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07020B - 安全气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安全气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07020B
CN102007020B CN2009801137691A CN200980113769A CN102007020B CN 102007020 B CN102007020 B CN 102007020B CN 2009801137691 A CN2009801137691 A CN 2009801137691A CN 200980113769 A CN200980113769 A CN 200980113769A CN 102007020 B CN102007020 B CN 1020070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ag
vehicle
safety air
convolution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1376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07020A (zh
Inventor
小西修平
桥爪智树
松冈美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himori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shimori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himori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himori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0070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070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070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070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7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they are fold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13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in vehicle roof frames or pill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2Curtain-type airbags deploying mainly in a vertical direction from their top edge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安全气囊装置,其抑制从车辆的上方膨胀展开的安全气囊所产生的展开方向的不均,并且使安全气囊沿着车辆内侧壁迅速地膨胀展开。将安全气囊(2)中先展开的上缘侧波纹折叠而形成波纹部(2J),将与波纹部(2J)连续的下缘侧朝向车辆外侧(G)卷折而形成卷折部(2R)。卷折部(2R)形成为在车辆宽度方向上比波纹部(2J)宽幅,将卷折部(2R)的两侧部向上方折回而将波纹部(2J)大致对折折弯,使卷折部(2R)从下侧包入波纹部(2J)而使波纹部(2J)收纳于卷折部(2R)。在安全气囊(2)展开时,首先,波纹部(2J)被两侧的卷折部(2R)限制展开而向车辆下方展开,通过该展开力将卷折部(2R)朝向装饰件(50)压出而使装饰件(50)打开,使卷折部(2R)从装饰件(50)飞出而在车辆内展开。

Description

安全气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搭载于机动车等车辆的安全气囊装置,尤其涉及折叠状态的安全气囊沿车辆前后方向安装于车辆内侧壁的上方部的安全气囊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在车辆碰撞时或紧急情况时等保护驾驶员座或副驾驶座的乘客等,在例如转向盘或仪表板部搭载有具备能够膨胀展开的安全气囊的安全气囊装置的机动车广泛普及。另外,近些年为了进一步提高包括后座的乘客的保护性能,也采用了沿着车辆内侧的侧壁窗部使安全气囊以覆盖整个侧壁窗部的方式在侧壁窗部与乘客之间展开成帘状的侧面用的安全气囊装置。
作为这样的安全气囊装置,目前已知有如下的安全气囊装置:使折叠后的安全气囊收纳于车辆内的窗的上缘侧并通过安全气囊罩覆盖车内侧,并且在上下侧改变安全气囊的折叠形状,从而抑制其膨胀展开时向车内侧的突出,同时使安全气囊沿着车辆内侧壁迅速膨胀展开,从而更可靠地保护乘客(参照专利文献1)。
在这样现有的安全气囊装置中为在安全气囊在其下缘侧的膨胀主体部向车外侧卷起而卷折、且在与下缘侧连续的上缘侧的气体的供给路部通过比卷折更容易展开的非卷折进行折叠而安装于车辆。由此,使安全气囊中气体最先流入而展开的供给路部迅速展开而将安全气囊罩压开,之后消除膨胀主体部的卷折而使膨胀主体部沿车辆内侧壁展开,并通过该部分挡住并限制乘客。
然而,在该现有的安全气囊装置中为在安全气囊的展开初期,供给路部在安全气体罩内膨胀而将安全气囊罩向车内侧按压而压开,接着将卷折部向下侧压出而使其展开。因此,由于需要确保通过该供给路部压开安全气囊罩而使卷折部向下方展开所必要的出口,因此卷折部从安全气囊罩的飞出延迟,从而安全气囊的膨胀展开也延迟。
因此,目前在非卷折部的下侧(安全气囊罩侧)配置卷折部,通过展开的非卷折部朝向下方压出卷折部,由此将安全气囊罩压开,从而实现卷折部的飞出或安全气囊的膨胀展开的迅速化。然而,在这种安全气囊中为存在根据非卷折部的展开状态而在卷折部的压出或展开方向上产生不均的情况。
图7是表示具备这样的安全气囊的现有的安全气囊装置的例子的示意图,以剖面简要示出展开前和展开开始后的安全气囊。
在该现有的安全气囊装置100中为如图所示,安全气囊110(参照图7A)具有波纹折叠上缘侧而成的非卷折部(波纹部)111和卷折下缘侧而成的卷折部112(在图中以圆表示),波纹部111的上端安装于车辆侧壁的上方部(未图示)。另外,安全气囊110通过从充气机(未图示)供给的气体从波纹部111开始展开,通过该展开的波纹部111将卷折部112整体向下方压出而按压。
此时,在该安全气囊装置100中为存在因波纹部111的折叠形状或波纹部111与卷折部112的相对位置的误差或变动等,在波纹部111的展开方向(参照图7B、7C)上产生不均的情况。与此相伴,存在卷折部112的压出方向也在车辆宽度方向的两方向上变化(参照图7B、7C的箭头Y1、Y2)、且从安全气囊罩(未图示)的飞出方向也发生变动的可能性。其结果是,在该安全气囊装置100中为可能在安全气囊110的展开方向(尤其是膨胀展开初期的展开方向)上产生不均,从而不能够充分地确保安全气囊110的稳定的展开特性。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5884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现有的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抑制从车辆的上方膨胀展开的安全气囊所产生的展开方向的不均,并且使安全气囊沿着车辆内侧壁迅速且稳定地膨胀展开,从而可靠地限制并保护乘客。
本发明提供一种安全气囊装置,其具备: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安装于车辆内侧壁的上方部的折叠状态的安全气囊;覆盖安全气囊的车内侧的装饰件;向安全气囊供给气体而使其从装饰件朝向车辆下方膨胀展开的充气机,所述安全气囊装置的特征在于,安全气囊具有将上缘侧波纹折叠而成的波纹部和将下缘侧朝向车辆外侧卷折而成的与波纹部连续的卷折部,卷折部被卷折成在车辆宽度方向上比波纹部长,且卷折部被向上方折回而从下侧包入并收纳波纹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从车辆的上方膨胀展开的安全气囊所产生的展开方向的不均,并且能够使安全气囊沿着车辆内侧壁迅速且稳定地膨胀展开,从而可靠地限制并保护乘客。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安全气囊装置所具备的安全气囊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
图2是顺次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安全气囊的折叠顺序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将安全气囊安装于车辆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示意图。
图4是用于说明柱式装饰物附近的安全气囊的展开的主要部分示意图。
图5是用于说明柱式装饰物附近的安全气囊的展开的主要部分示意图。
图6是表示将波纹部反向折弯的安全气囊的折叠状态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具备现有的安全气囊的安全气囊装置的例子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安全气囊装置的一实施方式。
该安全气囊装置是使安全气囊从车辆内侧壁的上方部沿着车辆内侧壁朝向下方膨胀展开的安全气囊装置,具备折叠成规定状态的能够膨胀展开的安全气囊和在车辆紧急情况时或检测出冲击时等产生气体并向安全气囊供给的充气机。另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为采用从车辆侧部上方使安全气囊膨胀展开成帘状、并使安全气囊在从驾驶员座或副驾驶座到车辆后方侧的后座为止的车辆侧方内侧的规定范围内展开、从而将前后座的乘客以头部为中心进行保护的侧面用的安全气囊装置为例进行说明。
图1是示意性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安全气囊装置所具备的安全气囊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是表示展开状态的安全气囊的简要形状的平面展开图。
此外,在图1中为安装充气机(未图示)的后述的气体导入口4侧(在图中为横长的安全气囊2的右侧)为车辆的后方侧(后柱侧),其相反侧(在图2中为安全气囊2的左侧)为车辆的前方侧(前柱侧)。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安全气囊装置1中,安全气囊2配置及收纳于车辆侧部上方(在图中为安全气囊2的上侧)的上边梁部等(未图示),并通过气体的导入,从收纳的状态向车辆下方膨胀展开成帘状。由此,安全气囊2沿着车辆内的包括侧方窗部的车辆内侧壁(在图中为位于纸面里侧)(未图示)以覆盖整个车辆内侧壁的方式膨胀展开,并在乘客与侧壁等之间膨胀展开。
如图所示,安全气囊2呈与需要覆盖的车辆内侧壁的窗部的形状等一致的形状的横长的大致袋状,具有沿着上缘而安装于车辆的上边梁部的多个(在图中七个)大致矩形形状的安装片3。另外,安全气囊2中,各安装片3通过螺栓等分别固定于车辆内的规定位置而安装于车辆,在膨胀前的状态下,收纳、配置于设置在车辆各部的装饰件(安装气囊罩)内等。此时,如后述所示,安全气囊2通过安装片3侧(上缘侧)波纹折叠、且下缘侧卷折而分别折叠成规定状态,从而以能够主要向下方膨胀展开的状态收纳。
因此,安全气囊装置1具备装饰件、充气机以及固定机构(均未图示)等与现有技术同样的其他结构,其中,所述装饰件在非动作时,将安装于车辆的安全气囊2等以规定状态收纳而覆盖车内侧,并沿着收纳位置安装于上边梁部等,所述充气机在车辆紧急情况时向折叠状态的安全气囊2供给气体,使安全气囊2从装饰件内向车辆下方膨胀展开,所述固定机构将安全气囊2或充气机固定于车辆。若从该状态使充气机动作,则安全气囊2从收纳状态膨胀而将装饰件压开,由此主要朝向车辆的下方膨胀展开成帘状。
这样的安全气囊2例如通过如下方式形成为大致袋状:将通过裁断织布的方式等形成的两张相同形状的底布重叠或将大致对称形状的一张底布折叠,沿着缘部互相缝制或粘接等而在规定位置将对置的底布彼此接合成气密状态,从而在其之间形成能够膨胀的气室(隔室)10。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安全气囊2由呈互相对称形状(在此为横长的大致矩形形状)的乘客侧的表侧底布20及车辆内侧壁侧的里侧底布21构成,通过将表侧底布20及里侧底布21重叠,并沿外缘接合部22将对置的底布20、21彼此接合而形成。该外缘接合部22是划分安全气囊2的内外从而规定气室10的外缘形状的接合部,通过沿着与需要形成的气室10的外缘部对应的位置将底布20、21彼此缝制一周或多周等方式形成。由此,气室10由主要保护前座乘客的俯视时呈大致矩形形状的前部气室11、比前部气室11小的俯视时呈大致矩形形状的主要保护后座乘客的后部气室12以及将各气室11、12的上部侧彼此连结的连结部13构成,气室10形成为在车辆的前后方向连续延伸的袋状。但是,连结部13形成为上下尺寸比气室11、12的上下尺寸小的窄幅,以沿着安全气囊2的上缘的方式在各气室11、12之间配置成直线状。
并且,在该安全气囊2中,在一端侧(在此为车辆后方侧)的上部使底布20、21向外侧突出,在接合底布20、21的外缘接合部22之间设置不将底布20、21彼此接合的部分,从而形成大致圆筒状的气体导入口4。即,气体导入口4是后部气室12的局部朝向安全气囊2外打开的使气室10内外连通的开口部,作为将来自充气机的气体导入安全气囊2内、并向气室10供给气体及使其流入的气体供给口(流入口)而发挥功能。
在该安全气囊装置1中,夹着例如气体的引导或整流构件等而将呈大致筒状的气缸类型的充气机的一端部(气体喷出口)插入该气体导入口4内,并将它们集中而通过夹紧件(带)(未图示)从外侧紧固固定。这样,将充气机气密状地安装于气体导入口4,将充气机产生的气体从气体导入口4导入而向安全气囊2内的气室10供给,并使气体流入后部气室12内。进而,使该气体从连结部13流入到前部气室11内,向气室10整体供给气体而使安全气囊2膨胀展开。
另外,安全气囊2中,对置的底布20、21彼此在设置于气室10内的接合部(内侧接合部)30也相互接合,各气室11、12夹着内侧接合部30而至少在其两侧被划分。该内侧接合部30具有作为在气室10的内部形成气体流路或膨胀部的隔壁的功能或抑制各气室11、12的厚度方向(在图中为与纸面正交的方向)的膨胀从而限制膨胀厚度或展开形状的功能等,该内侧接合部30形成为与其目的对应的规定形状,在气室10内的规定位置配置一个或多个。在此,在前部气室11内,大致倒U字状、大致L字状以及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直线状的三个内侧接合部30从连结部13侧按顺序相互在横向分离而配置。与此相对,在后部气室12内的中央部配置有形成为大致L字状的一个内侧接合部30。
在此,底布20、21可以使用无涂饰底布,但是也可以使用设置有具有耐热性或气密性的树脂或橡胶等的覆盖层的涂敷底布,在该情况下,以使覆盖层侧的面对置的状态互相结合。另外,在该安全气囊装置1中,各接合部22、30由通过粘接剂分别粘接底布20、21的粘接剂层和在粘接剂层中设置的将底布20、21缝制的缝制部构成,使底布20、21彼此通过粘接剂和缝制接合。进而,在内侧接合部30设置将对置的底布20、21彼此缝制而形成的划分气室10并同时沿规定方向延伸的第一缝制部31和用于包围而保护在该气室10内终止的各端部的大致环状的第二缝制部32,来实现端部附近的强度的提高和防止破损等。
如上构成的安全气囊2在向车辆安装前,折叠成能够与充气机等一起向车辆安装的形状。此时,该安全气囊2中,向车辆安装的上缘侧在上下方向被波纹折叠而形成波纹部,并且,展开方向下方的下缘侧从下缘部向上缘侧顺次朝向车辆外侧(在图中为纸面里侧)卷折,而形成与波纹部连续的卷折部。
另外,在该安全气囊装置1中,波纹部包括气体导入口4和连结部13,其通过将安全气囊2的上端部附近的范围(图中的范围J)沿着在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折痕以规定宽度多次、交替反向折弯而形成,其中,该安全气囊2的上端部附近的范围主要作为将来自充气机的气体向整个气室10内供给的供给路而发挥功能。与此相对,卷折部包括各气室11、12的除上缘侧之外的整体,其通过将安全气囊2的与波纹部连续的下方侧范围(图中的范围R)从下缘部以规定宽度折弯并向上方顺次卷绕而形成,其中,安全气囊2的与波纹部连续的下方侧范围主要作为在膨胀展开时覆盖车辆内侧壁而与乘客接触的膨胀主体部发挥功能。另外,在此,将安全气囊2以如下方式折叠:将其下缘侧的3/4左右的范围卷折,并且将上缘侧的1/4左右的范围波纹折叠,之后将波纹部收纳于卷折部内。以下,进一步详细地说明该安全气囊2的折叠顺序。
图2是顺次表示该安全气囊2的折叠顺序的示意图,用线示意性表示图1的从箭头F方向观察到的安全气囊2的剖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所示,首先将非膨胀状态的安全气囊2展开,使两底布20、21重叠而平坦地展开(参照图2A)。接着,将安全气囊2的下缘2D侧朝向上缘2T侧且以向作为车辆外侧G的一侧卷绕的方式折回(图2A的箭头M),而将上述的下缘2D侧的范围R向上方向卷折。
此时,将安全气囊2从下缘2D朝向上缘2T侧,向里侧底布21侧以规定宽度折弯多次而顺次卷绕(参照图2B),使包括下缘2D的部分成为内侧而将卷折部2R形成为宽幅。接着,将安全气囊2的上缘2T侧的上述的范围J从卷折部2R侧或上缘2T侧朝向另一侧在上下方向且交替反向(在图中为左右方向)以大致一定宽度折弯而形成波纹部2J(参照图2C),并将波纹部2J重叠配置在卷折部2R上。
此外,在图2中,在安全气囊2间空出间隙而示意性表示安全气囊2的各折叠状态,但是,实际上安全气囊2折叠成彼此重叠。另外,在该安全气囊装置1中,安全气囊2的卷折部2R以在车辆宽度方向(横向)(图2C的箭头H方向)上比波纹部2J长的方式卷折,即卷折部2R的车辆宽度方向H的宽度W1比该方向的波纹部2J的宽度W2形成得宽(W1>W2)。在此,卷折部2R的宽度W1形成为波纹部2J的宽度W2的两倍以上,在该状态下,相对窄幅的波纹部2J重叠配置于卷折部2R的大致中央部。并且,在该状态下,在观察卷折部2R的车辆宽度方向剖面时,卷折部2R卷折成在车辆宽度方向H上比在车辆上下方向上更长,卷折部2R形成为其宽度W1比折叠厚度L宽(W1>L)的剖面大致椭圆形状。
接着,安全气囊2的卷折部2R以车辆宽度方向H的大致中间部附近为中心而向上方折弯,将其两侧部分别向上方折回(参照图2D)。通过该卷折部2R使波纹部2J以相同的车辆宽度方向H的大致中间部附近为中心向上方大致对折折弯,同时从下侧沿波纹部2J的两侧包入而收纳波纹部2J(参照图2E),使波纹部2J的大致整体配置在卷折部2R内。如此,将安全气囊2整体折叠成能够膨胀展开,并在其长度方向的规定部位适当卷绕用于防止折叠状态崩溃的能够破裂的包裹材料(未图示),从而完成折叠作业。之后,将该折叠状态的安全气囊2与充气机等一起沿车辆前后方向安装到车辆内侧壁的上方部的规定位置。
图3是表示将该安全气囊2安装于车辆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示意图,简要表示车辆的中心柱部40的各剖面。
如图所示,安全气囊2为折叠的状态(在图中用实线表示),波纹部2J的上端(安装片3)通过上述的固定机构固定于内面板41(未图示),包围波纹部2J的卷折部2R朝向下侧安装于车辆的上边梁部等。另外,安全气囊2的车辆内侧N(车室内)的整体通过在车辆内各部安装成能够打开的例如合成树脂制的装饰件50覆盖,从而安全气囊2收纳于内面板41、装饰件50及覆盖内面板41的柱式装饰物42的上端部42A之间。
安全气囊装置1这样搭载于车辆,在车辆的碰撞时等使充气机(未图示)动作而产生气体,并将该气体向安全气囊2内(气室10)供给。由此,气体流入气室10内而使各气室11、12膨胀,使安全气囊2解除该折叠状态并同时从安装片3侧的车两侧壁的上方部向车辆的下方向的车室内膨胀展开成帘状(在图中用双点划线顺次表示展开中途的状态)。
在该膨胀展开时,来自充气机的气体经由气体导入口4最先向安全气囊2的波纹部2J供给,该波纹状的折叠形状从上缘2T顺次消除。由此,安全气囊2中,首先上缘2T侧的波纹部2J以从上方朝向下方顺次压出卷折部2R的方式展开,由此,将下侧的卷折部2R整体在卷折状态下向下方的装饰件50按压。此时,由于波纹部2J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两侧由折回的卷折部2R夹持并被卷折部2R从下侧整体地包入,因此在展开的初期阶段,使卷折部2R向两侧打开并同时在其内侧展开,将卷折部2R主要向下方压出而顺次膨胀展开。
即,该波纹部2J被两侧的卷折部2R限制车辆宽度方向的展开,并且若不在其内侧将卷折部2R向下方压出并展开,则波纹形状不消除,因此,展开方向被定向为车辆下方,能够抑制向车辆宽度方向的展开或展开方向的不均。其结果是,卷折部2R被展开的波纹部2J朝向车辆下方的固定方向均匀地压出而朝向装饰件50按压,通过该力将装饰件50压开(在图中用双点划线表示),从而向车辆内侧N的下方稳定而均匀地飞出。
接着,安全气囊2中,波纹部2J朝向车辆下方进一步展开,伴随该展开也向卷折部2R顺次供给气体,从而卷折部2R从与波纹部2J连续的部分顺次朝向与卷绕方向相反的方向解开而朝向下方展开。此时,由于卷折部2R朝向车辆外侧G卷折,因此沿着位于车辆外侧G的车辆内侧壁的窗部等(在图3中为柱式装饰物42的车辆内侧N的面)朝向车辆下方展开。这样,安全气囊装置1中,使安全气囊2整体在乘客与车辆内侧壁之间膨胀展开,通过膨胀的气室10挡住并限制侵入的乘客,主要以头部为中心对乘客进行保护。
此外,在安全气囊2中,将先展开的上缘2T侧通过展开速度快的波纹折叠进行折叠而形成波纹部2J,使该范围迅速展开,从而使卷折部2R尽早地飞出到车辆内侧N,使安全气囊2的膨胀展开速度变快而提高展开特性。并且,该安全气囊2中,设定波纹折叠的上缘2T侧的长度以使在波纹部2J膨胀展开的状态下卷折部2R从装饰件50向车辆内飞出,将该范围的上缘2T侧波纹折叠而形成波纹部2J。由此,安全气囊2在装饰件50内维持卷折部2R的卷折的同时仅使波纹部2J展开,使卷折部2R迅速地与装饰件50接触而将装饰件50压开,使卷折部2R尽早从装饰件50内向车室内飞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波纹部2J以主要将卷折部2R朝向车辆下方压出的方式向装饰件50侧展开,其展开力仅作用于卷折部2R,而经由卷折部2R对装饰件50作用打开方向的力。如此,安全气囊2中,来自波纹部2J的迅速且大的展开力作用于卷折部2R,通过卷折部2R将装饰件50压开,同时使卷折部2R飞出而向车辆内侧N迅速展开。并且,在该安全气囊2中,即使在展开至车辆内侧N之前,波纹部2J的展开方向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略微变动,例如与柱式装饰物42的不同位置接触,通过对宽幅的卷折部2R施加从柱式装饰物42向车辆内侧N退避的方向的旋转力,从而也可靠地向车室内展开。
图4、图5是用于说明该柱式装饰物42附近的安全气囊2的展开的主要部分示意图,从图3选出展开的安全气囊2等而顺次表示展开的各阶段。另外,图4表示波纹部2J的展开方向(图4A的箭头U)向车辆内侧N变动时的状态,图5表示波纹部2J的展开方向(图5A的箭头S)向车辆外侧G变动时的状态。
如图4所示,波纹部2J偏向车辆内侧N展开时,安全气囊2的卷折部2R被按压而打开(参照图4A),并朝向在柱式装饰物42的上方延伸的突出部42T展开。接着,当打开成宽幅的卷折部2R(参照图4B)的中央区域与突出部42T接触时,通过展开的波纹部2J按压卷折部2R的比突出部42T更靠车辆内侧N的部分(图4B的箭头K1),从而对卷折部2R整体作用该方向的力(图4B的箭头K2)。如此,波纹部2J的展开力K1作用于卷折部2R,在卷折部2R上产生从突出部42T朝向车辆内侧N的方向(在图4中为顺时针方向)的旋转力K2,卷折部2R整体向该方向旋转(参照图4C),而从突出部42T向车辆内侧N移动(图4C的箭头K3)。由此,卷折部2R向车室内飞出(参照图4D),波纹部2J的波纹折叠和卷折部2R的卷折消除的同时沿着柱式装饰物42如上述那样地展开(参照图4E)。
与此相对,波纹部2J偏向车辆外侧G展开时,如图5所示,安全气囊2的卷折部2R被按压而打开(参照图5A),并朝向柱式装饰物42的上端部42A(在此为突出部42T与内面板41之间)展开。接着,当打开成宽幅的卷折部2R(参照图5B)的车辆内侧N的部分与突出部42T接触时,与波纹部2J连续的卷折部2R的向车辆外侧G的卷折被解开,而作用有朝向突出部42T侧的方向的力(图5B的箭头C1)。如此,在卷折部2R上产生越过突出部42T的方向(在图5中为逆时针方向)的旋转力C1,卷折部2R整体向该方向旋转,从而越过突出部42T而向车辆内侧N移动。由此,卷折部2R向车室内飞出(参照图5C),波纹部2J的波纹折叠和卷折部2R的卷折消除的同时沿着柱式装饰物42如上述那样地展开(参照图5D、5E)。
在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安全气囊2中,由于将最先展开的上缘2T侧波纹折叠而形成波纹部2J,因此能够使展开初期的展开速度快,使安全气囊2在装饰件50内迅速地展开。同时,由于通过下缘2D侧的卷折部2R从下侧包入而收纳该波纹部2J,因此如上所述,能够限制波纹部2J的展开方向,从而抑制展开方向相对于车辆宽度方向的不均,能够使波纹部2J朝向车辆下方的规定方向可靠地展开。其结果是,通过波纹部2J将卷折部2R朝向装饰件50侧可靠、迅速地压出,从而能够抑制方向不均并同时使卷折部2R从装饰件50向车室内尽早地飞出,能够使安全气囊2稳定地展开而提高展开速度。
并且,在该安全气囊2中,即使波纹部2J的折叠状态或折叠状态下的波纹部2J与卷折部2R之间的相对位置产生某种程度的误差或变动等,也能够抑制波纹部2J的展开方向上产生不均的情况,能够稳定且迅速地进行波纹部2J的展开和卷折部2R的飞出。另外,由于波纹部2J主要将卷折部2R向车辆下方压出,从而使其展开力仅作用于卷折部2R,因此能够抑制向其他方向的展开或展开力的分散而快速地进行展开,使安全气囊2整体的展开速度变快。并且,由于经由波纹部2J仅向需要使安全气囊2展开的方向(卷折部2R的展开方向)供给气体,因此能够抑制气体的压力等的损失,从而尽早且顺利地向卷折部2R供给气体。
与此相伴,安全气囊2中,能够使基于卷折部2R的装饰件50的打开尽早地进行,并同时抑制方向的不均而尽早地进行卷折部2R向车室内的飞出,能够使安全气囊2整体迅速稳定地展开。此时,安全气囊2中,由于卷折部2R朝向车辆外侧G卷折,因此在该卷绕方向的作用下使安全气囊2以沿着车辆内侧壁的窗部等的方式朝向车辆下方稳定地展开,能够通过膨胀后的气室10可靠挡住并限制乘客。另外,如上所述,由于该安全气囊2不向位于展开方向前方侧的柱式装饰物42等卡挂而能够可靠地向车室内展开,因此安全气囊2整体能够可靠地展开来保护乘客。其结果是,例如即使在乘客的头部与车辆侧面的窗接触的状态下(所谓的Head OnGlass)安全气囊2展开,也能够使安全气囊2在乘客的头部与窗之间可靠地展开而保护乘客,能够适当地应对车辆的横翻等。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抑制从车辆上方膨胀展开的安全气囊2所产生的展开方向的不均,并且能够使安全气囊2沿车辆内侧壁迅速且稳定地膨胀展开,从而提高其展开特性,能够可靠地限制并保护乘客。并且,在此,安全气囊2中,波纹部2J被波纹折叠成在其膨胀展开的状态下使卷折部2R从装饰件50飞出,因此仅波纹部2J在装饰件50内迅速展开,从而能够使卷折部2R尽早地向装饰件50外飞出。之后,由于卷折部2R如上述那样展开,因此能够使安全气囊2更加可靠地沿着车辆内侧壁展开,从而进一步抑制向车辆宽度方向的展开方向的不均。
进而,在该安全气囊装置1中,由于卷折部2R以在车辆宽度方向上比在车辆上下方向上长的方式卷折成呈剖面大致椭圆形状的宽幅,因此能够容易进行其折弯和波纹部2J的包入。同时,在这样形状的卷折部2R中,由于曲率半径大的部分比曲率半径小的部分展开得快,因此与剖面大致圆形状的卷折相比,展开速度相对地变快,能够更加迅速地展开。另外,即使向柱式装饰物42等接触时,由于大致椭圆形状的卷折部2R更容易向车室内退避,因此安全气囊2能够可靠地展开而抑制展开的延迟。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来自充气机的气体从气体导入口4向安全气囊2的气室10内直接供给,但是也可以在安全气囊2内配置内管,而经由内管供给气体。该内管是在安全气囊2内将从充气机供给的气体朝向各气室11、12引导而供给的引导构件,其沿着气体的供给方向配置在安全气囊2内的上缘2T侧,在其全长引导气体而进行供给。另外,内管例如通过将底布缝制成大致筒状而形成,从气体导入口4通过连结部13内而配置到前部气室11,进行将来自气体导入口4的气体从另一端侧的前端开口向前部气室11内供给、且将气体从后部气室12内的贯通孔向后部气室12内供给等动作。
在设置有这样的内管时,安全气囊2的上缘2T侧至少包括内管的整体或一部分(在此为内管的配置位置的整体)而被波纹折叠。由此,波纹部2J内的内管比卷折部2R先展开,因此通过展开的内管,能够在安全气囊2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大致全长上可靠且尽快地供给气体,能够使安全气囊2的展开顺利。这样,随着在安全气囊2的大致全长上内管先展开,能够防止在安全气囊2的一部分产生展开延迟的情况,从而能够使安全气囊2可靠、迅速地展开。
此外,在该安全气囊装置1中,将波纹部2J朝向车辆上侧折弯并通过卷折部2R包入而收纳,但是也可以使波纹部2J反向折弯而收纳于卷折部2R的内侧。
图6是表示将波纹部2J反向折弯的安全气囊2的折叠状态的示意图,与图2对应,通过剖面示意性表示安全气囊2。
在此,如图所示,波纹部2J以车辆宽度方向(在图中为左右方向)的中间部附近为中心而朝向下方大致对折折弯。如此,安全气囊2中,在波纹部2J的两侧部朝向下侧折弯的状态下,使卷折部2R朝向上方大致对折折弯,从而通过卷折部2R从下侧包入而收纳波纹部2J(参照图2E)。通过这样折叠安全气囊2,由于波纹部2J的折弯的两侧部朝向车辆下方,而供给的气体的方向也朝向下方,因此波纹部2J朝向该方向展开,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小其车辆宽度方向上的晃动。另外,由于使波纹部2J展开的气体的方向朝向车辆下方,因此也能够抑制展开方向相对于车辆宽度方向的不均,同时使波纹部2J朝向下方更迅速地展开。
符号说明:
1安全气囊装置
2安全气囊
2D下缘
2J波纹部
2T上缘
2R卷折部
3安装片
4气体导入口
10气室
11前部气室
12后部气室
13连结部
20、21底布
22外缘接合部
30内侧接合部
31第一缝制部
32第二缝制部
40中心柱部
41内面板
42柱式装饰物
50装饰件

Claims (5)

1.一种安全气囊装置,其具备: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安装于车辆内侧壁的上方部的折叠状态的安全气囊;覆盖安全气囊的车内侧的装饰件;向安全气囊供给气体而使其从装饰件朝向车辆下方膨胀展开的充气机,
所述安全气囊装置的特征在于,
安全气囊具有将上缘侧波纹折叠而成的波纹部和将下缘侧朝向车辆外侧卷折而成的与波纹部连续的卷折部,卷折部被卷折成在车辆宽度方向上比波纹部长,且卷折部被向上方折回而从下侧包入并收纳波纹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卷折部被卷折成在车辆宽度方向上比在车辆上下方向上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波纹部以两侧部朝向下侧折弯的状态收纳于卷折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内管,该内管配置在安全气囊内的上缘侧,将从充气机供给的气体在安全气囊内引导,
安全气囊的上缘侧至少包括内管而被波纹折叠。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安全气囊的上缘侧被波纹折叠成在波纹部膨胀展开的状态下使卷折部从装饰件飞出。
CN2009801137691A 2008-04-23 2009-04-15 安全气囊装置 Active CN10200702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12866A JP5314919B2 (ja) 2008-04-23 2008-04-23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08-112866 2008-04-23
PCT/JP2009/057596 WO2009131046A1 (ja) 2008-04-23 2009-04-15 エアバッグ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07020A CN102007020A (zh) 2011-04-06
CN102007020B true CN102007020B (zh) 2013-04-03

Family

ID=412167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137691A Active CN102007020B (zh) 2008-04-23 2009-04-15 安全气囊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308192B2 (zh)
EP (1) EP2272724B1 (zh)
JP (1) JP5314919B2 (zh)
CN (1) CN102007020B (zh)
WO (1) WO200913104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655472B1 (ko) * 2010-08-18 2016-09-0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커튼에어백 쿠션 및 이를 이용한 커튼에어백 모듈
JP5594212B2 (ja) * 2011-03-30 2014-09-24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12206660A (ja) * 2011-03-30 2012-10-25 Toyoda Gosei Co Ltd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
JP5762108B2 (ja) * 2011-04-21 2015-08-12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
JP5783818B2 (ja) * 2011-06-23 2015-09-24 芦森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5848091B2 (ja) * 2011-10-26 2016-01-27 芦森工業株式会社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EP2653352B1 (en) * 2012-04-16 2016-11-30 Volvo Car Corporation Airbag arrangement
WO2014172317A1 (en) * 2013-04-16 2014-10-23 Tk Holdings Inc. Airbag device
JP2014213749A (ja) * 2013-04-25 2014-11-17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
JP2015044508A (ja) * 2013-08-28 2015-03-12 オートリブ 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 エービー 歩行者保護用の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15157601A (ja) * 2014-02-25 2015-09-03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
US10654438B2 (en) * 2015-06-05 2020-05-19 Autoliv Development Ab Curtain airbag device
JP6426590B2 (ja) * 2015-12-04 2018-11-2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乗員保護装置
JP6583095B2 (ja) * 2016-03-29 2019-10-02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の折り完了体
KR102083142B1 (ko) * 2016-09-05 2020-03-02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커튼 에어백 장치
DE102016120177A1 (de) * 2016-10-24 2018-04-26 Trw Automotive Gmbh Gassackmodul
CN108437926B (zh) * 2017-02-16 2022-02-18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用于将气帘卷绕和/或折叠成管状体的包装方法
JP6836186B2 (ja) * 2017-08-24 2021-02-24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の折り完了体
JP6836188B2 (ja) 2017-08-24 2021-02-24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の折り完了体
DE102018009358A1 (de) * 2018-11-29 2020-06-04 Dalphi Metal Espana, S.A. Airagmodul und verfahren zu seiner herrstellung
CN110979248A (zh) * 2020-01-06 2020-04-10 宜致汽车安全系统(常熟)有限公司 一种头部安全气囊的折叠方法
US11345302B2 (en) * 2020-07-27 2022-05-31 ZF Passive Safety Systems US Inc. Curtain airbag with integral airbag wrap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78729A (ja) * 2003-11-27 2005-07-07 Toyoda Gosei Co Ltd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86954A (en) * 1979-12-03 1981-09-01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Method of folding an inflatable restraint cushion
JP3424421B2 (ja) 1996-02-02 2003-07-07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とその折り畳み方法
JPH11321511A (ja) * 1998-05-11 1999-11-24 Takata Kk 助手席用エアバッグ及びその折り畳み方法
JP3414255B2 (ja) * 1998-05-12 2003-06-09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のエアバッグ
US6371512B1 (en) 1998-08-03 2002-04-16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Airbag apparatus for head-protecting
JP3353722B2 (ja) 1998-10-16 2002-12-0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袋体
US6106006A (en) * 1999-04-06 2000-08-22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Vehicle occupant protection apparatus including an inflatable curtain and a housing containing the curtain
US6293581B1 (en) 1999-04-15 2001-09-25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Occupant restraint device
JP3138816B2 (ja) * 1999-04-15 2001-02-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乗員拘束装置
US20040251669A1 (en) * 2001-03-30 2004-12-16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Method of folding air bag and an associated apparatus
US7163232B2 (en) 2001-11-26 2007-01-16 Nihon Plast Co., Ltd. Curtain airbag and its folding method and system
JP4336073B2 (ja) 2001-12-10 2009-09-30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
JP4267876B2 (ja) 2002-07-29 2009-05-27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
DE10237401A1 (de) 2002-08-09 2004-03-11 Takata-Petri (Ulm) Gmbh Insassenschutzeinrichtung für ein Fahrzeug
DE10248532B4 (de) * 2002-10-14 2010-08-12 Takata Corp. Verfahren zum Falten eines Gassackes einer Insassenschutzeinrichtung und eine Insassenschutzeinrichtung mit einem gefalteten Gassack
JP3852412B2 (ja) * 2003-02-20 2006-11-29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US7185914B2 (en) * 2003-09-24 2007-03-06 Autoliv Asp, Inc. Inflatable curtain with pleats
US7261682B2 (en) * 2003-11-25 2007-08-28 Autoliv Asp, Inc. Method for folding an occupant protection device
EP1577172B1 (en) * 2004-03-17 2012-11-14 Takata AG Airbag device
JP4356622B2 (ja) * 2005-01-28 2009-11-04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の折り畳み方法と折り機
JP4245590B2 (ja) * 2005-08-05 2009-03-2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助手席用エアバッグの折り畳み方法
JP2007091177A (ja) * 2005-09-30 2007-04-12 Nippon Plast Co Ltd 車両用のエアバッグ及びそれを搭載したエアバッグ装置
JP5040288B2 (ja) 2006-07-28 2012-10-03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4221017B2 (ja) 2006-08-31 2009-02-1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
US7874586B2 (en) * 2008-01-29 2011-01-25 Chrysler Group Llc Airbag folding arrangement
JP5131133B2 (ja) * 2008-10-03 2013-01-30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
JP2012011968A (ja) * 2010-07-05 2012-01-19 Ashimori Industry Co Ltd エアバッグ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78729A (ja) * 2003-11-27 2005-07-07 Toyoda Gosei Co Ltd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272724A4 (en) 2013-09-18
JP2009262690A (ja) 2009-11-12
CN102007020A (zh) 2011-04-06
EP2272724B1 (en) 2015-06-17
WO2009131046A1 (ja) 2009-10-29
US20110101658A1 (en) 2011-05-05
EP2272724A1 (en) 2011-01-12
US8308192B2 (en) 2012-11-13
JP5314919B2 (ja) 2013-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07020B (zh) 安全气囊装置
US7401805B2 (en) Curtain air bag module
US7222877B2 (en) Occupant-to-occupant air bag system
US9650010B2 (en) Cost-effective use of one-piece woven fabric for curtain airbags
US6805374B2 (en) Inflatable curtain cushion
US7744121B2 (en) Airbag, airba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olding airbag
US7695005B2 (en) Side airbag and method of folding
US20100327564A1 (en) Airbag mounting assemblies with double-locking wrappers
US8801030B2 (en) Curtain airbag device and vehicle
US5785350A (en) Method of preparing a side collision air bag
US8500162B2 (en) Inflatable curtain airbag with an integrated pillar guide
EP2724901B1 (en) Airbag device
US20070228709A1 (en) Airbag with gas diffuser
CN102381273B (zh) 帘式气囊垫
US6343811B1 (en) Inflatable rollover cushion system
US11396269B2 (en) Curtain airbag assemblies for utility vehicles
JP4396260B2 (ja)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WO2014042040A1 (ja) エアバッグ、エアバッグ装置及びエアバッグ取り付け構造
CN102729944B (zh) 头部保护气囊装置
CN217969456U (zh) 安全气囊装置
JP2006008060A (ja)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US9630586B2 (en) Airbag cover
JP2005178605A (ja)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088037B2 (ja) 車両用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の取付構造
JP5943767B2 (ja) 車両用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