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01391B - 机动二轮车的仪表单元 - Google Patents

机动二轮车的仪表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01391B
CN102001391B CN201010266971.2A CN201010266971A CN102001391B CN 102001391 B CN102001391 B CN 102001391B CN 201010266971 A CN201010266971 A CN 201010266971A CN 102001391 B CN102001391 B CN 1020013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trument
hornbook
wheeled
opaque section
sw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6697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01391A (zh
Inventor
猪濑幸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0013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013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013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013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1/00Motorcycles, engine-assisted cycles or motor scooters with one or two wheels
    • B62K11/14Handlebar constructions, or arrangements of controls thereon, specially adapted thereto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35/00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f instruments in or on vehicles
    • B60K35/10Input arrangements, i.e. from user to vehicle, associated with vehicle functions or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35/00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f instruments in or on vehicles
    • B60K35/20Output arrangements, i.e. from vehicle to user, associated with vehicle functions or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60K35/21Output arrangements, i.e. from vehicle to user, associated with vehicle functions or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using visual output, e.g. blinking lights or matrix displays
    • B60K35/215Output arrangements, i.e. from vehicle to user, associated with vehicle functions or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using visual output, e.g. blinking lights or matrix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multiple visual outputs, e.g. combined instruments with analogue meters and additional display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35/00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f instruments in or on vehicles
    • B60K35/60Instru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location or relative disposition in or on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50/00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on cycles not provided for in main groups B62J1/00 - B62J45/00
    • B62J50/20Information-providing devices
    • B62J50/21Information-providing devices intended to provide information to rider or passenger
    • B62J50/22Information-providing devices intended to provide information to rider or passenger electronic, e.g. display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50/00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on cycles not provided for in main groups B62J1/00 - B62J45/00
    • B62J50/20Information-providing devices
    • B62J50/21Information-providing devices intended to provide information to rider or passenger
    • B62J50/225Moun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200/00Type of vehicle
    • B60Y2200/10Road Vehicles
    • B60Y2200/12Motorcycles, Trikes; Quads; Scoo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200/00Type of vehicle
    • B60Y2200/10Road Vehicles
    • B60Y2200/12Motorcycles, Trikes; Quads; Scooters
    • B60Y2200/126Scoo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202/00Motorised scoo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Instrument Panels (AREA)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实现仪表单元的小型化和提高设置在仪表单元上的开关的操作性的机动二轮车的仪表单元。仪表单元(38)配置于在机动二轮车(1)的车把罩(16)上设置的仪表用开口部中。向仪表壳的上壳(102)的上部接合的透镜(107)覆盖文字板(110)的上表面。上壳(102)包括向透镜(107)侧伸出的不透明部分(103、104),在不透明部分(103、104)上安装有开关操作件(100、101)。文字板(110)是多个仪表(92、93、94)共用的构件,由不透明部分划分成多个仪表的显示区间。开关操作件(100、101)是对比文字板(110)靠下方的电路基板(108)上的开关(132)进行操作的构件。通过不透明部分的折边部(134)覆盖开关操作件的里侧侧方。

Description

机动二轮车的仪表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二轮车的仪表单元,尤其涉及能够赋予新的外观形状的机动二轮车的仪表单元。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机动二轮车等跨骑型车辆中,公知有例如专利文献1那样设置有覆盖仪表单元的外周部和安装仪表单元的车把罩的开口周缘部之间的辅助罩的跨骑型车辆。在该现有技术中,为了得到新的外观而变更仪表单元的外形时,仅变更辅助罩就能够应对仪表单元的外形变更,不需要变更车把罩,因此能够容易应对仪表单元的形状变化。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96106号公报。
通常,在仪表单元的显示面具备数字显示部的仪表单元中,除了速度表和剩余燃料表等仪表以外,还设置有里程表单元的复位开关或钟表设定开关等各种操作开关。由于上述各种开关作为仪表的基板上的电开关而设置,因此将开关设置在仪表单元的显示面内的情况对于电开关来说容易配置,但是在仪表单元的显示面内设置这样的开关时,形成显示面的文字板与开关同化,可能降低驾驶员的视觉确认性。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现有的辅助罩中,只限于应对仪表的外形变更,没有考虑到显示面区域内的仪表单元的使用方便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动二轮车的仪表单元,仪表单元的外观形状为新的形状,且能够提高显示面的开关的操作性。
用于解决上述目的的本发明为机动二轮车的仪表单元,其具有仪表壳;在所述仪表壳内设置的仪表的文字板;在所述文字板上设置的数字显示部;安装于所述仪表壳,并且覆盖所述文字板的上表面而构成显示面区域的透镜,在覆盖车辆转向用的车把的车把罩上设置的仪表用开口部配置所述仪表壳,所述机动二轮车的仪表单元的第一特征在于,在所述仪表壳中包括向所述透镜伸出并延伸到所述显示面区域内的不透明部分,在所述不透明部分安装有改变所述数字显示部上显示的显示状态的开关操作件。
另外,本发明的第二特征在于,所述仪表壳包括筒状的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包括所述不透明部分,所述下壳与该上壳下端部结合且上表面开放,所述透镜与所述上壳的上端部接合。
另外,本发明的第三特征在于,所述文字板是多个仪表共用的构件,由所述不透明部分划分成多个仪表的显示区间。
另外,本发明的第四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操作件是对配置在所述文字板下方的电路基板上的开关进行操作的构件,且包括夹设在该开关操作件与所述开关之间的杆部,所述不透明部分包括向所述文字板侧折回而覆盖所述杆侧方的折边部分。
另外,本发明的第五特征在于,在所述文字板的局部设置切口部,所述杆部及其支承构件通过所述切口部且上下延伸。
另外,本发明的第六特征在于,所述多个仪表包括第一仪表和相对于第一仪表在左右前方互相分离配置的第二及第三仪表,所述不透明部分中的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一仪表与第二仪表之间,所述不透明部分中的另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一仪表与第三仪表之间。
另外,本发明的第七特征在于,所述车把罩具有制动主液压缸的油量确认用开口,并且,所述油量确认用开口设置在形成于车把罩上的凹部的底部,所述不透明部分的外形与形成所述凹部的周围的棱线连续。
发明效果
根据具有第一特征的本发明,仪表壳具有向安装于该仪表壳上的透镜侧伸出的不透明部分,在该不透明部分设置有开关操作件,因此,不用变更仪表单元的外形形状,仅变更不透明部分的形状就能够对仪表单元的上表面即显示面赋予新的外形形状。并且,即使在显示面区域内设置开关操作件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不透明部分容易地区确认文字板和开关操作件,能够提高使用的方便性。并且,由于能够积极地利用显示面区域内的空间来配置操作件,因此能够现实仪表单元的小型化。
另外,根据具有第二特征的本发明,由于能够不必在作为脆性构件的透镜上直接安装开关操作件,并且透镜通过接合而安装于上壳,因此,不用直接紧固上壳和下壳,透镜的耐久性提高。
另外,根据具有第三特征的本发明,在通过仪表单元显示车速、冷却水温、剩余燃料等多个信息时,由于能够通过不透明部分区分显示区域,因此在使用共用的文字板时能够提高各个仪表的视觉确认性。
另外,根据具有第四特征的本发明,由于通过不透明部分的折边部隐藏开关操作件与开关之间的作为操作传递构件的杆,因此通过透镜时的文字板附近的外观变好。
另外,根据具有第五特征的本发明,在从文字板的外周进入内侧的区域配置开关操作件时,由于可以在文字板的切口部配置开关操作件的下部结构(即,杆部和杆部的支承构件),因此组装性提高。
另外,根据具有第六特征的本发明,通过在仪表单元的上表面左右分开配置不透明部分,在设置多个开关操作件时,能够容易确认各个开关操作件。
另外,根据具有第七特征的本发明,不透明部分的外形形状具有与车把罩中的弯曲部分的棱线的连续性,从而能够提供一种使不透明部分与车把罩产生一体感的新的外观。由此,能够赋予在与仪表单元不同的部件上配置开关操作件的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包括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仪表单元的机动二轮车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包括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仪表单元的机动二轮车的左侧视图。
图3是表示包括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仪表单元的机动二轮车的主要部分的主视立体图。
图4是表示包括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仪表单元的机动二轮车的主要部分的后方立体图。
图5是表示包括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仪表单元的机动二轮车的主要部分的左侧视图。
图6是表示除去仪表遮阳板的机动二轮车的主要部分的后方立体图。
图7是表示除去前罩的机动二轮车的主要部分的左前方立体图。
图8是表示在前罩形成的螺纹紧固用的凸台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前罩与后罩的结合部的例子的剖视图。
图10是前罩的凸台与后罩的凸台的对置部的剖视图。
图11是仪表单元的主视图。
图12是仪表单元的仰视图。
图13是图11的A-A向视图。
图14是图11的B-B向视图。
图15是图11的C-C向视图。
图16是图11的D-D向视图。
图17是图11的E-E向视图。
图18是图11的F-F向视图。
图19是仪表遮阳板的左后方立体图。
图20是前照灯的侧视剖视图。
图21是表示文字板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符号说明:
1 机动二轮车
7 车把
8 发动机
16 车把罩
20 前照灯
25 仪表遮阳板
38 仪表单元
40 边界线
56 反射器
68 指示器显示部
92 速度表
93 剩余燃料表
94 冷却水温表
95 里程表
96 钟表
100、101 开关操作件
102 上壳
103、104 不透明构件
106 下壳
107 仪表的透镜
108 电路基板
110 文字板
132 开关
133 杆
134 折边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图2是具有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仪表单元的小型摩托车型机动二轮车的左侧视图。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只要不特别记载,前后左右等方向与车辆的方向相同。
在图2中,机动二轮车1的车架包括主车架2和座位轨道3。主车架2是由纵向部分21、水平部分22及倾斜部分23构成的侧视时为U字形状的构件,其中纵向部分21的前端部与位于车身前部的头管5接合并大致垂直地向下方延伸,水平部分22从该纵向部分21水平地延伸,倾斜部分23从水平部分22向后上方延伸。座位轨道3的前端与该主车架2的倾斜部分23接合。
头管5将在下端部与前叉6结合的转向轴7a支承为回旋自如,在前叉6的下端部轴支承有前轮WF,在转向轴7a的上端部安装有车把7。在车把7的两端安装有把手7b。在前部具备发动机8的动力单元9的前部通过枢轴10上下摆动自如地支承于主车架2的后部,动力单元9的后部与从座位轨道3悬置的后缓冲件11连结。
动力单元9具备具有将发动机8的输出变速及减速的公知的结构的未图示的变速器及减速器,在减速器的输出轴(未图示)安装有后轮WR。在座位轨道3上载有将驾驶员座位及同乘者座位一体形成的串列座位12。在串列座位12的下方配置燃料箱13,并配置有能够收纳头盔14的收纳箱15。
车把7除了左右端的把手部分,由车把罩16覆盖周围。车把罩16由详细结构后述的前罩17及后罩18构成,在前罩17装入有前罩灯20,在后罩18装入有仪表单元(后述)。在车把罩16的前罩17具有用于安装前照灯20的前照灯开口,在后罩18形成有用于安装仪表单元的仪表单元开口。
在仪表单元及前照灯20的两侧(两侧面)设置有与前罩17及后罩18不同体形成的左右一对的辅助罩19。即,前罩17、后罩18及辅助罩19为互相不同的部件。辅助罩19是以前后端与在车身前后相互分离配置的仪表单元和前照灯20邻接的方式在从前罩17到后罩18的整个范围内延伸的部件。
在前罩17的左右两端配置有后视镜24,在与前罩灯20及仪表单元的上边相接的仪表遮光板25上配置有风挡玻璃26。该风挡玻璃26安装在设置成将辅助罩19上下贯通的左右一对的风挡玻璃支架(参照图6、7后述)上。
设置有包围头管5及主车架2的一部分的前罩27及护腿板28,并设置有包围主车架2的剩余部分的踏板29及下罩31。还设置有包围座位轨道3的车身侧罩32及车身后罩33。
在前叉6上设置有制动钳30。在前轮WF的上侧设置有前挡泥板34,在后轮WR的上侧设置有后挡泥板36。在动力单元9的上方配置有将导入发动机8的空气净化的空气过滤器37。
接下来,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机动二轮车的主要部分即车把周围。图1是包括车把罩16的机动二轮车1的主要部分俯视图,图3是其主视立体图,图4是其后方立体图,图5是其左侧视图。在上述图中,相同符号表示同一部分。车把罩16由前罩17及后罩18构成,在车把罩16安装有辅助罩19、前照灯20、仪表单元38及仪表遮阳板25。前罩17的后端部与后罩18的前端部对接而形成边界线40(参照图1、图5)。
另外,如图1所示,辅助罩19的左右外侧面面对前罩17及后罩18,前端面与前照灯20的左右上端面对置。另一方面,左右内侧面面对仪表遮阳板25的侧面,后端面与仪表单元38的左右前端面对置。即,辅助罩19与前后罩17、18及前照灯20、仪表单元38及仪表遮阳板25邻接配置。
即,通过设置辅助罩19将构成车把罩16的前罩17及后罩18以及前罩灯20、仪表单元38及仪表遮阳板25等彼此不同体的部件形成一个整体,其中辅助罩19与上述所有的构件邻接。尤其是,通过使辅助罩19的前后与前照灯20及仪表单元19面对抵接,能够使在车身的前后方向分离配置的上述两个部件具有一体感。
前罩17及后罩18的边界线40通过前罩17的前倾面及后罩18的后倾面会合而构成顶部(或棱线),辅助罩19以跨该顶部的方式也形成为侧视时具有顶部的山形(参照图5)。
在图4中,在后罩18的左侧部分从上方顺次设置有变光开关41、喇叭开关42及方向指示灯开关43。并且,在后罩18的右侧部分中,在上部设置有发动机停止开关44,在下部设置有起动开关45。上述开关41~45以开关的操作部从形成在后罩18上的开口面对后方即就坐于座位12的乘员侧的方式安装。
在图1中示出安装上述开关41~45之前的车把罩16,能看到在后罩18上形成的开关41~45的安装用开口中的变光开关41用的开口46、喇叭开关42用的开口47、发动机停止开关44用的开口48。在后罩48上设置有向制动器供给制动液的主液压缸(未图示)的油量确认用开口49、49。
在后罩18的左右侧面形成有车把用开口50,以供车把7贯通且使把手部分向左右两侧伸出(参照图4)。在车把7的把手部分分别安装有把手7b、7b(参照图3)。
另外,如图3、图5所示,在前罩17的左右侧面形成有制动杠杆用的开口52,以供制动杠杆51贯通而向左右两侧伸出。并且,在前罩17的后部形成有支承后视镜24的后视镜支架53能够贯通的开口54。该开口54呈在边界线40侧打开的U字型。
如图1、图4所示,后罩18具有后方部(图中下部)窄且左右方向的宽度朝向前方部(图中上部)方向扩大的V字型缘55,该V字型缘55与后述的桥部72(参照图6)的缘一起形成仪表单元安装用的开口。并且,仪表单元38以后表面(图中下侧面)沿着该V字型缘55的方式配置。
在图3中,前照灯20的上缘与仪表遮阳板25及辅助罩19的前缘面对抵接,并且,左右及下方与前罩17面对抵接。前照灯20具备反射器56,在反射镜56的焦点位置配置电子管57。前照灯20的前面由透镜58覆盖。由图20可知,透镜58具有上端相对于下端位于后方的透镜面。在前罩17及后罩18形成有两者互相结合时使用的凸台、两者分别与前照灯20和仪表单元38结合时使用的凸台等。
车把16的靠下端部位包围轴向轴7a而形成筒状体。在图4中,在形成所述车把16的圆筒体的后半部分的后罩18的靠下端部位形成有向前罩17侧突出的凸台59。并且,如图3所示,在前罩17的与后罩18的所述凸台59对置的位置形成有具有使止动螺钉能够朝向后罩18贯通的孔的凹部60。
在前罩17的前照灯20的左右形成有向后罩18侧突出的凸台63。将能够从后罩18侧通过从前照灯20向左右伸出的托架(未图示)的止动螺钉(未图示)拧入该凸台63。并且,在前罩17形成有向后罩18侧突出的凸台17a,该凸台17a与从后罩18向前罩17侧突出的凸台18a(后述)的前端部对置。并且,在前罩17形成有供能够通过在前照灯20的上部形成的托架79的孔的止动螺钉(参照图20后述)拧入的凸台67。
在图4中,在后罩18的与仪表单元38的后方侧壁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向仪表单元38侧突出的凸台61。在该凸台61拧入能够从仪表单元38侧通过在仪表单元38上形成的支架38A(与图11有关,后述)的孔的止动螺钉。并且,在后罩18上形成有与油量确认开口49相邻且向前罩17侧突出的凸台62。该凸台62用于使后罩18与车把7结合而设置(结合方式与图7有关,后述)。
仪表遮阳板25通过两根止动螺钉66安装于后罩18。如图3所示,在后罩18设置有左右一对支架77,该支架77具有供止动螺钉66拧入的螺纹孔(参照图3、图6)。
图6是表示卸下仪表遮阳板25及前罩17的状态的车把16的后方立体图,图7是表示后罩18的主要部分内侧的立体图,与图1~图5相同的符号表示同一部分。在图1、图5及图6中,辅助罩19具有向与仪表遮阳板25面对的一侧伸出的支架19a,在与前罩17及后罩18面对的一侧具有向下伸出的垂下爪19b、19c及19d。支架19a具有孔64,如图5所示,使止动螺钉65从下方通过该孔64,并将该止动螺钉65拧入在仪表遮阳板25上设置的凸台25a,由此使辅助罩19与仪表遮阳板25结合。在前罩17的与辅助罩19的左右外侧面对的缘中的从上方插入所述垂下爪19b、19c的位置形成有未图示的两个槽,在后槽18的缘中的从上方插入所述垂下爪19d的位置形成有未图示的一个槽。因此,通过将所述垂下爪19b、19c、19d从上方插入与各自对应的前罩17及后罩18的槽中,仪表遮阳板25与辅助罩19一体化的部件与前罩17及后罩18卡合。
在图6中,在仪表单元38的上部设置有指示器显示部68。指示器显示部68具备在左右方向排成一例的方向指示显示部69、70及在方向指示显示部69、70之间配置的前照灯20的点灯状态显示部71。
后罩18的一部分具有从仪表单元38的左右向中央部延伸且横切指示器显示部68的前方的桥部72,该桥部72中向前方突出而形成凸台74,该凸台74用于将该桥部72与仪表单元38的下壳106的支架73(与图12有关,后述)结合而使用。桥部72具备贯通凸台74而拧入所述支架73的止动螺钉75所通过的孔76、用于使仪表遮阳板25与桥部72结合而在两个部位设置且止动螺钉(参照图10)能够贯通的带孔的凸台18a。
在凸台18a、18b的更靠左右外侧竖立设有支架77、77。该支架77具有通过所述止动螺钉66、66(参照图4)将仪表遮阳板25安装于后罩18的螺纹孔。
用于将该壳体78安装于仪表遮阳板25的托架79在形成前照灯20的一部分的前照灯壳体78上突出。另外,支承风挡玻璃26的风挡玻璃支架80被设置成分别贯通辅助罩19。风挡玻璃支架80具有在四个部位安装风挡玻璃26的朝向前方的卡紧用具81。
在图7中,在车把7上接合有朝向前方的托架82,在该托架82上结合有进一步向上方延伸的另一个托架83。在将辅助罩19贯通的风挡玻璃支架80的下端部接合有托架84,通过利用螺栓将该托架84与车把侧的托架82结合,使风挡玻璃26与车把7结合。符号85表示从托架84侧插入的螺栓,符号86表示接合于托架82的下表面的螺母。
托架83与在后罩18上形成的凸台62的前端面对置,通过托架83将止动螺钉87拧入凸台62,由此使后罩18与车把7结合。符号88表示方向指示开关43用的安装孔。另外,符号89表示用于将车把7连结于转动轴7a的连结构件。
图8是前罩17的凸台63的剖视图。在凸台63上形成有拧入止动螺钉(自攻螺钉)的孔63a。
图9是在前罩17上形成的凹部60的剖视图,兼并表示后罩18的凸台59。在前罩17的凹部60的底部形成有止动螺钉90能够贯通的孔,另一方面,在后罩18上形成的凸台59上形成有拧入该止动螺钉90的孔。因此,通过从前罩17侧插入止动螺钉90并将该止动螺钉90拧入后罩18的凸台19,能够使前罩17与后罩18结合。
图10是前罩17的凸台17a与后罩的凸台18a的对置部的剖视图。在图10中,在由仪表遮阳板25覆盖的前罩17的部分上,凸台17a向后罩18侧突出。该凸台17a的前端与在后罩18的一侧形成的凸台18a的前端对置。在后罩18侧的凸台18a上形成有供止动螺钉18c贯通的孔,在前罩17侧的凸台17a形成有拧入止动螺钉18c的孔。通过该结构,从后罩18侧通过凸台18a而将止动螺钉18c拧入凸台17a的螺纹孔,能够使前罩17与后罩18结合。
接下来,详细叙述仪表单元38及仪表遮阳板25。图11是仪表单元38的主视图,图12是仪表单元38的仰视图,图13是图11的A-A向视剖视图,图14是图11的B-B向视剖视图,图15是图11的C-C向视剖视图,图16是图11的D-D向视剖视图,图17是图11的E-E向视剖视图。
在图11中,主视时外形形成为大致倒三角形的仪表单元38包括仪表部91和位于仪表部91的前方的指示器显示部68。仪表部91中包括作为第一仪表的速度表92、作为第二仪表的剩余燃料表93、作为第三仪表的冷却水温表94、里程表95及钟表96(里程表95及钟表96为数字显示部)。速度表92配置在仪表单元38的靠中央后方的位置(在图11中靠下),剩余燃料表93配置在仪表单元38的靠右前方的位置(在图11中靠右上),冷却水温表94配置在仪表单元38的靠左前方的位置(在图11中靠左上),里程表95及钟表96配置在剩余燃料表93及冷却水温表94的大致中间部。
因此,仪表单元38整体形成为在配置速度表92的后方部左右宽度窄,且在沿左右方向排列有多个仪表的前方部左右宽度宽的倒三角形,尤其是仪表部91为具有向左右前方(在图11中左右上方)伸出的显示区域38a、38b的变形倒三角形,使得剩余燃料表93及冷却水温表94的指针能够回旋。并且,在显示区域38a及38b之间、即伸出部之间设置有指示器显示部68。
在仪表部91中除了仪表以外,还设置有油异常指示器97、ABS指示器98以及防盗指示器99。并且,在仪表单元38的上表面的左侧设置有用于使里程表95进行里程显示的操作件100,在右侧设置有钟表设定用的操作件101。
仪表单元38的壳体由上壳102及下壳(后述)构成,操作件100、101是设置在上壳102中从左右缘向速度表92侧伸出的部分103、104上的橡胶制的部件。另外,上壳102具有用于形成指示器显示部68的伸出部分105。伸出部分103、104及105具有仪表单元38的从上壳102的侧部向内侧伸出的水平部(图11中表示的部分103、104)和从该水平部103、104向下方、即向文字板110上垂下的折边部134。水平部即伸出部分103、104及105包括折边部134在内与覆盖仪表单元38的仪表部91的透明的透镜107不同,由不透明构件形成。由不透明构件形成的伸出部分103设置在速度表92与冷却水温表94之间,另一方的伸出部分104设置在速度表92与剩余燃料表93之间。此外,既可以上壳体整体为不透明材料,也可以仅是包括折边部分的伸出部分103、104及105为不透明。
在仪表单元38的下壳106的侧部设置有一对支架38A。该支架38A与后罩18的凸台62(参照图4)对置,在将能够从支架38A侧通过的止动螺钉(未图示)拧入凸台62而将仪表单元38固定于后罩18时使用。
在仪表单元38的透镜107的周围,图11中的上部(即,车身前方侧部分)与伸出部分105邻接,并且在左右及下部具有从透镜107的上表面下降一个台阶的台阶面107a,车把罩16(辅助罩19、后罩18)的缘部构成为与该台阶面107a重叠。
后罩18具有与仪表单元38的表面连续的面(即,与V字形缘55邻接的面)18h和从该面18h下降一个台阶并形成有主液压缸的油量确认用开口49、49的凹部18j。仪表壳的伸出部分103的前缘103a、103b及伸出部分104的后缘103b、104b与形成后罩18的所述凹部18j的弯曲部及棱线170、171和172、173连续,从而呈现出感到仪表单元38与后罩18的连续性的特有的外观。
参照剖视图进一步说明仪表单元的结构。在图13~16中,仪表单元38的壳体包括上壳102、下壳104及安装于上壳102的透镜107。上壳102为筒状即上表面和下表面开放的构件,上表面的一部分包括作为所述不透明构件的伸出部分103、104。下壳106的上表面开放,其开放端与上壳102的下端部结合。下壳106的下表面除了设置有插口用开口147以外,实质上不打开。
透镜107和上壳102彼此通过镶嵌成形接合。支架73在下壳106的前上方(在图13中右上侧)伸出,使用将形成在后罩18的桥部72上的凸台74贯通的止动螺钉75结合该支架73与后罩18的桥部72。这样,通过止动螺钉将该支架73和所述支架38A结合于后罩18而将仪表单元38保持于后罩18(桥部72)。
透镜107嵌合于上壳102,在上壳102与下壳106之间的空间设置有电路基板(以下仅称为“基板”)108、内壳109、文字板110。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俯视仪表单元38时,将透镜107与包括孔或切口部110a的文字板110重叠的区域定义为显示面区域(参照图16)。即,透镜107覆盖文字板110的上表面而构成显示面区域。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分别安装操作件100、101,因此水平部103、104在显示面区域内的透镜107侧从上壳102伸出。
基板108保持于从下壳106朝向上方突出的肋111上(参照图15、图16),且通过多个止动螺钉112安装于下壳106。此外,止动螺钉112贯通基板108,并被拧入内壳109。由此,基板108和内壳109一同紧固于下壳106。文字板110通过使用止动螺钉113从上方安装于内壳109。
在基板108上设置有使光从背面照射文字板110从而使文字板110上的显示明了的LED(发光二极管)114、115、116、117、118、119、120及121。
在图15中,LED114是照射速度表92的外周部的构件,向形成于内壳109的导光路123所限定的区域照射光。另外,LED115是向速度表92的内周(即,速度表指针124的中心部)照射光的构件,向由内壳109包围的导光路125所限定的区域照射光。
在图15中,在基板108的背面设置有插口146,该插口146中设置有用于从外部电源向基板108上的部件供电或输出开关132等的检测信号的端子145。插口146将在下壳106上形成的插口用开口147贯通,从而能够与未图示的插头结合。
在图14、16中,LED116是照射冷却水温表94的外周部的构件,向由内壳109包围的导光路126所限定的区域照射光。另外,LED117是向冷却水温表94的内周(即,冷却水温表指针127的中心部)照射光的构件,向形成在内壳109上的导光路128所限定的区域照射光。
在图14中,LED118是照射油异常指示器的构件,其通过由内壳109包围的导光路129从背面照亮在文字板110上形成的油异常显示用的透明部(图11中记载的油异常指示器)97。并且,LED119是里程表95及钟表96的背光源。并且,LED120从背面照亮文字板110上的ABS指示器98。
在图13中,LED121通过由内壳109包围的导光路122从背面照亮文字板110上的防盗指示器99。
速度表92及冷却水温表94包括驱动部130、131及在驱动部130、131的驱动下分别转动的指针124、127。剩余燃料表91也具有同样的驱动部及指针。
在图15、图16中,在基板108上设置有对使速度表92进行里程显示的操作进行检测的开关132。在开关132的检测部上设置有由内壳109保持为上下移动自如的作为操作传递构件的杆133,所述操作件100的下端位于该杆133上。通过该结构,从上方对操作件100进行按压操作时,操作件100向下方位移而按压杆133,通过该动作,开关132进行接通动作。与操作件101对应而设置未图示的同样的开关和杆,以进行时钟96的设定。
设置有操作件100的上壳102的伸出部分103具有折边部(即,垂直壁)134,通过具有该垂直壁134,使得不能够通过透镜107从外部观察到开关132的操作件、即操作件100的下部分、杆133及支承杆133的内壳109的部分等,避免了外观上的繁杂。
通过所述垂直壁134能够明了地划分设置有速度表92的区域38c及设置有冷却水温表94的区域38a。在设置有操作件101的上壳102的伸出部分104和指示器显示部68上也同样设置有折边部,具有与垂直部134同样的功能。
支承所述杆133的内壳109的部分上下贯通文字板110具有的孔。该孔可以为从外周侧向内侧形成的切口部(下面叙述),使得容易在文字板110的区域内配置操作件100、101等。
图21是具有切口部的文字板100的主要部分俯视图。在图21中,在文字板110上从外周侧向内侧(配置仪表的一侧)形成切口部110a。杆133及将杆133支承为上下移动自如的内壳109的一部分(支承构件)位于切口部110a内。从图21也能够理解,杆133及支承杆133的内壳109的一部分由从作为不透明构件的上壳102水平地伸出的部分103和从该部分103垂直延伸的折边部134包围成不能够通过透镜107从外部观察到。
在上壳102的伸出部分105上设置有垂直壁135和更靠内侧的垂直壁136,在由上述的垂直壁135、136及上壳102的外壁137包围的区域形成有指示器显示部68。即,在伸出部分105的水平部的三个开口部158、159、160(在图13中,仅示出160,其余参照图17、图19)中分别嵌入有透镜138,在透镜138的下方且在比基板108靠上位的位置与基板108分开而另行设置有LED基板140,在该LED基板140上安装有LED139。
此外,如图11、13所示,在内壳109中比速度表92和防盗指示器99靠后方(在图11中下侧,在图13中左侧)的位置设置有标牌141。标牌141以收纳于在内壳109的上部形成的凹部109a的方式通过焊接等安装于凹部109a的底部。在与凹部119a对应的位置,文字板110开口。并且,在文字板110安装于内壳109的状态下,凹部109a的上端面与文字板110的背面密接。因此,防盗指示器99用的LED121的光不会向标牌141侧漏出。并且,在标牌141安装时,将文字板110安装在内壳109后,可以通过文字板110的开口将标牌141粘贴于凹部109a,并且,利用凹部109a的壁容易进行标牌141的位置对合。
在图17中,构成指示器显示部68的LED基板140通过止动螺钉142固定于下壳106。为了方向指示用及其中前照灯点灯显示用而分别设置透镜138及LED139。在上壳102设置有多个用于限定方向指示用及前照灯点灯显示用的划分的垂直壁143。并且,安装具有开口部158、159、160的仪表遮阳板25,来覆盖除了与透镜138的上方对置的部分的指示器显示部68。即,开口部158、159、开口部160与各显示部69~71对应而设置,以使看到方向指示显示部69、70、点灯状态显示部71。
在图13~图17中,上壳102和下壳106的对合部例如参照图16,包括:在上壳102的下缘形成的减厚部148;以从两面夹着减厚部148的方式在下壳106的上缘形成的槽149;以及收纳于槽149的底部,以组装状态被减厚部148向槽149的底部按压的密封件150。
图18为图11的F-F向视剖视图,表示上壳及下壳的结合部。在图18中,形成有从上壳102向外周伸出且向下壳106侧延伸的凸台151,并且,在下壳106形成有从上缘向下延伸且下端部向外侧水平地伸出的托架152。凸台151的下端面与托架152的水平伸出部的上表面对置。在凸台151上形成有上下延伸的螺纹孔153,在托架152的水平伸出部形成有止动螺钉154能够上下贯通的孔。通过该结构,当将从下向上通过托架152的水平伸出部的止动螺钉154拧入凸台151的螺纹孔153时,上壳102和下壳106通过密封件150以密闭状态相互组装。此外,在图12中还记载有包括水平伸出部的托架152和止动螺钉154。
图19是仪表遮阳板25的左后方立体图。与图4、图13一起进一步说明仪表遮阳板25的形状。仪表遮阳板25在前罩17与后罩18的边界线40附近具有顶部25p,其包括:从该顶部25p向靠前方下降的前方面155;从所述顶部向靠后方下降的后方面156;从后方面156向仪表单元38侧伸出而构成指示器显示部68的罩的后缘部157。后方面156大致铅垂地配置,后缘部157是与仪表单元38的文字板110大致平行地配置的面。后缘部157具有与方向指示显示部69、70和点灯状态显示部71的上表面对应的形状的开口158、159及160。
后方面156包括左右两侧的部分161、161和由两侧部分161、161夹着的中央部分162,中央部分162是从两侧部分161、161向前方侧下降一个台阶的凹部。并且,后缘部157的所述开口158~160的前方区域延伸到后方面156的中央部分即凹部162。此外,在两侧部分161、161上形成有用于插入止动螺纹66、66的孔163和座164。
如此,通过具有从指示器显示部68向前方下降一个台阶的凹部162,使仪表遮阳板25的后方面156不遮蔽观察指示器显示部68的视野,能够提高指示器的视觉确认性。
图20是前罩灯20的纵向剖视图。前罩灯20如上所述,具有反射器56、电子管57、透镜58及收容电子管57及反射器56的前照灯壳78。托架79在前罩灯壳78的顶部突出,在前罩17上形成的凸台67与托架79的前面对置。在托架79中嵌入橡胶衬套凸台174,通过在该橡胶衬套凸台174上形成的孔而将止动螺钉175拧入凸台67。与托架79同样的托架设置成向前照灯壳78的左右伸出,并使用止动螺钉与所述凸台63结合。透镜58的后端部与前照灯壳78的前端部结合。
反射器56具有左右延伸的调试轴176,反射器56和由反射器56支承的电子管57通过调试轴176能够上下摆动地支承于前照灯壳78。在前照灯壳78的前部螺合插入有调试螺栓177,该调试螺栓177的前端形成为球体。另一方面,形成有从反射器56的下部向下伸出的托架178,在该托架178上设置的球体承受部179中嵌合调试螺栓177的前端球体部从而形成万向接头。
在该结构中,通过使调试螺栓177相对于前照灯壳78出入,反射器56根据调试螺栓177的进给而以调试轴176为中心上下摆动,从而调整前照灯20的照射方向。图中双点划线表示反射器56的摆动位置。
覆盖电子管57的后方的盖180安装于前照灯壳78的后部。在盖180的下部形成有用于向电子管57供电的线缆(未图示)能够贯通的筒状的线缆保持部181。
参照具体的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该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权利请求书的范围内能够变形或应用。例如,机动二轮车不限于内燃机驱动形式的车辆,也同样适用于将内燃机与电动机混合使用的混合型车辆或电动车辆等的车把。因此,在车把罩16上设置的开关或者在仪表单元38上设置的仪表或指示器的种类和数目也能够变更成适合车辆的种类。

Claims (8)

1.一种机动二轮车的仪表单元,其具有:
仪表壳(102、106);
在所述仪表壳(102、106)内设置的仪表的文字板(110);
在所述文字板(110)上设置的数字显示部(95、96);
安装于所述仪表壳(102、106),并且覆盖所述文字板(110)的上表面而构成显示面区域的透镜(107),
在覆盖车辆转向用的车把(7)的车把罩(16)上设置的仪表用开口部配置所述仪表壳(102、106),
所述机动二轮车的仪表单元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仪表壳(102、106)中包括向所述透镜(107)伸出并延伸到所述显示面区域内的不透明部分(103、104),
在所述不透明部分(103、104)安装有改变所述数字显示部(95、96)上显示的显示状态的开关操作件(100、101),
所述不透明部分(103、104)从所述仪表壳(102、106)的上壳(102)的侧部向内侧伸出,
所述开关操作件(100、101)是对配置在所述文字板(110)下方的电路基板(108)上的开关(132)进行操作的构件,且包括夹设在该开关操作件(100、101)与所述开关(132)之间的杆部(133),
所述不透明部分(103、104)包括向所述文字板(110)侧折回而覆盖所述杆(133)侧方的折边部分(13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二轮车的仪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仪表壳(102、106)包括上壳(102)和下壳(106),所述上壳(102)是筒状的,所述上壳(102)包括所述不透明部分,所述下壳(106)与该上壳(102)下端部结合且上表面开放,
所述透镜(107)与所述上壳(102)的上端部接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二轮车的仪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文字板(110)是多个仪表(92、93、94)共用的构件,由所述不透明部分划分成多个仪表(92、93、94)的显示区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动二轮车的仪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文字板(110)是多个仪表(92、93、94)共用的构件,由所述不透明部分划分成多个仪表(92、93、94)的显示区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二轮车的仪表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文字板(110)的局部设置切口部(110a),所述杆部(133)及其支承构件(109)通过所述切口部(110a)且上下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机动二轮车的仪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仪表包括第一仪表(92)和相对于第一仪表(92)在左右前方互相分离配置的第二及第三仪表(93、94),
所述不透明部分(103、104)中的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一仪表(92)与第二仪表(93)之间,所述不透明部分中的另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一仪表(92)与第三仪表(94)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二轮车的仪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把罩(16)具有制动主液压缸的油量确认用开口(49),并且,
所述油量确认用开口(49)设置在形成于车把罩(16)上的凹部(18j)的底部,
所述不透明部分(103、104)的外形与形成所述凹部(18j)的周围的棱线(170~173)连续。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动二轮车的仪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把罩(16)具有制动主液压缸的油量确认用开口(49),并且,
所述油量确认用开口(49)设置在形成于车把罩(16)上的凹部(18j)的底部,
所述不透明部分(103、104)的外形与形成所述凹部(18j)的周围的棱线(170~173)连续。
CN201010266971.2A 2009-08-27 2010-08-24 机动二轮车的仪表单元 Active CN1020013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96732A JP5460182B2 (ja) 2009-08-27 2009-08-27 自動二輪車のメータユニット
JP2009-196732 2009-08-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01391A CN102001391A (zh) 2011-04-06
CN102001391B true CN102001391B (zh) 2014-04-23

Family

ID=429836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66971.2A Active CN102001391B (zh) 2009-08-27 2010-08-24 机动二轮车的仪表单元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2289788B1 (zh)
JP (1) JP5460182B2 (zh)
CN (1) CN102001391B (zh)
ES (1) ES2388582T3 (zh)
TW (1) TWI43603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121450A (ja) * 2010-12-08 2012-06-28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
JP2015009619A (ja) * 2013-06-27 2015-01-19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輌
JP6368237B2 (ja) * 2014-12-19 2018-08-01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US10315719B2 (en) * 2015-12-31 2019-06-11 Indian Motorcycle International, LLC Two-wheeled vehicle
CN109050252B (zh) * 2018-08-28 2024-02-23 延锋伟世通电子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全液晶仪表塑料壳体变形的装配结构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69922A (zh) * 2004-09-29 2006-05-1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Gps内置仪表
CN2830229Y (zh) * 2005-06-17 2006-10-25 重庆南山仪表有限公司 一种摩托车用仪表总成
EP1970243A1 (en) * 2007-03-14 2008-09-17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Change time notifying device for a vehic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017897C1 (zh) * 1990-06-02 1991-11-21 Mercedes-Benz Aktiengesellschaft, 7000 Stuttgart, De
JPH0791975A (ja) * 1993-09-24 1995-04-07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電子方位表示装置
JP3324115B2 (ja) * 2000-03-07 2002-09-17 日本精機株式会社 計器装置
JP4170788B2 (ja) * 2003-02-12 2008-10-22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車両
JP2005017968A (ja) * 2003-06-30 2005-01-20 Fujitsu Ten Ltd 電子機器
JP4344671B2 (ja) 2004-09-28 2009-10-1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ハンドルカバー装置
JP4563905B2 (ja) * 2005-09-16 2010-10-2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車体カバー締結構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69922A (zh) * 2004-09-29 2006-05-1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Gps内置仪表
CN2830229Y (zh) * 2005-06-17 2006-10-25 重庆南山仪表有限公司 一种摩托车用仪表总成
EP1970243A1 (en) * 2007-03-14 2008-09-17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Change time notifying device for a vehicle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開2001-255175A 2001.09.21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289788A1 (en) 2011-03-02
TWI436036B (zh) 2014-05-01
JP2011046291A (ja) 2011-03-10
ES2388582T3 (es) 2012-10-16
TW201111748A (en) 2011-04-01
JP5460182B2 (ja) 2014-04-02
EP2289788B1 (en) 2012-07-18
CN102001391A (zh) 2011-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01380A (zh) 机动二轮车
CN102001391B (zh) 机动二轮车的仪表单元
US6158279A (en) Speedometer mounting device for a vehicle
WO2012132831A1 (ja) 車両の灯火装置
US9139247B2 (en) Front structure for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and vehicle including same
CN101497323B (zh) 车辆的后部照明装置
CN101987577B (zh) 鞍乘型车辆的仪表罩结构
CN102811900A (zh) 车辆的显示装置
JP2010030470A (ja) 自動二輪車
CN102275618A (zh) 摩托车用尾灯单元
EP2949557B1 (en) Saddle-straddling type motor vehicle
JP2006103361A (ja) 自動二輪車のメータ装置
CN103090897B (zh) 骑乘式车辆的仪表装置
EP2949554B1 (en) Mirror device including turn indicator lamp and motor vehicle including mirror device
WO2016203646A1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表示装置
CN100462276C (zh) 二轮机动车用仪表装置
JP5393349B2 (ja) 自動二輪車のメータユニット
JP7225632B2 (ja) 鞍乗型車両のフロント構造
JP2013193477A (ja) 鞍乗型車両
CN103129649B (zh) 跨骑式车辆的车灯组件
JP7238307B2 (ja) 車体カバーおよび鞍乗型車両
JP6345723B2 (ja) 車両のメータ装置
EP3300950B1 (en) Straddled vehicle
JP7352726B2 (ja) 車両
CN102649401B (zh) 机动二轮车用仪表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