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74028A - 含钛苯基半笼型倍半硅氧烷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含钛苯基半笼型倍半硅氧烷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74028A
CN101974028A CN 201010294764 CN201010294764A CN101974028A CN 101974028 A CN101974028 A CN 101974028A CN 201010294764 CN201010294764 CN 201010294764 CN 201010294764 A CN201010294764 A CN 201010294764A CN 101974028 A CN101974028 A CN 1019740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enyl
half cage
dehydrated alcohol
volume ratio
type silsesquiox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29476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74028B (zh
Inventor
秦伟
方亮
吴晓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01029476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74028B/zh
Publication of CN1019740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740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740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740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lymers With Sulfur, Phosphorus Or Metals In The Main Chain (AREA)

Abstract

含钛苯基半笼型倍半硅氧烷的制备方法,它涉及苯基半笼型倍半硅氧烷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制备倍半硅氧烷-二氧化钛杂化聚合物的方法易发生共沉淀副反应的问题。本方法:首先向一苯基三甲氧基硅氧烷、无水乙醇和乙酸混合液中滴加水,并经加热回流及陈化后得到苯基半笼型七聚倍半硅氧烷;然后钛酸四丁酯制备二氧化钛溶胶;最后将二氧化钛溶胶滴入苯基半笼型七聚倍半硅氧烷中,在8℃~12℃的条件下保持40h~50h,得到的溶胶干燥后,得到含钛苯基半笼型倍半硅氧烷。本发明没有副反应,得到的目标产物纯净,聚合物中没有二氧化钛和倍半硅氧烷的沉淀。可用于树脂聚合物的增强改性材料。

Description

含钛苯基半笼型倍半硅氧烷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苯基半笼型倍半硅氧烷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苯基半笼型倍半硅氧烷是以硅和氧为骨架联接成的环状纳米级笼型分子,外部连接苯基取代基,同时苯基半笼型倍半硅氧烷的物理尺寸与大多数聚合物在同一数量级上。它们的尺寸与最细小的硅粉颗粒相近,其作用相当于纳米尺度的增强纤维,从而产生了极强的抗热变形能力,同时与其他的硅粉、有机硅化合物及填充剂相比,笼型骨架外部的苯基大大提高了与聚合物的化学相容性,可以通过化学键与聚合物链相连,当苯基半笼型倍半硅氧烷加入单体形式或共聚物形式的树脂后,苯基半笼型倍半硅氧烷的笼型分子会粘结在聚合物链的两端,形成一个连续的大分子链,并在整个材料中形成交联网状结构,提高聚合物的使用温度、力学性能及阻燃性,降低聚合物的介电常数等。因此,苯基半笼型倍半硅氧烷是一种重要的聚合物增强改性材料。
现有的公开日为2008年11月5日、公开号为CN101300289A的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国际专利PCT/US2006/041662公布了一种倍半硅氧烷-二氧化钛杂化聚合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将有机钛酸酯的惰性溶剂溶液和倍半硅氧烷聚合物的惰性溶液相结合形成中间体,然后再将水加入至中间体中,形成倍半硅氧烷-二氧化钛杂化聚合物。然而这种制备方法的反应条件不易控制,往往由于反应条件控制不当,有共沉淀副反应发生,即钛酸酯、带有活性基团的硅氧烷单体单独发生水解缩聚反应,得到的产物仅仅是二氧化钛和低聚倍半硅氧烷沉淀的机械混合物,或者所得到的倍半硅氧烷-二氧化钛杂化聚合物产率很低,以至于反应不完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的制备倍半硅氧烷-二氧化钛杂化聚合物的方法易发生共沉淀副反应的问题,而提供含钛苯基半笼型倍半硅氧烷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含钛苯基半笼型倍半硅氧烷的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一、按一苯基三甲氧基硅氧烷与无水乙醇的体积比为1∶4.5~5.5、一苯基三甲氧基硅氧烷与乙酸的体积比为1∶0.025~0.035、一苯基三甲氧基硅氧烷与水的体积比为1∶3~4的比例称取一苯基三甲氧基硅氧烷、无水乙醇、乙酸和水;二、先将步骤一称取的一苯基三甲氧基硅氧烷、无水乙醇与乙酸加入到具有回流搅拌装置的容器中,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液体,然后在搅拌的条件下,将步骤一称取的水以30滴/分钟~35滴/分钟的速度滴入混合液体中;三、升温至温度为78℃~83℃并保持回流60h~65h,然后将得到的混合物在室温下静置陈化40h~50h,混合物分层,将上层的物质分离出来,得到苯基半笼型七聚倍半硅氧烷;四、按钛酸四丁酯与无水乙醇的体积比为1∶2.0~2.5,钛酸四丁酯与乙酸混合液的体积比为1∶1~1.2的比例称取钛酸四丁酯、无水乙醇与乙酸混合液,其中乙酸混合液是由乙酸、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按体积比为1∶2∶20混合而成的;五、将步骤四称取的钛酸四丁酯和无水乙醇加入到容器中,混合均匀,然后在搅拌条件下,将步骤四称取的乙酸混合液滴入到钛酸四丁酯和无水乙醇的混合溶液,在400转/分钟~450转/分钟的速度下搅拌30min~40min,得到二氧化钛溶胶;六、按二氧化钛溶胶与苯基半笼型七聚倍半硅氧烷的体积比为1∶7.5~8.5将步骤五得到的二氧化钛溶胶60滴/分钟~80滴/分钟的速度加入到步骤三得到的苯基半笼型七聚倍半硅氧烷中,然后在温度为8℃~12℃的条件下保持40h~50h,得到含钛元素的苯基半笼型倍半硅氧烷溶胶;七、将步骤六得到的含钛元素的苯基半笼型倍半硅氧烷溶胶在温度为90℃~110℃条件下干燥3.5h~4h,得到含钛苯基半笼型倍半硅氧烷。
本发明的含钛苯基半笼型倍半硅氧烷的制备原理如下:
首先以一苯基三甲氧基硅氧烷为原料,乙酸为催化剂,乙醇为溶剂,合成苯基半笼型七聚倍半硅氧烷:
Figure BDA0000027285200000021
然后再以钛酸四丁酯为原料,乙酸为催化剂,乙醇为溶剂,制备二氧化钛溶胶,:
Ti(OC4H9)4+4H2O→Ti(OH)4+4C4H9OH
最后由苯基半笼型七聚倍半硅氧烷和二氧化钛溶胶的共水解缩聚反应合成含钛苯基半笼型倍半硅氧烷:
Figure BDA0000027285200000031
本发明由二氧化钛与苯基半笼型七聚倍半硅氧烷笼型骨架通过共缩水聚合反应,得到含有Si-O-Ti键的笼型聚合物,反应过程中通过控制第三步的陈化时间可以有效地避免四聚、六聚等低聚合物的影响,进而使反应物更加完全的转化为七聚倍半硅氧烷,通过控制第四步中乙酸催化剂的用量,可以改变所形成的Ti(OH)4溶胶的稳定性,使Ti(OH)4溶胶具有更强的反应活性,而Ti(OH)4溶胶本身不易交联形成凝胶。由于高温时二氧化钛溶胶也容易相互交联而形成凝胶,产生二氧化钛沉淀,从而不能与七聚半笼型倍半硅氧烷中的羟基有效的发生脱水缩聚反应,所以通过控制第六步骤中的低温条件下共缩水聚合可以有效地防止二氧化钛和倍半硅氧烷各自沉淀形成机械混合物,从而使反应没有副反应发生,得到纯净的目标产物----含钛苯基半笼型倍半硅氧烷,聚合物中没有二氧化钛和倍半硅氧烷的沉淀,而且含钛苯基半笼型倍半硅氧烷的收率为70%~75%。
由于含钛苯基半笼型倍半硅氧烷具有特殊的笼状结构,其分子量与分子尺寸均较一般的无机填料大,使之具有控制主链运动的能力,它的引入将大大阻碍聚合物链段的运动,因此,含钛苯基半笼型倍半硅氧烷既可以提高树脂基聚合物的使用温度又可以改善树脂基体的韧性,可以用于环氧树脂、聚酰亚胺、双马来酰亚胺和氰酸酯树脂等的增强改性材料,可以提高聚合物的使用温度、力学性能、阻燃性及降低聚合物的介电常数等。
附图说明
图1是具体实施方式十六经步骤三得到的粉状的苯基半笼型七聚倍半硅氧烷的傅立叶红外扫描谱图;图2是具体实施方式十六制备的含钛苯基半笼型倍半硅氧烷的傅立叶红外扫描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的含钛苯基半笼型倍半硅氧烷的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一、按一苯基三甲氧基硅氧烷与无水乙醇的体积比为1∶4.5~5.5、一苯基三甲氧基硅氧烷与乙酸的体积比为1∶0.025~0.035、一苯基三甲氧基硅氧烷与水的体积比为1∶3~4的比例称取一苯基三甲氧基硅氧烷、无水乙醇、乙酸和水;二、先将步骤一称取的一苯基三甲氧基硅氧烷、无水乙醇与乙酸加入到具有回流搅拌装置的容器中,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液体,然后在搅拌的条件下,将步骤一称取的水以30滴/分钟~35滴/分钟的速度滴入混合液体中;三、升温至温度为78℃~83℃并保持回流60h~65h,然后将得到的混合物在室温下静置陈化40h~50h,混合物分层,将上层的物质分离出来,得到苯基半笼型七聚倍半硅氧烷;四、按钛酸四丁酯与无水乙醇的体积比为1∶2.0~2.5,钛酸四丁酯与乙酸混合液的体积比为1∶1~1.2的比例称取钛酸四丁酯、无水乙醇与乙酸混合液,其中乙酸混合液是由乙酸、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按体积比为1∶2∶20混合而成的;五、将步骤四称取的钛酸四丁酯和无水乙醇加入到容器中,混合均匀,然后在搅拌条件下,将步骤四称取的乙酸混合液滴入到钛酸四丁酯和无水乙醇的混合溶液,在400转/分钟~450转/分钟的速度下搅拌30min~40min,得到二氧化钛溶胶;六、按二氧化钛溶胶与苯基半笼型七聚倍半硅氧烷的体积比为1∶7.5~8.5将步骤五得到的二氧化钛溶胶60滴/分钟~80滴/分钟的速度加入到步骤三得到的苯基半笼型七聚倍半硅氧烷中,然后在温度为8℃~12℃的条件下保持40h~50h,得到含钛元素的苯基半笼型倍半硅氧烷溶胶;七、将步骤六得到的含钛元素的苯基半笼型倍半硅氧烷溶胶在温度为90℃~110℃条件下干燥3.5h~4h,得到含钛苯基半笼型倍半硅氧烷。
本实施方式由二氧化钛与苯基半笼型七聚倍半硅氧烷笼型骨架通过共缩水聚合反应,得到含有Si-O-Ti键的笼型聚合物,反应过程中通过控制第三步的陈化时间可以有效地避免四聚、六聚等低聚合物的影响,进而使反应物更加完全的转化为七聚倍半硅氧烷,通过控制第四步中乙酸催化剂的用量,可以改变所形成的Ti(OH)4溶胶的稳定性,使Ti(OH)4溶胶具有更强的反应活性,而Ti(OH)4溶胶本身不易交联形成凝胶。由于高温时二氧化钛溶胶也容易相互交联而形成凝胶,产生二氧化钛沉淀,从而不能与七聚半笼型倍半硅氧烷中的羟基有效的发生脱水缩聚反应,所以通过控制第六步骤中的低温条件下共缩水聚合可以有效地防止二氧化钛和倍半硅氧烷各自沉淀形成机械混合物,从而使反应没有副反应发生,得到纯净的目标产物----含钛苯基半笼型倍半硅氧烷,聚合物中没有二氧化钛和倍半硅氧烷的沉淀,而且含钛苯基半笼型倍半硅氧烷的收率为70%~75%。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步骤一中按一苯基三甲氧基硅氧烷与无水乙醇的体积比为1∶4.6~5.3、一苯基三甲氧基硅氧烷与乙酸的体积比为1∶0.027~0.033、一苯基三甲氧基硅氧烷与水的体积比为1∶3.2~3.8的比例称取一苯基三甲氧基硅氧烷、无水乙醇、乙酸和水。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步骤一中按一苯基三甲氧基硅氧烷与无水乙醇的体积比为1∶5.0、一苯基三甲氧基硅氧烷与乙酸的体积比为1∶0.030、一苯基三甲氧基硅氧烷与水的体积比为1∶3.5的比例称取一苯基三甲氧基硅氧烷、无水乙醇、乙酸和水。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二中的水的滴速为31滴/分钟~34滴/分钟。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二中的水的滴速为33滴/分钟。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三中升温至温度为79℃~82℃并保持回流61h~64h,然后将得到的混合物在室温下静置陈化42h~48h。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七: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三中升温至温度为80℃并保持回流63h,然后将得到的混合物在室温下静置陈化45h。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八: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七之一不同的是步骤四中按钛酸四丁酯与无水乙醇的体积比为1∶2.1~2.4,钛酸四丁酯与乙酸混合液的体积比为1∶1.05~1.15的比例称取钛酸四丁酯、无水乙醇与乙酸混合液。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七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九: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七之一不同的是步骤四中按钛酸四丁酯与无水乙醇的体积比为1∶2.3,钛酸四丁酯与乙酸混合液的体积比为1∶1.10的比例称取钛酸四丁酯、无水乙醇与乙酸混合液。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七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九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五中在410转/分钟~440转/分钟的速度下搅拌32min~38min。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九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一: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九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五中在430转/分钟的速度下搅拌35min。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九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十一之一不同的是步骤六中按二氧化钛溶胶与苯基半笼型七聚倍半硅氧烷的体积比为1∶7.6~8.3,将步骤五得到的二氧化钛溶胶65滴/分钟~75滴/分钟的速度加入到步骤三得到的苯基半笼型七聚倍半硅氧烷中,然后在温度为9℃~11℃的条件下保持42h~48h,得到含钛元素的苯基半笼型倍半硅氧烷溶胶。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十一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十一之一不同的是步骤六中按二氧化钛溶胶与苯基半笼型七聚倍半硅氧烷的体积比为1∶8.0,将步骤五得到的二氧化钛溶胶70滴/分钟的速度加入到步骤三得到的苯基半笼型七聚倍半硅氧烷中,然后在温度为10℃的条件下保持45h,得到含钛元素的苯基半笼型倍半硅氧烷溶胶。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十一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十三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七中溶胶在温度为92℃~108℃条件下干燥3.6h~3.8h。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十三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十三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七中溶胶在温度为100℃条件下干燥3.7h。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十三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六:本实施方式的含钛苯基半笼型倍半硅氧烷的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一、按一苯基三甲氧基硅氧烷与无水乙醇的体积比为1∶5.1、一苯基三甲氧基硅氧烷与乙酸的体积比为1∶0.028、一苯基三甲氧基硅氧烷与水的体积比为1∶3.5的比例称取一苯基三甲氧基硅氧烷、无水乙醇、乙酸和水;二、先将步骤一称取的一苯基三甲氧基硅氧烷、无水乙醇与乙酸加入到具有回流搅拌装置的容器中,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液体,然后在搅拌的条件下,将步骤一称取的水以30滴/min的速度滴入混合液体中;三、将步骤二的混合液体升温至温度为80℃并保持回流60h,然后将得到的混合物在室温下静置陈化48h,混合物分层,将上层的物质分离出来,得到苯基半笼型七聚倍半硅氧烷;四、按钛酸四丁酯与无水乙醇的体积比为1∶2,钛酸四丁酯与乙酸混合液的体积比为1∶1的比例称取钛酸四丁酯、无水乙醇与乙酸混合液,其中乙酸混合液是由乙酸、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按体积比为1∶2∶20混合而成的;五、将步骤四称取的钛酸四丁酯和无水乙醇加入到容器中,混合均匀,然后在搅拌条件下,将步骤四称取的乙酸混合液滴入到钛酸四丁酯和无水乙醇的混合溶液中,在400转/min的速度下搅拌40min,得到二氧化钛溶胶;六、按二氧化钛溶胶与苯基半笼型七聚倍半硅氧烷的体积比为1∶8,将步骤五得到的二氧化钛溶胶60滴/min的速度加入到步骤三得到的苯基半笼型七聚倍半硅氧烷中,然后在温度为10℃的条件下保持48h,得到含钛元素的苯基半笼型倍半硅氧烷溶胶;七、将步骤六得到的含钛元素的苯基半笼型倍半硅氧烷溶胶在温度为100℃条件下干燥3.5h,得到含钛苯基半笼型倍半硅氧烷。
本实施方式经步骤三得到的白色粉状的苯基半笼型七聚倍半硅氧烷的傅立叶红外扫描谱图如图1所示,由图1可以看出,1136cm-1是Si-O-Si不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1109cm-1为笼形结构特有的Si-O-Si不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说明硅氧烷发生了缩聚反应;494cm-1为Si-O骨架对称变形振动吸收峰;而1595cm-1、1430cm-1是苯环骨架吸收振动峰;698cm-1、737cm-1处的吸收峰说明苯环只有一个位置被取代;886cm-1、3052cm-1为苯环上氢的吸收振动峰;而3408cm-1、3626cm-1处较弱的吸收峰分别是-OH和Si-OH的特征吸收峰,这两种基团的含量较少。推知苯基半笼型七聚倍半硅氧烷的结构为:
Figure BDA0000027285200000071
本实施方式的制备的含钛苯基半笼型倍半硅氧烷的傅立叶红外扫描谱图如图2所示,而纯TiO2中的Ti-O-Ti键的红外吸收峰应该在400-800cm-1之间,并且峰型既强又宽。从图2可以看出,在400-800cm-1之间分布着不同的尖锐的吸收峰,其中包括495cm-1的Si-O骨架对称变形振动吸收峰;698cm-1、738cm-1处苯环上取代基的吸收峰,并没有出现Ti-O-Ti键的强且宽的吸收峰,由此,可说明产品聚合物中没有二氧化钛沉淀的存在,而在900cm-1至960cm-1之间有较宽的吸收带,在930cm-1处出现了Si-O-Ti的吸收峰,3626cm-1处的Si-OH的特征吸收峰消失,表明Si已经完全形成笼状结构,即产品聚合物中没有七聚倍半硅氧烷沉淀的存在,3400cm-1处的-OH吸收峰明显变弱,说明-OH的含量明显减少,而这部分-OH来自于Ti-OH。推知得到的含钛苯基半笼型倍半硅氧烷的结构式为:
Figure BDA0000027285200000072
本实施方式通过控制第六步骤中的低温条件下共缩水聚合可以有效地防止二氧化钛和倍半硅氧烷各自沉淀形成机械混合物,从而使反应没有副反应发生,得到纯净的目标产物----含钛苯基半笼型倍半硅氧烷,本实施方式含钛苯基半笼型倍半硅氧烷的产率为70%。

Claims (8)

1.含钛苯基半笼型倍半硅氧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含钛苯基半笼型倍半硅氧烷的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一、按一苯基三甲氧基硅氧烷与无水乙醇的体积比为1∶4.5~5.5、一苯基三甲氧基硅氧烷与乙酸的体积比为1∶0.025~0.035、一苯基三甲氧基硅氧烷与水的体积比为1∶3~4的比例称取一苯基三甲氧基硅氧烷、无水乙醇、乙酸和水;二、先将步骤一称取的一苯基三甲氧基硅氧烷、无水乙醇与乙酸加入到具有回流搅拌装置的容器中,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液体,然后在搅拌的条件下,将步骤一称取的水以30滴/分钟~35滴/分钟的速度滴入混合液体中;三、升温至温度为78℃~83℃并保持回流60h~65h,然后将得到的混合物在室温下静置陈化40h~50h,混合物分层,将上层的物质分离出来,得到苯基半笼型七聚倍半硅氧烷;四、按钛酸四丁酯与无水乙醇的体积比为1∶2.0~2.5,钛酸四丁酯与乙酸混合液的体积比为1∶1~1.2的比例称取钛酸四丁酯、无水乙醇与乙酸混合液,其中乙酸混合液是由乙酸、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按体积比为1∶2∶20混合而成的;五、将步骤四称取的钛酸四丁酯和无水乙醇加入到容器中,混合均匀,然后在搅拌条件下,将步骤四称取的乙酸混合液滴入到钛酸四丁酯和无水乙醇的混合溶液,在400转/分钟~450转/分钟的速度下搅拌30min~40min,得到二氧化钛溶胶;六、按二氧化钛溶胶与苯基半笼型七聚倍半硅氧烷的体积比为1∶7.5~8.5将步骤五得到的二氧化钛溶胶60滴/分钟~80滴/分钟的速度加入到步骤三得到的苯基半笼型七聚倍半硅氧烷中,然后在温度为8℃~12℃的条件下保持40h~50h,得到含钛元素的苯基半笼型倍半硅氧烷溶胶;七、将步骤六得到的含钛元素的苯基半笼型倍半硅氧烷溶胶在温度为90℃~110℃条件下干燥3.5h~4h,得到含钛苯基半笼型倍半硅氧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钛苯基半笼型倍半硅氧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按一苯基三甲氧基硅氧烷与无水乙醇的体积比为1∶4.6~5.3、一苯基三甲氧基硅氧烷与乙酸的体积比为1∶0.027~0.033、一苯基三甲氧基硅氧烷与水的体积比为1∶3.2~3.8的比例称取一苯基三甲氧基硅氧烷、无水乙醇、乙酸和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含钛苯基半笼型倍半硅氧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的水的滴速为31滴/分钟~34滴/分钟。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含钛苯基半笼型倍半硅氧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升温至温度为79℃~82℃并保持回流61h~64h,然后将得到的混合物在室温下静置陈化42h~48h。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含钛苯基半笼型倍半硅氧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按钛酸四丁酯与无水乙醇的体积比为1∶2.1~2.4,钛酸四丁酯与乙酸混合液的体积比为1∶1.05~1.15的比例称取钛酸四丁酯、无水乙醇与乙酸混合液。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含钛苯基半笼型倍半硅氧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中在410转/分钟~440转/分钟的速度下搅拌32min~38min。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含钛苯基半笼型倍半硅氧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六中按二氧化钛溶胶与苯基半笼型七聚倍半硅氧烷的体积比为1∶7.6~8.3,将步骤五得到的二氧化钛溶胶65滴/分钟~75滴/分钟的速度加入到步骤三得到的苯基半笼型七聚倍半硅氧烷中,然后在温度为9℃~11℃的条件下保持42h~48h,得到含钛元素的苯基半笼型倍半硅氧烷溶胶。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含钛苯基半笼型倍半硅氧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七中溶胶在温度为92℃~108℃条件下干燥3.6h~3.8h。
CN2010102947648A 2010-09-28 2010-09-28 含钛苯基半笼型倍半硅氧烷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019740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947648A CN101974028B (zh) 2010-09-28 2010-09-28 含钛苯基半笼型倍半硅氧烷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947648A CN101974028B (zh) 2010-09-28 2010-09-28 含钛苯基半笼型倍半硅氧烷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74028A true CN101974028A (zh) 2011-02-16
CN101974028B CN101974028B (zh) 2012-07-18

Family

ID=435739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947648A Active CN101974028B (zh) 2010-09-28 2010-09-28 含钛苯基半笼型倍半硅氧烷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74028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87669B (zh) * 2012-05-11 2015-12-16 北京化工大学 苯并噁嗪树脂/含金属铝、钛或镁的倍半硅氧烷组合物
CN108219140A (zh) * 2018-01-23 2018-06-29 莆田学院 一种金属杂化poss及其的环氧丙烯酸酯阻燃涂料
CN111004506A (zh) * 2019-12-23 2020-04-14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具有抗紫外辐照特性的改性氰酸酯树脂制备方法
CN111073499A (zh) * 2019-12-27 2020-04-28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深空探测器用红旗标识的制备方法
CN111499869A (zh) * 2020-04-27 2020-08-07 株洲绿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氟化半笼型倍半硅氧烷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445303A (zh) * 2021-07-09 2021-09-28 广西五行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皮革、纺织品除甲醛杀菌的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053396A2 (en) * 2005-10-28 2007-05-10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Silsesquioxane-titania hybrid polymers
CN101522756A (zh) * 2006-07-18 2009-09-02 科巴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制备缩聚聚合物的poss金属化合物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053396A2 (en) * 2005-10-28 2007-05-10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Silsesquioxane-titania hybrid polymers
CN101522756A (zh) * 2006-07-18 2009-09-02 科巴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制备缩聚聚合物的poss金属化合物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87669B (zh) * 2012-05-11 2015-12-16 北京化工大学 苯并噁嗪树脂/含金属铝、钛或镁的倍半硅氧烷组合物
CN108219140A (zh) * 2018-01-23 2018-06-29 莆田学院 一种金属杂化poss及其的环氧丙烯酸酯阻燃涂料
CN108219140B (zh) * 2018-01-23 2020-12-29 莆田学院 一种金属杂化poss及其的环氧丙烯酸酯阻燃涂料
CN111004506A (zh) * 2019-12-23 2020-04-14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具有抗紫外辐照特性的改性氰酸酯树脂制备方法
CN111004506B (zh) * 2019-12-23 2023-03-10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具有抗紫外辐照特性的改性氰酸酯树脂制备方法
CN111073499A (zh) * 2019-12-27 2020-04-28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深空探测器用红旗标识的制备方法
CN111499869A (zh) * 2020-04-27 2020-08-07 株洲绿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氟化半笼型倍半硅氧烷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445303A (zh) * 2021-07-09 2021-09-28 广西五行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皮革、纺织品除甲醛杀菌的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74028B (zh) 2012-07-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74028B (zh) 含钛苯基半笼型倍半硅氧烷的制备方法
CN102181055B (zh) 一种反应型mq硅树脂的制备方法
CN101613476B (zh) 一种含硅氢键超支化聚硅氧烷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16774B (zh) 改性硅树脂基体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2558526A (zh) 一种亲水型共聚酯切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48993B (zh) 空心TiO2微球表面接枝聚酰亚胺复合粒子的制备方法
CN109608640A (zh) 一种高分子量mq硅树脂及其合成方法、应用
CN112812286B (zh) 一种以溶胶-凝胶法制备聚酯钛系催化剂的方法
CN106810695A (zh) 一种芳香族聚酯酰亚胺及其制备方法
CN107118350A (zh) 一种环氧基苯基硅树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2690410B (zh) 一种改性聚酯及其纤维的生产方法
CN109593335A (zh) 一种含羧基聚苯乙烯微球改性水性醇酸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14591496A (zh) 一种刚性共聚酯的制备方法
CN1283695C (zh) 采用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提高有机硅树脂耐热性的方法
CN101565500B (zh) 一种聚酯/粘土纳米复合材料及其专用催化剂与它们的制备方法
CN110229339A (zh) 一种苯基乙烯基硅氧烷树脂、高折射率led封装硅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83780B (zh) 一种含甲基丙烯酰氧基的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的分离提纯方法
CN1513858A (zh) 一种多羟基倍半硅氧烷的制备方法
CN102850534B (zh) 采用TiO2/SiO2复合纳米催化剂制备高品质PBT的方法
CN110256676A (zh) 一种苯基含氢硅氧烷树脂、高折射率led封装硅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27000B (zh) 一种乙基硅油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2417605B (zh) 一种介孔硅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28459B (zh) 一种聚硅氧烷的制备方法及所制备的聚硅氧烷
CN1331870C (zh) 一种制备带环氧基倍半硅氧烷的方法
CN104961885B (zh) 一种剥离型聚酯/粘土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