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80614B - 富含茶黄素类的发酵茶饮料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富含茶黄素类的发酵茶饮料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80614B
CN101980614B CN200980110963.4A CN200980110963A CN101980614B CN 101980614 B CN101980614 B CN 101980614B CN 200980110963 A CN200980110963 A CN 200980110963A CN 101980614 B CN101980614 B CN 1019806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a
fermented tea
water
minutes
tealeav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1096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80614A (zh
Inventor
竹元万寿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versity of Shizuoka
Original Assignee
University of Shizuok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ersity of Shizuoka filed Critical University of Shizuoka
Publication of CN1019806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806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806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8061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16Tea extraction; Tea extracts; Treating tea extract; Making instant tea
    • A23F3/18Extraction of water soluble tea constitu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16Tea extraction; Tea extracts; Treating tea extract; Making instant tea
    • A23F3/163Liquid or semi-liquid tea extract preparations, e.g. gels, liquid extracts in solid capsu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 A23F3/14Tea preparations, e.g. using additiv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简便且经济的方法制造苦涩味少、香气及甜味优异的发酵茶饮料的方法。通过向生茶叶中加入水用混合机粉碎1秒~3分钟后,静置或者半厌氧搅拌15分钟以上,进行培养,然后除去固态成分进行加热处理,可以得到发酵茶饮料。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将儿茶素类转化为茶黄素,从而得到茶黄素、聚酯型儿茶素A、B及没食子酸的含量高的发酵茶饮料。

Description

富含茶黄素类的发酵茶饮料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要求基于日本专利申请2008-087491(2008年3月28日申请)的优先权,将其内容作为参照引入本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酵茶饮料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茶叶中主要存在4种儿茶素[表儿茶素(EC)、表没食子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EG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catechingallate)(E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Gallate)(EGCG)],在红茶的制茶工序、所谓发酵工序中,通过组合以下儿茶素,可以生成4种茶黄素类(茶黄素(TF)、茶黄素3-O-没食子酸酯(TF3-G)、茶黄素3’-O-没食子酸酯(TF3’-G)、茶黄素3,3’-双-O-没食子酸酯(TFDG))。
EC+EGC→TF
EC+EGCG→TF3-G
ECG+EGC→TF3’-G
ECG+EGCG→TFDG
作为通常获得发酵茶的方法,可以使用下述方法:使茶叶以浆状进行发酵的方法;及将茶叶粉碎,加入少量水,振荡搅拌的方法。上述方法中,上述4种儿茶素在茶叶中的多酚氧化酶的作用下氧化聚合,可以得到茶黄素和2种酯即茶黄素单没食子酸酯及茶黄素双没食子酸酯。但是,因残留的EGCG及ECG,导致存在苦涩味、冷后浑(cream down)、呈暗红色等问题。
作为发酵茶饮料有苦涩味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受没食子酸酯基的影响。例如,绿茶中ECG、EGCG有强烈的苦涩味,EC及EGC的苦味为较轻。同样地作为儿茶素类聚合物的4种茶黄素类,也是在为带有没食子酸酯基的形态的TF3-G、TF3’-G及TFDG存在较多时,苦涩味增加。另外,为红茶的情况下,红茶中存在的EGCG、ECG、TF3G、TF3’-G、TFDG会引起冷后浑现象,红茶业界中茶黄素(TF)的含量越多市场价格越高。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开发了一种在发酵过程中加入单宁酶(tannase),切断EGCG、ECG、TF3G、TF3’-G、TFDG的没食子酸酯基从而抑制苦涩味的方法(例如特开平11-225672)。另外,还报道了一种将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原果胶酶等茶叶组织破坏酶的溶解液加入生茶叶中使其发酵的方法(例如特开2004-113090)。
本说明书中引用的参考文献如下所示。将这些文献中记载的内容作为参照全部引入本说明书中。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225672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113090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简便且经济的方法,制造苦涩味少、香气及甜味优异的发酵茶饮料、发酵茶浓缩溶液或发酵茶浓缩粉末的方法。
本发明人发现:向凋萎处理前的生茶叶中加入大量的水,用混合机粉碎后,静置或进行半厌氧搅拌(semianaerobically agitating)后,除去固态成分进行加热处理,由此可以制造苦涩味少、甜味及香气优异的完全没有冷后浑的红茶风味发酵茶饮料。即,本发明提供一种发酵茶饮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向生茶叶中加入水进行粉碎,静置培养15分钟以上后,除去固态成分进行加热处理,由此得到发酵茶饮料,进而,加热处理后经浓缩得到浓缩物。
本发明的方法中,将加入水后用混合机粉碎1秒~3分钟所得的生茶叶静置15分钟以上、优选24小时以上、较优选120小时以上,然后,除去固态成分后,进行加热处理。另外,优选加入生茶叶的5倍(重量)以上、较优选7倍(重量)以上的水进行培养。根据本发明,可以不另外加入单宁酶及茶叶组织破坏酶等酶,能够有效地将儿茶素类转化为茶黄素,得到茶黄素、聚酯型儿茶素(theasinesin)A、B及没食子酸含量高的发酵茶饮料。茶黄素与带有没食子酸酯基的TF3G、TF3’G、TFDG相比,无苦涩味、还有甜味,另外,色调为非常鲜艳的橙色。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茶叶中含有的、导致产生苦涩味的4种儿茶素类(EC、EGC、ECG、EGCG)基本转化为儿茶素聚合物即茶黄素、聚酯型儿茶素A及B。因此,通过本发明制造的发酵茶饮料基本不含作为苦涩味成分的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没食子儿茶素、表儿茶素、茶黄素3-O-没食子酸酯、茶黄素3’-O-没食子酸酯、茶黄素3,3’-双-O-没食子酸酯,所以苦涩味少,甜味、香气特别优异,保存性良好。另外,制成发酵茶饮料时,也不会引起冷后浑。特别优选通过本发明制造的发酵茶饮料实质不含有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及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即,产物中的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总量相对于起始材料的生茶叶的重量小于0.1%,在如下述实施例中使用的常用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中,一般认为没有上述物质的峰。有报道称在细胞水平实验中,茶黄素的血小板凝集抑制效果的活性远高于EGCG,另外,其活性也高于其他TF3G、TF3’G、TFDG的活性。另一方面,也有报道称茶黄素的抗氧化活性、抗菌性、降血糖作用高。进而,有报道指出被切断的没食子酸具有高的抗氧化活性、抗致癌促进活性及抗肥胖效果。相对于现有红茶(经干燥的红茶叶)中茶黄素含量较低,为0.08%,本发明的发酵茶饮料中茶黄素含量与现有茶饮料相比非常高。因此,本发明的发酵茶饮料也被期待成为一种患有血栓症或担心血糖值的人等的预防生活习惯病的健康饮料。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方法中使用的生茶叶,是指收获后、进行凋萎处理前的茶叶,或者收获后、进行凋萎处理前的冷冻茶叶。生茶叶中含有生的茶叶及茎,它们可以分别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作为成为原料的生茶叶,通常还可以使用栽培的绿茶品种及红茶品种中的任一种的茶叶。作为在日本栽培的代表性茶叶,包括朝露(日文原文为“あさつゆ”,罗马字发音为“ASATSUYU”)、薮北(日文原文为“やぶきた”,罗马字发音为“YABUKITA”)、大和绿(日文原文为“やまとみどり”,罗马字发音为“YAMATOMIDORI”)、水见色(日文原文为“まきのはらわせ”,罗马字发音为“MAKINOHARAWASE”)、金谷绿(日文原文为“かなやみどり”,罗马字发音为“KANAYAMIDORI”)、奥绿(日文原文为“おくみどり”,罗马字发音为“OKUMIDORI”)、大井早生(日文原文为“おおいわせ”,罗马字发音为“OOIWASE”)、奥光(日文原文为“おくひかり”,罗马字发音为“OKUHIKARI”)、明绿(日文原文为“めいりよく”,罗马字发音为“MEIRYOKU”)、早绿(日文原文为“さみどり”,罗马字发音为“SAMIDORI”)、驹影(日文原文为“こまかげ”,罗马字发音为“KOMAKAGE”)、山波(日文原文为“やまなみ”,罗马字发音为“YAMANAMI”)、峰香(日文原文为“みねかおり”,罗马字发音为“MINEKAORI”)、初红叶(日文原文为“はつもみじ”,罗马字发音为“HATSUMOMIJI”)、红富贵(日文原文为“
Figure BPA00001231454200041
富貴”)、红誉(日文原文为“
Figure BPA00001231454200042
ほまれ”)、红光(日文原文为“べにひかり”,罗马字发音为“BENIHIKARI”)等,但本发明中不限定于上述品种,还可以使用世界范围内栽培的任一品种的茶叶。生茶叶可以在采摘后立即使用,也可以在采摘后立即冷冻、保存后使用。可以使用按茶叶采摘期划分的春茶、夏茶、秋茶、冬茶中的任一种。但是,由于每种茶叶中儿茶素的量、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单宁酶、水解酶的活性不同,所以优选根据所使用的材料的茶叶适当调节反应条件。综合判断价格、儿茶素量、酶活性等时,作为本发明的方法中使用的茶叶,优选夏茶及秋茶。为冬茶时,虽然儿茶素量、酶活性非常差,但如果采摘生茶叶后,在室温下放置数日,则酶被活化,仍然可以得到味道、香气优异的发酵茶。
本发明的方法中,首先,向凋萎处理前的生茶叶中加入水,使用混合机等将生茶叶粉碎。本发明中,优选向茶叶中加入水后进行粉碎处理。如果在空气中将茶叶粉碎后加入水,则存在于茶叶细胞中的成分基本不向水相移动,因此所得茶黄素的含量少,在制成饮料时,与在水中进行粉碎相比,味道、香气差,而且成分量也少(比较例1)。粉碎可以在0℃至30℃的温度下进行。粉碎时间优选为1秒~3分钟,较优选为1分钟。粉碎时间短时,可以得到仅含茶黄素的发酵茶饮料;粉碎时间长时,可以得到含有以茶黄素为主要成分的茶黄素类的发酵茶饮料。粉碎时间少于1分钟时,茶叶的细胞未被充分地破坏,发酵茶饮料中的茶黄素类的含量变低。粉碎时间超过5分钟时,如果不静置相当长时间,则有时儿茶素类不能完全地转化会茶黄素,茶黄素没食子酸酯变多,会感到发酵茶饮料有苦涩味。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所谓混合机,是指容量约700~1000ml、输出功率200~300W左右的家庭用混合机(Blender),工业生产上按比例放大实施本发明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使用的机器和处理量设定适当的粉碎时间。本发明的方法中可以使用的工业生产用混合机的例子为,容量约4000ml、输出功率1400W左右的商业用混合机(Blender),旋转数为高速(18,500rpm)、中速(16,300rpm)、低速(14,000rpm)。进而,以大规模进行时,可以使用特别定购的混合机(Blender),或者还可以与茶叶的量相适地反复进行混合机操作。可以确认通过重复操作得到的饮料的味道、香气、成分与未进行重复操作的制法在味道、香气、成分方面没有不同。生茶叶的粉碎只要能够粉碎生茶叶即可,可以使用任意设备,例如可以使用混合机、Ultramizer、锤碎机、均化器等,特别优选混合机(Blender)。
粉碎处理后,在不使茶叶与水分离的情况下将混合物静置、或者进行半厌氧搅拌。本说明书中所谓半厌氧搅拌,是指在不混入空气的状态下将茶叶与水混合,例如可以如下进行:使用混合机、搅拌器、旋转板、转瓶(bottle roller)等,以不使空气混入液体中的速度进行旋转。不需要特别地进行排气或阻断空气。特别优选使用搅拌器轻轻地搅拌。向生茶叶中加入水粉碎时,存在于茶叶细胞中的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单宁酶、水解酶、以及各种茶成分即儿茶素类、咖啡因等成分浸入到水中。将浸入了上述酶及成分的液体静置或半厌氧地搅拌时,在上述酶的作用下,儿茶素类转化为茶黄素类。
过氧化物酶为在过氧化氢的存在下使茶黄素生成的酶。在上述情况下,由于通过代谢生成过氧化氢,所以可以不从外部进行添加。另一方面,多酚氧化酶为在氧的存在下使茶黄素生成的酶,但由于静置时氧的供给被切断,所以在溶解存在于水中的氧被消耗完后不能发挥作用。因此,静置培养法中,与茶黄素生成有关的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中,多酚氧化酶的作用低。单宁酶可以切断儿茶素类及茶黄素类的没食子酸酯基。另外,没食子酸酯基还可以通过水解酶的作用被切断。静置培养时,由于氧供给被切断,所以主要是过氧化物酶发挥作用,儿茶素类转化为以茶黄素为主要成分的茶黄素类(TF、TF3G、TF3’G、TFDG)。进而,长时间静置时,水解酶与过氧化物酶一同发挥作用,进行TF3G、TF3’G、TFDG的水解反应,完全转化为TF。伴随该反应,生成没食子酸。此时,EGCG之间在彼此的焦酚环之间脱氢进行缩合,从而生成聚酯型儿茶素A,EGCG和EGC在彼此的焦酚环之间脱氢进行缩合,从而生成聚酯型儿茶素B。通过进行半厌氧搅拌也可以与静置培养法同样地进行酶反应。需要注意的是搅拌需非常缓慢地进行,不要混入空气。
长时间静置的情况下,一般认为也进行下述反应。首先,通过过氧化物酶的酶反应由EC和EGC生成TF。另一方面,与TF无关的ECG及EGCG在单宁酶或水解酶作用下切断没食子酸酯基,转化为EC及EGC,然后,通过过氧化物酶转化为TF。虽然水解反应为平衡反应,但一般认为由于通过水解得到的EC及EGC在过氧化物酶作用下转化为茶黄素,所以伴随着EC及EGC的消耗,平衡反应向右倾斜,进行ECG及EGCG的水解反应。通过半厌氧搅拌也可以与长时间静置培养法同样地进行酶反应。需要注意的是搅拌需非常缓慢地进行,不要混入空气。
静置时间根据使用的茶叶的种类、含有水分、保存状态等而不同,优选为15分钟以上、较优选为24小时以上、更优选为48小时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120小时以上。静置时间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一边监测茶黄素类的生成一边在合适的时间停止反应。静置温度只要在能够使酶发挥作用的温度范围内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为10℃至40℃,优选为20℃至30℃。利用搅拌器进行搅拌时,经20分钟至数小时全部儿茶素类转化为茶黄素。但是,连续长时间进行搅拌器搅拌时,茶黄素会进一步通过酶反应转化为茶玉红精(thearubigin)等,茶黄素的量急剧减少,因此搅拌时间优选为24小时以内。
向生茶叶中加入的水的量,可以根据使用的茶叶的种类、含有水分、保存状态等适当选择,优选相对于1g生茶叶为5ml至500ml,较优选为7ml至200ml,更优选为10ml至100ml。少于5ml时,茶黄素的生成量降低;大于500ml时,所得发酵茶饮料的风味变少。另外,除了水之外、或者代替水还可以使用绿茶提取液。作为绿茶提取液,可以使用下述含有儿茶素类的水溶液:向经加热处理的绿茶茶叶中加入水、经提取得到的液体;向经加热处理的绿茶茶叶中加入水,进行提取、浓缩得到茶提取物,向茶提取物中添加水得到的液体;向茶提取物中添加水得到的液体等。
向刚采摘后的薮北茶的夏茶生叶中加入水,利用混合机粉碎1分钟后,静置24小时,结果儿茶素类转化为茶黄素类,生成TF、TF3G、TF3’G及TFDG。静置120小时时,4种儿茶素类均转化为茶黄素、聚酯型儿茶素A及B。另外,向刚采摘后的薮北茶的夏茶的生叶中加入水,利用混合机粉碎3分钟后,静置24小时,结果儿茶素类转化为茶黄素类,生成TF、TF3G、TF3’G及TFDG。静置120小时时,4种儿茶素类均转化为以茶黄素为主要成分的TF3G、TF3’G、TFDG及聚酯型儿茶素A及B。一般认为粉碎时间短时,由于浸入水中的4种茶黄素的含量适量,所以在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单宁酶或水解酶作用下进行反应,全部儿茶素类转化为茶黄素。另一方面,粉碎时间长时,由于浸入水中的4种茶黄素含量过多,所以即使长时间静置也无法完全地进行水解,虽然含有较多茶黄素,但也残留有茶黄素的没食子酸酯。
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得到的发酵茶为鲜明的橙色、且甜味、香气优异、基本没有苦涩味、味道醇厚。另外,EGCG、ECG的没食子酸酯基被切断后生成的没食子酸非常多,除茶黄素、聚酯型儿茶素A及B的功能性成分之外,多酚的量也较多,为非常多地含有抗氧化活性、抗癌促进活性、抗肥胖效果非常高的没食子酸的发酵茶。需要说明的是,多酚的量是减去根据Folin-Denis法求出的儿茶素量得到的值。
静置培养所期望的时间后,将反应液过滤,除去固态成分。过滤可以为自然过滤可以在减压条件下进行抽滤。或者还可以通过离心分离除去固态成分。利用搅拌器进行搅拌时,可以在搅拌后立即过滤反应液,但在搅拌后迅速在冰箱中静置1日或2日时香气、味道均良好。所得溶液呈现鲜红色或橙色。将该溶液装瓶,盖上用铝箔等制成的盖子使香气不挥发,在95℃至100℃下于开水中煎煮约5分钟至10分钟后,在室温下放置,由此可以得到发酵茶饮料。或者也可以进行高压釜处理。也可以根据需要加入抗坏血酸钠等抗氧化剂。工业生产上按比例放大实施本发明时,通过常规方法进行粗过滤后,使用夏普勒斯离心机(Sharples centrifuge)等进行过滤。为罐装饮料的情况下,按照食品卫生法的规定进行蒸馏杀菌。PET瓶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热密封填充方式进行板式杀菌、管式杀菌。进行加热处理后,经减压浓缩、喷雾干燥、冷冻干燥等浓缩工序,制成浓缩液或提取物粉末。上述物质在各种形态的食品及HealthCare产品等补品、糖果点心、药品、食品工业等所有领域中可以作为原料提供。
本说明书中公开引用的全部专利及参考文献的内容均作为参照引入本说明书。
实施例
以下根据实施例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以下实施例中,EC、ECG、EGC、EGCG、TF、TF3G、TF3’G及TFDG的分析使用HPLC装置(JASCO(株)、PU-980、UV-970)和ODS120A(TOSO,4.6mm×250mm)柱。HPLC的条件如下:
溶剂:(乙腈∶乙酸乙酯∶0.05%H3PO4=21∶3∶76);
流速:1.0ml/min;
温度:25℃。
检测在UV280nm处进行。制作各标准曲线进行测定。
实施例1(使用生茶叶5倍量的水进行粉碎1分钟后静置120小时的例子)
向7月18日采摘的20g薮北茶叶中加入100ml蒸馏水,使用家庭用混合机粉碎1分钟后,转移至100ml三角烧瓶中,盖上用铝箔制盖子,在室温下静置120小时。进行抽滤,将所得滤液转移至玻璃瓶中,盖上铝箔制盖子后,在100℃下于开水中煎煮10分钟后,在室温下放置。利用HPLC进行分析,以100g生叶进行换算的结果是,TF为200mg(0.2%),咖啡因为282mg(0.28%)。
实施例2(使用生茶叶10倍量的水进行粉碎1分钟后静置120小时的例子)
向7月18日采摘的9.6g薮北茶叶中加入100ml蒸馏水,使用家庭用混合机粉碎1分钟后,转移至100ml三角烧瓶中,盖上铝箔制盖子,在室温下静置120小时。进行抽滤,将所得滤液转移至玻璃瓶中,盖上铝箔制盖子后,在100℃下于开水中煎煮10分钟后,在室温下放置。利用HPLC进行分析,以100g生叶进行换算的结果是,TF为400mg(0.4%),咖啡因为440mg(0.44%)。
实施例3(使用生茶叶80倍量的水进行粉碎1分钟后静置120小时的例子)
向7月18日采摘的9.6g薮北茶叶中加入800ml蒸馏水,使用家庭用混合机粉碎1分钟后,转移至1000ml三角烧瓶中,盖上铝箔制盖子,在室温下静置120小时。进行抽滤,将所得滤液转移至玻璃瓶中,盖上铝箔制盖子后,在100℃下于开水中煎煮10分钟后,在室温下放置。利用HPLC进行分析,以100g生叶进行换算的结果是,TF为780mg(0.78%),咖啡因为435mg(0.44%)。
实施例4(使用生茶叶10倍量的水进行粉碎3分钟后静置120小时的例子)
向7月18日采摘的10.0g薮北茶叶中加入100ml蒸馏水,使用家庭用混合机粉碎3分钟后,转移至100ml三角烧瓶中,盖上铝箔制盖子,在室温下静置120小时。进行抽滤,将所得滤液转移至玻璃瓶中,盖上铝箔制盖子后,在100℃下于开水中煎煮10分钟后,在室温下放置。利用HPLC进行分析,以100g生叶进行换算的结果是,TF为350mg(0.35%),TF3G为25.1mg(0.025%),TF3’G为12.0mg(0.012%),TFDG为7.1mg(0.007%),咖啡因为307mg(0.31%)。
实施例5(使用生茶叶80倍量的水进行粉碎3分钟后静置120小时的例子)
向7月18日采摘的9.70g薮北茶叶中加入800ml蒸馏水,使用家庭用混合机粉碎3分钟,转移至1000ml三角烧瓶中,盖上铝箔制盖子,在室温下静置120小时。进行抽滤,将所得滤液转移至玻璃瓶中,盖上铝箔制盖子后,在100℃下于开水中煎煮10分钟后,在室温下放置。利用HPLC进行分析,以100g生叶进行换算的结果是,TF为630mg(0.63%),TF3G为78.2mg(0.078%),TF3’G为20.0mg(0.020%),TFDG为32.1mg(0.032%),咖啡因435mg(0.44%)。
实施例6(使用为冷冻生茶叶5倍量的水进行粉碎1分钟后进行搅拌器搅拌按比例放大的例子)
将6月25日采摘的480g薮北茶叶进行铝制真空热封,于-78℃冷冻保存。向冷冻保存1周后的120g茶叶中加入4升水,使用工业用混合机(高速)粉碎1分钟,转移至30升不锈钢槽中。重复上述操作4次,将全部茶叶(480g)粉碎,最后添加9升水使水的总量为25升。之后,使用工业用搅拌器轻轻地搅拌40分钟。进行粗过滤后,添加抗坏血酸钠进行过滤,过滤后进行蒸馏杀菌。利用HPLC进行分析,以1Kg茶叶进行换算的结果是,TF为3.5g(0.35%),没食子酸为5.0g(0.5%),咖啡因为7.4g(0.74%),多酚(PPh)(Folin-Denis法)为12.7g(1.3%)。
实施例7(使用水及经热加工的绿茶叶的提取液代替水的例子)
用2升水提取经加热加工的冬茶(50g),向所得液体中加入100g冷冻茶叶(6月25日采摘的茶叶),使用工业用混合机(高速)粉碎1分钟,在工业用混合机中轻轻地搅拌40分钟使水面不晃动。之后,在冰箱中保存2日,放置直到味道温和。之后,进行粗过滤后,添加抗坏血酸钠进行过滤。过滤后进行蒸馏杀菌。利用HPLC进行分析,结果是在2升的饮料中含有1.2g TF、1.6g没食子酸、2.6g咖啡因。
实施例8(制造的饮料的浓缩粉末的例子)
向7月18日采摘的7.7g薮北茶叶中加入350ml水,使用家庭用混合机粉碎1分钟后,转移至500ml三角烧瓶中,盖上铝箔制盖子,在室温下静置120小时。进行抽滤,将所得滤液转移至玻璃瓶中,盖上铝箔制盖子后,在100℃下于开水中煎煮10分钟后,进行冷冻干燥,得到1.5g产物。在该1.5g产物中作为主要成分含有15mg TF、22mg没食子酸、37.1mg咖啡因、315mg多酚类(Folin-Denis法)。
实施例9(使用茎的例子)
向7月15日采摘的20.5g红富贵的茎中加入300ml水,使用工业用混合机粉碎1分钟后,转移至100ml三角烧瓶中,轻轻地搅拌2小时。进行粗过滤后,添加抗坏血酸钠进行过滤。过滤后进行蒸馏杀菌。以100g的生茎换算,得到30mg(0.03%)TF,96mg(0.1%)咖啡因。
比较例1(在空气中粉碎的比较例)
将2007年7月18日采摘的薮北茶叶的9.6g茶叶在混合机中粉碎1分钟后,加入100ml蒸馏水,转移至100ml三角烧瓶中,盖上铝箔制盖子,在室温下静置120小时。进行抽滤,将所得滤液转移至玻璃瓶中,盖上铝箔制盖子后,在100℃下于开水中煎煮10分钟后,在室温下放置。利用HPLC进行分析,以100g生叶进行换算的结果是,TF为150mg(0.15%),咖啡因为150mg(0.15%)。
由100名评价人员对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得到的茶饮料的香气、水色、浓度感、甜味、苦涩味进行评价。
实施例1、6
香气:温和的芳香
水色:适度的橙色
浓度感:浓度感稍弱
苦涩味:非常弱
甜味:甜味稍弱
综合评价:感受到了由温和的芳香带来的满足感,并且含在口中时苦涩味非常弱,而浓度感、甜味感稍不足,但饮用时很清淡。
实施例2、3、
香气:温和的芳香
水色:深橙色
浓度感:适度
苦涩味:非常弱
甜味:适度的甜味
酸味:评价人员基本上均没有感到酸味,但一部分味觉优异的评价人员猜中说感到没食子酸的酸味。所有评价人员均评价为清爽的酸味。
综合评价:感受到了由温和的芳香带来的满足感,并且含在口中时苦涩味非常弱,具有浓度感、甜味感,可以期待满意的效果,整体的平衡性非常好。
实施例4、5
香气:温和的芳香
水色:深橙色
浓度感:适度
苦涩味:稍感到苦
甜味:适度的甜味
酸味:没有感到酸味
综合评价:感受到了由温和的芳香带来的满足感,并且含在口中时苦涩味非常弱,具有浓度感、甜味感,可以期待满意的效果,整体的平衡性非常良好。
比较例1
香气:香气弱
水色:深橙色
浓度感:适度
苦涩味:感到苦味
甜味:甜味弱
综合评价:香气弱、含在口中时感到苦涩味,基本没有感到甜味。
Figure BPA00001231454200141

Claims (11)

1.一种发酵茶饮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向生茶叶中加入水,用混合机粉碎后,静置120小时以上或半厌氧搅拌40分钟以上,进行培养,然后除去固态成分进行加热处理,得到发酵茶饮料。
2.一种发酵茶浓缩物的制造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生茶叶中加入水,用混合机粉碎后,静置120小时以上或半厌氧搅拌40分钟以上,进行培养,然后除去固态成分进行加热处理,接着进行浓缩。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生茶叶5倍(重量)以上的水的存在下进行培养。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生茶叶5倍(重量)以上的水的存在下进行培养。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在生茶叶7倍(重量)以上的水的存在下进行培养。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在生茶叶7倍(重量)以上的水的存在下进行培养。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粉碎时间为1秒至3分钟。
8.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作为生茶叶使用茶叶的茎。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作为生茶叶使用茶叶的茎。
10.一种发酵茶饮料,所述发酵茶饮料如下得到:向生茶叶中加入水,用混合机粉碎后,静置120小时以上或半厌氧搅拌40分钟以上,进行培养,然后除去固态成分进行加热处理。
11.一种发酵茶浓缩物,所述发酵茶浓缩物如下得到:向生茶叶中加入水,用混合机粉碎后,静置120小时以上或半厌氧搅拌40分钟以上,进行培养,然后除去固态成分进行加热处理,接着进行浓缩。
CN200980110963.4A 2008-03-28 2009-03-27 富含茶黄素类的发酵茶饮料的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806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87491 2008-03-28
JP2008087491 2008-03-28
PCT/JP2009/001391 WO2009119109A1 (ja) 2008-03-28 2009-03-27 テアフラビン類を豊富に含む発酵茶飲料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80614A CN101980614A (zh) 2011-02-23
CN101980614B true CN101980614B (zh) 2013-04-24

Family

ID=411133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10963.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80614B (zh) 2008-03-28 2009-03-27 富含茶黄素类的发酵茶饮料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064851A1 (zh)
JP (1) JP5472092B2 (zh)
CN (1) CN101980614B (zh)
GB (1) GB2471250B (zh)
TW (1) TW201012396A (zh)
WO (1) WO200911910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35461A (zh) * 2013-10-11 2014-01-29 集美大学 茶叶的酶法二次加工方法
CN106819243A (zh) * 2017-01-19 2017-06-13 合肥观云阁商贸有限公司 增强免疫绿茶饮料的生产方法
CN106819251A (zh) * 2017-01-19 2017-06-13 合肥观云阁商贸有限公司 绿茶鲜茶饮料的生产方法
CN106798046A (zh) * 2017-01-19 2017-06-06 合肥观云阁商贸有限公司 茶叶薯尖绿茶饮料的制备方法
CN114015733B (zh) * 2021-11-12 2023-08-08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聚酯型儿茶素的酶盐偶联催化合成方法
CN114009546A (zh) * 2021-11-12 2022-02-08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富含聚酯型儿茶素的冷溶型速溶红茶的加工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429407A (fr) * 1963-11-27 1967-01-31 Nestle Sa Procédé de fabrication d'extraits de thé
JPS5030717A (zh) * 1973-07-21 1975-03-27
GB1478139A (en) * 1973-07-27 1977-06-29 Brooke Bond Liebig Ltd Manufacture of tea
US4051264A (en) * 1975-09-05 1977-09-27 Thomas J. Lipton, Inc. Cold water extractable tea leaf and process
ATE199118T1 (de) * 1995-09-04 2001-02-15 Unilever Nv Verfahren zur farbvertiefung in nahrungsmitteln auf teebasis
EP1574136B1 (en) * 2004-03-12 2007-11-14 Nippon Supplement, Inc. Process for preparing fermented tea and composition
JP4696302B2 (ja) * 2005-11-28 2011-06-08 財団法人浜松科学技術研究振興会 テアフラビン類の合成方法
JP4701328B2 (ja) * 2006-02-02 2011-06-15 長崎県 発酵茶葉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発酵茶葉抽出物ならびに飲食品
JP4537352B2 (ja) * 2006-07-06 2010-09-01 株式会社レッツ プーアール茶の製造方法
CN101096693B (zh) * 2007-07-26 2010-04-21 桂林莱茵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从新鲜绿茶制备茶黄素、茶红素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GB201018191D0 (en) 2010-12-15
CN101980614A (zh) 2011-02-23
JPWO2009119109A1 (ja) 2011-07-21
GB2471250A (en) 2010-12-22
TW201012396A (en) 2010-04-01
WO2009119109A1 (ja) 2009-10-01
US20110064851A1 (en) 2011-03-17
JP5472092B2 (ja) 2014-04-16
GB2471250B (en) 2013-0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Pou Fermentation: The key step in the processing of black tea
CN101848644B (zh) 生产茶产品的方法
TWI418302B (zh) 茶菁粉末及其應用
EP0939593B1 (en) Black leaf tea
CN101048069B (zh) 具有抗氧化剂的消耗性组合物
JP5472093B2 (ja) 発酵茶飲料の製造法
CN101980614B (zh) 富含茶黄素类的发酵茶饮料的制造方法
JP6294676B2 (ja) 茶抽出液の製造方法
JP5686946B2 (ja) 飲料
JP2009171964A (ja) ポリフェノール高含有紅茶飲料及びその製造法
JP6029546B2 (ja) 飲料
Moodley et al. Nutritional quality and acceptability of Buddleja saligna herbal tea
JP5233567B2 (ja) 飲料
JP2008193983A (ja) 茶抽出物の製造方法
JP2017195782A (ja) 香味が改善された緑茶系飲料
TW201446146A (zh) 茶葉及其製造方法
JP5155093B2 (ja) 容器詰玄米茶飲料
Kilel Optimization of brewing, processing conditions and their effects on the chemical and sensory quality of purple-leafed Kenyan tea
JP2012507993A (ja) 茶組成物
Sanjaya et al. Black Tea: A Comprehensive Review
Gramza-Michałowska et al. Commodity feature and antiradical capacity of Pu Erh tea leaves available on Polish market
JP5841840B2 (ja) 苦味抑制剤
JP2003023966A (ja) 緑茶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U JOURNAL OF POLISH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424

Termination date: 2014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