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17293A - 车辆用玻璃天线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玻璃天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017293A CN102017293A CN2008800013714A CN200880001371A CN102017293A CN 102017293 A CN102017293 A CN 102017293A CN 2008800013714 A CN2008800013714 A CN 2008800013714A CN 200880001371 A CN200880001371 A CN 200880001371A CN 102017293 A CN102017293 A CN 10201729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roadcast wave
- wave reception
- antenna
- reception antenna
- horizontal ba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127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for mounting on windscreens
- H01Q1/1278—Supports; Mounting means for mounting on windscreens in association with heating wires or layer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形成于车辆后窗玻璃的除雾加热器条上方的车辆用天线。该天线包括:AM广播波接收天线,其包括多个水平条、至少两个垂直条以及第一馈电点,其中,水平条是间隔设置的,垂直条垂直于水平条并且是彼此分离开的,第一馈电点设置在两个垂直条之间、位于水平条的最上部水平条上或通过从最上部水平条的部分引出的引出线;以及FM广播波接收天线,其从设置在AM广播波接收天线的最上部水平条上方的第二馈电点开始、沿着AM广播波接收天线的最外部的部分按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延伸以围绕AM广播波接收天线,并且FM广播波接收天线邻近AM广播波接收天线的水平条的至少一部分以实现电容耦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形成在机动车等车辆的后窗玻璃上并且接收AM无线电广播波和FM无线电广播波的玻璃天线,尤其涉及一种适合于接收FM无线电广播波的无线电波的玻璃天线。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由于用于接收AM无线电广播波和FM无线电广播波的玻璃天线需要相对大的面积以获得良好的接收增益,因此经常将该玻璃天线形成在机动车的后窗玻璃上。此外,机动车的后窗玻璃经常在其中央区域上形成有用于确保在雨中行驶时的后方可视性的除雾加热器条(defogging heater strips)。因此,在将玻璃天线形成在后窗玻璃上的情况下,迫使将该玻璃天线形成在除雾加热器条上方或下方。
此外,在大多情况下,设置在除雾加热器条上方的一个天线已接收到AM无线电广播波的无线电波和FM无线电广播波的无线电波。该AM无线电波段/FM无线电波段的天线是具有一个通用反馈点(feed point)的接地式天线模式。
此外,如果由一个玻璃天线来接收AM无线电广播波的无线电波和FM无线电广播波的无线电波,则在大多情况下,通常在天线馈电点和调谐器之间设置天线放大器,以对不足以输入至该调谐器的电动势(electromotive force)进行放大,并将该电动势输入至调谐器。
可选地,已经形成了阻抗匹配电路以使天线馈电点和调谐器之间由馈电线(feeder line)导致的接收增益的损耗最小化,从而维持电动势足以输入至调谐器,由此将电动势输入至调谐器。
在共享AM广播波和FM广播波的天线的情况下,在大多情况中,对于放大器,分别设置了AM广播波放大器和FM广播波放大器,从而对所接收到的电力进行放大并将其输入至调谐器。可选地,同样对于阻抗匹配电路,在大多情况下,在将由天线所接收到的无线电波传输至调谐器的路线中,由AM广播波阻抗匹配电路和FM广播波阻抗匹配电路抑制了由于接收灵敏度衰减而导致的降低。
作为将玻璃天线形成在车辆后窗玻璃的上方并且由放大器进行放大的一个例子,例如,在日本实用新型申请昭63-89982(日本实用新型特开平2-13311)的缩微胶片中,说明了车辆玻璃天线的放大器安装结构,该放大器安装结构具有将天线导体形成在车窗玻璃板的预定位置处的玻璃天线和用于对玻璃天线的接收灵敏度进行放大的放大器,并且该放大器通过例如焊接、钎焊(brazing)或导电粘接等的方式直接连接至玻璃天线的馈电端子部分,从而减少由于在玻璃天线和放大器之间的馈电线部处的电容损耗而导致的增益衰减(专利文献1)。
在日本特开平11-205023中的车辆用玻璃天线中,提供了第一线圈、第二线圈、设置于车辆的窗玻璃板的第一天线导体和设置于车辆的窗玻璃板的第二天线导体。该玻璃天线生成包括第一天线导体的阻抗和第一线圈的电感作为共振元件的第一共振,并生成包括第二天线导体的阻抗和第二线圈的电感作为共振元件的第二共振。第二天线导体具有用于第一接收频带的导体的长度和形状。第一天线导体具有用于第二接收频带的导体的长度和形状,其中第二接收频带在频率方面比第一接收频带高。第一共振的共振频率和第二共振的共振频率分别是用于提高第一接收频带的灵敏度的频率。第一天线导体和第二天线导体彼此电连接(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实用新型申请昭63-89982的缩微胶片(日本实用新型特开平2-13311)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205023
发明内容
上述专利文献1描述了以下结构:将用于接收AM广播波和FM广播波的单天线系统形成在机动车的后窗玻璃上,并且将用于对玻璃天线的接收灵敏度进行放大的放大器安装至该天线的馈电端子。
然而,在将AM天线和FM天线形成为单天线的情况下,有必要进行调谐以满足AM波段和FM波段这两者的频带。因此,存在调谐操作变得复杂从而增加了工时的问题;以及,由于单天线接收AM广播无线电波和FM广播无线电波这两者的波段,因此当接收到FM广播无线电波时不能获得高的接收灵敏度的问题。
此外,针对所接收到的频带,即针对AM广播波段和FM广播波段,设置了不同的放大器电路。使AM广播波放大器和FM广播波放大器具有不同的电路是有必要的。一次性进行分离为AM广播波段和FM广播波段的两个频带的波分离(waveseparation),并且由AM广播波放大器和FM广播波放大器对它们分别进行放大以及合成。因此,天线放大器的外部大小变大,并且在将该天线放大器安装至馈电点或馈电点附近的情况下其外观也较差。即使将天线放大器形成在后窗的侧柱的内部构件的内侧上,该天线放大器不仅变为障碍,而且其生产成本也不低。
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2中,提供了设置在机动车的后窗玻璃的除雾器上方的用于高波段的第一天线和用于低波段的第二天线的两个广播波段的天线。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电容耦合。各个天线使用不同的共振以提高两个频带的灵敏度。可以独立地对AM无线电波段和FM无线电波段的频带进行调谐。因此,可以简化调谐操作。然而,当批量生成根据该发明的玻璃天线时,存在以下问题:由于各电路的元件的变化,因而未必可以获得令人满意的接收特性。
本发明提供了以下一种接收AM广播波和FM广播波的天线,该天线形成于机动车的后窗玻璃的除雾加热器条上,并解决上述问题以及尤其在使FM无线电广播波的接收增益变高时不需要FM无线电广播波放大器或匹配电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用玻璃天线(第一玻璃天线),其形成于车辆后窗玻璃的除雾加热器条上方,所述车辆用天线包括:AM广播波接收天线,其包括多个水平条、至少两个垂直条以及第一馈电点,其中,所述水平条是间隔设置的,所述垂直条垂直于所述水平条并且是彼此分离开的,所述第一馈电点设置在两个所述垂直条之间、位于所述水平条的最上部水平条上或通过从所述最上部水平条的部分引出的引出线;以及FM广播波接收天线,其从设置在所述AM广播波接收天线的所述最上部水平条上方的第二馈电点开始、沿着所述AM广播波接收天线的最外部的部分按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延伸以围绕所述AM广播波接收天线,并且所述FM广播波接收天线邻近所述AM广播波接收天线的水平条的至少一部分以实现电容耦合。
作为车辆用玻璃天线的所述第一玻璃天线(第二玻璃天线),可选地,所述FM广播波接收天线是包括第二水平条和第二垂直条的L形或U形元件,所述第二水平条从所述第二馈电点开始按水平方向延伸并且邻近所述AM广播波接收天线的水平条以实现电容耦合,所述第二垂直条从所述第二水平条的端部开始、沿着所述AM广播波接收天线的多个所述水平条的外侧按大致垂直方向或按弧形延伸。
作为车辆用玻璃天线的所述第一或第二玻璃天线(第三玻璃天线),可选地,所述FM广播波接收天线包括一个或两个折返水平条,所述折返水平条通过折回所述FM广播波接收天线的端部而形成,并且所述折返水平条邻近所述AM广播波接收天线的水平条的端部以实现电容耦合。
作为车辆用玻璃天线的所述第一至第三玻璃天线其中之一(第四玻璃天线),可选地,所述FM广播波接收天线包括独立设置的两个FM广播波接收天线,所述两个FM广播波接收天线分别从设置在所述第一馈电点的两侧上用于夹持所述第一馈电点的两个第二馈电点开始、沿着所述AM广播波接收天线的最外部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延伸以实现分集接收。
作为车辆用玻璃天线的所述第一至第四玻璃天线其中之一(第五玻璃天线),可选地,所述AM广播波接收天线的水平条邻近所述除雾加热器条的水平条以实现电容耦合。
作为车辆用玻璃天线的所述第一至第五玻璃天线其中之一(第六玻璃天线),可选地,辅助垂直条从所述除雾加热器条的母线的上端开始向上延伸;并且所述辅助垂直条邻近并且至少沿着所述FM广播波接收天线的第二垂直条的外侧以实现电容耦合。
作为车辆用玻璃天线的所述第一至第六玻璃天线其中之一(第七玻璃天线),可选地,所述AM广播波接收天线从所述第一馈电点经由所述AM无线电广播波的放大器连接至调谐器;并且所述FM广播波接收天线从所述第二馈电点直接连接至所述调谐器,而不经由放大器或阻抗匹配电路。
作为车辆用玻璃天线的所述第一至第七玻璃天线其中之一(第八玻璃天线),可选地,在所述FM广播波接收天线的频率为日本国内使用的76~90MHz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二馈电点至所述FM广播波接收天线的端部的所述FM广播波接收天线的第一水平条的长度为200~500mm,并且在所述FM广播波接收天线的频率为北美、欧洲和澳洲使用的88~108MHz的情况下,该长度为150~400mm;在所述FM广播波接收天线的频率为日本国内使用的76~90MHz的情况下,所述FM广播波接收天线的第二水平条或折返水平条与所述AM广播波接收天线的水平条彼此邻近以实现电容耦合的部分的长度为200~400mm,并且在所述FM广播波接收天线的频率为北美、欧洲和澳洲使用的88~108MHz的情况下,该长度为150~400mm;以及在所述FM广播波接收天线的频率为日本国内使用的76~90MHz的情况下,所述FM广播波接收天线的第二水平条或折返水平条与所述AM广播波接收天线的水平条彼此邻近以实现电容耦合的部分的间距为2~30mm,并且在所述FM广播波接收天线的频率为北美、欧洲和澳洲使用的88~108MHz的情况下,该间距为2~30mm。
作为车辆用玻璃天线的所述第一至第八玻璃天线其中之一(第九玻璃天线),可选地,设置了至少两个与所述除雾加热器条的多个水平条交叉的垂直条。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设置于车辆后窗玻璃的玻璃天线的正视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设置于车辆后窗玻璃的玻璃天线的正视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设置于车辆后窗玻璃的玻璃天线的正视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设置于车辆后窗玻璃的玻璃天线的正视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频率特性图。
图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的频率特性图。
具体实施方式
设置在车辆后窗玻璃的除雾加热器条(除雾器)上方的FM广播波接收天线的第二水平条或折返条(return strip)的一部分,至少邻近AM广播波接收天线的多个水平条之一的端部,以实现电容耦合(capacitive coupling)。利用此,可以大幅提高FM广播波接收天线的接收灵敏度。在FM广播波接收天线的第二馈电点和调谐器之间连接放大器和阻抗匹配电路变得不必要了。
除雾加热器条(除雾器)的最上部水平条邻近AM广播波接收天线的最下部水平条,以实现电容耦合。利用此,可以拾取由除雾加热器条(除雾器)接收到的AM广播波,并且相对于仅由AM广播波接收天线4进行接收的情况,可以进一步提高接收特性。
此外,位于用于接收FM广播波的主天线5和副天线5’的端部处的折返水平条,邻近除雾加热器条(除雾器)的最上部水平条,以实现电容耦合。因此,可以拾取由除雾加热器条(除雾器)接收到的FM广播波,并且相对于仅由用于接收FM广播波的主天线5和副天线5’进行接收的情况,可以进一步提高接收特性。
这样,将AM广播波接收天线和FM广播波接收天线分割成两个天线。利用此,仅需要独立地对AM广播波接收天线和FM广播波接收天线分别进行调谐,调谐操作变得容易并且可以利用较少的工时进行调谐。
此外,在传统设备中,将用于AM广播波段的放大器和用于FM广播波段的放大器收纳于收纳盒中,并将它们布置在后窗玻璃的柱附近。然而,具有已占据收纳盒的大部分容积的FM广播波段放大器变得不必要了。利用此,收纳盒的大小变得明显压缩为约几分之一。此外,由于仅需要AM广播波放大器,因此可以大幅降低生产成本。
本发明提供了以下一种天线:将AM广播波接收天线4和FM广播波接收天线5形成在车辆后窗玻璃1的除雾加热器条2上方,以具有邻近的位置和独立的系统。除雾加热器条2(称为除雾器)由多个大致水平的加热器条2a形成,这些水平加热器条2a平行布置在车辆后窗玻璃1的中央区域并且在两端处与导电母线(conductive bus bar)3、3’相连接。除雾加热器条2用于在施加有电流时使窗玻璃表面上的水分蒸发,并除雾。
如图1至4所示,AM广播波接收天线4包括间隔布置的多个水平条,彼此分离并且垂直于水平条的至少两个垂直条,以及至少布置在两个垂直条之间、位于最上部水平条上或通过从最上部水平条的一部分引出的引出线(extension line)的第一馈电点7。
AM广播波接收天线4的至少两个垂直条从水平条的最上部水平条延伸。上述至少两个垂直条中的至少一个以与全部的水平条垂直的方式延伸。上述至少两个垂直条的另一个以与全部或部分的水平条垂直的方式与水平条相连接。
垂直条4b、4b与多个水平条4a、4a、...相连接并相交,并且位于邻近位置以将多个水平条4a、4a、...大致等分为3部分。然而,水平条4a、4a、...在左右方向上可以不具有彼此分离开的等同长度。此外,左右的其中一方的长度可能稍短。因此,未必是双侧对称(bilaterally symmetrical)的。
用于将多个水平条4a、4a、...大致等分成3部分的位置,是用以将水平条4a、4a、...的最大宽度大致等分成3部分的邻近位置。垂直条4b、4b的位置不限于这些位置。垂直条4b、4b可以在左右方向上进一步彼此分离至最左和最右位置上、用以将多个水平条4a、4a、...大致等分为4部分的位置。
优选AM广播波接收天线4的水平条4a的最下部水平条邻近除雾加热器条2的水平条2a的最上部水平条,以实现电容耦合。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拾取由除雾器接收到的AM无线电广播的无线电波。
FM广播波接收天线5从设置在AM广播波接收天线4的最上部水平条4a上方的第二馈电点8开始、沿着AM广播波接收天线4的最外部的部分按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延伸,以围绕AM广播波接收天线4。FM广播波接收天线5邻近AM广播波接收天线4的水平条4a的至少一部分,以实现电容耦合。
FM广播波接收天线5、5’可以具有以下L形,该L形至少包括:第二水平条5a、5a’,其从第二馈电点8、8’开始延伸并且邻近AM广播波接收天线4的水平条4a的最上部水平条,以实现电容耦合;以及第二垂直条5b,其从第二水平条5a的端部开始、沿着AM广播波接收天线4的多个水平条4a、4a、...的外侧的轮廓按大致垂直方向或按弧形延伸。此外,FM广播波接收天线5、5’可以具有以下U形,该U形从第二垂直条5b的端部开始沿着AM广播波接收天线4的水平条4a的最下部水平条的下部延伸,或者从水平条4a、4a、...的中点折返。
通过折回FM广播波接收天线5的端部而形成的折返水平条5c可以是一个或两个。一个或两个折返水平条5c的一部分可以邻近AM广播波接收天线4的水平条4a、4a、...之一的端部,以实现电容耦合。
在两个折返水平条5c的情况下,优选这两个折返水平条5c夹持AM广播波接收天线4的水平条4a、4a、...之一的端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从邻近部位有效地拾取由AM广播波接收天线4接收到的无线电波。
优选地,从除雾加热器条2的母线3、3’的上端部开始向上延伸的辅助垂直条2c、2c’至少邻近FM广播波接收天线5的第二垂直条5b的外侧,以实现电容耦合。利用此,可以利用辅助垂直条2c、2c’拾取由除雾加热器条2接收到的FM无线电广播波的无线电波。
优选地,存在以下两个独立的天线系统,这两个独立的天线系统分别从设置在AM广播波接收天线4的第一馈电点7的两侧上用于夹持第一馈电点7的两个馈电点8、8’开始,沿着AM广播波接收天线4的最外部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延伸,以实现分集接收(diversity reception)。
可以从AM广播波接收天线4的第一馈电点7经由AM无线电广播波放大器10连接至调谐器14。可以从FM广播波接收天线5、5’的第二馈电点8、8’直接连接至调谐器14,而不经由放大器或阻抗匹配电路。
可选地,可以从FM广播波接收天线5的第二馈电点8、8’经由放大器或阻抗匹配电路连接至调谐器14。
优选地,在FM广播波接收天线的频率为日本国内使用的76~90MHz的情况下,从第二馈电点8、8’延伸至端部的FM广播波接收天线5、5’的长度是200~500mm,并且在FM广播波接收天线的频率为北美、欧洲和澳洲使用的88~108MHz的情况下,从第二馈电点8、8’至端部的FM广播波接收天线5、5’的长度是150~400mm。
优选地,在FM广播波接收天线的频率为日本国内使用的76~90MHz的情况下,FM广播波接收天线5、5’的第二水平条5a、5a’或折返条5c、5c’与AM广播波接收天线的水平条彼此邻近以实现电容耦合的部分的条的长度是200~500mm,并且间距是2~30mm,优选为5~15mm。在FM广播波接收天线的频率为北美、欧洲和澳洲使用的88~108MHz的情况下,FM广播波接收天线5、5’的第二水平条5a、5a’或折返条5c、5c’与AM广播波接收天线的水平条彼此邻近以实现电容耦合的部分的条的长度是150~400mm,并且间距为2~30mm。设置了至少两个垂直于除雾加热器条的多个水平条2a的垂直条2b、2b’。
可以由FM广播波接收天线5、5’之一实现充足的接收特性。然而,优选将FM广播波接收天线5、5’中的一个用作为主天线,并将FM广播波接收天线5、5’中的另一个用作为副天线(sub-antenna),以实现分集接收,之后输入至调谐器14。利用此,相对于仅由FM广播波接收天线5之一进行接收并输入至调谐器14的情况,可以提高定向特性。
除雾加热器条2设置在后窗玻璃1的中央区域。以大致水平的方式布置了多个大致水平的加热器条2a。由导电母线3、3’连接加热器条2a的两端。由直接电源(未示出)对除雾加热器条2进行通电和加热。
连接用于将除雾加热器条2的多个水平条2a大致等分成3部分的点的垂直条2c、2c’是不通电且非除雾加热器条的中性条。对于使除雾加热器条2作为天线而工作以及通过使用由除雾加热器条2接收到的无线电波来提高AM/FM广播波的无线电波的接收增益而言,垂直条2c、2c’是有效的。然而,可以不必设置有垂直条2c、2c’。
可以不必设置图2~4所示的,从除雾加热器条2的母线3、3’的上端开始向上延伸的辅助垂直条2c、2c’。
此外,辅助垂直条2c、2c’邻近FM广播波接收天线5的第二垂直条5b的外侧,以实现电容耦合。利用此,可以利用辅助垂直条2c、2c’拾取由除雾加热器条2接收到的FM无线电广播波的无线电波,以有效地实现频率特性的较宽的带宽并有效地提高接收灵敏度。
根据本发明,在无需FM广播波接收天线的第二馈电点与调谐器之间连接放大器或阻抗匹配电路的情况下,可以由FM广播波接收天线获得良好的接收灵敏度。然而,可以通过连接放大器或阻抗匹配电路而进一步提高接收灵敏度。
在下面,说明了本发明的操作。
在本发明中,形成了AM广播波接收天线4和FM广播波接收天线5的独立天线。因此,可以对它们进行调谐以具有适合于各自接收频率的条长度。调谐操作是容易的。
此外,如图1所示,与传统设备类似,由AM广播波段放大器10对AM广播波的无线电波进行放大并将其输入至调谐器4。将用于遮蔽AM无线电广播波的频带的电容器13、13’串行连接至FM广播波接收天线5、5’的馈电点8、8’的输出侧的邻近地区,以防止AM广播波接收信号通过与AM广播波接收天线4一起实现电容耦合的FM广播波接收天线5而泄漏至调谐器14侧。
另一方面,通过使FM广播波接收天线5的第二水平条5a、5a’或折返水平条5c、5c’邻近AM广播波接收天线4的水平条4a、4a、...之一的端部以实现电容耦合,FM广播波接收天线5可以拾取由AM广播波天线4接收到的FM广播波段的无线电波。利用此,可以提高FM广播波接收天线5的接收灵敏度,并且在FM广播波接收天线5的第二馈电点和调谐器14之间不必连接FM广播波段放大器或阻抗匹配电路。
此外,FM广播波接收天线5的第二水平条5a、5a’或折返水平条5c、5c’的一部分邻近AM广播波接收天线4的水平条4a的一部分,以实现电容耦合。此外,在将折返水平条5c、5c’设置在FM广播波接收天线5的端部处的情况下,折返水平条5c、5c’的端部邻近AM广播波接收天线4的水平条4a的端部,以实现电容耦合。在这些情况下,可以更确定地实现电容耦合,并且获得稳定的性能。
如图2~4所示,从加热导电条2的母线3、3’的上端部开始向上延伸的辅助垂直条2c、2c’,至少邻近FM广播波接收天线5的垂直条5b的外侧,以实现电容耦合。利用此,可以利用辅助垂直条2c、2c’拾取由除雾加热器条2接收到的FM无线电广播波的无线电波,并且提高接收增益。
将FM广播波接收天线中的一个用作为主天线5,并将FM广播波接收天线中的另一个用作为副天线5’。然而,可以将FM广播波接收天线的任意一个用作为主天线。
在用于接收FM广播波的副天线5’布置在除雾加热器条2上方的情况下,可以获得与用于接收FM广播波的主天线5的天线灵敏度大致等同的天线灵敏度,由此通过主天线5和副天线5’实现分集接收,并从而补充彼此的低接收特性和低定向特性。
在下文,参考附图详细例示了本发明。
第一实施例
如图1所示,在机动车后窗玻璃的除雾加热器条2的上方,设置AM广播波接收天线4和频率为在北美、欧洲和澳洲使用的88~108MHz的FM广播波接收主天线和副天线5和5’。
AM广播波接收天线4包括间隔设置的4个水平条4a、4a、...,以及以垂直于水平条的方式设置在用以将水平条大致等分为3部分的位置处的2个垂直条4b和4b。2个垂直条4b中的一个从最上部水平条至最下部水平条垂直于4个水平条。2个垂直条4b中的另一个从最上部水平条至第三水平条垂直于水平条。2个垂直条4b中的另一个经由引出线与第一馈电点7相连接,其中第一馈电点7设置在2个垂直条4b中的另一个与最上部水平条之间的交叉点略上方。
多个水平条4a、4a、...的最下部水平条4a具有比第一至第三水平条4a的长度短的长度。最下部水平条4a邻近除雾加热器条2的最上部加热器条2a,以实现电容耦合。
另一方面,FM广播波接收主天线5是以下天线条:该天线条从设置在AM广播波接收天线4的垂直条上方的位置附近的第二馈电点8开始按逆时针方向延伸,并且邻近AM广播波接收天线4以实现电容耦合。
此外,FM广播波接收副天线5’包括:第二水平条5a’,其从设置在第一馈电点7的右侧附近的第二馈电点8’开始沿着AM广播波接收天线4的最上部水平条4a按顺时针方向延伸,并且邻近AM广播波接收天线4的最上部水平条4a以实现电容耦合;第二垂直条5b’,其沿大致垂直方向延伸以围绕AM广播波接收天线4的水平条的右端;以及折返条5c’,其从第二垂直条5b’的端部折返,并且邻近最下部水平条4a的上侧端部以实现电容耦合。
AM广播波接收天线4从第一馈电点7经由AM无线电广播波段放大器10连接至调谐器14。FM广播波接收天线5、5’从第二馈电点8、8’连接至调谐器14,而无需经由FM广播波放大器或阻抗匹配电路。
玻璃板1具有大致四边形的形状。玻璃板1具有上边为1,100mm、下边为1,300mm且高为500mm的轮廓尺寸。窗框的凸缘的内侧大小是上边为1,000mm、下边为1,100mm且高为400mm。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AM广播波接收天线4的条的长度如下所述。
水平条4a的长度(从上侧开始)=860mm、900mm、880mm和860mm
水平条4a之间的间距=20mm
垂直条4b、4b的长度=70mm、50mm
垂直条4b、4b之间的间距=300mm
根据本发明的FM广播波接收天线5、5’的各条的长度如下所述。
第二水平条5a、5a’的长度=450mm、450mm
第二垂直条5b’的长度=70mm
折返水平条5c’的长度=150mm
FM广播波接收天线5、5’的第二水平条5a、5a’与AM广播波接收天线4的最上部水平条4a之间的间距,以及FM广播波接收天线5’的折返水平条5c’与AM广播波接收天线4的最下部水平条4a之间的间距分别为5mm。
第一馈电点7位于以下位置:该位置是距离玻璃板的中心线150mm的右侧上,AM广播波接收天线4的垂直条4b和除雾器2的垂直条2b’所位于的位置。
另一方面,FM广播波接收主天线5的第二水平条5a从左端开始的450mm的部分,邻近AM广播波接收天线4的最上部水平条4a。FM广播波接收副天线5’的水平条5a’从右端开始的210mm的部分,邻近AM广播波接收天线4的最上部水平条4a。折返水平条5c’从右端开始的100mm的部分,邻近AM广播波接收天线4的最下部水平条4a。
AM广播波接收天线4的最上部水平条4a与凸缘(未示出)的上边内侧之间的间距是30mm。最下部水平条4a与最上部加热器条2a之间的间距是10mm。
通过利用例如银浆的导电性糊剂(conductive paste)在玻璃板上印刷后进行烘培,形成了AM广播波接收天线4、FM广播波接收主天线5、FM广播波接收副天线5’、加热导电条2、馈电点和母线。
将由此获得的窗玻璃板安装在车辆的后窗上。AM广播波接收天线4的第一馈电点7经由馈电线与AM广播波放大器10相连接。FM广播波接收天线5、5’从第二馈电点8、8’通过AM波段遮蔽电容器13、13’连接至AM广播波段放大器10的输出端子,并且在将AM广播波段的无线电波和FM广播波段的无线电波合成的状态下,FM广播波接收天线5、5’经由馈电线连接至调谐器14。
布置FM广播波接收主天线5和FM广播波接收副天线5’,以实现分集接收从而提高定向特性。因此,FM广播波接收天线的任何一个均可能是主天线。
如图5所示,在分别由FM主天线5和FM副天线5’进行接收的情况下,在北美、欧洲和澳洲使用的88MHz~108MHz的FM广播波段的垂直偏振波的平均接收增益变为-8.6dB、-9.5dB(偶极比(dipole ratio))。作为由FM主天线5和FM副天线5’的两个FM天线系统进行分集接收的结果,88MHz~108MHz的FM广播波段的垂直偏振波的平均接收增益变为-8.3dB(偶极比)。利用此,可以理解,相对于在设置阻抗匹配电路的情况下的平均接收增益(-17dB),尽管未设置FM广播波放大器和阻抗匹配电路,但平均接收增益提高了10dB。因此,证实获得了非常好的接收增益。
由于由AM广播波段放大器以与过去类似的方式对AM广播波进行放大,因此实际上根本不存在问题。
如图1所示,使AM广播波接收天线和FM广播波接收天线邻近,以实现电容耦合。利用此,在不使AM广播波和FM广播波各自的接收特性降低的情况下,具有FM广播波接收放大器和阻抗匹配电路变得不必要了,并且仅有必要安装AM广播波接收放大器和AM波段遮蔽电容器。
在这种情况下,放大器仅用于AM。因此,与需要两个放大器用于AM和FM的情况相比较,该放大器所占有的总体积变得压缩为约几分之一,并且可以大幅降低生产成本。
第二实施例
在图2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相同,设置了:AM广播波接收天线,其设置在车辆后窗玻璃的除雾加热器条上方,并且包括5个水平条和以与水平条垂直的方式布置的2个垂直条;以及FM广播波接收主天线和FM广播波接收副天线,其类似U形,以从两侧夹持AM广播波接收天线并且邻近AM广播波接收天线。此外,辅助垂直条从除雾加热器条的两个母线的上端开始,沿着FM广播波接收主天线和FM广播波接收副天线的垂直条的外侧向上延伸。
与第一实施例中不同,AM广播波接收天线的水平条是5个。此外,FM广播波接收主天线5从第二馈电点8开始,沿着AM广播波接收天线的最外部按逆时针方向如同U形一样延伸。此外,辅助垂直条2c、2c’从母线的上端开始向上延伸,并且邻近FM广播波接收天线5和FM广播波接收副天线5’的第二垂直条5b、5b’以实现电容耦合。
与第一实施例相同,AM广播波接收天线4从第一馈电点7经由AM广播波段放大器10连接至调谐器14。FM广播波接收天线5、5’从第二馈电点8、8’连接至调谐器14,而不经由FM广播波放大器或阻抗匹配电路。
根据本发明的AM广播波接收天线4的条的长度如下所述。
水平条4a的长度(从上侧开始)=860mm、900mm、880mm、860mm和580mm
水平条4a之间的间距=20mm
水平条4a(在最下部条中)之间的间距=10mm
垂直条4a、4b的长度=70mm、70mm
垂直条4a、4b之间的间距=460mm
根据本发明的FM广播波接收天线5、5’的各条的长度如下所述。
第二水平条5a、5a’的长度=265mm、240mm
第二垂直条5b、5b’的长度=40mm、30mm
水平条5c、5c’的长度=80mm、75mm
FM广播波接收天线5、5’的第二水平条5a、5a’与AM广播波接收天线4的最上部水平条4a之间的间距=5mm
FM广播波接收天线5的折返水平条5c与除雾加热器条2的最上部水平条2a之间的间距=5mm
FM广播波接收天线5的折返水平条5c’与除雾加热器条2的最上部水平条2a之间的间距=15mm
第一馈电点7位于距离玻璃板的中心线155mm的右侧上。FM广播波接收主天线5的第二馈电点8位于玻璃板的中心线的左侧155mm处。FM广播波接收副天线5’的第二馈电点8’位于玻璃板的中心线的右侧215mm处。
另一方面,FM广播波接收主天线5的第二水平条5a从AM广播波接收天线4的最上部水平条4a的左端开始的265mm的部分,邻近AM广播波接收天线4的最上部水平条4a。FM广播波接收副天线5’的第二水平条5a’从AM广播波接收天线4的最上部水平条4a的右端开始的200mm的部分,邻近AM广播波接收天线4的最上部水平条4a。折返水平条5c从AM广播波接收天线4的最下部水平条4a的左端开始的80mm的部分,邻近AM广播波接收天线4的最下部水平条4a。折返水平条5c’从AM广播波接收天线4的最下部水平条4a的右端开始的75mm的部分,邻近AM广播波接收天线4的最下部水平条4a。
AM广播波接收天线4的最上部水平条4a与凸缘(未示出)的上边内侧之间的间距是30mm。最下部水平条4a与最上部加热器条2a之间的间距是10mm。
通过利用例如银浆的导电性糊剂在玻璃板上印刷后进行烘培,形成了AM广播波接收天线4、FM广播波接收主天线5、FM广播波接收副天线5’、加热导电条2、馈电点和母线。
将由此获得的窗玻璃板安装于机动车的后窗上。与第一实施例相同,AM广播波接收天线4的第一馈电点经由馈电线与AM广播波放大器10相连接。FM广播波接收天线5、5’从第二馈电点8、8’通过AM波段遮蔽电容器13、13’连接至AM广播波段放大器10的输出端子,并且在将AM广播波段的无线电波和FM广播波段的无线电波合成的状态下,FM广播波接收天线5、5’经由馈电线与调谐器14相连接。
如图6所示,在分别由FM主天线5和FM副天线5’进行接收的情况下,频率为国内使用的76MHz~90MHz的FM广播波段的水平偏振波的平均接收增益变为-15.3dB、-14.6dB(偶极比)。作为FM主天线5和FM副天线5’的两个FM天线系统进行分集接收的结果,频率为88MHz~108MHz的FM广播波段的水平偏振波的平均接收增益变为-11.4dB(偶极比)。利用此,可以理解,相对于在设置阻抗匹配电路的情况下的平均接收增益(-17dB),尽管未设置FM广播波放大器和阻抗匹配电路,但平均接收增益大幅提高。
由于由AM广播波段放大器以与过去类似的方式对AM广播波进行放大,因此实际上根本不存在问题。
如图2所示,使得AM广播波接收天线4a与FM广播波接收天线的第二水平条5a、5a’或折返水平条5c、5c’邻近,以实现电容耦合。利用此,在不使AM广播波和FM广播波各自的接收特性降低的情况下,具有FM广播波接收放大器和阻抗匹配电路变得不必要了,并且仅有必要安装AM广播波接收放大器和AM波段遮蔽电容器。
在这种情况下,放大器仅用于接收AM广播波。因此,与有必要设置用于接收AM广播波和用于接收FM广播波的两个放大器的情况比较,由放大器所占有的总体积变得压缩为约几分之一,并且可以大幅降低生产成本。
第三实施例
图3示出作为第二实施例的变形例的第三实施例。在该第三实施例中,在用于接收频率为国内使用的76~90MHz的FM广播波的大致U形的副天线5’的端部处,设置了两个折返水平条5c’。AM广播波接收天线4中从最上部条开始第四个的第四水平条的右侧端部被两个折返水平条5c’夹持,以实现电容耦合。设置了AM广播波接收天线的5个水平条。条的长度与在第二实施例中的长度大致等同。
该实施例是第二实施例的变形例。在分别由FM主天线5和FM副天线5’进行接收的情况下,频率为国内使用的76MHz~90MHz的FM广播波段的水平偏振波的平均接收增益变为-16.7dB、-14.6dB(偶极比)。作为FM主天线5和FM副天线5’的两个FM天线系统进行分集接收的结果,88MHz~108MHz的FM广播波段的水平偏振波的平均接收增益变为-11.4dB(偶极比)。利用此,可以理解,相对于在设置阻抗匹配电路的情况下的平均接收增益(-17dB),尽管未设置FM广播波放大器和阻抗匹配电路,但平均接收增益大幅提高。
由于由AM广播波段放大器以与过去类似的方式对AM广播波进行放大,因此实际上根本不存在问题。
通过这种AM广播波接收天线和FM广播波接收天线,在不使AM广播波和FM广播波各自的接收特性降低的情况下,可以使FM广播波接收放大器和阻抗匹配电路变得不必要。
AM广播波接收天线4从第一馈电点7经由馈电线连接至AM广播波段放大器。FM广播波接收主天线5和FM广播波接收副天线5’从第二馈电点8、8’通过AM波段遮蔽电容器13、13’分别连接至AM广播波波段放大器10的输出端子,并且在将AM广播波波段的无线电波和FM广播波波段的无线电波合成的状态下,FM广播波接收主天线5和FM广播波接收副天线5’经由馈电线与调谐器14相连接。
FM广播波接收主天线5和FM广播波接收副天线5’从第二馈电点8、8’通过AM波段遮蔽电容器13、13’分别连接至调谐器14,以由两个FM广播波接收天线5、5’实现分集接收。因此,可以获得较高的接收特性和较高的定向特性。此外,在不使AM广播波和FM广播波各自的接收特性降低的情况下,可以使FM广播波接收放大器和阻抗匹配电路变得不必要。
第四实施例
图4示出作为第一实施例的变形例的第四实施例。在用于接收在北美、欧洲和澳洲使用的频率为88~108MHz的FM广播波的大致为U形的副天线5’的端部处,设置了两个折返水平条5c’。AM广播波接收天线4的最下部水平条的右侧端部邻近两个折返水平条5c’、5c’的下侧,以实现电容耦合。条的长度与第一实施例中的长度大致等同。
本实施例是第一实施例的变形例。在分别由FM主天线5和FM副天线5’进行接收的情况下,北美、欧洲和澳洲使用的88MHz~108MHz的FM广播波段的垂直偏振波的平均接收增益变为-9dB、-9.5dB(偶极比)。作为FM主天线5和FM副天线5’的两个天线系统进行分集接收的结果,88MHz~108MHz的FM广播波波段的垂直偏振波的平均接收增益变为-8.5dB(偶极比)。相对于在设置了阻抗匹配电路的情况下的平均接收增益(-17dB),尽管未设置FM广播波放大器和阻抗匹配电路,但平均接收增益大幅提高了近10dB。
由于由AM广播波段放大器以与过去(传统设备)类似的方式对AM广播波进行放大,因此实际上根本不存在问题。
AM广播波接收天线4从第一馈电点7经由馈电线连接至AM广播波波段放大器10。FM广播波接收主天线5和FM广播波接收副天线5’从第二馈电点8、8’通过AM波段遮蔽电容器13、13’分别连接至AM广播波段放大器10的输出端子,并且在将AM广播波段的无线电波和FM广播波段的无线电波合成的状态下,FM广播波接收主天线5和FM广播波接收副天线5’经由馈电线与调谐器14相连接。
FM广播波接收主天线5和FM广播波接收副天线5’从第二馈电线8、8’通过AM波段遮蔽电容器13、13’分别与调谐器14相连接,从而由两个FM广播波接收天线5、5’实现分集接收。因此,可以获得较高的接收特性以及较高的定向特性。此外,在不使AM广播波和FM广播波各自的接收特性降低的情况下,可以使FM广播波接收放大器和阻抗匹配电路变得不必要。
Claims (9)
1.一种车辆用玻璃天线,其形成在车辆后窗玻璃的除雾加热器条的上方,所述车辆用天线包括:
AM广播波接收天线,其包括多个水平条、至少两个垂直条以及第一馈电点,其中,所述水平条是间隔设置的,所述垂直条垂直于所述水平条并且是彼此分离开的,所述第一馈电点设置在两个所述垂直条之间、位于所述水平条的最上部水平条上或通过从所述最上部水平条的部分引出的引出线;以及
FM广播波接收天线,其从设置在所述AM广播波接收天线的所述最上部水平条上方的第二馈电点开始、沿着所述AM广播波接收天线的最外部的部分按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延伸以围绕所述AM广播波接收天线,并且所述FM广播波接收天线邻近所述AM广播波接收天线的水平条的至少一部分以实现电容耦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玻璃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FM广播波接收天线是包括第二水平条和第二垂直条的L形或U形元件,所述第二水平条从所述第二馈电点开始按水平方向延伸并且邻近所述AM广播波接收天线的水平条以实现电容耦合,所述第二垂直条从所述第二水平条的端部开始、沿着所述AM广播波接收天线的多个所述水平条的外侧按大致垂直方向或按弧形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玻璃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FM广播波接收天线包括一个或两个折返水平条,所述折返水平条通过折回所述FM广播波接收天线的端部而形成,并且所述折返水平条邻近所述AM广播波接收天线的水平条的端部以实现电容耦合。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玻璃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FM广播波接收天线包括独立设置的两个FM广播波接收天线,所述两个FM广播波接收天线分别从设置在所述第一馈电点的两侧上用于夹持所述第一馈电点的两个第二馈电点开始、沿着所述AM广播波接收天线的最外部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延伸以实现分集接收。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玻璃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AM广播波接收天线的水平条邻近所述除雾加热器条的水平条以实现电容耦合。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玻璃天线,其特征在于,辅助垂直条从所述除雾加热器条的母线的上端开始向上延伸;并且所述辅助垂直条邻近并且至少沿着所述FM广播波接收天线的第二垂直条的外侧以实现电容耦合。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玻璃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AM广播波接收天线从所述第一馈电点经由所述AM无线电广播波的放大器连接至调谐器;并且所述FM广播波接收天线从所述第二馈电点直接连接至所述调谐器,而不经由放大器或阻抗匹配电路。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玻璃天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FM广播波接收天线的频率为日本国内使用的76~90MHz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二馈电点至所述FM广播波接收天线的端部的所述FM广播波接收天线的第一水平条的长度为200~500mm,并且在所述FM广播波接收天线的频率为北美、欧洲和澳洲使用的88~108MHz的情况下,该长度为150~400mm;在所述FM广播波接收天线的频率为日本国内使用的76~90MHz的情况下,所述FM广播波接收天线的第二水平条或折返水平条与所述AM广播波接收天线的水平条彼此邻近以实现电容耦合的部分的长度为200~400mm,并且在所述FM广播波接收天线的频率为北美、欧洲和澳洲使用的88~108MHz的情况下,该长度为150~400mm;以及在所述FM广播波接收天线的频率为日本国内使用的76~90MHz的情况下,所述FM广播波接收天线的第二水平条或折返水平条与所述AM广播波接收天线的水平条彼此邻近以实现电容耦合的部分的间距为2~30mm,并且在所述FM广播波接收天线的频率为北美、欧洲和澳洲使用的88~108MHz的情况下,该间距为2~30mm。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玻璃天线,其特征在于,设置了至少两个与所述除雾加热器条的多个水平条交叉的垂直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08/066667 WO2010032285A1 (ja) | 2008-09-16 | 2008-09-16 | 車両用ガラスアンテナ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017293A true CN102017293A (zh) | 2011-04-13 |
CN102017293B CN102017293B (zh) | 2014-07-02 |
Family
ID=420391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80001371.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17293B (zh) | 2008-09-16 | 2008-09-16 | 车辆用玻璃天线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330663B2 (zh) |
EP (1) | EP2214254A4 (zh) |
CN (1) | CN102017293B (zh) |
WO (1) | WO2010032285A1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814802A (zh) * | 2013-12-20 | 2016-07-27 | 旭硝子株式会社 | 天线系统 |
CN107215315A (zh) * | 2016-03-22 | 2017-09-29 | 旭硝子株式会社 | 后门以及玻璃天线 |
CN109417222A (zh) * | 2016-07-01 | 2019-03-01 |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 车辆用窗玻璃 |
CN110168806A (zh) * | 2017-01-11 | 2019-08-23 |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 车辆用窗玻璃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343773B1 (en) * | 2008-10-02 | 2018-03-07 | Central Glass Company, Limited | Vehicular glass antenna |
US8564489B2 (en) | 2009-06-16 | 2013-10-22 | Asahi Glass Company, Limited | Glass antenna and window glass for vehicle |
JP5281962B2 (ja) * | 2009-06-16 | 2013-09-04 | 旭硝子株式会社 | 車両用ガラスアンテナ及び車両用窓ガラス |
JP5929904B2 (ja) * | 2011-05-12 | 2016-06-08 | 旭硝子株式会社 | ガラスアンテナ及び窓ガラス |
US9653792B2 (en) | 2014-02-03 | 2017-05-16 | Pittsburgh Glass Works, Llc | Window antenna loaded with a coupled transmission line filter |
USD760205S1 (en) * | 2014-03-28 | 2016-06-28 | Lorom Industrial Co., Ltd. | Antenna for glass |
JP6481377B2 (ja) * | 2015-01-14 | 2019-03-13 | セントラル硝子株式会社 | ガラスアンテナ及び窓ガラス |
JP2017005354A (ja) * | 2015-06-05 | 2017-01-05 | 旭硝子株式会社 | 車両用ガラスアンテナ及び車両用アンテナを備えた後部窓ガラス |
JP6390666B2 (ja) * | 2016-06-03 | 2018-09-19 | マツダ株式会社 | ガラスアンテナ |
EP3361563B1 (en) * | 2017-02-14 | 2020-10-07 | AGC Inc. | Glass antenna and window glass for vehicle |
JP2023023135A (ja) * | 2021-08-04 | 2023-02-16 | Agc株式会社 | 車両用窓ガラス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153320A (ja) * | 2002-10-28 | 2004-05-27 | Central Glass Co Ltd | 車両用ガラスアンテナ |
JP2005026905A (ja) * | 2003-06-30 | 2005-01-27 | Central Glass Co Ltd | 車両用ガラスアンテナ |
WO2005055360A1 (de) * | 2003-12-05 | 2005-06-16 | Robert Bosch Gmbh | Fahrzeugscheibenantenne |
EP1643587A1 (en) * | 2004-09-30 | 2006-04-05 | Nippon Sheet Glass Company, Limited | Defogger |
CN101091286A (zh) * | 2005-03-29 | 2007-12-19 | 中央硝子株式会社 | 车辆的玻璃天线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213311U (zh) | 1988-07-08 | 1990-01-26 | ||
US5231410A (en) * | 1989-08-03 | 1993-07-27 | Nippon Sheet Glass Co., Ltd. | Window glass antenna for a motor vehicle |
TW423180B (en) | 1997-01-31 | 2001-02-21 | Terajima Fumitaka | Glass antenna device for an automobile |
JP3700372B2 (ja) | 1997-01-31 | 2005-09-28 | 旭硝子株式会社 | 車両用ガラスアンテナ装置 |
JP2000101323A (ja) | 1998-09-22 | 2000-04-07 | Asahi Glass Co Ltd | 自動車用ガラスアンテナ装置 |
JP2000244220A (ja) | 1999-02-18 | 2000-09-08 | Harada Ind Co Ltd | 車両用窓ガラスアンテナ |
JP3613097B2 (ja) | 1999-11-10 | 2005-01-26 |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 車両用ガラスアンテナ |
US6239758B1 (en) * | 2000-01-24 | 2001-05-29 | Receptec L.L.C. | Vehicle window antenna system |
JP2003069328A (ja) | 2001-08-22 | 2003-03-07 | Asahi Glass Co Ltd | 自動車用窓ガラスアンテナ |
JP2006197184A (ja) | 2005-01-13 | 2006-07-27 | Asahi Glass Co Ltd | 車両用ガラスアンテナ |
KR20070113128A (ko) * | 2006-05-23 | 2007-11-28 | 아사히 가라스 가부시키가이샤 | 자동차용 고주파 유리 안테나 |
JP5023956B2 (ja) * | 2007-10-15 | 2012-09-12 | 旭硝子株式会社 | 自動車用ガラスアンテナ |
EP2343773B1 (en) * | 2008-10-02 | 2018-03-07 | Central Glass Company, Limited | Vehicular glass antenna |
-
2008
- 2008-09-16 US US12/516,160 patent/US8330663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09-16 EP EP08872497A patent/EP2214254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8-09-16 CN CN200880001371.4A patent/CN102017293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09-16 WO PCT/JP2008/066667 patent/WO2010032285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153320A (ja) * | 2002-10-28 | 2004-05-27 | Central Glass Co Ltd | 車両用ガラスアンテナ |
JP2005026905A (ja) * | 2003-06-30 | 2005-01-27 | Central Glass Co Ltd | 車両用ガラスアンテナ |
WO2005055360A1 (de) * | 2003-12-05 | 2005-06-16 | Robert Bosch Gmbh | Fahrzeugscheibenantenne |
EP1643587A1 (en) * | 2004-09-30 | 2006-04-05 | Nippon Sheet Glass Company, Limited | Defogger |
CN101091286A (zh) * | 2005-03-29 | 2007-12-19 | 中央硝子株式会社 | 车辆的玻璃天线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814802A (zh) * | 2013-12-20 | 2016-07-27 | 旭硝子株式会社 | 天线系统 |
CN107215315A (zh) * | 2016-03-22 | 2017-09-29 | 旭硝子株式会社 | 后门以及玻璃天线 |
CN107215315B (zh) * | 2016-03-22 | 2021-11-02 | Agc株式会社 | 后门以及玻璃天线 |
CN109417222A (zh) * | 2016-07-01 | 2019-03-01 |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 车辆用窗玻璃 |
US10985438B2 (en) | 2016-07-01 | 2021-04-20 | Nippon Sheet Glass Company, Limited | Vehicle window glass |
CN109417222B (zh) * | 2016-07-01 | 2021-09-21 |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 车辆用窗玻璃 |
CN110168806A (zh) * | 2017-01-11 | 2019-08-23 |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 车辆用窗玻璃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214254A1 (en) | 2010-08-04 |
US8330663B2 (en) | 2012-12-11 |
CN102017293B (zh) | 2014-07-02 |
WO2010032285A1 (ja) | 2010-03-25 |
EP2214254A4 (en) | 2010-10-27 |
US20110043419A1 (en) | 2011-02-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017293B (zh) | 车辆用玻璃天线 | |
CN101091286B (zh) | 车辆的玻璃天线 | |
CN102171887B (zh) | 车辆用玻璃天线 | |
US8334813B2 (en) | Automotive glass antenna | |
US5266960A (en) | Pane antenna having at least one wire-like antenna conductor combined with a set of heating wires | |
US5905468A (en) | Glass antenna device for vehicles | |
US5801663A (en) | Pane antenna having at least one wire-like antenna conductor combined with a set of heating wires | |
JP3974087B2 (ja) | 車両用ガラスアンテナ | |
KR20080082940A (ko) | 차량에서 다이버시티 기능을 갖는 무선 수신용 안테나 | |
CN102668239A (zh) | 汽车用车窗天线 | |
JP5023815B2 (ja) | 車両用ガラスアンテナ | |
JPH08321711A (ja) | 高周波用ガラスアンテナ及び高周波用ダイバーシティガラスアンテナ | |
JPH0132410Y2 (zh) | ||
JP2003142913A (ja) | 車両用のガラスアンテナ | |
JP5262537B2 (ja) | 車両用のガラスアンテナ | |
JP3526203B2 (ja) | 車両用のガラスアンテナ | |
JP2003069328A (ja) | 自動車用窓ガラスアンテナ | |
JPH0141216Y2 (zh) | ||
JP3523049B2 (ja) | 車両用ガラスアンテナ | |
JPH0134411Y2 (zh) | ||
JP2003078319A (ja) | 車両用のガラスアンテナ | |
JPH0574006U (ja) | 自動車用窓ガラスアンテナ | |
JPH09284026A (ja) | 自動車用ガラスアンテナ | |
JPH11191713A (ja) | 自動車用ガラスアンテ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02 Termination date: 201609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