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55073A - 输送机构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输送机构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55073A
CN101955073A CN2010101357662A CN201010135766A CN101955073A CN 101955073 A CN101955073 A CN 101955073A CN 2010101357662 A CN2010101357662 A CN 2010101357662A CN 201010135766 A CN201010135766 A CN 201010135766A CN 101955073 A CN101955073 A CN 1019550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ferred
accommodation section
original copy
discharge
transport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3576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55073B (zh
Inventor
鸟丸悟
北村笃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9550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550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550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550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44Simultaneously, alternately, or selectively 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two or more pi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1/00Pile receivers
    • B65H31/24Pile receivers multiple or compartmented, e.d. for alternate, programmed, or selective fill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0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original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52Means for discharging uncollated sheet copy material, e.g. discharging rollers, exit tray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220/00Function indicators
    • B65H2220/09Function indicators indicating that several of an entity are pres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5/00Parts for hol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5/30Other features of supports for sheets
    • B65H2405/33Compartmented support
    • B65H2405/332Superposed compartments
    • B65H2405/3321Feed tray superposed to discharge tra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5/00Parts for hol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5/30Other features of supports for sheets
    • B65H2405/35Means for moving suppor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20Location in sp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3/00Dynamic entities; Timing aspects
    • B65H2513/40Movement
    • B65H2513/42Route, pa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03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s
    • B65H2801/06Office-type machines, e.g. photocopi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919Special copy medium handling apparatus
    • G03G2215/00928Copies and originals use a common part of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apparatu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输送机构及图像形成装置。该输送机构包括分别容纳第一被输送材料和第二被输送材料的第一被输送材料容纳部和第二被输送材料容纳部。当第一被输送材料容纳部的位置改变成其中将输送第一被输送材料的被输送位置时,排出构件的排出目的地切换至第一被输送材料排出部。当第一被输送材料容纳部的位置改变至从所述输送位置退避的退避位置时,排出构件的排出目的地切换至第二被输送材料排出部。

Description

输送机构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送机构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JP-A)No.7-267413(图1)中公开的电子照相式图像形成装置1中,原稿供给盘10以大致平行的状态与用于放置纸3的盒式存储器(hopper)4一体形成并布置在电子照相式图像形成装置1的顶表面部。
在原稿供给盘10中,原稿供给盘10的下端被枢转支撑,从而倾斜角度变化。供给辊5根据原稿供给盘10的角度变化相对于纸3的端部以及纸输送引导件12(a、b、c)改变其位置。原稿供给盘10的角度变化由原稿盘位置传感器检测。
在打印情况下,纸3通过输送路径A排出至堆叠器9。在传真传输情况下,原稿从原稿供给盘10沿着纸输送引导件12(a、b、c)通过供给辊5旋转180度,由图像传感器读取,并被排出至原稿排出盘11。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由于容纳第一被输送材料的第一被输送材料容纳部的位置发生改变,可排出第一被输送材料和第二被输送材料的排出构件可确定被输送材料的排出目的地。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输送机构,该输送机构包括:容纳第一被输送材料的第一被输送材料容纳部,该第一被输送材料容纳部适于改变其位置;容纳第二被输送材料的第二被输送材料容纳部;排出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的第一被输送材料排出部;排出所述第二被输送材料的第二被输送材料排出部;输送部,该输送部将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从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容纳部输送至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排出部,并将所述第二被输送材料从所述第二被输送材料容纳部输送至所述第二被输送材料排出部;排出构件,该排出构件设置在所述输送部中的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和所述第二被输送材料的公共输送路径的输送方向下游侧,并适于将由所述输送部输送的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和所述第二被输送材料排出至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排出部或所述第二被输送材料排出部;以及排出目的地切换构件,在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容纳部的位置改变至由所述输送部输送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的被输送位置时,该排出目的地切换构件将所述排出构件的排出目的地切换至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排出部,而在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容纳部的位置改变至从所述被输送位置退避的退避位置时,该排出目的地切换构件将所述排出构件的排出目的地切换至所述第二被输送材料排出部。
在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输送机构中,该输送机构可根据容纳第一被输送材料的第一被输送材料容纳部的位置变化确定可排出第一被输送材料和第二被输送材料的排出构件的排出目的地。
在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输送机构中,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容纳部、所述第二被输送材料容纳部、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排出部以及所述第二被输送材料排出部可相对于所述输送部布置在一侧,并且该输送机构还可包括输送路径切换构件,当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容纳部的位置改变至所述被输送位置时,该输送路径切换构件切换所述输送部的输送路径,以使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的输送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二被输送材料的输送方向在上游侧折回。
根据以上构造,所述输送机构可根据容纳第一被输送材料的第一被输送材料容纳部的改变的位置而致使第一被输送材料的输送距离短于第二被输送材料的输送距离。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输送机构还可包括检测构件,该检测构件检测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容纳部的位置。所述排出目的地切换构件可基于该检测构件的检测结果切换所述排出构件的排出目的地。
根据以上构造,即使在不采用使得位置已改变的第一被输送材料容纳部的移动力传递至排出目的地切换构件的联动机构时,也可切换排出目的地。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输送机构还可包括检测构件,该检测构件检测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容纳部的位置。所述输送路径切换构件可根据所述检测构件的检测结果切换所述输送部的输送路径。
根据以上构造,即使在不使用将位置已改变的第一被输送材料容纳部的移动力传递至输送路径切换构件的联动机构时,也可切换输送路径。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输送机构包括:容纳第一被输送材料的第一被输送材料容纳部,该第一被输送材料容纳部适于改变其位置;容纳第二被输送材料的第二被输送材料容纳部;排出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的第一被输送材料排出部;排出所述第二被输送材料的第二被输送材料排出部;输送部,该输送部将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从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容纳部输送至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排出部,并将所述第二被输送材料从所述第二被输送材料容纳部输送至所述第二被输送材料排出部;排出构件,该排出构件设置在所述输送部中的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和所述第二被输送材料的公共输送路径的输送方向下游侧,并适于将由所述输送部输送的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和所述第二被输送材料排出至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排出部或所述第二被输送材料排出部;移动机构,该移动机构所述被输送材料的类型使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容纳部移动至该第一被输送材料由所述输送部输送的被输送位置;以及排出目的地切换构件,该排出目的地切换构件根据所述被输送材料的类型将所述排出构件的排出目的地从所述第二被输送材料排出部切换至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排出部。
在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输送机构中,该输送机构可根据容纳在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容纳部中的被输送材料的类型确定可排出第一被输送材料和第二被输送材料的排出构件的排出目的地。
在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输送机构中,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容纳部、所述第二被输送材料容纳部、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排出部以及所述第二被输送材料排出部可相对于所述输送部布置在一侧,并且该输送机构还可包括输送路径切换构件,该输送路径切换构件根据被输送材料的类型切换所述输送部的输送路径以使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的输送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二被输送材料的输送方向在上游侧折回。
根据以上构造,所述输送机构可根据容纳在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容纳部中的被输送材料的类型致使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的输送距离短于所述第二被输送材料的输送距离。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本发明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输送机构,该输送机构输送作为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的原稿和作为所述第二被输送材料的记录介质;图像读取单元,该图像读取单元读取由所述输送机构输送的所述原稿的图像;以及图像形成单元,该图像形成单元基于由所述图像读取单元读取的图像在由所述输送机构输送的所述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
在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输送机构可通过容纳原稿的原稿容纳部的改变的位置确定可排出原稿和记录介质的排出构件的排出目的地。
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的输送机构包括:容纳第一被输送材料的第一被输送材料容纳部,该第一被输送材料容纳部适于改变其位置;容纳第二被输送材料的第二被输送材料容纳部;排出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的第一被输送材料排出部;排出所述第二被输送材料的第二被输送材料排出部;输送部,该输送部将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从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容纳部输送至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排出部,并将所述第二被输送材料从所述第二被输送材料容纳部输送至所述第二被输送材料排出部;排出构件,该排出构件设置在所述输送部中的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和所述第二被输送材料的公共输送路径的输送方向下游侧,并适于将由所述输送部输送的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和所述第二被输送材料排出至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排出部或所述第二被输送材料排出部;移动机构,该移动机构使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容纳部在能够由所述输送部输送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的第一位置与不能由所述输送部输送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以及排出目的地切换构件,该排出目的地切换构件将由所述排出构件排出的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和所述第二被输送材料的排出目的地切换至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排出部或所述第二被输送材料排出部。
附图说明
基于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部分的示意放大图;
图3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造中,输送记录介质输送情况的状态示意图,其中位置已改变的原稿容纳部的移动力传递给输送路径切换构件以及排出目的地切换构件,从而使输送路径切换构件和排出目的地切换构件移动;
图4是示出其中在图3中所示的构造中原稿输送情况的状态示意图;
图5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原稿输送情况的状态示意图;以及
图6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记录介质输送情况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造)
首先,描述根据该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造。图1和图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该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造。在图1和图2中,图像形成装置的上下方向由箭头A表示,其水平方向由箭头B表示。这些方向可根据图像形成装置10的布置方向相对变化,并不限于图像形成装置以分别定义为上下方向和水平方向的箭头A和B所示的方式布置的情况。
如图1中所示,根据该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包括装置主体11以及支撑装置主体11的支撑主体13。装置主体11具有输送机构15,输送机构15输送作为第一被输送材料实施例的原稿G以及作为第二被输送材料的记录介质P。原稿G和记录介质P可以是纸或塑料膜、金属膜等。
第一被输送材料不限于原稿G。例如,第一被输送材料可以是记录介质P以及可由输送机构15输送的任何物体。第二被输送材料不限于记录介质P。例如,第二被输送材料可以是原稿G以及可由输送机构15输送的任何物体。
输送机构15包括:原稿容纳部16,该原稿容纳部16作为第一被输送材料容纳部的实施例,其位置可改变,并容纳原稿G;记录介质容纳部50,该记录介质容纳部50作为容纳记录介质P的第二被输送材料容纳部的实施例;原稿排出部32,该原稿排出部32作为排出原稿G的第一被输送材料排出部的实施例;记录介质排出部56,该记录介质排出部56作为排出记录介质P的第二被输送材料排出部的实施例;以及输送部18,该输送部18将原稿G从原稿容纳部16输送至原稿排出部32并将记录介质P从记录介质容纳部50输送至记录介质排出部56。
原稿容纳部16、原稿排出部32、记录介质容纳部50以及记录介质排出部56布置在装置主体11的一侧(图1中的右侧)。具体地说,原稿容纳部16、原稿排出部32、记录介质容纳部50以及记录介质排出部56沿着上下方向布置并在上下方向上相互叠置地布置在装置主体11的一侧(图1中的右侧)。原稿容纳部16、记录介质容纳部50、原稿排出部32以及记录介质排出部56以该次序从上侧顺序布置。因此,原稿容纳部16、记录介质容纳部50、原稿排出部32以及记录介质排出部56被布置成集中在一侧(图1中的右侧)。
原稿容纳部16包括放置稿台22,由供给辊24供给的原稿G放置于该稿台上。在放置稿台22中,原稿G以读取面朝上的状态沿着供给方向放置,并容纳在原稿容纳部16中。放置稿台22倾斜成沿原稿G的供给方向具有下降梯度。
原稿容纳部16在装置主体11中安装成可沿原稿G的供给方向滑动。供给辊24构造成如以下详细所述那样旋转移动。原稿容纳部16将原稿G定位在供给辊24的移动轨道上,在供给辊24可与原稿G接触的可接触位置(参照图4和图5)与供给辊24退避到脱离移动轨道的位置的退避位置(参照图3和图6)之间滑动,从而可改变其位置。所述可接触位置为由输送部18输送原稿G的输送位置,所述退避位置为从可接触位置退避的位置。
在原稿容纳部16中,设置检测器47,检测器47检测原稿容纳部16中是否容纳有原稿G。使用反射式光学传感器(接近开关)作为检测器17。反射式光学传感器将光照射到原稿容纳部16的容纳原稿G的位置,在原稿容纳部16中容纳有原稿G时检测到原稿G上反射的反射光,从而检测原稿容纳部16中是否容纳有原稿G。可使用具有不同构造的传感器代替反射式光学传感器作为检测器47。
如图2中所示,在原稿容纳部16(具体地说是放置稿台22)中,设置移动机构49,该移动机构49基于检测器47的检测结果使原稿容纳部16移动至可接触位置和退避位置。移动机构49包括在原稿容纳部16的放置稿台22上形成的齿条49A、与齿条49A啮合的小齿轮49B以及驱动小齿轮49B使小齿轮49B旋转的驱动电机49C。
根据该构造,若检测器47检测到原稿容纳部16中容纳有原稿G,则基于该检测结果,移动机构49通过驱动电机49C使小齿轮49B沿一个方向旋转,从而使形成有齿条49A的放置稿台22沿一个原稿G的供给方向移动至可接触位置。
若检测器47检测到原稿容纳部16中未容纳有原稿G,则基于该检测结果,移动机构49通过驱动电机49C使小齿轮49B沿另一方向旋转,从而使形成有齿条49A的放置稿台22朝原稿G的供给方向后侧移动至退避位置。
移动机构49的构造不限于上述构造。例如,移动机构49可利用线性致动器,并可利用具有除以上构造以外的构造的致动器,只要对应机构可使原稿容纳部16移动至可接触位置和退避位置即可。
原稿容纳部16的移动方向不限于以上方向。例如,原稿容纳部16可沿与供给方向交叉的方向移动。原稿容纳部16的移动不限于滑动移动,并且可例如为旋转移动。在旋转移动的原稿容纳部16的构造中,原稿容纳部16可旋转,使得原稿容纳部16的位于原稿G的供给方向侧的端部被旋转支撑,并以该端部为旋转中心提升原稿容纳部16的位于供给方向后侧的端部。
原稿容纳部16可构造成使得其位置变化至三个以上位置,而不是仅上述位置。
记录介质容纳部50包括放置稿台58,由供给辊24供给的记录介质P放置于该放置稿台58上。在放置稿台58中,记录介质P沿供给方向放置并容纳在记录介质容纳部50中。放置稿台58倾斜成沿记录介质P的供给方向具有下降梯度。记录介质容纳部50可与原稿容纳部16成一体。
原稿排出部32包括放置稿台42,由排出辊39排出的原稿G放置于该放置稿台42上。在放置稿台42中,沿着排出方向放置原稿G,使原稿G的读取面朝下,从而将原稿G容纳在原稿排出部32中。
记录介质排出部56包括放置稿台72,由排出辊39排出的记录介质P放置于在该放置稿台72上。在放置稿台72中,记录介质P沿排出方向布置并容纳在记录介质排出部56中。记录介质排出部56可与原稿排出部32成一体。
在以上构造中,布置在记录介质排出部56上的排出部为原稿排出部32。然而,原稿排出部32可用作记录介质排出部,而记录介质排出部56可用作原稿排出部。在这种情况下,以下详细描述的排出目的地切换构件70的排出目的地切换操作相反,原稿G排出至位于下侧的原稿排出部,记录介质P排出至位于上侧的记录介质排出部。
在以上构造中,布置在记录介质容纳部50上侧的容纳部作为原稿容纳部16。然而,可采用其中原稿容纳部16作为记录介质容纳部,而记录介质容纳部50作为原稿容纳部的构造。
在这种情况下,检测器47相对于布置在记录介质容纳部下方的原稿容纳部设置。若检测器47检测到原稿容纳部中容纳有原稿G,则通过移动机构49使记录介质容纳部移动至脱离供给辊24的移动轨道的退避位置。若检测器47检测到原稿容纳部16中未容纳有原稿G,则通过移动机构49使记录介质容纳部移动至供给辊24可与记录介质P接触的可接触位置。
可采用其中原稿容纳部16作为记录介质容纳部以容纳记录介质P,而原稿排出部32用作记录介质排出部以排出记录介质P的构造。在这种情况下,记录介质容纳部50可用于容纳具有不同尺寸或种类的记录介质并输送该记录介质。在该构造中,不必设置以下详细描述的原稿输送路径34C和图像读取单元20。
可采用其中记录介质容纳部50作为原稿容纳部以容纳原稿G,而记录介质排出部56用作原稿排出部以排出原稿G的构造。在这种情况下,原稿容纳部16可用于容纳具有不同尺寸或种类的原稿G并输送原稿G。在该构造中,不需设置以下详细描述的记录介质输送路径34B和图像形成单元54。
记录介质容纳部50可布置成从原稿容纳部16偏移,原稿排出部32可布置成从记录介质容纳部50偏移,并且记录介质排出部56可布置成从原稿排出部32偏移。偏移方向包括沿供给方向的方向和与供给方向交叉的方向。
因此,记录介质容纳部50、原稿排出部32和记录介质排出部56可沿一个方向分别从分别布置在上侧的原稿容纳部16、记录介质容纳部50和记录排出部32偏移,从而原稿容纳部16、记录介质容纳部50、原稿排出部32和记录介质排出部56可以以阶梯模式布置。
因而,可容易地处理原稿G的容纳、记录介质P的填充以及原稿G和记录介质P在排出之后的提取。
输送部18包括:供给辊24,该供给辊24可从原稿容纳部16供给容纳在原稿容纳部16中的原稿G并从记录介质容纳部50供给容纳在记录介质容纳部50中的记录介质P;分离机构30,该分离机构30分离由供给辊24供给的各原稿G或各记录介质P;以及多个输送辊36,这些输送辊将由分离机构30分离的原稿G或记录介质P输送至原稿排出部32或记录介质排出部56。
供给辊24旋转连接至连接构件19的另一端,该连接构件的一端旋转连接至构成分离机构30的一部分的输送辊26的旋转轴。当连接构件19的一端作为旋转中心而所述另一端旋转并且原稿容纳部16位于可接触位置时,供给辊24可在与容纳在原稿容纳部16中的原稿G接触的接触位置与离开原稿G的分离位置之间旋转移动。
当原稿容纳部16位于退避位置时,供给辊24可在与容纳在记录介质容纳部50中的记录介质P接触的接触位置与和记录介质P分离的分离位置之间旋转移动。
供给辊24构造成使得借助弹簧之类的弹性构件(未示出)的弹力始终向该供给辊24施加朝向分离位置的力,并且输送辊26的旋转力致使连接构件19的所述另一端克服弹性构件的弹力而绕作为旋转中心的一端旋转,从而使供给辊24移动至接触位置。可采用其中利用独立于输送辊26的驱动部的驱动力使供给辊24移动至接触位置或分离位置的构造,或者其中供给辊24利用供给辊24的重量或弹簧之类的弹性构件的弹力移动至接触位置的构造。
在装置主体11中形成有输送路径34,由供给辊24供给的原稿G和记录借助P沿该输送路径输送。如图2中所示,输送路径34包括:第一公共路径34A,由供给辊24供给的原稿G和记录介质P共同沿该路径输送;记录介质输送路径34B,沿第一公共路径34A输送的记录介质P沿该记录介质输送路径34B输送;原稿输送路径34C,沿第一公共路径34A输送的原稿G沿该原稿输送路径34C输送;第二公共路径34D,沿记录介质输送路径34B输送的记录介质P和沿原稿输送路径34C输送的原稿G共同沿该路径输送;以及翻转路径34E,该翻转路径34E用于使沿第二公共路径34D输送的原稿G和记录介质P翻转并使原稿G和记录介质P返回第一公共路径34A。
记录介质输送路径34B和原稿输送路径34C被构造成至少部分弯曲成U形形状,从而下游端侧的输送方向与上游端侧的输送方向相反,以致使被输送的原稿G和记录介质P的输送方向折回。
通过以上构造,从记录介质容纳部50向记录介质排出部56输送记录介质P所沿的输送路径由第一公共路径34A、记录介质输送路径34B和第二公共路径34D构成,并且整体形成为U形形状。从原稿容纳部16向原稿排出部32输送原稿G所沿的输送路径由第一公共路径34A、原稿输送路径34C和第二公共路径34D构成,并且整体形成为U形形状。原稿输送路径34C相对于记录介质输送路径34B位于输送方向上游侧。原稿G的输送路径的距离短于记录介质P的输送路径的距离,并且原稿G的输送路径在记录介质P的输送路径前侧折回。
从原稿容纳部16向原稿排出部32输送原稿G所沿的输送路径可由第一公共路径34A、记录介质输送路径34B和第二公共路径34D构成。在这种情况下,原稿G和记录介质P输送所沿的所有输送路径都被共享,从而无需设置以下详细描述的输送路径切换构件67。
在第一公共路径34A上,分离机构30布置在供给辊24的输送方向下游侧。分离机构30包括:输送辊26,该输送辊26从正面侧向供给辊24供给的原稿G和记录介质P施加输送力;以及分离垫28,该分离垫28从背面侧向由供给辊24供给的原稿G和记录介质P施加输送阻力(摩擦阻力)。
因而,当多个原稿G或记录介质P以叠置状态由供给辊24供给时,输送辊26向上面的原稿G或记录介质P(第一原稿G或记录介质P)施加输送力,而分离垫28向下面的原稿G或记录介质P(第二及以下的原稿G或记录介质P)施加输送阻力。结果,以叠置状态供给的原稿G或记录介质P被分离。因此,叠置的原稿G或记录介质P被分离并由供给辊24和分离垫28单个输送。
在第一公共路径34A上,输送辊36布置在分离机构30的输送方向下游侧。输送辊36由夹持并输送原稿G和记录介质P的一对辊构成。
在从第一公共路径34A分支到记录介质输送路径34B和原稿输送路径34C的部分中,设置输送路径切换构件67,该输送路径切换构件67作为输送路径切换构件的实施例,用于切换输送部18的输送路径,使得原稿G的输送方向相对于记录介质P的输送方向在上游侧折回。
如图2中所示,输送路径切换构件67具有:侧面67A,该侧面67A形成原稿输送路径34C的位于外周侧的输送路径表面;顶面67B,该顶面67B形成记录介质输送路径34B的位于下侧的输送路径表面;以及底面67C,该底面67C形成记录介质输送路径34B的位于上侧的输送路径表面。
输送路径切换构件67的下部通过轴部66旋转支撑到装置主体11上。输送路径切换构件67可以以轴部66作为旋转中心移动至其中侧面67A旋转移动至侧面67A所面向的对向面69侧的关闭位置(参照图1)从而关闭原稿输送路径34C,并可移动至其中侧面67A旋转移动至与对向面69分离的一侧的打开位置(参照图2)从而打开原稿输送路径34C。
当输送路径切换构件67位于关闭位置时,记录介质输送路径34B打开,并形成包括第一公共路径34A、记录介质输送路径34B以及第二公共路径34D的输送路径。
当输送路径切换构件67位于打开位置时,原稿输送路径34C打开,并形成包括第一公共路径34A、原稿输送路径34C以及第二公共路径34D的输送路径。此时,输送路径切换构件67的侧面67A的上端向上伸出而高于记录介质输送路径34B的下路径表面。因而,沿第一公共路径34A输送的原稿G碰撞侧面67A并被引导至原稿输送路径34C。
输送路径切换构件67被构造成与原稿容纳部16的位置变化联动地切换输送路径。联动机构包括:检测器45,该检测器45用作检测构件,设置在原稿容纳部16中并检测原稿容纳部16的位置;以及驱动电机48,该驱动电机48用作驱动部,用于基于检测器45的结果旋转驱动输送路径切换构件67。
例如使用限位开关作为检测器45,该限位开关在被位于可接触位置的原稿容纳部16的放置稿台22的侧面推动时开启,并在原稿容纳部16位于退避位置时关闭。检测器45的构造不限于上述构造。例如,检测器45可使用光学传感器之类的传感器,并且可以是检测原稿容纳部16的位置的任何元件。
在联动机构中,当检测器45检测到原稿容纳部16位于可接触位置时,输送路径切换构件67通过驱动电机48旋转移动至其中原稿输送路径34C打开的打开位置。当检测器45检测到原稿容纳部16位于退避位置时,输送路径切换构件67通过驱动电机48旋转移动至其中原稿输送路径34C被关闭的关闭位置。
在记录介质输送路径34B中,设置图像形成单元54,该图像形成单元54基于由以下详细描述的图像读取单元20读取的图像在由输送部18输送的记录介质P上形成图像。
图像形成单元54包括喷墨记录头53,该喷墨记录头53从喷嘴喷射墨滴并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图像。喷墨记录头53将墨滴喷射至被输送至该喷墨记录头53下方的图像形成位置的记录介质P而记录图像。
与喷墨记录头53相邻地设置储墨部55,该储墨部55储存被供应至喷墨记录头53的墨。
在喷墨记录头53下方,面向喷射面设置维护喷墨记录头53的维护构件57。维护构件57具有覆盖喷射面的帽、清洁喷射记录头53的喷射面的清洁构件、以及抽吸喷嘴中的墨的抽吸装置。
图像形成单元54的构造不限于包括喷墨记录头53的构造。例如,图像形成单元54可以为利用电子照相系统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并且可使用除包括喷墨记录头的构造以外的可形成图像的所有构造。
在记录介质输送路径34B中,输送辊36布置在图像形成单元54的输送方向上游侧和下游侧,图像形成单元54设置在其间。输送辊36由夹持并输送原稿G和记录介质P的一对辊构成,并在经过图像形成单元54的图像形成位置的记录介质P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和下游侧被夹持在该对辊之间的情况下输送记录介质P。
在原稿输送路径34C上,设置图像读取单元20来读取由输送部18输送的原稿G的图像。图像读取单元20被构造成包括光源(未示出)、诸如镜或成像透镜之类的光学系统(未示出)以及由CCD等构成的图像读取元件(未示出)。
在原稿输送路径34C上设置诸如玻璃板之类的透明构件38,该透明构件38透过从图像读取单元20的光源照射的光。透明构件38形成原稿输送路径34C的输送路径表面,并且布置透明构件38的位置成为对沿原稿输送路径34C输送的原稿的图像进行读取所在的图像读取位置。
通过以上构造,光从图像读取单元20的光源照射到沿原稿输送路径34C输送的原稿G上,在原稿上反射的反射光通过光学系统被引导至图像读取元件,并且由图像读取元件读取图像。此时,图像读取单元20在透明构件38下方位于预定位置并被固定。因此,若由输送部18输送原稿G,则原稿G相对于图像读取单元20被慢扫描(副扫描),从而读取原稿G的图像。
控制器(未示出)与图像读取单元20相连。控制器将由图像读取单元20读取的图像转化成图像信号,并将转化的图像信号传送至图像形成单元54。
图像读取单元20的构造不限于以上构造。例如,图像读取单元20可由为粘接型图像传感器,其将诸如发光二极管之类的发光部发射的光照射到原稿上,接收反射光,并以光学方式读取原稿的图像,并且图像读取单元20可以是可读取图像的任何装置。
在第二公共路径34D中,输送辊36布置在图像形成单元20的输送方向上游侧和下游侧,图像读取单元20位于其间。输送辊36由在其间夹持并输送原稿G和记录介质P的一对辊构成,并且夹持经过图像读取位置的记录介质P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和下游侧并输送该记录介质P。
布置在图像读取单元20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的输送辊36布置在原稿输送路径34C与记录介质输送路径34B相互接合的部分上。
在第二公共路径34D中,相对于下游侧的输送辊36在输送部18的输送方向下游侧设置排出辊39,该排出辊39作为排出构件的实施例,该排出构件将从输送部18输送的原稿G和记录介质P排出至原稿排出部32和记录介质排出部56。
在排出辊39的排出方向侧设置排出目的地切换构件70,该排出目的切换构件70作为排出目的地切换构件的实施例,用于将排出辊39的排出目的地从原稿排出部32和记录介质排出部56中的一个切换成另一个。排出目的地切换构件70形成原稿排出部32的放置稿台42的一部分并在其顶表面上放置原稿G。
在排出目的地切换构件70中,排出方向下游侧由轴部73旋转支撑到装置主体11上。排出目的地切换构件70可移动至其中上游侧端以轴部73为旋转中心向上旋转移动而关闭原稿排出部32的关闭位置以及其中上游侧端向下旋转移动而打开原稿排出部32的打开位置。
当排出目的地切换构件70位于关闭位置时,记录介质排出部56打开,从而由排出辊39排出的原稿G或记录介质P可排出至记录介质排出部56。
当排出目的地切换构件70位于打开位置时,原稿排出部32打开,从而由排出辊39排出的原稿G或记录介质P可排出至原稿排出部32。
排出目的地切换构件70被构造成与原稿容纳部16的位置变化联动地切换排出辊39的排出目的地。联动机构包括检测器45和驱动电机46,该驱动电机作为驱动部,用于基于检测器45的检测结果使排出目的地切换构件70旋转移动。
根据所述联动机构,若检测器45检测到原稿容纳部16位于可接触位置,则排出目的地切换构件70通过驱动电机46旋转移动至其中原稿排出部32打开的打开位置。若检测器45检测到原稿容纳部16位于退避位置,则排出目的地切换构件70通过驱动电机46旋转移动至其中原稿排出部32被关闭的关闭位置。
翻转路径34E被构造成使得在将要读取两面上的图像的情况下,通过排出辊39使得已由图像读取单元20读取了一面的图像的原稿G翻转,被引导至翻转路径34E,经过第一公共路径34A和原稿输送路径34C而返回图像读取位置。翻转路径34E被构造成使得在将要在两面上形成图像的情况下,通过排出辊39使得已由图像形成单元54在一面上形成图像的记录介质P翻转,被引导至翻转路径E,经过第一公共路径34A和记录介质输送路径34B而返回图像形成位置。
(根据该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操作)
接下来,描述根据该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操作。这里,以将原稿G的图像复制至记录介质P的情况为例。
首先,操作图像形成装置10的操作员将记录介质P容纳在记录介质容纳部50中,并将原稿G容纳在原稿容纳部16中。若原稿G容纳在原稿容纳部16中,则检测器47检测到原稿G。
同时,检测器45检测原稿容纳部16的位置。检测器45检测到原稿容纳部16位于其中供给辊24不与容纳的原稿G接触的退避位置,并且检测器47检测到容纳有原稿G。在这种情况下,如图5中所示,通过移动机构49使原稿容纳部16移动至其中供给辊24可与容纳的原稿G接触的可接触位置。
若原稿容纳部16移动至可接触位置,则检测器45检测到原稿容纳部16位于可接触位置。输送路径切换构件67基于该检测结果通过驱动电机48移动至其中原稿输送路径34C打开的打开位置,从而形成包括第一公共路径34A、原稿输送路径34C和第二公共路径34D的输送路径。基于检测器45的指示原稿容纳部16位于可接触位置的检测结果,排出目的地切换构件70通过驱动电机46移动至其中原稿排出部32打开的打开位置,从而原稿G从排出辊39排出的排出目的地变成原稿排出部32。
若操作员对操作部进行操作而开始复印操作,则首先,供给辊24旋转地移动至其中供给辊24与原稿容纳部16中容纳的原稿G接触的接触位置。与供给辊24接触的原稿G通过供给辊24从原稿容纳部16供给。
从原稿容纳部16供给的原稿G沿着第一公共路径34A输送,经过分离机构30并被引导至原稿输送路径34C。被引导至原稿输送路径34C的原稿G经过原稿输送路径34C并沿第二公共路径34D输送。沿着第二公共路径34D输送的原稿G的图像由图像读取单元20读取,并通过排出辊39将原稿G排出至原稿排出部32。
若容纳在原稿容纳部16中原稿G被送出,则检测器47检测到原稿容纳部16中不存在原稿G。基于该检测结果,如图6中所示,原稿容纳部16通过移动机构49移动至退避位置。
若原稿容纳部16移动至退避位置,则检测器45检测到原稿容纳部16位于退避位置。基于该检测结果,输送路径切换构件67通过驱动电机48移动至其中原稿输送路径34C关闭的关闭位置,从而形成包括第一公共路径34A、记录介质输送路径34B和第二公共路径34D的输送路径。当检测器45的检测结果表明原稿容纳部16位于退避位置时,排出目的地切换构件70通过驱动电机46移动至其中原稿排出部32关闭的关闭位置,从而记录介质P通过排出辊39排出的排出目的地变成记录介质排出部56。
供给辊24借助供给辊26的旋转而旋转移动至其中供给辊24与容纳在记录介质容纳部50中的记录介质P接触的接触位置。与供给辊24接触的记录介质P通过供给辊24从记录介质容纳部50供给。
从记录介质容纳部50供给的记录介质P沿第一公共路径34A输送,经过分离机构30,并被引导至记录介质输送路径34B。基于图像读取单元20读取的图像由图像形成单元54在被引导至记录介质输送路径34B的记录介质P中形成图像。
形成有图像的记录介质P沿着记录介质输送路径34B和第二公共路径34D输送,并通过排出辊39排出至记录介质排出部56。
如以上所述,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原稿容纳部16的位置确定原稿G和记录介质P输送所沿的输送路径以及原稿G和记录介质P被排出的排出目的地,从而单独选择输送路径和排出目的地的操作变得不必要。
与原稿容纳部16的位置变化联动地切换输送路径的联动机构的构造以及与原稿容纳部16的位置变化联动地切换从排出辊39排出的排出目的地的联动机构的构造不限于以上构造。例如,可利用以下构造。
如图3和图4中所示,切换输送路径的联动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构件74,该第一连接构件的一端部可旋转地安装在放置稿台22的、在供给方向的前端侧的各侧上;第二连接构件78,该第二连接构件的一端通过轴部76可旋转地安装至第一连接构件74的另一端,该第二连接构件的另一端部安装在输送路径切换构件67上;以及引导构件(未示出),该引导构件具有细长孔80,通过该细长孔80对轴部76进行引导。
在该构造中,轴部76可从细长孔80的一端移动至另一端,并且按如下所述调节形成细长孔80的位置。若原稿容纳部16移动至退避位置,如图3中所示,则第一连接构件74被拉动,从而轴部76移动至细长孔80的一端(上端)。若原稿容纳部16移动至可接触位置,如图4中所示,则第一连接构件74被拉动,从而轴部76移动至细长孔80的另一端(下端)。
若轴部76移动至细长孔80的一端(上端),如图3中所示,则第二连接构件78被拉动,从而输送路径切换构件67移动至关闭位置。若轴部76移动至细长孔80的另一端(下端),如图4中所示,则第二连接构件78被推动,从而输送路径切换构件67移动至打开位置。
如图3和图4中所示,切换排出辊39的排出目的地的联动机构包括:第三连接构件82,第三连接构件82的一端部可旋转地安装在放置稿台22的、在供给方向的前端侧的各侧上;第四连接构件86,该第四连接构件86的一端部通过轴部84可旋转地安装至第四连接构件82的另一端部,该第四连接构件86的另一端部安装至排出目的地切换构件70的上游侧端;以及引导构件(未示出),该引导构件具有细长孔88,通过该细长孔88对轴部84进行引导。
在该构造中,轴部84可从细长孔88的一端移动至另一端,并按如下所述调节形成细长孔88的位置。当原稿容纳部16移动至退避位置时,如图3中所示,第三连接构件82被拉动,从而轴部84移动至细长孔88的一端(图3中的右端)。接着,原稿容纳部16移动至可接触位置。因此,如图4中所示,则第三连接构件82被推动,从而轴部84移动至细长孔88的另一端(图4中的左端)。
通过轴部84移动至细长孔88的一端(图3中的右端),如图3中所示,第四连接构件86被拉动,从而排出目的地切换构件70移动至关闭位置。若轴部84移动至细长孔88的另一端(图3中的左端),如图4中所示,则第四连接构件86被推动,从而排出目的地切换构件70移动至打开位置。
因此,位置已改变的原稿容纳部16的移动力可传递至输送路径切换构件67和排出目的地切换构件70,从而允许输送路径切换构件67和排出目的地切换构件70移动。该构造不限于以上构造,并且可使用利用不同机械元件(例如凸轮)进行联动的构造。
在以上构造中,基于检测器47的指示容纳有原稿G的检测结果,通过移动机构49使原稿容纳部16移动至可接触位置。若检测器45检测到原稿容纳部16位于可接触位置,则基于该检测结果,通过驱动电机48使输送路径切换构件67移动至打开位置,并且通过驱动电机46使排出目的地切换构件70移动至打开位置。然而,可以是这样的构造,即可基于检测器47的指示容纳有原稿G的检测结果,通过移动机构49使原稿容纳部16移动至可接触位置,通过驱动电机48使输送路径切换构件67移动至打开位置,并通过驱动电机46使排出目的地切换构件70移动至打开位置。
也就是说,与其中输送路径切换构件67和排出目的地切换构件70与原稿容纳部16的位置变化联动地移动至打开位置的构造不同,在该构造中,基于操作者要将原稿G容纳在原稿容纳部16中并输送的意图,与原稿容纳部16的位置变化无关地(即,直接根据原稿G的检测)使输送路径切换构件67和排出目的地切换构件70移动至打开位置。在该构造中,无需设置检测器45。
在以上构造中,基于检测器47的指示未容纳有原稿G的检测结果,通过移动机构49使原稿容纳部16移动至退避位置。若检测器45检测到原稿容纳部16位于退避位置,则基于该检测结果,通过驱动电机48使输送路径切换构件67移动至关闭位置,并通过驱动电机46使排出目的地切换构件70移动至关闭位置。然而,可基于检测器47的指示未容纳有原稿G的检测结果,通过移动机构49使原稿容纳部16移动至退避位置,通过驱动电机48使输送路径切换构件67移动至关闭位置,并通过驱动电机46使排出目的地切换构件70移动至关闭位置。
也就是说,不是其中输送路径切换构件67和排出目的地切换构件70与原稿容纳部16的位置变化联动地移动至关闭位置的构造,在该构造中,基于操作者不将原稿G容纳在原稿容纳部16中的意图,与原稿容纳部16的位置变化无关地使输送路径切换构件67和排出目的地切换构件70移动至关闭位置。
基于操作员对操作部进行操作而致使在记录介质P上复印原稿G的图像时产生的复印指令(与图像读取指令、图像形成指令等类似),可通过移动机构49使原稿容纳部16移动。
即使在基于复印指令通过移动机构49使原稿容纳部16移动的构造中,也可由检测器45检测原稿容纳部16的位置,可基于检测结果通过驱动电机48使输送路径切换构件67移动,并可通过驱动电机46使排出目的地切换构件70移动。
即使在基于复印指令通过移动机构49使原稿容纳部16移动的构造中,也可基于该复印指令,通过移动机构49使原稿容纳部16移动,通过驱动电机48使输送路径切换构件67移动,并可通过驱动电机46使排出目的地切换构件70移动。也就是说,与输送路径切换构件67和排出目的地切换构件70与原稿容纳部16的位置变化联动地移动的构造不同,在该构造中,独立于原稿容纳部16的位置变化,基于操作部的操作,使输送路径切换构件67和排放目的地切换构件70移动。在该构造中,无需设置检测器45。
即使在基于复印指令通过移动机构49使原稿容纳部16移动的这种构造中,也可采用其中可将位置已变化的原稿容纳部16的移动力传递至输送路径切换构件67和排出目的地切换构件70以使输送路径切换构件67和排出目的地切换构件70移动的联动机构。
可手动改变原稿容纳部16的位置。即使在该构造中,也可由检测器45检测原稿容纳部16的位置。基于该检测结果,可通过驱动电机48使输送路径切换构件67移动,并可通过驱动电机46使排出目的地切换构件70移动。
即使在手动改变原稿容纳部16的位置的构造中,也可采用其中可将位置已变化的原稿容纳部16的移动力传递至输送路径切换构件67和排出目的地切换构件70以使输送路径切换构件67和排出目的地切换构件70移动的联动机构。在该构造中,无需设置移动机构49和检测器47。
为说明和描述之目的而提供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以上描述。并不意图详尽或将本发明局限于公开的确切形式。显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清楚多种修改和变型。为最佳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而选择并描述了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从而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以构想适于具体应用的各种实施方式以及各种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理应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4)

1.一种输送机构,该输送机构包括:
容纳第一被输送材料的第一被输送材料容纳部,该第一被输送材料容纳部适于改变其位置;
容纳第二被输送材料的第二被输送材料容纳部;
排出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的第一被输送材料排出部;
排出所述第二被输送材料的第二被输送材料排出部;
输送部,该输送部将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从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容纳部输送至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排出部,并将所述第二被输送材料从所述第二被输送材料容纳部输送至所述第二被输送材料排出部;
排出构件,该排出构件设置在所述输送部中的用于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和所述第二被输送材料的公共输送路径的输送方向下游侧,并适于将由所述输送部输送的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和所述第二被输送材料排出至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排出部或所述第二被输送材料排出部;以及
排出目的地切换构件,在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容纳部的位置改变至由所述输送部输送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的被输送位置时,该排出目的地切换构件将所述排出构件的排出目的地切换至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排出部,而在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容纳部的位置改变至从所述被输送位置退避的退避位置时,该排出目的地切换构件将所述排出构件的排出目的地切换至所述第二被输送材料排出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机构,其中,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容纳部、所述第二被输送材料容纳部、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排出部以及所述第二被输送材料排出部相对于所述输送部布置在一侧,并且该输送机构还包括输送路径切换构件,当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容纳部的位置被改变至所述被输送位置时,该输送路径切换构件切换所述输送部的输送路径,以使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的输送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二被输送材料的输送方向在上游侧折回。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送机构,该输送机构还包括检测构件,该检测构件检测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容纳部的位置,其中所述排出目的地切换构件基于该检测构件的检测结果切换所述排出构件的排出目的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机构,该输送机构还包括检测构件,该检测构件检测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容纳部的位置,其中所述输送路径切换构件根据所述检测构件的检测结果切换所述输送部的输送路径。
5.一种输送机构,该输送机构包括:
容纳第一被输送材料的第一被输送材料容纳部,该第一被输送材料容纳部适于改变其位置;
容纳第二被输送材料的第二被输送材料容纳部;
排出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的第一被输送材料排出部;
排出所述第二被输送材料的第二被输送材料排出部;
输送部,该输送部将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从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容纳部输送至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排出部,并将所述第二被输送材料从所述第二被输送材料容纳部输送至所述第二被输送材料排出部;
排出构件,该排出构件设置在所述输送部中的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和所述第二被输送材料的公共输送路径的输送方向下游侧,并适于将由所述输送部输送的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和所述第二被输送材料排出至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排出部或所述第二被输送材料排出部;
移动机构,该移动机构根据所述被输送材料的类型使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容纳部移动至该第一被输送材料由所述输送部输送的被输送位置;以及
排出目的地切换构件,该排出目的地切换构件根据所述被输送材料的类型将所述排出构件的排出目的地从所述第二被输送材料排出部切换至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排出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送机构,其中,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容纳部、所述第二被输送材料容纳部、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排出部以及所述第二被输送材料排出部相对于所述输送部布置在一侧,并且该输送机构还包括输送路径切换构件,该输送路径切换构件根据所述被输送材料的类型切换所述输送部的输送路径,以使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的输送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二被输送材料的输送方向在上游侧折回。
7.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权利要求1、2、5和6中任一项的输送机构,该输送机构输送作为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的原稿和作为所述第二被输送材料的记录介质;
图像读取单元,该图像读取单元读取由所述输送机构输送的所述原稿的图像;以及
图像形成单元,该图像形成单元基于由所述图像读取单元读取的图像在由所述输送机构输送的所述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
8.一种输送机构,该输送机构包括:
容纳第一被输送材料的第一被输送材料容纳部,该第一被输送材料容纳部适于改变其位置;
容纳第二被输送材料的第二被输送材料容纳部;
排出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的第一被输送材料排出部;
排出所述第二被输送材料的第二被输送材料排出部;
输送部,该输送部将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从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容纳部输送至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排出部,并将所述第二被输送材料从所述第二被输送材料容纳部输送至所述第二被输送材料排出部;
排出构件,该排出构件设置在所述输送部中的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和所述第二被输送材料的公共输送路径的输送方向下游侧,并适于将由所述输送部输送的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和所述第二被输送材料排出至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排出部或所述第二被输送材料排出部;
移动机构,该移动机构使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容纳部在能够由所述输送部输送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的第一位置与不能由所述输送部输送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以及
排出目的地切换构件,该排出目的地切换构件将由所述排出构件排出的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和所述第二被输送材料的排出目的地切换至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排出部或所述第二被输送材料排出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输送机构,其中,所述输送部包括供给构件,该供给构件适于根据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容纳部的位置,有选择地将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容纳部中的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或者所述第二被输送材料容纳部中的所述第二被输送材料供给至所述公共输送路径。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输送机构,其中,所述移动机构根据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容纳部中存在或不存在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而使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容纳部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或所述第二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输送机构,该输送机构还包括输送路径切换构件,该输送路径切换构件根据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容纳部中存在或不存在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而切换所述输送部的输送路径,以使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相对于所述第二被输送材料的路径在输送方向上游侧返回。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输送机构,其中,所述排出目的地切换构件根据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容纳部中存在或不存在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切换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和所述第二被输送材料的排出目的地。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输送机构,该输送机构还包括输送路径切换构件,该输送路径切换构件根据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容纳部的所述第一位置或所述第二位置切换所述输送部的输送路径,以使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相对于所述第二被输送材料的路径在输送方向上游侧返回。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输送机构,其中,所述排出目的地切换构件根据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容纳部的所述第一位置或所述第二位置切换所述第一被输送材料和所述第二被输送材料的排出目的地。
CN201010135766.2A 2009-07-14 2010-03-12 输送机构及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19550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65665A JP5568909B2 (ja) 2009-07-14 2009-07-14 搬送機構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65665 2009-07-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55073A true CN101955073A (zh) 2011-01-26
CN101955073B CN101955073B (zh) 2014-09-03

Family

ID=434654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35766.2A Active CN101955073B (zh) 2009-07-14 2010-03-12 输送机构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714848B2 (zh)
JP (1) JP5568909B2 (zh)
KR (1) KR101280514B1 (zh)
CN (1) CN10195507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12124A (zh) * 2013-10-02 2015-04-1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介质输送装置及记录装置
CN111183104A (zh) * 2017-10-05 2020-05-19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自动送稿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66812B (zh) * 2012-07-20 2015-01-01 Primax Electronics Ltd 雙面饋紙裝置
JP6738188B2 (ja) * 2016-04-21 2020-08-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43279A (ja) * 1993-11-19 1995-06-02 Ricoh Co Ltd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JPH07330182A (ja) * 1994-06-13 1995-12-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複合プリンタ
US5567068A (en) * 1994-06-30 1996-10-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ultifunction printer
US5712676A (en) * 1993-04-14 1998-01-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Image scanning and printing system having a common paper feeding passage
JPH1035049A (ja) * 1996-07-25 1998-02-10 Brother Ind Ltd 情報記録装置
US5790279A (en) * 1995-09-13 1998-08-04 Sakellaropoulos; Spiro Combined scanner, printer and facsimile apparatus
JPH11187194A (ja) * 1997-12-24 1999-07-09 Murata Mach Ltd 画像処理装置
US7403739B2 (en) * 2004-10-15 2008-07-22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Imaging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262351A (ja) * 1987-04-17 1988-10-28 Fujitsu Ltd 自動給紙機構
JP2914168B2 (ja) 1994-03-25 1999-06-2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式画像形成装置
JPH08268620A (ja) 1995-03-30 1996-10-15 Shinko Seisakusho Co Ltd 紙葉類の搬送方向切替装置
TW200533523A (en) * 2004-04-08 2005-10-16 Avision Inc Multi-function peripheral with a single sheet-feeding mechanism
JP2006016201A (ja) * 2004-07-05 2006-01-19 Ricoh Co Ltd スキャナ機能およびプリンタ機能を備えたシートフィーダタイプの画像処理装置
JP2008063086A (ja) * 2006-09-07 2008-03-21 Seiko Epson Corp 給紙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記録装置
KR101116614B1 (ko) * 2007-03-19 2012-03-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상독취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화상독취방법
US20090074490A1 (en) * 2007-09-14 2009-03-19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Automatic scanning apparatus
TWI334828B (en) * 2008-01-31 2010-12-21 Kinpo Elect Inc A method for commonly using scanning/printing path of a multifunction office machine and a device thereof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12676A (en) * 1993-04-14 1998-01-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Image scanning and printing system having a common paper feeding passage
JPH07143279A (ja) * 1993-11-19 1995-06-02 Ricoh Co Ltd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JPH07330182A (ja) * 1994-06-13 1995-12-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複合プリンタ
US5567068A (en) * 1994-06-30 1996-10-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ultifunction printer
US5790279A (en) * 1995-09-13 1998-08-04 Sakellaropoulos; Spiro Combined scanner, printer and facsimile apparatus
JPH1035049A (ja) * 1996-07-25 1998-02-10 Brother Ind Ltd 情報記録装置
JPH11187194A (ja) * 1997-12-24 1999-07-09 Murata Mach Ltd 画像処理装置
US7403739B2 (en) * 2004-10-15 2008-07-22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Imaging device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12124A (zh) * 2013-10-02 2015-04-1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介质输送装置及记录装置
CN104512124B (zh) * 2013-10-02 2018-01-0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介质输送装置及记录装置
CN111183104A (zh) * 2017-10-05 2020-05-19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自动送稿器
CN111183104B (zh) * 2017-10-05 2022-07-29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自动送稿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714848B2 (en) 2014-05-06
JP5568909B2 (ja) 2014-08-13
CN101955073B (zh) 2014-09-03
US20110013961A1 (en) 2011-01-20
KR20110006583A (ko) 2011-01-20
KR101280514B1 (ko) 2013-07-01
JP2011020767A (ja) 2011-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1823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age forming
CN101804921B (zh) 传送装置及具备该装置的图像记录装置
JP2008200955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6805498B2 (ja) 複合機
CN101955073B (zh) 输送机构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09172933A (ja) 液体吐出装置
JP604416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90213196A1 (en) Transport System Having Single Insertion Port For Solid Ink Delivery In A Printer
JP201817451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533238B (zh) 成像设备
JP481680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8770573B2 (en) Recording device
JP2020007125A (ja) 媒体搬送装置、及び媒体処理装置
JP5370012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TWI674234B (zh) 媒體排出裝置、記錄裝置
JP200829078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78655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306065A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6983572B2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6094065B2 (ja) 記録装置
JP448007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040795A (ja) 給送装置、読取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US20140002518A1 (en) Ink Stick Transport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