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60055B - 样本分析系统及样本分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样本分析系统及样本分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60055B
CN103460055B CN201280015797.1A CN201280015797A CN103460055B CN 103460055 B CN103460055 B CN 103460055B CN 201280015797 A CN201280015797 A CN 201280015797A CN 103460055 B CN103460055 B CN 1034600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mple
determination unit
transport
unit
pa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1579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60055A (zh
Inventor
立谷洋大
朝原友幸
桑野桂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ysmex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ysmex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ysmex Corp filed Critical Sysmex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4600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600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600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600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0584Control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analys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0584Control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analysers
    • G01N35/00594Quality control, including calibration or testing of components of the analyser
    • G01N35/00603Reinspection of sampl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4Details of the conveyor system
    • G01N2035/0401Sample carriers, cuvettes or reaction vessels
    • G01N2035/0412Block or rack elements with a single row of samples
    • G01N2035/0415Block or rack elements with a single row of samples moving in two dimensions in a horizontal plan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26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having blocks or racks of reaction cells or cuvett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既能够防止样本处理效率低下又能够进行必要的复检的样本分析系统及样本分析装置。【解决方法】样本分析系统1具有3台测定单元41、分别与测定单元41对应的运送单元31~33、以及信息处理单元42,且能够与外部的主计算机6进行通信。测定单元41测定的样本位于测定线上时,信息处理单元42判断是否需要复检。需要复检时,在该测定单元41对样本进行复检。样本从测定线运向前方后,主计算机6判断是否需要复检。如果需要复检,在下游的测定单元41对样本进行复检。由此,既能够防止样本处理效率低下,又能够进行必要的复检。

Description

样本分析系统及样本分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配置有数个用于对样本容器内的样本进行测定的测定装置的样本分析系统、以及该样本分析系统所使用的样本分析装置。
技术背景
在此之前,人们已经知道一种样本检查系统,该样本检查系统用运送装置将样本运送到复数个样本测定装置,并根据样本的测定结果在样本测定装置中进行复检。
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样本检查系统,该样本检查系统具有复数个用于测定样本容器内的样本的测定单元、分别与复数个测定单元相对应的复数个样本运送装置、负责接收各个测定单元测定样本所得到的测定结果的检查信息管理装置。各个样本运送装置运送收纳有复数个样本容器的样本架,且其中设有下述部分:安放收纳有测定前的样本容器的样本架的分析前架安放部件、将从分析前架安放部件接受的样本架运送至用于向测定单元供应样本的样本供应位置的架运送部件、以及将分析完成后的样架从架运送部件接收过来并进行安放的分析后架安放部件。
在本样本检查系统中,在检查信息管理装置判断完成了第一次测定(初检)的样本是否需要复检之前,安放有该样本的样本架在架运送部件待机,在需要复检的情况下,样本架返回到样本供应位置。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0-248374号公报。
发明概要
发明想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样本检查系统中,检查信息管理装置要对有可能需要复检的所有测定项目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样本复检,因此需要花费较长时间才能完成判断,因此,样本架需要在架运送部件待机较长时间,期间,通过架运送部件运送其他样本架就会变得困难,有可能使样本处理效率下降。
本发明正是鉴于此课题而研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够防止样本处理效率降低,又能够进行必要的复检的样本分析系统及样本分析装置。
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的第一个部分涉及一种样本分析系统。这部分的样本分析系统具有:第一测定单元、配置在所述第一测定单元下游的第二测定单元、包括与第一测定单元对应设置的第一运送部件及与所述第二测定单元对应设置的第二运送部件的运送装置、用于获取所述第一或第二测定单元测定的样本的测定结果的信息处理部件。在此,所述第一运送部件具有向所述第一测定单元的第一样本供应位置运送样本容器的第一运送通道、以及将样本容器向下游送出的送出部件。所述第二运送部件具有将从上游送出的样本容器送往所述第二测定单元的第二样本供应位置的第二运送通道。所述信息处理部件根据所述第一测定单元测定的样本的测定结果判断是否需要在所述第一测定单元对该样本进行复检,在需要在所述第一测定单元中进行复检的情况下,由所述第一运送部件的所述第一运送通道将收纳有该样本的样本容器运送至所述第一样本供应位置,并使所述第一测定单元进行对该样本进行测定的处理。
通过本部分的样本分析系统,在各测定单元测定项目的范围内判断样本是否需要在各测定单元进行复检,因此能够快速判断是否需要复检。因此,根据该是否需要复检的结论,能够迅速在各测定单元进行复检,同时还能够将样本容器迅速从第一运送通道运出,将其他样本容器快速运入第一运送通道。通过这种方法,能够有效控制样本处理效率低下的问题,且能够进行所需要的复检。
在本部分的样本分析系统中,所述信息处理部件能够与外部的检查信息管理装置进行通信,所述检查信息管理装置根据所述第一测定单元测定的样本的测定结果、以及该检查信息管理装置中存储的其他检查信息,判断所述第一测定单元测定后的样本是否需要在所述第二测定单元进行测定,所述信息处理部件执行下述处理:将所述第一测定单元测定的样本的测定结果发送至所述检查信息管理装置的处理、以及从所述检查信息管理装置接收所述样本是否需要在所述第二测定单元进行测定的判断结果的处理。于是,对于已经判断为不需要在第一测定单元进行复检的样本,从检查信息管理装置获取是否需要在第二测定单元进行测定的信息,由此,在必要情况下由第二测定单元进行测定。
此时可以如下设计:所述检查信息管理装置中存储的其他检查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测定单元所测定的样本的过去的测定结果。
此时可以如下设计:所述第一测定单元能够就第一测定项目对样本进行测定,所述第二测定单元除了所述第一测定项目以外还能对第二测定项目进行测定。
此时可以如下设计:所述第一运送部件具有用于存放从所述第一运送部件的所述第一运送通道运送出来的样本容器的存放部件,所述信息处理部件执行下述处理:在判断所述第一测定单元测定的样本不需要在所述第一测定单元进行复检的情况下,将收纳该样本的样本容器运出到所述存放部件的处理、在从所述检查信息管理装置收到运到所述存放部件的样本容器的样本是否需要在所述第二测定单元进行测定的判断结果之前,使所述样本容器在所述存放部件待命的处理。由此,因为样本容器存放在存放部件期间,不会妨碍第一运送部件的第一运送通道中的样本容器的运送,因此,即使检查信息管理装置进行判断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也能够有效防止样本处理效率低下的问题发生。
此时,在从所述检查信息管理装置收到认为需要在所述第二测定单元进行测定的判断结果后,所述信息处理部件将该样本容器运送到所述第二测定单元的所述第二样本供应位置,并让第二测定单元对该样本进行测定。由此,在不妨碍样本处理效率的同时,根据从检查信息管理装置接收到的判断结果就能够适宜地利用第二测定单元进行测定。这种方法能够有效防止样本处理效率低下,同时,还能够保证在必要时进行复检。
此时可以如下设计:在本部分的样本分析系统中,所述信息处理部件就各个测定单元分别存储是否需要在各个测定单元进行复检的判断条件,当所述第一测定单元测定的样本的测定结果符合与所述第一测定单元相应的判断条件时,判断需要在所述第一测定单元进行复检。由此,能够迅速判断是否需要在各个测定单元进行复检。
此时可以如下设计:在本部分的样本分析系统中,所述信息处理部件在不使用所述检查信息管理装置中管理的检查信息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测定单元测定的样本的测定结果判断是否需要在该第一测定单元进行复检。由于在不使用检查信息管理装置中管理的信息的情况下就能判断样本是否需要复检,因此能够更加迅速地判断是否需要复检。
此时可以如下设计:在本部分的样本分析系统中,在所述第一测定单元测定的样本在该第一测定单元进行了复检的情况下,所述检查信息管理装置根据该复检的测定结果判断是否需要在所述第二测定单元对所述样本进行测定。根据更可靠的复检结果判断样本是否需要在第二测定单元进行测定,因此,判断是否需要在第二测定单元进行测定的判断将会更加准确。
此时可以如下设计:本部分的样本分析系统具有用于将样本容器运入所述运送装置的运入单元。所述第一测定单元位于所述运入单元一侧,所述第二测定单元相对于所述运入单元来说位于所述第一测定单元的下游。如此,将能够测定的测定项目比第二测定单元少的第一测定单元设定为初检用,能够降低检查成本。同时,下游的第二测定单元能够对上游的第一测定单元不能测定的项目进行测定,能够精确且高效地进行样本处理。
此时可以如下设计:在本部分的样本分析系统中,所述第一运送部件具有能够接受从上游运出的样本容器并将其运至下游的第三运送通道,且将该第三运送通道作为所述送出部件,此外,所述第一运送部件还具有能够将所述第三运送通道上的样本容器移送至所述第一运送部件的所述第一运送通道的容器移送部件。由此,如果样本需要进行测定的项目无法由上游的第一测定单元进行测定,该样本能够在不经由上游的第一运送部件的第一运送通道的情况下运入下游的第二运送部件的第二运送通道,因此能够在下游的第二测定单元迅速地对需要测定的样本进行测定。
此时可以如下设计:本部分的样本分析系统具有从所述运送装置回收完成测定的样本容器的回收单元。在此,所述各个运送部件具有用于将完成测定的样本容器运送至所述回收单元的第四运送通道,所述信息处理部件用相应的运送部件的第四运送通道将所述检查信息管理装置判断不需要在下游的第二测定单元进行测定的样本容器运送至所述回收单元。由此,用于将样本容器运送至回收单元的第四运送通道与其他运送通道分开设置,这样能够为其他运送通道空出更多空间,保证样本容器更加迅速的运送至各测定单元。
此时可以如下设计:本部分的样本分析系统中,所述运送装置运送安放有复数个样本容器的样本架,所述信息处理部件在所述第一测定单元对样本架中的一个样本容器内的样本进行测定的期间内,判断样本架中的其他样本容器内的样本是否需要由所述第一测定单元进行复检。由此,能够更加迅速地在第一测定单元进行复检。
此时可以如下设计:在本部分的样本分析系统中,所述信息处理部件包括第一判断控制部件和第二判断控制部件,其中所述第一判断控制部件根据所述第一测定单元测定的样本的测定结果判断该样本是否需要在所述第一测定单元进行复检,并根据所述第二测定单元测定的样本的测定结果判断该样本是否需要在所述第二测定单元进行复检,所述第二判断控制部件从所述检查信息管理装置接收所述第一测定单元测定的样本是否需要在所述第二测定单元进行测定的判断结果,且所述第一判断控制部件控制所述第一、第二测定单元和所述第一、第二运送部件的各个运送通道的作业,所述第二判断控制部件控制所述送出部件的作业。由此,第一判断控制部件判断样本是否需要在各测定单元进行复检,并控制第一、第二测定单元及第一、第二运送部件的各个运送通道,因此能够使样本的复检工作更加顺利、快速。其次,用于接收第一测定单元测定的样本是否需要在第二测定单元进行测定的判断结果的第二判断控制部件控制送出部件,因此能够顺利、快速地将样本送出至第二测定单元。
此时可以如下设计:在本部分的样本分析系统中,在获取了所述第一测定单元测定的样本的测定结果后,不论该信息处理部件所进行的是否需要复检的判断如何,所述信息处理部件都会将所述测定结果发送至所述检查信息管理装置。由此,检查信息管理装置根据样本的测定结果立即就能判断是否需要在第二测定单元进行测定,因此能够减少从检查信息管理装置获取是否需要在第二测定单元进行测定的判断结果时的等待时间。
此时可以如下设计:本部分的样本分析系统具有配置在所述第一测定单元的下游的第三测定单元。此时,所述运送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三测定单元相应配置的第三运送部件,所述信息处理部件能够与外部的检查信息管理装置进行通信,所述检查信息管理装置根据所述第一测定单元测定的样本的测定结果、以及该检查信息管理装置中存储的其他检查信息判断所述第一测定单元测定的样本是否需要在所述第二测定单元和所述第三测定单元的某一者中进行测定,所述信息处理部件执行下述处理:将所述第一测定单元测定样本的测定结果发送至所述检查信息管理装置的处理、以及从所述检查信息管理装置接收所述样本是否需要在所述第二测定单元和所述第三测定单元中的某一者中进行测定的判断结果的处理。
此时可以如下设计:在本部分的样本分析系统中,所述第一测定单元和所述第二测定单元分别测定血液试样中所含有的血细胞。
此时可以如下设计:在本部分的样本分析系统中,所述信息处理部件包括计算机装置,该计算机装置从所述各个测定单元分别接收测定结果并加以分析,此外还控制所述各个测定单元和各个运送部件的各个运送通道。由此,不必与各测定单元相对应地配置复数台计算机装置,因此能够降低产品成本。
此时可以如下设计:在本部分的样本分析系统中,所述信息处理部件包括与第一测定单元相对应地设置的第一信息处理单元、以及与所述第二测定单元相对应地设置的第二信息处理单元。
本发明的第二部分涉及一种能够向管理样本检查的相关检查信息的检查信息管理装置发送样本的测定结果的样本分析装置。本部分的样本分析装置具有:测定样本的测定单元、包括向所述测定单元的样本供应位置运送样本容器的运送通道以及将所述样本容器送出至下游的样本分析装置的送出部件的运送部件、获取所述测定单元测定的所述样本的测定结果的信息处理部件。在此,所述信息处理部件根据所述样本的测定结果判断所述样本是否需要在所述测定单元进行复检,如果需要在所述测定单元进行复检,则通过所述运送通道将所述样本容器运送至所述样本供应位置,并让所述测定单元测定所述样本,如果不需要在所述测定单元进行复检,则向所述检查信息管理装置查询是否需要在下游的样本分析装置进行所述样本的复检,如果从所述检查信息管理装置收到表示所述样本需要复检的判断结果,则由所述送出部件将所述样本容器送出至下游的样本分析装置。
通过本部分的样本分析装置能够达到与上述第一部分同样的效果。
发明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既能够防止样本处理效率低下又能够进行必需的复检的样本分析系统及样本分析装置。
通过下文中的实施方式的说明,本发明的效果及意义将更加明确。但是,下文所示实施方式只是本发明实施时的一个示例,本发明不受以下实施方式的任何限制。
附图说明
图1:实施方式的样本分析系统在从上俯视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实施方式的样本容器及样本架的结构图;
图3:实施方式的运送单元在从上俯视时的结构图;
图4:实施方式的样本分析系统的各单元以及装置的相互连接关系的示意图;
图5:实施方式的运送控制器、主计算机及前处理单元的结构概要图;
图6:实施方式的运送单元、测定单元及信息处理单元的结构概要图;
图7:实施方式的样本信息表及优先表的结构概念图;
图8: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单元的测定作业的流程图;
图9:实施方式中信息处理单元用测定单元得到的样本数据进行处理的流程图、以及主计算机判断是否需要进行第二复检的流程图;
图10:实施方式的样本架被运送至左台面时运送控制器进行的处理的流程图、以及主计算机就是否需要第二复检发送信息的流程图。
在此,附图只是为了进行说明,不具有限定本发明范围的性质。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用于对血液进行相关检查和分析的样本分析系统。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为样本分析系统1在从上方俯视时得到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的样本分析系统1由回收单元21、放入单元22、前处理单元23、运送单元31~33、三台测定单元41、信息处理单元42、运送控制器5构成。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样本分析系统1通过通信网络与主计算机6进行了可通信连接。
回收单元21、放入单元22、前处理单元23如图所示地左右接邻配置,以此便能够传递样本架L。同时,这些单元能够搭载能够安放10支样本容器T的复数个样本架L。
图2是样本容器T与样本架L的结构图。图(a)是样本容器T的外观斜视图,图(b)是安放了10支样本容器T的样本架L的外观斜视图。该图(b)中还显示了样本架L搭载在放入单元22时的朝向(图1的前后左右)。
参照图2(a),样本容器T是由具有透光性质的玻璃或合成树脂制成的管状容器,上端有开口。内部收纳从患者处采集来的血液样本,上端的开口用盖CP密封。样本容器T的侧面贴有条码标签BL1,条码标签BL1上印有表示样本ID的条形码。
参照图2(b),样本架L如图所示地在安放位置1~10设置了10个安放部件,以便能够并排安放10支处于垂直状态(竖立状态)的样本容器T。同时,样本架L的后侧面如图所示,贴有条形码标签BL2。条形码标签BL2上印有表示架ID的条形码。
返回图1,回收单元21收纳通过后述回收线回收的样本架L。
放入单元22收纳由使用者放入的样本架L,并将收纳的样本架L运出至前处理单元23。使用者在样本测定开始时,需要将收纳有样本的样本容器T放入样本架L,并将样本架L放置在放入单元22中。此后,该样本架L将被依次运送至下游(左侧)的单元并进行测定。
前处理单元23利用条形码单元B读取从放入单元22运送来的样本架L的架ID以及与样本架L的安放位置相对应的样本容器T的样本ID。此后,前处理单元23将条形码单元B读取到的信息传送至运送控制器5,并将读取完毕的样本架L运出至运送单元31。
运送单元31~33如图所示左右接邻配置,以便能够传递样本架L。运送单元31的右端与前处理单元23连接,能够传递样本架L。运送单元31~33如图所示,分别配置在三台测定单元41的前方。
运送单元31~33如图所示,设计有两条运送线,分别对应着样本架L运送至相应的测定单元41的情况、以及样本架L不运送至相应的测定单元41的情况。即是说,在测定单元41进行测定时,样本架L将沿着后方的向左的箭头所表示的“测定线”运送。如果要在下游(左侧)进行测定而不在测定单元41进行测定时,样本架L将沿着中间的向左的箭头所示的“供应线”运送,以便略过该测定单元41。同时,运送单元31~33如图所示,还设计有向回收单元21运送样本架L的向右的运送线。即,在样本架L不需要在下游进行测定时,将会沿着前方的向右的箭头所示的“回收线”运送并回收至回收单元21。
三台测定单元41在其各自的前方所配置的运送单元31~33的测定线上的一定位置(图中虚线箭头处)从样本架L中取出样本容器T,并对收纳在样本容器T中的样本进行测定。具体来说,测定单元41使从样本架L中拔出的样本容器T向后移动并将其取入内部,吸移样本容器T中收纳的样本,并对吸移的样本进行测定。测定单元41配置有能够对样本进行光学测定的光学检测器。将用样本与一定试剂调配成的测定试样供应至光学检测器,此时光学检测器将从测定试样中的各种血细胞检测出光学信息(侧向荧光信号、前向散射光信号、侧向散射光信号),并将其作为样本的数据。测定单元41获得的样本数据由信息处理单元42进行分析,并生成红细胞数、白细胞数等测定结果。测定单元41内的测定结束后,由测定单元41将样本容器T再次放回至原来的样本架L的安放部件。
信息处理单元42与三台测定单元41进行了可通信连接,并控制三台测定单元41的作业。信息处理单元42获取三台测定单元41得出的样本数据并进行分析处理。此外,信息处理单元42还通过通信网络与主计算机6进行了可通信连接,将分析处理后生成的测定结果发送至主计算机6。
运送控制器5控制回收单元21、放入单元22、前处理单元23、运送单元31~33的样本传送部件3a(参照图4)的运送作业。此外,运送控制器5还通过通信网络与主计算机6进行了可通信连接。运送控制器5从前处理单元23收到样本ID后,向主计算机6查询测定指令。之后,运送控制器5根据从主计算机6接收到的测定指令,决定从前处理单元23运出的样本架L的运送目的地,并控制运送单元31~33的样本传送部件3a(参照图4)将样本架L运送至运送目的地。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三台测定单元41中,右端与中央的测定单元41能够进行CBC项目与DIFF项目的测定,左端的测定单元41能够进行CBC项目、DIFF项目、RET项目的测定。CBC项目包括WBC(白细胞)、RBC(红细胞)、PLT(血小板)、HGB(血红蛋白)等,DIFF项目包括MONO(单核细胞)、EO(嗜酸性粒细胞)、BASO(嗜碱性粒细胞)、NEUT(中性粒细胞)、LYMPH(淋巴细胞)等,RET项目包括RET(网织红细胞)等。因此,样本架L中安放的样本的测定指令中如果只包含CBC项目与DIFF项目,则将样本架L运送至右端或中央的测定单元41。样本架L中安放的样本的测定指令中如果包含RET项目,则样本架L将被运送至左端的测定单元41。样本架L在被运送至充当运送目的地的测定单元41后,在该测定单元41对样本进行最初的测定(以下称“初检”)。信息处理单元42对测定单元41得到的样本数据进行分析,生成白细胞数、红细胞数、血小板数、血红蛋白浓度、单核细胞数、网织红细胞数等的测定结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初检的测定结果,有可能会再次进行测定。此种测定(以下称“复检”)包含有两种情况:即在进行初检的测定单元41中进行复检(以下称“第一复检”)、以及在进行初检的测定单元41下游(左侧)进行复检(以下称“第二复检”)。判断需要进行第一复检及第二复检的判断步骤将参照图8、图9在下文中进行说明。
图3为运送单元31在从上俯视时得到的结构图。此外,运送单元32、33也与运送单元31结构相同。
运送单元31具有右台面310、架运送部件320、左台面330、架运送部件340、350。图1中的测定线由架运送部件320构成。图1中的供应线由架运送部件340构成,图1中的回收线则由架运送部件350构成。
从上游(右侧)运出的样本架L的测定不在运送单元31对应的测定单元41进行时,该样本架L由架运送部件340的传送带341a、341b从架运送部件340的右端沿供应线直线运送至左端。之后,该样本架L将由架运送部件340的传送带341b送至下游(左侧)的运送单元32。
然后,如果从上游(右侧)运出的样本架L的测定要在运送单元31对应的测定单元41进行,则该样本架L将被放置在架运送部件340的右端位置。即,在传送带341a被驱动的情况下,架推送构件342向后方移动,使壁342a从图示状态转为略微突出于供应线上的状态。因此,从上游运出的样本架L遇到壁342a的阻挡并停止,以此被置于架运送部件340的右端位置。之后,架推送构件342再向后方移动,此样本架L以此被推到右台面310的运送通道311的前方。
当样本架L被推送至运送通道311的前方时,运送控制器5将该样本架L的架ID及样本架L中安放的样本容器T的样本ID发送至信息处理单元42。
透过型传感器312a、312b检测出被推送至运送通道311的样本架L后,架送入构件313与样本架L前端啮合并在此状态下向后移动,样本架L被送往后方。于是,样本架L送入架运送部件320的右端位置。
架运送部件320的传送带321a、321b能够分别由不同的步进电机(无图示)驱动,传送带321a、321b均能够向左右两个方向驱动。此外,传送带321a、321b上还设置有两个突起片(无图示),这两个突起片的宽度略大于样本架L的左右方向宽度。架运送部件320上的样本架L被传送带321a的突起片或传送带321b的突起片安放好,以此就能沿测定线向左或向右运送。样本架L被运送至架运送部件320的右端位置后,样本架L将在传送带321a或传送带321b的作用下沿着测定线向左移动。
样本架L从架运送部件320的右端位置向左侧移动,由此,样本容器T经过接触式容器传感器322的正下方时,容器传感器322的接触片因样本容器T而弯曲。因此,能够检测出样本容器T被安放在样本架L的哪个安放位置。
被容器传感器322检测出的样本容器T位于供应位置后,测定单元41的手部件(无图示)将样本容器T从样本架L中取出。取出的样本容器T在测定单元41内用于测定,然后,再次送回样本架L。此外,在样本容器T被取入测定单元41内部的期间,样本架L会在运送线上左右移动,使得容器传感器322恰当地检测出其他安放位置上的样本容器T的存在。
在此,如上所述,在测定单元41内进行测定后,信息处理单元42根据测定单元41得到的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信息处理单元42根据分析处理后得出的测定结果决定是否有必要在此测定单元41中再次对测定结果的来源样本进行测定(第一复检)。判断有必要进行第一复检时,样本架L将沿测定线向右移动,使充当第一复检的对象的样本容器T再次回到供应位置,并在测定单元41内对该样本容器T进行测定(第一复检)。
此后,在样本架L上安放的样本容器T中,成为了该测定单元41的测定对象的所有样本容器T完成测定及必要的第一复检后,样本架L由传送带321a、321b运送至架运送部件320左端的“运出位置”。此后,在架推送构件323的作用下,样本架L被推送至左台面330的运送通道331的后方位置。
被推送至运送通道331的样本架L被透过型传感器332a、332b检测出来以后,架送入构件333与样本架L后端啮合并在此状态下向前方移动,以此向前方运送样本架L。如此,样本架L被送入左台面330的前方位置。在左台面330前方位置附近安装有透过型传感器334a、334b。传感器334a、334b能够检测出位于左台面330的前方位置的样本架L。
样本架L被置于运送通道331后,运送控制器5向主计算机6查询该样本架L中安放的各样本是否需要在后段的测定单元41进行再次测定(第二复检)。主计算机6根据从信息处理单元42接收到的测定结果等,预先判断是否需要在后段的测定单元41进行第二复检,并与运送控制器5的查询相应地发送表示是否需要第二复检的内容。当样本架L所安放的样本中有一个以上的样本需要进行第二复检时,样本架L将被运送至下游(左侧)。反之,当样本架L所安放的所有样本都不需要进行第二复检时,该样本架L将沿回收线返回上游(右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样本架L位于右侧的两个运送单元31、32的左台面330时,如果判断有必要进行第二复检,则此样本架L运出至下游(左侧)的运送单元,并在左端的测定单元41进行第二复检。此外,当样本架L位于最左侧(最下游)的运送单元33的左台面330时,不判断是否需要第二复检,此样本架L沿回收线运送至上游(右侧)。
接下来,在左台面330的前方,架运送部件340与350之间的隔断部件352被控制着进行开合,样本架L被放置在架运送部件340的左端位置或架运送部件350的左端位置。
当样本架L被运至下游(左侧)的测定单元41时,隔断部件352将架运送部件340、350隔开,在此状态下,样本架L被架送入构件333移至架运送部件340的左端位置。之后,该样本架L由架运送部件340的传送带341b运送至下游的运送单元32。
另一方面,当样本架L不运往下游(左侧)的测定单元41时,隔断部件352的顶面降低至与架运送部件340的传送带341b的顶面相同的高度。之后,样本架L在架送入构件333的作用下穿过架运送部件340移至架运送部件350的左端位置。之后,该样本架L在架运送部件350的传送带351的作用下,从架运送部件350的左端向右端沿回收线直线运送,最终被运出至配置在运送单元31上游(右侧)的前处理单元23。如此,沿回收线向右运送的样本架L最终被收纳在回收单元21中。
图4是样本分析系统1的单元及装置的相互连接关系示意图。
在此,运送单元31~33分别被分为样本传送部件3a、样本供应部件3b进行图示。具体来说,样本传送部件3a是包含图3中的左台面330及架运送部件340、350在内的部分,它从相邻的两个运送单元中的一个接受样本架L,再运至另一个运送单元。样本供应部件3b是包含图3中的右台面310及架运送部件320在内的部分,它将样本架L运送至供应位置,以使得测定单元41进行样本测定。
集线装置11上连接着回收单元21、放入单元22、前处理单元23、三个样本传送部件3a、运送控制器5,且上述部分能够互相通信。集线装置12上连接着三个样本传送部件3a和信息处理单元42,且上述部分能够相互通信。集线装置13上连接着三个样本供应部件3b和信息处理单元42,且上述部分能够相互通信。集线装置14上连接着三个测定单元41和信息处理单元42,且上述部分能够相互通信。集线装置15上连接着信息处理单元42、运送控制器5、以及通过通信网络连接的主计算机6,且上述部分能够相互通信。
图5是运送控制器5、主计算机6及前处理单元23的结构概要图。
运送控制器5具有控制部件501、通信部件502、硬盘503、显示输入部件504。
控制部件501具有存储器501a。控制部件501执行存放在存储器501a或硬盘503中的计算机程序,以此控制回收单元21、放入单元22、前处理单元23、以及运送单元31~33的样本传送部件3a。通信部件502具有基于Ethernet(注册商标)标准与外部装置进行数据通信的数据接口,与集线装置11、15进行数据通信。
硬盘503中存储有用于控制对象装置的计算机程序。显示输入部件504由显示器及输入设备构成,其根据控制部件501输出的影像信号将图像显示在显示器上,此外还通过输入设备接受使用者的输入内容。
主计算机6与运送控制器5的结构相同,其具有控制部件601、通信部件602、硬盘603、显示输入部件604。硬盘603中存储着包括复数个受检者过去的测定结果及疾病信息等的检查信息、以及三个测定单元41能够测定的所有测定项目。
前处理单元23具有控制部件231、通信部件232、驱动部件233、传感器部件234、条形码单元B。
控制部件231具有存储器231a。控制部件231按照来自运送控制器5的控制部件501的指示执行控制部件231内的存储器231a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此对前处理单元23中的各部件进行控制。通信部件232与运送控制器5的通信部件502同样地能够与集线装置11进行数据通信。
条形码单元B读取的信息被输出至控制部件231。控制部件231将从条形码单元B收到的信息存放在存储器231a中,并通过通信部件232将其发送至运送控制器5。驱动部件233包括用于运送前处理单元23上的样本架L的构件,传感器部件234包括用于检测出前处理单元23上的样本架L的传感器。
回收单元21与放入单元22是在前处理单元23结构的基础上省略条形码单元B后组成的,为简便起见,在此省略结构图示及相关说明。
图6是运送单元31、测定单元41、信息处理单元42的结构概要图。在图6中,为简便起见,只分别显示了一台运送单元31与测定单元41,运送单元32、33及其他测定单元41也具有相同结构。
运送单元31与图5的前处理单元23相比省略了条形码单元B并追加了通信部件302b、驱动部件303b、传感器部件304b。
通信部件302a与集线装置11、12进行数据通信,通信部件302b与集线装置13进行数据通信。驱动部件303a由控制部件301控制,驱动部件303b通过通信部件302b被信息处理单元42控制。传感器部件304a将检测信号输出至控制部件301,传感器部件304b负责将检测信号通过通信部件302b输出至信息处理单元42。
通信部件302b、驱动部件303b及传感器部件304b包含在图4的样本供应部件3b中,通信部件302b、驱动部件303b及传感器部件304b以外的运送单元31的各部件包含在图4的样本传送部件3a内。驱动部件303a与传感器部件304a包括对位于图3的左台面330和架运送部件340、350上的样本架L进行运送和检出的构件。驱动部件303b与传感器部件304b包括对位于图3所示右台面310及架运送部件320上的样本架L分别进行运送和检出的构件。
测定单元41具有通信部件411、驱动部件412、传感器部件413、试样制备部件414、检测部件415。
通信部件411与运送单元31的通信部件302b同样地与集线装置14进行数据通信。驱动部件412包括用于执行样本测定的构件,传感器部件413包括用于检测出样本容器T的位置的传感器等。试样制备部件414将测定单元41内所吸移的样本与试剂进行混合搅拌后调制成测定用试样。检测部件415对试样制备部件414调制出的试样进行测定。测定后得到的样本数据经过通信部件411发送至信息处理单元42,并由信息处理单元42进行分析处理。
信息处理单元42的结构与图5的运送控制器5相同。
控制部件421通过通信部件422与集线装置13控制运送单元31中的各部件,并接收传感器部件304b的检测信号。此外,控制部件421通过通信部件422与集线装置14控制测定单元41中的各部件,并接收传感器部件413的检测信号和检测部件415测定的样本数据。硬盘423中存储着测定单元41进行的测定的相关信息(样本信息表)、以及向测定单元41提供样本的先后顺序的相关信息(优先表)。分别针对每个测定单元41设定样本信息表与优先表。
图7(a)是样本信息表的结构示意图。
样本信息表中设定有下述项目:存储架ID的架ID项目、存储样本ID的样本ID项目、存储样本容器T的安放位置的安放位置项目、存储样本在测定单元41中的测定次数的测定次数项目、存储所得到的测定结果是否为最终结果的结果项目。同时,在该图(a)中,为简单起见,结果项目中的各栏显示的是文字“最终”或“非最终”,但在实际使用中,结果项目的各栏中将会有表示“最终”、“非最终”的标记。
前文已提到,信息处理单元42在样本架L被推送至右台面310的运送通道311时从运送控制器5接收到架ID及样本ID。当样本架L沿测定线运送,容器传感器322检测出在该测定单元41进行测定的样本容器T后,信息处理单元42将该样本登记在样本信息表中。
样本在样本信息表上登记时,测定次数项目为“0”,结果项目为“非最终”。之后,对样本进行初检,测定次数项目变为“1”。根据初检的测定结果,如果判断不需要进行第一复检,则结果项目变为“最终”。对样本的第一复检结束后,测定次数变为“2”,结果项目变为“最终。”测定次数项目和结果项目的状态变化将在下文中参照图8、9进行说明。
图7(b)是优先表的结构示意图。
优先表显示了样本供应给测定单元41时的优先顺序。当要在该测定单元41进行测定的样本容器T被容器传感器322检测到以后,信息处理单元42便把各样本按照其被检测到的顺序登记在优先表中。因此,假设如图7(b)所示,先被登记的样本位于上方,后被登记的样本位于下方。图7(b)显示的是样本架L的10个安放位置中都安放有样本容器T时的优先表的一例。优先表的状态变化将在下文中参照图8、9进行说明。
图8是信息处理单元42的测定作业流程图。
当传感器312a、312b判断样本架L位于右台面310时(S101:是),信息处理单元42的控制部件421利用架送入构件313将样本架L送入架运送部件320(测定线)(S103)。推送至测定线的样本架L适当向左移动,并由容器传感器322检测出样本架L上是否安放有样本容器T。以此将样本登记在样本信息表与优先表中。
同时,在信息处理单元42进行关机处理(S102:是)之前,反复判断右台面310上是否有样本架L(S101)。
此后,控制部件421根据优先表将优先度最高的样本容器T运送至供应位置(S104)。样本容器T到达供应位置后,控制部件421将样本容器T取入测定单元41内,并从样本容器T中吸移样本(S105)。吸移完成后,控制部件421使样本容器T返回原来的样本架L的安放位置,并将该样本从优先表中删除(S106)。样本吸移完成之后,控制部件421与其他样本的吸移作业并行地进行测定及分析。
此后,控制部件421判断优先表中是否没有样本(S107)。例如,样本吸移作业依次进行,由S106从优先表中依次删除样本,因此,一定时间后,优先表中的所有样本将会消失。此外,已经完成吸移工作并从优先表中删除的样本,如后所述,如果被判断有必要进行第一复检,该样本将被再次追加至优先表中。此时,样本架L被传送带321a或321b向右驱动,并由此沿测定线向右移动。以此将样本容器T置于供应位置。控制部件421不断重复这种测定作业,在判断优先表中没有样本(S107:是)之前,一直重复S104~S106的处理。优先表中样本全部消失后(S107:是),控制部件421将此样本架L运送至架运送部件320的左端位置(运出位置)(S108)。
在S107中,当优先表中没有样本时,可能有样本还没有判断是否需要进行第一复检。此时,还未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复检的剩余样本如果被判断为有必要进行第一复检,则该样本将被再次登记到S107中被判断为没有样本的优先表中。此时,在后述S111判断为是,并对该样本进行处理。另一方面,如果还未判断是否需要复检的剩余样本均未被判断为需要第一复检,则在S107中被判断为没有样本的优先表将继续保持没有样本的状态。
之后,控制部件421参考样本信息表判断该样本架L中安放的全部样本的结果项目是否为“最终”(S109)。全部测定结果项目都为“最终”时(S109:是),控制部件421将样本架L推出到左台面330(S110),并使处理返回至S101。另一方面,当全部结果项目不都是“最终”时(S109:否),控制部件421将再次判断该样本架L的样本是否登记在优先表中(S111)。其中,结果项目由初始状态的“非最终”变更为“最终”的步骤将参照图9(a)进行说明。
优先表中还有样本时(S111:是),控制部件421将优先度最高的样本容器T运送至供应位置(S112)。此时,传送带321a或321b向右驱动,样本架L以此沿测定线向右运送。以此将样本容器T运送至供应位置。
此后,控制部件421从此样本容器T中吸移样本(S113),并将该样本从优先表中删除(S114),使处理返回至S109。此时,控制部件421在样本吸移完成后,与其他样本的吸移并列地并行测定和分析。此外,当优先表中没有样本时(S111:否),控制部件421使处理返回S109。处理返回S109后,当S109的判断为否且S111的判断也为否时,样本架L将被再次运送至运出位置。如此反复进行测定,直至全部样本的结果项目都变为“最终”。
图9(a)是信息处理单元42用测定单元41得出的样本数据进行处理的流程图。
信息处理单元42的控制部件421从测定单元41接收到样本数据(S121:是)后,根据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S123)。其中,在信息处理单元42进行关机处理(S122:是)前,判断是否接收到测定单元41的数据的判断工作(S121)将反复进行。
此后,控制部件421判断步骤S121中收到的数据是否为初检获得的数据(S124)。具体而言,控制部件421参照数据源样本的样本信息表,当数据源样本的测定次数为“0”时,判断该数据是初检获得的数据,当测定次数为“1”时,则判断不是初检获得的数据。
如果步骤S121中得到的数据为初检数据(S124:是),则控制部件421将根据S123获得的测定结果判断是否需要进行第一复检(S125)。其中,判断是否需要进行第一复检的判断条件与各个测定单元41相对应地存储在信息处理单元42的硬盘423中。在判断是否需要第一复检时,当S123的分析处理中得到的各测定项目的数值——例如红细胞数或白细胞数不在一定范围内,则判断有必要进行第一复检。该判断处理不使用S123得到的测定结果以外的检查信息。
关于判断是否需要第一复检时用到的判断条件,例如设定了下述复检规则:“IFWBC>100THENRetest(DIFF)(如果WBC>100那么复检(DIFF))”。这一规则用IF-THEN(如果-那么)语句表示,IF(如果)部分(条件部分)中对一定事实是否发生进行设定,THEN(那么)部分中对实施复检的作业命令进行设定。在这里的示例中,当WBC的测定结果大于100时,将会有对该DIFF项目实施复检的指示。此外,当复检规则设定为例如“IFRBC<30THENRetest(CBC)(如果RBC<30那么复检(CBC))”时,如果RBC的测定结果小于30,就会有CBC项目的复检指示。
判断是否需要第一复检后,如果判断为此样本有必要进行第一复检(S126:是),则控制部件421在此样本的测定结果上附加上表示非最终结果的信息,并将其发送至主计算机6(S127)。此外,控制部件421把该样本追加至优先表中(S128),并使样本信息表的测定次数项目的数字加1(S131)。此时,当优先表最上方的样本正在执行吸移作业时,S128追加的样本将被追加至优先表从上方起第二位的位置。当优先表最上方的样本并非正在执行吸移作业时,S128追加的样本将被追加至优先表最上方的位置。因此,被判断为有必要接受第一复检的样本将先于其他样本进行吸移和测定。
此外,当S121接收到的测定结果不是初检的测定结果时(S124:否),或者当该样本被判断为没有必要进行第一复检时(S126:否),控制部件421向该样本的测定结果中附加上表示最终结果的信息,并将其发送至主计算机6(S129)。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初检的第一复检的次数的上限被设定为一次。
此后,控制部件421将该样本在样本信息表上的结果项目变更为“最终”(S130),并在样本信息表的测定次数项目中加1(S131)。当样本架L中安放的全部样本的结果项目都为“最终”时,在图8的S109判断为是,该样本架将从测定线被推送至左台面330上。
图9(b)是主计算机6判断是否需要进行第二复检的判断处理流程图。
主计算机6的控制部件601在S127及S129中接收到信息处理单元42发送的测定结果(S301:是)后,对该样本是否需要进行第二复检进行判断(S302)。在判断该样本有必要进行第二复检时(S303:是),控制部件601决定由哪个测定单元41进行第二复检(S304)。根据包括采集该样本的患者过去的测定结果和疾病信息等在内的检查信息、以及三台测定单元41能够测定的所有测定项目,按照一定的判断条件判断是否需要进行第二复检并决定进行第二复检的测定单元41。该检查信息及测定项目预先存储在硬盘603中。在该处理中,比如,就一定的测定项目比较本次的测定结果(本次值)与上次的测定结果(上次值),比较两者的差与基准值,以此,当本次值偏离上次值的程度在基准值以上时,本次值将被判断为不可靠,并判断有必要对与本次测定结果相同的测定项目进行复检。此外,在能够测定被判断为需要复检的测定项目的测定单元41中,挑选测定负荷小的测定单元41作为进行第二复检的测定单元41。
关于主计算机6中存储的判断条件,例如设定下述复检规则:“IFAnemia?THENRetest(RET)(如果贫血?那么复检(RET))”。在此例中,若主计算机6中存储的疾病信息显示受检者为贫血,则指示进行RET的复检。此外,如果复检规则设定为“IFWBC(thistime)-WBC(lasttime)>30THENRetest(DIFF)(如果WBC(本次)-WBC(上一次)>30那么复检(DIFF))”,将本次的WBC的测定结果(本次值)与上一次的WBC的测定结果(上一次值)相比较,如果两者的差在基准值以上,则判断本次值的结果不可靠,并指示对测定项目中包含WBC的DIFF项目进行复检。
此后,控制部件601在硬盘603中存储下述内容:步骤S302中得出的是否需要进行第二复检的结论、判断需要第二复检时第二复检由哪个测定单元41进行、以及测定结果(S305)。S301~S305的处理将反复进行,直至主计算机6进行关机处理(S306:是)。
使用者能够任意设定信息处理单元42中的是否需要进行第一复检的判断条件、以及主计算机6中的是否需要进行第二复检的判断条件。使用者能够在各测定单元41所能测定的测定项目的范围内设定各测定单元41是否需要进行第一复检的判断条件。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3台测定单元41中,右端与中央的测定单元41能够进行CBC项目及DIFF项目的测定,因此对于这些测定单元41来说,能够在CBC项目及DIFF项目的范围内设定是否需要进行第一复检的判断条件。左端的测定单元41除了CBC项目、DIFF项目外还能进行RET项目的测定,因此对于此测定单元41来说,能够在CBC项目、DIFF项目及RET项目的范围内设定是否需要进行第一复检的判断条件。主计算机6则能够在CBC项目、DIFF项目及RET项目的范围内设定是否需要进行第二复检的判断条件。此时,使用者还能够在这些测定项目之外结合患者过去的测定结果记录等内容来设定是否需要进行第二复检的判断条件。
图10(a)是图8所示S110中样本架L被运入左台面330时的运送控制器5的处理流程图。
运送控制器5的控制部件501通过传感器332a、332b检测出左台面330的运送通道331上的样本架L后(S201:是),将向主计算机6查询在此样本架L中安放的样本中已经被该测定单元41测定过的样本是否需要进行第二复检(S203)。在运送控制器5实施关机处理(S202:是)前,反复判断是否检测出运送通道331上的样本架L(S201)。
控制部件501从主计算机6接收到是否需要进行第二复检的信息后(S204:是),根据接收的内容,判断样本架L安放的样本中是否有需要进行第二复检的样本(S205)。当有需要进行第二复检的样本时(S205:是),控制部件501将该样本架L运送至后面的测定单元41(S206)。当没有需要进行第二复检的样本时(S205:否),样本架L将被送入回收线,并被运送至回收单元21(S207)。
图10(b)是主计算机6发送是否需要进行第二复检的信息的处理流程图。
主计算机6的控制部件601收到运送控制器5查询是否需要进行第二复检的内容后(S311:是),向运送控制器5发送硬盘603中存储的表示该样本是否需要第二复检的内容,并在需要进行第二复检的情况下发送进行第二复检的测定单元41(S312)。在主计算机6实施关机处理(S313:是)前,反复重复S311~S312的处理。
综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如果判断需要在进行初检的测定单元41进行复检(第一复检),则位于该测定单元41的测定线上的样本架L将恰当地沿测定线左右移动,使样本送至测定单元41中。在此,由于由信息处理单元42的控制部件421进行第一复检的判断,因此能够保证该判断快速实施。样本的复检(第一复检)也因此得以迅速实施。
当位于该测定单元41的测定线上的样本架L中安放的全部样本的结果项目均为“最终”,且被判断为不需要进行复检(第一复检)时,该样本架L将会从测定线上被推送至左台面330。此时,由于判断结果项目是否为“最终”的判断工作以及第一复检的判断工作全部由信息处理单元42的控制部件421负责,因此该判断工作能够迅速完成。因此,处理完毕的样本架L能够迅速地从测定线被推送至左台面330,其他样本架L能够迅速地被运送至测定线。
此外,被推送至左台面330上的样本架L中的样本如果被判断为需要在其他测定单元41进行复检(第二复检),则样本架L将被运送至下游(左侧)的其他测定单元41,并进行复检(第二复检)。由此,在进行初检的测定单元41无法完成的复检也能够由其他测定单元41切实地完成。主计算机6中的控制部件601根据过去的检查信息和三台测定单元41能够测定的全部测定项目对第二复检进行判断。因此,能够就所有测定项目展开判断而不会出现遗漏,同时,还能够决定样本运往哪一个测定单元41。样本架L存放在左台面330上时,不会妨碍测定线及供应线上的其他样本架L的运送,因此,即使主计算机6进行判断需要花费一定时间,也能够防止样本处理效率低下。
在根据本实施方式中,无论是否需要进行第一复检,信息处理单元42的控制部件421均将测定结果发送至主计算机6(图9(a)的S127、S129)。因此,主计算机6能够预先判断是否需要第二复检,因此能够缩短运送控制器5的控制部件501的下述作业时间:从查询是否需要进行第二复检起(图10(a)的S203)到获取是否需要进行第二复检的结论的等待时间。
以上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局限于上文所述。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的例示中以血液为测定对象,但尿也能够充当测定对象。即,本发明也能用于检查尿的样本分析系统,同时,本发明还能用于对其他临床样本进行检查的临床样本分析系统。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运送系统由与各个测定单元41对应的运送单元31~33连接而成,但也可以使用一个运送装置,该运送装置在与各个测定单元41对应的区域分别设置了样本传送部件3a及样本供应部件3b。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运送单元31~33中,样本传送部件3a和样本供应部件3b采用了分离式设计,但不限于此,样本传送部件3a和样本供应部件3b也能够采用一体式设计。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右台面310与架运送部件320上的样本架L的运送作业由信息处理单元42进行,但不限于此,还可以用信息处理单元42以外的其他单元或装置,如运送控制器5进行上述作业。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左台面330、架运送部件340、350上的样本架L的运送作业由运送控制器5进行,但不限于此,还可以由运送控制器5以外的其他单元或装置,如信息处理单元42进行上述作业。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放入放入单元22后的样本架L朝着测定单元41向下游方向(左)运送,测定结束后向上游方向(右)运送,并由设置在放入单元22一侧的回收单元21对其进行回收。但是,不限于此,还能够如下设计:测定结束后,向下游方向(左)进行运送,并回收到设置在运送单元33的相邻的左侧的回收单元中。此时,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样本架L经过运送单元31~33的回收线被回收。
另外,位于图3中的架运送部件320的样本架L不一定是一个,也能够将两个样本架L同时置于架运送部件320上,并使各个样本架L通过两条传送带321a、321b并列移动,以此处理各个样本架L中的样本。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信息处理单元42在完成对样本的分析处理工作后立刻将测定结果发送至主计算机6。但是,不限于此,信息处理单元42也可以在样本架L从测定线(架运送部件320)被推送至左台面330的时候将测定结果发送至主计算机6。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配置了一个信息处理单元42,该信息处理单元42也就是获取三台测定单元41中得到的样本数据并进行分析处理的计算机,但是,不限于此,还可以配备与三台测定单元41分别对应的三个信息处理单元,并将其作为进行分析处理的计算机。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复检的判断作业由信息处理单元42负责,第二复检的判断作业由主计算机6负责。但是,不限于此,第一复检的判断作业的一部分也可以由主计算机6负责,第二复检的判断作业的一部分也可以由信息处理单元42负责。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可以在权利要求所示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各种适宜的变更。
标号的说明
    1 … 样本分析系统
    5 … 运送控制器
    6 … 主计算机
   21 … 回收单元
   23 … 前处理单元
   31~33 … 运送单元
   41 … 测定单元
   42 … 信息处理单元
  310 … 右台面
  320 … 架运送部件
  330 … 左台面
  340 … 架运送部件
  341a、341b … 传送带
  342 … 架推送构件
  421 … 控制部件
  501 … 控制部件
  601 … 控制部件
    L … 样本架
    T … 样本容器

Claims (19)

1.一种样本分析系统,包括:
第一测定单元;
配置在所述第一测定单元下游的第二测定单元;
具有与所述第一测定单元相对应地配置的第一运送单元及与所述第二测定单元相对应地配置的第二运送单元的运送装置;
用于将样本容器运入所述运送装置的所述第一运送单元的运入单元;
用于获取所述第一或第二测定单元测定的样本的测定结果的信息处理部件;
其中,所述第一运送单元具有:接受从所述运入单元运入的样本容器并将其向下游方向送出的第一运送通道;通过所述第一测定单元的第一样本供应位置向运出位置运送样本容器的第二运送通道;配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运送通道之间的、能够将从所述第一运送通道接受的样本容器移送至所述第二运送通道的第一容器移送部件;配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运送通道之间的、能够接受并存放位于所述第二运送通道的所述运出位置的样本容器的第一存放部件;其中,所述第二运送通道能够沿着从接受样本容器的位置向所述运出位置的第一运送方向以及与所述第一运送方向相反的第二运送方向运送样本容器;
所述第二运送单元具有:接受从所述第一运送通道送出的样本容器并将其向下游方向运送的第三运送通道;通过所述第二测定单元的第二样本供应位置向运出位置运送从所述第一运送通道接受的样本容器的第四运送通道;配置在所述第三和第四运送通道之间的、能够将从所述第三运送通道接受的样本容器移送至所述第四运送通道的第二容器移送部件;配置在所述第三和第四运送通道之间的、能够接受并存放位于所述第四运送通道的所述运出位置的样本容器的第二存放部件;
所述信息处理部件能够与外部的检查信息管理装置进行通信;
所述信息处理部件能够将所述第一测定单元测定的样本的测定结果发送至所述检查信息管理装置;
所述信息处理部件能够根据所述第一测定单元测定的样本的测定结果判断是否需要在所述第一测定单元对该样本进行复检;
所述信息处理部件能够在收到该样本是否需要进行所述复检的判断结果之前,使收纳所述样本的样本容器在所述第二运送通道的所述运出位置待命;
所述信息处理部件能够在判断需要在所述第一测定单元中进行复检的情况下,将收纳有所述样本的样本容器从所述运出位置运送至所述第一样本供应位置,并使所述第一测定单元对所述样本进行测定;
关于在所述运出位置待命的样本容器中的样本,当判断不需要在所述第一测定单元中进行复检的情况下,所述信息处理部件能够将在所述运出位置待命的所述样本容器运出至所述第一存放部件,并向所述检查信息管理装置查询运出至所述第一存放部件的所述样本容器中的所述样本是否需要在所述第二测定单元进行测定;
所述信息处理部件能够在从所述检查信息管理装置收到所述样本是否需要在所述第二测定单元测定的判断结果之前,使收纳该样本的样本容器在所述第一存放部件待命;
从所述检查信息管理装置收到需要在所述第二测定单元测定所述样本的判断结果后,所述信息处理部件将在所述第一存放部件待命的收纳有所述样本的样本容器通过所述第一运送通道、所述第三运送通道、所述第二容器移送部件、所述第四运送通道运送到所述第二样本供应位置,并让所述第二测定单元对所述样本进行测定;
所述检查信息管理装置根据所述第一测定单元测定的样本的测定结果、以及该检查信息管理装置中存储的其他检查信息,判断所述第一测定单元测定后的样本是否需要在所述第二测定单元进行测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样本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查信息管理装置中存储的其他检查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测定单元所测定的样本的过去的测定结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样本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测定单元能够就第一测定项目对样本进行测定;
所述第二测定单元除了所述第一测定项目以外还能对第二测定项目进行测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样本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运送单元还具有将所述第一存放部件存放的样本容器运出至所述第一运送通道的第一运出部件;
所述信息处理部件从所述检查信息管理装置收到运出至所述第一存放部件的样本容器的样本需要在所述第二测定单元进行测定的判断结果后,控制所述运出部件,以便将在所述第一存放部件待命的所述样本容器从所述第一存放部件运出至所述第一运送通道;
所述第一运送通道将从所述第一存放部件运出的所述样本容器送出至所述第三运送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样本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运送单元还具有将所述第二运送通道的所述运出位置的样本容器运出至所述第一存放部件的第二运出部件;
当判断不需要在所述第一测定单元进行复检时,所述信息处理部件控制所述第二运出部件,以便将在所述第二运送通道的所述运出位置待命的样本容器运出至所述第一存放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样本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息处理部件就各个测定单元分别存储用于判断是否需要在各个测定单元进行复检的判断条件,当所述第一测定单元测定的样本的测定结果符合与所述第一测定单元相应的判断条件时,判断需要在所述第一测定单元进行复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样本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息处理部件在不使用所述检查信息管理装置所管理的检查信息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测定单元测定的样本的测定结果判断是否需要在该第一测定单元进行复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样本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测定单元测定的样本在该第一测定单元进行了复检的情况下,所述检查信息管理装置根据该复检的测定结果判断是否需要在所述第二测定单元对所述样本进行测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样本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样本分析系统还具有从所述运送装置回收完成测定的样本容器的回收单元;
所述第一运送单元具有用于将在所述第一测定单元完成测定的样本容器运送至所述回收单元的第五运送通道;
所述第二运送单元具有与所述第五运送通道连接的、用于将在所述第二测定单元完成测定的样本容器运送至所述回收单元的第六运送通道;
从所述检查信息管理装置收到表示运出至所述第一运送单元的所述第一存放部件的样本容器中的样本不需要在所述第二测定单元进行测定的判断结果时,所述信息处理部件将该样本容器从所述第一存放部件运出至所述第一运送单元的第五运送通道,用所述第五运送通道将其运送至所述回收单元。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样本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入单元和所述回收单元相对于所述第一测定单元和所述第二测定单元来说配置在同一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样本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送装置运送安放有数个样本容器的样本架;
在所述第一测定单元中对样本架中的一个样本容器内的样本进行测定的期间内,所述信息处理部件判断样本架中的其他样本容器内的样本是否需要在所述第一测定单元进行复检。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样本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息处理部件包括第一判断控制部件和第二判断控制部件,其中所述第一判断控制部件根据所述第一测定单元测定的样本的测定结果判断该样本是否需要在所述第一测定单元进行复检,并根据所述第二测定单元测定的样本的测定结果判断该样本是否需要在所述第二测定单元进行复检,所述第二判断控制部件从所述检查信息管理装置接收运出至所述第一运送单元的所述第一存放部件的样本容器中的样本是否需要在所述第二测定单元进行测定的判断结果;
所述第一判断控制部件控制所述第一测定单元、第二测定单元和所述第二运送通道、第四运送通道的作业;
所述第二判断控制部件控制所述第一运送通道和所述第三运送通道的作业。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样本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获取了所述第一测定单元测定的样本的测定结果后,不论该信息处理部件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复检,所述信息处理部件都会将所述测定结果发送至所述检查信息管理装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样本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样本分析系统具有配置在所述第二测定单元的下游的第三测定单元;
所述运送装置包含与所述第三测定单元相对应地配置的第三运送单元;
所述检查信息管理装置根据所述第一测定单元测定的样本的测定结果、以及该检查信息管理装置中存储的其他检查信息判断所述第一测定单元测定的样本是否需要在所述第二测定单元和所述第三测定单元中的其中之一进行测定,
所述信息处理部件从所述检查信息管理装置接收所述样本是否需要在所述第二测定单元和所述第三测定单元中的其中之一进行测定的判断结果。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样本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测定单元和所述第二测定单元分别测定血液试样中所含有的血细胞。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样本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息处理部件包括计算机装置,该计算机装置从所述第一测定单元和所述第二测定单元分别接收测定结果并加以分析,并且还控制所述第一测定单元、所述第二测定单元和所述第二运送通道、所述第四运送通道。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5其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样本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息处理部件包括与所述第一测定单元相对应地设置的第一信息处理单元、以及与所述第二测定单元相对应地设置的第二信息处理单元。
1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样本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查信息管理装置存储所述第一测定单元和所述第二测定单元能够测定的所有测定项目,并根据所述第一测定单元测定的样本的测定结果和该检查信息管理装置中存储的其他检查信息和所述所有测定项目,判断所述第一测定单元测定的样本是否需要在所述第二测定单元进行测定。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样本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息处理部件能够在所述第一测定单元能够测定的测定项目的范围内设定该信息处理部件判断是否进行复检的条件;
所述检查信息管理装置能够在所述第一测定单元和所述第二测定单元能够测定的测定项目的范围内设定该检查信息管理装置判断是否进行复检的条件。
CN201280015797.1A 2011-03-30 2012-03-27 样本分析系统及样本分析装置 Active CN1034600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76740 2011-03-30
JP2011076740A JP5787574B2 (ja) 2011-03-30 2011-03-30 検体分析システム
PCT/JP2012/057977 WO2012133437A1 (ja) 2011-03-30 2012-03-27 検体分析システムおよび検体分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60055A CN103460055A (zh) 2013-12-18
CN103460055B true CN103460055B (zh) 2016-01-13

Family

ID=469311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15797.1A Active CN103460055B (zh) 2011-03-30 2012-03-27 样本分析系统及样本分析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829497B2 (zh)
EP (1) EP2693219A4 (zh)
JP (1) JP5787574B2 (zh)
CN (1) CN103460055B (zh)
WO (1) WO201213343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21109B2 (ja) * 2013-02-05 2017-11-01 株式会社オネスト 検体分析システム
DE102015001103A1 (de) * 2015-01-30 2016-08-04 K.L. Kaschier- Und Laminier Gmbh Verbundwerkstoff für eine Airbagabdeckung
JP6778486B2 (ja) * 2015-12-14 2020-11-04 株式会社テクノメデイカ 検体搬送仕分けシステム
JP6850545B2 (ja) 2016-03-31 2021-03-31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検体分析システム
CN106874656B (zh) * 2017-01-16 2019-11-01 迪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实验室自动化系统的样本重测方法及系统
CN109142770B (zh) * 2017-06-19 2022-09-27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样本架运送装置、方法、样本分析仪、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CN107132369B (zh) * 2017-07-14 2018-08-14 安图实验仪器(郑州)有限公司 兼具急诊、复测功能的样本管理及检测系统
JP2019060655A (ja) * 2017-09-25 2019-04-18 アークレイ株式会社 測定システム、測定方法及び測定装置
WO2020001650A1 (zh) * 2018-06-28 2020-01-02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样本的测试方法及样本分析装置
EP3640646A1 (en) * 2018-10-16 2020-04-22 F. Hoffmann-La Roche AG Method of operating an analytical laboratory
CN109508819B (zh) * 2018-10-26 2020-06-16 迈克医疗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CN111398609A (zh) * 2019-01-02 2020-07-10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样本架的调度方法和进样处理系统
WO2020166611A1 (ja) * 2019-02-13 2020-08-20 富士レビオ株式会社 分析装置
CN110208554B (zh) * 2019-06-06 2021-05-11 深圳传世生物医疗有限公司 一种样本分析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样本分析方法
CN112151131A (zh) * 2019-06-28 2020-12-29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样本调度方法、样本优先程度的设置方法和系统
CN112147347B (zh) * 2019-06-28 2024-04-16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样本调度方法、优先级设置方法和系统
JP7285710B2 (ja) * 2019-06-28 2023-06-02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検査システム、収容装置、及びラック収容方法
CN112345778B (zh) * 2019-08-06 2024-03-12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级联的样本分析系统、装置和质控项目失控的处理方法
CN113376388A (zh) * 2020-03-10 2021-09-10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样本分析系统及样本分析方法
CN113804905A (zh) * 2021-09-13 2021-12-17 广州蓝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样本检测的分配方法、装置及样本检测系统
CN113804904A (zh) * 2021-09-13 2021-12-17 广州蓝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样本复检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003077A1 (fr) * 2000-07-05 2002-01-10 Hitachi, Ltd. Systeme d'examen clinique
JP4146674B2 (ja) * 2002-06-21 2008-09-10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自動分析装置
CN101726614A (zh) * 2008-10-30 2010-06-09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标本处理系统
JP2010190816A (ja) * 2009-02-20 2010-09-02 Sysmex Corp 分析装置、分析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01852798A (zh) * 2009-03-30 2010-10-06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样本检测装置及样本检测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41456A (ja) * 1986-12-03 1988-06-13 Konica Corp カラ−画像処理装置
JP2540318B2 (ja) * 1987-03-06 1996-10-02 東亜医用電子株式会社 検体架台の供給装置
JPH06770Y2 (ja) * 1987-03-06 1994-01-05 東亜医用電子株式会社 検体架台の供給装置
JPH06148202A (ja) * 1992-11-13 1994-05-27 Toshiba Corp 自動分析装置
JP3579516B2 (ja) * 1995-07-26 2004-10-20 株式会社エイアンドティー 検体搬送システム
JP3931110B2 (ja) * 2002-05-29 2007-06-13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自動分析装置
JP2007322243A (ja) * 2006-05-31 2007-12-13 Olympus Corp 自動分析装置
JP5465850B2 (ja) 2008-08-01 2014-04-09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試料分析システム
JP5355362B2 (ja) 2008-12-22 2013-11-27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検体検査システム、検体検査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5315044B2 (ja) * 2008-12-26 2013-10-16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検体検査装置
EP2299278B1 (en) * 2009-09-16 2021-01-20 Sysmex Corporation Rack transporting apparatus
JP5815917B2 (ja) 2009-09-30 2015-11-17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ラック搬送装置
JP5372734B2 (ja) * 2009-12-28 2013-12-18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検体処理システム及び検体搬送ユニット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003077A1 (fr) * 2000-07-05 2002-01-10 Hitachi, Ltd. Systeme d'examen clinique
JP4146674B2 (ja) * 2002-06-21 2008-09-10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自動分析装置
CN101726614A (zh) * 2008-10-30 2010-06-09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标本处理系统
JP2010190816A (ja) * 2009-02-20 2010-09-02 Sysmex Corp 分析装置、分析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01852798A (zh) * 2009-03-30 2010-10-06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样本检测装置及样本检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60055A (zh) 2013-12-18
US20140037502A1 (en) 2014-02-06
US9829497B2 (en) 2017-11-28
EP2693219A1 (en) 2014-02-05
EP2693219A4 (en) 2014-10-22
JP2012211786A (ja) 2012-11-01
WO2012133437A1 (ja) 2012-10-04
JP5787574B2 (ja) 2015-09-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60055B (zh) 样本分析系统及样本分析装置
CN102109530B (zh) 样本处理装置及样架运送方法
CN101852797B (zh) 样本分析仪及样本分析方法
US9103807B2 (en) Rack collecting unit and sample processing apparatus
US9213041B2 (en) Rack transporting apparatus and sample processing apparatus
EP2299281B1 (en) Rack collecting unit and sample processing apparatus
CN101852809B (zh) 样本处理装置及样本处理方法
CN102539798B (zh) 样本处理系统及样本处理进程显示方法
CN102721639B (zh) 样本处理系统
CN101881781A (zh) 样本处理装置及样本处理方法
JP5372734B2 (ja) 検体処理システム及び検体搬送ユニット
CN102236025B (zh) 样本处理系统及样架运送方法
CN102192974B (zh) 检体分析装置以及检体搬送方法
CN103364575B (zh) 样本分析装置、样本分析方法及样本分析系统
CN107271709A (zh) 样本分析系统
CN102822678A (zh) 样本分析装置及样本分析系统
JP5342389B2 (ja) 検体処理装置及び検体の搬送装置
JP5638823B2 (ja) 検体処理システム
CN103364573A (zh) 被检物处理装置、被检物分析装置、被检物分析系统、被检物处理系统、被检物处理方法
EP2299278B1 (en) Rack transporting apparatus
US20120009087A1 (en) Sampl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sample transporting device
JP2010261812A (ja) 検体処理装置
JP5484107B2 (ja) 検体処理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