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19951A - 婴儿车及其相关避震机构 - Google Patents

婴儿车及其相关避震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19951A
CN102019951A CN2010102810984A CN201010281098A CN102019951A CN 102019951 A CN102019951 A CN 102019951A CN 2010102810984 A CN2010102810984 A CN 2010102810984A CN 201010281098 A CN201010281098 A CN 201010281098A CN 102019951 A CN102019951 A CN 1020199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elastic component
supporting bar
sleeve
shockproof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8109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19951B (zh
Inventor
彼得·R·塔基
强纳森·蒙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una Industry BV
Nuna International BV
Original Assignee
Nuna Industry B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una Industry BV filed Critical Nuna Industry BV
Publication of CN1020199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199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199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199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9/00Accessories or detai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ildren's carriages or perambulators
    • B62B9/18Resilient suspensions of bod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arriages For Children, Sleds, And Other Hand-Operated Vehicles (AREA)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婴儿车及其相关避震机构。该婴儿车包括基座、设置于基座上的主体结构及第一避震机构。第一避震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杆结构、第一套筒结构、第一内弹性件及第一外弹性件。第一支撑杆结构连接于基座的一侧。第一套筒结构连接于主体结构上且可相对活动地套接于第一支撑杆结构上。第一内弹性件分别抵接于第一支撑杆结构以及第一套筒结构。当第一避震机构位于第一使用状态时,第一外弹性件接触第一套筒结构及第一支撑杆结构其中之一。当第一支撑杆结构往第一套筒结构滑动一特定距离后,第一外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于第一套筒结构及第一支撑杆结构。

Description

婴儿车及其相关避震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婴儿车及其相关避震机构,尤其是涉及一种利用内外弹性件与套筒以及支撑杆的抵接配置以提供相对应吸震缓冲功效的婴儿车及其相关避震机构。
背景技术
一般常见的婴儿车多不具有如同脚踏车、摩托车或汽车上的避震机构,因此在行经颠簸的路面时,从婴儿车车轮所传来的摇晃振动往往会使得乘坐在婴儿车内的婴幼儿产生不适感。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已有部分高级婴儿车在其车体上配置避震机构。其常见的设计是将避震弹簧设置于车体的支撑杆内,借助避震弹簧的弹性发挥缓冲功能,以吸收从车轮所传来的震动,进而提升婴儿车在行进时的乘坐舒适度。
然而,一般弹簧避震系统无法应付不同的路面状况,若弹簧刚性太强则轻微的颠簸即会造成明显的震动;若采用较易变形的弹簧时,遇到较明显的颠簸即丧失缓冲的功能。
因此,传统弹簧避震设计无法即时地且有效地产生适当的避震效果,故其所提供的避震功能仍显不足。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不同弹性系数的弹性件,搭配套筒以及支撑杆,提供对应不同路面状况发挥吸震缓冲功效的婴儿车及其相关避震机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一婴儿车的避震机构,该婴儿车包括一基座以及一设置于该基座上的主体结构。该避震机构包括一支撑杆结构,其连接于该基座的一侧;一套筒结构,其连接于该主体结构上且可相对活动地套接于该支撑杆结构上;一内弹性件,其分别抵接于该支撑杆结构以及该套筒结构;以及一外弹性件,其连接于该套筒结构并位于该套筒结构及该支撑杆结构之间;其中,当该避震机构位于一第一使用状态时,该外弹性件接触该套筒结构及该支撑杆结构其中之一;当该支撑杆结构相对往该套筒结构滑动一特定距离后,该避震机构从该第一使用状态转变成一第二使用状态,该外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于该套筒结构及该支撑杆结构。
本发明更提供一种婴儿车,其包括一基座;一主体结构,其设置于该基座上;以及一第一避震机构,其包括一第一支撑杆结构,其连接于该基座的一侧;一第一套筒结构,其连接于该主体结构上且可相对活动地套接于该支撑杆结构上;一第一内弹性件,其分别抵接于该第一支撑杆结构以及该第一套筒结构;以及一第一外弹性件,其连接于该第一套筒结构并位于该第一套筒结构及该第一支撑杆结构之间;其中,当该第一避震机构位于一第一使用状态时,该第一外弹性件接触该第一套筒结构及该第一支撑杆结构其中之一;当该第一支撑杆结构相对往该第一套筒结构滑动一特定距离后,该第一避震机构从该第一使用状态转变成一第二使用状态,该第一外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于该第一套筒结构及该第一支撑杆结构。
综上所述,本发明利用弹性系数不同的内外弹性件与套筒以及支撑杆的抵接配置,以达到婴儿车可针对不同程度的震动而提供相对应吸震缓冲功效的目的。如此一来,无论是行经起伏较小或较为颠簸的路面,本发明所提供的婴儿车即可根据不同的路面状况而选择性地仅利用内弹性件以吸收较小的震动能量或是同时使用内外弹性件以有效地吸收较大的震动能量,以使婴儿车可满足在不同使用环境下的避震需求,从而进一步地提供给乘坐于其上的婴幼儿更加全面且舒适的乘坐品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所提出的婴儿车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第一避震机构以及第二避震机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第一避震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第一避震机构的部分剖面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第一外弹性件的第一端抵接住上抵接座的剖面放大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另一优选实施例所提出的第一避震机构的侧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婴儿车          12基座
14主体结构        16、100第一避震机构
18第二避震机构    20第一支撑杆结构
22第一套筒结构    24第一内弹性件
25U型支撑杆结构   26第一外弹性件
28第一导向杆      30第二支撑杆结构
32第二套筒结构    34第二内弹性件
36第二外弹性件    38第二导向杆
40下抵接座        42支撑杆
44、47上抵接座    44a外肩部
46套筒            48环形凸肋
50容置槽          50a、52a内肩部
52中空突出结构    54铆接件
56导槽            58滑动销
60辅助套接件      102长条状槽孔
121支撑底座       122前轮组
123后轮组         141扶手杆
441、461穿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其为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提出的一婴儿车10的示意图,婴儿车10包括一基座12、一主体结构14(仅以部分简示之)、一第一避震机构16,以及一第二避震机构18;由图1可知,基座12包括支撑底座121、前轮组122及后轮组123,其用来支撑主体结构14,并借助前轮组122及后轮组123带动主体结构14行进;主体结构14设置于基座12上,主体结构14为婴儿车10上除基座12、第一避震机构16及第二避震机构18之外的其他结构,其相关设计常见于公知技术中,故在此不再赘述。
接着,请参照图1以及图2,图2为图1所示第一避震机构16以及第二避震机构18的剖面示意图,由图1以及图2可知,第一避震机构16包括一第一支撑杆结构20、一第一套筒结构22、一第一内弹性件24、一第一外弹性件26,以及一第一导向杆28;而第二避震机构18包括一第二支撑杆结构30、一第二套筒结构32、一第二内弹性件34、一第二外弹性件36,以及一第二导向杆38;在此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杆结构20连接于第二支撑杆结构30,以与第二支撑杆结构30共同形成一U型支撑杆结构25(如图2所示)。而第一套筒结构22以及第二套筒结构32则是相对应地分别连接于主体结构14的两侧(例如扶手杆141上),且分别可相对活动地套接于第一支撑杆结构20以及第二支撑杆结构30上。如此一来,借助第一支撑杆结构20以及第二支撑杆结构30所共同形成的U型支撑杆结构25穿设于支撑底座121下的设计,第一避震机构16以及第二避震机构18即可与基座12共同支撑住主体结构14。
如图3所示,图3为图2所示的第一避震机构16的分解示意图。上述第一内弹性件24分别抵接于第一支撑杆结构20以及第一套筒结构22;第一外弹性件26设置于第一套筒结构22内且套设于第一内弹性件24上,第一外弹性件26在第一支撑杆结构20相对往第一套筒结构22滑动后与上抵接座44抵接;在此实施例中,第一内弹性件24以及第一外弹性件26优选地为弹簧,其中第一内弹性件24的弹性系数优选地小于第一外弹性件26的弹性系数。
同样的,上述第二内弹性件34则是分别抵接于第二支撑杆结构30以及第二套筒结构32;第二外弹性件36设置于第二套筒结构32内且套设于第二内弹性件34上,第二外弹性件36在第二支撑杆结构30相对往第二套筒结构32滑动后与上抵接座47抵接;同样地,在此实施例中,第二内弹性件34以及第二外弹性件36优选地为弹簧,其中第二内弹性件34的弹性系数优选地小于第二外弹性件36的弹性系数。
在此针对第一内弹性件24和第一外弹性件26与第一支撑杆结构20以及第一套筒结构22的结构连接关系进行详细的描述。至于第二内弹性件34和第二外弹性件36与第二支撑杆结构30以及第二套筒结构32的结构连接关系,由于在此实施例中,第二避震机构18与第一避震机构16为对称性设计,因此可参照以下的描述以此类推,故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照图2以及图3,第一支撑杆结构20包括下抵接座40以及一与下抵接座40套接的支撑杆42(仅显示部分),而第一套筒结构22包括一上抵接座44以及一套筒46,套筒46与上抵接座44套接且可相对活动地套接于支撑杆42与下抵接座40上;在此实施例中,支撑杆42以及上抵接座44优选地分别枢接于基座12以及主体结构14。也就是说,借助U型支撑杆结构25枢接基座12以及主体结构14的设计,使婴儿车10具有折叠收合的功能。至于其相关折叠设计,其常见于公知技术中,故在此不再赘述。
请同时参照图3及图4,图4为图1所示的第一避震机构16的部分剖面放大示意图。由图3及图4中可看出下抵接座40的外缘表面具有一环形凸肋48,且下抵接座40内形成有一容置槽50,而上抵接座44具有一中空突出结构52。其中,第一导向杆28分别插入上抵接座44及下抵接座内并分别与之达成紧配合。第一内弹性件24的一第一端P1以及一第二端P2用来分别抵接于中空突出结构52内的内肩部52a以及容置槽50内的内肩部50a;而第一外弹性件26的一第一端P3则是用来套接于中空突出结构52上,并抵接于形成于上抵接座44的接触面的外缘上的外肩部44a,且其第二端P4用来抵接在环形凸肋48上。也就是说,在此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杆结构20相对往第一套筒结构22滑动的一特定距离实质上为支撑杆42尚未相对往套筒46滑动之前,第一外弹性件26的第一端P3与外肩部44a之间的距离。
至于第一导向杆28,其连接于上抵接座44以及下抵接座40且穿设于第一内弹性件24内,用以引导第一内弹性件24与第一外弹性件26的压缩变形方向。意即在第一内弹性件24与第一外弹性件26受外力压缩的过程,第一导向杆28可以确保第一内弹性件24与第一外弹性件26不会往横向弯折,使第一内弹性件24与第一外弹性件26可以沿着第一导向杆28进行简谐运动产生形变,从而提升第一内弹性件24与第一外弹性件26的吸震效能。
另外,在上抵接座44与套筒46的连接方面,第一套筒结构22更包括一铆接件54,铆接件54用来依序贯穿套筒46的穿孔461以及上抵接座44的穿孔441,以将上抵接座44固定于套筒46上。除此之外,如图3所示,支撑杆42上形成有一导槽56,套筒46上具有一向内延伸的滑动销58,而第一支撑杆结构20更包括一辅助套接件60;滑动销58用来在套筒46套接于支撑杆42上时穿设于导槽56内,以引导套筒46相对于支撑杆42的滑动;辅助套接件60设置于套筒46与支撑杆42之间,用以避免支撑杆42在与套筒46相对滑动的过程中出现晃动的情况,从而使支撑杆42与套筒46的相对滑动更加地顺畅。
由于在此实施例中,第二避震机构18与第一避震机构16为对称性设计,因此第二避震机构18的避震作动与第一避震机构16的避震作动相同,故以下仅针对第一避震机构16的避震作动进行详细的说明,至于第二避震机构18的避震作动,其可以此类推,为求简化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照图4,首先,若是婴儿车10行经一般起伏不大的路面,则婴儿车10的基座12所接收到的震动能量就会驱动支撑杆42相对于套筒46向上滑动,而使得与路面接触的基座12仅产生轻微的上下震动。此时,由图4可知,由于第一内弹性件24的第一端P1以及第二端P2分别抵接于上抵接座44的中空突出结构52内的内肩部52a以及下抵接座40的容置槽50内的内肩部50a;同时,第一外弹性件26的第一端P3及第二端P4其中之一分别与第一套筒结构22及第一支撑杆结构20接触。在此实施例中,其可视为第一避震机构16的一第一使用状态,且第一外弹性件26的第二端P4接触下抵接座40的环形凸肋48。因此,上述支撑杆42与套筒46之间所产生的相对滑动就会使第一内弹性件24受到压缩变形。而在第一内弹性件24经压缩变形的过程中,上述震动能量就会被转换为第一内弹性件24压缩变形的弹力位能。如此一来,即可借助第一内弹性件24的弹性变形特性以产生避震缓冲的效果,从而确保婴儿车10可在行进时提供给乘坐于其上的婴幼儿更加平稳舒适的乘坐品质。
另一方面,若是婴儿车10行经颠簸路面,若婴儿车10所接收到的震动能量大到足以压缩第一内弹性件24而驱动支撑杆42向上滑动至使上抵接座44的外肩部44a抵接住第一外弹性件26的第一端P3,而同时下抵接座40的环形凸肋48抵接住第一外弹性件26的第二端P4的位置而开始压缩第一外弹性件26。此时,在此实施例中,其可视为第一避震机构16从上述第一使用状态转变成一第二使用状态。在该第二使用状态下,上述震动能量不仅会被第一内弹性件24的压缩变形所吸收,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地借助第一外弹性件26的压缩变形来吸收剩余的能量。其相关避震作动如下所述。
首先,在支撑杆42尚未相对往第一套筒结构22滑动,使上抵接座44的外肩部44a抵接住第一外弹性件26的第一端P3的位置前。由图4可知,由于第一内弹性件24的第一端P1以及第二端P2已经分别抵接于上抵接座44的中空突出结构52内的内肩部52a,以及下抵接座40的容置槽50的内肩部50a内,因此婴儿车10所接收到的部分震动能量就会如上所述地被弹性系数较小的第一内弹性件24所产生的压缩变形所吸收。
接下来,如图5所示,其为图4所示的第一外弹性件26的第一端P3抵接住上抵接座44的剖面放大示意图。在上述震动能量驱动支撑杆42往第一套筒结构22滑动,使上抵接座44的外肩部44a抵接住第一外弹性件26的第一端P3的位置之后,下抵接座40就可以同时对第一内弹性件24以及第一外弹性件26进行压缩。如此一来,第一避震机构16不仅可以利用第一内弹性件24的压缩变形来吸收部分震动能量,同时也可以利用弹性系数较大的第一外弹性件26的压缩变形以有效地吸收其余的震动能量,从而进一步地增强其避震效能,应付颠簸程度较大的路面。需说明的是,本实施例虽以第一外弹性件26设置于环形凸肋48上做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若将第一外弹性件26改为连接于上抵接座44上,也可达到相同功效,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综上所述,借助第一避震机构16以及第二避震机构18内部弹性系数不同的内外弹性件的配置,婴儿车10即可针对不同程度的震动而提供相对应的吸震缓冲功效。换句话说,无论是行经起伏较小或较为颠簸的路面,婴儿车10均可以利用第一内弹性件24以及第一外弹性件26与套筒46以及支撑杆42的抵接配合来有效地吸收因此所产生的震动能量,从而使婴儿车10可弹性地满足在不同使用环境下的避震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支撑杆结构20与第二支撑杆结构30的结构设计可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中所提及的共同形成U型支撑杆结构25的设计,其也可采用第一支撑杆结构20与第二支撑杆结构30皆为独立结构件以分别设置于婴儿车10两侧的设计。除此之外,本发明所提供的避震机构设计也可仅应用于婴儿车10的一侧,另一侧则是使用其他在公知技术中常见且适用的避震机构与之配合,至于采用何种设计,端视婴儿车10的实际应用需求而定。
最后,请参阅图6,其为根据本发明另一优选实施例所提出的一第一避震机构100的侧视图。此实施例中所提及的元件与上述实施例中所提及的元件编号相同者,表示其具有相似的功能或结构,在此不再赘述。第一避震机构100与上述实施例的第一避震机构16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套筒的设计,由图6可知,第一避震机构100的套筒46的外缘表面在对应第一内弹性件24以及第一外弹性件26的位置上形成有一长条状槽孔102。如此一来,借助长条状槽孔102的开孔露出第一内弹性件24以及第一外弹性件26至少其中之一的设计,婴儿车10可让使用者在推动婴儿车10行进时能够清楚地看见第一避震机构100内部的第一内弹性件24以及第一外弹性件26的避震作动,进而提供给使用者更加安心的操作感。值得注意的是,可观看到避震机构内部弹性件的避震作动的设计可不限于此,除了也可应用于第二避震机构上之外,其也可采用可达到相同功效的其他设计,如变更槽孔形状或是采用由透明塑胶材质所组成的套筒以省略槽孔的设计等。
相较于公知技术采用以单一弹性件设置于车体的支撑杆上的避震方式,本发明改利用弹性系数不同的内外弹性件与套筒以及支撑杆的抵接配置,以达到婴儿车可针对不同程度的震动而提供相对应吸震缓冲功效的目的。如此一来,无论是行经起伏较小或较为颠簸的路面,本发明所提供的婴儿车即可根据不同的路面状况而选择性地仅利用内弹性件以吸收较小的震动能量,或是同时使用内外弹性件以有效地吸收较大的震动能量,以使婴儿车可满足在不同使用环境下的避震需求,从而进一步地提供给乘坐于其上的婴幼儿更加全面且舒适的乘坐品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Claims (24)

1.一种应用于一婴儿车的避震机构,该婴儿车包括一基座以及一设置于该基座上的主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避震机构包括:
支撑杆结构,其连接于该基座的一侧;
套筒结构,其连接于该主体结构上且可相对活动地套接于该支撑杆结构上;
内弹性件,其分别抵接于该支撑杆结构以及该套筒结构;以及
外弹性件,其套设于该内弹性件上并位于该套筒结构及该支撑杆结构之间;
其中,当该避震机构位于一第一使用状态时,该外弹性件接触该套筒结构及该支撑杆结构其中之一;
当该支撑杆结构相对往该套筒结构滑动一特定距离后,该避震机构从该第一使用状态转变成一第二使用状态,该外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于该套筒结构及该支撑杆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震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支撑杆结构包括一下抵接座以及一与该下抵接座套接的支撑杆,该套筒结构包括一上抵接座以及一与该上抵接座套接且可相对活动地套接于该支撑杆与该下抵接座上的套筒,该内弹性件分别穿设于该上抵接座以及该下抵接座内,该外弹性件在该支撑杆相对往该套筒滑动该特定距离后,与该内弹性件共同抵接于该上抵接座及该下抵接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避震机构,其特征在于,该下抵接座的外缘表面具有一环形凸肋,该上抵接座的接触面的外缘形成一外肩部,且该下抵接座内形成有一容置槽,该上抵接座具有一中空突出结构,该内弹性件的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分别抵接于该中空突出结构以及该容置槽内,该外弹性件的一第二端抵接于该环形凸肋上;当该支撑杆相对往该套筒滑动该特定距离后,该外弹性件的一第一端套接于该中空突出结构上并抵接于该外肩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避震机构,其特征在于,该避震机构还包括一导向杆,所述导向杆连接于该上抵接座以及该下抵接座且穿设于该内弹性件内。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避震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套筒结构还包括一铆接件,所述铆接件贯穿该上抵接座以及该套筒,用以将该上抵接座固定于该套筒上。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避震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支撑杆上形成有一导槽,该套筒上具有一滑动销,该滑动销穿设于该导槽内,用以引导该套筒相对于该支撑杆的滑动。。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避震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套筒结构还包括一辅助套接件,所述辅助套接件设置于该套筒与该支撑杆之间。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避震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套筒的外缘表面形成有一长条状槽孔,该长条状槽孔露出该内弹性件以及该外弹性件至少其中之一。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避震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套筒由透明塑胶材质所组成。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避震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支撑杆结构枢接于该基座,且该套筒结构枢接于该主体结构。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震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内弹性件的弹性系数小于该外弹性件的弹性系数。
12.一种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该婴儿车包括:
基座;
主体结构,其设置于该基座上;以及
第一避震机构,其包括:
第一支撑杆结构,其连接于该基座的一侧;
第一套筒结构,其连接于该主体结构上且可相对活动地套接于该支撑杆结构上;
第一内弹性件,其分别抵接于该第一支撑杆结构以及该第一套筒结构;以及
第一外弹性件,其套设于该第一内弹性件上并位于该第一套筒结构及该第一支撑杆结构之间;
其中,当该第一避震机构位于一第一使用状态时,该第一外弹性件接触该第一套筒结构及该第一支撑杆结构其中之一;
当该第一支撑杆结构相对往该第一套筒结构滑动一特定距离后,该第一避震机构从该第一使用状态转变成一第二使用状态,该第一外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于该第一套筒结构及该第一支撑杆结构。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支撑杆结构包括一下抵接座以及一与该下抵接座套接的支撑杆,该第一套筒结构包括一上抵接座以及一与该上抵接座套接且可相对活动地套接于该支撑杆与该下抵接座上的套筒,该第一内弹性件分别穿设于该上抵接座以及该下抵接座内,该第一外弹性件在该支撑杆相对往该套筒滑动该特定距离后,与该第一内弹性件共同抵接于该上抵接座及该下抵接座。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该下抵接座的外缘表面具有一环形凸肋,该上抵接座的接触面的外缘形成一外肩部,且该下抵接座内形成有一容置槽,该上抵接座具有一中空突出结构,该第一内弹性件的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分别抵接于该中空突出结构以及该容置槽内,该第一外弹性件的一第二端抵接于该环形凸肋上;当该支撑杆相对往该套筒滑动该特定距离后,该第一外弹性件的一第一端套接于该中空突出结构上并抵接于该外肩部。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避震机构还包括一第一导向杆,所述第一导向杆连接于该上抵接座以及该下抵接座且穿设于该第一内弹性件内。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套筒结构还包括一铆接件,所述铆接件贯穿该上抵接座以及该套筒,用以将该上抵接座固定于该套筒上。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支撑杆上形成有一导槽,该套筒上具有一滑动销,该滑动销穿设于该导槽内,用以引导该套筒相对于该支撑杆的滑动。
18.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套筒结构还包括一辅助套接件,所述辅助套接件设置于该套筒与该支撑杆之间。
19.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该套筒的外缘表面形成有一长条状槽孔,该长条状槽孔露出该第一内弹性件以及该第一外弹性件至少其中之一。
20.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该套筒由透明塑胶材质所组成。
21.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支撑杆结构枢接于该基座,且该第一套筒结构枢接于该主体结构。
22.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内弹性件的弹性系数小于该第一外弹性件的弹性系数。
2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该婴儿车还包括一第二避震机构,其包括:
第二支撑杆结构,其连接于该基座相对该第一支撑杆结构的另一侧;
第二套筒结构,其连接于该主体结构对应该第二支撑杆结构的位置上且可活动地套接于该第二支撑杆结构上;
第二内弹性件,其分别抵接于该第二支撑杆结构以及该第二套筒结构;以及
第二外弹性件,其套设于该第二内弹性件上并位于该第二套筒结构及该第二支撑杆结构之间;
其中,当该第二避震机构位于该第一使用状态时,该第二外弹性件接触该第二套筒结构及该第二支撑杆结构其中之一;
当该第二支撑杆结构相对往该第二套筒结构滑动该特定距离后,该第二避震机构从该第一使用状态转变成该第二使用状态,该第二外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于该第二套筒结构及该第二支撑杆结构。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支撑杆结构连接于该第一支撑杆结构,以与该第一支撑杆结构共同形成一U型支撑杆结构。
CN2010102810984A 2009-09-10 2010-09-09 婴儿车及其相关避震机构 Active CN1020199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4103409P 2009-09-10 2009-09-10
US61/241,034 2009-09-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19951A true CN102019951A (zh) 2011-04-20
CN102019951B CN102019951B (zh) 2013-05-15

Family

ID=436471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810984A Active CN102019951B (zh) 2009-09-10 2010-09-09 婴儿车及其相关避震机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262107B2 (zh)
CN (1) CN102019951B (zh)
DE (1) DE102010045038B4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42353A (zh) * 2021-09-15 2022-01-18 江苏丞工科技有限公司 井下机器人用减振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7022891A1 (de) * 2007-05-14 2008-11-20 Borgwarner Inc., Auburn Hills Schuh mit einer Federpositionsbegrenzung bzw. Torsionsschwingungsdämpfer mit einem solchen Schuh
CN103328305B (zh) 2010-11-30 2016-03-09 考可拉夫特公司 易操作的童车
CN102689644B (zh) * 2011-03-21 2014-05-21 伍轮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可收展的推车
US20140159346A1 (en) * 2012-10-31 2014-06-12 Patrick William Laffan Stroller with expandable cargo area
US8882134B2 (en) 2013-01-07 2014-11-11 Kolcraft Enterprises, Inc. Maneuverable strollers
CN103909960B (zh) 2013-01-07 2016-05-25 考可拉夫特公司 容易操纵的婴儿车
WO2016130671A1 (en) * 2015-02-10 2016-08-18 Austlen Baby Co. Stroller with a dual spring rear suspension
CN105984481B (zh) * 2015-02-11 2018-05-04 明门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婴儿车架
ES2880087T3 (es) * 2018-03-23 2021-11-23 Monahan Products Llc Sistema de suspensión para cochecito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112112U1 (de) * 2001-07-25 2001-10-31 Hofmann Christa Federungseinrichtung insbesondere für ein Kinderfahrzeug
CN1420824A (zh) * 2000-02-17 2003-05-28 康贝株式会社 童车用脚轮
EP1362763A2 (de) * 2002-05-15 2003-11-19 Otto Bock HealthCare GmbH Kinderwagen, insbesondere Rehakinderwagen
CN2587739Y (zh) * 2002-12-06 2003-11-26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童车的车轮支架避震机构
WO2007118102A1 (en) * 2006-04-03 2007-10-18 Graco Children's Products Inc. Stroller wheel suspension
CN201002635Y (zh) * 2007-01-15 2008-01-09 汇通国际有限公司 一种童车的减震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200022A (en) * 1915-07-12 1916-10-03 Charles W Price Shock-absorber.
GB245565A (en) 1924-12-01 1926-01-14 William Henry Southorne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baby carriages and like vehicles
IL62632A (en) * 1981-04-10 1984-03-30 Amos Evron Infants' carriage
JPS6093504U (ja) * 1983-12-01 1985-06-26 アップリカ葛西株式会社 キヤスタ
HU208367B (en) 1986-04-29 1993-09-28 Lajos Laib Springy unit for vehicles
FR2679190B1 (fr) * 1991-07-15 1993-10-29 Ampafrance Sa Dispositif de suspension pour voiture d'enfant, comportant une lame composite a raideur variable.
US5364119A (en) 1993-10-12 1994-11-15 Reebok International Ltd. Collapsible frame assembly and stroller
JP3205480B2 (ja) 1995-03-23 2001-09-04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DE19655013A1 (de) * 1996-02-08 1999-01-21 Mannesmann Sachs Ag Kolben-Zylinderaggregat mit einem Verstellzylinder
US6318750B1 (en) * 2000-09-29 2001-11-20 Red Lan Shock absorbing device for a stroller
US6561537B1 (en) * 2001-11-16 2003-05-13 Chin-Chiao Chen Stroller with a resistance providing unit
US7017922B2 (en) 2002-04-24 2006-03-28 Graco Children's Products Inc. Stroller with accessory bridge
US6739616B2 (en) * 2002-10-16 2004-05-25 Wan-Hsing Lin Foldable three-wheel baby carriage with a shock-absorbing function
US20060027955A1 (en) 2004-08-04 2006-02-09 Barnes Group Inc., A Corporation Of Delaware Non-linear spring system
US7677539B2 (en) * 2006-02-23 2010-03-16 Barnes Group Inc. Force control strut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20824A (zh) * 2000-02-17 2003-05-28 康贝株式会社 童车用脚轮
DE20112112U1 (de) * 2001-07-25 2001-10-31 Hofmann Christa Federungseinrichtung insbesondere für ein Kinderfahrzeug
EP1362763A2 (de) * 2002-05-15 2003-11-19 Otto Bock HealthCare GmbH Kinderwagen, insbesondere Rehakinderwagen
CN2587739Y (zh) * 2002-12-06 2003-11-26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童车的车轮支架避震机构
WO2007118102A1 (en) * 2006-04-03 2007-10-18 Graco Children's Products Inc. Stroller wheel suspension
CN201002635Y (zh) * 2007-01-15 2008-01-09 汇通国际有限公司 一种童车的减震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42353A (zh) * 2021-09-15 2022-01-18 江苏丞工科技有限公司 井下机器人用减振装置
CN113942353B (zh) * 2021-09-15 2023-10-24 江苏丞工科技有限公司 井下机器人用减振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19951B (zh) 2013-05-15
US20110057404A1 (en) 2011-03-10
DE102010045038A1 (de) 2011-06-16
US8262107B2 (en) 2012-09-11
DE102010045038B4 (de) 2019-03-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19951B (zh) 婴儿车及其相关避震机构
JP5878992B2 (ja) 鉄道車両用台車
CN207389000U (zh) 用于车辆的后排座椅组件
CN212473610U (zh) 一种具有良好减震性的婴儿车
CN104875571B (zh) 一种车辆用减振缓冲机构
JP5730052B2 (ja) 鉄道車両用軸箱支持装置
KR101417981B1 (ko) 철도차량용 대차의 충격흡수 구조
CN203581057U (zh) 一种车轮的避震装置
CN211642320U (zh) 一种车轮组件及童车
JP2005126034A (ja) ロアアームアセンブリー
CN205130813U (zh) 减震消音轮
JP2003063411A (ja) 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ベビーカー
JP2017087893A (ja) 折り畳み式乳母車
JP6821524B2 (ja) シート振動低減装置
CN206615311U (zh) 一种波浪形车架
JP2008007042A (ja) 鉄道車両用軸箱支持装置
JP6134549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CN211117300U (zh) 一种婴儿推车减震器
CN106080645A (zh) 一种轴箱定位装置及其转向架
GB2473548A (en) Stroller and related vibration-absorbing mechanism
JP2013230736A (ja) 車両用シート
CN215041920U (zh) 一种汽车减震悬架固定装置
CN209441251U (zh) 一种减震汽车座椅
CN114228582B (zh) 一种带有弹性悬架的汽车座椅骨架
CN214648292U (zh) 轴箱定位装置及转向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Holland province of North Brabant

Patentee after: Nuna Industry B. V.

Address before: Amsterdam

Patentee before: Nuna Industry B.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