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09939A - 电容性输入装置以及具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容性输入装置以及具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09939A
CN102109939A CN2010105982677A CN201010598267A CN102109939A CN 102109939 A CN102109939 A CN 102109939A CN 2010105982677 A CN2010105982677 A CN 2010105982677A CN 201010598267 A CN201010598267 A CN 201010598267A CN 102109939 A CN102109939 A CN 1021099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put media
input
media substrate
flexible wiring
electrod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9826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09939B (zh
Inventor
仓岛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Display Inc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1099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099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099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0993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容性输入装置及带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设备。该电容性输入装置包括:输入装置基板,具有位置检测电极,设在与执行输入操作的第一表面侧相反的第二表面侧;以及屏蔽膜,具有设在基膜上的屏蔽电极层,并且由粘合剂层粘附到输入装置基板的第二表面侧。

Description

电容性输入装置以及具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根据连接到输入位置检测电极的电容的变化检测输入位置的电容性输入装置以及包括该电容性输入装置的具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设备。
背景技术
在诸如便携式电话、汽车导航系统、个人计算机、售票机和银行终端的电子设备中,具有这样的电子设备,其中被称为触摸面板的输入装置设置在诸如液晶装置的电光面板的表面上以在参考液晶装置的图像显示区域上显示的图像的同时输入信息。在这样的输入装置中,电容性输入装置监测连接到形成在输入装置基板上的多个输入位置检测电极的电容。因此,当手指接近多个输入位置检测电极的任何一个时,手指接近的输入位置检测电极的电容增加手指和输入位置检测电极之间产生的电容,从而可以确定手指接近的输入位置检测电极。
因为检测连接到输入位置检测电极的电容的改变,所以电容性输入装置易于受到从输入装置基板的相反侧穿透到输入操作侧的电磁噪声的影响。从而,已经提出了这样的方法,在输入装置基板的输入操作表面侧提供输入位置检测电极,并且提供透明的屏蔽基板或其上形成屏蔽电极层的基板,并与输入装置基板的输入操作表面侧的相反侧表面交叠(参考PCT申请No.2003-511799的译文)。
发明内容
这里,本发明人已经检查了在输入装置基板的输入操作表面侧的相反侧提供有输入位置检测电极的电容性输入装置。在该构造中,输入装置基板自身可以用作透光的盖件,从而其优点在于:对于输入装置基板的输入操作表面侧,另外的透光盖件是不必要的。
然而,在输入位置检测电极提供在输入装置基板的输入操作表面侧的相反侧的情况下,当屏蔽电极层提供在输入装置基板的输入操作表面侧的相反侧且执行电磁屏蔽时,存在这样的问题:在输入位置检测电极和屏蔽电极层之间寄生很高的电容,因此降低了输入位置的检测灵敏度。这里,可以考虑采用沉积法或涂敷法在输入装置基板的输入操作表面侧形成作为无机膜的绝缘层以覆盖屏蔽电极层或者形成光敏树脂层,以分隔输入位置检测电极和屏蔽电极层。然而,采用沉积法或涂敷法难于形成足够厚的绝缘层来充分减小输入装置基板上的寄生电容。
所希望的是提供这样的电容性输入装置和具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设备,其甚至在输入位置检测电极和屏蔽电极提供在输入装置基板的输入操作表面侧的相反侧时,也能防止大电容寄生在输入位置检测电极和屏蔽电极层之间。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容性输入装置包括:输入装置基板,具有在第二表面侧的位置检测电极,该第二表面侧与执行输入操作的第一表面侧相反;以及屏蔽膜,具有基膜上的屏蔽电极层,并且由粘合剂层粘附到该输入装置基板的该第二表面侧。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粘附″的涵义也包括″压敏粘附″的涵义。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粘合剂层″的意思也包括″压敏粘合剂层″的意思。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容性输入装置中,因为输入位置检测电极提供在输入装置基板的输入操作表面侧(第一表面侧)的相反侧(第二表面侧),所以其优点在于:输入装置基板自身可以用作透光的盖件等。另外,因为具有屏蔽电极层的屏蔽膜提供在输入装置基板的第二表面侧,所以输入位置检测电极几乎不受到电磁噪声的影响。这里,屏蔽膜和输入装置基板由粘合剂层彼此接合,并且粘合剂层插设在屏蔽电极层和输入装置基板之间。粘合剂层可以易于加厚,而与通过沉积法或涂敷法在输入装置基板中形成的绝缘膜不同,从而输入位置检测电极和屏蔽电极层可以彼此充分分隔。因此,输入位置检测电极和屏蔽电极层之间寄生的电容很小,由此可以获得很高的灵敏度。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屏蔽膜可以提供有屏蔽电极层,其相对于基膜设在与设置输入装置基板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在该构造中,粘合剂层和基膜插设在屏蔽电极层和输入装置基板的输入位置检测电极之间,并且粘合剂层和基膜可以易于加厚,而与通过沉积法或涂敷法在输入装置基板中形成的绝缘膜不同。因此,输入位置检测电极和屏蔽电极层可以彼此分隔充分的距离。因此,输入位置检测电极和屏蔽电极层之间寄生的电容很小,由此可以获得很高的灵敏度。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优选基膜的厚度和粘合剂层的厚度之和等于或大于50μm。输入位置检测电极和屏蔽电极层可以以该厚度分隔,从而可以防止输入位置检测电极和屏蔽电极层之间寄生的电容引起的灵敏度下降。另外,优选基膜的厚度和粘合剂层的厚度之和的范围为100至150μm。当基膜的厚度和粘合剂层的厚度之和等于或大于100μm时,输入位置检测电极和屏蔽电极层可以充分分隔,从而可以防止输入位置检测电极和屏蔽电极层之间寄生的电容引起的灵敏度下降。另外,当基膜的厚度和粘合剂层的厚度之和超过150μm时,这无助于进一步增加灵敏度,并且不必要地加厚了电容性输入装置。因此,优选基膜的厚度和粘合剂层的厚度之和的范围为100至150μm。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优选屏蔽膜是具有粘合剂层的屏蔽膜,其中粘合剂层事先形成在基膜的一个表面上,并且屏蔽电极层事先形成在基膜的另一个表面上。在该构造中,屏蔽膜可以易于粘附到输入装置基板。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优选电容性输入装置还包括与输入装置基板的第二表面侧部分交叠的柔性配线板,屏蔽膜可以包括与位置检测电极形成在输入装置基板中的输入区域交叠的主体部分和从该主体部分朝着与柔性配线板交叠的位置突出的突出部分,并且屏蔽电极层形成在突出部分中的部分可以电连接到柔性配线板。在该构造中,恰好可以存在其中屏蔽膜的屏蔽电极层和柔性配线板彼此电连接的狭窄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电连接到柔性配线板的多个位置检测安装端子可以提供在输入装置基板的第二表面侧,并且屏蔽膜可以在提供有多个位置检测安装端子的区域的两侧具有突出部分。在该构造中,屏蔽膜的屏蔽电极层和柔性配线板可以可靠地彼此电连接。
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容性输入装置可以用于构造具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设备。在此情况下,位置检测电极、输入装置基板、基膜、屏蔽电极层和粘合剂层具有透光性,并且具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设备的构造为:其中用于图像生成的电光面板相对于屏蔽膜设置在与定位有输入装置基板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具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设备用于诸如便携式电话、汽车导航系统、个人计算机、售票机和银行终端的电子设备。
附图说明
图1A和1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具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设备的示意图;
图2A和2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容性输入装置的输入装置基板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3A和3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容性输入装置的示意图;
图4A至4C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容性输入装置中电连接的构件的示意图。
图5A至5D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容性输入装置中输入装置基板的安装柔性配线板的部分周边的示意图;
图6A和6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具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设备的示意图;
图7A和7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容性输入装置的示意图;
图8A至8C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容性输入装置中电连接的构件的示意图;
图9A至9D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容性输入装置中输入装置基板的安装柔性配线板的部分周边的示意图;
图10A至10C是示出具有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带输入功能的电光设备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在下面的描述所参考的附图中,为了图中的每个层和每个构件具有可识别的尺寸,各层和构件的比例是不同的。另外,在下面的描述中,彼此垂直的方向由X轴(X方向)、Y轴(Y方向)和Z轴(Z方向)表示,并且Z方向上的输入操作侧称为+Z,并且输入操作侧的相反侧称为-Z。
第一实施例
具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设备的总体构造
图1A和1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具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设备的示意图。图1A是示意性地示出具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设备外观的示意图,而图1B是示意性地示出具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设备的截面构造的示意图。
在图1A和1B中,根据该实施例的带输入功能的电光设备100主要包括由液晶装置等制作的图像生成装置5和设置为与图像生成装置5的在显示光出射侧的表面交叠的电容性输入装置1。电容性输入装置1包括输入面板2,图像生成装置5包括液晶面板作为电光面板5a(显示面板)。输入面板2和电光面板5a都具有矩形平面形状,并且在平面图中输入面板2的中心区域是输入区域2a。另外,电光面板5a的在平面图中与输入区域2a交叠的区域是图像形成区域。
在电容性输入装置1中,在输入面板2所用的输入装置基板20的四个端部20e至20h当中,定位有端部20e的一侧与柔性配线板35连接,并且在电光面板5a中端部20e所在的一侧与柔性配线板73连接。在电容性输入装置1中,输入面板2中用于检测输入操作的控制IC(未示出)通过柔性配线板35电连接到输入装置基板20。
在该实施例中,透光的屏蔽膜8设置在输入面板2和电光面板5a之间,并且屏蔽膜8具有防止电磁噪声从相反侧(电光面板5a)穿透到输入面板2的输入操作侧的功能。稍后将描述屏蔽膜8的构造。
图像生成装置5是透射式或透射反射式有源矩阵液晶显示装置,并且背光单元(未示出)设置在电光面板5a上,其在设置输入面板2的一侧的相反侧(显示光出射侧的相反侧)。背光单元例如包括透光的光导板和光源,光导板设置在电光面板5a上以与设置输入面板2的一侧的相反侧交叠,光源例如为发光二极管,用于朝着光导板的侧端部发射白光等。光源发射的光从光导板的侧端部入射,然后在光导板内部传播,以朝着电光面板5a出射。诸如散光片或棱镜片的片状光学构件可以设置在光导板和电光面板5a之间。
在图像生成装置5中,第一偏光板51提供为与电光面板5a的显示光出射侧交叠,第二偏光板52提供为与电光面板5a的相反侧交叠。第一和第二偏光板51和52由透光的丙烯酸树脂基粘合剂(未示出)等粘附到电光面板5a。另外,第一偏光板51和屏蔽膜8由透光的丙烯酸树脂基粘合剂(未示出)等彼此粘附。电光面板5a包括设置在显示光出射侧(输入操作侧)的透光的相对基板60和设置为与相对基板60相对的透光的元件基板50。相对基板60和元件基板50由具有矩形框状的密封材料71彼此接合,并且液晶层55保持在相对基板60和元件基板50之间由密封材料71围绕的区域中。在元件基板50与相对基板60相对的表面上,多个像素电极58由诸如ITO(铟锡氧化物)膜或IZO(铟锌氧化物)膜的透光的导电膜形成,并且在相对基板60与元件基板50相对的表面上,公用电极68由诸如ITO膜的透光的导电膜形成。而且,在图像生成装置5为IPS(平面内转换)模式或FFS(边缘场转换)模式的情况下,公用电极68提供在元件基板50侧上。另外,可能有元件基板50设置在相对基板60的显示光出射侧的情况。驱动IC 75经受COG安装,以安装在元件基板50的从相对基板60的边缘伸出的伸出区域59上,并且柔性配线板73连接到伸出区域59。此外,可能有元件基板50上的转换元件和驱动电路同时形成在元件基板50上的情况。
电容性输入装置1的构造
在电容性输入装置1中,输入面板2包括由玻璃板或塑料板制作的透光的输入装置基板20,并且,在该实施例中,玻璃基板用作输入装置基板20。另外,在输入装置基板20由塑料材料制作的情况下,作为塑料材料,可以采用由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C(聚碳酸酯)、PES(聚醚砜)、PI(聚酰亚胺)或诸如聚降冰片烯的环烯树脂(cyclic olefin resin)等制造的耐热的透光片。
输入装置基板20的设置在输入操作侧的基板表面是第一表面20a,并且其设置在输入操作侧的相反侧的基板表面是第二表面20b。在该实施例中,在输入装置基板20的第二表面20b上,正如沿从下层侧到上层侧的方向观察输入装置基板20所见,依次形成透光的下层侧导电膜4a、透光的层间绝缘膜214、透光的上层侧导电膜4b和透光的表面保护膜26,并且在下层侧导电膜4a和上层侧导电膜4b中,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由下层侧导电膜4a形成。另外,中继电极215由上层侧导电膜4b形成。在输入装置基板20的端部20e,位置检测安装端子24a形成在第二表面20b上,并且柔性配线板35电连接到位置检测安装端子24a。
在输入装置基板20的第一表面20a或第二表面20b中,在对应于输入区域2a的外周边的外部区域上,可以印刷具有绝缘特性的遮光层(未示出),并且遮光层围绕的区域是输入区域2a。遮光层与电光面板5a的外部区域交叠,并且阻挡从图像生成装置5的光源或者光导板的端部泄漏的光。
输入装置基板20的构造
图2A和2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容性输入装置1的输入装置基板20构造的示意图。图2A是输入装置基板20的平面图,而图2B是沿着其IIB-IIB线剖取的截面图。另外,在图2B中,与图1A和1B不同,输入操作侧(输入装置基板20的第一表面20a)示出为在下侧。在图2A中,下层侧导电膜4a由点划线示出,层间绝缘膜214由虚线示出,并且上层侧导电膜4b由实线示出。而且,在图2A中,输入区域2a的角部分的位置由″L″状标记示出。
如图2A和2B所示,在根据该实施例的电容性输入装置1中,在输入装置基板20的第二表面20b侧,如从输入装置基板20所见,在从下层侧到上层侧的方向上依次形成下层侧导电膜4a、层间绝缘膜214、上层侧导电膜4b和表面保护膜26。在该实施例中,下层侧导电膜4a和上层侧导电膜4b是透光的导电膜,例如厚度为10nm至40nm的ITO膜或IZO膜,并且层间绝缘膜214和表面保护膜26是由厚度为200至600nm的氧化硅膜或光敏树脂制作的透光的绝缘膜。可能存在由氧化硅膜制作的透光的基底保护膜形成在输入装置基板20的整个第二表面20b上的情况。在此情况下,在基底保护膜上,依次层叠下层侧导电膜4a、层间绝缘膜214、上层侧导电膜4b和表面保护膜26。为了形成电容性输入装置1,下层侧导电膜4a、层间绝缘膜214、上层侧导电膜4b形成预定的图案。
下层侧导电膜4a首先在输入区域2a上形成为多个菱形区域,并且该菱形区域形成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第一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1和第二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2)的焊盘部分211a和212a(大面积部分)。焊盘部分211a和212a交替地布置在X方向和Y方向上。对于多个焊盘部分211a,X方向(第一方向)上相邻的焊盘部分211a通过连接部分211c彼此连接,并且焊盘部分211a和连接部分211c构成延伸在X方向上的第一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1。另外,尽管多个焊盘部分212a构成延伸在Y方向(第二方向)的第二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2,但是中断部分(interruption portion)218a提供在Y方向上相邻的焊盘部分212a之间(在与连接部分211c交叠的部分处)。
另外,在输入区域2a的外部区域2b中,下层侧导电膜4a形成为从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第一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1和第二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2)延伸的多个配线27,并且在端部20e附近形成为多个位置检测安装端子24a。
层间绝缘膜214形成在整个输入区域2a上。另外,层间绝缘膜214也形成在输入区域2a的外部区域2b上。层间绝缘膜214提供有接触孔214a,并且接触孔214a形成在与焊盘部分212a的经由中断部分218a彼此面对的端部交叠的位置。
在与输入区域2a中的接触孔214a交叠的区域,上层侧导电膜4b形成为中继电极215。另外,上层侧导电膜4b也形成在配线27和位置检测安装端子24a的形成区域中,并且配线27和位置检测安装端子24a构造为下层侧导电膜4a和上层侧导电膜4b的双层结构。而且,在配线27中,可能存在由铬、银、铝或银和铝的合金等制作的金属层形成为下层侧导电膜4a和上层侧导电膜4b之间的夹层或形成在上层侧导电膜4b上的情况。在采用该多层结构时,可以减少配线27的配线电阻。
在如上所述构造的下层侧导电膜4a、层间绝缘膜214和上层侧导电膜4b交叠时,多个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形成在输入区域2a内。在该实施例中,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包括延伸在X方向的多行第一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1和延伸在Y方向的多行第二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2。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第一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1和第二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2)由下层侧导电膜4a和上层侧导电膜4b中的下层侧导电膜4a形成,并且成为同层。从而,在输入装置基板20的第二表面20b上,存在第一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1和第二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2的多个相交部分218。这里,甚至在相交部分218中,第一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1也由下层侧导电膜4a形成的连接部分211c连接且延伸在X方向上,另一方面,第二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2的相交部分218构造为中断部分218a。然而,在层间绝缘膜214上的相交部分218,形成由上层侧导电膜4b形成的中继电极215,并且中继电极215通过层间绝缘膜214的接触孔214a和中断部分218a电连接相邻的焊盘部分212a。从而,第二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2在Y方向上电连接。而且,中继电极215通过层间绝缘膜214与连接部分211c交叠,因此不担心短路。
如上所述构造的第一和第二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1和212的每一个都包括在相交部分218之间插设的区域中具有大面积的焊盘部分211a和212a。第一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1设置在相交部分218的连接部分211c具有狭窄的形状,其宽度小于焊盘部分211a和212a。另外,中继电极215也具有狭窄的形状,其宽度小于焊盘部分211a和212a。
屏蔽结构
下面,将参考图1A至3B描述输入装置基板20(输入面板2)的屏蔽结构。图3A和3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容性输入装置1的示意图。图3A是电容性输入装置1的分解透视图,而图3B是示出屏蔽膜8与输入装置基板20交叠的状态的截面图。另外,在图3A和3B中,与图2B一样,输入操作侧(输入装置基板20的第一表面20a)示出为在下侧。另外,在图3A中,省略了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和配线27等的图示。
如图1A至3B所示,在根据该实施例的电容性输入装置1中,在输入装置基板20的第二表面20b中形成多个位置检测安装端子24a以及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和配线27(图3A和3B中未示出)。另外,透光的屏蔽膜8设置为与输入装置基板20的第二表面20b侧交叠。
屏蔽膜8包括大小与输入装置基板20交叠的透光的基膜81、在基膜81的设置输入装置基板20的整个一个表面侧81a上形成的透光的粘合剂层82以及在基膜81的为与设置输入装置基板20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整个另一表面侧81b上形成的透光的屏蔽电极层83。这里,屏蔽膜8是带有粘合剂的屏蔽膜,其中粘合剂层82事先形成在基膜81的一个表面侧81a上,并且屏蔽电极层83事先形成在基膜81的另一个表面侧81b上。在屏蔽膜8中,基膜81由诸如PET的具有绝缘性的树脂膜制作,并且粘合剂层82由诸如丙烯酸树脂基压敏粘合剂的具有绝缘性的压敏粘合剂层制作。屏蔽电极层83由诸如ITO或IZO的透光的导电膜制作。
屏蔽膜8由粘合剂层82粘附且固定到输入装置基板20的第二表面20b侧。另外,屏蔽电极层83已经通过柔性配线板35被施加屏蔽电位,稍后参考图4A至5D进行描述。因此,如图1A和1B所示,屏蔽膜8的屏蔽电极层83插设在输入面板2(输入装置基板20)和电光面板5a之间,并且屏蔽电极层83防止电磁噪声从输入操作侧的相反侧(电光面板5a)穿透进入输入面板2。
这里,屏蔽膜8由粘合剂层82粘附且固定到输入装置基板20的第二表面20b侧,并且在关于基膜81与设置输入装置基板20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具有屏蔽电极层83。因此,在屏蔽电极层83和输入装置基板20的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之间,插设了粘合剂层82和基膜81以及表面保护膜26。而且,粘合剂层82和基膜81可以易于加厚,与通过沉积法或涂敷法形成在输入装置基板20中的表面保护膜26不同。
更具体地,表面保护膜26的厚度上限范围为1.5至6μm,即使表面保护膜26形成为尽可能地厚。然而,基膜81可以加厚到25至188μm,并且粘合剂层82可以加厚到25μm。从而,基膜81的厚度和粘合剂层82的厚度之和为等于或大于50μm,因此显著大于表面保护膜26的厚度。根据该实施例,基膜81的厚度范围为75至125μm,并且粘合剂层82的厚度为25μm。从而,根据该实施例,基膜81的厚度和粘合剂层82的厚度之和的范围设定为100至150μm。因此,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和屏蔽电极层83可以分开足够的距离,从而寄生在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和屏蔽电极层83之间的电容很小。因此,在根据该实施例的电容性输入装置1中,不发生由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和屏蔽电极层83之间寄生的电容引起的灵敏度下降,从而可以实现高灵敏度的电容性输入装置1。
屏蔽电极层83和柔性配线板35之间的电连接结构
除了图1A至3B外,参考图4A至5D,将描述输入装置基板20、柔性配线板35和屏蔽膜8之间的电连接结构。
图4A至4C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容性输入装置1中电连接的构件的示意图。图4A是示出输入装置基板20的端子布置区域的平面构造的放大图,图4B是示出屏蔽膜8的突出部分的平面构造的放大图,而图4C是示出柔性配线板35的平面构造的放大图。另外,在图4A和4C中,与屏蔽膜8交叠的区域由点划线示出。
图5A至5D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容性输入装置1中输入装置基板20安装柔性配线板35的部分周边的示意图。图5A是输入装置基板20的安装部分的平面图,图5B是沿着VB-VB线剖取的截面图,图5C是沿着VC-VC线剖取的截面图,而图5D是沿着VD-VD线剖取的截面图。另外,在图5B、5C和5D中,示出了安装所用的压接头(pressure-bonding head)等。在图5A中,由实线示出了柔性配线板35的构成要素,由点划线示出了输入装置基板20的构成要素,并且由双点划线示出了屏蔽膜8。在图5A至5D中,与图2B一样,输入操作侧(输入装置基板20的第一表面20a)示出为在下侧。
如图1A和1B、图2A、图3A和3B、图4A以及图5A至5D所示,在输入装置基板20的第二表面20b上,端子设置区域240构造为其中多个位置检测安装端子24a沿着端部20e设置。在图1A和1B、图3A和3B、图4C以及图5A至5D中,柔性配线板35具有交叠部分350,其与输入装置基板20的端子设置区域240及其两侧区域交叠。在交叠部分350中,端子35a形成在与位置检测安装端子24a交叠的区域中,并且端子35a由配线351a的端部制作,配线351a形成在柔性配线板35的基膜35f上。当如上所述构造的柔性配线板35经受后述安装工艺时,位置检测安装端子24a和柔性配线板35的端子35a彼此电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如稍后参考图3A和3B、图4A至4C以及图5A至5D所述,柔性配线板35用于施加屏蔽电位到屏蔽膜8的屏蔽电极层83。具体地讲,首先,屏蔽膜8包括具有大面积与输入装置基板20的输入区域2a交叠的主体部分80和以带状从主体部分80延伸的两个突出部分85,并且主体部分80和突出部分85二者都提供有粘合剂层82和屏蔽电极层83。两个突出部分85突出到与柔性配线板35交叠的部分,并且在输入装置基板20的第二表面20b上与位置检测安装端子24a的端子设置区域240的两侧区域交叠。在此状态下,在突出部分85中,粘合剂层82设置在设置输入装置基板20的一侧,并且屏蔽电极层83设置在与设置输入装置基板20的一侧相反的一侧。从而,突出部分85由粘合剂层82粘合且固定到输入装置基板20的第二表面20b。另外,输入装置基板20的主体部分80由粘合剂层82粘合且固定到输入装置基板20的第二表面20b。
这里,在输入装置基板20的第二表面20b上,安装端子没有形成在位置检测安装端子24a的端子设置区域240的两侧区域(与屏蔽膜8的突出部分85交叠的区域)中。相反,在柔性配线板35中,端子35b形成在与位置检测安装端子24a的端子设置区域240的两侧区域交叠的区域(与屏蔽膜8的突出部分85交叠的区域)上。端子35b由柔性配线板35的基膜35f上形成的配线351b的端部制作。
采用如上所述构造的输入装置基板20、柔性配线板35和屏蔽膜8,如图5B、5C和5D所示,柔性配线板35的端子35a和输入装置基板20的位置检测安装端子24a可以通过执行稍后描述的安装工艺用各向异性导电材料40彼此电连接。另外,柔性配线板35的端子35b和提供在屏蔽膜8的突出部分85中的屏蔽电极层83可以用各向异性导电材料40彼此电连接。
电容性输入装置1的生产方法和安装工艺
参考图3A和3B、图4A至4C以及图5A至5D,在根据该实施例的电容性输入装置1的生产方法中,将描述安装柔性配线板35到输入装置基板20的工艺,并且将描述在根据该实施例的电容性输入装置1中屏蔽膜8和柔性配线板35之间电连接的结构。
在生产根据该实施例的电容性输入装置1时,在安装工艺中,首先,如图3A和3B所示,屏蔽膜8的主体部分80由粘合剂层82粘附且固定到输入装置基板20的第二表面20b,并且其突出部分85由粘合剂层82粘附且固定到输入装置基板20的第二表面20b。
接下来,如图5B、5C和5D所示,施加液体状态的各向异性导电材料40以覆盖输入装置基板20的端子设置区域240和屏蔽膜8的突出部分85。作为选择,交叠片状的各向异性导电材料40以覆盖输入装置基板20的端子设置区域240和突出部分85。各向异性导电材料40的构造中导电粒子42分布在树脂41中。接下来,通过各向异性导电材料40交叠柔性配线板35的端部(交叠部分350)以覆盖输入装置基板20的端子设置区域240和突出部分85。
接下来,柔性配线板35由压接头45压向输入装置基板20,而同时加热柔性配线板35。此时,由氟树脂基片等制作的弹性构件46插设在压接头45和柔性配线板35之间。接下来,各向异性导电材料40凝固,以便允许柔性配线板35通过各向异性导电材料40固定到输入装置基板20的端子设置区域240,并且柔性配线板35和突出部分85由各向异性导电材料40彼此固定。其后,去除压接头45和弹性构件46。
结果,柔性配线板35的端子35a和输入装置基板20的位置检测安装端子24a可以用各向异性导电材料40彼此电连接。另外,柔性配线板35的端子35b和提供在屏蔽膜8的突出部分85中的屏蔽电极层83可以用各向异性导电材料40彼此电连接。因此,屏蔽膜8的整个屏蔽电极层83可以通过突出部分85电连接到柔性配线板35的端子35b和配线351b。因此,屏蔽电位可以通过柔性配线板35施加到屏蔽电极层83。
包括输入位置检测的操作
如图1B所示,在根据该实施例的电容性输入装置1中,柔性配线板35连接到输入面板2的位置检测安装端子24a。在此状态下,脉冲形式的位置检测信号陆续通过柔性配线板35输出到输入装置基板20。因此,在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中没有寄生电容的情况下,与输出的脉冲形式的位置检测信号相同或基本相同的波形由输入装置基板20检测。
相反,如果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中寄生了电容,则寄生电容引起波形的变形,从而可以检测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中是否寄生了电容。因此,在该实施例中,位置检测信号陆续输出到多个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以监测连接到每个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的电容。因此,当手指接近多个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之一时,手指接近的该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的电容增加电极与手指之间产生的电容,从而可以确定手指接近的电极。
在执行位置检测操作时,屏蔽电位通过柔性配线板35输出到屏蔽膜8。从而,在输入面板2(输入装置基板20)中,即使电磁噪声从输入操作侧的相反侧设置的电光面板5a穿透到输入面板2,则该电磁噪声也被屏蔽膜8的屏蔽电极层83阻挡。因此,由电磁噪声引起的输入面板2的故障几乎不发生。
该实施例的主要效果
如上所述,在根据该实施例的电容性输入装置1和带输入功能的电光设备100中,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提供在输入装置基板20的输入操作表面侧(第一表面20a侧)的相反侧(第二表面20b侧),从而其优点在于:输入装置基板20自身可以用作透光的盖件。
另外,因为具有屏蔽电极层83的屏蔽膜8设置为交叠在输入装置基板20的第二表面20b侧,所以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几乎不受电磁噪声的影响。这里,屏蔽膜8和输入装置基板20由粘合剂层82彼此接合,并且粘合剂层82插设在屏蔽电极层83和输入装置基板20之间。粘合剂层82可以易于加厚,与通过沉积法或涂敷法在输入装置基板20中形成的表面保护膜26不同,从而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和屏蔽电极层83可以彼此隔开。
此外,屏蔽膜8具有屏蔽电极层83,其相对于基膜81设在与设置输入装置基板20的一侧相反的一侧。从而,粘合剂层82和基膜81插设在屏蔽电极层83和输入装置基板20的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之间,从而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和屏蔽电极层83可以分隔50μm或更大的足够距离。另外,在该实施例中,因为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焊盘部分)由下层侧导电膜4a形成,所以层间绝缘膜214也插设在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和屏蔽电极层83之间。从而,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和屏蔽电极层83之间寄生的电容可以显著减小,于是可以获得高的位置检测灵敏度。
另外,在该实施例中,基膜81的厚度和粘合剂层82的厚度之和的范围设定为100至150μm。当基膜81的厚度和粘合剂层82的厚度之和为等于或大于100μm时,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和屏蔽电极层83可以彼此充分隔开,从而可以可靠地防止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和屏蔽电极层83之间寄生的电容引起的灵敏度下降。而且,当基膜81的厚度和粘合剂层82的厚度之和超过150μm时,这无助于进一步提高灵敏度,且不必要地加厚了电容性输入装置1。这里,在该实施例中,因为基膜81的厚度和粘合剂层82的厚度之和的范围设定为100至150μm,所以可以防止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和屏蔽电极层83之间寄生的电容引起的灵敏度下降,而且没有不必要地增厚电容性输入装置1。
另外,在该实施例中,屏蔽膜8具有朝着与柔性配线板35交叠的位置突出的突出部分85,并且屏蔽电极层83提供在突出部分85中的部分电连接到柔性配线板35。从而,恰好可以存在其中屏蔽膜8的屏蔽电极层83和柔性配线板35彼此电连接的狭窄区域。另外,屏蔽膜8可以设置为避开端子设置区域240,从而位置检测安装端子24a和柔性配线板35之间的电连接可以不被屏蔽膜8干扰。而且,因为屏蔽膜8具有两个突出部分85,其朝着其中提供多个位置检测安装端子24a的端子设置区域240的两侧突出,所以屏蔽膜8的屏蔽电极层83和柔性配线板35可以可靠地彼此电连接。
另外,在该实施例中,在同时执行位置检测安装端子24a和柔性配线板35的电连接以及突出部分85中的屏蔽电极层83和柔性配线板35之间的电连接时,柔性配线板35由压接头45压向输入装置基板20,并且弹性构件46插设在柔性配线板35和压接头45之间以及突出部分85和压接头45之间。从而,在输入装置基板20的第二表面20b侧上,甚至在屏蔽膜8的厚度和输入装置基板20的位置检测安装端子24a的厚度彼此不同的情况下,厚度之差也可以由弹性构件46的变形吸收。因此,当柔性配线板35电连接到输入装置基板20的位置检测安装端子24a时,柔性配线板35可以可靠地电连接到屏蔽膜8的突出部分85。
另外,屏蔽膜8事先提供有粘合剂层82,以将屏蔽膜8粘附到输入装置基板20的第二表面20b侧,从而突出部分85可以由粘合剂层82粘附到输入装置基板20的第一表面20a侧。从而,当柔性配线板35电连接到屏蔽膜8的突出部分85时,屏蔽膜8的突出部分85可以固定到输入装置基板20,从而柔性配线板35可以容易且可靠地电连接到屏蔽膜8的突出部分85。
第二实施例
带输入功能的电光设备的总体构造
图6A和6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具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设备的示意图。图6A是示意性地示出具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设备的外观的示意图,而图6B是示意性地示出具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设备的截面构造的示意图。而且,该实施例的基本构造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从而相同的元件由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且省略其详细描述。
如图6A和6B所示,根据该实施例的带输入功能的电光设备100与第一实施例一样也包括液晶装置等制作的图像生成装置5和设置为与图像生成装置5的在显示光出射侧的表面交叠的电容性输入装置1。
在电容性输入装置1中,输入面板2包括透光的输入装置基板20,由玻璃板、塑料板或类似物制作,并且,在该实施例中,玻璃基板用作输入装置基板20。在输入装置基板20中,从输入装置基板20看,在与定位在输入操作侧的第一表面20a相反的一侧的第二表面20b侧上,从下层侧到上层侧的方向上依次形成下层侧导电膜4a、层间绝缘膜214、上层侧导电膜4b和表面保护膜26,并且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由下层侧导电膜4a形成。另外,在输入装置基板20的端部20e,位置检测安装端子24a形成在第二表面20b上,并且柔性配线板35电连接到位置检测安装端子24a。
屏蔽结构
图7A和7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容性输入装置1的示意图。图7A是电容性输入装置1的分解透视图,而图7B是示出屏蔽膜8与输入装置基板20交叠的状态的截面图。另外,甚至在图7A和7B中,也与图2B一样,输入操作侧(输入装置基板20的第一表面20a)示出为在下侧。在图7A和7B中,省略了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和配线27等的图示。
如图6A至7B所示,在根据该实施例的电容性输入装置1中,与第一实施例一样,透光的屏蔽膜8设置为与输入装置基板20的第二表面20b侧交叠。
在该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屏蔽膜8的结构为:屏蔽电极层83和粘合剂层82按该顺序连接到基膜81的定位输入装置基板20的一个表面侧81a,并且屏蔽电极层83没有形成在基膜81的另一个表面侧81b。基膜81由诸如PET的透光的树脂膜制作,并且粘合剂膜82由诸如丙烯酸树脂基压敏粘合剂的透光的压敏粘合剂层制作。屏蔽电极层83由诸如ITO或IZO的透光的导电膜制作。
屏蔽膜8由粘合剂层82粘附且固定到输入装置基板20的第二表面20b侧。另外,屏蔽电极层83通过柔性配线板35施加屏蔽电位,如稍后参考图8A至9D所描述。因此,如图6A和6B所示,屏蔽膜8的屏蔽电极层83插设在输入面板2(输入装置基板20)和电光面板5a之间,因此屏蔽电极层83防止电磁噪声从输入操作侧的相反侧(电光面板5a)穿透进入输入面板2。
这里,屏蔽膜8由粘合剂层82粘附且固定到输入装置基板20的第二表面20b侧,从而粘合剂层82以及表面保护膜26插设在屏蔽电极层83和输入装置基板20的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之间。粘合剂层82可以易于加厚,而与通过沉积法或涂敷法在输入装置基板20中形成的表面保护膜26不同。
就是说,即使表面保护膜26形成为尽可能地厚,但表面保护膜26的厚度上限也在1.5至6μm的范围内。然而,粘合剂层82可以加厚到25μm或更大。因此,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和屏蔽电极层83可以分开足够的距离,使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和屏蔽电极层83之间寄生的电容很小。因此,在根据该实施例的电容性输入装置1中,没有由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和屏蔽电极层83之间寄生的电容引起的灵敏度下降,从而可以实现电容性输入装置1的高灵敏度。
屏蔽电极层83和柔性配线板35之间的电连接结构
图8A至8C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电容性输入装置1中电连接的构件的示意图。图8A是示出输入装置基板20的端子设置区域的平面构造的放大图,图8B是示出屏蔽膜8的突出部分的平面构造的放大图,而图8C是示出柔性配线板35的平面构造的放大图。另外,在图8A和8C中,与屏蔽膜8的突出部分交叠的区域由点划线示出。
图9A至9D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电容性输入装置1中输入装置基板20的安装柔性配线板35的部分周边的示意图。图9A是输入装置基板20的安装部分的平面图,图9B是沿着IXB-IXB线剖取的截面图,图9C是沿着IXC-IXC线剖取的截面图,而图9D是沿着IXD-IXD线剖取的截面图。另外,在图9A中,柔性配线板35的构成要素由实线示出,输入装置基板20的构成要素由点划线示出,并且屏蔽膜8由双点划线示出。
如图6A和6B、图7A和7B、图8A至8C以及图9A至9D所示,在输入装置基板20的第二表面20b上,端子设置区域240构造为其中多个位置检测安装端子24a沿着端部20e布置。在图6A和6B、图7A和7B、图8C以及图9A至9D中,柔性配线板35具有交叠部分350,其与输入装置基板20的端子设置区域240及其两侧区域交叠。在交叠部分350中,端子35a形成在与位置检测安装端子24a交叠的区域中。
在该实施例中,如稍后参考图6A和6B、图7A和7B、图8A至8C以及图9A至9D所描述,柔性配线板35用于给屏蔽膜8的屏蔽电极层83施加屏蔽电位。具体地讲,首先,屏蔽膜8包括具有大面积的与输入装置基板20的第二表面20b交叠的主体部分80和以带状从主体部分80延伸出来的两个突出部分85。
这里,主体部分80提供有粘合剂层82和屏蔽电极层83,并且主体部分80由粘合剂层82粘附且固定到输入装置基板20的第二表面20b。相反,在突出部分85中,没有形成粘合剂层82,且暴露屏蔽电极层83。另外,两个突出部分85在输入装置基板20的第二表面20b上与位置检测安装端子24a的端子设置区域240的两侧区域交叠。在此状态下,突出部分85的屏蔽电极层83暴露在定位有输入装置基板20的侧面。
在输入装置基板20的第二表面20b中,屏蔽安装端子24c形成在位置检测安装端子24a的端子设置区域240的两侧区域中。另外,在屏蔽膜8的突出部分85中,屏蔽电极层83在与屏蔽安装端子24c交叠的同时用各向异性导电材料40电连接。这里,屏蔽膜8的突出部分85仅与屏蔽安装端子24c的一部分交叠,并且屏蔽安装端子24c的另一部分用各向异性导电材料40电连接到柔性配线板35的端子35c。就是说,柔性配线板35在与位置检测安装端子24a的端子设置区域240的两侧交叠的区域中提供有端子35c,并且端子35c仅形成在与输入装置基板20的屏蔽安装端子24c交叠的区域中的不与突出部分85交叠的区域中。如上所述,在该实施例中,柔性配线板35自身与突出部分85不交叠。端子35c由形成在柔性配线板35的基膜35f上的配线351c的端部制作。
采用如上所述构造的输入装置基板20、柔性配线板35和屏蔽膜8,如图9B、9C和9D所示,柔性配线板35的端子35a和输入装置基板20的位置检测安装端子24a可以通过执行稍后描述的安装工艺用各向异性导电材料40彼此电连接。另外,柔性配线板35的端子35c和输入装置基板20的屏蔽安装端子24c可以用各向异性导电材料40彼此电连接。而且,输入装置基板20的屏蔽安装端子24c和屏蔽膜8的形成在突出部分85中的屏蔽电极层83可以用各向异性导电材料40彼此电连接。
电容性输入装置1的生产方法和安装工艺
参考图7A和7B以及图9A至9D,在根据该实施例的电容性输入装置1的生产方法中,将描述柔性配线板35安装到输入装置基板20的安装工艺,并且将描述根据该实施例的电容性输入装置1中屏蔽膜8和柔性配线板35之间的电连接的结构。
为了生产根据该实施例的电容性输入装置1,在安装工艺中,首先,如图7A和9A所示,各向异性导电材料40提供在输入装置基板20的第二表面20b中的端子设置区域240及其两侧区域上。
接下来,屏蔽膜8的主体部分80由粘合剂层82粘附且固定到输入装置基板20的第二表面20b,并且两个突出部分85与输入装置基板20的屏蔽安装端子24c交叠。
接下来,如图9B、9C和9D所示,柔性配线板35的端部(交叠部分350)通过各向异性导电材料40交叠为覆盖输入装置基板20的端子设置区域240和突出部分85。
接下来,柔性配线板35通过压接头45压向输入装置基板20,而同时加热柔性配线板35。此时,压接头45将突出部分85压向输入装置基板20。这里,由氟树脂基片制作的弹性构件46插设在压接头45和柔性配线板35之间以及压接头45和突出部分85之间。接下来,固化各向异性导电材料40,以允许柔性配线板35通过各向异性导电材料40固定到输入装置基板20的端子设置区域240,并且突出部分85和输入装置基板20通过各向异性导电材料40彼此固定。
结果,柔性配线板35的端子35a和输入装置基板20的位置检测安装端子24a可以用各向异性导电材料40彼此电连接。另外,柔性配线板35的端子35c和输入装置基板20的屏蔽安装端子24c可以用各向异性导电材料40彼此电连接。而且,输入装置基板20的屏蔽安装端子24c和屏蔽膜8的突出部分85中形成的屏蔽电极层83可以用各向异性导电材料彼此电连接。因此,屏蔽电位可以从柔性配线板35施加给屏蔽电极层83。
该实施例的主要效果
如上所述,甚至在根据该实施例的电容性输入装置1和带输入功能的电光设备100中,也与第一实施例一样,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提供在输入装置基板20的输入操作表面侧(第一表面20a侧)的相反侧(第二表面20b侧),从而其优点在于:输入装置基板20自身可以用作透光的盖件。
另外,因为具有屏蔽电极层83的屏蔽膜8提供在输入装置基板20的第二表面20b侧上,所以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几乎不受电磁噪声的影响。这里,屏蔽膜8和输入装置基板20通过粘合剂层82彼此接合,并且粘合剂层82插设在屏蔽电极层83和输入装置基板20之间。粘合剂层82可以易于加厚,而与通过沉积法或涂敷法在输入装置基板20中形成的表面保护膜26不同,从而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和屏蔽电极层83可以彼此充分分隔。因此,因为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和屏蔽电极层83之间寄生的电容很小,所以可以显示出与第一实施例基本上相同的效果,例如,高灵敏性的效果。
其它实施例
在上面的实施例中,两个突出部分85提供在屏蔽膜8中。然而,突出部分85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三个或更多。
在上面的实施例中,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焊盘部分)由下层侧导电膜4a形成,并且中继电极215由上层侧导电膜4b形成。然而,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焊盘部分)可以由上层侧导电膜4b形成,并且中继电极215可以由下层侧导电膜4a形成。
另外,在上面的实施例中,液晶装置用作图像生成装置5。然而,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也可以用作图像生成装置5。另外,在该实施例中,输入面板2和电光面板5a都具有矩形平面形状。然而,它们也可以具有诸如五边形形状的多边形平面形状。作为选择,电光面板5a可以具有矩形平面形状,并且输入面板2可以具有多边形平面形状,其尺寸大于电光面板5a。
电子设备的安装示例
接下来,将描述应用根据上述实施例的带输入功能的电光设备100的电子设备。图10A示出了包括带输入功能的电光设备100的移动式个人计算机的构造。个人计算机2000包括带输入功能的电光设备100作为显示单元和主体部分2010。主体部分2010提供有电源开关2001和键盘2002。图10B示出了具有带输入功能的电光设备100的便携式电话的构造。便携式电话3000包括多个操作按钮3001、滚动按钮3002和作为显示单元的带输入功能的电光设备100。带输入功能的电光设备100上显示的屏幕通过操作滚动按钮3002进行滚动。图10C示出了应用带输入功能的电光设备100的信息便携式终端(个人数字助理(PDA))的构造。信息便携式终端4000包括多个操作按钮4001、电源开关4002和作为显示单元的带输入功能的电光设备100。当操作电源开关4002时,诸如通讯录和日程表等的各种信息显示在带输入功能的电光设备100上。
而且,作为应用具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设备的电子设备,除了图10A至10C所示的之外,还有这样的电子设备,例如,数字静态相机、液晶电视机、取景器或直观式录像机、汽车导航装置、寻呼机、电子记事本(electronic organizer)、电子计算器、文字处理器、工作站、电视电话、POS终端和银行终端。另外,作为这样的各种电子设备的显示单元,可以应用带输入功能的电光设备100。
本申请包含2009年12月28日提交日本专利局的日本优先权专利申请JP 2009-297028中公开的相关主题事项,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在所附权利要求或其等同方案的范围内,根据设计需要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结合、部分结合和替换。

Claims (8)

1.一种电容性输入装置,包括:
输入装置基板,在第二表面侧具有位置检测电极,所述第二表面侧与进行输入操作的第一表面侧相反;以及
屏蔽膜,在基膜上具有屏蔽电极层,并且由粘合剂层粘附到所述输入装置基板的所述第二表面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性输入装置,其中在相对于所述基膜与定位有所述输入装置基板的一侧相反的一侧,所述屏蔽膜提供有所述屏蔽电极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容性输入装置,其中所述基膜的厚度和所述粘合剂层的厚度之和等于或大于50μ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容性输入装置,其中所述基膜的厚度和所述粘合剂层的厚度之和的范围为100μm至150μm。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容性输入装置,其中所述屏蔽膜是具有粘合剂层的屏蔽膜,其中所述粘合剂层预先形成在所述基膜的一个表面上,并且所述屏蔽电极层预先形成在所述基膜的另一表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容性输入装置,还包括与所述输入装置基板的第二表面侧部分交叠的柔性配线板,
其中所述屏蔽膜包括主体部分和突出部分,所述主体部分与所述输入装置基板中形成有所述位置检测电极的输入区域交叠,所述突出部分从所述主体部分朝着与所述柔性配线板交叠的位置突出,并且
所述屏蔽电极层的形成在所述突出部分中的部分电连接到所述柔性配线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容性输入装置,
其中电连接到所述柔性配线板的多个位置检测安装端子提供在所述输入装置基板的所述第二表面侧,并且
在之间插设有其中提供所述多个位置检测安装端子的区域的两侧,所述屏蔽膜具有所述突出部分。
8.一种带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设备,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容性输入装置,
其中所述位置检测电极、所述输入装置基板、所述基膜、所述屏蔽电极层和所述粘合剂层具有透光特性,并且
用于图像生成的电光面板相对于所述屏蔽膜设置在与定位有所述输入装置基板的一侧相反的一侧。
CN201010598267.7A 2009-12-28 2010-12-21 电容性输入装置以及具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099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97028/09 2009-12-28
JP2009297028A JP5377279B2 (ja) 2009-12-28 2009-12-28 静電容量型入力装置および入力機能付き電気光学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09939A true CN102109939A (zh) 2011-06-29
CN102109939B CN102109939B (zh) 2015-08-26

Family

ID=441741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98267.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09939B (zh) 2009-12-28 2010-12-21 电容性输入装置以及具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780284B2 (zh)
JP (1) JP5377279B2 (zh)
CN (1) CN102109939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41904A (zh) * 2013-01-22 2014-07-23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触控薄膜结构
CN104658981A (zh) * 2015-03-17 2015-05-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2649711A (zh) * 2019-10-12 2021-04-13 成都辰显光电有限公司 微发光二极管的检测装置及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78379B2 (ja) * 2008-07-31 2013-04-10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イースト 表示装置
JP5688223B2 (ja) * 2010-02-03 2015-03-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薄膜トランジスタ、半導体装置、及び薄膜トランジスタの製造方法
CN103718139B (zh) * 2011-07-29 2016-04-06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CN102955603B (zh) * 2011-08-17 2016-05-25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JP2015057678A (ja) * 2012-01-12 2015-03-2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付き表示装置
JP5718282B2 (ja) * 2012-05-31 2015-05-13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静電容量検出装置
KR101916200B1 (ko) 2012-06-29 2018-11-07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터치윈도우 및 그 제조방법
US9064878B2 (en) * 2012-08-14 2015-06-23 Bridge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Wiring board with shielding lid and shielding slots as electromagnetic shields for embedded device
JP6048935B2 (ja) * 2013-03-01 2016-12-2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
KR20140110539A (ko) * 2013-03-08 2014-09-1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05190224B (zh) * 2013-03-21 2018-08-31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位移传感器、按压量检测传感器以及触摸式输入装置
KR102141459B1 (ko) * 2013-03-22 2020-08-05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액정 표시 장치
JP5934158B2 (ja) * 2013-08-28 2016-06-15 藤森工業株式会社 電気絶縁用粘着剤層、電気絶縁用粘着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が貼合された光学部材
TWI537801B (zh) * 2014-03-20 2016-06-11 原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雜訊抵銷功能的電容式觸控顯示裝置
CN104951128B (zh) * 2014-03-31 2019-10-18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具有用于感测图案的交叉结构的触摸面板
KR102259430B1 (ko) * 2014-06-19 2021-06-02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파워 코일 패턴이 형성된 터치 팬을 이용한 터치 패널
CN104866153B (zh) * 2015-05-29 2018-01-16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自电容式内嵌触摸屏及其制备方法、液晶显示器
JP2017009725A (ja) * 2015-06-19 2017-01-12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KR102433650B1 (ko) * 2015-10-29 2022-08-1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09407869B (zh) * 2017-08-15 2021-11-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KR20210157946A (ko) * 2020-06-22 2021-12-3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US11301098B2 (en) * 2020-08-07 2022-04-12 Tpk Advanced Solutions Inc. Flexible touch sensor and flexible touch display modul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30860B1 (en) * 1999-10-08 2006-04-18 Synaptics Incorporated Flexible transparent touch sensing system for electronic devices
US20070252825A1 (en) * 2006-04-27 2007-11-01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Touch panel
CN201017302Y (zh) * 2007-03-08 2008-02-06 洋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感应装置
CN101419520A (zh) * 2007-10-26 2009-04-29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触摸屏及电子设备
CN101464763A (zh) * 2007-12-21 2009-06-24 清华大学 触摸屏的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48392A (ja) * 1993-06-10 1994-12-22 Seiko Epson Corp タブレット
JP2001003026A (ja) * 1999-06-22 2001-01-09 Bridgestone Corp 粘着剤組成物、粘着剤付きフィルム及び粘着剤付きフィルムの貼着方法
KR20060084016A (ko) * 2005-01-17 2006-07-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용 박막 표시판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JP2006330078A (ja) * 2005-05-23 2006-12-07 Citizen Watch Co Ltd 表示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KR20080023466A (ko) * 2006-09-11 2008-03-14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평판 표시 장치
JP2009086240A (ja) * 2007-09-28 2009-04-23 Citizen Holdings Co Ltd 液晶モジュール
JP2009098834A (ja) * 2007-10-16 2009-05-07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静電容量型入力装置、入力機能付き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09220399A (ja) * 2008-03-17 2009-10-01 Tokai Rubber Ind Ltd 透明積層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154316B2 (ja) * 2008-06-30 2013-02-27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イースト タッチパネル
JP2010015412A (ja) * 2008-07-04 2010-01-21 Hitachi Displays Ltd タッチパネル付き表示装置
TWI376623B (en) * 2008-11-19 2012-11-11 Au Optronics Corp Touch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panel
JP5439114B2 (ja) * 2009-10-21 2014-03-12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静電容量型入力装置および入力装置付き電気光学装置
JP5300684B2 (ja) * 2009-10-27 2013-09-25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ウェスト 静電容量型入力装置、静電容量型入力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入力機能付き電気光学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30860B1 (en) * 1999-10-08 2006-04-18 Synaptics Incorporated Flexible transparent touch sensing system for electronic devices
US20070252825A1 (en) * 2006-04-27 2007-11-01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Touch panel
CN201017302Y (zh) * 2007-03-08 2008-02-06 洋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感应装置
CN101419520A (zh) * 2007-10-26 2009-04-29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触摸屏及电子设备
CN101464763A (zh) * 2007-12-21 2009-06-24 清华大学 触摸屏的制备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41904A (zh) * 2013-01-22 2014-07-23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触控薄膜结构
CN103941904B (zh) * 2013-01-22 2017-08-08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触控薄膜结构
CN104658981A (zh) * 2015-03-17 2015-05-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2649711A (zh) * 2019-10-12 2021-04-13 成都辰显光电有限公司 微发光二极管的检测装置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157762A1 (en) 2011-06-30
CN102109939B (zh) 2015-08-26
US8780284B2 (en) 2014-07-15
JP5377279B2 (ja) 2013-12-25
JP2011138261A (ja) 2011-07-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09939B (zh) 电容性输入装置以及具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设备
US10635239B2 (en) Electrostatic capacitance-type input device
CN102053766B (zh) 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制造方法及带输入功能的电光设备
CN101968702B (zh) 静电电容输入装置以及具有输入装置的电光设备
CN102193679B (zh) 具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装置
US8598896B2 (en) Electrostatic capacitance-type input device, method of testing electrostatic capacitance-type input device, and driving device for electrostatic capacitance-type input device
JP5376446B2 (ja) 静電容量型入力装置および入力機能付き表示装置
US8766935B2 (en) Electrostatic capacitance-type input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reof
JP5520093B2 (ja) タッチ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JP2009116850A (ja) タッチパネル、入力機能付き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11059155A (ja) 電気光学装置
JP5334205B2 (ja) 電気的固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10673699B (zh) 一种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JAPAN DISPLAY WEST INC.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ONY CORPORATION

Effective date: 20121113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1113

Address after: Aichi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after: Japan display West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Sony Corp.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917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JAPAN DISPLAY Inc.

Address before: Aichi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before: Japan display West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