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23224A - 回收单元以及检测体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回收单元以及检测体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23224A
CN102023224A CN2010102880455A CN201010288045A CN102023224A CN 102023224 A CN102023224 A CN 102023224A CN 2010102880455 A CN2010102880455 A CN 2010102880455A CN 201010288045 A CN201010288045 A CN 201010288045A CN 102023224 A CN102023224 A CN 1020232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f
detection bodies
unit
conveyance path
convey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8804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23224B (zh
Inventor
喜多川信宏
大前勇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ysmex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ysmex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21448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1064537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22121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342389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22831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439107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ysmex Corp filed Critical Sysmex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0232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232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232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232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4Details of the conveyor system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26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having blocks or racks of reaction cells or cuvett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4Details of the conveyor system
    • G01N2035/0401Sample carriers, cuvettes or reaction vessels
    • G01N2035/0412Block or rack elements with a single row of samples
    • G01N2035/0415Block or rack elements with a single row of samples moving in two dimensions in a horizontal plan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4Details of the conveyor system
    • G01N2035/046General conveyor features
    • G01N2035/0467Switching points ("aiguillag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检测体处理装置,包括:架子发送单元,发送保持了检测体容器的检测体架子;搬送单元,具备第1搬送路径以及第2搬送路径,且一端与架子发送单元连接;检测体处理单元,对由搬送单元的第1搬送路径搬送的检测体架子中保持的检测体容器内的检测体进行处理;以及架子回收单元,回收由搬送单元搬送的检测体架子,架子回收单元包括:第3搬送路径,可与第1搬送路径连接并在第1方向上搬送检测体架子;第4搬送路径,可与第2搬送路径连接并在第2方向上搬送检测体架子;储存部,储存检测体架子;以及移送部,使搬入到了第3搬送路径或者第4搬送路径中的检测体架子移送到储存部,架子回收单元可与搬送单元的另一端及架子发送单元连接。

Description

回收单元以及检测体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回收检测体架子的架子回收单元以及具备该架子回收单元的检测体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例如U.S.Patent No.5232081中,公开了一种检测体处理系统,具备:发送由用户配置的检测体架子的架子发送单元(rackunloading unit);搬送由架子发送单元发送的检测体架子的搬送部;针对由搬送部搬送的检测体架子中保持的检测体进行分析、涂抹标本制作等处理的检测体处理部;以及回收由搬送部搬送的检测体架子的架子回收单元(rack collecting unit)。
在所述U.S.Patent No.5232081中,公开了具备分析装置、移送部、发送部、回收部的检测体分析系统。在该检测体分析系统中,在移送部的右侧中配置了发送部,在左侧配置了回收部。发送部将收容了检测体的检测体架子逐个送出到移送部。移送部与分析装置连接,从检测体架子的移送方向的上游向下游移送检测体架子。通过分析装置对所移送的检测体进行分析,之后进而通过移送部移送该检测体架子,回收到回收部中。在该检测体分析系统中,通过交替连接第1架子发送·回收单元和第2架子发送·回收单元而构成发送部以及回收部。第1、第2架子发送·回收单元分别具备:从外部取入检测体架子并在规定方向上搬送的取入部;从取入部接收并积蓄检测体架子的积蓄部;在所述规定方向上搬送从积蓄部接收到的检测体架子并送出到外部的送出部,在所述发送部以及回收部中,以使第1架子发送·回收单元的取入部与第2架子发送·回收单元的送出部连通的方式,连接了第1、第2架子发送·回收单元。
这样的检测体处理系统设置在医院或者检查中心等设施中,根据设施中的检测体处理系统的设置场所的结构,在远离架子发送单元的位置处配置架子回收单元,除此以外,有时还将架子回收单元配置在架子发送单元的附近的位置等,在架子回收单元以及架子发送单元的配置位置中要求变动。但是,在所述U.S.Patent No.5232081记载的检测体分析系统中,虽然在发送部以及回收部中可以容易地增设架子发送·回收单元,但无法将回收部配置在发送部的附近等,而无法使回收部、发送部的配置位置产生变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仅由所附的权项限定,并且不受本发明内容部分中的陈述的任何程度上的影响。
即,本发明提供以下:
(1)一种架子回收单元,能够使用于第1检测体处理装置和第2检测体处理装置中,该第1检测体处理装置将从架子发送单元发送的检测体架子通过在第1方向上搬送检测体架子的第1搬送路径,经由检测体处理单元搬送到架子回收单元,该第2检测体处理装置将从架子发送单元发送的检测体架子通过在第1方向上搬送检测体架子的第1搬送路径搬送到检测体处理单元之后,通过在与第1的方向相反的第2方向上搬送检测体架子的第2搬送路径搬送到架子回收单元,所述架子回收单元的特征在于包括:
第3搬送路径,能够与所述第1搬送路径连接,能够在所述第1方向上搬送检测体架子;
第4搬送路径,能够与所述第2搬送路径连接,能够在所述第2方向上搬送检测体架子;
储存部,储存检测体架子;以及
移送部,将搬入到所述第3搬送路径或者所述第4搬送路径中的检测体架子移送到所述储存部。
(2)在所述(1)所述的架子回收单元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5搬送路径,将储存在所述储存部中的检测体架子搬出到所述架子回收单元的外部。
(3)在所述(2)所述的架子回收单元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架子送入部,从所述储存部向所述第5搬送路径送入检测体架子。
(4)在所述(1)所述的架子回收单元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3搬送路径以及所述第4搬送路径设置在所述储存部的一端侧。
(5)在所述(2)所述的架子回收单元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3搬送路径以及所述第4搬送路径设置在所述储存部的一端侧,
所述第5搬送路径设置在所述储存部的另一端侧。
(6)在所述(1)所述的架子回收单元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3搬送路径构成为能够在所述第1方向上搬送检测体架子,并向所述架子回收单元的外部搬出所述检测体架子,
所述第4搬送路径构成为能够在所述第2方向上搬送检测体架子,并向所述架子回收单元的外部搬出所述检测体架子。
(7)在所述(1)所述的架子回收单元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4搬送路径构成为能够在所述第1方向以及所述第2方向上搬送检测体架子。
(8)在所述(1)~(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架子回收单元中,其特征在于:相互并行地配置所述第3搬送路径和所述第4搬送路径。
(9)在所述(1)所述的架子回收单元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移送部构成为在与所述第3搬送路径以及所述第4搬送路径搬送检测体架子的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移送检测体架子。
(10)在所述(1)所述的架子回收单元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部的上面以及所述第3搬送路径以及所述第4搬送路径的上面形成为实质上相等的高度,
所述移送部构成为使所述第3搬送路径以及所述第4搬送路径上的检测体架子向所述储存部的方向滑动。
(11)一种检测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
架子发送单元,发送保持了检测体容器的检测体架子;
搬送单元,具备用于在第1方向上搬送从所述架子发送单元发送的检测体架子的第1搬送路径、以及用于在与所述第1方向相反的第2方向上搬送检测体架子的第2搬送路径,且该搬送单元的一端侧与所述架子发送单元连接;
检测体处理单元,对通过所述搬送单元的所述第1搬送路径搬送的所述检测体架子中保持的所述检测体容器内的检测体进行处理;以及
架子回收单元,回收由所述搬送单元搬送的所述检测体架子,
所述架子回收单元包括:
第3搬送路径,能够与所述第1搬送路径连接,能够在所述第1方向上搬送检测体架子;
第4搬送路径,能够与所述第2搬送路径连接,能够在所述第2方向上搬送检测体架子;
储存部,储存检测体架子;以及
移送部,用于将搬入到所述第3搬送路径或者所述第4搬送路径中的检测体架子移送到所述储存部,
所述架子回收单元能够与所述搬送单元的另一端侧以及所述架子发送单元连接。
(12)在所述(11)所述的检测体处理装置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2架子回收单元,具有与所述架子回收单元相同的结构,
所述架子回收单元以及所述第2架子回收单元能够相互连接,以使所述架子回收单元的所述第3搬送路径与所述第2架子回收单元的第3搬送路径相连,使所述架子回收单元的所述第4搬送路径与所述第2架子回收单元的第4搬送路径相连。
(13)在所述(11)或(12)所述的检测体处理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架子发送单元具有与所述架子回收单元相同的结构。
(14)在所述(11)所述的检测体处理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架子回收单元具备:第5搬送路径,用于将储存在所述储存部中的检测体架子搬出到所述架子回收单元的外部。
(15)在所述(14)所述的检测体处理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3搬送路径以及所述第4搬送路径设置在所述储存部的一端侧,
所述第5搬送路径设置在所述储存部的另一端侧。
根据所述(1)或者(11)的结构,可以比以往提高检测体处理装置的结构要素的配置的自由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检测体处理系统的第1配置例中的整体结构的概略俯视图。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检测体发送装置以及检测体回收装置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示出检测体容器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检测体架子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5A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共用单元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5B是示出从箭头A的方向观察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共用单元的第1搬送路径以及第2搬送路径时的放大侧面图。
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血液分析装置具备的测定单元的结构的框图。
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涂抹标本制作装置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1配置例中的检测体处理系统的动作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9是说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1配置例中的检测体处理系统的检测体架子的搬送路径的示意图。
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检测体处理系统的第2配置例中的整体结构的概略俯视图。
图11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2配置例中的检测体处理系统的动作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2是说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2配置例中的检测体处理系统的检测体架子的搬送路径的示意图。
图13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检测体处理系统的第3配置例中的整体结构的概略俯视图。
图14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3配置例中的检测体处理系统的动作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5是说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3配置例中的检测体处理系统的检测体架子的搬送路径的示意图。
图16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检测体处理系统的第4配置例中的整体结构的概略俯视图。
图17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4配置例中的检测体处理系统的动作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8是说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4配置例中的检测体处理系统的检测体架子的搬送路径的示意图。
图19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检测体处理系统的第5配置例中的整体结构的概略俯视图。
图20A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5配置例中的检测体处理系统的动作的流程的流程图(前半部分)。
图20B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5配置例中的检测体处理系统的动作的流程的流程图(后半部分)。
图21是说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5配置例中的检测体处理系统的检测体架子的搬送路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检测体处理系统的第1配置例]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检测体处理系统的第1配置例中的整体结构的概略俯视图。如图1所示,检测体处理系统1具备:检测体发送装置2、检测体搬送装置3、血球分析装置5、涂抹标本制作装置6、检测体回收装置7、系统控制装置8。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检测体处理系统1经由通信网络与检查信息管理装置9可通信地连接。
检测体搬送装置3具有检测体搬送单元3a、3b、3c以及4,这些检测体搬送单元3a、3b、3c以及4以在图中横向延伸的方式相互串联地连接。血液分析装置5具备3个测定单元51、52、53和信息处理单元54,在检测体搬送单元3a的后方配置了测定单元51,在检测体搬送单元3b的后方配置了测定单元52,在检测体搬送单元3c的后方配置了测定单元53。另外,在检测体搬送单元4的后方配置了涂抹标本制作装置6。
另外,检测体搬送装置3具备:沿着检测体搬送单元3a、3b、3c以及4这全部横向直线地设置,向图中左方向搬送保持了多个检测体的检测体架子的搬送线路3F;以及与搬送线路3F并行地设置,向图中右方向搬送检测体架子的返回线路3R。另外,为了向测定单元51、52、53以及涂抹标本制作装置6供给检测体,在检测体搬送单元3a、3b、3c以及4上分别在左右方向上延设了搬送检测体架子L的测定线路3M。在搬送线路3F与各测定线路3M之间,设置有:用于从搬送线路3F向测定线路3M的起点移送检测体架子的移送路径、并且保持检测体架子的区域即分析前架子保持部33、43;以及用于从测定线路3M的终点向搬送线路3F或者返回线路3R移送检测体架子的移送路径、并且保持检测体架子的区域即分析后架子保持部34、44。
可以发送检测体架子的检测体发送装置2与检测体搬送装置3的右端连接,通过检测体搬送装置3的搬送线路3F搬送由该检测体发送装置2发送的检测体架子。另外,可以回收检测体架子的检测体回收装置7在第1配置例中与检测体发送装置2连接。检测体架子从搬送线路3F经由搬送目的地的测定单元51、52、53或者与涂抹标本制作装置6对应的检测体搬送单元3a、3b、3c或者4中的分析前架子保持部33或者处理前架子保持部43被移送到测定线路3M,在测定线路3M上搬送,而被供给到搬送目的地即测定单元51、52、53或者涂抹标本制作装置6。在第1配置例中,在检测体被供给到测定单元51、52、53或者涂抹标本制作装置6之后,检测体架子L从测定线路3M经由分析后架子保持部34或者处理后架子保持部44被移送到返回线路3R,通过返回线路3R被搬送到右方向,经由检测体发送装置2而回收到检测体回收装置7中。
另外,检测体回收装置7可以从检测体发送装置2分离,可以与检测体搬送装置3的左端连接。这样,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检测体回收装置7可以变更其配置,可以与设施对应地配置在适当的位置。以下,对所述检测体处理系统1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检测体发送装置2以及检测体回收装置7的结构>
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检测体发送装置以及检测体回收装置的结构的俯视图。检测体发送装置2具备架子发送单元21和预处理单元22。该检测体发送装置2可以配置在检测体架子中收纳的多个检测体容器。在所述检测体发送装置2的架子发送单元21上,连接有检测体回收装置7。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检测体回收装置7具备1个架子回收单元71。
图3是示出检测体容器的外观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检测体架子的外观的立体图。如图3所示,检测体容器T呈现管状,上端开口。在内部中收容有从患者提取的血液检测体,上端的开口被盖部CP密封。检测体容器T由具有透光性的玻璃或者合成树脂构成,可以视觉辨认内部的血液检测体。另外,在检测体容器T的侧面,粘贴有条形码标签BL1。在该条形码标签BL1中,印刷有表示检测体ID的条形码(检测体条形码)。检测体架子L可以排列保持10个检测体容器T。在检测体架子L中,以垂直状态(立位状态)保持各检测体容器T。另外,在检测体架子L的侧面,粘贴有条形码标签BL2。在该条形码标签BL2中,印刷有表示架子ID的条形码(架子条形码)。
架子发送单元21与架子回收单元71是同一结构。图5A是示出用作架子发送单元21以及架子回收单元71的共用单元20的结构的俯视图,图5B是在箭头A的方向上观察共用单元20的第1搬送路径206以及第2搬送路径207时的放大侧面图。共用单元20具有用于收容收容了检测体容器T的检测体架子L的凹状的架子收容部201。该架子收容部201呈现长方形形状,可以同时收容多个检测体架子L。另外,检测体架子L以横向排列检测体容器T的方式收容在所述架子收容部201中。在架子收容部201中,设置了用于检测检测体架子L的传感器202、203、和用于移送检测体架子L的卡合部(engagingpart)201a。传感器202以及203是光学式传感器,传感器202具备发光部202a和受光部202b,传感器203具备发光部203a和受光部203b。发光部202a配置在架子收容部201的左前侧的位置,受光部202b配置在架子收容部201的右侧中央的位置。另外,发光部203a配置在架子收容部201的左后侧的位置,受光部203b配置在架子收容部201的右侧中央的位置。发光部202a配置成朝向右斜后方发出光。受光部202b配置成跨越架子收容部201而接收该光。另外,发光部203a配置成朝向右斜前方发出光,受光部203b配置成跨越架子收容部201接收该光。因此,通过架子收容部201中收容的检测体架子L,从发光部202a或者203a发出的光被遮挡,受光部202b或者203b的受光等级降低,从而由架子传感器202或者203检测到该检测体架子L。由架子传感器202、203检测出的检测体架子L与卡合部(engaging part)201a卡合(engage),卡合部201a以与检测体架子L卡合的状态向后方移动,从而在架子收容部201上移送检测体架子L。
在架子收容部201的最里侧(后方),设置有用于向左侧搬出检测体架子的第3搬送路径209。第3搬送路径209具备可以向左右方向移动的突出部205。直到向架子送出位置204移送检测体架子L为止,该突出部205在架子送出位置204的右端附近的位置处等待,如果检测体架子L到达架子送出位置204,则向左方向移动。被所述突出部204按压,而检测体架子L向左移送。另外,该架子送出位置204的左右两侧的壁存在欠缺。由此,在第3搬送路径的左右两端部分中,形成了开口209a以及开口209b。因此,从共用单元20向外部送出被突出部205按压的检测体架子L。
另外,在架子收容部201的前方,设置有2个平行的搬送路径即第1搬送路径206以及第2搬送路径207。在包围共用单元20的架子收容部201的壁中,第1搬送路径206以及第2搬送路径207的左右两侧的部分分别存在欠缺,在第1搬送路径206以及第2搬送路径207的左右两端部分中,形成了开口206a、206b以及开口207a、207b。因此,可以将检测体架子L搬入到第1搬送路径206以及第2搬送路径207,并且从第1搬送路径206以及第2搬送路径207向其他单元搬出检测体架子L。第1搬送路径206以及第2搬送路径207包括环状的传动带(影线部分)以及具有对其进行旋转驱动的电动机的带式输送机。第1搬送路径206向X1方向(左方向)搬送检测体架子L,第2搬送路径207向X2方向(右方向)搬送检测体架子L。另外,第1搬送路径206以及第2搬送路径207还可以在X1方向以及X2方向这两个方向上搬送检测体架子。另外,在第1搬送路径206的左端部,设置有可以从第1搬送路径206的上面突出的挡块206c。对挡块206c进行驱动,以便在使搬入到第1搬送路径206中的检测体架子L在第1搬送路径206上停止的情况下,从第1搬送路径206的上面突出,在使搬入到第1搬送路径206中的检测体架子L向X1方向上通过的情况下,从第1搬送路径206的上面向下方引入。另外,在第2搬送路径207的右端部中,设置有可以从第2搬送路径207的上面突出的挡块207c。对挡块207c进行驱动,以便在使搬入到第2搬送路径207中的检测体架子L在第2搬送路径207上停止的情况下,从第2搬送路径207的上面突出,在使搬入到第2搬送路径207中的检测体架子L向X2方向上通过的情况下,从第2搬送路径207的上面向下方引入。另外,图5B示出第1搬送路径206的挡块206c向下方引入,第2搬送路径207的挡块207c向上方突出了时的状态。
架子收容部201的上面、第1搬送路径206的上面、以及第2搬送路径207的上面的高度对齐,形成了大至相等的平面。另外,在共用单元20中,设置有用于将搬入到第1搬送路径206或者第2搬送路径207中的检测体架子L移送到后方的架子移送部208。所述架子移送部208呈现横长的棒状,可以在从第2搬送路径207到架子收容部201的前后方向的中间位置为止的范围内在前后方向上移动。通过使搬入到第1搬送路径206或者第2搬送路径207中的检测体架子L的前侧配置的架子移送部208向后方移动,架子移送部208接触到检测体架子L的前面,进而架子移送部208向后方移动,从而检测体架子L被推动到后方。由此,检测体架子L可以向后方被移送至超过卡合部201a的位置,之后通过卡合部201a检测体架子L被移送至架子送出位置204。这样,共用单元20还可以将搬入到第1搬送路径206的检测体架子L直接地搬出到左侧的装置,或者还可以将搬入到第2搬送路径207的检测体架子L直接地送出到右侧的装置,或者可以将处于第1搬送路径206或者第2搬送路径207中的检测体架子L移送到架子收容部201,进而还可以将架子收容部201中收容的检测体架子L移送到架子送出位置204之后,送出到左侧的装置。
所述结构的共用单元20具备包括CPU以及存储器等的控制部20a。通过该控制部20a,对所述共用单元20的机构进行控制。另外,共用单元20具备Ethernet(注册商标)接口,为了经由LAN与其他装置(信息处理单元54以及系统控制装置8)进行通信而可与这些装置连接。另外,在共用单元20中,设置有操作面板20b,用户可以操作该操作面板20b而对共用单元20提供各种指示。
用作架子发送单元21的共用单元20的架子收容部201作为由用户配置检测体架子L的架子配置部211而发挥功能。同样地,用作架子发送单元21的共用单元20的卡合部201a作为卡合部211a而发挥功能,传感器202、203作为传感器212、213而发挥功能,突出部205作为突出部215而发挥功能,第1搬送路径206以及第2搬送路径207作为第1搬送路径216以及第2搬送路径217而发挥功能,第3搬送路径209作为第3搬送路径219而发挥功能,架子移送部208作为架子移送部218而发挥功能,控制部20a作为控制部21a而发挥功能。
用作架子回收单元71的共用单元20的架子收容部201作为用于储存所回收的检测体架子L的架子储存部711而发挥功能。同样地,用作架子回收单元71的共用单元20的卡合部201a作为卡合部711a而发挥功能,传感器202、203作为传感器712、713而发挥功能,突出部205作为突出部715而发挥功能,第1搬送路径206以及第2搬送路径207作为第1搬送路径716以及第2搬送路径717而发挥功能,第3搬送路径209作为第3搬送路径719而发挥功能,架子移送部208作为架子移送部718而发挥功能,控制部20a作为控制部71a而发挥功能。
在第1配置例中,在架子发送单元21的右侧连接了架子回收单元71。此时,以架子发送单元21的第1搬送路径216与架子回收单元71的第1搬送路径716直线地连接,而且架子发送单元21的第2搬送路径217与架子回收单元71的第2搬送路径717直线地连接的方式,配置了架子发送单元21以及架子回收单元71。
在架子发送单元21的左侧,连接了预处理单元22。从架子送出位置214(相当于共用单元20的架子送出位置204)送出到左侧的检测体架子L被搬入到预处理单元22。所述预处理单元22具备可以收容多个检测体架子L的俯视时四边形形状的架子配置部221。另外,预处理单元22在架子配置部221的里侧,具备条形码读取部22b。所述条形码读取部22b可以同时读出检测体架子L中收容的多个检测体容器T的检测体条形码,而且还可以读出检测体架子L的架子条形码。在所述条形码读取部22b中,设置有检测体容器T检测用的光学传感器(未图示),在检测体架子L到达了条形码读取部22b的条形码读取位置时,通过该光学传感器检测有无检测体容器T。另外,条形码读取部22b在架子配置部221中的最里侧的条形码读出位置的正上方,具备使多个检测体容器T同时水平旋转的水平旋转机构(未图示)。从架子发送单元21的架子送出位置214送出的检测体架子L从左方向被搬入到预处理单元22,而到达条形码读出位置。之后,检测体架子L中收容的检测体容器T通过水平旋转机构水平旋转,同时通过条形码读取部22b从条形码标签BL1中读出检测体ID,从检测体架子L的条形码标签BL2中读出架子ID。
从架子配置部221的左右的壁,分别突出有卡合部221a。所述卡合部221a与由条形码读取部22b读取了检测体条形码以及架子条形码的检测体架子L卡合,而向前方移动。由此,检测体架子L在架子配置部221上向前方移动。架子配置部221的最前侧的位置是架子送出位置222。在该架子送出位置222的前侧,设置了检测体架子L的搬送路径223,在搬送路径223与架子送出位置222之间,突出设置有壁状的隔开部224。在隔开部224中设置了可以向左右方向移动的突出部225。直到向架子送出位置222移送检测体架子L为止,该突出部225在架子送出位置222的右端附近的位置处等待,在检测体架子L到达架子送出位置222之后,向左方向移动。被所述突出部225推动,而向左方向移送检测体架子L。另外,该架子送出位置222的左右两侧的壁存在欠缺。因此,从预处理单元22送出被突出部225推动的检测体架子L。如图1所示,在预处理单元22的左侧,连接了检测体搬送装置3,架子送出位置222与检测体搬送装置3的搬送线路3F直线地连接。由此,从架子送出位置222送出的检测体架子L被导入到检测体搬送装置3的搬送线路。
另外,在架子送出位置222的附近,设置有架子条形码读取用的条形码读出器222a。由该条形码读出器222a读取被搬送到架子送出位置222中的检测体架子L的架子ID,所读取出的架子ID被发送到系统控制装置8。系统控制装置8如后所述,接收该架子ID,由此决定该检测体架子L的搬送目的地。
另外,搬送路径223的左右两侧的壁也存在欠缺,搬送路径223与后述检测体搬送装置3的返回线路以及所述架子发送单元21的第2搬送路径217直线地连接。由此,搬送路径223从检测体搬送装置3的返回线路中接收检测体架子L,将该检测体架子L搬出到架子发送单元21的第2搬送路径217。
所述结构的预处理单元22具备包括CPU以及存储器等的控制部22a。通过该控制部22a,对所述预处理单元22的机构进行控制。另外,预处理单元22具备Ethernet(注册商标)接口,经由LAN与信息处理单元54以及系统控制装置8可通信地分别连接。
<检测体搬送装置3的结构>
接下来,对检测体搬送装置3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检测体处理系统1具备包括4个检测体搬送单元3a、3b、3c以及4的检测体搬送装置3。在血球分析装置5的3个测定单元51、52、53的前方,独立地配置有检测体搬送单元3a、3b、3c。检测体搬送单元3a、3b、3c中的相邻的2个被相互连接,可以交换检测体架子L。另外,最右侧的检测体搬送单元3a与所述检测体发送装置2连接,以搬送线路3F与预处理单元22的架子送出位置222直线地连接,而且返回线路3R与预处理单元22的搬送路径223直线地连接的方式配置。由此,可以将从检测体发送装置2搬出的检测体架子L导入到搬送线路3F中,并且从返回线路3R向检测体发送装置2送出检测体架子L。
通过搬送线路3F向图中左方向搬送从检测体发送装置2搬出到检测体搬送装置3的检测体架子L。检测体搬送装置3可以按照从系统控制装置8提供的搬送目的地的指示,使应向搬送目的地即测定单元51、52、53或者涂抹标本制作装置6搬送检测体架子L的搬送线路3F上搬送的检测体架子L在分析前架子保持部33、43中临时等待,之后移送到测定线路3M。另外,各检测体搬送单元3a、3b、3c、4可以将向测定单元51、52、53或者涂抹标本制作装置6供给了检测体后的检测体架子L从测定线路3M的终点移送到分析后架子保持部34、44后在分析后架子保持部34、44中临时等待,之后移动到搬送线路3F或者返回线路3R。沿着搬送线路3F向搬送方向下游侧(左侧)搬送移送到搬送线路3F的检测体架子L,沿着返回线路3R向搬送方向上游侧(右侧)搬送移送到返回线路3R的检测体架子L。
<血球分析装置5的结构>
血球分析装置5是光学式流式细胞术方式的多项目血球分析装置,关于血液检测体中包含的血球取得侧方散射光强度、荧光强度等,根据这些对检测体中包含的血球进行分类,并且针对每个种类对血球数计数,针对每个种类对这样分类出的血球进行分色,而制作出散布图,并显示该散布图。所述血球分析装置5具备:对血液检测体进行测定的测定单元51、52、53;以及由计算机构成,对从测定单元51、52、53输出的测定数据进行处理,并显示血液检测体的分析结果的信息处理单元54。
血球分析装置5如图1所示,具备3个测定单元51、52、53和1个信息处理单元54。信息处理单元54与3个测定单元51、52、53可通信地连接,可以对这些3个测定单元51、52、53的动作分别进行控制。另外,信息处理单元54还与分别配置在3个测定单元51、52、53的前侧的3个检测体搬送单元3a、3b、3c可通信地连接。
图6是示出测定单元51的结构的框图。如图6所示,测定单元51具有:从检测体容器(採血管)T中吸引检测体即血液的检测体吸引部511;根据由检测体吸引部511吸引出的血液来调制测定中使用的测定试样的试样调制部512;以及从由试样调制部512调制出的测定试样中检测血球的检测部513。另外,测定单元51还具有:用于将通过检测体搬送单元3a的测定线路3M搬送的检测体架子L中收容的检测体容器T取入到测定单元51的内部的取入口(未图示);以及从检测体架子L将检测体容器T取入到测定单元51的内部,将检测体容器T搬送至由检测体吸引部511进行吸引的位置的检测体容器搬送部515。
检测部513可以通过稍流DC检测法对RBC(红血球)检测以及PLT(血小板)进行检测。另外,检测部513可以通过SLS-血红蛋白法进行HGB(血红蛋白)检测,可以通过使用了半导体激光器的流式细胞术法进行WBC(白血球)的检测。
测定单元52以及53的结构与测定单元51相同,具备检测体吸引部、试样调制部、检测部、以及检测体容器搬送部。
<涂抹标本制作装置6的结构>
涂抹标本制作装置6吸引血液检测体,将其滴在显微镜载片上,使该血液检测体在显微镜载片上薄薄地延伸,使其干燥后,对该显微镜载片供给染色液而对显微镜载片上的血液进行染色,从而制作涂抹标本。
图7是示出涂抹标本制作装置6的概略结构的框图。如图7所示,涂抹标本制作装置6具备检测体分注部61、涂抹部62、显微镜载片搬送部63、染色部64、控制部65。
检测体分注部61具备吸引管(未图示),使该吸引管刺入在检测体搬送单元4的测定线路3M上搬送的检测体架子L的检测体容器T的盖部CP,而从该检测体容器T中吸引血液检测体。另外,检测体分注部61构成为将所吸引出的血液检测体滴在显微镜载片上。涂抹部62对在显微镜载片上滴下的血液检测体进行涂抹并使其干燥,进而,在显微镜载片上进行印刷。
显微镜载片搬送部63用于使由涂抹部62涂抹了血液检测体的显微镜载片收容在未图示的盒中,进而搬送该盒。染色部64对由显微镜载片搬送部63搬送至染色位置的盒内的显微镜载片,供给染色液。控制部65按照从检测体搬送装置3提供的标本制作指示,对检测体分注部61、涂抹部62、显微镜载片搬送部63、以及染色部64进行控制,执行所述涂抹标本制作动作。
<系统控制装置8的结构>
系统控制装置8由计算机构成,对检测体处理系统1的整体进行控制。该系统控制装置8从检测体发送装置2中受理检测体架子L的编号,决定该检测体架子L的搬送目的地,将指示向搬送目的地搬送检测体架子L的搬送指示数据发送到检测体发送装置2、检测体搬送装置3、以及检测体回收装置7。
<检查信息管理装置9的结构>
检查信息管理装置9是管理与设施内中的检查相关的信息的装置即所谓LIS(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实验室信息系统),不仅与血液分析装置5,而且还与其他临床检测体检查装置连接。所述检查信息管理装置9由计算机构成,接收从操作人员输入、或者从电子记录系统等其他装置发送的测定命令,存储并管理测定命令。进而,检查信息管理装置9受理来自系统控制装置8的命令要求,将所要求的测定命令发送到系统控制装置8,并且,从血液分析装置5接收分析结果,存储并管理该分析结果。
<第1配置例中的检测体处理系统的动作>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检测体处理系统1的第1配置例中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8是示出第1配置例中的检测体处理系统1的动作的流程的流程图,图9是说明第1配置例中的检测体处理系统1的检测体架子L的搬送路径的示意图。图9所示的箭头表示检测体架子L的搬送路径。在检测体处理系统1进行的开始检测体处理的情况下,首先操作人员对架子发送单元21的操作面板21b进行操作,将检测体处理的开始指示提供到检测体处理系统1。当在该状态下将检测体架子L配置到架子发送单元21(步骤S101)后,由传感器212、213检测架子配置部211中配置的检测体架子L。控制部21a对卡合部211a进行驱动而使检测体架子L向后方移动至架子送出位置214,进而对突出部215进行驱动而将该检测体架子L送出到预处理单元22(步骤S102)。
从架子发送单元21的架子送出位置214送出的检测体架子L向左方向被搬入到预处理单元22,到达条形码读出位置。当检测体架子L到达了条形码读取位置后,预处理单元22的控制部22a对条形码读取部22b进行控制,读取检测体架子L中保持的各检测体容器T的检测体ID以及该检测体架子L的架子ID(步骤S103)。
接下来,控制部22a对卡合部221a进行控制,在架子配置部221上将检测体架子L移送到前方的架子送出位置222,将所存储的架子ID、保持位置以及检测体ID发送到系统控制装置8。接收到架子ID、保持位置以及检测体ID的系统控制装置8向检查信息管理装置9询问测定命令(步骤S104),与架子ID、保持位置以及检测体ID对应起来存储测定命令。
当检测体架子L到达架子送出位置222,则控制部22a对条形码读出器222a进行控制,从该检测体架子L的架子条形码读取架子ID,将包括所读取出的架子ID的搬出指示要求数据发送到系统控制装置8。系统控制装置8当接收到该搬出指示要求数据后,从硬盘中检索与同一架子ID对应起来的测定命令,据此决定该检测体架子L的搬送目的地(步骤S105)。此处,对将测定单元52决定为检测体架子L的搬送目的地的情况进行说明。系统控制装置8将用于向所决定的搬送目的地搬送检测体架子L的搬送指示数据发送到预处理单元22、检测体搬送装置3。控制部22a当接收到搬送指示数据后,对突出部225进行控制而将检测体架子L从架子送出位置222向左方向送出(步骤S106)。
检测体搬送装置3将检测体架子L通过搬送线路3F搬送至与在搬送指示数据中示出的搬送目的地的测定单元52对应的检测体搬送单元3b(步骤S107)。之后,当检测体架子L到达与搬送目的地的测定单元52对应的检测体搬送单元3b后,在该检测体搬送单元3b中,检测体架子L从搬送线路3F被移送到分析前架子保持部33,临时保持在分析前架子保持部33中。进而,该检测体架子L被移送到测定线路3M(步骤S108),该检测体架子L中保持的检测体被供给到测定单元52。
针对检测体架子L中保持的检测体,测定单元52进行检测体测定(步骤S109)。另外,在搬送目的地是涂抹标本制作装置6的情况下,制作检测体的涂抹标本。信息处理单元54根据测定数据取得检测体的分析结果,该分析结果被发送到系统控制装置8以及检查信息管理装置9。在所述检测体处理之后,检测体搬送单元3b将检测体架子L从测定线路3M移送到分析后架子保持部34,使检测体架子L临时等待。系统控制装置8将架子回收单元71决定为该检测体架子L的搬送目的地(步骤S110),将表示该搬送目的地的搬送指示数据发送到检测体搬送装置3以及检测体回收装置7。检测体搬送装置3将检测体架子L移送到返回线路3R(步骤S111),通过返回线路3R搬送(步骤S112)。
由返回线路3R搬送的检测体架子L经由预处理单元22的搬送路径223以及架子发送单元21的第2搬送路径217,被导入到架子回收单元71的第2搬送路径717,从第2搬送路径717被移送到架子储存部711(步骤S113)。
在第1配置例中,将检测体回收装置7配置在检测体发送装置2的旁边,在检测体处理系统1的整体中,检测体发送装置2和检测体回收装置7位于右端,所以操作人员可以在一个部位集中进行检测体架子L的配置以及回收。另外,在根据设施而需要在检测体处理系统1的整体中在右端进行检测体架子L的配置以及回收的情况下,第1配置例的检测体处理系统1成为适合于该设施的布局。
[检测体处理系统的第2配置例]
图10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检测体处理系统的第2配置例中的整体结构的概略俯视图。如图10所示,在检测体处理系统1的第2配置例中,检测体回收装置7并非在检测体发送装置2的旁边,而连接在检测体搬送装置3的左端。此处,检测体回收装置7配置成检测体搬送装置3的搬送线路3F与架子回收单元71的第1搬送路径716直线地连接,并且检测体搬送装置3的返回线路3R与架子回收单元71的第2搬送路径717直线地连接。
<第2配置例中的检测体处理系统的动作>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检测体处理系统1的第2配置例中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11是示出第2配置例中的检测体处理系统1的动作的流程的流程图,图12是说明第2配置例中的检测体处理系统1的检测体架子L的搬送路径的示意图。在图11中,步骤S201~S210的动作与第1配置例中的检测体处理系统1的动作中的步骤S101~S110的动作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
接收到将架子回收单元71指示为搬送目的地的搬送指示数据的检测体搬送装置3将检测体架子L移送到搬送线路3F(步骤S211),通过搬送线路3F搬送(步骤S212)。
通过搬送线路3F搬送的检测体架子L被导入到架子回收单元71的第1搬送路径716中,从第1搬送路径716移送到架子储存部711(步骤S213)。
在第2配置例中,将检测体回收装置7配置在检测体搬送装置3的左端,分离配置检测体发送装置2和检测体回收装置7,所以操作人员可以在检测体处理系统1的右端位置处进行检测体架子L的配置,在检测体处理系统1的左端位置处进行检测体架子L的回收。另外,在根据设施而需要在检测体处理系统1的整体中在右端进行检测体架子L的配置,在左端进行检测体架子L的回收的情况下,第2配置例的检测体处理系统1成为适合于该设施的布局。
[检测体处理系统的第3配置例]
图1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检测体处理系统的第3配置例中的整体结构的概略俯视图。如图13所示,在检测体处理系统10的第3配置例中,检测体回收装置70具备3个架子回收单元71、72、73。在各架子回收单元71、72、73中使用共用单元20,各架子回收单元71、72、73是相同的结构。用作架子回收单元72的共用单元20的架子收容部201作为用于储存所回收的检测体架子L的架子储存部721而发挥功能。同样地,用作架子回收单元72的共用单元20的第1搬送路径206以及第2搬送路径207分别作为第1搬送路径726以及第2搬送路径727而发挥功能。用作架子回收单元73的共用单元20的架子收容部201作为用于储存所回收的检测体架子L的架子储存部731而发挥功能,第1搬送路径206以及第2搬送路径207作为第1搬送路径736以及第2搬送路径737而发挥功能。
在第3配置例中,在架子发送单元21的右侧连接了检测体回收装置70。另外,对于各架子回收单元71、72、73,其相邻的2个相互连接,以架子发送单元21的第1搬送路径216与架子回收单元71、72、73的第1搬送路径716、726、736直线地连接,并且架子发送单元21的第2搬送路径217与架子回收单元71、72、73的第2搬送路径717、727、737直线地连接的方式,配置了架子发送单元21以及架子回收单元71、72、73。
<第3配置例中的检测体处理系统的动作>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检测体处理系统10的第3配置例中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14是示出第3配置例中的检测体处理系统10的动作的流程的流程图,图15是说明第3配置例中的检测体处理系统10的检测体架子L的搬送路径的示意图。在图14中,步骤S301~S309的动作与第1配置例中的检测体处理系统1的动作中的步骤S101~S109的动作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
从血液分析装置5接收到检测体的分析结果的系统控制装置8根据该分析结果来决定保持该检测体的检测体架子L的搬送目的地(步骤S310)。在该处理中,根据各种基准从架子回收单元71、72、73中选择搬送目的地。例如,以如下方式从架子回收单元71、72、73中决定搬送目的地:对于产生了检测体条形码的读取错误的检测体架子L,将搬送目的地作为架子回收单元71,对于保持在分析结果中包括表示需要再检查的信息的检测体的检测体架子L,将搬送目的地作为架子回收单元72,对于没有产生检测体条形码的读取错误,并且不包括需要再检查的检测体的检测体架子L,将搬送目的地作为架子回收单元73。系统控制装置8将表示所决定的搬送目的地的搬送指示数据发送到检测体搬送装置3以及检测体回收装置70。
检测体搬送装置3将检测体架子L从分析后架子保持部34移送到返回线路3R(步骤S311),通过返回线路3R搬送该检测体架子L(步骤S312)。通过返回线路3R搬送的检测体架子L经由预处理单元22的搬送路径223以及架子发送单元21的第2搬送路径217,被导入到架子回收单元71的第2搬送路径717中。之后,检测体架子L被分别回收到架子回收单元71、72、73中(步骤S313)。即,在搬送目的地是架子回收单元71的情况下,检测体架子L从架子回收单元71的第2搬送路径717被移送到架子储存部711而回收到架子回收单元71中,在搬送目的地是架子回收单元72的情况下,检测体架子L从架子回收单元72的第2搬送路径727被移送到架子储存部721而回收到架子回收单元72中,在搬送目的地是架子回收单元73的情况下,检测体架子L从架子回收单元73的第2搬送路径737被移送到架子储存部731而回收到架子回收单元73中。
在第3配置例中,将检测体回收装置70配置在检测体发送装置2的旁边,在检测体处理系统10的整体中使检测体发送装置2和检测体回收装置70位于右端,所以操作人员可以在一个部位集中进行检测体架子L的配置以及回收。另外,在根据设施而需要在检测体处理系统10的整体中在右端进行检测体架子L的配置以及回收的情况下,第3配置例的检测体处理系统10成为适合于该设施的布局。进而,检测体回收装置70具备多个架子回收单元71、72、73,所以检测体架子L的回收能力提高。另外,在架子回收单元71、72、73中分别回收了检测体架子L,所以在将所回收的检测体转移到后面的工序时无需由操作人员通过手动作业来区分,可以削减操作人员的工作量。例如,对于回收到架子回收单元71中的检测体,可以在集中实施了重贴检测体条形码或者去除检测体条形码上附着的污秽等为了能够读取检测体条形码而所需的处置之后,再次配置在检测体处理系统1中,对于回收到架子回收单元72中的检测体,可以集中转移到再检查,对于回收到架子回收单元73中的检测体,可以集中保存或者进行丢弃处理。
[检测体处理系统的第4配置例]
图1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检测体处理系统所涉及的第4配置例中的整体结构的概略俯视图。如图16所示,在检测体处理系统10的第4配置例中,检测体回收装置70并非在检测体发送装置2的旁边,而连接在检测体搬送装置3的左端。此处,检测体回收装置70配置成检测体搬送装置3的搬送线路3F与架子回收单元71、72、73的第1搬送路径716、726、736直线地连接,并且检测体搬送装置3的返回线路3R与架子回收单元71、72、73的第2搬送路径717、727、737直线地连接。
<第4配置例中的检测体处理系统的动作>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检测体处理系统10的第4配置例中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17是示出第4配置例中的检测体处理系统10的动作的流程的流程图,图18是说明第4配置例中的检测体处理系统10的检测体架子L的搬送路径的示意图。在图17中,步骤S401~S412的动作与第2配置例中的检测体处理系统1的动作中的步骤S201~S212的动作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此处,在步骤S410中的搬送目的地的决定动作中,与第3配置例同样地,按照规定的基准从架子回收单元71、72、73中选择搬送目的地。
搬送了搬送线路3F的检测体架子L被导入到架子回收单元71的第1搬送路径716中。之后,检测体架子L被分别回收到架子回收单元71、72、73中(步骤S413)。即,在搬送目的地是架子回收单元71的情况下,检测体架子L从架子回收单元71的第1搬送路径716被移送到架子储存部711而回收到架子回收单元71中,在搬送目的地是架子回收单元72的情况下,检测体架子L从架子回收单元72的第1搬送路径726被移送到架子储存部721而回收到架子回收单元72中,在搬送目的地是架子回收单元73的情况下,检测体架子L从架子回收单元73的第2搬送路径736被移送到架子储存部731而回收到架子回收单元73中。
在第4配置例中,将检测体回收装置70配置在检测体搬送装置3的左端,并分离配置检测体发送装置2和检测体回收装置70,所以操作人员可以在检测体处理系统10的右端位置处进行检测体架子L的配置,在检测体处理系统10的左端位置处进行检测体架子L的回收。另外,在根据设施而需要在检测体处理系统10的整体中在右端进行检测体架子L的配置,在左端进行检测体架子L的回收的情况下,第4配置例的检测体处理系统10成为适合于该设施的布局。进而,检测体回收装置70具备多个架子回收单元71、72、73,所以检测体架子L的回收能力提高。另外,在架子回收单元71、72、73中分别回收检测体架子L,所以在将所回收的检测体转移到后面的工序时操作人员无需通过手动作业来区分,可以削减操作人员的工作量。
[检测体处理系统的第5配置例]
图19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检测体处理系统的第5配置例中的整体结构的概略俯视图。如图19所示,在检测体处理系统100的第5配置例中,检测体发送装置200除了架子发送单元21、预处理单元22以外,还具备中继单元23。另外,在第5配置例中,具备架子回收单元71的检测体回收装置7与检测体搬送装置3的左端连接,架子发送单元21与预处理单元22分离,以与架子回收单元71前后反转的状态,配置在架子回收单元71的左侧。即,架子发送单元21被配置成架子送出位置214(图2参照)位于前侧,第1搬送路径216以及第2搬送路径217位于后侧。
中继单元23配置在与检测体搬送装置3的右端连接的预处理单元22的右侧。所述中继单元23由共用单元20构成,用作中继单元23的共用单元20的架子收容部201作为用于移送检测体架子L的架子移送部231而发挥功能。同样地,用作中继单元23的共用单元20的第1搬送路径206以及第2搬送路径207分别作为第1搬送路径236以及第2搬送路径237而发挥功能。
在第5配置例中的检测体处理系统100中,第1配置例中的检测体搬送装置3的返回线路3R作为用于将配置于架子发送单元21中的检测体架子L朝向预处理单元22以及中继单元23搬送的搬送线路3P而发挥功能。在所述第5配置例中的检测体处理系统100中,以使架子回收单元71的第1搬送路径716、检测体搬送装置3的搬送线路3F、预处理单元22的架子送出位置222(参照图2)、以及中继单元23的第1搬送路径236直线地连接,并且架子发送单元21的架子送出位置214(参照图2)、架子回收单元71的第2搬送路径717、检测体搬送装置3的搬送线路3P、预处理单元22的搬送路径223、以及中继单元23的第2搬送路径237直线地连接的方式,配置了架子发送单元21、架子回收单元71、检测体搬送装置3、预处理单元22、以及中继单元23。另外,可以从中继单元23的架子移送部231的最后侧处的架子送出位置(相当于共用单元20的架子送出位置204(参照图5A))向预处理单元22搬出检测体架子L。
<第5配置例中的检测体处理系统的动作>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检测体处理系统100的第5配置例中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20A以及图20B是示出第5配置例中的检测体处理系统100的动作的流程的流程图,图21是说明第5配置例中的检测体处理系统100的检测体架子L的搬送路径的示意图。当在向检测体处理系统100提供了检测体处理的开始指示之后,将检测体架子L配置在架子发送单元21中后(步骤S501),由传感器212、213检测架子配置部211中配置的检测体架子L。控制部21a对卡合部211a进行驱动而使检测体架子L向前方移动至架子送出位置214,进而对突出部215进行驱动而将该检测体架子L送出到架子回收单元71的第2搬送路径717(步骤S502)。之后,检测体架子L从架子回收单元71的第2搬送路径717被移送到检测体搬送装置3的搬送线路3P(步骤S503),通过搬送线路3P被搬送到右方向(步骤S504)。在搬送线路3P上搬送的检测体架子L经由预处理单元22的搬送路径223,被移送到中继单元23的第2搬送路径237(步骤S505)。
中继单元23将处于第2搬送路径237的检测体架子L经由架子移送部231移送到架子送出位置,进而通过突出部(相当于共用单元20的突出部205)向左方向移送,从而送出到预处理单元22(步骤S506)。步骤S507~S517的动作与第2配置例中的检测体处理系统1的动作中的步骤S203~S213的动作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
在第5配置例中,将检测体回收装置7与检测体搬送装置3的左端连接,将检测体发送装置200的架子发送单元21配置在检测体回收装置7的左侧,所以操作人员可以在一个部位集中进行检测体架子L的配置以及回收。另外,在根据设施而需要在检测体处理系统100的整体中在左端进行检测体架子L的配置以及回收的情况下,第5配置例的检测体处理系统100成为适合于该设施的布局。
在本实施方式中,架子回收单元71具备:在X1方向上搬送检测体架子的第1搬送路径716;在X2方向上搬送检测体架子的第2搬送路径717;储存检测体架子的架子储存部711;以及从第1搬送路径716以及第2搬送路径717将检测体架子移送到架子储存部711的架子移送部718。在第1配置例以及第3配置例中,第2搬送路径717发挥从配置在架子回收单元71的左侧的架子发送单元21的第2搬送路径217接收检测体架子的功能,在第5配置例中,第2搬送路径717发挥从配置在架子回收单元71的左侧的架子发送单元21的第3搬送路径219接收检测体架子的功能,在第2配置例以及第4配置例中,第1搬送路径716发挥从配置在架子回收单元71的右侧的检测体搬送装置3的搬送线路3F接收检测体架子的功能。因此,还可以将架子回收单元71配置在靠近检测体发送装置2、200的位置(第1配置例、第3配置例、以及第5配置例),还可以将架子回收单元71配置在远离检测体发送装置2的位置(第2配置例以及第4配置例)。
另外,在第1配置例以及第3配置例中,第2搬送路径717发挥从配置在架子回收单元71的左侧的检测体搬送装置3侧接收检测体架子的功能,在第2配置例、第4配置例以及第5配置例中,第1搬送路径716发挥从配置在架子回收单元71的右侧的检测体搬送装置3侧接收检测体架子的功能。因此,还可以在检测体搬送装置3的右侧配置架子回收单元71(第1配置例以及第3配置例),还可以在检测体搬送装置3的左侧配置架子回收单元71(第2配置例、第4配置例以及第5配置例)。这样,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检测体处理系统,与以往相比,提高了检测体处理系统的结构要素的配置的自由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架子回收单元71的第2搬送路径717不仅在X2方向而且还可以在X1方向上搬送检测体架子,所以在如第2配置例、第4配置例以及第5配置例那样将架子回收单元71配置于检测体搬送装置3的左侧的情况下,可以将从检测体搬送装置3搬出的检测体架子通过第2搬送路径717搬入到架子回收单元71中。因此,针对保持测定单元51等中的测定完成了的检测体的检测体架子,并非搬送线路3F而可以通过返回线路3R更平滑地将检测体架子回收到架子回收单元71中。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架子回收单元71可以将储存在架子储存部711中的检测体架子通过第3搬送路径719搬出到架子回收单元71的外部。在将架子回收单元71用作第1配置例、第2配置例、第3配置例、第4配置例中的架子发送单元21以及第5配置例中的中继单元23的情况下,第3搬送路径719发挥向预处理单元22侧搬出检测体架子的功能,在将架子回收单元71用作第5配置例中的架子发送单元21的情况下,第3搬送路径719发挥向架子回收单元71的第2搬送路径717搬出检测体架子的功能。因此,还可以将架子回收单元71用作架子发送单元21以及中继单元23,无需单独地分别设计以及开发架子回收单元71、架子发送单元21、以及中继单元23,可以比以往减少检测体处理系统的开发工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架子回收单元71具备用于从架子储存部711向架子送出位置(相当于架子送出位置204)送入检测体架子的卡合部711a。因此,无需将储存在架子储存部711中的检测体架子L通过架子移送部718送入到架子送出位置,而将架子移送部718专门用作向架子储存部711移送检测体架子的机构。因此,可以将第1搬送路径716以及第2搬送路径717上的检测体架子迅速地移送到架子储存部71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架子回收单元71的第1搬送路径716以及第2搬送路径717设置在架子储存部711的一端侧。因此,可以将架子移送部718移送检测体架子的移送方向仅设为一个方向(后方),所以可以简化架子移送部711的机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检测体处理系统中,架子回收单元71的第1搬送路径716可以在X1方向上搬送检测体架子并将其搬出到架子回收单元71的外部,第2搬送路径717可以在X2方向上搬送检测体架子并将其搬出到架子回收单元71的外部。在第3配置例中,架子回收单元71的第2搬送路径717发挥向邻接的架子回收单元72的第2搬送路径727搬出检测体架子的功能,在第4配置例中,架子回收单元71的第1搬送路径716发挥向邻接的架子回收单元72的第2搬送路径727搬出检测体架子的功能。因此,不论在检测体搬送装置3的右侧还是左侧配置了检测体回收装置的情况下,都可以通过多个架子回收单元来构成检测体回收装置,而设为多级式的检测体回收装置(第3配置例以及第4配置例)。由此,可以使检测体处理系统整体的检测体架子L的回收能力、即检测体架子L的可配置数容易地增大。另外,仅增设用作架子回收单元的共用单元20,便可容易地提高检测体回收装置的回收能力。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架子发送单元21具备:可以在X2方向上搬送从架子发送单元21的外部接收到的检测体架子而搬出到架子发送单元21的外部的第2搬送路径217;可以从架子送出位置214在X1方向上搬出检测体架子的第3搬送路径219;用于配置检测体架子的架子配置部211;以及将配置在架子配置部211中的检测体架子送入到架子送出位置214的卡合部211a。在第1~4配置例中,第3搬送路径219发挥向配置在架子发送单元21的左侧的预处理单元22侧搬出检测体架子的功能,在第5配置例中,第3搬送路径219发挥向配置在架子发送单元21的右侧的检测体搬送装置3侧搬出检测体架子的功能,并且,在第1、3配置例中,第2搬送路径217发挥向配置在架子发送单元21的右侧的架子回收单元71的第2搬送路径717搬出检测体架子的功能。因此,还可以将架子发送单元21配置在检测体搬送装置3的右侧(预处理单元22的右侧)(第1~4配置例),还可以使架子发送单元211前后方向反转而配置在检测体搬送装置3的左侧(第5配置例),还可以在架子发送单元21的右侧配置架子回收单元71(第1、3配置例)。这样,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检测体处理系统,与以往相比提高了检测体处理系统的结构要素的配置的自由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架子发送单元21具备:可以在X1方向上搬送从架子发送单元21的外部接收到的检测体架子并将其搬出到架子发送单元21的外部的第1搬送路径216;以及从第1搬送路径216以及第2搬送路径217向架子配置部211移送检测体架子的架子移送部218。在将架子发送单元21用作第2配置例、第4配置例以及第5配置例中的架子回收单元71的情况下,第1搬送路径216发挥从检测体搬送装置3接收检测体架子的功能,在将架子发送单元21用作第1配置例以及第3配置例中的架子回收单元71的情况下,第2搬送路径217发挥从检测体搬送装置3侧接收检测体架子的功能。因此,还可以将架子发送单元21用作架子回收单元71,无需分别单独地设计以及开发架子发送单元21以及架子回收单元71,可以与以往相比减少检测体处理系统的开发工时。
(其他实施方式)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具备可以相互连接检测体发送装置2的架子发送单元21和预处理单元22,但不限于此。也可以通过一体构成的1个单元来构成检测体发送装置。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一个架子发送单元21配置在检测体处理系统中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配置多个架子发送单元21。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在预处理单元22中,作为预处理从检测体条形码中读取检测体ID、从架子条形码中读取架子ID,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构成为不从条形码中读出检测体ID以及架子ID,而在无线标签中预先存储检测体ID以及架子ID的信息,并从该无线标签中读出检测体ID以及架子ID。另外,也可以代替检测体ID以及架子ID、或者除了它们,进行检测体量的检测、血液检测体中有无凝固的检测、血液检测体中的乳糜浓度的检测等其他预处理。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在第3配置例以及第4配置例中,叙述了在3个架子回收单元71、72、73中分别回收检测体架子L的结构,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构成为在多个架子回收单元中的一个架子回收单元中首先回收检测体架子L,在该一个架子回收单元中回收了规定数(例如,架子回收单元的检测体架子L的最大积载数)的检测体架子L之后,向其他架子回收单元回收检测体架子L。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将测定线路3M用作用于向测定单元供给检测体的搬送路径,但也可以将搬送线路3F用作用于向测定单元供给检测体的搬送路径。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共用单元20的第3搬送路径209通过利用突出部205推出检测体架子而将检测体架子搬出到共用单元20的外部,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与第1搬送路径206以及第2搬送路径207同样地通过带式输送机构成第3搬送路径209。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叙述了检测体处理系统1具备对检测体中包含的血球进行分类,并且针对每个血球种类对血球进行计数的血球分析装置5的结构,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构成为检测体处理系统具备免疫分析装置、血液凝固测定装置、生化学分析装置、尿分析装置等血球分析装置以外的检测体分析装置,向所述检测体分析装置的测定单元搬送血液检测体或者尿检测体。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叙述了血液分析装置5具备3个测定单元51、52、53以及信息处理单元54的结构,但不限于此。测定单元既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测定单元和信息处理单元也可以构成为一体。另外,也可以构成为不通过信息处理单元54对测定单元51、52、53的机构进行控制,而使各个测定单元具备包括CPU以及存储器等的控制部,通过这些控制部对各测定单元进行控制,信息处理单元对由各个测定单元得到的测定数据进行处理而生成检测体的分析结果。

Claims (15)

1.一种架子回收单元,能够使用于第1检测体处理装置和第2检测体处理装置中,该第1检测体处理装置将从架子发送单元发送的检测体架子通过在第1方向上搬送检测体架子的第1搬送路径,经由检测体处理单元搬送到架子回收单元,该第2检测体处理装置将从架子发送单元发送的检测体架子通过在第1方向上搬送检测体架子的第1搬送路径搬送到检测体处理单元之后,通过在与第1的方向相反的第2方向上搬送检测体架子的第2搬送路径搬送到架子回收单元,所述架子回收单元的特征在于包括:
第3搬送路径,能够与所述第1搬送路径连接,能够在所述第1方向上搬送检测体架子;
第4搬送路径,能够与所述第2搬送路径连接,能够在所述第2方向上搬送检测体架子;
储存部,储存检测体架子;以及
移送部,将搬入到所述第3搬送路径或者所述第4搬送路径中的检测体架子移送到所述储存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架子回收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5搬送路径,将储存在所述储存部中的检测体架子搬出到所述架子回收单元的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架子回收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架子送入部,从所述储存部向所述第5搬送路径送入检测体架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架子回收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3搬送路径以及所述第4搬送路径设置在所述储存部的一端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架子回收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3搬送路径以及所述第4搬送路径设置在所述储存部的一端侧,
所述第5搬送路径设置在所述储存部的另一端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架子回收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3搬送路径构成为能够在所述第1方向上搬送检测体架子,并向所述架子回收单元的外部搬出所述检测体架子,
所述第4搬送路径构成为能够在所述第2方向上搬送检测体架子,并向所述架子回收单元的外部搬出所述检测体架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架子回收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4搬送路径构成为能够在所述第1方向以及所述第2方向上搬送检测体架子。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架子回收单元,其特征在于:
相互并行地配置所述第3搬送路径和所述第4搬送路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架子回收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送部构成为在与所述第3搬送路径以及所述第4搬送路径搬送检测体架子的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移送检测体架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架子回收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储存部的上面以及所述第3搬送路径以及所述第4搬送路径的上面形成为实质上相等的高度,
所述移送部构成为使所述第3搬送路径以及所述第4搬送路径上的检测体架子向所述储存部的方向滑动。
11.一种检测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架子发送单元,发送保持了检测体容器的检测体架子;
搬送单元,具备用于在第1方向上搬送从所述架子发送单元发送的检测体架子的第1搬送路径、以及用于在与所述第1方向相反的第2方向上搬送检测体架子的第2搬送路径,且该搬送单元的一端侧与所述架子发送单元连接;
检测体处理单元,对通过所述搬送单元的所述第1搬送路径搬送的所述检测体架子中保持的所述检测体容器内的检测体进行处理;以及
架子回收单元,回收由所述搬送单元搬送的所述检测体架子,
所述架子回收单元包括:
第3搬送路径,能够与所述第1搬送路径连接,能够在所述第1方向上搬送检测体架子;
第4搬送路径,能够与所述第2搬送路径连接,能够在所述第2方向上搬送检测体架子;
储存部,储存检测体架子;以及
移送部,用于将搬入到所述第3搬送路径或者所述第4搬送路径中的检测体架子移送到所述储存部,
所述架子回收单元能够与所述搬送单元的另一端侧以及所述架子发送单元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检测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2架子回收单元,具有与所述架子回收单元相同的结构,
所述架子回收单元以及所述第2架子回收单元能够相互连接,以使所述架子回收单元的所述第3搬送路径与所述第2架子回收单元的第3搬送路径相连,使所述架子回收单元的所述第4搬送路径与所述第2架子回收单元的第4搬送路径相连。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检测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架子发送单元具有与所述架子回收单元相同的结构。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检测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架子回收单元具备:
第5搬送路径,用于将储存在所述储存部中的检测体架子搬出到所述架子回收单元的外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检测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3搬送路径以及所述第4搬送路径设置在所述储存部的一端侧,
所述第5搬送路径设置在所述储存部的另一端侧。
CN201010288045.5A 2009-09-16 2010-09-16 回收单元以及检测体处理装置 Active CN1020232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14489 2009-09-16
JP2009214489A JP2011064537A (ja) 2009-09-16 2009-09-16 検体処理装置
JP2009221210A JP5342389B2 (ja) 2009-09-25 2009-09-25 検体処理装置及び検体の搬送装置
JP2009-221210 2009-09-25
JP2009-228312 2009-09-30
JP2009228312A JP5439107B2 (ja) 2009-09-30 2009-09-30 ラック回収ユニッ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23224A true CN102023224A (zh) 2011-04-20
CN102023224B CN102023224B (zh) 2014-08-06

Family

ID=433856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88045.5A Active CN102023224B (zh) 2009-09-16 2010-09-16 回收单元以及检测体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EP (1) EP2299281B1 (zh)
CN (1) CN102023224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69088A (zh) * 2012-10-24 2014-06-18 霍夫曼-拉罗奇有限公司 用于定位样品器皿的系统和方法
CN104919322A (zh) * 2013-02-01 2015-09-16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自动分析装置
CN107430143A (zh) * 2015-03-18 2017-12-01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样本测定系统和架搬出搬入方法
CN107850609A (zh) * 2014-07-30 2018-03-27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自动分析装置
US10379130B2 (en) 2015-06-26 2019-08-13 Abbott Laboratories Reaction vessel exchanger device for a diagnostic analyzer
CN113330317A (zh) * 2019-02-08 2021-08-31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自动分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422352B2 (en) 2014-05-29 2022-08-23 Rarecyte, Inc. Automated substrate loading
CN106415356B (zh) 2014-05-29 2019-03-26 瑞尔赛特股份有限公司 用来将基板保持在二级装置内的设备
US11300769B2 (en) 2014-05-29 2022-04-12 Rarecyte, Inc. Automated substrate loading
JP6408899B2 (ja) * 2014-12-24 2018-10-17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測定システム、ラック搬出搬入ユニット、及びラック搬出搬入方法
KR20240035625A (ko) 2016-09-21 2024-03-15 넥스트큐어 인코포레이티드 Siglec-15를 위한 항체 및 이의 사용 방법
WO2018140073A1 (en) * 2017-01-27 2018-08-02 Rarecyte, Inc. Automated substrate loading
JP7285710B2 (ja) * 2019-06-28 2023-06-02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検査システム、収容装置、及びラック収容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32081A (en) * 1990-09-25 1993-08-03 Toa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Sampler for many samples and sample rack start/stock unit
JPH10282114A (ja) * 1997-04-10 1998-10-23 Hitachi Ltd 検体ラックの搬送方法及び自動分析装置
JP2001074754A (ja) * 1999-09-07 2001-03-23 Olympus Optical Co Ltd 自動分析装置
US20020031837A1 (en) * 1998-07-27 2002-03-14 Shigeki Matsubara Handling method of body fluid sample and analysis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CN101118245A (zh) * 2006-08-04 2008-02-06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自动分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04812A (ja) * 1998-04-20 1999-11-05 Hitachi Ltd 検体処理システム
JP2001153875A (ja) * 1999-11-29 2001-06-08 Olympus Optical Co Ltd 自動分析装置
JP3931110B2 (ja) * 2002-05-29 2007-06-13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自動分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32081A (en) * 1990-09-25 1993-08-03 Toa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Sampler for many samples and sample rack start/stock unit
JPH10282114A (ja) * 1997-04-10 1998-10-23 Hitachi Ltd 検体ラックの搬送方法及び自動分析装置
US20020031837A1 (en) * 1998-07-27 2002-03-14 Shigeki Matsubara Handling method of body fluid sample and analysis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2001074754A (ja) * 1999-09-07 2001-03-23 Olympus Optical Co Ltd 自動分析装置
CN101118245A (zh) * 2006-08-04 2008-02-06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自动分析装置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69088A (zh) * 2012-10-24 2014-06-18 霍夫曼-拉罗奇有限公司 用于定位样品器皿的系统和方法
CN104919322A (zh) * 2013-02-01 2015-09-16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自动分析装置
CN104919322B (zh) * 2013-02-01 2016-04-06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自动分析装置
CN107850609A (zh) * 2014-07-30 2018-03-27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自动分析装置
CN107850609B (zh) * 2014-07-30 2020-04-21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自动分析装置
CN107430143A (zh) * 2015-03-18 2017-12-01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样本测定系统和架搬出搬入方法
US10723552B2 (en) 2015-03-18 2020-07-28 Sysmex Corporation Sample measurement system and method of transporting in and out rack
US10379130B2 (en) 2015-06-26 2019-08-13 Abbott Laboratories Reaction vessel exchanger device for a diagnostic analyzer
CN113330317A (zh) * 2019-02-08 2021-08-31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自动分析装置
CN113330317B (zh) * 2019-02-08 2024-01-02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自动分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23224B (zh) 2014-08-06
EP2299281A3 (en) 2015-04-01
EP2299281A2 (en) 2011-03-23
EP2299281B1 (en) 2023-0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23224B (zh) 回收单元以及检测体处理装置
CN102023227B (zh) 检测体处理装置
JP5439107B2 (ja) ラック回収ユニット
CN107271709B (zh) 样本分析系统
CN103460055B (zh) 样本分析系统及样本分析装置
CN102109529B (zh) 检体处理装置、检体容器搬送装置以及检体处理方法
CN102292645B (zh) 自动分析装置及自动分析方法
CA2890131C (en) Multiple carrier and sleeve tray
US20120107793A1 (en) Sample process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processing sample
CN101852797B (zh) 样本分析仪及样本分析方法
CN101881781B (zh) 样本处理装置及样本处理方法
CN101713784B (zh) 检体处理装置、检体搬送装置以及检体搬送方法
CN109313209A (zh) 用于自动分析的系统和方法
CN102192974B (zh) 检体分析装置以及检体搬送方法
CN101852809B (zh) 样本处理装置及样本处理方法
JP5485766B2 (ja) 検体ラック搬送システム
EP3746799B1 (en) Sample sorting system, method of sorting sample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JP2007309675A (ja) サンプルラック供給回収装置
CN103364573B (zh) 被检物处理系统
CN102023226B (zh) 架子搬送装置以及检测体处理装置
CN103713142A (zh) 标本收纳装置、标本收纳方法及标本检查系统
CN102207499A (zh) 检体处理系统
CN102023110B (zh) 检测体处理装置、检测体的搬送装置以及检测体架子的搬送方法
JP3618067B2 (ja) 検体振分け装置
JP2018013447A (ja) 検体搬送仕分け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