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03387B - 涡旋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涡旋压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03387B
CN102003387B CN201010143324.2A CN201010143324A CN102003387B CN 102003387 B CN102003387 B CN 102003387B CN 201010143324 A CN201010143324 A CN 201010143324A CN 102003387 B CN102003387 B CN 1020033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ttom outlet
scroll
key element
vortex
roll be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4332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03387A (zh
Inventor
饭塚敏
杉本和禧
林哲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o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0033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033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033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0338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otary Pumps (AREA)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刺耳的频率的噪声级的涡旋压缩机。涡旋压缩机在密闭容器内设有涡旋压缩要素和驱动该涡旋压缩要素的电动要素,并且,涡旋压缩要素包括:在镶板的表面竖立设置有涡旋状的卷板的固定涡盘;在电动要素的旋转轴的作用下相对于该固定涡盘进行回旋运动、且在镶板的表面竖立设置有涡旋状的卷板的摆动涡盘,所述涡旋压缩机通过使两个卷板相互啮合而形成的多个压缩空间从外侧向内侧逐渐缩小,而对制冷剂进行压缩,所述涡旋压缩机具备形成在固定涡盘的镶板的表面上的有底孔,该有底孔的深度尺寸设定为与噪声峰值频率的波长相对应的值。

Description

涡旋压缩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涡旋压缩机,其在密闭容器内具备:形成有涡旋状的卷板的固定涡盘、形成有涡旋状的卷板的摆动涡盘、以及电动要素,通过使所述两个卷板相互啮合而形成的多个压缩空间从外侧向内侧逐渐缩小来对制冷剂进行压缩,并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向密闭容器内的喷出压力空间喷出。
背景技术
目前,通常的涡旋压缩机具备设置在密闭容器内的压缩要素和驱动该涡旋压缩要素的电动要素。并且,具备:在镶板的表面竖立设置有涡旋状的卷板的固定涡盘;在电动要素的旋转轴的作用下相对于该固定涡盘进行回旋运动、且在镶板的表面竖立设置有涡旋状的卷板的摆动涡盘。此外,通过使两个卷板相互啮合而形成的多个压缩空间从外侧向内侧逐渐缩小来对制冷剂进行压缩,并将压缩后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器气体从喷出孔向密闭容器内的喷出压力空间(消声室)喷出。
在这样的涡旋压缩机中,设有用于进行冷却的液体喷射通路,以使由压缩空间压缩而成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不会变为过度高温。液体喷射通路从镶板的上端侧经由卷板的内部,向该卷板的下端面贯通,并在那里开口。并且,在摆动涡盘上形成有渐开线形状的连通路,该连通路与液体喷射通路连通或隔断连通,在连通时使液体喷射通路向两个压缩室开口,而将导入通路的液体制冷剂向各压缩室喷射。并且,在固定涡盘侧镶板的上侧连接有与冷凝器出口侧的制冷剂液体管等连结的喷射配管,将液体制冷剂从喷射配管向高低压侧压缩室中相同相位的高压侧压缩室喷射,从而进行压缩气体的冷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一方面,进行了降低回转式压缩机的噪声级的研究,实现了噪声源为回转式压缩机的压力脉动成分中声压级高且刺耳的频率的噪声的降低。当采用某些方法将上述频率成分降低时,虽然其他高频噪声仍然残存,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忽视。因此,在形成于上部及下部轴承的工作缸接触面的任意面上设置与工作缸内的压缩室连通的多个空间(侧支),通过所述空间使对噪声影响特别大的压力脉动成分衰减,从而降低噪声级,其中,所述上部及下部轴承封闭工作缸的上侧及下侧端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4-2278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0-37884号公报
然而,虽然涡旋压缩机与回转式压缩机相同地实现了噪声降低,但噪声降低仅指将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向消声室喷出所产生的脉动的噪声降低。因此,存在将压缩后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从喷出孔喷出时产生刺耳的频率的噪声这一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课题而提出,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刺耳的频率的噪声级的涡旋压缩机。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涡旋压缩机在密闭容器内设有涡旋压缩要素和驱动该涡旋压缩要素的电动要素,并且,涡旋压缩要素包括:在镶板的表面竖立设置有涡旋状的卷板的固定涡盘;在电动要素的旋转轴的作用下相对于该固定涡盘进行回旋运动、且在镶板的表面竖立设置有涡旋状的卷板的摆动涡盘,所述涡旋压缩机通过使两个卷板相互啮合而形成的多个压缩空间从外侧向内侧逐渐缩小,而对制冷剂进行压缩,所述涡旋压缩机的特征在于,具备形成在固定涡盘的镶板的表面上的有底孔,该有底孔的深度尺寸设定为与噪声峰值频率的波长相对应的值。
另外,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以第一方面所述的涡旋压缩机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有底孔的深度尺寸设定为噪声峰值频率的波长的大致1/4的值。
另外,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以第一方面所述的涡旋压缩机为基础,其特征在于,形成有深度尺寸各不相同的多个有底孔。
另外,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以第一至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涡旋压缩机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有底孔的直径尺寸为摆动涡盘的卷板的厚度尺寸的50%以上80%以下。
进而,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以第四方面所述的涡旋压缩机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有底孔形成在:在涡旋压缩要素对制冷剂进行压缩的工序中,所述有底孔与在固定涡盘的中心形成的喷出孔均与同一压缩室连通的位置。
更进一步,本发明的第六方面以第四方面所述的涡旋压缩机为基础,其特征在于,具备在固定涡盘的镶板的表面开口并导入液体制冷剂的液体喷射回路,有底孔形成在:在涡旋压缩要素对制冷剂进行压缩的工序中,在液体喷射回路的开口与压缩室连通后,所述有底孔与该压缩室连通的位置。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涡旋压缩机在密闭容器内设有涡旋压缩要素和驱动该涡旋压缩要素的电动要素,并且,涡旋压缩要素包括:在镶板的表面竖立设置有涡旋状的卷板的固定涡盘;在电动要素的旋转轴的作用下相对于该固定涡盘进行回旋运动、且在镶板的表面竖立设置有涡旋状的卷板的摆动涡盘,所述涡旋压缩机通过使两个卷板相互啮合而形成的多个压缩空间从外侧向内侧逐渐缩小,而对制冷剂进行压缩,所述涡旋压缩机具备形成在固定涡盘的镶板的表面上的有底孔,该有底孔的深度尺寸设定为与噪声峰值频率的波长相对应的值,例如,如第二方面所述,若将有底孔的深度尺寸设定为噪声峰值频率的波长的大致1/4的值,则能够降低在喷出孔附近产生的进出有底孔内的噪声。这种情况下,在噪声进出有底孔内之际,由于将有底孔的深度尺寸设定为使同一噪声波长的波峰与波谷相互抵消的尺寸即噪声峰值频率的波长的大致1/4,因此,能够使产生的噪声在有底孔内抵消,从而可靠地降低噪声。由此,能够以低廉的价格实现涡旋压缩机的刺耳的噪声级的降低。尤其是,不需要对固定涡盘的卷板进行加工,仅通过在该固定涡盘的镶板上从卷板侧开设噪声峰值频率的波长的大致1/4的尺寸的有底孔,就能够省时省力地获得适宜的加工性。因此,能够维持固定涡盘的强度,同时,大幅地降低声压高的噪声级。
另外,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以第一方面的涡旋压缩机为基础,形成有深度尺寸各不相同的多个有底孔,例如,在涡旋压缩机运转时产生频率不同的刺耳的噪声的情况下,能够使多个有底孔分别与上述频率不同的刺耳的噪声相对应。由此,能够极其有效地降低频率不同的多个刺耳的噪声。由此,能够进一步大幅地降低噪声级。
另外,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以第一至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涡旋压缩机为基础,有底孔的直径的尺寸为摆动涡盘的卷板的厚度尺寸的50%以上80%以下,因此,能够通过摆动涡盘的卷板来封闭有底孔的开口。由此,能够防止例如摆动涡盘的卷板两面侧的压缩室内经由有底孔连通的情况,因此能够防止形成在压缩过程的压缩空间中的高压室的制冷剂气体流入中间压室等不良情况。从而能够可靠地维持涡旋压缩机的性能并同时降低噪声级。
进而,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以第四方面所述的涡旋压缩机为基础,有底孔形成在:在涡旋压缩要素对制冷剂进行压缩的工序中,所述有底孔与在固定涡盘的中心形成的喷出孔均与同一压缩室连通的位置,因此,能够使从压缩室内向喷出孔喷出时产生的噪声进出有底孔内。由此,在将被压缩的高压气体从压缩室内喷出时,能够有效地降低声压级最大的刺耳的噪声。从而能够进一步大幅地降低噪声级。
更进一步,本发明的第六方面以第四方面所述的涡旋压缩机为基础,具备在固定涡盘的镶板的表面开口并导入液体制冷剂的液体喷射回路,有底孔形成在:在涡旋压缩要素对制冷剂进行压缩的工序中,在液体喷射回路的开口与压缩室连通后,所述有底孔与该压缩室连通的位置,因此,能够对在压缩室内变成高温的制冷剂气体进行冷却,并降低噪声。从而能够发挥液体喷射效果,同时,能够适宜地降低刺耳的噪声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涡旋压缩机的纵向剖面图(实施例1)。
图2是该图1的涡旋压缩机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3是构成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涡旋压缩机的固定涡盘的仰视图。
图4是构成该图3的涡旋压缩机的固定涡盘的纵剖侧视图。
图5是表示在构成该图3的涡旋压缩机的固定涡盘上形成的有底孔的位置的图。
图6是表示在涡旋压缩机运转时公转的摆动涡盘与形成在固定涡盘上的有底孔及喷射孔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7是表示在涡旋压缩机运转时公转的摆动涡盘与形成在固定涡盘上的有底孔及喷射孔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8是表示在涡旋压缩机运转时公转的摆动涡盘与形成在固定涡盘上的有底孔及喷射孔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9是构成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涡旋压缩机的固定涡盘的仰视图(实施例2)。
符号说明:
C 涡旋压缩机
1 密闭容器
2 涡旋压缩要素
3 电动要素
11 喷出压力空间
13 喷出孔
14 固定涡盘
15 摆动涡盘
16、20 镶板
17、21 卷板
25 压缩空间
27 罩
28 喷出消声室
32 有底孔
32A 有底孔
32B 有底孔
41 喷射孔
42 喷射孔
44 液体喷射通路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主要特征在于,能够廉价且有效地降低在涡旋压缩机运转时产生的刺耳的频率的噪声级。廉价且有效地降低刺耳的噪声级这一目的仅通过在固定涡盘的镶板的表面形成有底孔、且将该有底孔的尺寸设定为与噪声峰值频率的波长相对应的值这种简单的结构就能实现。
(实施例1)
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涡旋压缩机C的纵向剖面图。图2是该图1的涡旋压缩机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在图1中,涡旋压缩机C为内部低压型,具备由钢板构成的纵型圆筒状的密闭容器1。该密闭容器1包括:呈纵长圆筒状的容器主体1A;分别焊接固定在该容器主体1A的两端(上下两端)而呈大致碗状的端盖1B(图中上方)及底盖1C(图中下方)。以下,以密闭容器1的端盖1B侧为上、以底盖1C侧为下进行说明。
在该密闭容器1内,分别地,在下侧收纳有作为驱动机构的电动要素3,在上侧收纳有利用电动要素3的旋转轴5驱动的涡旋压缩要素2。在该密闭容器1内的涡旋压缩要素2与电动要素3之间收纳有上部支承架4(主架),在该上部支承架4的中央形成有轴承部6与凸台收容部22。该轴承部6用于轴支承旋转轴5的前端(上端)侧,从该上部支承架4的一个面(下侧的面)的中央向下方突出而形成。另外,凸台收容部22收容下述的摆动涡盘15的凸台24,通过使上部支承架4的另一个面(上侧的面)的中央向下方凹陷而形成。
另外,在电动要素3下部的密闭容器1内收纳有下部支承架7(轴承板),该下部支承架7的中央形成有轴承8。该轴承8用于轴支承旋转轴5的末端(下端)侧,从该下部支承架7的一个面(下侧的面)的中央向下方突出而形成。并且,将下部支承架7的下侧的空间、即密闭容器1内的底部作为贮存润滑油的储油部62,所述润滑油用于润滑涡旋压缩要素2等。
在所述旋转轴5的前端(上端)形成有偏心轴23。该偏心轴23的中心设为与旋转轴5的轴心偏心,并且经由未图示的滑动衬套及回旋轴承插入摆动涡盘15的凸台24,而能够回旋驱动该摆动涡盘15。
所述涡旋压缩要素2由固定涡盘14和摆动涡盘15构成。该固定涡盘14一体地形成有:圆形的镶板16;竖立设置在该镶板16的一个面(下侧的表面)上的由渐开线状或近似于渐开线状的曲线构成的涡旋状的卷板17;以包围该卷板17的周围的方式竖立设置的周壁18;在该周壁18的周围(周壁18的另一面侧(上侧))突出设置、且外周缘被热装在密闭容器1的容器主体1A的内表面上的凸缘19。并且,固定涡盘14中,凸缘19被热装固定在容器主体1A的内表面上,并且,在镶板16的中央部(固定涡盘14的中心)形成有将由涡旋压缩要素2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与密闭容器1内上侧形成的喷出压力空间11(消声室)连通的喷出孔13。所述固定涡盘14将卷板17的突出方向作为下方。
所述电动要素3包括固定于密闭容器1的定子50和配置在该定子50的内侧且在定子50内旋转的转子52,在该转子50的中心嵌合有旋转轴5。定子50由层叠有多张电磁钢板的层叠体构成,且具有卷绕安装在该层叠体的齿部上的定子绕组51。另外,转子52也与定子50相同地,由电磁钢板的层叠体构成。
另外,在旋转轴5的内部沿该旋转轴5的轴向形成有未图示的油路,该油路具备位于旋转轴5的下端的吸入口61,该吸入口61被浸渍在储油部62所贮存的润滑油中,且向润滑油中开口。另外,在油路上的与各轴承相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供给润滑油的供油口,通过上述结构,当旋转轴5旋转时,贮存在储油部62中的润滑油从旋转轴5的吸入口61进入油路,被向上方汲取。然后,经由各供油口等将汲取的润滑油向各轴承和涡旋压缩要素2的滑动部供给。
在所述密闭容器1内设置有:用于将制冷剂导入该密闭容器1内的下侧的空间12内的制冷剂导入管45;用于将由涡旋压缩要素2压缩、从所述喷出孔13经由下述的喷出消声室28向密闭容器1内的上侧的喷出压力空间11喷出后的制冷剂向外部喷出的制冷剂喷出管46。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制冷剂导入管45焊接固定在密闭容器1的容器主体1A的侧面,制冷剂喷出管46焊接固定在端盖1B的侧面。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的构成中,固定涡盘14的镶板16的上表面30(卷板17的相反侧的面)与形成在密闭容器1内的上侧的喷出压力空间11相面对。在固定涡盘14的镶板16的上表面30上设有与喷出孔13相连的喷出阀(未图示)、与该喷出阀相邻的多个释放阀(喷出阀与释放阀均未图示)。所述释放阀用于防止制冷剂的过压缩,经由未图示的释放口与压缩过程的压缩空间25连通。
在该密闭容器1内上侧的喷出压力空间11内设有螺纹固定在固定涡盘14上的罩27。在该罩27的下表面中央形成有喷出消声室28,该喷出消声室28从固定涡盘14侧向喷出压力空间11方向凹陷而形成,并与该喷出压力空间11一起形成消声室。该喷出消声室28与所述喷出孔13连通,虽然未图示,但是喷出消声室28与密闭容器1内上侧的喷出压力空间11内经由设置在罩27与固定涡盘14之间的间隙而连通。
具体而言,若压缩过程的制冷剂压力在到达喷出孔13以前达到喷出压力,则打开释放阀,将压缩空间25内的制冷剂经由释放口向外部喷出。
如上所述,所述摆动涡盘15是相对于热装固定在容器主体1A的内表面上的固定涡盘14进行回旋的涡盘,包括:圆板状的镶板20;竖立设置在该镶板20的一个面(上侧的表面)上的由渐开线状或近似于渐开线状的曲线构成的涡旋状的卷板21;在镶板20的另一个面(下侧的面)的中央突出形成的上述的凸台24。并且,摆动涡盘15将卷板21的突出方向作为上方,该卷板21配置为旋转180度而与固定涡盘14的卷板17相对向啮合,在内部的卷板17、21之间形成有所述压缩空间25。
即,摆动涡盘15的卷板21与固定涡盘14的卷板17对置,以两卷板21、17的前端面与对方的底面(镶板16面及镶板20面)相接的方式啮合,且摆动涡盘15与从旋转轴5的轴心偏心设置的偏心轴23嵌合。因此,在压缩空间25中,两个涡旋状的卷板21、17相互偏心,从而作成在其偏心方向的线上相接而封闭的多个空间,所述空间分别成为压缩室(低压室或中间压室及高压室等多个压缩室)。
在上述固定涡盘14的周壁18的周围设置的凸缘19经由多个螺栓(未图示)固定在上部支承架4上。另外,摆动涡盘15通过由欧氏环(オルダムリング)48及欧氏楔(オルダムキ一)构成的欧氏机构49支承在上部支承架4上。由此,摆动涡盘15相对于固定涡盘14不发生自转而进行回旋运动。
该摆动涡盘15相对于固定涡盘14偏心而进行公转,因此,两个涡旋状的卷板17、21的偏心方向与接触位置随旋转而进行移动,所述压缩室随着从外侧向内侧的压缩空间25移动而逐渐缩小。最初,从外侧的压缩空间25进入而被封闭在低压室内的低压的制冷剂气体随着被隔热压缩而逐渐向内侧移动,经由中间压(中间压室),最后到达中央部(高压室),此时,变成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该制冷剂气体经由在该固定涡盘14的中心形成的喷出孔13、及喷出消声室28向喷出压力空间11送出。
另外,在所述罩27内(罩27的板厚内部)形成有液体喷射通路44(相当于本发明的液体喷射回路)(图1、图2所示),该液体喷射通路44使未图示的储液器内的液体制冷剂经由制冷剂回路返回到涡旋压缩要素2的中间压部,并通过使液体制冷剂蒸发而进行压缩气体的冷却。该液体喷射通路44在罩27内分支而与下述的喷射孔41、42连接。另外,在液体喷射通路44上连接有由内部中空的管构成的配管40,该配管40的一端被压入罩27的液体喷射通路44内,另一端经由套筒39焊接固定在端盖1B上。
另外,与所述液体喷射通路44连通的喷射孔41、42沿上下方向贯通形成在固定涡盘14的镶板16上。两喷射孔41、42的下侧(摆动涡盘15侧)向卷板17、21侧开口,并且,与涡旋压缩要素2的中间压部分(与形成在固定涡盘14的中心处的喷出孔13成为相同的压缩室之前、或其附近的中间压的位置)连通。跨端盖1B与罩27之间安装配管40,并且,在与配管40连接的连接管47上连接有来自未图示的储液器的液体喷射用的配管,从而形成液体喷射通路44。
如图3所示,所述一方的喷射孔41以固定涡盘14的中心为基准,形成在与另一方的喷射孔42偏移了180度的位置上。并且,一方的喷射孔41形成在卷板17的外侧(在摆动涡盘15的卷板21的内侧形成的高压缩室侧),该卷板17竖立设置在固定涡盘14上,另一方的喷射孔42形成在卷板17的内侧(在摆动涡盘15的卷板21的外侧形成的高压缩室侧),该卷板17竖立设置在固定涡盘14上。
其中,在这样的涡旋压缩机C中,正如现有例所示,在运转时,尤其在制冷器气体的喷出孔13附近会产生2200Hz附近的刺耳的频率的噪声。因此,接下来,对廉价且省时省力地降低刺耳的噪声级的方法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在固定涡盘14的镶板16的表面上形成有有底孔32,该有底孔32被向上方(喷出压力空间11方向)挖入而呈圆柱形,且在固定涡盘14的镶板16的表面侧开口。该有底孔32包括:有底孔32A,其形成在卷板17的外侧(在摆动涡盘15的卷板21的内侧形成的压缩室侧),该卷板17竖立设置在固定涡盘14上;有底孔32B,其形成在卷板17的内侧(在摆动涡盘15的卷板21的外侧形成的压缩室侧),该卷板17竖立设置在固定涡盘14上。
并且,一方的有底孔32A以固定涡盘14的中心为基准,形成在与另一方的有底孔32B偏移了180度的位置上(图3)。这两个有底孔32A、32B的尺寸(直径尺寸)形成为摆动涡盘15的卷板21的厚度的大约50%~80%。另外,在涡旋压缩要素2压缩制冷剂的工序中,两个有底孔32A、32B与涡旋压缩要素2的中间压部分(在与形成在固定涡盘14的中心处的喷出孔13成为相同的压缩室以前)连通。这种情况下的有底孔32形成在不与压缩室(高压室)连通的位置上,所述压缩室是指与形成在固定涡盘14的中心处的喷出孔13相同的压缩室。
如图5所示,该有底孔32(有底孔32A、32B)形成在从喷出孔13开始喷出高压气体以前的由竖立设置在摆动涡盘15上的卷板21封闭的位置。即,有底孔32的周围端形成在从固定涡盘14的卷板17壁面离开了与该固定涡盘14压力接触的摆动涡盘15的卷板21厚度的10%的位置上。
详细而言,有底孔32的周围端形成在:在涡旋压缩要素2压缩制冷剂的工序(固定涡盘14与摆动涡盘15的两个卷板17、21相互接触而形成高压室的状态)中,从固定涡盘14的卷板17壁面离开了摆动涡盘15的卷板21厚度的10%~25%的位置。由此,由于能够使有底孔32的开口中心位于封闭的摆动涡盘15的卷板21厚度的中心,因此能够由摆动涡盘15的卷板21可靠地封闭有底孔32的开口。另外,上述两个喷射孔41、42形成在:在从喷出孔32开始喷出高压气体以前由竖立设置在摆动涡盘15上的卷板21封闭的位置(中间压缩室的高压缩室附近(压缩室))。
该有底孔32(有底孔32A、32B)构成为,在涡旋压缩要素2压缩制冷剂的工序中,在液体喷射通路44的开口(两个喷射孔41、42)与中间压缩室连通后,有底孔32与该中间压缩室连通。这两个有底孔32A、32B位于比两个喷射孔41、42靠摆动涡盘15的卷板21的中心侧(卷板21的涡旋中心侧)而形成。并且,将该有底孔32(有底孔32A、32B)的深度尺寸设定为与噪声峰值频率的波长相对应的值。该有底孔32的深度尺寸构成为刺耳的特定噪声波长的1/4波长的深度尺寸。
在这种情况下,贯通孔32的深度尺寸设定为,当刺耳的特定频率的波长进入贯通孔32内,并从该贯通孔32的底面反射出时,能够与接下来进入贯通孔32内的同一波长的频率抵消而消除声音。详细而言,例如波长由正波长与负波长构成一个波长(一个循环频率),一个波长由正1/2波长与负1/2波长构成。
这种情况下,在一个频率内,当正波长进入有底孔32内,该波长在该有底孔32的底面反射而从有底孔32内射出时,若负波长进入有底孔32内,则正波长与负波长(波长的波峰与波谷)相碰撞而变成0波长,因此,一个频率抵消而变成0波长。即,当在有底孔32的底面反射而折回的正1/2波长整体进入有底孔32内,在底面发生反射而射出时,若与副1/2波长发生碰撞,则正波长与负波长抵消而变成0波长。由此,有底孔32的深度设定为使正1/2波长进入有底孔32内而在底面反射并射出为止的深度即可。其结果是,有底孔32的深度设定为正1/2波长整体的1/2波长的深度。即,只要将有底孔的深度设定为噪声波长的1/4的值(深度),就能够在有底孔32内消除噪声波长,从而能够降低噪声级。
接下来,参照图6~图8,对噪声的降低与压缩气体的冷却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储液器内的液体制冷剂经由制冷剂回路返回到涡旋压缩要素2的中间压部而进行压缩气体的冷却,摆动涡盘15位于最终压缩行程附近。另外,图6~图8未示出喷出孔13。即,在图6中,两个有底孔32A、32B向高压室(压缩空间25)开口,两个喷射孔41、42由摆动涡盘15的卷板21完全封闭(1)。此时,处于因制冷剂气体的喷出而在喷出孔13附近产生的噪声进出两个有底孔32A、32B内,而降低噪声的状态。
然后,若摆动涡盘15进一步公转,则如图7所示,由摆动涡盘15的卷板21封闭了的两个喷射孔41、42位于向中间压缩部(压缩空间25)开口之前的位置,位于结束由摆动涡盘15的卷板21封闭两个有底孔32A、32B之前的位置(2)。此时,处于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从高压室(压缩空间25)向喷出孔13的喷出结束,或者结束之前的状态。
若摆动涡盘15进一步公转,则如图8所示,两个有底孔32A、32B被摆动涡盘15的卷板21完全封闭,摆动涡盘15的卷板21从两个喷射孔41、42离开,这两个喷射孔41、42向中间压室(压缩空间25)开口(3)。此时,处于储液器内的液体制冷剂经由制冷剂回路返回到涡旋压缩要素2的中间压部而进行压缩气体的冷却的状态。并且,当摆动涡盘15进一步公转时,返回而反复进行上述(1)、(2)、(3)。由此,进行压缩气体的冷却,并且,适宜地降低涡旋压缩机C的噪声。
然而,由于噪声并非规定的频率,而是各种频率混杂,因此,仅凭一个有底孔32无法消除整体的噪声。因此,对能够进一步降低噪声级的涡旋压缩机C进行说明。即,在从喷出孔13开始喷出高压气体之后由竖立设置在摆动涡盘15上的卷板21封闭的位置上设置多个有底孔32(有底孔32A、32B)(与上述有底孔32A、32B相邻而设置多个)。此外,多个有底孔32未图示。
即,在同一压缩空间25(压缩室)的固定涡盘14的镶板16的表面侧分别形成深度尺寸不同的多个有底孔32。并且,将所述多个有底孔32形成为与不同的刺耳的噪声的频率相对应的深度。由此,能够进一步降低刺耳的噪声级。
这样,由于涡旋压缩机C具备形成在固定涡盘14的镶板16的表面上的有底孔32,因此,只要将该有底孔32的深度尺寸设定为与噪声峰值频率的波长相对应的值,即,将该有底孔32的深度尺寸设定为噪声峰值频率的波长的大致1/4的值,就能够降低在喷出孔13附近产生的出入有底孔32内的噪声。这种情况下,当噪声进出有底孔32内时,由于将有底孔32的深度尺寸形成为能够使同一噪声波长的波峰与波谷相互抵消的尺寸即噪声峰值频率的波长的大致1/4,因此,能够在有底孔32内使产生的噪声抵消,从而可靠地降低产生的噪声。
由此,能够降低涡旋压缩机C的噪声级。尤其是,不需要对固定涡盘14的卷板17进行加工,仅通过在该固定涡盘14的镶板16上从卷板17侧开设噪声峰值频率的波长的大致1/4的尺寸的有底孔32,就能够省时省力地获得适宜的加工性。因此,能够维持固定涡盘14的强度,同时,大幅地降低噪声级。
另外,由于在同一压缩空间25(压缩室)内形成有深度尺寸各不相同的多个有底孔32,因此,在涡旋压缩机C运转时产生刺耳的噪声的情况下,能够使有底孔32分别与上述多个刺耳的噪声相对应。由此,能够进一步降低多个刺耳的噪声。
另外,由于将有底孔32的直径的尺寸形成为摆动涡盘15的卷板21的厚度尺寸的50%以上80%以下,因此,能够通过摆动涡盘15的卷板21来封闭有底孔32的开口。由此,能够防止摆动涡盘15的卷板21两面侧的压缩室内经由有底孔32连通的情况,因此能够防止形成在压缩过程的压缩空间中的高压室的制冷剂气体流入中间压室等不良情况。从而能够可靠地维持涡旋压缩机的性能并同时降低噪声级。
另外,由于具备在固定涡盘14的镶板16的表面开口并导入液体制冷剂的液体喷射通路44,且有底孔32形成在:在涡旋压缩要素2对制冷剂进行压缩的工序中,在液体喷射通路44的开口(两喷射孔41、44)与压缩室连通后,有底孔32与该压缩室连通的位置,因此,能够对在压缩室内变成高温的制冷剂气体进行冷却,并且能够降低涡旋压缩机C运转时产生的噪声。由此,能够最大限度发挥液体喷射效果,同时能够有效地降低刺耳的噪声级。
另外,由于有底孔32(有底孔32A、有底孔32B)形成在:在涡旋压缩要素2对制冷剂进行压缩的工序中,有底孔32与在固定涡盘14的中心形成的喷出孔13一起与同一压缩室连通的位置,因此,能够将在压缩室内极力压缩而从喷出孔13喷出制冷剂时产生的脉动等大的噪声导入有底孔32内。由此,在将被最大压缩的高压制冷剂从压缩室内喷出时,能够适宜地降低最大产生的刺耳的噪声。从而,能够进一步大幅有效地降低噪声级。
(实施例2)
接下来,图9表示本发明的涡旋压缩机C(固定涡盘14)。该涡旋压缩机C的固定涡盘14具有与上述实施例大致相同的结构。以下,对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而省略说明。
该有底孔32形成在:在液体喷射通路44的开口(两个喷射孔41、42)与压缩室连通以前,有底孔32与该压缩室连通的位置。具体而言,两个喷射孔41、42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形成在中间压缩室的高压缩室附近(压缩室),有底孔32(有底孔32A、32B)形成在中间压缩室的低压缩室附近(压缩室)。详细而言,两个有底孔32A、32B位于比两个喷射孔41、42靠摆动涡盘15的卷板21的外周侧(从卷板21的涡旋的中心离开的方向)的位置。
并且,在涡旋压缩要素2压缩制冷剂的工序中,在中间压缩室的低压缩室附近,该中间压缩室与有底孔32(有底孔32A、32B)连通,之后,在中间压缩室的高压缩室附近,该中间压缩室与液体喷射通路44的开口(两个喷射孔41、42)连通。由此,能够通过有底孔32(有底孔32A、32B)降低液体喷射时产生的刺耳的噪声。由此,能够发挥液体喷射效果,同时,适宜地降低刺耳的噪声级。此外,即使实施例2的结构具备实施例1的有底孔32也无妨。由此,除能够降低液体喷射时的刺耳的噪声之外,在压缩制冷剂的工序中,在将被最大压缩的高压制冷剂从压缩室内喷出之际,能够适宜地降低最大产生的刺耳的噪声。从而,能够有效地降低涡旋压缩要素2运转时的整体的噪声。
这样,有底孔32形成在:在涡旋压缩要素2压缩制冷剂的工序中,在液体喷射通路44的开口(两个喷射孔41、42)与压缩室连通以前,有底孔32与该压缩室连通的位置,因此,能够对在压缩室内变成高温后的制冷剂气体进行冷却并降低噪声。由此,除液体喷射效果以外,还能够降低刺耳的噪声级。
此外,在实施例中,为了降低刺耳的噪声,设置了多个不同深度的有底孔32,但噪声降低的方法并不局限于此,设置多个与同一频率相对应的同一深度的有底孔32也无妨。在这种情况下,能够进一步有效地降低同一频率的噪声。
另外,在实施例中,对涡旋压缩机C的形状和尺寸等进行了记载,但是当然可以在不脱离涡旋压缩机C的主旨的范围内变更形状和尺寸。显然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各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其他各种的变更对本发明同样有效。

Claims (2)

1.一种涡旋压缩机,其在密闭容器内设有涡旋压缩要素和驱动该涡旋压缩要素的电动要素,并且,所述涡旋压缩要素包括:在镶板的表面竖立设置有涡旋状的卷板的固定涡盘;在所述电动要素的旋转轴的作用下相对于该固定涡盘进行回旋运动、且在镶板的表面竖立设置有涡旋状的卷板的摆动涡盘,所述涡旋压缩机通过使所述两个卷板相互啮合而形成的多个压缩空间从外侧向内侧逐渐缩小,而对制冷剂进行压缩,所述涡旋压缩机的特征在于,
具备形成在所述固定涡盘的镶板的表面上的有底孔,
所述有底孔的深度尺寸设定为噪声峰值频率的波长的大致1/4的值,
所述有底孔的直径尺寸为所述摆动涡盘的卷板的厚度尺寸的50%以上80%以下,
所述涡旋压缩机还具备在所述固定涡盘的镶板的表面开口并导入液体制冷剂的液体喷射回路,
所述有底孔形成在:在所述涡旋压缩要素对制冷剂进行压缩的工序中,在所述液体喷射回路的开口与所述压缩空间连通后,所述有底孔与该压缩空间连通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形成有深度尺寸各不相同的多个所述有底孔。
CN201010143324.2A 2009-08-28 2010-03-19 涡旋压缩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033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98806 2009-08-28
JP2009198806A JP5436982B2 (ja) 2009-08-28 2009-08-28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03387A CN102003387A (zh) 2011-04-06
CN102003387B true CN102003387B (zh) 2014-10-08

Family

ID=438110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43324.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03387B (zh) 2009-08-28 2010-03-19 涡旋压缩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436982B2 (zh)
CN (1) CN10200338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77331B2 (ja) * 2011-05-26 2016-03-0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を備えた冷凍装置
JP5916419B2 (ja) * 2012-02-13 2016-05-11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CN102953992A (zh) * 2012-11-27 2013-03-06 大连三洋压缩机有限公司 具有喷射通道的涡旋式压缩机
JP6187266B2 (ja) * 2014-01-08 2017-08-30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電動圧縮機
JP2016109033A (ja) * 2014-12-05 2016-06-20 ジョンソンコントロールズ ヒタチ エア コンディショニング テクノロジー(ホンコン)リミテッド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KR20180124130A (ko) * 2016-06-28 2018-11-20 미쓰비시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스크롤 압축기
CN111852852A (zh) * 2019-04-26 2020-10-30 艾默生环境优化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涡旋压缩机
DE102022120678A1 (de) * 2022-08-16 2024-02-22 Bitzer Kühlmaschinenbau Gmbh Scrollmaschine mit Einspritzung sowie Kälteanlageollmaschine mit Einspritzung sowie Kälteanlage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860753A2 (en) * 2006-05-24 2007-11-28 Kabushiki Kaisha Toyota Jidoshokki Electric Motor And Electric Compress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21889A (ja) * 1985-11-22 1987-06-0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回転式圧縮機
JP2708908B2 (ja) * 1989-09-20 1998-02-04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圧縮機の消音装置
JPH1037884A (ja) * 1996-07-22 1998-02-13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ロータリ圧縮機の消音装置
JP2000161263A (ja) * 1998-11-27 2000-06-1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容量制御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GB0503660D0 (en) * 2005-02-23 2005-03-30 Holset Engineering Co Compressor
JP2007285146A (ja) * 2006-04-13 2007-11-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スクロール式流体機械
JP4804437B2 (ja) * 2006-05-17 2011-11-0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膨張機一体型圧縮機
JP4742985B2 (ja) * 2006-05-24 2011-08-1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膨張機一体型圧縮機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2009047018A (ja) * 2007-08-15 2009-03-05 Daikin Ind Ltd 圧縮機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860753A2 (en) * 2006-05-24 2007-11-28 Kabushiki Kaisha Toyota Jidoshokki Electric Motor And Electric Compressor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7-285146A 2007.11.01
JP特开2007-315227A 2007.12.06
JP特开2008-38915A 2008.02.21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436982B2 (ja) 2014-03-05
JP2011047383A (ja) 2011-03-10
CN102003387A (zh) 2011-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03387B (zh) 涡旋压缩机
CN102003389A (zh) 涡旋压缩机
CN102084134B (zh) 涡旋压缩机
JP2010121582A (ja) 密閉形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CN103814218A (zh) 涡旋压缩机
JP2011027076A (ja)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US9011120B2 (en) Scroll compressor with bearing grooves on both sides of key groove
CN102003390B (zh) 涡旋压缩机
CN101033746B (zh) 涡卷压缩机
JP2009174406A (ja)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JP2003097468A (ja) ロータリコンプレッサ
JP5428522B2 (ja)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KR101474460B1 (ko) 스크롤 압축기 및 이를 적용한 냉동기기
JP2008121481A (ja) スクロール流体機械
CN101994700A (zh) 压缩机
KR101521933B1 (ko) 스크롤 압축기 및 이를 적용한 냉동기기
JP2015071947A (ja)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および冷凍機器
JP2013177867A (ja)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JP2002155877A (ja)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JP4024056B2 (ja) ロータリコンプレッサ
WO2021124973A1 (ja)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JP3913507B2 (ja) ロータリコンプレッサ
JP2008121445A (ja)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JP2007154744A (ja) スクロール膨張機
CN100572818C (zh) 齿轮式压缩机的工作油供给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08

Termination date: 2018031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