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77685B - 感应加热烹调器及厨房装置 - Google Patents

感应加热烹调器及厨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77685B
CN102077685B CN201080001996.8A CN201080001996A CN102077685B CN 102077685 B CN102077685 B CN 102077685B CN 201080001996 A CN201080001996 A CN 201080001996A CN 102077685 B CN102077685 B CN 1020776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er coil
magnetic
induction heating
heating cooking
antimagne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0199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77685A (zh
Inventor
北泉武
石丸直昭
黑瀬洋一
贞平匡史
清水雄一
土师雅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0776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776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776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7768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02Induction heating
    • H05B6/10Induction heating apparatus, other than furnac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5B6/12Cooking devices
    • H05B6/1209Cooking devices induction cooking plates or the like and devices to be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m
    • H05B6/1245Cooking devices induction cooking plates or the like and devices to be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m with special coil arrangements
    • H05B6/1254Cooking devices induction cooking plates or the like and devices to be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m with special coil arrangements using conductive pieces to direct the induced magnetic field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02Induction heating
    • H05B6/10Induction heating apparatus, other than furnac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5B6/12Cooking devices
    • H05B6/1209Cooking devices induction cooking plates or the like and devices to be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m
    • H05B6/1245Cooking devices induction cooking plates or the like and devices to be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m with special coil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2206/00Aspects relating to 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covered by group H05B6/00
    • H05B2206/02Induction heating
    • H05B2206/022Special supports for the induction coi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感应加热烹调器,其不受厨房装置的橱柜开口部大小的制约,可以自由地设定加热线圈的大小。因此,本发明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以具有从收容容器8的上部向外围侧延伸的凸缘7的方式构成外壳15,以在凸缘7和板1之间设置加热线圈收容空间16,在该空间16配置加热线圈2,3的一部分的方式构成。

Description

感应加热烹调器及厨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入厨房装置的橱柜中使用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及具备该烹调器的厨房装置。
背景技术
使用附图对现有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一例进行说明(参照例如,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96153号公报)。图17A是表示在厨房装置的橱柜内装入现有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状态的平面图,图17B是图17A的A-A线剖面图。图18是表示现有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概略构成的立体透视图。
如图17A所示,现有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具备由耐热性玻璃等非金属材料构成的平板状的板201;以及设置于板201的下方的收容部208。
在收容部208内配置有对载放于板201上的锅等被加热物进行感应加热的加热线圈221、222、223。另外,也有时将加热线圈221、222、223的任一个置换为对被加热物进行电阻加热的电加热器、例如辐射加热器。这些加热线圈221、222、223例如从板201的背面空出约5mm左右的空间而配置。另外,将图17A的下侧设为前方(前面),图17A的上侧设为后方(里面)时,加热线圈221配置于前方左侧,加热线圈222配置于前方右侧,加热线圈223配置于后方中央部。
在收容部208内,在前方左侧的加热线圈221的下方配置有进行烘烤鱼等烹调的烘烤炉206。烘烤炉206的烤箱内配置电阻式加热器、烧烤网、托盘等。收容部208内,在烘烤炉206的右方配置有向各加热线圈221、222供给高频电力的逆变器装置205。逆变器装置205内上下并列配置有与加热线圈221对应的逆变器电路基板、和与加热线圈222对应的逆变器电路基板。
具有上述构成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如图17A所示,通过将收容部208插入设置于厨房装置的橱柜209的顶板220的开口部212,板201的外围部载置于顶板220上,装入厨房装置内。
这里,厨房装置的开口部212是为了使感应加热烹调器或燃气炉设备等各种加热烹调设备容易地装入橱柜209内,而事先设置于顶板220上的。制造厨房装置的各制造商将该开口部212的尺寸统一为大致相同的尺寸。例如,日本国内的厨房装置的制造商将该开口部212的横向宽度设定在约560mm。因此,各种加热烹调设备的外壳的外形尺寸也大致统一。由此,与厨房装置相比,在更换制品寿命短的加热烹调设备时,不需要在意厨房装置和加热烹调设备的各种不同的尺寸,提高了加热烹调设备的选择自由度。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96153号公报
但是,在现有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由于根据厨房装置开口部212的大小决定了收容部208的大小,所以配置于收容部208内的加热线圈221、222、223的大小或排列等受到制约。即,在现有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难以增大加热线圈221、222、223的各个直径。例如,在收容部208的横向宽度等于开口部212的横向宽度的情况下,配置于收容部208内的加热线圈221、222的直径最大为280mm(=560mm/2)。这种情况下,具有比280mm大的锅底的直径的锅难以以良好的加热分布进行加热,即,难以对锅底整体均一进行加热。
另外,煎锅等锅通常其锅体直径比锅底直径大。例如,一般而言锅底直径为260mm时,锅体直径为300mm以上。因此,例如,为了同时加热两个锅,在加热线圈221上配置一个锅,同时在加热线圈122上配置另一个锅时,需要考虑不使锅体部分相互接触。另外,通常锅上安装有把手,所以需要考虑不使一个锅的把手与另一个锅接触。因此,在同时加热两个大锅底直径的锅的情况下,难以使加热线圈的中心和锅的中心一致,难以对锅底的整体进行均一的加热。因此,在现有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就需要对锅底的直径大的两个锅等分别进行加热,因此,存在无法得到充分的烹调操作性的课题。
另外,在现有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在确定了收容部208的大小的这种条件下,为了配置直径尽可能大的多个加热线圈,在前方和后方将加热线圈221、222和加热线圈223错开配置。这种情况下,特别在利用前方的加热线圈221、222对锅进行加热时,后方的加热线圈223存在难以使用的问题。
另外,如图19所示,在加热线圈221、222、223的外围附近配置环状的防磁部件217,抑制来自各加热线圈泄漏磁场的情况下,存在不得不缩小加热线圈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感应加热烹调器及具备该烹调器的厨房装置,该感应加热烹调器不受厨房装置的橱柜的开口部的大小的制约,能够自由地设定加热线圈的大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构成如下。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感应加热烹调器具备:
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外壳;
覆盖所述外壳上部的板;
对载置于所述板的被加热物进行感应加热的加热线圈;和
向所述加热线圈供给高频电流的逆变器装置,
所述外壳具有:
收容容器,其形成收容所述逆变器装置的收容部,且插入设置于厨房装置的橱柜顶板的开口部;和
凸缘,其从所述收容容器的上部向外围一侧延伸,载置于所述开口部周围的所述顶板上,
在所述凸缘和所述板之间形成有收容部分所述加热线圈的加热线圈收容空间,在该加热线圈收容空间配置有部分加热线圈。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第一方面记载的感应加热烹调器,
在所述凸缘和部分所述加热线圈之间具备具有热传导性的非磁性体的金属板,部分所述金属板的表面在收容部内露出。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第二方面记载的感应加热烹调器,
所述感应加热烹调器具备多个所述加热线圈,
所述多个加热线圈分别设置于一块所述金属板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第一方面记载的感应加热烹调器,
所述加热线圈具有利用所述高频电流产生高频磁场的绕组,
所述绕组的两端部配置于所述收容部内。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第一方面记载的感应加热烹调器,
具备检测所述被加热物温度的温度检测装置,
所述温度检测装置配置于所述加热线圈的中心部且所述收容部内。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第一方面记载的感应加热烹调器,
所述加热线圈具有:
利用所述高频电流产生高频磁场的绕组;
支承所述绕组的支承板;和
配置于所述绕组的下方,会聚由所述绕组产生的高频磁场的防磁用磁性体,
所述支承板具有收容所述防磁用磁性体的凹部,通过在该凹部收容防磁用磁性体,所述支承板及所述防磁用磁性体的高度方向的合计尺寸小于所述支承板的厚度和所述防磁用磁性体厚度的合计厚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提供第一方面记载的感应加热烹调器,
所述加热线圈具有:
利用所述高频电流产生高频磁场的绕组;和
配置于所述绕组的下方,会聚由所述绕组产生的高频磁场的多个防磁用磁性体,
所述多个防磁用磁性体以在所述加热线圈收容空间和所述收容部至少存在一个以上的方式配置,
配置于所述加热线圈收容空间的防磁用磁性体的厚度薄于配置于所述收容部的防磁用磁性体的厚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提供第七方面记载的感应加热烹调器,
配置于所述加热线圈收容空间的防磁用磁性体的体积和配置于所述加热线圈收容空间的防磁用磁性体的体积大致相同。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提供第七方面记载的感应加热烹调器,
配置于所述加热线圈收容空间的防磁用磁性体的数量多于配置于所述收容部的防磁用磁性体的数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提供第七方面记载的感应加热烹调器,
配置于所述加热线圈收容空间的防磁用磁性体的横向宽度比配置于所述收容部的防磁用磁性体的横向宽度长。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提供第七方面记载的感应加热烹调器,
配置于所述加热线圈收容空间的防磁用磁性体和配置于所述收容部的磁性体以各自的上面大致成同一面的方式配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提供第七方面记载的感应加热烹调器,
在所述凸缘和部分所述加热线圈之间具备具有热传导性的非磁性体的金属板,
配置于所述加热线圈收容空间的防磁用磁性体设置在所述金属板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提供一种厨房装置,其具备第一至十二中任一项记载的感应加热烹调器。
本发明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由于在载置于顶板上的凸缘和板之间形成加热线圈收容空间,因此,不受橱柜的开口部大小的制约,可以自由地配置加热线圈。由此,可以增加加热线圈的大小,即使是锅底直径大的锅,也可以加热分布良好地进行加热。另外,在设置两个加热线圈的情况中,不改变这些加热线圈的大小,可以将这些加热线圈相互离开配置。因此,即使用两个加热线圈同时加热锅底直径大的两个锅的情况,也可以抑制锅体彼此的接触。因此,能够提高烹调操作性。
另外,在本发明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板的上面高于顶板的高度恰是加热线圈收容空间的高度,但该加热线圈收容空间只要能配置加热线圈即可,因此能够薄型化。因此,不会影响在板上载置锅的操作性或烹调时妨碍在板上移动锅的烹调操作性。另外,加热线圈不同于燃气炉这样的火炉,可以将其自身设计成薄型。即,加热线圈以可以以得到感应加热所需要的规定电感L的方式设定加热线圈的绕组的线径、根数、其圈绕方向、绞合方式、加热线圈的直径(外径)等。例如,电感L与加热线圈的面积成比例增大,所以只要使用直径大的加热线圈,即使薄的加热线圈也能够得到规定的电感L。因此,可以降低加热线圈收容空间的高度。
附图说明
参照以下有关附图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记述,可明确本发明的上述内容以及其他目的和特征。附图内容如下:
图1A是具备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厨房装置的平面图;
图1B是图1A的A1-A1线剖面图;
图2A是具备图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加热线圈周边部分的平面图;
图2B是图2A的B1-B1线剖面图;
图3A是表示具备图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加热线圈周边部分的变形例的平面图;
图3B是图3A的B2-B2线剖面图;
图4A是具备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厨房装置的剖面图;
图4B是图4A的A2-A2线剖面图;
图5A是具备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厨房装置的剖面图;
图5B图5A的A3-A3线剖面图;
图6A是具备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厨房装置的剖面图;
图6B是图6A的A4-A4线剖面图;
图7A是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厨房装置的平面图;
图7B是图7A的A5-A5线剖面图;
图8A是具备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厨房装置的平面图;
图8B是图8A的A6-A6线剖面图;
图9是表示将本发明第七实施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装入橱柜(厨房操作台)方式的剖面图;
图10A是具备本发明第八实施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厨房装置的平面图;
图10B是图10A的A7-A7线剖面图;
图11是本发明第八实施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具备的加热线圈的周边部分的上面图;
图12是本发明第八实施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具备的加热线圈的周边部分的底面图;
图13是图11的A8-A8线剖面图;
图14是本发明第九实施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具备的加热线圈的周边部分的底面图;
图15是本发明第十实施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具备的加热线圈的周边部分的底面图;
图16A是本发明第十一实施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具备的加热线圈的周边部分的底面图;
图16B是表示在本发明第十一实施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磁性部件的磁性体和外框的嵌合结构的放大侧面图;
图17A是具备现有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厨房装置的平面图;
图17B是图17A的A-A线剖面图;
图18是现有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内部透视立体图;
图19是现有的其它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内部透视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继续本发明的记述前,在附图中对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参照符号。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说明。另外,本发明不受该实施方式限定。
《第一实施方式》
对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及具备该烹调器的厨房装置的构成使用图1A及图1B进行说明。图1A是具备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厨房装置的平面图。图1B是图1A的A1-A1线剖面图。
如图1B所示,该第一实施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具备外壳15、以及由覆盖外壳15上部的耐热性玻璃等非金属部件构成的平板状的板1。外壳15具有上部开口的箱形的收容容器8A、比收容容器8A的上部靠外围一侧(以在大致水平方向向周围扩展的方式)延伸的凸缘7。收容容器8A为形成(划分)收容后述的逆变器装置5等的收容部8的部件。在此,所谓收容部8是指不仅包含收容容器8A的内部空间,而且也包含该内部空间和板1之间的空间。收容容器8A形成可插入设置于厨房装置的橱柜(以下称为厨房操作台)9的顶板20的开口部12的尺寸。当收容容器8A插入顶板20的开口部12时,凸缘7载置于开口部12的周围顶板20上。
在外壳15内从板1的背面空出约5mm左右的空间配置有左侧加热线圈2和右侧加热线圈3。左侧加热线圈2及右侧加热线圈3是用于对载置于板1上的锅等被加热物进行感应加热的加热线圈。左侧加热线圈2及右侧加热线圈3以各自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形成于凸缘7和板1之间的加热线圈收容空间16内的方式配置。因此,左侧加热线圈2和右侧加热线圈3位于比厨房操作台9的顶板20更靠上方。另外,左侧加热线圈2及右侧加热线圈3的一部分位于厨房操作台9的顶板20的上方,左侧加热线圈2及右侧加热线圈3的其它部分位于开口部12的上方。
在收容部8内,在左侧加热线圈2的下方配置有使用电加热器进行烘烤鱼等烹调的烘烤器6。在收容部8内,在右侧加热线圈3的下方配置有向左侧加热线圈2及右侧加热线圈3供给高频电力的逆变器装置5。
另外,外壳15由铁系的金属板形成,一体构成收容容器8A和凸缘7。由此,外壳15抑制从加热线圈2、3或逆变器装置5产生的辐射噪音泄漏至外壳15的外部,并且具有作为支承加热线圈2、3等重物的刚体的功能。
根据该第一实施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装置,由于在载置于顶板20上的凸缘7和板1之间形成加热线圈收容空间16,因此厨房装置的开口部12的大小不受制约,可以自由地配置加热线圈2、3。由此,可以增加加热线圈2、3的大小,即使是锅底直径大的锅,也可以加热分布良好地进行加热。另外,因不改变加热线圈2、3的大小,能够相互离开地配置加热线圈2、3,所以即使利用加热线圈2、3对锅底直径大的两个锅同时进行加热时,也可以抑制锅彼此的接触。因此,可以提高烹调操作性。
另外,在该第一实施方式中,将左侧加热线圈2和右侧加热线圈3各自的一部分配置于加热线圈收容空间16内,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只要左侧加热线圈2和右侧加热线圈3的至少任一方的加热线圈的一部分配置于加热线圈收容空间16内即可。另外,该第一实施方式中,在相对于开口部12位于左右的凸缘7上设有加热线圈收容空间16,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在相对于开口部12位于前后的凸缘7上也可以设有加热线圈收容空间16。
另外,在该第一实施方式中,设有左侧加热线圈2和右侧加热线圈3两个加热线圈,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加热线圈即可以设置一个,也可以设置三个以上。设置三个以上加热线圈的情况中,只要这些加热线圈的至少任一个的一部分配置于加热线圈收容空间16即可。
另外,在该第一实施方式中,从板1的背面空出约5mm左右的空间配置加热线圈2、3,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在板1的背面和加热线圈2、3之间装入隔热材料的情况下,不会产生因来自被加热锅的辐射热而烧掉加热线圈2、3等问题,所以可以降低板1的背面和加热线圈2、3的空间的高度。由此,可以将顶板20至板1的高度抑制在低尺寸。
下面,对加热线圈2的具体构成,参照图2A及图2B进行详细地说明。另外,加热线圈3与加热线圈2大致左右对称地构成,所以,在此以加热线圈2为代表进行说明。图2A是加热线圈的周边部分的平面图,图2B是图2A的B1-B1线剖面图。
加热线圈2具有大致环状的绕组25、由电绝缘材料构成的环状的支承板26、以及铁氧体铁芯等多根棒状的防磁用磁性体27。
如图2B所示,绕组25固定于支承板26上。绕组25具有电阻小且热传导性好的材料例如,铜、铝等为主材料的金属丝。绕组25由绝缘材料被覆上述金属丝表面后,将多根线捆绑成集合线,绕制该捆绑的集合线大致形成环状(涡状)。从逆变器装置5向用于绕组25的金属丝供给20kHz以上的高频电流。因此,金属丝的直径因抑制表面电阻,所以设定为0.4mm以下。被加热物的材质为铝等非磁性体的情况时,从逆变器装置5向用于绕组25的金属丝供给50kHz以上的高频电流。在感应加热这种非磁性体的被加热物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优选使用更细的金属丝直径,例如为0.1mm左右。
如上所述,向根据被加热物的材质而制作的绕组25供给高频率电流时,从绕组25产生高频磁场。这种高频磁场到达铁系金属时,该金属被感应加热。即,由铁系金属板构成凸缘7的情况下,凸缘7被感应加热。为了防止这些,在支承板26的下面从支承板26的中心部放射状地配置有多根防磁用磁性体27。利用这些防磁用磁性体27,变更从绕组25朝向凸缘7侧的高频磁场的方向(使之向防磁用磁性体27集中),抑制该高频磁场到达凸缘7。
加热线圈2的高度为将绕组25、支承板26、防磁用磁性体27的各高度加在一起的高度H1。该高度H1增加时,从顶板20的表面至板1的上面的高度H,即顶板20和板的阶梯差增大。该阶梯差大时,在板1上载置锅的操作性或为了烹调在板1上移动锅这种烹调操作性下降。即作为厨房装置的使用方便程度下降。因此,优选高度H1尽可能降低。
为了降低高度H1,在该第一实施方式中,加热线圈2的绕组25比现有的更薄型化。加热线圈2的绕组25如上所述对多根金属丝捆绑绕制成集合线而形成。加热线圈2的电感L可以根据绕制绕组25的集合线的数量(匝数)和加热线圈2的直径算出。更具体地说,加热线圈2的电感L可以根据L∝(加热线圈的直径)×(匝数)2的式子算出。从该式可知,只要增加加热线圈2的直径,加热线圈2的电感L就增大。另外,将绕组25的集合线的截面形状从圆形挤压成椭圆形(或四边形)绕制时,即使为相同的匝数的情况,加热线圈的直径增大,相应电感L增加。因此,在使用增大加热线圈2的直径的偏平的集合线的情况中,为了确保必要的规定的电感L,可以将匝数减少。可以简单地进行将绕组25的集合线挤压成偏平形状的工序。另外,通过将绕组25的集合线挤压成偏平状,可以减小集合线的高度,因此能够实现加热线圈2的薄型化。
另外,在上述中,由于将防磁用磁性体27直接与支承板26贴紧,因而难以实现支承板26的薄型化,但例如,通过如图3A及图3B所示构成支承板28,可以实现支承板28的薄型化。即,在支承板28的下面一侧形成收容防磁用磁性体27的凹部28a,通过在该凹部28a内埋设防磁用磁性体27,从保持防磁用磁性体27的观点来看,没必要确保支承板28的厚度。因此,可以将支承板28的厚度减薄至可以确保加热线圈2和防磁用磁性体27的绝缘的界限。通过这样的构成,因可以降低绕组25、支承板28、和防磁用磁性体27的叠加高度H2,因此,可以实现加热线圈2的进一步的薄型化。
另外,通过我们的生活研究所知,顶板20与板1的阶梯差抑制在20mm以下为宜。因此,例如,在板1的厚度为5mm的情况下,优选加热线圈收容空间16的高度为15mm以下。该情况下,考虑宜在加热线圈2、3与板1之间或加热线圈1与凸缘7之间设置间隙,故加热线圈2、3的厚度优选设计为10mm以下。
下面,针对如上所述构成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动作、作用等进行说明。
在使用感应加热烹调器的情况中,使用者将锅等被加热物放在板1的特定的位置(与外壳15内的加热线圈2或3的磁性结合强,加热线圈正上方的位置),在操作部(未图示)输入加热开始的指示。在操作部(未图示)输入加热开始的指示时,逆变器装置5产生的高频率电流供给加热线圈2或3。利用该高频电流从加热线圈2或3的绕组25产生高频磁场,该高频磁场供给被加热物。通过供给被加热物的高频磁场在锅等被加热物的表层部产生涡电流。被加热物利用该涡电流和被加热物自身的高频电阻发热。利用该发热(感应加热),使用者可以进行各种烹调。要高效地进行感应加热,重要的是使加热线圈2或3和锅等被加热物等有良好的磁性结合。因此,优选加热线圈2或3的外径和被加热部的外径(例如,锅底的直径)以相等的方式设计。
在该第一实施方式中,因可以将加热线圈2、3配置在形成于左右凸缘7上的加热线圈收容空间16内,因此,与收容部8的大小无关,可以决定各加热线圈2、3的大小及配置。另外,在板1上载置多个被加热物时,可以将加热线圈2、3间的距离以被加热物彼此不相接触的方式扩大。另外,加热线圈2、3的外径因不受收容部8的大小的影响,所以可以将外径设定为与底部直径大的被加热物一致。例如,作为加热线圈2、3,在现有的构成中使用一般所使用的外径为180~200mm左右的加热线圈的情况,可以维持其外径的大小而扩大加热线圈2、3间的距离。或者,即使使加热线圈2、3的外径增大至200mm以上,也可以不缩小加热线圈2、3间的距离,高效加热底部直径大的被加热物。另外,通过将左侧加热线圈2和右侧加热线圈3两方一同配置于凸缘7上的加热线圈收容空间16内,可以扩大各加热线圈2、3相互的距离。
另外,根据该第一实施方式,使加热线圈2、3配置于比顶板20的表面更高的位置,所以可以比以往增加收容部8的高度。由此,例如,可以比以往增加烧烤器6的箱内高度。另外,该情况下,位于烧烤器6的上部的左侧加热线圈2为了不受烧烤器6发热的坏影响,应该确保烧烤器6和左侧加热线圈2之间的规定间隙。
另外,在该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加热线圈2、3的外围部如图1B所示,为了抑制来自加热线圈2、3的泄漏磁场,配置使铝等非磁性体金属形成环状的防磁部件17。该防磁部件17是具有通过从加热线圈2、3产生的磁场中不被加热物吸收而向外部泄漏的磁场产生感应电流,利用该感应电流,从防磁部件17产生与泄漏磁场反向的磁场,抵消泄漏磁场的效果的部件。因此,防磁部件17因截面积大自身发热小而被优选。另外,防磁部件17和加热线圈2、3的距离过于近时,抵消泄漏磁场的效果过于大,加热效率降低。对此,根据该第一实施方式的构成,因加热线圈2、3的外径的大小不受收容部8的影响,防磁部件14的形状及位置的制约少,所以能够提高加热效率,同时防磁性能也变好。
另外,在该第一实施方式中,虽未图示,但为了强制冷却逆变器装置5(包含开关元件等发热零件),将产生冷风的冷却风扇配置于收容部8内。加热线圈2、3由强制冷却逆变器装置5后的冷却风扇的冷风,或由使来自冷却风扇的冷风的一部分分支的冷却风冷却。另外,也可以设计用于冷却加热线圈2、3的专用冷却风扇(未图示),直接冷却加热线圈2、3。该第一实施方式中,由于减小加热线圈收容空间16的高度,并且增大加热线圈收容空间16的前后左右方向的尺寸,所以加热线圈收容空间16内的通风抗阻大。因此,认为位于加热线圈收容空间16的加热线圈2、3的一部分没有来自收容部8内的冷却风扇的冷风。然而,加热线圈2、3的绕组25由铜线等热传导好的金属丝构成,所以位于收容部8内的加热线圈2、3的其它部分通过由冷却风扇的冷风冷却,通过热传导,位于加热线圈收容空间16的加热线圈2、3的一部分也被冷却。因此,即使将加热线圈2、3的一部分配置在加热线圈收容空间16内,也可以使加热线圈2、3整体冷却。另外,位于收容部8内的加热线圈2、3的其它部分的面积小时,有可能无法充分获得加热线圈2、3的冷却效果。因此,优选以加热线圈2、3的外径的1/2以上的部分位于收容部8内的方式配置加热线圈2、3。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构成使用图4A及图4B进行说明。图4A是具备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厨房装置的平面图。图4B是图4A的A2-A2线剖面图。该第二实施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不同点是还具备检测被加热物的温度的温度检测装置的一例即温度检测传感器10,并且将构成加热线圈2、3的绕组的两端部11a、11b配置在收容部8内。
温度检测传感器10如图4B所示,以可以检测载置于板1上的被加热物的温度的方式配置为与板1的背面抵接。另外,温度检测传感器10以位于收容部8内的大致环状的加热线圈2、3的中心部的方式配置。即,温度检测传感器10以不在加热线圈收容空间16内,而位于收容部8内的方式配置。
因此,根据该第二实施方式,不受温度检测传感器10的高度尺寸影响,可以设定加热线圈收容空间16的高度,所以可以使加热线圈收容空间16的高度更低。其结果,可以降低从顶板20的上面至板1的上面的高度H,可以提高作为厨房装置的使用便利性。
另外,作为温度检测传感器10,例如使用检测来自被加热物的红外线,即来自被加热物所放射的红外线的光传感器的情况,与热敏电阻等传感器相比,由于其高度尺寸高,所以该第二实施方式的构成特别有用。即,温度检测传感器10为光传感器的情况下,需要有将来自板1上的被加热物的红外线经由板1导入光传感器的受光部的导光部。另外,为了减少光传感器的受光部从加热线圈2、3的磁场受到的影响,需要采取将光传感器的受光部用磁场保护材料覆盖或远离加热线圈2、3配置等措施。因此,作为温度检测传感器10使用检测红外线的光传感器的情况中,该第二实施方式的构成特别有用。
另外,根据该第二实施方式,如图4B所示,将构成加热线圈2、3的绕组的两端部,即绕组的内周绕制开始的部分11a和绕组的外围绕制完成的部分11b一起配置在收容部8内。由此,可以容易地进行将绕制开始部分11a或绕制完成部分11b和逆变器装置5的导线29连接的配线作业,可以将从顶板20的上面至板1的上面的高度H抑制得更低。因此,可以提高作为厨房装置的使用便利性。与之相对,例如,在将绕制开始的部分11a或绕制完成的部分11b配置在加热线圈收容空间16内的情况下,在加热线圈收容空间16内需要有对将绕制开始部分11a或绕制完成部分11b和逆变器装置5电连接的导线29进行配线的空间。因此,从顶板20的上面至板1上面的高度H的增高量至少是导线29的高度(直径)。
另外,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将温度传感器10配置在加热线圈2、3的中心部,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温度检测传感器10也可以配置在感应加热造成的温度上升大的加热线圈2、3的绕组间。另外,温度检测传感器10不限定于相对一个加热线圈设置一个,也可以设置多个。由此,可以更可靠地检测被加热物的温度。
《第三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构成使用图5A及图5B进行说明。图5A是具备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厨房装置的平面图。图5B是图5A的A3-A3线剖面图。该第三实施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感应加热烹调器不同的点为:在加热线圈2和凸缘7之间及加热线圈3和凸缘7之间分别配置铝板等的高导电率且低导磁率的非磁性体的金属板(也称为防磁材料)13。
在此,厨柜9的顶板20由磁性材料,例如磁性不锈钢构成的情况下,顶板20会有因凸缘7的上方的加热线圈2、3被感应加热的危险。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由铁系金属板构成凸缘7,通过在加热线圈2、3设有防磁用磁性体27,抑制从加热线圈2、3产生的高频磁场到达天板20。然而,由金属以外的材质构成凸缘7,或者在凸缘7的一部分设有开口部的情况下,从加热线圈2、3产生的高频磁场便到达顶板20。另外,只设有防磁用磁性体27,不能使从加热线圈2、3朝向顶板20的高频磁场100%转换方向。
对此,在该第三实施方式中,因在加热线圈2、3和凸缘7之间配置高导电率且低导磁率的非磁性体的金属板13,所以可以更确实地防止从加热线圈2、3产生的高频磁场到达顶板20。因此,可以防止顶板20被感应加热。另外,在凸缘7由铁系金属板构成的情况下,可以防止凸缘7由从加热线圈2、3产生的高频磁场感应加热。由此,可以抑制凸缘7的发热产生的对顶板20的坏影响,例如,人工大理石构成的顶板20发生热老化、热变色等。
另外,在作为金属板13使用铝板等热传导率高的板材的情况下,通过使上述的冷却风扇的冷却风与该板材接触,可以经由该板材冷却整个加热线圈2、3。即,利用金属板13的热传导,也可以高效地冷却位于加热线圈收容空间16内的加热线圈2、3的一部分。另外,该情况下,金属板13的一部分优选在收容部8内其表面露出。由此,冷却风扇的冷却风易与金属板13接触,可以提高冷却效率。
另外,由于在加热线圈收容空间16内配置金属板13,则在加热线圈收容空间16内需要金属板13的厚度量的(例如,0.5mm)的空间。然而,在加热线圈收容空间16内没有设金属板13的情况下,在加热线圈2、3和顶板20之间需要设有例如10mm左右的加热线圈冷却用的间隙。因此,在加热线圈收容空间16内配置金属板13,其结果是可以降低从顶板20的上面至板1的上面的高度H。
《第四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构成使用图6A及图6B进行说明。图6A是具备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厨房装置的平面图。图6B是图6A的A4-A4线剖面图。该第四实施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不同的点是:在加热线圈2、3和凸缘7之间具备金属板13A,且具备加热线圈30、31。
金属板13A与上述金属板13一样,由铝板等热传导性好的非磁性体构成。金属板13A具有可包含顶板20的开口部12的大小。加热线圈30、31如图6A及图6B所示,与加热线圈2、3一起设置在金属板13A上。将图6A的下侧设为前方,将图6A的上侧设为后方时,加热线圈30配置于后方左侧,加热线圈31配置于后方右侧。另外,加热线圈2配置于前方左侧,加热线圈3配置于前方右侧。加热线圈30、31与加热线圈2、3一样,具有大致环状的绕组25、由电绝缘材料构成的环状的支承板26、铁氧体铁芯等多根棒状的防磁用磁性体27。加热线圈30、31的外径形成比加热线圈2、3的外径小。
根据该第四实施方式,多个加热线圈2、3、30、31设置于一张非磁性体的金属板13A上,所以可以提高各加热线圈的设置性。另外,可以由1张非磁性体的金属板13A遮蔽从多个加热线圈2、3、30、31产生的辐射噪音。另外,为了有效地降低辐射噪音,如图6B所示,利用配线32连接金属板13A和外壳15的接地33,使金属板13A接地即可。也可以只利用一根配线32连接一张金属板13A和外壳15的接地33,所以可以得到良好的装配性。
另外,作为金属板13A使用铝板等热传导率高的板材的情况下,通过将上述冷却风扇的冷却风与该板材接触,可以经由该板材冷却整体加热线圈2、3、30、31。特别是,如该第四实施方式,在具备四个加热线圈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由热传导率高的板材构成金属板13A是有效的。即,感应加热烹调器具备四个加热线圈的情况中,因开口部12的大小一定,所以加热线圈具有与以往一样的外径的情况时,需要增大加热线圈收容空间16。该情况下,上述冷却风扇的冷却风更难到达位于加热线圈收容空间16的加热线圈的一部分。因此,由热传导率高的板材构成金属板13A在具备四个以上的加热线圈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是特别有效的。
另外,在该第四实施方式中,分别构成金属板13A和凸缘7,但也可以使用铝等低导磁率且高导电率的材料将两者整体构成。此时,也可以得到与上述同样的效果。
另外,欧洲地区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如图6A及图6B所示,主流是具备四个以上加热线圈。根据该第四实施方式的构成,将可设置面向欧洲地区的四个加热线圈的金属板13A和板1,通过变更凸缘7的大小或形状,可用于面向日本国内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因此,可以在全球共用金属板或板等零件。另外,只要将这些零件组件化,可以在全球共通化,可以提高生产性。
《第五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厨房装置使用图7A及图7B进行说明。图7A为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厨房装置的平面图。图7B为图7A的A5-A5线剖面图。该第五实施方式的厨房装置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厨房装置不同的点是:在顶板20的开口部12的周边形成凹部32,在该凹部32载置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凸缘7。凹部32的深度如图7A所示,在感应加热烹调器的设置完成后的状态下,以板1的上面与顶板20的上面为同一面的方式设定。
根据该第五实施方式,虽然需要在原有的厨房操作台9的顶板20形成凹部32,但没有板1和顶板20的阶梯差,可以提高厨房装置的使用便利性。
另外,在该第五实施方式中,以板1的上面与顶板20的上面为同一面的方式设定凹部32的深度,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根据凹部32的加工难易程度,适宜地设定凹部32的深度,其深度量可以确实地减小板1的上面和顶板20的上面的阶梯差,所以可以提高厨房装置的使用便利性。
《第六实施方式》
对于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构成使用图8A及图8B进行说明。图8A是具备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厨房装置的平面图。图8B为图8A的A6-A6线剖面图。该第六实施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不同的点是:在左侧加热线圈2和右侧加热线圈3之间具备中部加热线圈4。如图8A及图8B所示,左侧加热线圈2、右侧加热线圈3、中部加热线圈4大致横向一列配置。
根据该第六实施方式,因全部的加热线圈2、3、4大致横向一列配置,所以即使被加热物载置在任一加热线圈上,都可以容易地看到被加热物内部。
另外,根据该第六实施方式,通过将加热线圈2、3的一部分配置于加热线圈收容空间16内,可以将各加热线圈相互离开配置。由此,可以防止载置于各加热线圈2、3、4上的被加热物彼此相互接触,能够提高使用便利性。
另外,优选向左侧加热线圈2及右侧加热线圈3供给高频电流的逆变器装置5的额定输出比向中部加热线圈4供给高频电流的逆变器装置5的额定输出大。由此,能够在左右宽敞的地方以高火力烹调多个被加热物,能够提高使用便利性。这些在同时加热底部直径大的两个被加热物的情况下特别有利。
另外,与左侧加热线圈2及右侧加热线圈3相比,通过减小中部加热线圈4的额定输出,可以缩小向中部加热线圈4供给电力的逆变器装置5的部件。由此,在确保收容部8内空间宽阔的同时可采用廉价的构成形式。另外,使多个加热线圈2、3、4全部运行的情况中,因总电量的限制,使额定输出不同是有效的。
《第七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第七实施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构成使用图9进行说明。图9是表示将本发明第七实施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安装在厨房操作台的剖面图。该第七实施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感应加热烹调器不同的点是:在凸缘7的下面的外围一侧设有环状的密封部件35(该第七实施方式中为四边形)。
在将该第七实施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安装在厨房操作台9上的情况下,将外壳15的收容部8插入顶板20的开口部12,经由环状的密封部件35将凸缘7载置于开口部12周边的顶板20上即可。
根据该第七实施方式,因在凸缘7的下面的外围一侧设有环状的密封部件35,所以将感应加热烹调器安装在厨房操作台9上时,密封部件35安装在顶板20和凸缘7之间。由此,即使在顶板20和凸缘7之间存在间隙,可以利用密封部件35填充该间隙,能够防止由被加热物漫出来的汁等通过上述间隙侵入收容部8内。当凸缘7大型化的情况下,易产生上述间隙,因而特别有效。
《第八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第八实施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构成使用图10A、图10B、图11~图13进行说明。图10A是具备本发明第八实施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厨房装置的平面图。图10B是图10A的A7-A7线剖面图。图11是具备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加热线圈的周边部分的上面图,图12是其底面图。图13是图11的A8-A8线剖面图。该第八实施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与上述第一感应加热烹调器不同的点是:代替加热线圈2、3及金属板13,具备加热线圈102、103及金属板13B。
首先,对加热线圈102进行说明。因加热线圈103与加热线圈102大致左右对称地构成,所以,在此以加热线圈102为代表进行说明。加热线圈102具有大致环状的绕组125、由电绝缘材料构成的环状的支承板126、大致环状的支承部件114、以及铁氧体铁芯等多根棒状的防磁用磁性体127。
如图13所示,加热线圈102的绕组125固定于支承部件126上。绕组125由在内径侧和外径侧分开绕制的电阻小且热传导好的材料为主材料的金属丝构成。下面,将绕组125的内径侧部分称为内侧绕组125A,将绕组125的外径侧部分称为外侧绕组125B。另外,内侧绕组125A和外侧绕组125B由相同截面积、金属丝数、以及金属丝绞合的方式构成。这种构成绕组125的理由如下面所述。
即,从一般的加热线圈的绕组产生的高频磁场易集中在绕组径向的大致中间部分。因此,从绕组产生的高频磁场的强度在绕组径向的中央附近最大,绕组径向的两端部附近最小。该高频磁场的强弱的幅度越大,对烹调性能产生坏影响的加热不匀越大。另外,一般的加热线圈绕组发热时的温度在绕组径向两端部附近方比绕组的径向的中央部附近(设内径为R,外径为S时,中央部附近T≒(R+S)/2)低。这时产生的上述中央部附近和所述两端部附近的温度差随着绕组的圈数,即随R和S的差增加而增大。
对此,如该第八实施方式,在内径侧和外径侧分开绕制绕组125金属丝的情况下,不存在与上述中央部附近相对应的部分,所以高频磁场的强弱的幅度及温度差减小。因此,可以抑制加热不匀。另外,将内侧绕组125A和外侧绕组125B电串联连时,流经内侧绕组125A和外侧绕组125B的电流为同一值。另外,通过由相同的金属丝集合线构成内侧绕组125A和外侧绕组125B,这些绕组的截面积、金属丝数量、及金属丝绞合方式相同,所以平均单位面积的电流损失及发热量在内侧绕组125A和外侧绕组125B也相同。
支承部件114如图11及图12所示,具有同心圆状配置的圆筒状的外框114a及内框114b。另外,支承部件114具有在内框114a及外框114b之间放射状延伸且可嵌合后述的磁性体127A的框状支承部114c、以及形成有可嵌合后述的磁性体127B、127C、127D的多个孔部114d的扇状的支承部114e。
外框114a安装在支承板126的外围部。在外框114a的外围部安装有上述的防磁性部件17。内框114b和外框114a之间的支承部114c以外的部分如图12所示,形成空隙部114f。该空隙部114f设置于与收容部8对应的位置,利用该空隙部114f,通过空隙部114f从下方冷却风可以与绕组125A、125B接触。即,可以充分地对加热线圈102、103进行冷却。
防磁用磁性体127如图12所示,由放射状配置的多个磁性体127A、127B、127C、127D构成。磁性体127A、127B以周向大致相等的角度间隔配置。磁性体127C在加热线圈收容空间16内配置于相互邻接的磁性体127B、127B之间。磁性体127D在加热线圈收容空间16内配置于相互邻接的磁性体127B和磁性体127C之间。这样,在加热线圈收容空间16内合计配置有九个防磁用磁性体127(127B、127C、127D)。另一方面,在收容器8内合计配置有三个防磁用磁性体127(127A)。即,位于加热线圈收容空间16的防磁用磁性体127的数量比位于收容部8内的防磁用磁性体127的数量多。
磁性体127A、127B、127C、127D周向(短边方向)的长度(横向宽度)相同地形成。另外,磁性体127A与磁性体127B径向(长边方向)的长度相同地形成。即,磁性体127A和磁性体127B形成平面相同的形状。
磁性体127C径向的长度短于磁性体127A。磁性体127D的径向长度短于磁性体127A、127B、127C。磁性体127A、127B、127C、127D以各自的径向外端部位于同一圆周上的方式配置。由此,在直径大的外框114a一侧,配置于加热线圈收容空间16内的防磁用磁性体127、127间的间隙缩小,确保良好的防磁性能。
另外,在该第八实施方式中,使配置在加热线圈收容空间16内磁性体127B、127C、127D的厚度薄于配置在收容部8内的磁性体127A的厚度。但是,磁性体127B、127C、127D的各截面积(周向长度(横宽)×厚度)的合计、与磁性体127A的截面积(周向长度(横宽)×厚度)的合计以大致相同的方式设定各尺寸。或,磁性体127A的体积的合计、与磁性体127B、127C、127D的体积的合计以大致相同的方式设定各种尺寸。由此,在加热线圈收容空间16侧和收容部8侧得到大致相同的防磁性能。
另外,在该第八实施方式中,配置于加热线圈收容空间16内的磁性体127B、127C、127D上面的高度位置、和配置于收容部8内的磁性体127A上面的高度位置以大致相同的方式配置。如上所述,磁性体127B、127C、127D的厚度比磁性体127A的厚度薄,所以按照上述配置,磁性体127B、127C、127D的下面的高度位置位于比磁性体127A的下面的高度位置更靠上方。由此,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相比可以降低加热线圈收容空间16的高度。即,减小顶板20和板1的阶梯差,能够提高作为厨房装置的使用便利性。
接着,对金属板13B进行说明。金属板13B配置于加热线圈102和凸缘7之间。金属板13B为由铝板等高导电率且低导磁率的非磁性体构成的金属板。利用粘接剂128将磁性体127B、127C、127D安装在金属板13B的上面。由此,防止磁性体127B、127C、127D的不稳定。另外,粘接剂128的厚度仅一点点,所以可以设定加热线圈收容空间16的高度比经由另外的安装工具将磁性体127B、127C、127D安装在金属板13B上的情况低。另外,磁性体127B、127C、127D和金属板13B间的距离短(粘接剂128的厚度量),所以易在金属板13B上分散来自绕组125的传热、辐射热、或防磁用磁性体127自身发热产生的热。因此,可以高效地实现防磁用磁性体127及绕组125的温度的降低。
另外,金属板13B的位于收容部8内的部分以远离加热线圈102的方式弯曲,以其表面露出的方式构成。即,金属板13B以沿外壳15的凸缘7和收容部8的纵壁的方式形成剖面L字形状。由此,可以将上述冷却风扇(未图示)的冷却风有效地与金属板13B接触,可以提高加热线圈102的冷却效率。
《第九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第九实施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构成使用图14进行说明。图14是具备本发明第九实施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加热线圈的周边部分的底面图。该第九实施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与上述第八实施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不同的点是:替代磁性体127B、127C、127D具备磁性体127E、127F。
如图14所示,磁性体127E配置在与磁性体127B大致相同的位置,周向长度(横宽)长于磁性体127B。磁性体127F配置于相互邻接的磁性体127E、127E之间,周向长度(横宽)长于磁性体127B、127C。磁性体127A、127B、127C、127D以各自径向的外侧端部位于同一圆周上的方式配置。由此,在直径大的外框114a一侧,配置于加热线圈收容空间16内的防磁用磁性体127、127间的间隙减小,确保良好的防磁性能。
另外,在该第九实施方式中,使配置在加热线圈收容空间16内的磁性体127B、127C、127D的厚度薄于配置在收容部8内的磁性体127A的厚度。但是,磁性体127E、127F的各截面积(周向长度(横宽)×厚度)的合计、和磁性体127A的截面积(周向长度(横宽)×厚度)的合计以大致相同的方式设定各尺寸。另外,防磁用磁性体127的形状只要使磁性体127A的截面积或体积的合计、和磁性体127E、127F的截面积或体积的合计大致相同,则可以任意设定。
根据该第九实施方式,可以得到与上述各实施方式一样的效果,并且可以减少防磁用磁性体127的数量。另外,在该第九实施方式中,为了在加热线圈收容空间16侧和收容部8侧获得防磁性能的平衡,使磁性体127A的截面积的合计、和磁性体127E、127F的截面积的合计相同,但根据目的,也不一定相同。
《第十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第十实施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构成使用图15进行说明。图15是具备本发明第十实施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加热线圈的周边部分的底面图。该第十实施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与上述第八实施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不同的点是:替代磁性体127B、127C、127D具备片状的磁性体127S。另外,在支承部114e上未设有孔部114d。
磁性体127S具有平面视与支承部114e大致相同的扇状的形状,配置于支承部114e的下方。磁性体127S的厚度薄于配置在收容部8内的磁性体127A的厚度。但是,磁性体127S的截面积(横宽×厚度)的合计、和磁性体127A的截面积(横宽×厚度)的合计以大致相同的方式设定各尺寸。该情况下,磁性体127S的平面看的面积在上述第八及第九实施方式中与配置于加热线圈收容空间16内的磁性体相比增大,所以可以使磁性体127S的厚度最薄。另外,利用磁性体127S可以大致全面无间隙地覆盖支承部114e,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防磁性能。
另外,在该第十实施方式中,没有特别设置支承部114e的必要性,所以也可以将磁性体127S配置于支承部114e的位置上。即,也可以以与支承部件114一体化的方式构成磁性体127S。该情况下,可以以减去支承部114e的厚度量的方式更薄的设置加热线圈收容空间116内的加热线圈102、103的局部。
《第十一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第十一实施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构成使用图16A及图16B进行说明。图16A是具备本发明的第十一实施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加热线圈周边部分的底面图。图16B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十一实施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磁性部件的磁性体和外框的嵌合构造的放大侧面图。该第十一实施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与上述第八实施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不同的点是:各防磁用磁性体127以与外框114a嵌合的方式构成。
如图16A所示,支承部114e的孔部114d和支承部114c的孔部114g切外框114a而形成。另外,如图16B所示,在各孔部114d、114g的侧面部以向各自的径向延伸的方式形成有突起部114h。在磁性体127A、127B、127C、127D的各侧面部以向径向延伸的方式形成有可与各自的突起部14h嵌合的槽127a。另外,在图16B中,为了记载的方便,在磁性体127A、127B、127C、127D、和支承部件114的孔部114d(114g)之间记载有较大的间隙。然而,该间隙只要在可嵌合突起部114h和孔部114d(114g)且难产生不稳的范围,可以尽量地减小。
根据该第十一实施方式,在金属板13B上设置磁性体127A、127B、127C、127D时,可以不必使用粘接剂128。因此,没必要利用粘接剂128一个一个粘接磁性体127A、127B、127C、127D,可以大幅度改善安装操作性。
另外,根据该第十一实施方式,利用外框114a嵌合保持各防磁性磁性体127,在各防磁用磁性体127的上方及下方可以不必配置磁性体用支承部件。因此,可以进一步降低加热线圈收容空间16的高度。
另外,上述中,对配置于收容部8侧的磁性体127A,也以与外框114a嵌合的方式构成,但收容部8侧降低加热线圈高度的必要性低,所以也可以如上述第八至第十实施方式构成。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支承板126记载为支承绕组25的刚体,但不必一定是可以支承重物的刚体。例如,支承板126也可以是用于提高绝缘性能的薄板。另外,为了使构成简单,可以将支承体126和支承部件114整体构成,也可以用支承部件114支承绕组125的方式构成。另外,也可使支承部件114的厚度薄于或大致相同于防磁用磁性体127的厚度,支承板126或绕组125以与防磁用磁性体127相接的方式构成。由此,可以更薄地构成加热线圈。
另外,通过适当地组合上述各种实施方式中任意的实施方式,可以起到各自具有的效果。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不受厨房装置橱柜开口部大小的制约,能够自由地设定加热线圈的大小,因此,对于装入厨房装置使用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等是有用的。
本发明参照附图并对相关优选的实施方式充分进行了记载,但对于熟知该技术的人而言,各种变形及修正是不言而喻的。这样的变形及修正只要不脱离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本发明的范围,则应理解为包含于其中。
2009年3月13日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No.2009-060520号及2009年8月3日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No.2009-180499号的说明书、附图、及权利要求的范围的公开内容作为整体参考并被用于本说明书中。

Claims (13)

1.一种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外壳;
覆盖所述外壳上部的板;
对载置于所述板上的被加热物进行感应加热的加热线圈;和
向所述加热线圈供给高频电流的逆变器装置,其中,
所述外壳具有:
收容容器,其形成收容所述逆变器装置的收容部,且插入设置于厨房装置的橱柜顶板的开口部;和
凸缘,其被设置成从所述收容容器的上部向外围侧延伸,并载置于所述开口部周围的所述顶板上,
在所述凸缘和所述板之间形成有收容所述加热线圈的一部分的加热线圈收容空间,加热线圈的一部分设置在该加热线圈收容空间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凸缘和所述加热线圈的一部分之间具备具有热传导性的非磁性体金属板,所述金属板的一部分的表面露出在收容部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感应加热烹调器具备多个所述加热线圈,
所述多个加热线圈分别设置于一块所述金属板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线圈具有通过所述高频电流产生高频磁场的绕组,
所述绕组的两端部配置在所述收容部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检测所述被加热物温度的温度检测装置,
所述温度检测装置配置在所述加热线圈的中心部且收容在所述收容部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线圈具有:
通过所述高频电流产生高频磁场的绕组;
支承所述绕组的支承板;和
配置于所述绕组的下方,会聚由所述绕组产生的高频磁场的防磁用磁性体,其中
所述支承板具有收容所述防磁用磁性体的凹部,通过在该凹部收容防磁用磁性体,所述支承板及所述防磁用磁性体的高度方向的合计尺寸小于所述支承板的厚度和所述防磁用磁性体的厚度的合计厚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线圈具有:
通过所述高频电流产生高频磁场的绕组;和
配置于所述绕组的下方,会聚由所述绕组产生的高频磁场的多个防磁用磁性体,其中
所述多个防磁用磁性体以在所述加热线圈收容空间和所述收容部内至少存在一个以上的方式配置,
配置在所述加热线圈收容空间的防磁用磁性体的厚度薄于配置在所述收容部的防磁用磁性体的厚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配置在所述加热线圈收容空间的防磁用磁性体的体积和配置在所述收容部的防磁用磁性体的体积大致相同。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配置于所述加热线圈收容空间的防磁用磁性体的数量多于配置在所述收容部的防磁用磁性体的数量。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配置在所述加热线圈收容空间的防磁用磁性体的横向宽度大于配置在所述收容部的防磁用磁性体的横向宽度。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配置于所述加热线圈收容空间的防磁用磁性体和配置于所述收容部的磁性体以各自的上面为大致成同一面的方式配置。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凸缘和所述加热线圈的一部分之间具备具有热传导性的非磁性体的金属板,
配置于所述加热线圈收容空间的防磁用磁性体设置在所述金属板上。
13.一种厨房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
CN201080001996.8A 2009-03-13 2010-03-05 感应加热烹调器及厨房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776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60520 2009-03-13
JP2009-060520 2009-03-13
JP2009-180499 2009-08-03
JP2009180499 2009-08-03
PCT/JP2010/001543 WO2010103766A1 (ja) 2009-03-13 2010-03-05 誘導加熱調理器及び厨房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77685A CN102077685A (zh) 2011-05-25
CN102077685B true CN102077685B (zh) 2014-03-19

Family

ID=427280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01996.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77685B (zh) 2009-03-13 2010-03-05 感应加热烹调器及厨房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878108B2 (zh)
EP (1) EP2408262B1 (zh)
JP (1) JP5313334B2 (zh)
CN (1) CN102077685B (zh)
WO (1) WO201010376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26343B2 (en) * 2007-11-30 2015-12-29 Nuwave, Llc Apparatus,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precise multistage programmable induction cooktop
JP4864118B2 (ja) * 2009-06-08 2012-02-0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5213936B2 (ja) * 2010-11-05 2013-06-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5786126B2 (ja) * 2011-03-30 2015-09-3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器
JP5718830B2 (ja) * 2012-01-16 2015-05-1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
PL2632230T3 (pl) * 2012-02-24 2017-10-31 Whirlpool Co Indukcyjne urządzenie grzejne, urządzenie do gotowania wykorzystujące takie urządzenie i sposób ich montażu
TWM438884U (en) * 2012-06-29 2012-10-11 Sekond Creative Design Co Ltd Electromagnetic frying and grilling device
JP6127593B2 (ja) * 2012-09-28 2017-05-17 東洋製罐グループ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容器
EP2907363B1 (en) * 2012-10-11 2018-06-27 Arçelik Anonim Sirketi A wireless cooking appliance operated on an induction heating cooktop
US20150257576A1 (en) * 2012-10-11 2015-09-17 Arcelik Anonim Sirketi Wireless cooking appliance operated on an induction heating cooktop
ITTO20120896A1 (it) 2012-10-15 2014-04-16 Indesit Co Spa Piano cottura a induzione
US10605464B2 (en) 2012-10-15 2020-03-31 Whirlpool Corporation Induction cooktop
US9491809B2 (en) * 2012-11-07 2016-11-08 Haier Us Appliance Solutions, Inc. Induction cooktop appliance
CN103841679B (zh) * 2012-11-26 2017-09-0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感应加热装置和使用该感应加热装置的煮饭器
JP5546617B2 (ja) * 2012-12-19 2014-07-0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器
US9730278B2 (en) 2013-03-28 2017-08-08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Induction heating cooking device
JP5873044B2 (ja) * 2013-06-26 2016-03-0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器
CN112637983B (zh) * 2013-08-22 2022-09-23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感应加热烹调器
US20160135255A1 (en) * 2013-08-30 2016-05-12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Induction-heating cooker
JP6414548B2 (ja) * 2013-09-19 2018-10-3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6177184B2 (ja) * 2014-04-25 2017-08-0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器
BR112017001897A2 (pt) * 2014-08-26 2017-11-28 Electrolux Appliances AB ?sistema de aquecimento por indução e placa de cocção por indução?
JP6446288B2 (ja) * 2015-02-26 2018-12-26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装置
EP3268669B1 (en) * 2015-03-13 2020-04-22 Whirlpool EMEA S.p.A Pot support grate
WO2016181649A1 (ja) * 2015-05-13 2016-11-1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器
US20170202059A1 (en) * 2016-01-12 2017-07-13 Electrolux Home Products, Inc. Induction stirring apparatus for induction cooktops
JP6121009B2 (ja) * 2016-01-14 2017-04-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器
KR102500523B1 (ko) * 2016-03-28 2023-02-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유도가열기
CN110072415A (zh) * 2016-12-16 2019-07-30 凡一产业株式会社 电磁油炸锅
US11665790B2 (en) * 2016-12-22 2023-05-30 Whirlpool Corporation Induction burner element having a plurality of single piece frames
US11399417B2 (en) * 2017-06-05 2022-07-2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Induction heating cooker
JP6351797B2 (ja) * 2017-06-16 2018-07-0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器
EP3432682A1 (en) 2017-07-18 2019-01-23 Whirlpool Corporation Method for operating an induction cooking hob and cooking hob using such method
US10993292B2 (en) 2017-10-23 2021-04-27 Whirlpool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uning an induction circuit
EP3709769B1 (en) * 2017-11-08 2021-08-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Induction-heating cooker
US11140751B2 (en) 2018-04-23 2021-10-05 Whirlpool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quasi-resonant induction heating devices
US11219101B2 (en) * 2018-05-03 2022-01-04 Haier Us Appliance Solutions, Inc. Induction cooking appliance having multiple heating coils
JP2018137247A (ja) * 2018-06-12 2018-08-3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器
WO2022080747A1 (ko) * 2020-10-14 2022-04-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가전기기 및 조리기기
USD1000205S1 (en) 2021-03-05 2023-10-03 Tramontina Teec S.A. Cooktop or portion thereof
USD1000206S1 (en) 2021-03-05 2023-10-03 Tramontina Teec S.A. Cooktop or portion thereof
WO2023287121A1 (ko) * 2021-07-16 2023-01-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쉴드 장치, 유도 가열 방식의 쿡탑 및 이들을 포함하는 유도 가열 방식의 쿡탑 시스템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09734A (ja) * 2001-09-27 2003-04-11 Rinnai Corp 加熱調理器
JP2005038739A (ja) * 2003-07-16 2005-02-10 Toshiba Corp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2005061678A (ja) * 2003-08-08 2005-03-10 Toshiba Corp 加熱調理器
JP2005063740A (ja) * 2003-08-08 2005-03-10 Toshiba Corp 加熱調理器
JP2005083639A (ja) * 2003-09-08 2005-03-31 Toshiba Corp 加熱調理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627010A (en) * 1948-01-28 1953-01-27 Metals & Controls Corp Apparatus for soldering metal strips
US3130737A (en) * 1962-10-09 1964-04-28 Gen Electric Automatic dishwashing appliance
US3740513A (en) * 1971-09-23 1973-06-19 Environment One Corp Improved consumer oriented combined counter and cooking unit using induction heating
US3814888A (en) * 1971-11-19 1974-06-04 Gen Electric Solid state induction cooking appliance
US3781506A (en) * 1972-07-28 1973-12-25 Gen Electric Non-contacting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of inductively heated utensil and other objects
US3962962A (en) * 1974-10-03 1976-06-15 Anderson William G System and hot cabinet server
US4348571A (en) * 1981-03-18 1982-09-07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Flux shaping arrangement for induction surface unit
US4415788A (en) * 1981-06-08 1983-11-15 Jenn-Air Corporation Induction cartridge
JPH0612699B2 (ja) * 1985-11-27 1994-02-16 株式会社東芝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S63299073A (ja) * 1987-05-29 1988-12-0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誘導加熱器付高周波加熱装置
US4910372A (en) * 1989-04-04 1990-03-20 Vukich Beth B Induction based food warming and serving table
US4899027A (en) * 1989-05-22 1990-02-06 Jackson Wong Double-effect table with heating and cooling purposes
FR2728132A1 (fr) * 1994-12-09 1996-06-14 Bonnet Sa Dispositif de chauffage par induction de recipient et procede de commande d'un tel dispositif
DE19545842C1 (de) * 1995-12-08 1996-10-10 Schott Glaswerke Modular aufgebaute Kochfeldanordnung unter einer Glaskeramik-Kochfläche
US5954984A (en) * 1996-07-31 1999-09-21 Thermal Solutions Inc. Heat retentive food servingware with temperature self-regulating phase change core
US6316753B2 (en) * 1998-05-19 2001-11-13 Thermal Solutions, Inc. Induction heating, temperature self-regulating
JP3613109B2 (ja) 2000-01-13 2005-01-26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器
WO2002017684A2 (en) * 2000-08-18 2002-02-28 Luxine Inc. Induction heating and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with high reliability and advanced performance features
KR100919728B1 (ko) * 2002-03-12 2009-09-29 파나소닉 주식회사 유도가열장치
KR100915416B1 (ko) * 2002-03-19 2009-09-03 파나소닉 주식회사 유도 가열장치
US7049563B2 (en) * 2003-07-15 2006-05-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Induction cooker with heating coil and electrical conductor
NO320968B1 (no) * 2004-06-17 2006-02-20 Stale Herving Anordning for a opprettholde temperatur i mat og drikke
US8129664B2 (en) * 2005-02-04 2012-03-06 Panasonic Corporation Induction heater
US8884197B2 (en) * 2007-02-03 2014-11-11 Western Industries, Inc. Induction cook top with heat management system
KR100705260B1 (ko) * 2005-12-08 2007-04-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전기조리기
JP2009180499A (ja) 2006-03-17 2009-08-13 Murata Mfg Co Ltd 角度検出装置
WO2008075673A1 (ja) * 2006-12-18 2008-06-26 Panasonic Corporation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5161215B2 (ja) * 2007-06-22 2013-03-1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5014029B2 (ja) 2007-09-03 2012-08-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及びそのサンプリングタイミング決定方法
US8602248B2 (en) * 2011-03-02 2013-12-10 Bose Corporation Cooking utensil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09734A (ja) * 2001-09-27 2003-04-11 Rinnai Corp 加熱調理器
JP2005038739A (ja) * 2003-07-16 2005-02-10 Toshiba Corp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2005061678A (ja) * 2003-08-08 2005-03-10 Toshiba Corp 加熱調理器
JP2005063740A (ja) * 2003-08-08 2005-03-10 Toshiba Corp 加熱調理器
JP2005083639A (ja) * 2003-09-08 2005-03-31 Toshiba Corp 加熱調理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100980A1 (en) 2011-05-05
JPWO2010103766A1 (ja) 2012-09-13
WO2010103766A1 (ja) 2010-09-16
EP2408262A1 (en) 2012-01-18
US8878108B2 (en) 2014-11-04
EP2408262A4 (en) 2015-01-28
CN102077685A (zh) 2011-05-25
JP5313334B2 (ja) 2013-10-09
EP2408262B1 (en) 2019-06-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77685B (zh) 感应加热烹调器及厨房装置
EP2207401B1 (en) Cooking apparatus and heating device including working coils thereof
CN108370618A (zh) 加热烹调系统、感应加热烹调器以及电气设备
US8395098B2 (en) Induction cookware
EP2472185B1 (en) Heating system
KR100831458B1 (ko) 가열 조리기
JPH08500464A (ja) 食物調理用容器の加熱装置
JP5402358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およびその取付け方法ならびにそれを用いた厨房装置
JP5300764B2 (ja) 加熱調理器
JP5418132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およびその取付け方法ならびにそれを用いた厨房装置
JP6415475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2012243702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5353738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およびその取付け方法ならびにそれを用いた厨房装置
JP6145703B2 (ja) グリル調理器
JP2018137247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5240104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5446534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およびその取付け方法ならびにそれを用いた厨房装置
JP5418264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およびその取付け方法ならびにそれを用いた厨房装置
JP2004357886A (ja) 誘導加熱式調理器
CN219761361U (zh) 一种线圈盘组件、烹饪设备及烹饪套组
JP2004288550A (ja) 電磁調理器
JP2019169357A (ja) 加熱調理器
JP5550491B2 (ja) 電磁調理器
JP6383180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CN106923644B (zh) 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5844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319

Termination date: 20160305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15844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