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26360A - 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打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26360A
CN102126360A CN2010105838801A CN201010583880A CN102126360A CN 102126360 A CN102126360 A CN 102126360A CN 2010105838801 A CN2010105838801 A CN 2010105838801A CN 201010583880 A CN201010583880 A CN 201010583880A CN 102126360 A CN102126360 A CN 1021263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lt wheel
balladeur train
printer
frame plate
drive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8388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26360B (zh
Inventor
成田浩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28017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1121259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28017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407824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1263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263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263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2636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9/00Character- or line-spacing mechanisms
    • B41J19/18Character-spacing or back-spacing mechanisms; Carriage return or release devices therefor
    • B41J19/20Positive-feed character-spacing mechanisms
    • B41J19/202Drive control means for carriage mov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9/00Character- or line-spacing mechanisms
    • B41J19/005Cable or belt constructions for driving print, type or paper-carriages, e.g. attachment, tensioning mean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Character Spaces And Line Spaces In Prin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打印机,其具有支承滑架引导轴的两端部的一对框架板、载置印刷头的滑架、滑架驱动电动机、以及架设有连结滑架的带的第一及第二带轮。第一、第二带轮限制滑架的往复移动范围,使得滑架移动的最大宽度与一对框架板之间的宽度大致相同。向印刷头供给墨液的管配置成向一对框架板之间的宽度方向的一方弯曲成凸状。滑架驱动电动机配置在管的配置空间中的与管弯曲的方向为相反侧的空间中,其旋转轴在相对于滑架的扫描面垂直的方向上延伸。

Description

打印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打印机,尤其涉及通过使搭载有印刷头的滑架往复移动来进行印刷的打印机。
背景技术
作为打印机的一个例子,公知有在日本特开2007-203563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辊卷纸打印机。辊卷纸打印机用于发票的印刷、根据买入商品而发行的优惠卷(coupon)的印刷等。
在这样的辊卷纸打印机中,以使辊卷纸的旋转轴朝向打印机宽度方向的方式来收容辊卷纸,并且在抽出辊卷纸的同时使搭载在滑架上的印刷头在宽度方向上往复移动而在辊卷纸上进行印刷。
辊卷纸打印机由于用于发票、优惠卷的印刷,因而配置在收银台旁(レジ脇)的有限的空间中。因此,优选特别是宽度方向的尺寸小的紧凑的打印机。
另外,在专利文献1的辊卷纸打印机中,由于滑架驱动电动机的旋转轴沿水平方向延伸,因此在滑架驱动电动机采用旋转轴方向的尺寸大的电动机的情况下,辊卷纸打印机的进深尺寸必然会增大。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实际情况,本发明提供一种紧凑的打印机。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部分而提出,能够作为以下方式或适用例来实现。
(适用例1)
一种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一框架板;
第二框架板,其与所述第一框架板对置配置;
引导轴,其一端部支承于所述第一框架板,另一端部支承于所述第二框架板;
滑架,其搭载印刷头,并沿所述引导轴往复移动;
滑架驱动电动机,其用于驱动所述滑架;
第一带轮及第二带轮,它们配置在所述第一框架板与所述第二框架板之间;
带,其架设在所述第一带轮、所述第二带轮以及所述滑架驱动电动机之间,并与所述滑架连结;
墨盒收容部,其收容墨盒,所述墨盒收容有向所述印刷头供给的墨液;以及
记录介质运送电动机,其用于运送记录介质,
所述第一带轮和所述第二带轮配置成限制所述滑架的往复移动的范围,使得所述滑架的往复移动的最大幅度与所述第一框架板和所述第二框架板之间的距离大致相同,
所述墨盒收容部配置在所述第一框架板与所述第二框架板之间的所述第一框架板侧的位置,
所述记录介质运送电动机配置在所述第一框架板与所述第二框架板之间的所述第二框架板侧的位置。
(适用例2)
根据适用例1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架驱动电动机配置成其旋转轴在相对于所述滑架的扫描面垂直的方向上延伸。
(适用例3)
根据适用例1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打印机具有管,所述管形成用于将收容在所述墨盒内的墨液向所述印刷头供给的墨液流路的一部分,所述管配置在所述第一框架板与所述第二框架板之间,并伴随着所述滑架的移动而变形,
所述管配置成向从所述第一框架板侧朝向所述第二框架板侧的方向弯曲成凸状,
所述滑架驱动电动机以其一部分被弯曲成凸状的所述管包围的方式配置在所述第一框架板侧。
(适用例4)
根据适用例1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打印机具有:
运送辊,其配置在所述第一框架板与所述第二框架板之间,用于运送所述记录介质;以及
传递机构,其配置在所述第一框架板与所述第二框架板之间,用于将所述记录介质运送电动机的驱动力向所述运送辊传递。
(适用例5)
根据适用例1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打印机具有第三带轮,所述第三带轮配置在所述第一带轮与所述第二带轮之间,其上架设有所述带,所述第三带轮用于防止所述带与所述记录介质运送电动机的干涉。
(适用例6)
一种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一对框架板;
引导轴,其两端部支承于所述一对框架板;
滑架,其搭载印刷头,并沿所述引导轴往复移动;
滑架驱动电动机,其用于驱动所述滑架;
第一带轮及第二带轮,它们配置在所述一对框架板之间;
带,其架设在所述第一带轮、所述第二带轮以及所述滑架驱动电动机之间,并与所述滑架连结;以及
管,其形成用于将收容在墨盒内的墨液向所述印刷头供给的墨液流路的一部分,所述管配置在所述一对框架板之间,并伴随着所述滑架的移动而变形,
所述滑架驱动电动机配置在配置有所述管的空间部中,并配置成其旋转轴在相对于所述滑架的扫描面垂直的方向上延伸,
所述第一带轮和所述第二带轮配置成限制所述滑架的往复移动的范围,使得所述滑架的往复移动的最大幅度与所述一对框架板之间的距离大致相同。
(适用例7)
根据适用例6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配置成向所述一对框架板相面对的方向中的一个方向弯曲成凸状,
所述滑架驱动电动机配置在与所述管弯曲成凸状的方向相反的一侧。
(适用例8)
根据适用例6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配置成向所述滑架的移动方向中的一个方向弯曲并包围所述滑架驱动电动机的侧面的一部分。
(适用例9)
根据适用例6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打印机具有:
运送辊,其配置在所述一对框架板之间,用于运送记录介质;
记录介质运送电动机,其配置在所述一对框架板之间,用于驱动所述运送辊,
所述滑架驱动电动机配置在一方的所述框架板侧,所述记录介质运送电动机配置在另一方的所述框架板侧。
(适用例10)
根据适用例9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打印机具有传递机构,所述传递机构配置在所述一对框架板之间,用于将所述记录介质运送电动机的驱动力向所述运送辊传递。
(适用例11)
根据适用例9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打印机具有第三带轮,所述第三带轮配置在所述第一带轮与所述第二带轮之间,其上架设有所述带,所述第三带轮用于防止所述带与所述记录介质运送电动机的干涉。
(适用例12)
根据适用例9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打印机具有墨盒收容部,所述墨盒收容部配置在所述一对框架板之间并收容所述墨盒,
所述墨盒收容部配置在所述一方的框架板侧。
(适用例13)
一种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印刷头;
滑架,其搭载所述印刷头,并沿引导轴往复移动;
滑架驱动电动机,其用于驱动所述滑架;
第一框架部分,其支承所述引导轴的一端部;
第二框架部分,其支承所述引导轴的另一端部;
第一带轮,其配置在所述第一框架部分与所述第二框架部分之间,并配置在所述第一框架部分附近;
第二带轮,其配置在所述第一框架部分与所述第二框架部分之间,并配置在所述第二框架部分附近;
带,其与所述滑架连结,并架设在所述第一带轮、所述第二带轮以及所述滑架驱动电动机上;以及
管,其形成用于将收容在墨盒内的墨液向所述印刷头供给的墨液流路的一部分,并伴随着所述滑架的移动而变形,
所述滑架驱动电动机配置成其旋转轴位于比所述第一带轮靠所述第二框架部分且比所述第二带轮靠所述第一框架部分的位置,
所述第一带轮和所述第二带轮限制所述滑架的往复移动的范围,
所述管的第一端部与第一连接口连接,所述管的第二端部与设置在所述滑架上的第二连接口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口在所述滑架的移动方向上位于比所述滑架驱动电动机的旋转轴靠所述第一框架部分的位置,在与所述第一及第二带轮的旋转轴相正交的方向上,相对于所述滑架驱动电动机的旋转轴位于与所述滑架所在的一侧相反的一侧,
所述管配置成从所述第一连接口通过所述滑架驱动电动机与所述第二框架部分之间而到达所述第二连接口。
(适用例14)
根据适用例13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打印机具有收容墨盒的墨盒收容部,所述墨盒收容向所述印刷头供给的墨液,
所述墨盒收容部配置在所述第一框架部分与所述第二框架部分之间。
(适用例15)
根据适用例14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打印机具有记录介质运送电动机,所述记录介质运送电动机配置在所述第一框架部分与所述第二框架部分之间,用于运送记录介质,
所述墨盒收容部配置在所述第一框架部分侧,
所述记录介质运送电动机配置在比所述滑架驱动电动机靠所述第二框架部分的一侧。
(适用例16)
根据适用例13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打印机具有:
运送辊,其用于运送通过所述印刷头印刷的记录介质;
记录介质运送电动机,其用于驱动所述运送辊;以及
传递机构,其用于将所述记录介质运送电动机的驱动力向所述运送辊传递,
所述运送辊、所述记录介质运送电动机、所述传递机构配置在所述第一框架部分与所述第二框架部分之间。
(适用例17)
根据适用例15或16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打印机具有第三带轮,所述第三带轮配置在所述第一带轮与所述第二带轮之间,其上架设有所述带,所述第三带轮用于防止所述带与所述记录介质运送电动机的干涉。
(适用例18)
根据适用例13至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架驱动电动机配置成其旋转轴与所述第一及第二带轮的旋转轴平行。
(适用例19)
根据适用例13至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架驱动电动机配置成其旋转轴在相对于所述滑架的扫描面垂直的方向上延伸。
根据上述结构的打印机,第一、第二带轮限制滑架的往复移动范围,使得滑架的往复移动的最大幅度与实质上决定打印机的宽度尺寸的一对框架板之间的宽度相同。因此,能够使打印机的宽度的整个区域成为滑架能够进行往复移动的区域,从而能够尽可能地减小打印机的宽度方向的尺寸。
另外,根据上述结构的打印机,由于将滑架驱动电动机与滑架的扫描面相垂直地配置,因此在扫描面方向上不需要用于配置轴向尺寸大的滑架驱动电动机的大的空间。因此,能够实现紧凑的打印机。另外,扫描面是指通过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定义的面,通常为水平面,其中所述主扫描方向是滑架进行往复移动的往复方向,所述副扫描方向是运送记录介质的运送方向。
并且,由于管随着滑架的往复移动而进行移动,因此若将滑架驱动电动机配置在管附近,则滑架驱动电动机可能会与管发生干涉。管弯曲成凸状,当滑架往复移动时,管一边在凸状侧发生变形一边进行移动。因此,如上述结构的打印机所示,若在与管弯曲成凸状的方向为相反侧的方向上配置滑架驱动电动机,则即使滑架进行往复移动,管与滑架驱动电动机也不会发生干涉。另外,能够在不使管与滑架驱动电动机发生干涉的情况下在管的附近配置滑架驱动电动机。因此,能够实现紧凑的打印机。
另外,根据上述结构的打印机,除了一对框架板之间的空间以外,不需要另外的收容运送辊、记录介质运送电动机、传递机构的空间。因此,能够实现更加紧凑的打印机。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适用了本发明的打印机的一个例子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从图1的打印机拆除了壳体的状态的后视立体图。
图3是从图2的打印机拆除了框架板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4是图2的打印机的俯视图。
图5是图2的打印机的俯视简图,是说明滑架的宽度、第一和第二带轮的直径、连结件的宽度尺寸的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整体结构)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喷墨式辊卷纸打印机1的外观立体图。打印机1包括:大致长方体形状的打印机主体2(参照图2)、覆盖打印机主体2的侧面和上表面的壳体3、设置在打印机主体2的正面中央的开闭盖4。盖4在如图1所示那样关闭的状态下封闭设置在打印机主体2的正面中央的辊卷纸装入开口。在打印机主体2的正面左侧设置有墨盒插入口(インクカ一トリツジ挿入ロ)5,在打印机主体2的正面右侧设置有开关面板6,在开关面板6上配置有开关、指示器。
盖4能够以其下端为中心而向跟前侧转动。另外,在盖4的上部设置有排出印刷后的辊卷纸的排出部9,在排出部9的跟前侧前端部设置有能够向跟前侧滑动的开闭滑动件10。打印机1构成为:当将滑动件10向跟前侧牵拉时,盖4以下端为中心进行转动,设置在盖4的内侧的辊卷纸收容部13(参照图3)露出,从而能够向辊卷纸收容部13装入辊卷纸。
安装于在打印机主体2左侧配置的墨盒收容部中的墨盒5a内所储存的墨液被未图示的泵汲取到如图2所示设置在背面框架8的上部的管连接口38。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应于容容在墨盒5a内的四种墨液的四根墨管39与配置在墨盒收容部上方的管连接口38连接。4根墨管39相互连结而形成为一体。在打印机主体2右侧的开关面板6上配置有显示收容在墨盒5a内的墨液的余量等的指示器以及辊卷纸输送开关等。
图2是从后方(盖4的相反侧)观察从图1所示的打印机1拆除了壳体3后的状态的的立体图,打印机主体2具有左右一对的框架板7(第一、第二框架部分)和背面框架8。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中,用于使打印机1动作的结构全部配置在左右一对的框架板7的内侧,在左右框架板7的外侧仅设置有壳体3。即,左右框架板7的间隔大致为打印机1的宽度方向尺寸。
(输送结构)
在打印机1内部的宽度方向的中央设置有与打开盖4时露出的辊卷纸装入开口相面对的辊卷纸收容部13(参照图3)。即,以左右一对框架板7之间的大致中央部分为中心来安置作为记录介质的辊卷纸。辊卷纸以其旋转轴沿打印机1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式收容在该辊卷纸收容部13中。
另外,如图3所示,在辊卷纸收容部13的后方,按照从下向上的顺序配置有抽出辊21、张紧辊22、主输送辊23。并且,从主输送辊23向盖4侧配置有压纸卷轴24(プラテン)、前输送辊25。
从辊卷纸收容部13拉出辊卷纸,使其经过一对抽出辊21、张紧辊22、一对主输送辊23、压纸卷轴24、一对前输送辊25后从排出部9排出。另外,也将上述抽出辊21、主输送辊23、前输送辊25统称为运送辊。该运送辊经由齿轮或带轮机构这样的传递机构26(参照图3、图4)由运送电动机40驱动。
设置在辊卷纸收容部13后方的一对抽出辊21从辊卷纸收容部13拉出辊卷纸并对辊卷纸施加纸输送力。
为了对辊卷纸施加适当的反张力(back tension)而设置有张紧辊22。张紧辊22构成为能够在辊卷纸的输送方向上移动,并且被弹簧等施力机构向纸输送反方向(上游侧)施力。当过大的反张力施加于辊卷纸时,张紧辊22向顺着纸输送方向(下游侧)移动而减轻反张力。另一方面,在反张力比预规定值小的情况下,张紧辊22向纸输送反方向移动,从而对辊卷纸施加适当的反张力。
这样,通过张紧辊22向顺着纸输送方向移动来将施加给主输送辊23的负载保持为恒定,从而使纸输送精度稳定。另外,在高速抽出辊卷纸时,张紧辊22向顺着纸输送方向移动,由此在不中断辊卷纸的情况下输送辊卷纸,实现了辊卷纸的高速输送。
主输送辊23设置在张紧辊22与压纸卷轴24之间,以规定的间距输送辊卷纸。为此,对主输送辊23进行高精度地控制。
前输送辊25设置在压纸卷轴24与排出部9之间。前输送辊25对辊卷纸施加充分的按压力而输送辊卷纸,防止在辊卷纸被向与纸输送方向相正交的方向牵拉时可能发生的卡纸(ジヤム)。并且,前输送辊25防止压纸卷轴24上的辊卷纸的浮起。为了产生足够的按压力,前输送辊25优选为轴向的长度比辊卷纸宽度长的圆筒状的辊。
(滑架机构)
如图2、图4所示,在压纸卷轴24的上部设置有能够在打印机1的宽度方向上往复移动的滑架30。另外,在图2、图4中图示了滑架30位于往复移动方向的两端的两种情况。在滑架30上搭载有:配置成与压纸卷轴24对置的喷墨头31(印刷头);暂时储存从墨盒5a经由墨管39(管)供给的墨液的墨囊32。墨盒5a安装在墨盒收容部中,该墨盒收容部配置在一对框架板7之间的左侧框架板7侧的位置。
储存在墨盒5a内的墨液被未图示的泵汲取并到达设置在打印机主体2的上部后方的管连接口38。到达了管连接口38的墨液通过挠性的墨管39被供应给墨囊32,其中所述墨管39连接管连接口38(第一连接口)和设置在滑架30上的墨囊32所具有的管连接口32a(第二连接口)。
沿打印机1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引导轴33的两端支承于左右一对框架板7。滑架30由该引导轴33支承为能够在打印机1的宽度方向上移动,并经由环形带34被滑架驱动电动机35驱动而进行往复移动。
第一、第二带轮36a、36b在左右一对框架板7之间的空间内设置在滑架30的往复移动方向的两端。第一、第二带轮36a、36b配置成它们的旋转轴在与滑架30的移动方向相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第一带轮36a在靠近滑架驱动电动机35的一侧配置在左侧的框架板7的内侧,第二带轮36b在距离滑架驱动电动机35远的一侧配置在右侧的框架板7的内侧。第一、第二带轮36a、36b限制滑架30的往复移动的范围,使得滑架30的往复移动的最大宽度与左右一对框架板7之间的宽度大致相同。
为了减小环形带34所占据的区域而设置有第三带轮36c。如图2、图4所示,通过将第三带轮36c设置在滑架驱动电动机35的附近,能够避免环形带34与后述的运送电动机40的干涉。在未设置第三带轮36c的情况下,位于第二带轮36b与滑架驱动电动机35之间的环形带34与运送电动机40发生干涉。但是,若不与其他构件发生干涉,则也可以不设置第三带轮36c。
环形带34架设在第一、第二、第三带轮36a、36b、36c和滑架驱动电动机35的旋转轴的齿轮35a(参照图5)上,通过滑架驱动电动机35的驱动力来驱动滑架30。在环形带34与滑架30之间设置有连结件37,该连结件37将滑架30以无法相对于环形带34移动的方式与环形带34连结。
另外,如图5所示,在将连结件37固定在滑架30的宽度方向的中央的情况下,优选的是将各部分设计成:在滑架30的宽度方向尺寸a、第一和第二带轮36a和36b的直径b、连结件37的宽度尺寸c之间有a≤2b+c的关系成立。例如,当a=2b+c的关系成立时,在滑架30位于第二带轮36b侧的情况下,滑架30的比连结件37靠近第二带轮36b侧的部分的宽度尺寸{(a-c)/2}与第二带轮36b的直径b相同。因此,滑架30的第二带轮36b侧的部分会收纳在收容第二带轮36b的空间内。因此,即使在两个框架板7的附近配置第一、第二带轮36a、36b,滑架30也不会与两个框架板7接触,另外不需要超出必要地将滑架30的宽度尺寸设计得过小。
墨管39配置在背面框架8与滑架30之间的空间中。墨管39形成从墨盒5a到喷墨头31的墨液流路的一部分。更详细地说,墨管39形成从设置在背面框架8的第一带轮36a侧的管连接口38向在第一、第二带轮36a、36b之间往复移动的滑架30(墨囊32)供给墨液的墨液流路。
墨管39由挠性的材质形成。为了允许滑架30的往复移动,墨管39以向第二带轮36b侧凸出的方式弯曲地配置。若采用其他描述方式的话,墨管39以向一对框架板7相面对的方向中的从左侧的框架板7侧朝向右侧的框架板7侧的方向凸出的方式弯曲地配置。另外,若采用其他描述方式的话,以沿滑架30的移动方向(引导轴33)向第二带轮36b侧(右侧框架板7侧)凸出的方式弯曲地配置。另外,若采用其他描述方式的话,墨管39配置成从作为固定端的管连接口38通过滑架驱动电动机35与右侧框架板7之间而到达作为自由端的管连接口32a(滑架30)。
另外,伴随着滑架30的往复移动,墨管39以其弯曲部分在墨管39的长度方向上移动的方式发生变形的同时沿滑架30的往复移动方向移动。
滑架驱动电动机35相对于墨管39配置在与墨管39弯曲成凸状的方向相反的一侧。在图4的例子中,由于墨管39向第二带轮36b一方弯曲成凸状,因此滑架驱动电动机35相对于墨管39配置在与第二带轮36b相反的一侧、即第一带轮36a侧。若采用其他描述方式的话,滑架驱动电动机35配置于在背面框架8与滑架30的往复移动区域之间划分出的空间中的比滑架30位于往复移动区域的第一带轮36a侧的端部时的墨管39靠第一带轮36a侧的位置。并且,如图2~图4所示,滑架驱动电动机35配置成其侧面的至少一部分被墨管39包围。
在本实施方式中,墨管39配置在一对框架板7之间,其一端与设置在第一带轮36a侧的管连接口38连接,另一端与滑架30连接。管连接口38在滑架30的移动方向上位于比滑架驱动电动机35的旋转轴更靠左侧框架板7(第一带轮36a)的位置,并且在与第一、第二带轮36a、36b的旋转轴相正交的方向上,相对于滑架驱动电动机35的驱动轴位于与滑架30所在的一侧相反的一侧。
当滑架30位于第一带轮36a侧时,墨管39整体弯曲成U字状,当滑架30位于第二带轮36b侧时,墨管39整体弯曲成J字状。随着滑架30从第一带轮36a侧向第二带轮36b侧移动,弯曲成U字状的墨管39在变形的同时进行移动并弯曲成J字状。此时,墨管39以沿背面框架8延伸的方式移动(变形)。因此,当相对于滑架30位于第一带轮36a侧时的墨管39将滑架驱动电动机35配置在与该墨管39弯曲成凸状的方向相反的一侧时,滑架驱动电动机35与墨管39不会发生干涉。
这样,滑架驱动电动机35配置在与墨管39弯曲成凸状的方向相反的一侧,使得滑架驱动电动机35与墨管39不会发生干涉。若采用其他表述方式的话,滑架驱动电动机35配置在弯曲成U字状的墨管39的U字开口侧。另外,若采用其他表述方式的话,滑架驱动电动机35配置在由设置在管连接口38附近的左侧的框架7和滑架30位于配置在该左侧框架7附近的第一带轮36a侧时的墨管39包围的区域内。
并且,滑架驱动电动机35配置成其旋转轴相对于扫描面垂直。这里,扫描面是指通过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定义的面(与图4中图示的面平行的面),其中所述主扫描方向是喷墨头31的往复移动的方向,所述副扫描方向是辊卷纸通过压纸卷轴24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扫描面在水平方向上延伸,因此滑架驱动电动机35的旋转轴沿铅垂方向配置。
在为了提高印刷速度而增大滑架驱动电动机35的驱动力的情况下,由于在轴向上排列定子时能够获得大的输出,因此有时采用轴向尺寸大的电动机来作为滑架驱动电动机35。在该情况下,若将电动机配置成其旋转轴相对于扫描面平行地延伸(换言之,在水平方向上延伸),则越是大输出的电动机,在打印机1中,在电动机的轴向上越是需要大的收容空间。但是,如本实施方式所示,若将电动机的旋转轴配置成相对于扫描面垂直,则即使采用大输出的电动机,在扫描面方向上其收容空间也不会变大,因此能够实现占用空间(footprint)小的紧凑的打印机1。
以上的滑架30、引导轴33、环形带34、滑架驱动电动机35、第一和第二带轮36a和36b、管连接口38、墨管39均设置在左右一对框架板7之间。
(运送电动机)
如图3、图4所示,运送电动机40设置在左右一对框架板7之间。即,运送电动机40不配置在比滑架30的往复移动的最大宽度靠外侧的位置。更详细地说,运送电动机40设置在管连接口38与滑架30之间且比墨管39靠辊卷纸收容部13侧(即,在图3中比墨管39靠下侧)的位置。若采用其他表述方式的话,运送电动机40配置在背面框架8与滑架引导轴33之间的空间中的比配置墨管39的空间靠下侧的位置。这样,由于在比伴随着滑架30的移动而沿水平方向移动的墨管39靠下侧的位置设置了运送电动机40,因此能够实现占用空间小的紧凑的打印机1,并且墨管39与运送电动机40不会发生干涉。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图4所示,滑架驱动电动机35和运送电动机40沿着引导轴33并列配置,滑架驱动电动机35配置在第一带轮36a(左侧框架板7)侧,运送电动机40配置在第二带轮36b(右侧框架板7)侧。但是,运送电动机40配置成其旋转轴与滑架扫描面平行。即,滑架驱动电动机35和运送电动机40配置成它们的旋转轴相正交。
另外,运送电动机40经由齿轮或运送用带轮机构来驱动抽出辊21、主输送辊23、前输送辊25。抽出辊21、主输送辊23、前输送辊25这样的运送辊、齿轮或运送用带轮机构这样的传递机构26、运送电动机40均配置在左右一对框架板7之间。这样,由于在左右一对框架板7的内侧配置用于运送辊卷纸的构件,在左右框架板7的外侧仅设置壳体3,因此能够使左右框架板7的间隔大致为打印机1的宽度方向尺寸。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除了喷墨头31(滑架30)的可动区域之外不需要设置运送辊或传递机构26的空间,因此能够使打印机1的宽度与喷墨头31的可动区域大致相同,从而能够实现在宽度方向上尺寸小的打印机1。
通过以上结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辊卷纸打印机1,由于滑架30的往复移动的最大宽度与一对框架板7之间的宽度大致相同,因此能够使打印机1的整体宽度与喷墨头31的可动区域大致相同,从而能够使打印机1的宽度方向尺寸紧凑。
并且,由于将滑架驱动电动机35配置成其旋转轴与扫描面垂直、即在铅垂方向上延伸,因此即使打印机1采用在轴向上长的滑架驱动电动机35,进深方向尺寸也不会变大。
这样,能够实现占用空间小的紧凑的打印机。
参照特定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和范围的情况下进行各种变更和修正这一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非常明确的。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墨盒5a配置在打印机主体2的左侧并将开关类部件配置在打印机主体2的右侧,但非常明显的是也可以交换二者的配置位置。另外,将管连接口38配置在第一带轮36a侧,但是也可以将其配置在第二带轮36b侧。

Claims (19)

1.一种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一框架板;
第二框架板,其与所述第一框架板对置配置;
引导轴,其一端部支承于所述第一框架板,另一端部支承于所述第二框架板;
滑架,其搭载印刷头,并沿所述引导轴往复移动;
滑架驱动电动机,其用于驱动所述滑架;
第一带轮及第二带轮,它们配置在所述第一框架板与所述第二框架板之间;
带,其架设在所述第一带轮、所述第二带轮以及所述滑架驱动电动机之间,并与所述滑架连结;
墨盒收容部,其收容墨盒,所述墨盒收容有向所述印刷头供给的墨液;以及
记录介质运送电动机,其用于运送记录介质,
所述第一带轮和所述第二带轮配置成限制所述滑架的往复移动的范围,使得所述滑架的往复移动的最大幅度与所述第一框架板和所述第二框架板之间的距离大致相同,
所述墨盒收容部配置在所述第一框架板与所述第二框架板之间的所述第一框架板侧的位置,
所述记录介质运送电动机配置在所述第一框架板与所述第二框架板之间的所述第二框架板侧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架驱动电动机配置成其旋转轴在相对于所述滑架的扫描面垂直的方向上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打印机具有管,所述管形成用于将收容在所述墨盒内的墨液向所述印刷头供给的墨液流路的一部分,所述管配置在所述第一框架板与所述第二框架板之间,并伴随着所述滑架的移动而变形,
所述管配置成向从所述第一框架板侧朝向所述第二框架板侧的方向弯曲成凸状,
所述滑架驱动电动机以其一部分被弯曲成凸状的所述管包围的方式配置在所述第一框架板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打印机具有:
运送辊,其配置在所述第一框架板与所述第二框架板之间,用于运送所述记录介质;以及
传递机构,其配置在所述第一框架板与所述第二框架板之间,用于将所述记录介质运送电动机的驱动力向所述运送辊传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打印机具有第三带轮,所述第三带轮配置在所述第一带轮与所述第二带轮之间,其上架设有所述带,所述第三带轮用于防止所述带与所述记录介质运送电动机的干涉。
6.一种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一对框架板;
引导轴,其两端部支承于所述一对框架板;
滑架,其搭载印刷头,并沿所述引导轴往复移动;
滑架驱动电动机,其用于驱动所述滑架;
第一带轮及第二带轮,它们配置在所述一对框架板之间;
带,其架设在所述第一带轮、所述第二带轮以及所述滑架驱动电动机之间,并与所述滑架连结;以及
管,其形成用于将收容在墨盒内的墨液向所述印刷头供给的墨液流路的一部分,所述管配置在所述一对框架板之间,并伴随着所述滑架的移动而变形,
所述滑架驱动电动机配置在配置有所述管的空间部中,并配置成其旋转轴在相对于所述滑架的扫描面垂直的方向上延伸,
所述第一带轮和所述第二带轮配置成限制所述滑架的往复移动的范围,使得所述滑架的往复移动的最大幅度与所述一对框架板之间的距离大致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配置成向所述一对框架板相面对的方向中的一个方向弯曲成凸状,
所述滑架驱动电动机配置在与所述管弯曲成凸状的方向相反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配置成向所述滑架的移动方向中的一个方向弯曲并包围所述滑架驱动电动机的侧面的一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打印机具有:
运送辊,其配置在所述一对框架板之间,用于运送记录介质;
记录介质运送电动机,其配置在所述一对框架板之间,用于驱动所述运送辊,
所述滑架驱动电动机配置在一方的所述框架板侧,所述记录介质运送电动机配置在另一方的所述框架板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打印机具有传递机构,所述传递机构配置在所述一对框架板之间,用于将所述记录介质运送电动机的驱动力向所述运送辊传递。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打印机具有第三带轮,所述第三带轮配置在所述第一带轮与所述第二带轮之间,其上架设有所述带,所述第三带轮用于防止所述带与所述记录介质运送电动机的干涉。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打印机具有墨盒收容部,所述墨盒收容部配置在所述一对框架板之间并收容所述墨盒,
所述墨盒收容部配置在所述一方的框架板侧。
13.一种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印刷头;
滑架,其搭载所述印刷头,并沿引导轴往复移动;
滑架驱动电动机,其用于驱动所述滑架;
第一框架部分,其支承所述引导轴的一端部;
第二框架部分,其支承所述引导轴的另一端部;
第一带轮,其配置在所述第一框架部分与所述第二框架部分之间,并配置在所述第一框架部分附近;
第二带轮,其配置在所述第一框架部分与所述第二框架部分之间,并配置在所述第二框架部分附近;
带,其与所述滑架连结,并架设在所述第一带轮、所述第二带轮以及所述滑架驱动电动机上;以及
管,其形成用于将收容在墨盒内的墨液向所述印刷头供给的墨液流路的一部分,并伴随着所述滑架的移动而变形,
所述滑架驱动电动机配置成其旋转轴位于比所述第一带轮靠所述第二框架部分且比所述第二带轮靠所述第一框架部分的位置,
所述第一带轮和所述第二带轮限制所述滑架的往复移动的范围,
所述管的第一端部与第一连接口连接,所述管的第二端部与设置在所述滑架上的第二连接口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口在所述滑架的移动方向上位于比所述滑架驱动电动机的旋转轴靠所述第一框架部分的位置,在与所述第一及第二带轮的旋转轴相正交的方向上,相对于所述滑架驱动电动机的旋转轴位于与所述滑架所在的一侧相反的一侧,
所述管配置成从所述第一连接口通过所述滑架驱动电动机与所述第二框架部分之间而到达所述第二连接口。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打印机具有收容墨盒的墨盒收容部,所述墨盒收容向所述印刷头供给的墨液,
所述墨盒收容部配置在所述第一框架部分与所述第二框架部分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打印机具有记录介质运送电动机,所述记录介质运送电动机配置在所述第一框架部分与所述第二框架部分之间,用于运送记录介质,
所述墨盒收容部配置在所述第一框架部分侧,
所述记录介质运送电动机配置在比所述滑架驱动电动机靠所述第二框架部分的一侧。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打印机具有:
运送辊,其用于运送通过所述印刷头印刷的记录介质;
记录介质运送电动机,其用于驱动所述运送辊;以及
传递机构,其用于将所述记录介质运送电动机的驱动力向所述运送辊传递,
所述运送辊、所述记录介质运送电动机、所述传递机构配置在所述第一框架部分与所述第二框架部分之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打印机具有第三带轮,所述第三带轮配置在所述第一带轮与所述第二带轮之间,其上架设有所述带,所述第三带轮用于防止所述带与所述记录介质运送电动机的干涉。
18.根据权利要求13至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架驱动电动机配置成其旋转轴与所述第一及第二带轮的旋转轴平行。
19.根据权利要求13至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架驱动电动机配置成其旋转轴在相对于所述滑架的扫描面垂直的方向上延伸。
CN2010105838801A 2009-12-10 2010-12-07 打印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263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80179 2009-12-10
JP2009280179A JP2011121259A (ja) 2009-12-10 2009-12-10 プリンター
JP2009280178A JP5407824B2 (ja) 2009-12-10 2009-12-10 プリンター
JP2009-280178 2009-12-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26360A true CN102126360A (zh) 2011-07-20
CN102126360B CN102126360B (zh) 2013-09-04

Family

ID=438272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83880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26360B (zh) 2009-12-10 2010-12-07 打印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8550593B2 (zh)
EP (1) EP2332731A3 (zh)
CN (1) CN10212636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87606B2 (ja) 2011-12-27 2016-09-0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JP5794161B2 (ja) 2012-01-26 2015-10-1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79378A (ja) * 1983-03-31 1984-10-11 Fujitsu Ltd プリンタ装置
US4598301A (en) * 1983-03-31 1986-07-01 Ricoh Company, Ltd. Thermal printer
JP2007203563A (ja) * 2006-02-01 2007-08-16 Seiko Epson Corp ロール紙プリンタおよびロール紙繰り出し機構
CN101402288A (zh) * 2008-11-06 2009-04-08 旭丽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手持式打印机
US7537322B2 (en) * 2004-03-05 2009-05-26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28576A (en) * 1982-04-15 1985-07-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cording apparatus
JPS59136280A (ja) 1983-01-25 1984-08-04 Tokyo Electric Co Ltd シリアルプリンタのキヤリア防振装置
JPH05138990A (ja) 1991-11-15 1993-06-08 Seikosha Co Ltd シリアルプリンタ
JPH05169671A (ja) 1991-12-25 1993-07-09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5751300A (en) 1994-02-04 1998-05-12 Hewlett-Packard Company Ink delivery system for a printer
JPH08258253A (ja) 1995-03-24 1996-10-08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CN1257058C (zh) 2000-03-21 2006-05-2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装置
JP2001270132A (ja) 2000-03-24 2001-10-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3048328A (ja) 2001-08-07 2003-02-18 Canon Inc インクタンク及び該インクタンクを備え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3083386A (ja) 2001-09-11 2003-03-19 Kayaba Ind Co Ltd ディテント構造
JP4277488B2 (ja) 2002-08-07 2009-06-1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JP4586570B2 (ja) 2004-03-31 2010-11-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5349792A (ja) 2004-06-14 2005-12-22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872336B2 (ja) 2005-12-19 2012-02-0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736927B2 (ja) 2006-04-21 2011-07-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およびデバイスドライバのプログラム
JP2009083386A (ja) 2007-10-01 2009-04-23 Brother Ind Ltd 液滴吐出装置
JP4720903B2 (ja) 2008-12-25 2011-07-1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79378A (ja) * 1983-03-31 1984-10-11 Fujitsu Ltd プリンタ装置
US4598301A (en) * 1983-03-31 1986-07-01 Ricoh Company, Ltd. Thermal printer
US7537322B2 (en) * 2004-03-05 2009-05-26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07203563A (ja) * 2006-02-01 2007-08-16 Seiko Epson Corp ロール紙プリンタおよびロール紙繰り出し機構
CN101402288A (zh) * 2008-11-06 2009-04-08 旭丽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手持式打印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332731A3 (en) 2018-02-21
US20140002545A1 (en) 2014-01-02
US20110141211A1 (en) 2011-06-16
US8550593B2 (en) 2013-10-08
EP2332731A2 (en) 2011-06-15
US8840224B2 (en) 2014-09-23
CN102126360B (zh) 2013-09-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61821C (zh) 图像记录设备
CN102126627B (zh) 装载装置、传送装置及记录装置
JP2814964B2 (ja) プリンタ装置
CN102285220B (zh) 图像记录设备
CN101837687A (zh) 图像形成设备
CN103568586B (zh) 喷墨式记录装置
CN104723675A (zh) 液体喷射装置
CN102218944B (zh) 卷筒纸打印机及卷筒纸打印机的罩开闭方法
CN101234564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2126360B (zh) 打印机
CN102152662A (zh) 卷筒纸供给装置及具有其的印刷装置
CN103129171B (zh) 能够稳定进给记录片材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4742537B (zh) 带输送装置、介质输送装置以及打印机
CN102991124A (zh) 喷墨记录设备
CN103171305B (zh) 供墨装置
JP5407824B2 (ja) プリンター
CN103708269A (zh) 传送装置和图像记录装置
TWM468415U (zh) 液體噴射裝置
JP2015110280A (ja) 記録装置
CN206287665U (zh) 记录装置
KR100896022B1 (ko) 프린터
US9022553B2 (en) Printer
CN114940022B (zh) 记录装置
US20200307245A1 (en) Recording device
JP6213154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904

Termination date: 2021120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