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09728B - 车辆用驻车制动手柄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驻车制动手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09728B
CN102009728B CN201010273151.6A CN201010273151A CN102009728B CN 102009728 B CN102009728 B CN 102009728B CN 201010273151 A CN201010273151 A CN 201010273151A CN 102009728 B CN102009728 B CN 10200972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ratchet component
brake
ratchet
han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7315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09728A (zh
Inventor
古濑博
原郁夫
前田瑠衣
饭田千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0097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097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097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0972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3/00Rider-operated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control operations, e.g. levers, grips
    • B62K23/02Rider-operated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control operations, e.g. levers, grips hand actuated
    • B62K23/06Lev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7/00Brake-action initiating means
    • B60T7/02Brake-action initiating means for personal initiation
    • B60T7/08Brake-action initiating means for personal initiation hand actuated
    • B60T7/10Disposition of hand control
    • B60T7/102Disposition of hand control by means of a tilting lever
    • B60T7/104Disposition of hand control by means of a tilting lever with a locking mechanis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LBRAK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L3/00Brake-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ments thereof
    • B62L3/02Brake-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ments thereof for control by a hand lev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20Control lever and linkage systems
    • Y10T74/20396Hand operat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Braking Elements And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操作性良好而且紧凑、能够提高布局自由度的车辆用驻车制动手柄装置。沿能够自由转动地枢支驻车制动手柄(28)的保持架构件的转动轴(44)的轴向配置第一棘轮构件(30)及第二棘轮构件(31),在驻车制动手柄(28)的锁定解除位置,第一棘轮构件(30)及第二棘轮构件(31)的各个齿部(61、71)在转动轴(44)的轴向侧的端面相互接触(图17a),在驻车制动手柄(28)的锁定状态位置,由弹簧(51、52)使第一棘轮构件(30)向第二棘轮构件(31)侧移动,使第一棘轮构件(30)与第二棘轮构件(31)的各个齿部(61、71)啮合(图17b)。

Description

车辆用驻车制动手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搭载于骑乘式车辆等车辆的车辆用驻车制动(パツキングブレ一キ)手柄(レバ一)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这样一种驻车制动手柄装置,该驻车制动手柄装置在机动二轮车的转向头管上固定了具有驻车制动手柄的制动手柄支承部的座板,在该座板的手柄支承部上能够转动地枢支驻车制动手柄,相应于驻车制动手柄的转动操作将驻车制动器形成为锁定状态或锁定解除状态。
在公开于专利文献1的驻车制动手柄装置中,在设于驻车制动手柄的纵向的大致中央的卡合构件支承轴枢支卡合爪,同时,在座板上形成卡定上述卡合爪的手柄卡合部,从而构成限制驻车制动手柄的转动的棘轮机构,在驻车制动手柄的前端设有解除上述棘轮机构对驻车制动手柄的转动限制的解除按钮。
另外,在该驻车制动手柄装置中,在使驻车制动手柄转动到了锁定侧的场合,不能简单地由驻车制动手柄向锁定解除侧动作而转动,如不将驻车制动手柄的前端的解除按钮按下,则不能使驻车制动手柄向解除侧转动。因此,驾驶者如不带有解除驻车制动手柄的意思地操作,则不能解除驻车制动手柄,可以说用作驻车制动手柄装置较理想。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72062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驻车制动手柄装置中,沿驻车制动手柄的转动轴径向配置各种构件(构成棘轮机构的卡合爪、该卡合爪的卡定部、及解除按钮等),所以,装置在驻车制动手柄的转动轴径向侧变大。为此,当将上述驻车制动手柄搭载于较小型的骑乘式车辆等时,产生不能很好地配置在转向把手附近等的布局上的问题。
本发明就是鉴于该实际情况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驻车制动手柄装置,该驻车制动手柄装置具有良好的操作性,如驾驶者不带有解除驻车制动手柄的意思操作就不能解除驻车制动手柄,而且紧凑,能够提高布局的自由度。
作为上述问题的解除手段,第一项技术方案的发明的车辆用驻车制动手柄装置具有驻车制动手柄(例如实施方式中的驻车制动手柄28)、保持架构件(例如实施方式中的保持架构件27)、棘轮机构、及解除按钮(例如实施方式中的解除按钮32);该驻车制动手柄能够操作制动装置(例如实施方式中的驻车制动钳14),该制动装置使车辆(例如实施方式中的机动二轮车1)的车轮(例如实施方式的后轮4)为锁定状态或锁定解除状态;该保持架构件具有对上述驻车制动手柄进行枢支的转动轴(例如实施方式中的转动轴44);该棘轮机构在上述制动装置为锁定状态的锁定状态位置固定上述驻车制动手柄;该解除按钮解除上述棘轮机构在上述驻车制动手柄的锁定状态位置的固定;其特征在于:上述棘轮机构具有第一棘轮构件(例如实施方式中的第一棘轮构件30)、第二棘轮构件(例如实施方式中的第二棘轮构件31)、及弹簧构件(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弹簧51、52);该第一棘轮构件具有沿上述保持架构件的上述转动轴的轴向往上述驻车制动手柄侧突出的多个齿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的第一棘轮齿部61),并且,与上述保持架构件卡合而不能转动;该第二棘轮构件与上述驻车制动手柄各成一体地设置或一体地设置,同时,具有与上述第一棘轮构件的多个齿部啮合的多个齿部(例如实施方式的第二棘轮齿部71);该弹簧构件向上述第二棘轮构件侧对上述第一棘轮构件施力;上述第一棘轮构件及上述第二棘轮构件这样被设定,即,在使上述制动装置为锁定解除状态的上述驻车制动手柄的锁定解除位置使各个齿部的、上述转动轴的轴向侧的端面相互接触,在使上述制动装置为锁定状态的上述驻车制动手柄的上述锁定状态位置,由上述弹簧构件使上述第一棘轮构件向上述第二棘轮构件侧移动,使上述第一棘轮构件与上述第二棘轮构件的各个齿部啮合;解除轴(例如实施方式中的连接轴57)与上述解除按钮连接,该解除轴在上述转动轴的轴向延伸,使上述第一棘轮构件从上述第二棘轮构件离开。
第二技术方案的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棘轮构件和上述第二棘轮构件枢支在上述保持架构件的上述转动轴。
第三技术方案的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转动轴由圆筒构件构成,在该圆筒构件的枢支上述第一棘轮构件的部分设置沿轴向延伸的长孔(例如实施方式的长孔46),同时,在上述解除轴和上述第一棘轮构件设置与上述转动轴的轴向正交的贯通孔(例如实施方式的连接用贯通孔49及连接孔59),连接在上述解除按钮的上述解除轴插通在上述圆筒构件的内部,在分别设置于上述解除轴及上述第一棘轮构件的上述贯通孔和设于上述圆筒构件的上述长孔中插通销构件(例如实施方式中的连结轴47),上述解除轴和上述第一棘轮构件由上述销构件连接。
第四技术方案的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棘轮构件的多个齿部在同一圆周上按相同周幅以相等间隔设置,上述第二棘轮构件的多个齿部也在同一圆周上按相同周幅以相等间隔设置,上述第二棘轮构件的齿部的周幅角度比在上述第一棘轮构件中邻接的齿部间的周幅角度设定得稍小。
第五技术方案的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解除按钮在与上述解除轴的连接侧的规定区域实施与其它区域不同的着色(例如实施方式中的着色部60)。
第六技术方案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棘轮构件至少在1个部位设置朝上述驻车制动手柄的转动轴径向外侧伸出的径向突出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径向突出部50A),在上述保持架构件具有使上述第一棘轮构件的上述径向突出部卡合的外周凹部(例如实施方式的外周凹部45A),同时,形成收容上述第一棘轮构件的棘轮收容凹部(例如实施方式的第一棘轮收容凹部45),上述第一棘轮构件通过上述径向突出部与上述保持架构件的上述外周凹部卡合而不能转动。
第七技术方案的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驻车制动手柄和上述第二棘轮构件各成一体,在上述驻车制动手柄和上述第二棘轮构件的相邻的侧面分别设置相互啮合的多个齿部(例如实施方式的手柄卡合齿部64及手柄侧齿部70B),在上述驻车制动手柄的上述转动轴的轴承部(例如实施方式的转动轴插通孔69)设有在轴向突出的突出部(例如实施方式的轴承突出部69A),上述第二棘轮构件的向上述驻车制动手柄侧突出的多个齿部除去径向内侧部分地形成,以避开设于上述轴承部的上述突出部。
第八技术方案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分别设于上述第一棘轮构件和上述第二棘轮构件的相向的多个齿部的轴向侧端面平坦地形成。
第九技术方案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车辆具有用于对车轮进行操纵的转向把手(例如实施方式的前轮转向装置6),该车辆用驻车制动手柄装置向上述转向把手的一侧偏移地安装,上述解除按钮配置在车宽方向中央侧。
第十技术方案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转向把手安装用于操作灯具的开关箱(例如实施方式的开关箱25),该车辆用驻车制动手柄装置比上述开关箱更邻接车宽方向内侧地配置。
按照第一技术方案的发明,通过对驻车制动手柄进行转动操作,能够使制动装置为锁定状态或锁定解除状态,在驻车制动手柄的锁定状态位置使第一棘轮构件与第二棘轮构件各个齿部啮合,能够限制驻车制动手柄的转动操作,所以,如驾驶者不带有解除驻车制动手柄的意思进行操作,则驻车制动手柄不被解除,操作性、使用性都优良。另外,第一棘轮构件卡合在保持架构件地安装,第二棘轮构件各成一体地或一体地设置在驻车制动手柄,各个齿部沿着转动轴44的轴向,另外,解除按钮的解除轴沿着转动轴的轴向,所以,能够防止尺寸在驻车制动手柄的转动轴径向变大,能够提高布局的自由度。另外,在第一棘轮构件向第二棘轮构件侧移动之际,第一棘轮构件由弹簧构件施力而移动,所以,能够由两部件抵接的声音施加节度(クリツク)感。
按照第二技术方案的发明,能够由简易的构成安装第一棘轮构件和第二棘轮构件。
按照第三技术方案的发明,能够由简易而且紧凑的构成安装解除按钮的解除轴和第一棘轮构件,另外,如使驻车制动手柄转动到锁定状态位置,则由第一棘轮构件推压而使解除按钮移动,所以,能够更容易地根据解除按钮的移动位置了解锁定状态。
按照第四技术方案的发明,第一棘轮构件与第二棘轮构件的齿部的周幅具有差,在使驻车制动手柄转动到锁定状态位置后,第二棘轮构件的齿部能够在第一棘轮构件的邻接的齿部间按第二棘轮构件的周幅角度小出来的量超行程,能够避免齿部相互的侧面的相互摩擦。因此,能够减轻推压解除按钮时的力,能够提高操作性。
按照第五技术方案的发明,例如由盖等进行覆盖使在驻车制动手柄的锁定解除位置不露出地构成的解除按钮的连接侧的规定区域的着色部分在驻车制动手柄的锁定状态位置露出地构成,所以,能够容易了解锁定状态。
按照第六技术方案的发明,能够由简易的构成、较少的部件数量设置第一棘轮构件的转动限制机构。
按照第七技术方案的发明,使驻车制动手柄和第二棘轮构件各成一体,能够进行如下的设定等,在驻车制动手柄使用具有强度、刚性的材料,在第二棘轮构件使用耐蠕变性高的材料,同时,在相互的齿部进行啮合,从而能够一体地转动。另外,能够在仅驻车制动手柄的轴承部在轴向伸出的状态下使两部件啮合,能够提高轴承部的支承刚性。
按照第八技术方案的发明,第二棘轮构件的齿部能够在第一棘轮构件的齿部上滑动,所以,驻车制动手柄转动时能够进行平滑的转动,能够进一步改善操作性。
按照第九技术方案的发明,驾驶者能够用握住安装了驻车制动手柄的手把的手的拇指一边推压解除按钮一边使驻车制动手柄转动,所以,能够将设置了棘轮机构的驻车制动手柄适用在车辆,并且提高操作性。
按照第十技术方案的发明,在转向把手中将驻车制动手柄装置比开关箱更配置在车宽内侧,所以,适合作为解除按钮的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的左侧侧视图。
图2为从图1的箭头A看到的向视图。
图3为转向把手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转向把手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放大表示机动二轮车的前侧侧部的图。
图6为从车身内侧在转向把手的轴向观看驻车制动手柄装置的侧视图。
图7为驻车制动手柄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8为驻车制动手柄装置的安装说明用分解透视图。
图9为驻车制动手柄装置的安装说明用分解透视图。
图10为表示驻车制动手柄装置的保持架构件的图。
图11为图3的剖视图,(a)为沿a-a线的剖视图,(b)为沿b-b线的剖视图。
图12为沿图3的c-c线的剖视图。
图13为从驻车制动手柄侧观看驻车制动手柄装置的第一棘轮构件的图。
图14为从第一棘轮构件侧观看驻车制动手柄装置的第二棘轮构件的图。
图15为表示构成驻车制动手柄装置的驻车制动手柄的手把后方臂部的图。
图16为表示构成驻车制动手柄装置的驻车制动手柄的手把上方臂部的图。
图17为用于说明使驻车制动手柄装置为锁定状态的操作的图。
图18为用于说明使驻车制动手柄装置为锁定解除状态的操作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机动二轮车(车辆)
4后轮(车轮)
6前轮转向装置
14驻车制动钳(制动装置)
25开关箱
27保持架构件
28驻车制动手柄
30第一棘轮部件
31第二棘轮部件
32解除按钮
44转动轴
45第一棘轮收容凹部(棘轮收容凹部)
45A外周凹部
46长孔
47连结轴(销构件)
49连接用贯通孔(贯通孔)
50A径向突出部
51、52弹簧(弹簧构件)
57连接轴(解除轴)
59连接孔(贯通孔)
60着色部
64手柄卡合齿部(齿部)
61第一棘轮齿部(齿部)
69转动轴插通孔(轴承部)
69A轴承突出部
70第二棘轮收容凹部(收容部)
70B手柄侧齿部(齿部)
71第二棘轮齿部(齿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首先,使用图1~图4说明作为搭载了驻车制动手柄装置的车辆的一例的机动二轮车1的概略构成。在以下说明使用的图中,表示车辆前方的箭头FR、表示车辆上方的箭头UP、表示车辆左方的箭头LH表示在适当部位,在机动二轮车1的说明时适当使用这些方向。
机动二轮车1在图中未表示的车架的前后方向大致中央搭载内装DCT(dual clutch transmission)的发动机2,在发动机2的前方配置前轮3,同时在发动机2的后方配置后轮4。
前轮3能够转动地支承在构成车辆的转向系的左右一对前叉5、5,在前叉5、5的上部设置能够对前轮3进行转向的前轮转向装置6。
前轮转向装置6的前方由从车身的侧部前方侧覆盖车身的前部的前导风罩7覆盖,在该前导风罩7一体地设置前照灯、侧镜、各种仪表类的显示板等。另外,在前轮转向装置6的后方设置燃料箱8,在该燃料箱8的后方设置乘坐人员入座的车座9。
另一方面,后轮4能够转动地支承在从发动机2的后方伸出的摇臂10的后部,在后轮4的轴部11的周围设置与后轮4一体旋转的制动盘12。制动盘12夹住两侧面,从而限制后轮4的转动,在摇臂10的后端部设置能够夹入制动盘12的后制动钳13和驻车制动钳14。
在作为行走用制动器的后制动钳13连接图中未表示的制动软管的一端,该制动软管的另一端连接在具有后制动踏板(脚踏式制动器)的后主缸。另一方面,在驻车制动钳14连接驻车制动拉索16的一端,驻车制动拉索16的另一端延伸到前轮转向装置6,连接在安装于前轮转向装置6的驻车制动手柄装置15。
如图2放大表示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前轮转向装置6从在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的顶部桥接构件18的两侧端部贯通左右的前叉5、5的上端部,在右侧的前叉的上端部固定右转向把手19,同时,在左侧的前叉的上端部固定左转向把手20。
在图2中,符号26表示包含一体安装在前导风罩7的速度仪并且能够显示各种指示器的组合板,符号26A表示相应于驻车制动手柄装置15的操作点亮的指示器。
右转向把手19在右侧的前叉5的上端部固定一端,向车辆右侧伸出,左转向把手20固定在左侧的前叉5的上端部,向车辆左侧伸出。
在右转向把手19的前端部,安装沿右转向把手19向车辆右侧伸出的油门转把21,同时,能够摆动地支承从右转向把手19的前端部向油门转把21的前方延伸的前制动手柄22。另外,在右转向把手19中,在油门转把21的宽度方向内侧设有前制动器的制动油用的贮槽23。
另一方面,在左转向把手20的前端部如图3~图5也表示的那样安装沿左转向把手20向车辆左侧伸出的把套24,同时,在左转向把手20的、把套24的宽度方向内侧设置了具有加速开关、减速开关、警示开关、前照灯等灯具的切换开关、软管等各种操作开关的开关箱25。在这里,机动二轮车1采用DCT内装的发动机2,所以,进行自动变速,变速不需要离合器操作,在左转向把手20没有设置离合器手柄。
另外,在左转向把手20中的、在宽度方向内侧与开关箱25邻接的位置安装驻车制动手柄装置15。
驻车制动手柄装置15如图6、图7所示那样具有固定于左转向把手20的保持架构件27和能够转动地支承在保持架构件27的驻车制动手柄28,如图8、图9所示那样在保持架构件27和驻车制动手柄28间设置构成对于驻车制动手柄28的转动的棘轮机构的第一棘轮构件30、第二棘轮构件31、解除按钮32等。
在以下的说明中,假想驻车制动手柄装置15安装在了左转向把手20的状态,在说明驻车制动手柄装置15的构成时使用适当车辆的方向进行。
首先,保持架构件27由铝合金制成,如图6~图9所示那样,由能够转动地支承驻车制动手柄28的保持架主体33、将保持架主体33固定在左转向把手20的拼合紧固半体34(参照图6、图7)、及安装在保持架主体33的侧部的保持架盖35构成。
保持架主体33及保持架盖35如图6、图7所示那样在左转向把手20的下方形成为在前后方向延伸的在侧视下的横长形状,在保持架主体33的后方上部如图10(a)所示那样形成从该后方上部朝上方突出、沿左转向把手20的周面的弧状的拼合紧固部36。
拼合紧固部36的内周面设定与左转向把手20抵接的抵接面36B,拼合紧固部36的上部在左转向把手20的上方朝前方在其端面形成上部紧固连接孔37,同时,在位于拼合紧固部36的上部的正下的保持架主体33的后方上部形成下部紧固连接孔38。
在上部连接孔37及下部连接孔38固定拼合紧固半体34,拼合紧固半体34如图10(a)所示那样在左转向把手20的前方形成在上下方向延伸的、侧视时的纵长形状,同时,在其上下方向大致中央设定与左转向把手20抵接的抵接面34B。另外,在拼合紧固半体34的上部及下部形成与上述上部连接孔37及下部连接孔38重合的上部贯通孔41及下部贯通孔42。
另外,如参照图11(a)那样,在上部贯通孔41及下部贯通孔42插通螺栓39、40,这些螺栓39、40螺旋接合在上部连接孔37及下部连接孔38,从而夹住左转向把手20将拼合紧固半体34固定在保持架主体33。这样,保持架主体33固定在左转向把手20。
拼合紧固半体34如图10(b)所示那样一体形成向侧方伸出的伸出部34A,该伸出部34A的上下方向的高度比拼合紧固半体34的上部贯通孔41的形成位置设定得低,如从图12所示的图3的c-c线看到的剖视图(比图11(a)的a-a线更处于宽度方向内侧的剖面)那样沿左转向把手20的轴向延伸,其内部形成为空心状。图10(b)为从前方(FR)观看图10(a)所示保持架主体33的图。
另外,如图11(a)所示那样,在拼合紧固部36的内周面的上下方向大致中央,形成朝左转向把手20侧突出的圆筒状的小突起片43,该小突起片43卡合在形成于左转向把手20的卡合孔20A。这些小突起片43及卡合孔20A用于使得容易进行保持架主体33相对于左转向把手20的轴向及周向的定位。另外,如图7、图10(a)所示那样,在保持架主体33的下部连接孔38的上方形成朝驻车制动手柄28侧突出的止动肋33E。该止动肋33E限制驻车制动手柄28的转动,但其详细情况在后面说明。
下面,在保持架主体33中,在拼合紧固部36的下方如图8、图9、图10所示那样,通过浇铸设置铁制的空心圆筒状的转动轴44,该转动轴44从保持架主体33的侧面突出,朝驻车制动手柄28侧延伸,换言之,沿左转向把手20的轴向延伸。
转动轴44用于支承驻车制动手柄28,在转动轴44的基端(根部)侧如图8所示那样形成沿转动轴44的轴向延伸的长孔46,同时,在转动轴44的前端侧的周面沿转动轴44的周向形成槽73。在长孔46插通用于结合图8、图9所示第一棘轮构件30及解除按钮32的连结轴47,在槽73卡合图7所示驻车制动手柄28的定位及防脱的C型夹子74。在这里,在图8、图9中,L2表示用于指示连结轴47的安装方向的安装线,另外,在图8、图9中,为了方便图示,省略了C型夹子74的记载。另外,在保持架主体33前面下部如图10(b)所示那样形成使长孔46露出的窗部33C,从该窗部33C沿安装线L2在长孔46中插通连结轴47。另外,安装后,在该窗部33C如图11(a)所示那样安装盖33D。
在转动轴44周围的保持架主体33如图10(a)所示那样从保持架主体33的支承驻车制动手柄28的一侧的侧面朝保持架主体33的外侧面凹下的第一棘轮收容凹部45。第一棘轮收容凹部45收容后述的第一棘轮构件30。在第一棘轮收容凹部45形成从该第一棘轮收容凹部45的底部突出的凸部45B,凸部45B从转动轴44的周面连接第一棘轮收容凹部45的缘部地延伸,在转动轴44的周向隔开一定间隔地形成多个(具体地说4个)。通过形成这样的凸部45B,确保对驻车制动手柄28进行枢支的保持架主体33的强度及刚性。
另外,第一棘轮收容凹部45的上部及下部朝转动轴44的径向外侧分别向上方及下方伸出地形成,在第一棘轮收容凹部45的上部及下部,形成与第一棘轮收容凹部45相连地扩展的大致匚字形的外周凹部45A。
另外,在保持架主体33中的转动轴44前方如图10(a)所示那样形成贯通保持架主体33的侧面的开关安装孔81,在开关安装孔81如图7所示那样用螺钉固定指示开关80。该指示开关80具有向转动轴44侧突出的按钮80A(参照图7),该按钮80A能够进退地构成,在指示开关80能够检测按钮80A是否已被按压地构成。另外,在转动轴44与指示开关80间的保持架主体33的侧面形成朝驻车制动手柄28侧突出的圆筒状的可动片支承部82,在可动片支承部82支承板簧状的可动片83(参照图7),该可动片83在指示开关80的后方在上下方向延伸,在其下部与按钮80A抵接,同时,能够以可动片支承部82为中心摆动。
另外,在保持架主体33的转动轴44的下方,如图7、图10(a)所示那样,形成将驻车制动拉索16的内拉索16A引入到保持架主体33内的开口33A,同时,形成将内拉索16A的拉索外体16B固定于保持架主体33的拉索固定部33B。
另外,在上述那样的保持架构件27中的保持架主体33的转动轴44先插通图8、图9、图13所示的第一棘轮构件30。在图8、图9中,L1表示用于指示第一棘轮构件的安装方向的安装线,该安装线还表示后述第二棘轮构件31及解除按钮32的安装方向。
第一棘轮构件30由耐蠕变性高的聚缩醛(POM)制成,如图13所示那样形成为圆板状,在其中心形成沿安装线L1插通转动轴44的贯通孔48。另外,在第一棘轮构件30形成如图8、图9所示那样沿与转动轴44的轴向正交的方向延伸、贯通第一棘轮构件30的连接用贯通孔49。在连接用贯通孔49插通连结轴47,从而将第一棘轮构件30如图11(b)所示那样连接在转动轴44,如上述那样连结轴47从形成于图8所示保持架主体33的窗部33C沿安装线L2插通在长孔46。另外,由连结轴47连接在转动轴44的第一棘轮构件30成为在长孔46的纵向范围内容许在转动轴44的轴向移动的状态。详细地说,连结轴47与第一棘轮构件30一起将解除按钮32连接在转动轴44,容许第一棘轮构件30和解除按钮32一体移动,详细情况在后面说明。
如图8、图9所示那样,第一棘轮构件30的外形为与形成于保持架主体33的第一棘轮收容凹部45的形状大致相同的形状,插通在转动轴44的第一棘轮构件30嵌入到第一棘轮收容凹部45地收容。在这里,在第一棘轮构件30中,在保持架主体33侧侧面的贯通孔48的周围如图9所示那样形成朝保持架主体33的相反侧凹下的凹部50B,由该凹部50B避开形成于保持架主体33侧的凸部45B。凹部50B形成在贯通孔48的周围,在贯通孔48的周向隔开一定间隔形成多个(具体地说4个),其形成间隔与凸部45B相同。
凹部50B的在贯通孔48的周向的幅度设定得比凸部45B的在转动轴44的周向的幅度稍宽,凹部50B与凸部45B按具有间隔的状态卡合,所以,第一棘轮构件30的在长孔46的纵向范围内的沿转动轴44的轴向的移动能够平滑进行。
另外,在第一棘轮构件30的上部及下部如图9所示那样形成朝贯通孔48的径向外侧伸出的径向突出部50A、50A。径向突出部50A、50A卡合在形成于保持架主体33的外周凹部45A,第一棘轮构件30被限制在转动轴44的周向的转动。
另外,在径向突出部50A、50A形成用于卡合图8、图9所示作为施力构件的弹簧51、52的弹簧卡合凹部53、54(参照图9),在弹簧卡合凹部53、54卡合弹簧51、52。这些弹簧51、52缩设在第一棘轮构件30与保持架主体33间,第一棘轮构件30总是被朝驻车制动手柄28侧施力。如图10(a)所示那样,在第一棘轮收容凹部45中,在外周凹部45A形成成为上述弹簧51、52的座面的弹簧支承凹部55、56。另外,如图13所示那样形成于第一棘轮构件30的上部及下部的径向突出部50A、50A使得一方的形状与另一方不同地形成,以使得不会弄错背面地进行安装。
在第一棘轮构件30的驻车制动手柄28侧的侧面的贯通孔48的周围,如图8、图13所示那样,形成朝驻车制动手柄28侧突出的第一棘轮齿部61。
第一棘轮齿部61从转动轴44的轴向观看形成为扇状,其轴向侧端面平坦地形成。另外,第一棘轮齿部61在贯通孔48的径向外侧的同心圆上隔开一定间隔(具体地说间隔90度)形成4个,在邻接的第一棘轮齿部61间形成图13所示那样的谷部62。谷部62相对于转动轴44的周幅为40°。
然后,在保持架主体33中的转动轴44,邻接上述那样的第一棘轮构件30如图8、图9所示那样插通一体安装了第二棘轮构件31的驻车制动手柄28。
首先,驻车制动手柄28如图6所示那样,由在保持架主体33能够转动地支承一端、在左转向把手20的后方朝上下方向延伸的手把后方臂部66和在手把后方臂部66的上部安装了一端、在左转向把手20的上方朝前方伸出的手把上方臂部67构成。即,驻车制动手柄28绕在左转向把手20地配置。
手把后方臂部66如图7、图15所示那样,具有在左转向把手20的后方在上下延伸的臂主体部66A,在臂主体部66A的上部侧形成朝保持架主体33侧延伸、从前方覆盖保持架主体33的拼合紧固部36的前方盖部66B(图15(a)),在臂主体部66A的下部侧形成在左转向把手20的下方朝前方延伸的前方伸出部68。在前方盖部66B的拼合紧固部36侧的面如图15(b)所示那样设置突状的止动凸部72。该止动凸部72抵接在保持架主体33的拼合紧固部36的外面。
在前方伸出部68形成插通转动轴44的转动轴插通孔69,在该前方伸出部68的第一棘轮构件30侧,在转动轴插通孔69的周围如图9、图15(a)所示那样形成从前方伸出部68的侧面凹下的第二棘轮收容凹部70。
在第二棘轮收容凹部70的底面形成从转动轴插通孔69的缘部如图9所示那样向保持架主体33侧突出的环状的轴承突出部69A,由轴承突出部69A提高驻车制动手柄28的在转动轴44的支承刚性。另外,在该轴承突出部69A的周围形成从第二棘轮收容凹部70的底部突出的手柄侧齿部70B。手柄侧齿部70B从轴承突出部69A的周面连接第二棘轮收容凹部70的缘部地延伸,在转动轴44的周向隔开一定间隔形成多个(具体地说4个)。手柄侧齿部70B的前端与轴承突出部69A的前端面成为同一面地相连,在邻接的手柄侧齿部70B间形成手柄侧谷部70C。另外,在位于上方侧的手柄侧齿部70B的一方形成从侧面凹下的定位凹部70A。
另外,手把后方臂部66在第二棘轮收容凹部70收容第二棘轮构件31,从而一体地安装第二棘轮构件31。
第二棘轮构件31由耐蠕变性高的聚缩醛(POM)制成,如图14所示那样形成为圆板状,在其中心形成用于插通转动轴44的贯通孔63。另外,在第二棘轮构件31的贯通孔63的周围的驻车制动手柄28侧的侧面如图8所示那样形成朝驻车制动手柄28侧突出的手柄卡合齿部64。
手柄卡合齿部64如图8所示那样从转动轴44的轴向观看形成为扇状,在贯通孔63的径向外侧的同心圆上隔开一定间隔(具体地说间隔90度)形成4个。另外,手柄卡合齿部64的在贯通孔63的周向的幅度设定得与手柄侧谷部70C的在转动轴插通孔69的周向的幅度大致相同,同时,手柄卡合齿部64的径向内侧避开形成于手把后方臂部66的轴承突出部69A地被去除。将这样的手柄卡合齿部64收容于手柄侧谷部70C,从而将手把后方臂部66一体安装在第二棘轮构件31,在第二棘轮构件31的驻车制动手柄28侧的侧面,在上方侧形成卡合在如图8所示那样位于邻接的手柄卡合齿部64间的定位凹部70A的小突起片65。
另外,在第二棘轮构件31的第一棘轮构件30侧的侧面,在贯通孔63的周围如图9、图14所示那样形成朝第一棘轮构件30侧突出的第二棘轮齿部71。
第二棘轮齿部71在从转动轴44的轴向观看的场合形成为扇状,其轴方侧端面平坦地形成,在贯通孔63的径向外侧的同心圆上隔开一定间隔(具体地说间隔90度)形成4个。另外,第二棘轮齿部71的在贯通孔63的周向的幅度(周幅)比形成于与上述第一棘轮齿部61间的谷部62的在贯通孔48的周向的幅度(周幅)设定得窄。具体地说,图14所示第二棘轮齿部71的两端部与贯通孔63的中心构成的角度β为30°,图13所示谷部62的两端部与贯通孔48的中心构成的角度α为40°,约小10度。
另外,一体地安装了上述那样的第二棘轮构件31的手把后方臂部66将第二棘轮构件31的第二棘轮齿部71的前端的平面部推压接触在第一棘轮构件30的第一棘轮齿部61的前端的平面部,使由弹簧51、52施力了的第一棘轮构件30向保持架主体33侧后退而被插通。
另外,手把后方臂部66为了这样保持使第一棘轮构件30向保持架主体33侧后退的位置,在形成于转动轴44的槽73卡合上述C型夹子74(参照图7)。
在这里,手把后方臂部66在使止动凸部72抵接在左转向把手20的状态下,即手把后方臂部66如图6所示那样立起了的状态下,第二棘轮齿部71的前端的平面部能够在第一棘轮齿部61的前端的平面部上滑动。另外,在图7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驻车制动手柄28处于驻车制动手柄28向后方转动了的转动状态Lo,为了成为该转动状态Lo,转动手把后方臂部66,第二棘轮构件31的第二棘轮齿部71的前端的平面部从第一棘轮构件30的第一棘轮齿部61的前端的平面部离开,与第一棘轮构件30的谷部62相面对时,第一棘轮构件30在弹簧51、52的弹性力的作用下朝第二棘轮构件31侧突出,第二棘轮齿部71卡合在谷部62。
另外,之前说明了将第二棘轮齿部71的周向幅度设定得比形成于第一棘轮构件30的谷部62的周向幅度小的情况,这是为了尽可能地消除第一棘轮构件30、第二棘轮构件31各个齿部侧面的相互摩擦,以具有间隙地顺利进行第二棘轮齿部71与谷部62的卡合。因此,如能够进行第二棘轮齿部71与谷部62的顺利的卡合,则不限于作为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的角度的10度,也可适当改变角度,但最好使第二棘轮齿部71的周向幅度比形成于第一棘轮构件30的谷部62的周向幅度小5度以上。
另外,在插通在转动轴44的手把后方臂部66,在前方伸出部68的前部形成如图7、图15(a)所示那样从转动轴插通孔69朝前方伸出的前方伸出臂部75。
在前方伸出臂部75形成用于与驻车制动拉索16连接的拉索连接孔76,在拉索连接孔76结合从保持架主体33的开口33A进入的驻车制动拉索16的内拉索16A。因此,在为了成为图7所示转动状态Lo而使枢支于转动轴44的手把后方臂部66朝后方转动了的场合,内拉索16A被拉,驻车制动钳14夹入制动盘12,在该状态下第二棘轮齿部71卡合在谷部62,驻车制动手柄装置15的锁定状态被保持。即,在转动状态Lo下,驻车制动手柄装置15成为锁定状态。
另外,前方伸出臂部75朝前方形成较细的前端,如图7所示那样,在其前端设定能够与上述指示开关80的按钮80A抵接的开关抵接部77。另外,开关抵接部77这样设置,使得在手把后方臂部66如上述那样在左转向把手20的后方立起的状态下,开关抵接部77通过设于保持架主体33的可动片83与按钮80A接触,另外,在手把后方臂部66朝后方转动了的状态下,开关抵接部77从可动片83离开,成为与按钮80A不抵接的状态。因此,指示开关80能够检测驻车制动手柄装置15是否转动了地构成,根据指示开关80的检测结果,在组合板26的指示器26A显示驻车制动手柄装置15是为锁定状态还是为锁定解除状态。另外,在前方伸出臂部75的前方侧上部如图7所示那样设定与形成于保持架主体33的止动肋33E抵接的抵接面75A,通过使该抵接面75A抵接在止动肋33E,对驻车制动手柄28的转动量进行限制。
另一方面,参照图15(a),在手把后方臂部66的臂主体部66A的上部,形成在左转向把手20的上方朝前方延伸的,换言之,沿手把上方臂部67的延伸方向延伸的板状的弹簧座部84。另外,在手把后方臂部66,在臂主体部66A的上部,形成比弹簧座部84更朝上方延伸而且如图7所示那样朝前方平缓地弯曲的臂连接部85。另外,在臂连接部85的前端侧形成轴插通孔86(图15(a)),在该轴插通孔86插通连接轴87,从而在手把后方臂部66能够摆动地连接手把上方臂部67。
手把上方臂部67成为驾驶者操作驻车制动手柄装置15时把持的部位,如图6、图7所示那样,从手把后方臂部66的上部朝前方大致笔直地延伸,在其前端,形成从这里平缓地朝下方垂下的前下降部91。
该前下降部91在其前端部到达左转向把手20的下方,在从前方侧观看驻车制动手柄装置15的场合,覆盖左转向把手20而将其挡住。
手把上方臂部67由含有玻璃纤维粉末的聚丙烯(PP)制成,如图16(b)所示那样,其宽度尺寸形成得较宽,在如图3、图4那样从上方观看驻车制动手柄装置15的场合,设定足以覆盖保持架构件27等的宽度尺寸。另外,在这里,符号91A表示形成于前下降部91的手指钩挂用的手指钩挂用孔部。
另外,手把上方臂部67的内侧在适当部位形成为凹部,首先在与手把后方臂部66的连接侧如图7、图16(b)所示那样形成覆盖手把后方臂部66的臂连接部85并且其后方侧内面沿着臂连接部85的后面的收容部89。
在收容部89,如图16(a)所示那样,形成贯通其两侧方的轴插通孔90,手把上方臂部67通过在由收容部89覆盖臂连接部85的状态下(参照图11)将上述连接轴87插通在轴插通孔90,能够相对于手把后方臂部66转动。在这里,手把上方臂部67相对于手把后方臂部66能够朝前下方自由转动地支承,收容部89的手把后方臂部66侧内面抵接在臂连接部85的后面,所以,收容部89作为止动构件起作用,手把上方臂部67的后上方的转动受到限制。
另外,如图16(b)所示那样,在手把上方臂部67的内侧,在拼合紧固部36侧形成收容拼合紧固部36及拼合紧固半体34的保持架上部收容凹部92。该保持架上部收容凹部92在如图6或图7所示那样手把后方臂部66未朝后上方转动的状态下覆盖拼合紧固部36及拼合紧固半体34地沿手把上方臂部67的纵向形成。
另外,在手把上方臂部67的内侧,在保持架盖35侧形成凹成环状的弹簧收容环状凹部93,同时,在弹簧收容环状凹部93的前方侧形成橡胶收容凹部94。弹簧收容环状凹部93如图7所示那样在连接轴87的与收容部89相反一侧与形成于手把后方臂部66的弹簧座部84相向地形成,在弹簧收容环状凹部93的端面与弹簧座部84间设定某种程度的间隙。
另外,在弹簧收容环状凹部93如图7、图12所示那样插入高度设定得比弹簧收容环状凹部93的深度更高的弹簧95,该弹簧95在压缩了的状态下抵接在形成于手把后方臂部66的弹簧座部84。这样,手把上方臂部67被朝上方施力,但上述收容部89的手把后方臂部66侧内面作为止动构件抵接在臂连接部85的后面,所以,转动受到限制。
另外,在橡胶收容凹部94插入头部比橡胶收容凹部94的内径设定得大的、由树脂材料构成的橡胶体96,该橡胶体96如图7、图12所示那样抵接在拼合紧固半体34的伸出部34A的上部。
下面,说明解除按钮32。在保持架主体33,在转动轴44的空心内部如图8、图9所示那样插通解除按钮32。
解除按钮32由如图8、图9所示那样一端插通在转动轴44的圆筒内部的连接轴57和连接在连接轴57的另一端的按钮主体58构成。
连接轴57在转动轴内能够在转动轴44的长孔46的纵向范围内沿轴向移动,在其一端侧形成插通连结轴47(参照图7等)的连接孔59,在该连接孔59插通上述连结轴47。而且,关于连结轴47相对于连接轴57的安装,从形成于图8所示保持架主体33的窗部33C沿安装线L2插通连结轴47,将该连结轴47插通在长孔46和连接孔59。在这里,连接轴57与第一棘轮构件30也结合,所以,被朝驻车制动手柄28侧施力的第一棘轮构件30能够反抗弹簧51、52的弹性力在转动轴44沿轴向被朝保持架主体33侧推压。
另外,按钮主体58在连接轴57的轴向设定某种程度的厚度(高度),在按钮主体58的连接轴57侧的规定区域实施与按钮主体58的前端侧不同的着色,设置图8所示那样的着色部60。
另外,保持架盖35在与保持架主体33间夹入与第一棘轮构件30、第二棘轮构件31成一体的的驻车制动手柄28地安装在保持架主体33。
保持架盖35形成为与保持架主体33的横长形状对应的、同样的横长形状,如图8所示那样形成与解除按钮32的按钮主体58的位置及形状对应的解除按钮开口部97。另外,在保持架盖35中,在解除按钮开口部97的后方下部形成向保持架主体33侧延伸的手柄下方盖部98。另外,如图6所示那样在解除按钮开口部97的上方的保持架盖35侧面上部设有成为组装时的驻车制动拉索16的间隔调整的标记的保持架侧游隙调整用标记线部99。保持架侧游隙调整用标记线部99由两根线规定手把后方臂部66的转动方向的规定角度范围,而在手把后方臂部66的位于保持架盖35的上方的部位形成手柄侧游隙调整用标记部100。这样,在安装驻车制动手柄装置15时,使手把后方臂部66转动,从而能够将手柄侧游隙调整用标记部100与由保持架侧游隙调整用标记线部99规定的范围比较,能够良好地进行游隙的调整。
上述解除按钮开口部97如图6所示那样,插通解除按钮32的按钮主体58,使其来到外部,另外,解除按钮32的按钮主体58的着色部60在第一棘轮构件30的谷部62卡合第二棘轮构件31的第二棘轮齿部71时从解除按钮开口部97露出(参照图4)。
下面,在参照图2~图5的同时使用图17、图18说明如上述那样构成的驻车制动手柄装置15的操作方法、及驻车制动手柄装置15的锁定状态和锁定解除状态的动作。图17、图18表示驻车制动手柄装置15的示意的纵剖面。
首先,如图2所示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驾驶者能够用右手R把持右转向把手19的油门转把21,用左手L把持左转向把手20的把套24,从该状态如图3所示那样能够用左手L适当操作驻车制动手柄装置15。另外,驻车制动手柄装置15如从上述构成能够看出的那样绕在左转向把手20地安装,能够在图5所示旋转箭头B方向即左转向把手20的周向进行转动操作。
在这里,在图3中,表示驻车制动手柄28的手把上方臂部67相对于左转向把手20的轴向朝前侧而且朝垂直的方向大致笔直地延伸的状态,在该状态下,驻车制动钳14处于未夹入制动盘12的锁定解除状态。在这里,将对应于该锁定解除状态的、驻车制动手柄装置15的手把上方臂部67大致笔直地延伸的状态称为“锁定解除位置”,在该锁定解除位置,驻车制动手柄28绕在左转向把手20地配置,所以,驻车制动手柄28在车辆中的收容变得良好。另外,在左转向把手20的前方,设置比左转向把手20的上端更朝下方垂下的前下降部91,确保了驻车制动手柄28的手把上方臂部67的长度,所以,能够使得手把上方臂部67的提升操作变得容易,由于驻车制动手柄28在锁定解除位置更绕在左转向把手20地设置,所以,驻车制动手柄装置15在车辆的收容变得更好。
另外,在手把后方臂部66的下部设置朝左转向把手20侧向前方伸出的前方伸出部68,驻车制动手柄28的转动轴44插通在前方伸出部68,所以,将驻车制动手柄28的转动轴44设在左转向把手20更下方,能够极力地使得尺寸容易变大的驻车制动手柄28的转动轴44不引人注目。另外,由于手把上方臂部67和手把后方臂部66通过被在提升方向施力的弹簧95组装,因此,即使在误从上方将物体、驾驶者的手等放置在手把上方臂部67的场合,也由于手把上方臂部67向下转动,能够由弹簧95承受负荷,所以,能够避免从手把后方臂部66的上部在转动轴44侧作用大的负荷。
下面,根据图17说明从上述锁定解除位置转动了驻车制动手柄28时的驻车制动手柄装置15及棘轮机构的动作。
首先,在图17(a)中,表示驻车制动手柄装置15的锁定解除状态。在本状态下,第二棘轮构件31的第二棘轮齿部71的前端的平面部成为推压接触第一棘轮构件30的第一棘轮齿部61的前端的平面部的相互摩擦的状态,第二棘轮齿部71的前端的平面部随着驻车制动手柄28的转动,能够在第一棘轮齿部61的前端的平面部上滑动。
接下来,在图17(b)中表示驻车制动手柄28转动了的状态,表示了第二棘轮构件31的第二棘轮齿部71的前端的平面部在第一棘轮构件30的第一棘轮齿部61的前端平面部滑动,第二棘轮齿部71从第一棘轮齿部61逐渐离开的样子。
接下来,在图17(c)中,表示第二棘轮齿部71完全从第一棘轮齿部61离开,第二棘轮齿部71与第一棘轮构件30的谷部62相向的状态。在本状态下,压缩地安装在第一棘轮构件30与保持架主体33间的弹簧51、52伸长。在这里,第一棘轮构件30向第二棘轮构件31侧移动,由两部件抵接的声音能够给驾驶者施加节度感。另外,在本状态下,如图6所示那样,手把后方臂部66的止动凸部72从左转向把手20离开,手把上方臂部67成为倾斜了的状态。
另外,在图17(d)中,表示弹簧51、52伸长,使第一棘轮构件30沿转动轴44的轴向朝驻车制动手柄28侧移动了的状态。在本状态下,在邻接的第一棘轮齿部61间的谷部62卡合第二棘轮齿部71,成为第一棘轮齿部61与第二棘轮齿部71啮合的状态。为此,如要使驻车制动手柄28转动,虽然由第二棘轮齿部71与第一棘轮齿部61的啮合使第一棘轮构件30也要转动,但由于第一棘轮构件30的径向突出部50A与保持架主体33的外周凹部45A卡合,所以,第一棘轮构件30不能转动,驻车制动手柄28也成为朝前后的转动受到限制的状态。因此,如图7所示那样,驻车制动手柄28在向后上方转动了的弹起状态下被限制了朝前后的转动,在拉了驻车制动拉索16的状态下受到保持,所以,驻车制动钳14夹入了制动盘12的状态被保持,维持驻车制动手柄装置15的锁定状态。
另外,在图17(d)的状态下,解除按钮32也沿转动轴44的轴向移动,在该场合,解除按钮32使按钮主体58从保持架盖35的解除按钮开口部97突出。另外,在该场合,设于按钮主体58的着色部60如图4所示那样从解除按钮开口部97突出,露出到外部,促使驾驶者了解驻车制动手柄装置15的操作状态。
然后,在图4中,表示驻车制动手柄28被进行转动操作,手把上方100臂部67向后上方转动了的弹起状态,在该状态下,驻车制动钳14处于夹入制动盘12的锁定状态。在这里,将与该锁定状态对应的驻车制动手柄装置15被进行了转动操作的状态称为“锁定状态位置”,在该锁定状态位置,即使驾驶者误向前下方推压驻车制动手柄28,也由棘轮机构使得驻车制动手柄28不会以转动轴44为轴进行转动。另外,在误从上将物体、驾驶者的手等放置在手把上方臂部67的场合,手把上方臂部67向下转动,能够由弹簧95承受负荷,所以,能够避免从手把后方臂部66的上部在转动轴44侧施加大的负荷。另外,与驻车制动手柄28被良好收容地配置的锁定解除位置相比,驻车制动手柄28来到向上突出的位置,所以,能够更容易看清锁定状态。
下面,使用图18说明从锁定状态位置将驻车制动手柄28操作到上述锁定解除位置时的驻车制动手柄装置15及棘轮机构的动作。
首先,在图18(a)中,表示将图17(d)所示从保持架盖35的解除按钮开口部97突出了的解除按钮32朝保持架主体33侧推压了的状态。在本状态下,第一棘轮构件30沿转动轴44朝保持架主体33侧移动,解除第二棘轮齿部71与谷部62的卡合状态。在本状态下,容许驻车制动手柄28的转动。在这里,第二棘轮齿部71的周向幅度β(参照图14)比第一棘轮构件30的谷部62的周向幅度α(参照图13)小,所以,驻车制动手柄28能够朝后方转动该周向幅度的差的量。在解除驻车制动手柄28时,如一边使驻车制动手柄28朝后方转动一边推压解除按钮32,则在第一棘轮构件30、第二棘轮构件31的齿部侧面没有相互摩擦的状态下使解除按钮32移动,所以,能够轻松地进行解除操作。而且,在解除驻车制动手柄28时,手把上方臂部67下面的橡胶体96和拼合紧固半体34的伸出部34A比手把后方臂部66的止动凸部72和拼合紧固部36更先抵接,驻车制动手柄28与保持架主体33的敲击声得到抑制,止动凸部72与保持架主体33(拼合紧固部36)的抵接的冲击得到缓和。另外,当止动凸部72与拼合紧固部36抵接时,虽然存在从树脂制的止动凸部72及铝制的拼合紧固部36产生磨屑的可能性,但止动凸部72形成在不易在外观上被看到的场所,所以,粉末附着不引人注目。另外,驾驶者能够一边用握着安装了驻车制动手柄28的手把的一方的手(左手)的拇指推压解除按钮32,一边使驻车制动手柄28转动,所以,操作性良好。另外,驻车制动手柄装置15在前轮转向装置6比开关箱25配置在车宽更内侧,所以,解除按钮32成为不被开关箱25干涉、操作容易的良好配置。
在图18(b)中,表示从图18(a)所示状态使驻车制动手柄28转动,使第二棘轮齿部71的前端的平面部抵接在了第一棘轮构件30的第一棘轮齿部61前端的平面部的状态。在本状态下,第二棘轮齿部71的前端的平面部再次成为推压接触第一棘轮构件30的第一棘轮齿部61的前端的平面部的状态,容许驻车制动手柄28的转动,同时,随着驻车制动手柄28的转动,成为第二棘轮齿部71的前端的平面部能够在第一棘轮齿部61的前端的平面部上滑动的状态。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由第一棘轮构件30、第二棘轮构件31、弹簧51、52构成驻车制动手柄装置15的棘轮机构;该第一棘轮构件30具有沿保持架构件27的转动轴44的轴向向驻车制动手柄28侧突出的第一棘轮齿部61,并且卡合在保持架构件27而不能转动;该第二棘轮构件31与驻车制动手柄28一体设置,具有与第一棘轮构件30的第一棘轮齿部61啮合的第二棘轮齿部71;该弹簧51、52向第二棘轮构件31侧对第一棘轮构件30施力。另外,对于第一棘轮构件30及第二棘轮构件31,使得在驻车制动手柄28的锁定解除位置各个齿部的、上述转动轴的轴向侧端面相互接触,在驻车制动手柄28的锁定状态位置由弹簧51、52使第一棘轮构件30向第二棘轮构件31侧移动,第一棘轮构件30与第二棘轮构件31各个齿部啮合,另外,用于使第一棘轮构件30从第二棘轮构件31离开的连接轴57在转动轴44的轴向延伸地连接在解除按钮32。
因此,对驻车制动手柄28进行转动操作,能够使驻车制动钳14为锁定状态或锁定解除状态,在驻车制动手柄28的锁定状态位置,使第一棘轮构件30与第二棘轮构件31各个齿部啮合,能够限制驻车制动手柄28的转动操作,所以,操作性、使用性都优良。另外,第一棘轮构件30卡合在保持架构件27而安装,第二棘轮构件31设在驻车制动手柄28,第一棘轮齿部61及第二棘轮齿部71沿着驻车制动手柄28的转动轴44的轴向,所以,能够防止尺寸在驻车制动手柄28的转动轴径向变大,能够提高布局的自由度。另外,在第一棘轮构件30向第二棘轮构件31侧移动之际,第一棘轮构件30由弹簧51、52施力而移动,所以,能够由两部件抵接的声音产生节度感。
另外,由于在保持架构件27的驻车制动手柄28的转动轴44枢支第一棘轮构件30和第二棘轮构件31,所以,能够由简单的构成安装第一棘轮构件30和第二棘轮构件31。
另外,在解除驻车制动手柄28的处于锁定状态位置的固定的解除按钮32连接使第一棘轮构件30从第二棘轮构件31离开的连接轴57,将该连接轴57插通在由圆筒构件构成的转动轴44的内部,通过形成于转动轴44的长孔46由连结轴47与第一棘轮构件30结合。因此,能够由简单而且紧凑的构成安装解除按钮32的连接轴57和第一棘轮构件30,另外,如使驻车制动手柄28转动到锁定状态位置,则由第一棘轮构件30推压,解除按钮32移动,所以,能够根据解除按钮32的移动位置更容易了解锁定状态。
另外,在同一圆周上按相同周幅以相等间隔设置第一棘轮构件30的第一棘轮齿部61,同时,第二棘轮构件31的第二棘轮齿部71也在同一圆周上按相同周幅以相等间隔设置,第二棘轮齿部71的周幅角度比邻接的第一棘轮齿部61间的周幅角度设定得稍小。因此,在使驻车制动手柄28转动到锁定状态位置后,第二棘轮构件31的第二棘轮齿部71在第一棘轮构件30的邻接的第一棘轮齿部61间能够按周幅角度小出来的量超行程,能够避免齿部相互的侧面的相互摩擦,能够减轻推压解除按钮32时的力,提高操作性。
另外,在解除按钮32的连接轴57侧设置具有与其它区域不同的着色的着色部60,在锁定解除位置,该着色部60如图4所示那样从解除按钮开口部97突出,露出到外部。因此,能够容易地了解锁定状态。
另外,在第一棘轮构件30设置朝驻车制动手柄28的转动轴44的径向外侧伸出的径向突出部50A,在保持架构件27的保持架主体33具有卡合径向突出部50A的外周凹部45A,同时,形成收容第一棘轮构件30的第一棘轮收容凹部45,通过卡合径向突出部50A与外周凹部45A,从而使第一棘轮构件30不能转动。因此,能够由简单的构成、较少数量的部件设置第一棘轮构件30的转动限制机构。
另外,使驻车制动手柄28与第二棘轮构件31各成一体,在驻车制动手柄28和第二棘轮构件31相邻的各个侧面分别设置作为相互啮合的多个齿部的、手柄侧齿部70B及手柄卡合齿部64,另外,在驻车制动手柄28的转动轴44的转动轴插通孔69设置向轴向突出的轴承突出部69A,第二棘轮构件31的手柄卡合齿部64避开轴承突出部69A地形成径向内侧部分。因此,能够使驻车制动手柄28和第二棘轮构件31各成一体,能够在驻车制动手柄28使用具有强度、刚性的材料,在第二棘轮构件31使用耐蠕变性高的材料等,并能够使其一体地转动。另外,能够使作为驻车制动手柄28的轴承部的转动轴插通孔69在轴向伸出,同时使两部件啮合,能够提高轴承部的支承刚性。
另外,由于平坦地形成分别设于第一棘轮构件30和第二棘轮构件31的第一棘轮齿部61及第二棘轮齿部71的轴向侧端面,所以,第二棘轮齿部71能够在第一棘轮齿部61上滑动,所以,在驻车制动手柄28转动时能够平滑地转动,能够使得操作性更好。另外,驻车制动手柄装置15偏往前轮转向装置6一侧地安装,解除按钮32配置在车宽方向中央侧,所以,驾驶者能够一边用握住安装了驻车制动手柄28的手把的手的拇指推压解除按钮32,一边使驻车制动手柄28转动,能够提高操作性。另外,由于驻车制动手柄装置15在前轮转向装置6中比开关箱25配置在车宽更内侧,所以,适合当作解除按钮32的配置。

Claims (9)

1.一种车辆用驻车制动手柄装置,具有驻车制动手柄、保持架构件、棘轮机构、及解除按钮;该驻车制动手柄能够操作制动装置,该制动装置使车辆的车轮为锁定状态或锁定解除状态;该保持架构件具有对上述驻车制动手柄进行枢支的转动轴;该棘轮机构在使上述制动装置为锁定状态的锁定状态位置固定上述驻车制动手柄;该解除按钮解除上述棘轮机构在上述驻车制动手柄的锁定状态位置的固定;其特征在于:
上述棘轮机构具有第一棘轮构件、第二棘轮构件、及弹簧构件;
该第一棘轮构件具有沿上述保持架构件的上述转动轴的轴向往上述驻车制动手柄侧突出的多个齿部,并且与上述保持架构件卡合而不能转动;
该第二棘轮构件与上述驻车制动手柄各成一体地设置或设置成一体,同时,具有与上述第一棘轮构件的多个齿部啮合的多个齿部;
该弹簧构件向上述第二棘轮构件侧对上述第一棘轮构件施力;
上述第一棘轮构件及上述第二棘轮构件被设定为:
在使上述制动装置为锁定解除状态的上述驻车制动手柄的锁定解除位置,使各个齿部的、上述转动轴的轴向侧的端面相互接触,
在使上述制动装置为锁定状态的上述驻车制动手柄的上述锁定状态位置,由弹簧构件使上述第一棘轮构件向上述第二棘轮构件侧移动,使上述第一棘轮构件与上述第二棘轮构件的各个齿部啮合;
解除轴与上述解除按钮连接,该解除轴在上述转动轴的轴向延伸,使上述第一棘轮构件从上述第二棘轮构件离开;
上述第一棘轮构件和上述第二棘轮构件枢支在上述保持架构件的上述转动轴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驻车制动手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转动轴由圆筒构件构成,在该圆筒构件的枢支上述第一棘轮构件的部分设置沿轴向延伸的长孔,同时,在上述解除轴和上述第一棘轮构件上设置与上述转动轴的轴向正交的贯通孔,
与上述解除按钮连接的上述解除轴插通在上述圆筒构件的内部,而且在分别设置于上述解除轴及上述第一棘轮构件的上述贯通孔和设于上述圆筒构件的上述长孔中插通销构件,上述解除轴和上述第一棘轮构件由上述销构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驻车制动手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棘轮构件的多个齿在同一圆周上按相同周幅以相等间隔设置,
上述第二棘轮构件的多个齿也在同一圆周上按相同周幅以相等间隔设置,
上述第二棘轮构件的齿的周幅角度设定得比在上述第一棘轮构件中邻接的齿间的周幅角度稍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驻车制动手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解除按钮的按钮主体在沿上述解除轴的轴向设定的厚度部分的侧面设有具有与其它区域不同的着色的着色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驻车制动手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棘轮构件至少在1个部位设置朝上述驻车制动手柄的转动轴径向外侧伸出的径向突出部,
在上述保持架构件上具有使上述第一棘轮构件的上述径向突出部卡合的外周凹部,同时,形成收容上述第一棘轮构件的棘轮收容凹部,
上述第一棘轮构件因上述径向突出部与上述保持架构件的上述外周凹部卡合而不能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驻车制动手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驻车制动手柄和上述第二棘轮构件各成一体,
在上述驻车制动手柄和上述第二棘轮构件彼此相邻的各自的侧面分别设置相互啮合的多个齿部,
在上述驻车制动手柄的上述转动轴的轴承部设有在轴向突出的突出部,
上述第二棘轮构件的向上述驻车制动手柄侧突出的多个齿部以避开设于上述轴承部的上述突出部的方式除去径向内侧部分而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驻车制动手柄装置,其特征在于:分别设于上述第一棘轮构件和上述第二棘轮构件的彼此相向的多个齿部的轴向侧端面平坦地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驻车制动手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车辆上具有用于对车轮进行操纵的左转向把手和右转向把手,
该车辆用驻车制动手柄装置安装在所述左转向把手上,
上述解除按钮配置在车宽方向中央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用驻车制动手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左转向把手上安装用于操作灯具的开关箱,
该车辆用驻车制动手柄装置比上述开关箱更邻接车宽方向内侧地配置。
CN201010273151.6A 2009-09-04 2010-09-02 车辆用驻车制动手柄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0972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04915 2009-09-04
JP2009204915A JP5378121B2 (ja) 2009-09-04 2009-09-04 車両用パーキングブレーキレバー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09728A CN102009728A (zh) 2011-04-13
CN102009728B true CN102009728B (zh) 2013-06-19

Family

ID=434020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73151.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09728B (zh) 2009-09-04 2010-09-02 车辆用驻车制动手柄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496092B2 (zh)
EP (1) EP2292503B1 (zh)
JP (1) JP5378121B2 (zh)
CN (1) CN10200972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82758B (zh) * 2012-02-21 2013-07-10 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两轮机动车驻车制动装置
JP6655321B2 (ja) * 2015-08-04 2020-02-26 パラマウントベッド株式会社 ブレーキ解除保持機構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る移動式テーブル
US10310544B2 (en) * 2016-07-18 2019-06-04 David Ott Motorcycle clutch holding device
CN106926969B (zh) * 2017-03-16 2022-06-21 珠海蓝图控制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行车换挡器
CN111655571B (zh) * 2018-02-05 2022-02-1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鞍乘型车辆
WO2020113490A1 (zh) * 2018-12-06 2020-06-11 杭州容大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人机优化的驻车控制系统
CN110723240B (zh) * 2019-09-17 2020-12-08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自行车轮锁装置
CN114852245A (zh) * 2021-12-31 2022-08-05 昆山唐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刹车把手驻车机构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08004A (en) * 1987-01-15 1987-11-24 Allen Mark L Bicycle lock
DE19522259A1 (de) * 1995-06-20 1997-01-02 Erhard Dipl Ing Meyer Feststellbremse für das Fahrrad
CN2647733Y (zh) * 2003-10-18 2004-10-13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诸城汽车厂 一种三轮摩托车驻车制动装置
CN2835070Y (zh) * 2005-08-04 2006-11-08 江苏林海动力机械集团公司 一种带有驻车机构的刹车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5328A (en) * 1891-01-27 Lock-lever
US190458A (en) * 1877-05-08 Improvement in brake-levers
US735113A (en) * 1901-12-17 1903-08-04 John Kelland Brake for cycles or vehicles.
US3948361A (en) * 1974-07-24 1976-04-06 Arctic Enterprises, Inc. Parking brake mechanism
JPS5487532U (zh) * 1977-12-01 1979-06-21
US4785683A (en) * 1987-07-09 1988-11-22 Hayes Industrial Brake, Inc. Hand operated brake actuator
US4850241A (en) * 1987-12-22 1989-07-25 Hayes Industrial Brake, Inc. Cable tension equalizer for a lever operated brake actuator
JP3421504B2 (ja) * 1996-05-20 2003-06-3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2輪車等のハンドレバー装置
JP3561392B2 (ja) * 1997-05-28 2004-09-02 日信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におけるブレーキ装置
JP2000072062A (ja) 1998-08-26 2000-03-07 Suzuki Motor Corp 鞍乗型自動車用盗難防止装置
US6835904B2 (en) * 2003-02-28 2004-12-28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Brake assembly for an all terrain vehicle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JP2005193877A (ja) * 2004-01-09 2005-07-21 Tomiichi Nemoto 二輪車用盗難防止レバー
JP4065290B2 (ja) * 2005-05-23 2008-03-19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用変速操作装置
US7584826B2 (en) * 2006-07-11 2009-09-08 Kawasak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parking brake device
CN201109421Y (zh) * 2007-10-17 2008-09-03 重庆建设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 沙滩车的驻车制动机构
US20100252380A1 (en) * 2009-04-03 2010-10-07 Bill Nguyen Bicycle or motorcycle brake lever lock
JP5396206B2 (ja) * 2009-09-04 2014-01-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におけるパーキングブレーキレバーの配置構造及び操作レバーの配置構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08004A (en) * 1987-01-15 1987-11-24 Allen Mark L Bicycle lock
DE19522259A1 (de) * 1995-06-20 1997-01-02 Erhard Dipl Ing Meyer Feststellbremse für das Fahrrad
CN2647733Y (zh) * 2003-10-18 2004-10-13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诸城汽车厂 一种三轮摩托车驻车制动装置
CN2835070Y (zh) * 2005-08-04 2006-11-08 江苏林海动力机械集团公司 一种带有驻车机构的刹车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0-72062A 2000.03.07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292503B1 (en) 2015-02-18
US20110056322A1 (en) 2011-03-10
CN102009728A (zh) 2011-04-13
JP2011051567A (ja) 2011-03-17
EP2292503A3 (en) 2013-10-09
JP5378121B2 (ja) 2013-12-25
EP2292503A2 (en) 2011-03-09
US8496092B2 (en) 2013-07-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09728B (zh) 车辆用驻车制动手柄装置
CN102009596B (zh) 车辆的驻车制动杆的配置结构及操作杆的配置结构
US10323733B2 (en) Vehicle braking system brake bias adjuster having a visible brake bias ratio indicator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trofitting a vehicle with a vehicle braking system brake bias adjustment knob assembly having a visible brake bias ratio indicator
CN2844580Y (zh) 一种整合了驻车制动操作功能的全场地车变速操纵结构
CN103407395A (zh) 一种汽车副仪表板杯托
JP2004352237A (ja) 自転車シフト制御装置
EP2535250A2 (en) Bicycle component operating device
US9266509B1 (en) Vehicle braking system brake bias adjuster having a visible brake bias ratio indicator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trofitting a vehicle with a vehicle braking system brake bias adjustment knob assembly having a visible brake bias ratio indicator
US20130305872A1 (en) Bicycle control device
JP2004352236A (ja) 自転車シフト制御装置
US10689060B2 (en)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US20100282015A1 (en) Shifting device
US10005513B2 (en)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US7854178B2 (en) Straddle-type four wheeled vehicle
JP4781206B2 (ja) 騎乗型四輪走行車のレバー装置
JPH11240460A (ja) 作業車
CN208376990U (zh) 自行车换挡器
EP3942200A1 (fr) Dispositif de gestion des vitesses
JPS5813371Y2 (ja) 乗用トラクタのチェンジレバ−装置
FR2877613A1 (fr) Dispositif d'accouplement pour pedalier de vehicule d'apprentissage de la conduite automobile
EP3074283B1 (fr) Pedale de frein pour kart biplace et kart biplace correspondant
US20170283001A1 (en)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JPH09249178A (ja) 自動二輪車の前輪ディスクブレーキ装置
JPH0727426B2 (ja) 操作レバ−装置の係脱機構
JPH08127381A (ja) 小型車両のパーキングブレー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619

Termination date: 2021090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