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51679A - 基站装置和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发送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站装置和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发送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951679A CN101951679A CN2010105093292A CN201010509329A CN101951679A CN 101951679 A CN101951679 A CN 101951679A CN 2010105093292 A CN2010105093292 A CN 2010105093292A CN 201010509329 A CN201010509329 A CN 201010509329A CN 101951679 A CN101951679 A CN 10195167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ation apparatus
- base station
- terminal
- power
- transmitted pow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description 3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4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8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1835 investi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973 pai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RKTYLMNFRDHKIL-UHFFFAOYSA-N copper;5,10,15,20-tetraphenylporphyrin-22,24-diide Chemical compound [Cu+2].C1=CC(C(=C2C=CC([N-]2)=C(C=2C=CC=CC=2)C=2C=CC(N=2)=C(C=2C=CC=CC=2)C2=CC=C3[N-]2)C=2C=CC=CC=2)=NC1=C3C1=CC=CC=C1 RKTYLMNFRDHKIL-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62 fa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764 inhibitory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31 transform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19 trans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2—Chan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ignal
- H04L5/023—Multiplexing of 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4—TPC management, i.e. sharing limited amount of power among users or channels or data types, e.g. cell loading
- H04W52/346—TPC management, i.e. sharing limited amount of power among users or channels or data types, e.g. cell loading distributing total power among users or channe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3—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interferen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73—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transmission pow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进行自适应发送功率分配而不影响相邻蜂窝区。一种基站装置,其中包含从移动台装置接收信息的接收部(132)、根据收到的信息决定对移动台装置发送无线信号时的发送功率的发送功率决定部(125)、根据收到的信息获取有关各时道或各频道的通信环境的信息的获取部(120)、规定发送功率与有关通信环境的信息的关系满足分配条件的时道或频道并且给该时道或频道的通信时隙分配对移动台装置发送的数据和发送功率的调度部(120)、以及使用已分配发送数据和决定的发送功率的通信时隙发送无线信号的发送部(130、131)。
Description
本发明申请是国际申请号为PCT/JP2005/019195,国际申请日为2005年10月19日,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申请号为200580035219.4,名称为“基站装置和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发送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进行自适应发送功率分配而不影响相邻蜂窝区的基站装置、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发送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在日本国,2000年10月在世界上率先启动IMT-2000(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2000)的服务等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传输、接入技术快速发展。而且,HSDPA(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等技术被标准化,并进行最大约10Mbps(兆比每秒)程度的数据传输的实用化。
另一方面,还进行用于实现以传输速率10Mbps至100Mbps为目标的宽带无线互联网接入的标准化,并提出各种技术方案。实现高速传输速率的无线通信所需的必要条件,是提高频率利用效率。传输速率与使用的带宽存在正比关系,所以提高传输速率方面,扩大利用的频带宽度是单纯的解决办法。然而,能利用的频带困窘,不考虑在建立新无线通信系统方面分配足够的带宽。因此,希望提高频率利用效率。
作为另外的必要条件是:又实现便携电话那样的用蜂窝区构成的通信区的服务,又以无缝方式提供无线LAN那样的专用区(孤立蜂窝区)中的服务。
在具有解决这些课题的可能性的技术中,存在一个蜂窝区重复OFDM/(TDMA、FDMA)(正交频分复用/时分多址、频分多址)的技术。这种技术在蜂窝区构成的通信区中,全部蜂窝区内使用相同的频率进行通信,通信时的调制方式是OFDM,接入方式使用TDMA、FDMA。当然,孤立蜂窝区中的通信方式为:又具有与蜂窝区共用的无线接口、又能实现高速数据通信。
下面,简单说明作为OFDM/(TDMA、FDMA)的基本技术的OFDM、TDMA、FDMA。
首先,OFDM是作为5000兆赫频段的无线系统的IEEE802.11a或地面数字广播中使用的制式。OFDM制式将几十个至几千个载波按理论上不发生干扰的最小频率间隔排列,并同时进行通信。OFDM中通常把这种载波称为副载波,并以PSK、QAM等调制方式调制各副载波,以进行通信。通过与纠错方式组合,可以说是抗频率选择性衰落的调制方式。本说明书中,将OFDM使用的副载波数量取为768个。
其次,TDMA是收发数据时以时分方式进行接入的制式。将TDMA用于接入方式的通信系统中,通常使用具有多个进行通信的时间单元(即时隙)的帧结构,而且下行链路中对帧的始端分配接收该帧所需的控制时隙。本说明书中,用9个时隙构成帧,并且将始端的时隙分配为控制时隙。
再次,FDMA是收发数据时以频分方式进行接入的制式。将FDMA用于接入方式的通信系统中,通常,将频率分为若干频段,并划分进行通信的频段,从而能区分进行接入的终端(移动台装置)。通常,该划分的频段之间备有称为防护频带的保护间隔,但OFDM/(TDMA、FDMA)中,为了不损害频率利用效率,不使用防护频带,或者即便使用也为几个副载波份额的频带,非常窄。本说明书中,将用于OFDM的768个副载波12等分成各64各副载波,以进行FDMA。
接着,根据上述序言说明OFDM/(TDMA、FDMA)。图42是示出OFDM/(TDMA、FDMA)的2维帧结构的图。图42中,纵轴为频率,横轴为时间。该图42所示的多个四边形的一个是用于数据传输的最小单位,包含多个OFDM码元,本说明书中把它称为时隙。时隙中,带斜线的四边形是控制时隙。此图的情况下,意味着1帧中在时间方向有9个时隙,在频率方向有12个时隙,意味着存在共108个时隙(其中12个时隙为控制时隙)。本说明书中,将同一时间中往频率轴方向的时隙集合(此图42的情况下包含12个时隙)称为时道,将同一频率中往时间轴方向的时隙集合(此图42的情况下包含9个时隙)称为频道。在形式上用(Tn、Fm)表示时隙,并将时道取为Tn(n为1至9的自然数),将频道取为Fm(m为1至12的自然数)。例如图42的带网纹的时隙为(T4、F7)。
接着,考虑从基站(称为AP或基站装置)对移动台(称为MT、移动台装置或仅称为“终端”)的通信。AP将15时隙的数据分配给MT,考虑各种情况,但假设对图42的纵线所示的时隙分配数据。即,对(T2~T4、F1)、(T5~T8、F4)、(T2~T9、F11)分配MT应接收的数据。需要在使用的频率的控制时隙填入表示分配事项的数据,以便示出AP对MT分配数据。本例的情况下,(T1、F1)、(T1、F4)、(T1、F11)相当于该控制时隙。
OFDM/(TDMA、FDMA)制式是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多个移动台以改变频率和时间的方式对基站收发数据的系统。图42中,为了方便,画成时隙与时隙之间存在间隙,但有没有间隙,意义不大。
图43是示出用于OFDM/(TDMA、FDMA)的发送电路的概略组成的框图。此图43所示的发送电路具有数据多路复用部431。还具有12个纠错编码部432-a~432-1,同时还具有12个串并变换部(S/P变换部)433-a~433-1。发送功率控制部435发挥改变某一频道的发送功率用的功能。
数据多路复用部431中,按发送信息数据的数据分组单元分离成12个序列。即,此数据多路复用部431中,实体上指定未图示的CPU等组件知道的OFDM/(TDMA、FDMA)的时隙。然后,纠错编码部432-a~432-1实施纠错编码后,在S/P变换部433-a~4331分离成64个系统,并由映射部434对各载波进行调制。在发送功率控制部435变换成未图示的CPU等组件指定的每一子信道的发送功率后,在IFFT部436进行IFFT处理(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反快速傅立叶变换)。传输768个OFDM信号时,通常使用的IFFT的点数为1024。
然后,在并串变换部(P/S变换部)437中变换成串行数据后,在防护间隔插入部438插入防护间隔。防护间隔是为了接收OFDM信号时减小码元间干扰而插入的。然后,数据在数-模变换部(D/A变换部)439变换成模拟信号后,在无线发送部440变换成应发送频率,并由天线部441发送数据。
图44是示出用于OFDM/(TDMA、FDMA)的接收电路概略组成的框图。该图44所示的接收电路具有数据去复用部461,还具有12个纠错译码部460-a~460-1。又具有12个并串变换部(P/S变换部)459-a~459-1。
接收电路中进行基本上与发送电路相反的操作。天线部451接收的电波,在无线接收部将频率变换到可作模-数变换的频道。模-数变换部453中变换成数字信号的数据在同步部454取得OFDM的码元同步后,在防护间隔去除部455去除防护间隔。然后,在串并变换部456串行为1024个数据。
其后,在FFT(快速傅立叶变换)部457进行1024点的FFT后,在传输路径估计与去映射部458,进行768个副载波的解调。传播路径估计通过从发射机对接收机发送已知信号,在接收机估计传播路径。然后,将需要的数据在并串变换部459-a~459-1加以串行化后,在纠错译码部460-a~460-1进行纠错,并输入到数据去复用部461。在数据去复用部461处理成信息数据并输出。
接着,说明由蜂窝区构成的通信系统的概要。图45(a)是蜂窝区为六边形并使用7个频段时的例子。在蜂窝区的中心设置基站,并且在蜂窝区B0使用频段Fc0进行通信,在B1使用Fc1,其后组合相同。使蜂窝区结构那样充分具有频带时,在相邻的蜂窝区不用相同的频率,没有来自相邻蜂窝区的影响,能进行良好的通信。
图45(b)是使用一蜂窝区重复的OFDM/(TDMA、FDMA)时的例子。同样用六边形构成蜂窝区,但频率全用Fc0。因此,一蜂窝区重复的OFDM/(TDMA、FDMA)理想运作时,与图45(a)的情况相比,能达到其7倍的频率利用效率。因此,实现一蜂窝区重复可以说是实现高速通信方面部不可欠缺的技术。从图45(b)判明,支配一蜂窝区重复是否理想运作的关键,是做成不受来自其它蜂窝区的干扰。作为做成不受其它蜂窝区的干扰的方法,实质上可考虑2种技术。各终端建立去除来自其它蜂窝区的电波的通信方式(去除干扰),另一种是尽量不给出干扰。下面,说明2种有关其中后者的具体技术。
首先,说明日本国特开2003-18091号公报(专利文献1)揭示的无线数据通信系统、无线数据通信方法及其程序。图46示出专利文献1记载的发明所涉及的蜂窝区结构。图46相对于图45(a),在各蜂窝区内画虚线表示的六边形。这意味着将一个蜂窝区划分成靠近基站处和远离基站处的2个区。关注蜂窝区B0时,处在远离基站的区域的终端如以往那样使用频率Fc0进行通信,处在靠近基站的区域的终端则使用Fc1~Fc6进行通信。因而,呈现为频率利用效率提高。又,说明在虚线内使用扇形天线则效率提高。此技术利用的是:在与靠近基站的终端进行通信时可降低发送功率,所以即便使用Fc1~Fc6频段也不影响相邻的蜂窝区。
其次,说明日本国特开2003-46437号公报(专利文献2)揭示的移动通信系统、基站装置和移动通信系统控制方法。图47示出专利文献2记载的发明所涉及的蜂窝区结构。图47相对于图45(b),在各蜂窝区内画2个虚线表示的六边形。关注蜂窝区B0时,离开基站最远的区域使用Ts1,其次的区域使用Ts2,最近的区域使用Ts3。该Ts表示时间,由Ts1~Ts3构成1帧。意味着B0在Ts1中使发送功率最大地进行通信,并且以对Ts2、Ts3降低功率的方式进行通信。同样,各蜂窝区根据各自的时间改变发送功率并进行通信。
在B0中以Ts1中加大发送功率的方式进行通信时,其它相邻的蜂窝区不以使发送功率最大的方式进行通信,所以B0能以来自其它蜂窝区的干扰小的状态进行通信。对蜂窝区B1~B6也确保同样的优点。
专利文献1:特开2003-18091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2003-46437号公报然而,即使将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记载的技术用于一蜂窝区重复的OFDM/(TDMA、FDMA),在孤立蜂窝区和相邻蜂窝区数量不同的情况下,甚至在一度建立基站并开始进行服务后重新构建基站的情况下,也不能自适应地应对。而且,专利文献2中,默默假定各基站时间同步,未图示不同步时的解决方法。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自适应进行发送频率分配而不影响相邻蜂窝区的基站装置、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发送方法。
发明内容
(1)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下列手段。即,本发明的基站装置,使用多个时隙对蜂窝区内的移动台装置进行无线发送,其中,从所述移动台装置接收信息,根据所述收到的信息,决定对所述移动台装置发送无线信号时的功率,同时还决定对所述时隙的集合进行分配的发送功率,根据对所述移动台装置发送无线信号时的功率和对所述时隙的集合进行分配的功率,决定对发送数据进行发送的时隙集合或部分时隙集合,并且使用所述决定的时隙集合或部分时隙集合,对所述移动台装置发送无线信号。
这样,根据从移动台装置接收的信息决定对移动台装置发送无线信号时的功率,同时还决定对时隙集合进行分配的发送功率,并根据对移动台装置发送无线信号时的功率和对时隙集合进行分配的功率决定对发送数据进行发送的时隙集合或部分时隙集合,所以能自适应地进行发送功率分配,而不影响相邻蜂窝区。
(2)本发明的基站装置,具有多个时道,并使用所述时道对蜂窝区内的移动台装置进行无线发送,其中,从所述移动台装置接收信息,根据所述收到的信息,决定对所述移动台装置发送无线信号时的功率,同时还决定对所述时道进行分配的发送功率,根据对所述移动台装置发送无线信号时的功率和对所述时道进行分配的功率,决定对发送数据进行发送的时道或部分时道,并且使用所述决定的时道或部分时道,对所述移动台装置发送无线信号。
这样,根据从移动台装置接收的信息决定对移动台装置发送无线信号时的功率,同时还决定对时道进行分配的发送功率,并根据对移动台装置发送无线信号时的功率和对时道进行分配的功率决定对发送数据进行发送的时道或部分时道,所以例如干扰功率大的时道、SINR小的时道或差错率大的时道在蜂窝区外周部当作因干扰大而不使用的时道,仅在蜂窝区内周部使用,从而分配小功率。干扰功率小的时道、SINR大的时道或差错率小的时道在蜂窝区外周部因干扰小而当作外周部使用的时道,并分配大功率。据此,能自适应地进行发送功率分配,而不影响相邻蜂窝区。
(3)本发明的基站装置,具有多个频道,并使用所述频道对蜂窝区内的移动台装置进行无线发送,其中,从所述移动台装置接收信息,根据收到的信息,决定对所述移动台装置发送无线信号时的功率,同时还决定对所述频道分配的发送功率,根据对所述移动台装置发送无线信号时的功率和对所述频道进行分配的功率,决定对发送数据进行发送的频道或部分频道,并且使用所述决定的频道或部分频道,对所述移动台装置发送无线信号。
这样,根据从移动台装置接收的信息决定对移动台装置发送无线信号时的功率,同时还决定对频道分配的发送功率,并根据对移动台装置发送无线信号时的功率和对频道分配的功率决定对发送数据进行发送的频道或部分频道,所以例如干扰功率大的频道、SINR小的频道或差错率大的频道在蜂窝区外周部当作因干扰大而不使用的频道,仅在蜂窝区内周部使用,从而分配小功率。干扰功率小的频道、SINR大的频道或差错率小的频道在蜂窝区外周部因干扰小而当作外周部使用的频道,并分配大功率。据此,能自适应地进行发送功率分配,而不影响相邻蜂窝区。
(4)本发明的基站装置,其中,决定对所述发送数据进行发送的时道或部分时道或者频道或部分频道的条件为:所述移动台装置的干扰功率最小、预先使发送功率的大小与所述移动台的干扰功率的大小带有反比关系并且具有与所述决定的发送功率对应的干扰功率、或者所述移动台装置的接收信号功率对干扰功率比最大。
通过这样决定分配条件,能自适应地进行发送功率分配,而不影响相邻蜂窝区。
(5)本发明的基站装置,其中,决定对所述发送数据进行发送的时道或部分时道或者频道或部分频道时,根据从所述移动台装置收到的信息,将所述蜂窝区内的移动台装置划分成多组,并且对所述组相同的移动台装置,分配同一时道内或同一频道内对发送数据进行发送的时隙。
这样,通过将蜂窝区内的移动台装置分组,能以组为单位进行发送功率分配,所以能高效率地进行分配处理。而且,能高效率地进行对同一组内新进行连接请求的移动台装置的发送数据和发送功率的分配。据此,能自适应地进行发送功率分配,而不影响相邻蜂窝区。再者,各组的发送功率可在所述数值范围内区离散值,也可区连续值。
(6)本发明的基站装置,其中,决定对所述发送数据进行发送的时道或部分时道或者频道或部分频道时,规定对所述蜂窝区内某一移动台装置发送无线信号用的发送功率归属的所述组,分配到发送功率大于所述规定的组的组所对应的发送功率的各时道或各频道的全部或部分存在空闲时道或频道时,对该空闲时道或频道分配对所述移动台装置对发送数据进行发送的时隙。
根据此结构,能取的形态在分配给需要大发送功率的组的时道或频道中存在空闲道时,允许将需要小发送功率的终端分配到分配给需要大功率的终端组分时道或频道的空闲时隙。这是因为分配给需要大功率的终端组的时道或频道分配给相邻蜂窝区中需要小发送功率的可能性高,对相当的时道或频道的空闲通信时隙分配需要小发送功率的终端时,不产生相邻区间的干扰。据此,能自适应地进行发送功率分配,而不影响相邻蜂窝区。
(7)本发明的基站装置,其中,决定对所述发送数据进行发送的时道或部分时道或者频道或部分频道时,规定对所述蜂窝区内的某一移动台装置发送无线信号用的发送功率归属的所述组,对分配给所述规定的组的时道或频道不分配发送数据时,分配到发送功率小于所述规定的组的组所对应的发送功率的时道或频道的全部或部分存在空闲的时道或频道的情况下,对该空闲的时道或频道分配对所述移动台装置发送数据的时隙。
这样,对规定的移动台装置分配发送功率时,分配到发送功率小于所述规定的组的组所对应的发送功率的时道或频道的全部或部分存在空闲的时道或频道的情况下,对其空闲的通信时隙分配对移动台装置发送数据和发送频率小的组所对应发送频率,所以能自适应地进行发送功率分配,而不影响相邻蜂窝区。
(8)本发明的基站装置,其中,分配对所述发送数据进行发送的时隙后,根据所述收到的信息改变所述分配的时隙的发送功率。
这样,分配对发送数据进行发送的时隙后,根据收到的信息改变分配的时隙的发送功率,因而能根据传播路径的变动,将多个数值用作移动台装置方的接收功率。
(9)本发明的基站装置,其中,给所述空闲的时道或频道分配对所述移动台装置发送的发送数据和所述发送功率时,改变调制方式。
这样,对空闲的通信时隙分配对移动台装置发送的发送数据和发送功率时改变调制方式,因而例如对需要大发送功率的移动台装置发送无线信号时,分配小发送功率的各时道或各频道的通信时隙空闲的情况下,降低发送功率,同时调制方式也降低,也就是改变成容易接收的调制方式,从而能又避免传输差错又避免影响相邻蜂窝区。反之,例如对需要小发送功率的移动台装置发送无线信号时,分配大发送功率的各时道或各频道的通信时隙空闲的情况下,提高发送功率,同时也提高调制方式,从而能又避免传输差错又避免影响相邻蜂窝区。
(10)本发明的基站装置,其中,决定对所述发送数据进行发送的时道或部分时道或者频道或部分频道的分配时,按一定时间间隔更新所述分配的发送功率。
这样,按一定时间间隔更新所述分配的发送功率,所以能进行跟踪移动台装置的移动或传播路径状况的变化等的发送功率分配。
(11)本发明的基站装置,其中,决定对所述发送数据进行发送的时道或部分时道或者频道或部分频道的分配时,蜂窝区内存在新进行连接请求的移动台装置,并且某一移动台装置移动或某一移动台装置中传播路径状况变化的情况下,更新所述分配的功率。
根据此结构,能进行与蜂窝区内的通信状况变动实时对应的发送功率分配。
(12)本发明的基站装置,其中,更新所述发送功率时,分配发送功率,使得更新前的发送功率与更新时的发送功率之差小于等于一定值。
这样,分配发送功率,使得更新前的发送功率与更新时的发送功率之差小于等于一定值,所以能将对相邻蜂窝区干扰的变动抑制到最小。这里,使差为小于等于一定值,是因为要规定更新前的发送功率在更新后变动不大的范围。可根据通信技术的技术常识求出具体的数值范围。
(13)本发明的基站装置,其中,决定对所述发送数据进行发送的时道或部分时道或者频道或部分频道的分配时,至少对一个所述时道或频道分配无线信号能到达蜂窝区内全部范围的发送功率,而且对至少一个所述时道或频道分配能忽略给相邻蜂窝区的影响的发送功率。
这样,分配发送功率,从而蜂窝区内出现新进行连接请求的移动台装置,并且该移动台装置需要大发送功率或小发送功率时,也能灵活应对。
(14)本发明的基站装置,其中,根据从所述移动台装置接收的信息,获取从相邻蜂窝区接收的干扰电平,并且为了发送控制数据以外的数据,根据所述测量的干扰电平,决定分配无线信号能到达蜂窝区内全部范围的发送功率的所述时道或部分时道或者频道或部分频道。
这样,根据所述测量的干扰电平,决定分配无线信号能到达蜂窝区内全部范围的发送功率的所述时道或部分时道或者频道或部分频道,所以能仅评价从相邻蜂窝区实际受到干扰的时道或部分时道或者频道或部分频道,能提高时道或部分时道或者频道或部分频道的利用率。
(15)本发明的基站装置,其中,根据从所述移动台装置收到信息,测量相邻蜂窝区的数量,决定对所述发送数据进行发送的时道、频道或通信时隙的分配时,为了发送控制数据以外的数据,根据所述测量的干扰电平,用下式决定分配无线信号能到达蜂窝区内全部范围的发送功率的所述时道或部分时道或者频道或部分频道的数量L:L≤(全部的时道、频道或通信时隙的数量)/{(相邻蜂窝区数)+1}。
这样,使分配无线信号能到达蜂窝区内全部范围的发送功率的时道和部分时道或者频道或部分频道随相邻蜂窝区的数量动态变化,所以能使时道或部分时道或者频道或部分频道的利用效率提高。
(16)本发明的基站装置,其中,决定对所述发送数据进行发送的时道或部分时道或者频道或部分频道的分配时,蜂窝区内存在需要用无线信号能到达蜂窝区内全部范围的发送功率发送无线信号的移动台装置而不存在应对所述移动台装置发送的发送数据时,对所述时道或部分时道或者频道或部分频道,分配对所述移动台装置发送用的虚拟数据和无线信号能到达蜂窝区内全部范围的发送功率。
根据这种结构,便于在相邻蜂窝区的各终端检测出干扰功率大的信道。
(17)本发明的基站装置,其中,利用从所述移动台装置接收的信息更改对所述移动台装置分配的发送功率归属的组时,组的更改条件具有迟滞特性。
根据该结构,移动台装置通信速度不恒定时或必需频繁改变通信速度时,也能稳定进行组合操作,不从这些状况受到大影响。
(18)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包含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装置、以及至少一个移动台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能自适应地进行发送功率分配,而不影响相邻蜂窝区。
(19)本发明的移动台装置,其中,用于(18)中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移动台装置,能自适应地进行发送功率分配,而不影响相邻蜂窝区。
(20)本发明的无线发送方法,用于基站装置,该基站装置具有多个时道,并使用所述时道对移动台装置发送无线信号,其中,至少包含以下步骤:从所述移动台装置接收信息的步骤;根据所述接收的信息,决定对所述移动台装置发送无线信号时的发送功率的步骤;从所述接收的信息,获取有关各时道的通信环境的信息的步骤;根据所述决定的发送功率和所述有关通信环境的信息,决定对所述移动台装置发送的时道或部分时道和发送功率的分配的步骤;以及使用分配到所述发送数据和所述决定的发送功率的时道或部分时道,对所述移动台装置发送无线信号的步骤。
这样,根据从移动台装置接收的信息决定对移动台装置发送无线信号时的功率,同时还决定对时道进行分配的发送功率,并根据对移动台装置发送无线信号时的功率和对时道进行分配的功率决定对发送数据进行发送的时道或部分时道,所以例如干扰功率大的时道、SINR小的时道或差错率大的时道在蜂窝区外周部因干扰大而当作不使用的时道,仅在蜂窝区内周部使用,从而分配小功率。干扰功率小的时道、SINR大的时道或差错率小的时道在蜂窝区外周部因干扰小而当作外周部使用的时道,并分配大功率。据此,能自适应地进行发送功率分配,而不影响相邻蜂窝区。
(21)本发明的无线发送方法,用于基站装置,该基站装置具有多个频道,并使用所述频道对移动台装置发送无线信号,其中,至少包含以下步骤:从所述移动台装置接收信息的步骤;根据所述接收的信息,决定对所述移动台装置发送无线信号时的发送功率的步骤;从所述接收的信息,获取有关各频道的通信环境的信息的步骤;根据所述决定的发送功率和所述有关通信环境的信息,决定对所述移动台装置发送的频道或部分频道和发送功率的分配的步骤;以及使用分配到所述发送数据和所述决定的发送功率的频道或部分频道,对所述移动台装置发送无线信号的步骤。
这样,根据从移动台装置接收的信息决定对移动台装置发送无线信号时的功率,同时还决定对频道分配的发送功率,并根据对移动台装置发送无线信号时的功率和对频道分配的功率决定对发送数据进行发送的频道或部分频道,所以例如干扰功率大的频道、SINR小的频道或差错率大的频道在蜂窝区外周部当作因干扰大而不使用的频道,仅在蜂窝区内周部使用,从而分配小功率。干扰功率小的频道、SINR大的频道或差错率小的频道在蜂窝区外周部因干扰小而当作外周部使用的频道,并分配大功率。据此,能自适应地进行发送功率分配,而不影响相邻蜂窝区。
利用本发明,则根据从移动台装置接收的信息,决定对移动台装置发送无线信号时的功率,同时还决定对时隙集合进行分配的发送功率,并根据对移动台装置发送无线信号时的功率和对时隙集合进行分配的功率,决定对发送数据进行发送的时隙集合或部分时隙集合,因而能自适应地进行发送功率分配,而不影响相邻蜂窝区。
附图说明
图1(a)是示出蜂窝区和移动台装置配置状况的图,(b)是示出蜂窝区中下行链路需要的发送功率,(c)是示出时隙分配例的图。
图2是示出时隙组成例的图。
图3是示出蜂窝区配置例的图。
图4是示出控制时隙群的发送定时的图。
图5是示出移动台装置的概略组成的框图。
图6是示出基站装置的概略组成的框图。
图7是示出基站装置的时隙分配操作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移动台装置的时隙分配操作的流程图。
图9(a)是示出蜂窝区1和蜂窝区2中的移动台装置配置状况的图,(b)是示出蜂窝区2中下行链路需要的发送功率的图,(c)是示出蜂窝区2的时隙分配状况的图。
图10(a)是示出蜂窝区1中下行链路需要的发送功率的图,(b)是示出蜂窝区2中下行链路需要的发送功率的图。
图11是示出蜂窝区2中的移动台装置分配状况和对蜂窝区1的干扰功率的图。
图12是示出蜂窝区1中对移动台装置A~C分配时隙的状态的图。
图13是示出蜂窝区1和蜂窝区2中的下行链路需要的发送功率和蜂窝区1中对移动台装置D~H分配时隙的状态的图。
图14是示出使发送功率电平与干扰电平带有对应关系的状况的图。
图15(a)是示出控制时隙群的发送定时为固定的状况的图,(b)是示出控制时隙群的发送定时为可变的状况的图。
图16是示出改变下行链路需要的发送功率和同一组内的时隙分配的例子的图。
图17是示出允许分配下行链路需要的发送功率和分配另一组的时道的例子的图。
图18是示出移动台装置的概略组成的框图。
图19是示出基站装置的概略组成的框图。
图20是示出下行链路中使用的子信道的例子的图。
图21是示出帧的组成例的图。
图22(a)是示出时隙结构的图,(b)是示出网络拓扑概要的图。
图23(a)是示出蜂窝区配置概要的图,(b)是示出控制时隙结构例的图。
图24是示出区边界与发送功率组的关系的图。
图25是示出移动台装置运作步骤概要的流程图。
图26是示出基站装置运作步骤概要的流程图。
图27是示出可使用的子信道的分配运作的流程图。
图28是示出链接处理的流程图。
图29是发送功率控制流程图。
图30是示出子信道的分配判断的流程图。
图31是示出将发送数据分配到时隙的运作的流程图。
图32是示出将发送数据分配到时隙的运作的流程图。
图33是示出区边界与发送功率组的关系的图。
图34是示出区边界与发送功率组的关系的图。
图35是示出区边界与发送功率组的关系的图。
图36是示出区边界与发送功率组的关系的图。
图37是示出区边界与发送功率组的关系的图。
图38是示出区边界与发送功率组的关系的图。
图39是示出区边界与发送功率组的关系的图。
图40是示出可使用的子信道的分配运作的流程图。
图41是示出可使用的子信道的分配运作的流程图。
图42是示出帧的组成例的图。
图43是示出基站装置的概略组成的图。
图44是示出移动台装置的概略组成的图。
图45(a)是示出蜂窝区配置例的图,(b)是示出蜂窝区配置例的图。
图46是示出蜂窝区配置例的图。
图47是示出蜂窝区配置例的图。
图48是示出组合中具有的迟滞的状态的图。
图49是示出一例组合的条件的图。
图50是示出基站的运作的流程图。
图51是示出终端的运作的流程图。
标号说明
100是天线部,101是无线接收部,102是模-数变换部,103是同步部,104是防护间隔去除部,105是串并变换部,106是FFT部,107是传播路径估计与去映射部,108-a~108-1是并串变换部,109-a~109-1是纠错译码部,110是去复用部,111是模-数变换部,112是RSS测量部,113是干扰功率测量部,114是控制部,115是上行链路发送部,120是调度部,121是多路复用部,122-a~122-1是纠错编码部,123-a~123-1是串并变换部,124是映射部,125是发送功率控制部,126是IFFT部,127是并串变换部,128是防护间隔插入部,129是数-模变换部,130是无线发送部,131、181是天线部,182是无线接收部,183是模-数变换部,184是同步部,185是防护间隔去除部,186是串并变换部,187是FFT部,188是传播路径估计与去映射部,189-a~189-1是并串变换部,190-a~190-1是纠错译码部,191是去复用部,192是SINR测量部,193是RSS测量部,194是控制部,195是上行链路发送部,260是调度部,261是多路复用部,262-a~262-1是纠错编码部,263-a~263-1是串并变换部,264是映射部,265是发送功率控制部,266是IFFT部,267是并串变换部,268是防护间隔插入部,269是数-模变换部,270是无线发送部,271是无线部,272是上行链路接收波。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下面,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时隙分配法。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时隙分配法中,一面考虑来自相邻蜂窝区的干扰的影响,一面在基站自适应地将需要程度相同的发送功率电平多个终端自适应地分配到同一时道的不同频道。图1示出一例进行这种自适应时隙分配时的分配结果。再者,本说明书中,设“基站”与控制台、AP或基站控制装置同义,“移动台”与MT、移动台装置或终端同义。
图1(a)示出蜂窝区和蜂窝区内的终端的配置,图1(b)示出对蜂窝区内各终端的下行链路通信需要的发送功率。但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中取为执行蜂窝区内全部终端的接收功率恒定地进行发送功率控制的发送。在这种状况下,应用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时隙分配法时,将下行链路需要的发送功率为电平程度相同的终端进行编组。这里,组合成终端A、终端B和终端C为组1,终端D、终端E、终端F和终端G为组2,终端H和终端I为组3。然后,将属于同一组合终端分配到同一时道的不同频道。这里,使组1用时道3,组2用时道2,组3用时道5。其结果,进行图1(c)所示的信道分配,将至终端的下行链路通信需要的发送功率,对每一信号维持在相同程度的电平,从而每一时道能将供给相邻蜂窝区的平均干扰功率保持实质上恒定。下面,说明这种自适应时隙分配的信道分配程序。
首先,图2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时隙结构。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时隙结构中,所用的结构将频道数取为12,包含控制时隙(下文将单一频道中的控制信息传送用的单一时道称为控制时隙,将涉及多个频道的控制信息传送用的时道称为控制时隙群)的时道数取为9,并且全部蜂窝区中使用同一频率。下面,以基站之间同步的系统为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基站间同步系统,基站间非同步的系统也与同步系统时同样可用。
此外,在基站间同步的系统的情况下,蜂窝区配置为图3所示的状态。如图4(a)所示,控制时隙群的发送定时也可以是全部蜂窝区中共同的定时。如图4(b)所示,也可以是每个蜂窝区不同的定时构成。此外,控制时隙群的发送定时也可以是每个频道不同的构成。下面,以对全部蜂窝区中预先决定控制时隙群的共同的定时进行发送的情况进行说明。
首先,图5示出进行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时隙分配时的终端的装置组成。图5是终端的装置组成的框图。图5的100是天线部,101是无线接收部,102和111是模一数变换部,103是码元同步部,104是防护间隔去除部,105是串并变换部,106是FFT部,107是传播路径估计与去映射部,108-a~108-1是并串变换部,109-a~109-1是纠错译码部,110是去复用部,111是模-数变换部,112是RSS(接收信号强度)测量部,113是干扰功率测量部,114是控制部,115是上行链路发送部。
如图5所示,进行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时隙分配时的终端与已有例不同,具有RSS测量部112,进行下行链路的接收功率电平测量。干扰功率测量部113进行干扰功率测量。但是,图5中,构成干扰功率测量部113处在FFT部106的后级,测量FFT后的干扰信号的功率,但不限于此,也可构成测量FFT前的干扰信号的功率。
这样测量后得到的RSSI(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符)在控制部114中被从基站传送的控制信息中包含的基站发送功率信息减去,从而算出传播损耗。该传播损耗和各时道的干扰功率信息在控制部114中与其它信息数据一起汇总为数据分组,在上行链路发送部115传送到基站。
其它(信息数据解调等)处理与已有技术同样地进行。首先,接收信号经过模-数变换部102,在同步部103取码元同步。然后,在防护间隔(GI)去除部104去除防护间隔,在串并变换部105进行串行-并行变换后,送到FFT部106,从时域信号变换到频域信号。对这样变换到频域的接收信号,在传播路径估计与去映射部107进行传播路径的估计和去映射,在并串变换部108进行并行-串行变换部后,在纠错译码部109将发送数据译码,并送到去复用部。
图6是基站的装置组成的框图。图6中120是调度部,121是多路复用部,122-a~122-1是纠错编码部,123-a~123-1是串并变换部,124是映射部,125是发送功率控制部,126是IFFT部,127是并串变换部,128是防护间隔插入部,129是数-模变换部,130是无线发送部,131是天线部,132是上行链路接收部。
如图6所示,进行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时隙分配时,基站与已有例不同,将上行链路接收部得到的传播损耗信息和干扰信息送到调度部120,进行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时隙分配。然后,在调度部120分配的时隙进行各终端的信息数据传输,但这时,由调度部120取得对各终端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并送到发送功率控制部125。
接着,图7和图8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基站的时隙分配流程图。下面,一面将图9(a)的蜂窝区1的各终端实际编组并进行信道分配、一面说明图7和图8所示的控制流程。这里,设图9(a)的蜂窝区2(蜂窝区1的相邻区)中,已进行信道和时隙的分配,并形成图9(c)所示的信道分配状况。这时,蜂窝区2的各终端I~T分别处在图9(a)所示的位置,对各终端的基站发送功率(下行链路需要的发送功率)如图9(b)所示。
上述状况下,在位于蜂窝区1内的终端A、终端B终端C产生通信请求时,如图7和图8所示,首先,终端A~C接收各区的基站在控制时隙群中定期发送(步骤S2)的全部频道的控制信息(步骤S21),并测量各终端的接收信号的RSSI,如步骤S22所示。但是,位于区边缘的终端中也用可接收的功率发送各蜂窝区的基站定期发送的控制时隙群;作为控制信息的内容,包含在基站发送控制信息时的发送功率信息(表示用多大的发送功率进行发送的信息)和时隙分配信息等。
终端A~C在各终端的RSSI测量后,如步骤S23所示,对接收信号进行解调,从而得到发送控制信息时的基站的发送功率信息。接着,根据步骤S24中得到的基站的发送功率信息和步骤S22中得到的RSSI算出传播路径的电波衰减量(传播损耗:这里,传播损耗=发送功率-RSSD(步骤S25)。
进而,如步骤S26所示,在各终端(终端A~C)分别进行来自相邻区的干扰功率的测量。终端A~C中,将这样得到的干扰功率和步骤S26中得到的基站-终端之间的下行链路的传播损耗信息分别经上行链路通知基站(步骤27)。
利用上文所示的步骤,能得到各终端份额的在基站进行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自适应时隙分配所需要的基站-终端间的下行链路的传播损耗信息和来自相邻蜂窝区的干扰功率的信息。
接着,基站中,如图7的步骤S5~步骤S7所示,根据经上行链路得到的各终端的传播损耗信息进行终端编组。这里的终端编组是一种处理,该处理如图10(a)所示,根据各终端的传播手段计算进行对各终端的下行链路传输所需要的发送功率(步骤S6),根据计算结果将需要相同的发送功率的终端作为一组进行处理(步骤S7)。
再者,如图9(b)、图10(a)和(b)所示,这里对各终端的下行链路发送功率取理想值进行说明,但不限于本例,对各终端的下行链路发送功率取连续值时,本发明也可用。
如图10(a)所示,这里,对终端A的下行链路发送功率和对终端C的下行链路发送功率电平相同,属于同一组(这里为组2)。终端B需要大发送功率,属于与终端A、C不同的组(这里为组1)。
这样,进行有通信请求的终端(这里为终端A~C)的编组后,在基站进行对各组的时道分配和属于相当的组的各终端的频道分配。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时隙分配法中,设从下行链路的发送功率大的组开始依次分配时道(步骤S8)。因此,这里从组1(仅终端B归属)开始进行直到分配,如步骤S9所示,判断选择的组(组1)中是否存在已分配时隙的终端。这里,组1中仅归属新启动通信的终端B,所以转移到步骤S10,在空闲时道(这里为全部时道)中,将组1的终端B观测的干扰功率最小的时道分配给组1。
如图11所示,在蜂窝区1观测的各时道的干扰功率中,时道4的干扰功率最小,给组1分配时道4。如图11所示,授给蜂窝区1的干扰功率在时道4最小,这是因为将位于靠近蜂窝区2的基站并且将下行链路发送功率设定得小的终端I~K分配到时道4。
利用这种步骤对组1进行时道分配后,接着进行属于相当的组的各终端的频道分配(步骤S11~步骤S13)。首先,如步骤S11所示,算出对相当的组(这里为组1)内的未分配时隙的终端(终端B)的下行链路数据量,并如步骤S12所示,算出每一帧需要的频道数。然后,如步骤S13所示,根据需要的频道数,对相当的终端进行空闲频道分配。这里,设终端B需要的频道数为3,则如图12所示,将时道4的3个频道分配给终端B。
至此,对组1的时隙分配结束,但剩下除组1外还必需进行分配的组,所以返回步骤S8进行对相当的组(这里为组2)的时道分配。利用与先前相同的步骤对组2进行时道分配时,将已分配给组1的时道外干扰功率最小的时道7分配给组2。
此组单位的时道分配后,与先前相同,对属于已分配时道的组2的终端A~C进行频道分配后,结束时隙分配步骤。将这种时隙分配的结果利用控制时隙群通知蜂窝区内的终端(步骤S16、步骤S17)后,各终端进行对分配时隙占用一定时间,并进行通信。
这里,更新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时隙分配,并且在与前帧不同的终端组改变对某时道的分配时,为了将对邻区的干扰变动抑制到最小,最好使算法工作成:尽量分配需要的发送功率接近在前帧分配的相当时道的终端组的终端组。
图12示出至此的时隙分配的结果。如图12所示,将在蜂窝区1的下行链路帧需要大发送功率的终端B,分配到与蜂窝区2中用最小发送功率进行下行链路发送的终端I~K相同的时道。而且,将蜂窝区1中具有稍微大的发送功率的终端A、C,分配到与蜂窝区2中用小发送功率进行下行链路发送的终端L相同的时道。
这样,进行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时隙分配,从而能减少将在相邻区双方需要大发送功率的终端分配到同一时道的状况,可抑制区间干扰。
又,对蜂窝区1中新产生终端D~H的通信请求的情况说明相同的步骤的时隙分配经过。首先,与先前(步骤S21~步骤S29)相同,收到来自基站的控制信息的各终端,通过上行链路对基站报告下行链路的传播损耗信息和干扰功率的信息。这里,设图10(a)分别示出对终端D~H的下行链路发送功率,则终端A和终端C已归属的组2中添加终端D、F。而且,终端B已归属的组1中添加终端E,终端G、终端H分别归属组3和组4(步骤S~步骤S7)。
接着,如步骤S8所示,设从下行链路的发送功率大的组开始依次分配时隙,则给终端E归属的组1分配时道。这时,组1中已有终端B归属,并且已分配时道4。此时道4的空闲频道数比终端E需要的频道数多,所以从时道4的空闲频道中,给终端E分配需要的份额的时道数(步骤S11~步骤S16)。
同样,在先前分配组2的时道7的空闲频道分配终端D、F,但时道7的空闲频道只能有3个,如图12所示。设终端D需要的频道数为3,则能在时道7上分配终端D,但终端F需要的频道数为5,则不能在时道7上分配终端F。这种情况下,将终端D分配到时道7剩余的频道,将终端F分配到未分配其它组的时道。因而,进行增加分配给同一组的时道数的控制(步骤S14、15)。
因此,未分配组的时道(时道1~3、5、6、8)中,将终端L报告的干扰功率最小的时道3分配给终端F(组2),并分配终端F需要的频道数份额(5频道)的频道。
从剩余的时道中,将终端G报告的干扰功率最小的时道8分配给终端G归属的组3,并分配终端G需要的频道数份额的频道。同样,给终端H归属的组4分配时道6,并分配终端H需要的频道数份额的频道。
图13示出上述时道分配结果。如图13所示,将蜂窝区1的下行链路中需要大发送功率的终端B、E分配到与蜂窝区2中用小发送功率进行下行链路发送的终端I~K相同的时道。将蜂窝区1的下行链路中需要稍微大的发送功率的终端A、C、D、F分配到与蜂窝区2中用小发送功率进行下行链路发送的终端L~O相同的时道。
又,将蜂窝区1中不需要大发送功率的终端G和终端H,分别分配到与蜂窝区2中需要大发送功率的终端T和终端S相同的时道。这样,能减少将相邻蜂窝区中具有大发送功率的终端分配到同一时道的状况,这就是通过相邻蜂窝区存在多个的状况下也重复上述的步骤,进行同样的分配。
综上所述,可通过重复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时隙分配步骤,进行下行链路中需要程度相同的发送功率的终端编组,并考虑来自邻区的干扰,分配每组不同的时道。这样,可通过根据需要的发送功率和来自邻区的干扰自适应地分配时隙,减少将邻区双方具有大发送功率的终端分配到相同的时道的状况,而且可通过对新启动通信的终端也进行同样的控制,抑制授给邻区的平均干扰功率大变动,所以能减小区间干扰。
与该本发明的时隙分配步骤分开,另行通过预先设定每一蜂窝区可用的时道,或通过预先将各时道的发送功率为每一蜂窝区的值不同的值,能减小相邻区之间的干扰,但这样预先限定能用的时道的方法中,在蜂窝区内需要同样发送功率电平的终端存在多个等状况下,虽然存在空闲时道却不进行时道分配,产生效率降低的状况。
与此相反,本发明的时隙分配中,不预先限定能用的时道,根据需要的发送功率和来自邻区的干扰功率动态地进行时道分配,所以各蜂窝区的基站自主分散地进行这种控制从而可灵活应对终端的增减或蜂窝区的添加,又减小区间干扰又能实现高效率的通信。
接着,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变换例。首先,示出应用自适应调制时的形态。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时隙分配步骤中,未涉及传送用户数据时的信号调制方式等,但使用OFDM等多载波传输的情况下,可在全部副载波中使用相同的调制方式,也可为使用每一副载波不同的调制方式的形态,还可为不是常用同一调制方式而是根据传播路径状况使用时间上不同的调制方式。
同样,各频道中不用OFDM时(每一频道使用单一载波传送),也可为根据传播路径状况使用时间上不同的调制方式的形态。作为这样根据传播路径状况改变调制方式的步骤,测量分配给各终端的时隙中的接收信号功率和干扰功率,取其比,算出接收SINR(信号对干扰加噪声功率比)后,选择符合接收SINR的调制方式。这样,通过对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时隙分配组合自适应调制,能实现进一步高效率的通信。
接着,示出有关时道分配步骤的另一变换例。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时隙分配步骤中,从有通信请求的终端组中需要最大发送功率的终端组开始,依次进行时道分配,但与此相反,也可为从有通信请求的终端中用最小发送功率可发送的终端组开始依次进行时道分配的步骤。这时,从下行链路中的发送功率最小终端组开始,依次从未进行分配的剩余时道中分配干扰功率大的时道。
本发明实施方式1中,从有通信请求的终端组中需要最大发送功率的终端组开始,依次分配未进行分配的剩余时道中在相当的组的终端测量的干扰功率最小的时道。然而,有通信请求的组中需要的发送功率不怎么大时,给相当的组分配干扰功率最小的时道后,位于蜂窝区边缘附近的终端中产生通信请求,形成需要非常大的发送功率的组,也不能对需要大发送功率的新组分配干扰功率最小的时道。
为了避免这种状况,与本发明实施方式1不同,也可将步骤取为:如图14所示,使预先设定的几级发送功率电平与各时道的干扰电平带有对应关系,并设想形成需要高于(低于)本组的发送功率电平的状况,并进行基于发送功率电平与干扰功率电平的对应关系的时道分配。这时,不是仅将与图14的发送功率电平对应的干扰电平的时道作为分配对象,在发送功率电平相同的终端数多并且未分配到对象时道的状况下,与发送功率电平不对应的时道也为分配对象,从而能动态应对周围的状况。
也可与本发明实施方式1不同,采用的步骤为:从有通信请求的终端组中需要最大(最小)发送功率的终端组开始依次从未进行分配的剩余时道中小于等于满足预先决定的所需接收质量的干扰功率阈值的时道分配任意时道。
接着,示出有关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内容和经上行链路从各终端对接着报告的信息内容频道分配方法的另一形态。本发明实施方式1中所取的形态为:在下行链路的控制时隙群传送发送控制信息时基站的发送功率信息,在终端估计从RSSI求出传播损耗和干扰功率,并且用上行链路对基站进行报告。
与该形态不同,所取的形态也可为:下行链路的控制时隙群虽然与本发明实施方式1同样地传送基站的发送功率信息,但各终端对基站报告测量的RSSI和干扰功率。这时,在基站根据基站的发送功率与所报告的终端的RSSI之差计算传播路径的传播损耗后,与本发明实施方式1相同,根据传播损耗计算对各终端的下行链路发送需要的发送功率,并进行基于各终端的发送功率的编组。通过使用此形态,能削减在终端求传播损耗的步骤及其计算部。
与此形态不同,所取的形态也可为:虽然下行链路控制时隙群传送与本发明实施方式1形态的信息,但各终端测量RSSI并计算传播损耗后,求出发送功率控制信息,并对基站报告该信息和干扰功率。但是,发送功率控制信息是从根据各终端的传播损耗求出的进行下行链路传输所需的发送功率减去传送控制时隙群时的发送功率后得到的信息,表示可从控制时隙群的发送功率升降多大功率。
所取的形态也可为:下行链路的控制时隙群虽然传送与本发明实施方式1相同的信息,但在各终端测量各频道的接收信号功率并进行平均,以代替表示整个频道的接收功率的RSSI,而且对基站报告其结果和干扰功率。这时,在基站根据基站的发送功率与终端的各频道接收功率的平均差计算传播损耗后,与本发明实施方式1相同,根据传播损耗计算对各终端的下行链路发送需要的发送功率,进行基于各终端的发送功率的分组。
所取的形态也可为:下行链路的控制时隙群虽然传送与本发明实施方式1相同的信息,但在各终端测量各频道的接收信号功率,以代替RSSI,而且对基站报告其结果和干扰功率。这时,在基站对各频道的接收信号功率进行平均,根据基站发送的控制信息的发送功率与先前求出的接收功率的平均差计算传播损耗后,与本发明实施方式1相同,根据传播损耗计算对各终端的下行链路发送需要的发送功率,进行基于各终端的发送功率的分组。
所取的形态也可为:首先在基站决定分配给终端的频道,根据基站发送的控制信息的发送功率与对相当的终端分配的频道的接收功率之差求出相当的信道的传播损耗(也考虑分配的信道的衰落的传播损耗)后,根据该传播损耗计算对相当的终端的下行链路发送需要的发送功率,并进行基于该结果的分组。
这样,将终端测量的各频道的接收信号功率通过上行链路对基站报告的形态中,上行链路的信息量增加,上行链路的效率略为降低。然而,基站掌握各终端的每一频道的接收信号功率,从而对组的时道分配后,对各组的终端分配频道时,可进行从因衰落的影响而传输接收功率差的频道中获得对各终端最佳接收功率的频道的分配,提高下行链路的效率。
而且,通过进行考虑衰落的分组,进行发送功率控制,使全部终端的接收功率恒定时,能将每组的发送功率限定在某一定范围,即使改变终端的分配的状况下,也能进行授给邻区的干扰的变动量。
又,与本发明实施方式1不同,可另行取的形态为:下行链路的控制时隙群中包含表示控制信息的发送功率的信息。此情况下,在终端测量收到的控制信息的RSSI或各频道的接收信号功率,并且用上行链路对基站报告其结果和干扰功率。这时,可对各频道的接收信号功率进行平均,也可为不进行平均而报告频道的份额的形态。通过取为这种形态,能削减下行链路的控制信息。
使用上述任意形态时,用上行链路对基站报告终端的接收信号功率获干扰功率的测量结果的周期可为每帧,也可为任意的一定间隔。
又,如先前所述,下行链路的控制时隙群的发送定时可为全部蜂窝区共同的定时,也可为每一区不同的定时(图4)。这里,设如本发明实施方式1所示那样将下行链路的控制时隙群的发送定时取为全部蜂窝区共同的定时,则用位于区边缘的终端也能接收的功率发送下行链路控制时隙群,所以位于区边缘附近的终端中,相邻区的控制信息有时信号干扰。针对这种问题,通过将下行链路的控制时隙群的发送定时取为每区不同的定时,能避免用达到区边缘的功率(可发送的最大功率)发送的控制信息相互干扰的状况。
再有,实施本发明的时隙分配时,在相邻区的下行链路分配控制信息的时道中测量大干扰功率所以对相同的时道在比蜂窝区内动态分配下行链路发送功率小的终端组。因而,蜂窝区之间能避免控制信息与用户数据干扰的状况。
这样,将下行链路的控制时隙群的发送定时取为每区不同的定时,从而避免用到达区边缘的功率发送的控制信息相互干扰的状况;通过对在相邻区发送控制信息的时道分配发送功率小的终端,也能避免控制信息与用户数据的干扰,但有时会由于某些原因而相邻区的基站产生弊病,在下行链路的控制信息的发送时道发送邻区中具有非常大的功率的信号。这种情况下,控制信号受到具有大功率的干扰,蜂窝区内的许多终端不能通信。作为对付这种问题的办法,如图15所示,可取为具有根据邻区的干扰自适应地改变发送定时的灵活性的形态(图15(b)),而不是总在预先决定下行链路的控制时隙群的定时进行发送的形态(图15(a))。
这是一种控制,在接收下行链路的控制信号的同时测量干扰功率(可测量SINR,也可检测出控制信息的差错)并观测具有超过某阈值的功率的干扰的情况下(可为控制信息连续出错等情况),将控制时隙群转移到空闲时道中干扰功率最小的时道。这里,没有空闲时道时,切断(中断)与分配到干扰功率最小的时道的终端的通信,并使控制时隙群转移到空闲时道。
通过取为这种形态,强制切断若干终端的通信,但在由于干扰的影响而不能正确接收控制信息的状况下切断蜂窝区内的许多终端的通信,所以通过取为上述形态能维持蜂窝区内的许多终端进行的通信。这时,可取为在移动控制时隙群前的帧中对终端通知移动控制时隙群的形态,也可取为使终端侧具有终端中不能接收控制时隙群时在整个下一帧检测出控制时隙群的结构而不进行上述控制的形态。
接着,示出有关根据周围环境的变化更新时隙分配的定时。本发明实施方式1中,在时隙分配后,各终端进行对分配的时隙占用任意一定时间的通信,并且在将对某时道的分配更改到与前帧不同的终端组时,进行工作,以便尽量分配需要与在前帧分配到相当的时道的终端组接近的发送功率的终端组。
即,一旦将终端组分配到某时道后,就对尽可能不改变该分配或即使改变也需要接近的发送功率的终端组进行分配。这是因为考虑频繁改变分配到时道的终端组时,在邻区观测的干扰频繁变化,产生邻区之间的干扰,特性变差。
其原因又在于,将分配更改到需要与在前帧分配的终端组需要的发送功率大为不同的发送功率(尤其是与前帧相比极端大的功率)的终端组时,在邻区观测的干扰急剧变化,所以仍然产生特性变差。但是,对下面的情况而言,可认为通过取为更新时隙分配,得到较好的特性。
终端一般在通信中也移动,由于进行移动,离开基站的距离变化,有时需要与过去归属的组不同的发送功率。这样,随着终端的移动,下行链路需要的发送功率变化时,也即成为与以前的组结构不同的组结构时,可取为更新时隙分配。在分配的时隙内进行通信中,沦为在终端能观测具有大功率的干扰(接收SINR变差、数据连续出错)等状况时,也可取为更新时隙分配的形态。
这些情况下,可对全部组的全部终端进行时隙分配的重估,也可取为进行仅对符合下行链路需要的发送功率变化等状况的终端的时隙分配的重估的形态。但是,进行这种时隙分配重估时,为了抑制给邻区的干扰的急剧变化,最好将需要尽量接近在前帧分配的终端组的发送功率的终端组或终端分配到相当的时道(时隙)。
孤立蜂窝区等周围的取数少的状况下,可频繁进行时隙分配的更新,也可将与在前帧分配的终端组发送功率大为不同的终端组分配到相当的时道。
接着,示出对下行链路中需要相同发送功率的多个终端归属的一个组分配多个时道时所涉及的另一形态。本发明实施方式1中,计算对分配时道的组内的各终端的下行链路传输中每一帧需要的频道数,并根据各终端需要的频道数将空闲频道分配给终端。然后,相当的时道的空闲频道数不满足需要的频道数时,进行对别的时道的分配,并分配成需要形态发送功率的多个终端尽量纳入1个时道。
与这种形态不同,可另行取的形态为:预先决定能给下行链路中需要某电平发送功率的终端组分配的最大时道数并且在不超过该最大时道数的范围使基站能自由进行分配。这时,也可使其具有一种结构,该结构不预先决定能给需要某电平发送功率的终端组的最大时道数,而在基站测量来自邻区的干扰,估计邻区数量,并根据邻区数量调制最大数据信道数。
可取的形态又为:给某一组分配多个时道时,属于相当的组的终端使用分配的多个时道中哪个时道都可以,通信中允许对不同的时道的空闲频道改变分配。图16示出这种情况的例子。如图16所示,将终端A、C、D分配到时道7,将终端分配到时道3,但这些终端属于同一组,所以可允许将终端D改为分配到分配终端F的时道。这是因为至终端D和终端F的下行链路需要的发送功率电平相同,所以即使改变终端D的分配时道对邻区的影响也不变化。
可取的形态又为:同样,可将一个终端分配到以前分配的时道外,还可将其分配到分配属于相同组的终端的另一时道(即,对一个终端分配多个时道)。
可取的形态又为:需要大发送功率的终端组的分配时道中存在空闲频道时,可将需要小发送功率的终端分配到已分配需要大发送功率的终端组的时道的空闲频道(图17)。
这是因为分配需要大发送功率的终端组的时道在邻区分配需要小发送功率的终端组的可能性高,对相当的时道的空闲频道分配需要小发送功率的终端时不产生邻区之间的干扰。
然而反过来,需要小发送功率的终端组的分配时道中存在空闲频道,并且对需要大发送功率的终端分配的频道不满足频道的状况下,将需要大发送功率的终端分配到已分配需要小发送功率的终端组的时道的空闲频道时,与相邻区之间产生大干扰。因此,可取的形态又为:可将需要大发送功率的终端的调制方式改低,同时还将发送功率设定的小后,分配到已分配需要小发送功率的终端组的时道的空闲频道,而不是将需要大发送功率的终端原样分配到已分配需要小发送功率的终端组的时道中的空闲频道。通过取这种形态,进行对已分配不同终端组的时道的分配时,也能又避免将对相当终端的发送功率被设定得小而造成的出错,又抑制由于将发送功率设定得小而给相邻区的干扰。
接着,示出对需要大发送功率的终端的使用确保空闲时道的另一形态。如先前所述,本发明实施方式1中,未从有通信请求的终端组中需要最大发送功率的终端组开始,依次进行分配的剩余时道中,分配相当组的终端中测量的干扰功率最小的时道。然而,有通信请求的组中需要的发送功率不怎么大时,给相当组分配干扰功率最小的时道后,即使在位于区边缘附近的终端产生通信请求并形成需要非常大的发送功率的组,也不能对需要大发送功率的新组分配干扰功率最小的时道。
作为对此问题的办法,可取为预先使至少一个时道空闲以用于需要大功率的终端组的形态。可取的形态又为:预先使至少一个时道空闲,以便反过来用于需要小功率的终端组。可取的形态又为:对能观测大于等于某一定值的干扰的时道(干扰时道)进行计数,并确保从全部时道数减去干扰时道数后的结果的时道数,以用于需要大功率的终端组。
这样,即使在需要大功率(小功率)的终端不进行通信的状况下也空闲时道,用于设置需要大功率(小功率)的终端组,从而以后这种终端中产生通信请求时也能对付。然而,仅确保空闲时道,有时在相当的时道分配邻区的需要大功率的终端组(需要小功率的终端组的情况下不怎么成问题),不能说是有效的办法。
因此,可取的形态又为:不存在需要大功率的终端组时,在另一终端判断为干扰功率最小的时道上,利用与发送控制信息时相同的发送功率发送虚拟数据,从而预约需要大功率的终端组用的时道。还可预先决定这样发送虚拟数据的预约时道,使形成每一蜂窝区不同的时道。
虽然存在需要大发送功率的终端,并且已分配时道,但已分配的频道数少,而且相当时道的大半频道空闲的状况下,可取为在相当时道的空闲频道发送虚拟数据的形态。通过取为这种形态,便于在邻区的各终端检测出大干扰功率的时道。具有优点。
作为发送对时道进行预约以用于需要大发送功率的终端组用的虚拟数据的形态的任选项,蜂窝区内完全不存在终端的状况下,可编入停止发送虚拟数据的功能,以便减小对邻区的干扰。
又,移动通信系统中,一般对没有通信请求终端也在基站-终端(限于接通电源的终端)之间进行控制信息(基站ID或终端ID)的收发,并且基站掌握本蜂窝区内存在什么终端或终端本身属于哪个区。在基站-终端之间进行这种控制信息收发的系统的基站中,启动与终端的数据通信时,能推测下行链路中需要多大的发送功率。因此,作为以预约时道为目的而发送虚拟数据的形态的任选项,可在蜂窝区内存在启动数据通信时推测为需要大发送功率的终端情况下,发送虚拟数据,并且在蜂窝区内不存在启动数据通信时推测为需要发送功率的终端的情况下,编入停止发送虚拟数据的功能。
这样在基站推测下行链路中需要的发送功率,根据推测结果进行虚拟数据发送,从而能又照顾到不给邻区干扰,又预约本区内的需要大功率的终端用的时道。
实施方式2
下面,说明实施方式2。图18是示出终端装置(移动台装置)的概略组成的框图。181是天线部,182是无线接收部,183是模-数变换部,184是同步部,185是防护间隔(GI)去除部,186是串并(S/P)变换部,187是FFT部,188是传播路径估计与去映射部,189-a~189-1是并串(P/S)变换部,190-a~190-1是纠错译码部,191是去复用部,192是SINR测量部,193是RSS测量部,194是控制部,195是上行链路发送部。
将天线部181接收的电波的频率,变换到无线接收部182可作模-数变换的频带。将模-数变换部183中变换成数字信号的数据在同步部184取OFDM的码元同步,并且在防护间隔去除部185去除防护间隔。然后,在串并变换部186并行地形成1024个数据后,在FFT部187进行1024点的FFT,在传播路径估计与去映射部188进行768个副载波的解调。将需要的数据在并串变换部189-a~189-1变换成串行,并且在纠错译码部190-a~190-1进行纠错后,在去复用部191划分成各信道的数据。
SINR测量部192是一种组件,使用FFT部187的输出、传播路径估计与去映射部188的输出和纠错译码部190-A~190-1的输出测量下文说明的每一子信道的SINR。RSS测量部是根据无线接收部188的输出和FFT部187的输出测量每一子信道的RSSI的组件。控制部194从RSS测量部193、SINR测量部192和去复用部191输出的接收数据取出需要的数据,并按照下文说明的步骤对上行链路发送部195送出上行链路数据。上行链路发送部195将控制部194送来的上行链路数据发送到基站。
图19是示出基站(基站装置)的概略组成的框图。260是调度部,261是多路复用部,262-a~262-1是纠错编码部,263-a~263-1是串并(S/P)变换部,264是映射部,265是发送功率控制部,266是IFFT部,267是并串(P/S)变换部,268是防护间隔插入部,269是数-模(D/A)变换部,270是无线发送部,271是无线部,272是上行链路接收波。
在调度部260决定利用哪个副载波和哪个时隙对发送的信息数据进行发送,并将该数据变换成遵照其结果的数据串。将变换后的数据在纠错编码部262-a~262-1实施纠错编码。例如,载波数为768个且各载波的调制方式为QPSK的情况下,变换成各2位的768系统的数据。然后,在串并变换部263-a~2631变换各载波的调制所需的数据份额,并且在映射部264对各载波实施调制。
然后,在发送功率控制部265根据来自调度部260的指示调整各载波的振幅后,在IFFT部266实施IFFT。下文说明中,由于产生768个OFDDM信号,将IFFT的点数取为1024。然后,在并串变换部267变换成串行数据后,在防护间隔插入部268插入防护间隔。插入防护间隔,以便接收OFDM信号时减小码元间的干扰。
然后,将数据在数-模变换部269变换成模拟信号后,在无线发送部270变换成应发送的频率,并由天线部171发送数据。调度部260根据上行链路接收部272接收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和干扰信息适当进行控制。下面详细说明控制的方法。
实施方式2使用的电波形式为OFDM。按下行链路使用的副载波数768归纳64个副载波作为子信道。因此,下行链路包含12个子信道。图20示出此状况。实施方式2中,设想可用子信道数多于邻区总数。
MAC取固定长度帧结构。帧内收纳9个时隙。图21示出此状况。此时隙中各子信道的帧始端的时隙是控制时隙,存放控制时隙本身和后续的时隙的信息。将全部子信道的控制时隙合在一起,作为控制时隙群。
在各时隙的始端添加前置码,接收终端可通过接收该前置码并调整解调定时,进行后续数据组的解调。图22(a)示出时隙结构。实施方式2不专门论及前置码,该码可用各种技术,不管取不取单载波、多载波或帧结构都可用。
网络的拓扑为以基站为中心的新形。将全部下行链路的通信数据从基站直接发送到终端。图22(b)示出拓扑的概要。
将蜂窝区配置成六边形。基站位于蜂窝区的中央,并将基站间隔距离配置成等距离。设相邻的蜂窝区共计最多为6个。图23(a)示出蜂窝区配置概要基站常将控制时隙发送到全部子信道。
控制时隙中存放下列信息。即,网络ID、该子信道的控制时隙的发送功率信息、对后续各时隙分配的终端IC。图23(b)示出此控制时隙结构的例子。
以可靠性高于数据时隙的调制方式发送控制时隙。这是因为控制时隙发送信息量少但重要度非常高的信息。使调制方式无专门规定,但实施方式2中,控制时隙使用BPSK,数据时隙使用QPSK。
移动终端(移动台装置)对基站发送的控制时隙进行解调,并在得到的网络ID的基站利用上行链路发送自己的终端ID,进行连接请求。受到连接请求的基站在允许连接时,在控制时隙内的时隙分配信息中显示相当的终端ID,对终端示出在下行链路使用该时隙。
基站进行功率控制以便使对移动终端发送的电波的功率最小。因此,移动终端在至少n(n为自然数)帧依次接收并解调全部子信道的控制时隙群,并根据各控制时隙示出的各子信道的发送功率信息计算该子信道的传播损耗,同时还计算各子信道的SINR。移动终端通过上行链路将该计算得到的各子信道的传播损耗和SINR发送到基站。
基站通过上行链路从连接的全部移动终端获得传播损耗和SINR。然后,基站根据各终端的传播损耗计算至各终端的下行链路的发送需要的发送功率,并将基站连接的终端分成4级(4级只不过是一个例子,并不规定)。将一个群取为用连区边界也能解调的功率从基站发送数据的组,将2个组取为用在区边界充分衰减而不影响邻区的功率从基站发送数据的组。
又一个组为:用只能在区边界解调但有可能影响邻区的功率,从基站发送数据。分组的结果,也可各组不包含终端。图24是示出区边界与发送功率组的关系。图24中,将连区边界也能解调的区域表示为2061,将不影响邻区的区域表示为2062。
下面,连同流程图一起示出终端的运作步骤概要。图25示出流程图。首先,在步骤S2101中,接收下行链路的频率,查找发送控制时隙群的基站。如果找到发送控制时隙群的基站,在步骤S2102将该控制时隙群解调,并分析控制时隙群的内容。此步骤中取得该基站的基站ID。接着,步骤S2103中,将取得的基站ID通过上行链路手段发送的基站,进行连接请求。
此步骤S2103后,在步骤S2104中终端接收几次控制时隙群,并根据控制时隙内是否示出本终端的ID,判断连接是否成功,不成功时返回步骤S2101的基站查找步骤的成功时进至步骤S2105的传播损耗和SINR分析步骤。步骤S2105的传播损耗和SINR分析步骤中,对来自基站的下行链路进行接收,并测量每一子信道的基站至终端的传播损耗和终端的位置上的SINR(信号对干扰和噪声功率比)。测量方法可考虑各种方法。由于与实施方式2的内容无关,详细记述割爱,但有从控制时隙的RSSI(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符)和控制时隙中的发送功率求出传播损耗、将控制时隙解调并根据控制时隙接收波形与从解调后的数据推测的理想波形之差求出SINR的方法等。
后续的步骤S2106为传播损耗和SINR发送步骤,其中将上一步骤S2105求出的传播损耗和SINR通过上行链路手段发送的基站。
接着,步骤S2107的接收处理中,按照收到的控制时隙的内容对朝向本终端的下行链路数据进行接收。接着的步骤S2108中,根据是否能接收下一控制程序判断基站是否能接收,能接收时返回步骤S2105的传播损耗和RSSI分析步骤,不能接收时返回步骤S2101的基站查找步骤。通过重复这些步骤维持下行链路的通信。
接着,根据图26的流程图示出基站的运作步骤概要。首先,基站在步骤S2001执行对各发送功率组分配可用的子信道处理。其次,在步骤S2002中,调查是否存在新进行连接请求的终端,如果存在,执行步骤S2003的连接处理。接着,不管步骤S2003是否执行都执行步骤S2004的发送功率控制。接着,执行步骤S2005的发送子信道判断,其结果为“否”时返回步骤S2001,分配可用的子信道。为“是”时进至步骤S2007的发送数据时隙分配。
发送数据时隙分配步骤后,接着执行按照步骤S2008的分配进行下行链路的发送的下行链路发送后,返回步骤S2002的调查是否存在新进行连接请求的终端的步骤。
下行链路发送时,按照分配给子信道的发送功率组的发送功率控制每一子信道的功率。控制时隙也按照此控制在控制时隙内的发送功率信息中示出发送功率并加以发送。但是,有时数据部速时隙中已分配其它发送功率组的终端的数据(后段说明)。这时,用仅符合该时隙的发送功率组规定的功率进行发送。
接着,连同流程图一起说明基站运作步骤的细节。对可用子信道分配步骤说明处理内容。图27示出此流程图。首先,在步骤S2201中,总计全部终端通过上行链路时道送来的最新传播损耗。接着的步骤S2202中,根据总计的传播损耗将对各终端的发送功率设定为4级,从而把全部终端分成各组的发送功率组。接着的步骤S2203中,总计从全部终端通过上行链路送来的各子信道最新的SINR。接着的步骤S2204中,求出每一子信道的SINR最小值。在接着的步骤及其后实际对各发送功率组进行可用子信道分配。
实施方式2中,做成对各组按照发送功率从大到小的数据分配1个、4个、4个、3个子信道。对最强的发送功率组只分配1个子信道,这是因为做成不超过总子信道/(总邻区数+1)。
步骤S2205中,首先关注发送功率最大的组,并且在步骤S2206对关注的组进行分配。在子信道中分配根据其内SINR最小的最大子信道(即干扰最小的子信道)预先决定的数量。步骤S2207中,调查是否还剩下未分配可用子信道的组,如果剩下,在步骤S2208关注发送功率第2大的组,重复步骤S2206的子信道分配步骤,并且在没有未分配可用子信道的组时,结束可用子信道分配。
接着,说明连接处理步骤的详细步骤。图28示出流程图。首先,在步骤S2301中,将通过上行链路手段送来的终端ID在该基站中登记为可用。这时,对分配给最大发送功率组的子信道分配1次面向此终端的时隙。据此,终端知道接受连接请求。此时隙分配时,可在时隙中填入虚拟数据。接着的步骤S2302中,基站等待从终端传送传播损耗,并进至下一步骤。接着的步骤S2303中,根据送来的传播损耗计算此终端纳入哪个发送功率组。接着的步骤S2304中,将此终端添加到计算结果的组中,并结束连接处理步骤。
接着,说明发送功率控制步骤的详细步骤。图29示出流程图。首先,在步骤S2401中,总计全部终端送来的最新传播损耗。接着的步骤S2402中,根据在上一步骤得到的传播损耗,将对各终端的发送功率设定4级发送功率,并且在接着的步骤S2403按照设定的发送功率进行工作。这样,结束发送功率控制步骤。
接着,说明子信道分配判断的详细步骤。图30示出流程图。首先,在步骤S2501中,总计全部送来的每一子信道的最新SINR。接着的步骤S2502中对每一终端调查分配给该终端的子信道的SINR是否满足规定值。步骤S2503中,进行判断,全部终端满足SINR的规定值时,在步骤S2504判断为“良好”,并且哪一个都不满足SINR的规定值,则在步骤S2505判断为“不好”,从而结束子信道分配判断步骤。
接着,说明发送数据时隙分配的详细步骤。图31和图32示出流程图。首先,在步骤S2601中,关注发送功率最大的组。接着的步骤S2602中,调查对关注的组中包含的终端的应发送数据总量,并计算该数据需要多少时隙。步骤S2603中,没有应发送的数据、需要的时隙数为0的情况下,进至步骤S2613的是否有未评价的发送功率组的判断;需要的时隙数大于等于1的情况下,进至步骤S2604的未使用时隙数计算步骤。步骤S2604的未使用时隙数计算步骤中,计算分配关注的组和关注的组以外的发送功率的全部组的空闲时隙数。
接着的步骤S2605中,对发送需要的时隙数与计算的空闲时隙数进行比较,判断空闲时隙数是否足够。足够时,在步骤S2606中,将有发送请求的全部数据当作发送数据;空闲时隙数不够时,在步骤S2607从有发送请求的数据切出空闲时隙数份额,作为发送数据。这时,对组内的全部终端以循环方式进行数据切出,以便仅不切出面向规定终端的数据。由此,防止规定终端的吞吐量降低。
接着的步骤S2608中,将准备的发送数据分给每一终端。接着的步骤S2609中,决定终端的优先顺序。此优先顺序处理方法为循环方式,将初始值作为终端ID的顺序,一度最优先处理的终端在接着进行处理时,优先度为最低。
通过进行此处理,防止仅对规定终端进行处理。接着的步骤S2610中,按照设定的终端优先度顺序对分配给关注的组的子信道的空闲时隙分配数据。这时,可用的子信道有多个的情况下,从SINR子信道开始依次进行分配。步骤S2611中,即使将分配的子信道的空闲时隙全部填满也剩下发送数据时,对分配给功率大于步骤S2612关注的组的发送功率的组的子信道的空隙时隙也分配数据,以便分配全部发送数据。
接着的步骤S2613中,调查是否剩下发送功率小于当前关注的发送功率组的组(即未处理的组),剩下时,在步骤S2614关注当前关注的组的发送功率第2小的组,并返回步骤S2602的计算发送到组内的终端的数据的时隙数的步骤;未剩下时,结束发送数据时隙分配步骤。
接着,说明有以上那样运作的基站和终端群时如何避免蜂窝区之间的干扰。首先,考虑相邻的蜂窝区偶然进行同一可用子信道的分配的状况。图33示出此状况。这时特殊状况,但蜂窝区内的某些终端位置会存在,属于将一蜂窝区内的终端仅配置在基站附近的情况等。考虑此基站附近的一个终端移动到区边界附近的情况。图34示出此情况。其中,终端b移动到相邻的附近处。相邻的蜂窝区也配置相同的子信道,所以要新分配给移动的终端的子信道(1)的SINR变差。移动的终端对控制时隙进行解调,并通过上行链路对基站报告移动目的处的全部子信道的SINR和传播损耗。
基站通过移动的终端送来的传播损耗大,知道发送功率组的划分不正确。基站重新建立发送功率组,并观察新添加到各发送功率组的终端送来的SINR,判断分配给新添加该终端的功率组可用子信道中是否能没有问题地使用。
本例中,已分配的子信道(1)受邻区影响,所以使能用的SINR降低,判断为不能使用。接受该判断后,蜂窝区A中进行重新分配可用的子信道。这时,从发送功率最大的组开始,进行评价。属于此组的终端b根据评价SINR进行分配,所以从SINR良好的10、11、12中进行选择。这里,选择12。接着,按照发送功率大的组到小的组的顺序选择SINR良好的,对发送功率最小的组分配SINR不好的子信道。图35示出分配后的情况。
这里,发送功率小的组的终端离开其它蜂窝区的距离足够远,实际上SINR的评价即使有些不好也能没有问题地通信。又由于发送功率小,该组使用的子信道对其它蜂窝区几乎没有影响。结果,这2个蜂窝区之间不发生干扰,终端可运用。
存在多个蜂窝区时也同样地运作。对连邻区也到达的发送功率组只能分配多达1个(可用的全部子信道数/(相邻蜂窝区数+1))的可用子信道,所以即使相邻的全部蜂窝区影响各子信道,该蜂窝区内不分配连邻区也能到达的功率,系统也不露破绽。
同样,相邻的蜂窝区中,处于可备有不少于1个的不影响区边界的子信道((全部子信道-邻区数-1)≥1)的状态,所以即使从全部相邻蜂窝区受到影响,也可配置蜂窝区内部无干扰的子信道。
即使重新配置的结果对其它蜂窝区不方便,如果每次进行蜂窝区内的子信道重新分配,就将甚至到达邻区的子信道的比率设定成小于等于一定数值,所以逐渐分散地形成全部蜂窝区之间到达邻区的子信道的位置,也能整个系统不产生干扰地进行运用。
接着,说明新添加蜂窝区的情况,首先,考虑配置3个蜂窝区(区A、区B、区C)并且已经在蜂窝区之间适当进行子信道配置的状况。图36示出此状态。其次,考虑在区B、区C相邻的状态下配置区D的状况。图37示出此状态。这里,考虑由于配置后终端配置状况的影响而区C和区B进行相同的子信道配置的状况。如图37所示,设想该状况在如终端f那样形成区D内的终端配置状况不受区C的影响的状态并且仅检测出来自区B的影响时发生。
此状态下,区C内的终端e移动到与区D的边界附近时,当然检测出来自区D的干扰。图38示出此状态。此情况下,通过进行上述步骤的处理,更改区C内的子信道分配。这时,由于在区A与区B之间配置终端,能检测出来自邻区的影响,所以进行蜂窝区内的子信道配置,使全部蜂窝区之间无干扰。为了优先避免影响邻区的子信道,以尽量长的方式进行分配。图39示出一例最终分配。
实施方式3
上述说明中,对预先决定邻区数最大值时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也能适应通过更改部分上述步骤使最大邻区数动态变化的情况。预先决定最大邻区数时,对用到达区边缘的功率发送的组分配的子信道数受到限制。上述例子中,6个区相邻,所以对此组只能分配1个子信道。这样,终端集中于区边缘附近时,产生区内的子信道利用效率降低的问题。
针对此问题,邻区数较少的情况或孤立蜂窝区的情况下,对到达区边缘的功率组分配较多的子信道,从而能改善效率。下面,说明实施方式3。
实施方式3中,除上述实施方式2的情况外,还在基站添加调查当前邻区数的手段。此调查邻区数的手段用什么方法都可以。例如可考虑通过除上行链路中通常使用的适合蜂窝区半径的增益的天线外还添加高增益天线以接收处在大于半径的地方的终端的上行链路通信并调查使用哪个基站ID从而调查邻区数的方法等。
再者,终端的运作可与上述实施方式2完全相同。基站的运作也基本上形态。但是,可用子信道分配步骤(图26的S2001)的内容部分改变。上述实施方式2在可用子信道分配步骤S2001中,分配的子信道数从发送功率大的一方开始,固定为1个、4个、4个、1个地进行处理。将此步骤改变如下。图40示出流程图。
第1步骤S2701中,调查邻区数。接着的步骤S2702中,计算对到达区边缘的功率组分配的子信道数。此数为全部子信道数/(当前邻区数+1)。接着的步骤S2703中,关注到达区边缘的功率组。接着的步骤S2704中,对关注的到达区边缘的功率组分配子信道。这时,调查基站收集的每一最新子信道的最新SINR,并按最小SINR大到小的顺序进行分配。接着的步骤S2705中,判断是否存在未分配子信道的功率组,存在未分配的组则进至S2706,无未分配的组则结束此可用子信道分配步骤。S2706中,关注发送功率大小次于当前关注的发送功率组的组。接着的S2707中,计算分配给关注的组的子信道数。
这里,未分配子信道的组数为1的时,即仅当前关注的组时,对剩余的全部子信道使尚未分配子信道的组数大于1的情况下,取为尚未分配的子信道数/尚未分配子信道的组数(小数点后面舍入)。接着的步骤S2708中,将步骤S2707中计算后得到的子信道数分配给关注的组。然后,返回步骤S2705,对剩余的组继续评价。
这样使根据邻区数分配的子信道数动态变化,从而能防止分配给规定组的子信道数少于需要的数。
实施方式4
上述实施方式将常从邻区受干扰作为前提。对使仅评价实际受邻区干扰的子信道,从而能增加到达邻区的发送功率的子信道数。下面,示出此情况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4的情况下,终端的运作可与上文所述的实施方式2完全相同。基站的运作也基本上相同。但是,与仅接在前面的实施方式3同样地部分改变可用子信道分配步骤(图26的S2001)的内容。图41示出流程图。
第1步骤S2801中,调查干扰子信道数此调查干扰子信道数的手段无专门规定。例如有调查从全部终端得到的各子信道的SINR并将某一个终端中SINR低于规定值的子信道当作干扰子信道处理等方法。接着的步骤S2802中,计算对到达区边缘的功率组分配的子信道数。此数为全部可用子信道数减去当前干扰子信道,但在此数超过全部可用子信道数之半(这里取为之半,但不限于此)时,取为全部可用信道数之半。这是因为留有错误少计干扰子信道数时和对本区内的不影响邻区的组分配子信道的余地。接着的步骤S2803中,关注到达区边缘的功率组。接着的步骤S2804中对关注的到达区边缘的功率组分配子信道。
这时,调查基站收集的每一最新子信道的最小SINR,并按最小SINR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分配。接着的步骤S2805中,判断是否存在未分配子信道的功率组,存在未分配的组则进至S2806,无未分配的组则结束此可用子信道分配步骤。步骤S2806中,关注发送功率大小次于当前关注的发送功率组的组。接着的S2807中,计算分配给关注的组的子信道数。这里,未分配子信道的组数为1的时,即仅当前关注的组时,对剩余的全部子信道使尚未分配子信道的组数大于1的情况下,取为尚未分配的子信道数/尚未分配子信道的组数(小数点后面舍入)。接着的步骤S2808中,将步骤S2808中计算后得到的子信道数分配给关注的组。然后,返回步骤S2805,对剩余的组继续评价。
通过这样进行控制,根据来自邻区的干扰大小增减对到达邻区的功率组分配的子信道数,从而能将较多的子信道分配给到达邻区的功率组。此情况下,虽然对到达邻区的功率组分配许多子信道但该组的通信量小,则也分配发送功率较小的组的通信,所以蜂窝区内的效率大体上不降低地进行通信。
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归纳子信道的子信道单元进行控制,但以子信道单元也同样能控制。
实施方式5
接着,说明控制站(基站)根据终端与控制站的距离等对终端编组的方法中,作为目标的通信质量因组而异时的控制站的终端分组方法。这相当于处在与控制站接近(即可认为接收SINR较高)的终端与进行高速通信且在区边缘的终端(即可认为接收SNR或SINR低的终端)进行低速通信的系统。
对上述那样的系统使用自适应调制时,存在对编组基准具有微值的终端的通信速度不固定或必需频繁改变通信速度的问题。
因此,实施方式5中,说明使编组具有实质性的方法。用图48举例说明本编组方法。图48的横轴是设想为各终端需要接收的功率电平(称为设想接收功率),纵轴表示各设想接收功率的编组目的处。实施方式5中,将全部终端编成4组。图48中的实线表示转移到设想接收功率大的一方(图的右方)时的分类基准值,虚线表示转移到小的一方(图的左方)时的分类基准值。
这里,例如某终端从设想接收功率A慢慢移动到设想接收功率B时,设想接收功率为TC并从组B移动到组C。通过进行这种控制,能解决通信速度不固定的问题或必需频繁改变通信速度的问题。
产生对新终端的呼叫时等情况下,有时对连接的终端进行编组。这时,使具有迟滞环内(图48中例如设想接收功率为TD至TC之间)的设想接收功率的终端的编组为最后,从而终端混杂时也能进行有效的重新编组。需要重新编组的情况下,控制在按照图48的虚线对终端进行编组。通过跟随虚线以尽量将传输速率取高的方式进行编组。进行沿该虚线的编组后,编组存在不平衡时,通过在组间对虚线上的设想接收终端进行收发能减小不平衡。此情况利用迟滞环内的终端属于哪个组都能通信的方法。再者,一旦编组后,就如实施方式5的初始所示,进行组间的移动。
综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5,通过设定迟滞环能高效率进行重新编组。
实施方式6
实施方式1至实施方式5中,分组的前提为:控制基站的发送功率,使接收功率实质上固定,不管基站至终端的距离。
然而,进行上文所述那样的基站发送功率控制时,对区边界附近的终端分配最大发送功率。假设终端在蜂窝区内均匀分布,则区边界附近的终端所占的比率大,所以对许多终端分配大发送功率,对邻区的干扰功率增加。
本发明未必终端接收功率固定。实施方式6中,示出基于传播损耗分组时将多个值用作终端接收功率的情况。图49示出一例分组的条件。此例中使用包括衰落等传播路径变动的影响的传播损耗将全部分为5组,并对各组设定不少于3种接收目标SNR。图50示出这样分组时的基站控制流程,图51示出终端控制流程。
首先,根据基站控制流程进行详细说明。再者,使用的帧格式采用与图21相同的。
首先,步骤S501中,利用控制时隙发送SNR测量用信号和当前控制时隙发送功率信息。SNR测量用信号用什么信号都可以。作为例子,可用OFDM的部分副载波为零载波的已知信号等。此情况下,可通过对收信方发送的载波和零载波的强度进行比较,求出SNR。接着,步骤S502中,通过上行链路从各终端取得传播损耗和控制信号的SNR信息。接着,步骤S503中,按照各终端报告的传播损耗对各终端分组。这时,遵照图49的划分。
接着,步骤S504中,决定对分组后的各终端分配的发送功率。将该发送功率取为根据该组的最差SNR预先决定的值,然后,在步骤S505中,利用前帧中决定分配的时隙对各终端进行下行链路数据发送。然后,步骤S506中,决定下一帧中使用的时隙的分配和步骤S504求出的发送功率,并设定成在下一控制时隙发送其内容。进行自适应调制的情况下,可参照决定此分配时从终端得到的SNR信息,设定调制参数。
然后,返回步骤S501,从发送控制时隙处开始,重复上述步骤。
接着详细说明终端控制流程。首先,步骤S511中,接收基站发送的控制时隙。其次,步骤S512中,测量基站至终端的传播损耗和收到的控制时隙的SNR。求出传播损耗和SNR的方法用什么方法都可以。作为例子,可用从控制时隙中包含的基站的控制时隙的发送功率减去RSSI后得到的值。严格而言,此值不是传播损耗,但通过在全部终端同样进行测量,判断终端间的相对值,所以可将该值当作传播损耗使用。又,使部分副载波为零载波的已知信号发送到基站,并求出信号的某载波与零载波的功率比,从而能测量SNR。
接着,步骤S513中,通过上行链路将测量的传播损耗和SNR的信息发送到基站。然后,步骤S514中,根据控制时隙中包含的分配信息进行数据接收后,返回步骤S511,重复接收控制时隙后的步骤。
基站和终端如上文那样进行运作,从而进行遵照图49那样决定的参数的时隙分配和功率控制。再者,此时隙分配可在时道方向进行,也可在频道方向进行,并且能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组合实施。
实施方式7
在实施方式1至实施方式6中,采用基于OFDM的组成。然而,本发明也可用于OFDM以外。例如SS(扩频)的情况下,虽然用频道不能作编组控制,但可用作时道的编组控制,并能实施本发明。
Claims (19)
1.一种基站装置,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所述无线通信系统中,在多个蜂窝区中使用相同的频带,使用以一定的时间长度所限定的一个以上的时间信道、或者以一定的频带所限定的一个以上的频率信道,或者由这两者所限定的通信时隙,基站装置和位于所述基站装置所控制的蜂窝区内的多个移动站装置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
具有取得信息的单元,所述信息表示各时间信道或者各频率信道是在至少一个以上的周边蜂窝区中的无线信号的发送中使用何种程度的发送功率的信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表示在所述周边蜂窝区中的无线信号的发送中使用何种程度的发送功率的信道的信息,是在本站所控制的蜂窝区内与来自所述周边蜂窝区的干扰功率相关的信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装置还具有如下单元,该单元以与来自所述周边蜂窝区的干扰功率相关的信息为基础,向位于本站所控制的蜂窝区内的移动站装置发送无线信号,这时以时间信道单位、或者频率信道单位来控制发送功率。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干扰功率相关的信息是由位于本站所控制的蜂窝区内的移动站装置通知的信息。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采用被判断为在所述周边蜂窝区中的无线信号的发送中使用了低于规定阈值的发送功率的时间信道或者频率信道,以高发送功率向位于本站所控制的蜂窝区内的移动站装置发送无线信号。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采用被判断为在所述周边蜂窝区中的无线信号的发送中使用了高于规定阈值的发送功率的时间信道或者频率信道,以低发送功率向位于本站所控制的蜂窝区内的移动站装置发送无线信号。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低发送功率为能够进行发送的最低功率。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向位于本站所控制的蜂窝区内的移动站装置发送无线信号时所需要的发送功率分割成多个范围,至少根据每个所述移动站装置的传输损耗算出每个所述移动站装置所需要的发送功率,以所算出的每个所述移动站装置所需要的发送功率对所述多个范围内的同一范围中所包含的多个所述移动站装置进行分组,比较根据与所述干扰功率相关的信息进行控制的各时间信道或者各频率信道的发送功率的大小、和构成所述分组的移动站装置的发送功率的大小,将向属于同一分组的移动站装置发送的发送信号分配到同一时间信道或者同一频率信道的时隙。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根据每个所述移动站装置的传输损耗算出每个所述移动站装置所需要的发送功率,以使各移动站装置的接收功率大致一定。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以一定的时间间隔来更新以时间信道单位或者频率信道单位所控制的所述发送功率。
11.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更新与来自所述周边蜂窝区的干扰功率相关的信息时,对以时间信道单位或者频率信道单位所控制的所述发送功率进行更新。
12.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对所述发送功率的控制进行更新时,控制发送功率以使更新前的发送功率和更新时所分配的发送功率之间的差在规定值以下。
13.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以使基站装置以能够进行发送的最大发送功率进行发送的方式来控制的时间信号或者频率信道,至少设定为一个以上。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根据与来自所述周边蜂窝区的干扰功率相关的信息,变更发送所述控制信息的频率信道或者时间信道。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采用以能够进行发送的最大发送功率进行发送的方式来控制的时间信道或者频率信道的至少一个,来发送虚拟数据。
16.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蜂窝区内存在进行连接要求的新移动站装置时,或者当任一个移动站装置移动而在位于蜂窝区内的移动站装置中传输损耗发生变化时,重新进行分组化。
17.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每隔一定时间重新进行分组化。
18.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重新进行所述分组化时,使移动站装置所包含的分组的变更条件具有迟滞特性。
19.一种无线通信系统,所述无线通信系统中,在多个蜂窝区中使用相同的频带,使用以一定的时间长度所限定的一个以上的时间信道、或者以一定的频带所限定的一个以上的频率信道,或者由这两者所限定的通信时隙,基站装置和位于所述基站装置所控制的蜂窝区内的多个移动站装置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
为了降低与至少一个以上的周边蜂窝区的干扰,取得表示各时间信道或者各频率信道是在所述周边蜂窝区中的无线信号的发送中使用何种程度的发送功率的信道的信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4303633 | 2004-10-19 | ||
JP2004-303633 | 2004-10-19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5800352194A Division CN101076958A (zh) | 2004-10-19 | 2005-10-19 | 基站装置和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发送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951679A true CN101951679A (zh) | 2011-01-19 |
CN101951679B CN101951679B (zh) | 2013-08-21 |
Family
ID=3620300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5800352194A Pending CN101076958A (zh) | 2004-10-19 | 2005-10-19 | 基站装置和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发送方法 |
CN201010509329.2A Active CN101951679B (zh) | 2004-10-19 | 2005-10-19 | 基站装置和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发送方法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5800352194A Pending CN101076958A (zh) | 2004-10-19 | 2005-10-19 | 基站装置和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发送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3) | US20070291702A1 (zh) |
EP (1) | EP1811689A4 (zh) |
JP (1) | JPWO2006043588A1 (zh) |
CN (2) | CN101076958A (zh) |
WO (1) | WO2006043588A1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88802A (zh) * | 2011-12-30 | 2013-07-0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上行控制信道的目标通道的选取方法及装置 |
CN107770765A (zh) * | 2017-10-27 | 2018-03-06 | 深圳市银河风云网络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非对称漫游组网系统及无线通信系统 |
WO2020010985A1 (zh) * | 2018-07-10 | 2020-01-1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终端覆盖方法、通信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03571B (zh) * | 2005-01-18 | 2011-12-14 | 夏普株式会社 | 无线通信装置、便携式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US7702353B2 (en) * | 2005-12-27 | 2010-04-20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Transmit power allocation in a distributed MIMO system |
JP4698418B2 (ja) | 2005-12-28 | 2011-06-08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2009088577A (ja) * | 2006-01-10 | 2009-04-23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スケジューリング方法および基地局装置 |
JP5242025B2 (ja) * | 2006-06-19 | 2013-07-24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基地局および送信方法 |
US8320396B2 (en) * | 2006-07-21 | 2012-11-27 | Adaptix, Inc. | Subcarrier group based power control for OFDMA systems |
WO2008013173A1 (fr) * | 2006-07-24 | 2008-01-31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Dispositif de réception, dispositif de transmission et procédé de communication |
JP2008034940A (ja) * | 2006-07-26 | 2008-02-14 | Hitachi Kokusai Electric Inc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JP5268237B2 (ja) * | 2006-07-28 | 2013-08-21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スケジューリング方法、通信制御装置及び端末装置 |
JP2008042547A (ja) * | 2006-08-07 | 2008-02-21 | Fujitsu Ltd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端末装置及び送信制御方法 |
US8929300B2 (en) | 2006-08-18 | 2015-01-06 |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 Radio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control channel arranging method |
JP4845644B2 (ja) * | 2006-08-29 | 2011-12-28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通信方法およびそれを利用した無線装置 |
CN101518114B (zh) * | 2006-09-20 | 2012-03-21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蜂窝系统的载波分配方法、蜂窝系统、基站以及移动台站 |
CN101175308B (zh) * | 2006-11-01 | 2011-11-09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蜂窝通信系统中上行链路资源的调度方法 |
JP4818081B2 (ja) * | 2006-11-30 | 2011-11-16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割当方法およびそれを利用した基地局装置 |
JP2008160380A (ja) * | 2006-12-22 | 2008-07-10 | Nec Corp | セル間干渉抑圧方法、無線基地局、ユーザ端末 |
KR100975704B1 (ko) * | 2007-01-10 | 2010-08-1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이동통신 시스템의 응답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KR20090098989A (ko) * | 2007-01-12 | 2009-09-18 | 가부시키가이샤 엔티티 도코모 | 기지국장치 및 통신제어방법 |
JP2008187488A (ja) * | 2007-01-30 | 2008-08-14 | Kyocera Corp | 基地局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
JP2008227767A (ja) * | 2007-03-09 | 2008-09-25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割当方法およびそれを利用した基地局装置 |
JP4920462B2 (ja) * | 2007-03-14 | 2012-04-18 | 株式会社豊田中央研究所 | Ofdm伝送方式における受信方法及び受信装置 |
JP4941025B2 (ja) * | 2007-03-14 | 2012-05-30 | 株式会社豊田中央研究所 | Ofdm伝送方式における受信装置のc/n比演算方法及びその機能を有した受信装置 |
JPWO2008117416A1 (ja) * | 2007-03-27 | 2010-07-08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基地局、スケジューリング方法および無線端末 |
JP5238019B2 (ja) * | 2007-05-02 | 2013-07-17 |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 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 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方法と装置 |
JP5087083B2 (ja) * | 2007-07-09 | 2012-11-28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スケジューリング方法および制御局装置 |
WO2009013810A1 (ja) * | 2007-07-24 | 2009-01-29 | Fujitsu Limited |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個別制御情報送受信方法 |
US8712461B2 (en) * | 2007-08-10 | 2014-04-2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utonomous adaptation of transmit power |
US8493919B2 (en) * | 2007-09-21 | 2013-07-2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1810021A (zh) | 2007-09-26 | 2010-08-18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装置、以及发送控制方法 |
JP5252881B2 (ja) * | 2007-11-02 | 2013-07-31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で使用される基地局及び方法 |
US9326253B2 (en) * | 2007-11-15 | 2016-04-2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hannel blanking |
US8798665B2 (en) | 2007-11-15 | 2014-08-0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Beacon-based control channels |
US8761032B2 (en) | 2007-11-16 | 2014-06-2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andom reuse based control channels |
JP5088149B2 (ja) * | 2008-01-17 | 2012-12-05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スケジューリング方法及び無線基地局 |
US9009573B2 (en) | 2008-02-01 | 2015-04-1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concatenated codes for beacon channels |
JP5169689B2 (ja) * | 2008-02-14 | 2013-03-27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 |
US8170488B2 (en) | 2008-03-11 | 2012-05-01 | Intel Corporation | Mitigation of internetwork interference |
US8543149B2 (en) * | 2008-04-04 | 2013-09-24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ssage-based approach for improved interference power estimation |
US9107239B2 (en) | 2008-04-07 | 2015-08-1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s and methods to define control channels using reserved resource blocks |
US8675537B2 (en) | 2008-04-07 | 2014-03-1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ing MBSFN subframes to send unicast information |
EP2283598B1 (en) * | 2008-06-04 | 2018-10-24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arrangements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
JP5200701B2 (ja) * | 2008-07-02 | 2013-06-05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基地局装置、周波数割当て方法、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装置 |
EP2154792B1 (en) * | 2008-08-13 | 2017-01-18 | Alcatel Lucent | Method for reducing interference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cellular radio communication network and corresponding base station |
JP5211974B2 (ja) * | 2008-09-18 | 2013-06-12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US8190168B2 (en) * | 2008-09-30 | 2012-05-29 | Intel Corporation | Enhanced scheduling technique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JP2012512547A (ja) * | 2008-12-17 | 2012-05-31 | ノーテル ネットワークス リミテッド | 調整されるパワーブーストとパワーバックオフ |
US8155088B2 (en) * | 2009-01-30 | 2012-04-10 | Mitsubishi Electr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portunistic cell edge selection in multi-cell MIMO OFDMA networks |
JP2010219579A (ja) * | 2009-03-13 | 2010-09-30 | Hitachi Ltd | 無線基地局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US20110080878A1 (en) * | 2009-07-03 | 2011-04-07 | Robert Novak | Method for control signaling for group of users using ms assignment index |
JP5048746B2 (ja) | 2009-12-09 | 2012-10-17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装置、無線リンク状態管理方法及び集積回路 |
KR101641737B1 (ko) * | 2009-12-31 | 2016-07-21 | 에릭슨 엘지 주식회사 | 캐리어 주파수 대역 또는 세그먼트를 할당 변경하는 방법 및 펨토형 기지국의 송신 전력을 관리하는 방법 |
JP2011199498A (ja) * | 2010-03-18 | 2011-10-06 | Fujitsu Ltd | 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
JP5483709B2 (ja) * | 2010-03-19 | 2014-05-07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および信号電力測定方法 |
US20120113961A1 (en) | 2010-11-08 | 2012-05-10 | Motorola Mobility, Inc. | Interference Measurements in Enhanced Inter-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Capable Wireless Terminals |
US20120122472A1 (en) | 2010-11-12 | 2012-05-17 | Motorola Mobility, Inc. | 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 Assistance Data Signaling for Enhanced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
WO2012115200A1 (ja) * | 2011-02-25 | 2012-08-30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無線基地局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
US8812008B2 (en) * | 2011-03-28 | 2014-08-1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ssigning resources to schedule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s in WWAN |
JP2012235410A (ja) * | 2011-05-09 | 2012-11-29 | Kyocera Corp | 基地局および無線リソース割り当て方法 |
KR20130026668A (ko) | 2011-09-06 | 2013-03-1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지국의 에너지 효율을 기반으로 운영하는 중앙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
KR101360835B1 (ko) * | 2012-01-31 | 2014-02-12 | 성균관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 이동 단말기 핸드오버 방법 |
US9300458B2 (en) * | 2013-02-05 | 2016-03-29 | Cable Television Laboratories, Inc. | Transmission opportunity scheduling |
US9225396B2 (en) * | 2013-02-15 | 2015-12-29 | Intel Corporation |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of transmit power control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US20140241168A1 (en) * | 2013-02-25 | 2014-08-2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ndicating whether data was subjected to interference |
ES2777249T3 (es) * | 2013-05-08 | 2020-08-04 | Sony Corp | Dispositivo de control de comunicaciones, método de control de comunicaciones y dispositivo de procesamiento de información |
KR20140133408A (ko) * | 2013-05-10 | 2014-11-19 | 주식회사 팬택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최대송신전력 설정 및 시그널링 방법 및 장치 |
KR102178855B1 (ko) * | 2013-11-13 | 2020-11-1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자원할당장치 및 방법 |
US20150138992A1 (en) * | 2013-11-15 | 2015-05-21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Base station antenna beam forming based jamming detection and mitigation |
BR112016026108B1 (pt) * | 2014-05-12 | 2023-02-23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étodo, ponto de acesso, e, meio de armazenamento legível por computador para alocar acesso a um canal de comunicação em uma rede de comunicação sem fios |
JP6261455B2 (ja) * | 2014-06-13 | 2018-01-17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通信制御局装置、通信端末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
US9942015B2 (en) * | 2015-01-09 | 2018-04-10 | Apple Inc. | OFDMA indication and communication in WLANs |
JP2016220121A (ja) * | 2015-05-25 | 2016-12-22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Ofdm通信システム |
CN106877993B (zh) * | 2015-12-11 | 2020-03-2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配置方法和装置 |
CN113056931A (zh) * | 2018-11-09 | 2021-06-29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装置以及基站装置 |
JP7570201B2 (ja) | 2020-09-14 | 2024-10-21 | 楽天モバイル株式会社 | 制御装置 |
US11924770B2 (en) * | 2021-07-02 | 2024-03-0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Enhanced uplink power control with lookahead |
US20230029957A1 (en) * | 2021-07-20 | 2023-02-02 | Sony Group Corporation | Channel access on non-simultaneous transmit/receive link |
CN113692036B (zh) * | 2021-08-24 | 2023-11-14 | 深圳市新天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智能公交站台的基站通信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7278A (en) * | 1867-07-30 | Everett | ||
US159422A (en) * | 1875-02-02 | Improvement in neck-tie shields | ||
JPH05292010A (ja) * | 1992-04-10 | 1993-11-05 | Fujitsu Ltd | 無線チャネル割当て方法および装置 |
US5603093A (en) * | 1994-12-28 | 1997-02-11 | Ntt Mobil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Inc. | Method for monitoring the state of interference by a base station of a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
JP2872066B2 (ja) * | 1995-02-21 | 1999-03-17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無線チャネル配置方式 |
US5737704A (en) * | 1996-07-22 | 1998-04-07 |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 Channel allocation method for removing inter-cell hard handoffs in a CDMA system |
JP2001359152A (ja) * | 2000-06-14 | 2001-12-26 | Sony Corp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装置、無線移動局装置、無線ゾーン割当て方法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FI106589B (fi) * | 1996-09-27 | 2001-02-28 | Nokia Networks Oy | Adaptiivinen taajuussuunnittelu solukkoverkossa |
JP3029576B2 (ja) * | 1996-10-08 | 2000-04-04 | 株式会社ワイ・アール・ピー移動通信基盤技術研究所 | チャネル割当て方法および該方法を使用する通信網 |
EP0926905B1 (en) * | 1997-06-16 | 2010-08-11 |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6539226B1 (en) * | 1998-02-16 | 2003-03-25 | Nec Corporation | Base station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system mobile station and base station |
FI982121A (fi) * | 1998-09-30 | 2000-03-31 | Nokia Networks Oy | Tehonsäätö radiojärjestelmässä |
US6493331B1 (en) | 2000-03-30 | 2002-12-1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s of a communications systems |
US6745044B1 (en) * | 2000-09-29 | 2004-06-0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available transmit power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176563C (zh) * | 2001-01-18 | 2004-11-1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动态信道分配方法 |
US6775541B2 (en) * | 2001-01-19 | 2004-08-10 | Motorola,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data rates to preserve voice quality in a CDMA system |
US20020115459A1 (en) * | 2001-02-22 | 2002-08-22 | Chuang Justin Che-L | Power control for wireless packet packet with application to EDGE system |
US6940827B2 (en) | 2001-03-09 | 2005-09-06 | Adaptix, Inc. |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OFDM for one direction and DSSS for another direction |
FR2824982B1 (fr) | 2001-05-16 | 2003-07-04 | France Telecom | Procede de controle adaptatif de systeme d'annulation d'echo multivoies et dispositif pour mettre en oeuvre le procede |
JP2003018091A (ja) | 2001-07-05 | 2003-01-17 |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 無線データ通信システム、無線データ通信方法およ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
JP2003046437A (ja) * | 2001-07-31 | 2003-02-14 | Ntt Docomo Inc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及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
JP2003048437A (ja) | 2001-08-08 | 2003-02-18 | Hitachi Unisia Automotive Ltd | 動力伝達装置 |
JP2003087192A (ja) * | 2001-09-13 | 2003-03-20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送信電力設定方法および基地局装置 |
US20050201342A1 (en) * | 2002-03-27 | 2005-09-15 | Randy Wilkinson | Wireless access point network and management protocol |
JP2004159345A (ja) * | 2002-11-07 | 2004-06-03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ofdm周波数再使用方法 |
US7873327B2 (en) * | 2006-08-22 | 2011-01-18 | Alcatel-Lucent Usa Inc. | Method for adaptively controlling other cell interference |
-
2005
- 2005-10-19 JP JP2006543030A patent/JPWO2006043588A1/ja not_active Ceased
- 2005-10-19 WO PCT/JP2005/019195 patent/WO2006043588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5-10-19 CN CNA2005800352194A patent/CN101076958A/zh active Pending
- 2005-10-19 US US11/665,569 patent/US20070291702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5-10-19 EP EP05795635A patent/EP1811689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5-10-19 CN CN201010509329.2A patent/CN101951679B/zh active Active
-
2010
- 2010-12-02 US US12/959,107 patent/US8477746B2/en active Active
-
2012
- 2012-05-17 US US13/474,451 patent/US8477694B2/en active Active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88802A (zh) * | 2011-12-30 | 2013-07-0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上行控制信道的目标通道的选取方法及装置 |
CN103188802B (zh) * | 2011-12-30 | 2017-09-26 | 南京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 上行控制信道的目标通道的选取方法及装置 |
CN107770765A (zh) * | 2017-10-27 | 2018-03-06 | 深圳市银河风云网络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非对称漫游组网系统及无线通信系统 |
CN107770765B (zh) * | 2017-10-27 | 2020-11-17 | 深圳市银河风云网络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非对称漫游组网系统及无线通信系统 |
WO2020010985A1 (zh) * | 2018-07-10 | 2020-01-1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终端覆盖方法、通信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0708700A (zh) * | 2018-07-10 | 2020-01-17 |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终端覆盖方法、通信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0708700B (zh) * | 2018-07-10 | 2021-09-14 |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终端覆盖方法、通信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076958A (zh) | 2007-11-21 |
WO2006043588A1 (ja) | 2006-04-27 |
US8477746B2 (en) | 2013-07-02 |
US20110136534A1 (en) | 2011-06-09 |
CN101951679B (zh) | 2013-08-21 |
US20120230292A1 (en) | 2012-09-13 |
EP1811689A4 (en) | 2012-05-02 |
EP1811689A1 (en) | 2007-07-25 |
JPWO2006043588A1 (ja) | 2008-05-22 |
US8477694B2 (en) | 2013-07-02 |
US20070291702A1 (en) | 2007-12-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951679B (zh) | 基站装置和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发送方法 | |
US8477592B2 (en) | Interference and noise estimation in an OFDM system | |
CN101036313B (zh) | 电力线通信方法与设备 | |
CN101001097B (zh) | 执行子载波分配的方法及其基站、移动终端和多小区网络 | |
RU2348109C2 (ru) |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ередачи/приема информации качества канала в системе, использующей схему мультиплексирования с ортогональным частотным разделением каналов | |
CN101409921B (zh) |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信道和信号发送参数联合分配的方法 | |
CN101835161B (zh) | 多小区无线通信系统的动态资源分配方法和设备 | |
CN101287261B (zh) | 一种测量宽带无线信道质量的方法 | |
CN101489231B (zh) | 无线通信网中小区间干扰抑制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 |
WO2007067843A2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channel assignment of ofdm channels | |
AU2006276391A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daptive channel quality feedback in a multicarrier wireless network | |
CN102064918A (zh) | 多输入多输出正交频分多路复用系统品质控制方法及装置 | |
KR20050064156A (ko) |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접속 시스템에서 주파수재사용율을 고려한 적응적 부채널 할당 장치 및 방법 | |
CN102076076A (zh) | 一种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分配通知方法 | |
CN101395819A (zh) | 通信装置、移动台以及方法 | |
CN101873602B (zh) | Lte系统中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干扰抑制方法 | |
CN101088240B (zh) | 无线发射机、无线接收机和无线通信系统 | |
CN102202028A (zh) | 离散频谱条件的认知高速无线通信系统设计方法 | |
CN101184318B (zh) | 一种正交频分多址系统无线资源分配方法及其装置 | |
CN101940047A (zh) | 多载波通信基站设备和子载波分配方法 | |
EP3308561A1 (en) | System for generating,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auxiliary signals and methods useful in conjunction therewith | |
CN106912058B (zh) | 一种信道干扰协调方法和装置 | |
KR100749415B1 (ko) | Ofdma/tdd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부채널 및 전력 할당방법과 장치 및 그 장치를 포함하는 송신 장치 | |
CA2547900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a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 |
CN101795148B (zh) | 基于信道质量指示测算导频的映射方法和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