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05577B - 喷墨记录设备 - Google Patents

喷墨记录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05577B
CN101905577B CN2010101984512A CN201010198451A CN101905577B CN 101905577 B CN101905577 B CN 101905577B CN 2010101984512 A CN2010101984512 A CN 2010101984512A CN 201010198451 A CN201010198451 A CN 201010198451A CN 101905577 B CN101905577 B CN 1019055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mount
curl
sheet material
record
posting fie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9845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05577A (zh
Inventor
谷口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riority to CN20131055238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625136B/zh
Publication of CN1019055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055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055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0557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0009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control of the transport of the copy material
    • B41J13/0027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control of the transport of the copy material in the printing section of automatic paper handling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95Detecting means for copy material, e.g. for detecting or sensing presence of copy material or its leading or trailing en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203/00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the printing process
    • B41J2203/01Inspecting a printed medium or a medium to be printed using a sensing device
    • B41J2203/011Inspecting the shape or condition, e.g. wrinkled or warped, of a medium to be printed before printing on it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种设备,包括:输送单元,其构造成输送片材;托架,其构造成支撑记录头并使所述记录头进行扫描以在输送的片材上进行记录操作;卷曲量获取单元,其构造成根据与其上执行记录操作的片材的预定记录区域的情况相关的信息来获取在片材前缘到达预定位置时在片材上产生的卷曲量;阈值获取单元,其构造成获取在片材经过所述预定位置时可允许卷曲量的阈值;和控制单元,其构造成控制记录操作,使得当获取的卷曲量超过所述阈值时,从在所述预定记录区域上开始记录操作到片材前缘到达所述预定位置所用的时间多于卷曲量不超过阈值情况下的时间。

Description

喷墨记录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墨喷射到记录片材上以进行记录的喷墨记录设备,更特别地涉及减小打印生产率下降的喷墨记录设备。
背景技术
例如打印机、复印机和传真机的记录设备构造成根据图像信息在例如纸或塑料薄板的记录材料上记录由点图形组成的图像。
根据记录系统,记录设备可以分为喷墨式、点阵式、感热式、激光束式等。这些系统中的喷墨式(喷墨)记录设备构造成通过将墨(记录液体)滴从记录头的喷射口喷出并允许墨滴沉积在记录材料上来记录图像。
大部分喷墨记录设备使用水性液体墨记录图像。因此,在图像形成之后,记录片材由于墨中所含水分而延展,使得形成有图像的表面上的纸纤维膨胀以产生记录片材卷曲的现象。当发生卷曲时,排出的记录片材可能发生错位或者可能发生卡纸。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8-267846公开了下列内容,为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温度、湿度和打印比率获得墨变干所需时间,在图像形成之后暂时停止记录片材输送,直到经过了干燥时间为止,随后,在经过了干燥时间之后将记录片材排出。
替代性地,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5-246727公开了根据干燥时间而将模式转变为供纸量相对较小的模式,以提供干燥时间,从而防止排出的记录片材变得卷曲。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7-205416公开了一种方法,其中,为了提供干燥时间,同时将打印速度的降低保持在最小程度,对每个预定区域检测打印比率并根据打印比率获得干燥时间以将干燥时间保持在最小程度。
然而,在上述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8-267846、No.2005-246727和No.7-205416中讨论的记录设备根据温度、湿度和每个预定区域的打印比率获得墨干燥时间。因此,这些设备不足以根据各种条件(例如这些设备的记录模式或供纸结构)反映干燥时间方面的变化,由此,它们总体上要花费不必要的更长的记录时间。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提供了一种设备,包括:输送单元,其构造成输送片材;托架,其构造成支撑记录头并使所述记录头进行扫描以在输送的片材上进行记录操作;卷曲量获取单元,其构造成根据与其上执行记录操作的片材的预定记录区域的记录条件相关的信息获取卷曲量,所述卷曲量在片材前缘到达预定位置时在片材上产生;阈值获取单元,其构造成获取在片材经过所述预定位置时可允许卷曲量的阈值;和控制单元,其构造成控制记录操作,使得当获取的卷曲量超过所述阈值时,从在所述预定记录区域上开始记录操作到片材前缘到达所述预定位置所用的时间增加且多于卷曲量不超过阈值情况下的时间。
在参考附图阅读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方面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结合在说明书中并作为其一部分的附图显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并且与说明一起起到解释本发明原理的作用。
图1是示意性剖视图,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记录设备的示意图;
图2是喷墨记录设备的控制线路图。
图3A和3B显示了记录片材的前缘位置和记录区域。
图4是记录区域的示意图。
图5是解释操作步骤的流程图。
图6是卷曲量计算表格设定的流程图。
图7显示了用于检测打印比率的校验框。
图8是从记录区域A1转移到记录区域A2时的等待设定流程图。
图9是从记录区域A2转移到记录区域A3时的等待设定流程图。
图10是解释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11是解释本发明的第四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12是本发明的第六示例性实施例的控制流程图。
图13是从记录区域A1转移到记录区域A2时确定等待时间的流程图。
图14是从记录区域A2转移到记录区域A3时确定等待时间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不同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
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在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数字表示相同或相应的部分。
在图1中,喷墨记录设备包括将记录片材P供给到记录设备主体中的供纸单元201和将记录片材P输送通过记录设备主体(例如记录单元)的输送单元20。喷墨记录设备还包括记录机构单元(托架单元)203,其根据图像信息将图像(包括字符和符号)记录到记录片材(片材)P上。喷墨记录设备还包括清洁机构单元(恢复机构单元)204,其保持由记录机构单元(托架单元)203形成的图像质量。
叠放在供纸单元201上的记录片材P通过拾取辊206逐一分开并且供应给输送单元20。片材检测传感器205设置在供纸设备1和输送单元20之间。片材检测传感器205检测从供纸单元201供给的记录片材。
供应给输送单元20的记录片材靠输送辊21和压紧辊22的摩擦输送力输送通过记录单元,所述输送辊是由输送电机26驱动的输送单元,所述压紧辊压在输送辊21上。记录片材在供给(间隔输送)到记录单元中的同时通过记录机构单元(托架单元)203在其上记录图像(包括字符和符号)。光学传感器321检测形成在附接于输送辊21上的码盘上的缝隙,并且作为控制单元的控制线路300(图2)通过来自光学传感器321的检测信号计算输送辊21的旋转量和旋转速度。这些信息被反馈给用于输送电机的控制驱动器,以进行控制。
其上记录有图像的记录片材通过由一操作引起的输送力排放到片材排放托盘28中,在所述操作中,记录片材被夹紧在利用输送辊21驱动的片材排放辊23和与片材排放辊23协同驱动的齿轮25之间。
记录机构单元(托架单元)包括托架203和记录头200,所述托架被引导并被支撑为能够在设备主体中沿主扫描方向往复运动,所述记录头由托架203支撑并起到记录单元的作用。具有安装于其上的记录头的托架203被引导和被支撑为能够沿着安装在设备主体上的导轨207a和207b往复运动。托架马达322的驱动力通过托架皮带传递给托架203,使得托架203通过托架马达322的驱动力沿着导轨207a和207b往复运动。在这种情况下,安装在托架单元上的编码器传感器208a检测形成在编码器刻度计208b上的缝隙,使得控制线路300识别托架203沿主扫描方向的位置及其速度。因为与每预定间隔进行的托架的往复运动(主扫描)和记录材料的进给(副扫描)同步的记录头的记录操作重复进行,从而在整个记录材料上进行记录。
台板24布置成面向记录头以将记录片材P支撑在稳定的高度位置。输送辊21沿输送方向定位在记录头的上游侧。压紧辊22压在输送辊21上并且随输送辊21运动。压紧辊22布置成沿输送方向相对于输送辊21朝向下游侧偏置。因此,夹紧在输送辊21和压紧辊22之间的记录片材P以记录状态压在台板24上。
恢复机构单元(清洁机构单元)204防止记录头卡在喷墨记录设备中,从而恢复和保持正常(令人满意)状态下的记录品质。恢复机构单元204包括从喷射口吸入或喷出墨的泵单元、覆盖喷射口的盖单元、以及擦拭喷射口表面的擦拭单元。恢复机构单元204位于托架203的移动范围的端部并且位于由输送辊21输送的记录片材通过区域之外。
片材排放辊23沿输送方向定位在记录头的下游侧。齿轮25压在片材排放辊23上并且随片材排放辊23运动。辅助片材排放辊27辅助通过片材排放辊23的输送。齿轮29压在辅助片材排放辊27上并且随辅助片材排放辊27运动。输送电机26的驱动力通过齿轮传动系传递给输送辊21、片材排放辊23和辅助片材排放辊27,从而驱动这些辊以大体上相同的速度输送记录介质P。片材排放托盘28布置在片材排放辊23的下游侧并且构造成能够叠放从输送单元20排出的记录片材P。
图2显示了控制线路图。
作为控制单元的控制线路300设置有:用于控制命令和决定的中央处理器(CPU)310;储存程序、常数、数据和表格的只读存储器(ROM)311;储存数据并作为工作区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312和多个驱动器。来自湿度传感器323、片材检测传感器205、光学传感器321(其对与输送辊同步旋转的码盘的缝隙进行计数)和托架的编码器传感器208的信息输入给控制线路300。控制线路300控制驱动输送辊21的输送电机26、托架电机322和记录头200。
接下来,将对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控制操作进行描述。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记录区域根据记录片材的前缘位置沿记录片材的输送方向进行划分,并且设定在转移到每个记录区域时可允许卷曲量的阈值。记录片材P的记录区域是在记录片材的前缘从预定位置移动到另一预定位置时记录头200进行记录的区域。
图3A和3B是示意性剖视图,显示了在输送单元20中处于记录区域的划分位置处的记录片材P的前缘位置。
图3A显示了记录片材P的前缘进入辅助片材排放辊27和齿轮29之间辊隙(预定位置)的位置。在记录片材P的前缘进入辅助片材排放辊27之前,记录头200仅借助输送辊21进行的进纸操作在记录片材P上进行记录操作。在记录片材P的前缘进入辅助片材排放辊27时为止由记录头进行记录的记录片材P上的区域定义为记录区域A1。
当只通过由输送辊21进行的供纸操作执行记录操作时,记录片材P的前缘通过片材刚性而压在台板24上,但是片材处于自由状态。因此,当在记录操作期间使用大量墨时,记录片材P延展从而产生卷曲。当在记录区域A1中产生的卷曲大于或等于某一量值时,记录片材P在进入例如辅助片材排放辊27和齿轮29的辊对时记录片材P的前缘不能进入辊对之间的辊隙,从而发生卡纸。限定记录片材P能够无障碍地进入辅助片材排放辊27的卷曲量范围的卷曲量阈值通过实验预先获得。当在记录区域A1上进行的记录操作所使用的墨量产生超过卷曲量阈值的卷曲时,记录片材P进入辅助片材排放辊27的时刻必须延迟以通过墨蒸发来减少卷曲量。
图3B显示了记录片材P的前缘到达片材排放托盘28的位置。当记录片材P的前缘到达片材排放托盘28时,记录头200的记录操作有时候仍在持续。在记录区域A1之后并且在记录片材P的前缘到达片材排放托盘28时为止由记录头200进行记录的区域定义为记录区域A2。记录区域A2由记录片材P的前缘到达片材排放托盘28的划分位置进行限定。然而,存在这样的情况,即:在多张片材连续打印时,进行完记录操作的记录片材叠放在片材排放托盘28上。因此,记录片材P的前缘到达片材排放托盘28的位置可能根据叠放片材的预定数量发生改变。
当记录片材P的前缘到达片材排放托盘28时在记录片材P上产生某一程度的卷曲时,记录片材P的前缘卷起以朝向片材排放托盘28的上游侧。因此,记录片材P不能平坦地排放到片材排放托盘28上。因此,在记录片材P排放到片材排放托盘28上时,使前缘不卷曲在片材排放托盘28上的卷曲量阈值预先通过实验获得。当卷曲量超过阈值时,必须执行用于延长记录时间的处理以延迟记录片材的前缘到达片材排放托盘28的时间。
就记录区域的划分来说,图4的示意图显示了利用记录头200的记录位置作为基准来对记录片材P的区域进行划分的情形。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喷墨记录设备中,记录头200的当前记录位置被定义为基准,以根据记录片材P由记录头200记录的区域来检测记录片材P的当前前缘位置。
图5是流程图,显示了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控制操作。通过控制线路300进行控制,所述控制线路包括CPU 310、储存数据和控制程序的ROM 311、以及RAM 312。控制线路300起到墨量获取单元、记录时间获取单元和卷曲量获取单元的作用,这一点将在下面描述。
在从打印机驱动器(未显示)发出开启“避免卡纸的卷曲控制模式”和表示记录片材类型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普通纸的指令值时,执行控制。
首先,在步骤S1中,设定用于计算卷曲量的表格。图6显示了设定卷曲量计算表格的详细流程。在步骤S1-1中,从由打印机驱动器发出的打印信息中读取记录品质,从安装在打印机主体上的湿度传感器323(图2)读取湿度信息。
接下来描述记录时间的获取操作。记录时间获取单元获取每单位记录区域的记录时间。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记录头200具有与1200点每英寸(dpi)模式的512个喷嘴相对应的宽度。在步骤S1-2中,与喷嘴宽度相对应的记录区域定义为单位记录区域,记录时间tpr根据记录品质设定。在步骤S1-2,获取每256点的单位记录区域的记录时间。
随后,在步骤S1-3中,根据来自湿度传感器的湿度信息设定环境常数E。当检测湿度H小于25%时,环境常数E设为2,当检测湿度H为25%或更多并且小于75%时,环境常数E设为1.5,当检测湿度H为75%或更多时,环境常数E设为1。每个值是表示取决于湿度的卷曲增长率的系数。这些值利用要处理的记录片材通过实验获得。这些值储存在RAM 312或ROM 311中。环境信息可以设定成根据整合在打印机中的传感器类型考虑湿度,或者可以只考虑不提供传感器时的不利情况进行设定。
当确定了卷曲量计算表格时,开始记录操作。
返回图5,在步骤S2中,开始供纸单元201的供给操作以执行记录片材P输送至记录开始位置的寻找开始位置的操作(cueoperation)。
首先,在步骤S3中,设置作为从记录区域A1向记录区域A2转移的条件的检测卷曲量参数C_J12和作为从记录区域A2到记录区域A3转移的条件的检测卷曲量参数C_J23的初始值。
在步骤S4中,记录头200执行用于单次扫描的记录操作。在步骤S4中,还获取墨量信息。更具体地,将打印比率计算为墨量。
图7显示了用于检测打印比率的校验框。校验框是这样的区域,其沿副扫描方向的宽度相当于512点,其沿记录头扫描方向的长度相当于1280点。沿副扫描方向的长度(512点)与记录头200的喷嘴数量相同。因此,校验框中的总点数是512×1280=655360点。
[利用喷射量为2pl的彩色喷嘴在校验框范围内打印327680点情况下的打印比率定义为100%。打印比率计算为可与上述打印比率相比的数值。利用定义为100%的2pl喷嘴的1/4墨量计算通过使用喷射量为1pl的喷嘴获得的打印比率。打印比率根据图像数据可能超过100%。然而,由于打印比率是用于控制的操作值,不可能出现操作故障。在沿主扫描方向每1280点划分的各区域上计算出的打印比率在沿主扫描方向的整个区域内进行比较,最大的打印比率定义为称作打印比率D_MAX的代表值。使用打印比率D_MAX用作用来计算卷曲量的墨量,这一点如下所述。
接下来,在步骤S5中,在区域从记录区域A1转移到记录区域A2时,进行用于卷曲量计算和卷曲量控制的等待设定。在步骤S5中,在记录区域A1上进行记录操作期间,确定当前记录区域转移到记录区域A2时的等待时间,如图8所示。当在记录区域A1上不进行记录操作时,等待时间W设置为0。
在所述等待设定中,通过确定当前记录区域转移到下一记录区域的时刻延迟到何种程度来具体确定延迟时间(等待时间)。
接下来,在步骤S6中,在区域从记录区域A2转移到记录区域A3时,进行用于卷曲量计算和卷曲量控制的等待设定。在步骤S6中,在记录区域A2上进行记录操作期间,确定当前记录区域转移到记录区域A3时的等待时间。当在记录区域A2上不进行记录操作时,等待时间W设置为0。下面将描述等待设定的细节。
在步骤S7中,对根据等待设定流程确定的各等待时间W1和W2进行计数。更具体地,当区域从记录区域A1转移到记录区域A2时,由于等待时间W2=0,因此实质上对等待时间W1进行计数。另一方面,当区域从记录区域A2转移到记录区域A3时,由于等待时间W1=0,因此对等待时间W2进行计数。在此刻不必进行等待。对于执行等待的操作,存在如下所述的多种方式。
执行用于卷曲量控制的等待的一个实例是延长从记录头完成一次扫描到下一进给操作开始所用的时间。替代性地,可以延长从每次扫描的供纸操作结束到下一扫描操作开始所用的时间。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在供纸操作之前提供等待。然而,可以在记录头200进行的下一扫描之后提供等待。可以通过降低供纸速度或记录头200的扫描速度延长扫描时间来延迟时间。可以通过延长记录头200的扫描距离延长扫描时间来延迟时间。此外,可以增加用于在记录区域A上进行记录操作的记录头的扫描次数。可以进行这些方式之一,或者两或多个方式可以组合。
在步骤S8中,通过输送辊21等执行与记录头200进行的单次扫描的记录操作相对应的供纸操作。在执行供纸操作之后,程序返回步骤S4,因此,可以执行用于记录头200的单次扫描的记录操作。程序重复进行,直到没有记录数据为止。
当没有记录数据时,记录操作完成。然后,执行排纸操作。因此,完成控制操作。
图8和9是流程图,显示了当区域从记录区域A1转移到记录区域A2和从记录区域A2转移到记录区域A3时,用于卷曲量计算和卷曲量控制的等待设定的细节。表格1和表格2是用于根据检测卷曲量确定记录区域A1和A2中的等待时间的等待表格。
下面将参考图8和表格1描述用于记录区域A1的等待时间的确定方法。
首先,在步骤S5-1中,检查当前记录区域是否为记录区域A1。如果当前记录区域不是记录区域A1(在步骤S5-1中为否),则在步骤S5-7中,等待时间设置为0(W1=0),程序结束。当记录区域是记录区域A1时(在步骤S5-1中为是),程序转到步骤S5-2。在步骤S5-2中,根据步骤S1中设置的记录时间tpr和环境常数E、在步骤S4中检测的打印比率D_MAX以及记录区域A1的总输送距离LA1估算在区域转移到记录区域A2时增大的卷曲量Cm1。计算公式如下:
Cm1=E×tpr×D_MAX×LA1             公式1
在公式1中,卷曲量Cm1是从控制观点出发为了方便操作而计算出的相对值,它不是卷曲量的绝对值。
如上所述,根据与记录条件相关的信息计算卷曲量,记录条件包括记录品质、每单位记录区域的记录时间、墨量和例如湿度和温度的环境信息。
在步骤S5-3中,将当前记录区域A1中的估算卷曲量C_J12与步骤S5-2中计算的卷曲量Cm1进行比较。当卷曲量Cm1大于C_J12(在步骤S5-3中为是),程序转到步骤S5-4。在步骤S5-4中,卷曲量以这样的方式更新,使得卷曲量Cm1定义为记录区域A1的卷曲量C_J12。如果当前操作是第一扫描操作的记录操作,当前的卷曲量C_J12为零(C_J12=0),但如果不是的话,在前一操作中计算的卷曲量Cm1的最大值输入给卷曲量C_J12。如上所述,控制线路起到用于获取卷曲量的卷曲量获取单元的作用。
在步骤S5-5中,根据表格1(其为等待表格)由检测的卷曲量C_J12确定记录区域A1的实际等待时间W1。如果卷曲量C_J12小于400,等待时间W1为零(W1=0),从而不必等待。在这种情况下,假定C_J12的阈值为400,则作为阈值获取单元的控制单元由该等待表格获得卷曲量的阈值。当卷曲量C_J12为400或更多,即卷曲量超过阈值时,使用等待时间来控制卷曲量。当卷曲量C_J12为400或更多并且小于1000(第一值)时,等待时间W1设置为1秒,当卷曲量C_J12为1000或更多(第二值)时,等待时间W1设置为3秒。
如上所述,根据由卷曲量获取单元获得的卷曲量,对记录操作进行控制,以改变从记录头200开始用于在记录区域A上进行记录操作的扫描这一时刻到记录片材前缘到达辅助片材排放辊27(即预定位置)这一时刻的时间。
例如,当卷曲量为第一卷曲量时,从记录头200开始用于在记录区域A1上进行记录操作的扫描这一时刻到片材前缘到达辅助片材排放辊27(即预定位置)这一时刻所用的时间定义为第一时间。进一步,当卷曲量为小于第一卷曲量的第二卷曲量时,从记录头200开始用于在记录区域A1上进行记录操作的扫描这一时刻到片材前缘到达辅助片材排放辊27(即预定位置)这一时刻所用的时间定义为第二时间。等待时间设定成使得第一时间长于第二时间。
等待时间可以是必要和充分的时间,以将当前卷曲量减小为小于阈值,或者等待时间可以短于所述充分的时间。
[表格1]
  C_J12   C_J12<400   400≤C_J12<1000   1000≤C_J12
  W1   0秒   1秒   3秒
当执行用于记录区域A1的等待时(W1>0),在步骤S5-6中,用于记录区域A1的等待执行标记被启用或者说变为ON。该等待执行标记用于确定是否进行用于如下所述记录区域A2的等待。
接下来,参考图9和表格2描述确定用于记录区域A2的等待时间的方法。
首先,在步骤S6-1中,检查当前记录区域是否为记录区域A2。如果当前记录区域不是记录区域A2时(在步骤S6-1中为否),程序转到步骤S6-7。在步骤S6-7中,等待时间设置为零(W2=0),随后程序结束。当前记录区域是记录区域A2(在步骤S6-1中为是),随后在步骤S6-8中,检查用于记录区域A1的等待执行标记。如果等待执行标记被启用或者说是ON(在步骤S6-8中为是),可以确定已经执行了充分等待。因此,如果对记录区域A2不执行等待的话,当区域从记录区域A2转移到记录区域A3时,不会由于记录片材P的前缘上的卷曲发生卡纸。因此,在步骤S6-7中,等待时间W2设置为零(W2=0),随后,程序结束。
当记录区域是记录区域A2,并且对记录区域A1不执行等待时(在步骤S6-8中为否),程序转到步骤S6-2。在步骤S6-2中,由步骤S1中设置的记录时间tpr和环境常数E以及步骤S4中检测的打印比率D_MAX计算卷曲量。进一步,在区域转移到记录区域A3时增大的卷曲量Cm2由记录区域A1和记录区域A2的总输送距离LA2估算。计算公式如下:
Cm2=E×tpr×D_MAX×LA2             公式2
在公式中,卷曲量Cm2是从控制观点出发为了方便操作而计算出的相对值,它不是卷曲量的绝对值。
在步骤S6-3中,当前记录区域A2中的估算卷曲量C_J23与步骤S6-2中计算的卷曲量Cm2进行比较。当卷曲量Cm2大于C_J23(在步骤S6-3中为是),程序转到步骤S6-4。在步骤S6-4中,卷曲量以这样的方式更新,使得卷曲量Cm2定义为记录区域A2的卷曲量C_J23。
在步骤S6-5中,根据表格2(其为等待表格)由检测的卷曲量C_J23确定记录区域A2的实际等待时间W2。当卷曲量C_J23小于800时,等待时间W2为零(W2=0),从而不必等待。另一方面,当卷曲量C_J23是800或更多时,使用等待时间控制卷曲量。当卷曲量C_J23是800或更多并且小于1000时,等待时间W2设置为1秒,当卷曲量C_J23是1000或更多时,等待时间W2设置为3.5秒。
[表格2]
  C_J23   C_J23<800   800≤C_J23<1000   1000≤C_J23
  W2   0秒   1秒   3.5秒
根据上述卷曲量控制,可以避免在区域从记录区域A1转移到记录区域A2或者从记录区域A2转移到记录区域A3时发生卡纸。针对记录区域A1使用等待操作进行卷曲控制的情况和针对记录区域A2使用等待操作进行卷曲控制的情况由记录时间和打印比率确定,从而可以只设置等待时间。
如上所述,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具有简单构造的喷墨记录设备可以防止由记录片材卷曲引起的排出的记录片材的错位和卡纸,并且可以在不提供不必要的干燥时间的情况下使记录时间的减少最小化。
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用于记录区域A2的等待时间W2根据记录区域A1和记录区域A2两者的打印比率确定。
然而,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当片材排放辊23和片材排放托盘28之间的高度差很小时,用于记录区域A2的等待时间W2可以只根据记录区域A1的打印比率确定。
在这种情况下,计算用于记录区域A2的等待时间的公式可以根据下列等式提供。
Cm2=C_J12×LA2/LA1               公式3
该公式可以通过改变图9流程图中的步骤S6-2中的公式获得。当区域从记录区域A1转移到记录区域A2时,记录用于记录区域A1的卷曲量C_J12。因此,当转移到记录区域A2之后根据C_J12计算卷曲量Cm2时,可以在考虑到用于记录区域A2的记录时间的情况下计算等待时间W2。
当检测打印比率D_MAX的区域与记录区域不符并且根据输送路径使用不同的区域时,可以进一步减少记录时间。
在第一和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记录品质唯一地设置记录时间tpr。在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通过对从记录操作开始逝去的时间进行计数,在每次循环中更新并使用记录时间tpr。
图10是流程图,显示了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控制操作。
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图6)中的流程图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步骤S7-3中设置检测卷曲量参数的初始值之后,在步骤S31中开始对逝去的记录时间进行计数,随后,开始由记录头200进行的记录操作。利用该程序,可以更精确地检测卷曲量。
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估算的卷曲量如此确定,使得卷曲量Cm1或Cm2随着打印比率D_MAX的更新进行更新。在这种情况下,在记录头200的单位喷嘴宽度上估算最大卷曲量,而非利用墨量与整个记录区域A1或整个记录区域A2的比率。因此,可能由于图像数据而发生误差。
在第四示例性实施例中,卷曲量累积以减少由图像数据导致的误差,从而以高精度计算卷曲量。
图11是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等待设定流程。在步骤S41中,卷曲量C_J12根据卷曲量Cm1累积并获得,从而以高精度检测卷曲量。
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墨量获取单元获取墨量作为打印比率D_MAX。
在第五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获取墨量作为每单位面积的墨量。更具体地,当获得记录区域A1上的墨量时,由记录信息获得记录在记录区域A1上的图像的点数、记录区域A1的面积和每个点的喷嘴喷射量。
(点数)×(喷嘴喷射量)/(面积)           公式4
根据公式4,可以获得每单位面积上的平均墨量。
作为墨量获取单元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要记录的图像可以划分为目标单位,可以获得目标中的平均打印负荷(average printingduty),可以获得预定区域中存在的相应目标的平均打印负荷的最大值作为打印比率D_MAX。
替代性地,记录区域可以划分为单位面积,并且可以计算和获取在包括具有高打印比率的大部分具体代码(在例如包括在记录信息中的字符码的打印码当中)的部分中的打印比率作为打印比率D_MAX。
进一步,可以根据每单位时间记录的点数获得每单位面积的墨量。
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记录时间获取单元获得每单位记录面积的记录时间。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记录时间获取单元可以利用单次输送操作的输送量和输送速度、托架的扫描速度和扫描距离、以及每单位记录面积上托架进行的扫描次数计算记录时间。这些因素可以全部组合。替代性地,可以只使用一个系数,或者可以将两或更多个因素组合以计算记录时间。
更具体地,可以通过下列公式5计算记录时间。
{(输送量)/(输送速度)+(扫描距离)/(扫描速率)}×(扫描次数)            公式5
然而,为了简化计算过程,可以从公式5中省略“(输送量)/(输送速度)“,“(扫描距离)/(扫描速度)”和“(扫描次数)”中的一或两个。
如上所述,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具有简单构造的喷墨记录设备可以防止由记录片材卷曲引起的排出的记录纸错位和卡纸,并且可以在不提供不必要的干燥时间的情况下使记录时间的减少最小化。
在每个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获得相对卷曲量以确定等待时间。卷曲量是湿度、记录时间tpr、墨量和总输送距离的函数。因此,如果准备了可以由这些值直接获取等待时间的表格的话,所述控制可以更为简单。作为第六示例性实施例,下面将对由墨量直接获得等待时间的结构进行描述,所述墨量对卷曲量的影响最大。
图12是根据第六示例性实施例的控制流程图。在步骤S101中,供纸单元201执行供纸操作,输送辊21执行记录片材的寻找开始位置的操作。在步骤S102中,记录头200执行单次扫描的记录操作。进一步,在步骤S102中,获得墨量。单次扫描或单次操作喷射的总墨量称作墨量。在步骤S103中,当确定最后一次扫描完成时(在步骤S103中为否),程序转到步骤S108。在步骤S108中,记录片材排出,记录操作结束。
当记录操作正在执行时(在步骤S103中为是),程序转到步骤S104。在步骤S104中,在记录区域A1上正进行记录操作的同时,确定一直到区域从记录区域A1转移到记录区域A2时为止的等待时间W101。当在记录区域A1上不进行记录操作时,等待时间W101设置为零(W101=0)。在步骤S105中,在记录区域A2上正进行记录操作的同时,确定从记录区域A2转移到记录区域A3的等待时间W102。当在记录区域A2上不进行记录操作时,等待时间W102设置为零(W102=0)。
在步骤S106中,执行等待,其中,向下一区域的转移延迟等待时间W101和W102。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类似,在该时刻并不总是执行等待操作。
在步骤S107中,记录片材被输送预定距离以用于下一扫描,随后,程序返回步骤S102。
图13和14是流程图,分别用于确定所述区域从记录区域A1转移到记录区域A2期间的等待时间和所述区域从记录区域A2转移到记录区域A3期间的等待时间。
当在图13所示步骤S201中正在记录区域A1上执行记录操作时(在步骤S201中为是),随后在步骤S202中,获得紧接着本次扫描或操作之前扫描中喷射的墨量,并且由等待表格获得等待时间W101。表格3是用于根据负荷获取等待时间的等待表格的一个实例。当等待时间不为零时,用于记录区域A1的等待执行标记变为ON。
在图14中,当在记录区域A2上正在执行记录操作时(在步骤S301中为是),随后在步骤S302中,检查用于记录区域A1的等待执行标记。如果等待执行标记是ON(在步骤S302中为是),这是指已经执行用于记录区域A1的等待,用于记录区域A2的等待时间W102设置为零(W102=0)。
另一方面,当用于记录区域A1的等待执行标记为OFF(在步骤S302中为否),随后在步骤S303中,获得墨量。随后在步骤S304中,由储存在ROM中的表格3的等待表格确定等待时间。
如表格3所示,当记录区域A1中的喷墨量是第一量时,例如,从记录头开始扫描到用于记录区域A1的记录操作完成的时间多于喷墨量是小于第一量的第二量情况下的时间。等待时间可以如表格3所示那样步进式增加,或者等待时间可以与负荷(duty)成比例地增加。
[表格3]
  负荷[%]   负荷≤20   20<负荷≤50   50<负荷
  W101[100ms]   0   10   30
  W102[100ms]   0   10   35
尽管已经参考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不局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下列权利要求的范围与最广义的解释一致,从而涵盖所有改进、等效结构和功能。

Claims (14)

1.一种喷墨记录设备,包括:
输送单元,其构造成输送片材;
托架,其构造成支撑记录头并使所述记录头进行扫描以在输送的片材上进行记录操作;
卷曲量获取单元,其构造成根据与其上执行记录操作的片材的预定记录区域的情况相关的信息来获取在片材前缘到达预定位置时在片材上产生的卷曲量;
阈值获取单元,其构造成获取在片材经过所述预定位置时可允许卷曲量的阈值;和
控制单元,其构造成控制记录操作,使得当获取的卷曲量超过所述阈值时,从在所述预定记录区域上开始记录操作到片材前缘到达所述预定位置所用的时间多于卷曲量不超过阈值情况下的时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中,在所述预定记录区域上开始记录操作的时刻是记录头开始扫描以在所述预定记录区域上进行记录操作的时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还包括:
墨量获取单元,其构造成获取用于在所述预定记录区域上进行记录操作的墨量;和
时间获取单元,其构造成获取片材沿输送方向的每单位记录区域所用的记录时间,
其中,所述卷曲量获取单元由墨量和每单位记录区域所用记录时间获取卷曲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中,所述时间获取单元根据如下参数中的一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组合来计算记录时间:单次输送操作中的输送量和输送速度、托架的扫描速度和扫描距离、每单位记录区域的扫描次数。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中,控制单元通过下述方式中的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组合来改变从开始记录操作到片材前缘到达预定位置所用时间:改变托架扫描速度、改变输送速度、改变从单次扫描完成到输送开始所用的时间、改变从输送完成到扫描开始所用的时间、改变用于记录操作的记录头的喷嘴的数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还包括:
一对辊,其构造成夹紧片材并沿托架的输送方向将片材输送至下游侧,
其中,所述预定位置是片材前缘进入所述辊的辊隙的位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还包括:
排放托盘,其构造成叠放其上进行了记录操作的片材,
其中,所述预定位置是片材前缘到达排放托盘的位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还包括:
一对辊,其构造成夹紧片材并沿托架的输送方向将片材输送至下游侧,
其中,所述预定记录区域是从片材前缘被夹紧到片材前缘到达排放托盘的时间内在其上进行记录操作的区域。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还包括:
逝去时间计数单元,其构造成对从记录操作开始的逝去时间进行计数,
其中,所述卷曲量获取单元由墨量、每单位记录区域所用的记录时间和所述逝去时间来获取卷曲量。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中,所述墨量获取单元根据每单位时间记录的点数获取每单位面积的墨量。
11.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中,所述墨量获取单元通过目标单位、特定的印刷码或者多个特定代码来检测每单位面积的墨量。
12.一种喷墨记录设备,包括:
输送单元,其构造成输送片材;
托架,其构造成支撑记录头并使所述记录头进行扫描以在输送的片材上进行记录操作;
卷曲量获取单元,其构造成根据与其上执行记录操作的片材的预定记录区域的记录条件相关的信息获取卷曲量,所述卷曲量在片材前缘到达预定位置时在片材上产生;和
控制单元,其构造成控制记录操作,使得从在所述预定记录区域上开始进行记录操作到所述片材前缘到达所述预定位置所用的时间根据所获取的卷曲量发生变化。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控制记录操作,使得当获取的卷曲量为第一卷曲量时,从开始进行记录操作到所述片材前缘到达所述预定位置所用的时间多于卷曲量为小于第一卷曲量的第二卷曲量时的时间。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中,在所述预定记录区域上开始进行记录操作的时刻是记录头开始扫描以在所述预定记录区域上进行记录操作的时刻。
CN2010101984512A 2009-06-05 2010-06-04 喷墨记录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055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52384.3A CN103625136B (zh) 2009-06-05 2010-06-04 喷墨记录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36367 2009-06-05
JP2009-136367 2009-06-05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52384.3A Division CN103625136B (zh) 2009-06-05 2010-06-04 喷墨记录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05577A CN101905577A (zh) 2010-12-08
CN101905577B true CN101905577B (zh) 2013-12-04

Family

ID=4326123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52384.3A Active CN103625136B (zh) 2009-06-05 2010-06-04 喷墨记录设备
CN201010198451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05577B (zh) 2009-06-05 2010-06-04 喷墨记录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52384.3A Active CN103625136B (zh) 2009-06-05 2010-06-04 喷墨记录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292394B2 (zh)
JP (1) JP5787489B2 (zh)
CN (2) CN10362513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10716B2 (ja) 2010-12-28 2013-10-0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カール予測方法およびカール矯正度合予測方法、液滴吐出装置ならびにそのプログラム
JP5652274B2 (ja) * 2011-03-16 2015-01-1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データ生成装置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6070024B2 (ja) * 2012-09-28 2017-02-0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6362362B2 (ja) * 2014-03-07 2018-07-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リント装置
CN106536204B (zh) * 2014-07-18 2018-10-02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装置
US9789703B2 (en) * 2014-10-31 2017-10-1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Recording device and curl determination method
US9841276B2 (en) * 2015-06-26 2017-12-12 Glasstech,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veloping three-dimensional surface information corresponding to a contoured glass sheet
US11114909B2 (en) 2015-07-21 2021-09-07 Denso Corporation Motor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71661A2 (en) * 1995-10-30 1997-05-07 Hewlett-Packard Company Use of a densitometer for adaptive control of printer heater output to optimize drying time for different print media
CN1883956A (zh) * 2005-06-24 2006-12-27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19754B2 (ja) * 1992-12-24 2000-12-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3199530B2 (ja) * 1993-09-02 2001-08-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3397426B2 (ja) 1994-01-25 2003-04-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H08164601A (ja) * 1994-12-14 1996-06-25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H08267846A (ja) 1995-03-31 1996-10-15 Citizen Watch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の紙送り制御方法
JP4164422B2 (ja) * 2003-08-29 2008-10-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438993B2 (ja) 2004-03-03 2010-03-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80213A (ja) * 2004-03-30 2005-10-13 Seiko Epson Corp 被記録媒体案内装置、記録装置、液体噴射装置
JP4522156B2 (ja) * 2004-06-10 2010-08-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KR100677602B1 (ko) * 2005-06-23 2007-02-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어레이 타입 프린트헤드, 이를 구비한 잉크젯화상형성장치, 및 잉크젯 화상형성장치의 보전동작수행방법
JP4613778B2 (ja) * 2005-09-30 2011-01-1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検出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記録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71661A2 (en) * 1995-10-30 1997-05-07 Hewlett-Packard Company Use of a densitometer for adaptive control of printer heater output to optimize drying time for different print media
CN1883956A (zh) * 2005-06-24 2006-12-27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5-246727A 2005.09.15
JP特开平7-205416A 1995.08.08
JP特开平8-267846A 1996.10.15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05577A (zh) 2010-12-08
JP5787489B2 (ja) 2015-09-30
CN103625136B (zh) 2016-03-23
US8292394B2 (en) 2012-10-23
JP2011011544A (ja) 2011-01-20
CN103625136A (zh) 2014-03-12
US20100309238A1 (en) 2010-1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05577B (zh) 喷墨记录设备
US813288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sheet transporting apparatus
CN100509399C (zh) 喷墨记录装置和喷墨记录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1386235B (zh) 打印方法、打印装置、以及打印件的制造方法
US7926895B2 (e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conveyance control method
US7811015B2 (e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conveyance control method
US885797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690276B2 (en) Media flatness verification and preview mode
CN101204889A (zh) 打印设备和打印方法
US7883169B2 (en) Printer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operation of continuously transporting printing mediums
US7681974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12829466A (zh) 一种喷墨打印机用连续图文拼接方法
US7914216B2 (en) Printer and method of interrupting printing operation in continuous transport process
JP6677612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及びキャリッジの移動制御方法
JP4733575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82144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23716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5318718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装置
JP547280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839503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KR20080114346A (ko) 화상형성장치에서의 메인터넌스 수행방법 및 장치
JP200724562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282222B2 (ja) 印字装置及び印字方法
JP2010017870A (ja) シリアルプリンタ
JP2013166289A (ja) 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装置の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204

Termination date: 20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