料来形成热扩散辊616的表面。具体而言,可以列举出铝(Al)、铜(Cu)、不锈钢等。
此外,热扩散辊616的外周长度可以大于供应到咬合部N的纸张P的间隔(两页纸张P之间的间隔)。更具体而言,在热扩散辊616的外周长度不大于供应到咬合部N的纸张P的间隔的情况下,可能存在定影带610的没有与纸张P接触的部分与热扩散辊616的整个外周表面进行接触的情况。如上所述,该部分为定影带610的表面上的高温部分。因此,热扩散辊616的表面在整个周围处均被加热,从而其表面温度可能升到超过作为优选表面温度的中间温度。结果,倾向于引起热扩散辊616的表面发生温度波动,从而难以对定影带610执行有效的热扩散。
另一方面,在热扩散辊616的外周长度大于供应到咬合部N的纸张P的间隔的情况下,定影带610的高温部分和低温部分均与热扩散辊616的表面接触。在这种情况下,在热扩散辊616中几乎不出现温度变化。
此外,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热扩散辊616可以布置成与定影带610的接触纸张P的表面(外周表面)接触。由于热扩散辊616以该方式布置,因此以高效率对定影带610的与纸张P接触的表面热扩散。另一方面,如果热扩散辊616布置在定影带610的与上述表面相反的与定影辊611接触的表面(内周表面)处,则即使可以抑制该表面上的温度变化,在一些情况下也不能抑制定影带610的外周表面上的温度变化。因为定影带610具有厚度,因此没有对定影带的外周表面(与纸张P接触的表面)执行热扩散,从而不能抑制温度变化。
应该注意,可以在定影带610的外周表面和内周表面上设置两个热扩散辊616,以便将定影带610置于这两个热扩散辊之间。
此外,应该注意,在上述实例中热扩散部件(温度梯度缓和部件)是用作旋转体的热扩散辊616,但热扩散部件不限于此。热扩散部件可以是除旋转体以外的部件。然而,从减小热扩散部件和定影带610之间的滑动阻力的观点来看,热扩散部件可以是随着定影带610移动而旋转的旋转体。
此外,在上述实例中,热扩散辊616设置在位于纸张P的插入侧且靠近咬合部N的位置处,但不限于此。
图4示出了热扩散辊616的布置方式的实例。
图4中所示的位置A是在位于纸张P的排出侧且靠近咬合部N的位置处布置热扩散辊616的实例。位置A可以移至定影辊611和张紧辊615之间的位置。类似地,图4中所示的位置B是张紧辊615和外侧加热辊613之间的位置。此外,图4中所示的位置C是外侧加热辊613和内侧加热辊612之间的位置,并且图4中所示的位置D是内侧加热辊612和张紧辊614之间的位置。图4中所示的位置E与图2中所示的热扩散辊616的位置相同且位于张紧辊614和定影辊611之间。位置E可以用作位于纸张P的插入侧且靠近咬合部N的位置。应该注意,在图4中,在热扩散辊616布置成与定影带610的外周表面接触的情况下,位置E作为布置热扩散辊616的位置以虚线示例。
在位置A至位置E之中,热扩散辊616可以布置在位置A或位置E处。在热扩散辊616布置在位置A的情况下,定影带610刚刚通过咬合部N,因此在定影带610的表面上产生最大范围的温度变化。相应地,应该认为,在该阶段利用热扩散辊616对定影带610的表面执行热扩散处理可以提高抑制温度变化的效果。
在热扩散辊616布置在位置E的情况下,定影带610的执行过热扩散的部分即将进入咬合部N。通过在位置E利用热扩散辊616对定影带610的表面执行热扩散处理,使定影带610在热扩散的效果消失之前到达咬合部N。因此,认为提高了抑制温度变化的效果。具体地说,虽然定影带610的表面上的温度变化被热扩散辊616抑制,但是由于定影带610具有厚度,在一些情况下定影带610内部的温度变化仍存在。在该情况下,在一段时间之后,定影带610的表面上的已在某时刻被抑制的温度变化,由于来自定影带610内部的热传递而恢复。因为位置E比其它位置B、C和D更靠近咬合部N,因此温度变化被热扩散辊616抑制的部分在短时间内进入咬合部N。相应地,在热扩散辊616布置在位置E的情况下,定影带610的表面较少受定影带610内部的上述温度变化的影响。
<实例>
(1)热扩散辊616的布置位置和温度变化之间的关系(定影单元60的构造)
<实例1>
利用图2所示的定影单元60执行定影操作。
在定影单元60中,定影带610构造有:基层,其由聚酰亚胺树脂制成并且具有525mm的周长(厚80μm);弹性体层,其由硅橡胶制成(厚400μm);以及防粘层,其由PFA制成(厚30μm)。定影辊611使用涂覆有PFA(厚500μm)的空心圆筒辊基体,该基体由铝制成且具有65mm的直径(厚10mm)。此外,加压辊62构造有:空心圆筒辊基体,该基体由铝制成且具有100mm的直径(厚10mm)弹性体层,其由硅橡胶(厚10mm)制成;以及防粘层,其由依次层压铝、硅橡胶和PFA的PFA(厚150μm)制成。热扩散辊616使用由铝制成并且具有40mm直径和3mm厚度的空心圆筒体。热扩散辊616布置在沿定影带610的移动方向距咬合部N 25mm的位置处(即,图4中位置A所示的位置),同时与定影带610的接触定影辊611的表面(内周表面)接触。在该情况下,定影带610在热扩散辊616上的缠绕长度是15mm。
纸张P使用富士施乐有限公司(Fuji Xerox Co.,Ltd.)制造的J纸张(尺寸为A3,基重为82g/m2)。在纸张P之间的间隔为114mm且处理速度为445mm/s的情况下执行定影单元60的连续操作。定影带610和加压辊62的表面温度分别被控制在150℃和70℃。
<实例2>
除了热扩散辊616布置成与定影带610的接触纸张P的表面(外周表面)接触之外,定影单元60的操作以与实例1相似的方式执行。
<实例3>
除了在定影带610的两面(即外周表面和内周表面)准备和布置两个热扩散辊616以便将定影带610置于这两个热扩散辊之间之外,定影单元60的操作以与实例1相似的方式执行。
<实例4至实例6>
除了热扩散辊616布置在图4中位置B所示的位置之外,定影单元60的操作以与实例1至实例3各个实例相似的方式执行。
<实例7至实例9>
除了热扩散辊616布置在图4中位置C所示的位置之外,定影单元60的操作以与实例1至实例3各个实例相似的方式执行。
<实例10至实例12>
除了热扩散辊616布置在图4中位置D所示的位置之外,定影单元60的操作以与实例1至实例3各个实例相似的方式执行。
<实例13至实例15>
除了热扩散辊616布置在图4中位置E所示的位置之外,定影单元60的操作以与实例1至实例3各个实例相似的方式执行。
<比较例1>
除了不设置热扩散辊616之外,定影单元60的操作以与实例1相似的方式执行。
[温度变化的评估]
执行定影单元60的操作直到对10页纸张P完成定影为止,然后,测量定影带610的外周表面的各个部分的温度。假定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之差为温度变化值。在该情况下,值越小意味着温度变化越小,因而定影带610的温度变化得到了抑制。
[评估结果]
在表1中示出了实例1至实例15和比较例1的温度变化值。表1中的数值的单位为“℃”。在图5中以图形的形式示出表1中的结果。
<表1>
  位置A   位置B   位置C   位置D   位置E
  内周表面   2.25   2.20   2.15   2.13   2.12
  外周表面   1.05   1.75   1.68   1.24   1.10
  内外周表面   1.02   1.70   1.54   1.12   1.05
如图5中所示,比较例1中的温度变化值为大约2.3℃。相比之下,实例1至实例15中的温度变化值小于比较例1,因此可以知道定影带610上的温度变化得到抑制。
相互对比实例1至实例15,发现与热扩散辊616布置成与定影带610的内周表面接触的情况相比,在热扩散辊616布置成与定影带610的外周表面接触的情况下温度变化值显著减小。如果热扩散辊616设置在定影带610的两个表面处,则温度变化值进一步减小。
应该注意,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存在下述情况:与没有设置热扩散辊616的比较例1相比,当热扩散辊616布置成与定影带610的内周表面接触时温度变化值没有减小太多。认为这种情况是由热扩散辊616和定影带610之间接触时间短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降低定影单元60的处理速度或延长定影带610在热扩散辊616上的缠绕长度来抑制定影带610的温度变化。
此外,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已经知道当热扩散辊616布置成与定影带610的外周表面接触或布置两个热扩散辊616与定影带610的两个表面接触时,热扩散辊616布置在位置A或位置E的情况与热扩散辊616布置在其它位置的情况相比,温度变化值较小。
(2)定影带610在热扩散辊616上的缠绕长度和温度变化之间的关系(温度变化的评估)。
在实例11中,热扩散辊616在图中横向移动以改变定影带610在热扩散辊616上的缠绕长度,然后,研究温度变化值的变化。
[评估结果]
在图6中示出了结果。
如图6中所示,当定影带610在热扩散辊616上的缠绕长度变长时温度变化值减小。换句话说,缠绕长度越长,定影带610的温度变化越是得到抑制。
出于示例和说明的目的提供了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上述说明。其意图不在于穷举或将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确切形式。显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许多修改和变型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说明示例性实施例是为了最佳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其他人员能够理解各种实施例的发明和适合于特定预期应用的各种修改。其目的在于用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内容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定影装置,包括:
定影部件,其将记录介质上的色调剂图像定影;
加压部件,其通过与所述定影部件的外周表面压力接触而在所述加压部件和所述定影部件之间形成定影加压部,保持未定影色调剂图像的记录介质从所述定影加压部通过;
供热装置,其向所述定影部件供热;以及
热扩散部件,其通过与所述定影部件接触来使所述定影部件的表面上的热量扩散开,
其中,所述热扩散部件是随着所述定影部件的移动而旋转的旋转体,并且
所述旋转体的外周长度大于被传送到所述定影加压部处的多个记录介质之间的间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所述热扩散部件布置成与所述定影部件的外周表面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所述热扩散部件布置在靠近所述定影加压部的位置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所述热扩散部件布置在靠近所述定影加压部的位置处。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所述热扩散部件具有位于所述热扩散部件的内部的空心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所述热扩散部件的表面由金属形成。
7.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色调剂图像形成单元,其形成色调剂图像;
转印单元,其将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所述色调剂图像已由所述色调剂图像形成单元形成;以及
定影装置,包括:
定影部件,其将所述记录介质上的色调剂图像定影;
加压部件,其通过与所述定影部件的外周表面压力接触而在所述加压部件和所述定影部件之间形成定影加压部,保持未定影色调剂图像的记录介质从所述定影加压部通过;
供热装置,其向所述定影部件供热;以及
热扩散部件,其通过与所述定影部件接触来使所述定影部件的表面上的热量扩散开,
其中,所述热扩散部件是随着所述定影部件的移动而旋转的旋转体,并且
所述旋转体的外周长度大于被传送到所述定影加压部处的多个记录介质之间的间隔。
CN201010547536.7A 2010-01-29 2010-11-15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21417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19504A JP5532973B2 (ja) 2010-01-29 2010-01-29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19504 2010-01-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41760A CN102141760A (zh) 2011-08-03
CN102141760B true CN102141760B (zh) 2015-05-06

Family

ID=443417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47536.7A Active CN102141760B (zh) 2010-01-29 2010-11-15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644744B2 (zh)
JP (1) JP5532973B2 (zh)
CN (1) CN102141760B (zh)
AU (1) AU2010236039B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083525A (ja) * 2010-10-12 2012-04-26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5915122B2 (ja) * 2011-02-14 2016-05-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696670B2 (en) * 2015-08-25 2017-07-04 Fuji Xerox Co., Ltd. Fixing device with recording medium temperature control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62889A (ja) * 1995-03-23 1996-10-11 Ricoh Co Ltd 電子写真装置
CN1194387A (zh) * 1997-01-28 1998-09-30 株式会社东芝 定影装置
US5937231A (en) * 1998-11-20 1999-08-10 Eastman Kodak Company Fuser for reproduction apparatus with minimized temperature droop
JP2003215961A (ja) * 2002-01-18 2003-07-30 Oki Data Corp 定着装置
JP2004205877A (ja) * 2002-12-26 2004-07-22 Ricoh Co Ltd ベルト定着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24975A (en) 1980-07-23 1982-02-09 Toshiba Corp Fixing device
JPH0887191A (ja) 1994-09-19 1996-04-02 Toshiba Corp 定着装置
US5890047A (en) * 1998-01-08 1999-03-30 Xerox Corporation Externally heated NFFR fuser
JPH11352819A (ja) 1998-06-04 1999-12-24 Fuji Xerox Co Ltd クリーニングローラ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049264A (ja) * 2000-08-04 2002-02-15 Sharp Corp 定着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268445A (ja) * 2001-03-12 2002-09-18 Konica Corp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6650863B2 (en) * 2001-02-26 2003-11-18 Konica Corporation Fix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039124B2 (ja) * 2002-05-24 2008-01-30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77880A (ja) * 2003-09-02 2005-03-24 Oki Data Corp 定着装置
US20050089343A1 (en) * 2003-10-27 2005-04-28 Eastman Kodak Company Heat sinking fuser rolls to reduce thermal transients
JP2006084646A (ja) * 2004-09-15 2006-03-30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7349660B2 (en) * 2005-06-28 2008-03-25 Xerox Corporation Low mass fuser apparatus with substantially uniform axial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JP2007121329A (ja) * 2005-10-24 2007-05-17 Fuji Xerox Co Ltd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56171A (ja) * 2005-12-06 2007-06-21 Canon Inc 像加熱装置
JP2007058249A (ja) 2006-12-04 2007-03-08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
JP5332180B2 (ja) * 2007-11-08 2013-11-0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62889A (ja) * 1995-03-23 1996-10-11 Ricoh Co Ltd 電子写真装置
CN1194387A (zh) * 1997-01-28 1998-09-30 株式会社东芝 定影装置
US5937231A (en) * 1998-11-20 1999-08-10 Eastman Kodak Company Fuser for reproduction apparatus with minimized temperature droop
JP2003215961A (ja) * 2002-01-18 2003-07-30 Oki Data Corp 定着装置
JP2004205877A (ja) * 2002-12-26 2004-07-22 Ricoh Co Ltd ベルト定着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532973B2 (ja) 2014-06-25
US8644744B2 (en) 2014-02-04
JP2011158662A (ja) 2011-08-18
AU2010236039A1 (en) 2011-08-18
CN102141760A (zh) 2011-08-03
US20110188906A1 (en) 2011-08-04
AU2010236039B2 (en) 2012-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655822B2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40138B2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EP2098917A1 (en) Fix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ixing method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5589370B2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32891B2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20253B2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141760B (zh)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2096358B (zh)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JP200409359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887772B2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03797A (ja)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定着方法
JP2011123296A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35041A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23202A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56159B2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31593B2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87375B2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191380A (ja) 定着装置及びこれを搭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23129A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46802B2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4570671B (zh)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692970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23253A (ja) ベルト部材の取付け用治具およびベルト部材の取付け方法
JP2013050664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定着装置
CN102402163B (zh) 定影单元和图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