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84134B - 涡旋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涡旋压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84134B
CN102084134B CN200980126029.1A CN200980126029A CN102084134B CN 102084134 B CN102084134 B CN 102084134B CN 200980126029 A CN200980126029 A CN 200980126029A CN 102084134 B CN102084134 B CN 1020841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ace
orbiter
scroll
back pressure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2602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84134A (zh
Inventor
西出洋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0841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841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841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841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8/00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18/02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arcuate-engagement type, i.e. with circular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each member having the same number of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8/00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18/02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arcuate-engagement type, i.e. with circular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each member having the same number of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 F04C18/0207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arcuate-engagement type, i.e. with circular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each member having the same number of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both members having co-operating elements in spiral form
    • F04C18/0215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arcuate-engagement type, i.e. with circular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each member having the same number of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both members having co-operating elements in spiral form where only one member is mov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8/00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18/02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arcuate-engagement type, i.e. with circular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each member having the same number of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 F04C18/0207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arcuate-engagement type, i.e. with circular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each member having the same number of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both members having co-operating elements in spiral form
    • F04C18/0246Details concerning the involute wraps or their base, e.g. geometry
    • F04C18/0253Details concerning the base
    • F04C18/0261Details of the ports, e.g. location, number, geometr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3/00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pumps, each being of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type,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Pumping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Multi-stage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23/008Hermetic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7/00Sealing arrangements in 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27/005Axial sealings for working flui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18/00 - F04C28/00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18/00 - F04C28/00
    • F04C29/0021Systems for the equilibration of forces acting on the pump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18/00 - F04C28/00
    • F04C29/12Arrangements for admission or discharge of the working fluid, e.g.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inlet or outle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otary Pumps (AREA)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涡旋压缩机,其包括静涡旋盘(4)、相对于静涡旋盘(4)旋转驱动的动涡旋盘(5)、容纳静涡旋盘(4)和动涡旋盘(5)的壳体(10)。动涡旋盘(5)的背面一侧设置有固定部件(3),在固定部件(3)与动涡旋盘(5)之间形成有第二背压空间(24)。壳体(10)内形成有由固定部件(3)隔开的上部空间(16)。从压缩室(50)将压缩过程中的制冷剂气体引入第二背压空间(24)和上部空间(16)。

Description

涡旋压缩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静涡旋盘和动涡旋盘的涡旋压缩机。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在涡旋压缩机中,通过对动涡旋盘施加朝向静涡旋盘一侧的推力,来利用制冷剂气体压缩时的制冷剂气体压力防止动涡旋盘自静涡旋盘分离。
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其一例,公开了一种涡旋压缩机,该涡旋压缩机在动涡旋盘的端板上设置有使压缩室和背压空间连通的连通路,经由该连通路将压缩过程中的制冷剂气体引入动涡旋盘背面一侧的背压空间内。该涡旋压缩机使背压作用于动涡旋盘,将动涡旋盘推向静涡旋盘。
此外,作为与这种将压缩过程中的制冷剂气体引入动涡旋盘的背压空间内的涡旋压缩机不同的例子,有在专利文献2、3中公开的涡旋压缩机。这些涡旋压缩机在静涡旋盘的背面部设置了空间,压缩过程中的制冷剂气体会流入该空间内,并且通过使该空间与动涡旋盘的背压空间连通,使背压作用于动涡旋盘,以将动涡旋盘推向静涡旋盘。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特开平8-12136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特开昭61-9898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特开平3-11168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如上所述,在利用压缩过程中的制冷剂气体对动涡旋盘施加推力的涡旋压缩机中,作用于动涡旋盘的背压随着压缩过程中压力的变化而变化,动涡旋盘的推力就会不稳定。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观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使动涡旋盘的推力稳定。
—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壳体内形成辅助空间,使该辅助空间与背压空间连通,并利用所述辅助空间来吸收背压空间的压力变化的装置。
具体而言,第一方面的发明以一种涡旋压缩机为对象,该涡旋压缩机包括壳体10和压缩机构14,该压缩机构14收纳在该壳体10内且具有静涡旋盘4和动涡旋盘5并且在该静涡旋盘4和动涡旋盘5之间形成有压缩室50。而且,第一方面的发明还包括:固定部件3,其设置在所述动涡旋盘5的背面一侧,并且在该固定部件3与该动涡旋盘5之间形成背压空间24;隔离部件3,其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部,并形成与所述背压空间24连通的辅助空间16;流通机构1A,其可以让流体在所述背压空间24、所述辅助空间16和压缩过程中的所述压缩室50之间流通。
在采用所述结构的情况下,因为形成于动涡旋盘5背面一侧的背压空间24与形成于壳体10内的辅助空间16连通,所以背压空间24与该辅助空间16压力大致相等。此处,因为该辅助空间16由所述隔离部件3和该壳体10形成为较大的容积,所以即使从压缩室50引入所述背压空间24和辅助空间16的压缩过程中的流体压力变化,也能在辅助空间16内吸收该变化。结果,抑制了背压空间24内的压力(背压)变化。并且,如果所述背压空间24的背压变化被抑制,则利用该背压将动涡旋盘5推向静涡旋盘4的推力的变化也受抑制,从而可以稳定地将动涡旋盘5推向静涡旋盘4。
第二方面的发明是,在第一方面的发明中,所述固定部件3设置成将所述壳体10的内部空间隔开,所述固定部件3构成所述隔离部件。
在采用所述结构的情况下,所述固定部件3也起到所述隔离部件3的作用。即,固定部件3将壳体10的内部空间隔开,与该壳体10一起划分形成辅助空间16,并且在该固定部件3与动涡旋盘5之间划分形成背压空间24。这样一来,就可以将部件共用。
第三方面的发明是,在第二方面的发明中,所述涡旋压缩机包括经驱动轴7联结在所述压缩机构14上的马达6。并且,所述固定部件3将所述壳体10的内部空间隔离成所述压缩机构14的收纳空间和所述马达6的收纳空间,所述压缩机构14的收纳空间构成所述辅助空间16。
在采用所述结构的情况下,壳体10的内部空间被隔离成压缩机构14一侧的空间和马达6一侧的空间,所述压缩机构14一侧的空间内配设有动涡旋盘5和静涡旋盘4,所述马达6一侧的空间内配设有马达6。并且,压缩机构14一侧的空间成为辅助空间16。
第四方面的发明是,在第三方面的发明中,所述流通机构1A构成为:从所述静涡旋盘4形成到动涡旋盘5,并且包括使所述压缩室50与所述背压空间24连通的连通路80。
在采用所述结构的情况下,压缩过程中的流体经由形成于动涡旋盘5上的连通路80从压缩室50流入所述背压空间24。
第五方面的发明是,在第三方面的发明中,所述流通机构1A构成为:从所述动涡旋盘5形成到静涡旋盘4,并且包括使所述压缩室50与所述辅助空间16连通的连通路80。
在采用所述结构的情况下,压缩过程中的流体经由形成于静涡旋盘4上的连通路80从压缩室50流入所述辅助空间16。
第六方面的发明是,在第三方面的发明中,所述流通机构1A构成为:从所述动涡旋盘5形成到静涡旋盘4,并且包括使所述压缩室50与所述背压空间24连通的连通路80。
在采用所述结构的情况下,压缩过程中的流体经由形成于动涡旋盘5上的连通路80从压缩室50流入所述背压空间24。
第七方面的发明是,在第三方面的发明中,所述流通机构1A形成于所述静涡旋盘4上,并且构成为:包括使所述压缩室50与所述辅助空间16连通的连通路48。
在采用所述结构的情况下,压缩过程中的流体经由形成于静涡旋盘4上的连通路48从压缩室50流入所述辅助空间16。
第八方面的发明是,在第三方面的发明中,所述流通机构1A形成于所述动涡旋盘5上,并且构成为:包括使所述压缩室50与所述背压空间24连通的连通路56。
在采用所述结构的情况下,压缩过程中的流体经由形成于动涡旋盘5上的连通路56从压缩室50流入所述背压空间24。
第九方面的发明是,在第四至第六方面任一方面的发明中,所述连通路80构成为:伴随着动涡旋盘5的公转间歇连通。
在采用所述结构的情况下,抑制了压缩室50的压力变化的影响,并抑制了背压的变化。
第十方面的发明是,在第七或第八方面的发明中,所述涡旋压缩机构成为:在所述连通路48、56上设置有阻止流体向所述压缩室50逆流的逆止阀49。
在采用所述结构的情况下,通过设置所述逆止阀49,防止流体从辅助空间16或背压空间24向压缩室50逆流,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背压的变化。
第十一方面的发明是,在第三至第十方面任一方面的发明中,在所述静涡旋盘4的背面一侧形成有高压腔45,该高压腔45与所述辅助空间16隔开,在所述压缩室50内压缩后的流体排出到所述高压腔45中。并且,使所述高压腔45与所述马达6的收纳空间连通的流通路46、39从所述静涡旋盘4形成到固定部件3;在所述壳体10上设置有与所述马达6连通的收纳空间的排气管19。
在采用所述结构的情况下,在压缩室50压缩后的流体,通过形成于静涡旋盘4上的高压腔45和第一流通路46、以及形成于固定部件3上的第二流通路39,流到壳体10内配设有所述马达6一侧的收纳空间中。然后,该流体经由排气管19排出到壳体10外部。也就是说,从压缩室50排出的流体不会流到壳体10内配设有静涡旋盘4和动涡旋盘5一侧的收纳空间中。
而且,通过在静涡旋盘4背面一侧的中央部形成所述高压腔45,作用于静涡旋盘4背面的背压就会在中央部附近提高。另一方面,在静涡旋盘4的压缩室50一侧,开始压缩流体的外周侧附近压力降低,流体压缩结束的内周侧附近压力提高。也就是说,通过在静涡旋盘4背面一侧的中央部形成所述高压腔45,能够使作用于静涡旋盘4背面一侧的压力与作用于压缩室50一侧的压力达到平衡,从而能够抑制静涡旋盘4的变形。
第十二方面的发明是,在第三至第十一方面任一方面的发明中,所述动涡旋盘5和所述固定部件3之间的空间划分为中央空间23和所述背压空间24,所述驱动轴7贯通所述中央空间23,所述背压空间24形成于比该中央空间23的更往外的外周侧;所述中央空间23构成流体的排出压力环境下。
在采用所述结构的情况下,在动涡旋盘5的背面一侧形成有成为流体排出压力的高压内周侧中央空间23、以及成为压缩过程中的流体压力的外周侧背压空间24。即,利用排出压力和背压将动涡旋盘5推向静涡旋盘4一侧。
第十三方面的发明是,在第三至第十二方面任一方面的发明中,所述涡旋压缩机构成为:包括贯通所述壳体10、穿过所述辅助空间16并与所述压缩室50连通的吸气管18。
在采用所述结构的情况下,由于在吸气管18贯通壳体10并延伸至压缩室50的结构中,该吸气管18不穿过高压空间地穿过所述辅助空间16,因此能够防止通过该吸气管18引入压缩室50中的流体被高温高压气体加热。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因为使由所述隔离部件3和壳体10划分形成的辅助空间16与动涡旋盘5背面一侧的背压空间24连通,并将压缩过程中的流体引入该辅助空间16和背压空间24,所以即使流体的压力变化,也能够利用辅助空间16来吸收该变化。结果,能够以稳定的推力将动涡旋盘5推到静涡旋盘4上。
根据第二方面的发明,通过使所述固定部件3兼作所述隔离部件3用,能够削减部件数量。
根据第四方面的发明,利用在静涡旋盘4和动涡旋盘5上形成所述连通路80这样简单的结构,能够将压缩过程中的流体引入所述背压空间24。
根据第五方面的发明,利用在动涡旋盘5和静涡旋盘4上形成所述连通路80这样简单的结构,能够将压缩过程中的流体引入所述辅助空间16。
根据第六方面的发明,利用在动涡旋盘5和静涡旋盘4上形成所述连通路80这样简单的结构,能够将压缩过程中的流体引入所述背压空间24。
根据第七方面的发明,利用在静涡旋盘4上形成所述连通路48这样简单的结构,能够将压缩过程中的流体引入所述辅助空间16。
根据第八方面的发明,利用在动涡旋盘5上形成所述连通路56这样简单的结构,能够将压缩过程中的流体引入所述背压空间24。
根据第九方面的发明,因为所述连通路80随着动涡旋盘5的公转间歇连通,所以能够抑制压缩室50的压力变化的影响,从而能够抑制背压的变化。
根据第十方面的发明,通过设置逆止阀49,能够防止流体从辅助空间16或背压空间24向压缩室50逆流。
根据第十一方面的发明,能够使在压缩室50内压缩后的流体经由形成于静涡旋盘4上的高压腔45和第一流通路46、以及形成于固定部件3上的第二流通路39,暂时流到壳体10内配设有所述马达6一侧的收纳空间中,再从那里经由排气管19排出到壳体10外部。而且,通过在静涡旋盘4背面一侧的该中央部形成所述高压腔45,能够使作用于静涡旋盘4背面一侧的压力与作用于压缩室50一侧的压力平衡,从而能够抑制静涡旋盘4的变形。
根据第十二方面的发明,通过在动涡旋盘5和固定部件3之间形成高压的中央空间23以及压缩过程中流体压力的背压空间24,便能够利用高压和背压将动涡旋盘5推向静涡旋盘4一侧。结果,与仅让高压作用于动涡旋盘5来将动涡旋盘5推向静涡旋盘4一侧的结构相比,能够扩大能对动涡旋盘5施加适当推力的运转范围。
根据第十三方面的发明,通过将所述吸气管18设置成贯通壳体10、穿过所述辅助空间16并延伸至压缩室50的状态,能够防止在吸气管18中流通的流体被压缩后的高压流体加热,结果,能够防止容积效率的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涡旋压缩机的纵向剖视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a)和图3(b)是表示固定部件的图,图3(a)是俯视图,图3(b)是图3(a)中的b-b线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作为比较例的、仅利用高压对动涡旋盘施加推力的涡旋压缩机运转区域的概念图。
图5是表示利用高压和中压对动涡旋盘施加推力的涡旋压缩机运转区域的概念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涡旋压缩机的一部分的纵向剖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涡旋压缩机的一部分的纵向剖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中的流通机构的概略俯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涡旋压缩机的一部分的纵向剖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涉及的涡旋压缩机的一部分的纵向剖视。
—符号说明—
1     涡旋压缩机
1A    流通机构
10    壳体
16    上部空间(辅助空间)
18    吸气管
19    排气管
23    第一背压空间(中央空间)
24    第二背压空间(背压空间)
3     固定部件(隔离部件)
39    第二流通路
4     静涡旋盘
45    高压腔
46    第一流通路
48    连通路
49    簧片阀(逆止阀)
5     动涡旋盘
56    连通路
6     驱动马达(马达)
7     驱动轴
50    压缩室
80    连通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涡旋压缩机1是连接在制冷剂循环进行制冷循环的制冷剂回路(图示省略)中,对流体即制冷剂进行压缩的装置。
上述压缩机1包括:压缩机构14和容纳该压缩机构14的纵向高度高的圆筒状密闭拱顶型壳体10,该压缩机构包括固定部件3)、静涡旋盘4和动涡旋盘5。上述壳体10是由壳体主体11、碗状的上壁部12和碗状的底壁部13)构成为压力容器,并且壳体10内部是空的空洞。壳体主体11是具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轴线的圆筒状躯干部;该上壁部12气密性地焊接在该壳体主体11的上端部,与上端部接合为一体,并具有向上方突出的凸面;该底壁部13气密性地焊接在上述壳体主体11的下端部,与下端部接合为一体,并具有向下方突出的凸面。
上述壳体10的内部容纳有对制冷剂进行压缩的压缩机构14、以及配置于该压缩机构14下方的马达6。该压缩机构14和马达6通过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地配置在壳体10内的驱动轴7相联结。
在上述壳体10的底部形成有贮存润滑油的贮油部15。
在上述壳体10的上壁部12上气密性地地贯通固定有将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剂引入压缩机构14的吸气管18。而且,壳体主体11上气密性地地贯通固定有将壳体10内的制冷剂排出到壳体10外的排气管19。
上述驱动轴7具有:主轴部71、偏心部72和平衡重部73。该偏心部72联结在该主轴部71的上端并且相对于主轴部71偏心;该平衡重部73设置在上述主轴部71上,用于与后述动涡旋盘5或偏心部72等取得动平衡。驱动轴7的内部形成有从其上端延伸至下端的供油路74。驱动轴7的下端部浸渍在贮油部15中。
上述驱动马达6由定子61和转子62构成。定子61通过热装等固定在壳体10内,具体而言,固定在壳体主体11内。转子62配置在定子61的内侧,并且设置成与驱动轴7的主轴部71同轴且不能旋转。
上述压缩机构14设置在安装于壳体主体11内的固定部件3上,包括配置于该固定部件3上表面的静涡旋盘4、以及配置在该静涡旋盘4和固定部件3之间并与静涡旋盘4啮合的动涡旋盘5。
如图3所示,上述固定部件3形成为:具有外周侧的环状部31和内周侧的凹部32,并且中央凹陷的盘状。
如图1和图2所示,上述固定部件3压入并固定在壳体主体11的上端边缘。具体而言,壳体主体11的内周面与固定部件3的环状部31的外周面在整个圆周上气密性地紧密接合在一起。上述固定部件3将壳体10内部隔离成收纳压缩机构14的收纳空间即上部空间16以及收纳马达6的收纳空间即下部空间17。
上述固定部件3上形成有从凹部32的底部通到下端的贯通孔33。该贯通孔33上设置有上部轴承20。并且,由该上部轴承20支承上述驱动轴7的上端部可旋转。
此外,上述壳体10内的下部设置有下部轴承21,并且由该下部轴承21支承驱动轴7的下端部可旋转。
上述静涡旋盘4具有:端板41、形成于该端板41前表面(在图1和图2中为下表面)的漩涡状(渐开线状)涡卷42、以及位于该涡卷42外周侧并紧接着该涡卷42形成的外周壁部43。涡卷42的前端面与外周壁部43的前端面形成在大致同一面上。而且,静涡旋盘4安装在上述固定部件3上。
另一方面,上述动涡旋盘5具有:端板51、形成于该端板51前表面(图1和图2中为上表面)的漩涡状(渐开线状)涡卷52、以及形成于端板51下表面中心部的有底圆筒状凸缘53。
上述动涡旋盘5配设成:涡卷52与静涡旋盘4的涡卷42啮合。并且,在上述静涡旋盘4和动涡旋盘5的两个涡卷42、52的接触部间形成有压缩室50。
上述静涡旋盘4的外周壁部43上形成有使该外周壁部43内外连通的吸入口(图示省略),吸气管18的下游端与该吸入口相连接。
上述吸气管18贯通壳体10的上壁部12,穿过上部空间16,连接在静涡旋盘4的吸入口上。
另外,上述静涡旋盘4的端板41的中央贯通形成有排出口44。
在上述端板41背面(与设置有涡卷42的面相反一侧的面,即上表面)的中央形成有高压腔45。该高压腔45向排出口44开放。
在上述静涡旋盘4上形成有与上述高压腔45连通的第一流通路46。该第一流通路46在端板41的背面从高压腔45朝径向外侧延伸,在端板41外周部,在外周壁部43内延伸,朝着该外周壁部43的前端面(下表面)开放。并且,在上述端板41的背面安装有堵塞高压腔45和第一流通路46的盖部件47。利用该盖部件47将高压腔45和第一流通路46与壳体10的上部空间16气密性地隔离,以使已排出到高压腔45和第一流通路46中的制冷剂气体不会泄漏到上部空间16内。另外,已排出的制冷剂气体从第一流通路46通过后述固定部件3的第二流通路39流出到壳体10的下部空间17内。
而且,在上述端板41上设置有从压缩室50向壳体10的上部空间16引入制冷剂的流通机构1A。该流通机构1A构成为:可以让制冷剂在上述背压空间24、上部空间16和压缩过程中的压缩室50之间流通,并且包括使压缩室50与上部空间16连通的连通路48。也就是说,上述压缩室50从封闭以后到向排出口44开放为止逐渐缩小。并且,上述连通路48在压缩室50一侧的端部设置成:向达到规定容积后的中压状态的压缩室50开放。
而且,在静涡旋盘4的端板41的背面设置有簧片阀49,作为堵塞连通路48在上部空间16一侧的开口的逆止阀。也就是说,当压缩室50达到规定容积并且该压缩室50内的压力达到规定中压以上时,簧片阀49打开,使压缩室50与上部空间16连通。应予说明,该中压是在压缩室50刚封闭后的压力与压缩室50即将向排出口44开放前的压力之间的规定压力。结果,上部空间16因压缩过程中的制冷剂气体而达到中压。该上部空间16构成了缓冲空间即辅助空间。
如图3所示,上述固定部件3的环状部31上设置有四个安装有静涡旋盘4的安装部34、34、…。在这些安装部34、34、…上设置有螺纹孔,并用螺钉固定静涡旋盘4。
上述安装部34、34、…中的一个安装部形成为:第二流通路39贯通环状部31。该第二流通路39形成于当静涡旋盘4已安装在固定部件3上时,与静涡旋盘4的第一流通路46连通的位置。也就是说,从压缩室50排出的制冷剂气体从第一流通路46流入第二流通路39,再流出到壳体10的下部空间17内。上述第一流通路46和第二流通路39构成一个流通路。
在上述环状部31的内周侧形成有内周壁部35,该内周壁部35形成为环状以包围中央的凹部32。该内周壁部35形成为:低于上述安装部34、34、…,且高于环状部31除安装部34、34、…以外的部分。
在上述内周壁部35的前端面上,沿内周壁部35环状地形成有密封槽36。如图2所示,在该密封槽36中嵌入有环状的密封环37。并且,该密封环37构成为:在静涡旋盘4与动涡旋盘5啮合且已将该静涡旋盘4安装在固定部件3上的状态下,与该动涡旋盘5的端板51的背面(与设置有涡卷52的面相反一侧的面,即下表面)抵接。
即,上述密封环37将由固定部件3和动涡旋盘5划分形成的、动涡旋盘5背面一侧的背压空间22隔离为比密封环37更靠近内周侧的第一背压空间23和比密封环37更靠近外周侧的第二背压空间24。
上述第一背压空间23构成中央空间,驱动轴7的偏心部72和动涡旋盘5的凸缘53位于该第一背压空间23中。并且,偏心部72可旋转地插入动涡旋盘5的凸缘53中。向偏心部72的上端开放形成供油路74。也就是说,高压的油从该供油路74供给到凸缘53内,凸缘53和偏心部72的滑动面用油来润滑。
而且,第一背压空间23经由上部轴承20和驱动轴7的缝隙与壳体10的下部空间17连通。
上述第二背压空间24经由固定部件3和静涡旋盘4之间的间隙与壳体10的上部空间16连通。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因为安装有上述静涡旋盘4的固定部件3的安装部34、34、…在环状部31向上方突出,所以在这些安装部34、34、…以外的部分,在静涡旋盘4和固定部件3的环状部31之间形成间隙。第二背压空间24经由该间隙与壳体10的上部空间16连通。
在第二背压空间24内,形成于动涡旋盘5的端板51背面的键槽54与形成于固定部件3的环状部31的键槽38、38接合,并设置有用于防止动涡旋盘5的自转的十字头联轴节55。
—涡旋压缩机1的运转动作—
如果使上述马达6工作,则压缩机构14的动涡旋盘5被驱动旋转。该动涡旋盘5一边利用十字头联轴节55来防止动涡旋盘5自转,一边以驱动轴7的轴心为中心公转。随着该动涡旋盘5的公转,上述压缩室50的容积朝着中心缩小,上述压缩室50对从上述吸气管18吸入的制冷剂气体进行压缩。已完成压缩的制冷剂气体经由静涡旋盘4的排出口44排出到高压腔45内。已排出到高压腔45中的高压制冷剂气体流过静涡旋盘4的第一流通路46后,流入固定部件3的第二流通路39,再流到壳体10的下部空间17内。然后,已流到下部空间17内的制冷剂气体经由排气管19向壳体10的外部排出。
上述壳体10的下部空间17的压力与排出的高压制冷剂气体相等,即,达到排出压力,该排出压力也作用于储存在下部空间17下方贮油部15内的油上。结果,高压油从驱动轴7的供油路74下游端流向上游端,并从驱动轴7的偏心部72的上端开口流到动涡旋盘5的凸缘53内。已供给到凸缘53内的油对凸缘53与驱动轴7的偏心部72的滑动面进行润滑,并流到第一背压空间23内。这样一来,上述第一背压空间23就被高压油填满。结果,第一背压空间23达到与排出压力相等的压力。
另一方面,因为在上述静涡旋盘4的端板41上形成有连通路48,所以在压缩机构14内压缩过程中的制冷剂气体经由连通路48流到壳体10的上部空间16内。因为该上部空间16与动涡旋盘5背面一侧的第二背压空间24连通,所以该第二背压空间24也达到与压缩过程中的制冷剂气体的压力相等的压力(中压)。
即,第一背压空间23的高压和第二背压空间24的中压作用于动涡旋盘5的端板51的背面,利用这些背压施加将动涡旋盘5推向静涡旋盘4的轴向推力。利用该推力来对抗在压缩制冷剂气体时作用于动涡旋盘5的分离力,也就是说,对抗动涡旋盘5将要离开静涡旋盘4的力,动涡旋盘5被推向静涡旋盘4。结果,可以防止动涡旋盘5因分离力而倾斜(翻倒)。
另外,当推力相对于分离力过大时,推力损失增加,涡旋压缩机1的可靠性降低。反之,当推力相对于分离力过小时,动涡旋盘5容易倾斜,涡旋压缩机1的性能和可靠性降低。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适当调整动涡旋盘5背面上的高压的作用面积与中压的作用面积的比率、形成于静涡旋盘4上的连通路48在压缩室50一侧的开口位置、设置在静涡旋盘4上的簧片阀49的开放压力,适当的推力则会施加在动涡旋盘5上。
特别地,根据本实施方式,在使中压作用于动涡旋盘5的背面的结构下,通过将由壳体10划分形成的大容积的上部空间16与第二背压空间24连通,并暂时使压缩过程中的制冷剂气体流到上部空间16内后,再经由该上部空间16将该制冷剂气体引入第二背压空间24内,便能够使对动涡旋盘5施加的推力稳定。
即,虽然将压缩过程中的制冷剂气体从压缩室50经由连通路48引入上部空间16内,但是在压缩室50一边向中心移动一边对制冷剂气体进行压缩的过程中连通路48向压缩室50开放。也就是说,由于即使在从连通路48向压缩室50开放后到不再向压缩室50开放的期间内,也在对制冷剂气体进行压缩,因此引入上部空间16的压缩过程中的制冷剂气体的压力(即,中压)会发生变化。假设在动涡旋盘5的端板51上形成连通路使中压的压缩室50与第二背压空间24直接连通,则在此结构的情况下,压缩室50的中压变化直接作用于动涡旋盘5的背面。结果,利用背压对动涡旋盘5施加的推力也随着中压的变化而变化。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压缩室50的中压的变化至少有一部分在由壳体10划分出的大容积上部空间16内被吸收后,再传递到第二背压空间24,所以变化减小的中压便会作用于动涡旋盘5的背面。结果,可以使利用背压对动涡旋盘5施加的推力稳定。即,上部空间16作为缓冲压缩过程中的制冷剂气体压力变化的辅助空间发挥作用。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使高压和中压作用于动涡旋盘5的背面,便能够对动涡旋盘5施加适当的推力,从而扩大能良好地运转涡旋压缩机1的运转区域。
即,在采用只利用排出压力对动涡旋盘5的背面施加推力的结构的情况下,因为作用于动涡旋盘5的背压与排出压力同样地增大或减小,所以在排出压力高且吸入压力低的区域易于推压过剩,在排出压力低且吸入压力高的区域易于推压不足。结果,如图4所示,能使涡旋压缩机1良好地运转的运转区域减小。
相对于此,在采用使排出压力和中压作用于动涡旋盘5的背面的结构的情况下,即使是排出压力高且吸入压力低的区域,也会因为推力的一部分是由没有排出压力那么高的中压来施加的,所以不易产生推压过剩。而且,在排出压力低且吸入压力高的区域,特别是,当处于所谓的过压缩状态时,中压比排出压力(即,制冷循环的高压)高,通过使该中压作用于动涡旋盘5则能够施加足够大的推力。因此,不易产生推压不足。结果,如图5所示,通过使高压和中压作用于动涡旋盘5的背面,可以扩大能使涡旋压缩机1良好地运转的运转区域。
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由在动涡旋盘5的背面一侧形成背压空间22的固定部件3将壳体10的内部空间隔离成上部空间16和下部空间17,所以不需要用其它部件来将隔离壳体10的内部空间隔开,从而能够减少部件数量。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将压缩机构14所在的上部空间16设定为辅助空间,所以采用在静涡旋盘4的端板41上形成连通路48这样的简单结构,即能够使压缩室50与上部空间16连通从而将中压引入该上部空间16。
通过在静涡旋盘4的端板41上设置使连通路48打开关闭的簧片阀49,则在压缩室50压力比上部空间16低时,能够防止制冷剂气体从上部空间16向压缩室50逆流,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中压变化。
在通过将上部空间16作为辅助空间、并使该上部空间16与第二背压空间24连通以使第二背压空间24也达到中压的结构中,因为静涡旋盘4和固定部件3之间的密封结构不需要,所以能够减小静涡旋盘4的直径,从而能够减小压缩机构14。
即,在采用使上部空间16为高压空间、使第二背压空间24为中压空间的结构的情况下,需要在静涡旋盘4和固定部件3之间设置密封结构来保持上部空间16和第二背压空间24的气密性。此时,在静涡旋盘4的安装面上需要具有用于配置密封环等的空间,静涡旋盘4特别是径向尺寸势必会增大。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不需要保持上部空间16和第二背压空间24的气密性,反而是使上部空间16和第二背压空间24连通,所以不需要在静涡旋盘4和固定部件3之间设置密封结构,因此便能够防止静涡旋盘4在径向上增大。
并且,通过将上部空间16作为辅助空间,则与将上部空间16作为高压空间的结构相比,因为上部空间16的压力基本上较低,所以能够使上壁部12较薄。
通过在静涡旋盘4上形成第一流通路46,并在固定部件3上形成与该第一流通路46连通的第二流通路39,不让高压制冷剂气体流到位于静涡旋盘4背面一侧的上部空间16内,即能够将该高压制冷气体引入下部空间17。
此时,通过在静涡旋盘4端板41的背面中央形成高压腔45,作用于端板41背面中央的压力便大于其它部分(中压作用下)。另一方面,压缩室50在设置有吸气口的外周侧附近压力降低,在设置有排出口44的中央附近压力提高。也就是说,因为在压缩时受到来自制冷剂气体的很大压力的端板41中央,在背面一侧形成有高压腔45,作用有很大的背压,所以在该中央能够承受来自压缩室50的制冷剂气体的高压。而且,虽然端板41的外周侧只作用有中压,但是因为压缩时的制冷剂气体的压力也不大,所以即使在端板41的外周侧也能够承受来自压缩室50制冷剂气体的压力。也就是说,作用于静涡旋盘4背面一侧的压力与作用于压缩室50一侧的压力平衡,从而能够抑制静涡旋盘4的变形。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贯通壳体10并与压缩机构14连通的吸气管18配设成穿过中压空间即上部空间16,则能够防止在吸气管18内流通并被吸入压缩室50的制冷剂气体被加热,结果,能够防止容积效率的降低。
在像专利文献2、3中公开的压缩机那样,将壳体的上部空间作为高压空间,设置将压缩过程中的制冷剂气体引入静涡旋盘背面一侧的空间并使该空间与动涡旋盘的背压空间连通的结构中,为了既将该空间与上部空间气密性地隔离,又利用该空间吸收上部空间的高压,需要使用于将空间与上部空间隔开的盖部构成为可移动。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不需要这样的结构,并且中压的上部空间16与高压腔45、以及上部空间16与第一流通路46等高压空间的密封部件可以是固定的,所以能提高可靠性,还能够降低成本。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流通机构1A构成为:在静涡旋盘4的端板41上形成连通路48,将来自压缩室50的压缩过程中的制冷剂气体引入上部空间16。代替该第一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流通机构1A构成为:在动涡旋盘5的端板51上形成使压缩室50与第二背压空间24连通的连通路56,来自压缩室50的压缩过程中的制冷剂气体经由该连通路56流入第二背压空间24。
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第二背压空间24与上部空间16经由固定部件3和静涡旋盘4之间的间隙连通,所以利用第二背压空间24和上部空间16合并起来成的大容积空间来吸收压缩过程中制冷剂气体的压力变化。结果,可以抑制作用于动涡旋盘5的背压的变化,从而能够使对动涡旋盘5施加的推力稳定。在此情况下,上部空间16作为缓冲压缩过程中制冷剂气体压力变化的辅助空间而发挥作用。其它的结构和作用效果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7和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流通机构1A形成从静涡旋盘4延伸至动涡旋盘5的连通路80来代替第一实施方式在静涡旋盘4上形成的连通路48。
也就是说,上述连通路80包括:形成于静涡旋盘4上的一级通路81以及形成于动涡旋盘5上的二级通路82。该一级通路81由形成于静涡旋盘4外周壁部43下表面的凹部构成,外周壁部43的下表面由动涡旋盘5端板51外周部的上表面封闭。上述一级通路81从外周壁部43的内周端向外周端延伸。上述一级通路81的一端向外周壁部43的内周面开放,与动涡旋盘5的涡卷52和静涡旋盘4的外周壁部43接触所形成的中压状态的压缩室50连通。上述一级通路81的另一端位于外周壁部43下表面的中途,并位于总是与动涡旋盘5的端板51接触的外周壁部43的下表面。
另一方面,上述二级通路82形成为:从前表面延伸至背面上下贯通动涡旋盘5的端板51。并且上述二级通路82的一端即下端总是与第二背压空间连通。上述二级通路82的另一端即上端构成为:向端板51的前表面开放,伴随着动涡旋盘5的公转,沿着图8的点划线表示的圆轨迹移动,并且间歇地与一级通路81的另一端连通。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果动涡旋盘5公转,则一级通路81与二级通路82间歇连通。并且,因为上述第二背压空间24和上部空间16经由固定部件3和静涡旋盘4之间的间隙连通,所以利用第二背压空间24和上部空间16合起来成的大容积空间来吸收压缩过程中制冷剂气体的压力变化。结果,可以抑制作用于动涡旋盘5的背压的变化,从而能够使对动涡旋盘5施加的推力稳定。在此情况下,上部空间16作为缓冲压缩过程中制冷剂气体压力变化的辅助空间而发挥作用。其它的结构和作用效果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第四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流通机构1A形成从动涡旋盘5延伸至静涡旋盘4的连通路80来代替第三实施方式从静涡旋盘4延伸至动涡旋盘5的连通路80。
也就是说,上述连通路80包括形成于动涡旋盘5上的一级通路81和形成于静涡旋盘4上的二级通路82。该一级通路81由形成于动涡旋盘5的端板51上的U字形通路构成,两端向动涡旋盘5的端板51的前表面开放。上述一级通路81从端板51的中央部向外周端延伸。上述一级通路81的一端与动涡旋盘5的涡卷52与静涡旋盘4的外周壁部43接触所形成的中压状态的压缩室50连通。上述一级通路81的另一端朝向动涡旋盘5的端板51总是接触的静涡旋盘4外周壁部43的下表面。
另一方面,上述二级通路82形成为:从静涡旋盘4的前表面延伸至背面上下贯通静涡旋盘4的外周壁部43。上述二级通路82的一端即上端总是与上部空间16连通。上述二级通路82的另一端即下端向外周壁部43的前表面即下表面开放。并且二级通路82构成为:伴随着上述动涡旋盘5的公转,上述一级通路81的另一端间歇连通二级通路82的下端。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果动涡旋盘5公转,则一级通路81与二级通路82间歇连通。因为上述第二背压空间24和上部空间16经由固定部件3和静涡旋盘4之间的间隙连通,所以利用第二背压空间24和上部空间16合起来成的大容积空间来吸收压缩过程中制冷剂气体的压力变化。结果,能够抑制作用于动涡旋盘5的背压的变化,从而能够使对动涡旋盘5施加的推力稳定。在此情况下,上部空间16也作为缓冲压缩过程中制冷剂气体压力变化的辅助空间而发挥作用。其它的结构和作用效果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
<第五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流通机构1A形成从动涡旋盘5延伸至静涡旋盘4的连通路80来代替第三实施方式从静涡旋盘4延伸至动涡旋盘5的连通路80。
也就是说,上述连通路80包括形成于动涡旋盘5上的一级通路81和形成于静涡旋盘4上的二级通路82。该一级通路81由形成于动涡旋盘5的端板51上的U字形通路构成,两端向动涡旋盘5的端板51的前表面开放。上述一级通路81从端板51的中央部向外周端延伸。上述一级通路81的一端与动涡旋盘5的涡卷52与静涡旋盘4的外周壁部43接触所形成的中压状态的压缩室50连通。上述一级通路81的另一端朝向动涡旋盘5的端板51总是接触的静涡旋盘4外周壁部43的下表面。
另一方面,上述二级通路82由形成于静涡旋盘4的外周壁部43上的倒U字形通路构成,两端向静涡旋盘4外周壁部43的前表面(下表面)开放。上述二级通路82在外周壁部43的外周部沿半径方向延伸。上述二级通路82的一端朝向动涡旋盘5的端板51总是接触的静涡旋盘4的外周壁部43的下表面。上述二级通路82的另一端朝向动涡旋盘5的端板51总是不接触的静涡旋盘4外周壁部43的外周部下表面,并总是开放。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果动涡旋盘5公转,则一级通路81的外周端与二级通路82的内周端间歇连通。因为上述第二背压空间24和上部空间16经由固定部件3和静涡旋盘4之间的间隙连通,所以利用第二背压空间24和上部空间16合起来成的大容积空间来吸收压缩过程中制冷剂气体的压力变化。结果,能够抑制作用于动涡旋盘5的背压的变化,从而能够使对动涡旋盘5施加的推力稳定。在此情况下,上部空间16作为缓冲压缩过程中制冷剂气体压力变化的辅助空间而发挥作用。其它的结构和作用效果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
<其它实施方式>
本发明对于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采用以下结构。
即,在各实施方式中,利用固定部件3将壳体10的内部空间隔离成上部空间16和下部空间17,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可以构成为:设置将壳体10隔开的隔离部件,并由该隔离部件形成辅助空间。
在各实施方式中,将上部空间16作为辅助空间,下部空间17作为高压空间,但除此以外也可以将下部空间17作为达到吸入压力的低压空间。
而且,可以将下部空间17作为辅助空间,将上部空间16作为高压空间或低压空间。此时,使下部空间17与第二背压空间24连通,以使第二背压空间24达到中压。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连通路48上设置有簧片阀49作为逆止阀,但也可以设置不同类型的逆止阀。或者,还可以是不设置逆止阀的结构。在此情况下,优选对连通路48做某种程度的缩小,以使制冷剂气体不易往返于压缩室50和上部空间16。
各实施方式对设置于制冷剂回路中的涡旋压缩机1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涡旋压缩机1对压缩各种流体的压缩机也适用。
应予说明,以上的各实施方式是本质上优选的示例,并没有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应用对象或本发明的用途范围等意图。
—产业实用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对使中压作用于动涡旋盘的背面、并将该动涡旋盘推向静涡旋盘一侧的涡旋压缩机有用。

Claims (13)

1.一种涡旋压缩机,其包括壳体(10)和压缩机构(14),该压缩机构(14)收纳在该壳体(10)内且具有静涡旋盘(4)和动涡旋盘(5)并且在该静涡旋盘(4)和动涡旋盘(5)之间形成有压缩室(50),其特征在于:
所述涡旋压缩机还包括:
固定部件(3),其设置在所述动涡旋盘(5)的背面一侧,并且在该固定部件(3)与该动涡旋盘(5)之间形成背压空间(24);
隔离部件(3),其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部,并形成与所述背压空间(24)连通的辅助空间(16),该辅助空间(16)位于所述静涡旋盘(4)与所述壳体(10)之间;以及
流通机构(1A),其让流体在所述背压空间(24)、所述辅助空间(16)和压缩过程中的中压的所述压缩室(50)之间流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件(3)设置为将所述壳体(10)的内部空间隔开,
所述固定部件(3)构成所述隔离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涡旋压缩机包括经驱动轴(7)联结在所述压缩机构(14)上的马达(6),
所述固定部件(3)将所述壳体(10)的内部空间隔离成所述压缩机构(14)的收纳空间和所述马达(6)的收纳空间,
所述压缩机构(14)的收纳空间构成所述辅助空间(1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通机构(1A)从所述静涡旋盘(4)形成到动涡旋盘(5),并且包括使所述压缩室(50)与所述背压空间(24)连通的连通路(8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通机构(1A)从所述动涡旋盘(5)形成到静涡旋盘(4),并且包括使所述压缩室(50)与所述辅助空间(16)连通的连通路(80)。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通机构(1A)从所述动涡旋盘(5)形成到静涡旋盘(4),并且包括使所述压缩室(50)与所述背压空间(24)连通的连通路(80)。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通机构(1A)形成于所述静涡旋盘(4)上,并且包括使所述压缩室(50)与所述辅助空间(16)连通的连通路(48)。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通机构(1A)形成于所述动涡旋盘(5)上,并且包括使所述压缩室(50)与所述背压空间(24)连通的连通路(56)。
9.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通路(80)构成为:伴随着动涡旋盘(5)的公转间歇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涡旋压缩机构成为:在所述连通路(48、56)上设置有阻止流体向所述压缩室(50)逆流的逆止阀(49)。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静涡旋盘(4)的背面一侧形成有高压腔(45),该高压腔(45)与所述辅助空间(16)隔开,在所述压缩室(50)内压缩后的流体排出到所述高压腔(45)中;
使所述高压腔(45)与所述马达(6)的收纳空间连通的流通路(46、39)从所述静涡旋盘(4)形成到固定部件(3);
在所述壳体(10)上设置有与所述马达(6)的收纳空间连通的排气管(19)。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涡旋盘(5)和所述固定部件(3)之间的空间划分为中央空间(23)和所述背压空间(24),所述驱动轴(7)贯通所述中央空间(23),所述背压空间(24)形成于比该中央空间(23)更往外的外周侧;
所述中央空间(23)构成流体的排出压力环境。
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涡旋压缩机包括贯通所述壳体(10)、穿过所述辅助空间(16)并与所述压缩室(50)连通的吸气管(18)。
CN200980126029.1A 2008-07-15 2009-07-15 涡旋压缩机 Active CN1020841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84023 2008-07-15
JP2008184023 2008-07-15
PCT/JP2009/003349 WO2010007786A1 (ja) 2008-07-15 2009-07-15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84134A CN102084134A (zh) 2011-06-01
CN102084134B true CN102084134B (zh) 2014-03-26

Family

ID=415501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26029.1A Active CN102084134B (zh) 2008-07-15 2009-07-15 涡旋压缩机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8979516B2 (zh)
EP (1) EP2312164B1 (zh)
JP (1) JP4471034B2 (zh)
KR (1) KR101294507B1 (zh)
CN (1) CN102084134B (zh)
AU (1) AU2009272155B2 (zh)
ES (1) ES2727628T3 (zh)
WO (1) WO201000778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92948B2 (ja) * 2009-09-18 2012-08-0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JP5083401B2 (ja) * 2010-11-01 2012-11-2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ロール型圧縮機
ES2670508T3 (es) 2010-11-08 2018-05-30 Daikin Industries, Ltd. Compresor de espiral
JP5516651B2 (ja) 2012-06-14 2014-06-11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JP5464248B1 (ja) * 2012-09-27 2014-04-09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JP5812083B2 (ja) 2013-12-02 2015-11-11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ロール型圧縮機
CN106122010A (zh) * 2016-08-22 2016-11-16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涡旋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N106286294B (zh) * 2016-09-19 2019-06-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涡旋压缩机
KR101955985B1 (ko) * 2017-12-29 2019-03-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전동식 압축기
CN110925193A (zh) * 2018-09-20 2020-03-27 艾默生环境优化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涡旋压缩机及包括该涡旋压缩机的空调系统
WO2021182841A1 (en) * 2020-03-12 2021-09-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croll compressor
JP7216311B1 (ja) * 2021-08-04 2023-02-01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KR20230174792A (ko) * 2022-06-21 2023-12-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스크롤 압축기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07541A (zh) * 2002-03-04 2004-06-23 ͬ�Ϳ�ҵ��ʽ���� 涡旋压缩机
CN1512067A (zh) * 2002-12-30 2004-07-14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涡轮压缩机
CN1512066A (zh) * 2002-12-30 2004-07-14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涡轮压缩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22386A (ja) * 1982-01-13 1983-07-21 Hitachi Ltd スクロ−ル圧縮機
JPS6198987A (ja) 1984-10-19 1986-05-17 Hitachi Ltd 密閉形スクロ−ル圧縮機
JP2560857B2 (ja) 1989-09-26 1996-12-0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ロール形流体機械
US4992032A (en) * 1989-10-06 1991-02-12 Carrier Corporation Scroll compressor with dual pocket axial compliance
TW223674B (zh) * 1991-09-23 1994-05-11 Carrier Corp
US5256044A (en) 1991-09-23 1993-10-26 Carrier Corporation Scroll compressor with improved axial compliance
MY126636A (en) 1994-10-24 2006-10-31 Hitachi Ltd Scroll compressor
JP3344843B2 (ja) 1994-10-24 2002-11-1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JPH109160A (ja) 1996-06-24 1998-01-13 Daikin Ind Ltd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JP3820824B2 (ja) 1999-12-06 2006-09-13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ロール型圧縮機
JP2001280268A (ja) * 2000-03-31 2001-10-10 Fujitsu General Ltd スクロール型圧縮機
JP4310960B2 (ja) * 2002-03-13 2009-08-12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ロール型流体機械
JP4007088B2 (ja) * 2002-06-19 2007-11-1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JP3843333B2 (ja) * 2002-09-11 2006-11-0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スクロール流体機械
JP4329528B2 (ja) * 2003-12-19 2009-09-09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スクロールコンプレッサ
JP4192158B2 (ja) * 2005-03-24 2008-12-03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密閉形スクロール圧縮機及び冷凍空調装置
JP2006329208A (ja) * 2006-08-14 2006-12-07 Hitachi Ltd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07541A (zh) * 2002-03-04 2004-06-23 ͬ�Ϳ�ҵ��ʽ���� 涡旋压缩机
CN1512067A (zh) * 2002-12-30 2004-07-14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涡轮压缩机
CN1512066A (zh) * 2002-12-30 2004-07-14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涡轮压缩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84134A (zh) 2011-06-01
EP2312164B1 (en) 2019-02-27
AU2009272155B2 (en) 2012-06-14
EP2312164A4 (en) 2015-05-06
AU2009272155A1 (en) 2010-01-21
ES2727628T3 (es) 2019-10-17
US20110158838A1 (en) 2011-06-30
US8979516B2 (en) 2015-03-17
JP4471034B2 (ja) 2010-06-02
EP2312164A1 (en) 2011-04-20
WO2010007786A1 (ja) 2010-01-21
KR101294507B1 (ko) 2013-08-07
JP2010043641A (ja) 2010-02-25
KR20110028395A (ko) 2011-03-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84134B (zh) 涡旋压缩机
US5304047A (en) Scroll compressor of two-stage compression type having an improved volumetric efficiency
JP3731069B2 (ja) 圧縮機
JPH0249988A (ja) 軸方向に圧力等化された駆動軸を有する圧縮機
CN103782036A (zh) 具有两个气缸的旋转式压缩机
CN101033746B (zh) 涡卷压缩机
CN101324232A (zh) 涡旋流体机械
CN112901487A (zh) 涡旋盘组件、涡旋压缩机和空调器
JP4681322B2 (ja)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US11053941B2 (en) Motor-operated compressor
JP4300726B2 (ja) 回転式気体圧縮機
JP3264034B2 (ja)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JP3545826B2 (ja) スクロ−ル圧縮機
JPH01106989A (ja)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KR101129537B1 (ko) 스크롤압축기용 오일분리구조
JP3786105B2 (ja)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JP2616066B2 (ja)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CN214464888U (zh) 涡旋盘组件、涡旋压缩机和空调器
JP7486149B2 (ja)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CN216812141U (zh) 涡旋压缩机浮动背压结构、涡旋压缩机、空调器
US11976653B2 (en) Scroll compressor with suppressed reduction of rotational moment
JP7223929B2 (ja)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JP2024091916A (ja)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JPH0311181A (ja) スクロール式圧縮機
JP2002138975A (ja)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