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68702B - 静电电容输入装置以及具有输入装置的电光设备 - Google Patents

静电电容输入装置以及具有输入装置的电光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68702B
CN101968702B CN2010102344848A CN201010234484A CN101968702B CN 101968702 B CN101968702 B CN 101968702B CN 2010102344848 A CN2010102344848 A CN 2010102344848A CN 201010234484 A CN201010234484 A CN 201010234484A CN 101968702 B CN101968702 B CN 1019687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ng film
input
electrode
substrate
position dete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3448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68702A (zh
Inventor
仓岛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Display West Inc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9687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687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687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687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213Electrical arrang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1/0216Reduction of cross-talk, noise or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7Shielding in digitiser, i.e. guard or shielding arrangements, mostly for capacitive touchscreens, e.g. driven shields, driven groun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1Cross over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i.e. details of 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electrodes of the sensing pattern where the connections cross each other, e.g. bridge structures comprising an insulating layer, or vias through substrate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静电电容输入装置以及具有该输入装置的电光设备。该静电电容输入装置包括:基板的输入区域,在该输入区域中提供多个输入位置检测电极;多条配线,电连接到多个输入位置检测电极并在基板的输入区域之外延伸;以及屏蔽电极,在输入操作侧与配线重叠。

Description

静电电容输入装置以及具有输入装置的电光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根据连接到输入位置检测电极的静电电容的变化来检测输入位置的静电电容输入装置,以及配备有静电电容输入装置的输入装置的电光设备。
背景技术
诸如移动电话、汽车导航仪、个人计算机、售票机和银行终端的一些电子设备例如在液晶装置表面上结合有称作触摸面板的输入装置,从而当使用者观看显示在液晶装置的图像显示区域上的图像时可以输入信息。静电电容输入装置属于这种类型的输入装置,并可以监测连接到多个输入位置检测电极的每个的静电电容。因此,当手指接近多个输入位置检测电极中的一个时,连接到该被讨论的电极的静电电容以形成在电极和手指间的静电电容的量增加,从而使得可以识别该被讨论的电极。
因为这样的静电电容输入装置检测耦接到输入位置检测电极的电容的变化,所以它容易受到电磁噪声的影响。出于这样的原因,已经提出了在与静电电容输入装置的输入操作侧相反的侧的整个表面上提供屏蔽电极(见JP-T-2003-511799,在下文称为专利文件1)。
发明内容
然而,专利文件1中描述的屏蔽结构的问题在于,它不能遮蔽试图从输入操作侧进入静电电容输入装置的电磁噪声。
鉴于以上情况,所希望的是提供不易受到试图从输入操作侧进入静电电容输入装置的电磁噪声影响的静电电容输入装置以及配备有该静电电容输入装置的输入装置的电光设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静电电容输入装置的特征在于其包括输入区域、多条配线和屏蔽电极。多个输入位置检测电极提供在基板的输入区域中。多条配线电连接到多个输入位置检测电极并在基板的输入区域之外延伸。屏蔽电极在输入操作侧与配线重叠。
本发明打破了屏蔽电极不能提供在静电电容输入装置的输入操作侧的现有观念。因此,配线的屏蔽电极提供在输入操作侧,该配线提供在输入区域之外。这遮蔽了试图从输入操作侧进入配线的电磁噪声,因此确保了不受试图从输入操作侧进入的电磁波的影响。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静电电容输入装置不可能因电磁噪声而失灵。屏蔽电极不提供在输入操作侧的输入区域中,因此基于静电电容的输入位置检测不会受到干扰。
在本发明中,屏蔽电极优选提供为沿着基板的整个外周边缘。该构造更加可靠地遮蔽了来自输入操作侧的电磁波。
在本发明中,第一导电膜、层间绝缘膜和第二导电膜优选从基板侧开始依次形成在基板上。在第一导电膜和第二导电膜中,该两个导电膜中的至少一个优选用于形成输入位置检测电极。在第一导电膜和第二导电膜中,在输入操作侧的相反侧的导电膜优选用于形成配线。在第一导电膜和第二导电膜中,输入操作侧的导电膜优选用于形成屏蔽电极。该构造允许用形成在基板上的导电膜来形成屏蔽电极,因此不需要在外部提供屏蔽电极。
在本发明中,在第一导电膜和第二导电膜中,在输入操作侧的相反侧的导电膜在基板上优选用于在配线的外周侧形成屏蔽辅助电极。屏蔽辅助电极和屏蔽电极优选在没有形成层间绝缘膜的区域中重叠且电连接在一起。该构造提供了屏蔽电极的实质降低的电阻。此外,该构造抑制了试图从周围环境进入配线的电磁噪声。
在本发明中,屏蔽辅助电极优选形成为沿着基板的所有边,并且屏蔽辅助电极和屏蔽电极优选沿着屏蔽辅助电极的整个纵向方向重叠且电连接在一起。该构造提供了屏蔽电极的实质降低的电阻。此外,该构造更加可靠地抑制了试图从周围环境进入配线的电磁噪声。
在本发明中,在第一导电膜和第二导电膜中,该两个导电膜中的至少一个优选用于在基板的输入区域之外提供第一安装端子和第二安装端子。第一安装端子优选连接到配线,第二安装端子连接到屏蔽电极。该构造允许例如通过以第一安装端子连接到基板的柔性配线板来从外部给屏蔽电极施加电势,因此使得容易施加电势给屏蔽电极。此外,该构造允许公用的柔性配线板连接到第一安装端子和第二安装端子。
在本发明中,在第一导电膜和第二导电膜中,该两个导电膜中的至少一个优选用于在基板上提供多个第一输入位置检测电极和多个第二输入位置检测电极以作为输入位置检测电极。第一输入位置检测电极在基板的平面内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输入位置检测电极在基板的平面内沿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延伸。连接部分、中断部分和中继电极优选提供在第一输入位置检测电极和第二输入位置检测电极间的每个交叉部分处。连接部分使第一输入位置检测电极和第二输入位置检测电极中的一方连续并包括第一导电膜和第二导电膜中的一个。中断部分是使第一输入位置检测电极和第二输入位置检测电极中的另一方中断的部分。中继电极隔着层间绝缘膜与连接部分重叠,以电连接第一输入位置检测电极和第二输入位置检测电极中的另一方的中断部分。中继电极包括第一导电膜和第二导电膜中的另一个。
在本发明中,第一导电膜、层间绝缘膜和第二导电膜可以形成在基板的输入操作侧的基板表面上。配线可以用第一导电膜形成,并且屏蔽电极可以用第二导电膜形成。
在本发明中,第一导电膜、层间绝缘膜和第二导电膜可以形成在输入操作侧的相反侧的基板表面上。配线可以用第二导电膜形成,并且屏蔽电极可以用第一导电膜形成。
在本发明中,与施加给输入位置检测电极的位置检测信号具有相同波形和相位的信号优选施加给屏蔽电极。该构造保证了在屏蔽电极和输入位置检测电极之间没有寄生电容。
应用本发明的静电电容输入装置被用于构成配备有输入装置的电光设备。在配备有输入装置的电光设备中,用于产生图像的电光面板形成在相对于基板的输入操作侧的相反侧。
配备有应用本发明的输入装置的电光设备例如用于移动电话、汽车导航仪、个人计算机、售票机和银行终端。
附图说明
图1A至1C是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静电电容输入装置的示意图;
图2A和2B是示意性地图解配备有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输入装置的电光设备的截面构造的示意图;
图3A至3D是示意性地图解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静电电容输入装置的二维构造的示意图;
图4是以放大的方式图解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静电电容输入装置的基板上形成的电极和其它部件的二维构造的示意图;
图5A至5C是图解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静电电容输入装置的基板的截面构造的示意图;
图6A至6C是图解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静电电容输入装置的基板上形成的配线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7A至7D是示意性地图解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静电电容输入装置的二维构造的示意图;
图8是以放大的方式图解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静电电容输入装置的基板上形成的电极和其它部件的二维构造的示意图;
图9A至9C是示意性地图解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静电电容输入装置的基板的截面构造的示意图;
图10A至10D是示意性地图解根据本发明实施例3的静电电容输入装置的二维构造的示意图;
图11是以放大的方式图解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3的静电电容输入装置的基板上形成的电极和其它部件的二维构造的示意图;
图12A至12C是示意性地图解根据本发明实施例3的静电电容输入装置的基板的截面构造的示意图;
图13A至13D是示意性地图解根据本发明实施例4的静电电容输入装置的二维构造的示意图;
图14是以放大的方式图解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4的静电电容输入装置的基板上形成的电极和其它部件的二维构造的示意图;
图15A至15C是图解根据本发明实施例4的静电电容输入装置的截面构造的示意图;
图16A至16D是示意性地图解根据本发明实施例5的静电电容输入装置的二维构造的示意图;
图17是以放大的方式图解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5的静电电容输入装置的基板上形成的电极和其它部件的二维构造的示意图;
图18A至18C是示意性地图解根据本发明实施例5的静电电容输入装置的基板的截面构造的示意图;以及
图19A至19C是具有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静电电容输入装置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应当注意的是,在下面给出的描述所参考的附图中,层和构件以不同的比例绘制,以使它们以可识别的尺寸示出。首选将描述所有实施例相同的基本构造。然后,进行每个实施例的详细描述。
[基本构造]
(配备有输入装置的电光设备的总体构造)
图1A至1C是应用本发明的静电电容输入装置的示意图。图1A是示意性地图解配备有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静电电容输入装置的输入装置的电光设备的总体构造的示意图。图1B是示意性地图解静电电容输入装置的电学构造的示意图。图1C是供应到静电电容输入装置的电势的示意图。图2A和2B是示意性地图解配备有应用本发明的输入装置的电光设备的截面构造的示意图。图2A是在基板的输入操作侧的第一表面上提供输入位置检测电极的构造示例的示意图。图2B是在与基板输入操作侧相反的侧的第二表面上提供输入位置检测电极的构造示例的示意图。
在图1A中,根据本实施例的配备有输入装置的电光设备100通常包括图像产生装置5和静电电容输入装置1。图像产生装置5例如由液晶装置制成。静电电容输入装置1堆叠在图像产生装置5的显示光发射侧的表面上。静电电容输入装置1包括输入面板2(触摸面板)。图像产生装置5包括用作电光面板5a(显示面板)的液晶面板。在本实施例中,输入面板2和电光面板5a二者在平面图中都是矩形。静电电容输入装置1和配备有输入装置的电光设备100在平面图中看时中央区域为输入区域2a。另一方面,装置5和100在平面图中看时与输入区域2a重叠的区域为图像形成区域。柔性配线板35在边缘部分20e侧连接到输入面板2。柔性配线板73在边缘部分20e侧连接到电光面板5a。
如图1B所示,用于检测输入面板2上的输入操作的控制IC 10经由柔性配线板35电连接到静电电容输入装置1。稍后参考图1C描述的电势从IC10被供应到输入面板2。
在图1A、2A和2B中,图像产生装置5是透射式或半透射式的主动矩阵液晶显示装置。背光装置(未示出)提供在与提供有输入面板2的侧相反的一侧(背光装置(未示出)提供在与显示光发射侧相反的一侧)。背光装置包括透光光导板和光源。透光光导板提供在电光面板5a的与提供有静电电容输入装置1的侧相反的一侧。光源包括LED,用于朝着光导板的侧边缘部分发射白光。从光源发射的光从光导板的侧边缘部分进入光导板,并在传播通过光导板的同时朝着电光面板5a发射。片形式的光学构件如散光片或棱镜片可以设置在光导板和电光面板5a之间。
在图像产生装置5中,第一偏光片81堆叠在电光面板5a的显示光发射侧,并且第二偏光片82堆叠在电光面板5a的与显示光发射侧相反的侧。因此,静电电容输入装置1被诸如丙烯酸树脂基粘合剂的透光粘合剂(未示出)粘附到第一偏光片81。电光面板5a包括透光元件基板50和透光对向基板60。透光元件基板50提供在显示光发射侧。对向基板60提供为与元件基板50相对。元件基板50和对向基板60用矩形框形式的密封材料71接合在一起。液晶层55容纳在对向基板60和元件基板50之间由密封材料71围绕的区域中。多个像素电极58形成在元件基板50的与对向基板60相对的表面上。像素电极58用诸如ITO(氧化铟锡)膜的透光导电膜形成。公共电极68形成在对向基板60的与元件基板50相对的表面上。公共电极68用诸如ITO(氧化铟锡)膜的透光导电膜形成。应当注意的是,如果图像产生装置5是IPS(平面内切换)或FFS(边缘场切换)装置,则公共电极68提供在元件基板50上。另一方面,元件基板50可以提供在显示光发射侧。在元件基板50中,驱动IC 75COG-安装于在对向基板60的边缘上伸出的伸出部分59。此外,柔性配线板73连接到伸出部分59。应当注意的是,驱动电路可以与元件基板50上的开关元件同时形成在元件基板50上。
在配备有如上所述构造的输入装置的电光设备100中,例如由ITO膜制成的透光导电层99(在图1A至1C中未示出,参见图2A和2B)提供在电光面板5a和输入面板2之间。导电层99防止从电光面板5a发射的电磁噪声进入输入面板2。
(输入装置1的详细构造)
在图2A和2B所示的静电电容输入装置1中,输入面板2包括例如由玻璃或塑料板制成的透光基板20。在本实施例中,玻璃基板用作基板20。应当注意的是,当基板20包括塑料材料时,由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C(聚碳酸酯)、PES(聚醚砜)、PI(聚酰亚胺)或诸如聚降冰片烯的环烯树脂制成的耐热透光片可以用作塑料材料。下面的描述假设基板20在输入操作侧的表面是第一表面20a,在与输入操作侧相反的一侧的表面是第二表面20b。
在图2A和2B所示两个示例中的图2A所示的静电电容输入装置1的构造示例中,第一导电膜4a、层间绝缘膜214和第二导电膜4b从基板20开始依次形成在基板20的第一表面20a上。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用第一导电膜4a和第二导电膜4b中的至少一个形成。柔性配线板35在基板20的边缘部分20e连接到第一表面20a。透光绝缘盖90例如用粘合剂90e粘合到基板20的第一表面20a。绝缘遮光层90a印刷在盖90的与基板20的第一表面20a上的外围区域2b重叠的区域中。输入区域2a由遮光层90a围绕。遮光层90a与电光面板5a的外围区域重叠,从而遮蔽从图像产生部分5的光源以及光导的边缘部分泄漏的光。
另一方面,透光导电层99大致形成在基板20的整个第二表面20b上,以防止从电光面板5a发射的电磁噪声进入输入面板2。柔性配线板35的配线35a连接到导电层99,因此使得稍后描述的屏蔽电势经由柔性配线板35施加给导电层99。
在图2B所示的构造示例中,第一导电膜4a、层间绝缘膜214和第二导电膜4b从基板20开始依次形成在基板20的第二表面20a上,如稍后所详细描述的。在第一导电膜4a和第二导电膜4b中,两个膜的至少一个用于形成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在这样的构造中,柔性配线板35在基板20的边缘部分20e连接到第二表面20b。在本实施例中,透光绝缘盖90例如也用粘合剂90e粘合到基板20的第一表面20a。绝缘遮光层90a印刷在盖90的与基板20的第一表面20a上的外围区域2b重叠的区域中。
另一方面,透光导电层99大致形成在元件基板50的在输入面板2侧的整个表面上,以防止从电光面板5a发射的电磁噪声进入输入面板2。柔性配线板35的配线35a连接到导电层99,因此使得稍后描述的屏蔽电势经由柔性配线板35施加给导电层99。
下面将描述如实施例1、2和3的示例,其中本发明应用于在基板20的第一表面20a上形成第一导电膜4a、层间绝缘膜214和第二导电膜4b的实施例(图2A所示的实施例)。另一方面,下面将描述如实施例4和5的示例,其中本发明应用于在基板20的第二表面20b上形成第一导电膜4a、层间绝缘膜214和第二导电膜4b的实施例(图2B所示的实施例)。
[实施例1]
下面将参考图2A以及图3A至6C描述静电电容输入装置1的类型。图3A至3D是示意性地图解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静电电容输入装置1的二维构造的示意图。图3A是图解在静电电容输入装置1的基板20上形成的电极和其它部件之间的二维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图3B是图解在基板20上形成的第一导电膜4a的二维构造的示意图。图3C是图解在基板20上形成的层间绝缘膜214的二维构造的示意图。图3D是图解在基板20上形成的第二导电膜4b的二维构造的示意图。图3A以重叠方式图解了图3B、3C和3D示出的元件。
图4是以放大方式图解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静电电容输入装置1的基板20上形成的电极和其它部件的二维构造的示意图。图5A至5C是图解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静电电容输入装置1的基板20的截面构造的示意图。图5A、5B和5C是分别沿着图4所示的线A1-A1’、线B1-B1’和线C1-C1’剖取的基板20的截面图。图6A至6C是图解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静电电容输入装置1的基板20上形成的配线的构造的示意图。图6A、6B和6C分别为配线的平面图和沿着线E-E’和线F-F’剖取的配线的截面图。
应当注意的是,在图3A、3B、3D和4中,第一导电膜4a用向右上方倾斜的斜线来阴影表示,并且第二导电膜4b用向右下方倾斜的斜线来阴影表示。在图3C中,层间绝缘膜214用多个点来阴影表示。在图3B、3C、3D和4中,输入区域2a的拐角用字母L形式的标记示出。应当注意的是,这些对于稍后描述实施例2至5所参考的附图也适用。
如图3A至5C所示,第一导电膜4a、层间绝缘膜214和第二导电膜4b从基板20开始依次形成在基板20的第一表面20a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膜4a和第二导电膜4b由厚度为10至40nm的诸如ITO或IZO(氧化铟锌)膜的透光导电膜制成。层间绝缘膜214由厚度为40至60nm的诸如氧化硅膜的透光绝缘膜制成。在本实施例中,例如由氧化硅膜制成的透光下保护膜217形成在基板20的整个第一表面20a上。第一导电膜4a、层间绝缘膜214和第二导电膜4b依次形成在透光下保护膜217上。另一方面,如参考图2A所描述的,透光导电层99大致形成在基板20的整个第二表面20b上,以防止从电光面板5a发射的电磁噪声进入输入面板2(参见图5A至5C)。
如图3B所示,首先第一导电膜4a在输入区域2a中形成为多个矩形区域。这些矩形区域构成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第一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1和第二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2的焊垫部分211a和212a(大面积部分))。焊垫部分211a和212a交替地设置在X方向和Y方向上。在多个焊垫部分211a中,彼此对角相邻的焊垫部分211a通过连接部分211c部分地连接在一起。在多个焊垫部分212a中,彼此对角相邻的焊垫部分212a也由连接部分211c部分地连接在一起。此外,随着配线27从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延伸,第一导电膜4a形成在输入区域2a的外侧区域2b中。第一导电膜4a也形成在靠近边缘部分20e的与第一安装端子24a和第二安装端子24b重叠的区域中。
如图3C所示,层间绝缘膜214形成在整个输入区域2a上。此外,膜214形成在基板20的除外周边缘之外的大区域上。此外,接触孔214a形成在层间绝缘膜214中,其中每组包含四个接触孔214a。这里,层间绝缘膜214的外周边缘与基板20的边缘部分20e之间的间隙宽于层间绝缘膜214的外周边缘与其它边缘部分20f、20g和21h之间的间隙,因此保证了形成第一安装端子24a和第二安装端子24b的空间。
如图3D所示,第二导电膜4b在输入区域2a的与图3C所示的接触孔214a重叠的区域中形成为中继电极(relay electrode)215。此外,膜4b以完全围绕输入区域2a的矩形框形式在输入区域2a的外侧区域2b中形成为屏蔽电极28。此外,膜4b形成在靠近边缘部分20e的与第一安装端子24a和第二安装端子24b重叠的区域中。
当如上构造的第一导电膜4a、层间绝缘膜214和第二导电膜4b依次堆叠时,基板20构造为如图3A、4和5A至5C所示。在平面上看时,基板20具有形成在输入区域2a中的多个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在本实施例中,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包括多列第一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1和第二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2。第一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1(图3A中由粗实线示出)延伸在第一方向(箭头Y所示的方向)上。第二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2(图3A中由粗点线示出)延伸在第二方向(由箭头X示出的方向)上。
在第一导电膜4a和第二导电膜4b中,第一导电膜4a用于形成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第一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1和第二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2)。结果,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由相同的层制成。因此,在基板20的第一表面20a上,多个交叉部分218存在于第一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1和第二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2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1和第二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2中,第一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1通过交叉部分218处由第一导电膜4a制成的连接部分211c而在Y方向上连接在一起,从而在Y方向上延伸。相反,对于第二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2,在交叉部分218处形成中断部分218a。此外,例如由氧化硅膜制成的层间绝缘膜214形成在第一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1和第二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2的上层中。透光中继电极215用在层间绝缘膜214的上层中的第二导电膜4b形成。电极215经由层间绝缘膜214的四个接触孔214a与在交叉部分218中断的第二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2电连接在一起。结果,第二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2在X方向上电连接在一起。应当注意的是,因为中继电极215隔着层间绝缘膜214与连接部分211c重叠,所以该电极215不可能短路。
如上所述构造的第一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1和第二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2的每个包括在夹设在交叉部分218之间的区域中具有大面积的矩形焊垫部分211a或212a。在第一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1中,位于交叉部分218处的连接部分211c比焊垫部分211a和212a窄。此外,中继电极215也形成为比焊垫部分211a和212a窄。
(配线27和屏蔽电极28的构造)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静电电容输入装置1中,多条配线27在基板20的第一表面20a上形成在输入区域2a的外侧区域2b中。该配线27的每一个从第一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1和第二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2中的一个延伸到基板20的边缘部分20e。更具体地讲,连接到第一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1的配线27在基板20的输入区域2a和边缘部分20e之间布线。另一方面,连接到第二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2的配线27首先在基板20的输入区域2a和边缘部分20f或20h之间线性地延伸,然后在基板20的输入区域2a和边缘部分20e之间布线。在如上所述构造的配线27中,靠近基板20边缘部分20e的部分包括第一安装端子24a。参考图1A至1C和图2描述的柔性配线板35连接到第一安装端子24a。
另一方面,屏蔽电极28在基板20的第一表面20a上形成在与输入区域2a的外侧区域2b中的配线27重叠的区域中。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导电膜4a和第二导电膜4b中,输入操作侧的第二导电膜4b用于形成屏蔽电极28。层间绝缘膜214提供在配线27和屏蔽电极28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配线27形成在对应于三边的区域中,即基板20的输入区域2a和边缘部分20e之间的一个区域、基板20的输入区域2a和边缘部分20f之间的另一个区域以及基板20的输入区域2a和边缘部分20h之间的又一个区域。相反,屏蔽电极28以在周边方向上连接的矩形框架形式形成在对应于四边的区域中,即基板20的输入区域2a和边缘部分20e之间的一个区域、基板20的输入区域2a和边缘部分20f之间的另一个区域、基板20的输入区域2a和边缘部分20g之间的又一个区域以及基板20的输入区域2a和边缘部分20h之间的再一个区域。此外,屏蔽电极28比每条配线27宽。因此,屏蔽电极28形成在大的区域中,该大的区域包括配线27在输入操作侧延伸的区域。此外,屏蔽电极28在层间绝缘膜214的外周边缘伸出。结果,屏蔽电极28覆盖层间绝缘膜214的侧部214e。
另一方面,在基板20的第一表面20a上的外围区域2b中,两个第二安装端子24b以在两侧夹设布置成列的第一安装端子24a的方式形成。第一安装端子24a电连接到配线27,并且第二安装端子24b在设置有第一安装端子24a的区域的两侧电连接到屏蔽电极28。
(基板20的制造方法)
简要地描述如上所述构造的基板20的制造方法,并同时例如描述第一安装端子24a和第二安装端子24b的构造。为了形成基板20,首先形成构成第一导电膜4a的透光导电膜。然后,如图3B所示,通过蚀刻图案化该透光导电膜,由此形成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第一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1和第二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2)和配线27。
接下来,形成层间绝缘膜214。然后,如图3C所示,通过蚀刻图案化该膜214,由此形成接触孔214a。此时,从基板20的边缘部分去除层间绝缘膜214。
接下来,形成构成第二导电膜4b的透光导电膜。然后,如图3D所示,通过蚀刻来图案化该膜,由此形成中继电极215和屏蔽电极28。此时,屏蔽电极28以从层间绝缘膜214的外周边缘伸出的方式形成。结果,屏蔽电极28覆盖层间绝缘膜214的侧部214e。应当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透光顶涂层219形成在第二导电膜4b的顶部上。顶涂层219例如由树脂成分或氧化硅制成并且通过涂敷并硬化液体成分而形成。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端子24a和第二安装端子24b在上面的步骤中同时形成。就是说,当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和配线27由第一导电膜4a形成时,该膜4a留在与第一安装端子24a或第二安装端子24b重叠的区域中,如图5B和5C所示。然而,应当注意的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当用第二导电膜4b形成中继电极215和屏蔽电极28时,留在与第一安装端子24a或第二安装端子24b重叠的区域中的第一导电膜4a会通过蚀刻而被去除。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当用第二导电膜4b形成中继电极215和屏蔽电极28时,在与第一安装端子24a或第二安装端子24b重叠的区域中保留第二导电膜4b。这保证了在与第一安装端子24a或第二安装端子24b重叠的区域中形成的第一导电膜4a被保留而没有通过蚀刻被去除。
应当注意的是,当由第二导电膜4b形成中继电极215和屏蔽电极28时,以第二安装端子24b保留的第二导电膜4b连接到屏蔽电极28。相反,中断部分提供在以第一安装端子24a保留的膜4b和屏蔽电极28之间。然而,应当注意的是,以第一安装端子24a保留的第二导电膜4b的边缘部分与层间绝缘膜214重叠。因此,形成在与第一安装端子24a重叠的区域中的第二导电膜4b完全与形成在与第一安装端子24a重叠的区域中的第一导电膜4a重叠。这无疑保证了第一导电膜4a在与第一安装端子24a重叠的区域中被保留而不去除。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形成配线27时,第一导电膜4a优选沿着形成配线27的区域延伸,并且例如由铬、银、铝或银铝合金制成的金属层4c优选提供在第一导电膜4a上以沿着形成配线27的区域延伸,如图6A至6C所示。该多层结构有助于降低配线27的电阻。
(输入位置检测操作)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静电电容输入装置1中,IC 10经由柔性配线板35连接到输入面板2的第一安装端子24a和第二安装端子24b,如图1B所示。这里,IC 10包括端子11a和端子11b。端子11a经由柔性配线板35依次输出位置检测信号VD至第一安装端子24a。端子11b经由柔性配线板35输出屏蔽电势VS至第二安装端子24b。应当注意的是,IC 10还包括接地端子,用于输出地电势至输入面板2。然而,本发明不直接涉及该端子。因此,省略其描述和图解。
在如上构造的静电电容输入装置1中,IC 10例如以图1C所示的矩形脉冲的形式输出位置检测信号VD。结果,当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没有寄生电容时,从端子11a输出具有如图1C中实线所示的波形的信号。相反,如果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具有寄生电容,则波形因该电容而变形,如图1C中的虚线所示。这使得能够确定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是否具有任何的寄生电容。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位置检测信号VD依次输出到多个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的每一个,以监测其耦接的静电电容。结果,当手指接近多个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中的一个时,手指接近的电极21的静电电容以在电极和手指之间形成的静电电容的量增加,因此使得可以识别所讨论的电极。
(本实施例的作用与效果)
根据本实施例的静电电容输入装置1由于检测耦接到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的电容的变化而容易受到电磁噪声的影响。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为形成在柔性配线板35上的配线35a形成屏蔽层35b。屏蔽电势VS经由屏蔽配线35c施加给屏蔽层35b。在本实施例中,作为屏蔽电势VS施加给屏蔽层35b的电势与供应到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的位置检测信号VD具有相同的波形(和相位)。这保证了在配线35a和屏蔽层35b之间没有寄生电容。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与位置检测信号VD具有相同波形(和相位)的屏蔽电势VS经由柔性配线板35的屏蔽配线35d和第二安装端子24b从IC 10施加给屏蔽电极28。这里,屏蔽电极28在输入操作侧与在基板20的输入区域2a的外侧区域2b中延伸的多条配线27重叠。屏蔽电极28遮蔽了试图从输入操作侧进入配线27的电磁噪声,因此使输入面板2不受来自输入操作侧的电磁波的影响。因此,根据本实施例的静电电容输入装置1不会因电磁噪声而失灵。此外,屏蔽电极28没有提供在输入操作侧的输入区域2a中,因此对基于静电电容的输入位置检测没有干扰。
此外,屏蔽电势VS与供应到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的位置检测信号VD具有相同的波形(和相位)。这保证了在配线27和屏蔽电极28之间没有寄生电容。结果,即使提供屏蔽电极28,基于静电电容的输入位置检测也不会受干扰。
此外,在用于形成第一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1和第二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2以及中继电极215的第一导电膜4a和第二导电膜4b中,在输入操作侧的相反侧的第一导电膜4a用于形成配线27。相反,在第一导电膜4a和第二导电膜4b中,输入操作侧的第二导电膜4b用于形成屏蔽电极28。这提供了不需要在外部提供屏蔽电极的优点。
此外,屏蔽电极28提供为沿着基板20的整个外周边缘,因此能更加确定地遮蔽试图从输入操作侧进入的电磁噪声。此外,屏蔽电极28覆盖层间绝缘膜214的靠近基板20外周边缘的侧部214e。这遮蔽了试图从周围环境进入配线27的电磁噪声。
此外,第一安装端子24a和第二安装端子24b采用第一导电膜4a和第二导电膜4b二者而提供在基板20的外围区域2b中。这使得能够将电势经由连接到基板20的柔性配线板35从外部施加给屏蔽电极28,因此使得能够容易地施加屏蔽电势VS至屏蔽电极28。此外,公用的柔性配线板35可以连接到第一安装端子24a和第二安装端子24b。而且,在设置有第一安装端子24a的区域的每侧,第二安装端子24b电连接到屏蔽电极28,因此遮蔽了试图从周围环境进入配线27的电磁噪声。
[实施例2]
将参考图7A至9C描述基于实施例1的示例,其中给基板20增加了屏蔽辅助电极29。图7A至7D是示意性地图解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静电电容输入装置1的二维构造的示意图。图7A是图解在静电电容输入装置1的基板20上形成的电极和其它部件之间的二维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图7B是图解在基板20上形成的第一导电膜4a的二维构造的示意图。图7C是图解在基板20上形成的层间绝缘膜214的二维构造的示意图。图7D是图解在基板20上形成的第二导电膜4b的二维构造的示意图。图7A以重叠方式图解了图7B、7C和7D所示的元件。
图8是以放大的方式图解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静电电容输入装置1的基板20上形成的电极和其它部件的二维构造的示意图。图9A至9C是图解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静电电容输入装置1的基板20的截面构造的示意图。图9A、9B和9C是分别沿着图8所示的线A2-A2’、线B2-B2’和线C2-C2’剖取的基板20的截面图。应当注意的是,本实施例在基本构造上与实施例1相同。因此,相同的部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省略其描述。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静电电容输入装置1中,第一导电膜4a、层间绝缘膜214和第二导电膜4b与实施例1一样从基板20开始依次形成在基板20的第一表面20a上,如图7A至9C所示。
如图7B所示,与实施例1一样第一导电膜4a形成为第一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1和第二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2的焊垫部分211a和212a及配线27。第一导电膜4a也形成在靠近边缘部分20e的与第一安装端子24a和第二安装端子24b重叠的区域中。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膜4a在基板20的外围区域2b中形成为在配线27外侧的屏蔽辅助电极29。这里,配线27形成在对应于基板20的三边的区域中,即基板20的输入区域2a和边缘部分20e之间的一个区域、基板20的输入区域2a和边缘部分20f之间的另一个区域以及基板20的输入区域2a和边缘部分20h之间的又一个区域。相反,屏蔽辅助电极29形成为沿着基板20的所有边,即基板20的输入区域2a和边缘部分20e之间的一个区域、基板20的输入区域2a和边缘部分20f之间的另一个区域、基板20的输入区域2a和边缘部分20g之间的又一个区域以及基板20的输入区域2a和边缘部分20h之间的再一个区域。应当注意的是,在夹设在基板20的输入区域2a和边缘部分20e之间的区域中,屏蔽辅助电极29中途弯向的第二安装端子24b。该电极29在配线27延伸的区域中中断。
如图7C所示,与实施例1一样层间绝缘膜214形成在基板20的除外周边缘之外的大区域上。接触孔214a形成在层间绝缘膜214中,每组包括四个接触孔214a。这里,层间绝缘膜214形成为比基板20的外周边缘稍微向里。结果,层间绝缘膜214不形成为靠近基板20的外周边缘。
如图7D所示,第二导电膜4b在输入区域2a的与图7C所示的接触孔214a重叠的区域中形成为中继电极215。此外,该膜4b在输入区域2a的外侧区域2b中形成为屏蔽电极28。此外,该膜4b形成在靠近边缘部分20e的与第一安装端子24a和第二安装端子24b重叠的区域中。与供应到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的位置检测信号具有相同波形(和相位)的电势施加给屏蔽电极28。
此外,两个第二安装端子24b形成在基板20的第一表面20a上的外围区域2b中,其中在设置有第一安装端子24a的区域的每一侧设置一个。第一安装端子24a电连接到配线27,并且第二安装端子24b在设置有第一安装端子24a的区域的两侧电连接到屏蔽电极2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其它构造类似。因此,省略其描述。
在如上所述构造的输入面板2中,在第一导电膜4a和第二导电膜4b中,在输入操作侧的相反侧的第一导电膜4a与实施例1一样用于形成配线27。在第一导电膜4a和第二导电膜4b中,输入操作侧的第二导电膜4b用于形成屏蔽电极28。该电极28在输入操作侧与配线27重叠。这提供了与实施例1相同的优点:由于屏蔽电极28而遮蔽了试图从输入操作侧进入配线27的电磁噪声。
屏蔽辅助电极29在对应于基板20四边的位置处形成到层间绝缘膜214的外周边缘之外。该电极29的一部分从层间绝缘膜214暴露。另一方面,屏蔽电极28在对应于基板20四边的位置处形成到层间绝缘膜214的外周边缘之外。因此,屏蔽电极28覆盖层间绝缘膜214的外周侧的侧部214e。在层间绝缘膜214的外周侧(没有形成层间绝缘膜214的区域中),电极28沿着电极29的整个纵向方向(延伸方向)连接到从层间绝缘膜214暴露的屏蔽辅助电极29。这提供了屏蔽电极28的实质降低的电阻。此外,屏蔽电极28和屏蔽辅助电极29抑制了试图从周围环境进入配线27的电磁噪声。
[实施例3]
将对一示例进行描述,在该示例中输入位置检测电极以参考图2A描述的静电电容输入装置1的形式用第二导电膜4b形成。图10A至10D是示意性地图解根据本发明实施例3的静电电容输入装置1的二维构造的示意图。图10A是图解在静电电容输入装置1的基板20上形成的电极和其它部件之间二维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图10B是图解在基板20上形成的第一导电膜4a的二维构造的示意图。图10C是图解在基板20上形成的层间绝缘膜214的二维构造的示意图。图10D是图解在基板20上形成的第二导电膜4b的二维构造的示意图。图10A以重叠的方式图解了图10B、10C和10D所示的元件。
图11是以放大的方式图解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3的静电电容输入装置1的基板20上形成的电极和其它部件的二维构造的示意图。图12A至12C是图解根据本发明实施例3的静电电容输入装置1的基板20的截面构造的示意图。图12A、12B和12C是分别沿着图11所示的线A3-A3’、线B3-B3’和线C3-C3’剖取的基板20的截面图。应当注意的是,本实施例在基本构造上与实施例1相同。因此,相同的部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省略其描述。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静电电容输入装置1中,与实施例1一样第一导电膜4a、层间绝缘膜214和第二导电膜4b从基板20开始依次形成在基板20的第一表面20a上,如图10A至12C所示。
如图10B所示,第一导电膜4a首先在输入区域2a中形成为多个中继电极215。此外,该膜4a在外围区域2b中形成为多条配线27。这里,各配线27具有位于输入区域2a内的边缘部分。这些边缘部分用作比配线27宽的连接部分27a。此外,在外围区域2b的对应于基板20四边的区域中,与实施例2一样第一导电膜4a形成为屏蔽辅助电极29。
如图10C所示,层间绝缘膜214在输入区域2a中仅形成在稍后描述的交叉部分218处。该膜214以矩形框架的形式形成在外围区域2b中以围绕输入区域2a。这里,层间绝缘膜214形成为比基板20的外周边缘略向里。结果,层间绝缘膜214没有形成为靠近基板20的外周边缘。
如图10D所示,第二导电膜4b在输入区域2a中形成为多个矩形区域。这些矩形区域构成第一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1和第二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2的焊垫部分211a和212a(大面积部分)。此外,该膜4b在外围区域2b中以矩形框架的形式形成为屏蔽电极28。此外,该膜4b形成在靠近边缘部分20e的与第一安装端子24a和第二安装端子24b重叠的区域中
当如上所述构造的第一导电膜4a、层间绝缘膜214和第二导电膜4b依次堆叠时,基板20构造为如图10A、11和12A至12C所示。在平面上看时,基板20具有形成在输入区域2a中的多个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在本实施例中,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包括多列第一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1和第二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2。第一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1(图10A中由粗实线所示)延伸在第一方向(箭头Y所示的方向)上。第二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2(图10A中由粗虚线示出)延伸在第二方向(由箭头X所示的方向)上。这里,在第一导电膜4a和第二导电膜4b中,第二导电膜4b用于形成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第一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1和第二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2)。结果,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由相同的层制成。因此,在基板20的第一表面20a上,多个交叉部分218存在于第一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1和第二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2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1和第二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2中,第一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1通过交叉部分218处由第二导电膜4b制成的连接部分211c而在Y方向上连接在一起,从而在Y方向上延伸。相反,对于第二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2,中断部分218a形成在交叉部分218处。此外,在交叉部分218处由第一导电膜4a形成中继电极215。应当注意的是,第二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2在X方向上通过中继电极215电连接在一起。
另一方面,尽管配线27用第一导电膜4a形成,但是连接部分27a位于输入区域2a内。而且,连接部分27a没有用层间绝缘膜214覆盖。因此,在形成第二导电膜4b时,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与配线27的连接部分27a重叠。结果,电极21电连接到连接部分27a。
此外,两个第二安装端子24b形成在基板20的第一表面20a上的外围区域2b中,其中在设置有第一安装端子24a的区域的每一侧设置一个。第一安装端子24a电连接到配线27,并且第二安装端子24b在设置有第一安装端子24a的区域的两侧电连接到屏蔽电极2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其它构造类似。因此,省略其描述。
在如上所述构造的输入面板2中,在第一导电膜4a和第二导电膜4b中,与实施例1和2一样在输入操作侧的相反侧的第一导电膜4a用于形成配线27。在第一导电膜4a和第二导电膜4b中,输入操作侧的第二导电膜4b用于形成屏蔽电极28。该电极28在输入操作侧与配线27重叠。这提供了与实施例相同的优点:由于屏蔽电极28而遮蔽了试图从输入操作侧进入配线27的电磁噪声。
此外,与实施例2一样屏蔽电极28覆盖层间绝缘膜214的外周侧的侧部214e。在层间绝缘膜214的外周侧(没有形成层间绝缘膜214的区域中),电极28沿着电极29的整个纵向方向(延伸方向)连接到从层间绝缘膜214暴露的屏蔽辅助电极29。这提供了屏蔽电极28的实质降低的电阻。此外,屏蔽电极28和屏蔽辅助电极29抑制了试图从周围环境进入配线27的电磁噪声。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输入区域2a中层间绝缘膜214仅形成在交叉部分218处。因此,膜214几乎不形成在与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第一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1和第二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2)的焊垫部分211a和212a重叠的位置处。因此,输入面板2提供了高的透光性,从而使得配备有根据本实施例的输入装置的电光设备100显示明亮的图像。
[实施例4]
下面将参考图13A至15C描述参考图2B描述的静电电容输入装置1的构造示例。图13A至13D是示意性地图解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4的静电电容输入装置1的二维构造的示意图。图13A是图解在静电电容输入装置1的基板上形成的电极和其它部件之间的二维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图13B是图解在基板20上形成的第一导电膜4a的二维构造的示意图。图13C是图解在基板20上形成的层间绝缘膜214的二维构造的示意图。图13D是图解在基板20上形成的第二导电膜4b的二维构造的示意图。图13A以重叠的方式图解了图13B、13C和13D所示的元件。
图14是以放大的方式图解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4的静电电容输入装置1的基板20上形成的电极和其它部件的二维构造的示意图。图15A至15C是图解根据本发明实施例4的静电电容输入装置1的基板的截面构造的示意图。图15A、15B和15C是分别沿着图14所示的线A4-A4’、线B4-B4’和线C4-C4’剖取的基板20的截面图。应当注意的是,本实施例在基本构造上与实施例1相同。因此,相同的部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省略其描述。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静电电容输入装置1中,第一导电膜4a、层间绝缘膜214和第二导电膜4b从基板20开始依次形成在基板20的第二表面20b上,如图13A至15C所示。
如图13B所示,第一导电膜4a首先在输入区域2a中形成为多个矩形区域。这些矩形区域构成第一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1和第二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2的焊垫部分211a和212a(大面积部分)。此外,第一导电膜4a在外围区域2b中形成为屏蔽电极28。与供应到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的位置检测信号VD具有相同波形(和相位)的电势施加给屏蔽电极28。
如图13C所示,与实施例1一样层间绝缘膜214形成在基板20的除外周边缘之外的大区域上。接触孔214a形成在层间绝缘膜214中,其中每组包含四个接触孔214a。此外,接触孔214b形成在层间绝缘膜214的与图13D所示的配线27的连接部分27a重叠的位置处。
如图13D所示,与实施例1一样第二导电膜4b在输入区域2a中形成为与图13C所示的接触孔214a重叠的中继电极215。此外,膜4b形成在靠近边缘部分20e的与第一安装端子24a和第二安装端子24b重叠的区域中。此外,膜4b在外围区域2b中形成为多条配线27。各配线27具有位于输入区域2a内的边缘部分。这些边缘部分用作比配线27宽的连接部分27a。而且,在外围区域2b的对应于基板20四边的区域中,第二导电膜4b形成为屏蔽辅助电极29。这里,第一安装端子24a连接到配线27,并且第二安装端子24b连接到屏蔽辅助电极29。
当如上所述构造的第一导电膜4a、层间绝缘膜214和第二导电膜4b依次堆叠时,基板20构造为如图13A、14和15A至15C所示。结果,多个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形成在输入区域2a中。另一方面,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第一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1和第二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2)用第一导电膜4a形成,并且配线27用第二导电膜4b形成。在此情况下,接触孔214b形成在层间绝缘膜214中。因此,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和配线27经由接触孔214b而电连接。
此外,两个第二安装端子24b形成在基板20的第一表面20a上的外围区域2b中,其中在设置有第一安装端子24a的区域的每一侧设置一个。第一安装端子24a电连接到配线27,并且第二安装端子24b在设置有第一安装端子24a的区域的两侧电连接到屏蔽电极2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其它构造类似。因此,省略其描述。
在如上所述构造的输入面板2中,在第一导电膜4a和第二导电膜4b中,在输入操作侧的相反侧的第二导电膜4b用于形成配线27。在第一导电膜4a和第二导电膜4b中,输入操作侧的第一导电膜4a用于形成屏蔽电极28。电极28在输入操作侧与配线27重叠。这提供了与实施例1相同的优点:由于屏蔽电极28而遮蔽了试图从输入操作侧进入配线27的电磁噪声。
另一方面,与实施例2一样屏蔽辅助电极29在对应于基板20四边的位置处形成到层间绝缘膜214的外周边缘之外。电极29的一部分从层间绝缘膜214暴露。另一方面,屏蔽电极28在对应于基板20四边的位置处形成到层间绝缘膜214的外周边缘之外。因此,屏蔽辅助电极29覆盖层间绝缘膜214的外周侧的侧部214e。在层间绝缘膜214的外周侧(没有形成层间绝缘膜214的区域中),屏蔽电极28沿着电极29的整个纵向方向连接到从层间绝缘膜214暴露的屏蔽辅助电极29。这提供了屏蔽电极28的实质降低的电阻。此外,屏蔽电极28和屏蔽辅助电极29抑制了试图从周围环境进入配线27的电磁噪声。
[实施例5]
将参考图16A至18C描述基于实施例4的构造示例,其中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用第二导电膜4b形成。图16A至16D是示意性地图解根据本发明实施例5的静电电容输入装置1的二维构造的示意图。图16A是图解在静电电容输入装置1的基板20上形成的电极和其它部件之间的二维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图16B是图解在基板20上形成的第一导电膜4a的二维构造的示意图。图16C是图解在基板20上形成的层间绝缘膜214的二维构造的示意图。图16D是图解在基板20上形成的第二导电膜4b的二维构造的示意图。图16A是以重叠的方式图解图16B、16C和16D所示的元件。
图17是以放大的方式图解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5的静电电容输入装置1的基板上形成的电极和其它部件的二维构造的示意图。图18A至18C是图解根据本发明实施例5的静电电容输入装置1的基板20的截面构造的示意图。图18A、18B和18C是分别沿着图17所示的线A5-A5’、线B5-B5’和线C5-C5’剖取的基板20的截面图。应当注意的是,本实施例在基本构造上与实施例1相同。因此,相同的部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省略其描述。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静电电容输入装置1中,第一导电膜4a、层间绝缘膜214和第二导电膜4b从基板20开始依次形成在基板20的第二表面20b上,如图16A至18C所示。
如图16B所示,第一导电膜4a在输入区域2a的与稍后描述的接触孔214a重叠的位置处形成为为中继电极215。此外,第一导电膜4a也在外围区域2b中形成为屏蔽电极28。
如图16C所示,与实施例1一样层间绝缘膜214形成在基板20的除外周边缘之外的大区域上。接触孔214a形成在层间绝缘膜214中,其中每组包含四个接触孔214a。
如图16D所示,第二导电膜4b首先在输入区域2a中形成为多个矩形区域。这些矩形区域构成第一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1和第二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2的焊垫部分211a和212a(大面积部分)。此外,该膜4b形成在靠近边缘部分20e的与第一安装端子24a和第二安装端子24b重叠的区域中。此外,该膜4b在外围区域2b中形成为多条配线27。而且,第二导电膜4b在外围区域2b的对应于基板20四边的区域中形成为屏蔽辅助电极29。这里,第一安装端子24a连接到配线27,并且第二安装端子24b连接到屏蔽辅助电极29。
当如上所述构造的第一导电膜4a、层间绝缘膜214和第二导电膜4b依次堆叠时,基板20构造为如图16A、17和18A至18C所示。结果,多个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第一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1和第二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2)形成在输入区域2a中。
此外,两个第二安装端子24b形成在基板20的第一表面20a上的外围区域2b中,其中在设置有第一安装端子24a的区域的每一侧设置一个。第一安装端子24a电连接到配线27,并且第二安装端子24b在设置有第一安装端子24a的区域的两侧电连接到屏蔽电极2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其它构造类似。因此,省略其描述。
在如上所述构造的输入面板2中,在第一导电膜4a和第二导电膜4b中,在输入操作侧的相反侧的第二导电膜4b用于形成配线27。在第一导电膜4a和第二导电膜4b中,输入操作侧的第一导电膜4a用于形成屏蔽电极28。该电极28在输入操作侧与配线27重叠。这提供了与实施例1相同的优点:由于屏蔽电极28而遮蔽了试图从输入操作侧进入配线27的电磁噪声。
此外,与实施例2一样屏蔽辅助电极29在对应于基板20四边的位置处形成到层间绝缘膜214的外周边缘之外。电极29的一部分从层间绝缘膜214暴露。另一方面,屏蔽电极28在对应于基板20四边的位置处形成到层间绝缘膜214的外周边缘之外。因此,屏蔽辅助电极29覆盖层间绝缘膜214的外周侧的侧部214e。在层间绝缘膜214的外周侧(没有形成层间绝缘膜214的区域中),屏蔽电极28沿着电极29的整个纵向方向连接到从层间绝缘膜214暴露的屏蔽辅助电极29。这提供了屏蔽电极28的实质降低的电阻。此外,屏蔽电极28和屏蔽辅助电极29抑制了试图从周围环境进入配线27的电磁噪声。
[其它实施例]
在上述实施例中,仅第一导电膜4a和第二导电膜4b中的任一个用于形成第一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1和第二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2。然而,第一导电膜4a和第二导电膜4b二者可以用于形成电极211和212。例如,第一导电膜4a可以用于形成第一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1,并且第二导电膜4b用于形成第二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2。
在如上所述的实施例中,第一导电膜4a或者第二导电膜4b用于形成配线27的在输入操作侧的屏蔽电极28。然而,备选地,图2A和2B所示盖90的遮光层90a可以用诸如铬的导电膜形成并用作屏蔽电极。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液晶装置用作图像产生装置5。然而,备选地,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可以用作图像产生装置5。
[结合到电子设备的示例]
接下来,将描述电子设备,其应用了配备有根据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输入装置的电光设备100。图19A图解了膝上个人计算机的构造,其具有配备了输入装置的电光设备100。个人计算机2000包括作为显示单元的配备有输入装置的电光设备100和主体部分2010。电源开关2001和键盘2002提供在主体部分2010上。图19B图解了移动电话的构造,其具有配备了输入装置的电光设备100。移动电话3000包括多个操作按钮3001和滚动条按钮3002以及作为显示单元的配备有输入装置的电光设备100。显示在配备有输入装置的电光设备100上的屏幕可以通过操作滚动条按钮3002进行滚动。图19C图解了个人数字助理(PDA)的构造,其应用了配备有输入装置的电光设备100。PDA 4000包括多个操作按钮4001、电源开关4002和作为显示单元的配备有输入装置的电光设备100。诸如地址簿和日程表的各种信息通过操作操作按钮4001而显示在配备有输入装置的电光设备100上。
应当注意的是,应用配备有输入装置的电光设备100的电子设备不仅仅只包括图19A至19C所示的电子设备,而且还包括数字静态照相机、液晶电视机、取景器和直视型磁带录像机、汽车导航仪、寻呼机、电子记事本、电子计算器、文字处理器、工作基站、TV电话、POS终端和银行终端。配备有输入装置的电光设备100可用作这些电子设备的显示部分。
本申请包含2009年7月27日提交至日本专利局的日本优先权专利申请JP 2009-173984中公开的相关主题事项,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在所附权利要求或其等同方案的范围内,根据设计需要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结合、部分结合和替换。

Claims (10)

1.一种静电电容输入装置,包括:
基板的输入区域,在该输入区域中提供多个输入位置检测电极;
多条配线,电连接到所述多个输入位置检测电极并且在所述基板的所述输入区域之外延伸;以及
屏蔽电极,在输入操作侧与所述配线重叠,
其中第一导电膜、层间绝缘膜和第二导电膜从基板侧开始依次形成在所述基板上,
在所述第一导电膜和所述第二导电膜中,该两个导电膜中的至少一个用于形成所述输入位置检测电极,
在所述第一导电膜和所述第二导电膜中,在所述输入操作侧的相反侧的导电膜用于形成所述配线,并且
在所述第一导电膜和所述第二导电膜中,在所述输入操作侧的导电膜用于形成所述屏蔽电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电容输入装置,其中
所述屏蔽电极提供为沿着所述基板的整个外周边缘。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电容输入装置,其中
在所述第一导电膜和所述第二导电膜中,在所述输入操作侧的相反侧的导电膜在所述基板上用于形成在所述配线的外周侧的屏蔽辅助电极,并且
所述屏蔽辅助电极和所述屏蔽电极在没有形成所述层间绝缘膜的区域中重叠并电连接在一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静电电容输入装置,其中
所述屏蔽辅助电极形成为沿着所述基板的所有边,并且
沿着所述屏蔽辅助电极的整个纵向方向所述屏蔽辅助电极和所述屏蔽电极重叠并电连接在一起。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电容输入装置,其中
在所述第一导电膜和所述第二导电膜中,该两个导电膜中的至少一个用于在所述基板的所述输入区域之外提供第一安装端子和第二安装端子,并且
所述第一安装端子连接到所述配线,所述第二安装端于连接到所述屏蔽电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电容输入装置,其中
在所述第一导电膜和所述第二导电膜中,该两个导电膜中的至少一个用于在所述基板上提供多个第一输入位置检测电极和多个第二输入位置检测电极以作为所述输入位置检测电极,
所述第一输入位置检测电极在所述基板的平面内沿第一方向延伸,
所述第二输入位置检测电极在所述基板的平面内沿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延伸,
连接部分、中断部分和中继电极提供在所述第一输入位置检测电极和所述第二输入位置检测电极间的每个交叉部分处,
所述连接部分使所述第一输入位置检测电极和所述第二输入位置检测电极中的一方连续并包括所述第一导电膜和所述第二导电膜中的一个,
所述中断部分是所述第一输入位置检测电极和所述第二输入位置检测电极中的另一方中断的部分,
所述中继电极隔着所述层间绝缘膜与所述连接部分重叠,以电连接所述第一输入位置检测电极和所述第二输入位置检测电极中的所述另一方的所述中断部分,并且
所述中继电极包括所述第一导电膜和所述第二导电膜中的另一个。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电容输入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导电膜、所述层间绝缘膜和所述第二导电膜形成在所述基板的所述输入操作侧的基板表面上,
所述配线用所述第一导电膜形成,并且
所述屏蔽电极用所述第二导电膜形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电容输入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导电膜、所述层间绝缘膜和所述第二导电膜形成在所述基板的所述输入操作侧的相反侧的基板表面上,
所述配线用所述第二导电膜形成,并且
所述屏蔽电极用所述第一导电膜形成。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电容输入装置,其中
与施加给所述输入位置检测电极的位置检测信号具有相同波形和相位的电势被施加给所述屏蔽电极。
10.一种电光设备,配备有静电电容输入装置的输入装置,该静电电容输入装置包括:
基板的输入区域,在所述输入区域中提供多个输入位置检测电极;
多条配线,电连接到所述多个输入位置检测电极并在所述基板的所述输入区域之外延伸;以及
屏蔽电极,在输入操作侧与所述配线重叠,其中
用于产生图像的电光面板形成在与所述基板的所述输入操作侧相反的侧,
其中第一导电膜、层间绝缘膜和第二导电膜从基板侧开始依次形成在所述基板上,
在所述第一导电膜和所述第二导电膜中,该两个导电膜中的至少一个用于形成所述输入位置检测电极,
在所述第一导电膜和所述第二导电膜中,在所述输入操作侧的相反侧的导电膜用于形成所述配线,并且
在所述第一导电膜和所述第二导电膜中,在所述输入操作侧的导电膜用于形成所述屏蔽电极。
CN2010102344848A 2009-07-27 2010-07-20 静电电容输入装置以及具有输入装置的电光设备 Active CN1019687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73984A JP5300640B2 (ja) 2009-07-27 2009-07-27 静電容量型入力装置および入力装置付き電気光学装置
JP173984/09 2009-07-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68702A CN101968702A (zh) 2011-02-09
CN101968702B true CN101968702B (zh) 2013-08-14

Family

ID=434967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344848A Active CN101968702B (zh) 2009-07-27 2010-07-20 静电电容输入装置以及具有输入装置的电光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5) US8482301B2 (zh)
JP (1) JP5300640B2 (zh)
CN (1) CN10196870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00640B2 (ja) 2009-07-27 2013-09-25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ウェスト 静電容量型入力装置および入力装置付き電気光学装置
JP5300684B2 (ja) * 2009-10-27 2013-09-25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ウェスト 静電容量型入力装置、静電容量型入力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入力機能付き電気光学装置
TW201145132A (en) 2010-03-11 2011-12-16 Alps Electric Co Ltd Translucent inputting device
JP5513262B2 (ja) 2010-06-02 2014-06-04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KR101845480B1 (ko) * 2010-06-25 2018-04-04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반도체 장치의 제작 방법
EP2638453A4 (en) * 2010-11-09 2015-11-25 Tpk Touch Solutions Inc TOUCH SCREEN DEVICE
FR2968487B1 (fr) * 2010-12-01 2012-12-21 St Microelectronics Rousset Dispositif de detection directionnel de proximite capacitif
FR2968421B1 (fr) 2010-12-01 2013-04-05 St Microelectronics Rousset Surface tactile capacitive configuree pour effectuer une detection de proximite
FR2968488B1 (fr) 2010-12-01 2012-12-21 St Microelectronics Rousset Procede de commande d'une surface tactile capacitive
CN107577368A (zh) * 2011-03-03 2018-01-12 宸鸿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感测装置
TWI447627B (zh) * 2011-03-15 2014-08-01 Mstar Semiconductor Inc 觸控感測器
CN102681712B (zh) * 2011-03-18 2016-08-24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JP5168377B2 (ja) * 2011-03-24 2013-03-2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の製造方法
CN102707823B (zh) * 2011-03-28 2016-07-06 晨星软件研发(深圳)有限公司 触控感测器
JP2012238066A (ja) * 2011-05-10 2012-12-06 Japan Display East Co Ltd 静電容量方式の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CN102799296A (zh) * 2011-05-26 2012-11-28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感测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3324337B (zh) * 2011-05-26 2017-02-08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装置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2799295A (zh) * 2011-05-26 2012-11-28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装置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2799294A (zh) * 2011-05-26 2012-11-28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装置
DE102011078077A1 (de) * 2011-06-24 2012-12-27 Ident Technology Ag Leiterplatte mit Elektrodenkonfiguration eines kapazitiven Sensors
CN102855013A (zh) * 2011-06-30 2013-01-02 联胜(中国)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装置以及触控显示装置
JP5748274B2 (ja) * 2011-07-08 2015-07-15 株式会社ワコム 位置検出センサ、位置検出装置および位置検出方法
CN102955603B (zh) * 2011-08-17 2016-05-25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TW201310291A (zh) * 2011-08-17 2013-03-01 Wintek Corp 觸控顯示面板
CN102999199B (zh) * 2011-09-16 2016-08-10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感测装置及电子装置
JP5617811B2 (ja) * 2011-10-05 2014-11-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タッチスクリーン、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それを備える表示装置
CN103049120A (zh) * 2011-10-13 2013-04-17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装置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JP5667960B2 (ja) * 2011-10-14 2015-02-12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タッチ検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3076907B (zh) * 2011-10-26 2016-04-06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JPWO2013088655A1 (ja) * 2011-12-16 2015-04-27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電子機器
JP2015057678A (ja) * 2012-01-12 2015-03-2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付き表示装置
JP5840522B2 (ja) * 2012-02-08 2016-01-06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タッチパネル、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US9262021B2 (en) * 2012-04-11 2016-02-16 Synaptics Incorporated Two layer capacitive sensor
JP5718282B2 (ja) * 2012-05-31 2015-05-13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静電容量検出装置
CN102830849B (zh) * 2012-09-07 2015-08-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摸液晶显示装置、触摸液晶显示面板及彩膜基板
CN102830848B (zh) * 2012-09-07 2015-12-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摸液晶显示装置、液晶显示面板、阵列基板及彩膜基板
KR101474064B1 (ko) * 2012-09-11 2014-12-1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용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JP2015222457A (ja) * 2012-09-19 2015-12-10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静電容量式センサ
KR20140038822A (ko) * 2012-09-21 2014-03-31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터치패널 제조용 원판유리 및 이를 이용한 터치패널의 제조방법
US9529462B2 (en) * 2012-10-29 2016-12-2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ouch panel
CN102929470A (zh) * 2012-11-21 2013-02-13 南京华显高科有限公司 提高电容式触摸屏抗干扰的方法及结构
JP5699357B2 (ja) * 2012-12-25 2015-04-08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の製造方法
US9417740B2 (en) 2013-01-03 2016-08-16 Nokia Technologies Oy Capacitive sensing apparatus with a shield electrode
JP2014132415A (ja) * 2013-01-07 2014-07-17 Tokai Rika Co Ltd タッチ式入力装置
JP6086380B2 (ja) * 2013-01-15 2017-03-01 Nlt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タッチパネルを有する表示装置
CN103092414B (zh) * 2013-01-17 2015-12-02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外挂式触摸屏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JP5750466B2 (ja) 2013-03-04 2015-07-22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静電容量式入力装置
DE102013104644B4 (de) 2013-05-06 2020-06-04 Polylc Gmbh & Co. Kg Schichtelektrode für Berührungsbildschirme
DE102013104640A1 (de) * 2013-05-06 2014-11-06 Polyic Gmbh & Co. Kg Schichtelektrode für Berührungsbildschirm
JP5931005B2 (ja) * 2013-06-03 2016-06-08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入力装置
JP6133732B2 (ja) * 2013-09-04 2017-05-24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入力装置及びその検出方法
KR102130592B1 (ko) * 2013-09-09 2020-07-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터치 패널, 그리고 터치 패널용 도전층의 제조 방법
US9516954B2 (en) * 2013-09-11 2016-12-13 GE Lighting Solutions, LLC Showcase member with direct-mounted LED light source
KR101641690B1 (ko) 2013-09-25 2016-07-2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스크린 일체형 표시장치
GB2518627A (en) * 2013-09-25 2015-04-01 Nokia Technologies Oy An apparatus
JP6184317B2 (ja) * 2013-12-24 2017-08-23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入力装置
CN105094473A (zh) * 2014-05-20 2015-11-25 晨星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装置与方法以及触控装置的形成方法
US10175813B2 (en) * 2014-07-03 2019-01-0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ouch panel board with guard portion and flexible wiring board connecting guard portion to ground wire
KR101638336B1 (ko) * 2014-07-24 2016-07-1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패널을 포함한 표시 장치
US9285913B1 (en) 2014-12-31 2016-03-15 L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CN104615318A (zh) * 2015-01-23 2015-05-13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及具有该触摸屏的终端
CN104793828B (zh) * 2015-05-08 2018-12-11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102415651B1 (ko) * 2015-07-01 2022-07-0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JP6578020B2 (ja) * 2015-12-28 2019-09-18 アルプス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入力装置
JP6430062B2 (ja) * 2016-03-03 2018-11-2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タッチスクリーン、タッチパネル、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6208314B2 (ja) * 2016-11-01 2017-10-0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JP7022941B2 (ja) * 2017-04-14 2022-02-2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タッチセンサ
TWI629624B (zh) * 2017-08-25 2018-07-1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具靜電防護結構之面板
JP2017212015A (ja) * 2017-09-06 2017-11-3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
JP7086610B2 (ja) * 2018-01-09 2022-06-20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CN109164935B (zh) * 2018-08-24 2022-07-19 敦泰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触控驱动电路和触控驱动方法
JP7258530B2 (ja) 2018-12-10 2023-04-17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KR20200095627A (ko) * 2019-01-31 2020-08-1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10018753B (zh) * 2019-03-29 2022-03-22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20210094194A (ko) * 2020-01-20 2021-07-2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전자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한 표시장치
CN211180797U (zh) * 2020-06-23 2020-08-04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容检测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2086470A (zh) * 2020-09-25 2020-12-15 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57289A (en) * 1994-03-16 1995-10-10 Microtouch Systems, Inc. Frontally shielded capacitive touch sensor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71746A (en) * 1978-01-05 1983-02-01 Peptek, Incorporated Edge terminations for impedance planes
US5149919A (en) * 1990-10-31 1992-09-2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tylus sensing system
US5548306A (en) * 1994-04-28 1996-08-20 At&T Global Information Solutions Company Visible and touchable touch screen shield
US5998822A (en) * 1996-11-28 1999-12-07 Nippon Steel Semiconductor Corp.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7030860B1 (en) * 1999-10-08 2006-04-18 Synaptics Incorporated Flexible transparent touch sensing system for electronic devices
JP2001210729A (ja) * 2000-01-24 2001-08-03 Nec Corp 半導体記憶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847354B2 (en) * 2000-03-23 2005-01-25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Administrator Of The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Three dimensional interactive display
EP1435512A1 (en) * 2001-09-04 2004-07-07 Alubo Co., Ltd. Capacitance coupled sensor and substance detecting method using capacitance-coupled sensor
US7339579B2 (en) * 2003-12-15 2008-03-04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Wiring harness and touch sensor incorporating same
JP4435622B2 (ja) * 2004-05-25 2010-03-24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静電容量式の検出装置
JP4531469B2 (ja) * 2004-07-15 2010-08-25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静電容量式近接センサ
CN101238244B (zh) * 2005-01-24 2011-03-30 株式会社昭和 采用阳极电解氧化处理的结晶性氧化钛被膜的制造方法
JP4591157B2 (ja) * 2005-03-31 2010-12-0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配線基板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入力装置とその製造方法
US20070030019A1 (en) * 2005-08-04 2007-02-08 Micron Technology, Inc. Power sink for IC temperature control
DE202005012636U1 (de) * 2005-08-11 2006-12-28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Coburg Einklemmsensor
WO2007102238A1 (ja) * 2006-03-08 2007-09-13 Sharp Kabushiki Kaisha 表示装置
JP4721059B2 (ja) * 2006-07-19 2011-07-1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座席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8090623A (ja) * 2006-10-02 2008-04-17 Sharp Corp 表示装置、表示装置の駆動装置及び駆動方法
JP5008026B2 (ja) * 2007-01-30 2012-08-22 ソニーモバイルディスプレイ株式会社 入力機能付表示装置
JP4453710B2 (ja) * 2007-03-19 2010-04-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晶装置、電子機器および位置検出方法
JP2009086240A (ja) * 2007-09-28 2009-04-23 Citizen Holdings Co Ltd 液晶モジュール
EP2187241B1 (en) * 2007-10-04 2018-09-19 Fujikura Ltd. Capacitive proximity sensor and proximity detection method
JP5138529B2 (ja) * 2008-10-03 2013-02-06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イースト タッチパネル
JP5113773B2 (ja) * 2009-01-20 2013-01-09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イースト 表示装置
JP5300640B2 (ja) * 2009-07-27 2013-09-25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ウェスト 静電容量型入力装置および入力装置付き電気光学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57289A (en) * 1994-03-16 1995-10-10 Microtouch Systems, Inc. Frontally shielded capacitive touch sensor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028535A (ja) 2011-02-10
US8482301B2 (en) 2013-07-09
US9778805B2 (en) 2017-10-03
US20130271425A1 (en) 2013-10-17
US20170351360A1 (en) 2017-12-07
US20140347580A1 (en) 2014-11-27
CN101968702A (zh) 2011-02-09
US20160004360A1 (en) 2016-01-07
JP5300640B2 (ja) 2013-09-25
US20110018560A1 (en) 2011-01-27
US8836346B2 (en) 2014-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68702B (zh) 静电电容输入装置以及具有输入装置的电光设备
US10635239B2 (en) Electrostatic capacitance-type input device
CN102109939B (zh) 电容性输入装置以及具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设备
CN102193679B (zh) 具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装置
US8598896B2 (en) Electrostatic capacitance-type input device, method of testing electrostatic capacitance-type input device, and driving device for electrostatic capacitance-type input device
CN102053766B (zh) 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制造方法及带输入功能的电光设备
CN102193678B (zh) 触摸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JP5520093B2 (ja) タッチ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CN102193680A (zh) 触摸面板和具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装置
JP2009098834A (ja) 静電容量型入力装置、入力機能付き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5399828B2 (ja) 電気光学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NIPPON DISPLA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ONY CORPORATION

Effective date: 20121102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1102

Address after: Aichi

Applicant after: Japan display West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Sony Corp.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