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68415U - 液體噴射裝置 - Google Patents
液體噴射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468415U TWM468415U TW102203742U TW102203742U TWM468415U TW M468415 U TWM468415 U TW M468415U TW 102203742 U TW102203742 U TW 102203742U TW 102203742 U TW102203742 U TW 102203742U TW M468415 U TWM468415 U TW M468415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liquid ejecting
- tube
- liquid
- holding member
- ejecting apparatus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41J2/17523—Ink connec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45—Guides for printing material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10—Sheet holders, retainers, movable guides, or stationary guides
- B41J13/106—Sheet holders, retainers, movable guides, or stationary guides for the sheet output sec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 B41J2/17509—Whilst mounted in the print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02—Framework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12—Guards, shields or dust excluders
- B41J29/13—Cases or cover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Description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自搭載於托架之液體噴射頭向記錄媒體噴射液體之液體噴射裝置。
作為使液體自液體噴射頭對記錄媒體噴射之液體噴射裝置,噴墨印表機廣為人知。
噴墨印表機包括托架及搭載於托架之記錄頭。一面使托架相對於記錄用紙(記錄媒體)進行掃描移動,一面自形成於記錄頭之噴嘴噴射墨水(液體),從而對記錄用紙進行印刷。
噴墨印表機有對記錄頭供給墨水之墨匣搭載於托架上者(托架上之類型)。墨匣係相對於托架而可裝卸地安裝。
在托架上類型之噴墨印表機中,墨匣之墨水容量存在極限。於欲執行相對較大量之印刷之情形時,必需頻繁更換墨匣,運轉成本提高。
提出有於噴墨印表機之外部配置大型之墨盒,而自該墨盒向托架供給墨水之裝置。於托架安裝配件代替墨匣。自墨盒經由管向配件供給墨水。藉此,可大量地印刷(參照專利文獻1)。
[專利文獻1]中國實用新案公告第2825289號說明書
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技術中,於噴墨印表機本體之外部側方配置大型之墨盒。管係自噴墨印表機本體之側部架設至托架。管之一部分固定於安裝於墨印表機本體之管保持構件。
管保持構件固定於印表機本體之進紙部側。因此,若托架進行掃描移動,則存在自噴墨印表機本體之進紙部側架設至托架之柔性電纜等與管發生干涉之情況。
本創作之目的在於,於在噴墨印表機本體之外部等配置墨盒之情形時,謀求配置於墨盒與托架之間之管之配置路徑之最佳化。
本創作之液體噴射裝置包括:液體噴射裝置本體,其自搭載於托架之液體噴射頭向記錄媒體噴射液體;液體收容體,其配置於上述液體噴射裝置本體之外部區域;及複數個液體供給管,其等係將自收容有上述液體之液體收容體輸送之液體導入至上述液體噴射頭,且包含隨著上述托架之上述移動而追隨變形之變形可動部;其特徵在於:於較上述液體噴射頭靠上述記錄媒體之搬送方向之下游側具有沿上述液體噴射頭之掃描方向配置之排紙框架,上述液體供給管之一部分相對於上述排紙框架而固定,上述液體供給管隨著上述托架之上述移動而追隨變形。
上述液體噴射裝置之特徵在於包括:管保持構件,其基端部固定於上述排紙框架,於前端部保持有上述液體供給管之一部分。
上述液體噴射裝置之特徵在於:上述液體供給管包含複數根管,上述前端部係將上述液體供給管排列於水平方向而束紮。
上述液體噴射裝置之特徵在於:上述液體供給管包含複數根管,上述前端部係將上述液體供給管排列於鉛垂方向而束紮。
上述液體噴射裝置之特徵在於:上述液體供給管係複數根管並列地連結之並列連結管。
上述液體噴射裝置之特徵在於:上述管保持構件之前端部係平行地形成於上述排紙框架。
上述液體噴射裝置之特徵在於:上述管保持構件之基端部包含沿上述排紙框架之延長部位,上述延長部位係與上述排紙框架之端部一致。
上述液體噴射裝置之特徵在於:上述排紙框架具有與上述記錄媒體對向之底面及朝向上述搬送方向之下游側之前面,上述管保持構件之基端部形成為相對於上述排紙框架之底面及前面而密接固定之形狀。
上述液體噴射裝置之特徵在於:上述排紙框架具有朝向上述搬送方向之下游側之前面,上述管保持構件之基端部形成為僅相對於上述排紙框架之前面而密接固定之平板形狀。
上述液體噴射裝置之特徵在於:上述排紙框架具有上表面開口之槽部,上述管保持構件之基端部收容於上述槽部且可於上述掃描方向移動。
上述液體噴射裝置之特徵在於:上述管保持構件之基端部藉由安裝於上述槽部之螺絲按壓於上述槽部中而固定於上述排紙框架。
上述液體噴射裝置之特徵在於:於較上述排紙框架靠上述記錄媒體之搬送方向之下游側具有內部空間。
上述液體噴射裝置之特徵在於:上述液體供給管係自形成於上述液體噴射裝置之上表面之凹部露出於外部。
上述液體噴射裝置之特徵在於:於上述凹部載置有管保持構件。
1‧‧‧複合機(液體噴射裝置)
2‧‧‧印表機單元(液體噴射裝置本體)
3‧‧‧掃描儀單元
4‧‧‧開閉設備
10‧‧‧上表面開口部
11‧‧‧上部框架
12‧‧‧圖像讀取部
13‧‧‧上蓋
16‧‧‧下箱體
17‧‧‧上箱體
61‧‧‧搬送部
62‧‧‧印刷部
64‧‧‧裝置框架
64a‧‧‧基底框架部
64b‧‧‧側框架部
64c‧‧‧前框架部
64d‧‧‧後框架部
65‧‧‧裝置外殼
66‧‧‧槽狀凹部
71‧‧‧導引框架
72‧‧‧托架單元
73‧‧‧托架移動機構
75‧‧‧柔性電纜
81‧‧‧托架
81a‧‧‧卡合滑件部
83‧‧‧噴墨頭(液體噴射頭)
84‧‧‧墨匣轉接器
99‧‧‧輔助輥(輥)
91‧‧‧用紙托盤
92‧‧‧分離輥
93‧‧‧進紙輥
95‧‧‧媒體限制構件
96‧‧‧排紙輥
97‧‧‧導輥
99‧‧‧輔助輥
100‧‧‧排出口
101‧‧‧排紙框架(排紙框架)
101s‧‧‧前面
101b‧‧‧背面
102‧‧‧槽部
110‧‧‧墨水容器(液體收容體)
120‧‧‧管(液體供給管)
120F‧‧‧可動區域
120F1‧‧‧固定側區域
120F2‧‧‧移動側區域
121‧‧‧管
125‧‧‧管束紮固定件
130‧‧‧管保持構件
131‧‧‧基端部
131b‧‧‧彎折部
132‧‧‧前端部
133‧‧‧第二基端部
134‧‧‧螺絲
135‧‧‧螺絲
140‧‧‧管保持構件
142‧‧‧前端部
150‧‧‧管保持構件
152‧‧‧前端部
160‧‧‧管保持構件
161‧‧‧基端部
162‧‧‧前端部
170‧‧‧管保持構件
171‧‧‧基端部
171f‧‧‧延長部位
171h‧‧‧延長部位
172‧‧‧前端部
201‧‧‧印表機
202‧‧‧印表機單元
203‧‧‧掃描儀單元
204‧‧‧按鈕群
205‧‧‧操作面板
206‧‧‧開閉機構
207‧‧‧上表面開口部
208‧‧‧上部框架
210‧‧‧上蓋
220‧‧‧搬送路徑
221‧‧‧搬送機構
222‧‧‧印刷部
223‧‧‧墨盒
224‧‧‧墨水管
224S1‧‧‧墨水管
224S2‧‧‧墨水管
225‧‧‧裝置框架
226‧‧‧排出口
227‧‧‧裝置外殼
228‧‧‧導引框架
229‧‧‧托架單元
230‧‧‧托架移動機構
231‧‧‧噴墨頭
232‧‧‧卡合滑件部
233‧‧‧正時皮帶
234‧‧‧從動輪
235‧‧‧托架
236‧‧‧墨水貯存部
238‧‧‧FFC
239‧‧‧用紙托盤
239A‧‧‧導引構件
240‧‧‧分離輥
241‧‧‧進紙輥
241A‧‧‧進紙驅動輥
241B‧‧‧進紙從動輥
242‧‧‧壓板
243‧‧‧導輥
244‧‧‧排紙輥
244A‧‧‧排紙驅動輥
244B‧‧‧排紙從動輥
245‧‧‧輥架
246‧‧‧輥組件
259‧‧‧液晶顯示部
295‧‧‧管支撐桿
296‧‧‧管保持部
P‧‧‧記錄用紙(記錄媒體)
R‧‧‧搬送路徑
+X‧‧‧方向
-X‧‧‧方向
+Y‧‧‧方向
-Y‧‧‧方向
+Z‧‧‧方向
-Z‧‧‧方向
圖1係第一實施形態之複合機1(掃描儀單元3為敞開狀態時)之外觀立體圖。
圖2係表示印表機單元2之內部構造及管120之配置路徑之側視剖面圖。
圖3係表示印表機單元2之內部構造及管120之配置路徑之分解立體圖。
圖4係表示印表機單元2之內部構造及管120之配置路徑之俯視圖。
圖5係表示管保持構件140之圖。
圖6係表示管保持構件150之圖。
圖7係表示管保持構件160之圖。
圖8係表示管保持構件170之圖。
圖9係表示管保持構件130之基端部131之第一變形例之圖。
圖10係表示管保持構件130之基端部131之第二變形例之圖。
圖11係表示管保持構件130之基端部131之第三變形例之圖。
圖12係表示管保持構件130之基端部131之第四變形例之圖。
圖13係第二實施形態之複合機(掃描儀單元203為敞開狀態時)之外觀立體圖。
圖14係表示印表機單元202之內部構造之側視剖面圖。
對本創作之第一實施形態之複合機1進行說明。
以下,於各圖中,將記錄用紙P之搬送方向(副掃描)設為X方向,將托架81之掃描方向(水平方向)設為Y方向,將鉛垂方向設為Z方向。
習慣上,將記錄用紙(記錄媒體)P之搬送方向之下游側(+X方向)稱為前方,將上游側(-X方向)稱為後方。Y方向中,將+Y方向稱為左側,將-Y方向稱為右側。Z方向中,將+Z方向稱為上方,將-Z方向稱為下方。
圖1係第一實施形態之複合機1(掃描儀單元3為敞開狀態時)之外觀立體圖。
複合機(液體噴射裝置)1一體地包括作為裝置本體之印表機單元2及作為配設於印表機單元2之上部之上部單元之掃描儀單元3。如圖1所示,複合機1於印表機單元2之外部具有貯存墨水之墨水容器(液體收容體)110。
掃描儀單元3經由後端部之開閉設備4而旋轉自如地支撐於印表機單元2,開閉自如地覆蓋印表機單元2之上部。
如圖1所示,藉由將掃描儀單元3沿旋動方向上提,印表機單元2之上表面開口部10露出。藉此,印表機單元2之內部自上表面開口部10露出。
另一方面,將掃描儀單元3沿旋動方向下拉而載置於印表機單元2上,藉此上表面開口部10藉由掃描儀單元3而堵住。
如此,藉由上提掃描儀單元3而使上表面開口部10露出,可消除夾紙等。
掃描儀單元3包括:樹脂製之上部框架11;收容於上部框架11之圖像讀取部12;及旋轉自如地支撐於上部框架11之上部之上蓋13。
於上部框架11之後端部設置有開閉設備4之掃描儀單元3側之構成構件。
上部框架11包括收容圖像讀取部12之箱型之下箱體16及覆蓋下箱體16之頂面之上箱體17。
於上箱體17較寬地配設有玻璃製之原稿載置板(省略圖示)。於原稿載置板載置有使讀取面朝下之讀取媒體。
收容於下箱體16之圖像讀取部12包括線感測器方式之感測器單元等(省略圖示)。感測器單元包含於X方向延伸之CCD(Charge Coupled Device,電荷耦合器件)方式之線感測器即影像感測器(感測
部),於Y方向往返移動。藉此,讀取原稿載置板上之讀取媒體(原稿)之圖像。
作為影像感測器,亦可使用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補金屬氧半導體)方式之線感測器。
印表機單元(液體噴射裝置本體)2包括:搬送部61,其沿搬送路徑R搬送單片之記錄用紙P;印刷部62,其配設於搬送路徑R之上方,以噴墨方式對記錄用紙P進行印刷處理;面板形式之操作部163,其配設於前面;裝置框架64,其供搭載搬送部61、印刷部62及操作部163;及覆蓋該等之裝置外殼65。
圖2係表示印表機單元2之內部構造及管120之配置路徑之側視剖面圖。
印刷部62包括:金屬板製之導引框架71,其支撐於裝置框架64並且於Y方向儘可能寬地延伸;托架單元72,其往返移動自如地支撐於導引框架71;及托架移動機構73(參照圖1),其使托架單元72沿導引框架71往返移動。
托架單元72包括:箱狀之托架81,其經由卡合滑件部81a而往返移動自如地支撐於導引框架71;噴墨頭83,其一體地組入於托架81之下表面;及4個墨匣轉接器84,其等裝卸自如地收納於托架81。
噴墨頭(液體噴射頭)83包含噴出4色墨水滴之4排噴嘴列(省略圖示)。將貯存4色墨水之4個墨匣轉接器84安裝於托架81。4個墨匣轉接器84直接連接於噴墨頭83之上表面側。
自下述之墨水容器110對墨匣轉接器84供給墨水。
搬送部61包括:可動式用紙托盤91,其以右對齊設置記錄用紙P;分離輥92,其自用紙托盤91將記錄用紙P逐一分離並送出;進紙輥93,其位於分離輥92之下游側,沿搬送路徑R將記錄用紙P送入印刷部62;媒體限制構件95,其位於進紙輥93之下游側,與噴墨頭83對
向;鋸齒狀導輥97,其位於媒體限制構件95之下游側;及排紙輥96,其位於導輥97之下游側,自排出口100(參照圖1)送出記錄用紙P。
媒體限制構件95相當於所謂之壓板。
藉由分離輥92自用紙托盤91送入之記錄用紙P藉由進紙輥93而於媒體限制構件95上朝向排紙輥96沿X方向間歇搬送(副掃描)。
與該間歇搬送同步地,托架單元72一面於X方向往返移動一面選擇性地噴出墨水(主掃描),而進行所期望之印刷。
越過媒體限制構件95而到達導輥97之記錄用紙P之前端藉由導輥97矯正上翹曲狀態,而送入排紙輥96。
如此,完成印刷之記錄用紙P藉由排紙輥96而自排出口100向前方送出。
圖3係表示印表機單元2之內部構造及管120之配置路徑之分解立體圖。
圖4係表示印表機單元2之內部構造及管120之配置路徑之俯視圖。
裝置框架64係支撐印表機單元2之各部分之框架,包含一體成形之樹脂。
裝置框架64包括基底框架部64a、左右一對側框架部64b、左右一對前框架部64c及左右一對後框架部64d。
左右一對側框架部64b立設於基底框架部64a而於兩側支撐搬送部61之各構成構件及導引框架71。
左右一對前框架部64c於基底框架部64a之前部支撐掃描儀單元3之前部並且支撐操作部63。
左右一對後框架部64d於基底框架部64a之後部經由開閉設備4而開閉自如地支撐印表機單元2。
一對後框架部64d經由在裝置外殼65之後部開口之後部開口部而
立設至裝置外殼65外部。一對後框架部64d形成開閉設備4之印表機單元2側之構成構件。
於側框架部64b之前部配置有支撐導輥97及輔助輥99之排紙框架101。輔助輥(roller)99及與排紙輥96對向配置之排紙框架(排紙框架)101配置於較托架81靠前方(+X方向)側且下方(-Z方向)側。排紙框架101沿托架81之掃描方向(Y方向)水平地架設於一對側框架部64b之間。
於複合機1之側面側(-Y方向)配置有貯存4色墨水之4個墨水容器110(參照圖1)。墨水容器110之墨水收容量大於墨匣轉接器84之墨水收容量。
於墨水容器110與墨匣轉接器84之間,配置(配管)有用於向墨匣轉接器84供給收容於墨水容器110之墨水之管120。管(液體供給管)120包含供給4色墨水之4根管121。
管120於墨水容器110與墨匣轉接器84之間,固定於印表機單元2之上表面與安裝於排紙框架101之管保持構件130之2個部位。
管120中之管保持構件130與墨匣轉接器84之間之區域,成為隨著托架81之掃描移動而彎曲變形之可動區域120F。
管保持構件130係於上下方向延伸之平板形構件,且係對金屬板進行彎折加工等而形成(參照圖3)。
管保持構件130之下方側端部即基端部131係使用螺絲135而相對於排紙框架101之前面101s進行固定。管保持構件130之上方側端部即前端部132彎折而形成為水平面。
管保持構件130配置於搬送部61之左右方向中央。前端部132之Z方向之位置位於較托架81之上端靠下方(-Z方向)。於前端部132之上表面保持有包含4根管121之管120。4根管121係以於前端部132並列於X方向之方式束紮而保持。
沿自墨水容器110朝向墨匣轉接器84之方向(墨水流動之方向)說明管120之配置路徑(配管路徑)(以圖1、圖4之順序進行說明)。
首先,如圖1所示,管120係以自墨水容器110朝向裝置外殼65之上表面而成為圓弧狀路徑之方式架設。於裝置外殼65之上表面形成有沿Y方向之槽狀之槽狀凹部66。管120係使用管束紮固定件125固定於槽狀凹部66。
管束紮固定件125係將並列排列於槽狀凹部66之4根管121之整體自上表面側覆蓋而進行束紮及固定之構件。管束紮固定件125係藉由硬質樹脂而形成。
管束紮固定件125具有於閉合掃描儀單元3時不使管120被掃描儀單元3壓扁之功能。因此,掃描儀單元3與管束紮固定件125接觸,因此無法完全閉合掃描儀單元3。
其次,如圖1所示,管120固定於裝置外殼65之槽狀凹部66後,自上表面開口部10向管保持構件130架設。管120係於裝置外殼65之槽狀凹部66與管保持構件130之前端部132之間,以成為朝向Y方向之大致直線狀之路徑之方式架設。
管120於搬送部61之左右方向中央保持於管保持構件130之前端部132。於管保持構件130之前端部132,管120使用束紮帶等進行束紮及固定。
進而,如圖4所示,管120保持於管保持構件130後,暫且以朝向+Y方向之方式配置。其後,管120以U字形折回,自+Y方向朝-Y方向反轉。管120係於上下方向以U字形折回。
管120向-Y方向反轉後,固定於收納於托架81之4個之墨匣轉接器84之上表面。管120係使用束紮帶等固定於墨匣轉接器84之上表面。而且,管120之4根管121分別連接於墨匣轉接器84。
管120中之以U字形彎折之區域成為隨著托架81之掃描移動而彎
曲變形之可動區域120F。如圖2所示,可動區域120F中,比較靠近管保持構件130之固定側區域120F1與比較靠近墨匣轉接器84之移動側區域120F2,於X方向上配置於大致相同之位置或接近之位置。固定側區域120F1配置於較移動側區域120F2靠下方側(-Z方向)。可動區域120F之長度係以不阻礙托架81之掃描移動之方式進行調整。
如以上所說明,第一實施形態之複合機1中,配置(配管)於設置於複合機1之側方之墨水容器110與托架81之間的管120,設定於經過較托架81靠前方(+X方向)側之路徑。因此,管120不會干涉自托架81之後方(-X方向)側向托架81之噴墨頭85配線之柔性電纜75等。
支撐(保持)管120之可動區域之一端部之管保持構件130相對於配置於較托架81靠+X方向側之排紙框架101而安裝。因此,管120可確實地實現經過較托架81靠+X方向側之路徑。
管120亦可不為4根管121而為4根管一體化之並列連結管。4根管121並不限定於並列配置之情形。例如亦可排列為2根2排。
並不限定於墨水容器110為4個、管120為4根管121之情形。
亦可為墨水容器110為6個、管120為6根管121。
於自排紙框架101至排出口100之間形成有相對寬廣之空間(內部空間)。
由於將管保持構件130安裝於排紙框架101,故而可有效利用該空間。
圖5係表示管保持構件140之圖。
管保持構件140係管保持構件130之變形例。可使用管保持構件140代替管保持構件130。管保持構件140與管保持構件130為大致相同之形狀。
另一方面,與管保持構件130不同,管保持構件140之前端部142
之Z方向之位置位於較托架81之上端靠上方(+Z方向)。
管120保持於前端部142之下表面。管120之可動區域120F於上下方向以U字形折回。可動區域120F中,比較靠近管保持構件130之保持側區域120F1與比較靠近墨匣轉接器84之移動側區域120F2,於X方向上配置於大致相同之位置或接近之位置。保持側區域120F1配置於較移動側區域120F2靠上方側(+Z方向)。
圖6係表示管保持構件150之圖。
管保持構件140係管保持構件130之變形例。可使用管保持構件140代替管保持構件130。
管保持構件150與管保持構件130不同,前端部152形成為垂直面。前端部152之Z方向之位置位於與托架81之上端大致相同之高度。
管120沿垂直方向並列地保持於前端部152。管120之可動區域120F於水平方向以U字形折回。
可動區域120F中,比較靠近管保持構件130之保持側區域120F1與比較靠近墨匣轉接器84之移動側區域120F2,於Z方向上配置於大致相同之位置或接近之位置。保持側區域120F1配置於較移動側區域120F2靠前方側(+X方向)。
圖7係表示管保持構件160之圖。
管保持構件160係管保持構件130、140、150之變形例。可使用管保持構件160代替管保持構件130、140、150。
管保持構件160係由立設於上下方向之2個基端部161與水平地架設於2個基端部161之間之前端部162形成。管保持構件160包含梁形狀之前端部162。
2個基端部161與管保持構件130之基端部131等為相同之形狀。
前端部162相對於排紙框架101而平行地配置。
前端部162與前端部132、142同樣地形成為水平面。於此情形時,前端部162之Z方向之位置係與前端部132、142中之任一者同樣地設定。
前端部162亦可與前端部152同樣地形成為垂直面。於此情形時,前端部162之Z方向之位置與前端部152同樣地設定。
管保持構件160中,管120係與使用管保持構件130、140、150之情形同樣地配置。
管保持構件160中,前端部162於Y方向延伸,因此容易於Y方向調整管120之保持位置。藉此,容易調整管120之可動區域120F之長度等。
圖8係表示管保持構件170之圖。
管保持構件170係管保持構件130、140、150之變形例。可使用管保持構件170代替管保持構件130、140、150。
管保持構件170之前端部172與前端部132為相同之形狀。前端部172亦可與前端部142、152為相同之形狀。
另一方面,管保持構件170之基端部171形成為於上方(+Z方向)及右方(-Y方向)延伸之平板形。基端部171形成為L字形。
基端部171中,於右方(-Y方向)延伸之延長部位171f密接於排紙框架101之前面101s並且延伸至排紙框架101之端部,接觸側框架部64b。管保持構件170之前端部172係以與排紙框架101之左右方向中央一致之方式配置。
管保持構件170中,管120係與使用管保持構件130、140、150之情形同樣地配置。
管保持構件170中,前端部172與排紙框架101之左右方向中央一
致,因此無需調整前端部172之Y方向之位置。藉此,可將管120之可動區域120F之長度等設定為固定。
延長部位171f之長度可根據管之種類等而適當設計變更。
圖9係表示管保持構件130之基端部131之第一變形例之圖。
管保持構件130之基端部131亦可經由接著劑或雙面膠136而相對於排紙框架101之前面101s密接固定。與使用螺絲等之情形相比,可容易地安裝。
於管保持構件140、150、160、170中亦可使用同樣之固定方法。
圖10係表示管保持構件130之基端部131之第二變形例之圖。
於管保持構件130之基端部131形成自排紙框架101之前面101s沿背面101b以90度彎折而成之彎折部131b。
基端部131及彎折部131b密接固定於排紙框架101之前面101s及背面101b。於排紙框架101與基端部131及彎折部131b之間配置接著劑或雙面膠。藉此,於管保持構件130之前端部132之Z方向準確地確定位置。
於管保持構件140、150、160、170中亦可使用同樣之固定方法。
圖11係表示管保持構件130之基端部131之第三變形例之圖。
於排紙框架101之上表面前方形成有平行於Y方向而開口之槽部102。
將管保持構件130之基端部131自上方插入至槽部102。繼而,旋轉安裝於排紙框架101之前面101s之螺絲135,以螺絲135之螺絲前端
將基端部131按壓於槽部102之壁面而固定。
管保持構件130可沿槽部102而於Y方向調整位置。可於將管保持構件130之位置調整為最佳之位置後,將基端部131相對於排紙框架101而固定。
圖12係表示管保持構件130之基端部131之第四變形例之圖。
於管保持構件130之基端部131之前面側形成平行於基端部131之第二基端部133。又,於第二基端部133形成螺絲孔。繼而,於插入至螺絲孔之螺絲134之螺絲前端與基端部131之間,夾入槽部102之前面101s側之壁部。藉此,無需於排紙框架101形成螺絲孔即可容易地將管保持構件130固定於排紙框架101。
於管保持構件140、150、160、170中亦可使用同樣之固定方法。
上述實施形態中揭示之各構成構件之各形狀或組合等為一例,可於不脫離本創作之主旨之範圍內,基於設計要求等而進行各種變更。
托架81亦可為不搭載墨匣轉接器84,而自墨水容器110經由管120直接供給墨水之構成。
作為包括墨水容器110之裝置,並不限定於液體噴射裝置,只要為消耗液體之裝置即可。
對本創作之第二實施形態之複合機進行說明。
圖13係將掃描儀單元203設為敞開狀態之印表機201之外觀立體圖。圖14係表示印表機單元202之內部構造之側視剖面圖。印表機201係作為除包含印表機單元(圖像記錄裝置)202以外亦包含掃描儀單元203之所謂複合機而構成。掃描儀單元203配置於印表機單元202之上
部,印表機單元202與掃描儀單元203成為一體之構成。
於印表機單元202之前面,設置有包含用於操作兩單元之操作部即按鈕群204之操作面板(面板體)205。於操作面板205配置有顯示設定資訊等之液晶顯示部259,但液晶顯示部259並非必需。
掃描儀單元203經由後端部之開閉機構206而旋轉自如地支撐於印表機單元202,開閉自如地覆蓋印表機單元202之上部。即,藉由將掃描儀單元203沿旋動方向上提,使印表機單元202之上表面開口部207露出,經由該上表面開口部207而使印表機單元202之內部露出。
另一方面,藉由將掃描儀單元203沿旋動方向下拉而載置於印表機單元202上,由此藉由掃描儀單元203堵住上表面開口部207。敞開掃描儀單元203,使上表面開口部207露出,藉此,使用者可自上表面開口部207向印表機單元202之內部進行存取,且可進行夾紙之消除等處理。
作為自墨盒223向印刷部222供給墨水之液體供給管的墨水管224分割為墨水管224S1、224S2之2組,向印表機單元202之框體之外部拉出。
掃描儀單元203包括:上部框架208,其呈現框體;圖像讀取部(省略圖示),其收容於上部框架208;及上蓋210,其旋轉自如地支撐於上部。掃描儀單元203具備未圖示之原稿台,可於該原稿台載置讀取對象物。該掃描儀單元203包括包含影像感測器之掃描用托架、托架驅動機構及管理各驅動部位之控制之控制部等(均省略圖示)。而且,相對於載置於原稿台之讀取對象物,藉由利用控制部之控制而利用托架驅動機構使掃描用托架之影像感測器進行相對移動,藉此對讀取對象物進行讀取。
印表機單元202包括:搬送機構221,其沿搬送路徑220搬送作為記錄媒體之單片之記錄用紙P(印刷用紙或單票紙);印刷部(記錄
部)222,其配設於搬送路徑220之上方,以噴墨方式對記錄用紙P進行印刷處理;墨盒223,其作為貯存有作為對印刷部222供給之記錄用液體之墨水的液體收容槽;墨水管224,其作為自墨盒223向印刷部222供給墨水之液體供給管;面板形式之操作面板205,其配設於前面;裝置框架225,其作為支撐搬送機構221、印刷部222及操作面板205之框架體;及裝置外殼(外殼)227,其係覆蓋該等之框體且配置有排出口226。裝置框架225配置於裝置外殼227內。墨盒223配置於裝置外殼227之外側,即配置於印表機201之外側。又,省略圖示,於後面下部配設有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總線)端口及電源端口。即,印表機201以可經由USB端口而連接於電腦等之方式構成。
印刷部222包括:金屬板製之導引框架228,其支撐於裝置框架225並且於Y軸方向儘可能寬地延伸;托架單元229,其往返移動自如地支撐於導引框架228;及托架移動機構23,其使托架單元229沿導引框架228往返移動。而且,於該托架單元229搭載有作為記錄頭之噴墨頭231。
導引框架228形成為剖面「C」字狀,於其上下卡合有托架單元229之卡合滑件部232。藉此,托架單元229以掛於導引框架228之方式呈懸臂且於延伸方向(Y軸方向)往返移動自如、即滑動自如地支撐。托架移動機構230包括:正時皮帶233,其沿導引框架228延伸;主動輪(省略圖示)及從動輪234,其等架設有正時皮帶233;連結固定部(省略圖示),其連結正時皮帶233與托架單元229(托架235);及托架馬達(省略圖示),其驅動主動輪。若托架馬達正反旋轉,則托架單元229經由正時皮帶233而於Y軸方向(左右方向)往返移動。隨著該往返移動,托架單元229之噴墨頭231藉由噴出驅動而進行所謂之主掃描。
托架單元229包括:箱狀之托架235,其經由卡合滑件部232而往返移動自如地支撐於導引框架228;噴墨頭231,其一體地組入於托架
235之下表面;及4個墨水貯存部236,其等搭載於托架235。
墨盒223與墨水貯存部236經由墨水管224而連接,對噴墨頭231供給貯存於墨水貯存部236之墨水。即,墨盒223內之墨水係經由墨水管224及墨水貯存部236而供給至噴墨頭231。噴墨頭231包含噴出4色墨水滴之4排噴嘴列(省略圖示)。
墨盒223具有對應4個噴嘴列而分別個別地貯存4色墨水之個別之槽。墨水管224為並列4根管部分(省略圖示)之構成,將墨盒223之各色之每一者之個別槽與各墨水貯存部236一對一連接。
各墨水貯存部236係與噴墨頭231之4個噴嘴列一對一連接。因此,墨盒223之各個別槽內之墨水係經由對應之管部分及各墨水貯存部236而供給至噴墨頭231之對應之噴嘴列。
再者,本實施形態之印表機201中,經由墨水貯存部236而進行自墨盒223向噴墨頭231之墨水之供給,亦可為不經由墨水貯存部236,而將墨水管224直接連接於噴墨頭231之構成。又,墨水之顏色並不限定於4色,亦可未達4色或為5色以上,構成墨水管224之墨水管之數量及墨水貯存部236之數量為對應於墨水之色數者。噴墨頭231之4個噴嘴列相互並行且於X軸方向延伸,相對於搬送之記錄用紙存在特定之紙隙而配設於下方。
於托架單元229連接有作為信號線之柔性扁平電纜(以下記載為FFC(Flexible Flat Cable))238。FFC238將噴墨頭231與進行噴墨頭231之驅動控制之省略圖示之控制部連接。又,FFC238將與墨水貯存部236內之墨水之貯存量相關的資訊發送至該控制部。自該控制部經由FFC238向噴墨頭231發送驅動控制信號,噴墨頭231基於該驅動控制信號噴射墨水滴。FFC238配置於噴墨頭231之後方,即配置於與配置有排出口226之側夾持托架235而為相反之側。
搬送機構221包括:用紙托盤239,其作為以左對齊設置記錄用
紙P之記錄媒體裝填部;分離輥240,其自用紙托盤239將記錄用紙P逐一分離而送出;進紙輥241,其位於分離輥240之下游側,沿搬送路徑220將記錄用紙P送入至印刷部222;壓板242,其位於進紙輥241之下游側,與噴墨頭231對向;鋸齒狀之導輥243,其位於壓板242之下游側;及排紙輥244,其位於導輥243之下游側,自排出口226輸送記錄用紙P。於用紙托盤239具有導引記錄用紙P之左端緣之導引構件239A。進紙輥241、導輥243及排紙輥244分別作為將藉由分離輥240而自用紙托盤239分離之記錄用紙P朝向前方而搬送之搬送輥而構成。
進紙輥241包括包含下側之進紙驅動輥241A與上側之進紙從動輥241B之夾輥,同樣地,排紙輥244包括包含下側之排紙驅動輥244A與上側之排紙從動輥244B之夾輥。又,導輥243及排紙從動輥244B支撐於獨立於裝置框架225之輥架245,構成輥組件246。而且,進紙輥241作為控制記錄用紙之搬送(副掃描)之主輥發揮功能,排紙輥244作為對位於壓板242之上側之記錄用紙賦予張力(tension)之張力輥發揮功能。
藉由分離輥240自用紙托盤239送入之記錄用紙藉由進紙輥241而於壓板242上朝向排紙輥244間歇搬送至前方(副掃描)。與該間歇搬送同步地,托架單元229一面於左右方向往返移動一面選擇性地噴出墨水(主掃描),進行所期望之印刷。另一方面,越過壓板242而到達導輥243之記錄用紙P之前端藉由導輥243而矯正上翹曲狀態,送入至排紙輥244。如此,完成印刷之記錄用紙P藉由排紙輥244自排出口226向前方輸送。
亦可將墨水管224以保持於如圖14所示之管支撐桿295之方式構成。管支撐桿295亦可為設於輥架245之構成。藉由管支撐桿295而自下方支撐墨水管224,藉此可抑制墨水管224之下垂,且可防止墨水管224與裝置外殼227內之構造物碰撞或成為記錄用紙P之搬送之障礙。
管支撐桿295具有前端部分成二股之管保持部296。墨水管224以嵌入於管保持部296之內側且不向下方脫落之方式保持。
管支撐桿295支撐墨水管224之位置並無特別限定,藉由配置於托架235之主掃描方向之移動寬度之大致中央,墨盒223之部分較墨水管224之管支撐桿295抑制伴隨托架235之移動之移動。藉此,可防止墨水管224於裝置外殼227之內部不規則地移動。
作為液體噴射裝置,以噴射墨水等液體之液體噴射裝置為例進行了說明,但可應用於噴射或噴出墨水以外之其他液體之液體噴射裝置。液體噴射裝置可噴射之液體包括分散或溶解有功能材料之粒子之液狀體、凝膠狀之流狀體。
作為自液體噴射裝置噴射之液體,不僅可為墨水,亦可應用對應特定用途之液體。
1‧‧‧複合機(液體噴射裝置)
2‧‧‧印表機單元(液體噴射裝置本體)
3‧‧‧掃描儀單元
4‧‧‧開閉設備
10‧‧‧上表面開口部
11‧‧‧上部框架
12‧‧‧圖像讀取部
13‧‧‧上蓋
16‧‧‧下箱體
17‧‧‧上箱體
61‧‧‧搬送部
62‧‧‧印刷部
64‧‧‧裝置框架
65‧‧‧裝置外殼
66‧‧‧槽狀凹部
71‧‧‧導引框架
73‧‧‧托架移動機構
75‧‧‧柔性電纜
100‧‧‧排出口
110‧‧‧墨水容器(液體收容體)
120‧‧‧管(液體供給管)
121‧‧‧管
125‧‧‧管束紮固定件
130‧‧‧管保持構件
+X‧‧‧方向
-X‧‧‧方向
+Y‧‧‧方向
-Y‧‧‧方向
+Z‧‧‧方向
-Z‧‧‧方向
Claims (13)
- 一種液體噴射裝置,其包括:液體噴射裝置本體,其自搭載於托架之液體噴射頭向記錄媒體噴射液體;液體收容體,其配置於上述液體噴射裝置本體之外部區域;及複數個液體供給管,其等係將自收容有上述液體之液體收容體輸送之液體導入至上述液體噴射頭,且包含隨著上述托架之上述移動而追隨變形之變形可動部;其特徵在於:於較上述液體噴射頭靠上述記錄媒體之搬送方向之下游側,具有沿上述液體噴射頭之掃描方向配置之排紙框架,上述排紙框架包含按壓上述記錄媒體之表面之複數個輥,且該液體噴射裝置具有管保持構件,該管保持構件之基端部固定於上述排紙框架,且於前端部保持上述液體供給管之一部分。
- 如請求項1之液體噴射裝置,其中上述液體供給管包含複數根管,上述前端部係將上述液體供給管排列於水平方向而束紮。
- 如請求項1之液體噴射裝置,其中上述液體供給管包含複數根管,上述前端部係將上述液體供給管排列於鉛垂方向而束紮。
- 如請求項2或3之液體噴射裝置,其中上述液體供給管係複數根管並列地連結之並列連結管。
- 如請求項1之液體噴射裝置,其中上述管保持構件之前端部係平行地形成於上述排紙框架。
- 如請求項1之液體噴射裝置,其中上述管保持構件之基端部包含 沿上述排紙框架之延長部位,上述延長部位係與上述排紙框架之端部一致。
- 如請求項1之液體噴射裝置,其中上述排紙框架具有與上述記錄媒體對向之底面、及朝向上述搬送方向之下游側之前面,上述管保持構件之基端部形成為相對於上述排紙框架之底面及前面而密接固定之形狀。
- 如請求項1之液體噴射裝置,其中上述排紙框架具有朝向上述搬送方向之下游側之前面,上述管保持構件之基端部形成為僅相對於上述排紙框架之前面而密接固定之平板形狀。
- 如請求項1之液體噴射裝置,其中上述排紙框架具有上表面開口之槽部,上述管保持構件之基端部收容於上述槽部且可於上述掃描方向移動。
- 如請求項9之液體噴射裝置,其中上述管保持構件之基端部藉由安裝於上述槽部之螺絲按壓於上述槽部中而固定於上述排紙框架。
- 如請求項1之液體噴射裝置,其中於較上述排紙框架靠上述記錄媒體之搬送方向之下游側具有內部空間。
- 如請求項1之液體噴射裝置,其中上述液體供給管係自形成於上述液體噴射裝置之上表面之凹部露出於外部。
- 如請求項12之液體噴射裝置,其中於上述凹部載置管保持構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043516A JP6179066B2 (ja) | 2012-02-29 | 2012-02-29 | 液体噴射装置 |
JP2012074292A JP2013202934A (ja) | 2012-03-28 | 2012-03-28 | 記録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468415U true TWM468415U (zh) | 2013-12-21 |
Family
ID=490821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2203742U TWM468415U (zh) | 2012-02-29 | 2013-02-27 | 液體噴射裝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150025B2 (zh) |
CN (1) | CN104136222B (zh) |
TW (1) | TWM468415U (zh) |
WO (1) | WO201312892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7149010A (ja) * | 2016-02-24 | 2017-08-31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 |
JP7223255B2 (ja) * | 2018-12-26 | 2023-02-16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ー、インク供給ユニット |
JP7275604B2 (ja) * | 2019-01-31 | 2023-05-18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移動体、液体を吐出する装置 |
EP3878656A1 (en) | 2020-03-10 | 2021-09-15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Liquid discharge devic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536358B2 (ja) * | 2002-12-04 | 2010-09-01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CN2825289Y (zh) * | 2005-10-25 | 2006-10-11 | 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连续供墨系统的连接装置 |
KR20100124344A (ko) * | 2008-03-25 | 2010-11-26 | 세이코 엡슨 가부시키가이샤 | 액체 공급 유로 장치 및 그것을 채용한 액체 분사 장치 |
JP5220137B2 (ja) * | 2011-01-12 | 2013-06-26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噴射装置 |
-
2013
- 2013-02-27 TW TW102203742U patent/TWM468415U/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3-02-27 US US14/381,543 patent/US9150025B2/en active Active
- 2013-02-27 CN CN201380011468.4A patent/CN104136222B/zh active Active
- 2013-02-27 WO PCT/JP2013/001187 patent/WO2013128924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9150025B2 (en) | 2015-10-06 |
CN104136222B (zh) | 2016-08-24 |
US20150054890A1 (en) | 2015-02-26 |
WO2013128924A1 (ja) | 2013-09-06 |
CN104136222A (zh) | 2014-11-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282206B2 (en) | Printer | |
JP4525620B2 (ja) | 画像記録装置、多機能装置 | |
US9315031B2 (en) |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 |
WO2014024390A1 (ja) | 液体噴射装置 | |
TWM468415U (zh) | 液體噴射裝置 | |
US7877040B2 (en) |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 |
JP6161869B2 (ja) | 液体噴射装置 | |
WO2013128923A1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
JP6179066B2 (ja) | 液体噴射装置 | |
JP2013132816A (ja) | インク供給装置 | |
US7753481B2 (en) |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 |
JP6182828B2 (ja) | 液体噴射装置 | |
JP5974358B2 (ja) | 液体噴射装置 | |
JP6439721B2 (ja) | 液体噴射装置 | |
US8528897B2 (en) | Recording apparatus | |
JP6439720B2 (ja) | 液体噴射装置 | |
JP5927906B2 (ja) | インク流通装置 | |
JP2006205377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
JP5876655B2 (ja) | 記録装置 | |
JP2020163725A (ja) | 印刷装置 | |
JP2012166360A (ja) | 記録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K4K | Expiration of patent term of a granted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