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93829A - 显影装置以及使用其的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影装置以及使用其的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893829A CN101893829A CN201010129347.8A CN201010129347A CN101893829A CN 101893829 A CN101893829 A CN 101893829A CN 201010129347 A CN201010129347 A CN 201010129347A CN 101893829 A CN101893829 A CN 10189382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eveloper
- toner
- blade
- helical blades
- developing apparatu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6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6
- 238000003756 stir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0023 transfer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35699 permeabi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475 l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06 elasto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139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5020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43 powd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PLXMOAALOJOTIY-FPTXNFDTSA-N Aesculin Natural products OC[C@@H]1[C@@H](O)[C@H](O)[C@@H](O)[C@H](O)[C@H]1Oc2cc3C=CC(=O)Oc3cc2O PLXMOAALOJOTIY-FPTXNFDT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943 EPDM rub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RRHGJUQNOFWUDK-UHFFFAOYSA-N Isoprene Chemical compound CC(=C)C=C RRHGJUQNOFWUDK-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101710154778 Thymidylate synthase 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019 agi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411 alumin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43 conditio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51 cyc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01 electroluminesce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27 fu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760 hair shin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192 hot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195 polyisopr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90 scra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391 smo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79 soft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87—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 G03G15/0891—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for conveying or circulating developer, e.g. augers
- G03G15/0893—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for conveying or circulating developer, e.g. augers in a closed loop within the sump of the developing device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03G15/087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cartridges having a box like shape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77—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77—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 G03G15/0879—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for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not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development uni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影装置及使用其的成像设备,该显影装置包括用于存储显影剂的显影剂槽、第一传送通道、第二传送通道、第一传送部件以及第二传送部件,以向感光鼓供应调色剂。第一传送部件包括第一旋转轴和第一多重螺旋结构叶片。第一多重螺旋结构叶片包括第一内螺旋叶片和环状第一外螺旋叶片。第一内螺旋叶片被形成为使得螺旋叶片的半径周期性地变化。第一外螺旋叶片的第二螺距小于第一内螺旋叶片的第一螺距。第一外螺旋叶片内接第一内螺旋叶片在其最小半径部处的外周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影装置以及使用该装置的成像设备,特别是涉及使用含有调色剂和磁性载体的双组分显影剂的显影装置以及使用该装置的成像设备,该显影装置用于使用基于电子摄影术的调色剂来成像的成像设备,比如静电复印机、激光打印机、传真机等。
背景技术
通常,诸如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的基于电子摄影术的成像设备是已知的。使用电子摄影术的成像设备被构造以通过在感光鼓(调色剂图像载体)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从显影装置向感光鼓供应调色剂以使静电潜像显影、将通过显影形成在感光鼓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纸张等上、以及通过定影装置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到纸张上来形成图像。
近来,在能够复制全色和高质量图像的成像设备中,经常使用可以表现出优异的充电性能稳定性的双组分显影剂(下文将简单称之为“显影剂”)。该显影剂由调色剂和载体构成,在显影装置中搅拌这些调色剂和载体,并且它们相互摩擦以产生适当带电的调色剂。
在该显影装置中,带电调色剂被供应给显影剂载持部件,例如显影辊的表面。因此,供应给显影辊的调色剂通过静电引力移动到形成在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上。由此,基于静电潜像的调色剂图像形成在感光鼓上。
另外,要求这种成像设备制造得紧凑并以高速操作,还有必要使显影剂快速并充分地带电,并且还快速并平稳地传送显影剂。
为此,为了将供应的调色剂迅速分散到显影剂中并且向调色剂提供适当量的电荷,在专利文件1(见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5-24592)中已经公开了一种装配有采用循环机构的显影装置的成像设备,其包括:两个显影剂传送通道,其形成用于传送显影剂的循环路径;以及两个显影剂搅拌器,当在显影剂通道中传送显影剂时,其对显影剂进行搅拌。
在专利文件1的显影装置中,通常,钻孔螺丝(auger screw)被用作显影剂传送部件,以便在显影剂槽中搅拌显影剂的同时循环地传送显影剂。然而,该配置所存在的问题是,如果钻孔的旋转速度增加以提升显影剂传送的速度,则显影剂传送通道内壁附近(钻孔螺丝与壁之间的空间)的显影剂从由钻孔螺丝传送的显影剂中留下,滞留在其中。因此,显影剂的搅拌性能降低,导致调色剂浓度不均的问题。
发明内容
考虑到以上问题而设计本发明,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显影装置并提供一种使用该装置的成像设备,该显影装置可以在不降低显影剂传送速度的情况下避免调色剂浓度不均。
根据本发明,用于解决以上问题的显影装置和使用其的成像设备被构造如下: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显影装置包括:显影剂容器,其用于存储包括调色剂和磁性载体的显影剂;显影剂传送通道,通过其在显影剂容器中传送显影剂;显影剂传送部件(例如,钻孔螺丝),其布置在显影剂传送通道内以用于搅拌和沿预定方向传送显影剂;以及显影辊,其载持显影剂传送通道中的显影剂并将包含在显影剂中的调色剂供应给感光鼓,并且该显影装置的特征在于,显影剂传送部件包括:旋转轴;以及具有形成在旋转轴周边上的螺旋叶片的多重螺旋结构叶片,该多重螺旋结构叶片包括:内螺旋叶片,其布置在旋转轴的周边上;以及内接内螺旋叶片的外周边的外螺旋叶片,当从轴向观察时其具有环状,内螺旋叶片被形成为使得螺旋叶片的半径周期性地变化,外螺旋叶片的第二螺距小于内螺旋叶片的第一螺距,并且外螺旋叶片内接内螺旋叶片的最小半径部处的外周边。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显影装置的特征在于,第二螺距是第一螺距的一半。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显影装置的特征在于,内螺旋叶片的最大半径等于外螺旋叶片的半径,并且内螺旋叶片的最小半径在外螺旋叶片半径的0.75倍到0.9倍的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显影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旋转轴的轴与外螺旋叶片之间形成的螺旋角处于60°到80°的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显影装置包括:显影剂容器,其用于存储包括调色剂和磁性载体的显影剂;显影剂传送通道,通过其在显影剂容器中传送显影剂;显影剂传送部件,其布置在显影剂传送通道内以用于搅拌和沿预定方向传送显影剂;以及显影辊,其载持显影剂传送通道中的显影剂并将包含在显影剂中的调色剂供应给感光鼓,并且该显影装置的特征在于,显影剂传送部件包括:旋转轴;以及具有形成在旋转轴周边上的螺旋叶片的多重螺旋结构叶片,该多重螺旋结构叶片包括:内螺旋叶片,其布置在旋转轴的周边上;以及内接内螺旋叶片的外周边的外螺旋叶片,当从轴向观察时其具有环状,内螺旋叶片被形成为使得螺旋叶片的半径周期性地变化,外螺旋叶片被形成以具有与内螺旋叶片的螺旋方向相反的螺旋方向,并且外螺旋叶片内接内螺旋叶片的最小半径部处的外周边。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的成像设备是基于电子照相术来用调色剂成像的成像设备,其包括:用于在其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的感光鼓;用于对感光鼓表面进行充电的充电装置;用于在感光鼓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的曝光装置;用于通过向感光鼓表面上的静电潜像供应调色剂来形成调色剂图像的显影装置;用于将感光鼓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转印装置;以及用于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记录介质上的定影装置,并且该成像设备的特征在于,该显影装置采用具有上述第一到第五方面的显影装置中的任何一种。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显影装置,由于第二螺距小于第一螺距,故当显影剂传送完成一个循环时,外螺旋叶片沿旋转轴的轴向移动显影剂比内螺旋叶片沿旋转轴的轴向移动显影剂的速度慢。
由于旋转叶片的半径被配置为周期性地变化,故内螺旋叶片在最大半径部处最接近于显影剂传送通道的内壁,并在最小半径部处产生与显影剂传送通道内壁的最大距离。在另一个方面,环状外螺旋叶片在最小半径部周围更接近于显影剂传送通道的内壁。因此,内螺旋叶片和外螺旋叶片交替地接近显影剂传送通道的内壁,使得显影剂传送通道内壁附近的显影剂流的速度是变化的。因此,即使显影剂传送部件的旋转速率增加,也可以防止显影剂传送通道内壁周围的显影剂(在显影剂传送通道内壁与显影剂传送部件之间的空间中)与由显影剂传送部件传送的显影剂流分开以及滞留。因此,有可能改善显影剂的搅拌效果并从而抑制调色剂浓度不均。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显影装置,由外螺旋叶片传送的显影剂以由内螺旋叶片传送的显影剂的速度的一半移动,使得有可能防止显影剂滞留在显影剂传送通道内壁与显影剂传送部件之间,并且改善显影剂的搅拌,从而有可能抑制调色剂浓度不均。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显影装置,有可能在不明显降低显影剂传送性能的情况下改善显影剂传送通道内壁与显影剂传送部件之间的显影剂搅拌性能(搅拌效果)。
在这里,如果内螺旋叶片的最小半径小于外螺旋叶片的半径的0.75倍,则内螺旋叶片的最小半径与外螺旋叶片的半径之间的差值变大,使得显影剂传送速度趋于降低。相反地,如果内螺旋叶片的最小半径超过外螺旋叶片的半径的0.9倍,则内螺旋叶片的最小半径与外螺旋叶片的半径之间的差值变得太小,使得难以充分搅拌显影剂传送通道内壁与显影剂传送部件之间的显影剂。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显影装置,有可能在不明显降低显影剂传送性能的情况下改善显影剂传送通道内壁与显影剂传送部件之间的显影剂搅拌性能(搅拌效果)。
在这里,如果螺旋角小于60°,则来自外螺旋叶片的作用在显影剂上的力的旋转分量变得相对较大,从而由外螺旋叶片传送的显影剂与显影剂传送通道内壁之间的摩擦力变大。因此,显影剂趋于凝集并附着到显影剂传送通道的内壁上。相反地,如果旋转角超过80°,则显影剂容易沿显影剂传送部件的向外(径向)方向运动,使得沿显影剂传送部件轴向的显影剂传送速度变低。因此,有必要提升显影剂传送部件的旋转速度以提高显影剂传送速度,从而由于在显影剂与显影剂传送部件之间产生的摩擦热的缘故,显影剂趋于凝集并附着到显影剂传送通道的内壁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显影装置,由于外螺旋叶片操作以相对于内螺旋叶片的显影剂传送方向推回显影剂,故有可能进一步改善显影剂传送通道内壁与显影剂传送部件之间的空间中的显影剂的搅拌。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由于用于显影剂传送的显影剂传送通道的内壁附近的显影剂流的速度是变化的,如果显影装置中的显影剂传送部件的旋转速率增加,则有可能防止显影剂滞留在显影剂传送通道的内壁周围并从而抑制调色剂浓度不均。因此,有可能产生无密度不均的图像。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包括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的成像发备的整体配置的说明性视图;
图2是示出构成成像设备的调色剂供应装置的示意性配置的截面图;
图3是沿图2中的平面C1-C2切开的截面图;
图4是示出构成成像设备的显影装置的配置的截面图;
图5是沿图4中的平面A1-A2切开的截面图;
图6是沿图4中的平面B1-B2切开的截面图;
图7是示出显影装置的变化配置的说明性视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的配置的截面图;并且
图9是沿图8中的平面D1-D2切开的截面图,示出作为显影装置的一部分的第一传送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描述用于实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示出本发明的一个示范性实施方式,并且是示出包括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的成像设备的整体配置的说明性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成像设备100基于电子照相术来用调色剂形成图像,其包括:如图1所示,用于在其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的感光鼓3a、3b、3c和3d(当进行一般叙述时,其也可称为“感光鼓3”);用于对感光鼓3表面进行充电的充电器(充电装置)5a、5b、5c和5d(当进行一般叙述时,其也可称为“充电器5”);用于在感光鼓3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的曝光单元(曝光装置)1;用于向感光鼓3表面上的静电潜像供应调色剂来形成调色剂图像的显影装置2a、2b、2c和2d(当进行一般叙述时,其也可称为“显影装置2”);用于将调色剂供应给显影装置2的调色剂供应装置22a、22b、22c和22d(当进行一般叙述时,其也可称为“调色剂供应装置22”);用于将调色剂图像从感光鼓3的表面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中间转印带单元(转印装置)8;以及用于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记录介质上的定影单元(定影装置)12。
该成像设备100根据从外部发送的图像数据在预定纸张(记录纸,记录介质)上形成多色或单色图像。在这里,成像设备100还可以在其顶部包括扫描器等。
首先将描述成像设备100的整体配置。
如图1所示,成像设备100分别处理独立颜色分量的图像数据,即,黑色(K)、青色(C)、品红色(M)和黄色(Y),并形成黑色、青色、品红色和黄色图像,叠加这些不同颜色分量的图像以产生全色图像。
因此,如图1所示,成像设备100包括四个显影装置2(2a、2b、2c和2d)、四个感光鼓3(3a、3b、3c和3d)、四个充电器5(5a、5b、5c和5d)以及四个清洁单元4(4a、4b、4c和4d)以形成四种不同颜色的图像。换言之,设置有四个成像站(成像部),它们各自包括一个显影装置2、一个感光鼓3、一个充电器5以及一个清洁单元4。
这里使用符号a到d,使得:“a”表示用于形成黑色图像的部件;“b”表示用于形成青色图像的部件;“c”表示用于形成品红色图像的部件;并且“d”表示用于形成黄色图像的部件。成像设备100包括曝光单元1、定影单元12、纸张传送系统S以及进纸托盘10和出纸托盘15。
充电器5以预定电势对感光鼓3表面进行充电。
除了图1所示的接触辊式充电器以外,接触刷式充电器、非接触式放电型充电器等也可以用作充电器5。
曝光单元1是如图1所示的包括激光发射器和反射镜的激光扫描单元(LSU)。除了激光扫描单元以外,诸如EL(电致发光)和LED写头的发光元件的阵列也可以用作曝光单元1。曝光单元1根据输入图像数据来照射已经充电的感光鼓3,以便于在感光鼓3的表面上形成与图像数据对应的静电潜像。
显影装置2用K、C、M或Y调色剂来显现(显影)形成在感光鼓3上的静电潜像。在显影装置2(2a、2b、2c和2d)之上布置有调色剂输送机构102a、102b、102c和102d(当进行一般叙述时也可称为“调色剂输送机构102”)、调色剂供应装置22(22a、22b、22c和22d)以及显影剂槽(显影剂容器)111a、111b、111c和111d(当进行一般叙述时也可称为“显影剂槽111”)。
调色剂供应装置22布置在显影剂槽111的上侧上,并且存储未使用的调色剂(粉末调色剂)。通过调色剂输送机构102将调色剂供应装置22中的该未使用的调色剂供应给显影剂槽111。
清洁单元4清除并收集在显影和图像转印步骤之后留在感光鼓3表面上的调色剂。
在感光鼓3之上布置有中间转印带单元8。中间转印带单元8包括中间转印辊6a、6b、6c和6d(当进行一般叙述时也可称为“中间转印辊6”)、中间转印带7、中间转印带驱动辊71、中间转印带从动辊72、中间转印带拉紧机构73以及中间转印带清洁单元9。
中间转印辊6、中间转印带驱动辊71、中间转印带从动辊72以及中间转印带拉紧机构73支撑并拉紧中间转印带7,以便沿图1中箭头B的方向循环地驱动中间转印带7。
在中间转印带拉紧机构73中的中间转印辊配合部处可旋转地支撑中间转印辊6。向各中间转印辊6施加转印偏压以从感光鼓3向中间转印带7转印调色剂图像。
中间转印带7被布置以与各感光鼓3接触。形成在感光鼓3上的不同颜色分量的调色剂图像被一个在另一个之上地连续转印到中间转印带7上,以便于形成全色调色剂图像(多色调色剂图像)。例如,该中间转印带7是由约100到150μm厚的环状胶带形成的。
由与中间转印带7的内侧接触的中间转印辊6来实现从感光鼓3到中间转印带7的调色剂图像的转印。向各中间转印辊6施加高电压转印偏压(具有与调色剂上的静电电荷的极性(-)相反的极性(+)的高电压),以便于转印调色剂图像。
中间转印辊6由具有8到10mm直径的由金属(例如不锈钢)形成的轴以及包覆在轴表面上的导电弹性材料(例如,EPDM、发泡聚氨酯等)构成。该导电弹性材料的使用使得中间转印辊6能够向中间转印带7均匀地施加高电压。尽管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辊形元件(中间转印辊6)用作转印电极,也可以使用刷子等来代替之。
利用与其颜色分量相关的调色剂,如上所述地将形成在各个感光鼓3上的静电潜像显影成可见的调色剂图像。这些调色剂图像层叠在中间转印带7上,一个在另一个之上地放置图像。通过中间转印带7的旋转将由此形成的调色剂图像的叠层移到传送纸与中间转印带7之间的接触位置(转印位置),并且通过布置在该位置处的转印辊11转印到纸上。在该情况下,当用于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纸上的电压施加到转印辊11上时,中间转印带7和转印辊11彼此相压,形成预定辊隙。该电压是具有与调色剂上的静电电荷的极性(-)相反的极性(+)的高电压。
为了保持前述辊隙不变,转印辊11和中间转印带驱动辊71二者之一由诸如金属等的硬质材料形成,而另一个由诸如弹性辊等(弹性橡胶辊、发泡树脂辊等)的软质材料形成。
在当中间转印带7与感光鼓3接触时粘附到该中间转印带7上的调色剂中,在调色剂图像转印过程中没有从中间转印带7转印到纸上并留在中间转印带7上的调色剂将导致下一操作时的彩色调色剂的污染,因此用中间转印带清洁单元9清除和收集。
中间转印带清洁单元9包括与中间转印带7接触的清洁铲(清洁部件)。在该清洁铲与中间转印带7接触的区域处,由中间转印带从动辊72从中间转印带7的内侧支撑该中间转印带7。
进纸托盘10将叠放用于成像的纸张(例如记录纸),并且布置在成像部和曝光单元1之下。在另一个方面,布置在成像设备100顶部的出纸托盘15以打印面向下的方式叠放打印纸张。
成像设备100还包括纸张传送系统S,其用于通过转印部和定影单元12从进纸托盘10以及从手动进纸托盘20向出纸托盘15引导纸张。在这里,转印部位于中间转印带驱动辊71与转印辊11之间。
沿纸张传送系统S布置有拾取辊16(16a、16b)、配准辊14、转印部、定影单元12以及给进辊25(25a到25h)等。
给进辊25是多个小直径辊,它们沿纸张传送系统S布置以促进和辅助纸张传送。拾取辊16a是布置在进纸托盘10的端部处的辊,用于一次一张地从进纸托盘10向纸张传送系统S拾取和供应纸张。拾取辊16b是布置在手动进纸托盘20附近处的辊,用于一次一张地从手动进纸托盘20向纸张传送系统S拾取和供应纸张。配准辊14暂时地中止在纸张传送系统S上传送的纸张,并在如下时刻将纸张传输到转印部:使得纸张的前端与中间转印带7上的图像区域的前端一致。
定影单元12包括加热辊81、挤压辊82等。这些加热辊81和挤压辊82在夹持它们之间的纸张时旋转。加热辊81由控制器(未示出)控制以保持预定的定影温度。该控制器基于来自温度检测器(未示出)的检测信号来控制加热辊81的温度。
加热辊81通过用挤压辊82热挤压纸张来熔融、混合并挤压转印在纸张上的彩色调色剂图像的叠层,以便于将调色剂热固定到纸张上。具有固定在其上的多色调色剂图像(单色调色剂图像)的纸张由多个给进辊25传送到纸张传送系统S的反转纸张排放路径,并且以倒转的位置(多色调色剂图像面向下放置)排放到出纸托盘15上。
接下来将描述由纸张传送系统S进行的纸张传送操作。
如图1所示,成像设备100具有预先叠放纸张的进纸托盘10、以及当打印出少数页时使用的手动进纸托盘20。各托盘装配有拾取辊16(16a、16b),使得这些拾取辊16一次一张地向纸张传送系统S供应纸张。
对于单面打印的情况,从进纸托盘10传送的纸张由纸张传送系统S中的给进辊25a传送到配准辊14,并且由配准辊14在如下时刻传递到转印部(转印辊11与中间转印带7之间的接触位置):使得纸张的前端与中间转印带7上的包括调色剂图像叠层的图像区的前端一致。在转印部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纸张上。然后,由定影单元12将该调色剂图像定影到纸张上。此后,纸张经过给进辊25b以由出纸辊25c排放到出纸托盘15上。
并且,由多个给进辊25(25f、25e和25d)将从手动进纸托盘20传送的纸张传送到配准辊14。由此,通过和从前述进纸托盘10送进纸张的路径相同的路径将纸张传送并排放到出纸托盘15上。
在另一个方面,对于双面打印的情况,已经如上所述地打印在第一面上并经过定影单元12的纸张由出纸辊25c夹持其后端。然后,出纸辊25c反向旋转,使得纸张被引导到给进辊25g和25h,并且再次传送通过配准辊14,使得在其背面上打印该纸张并随后将其排放到出纸托盘15上。
接下来,将具体描述第一实施方式的调色剂供应装置22的配置。
图2是示出构成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成像设备的调色剂供应装置的示意性配置的截面图。图3是沿图2中平面C1-C2切开的截面图。
如图2所示,调色剂供应装置22包括调色剂存储容器121、调色剂搅拌器125、调色剂排放器122以及调色剂排放端口123。调色剂供应装置22布置在显影剂槽111的上侧上,并且存储未使用的调色剂(粉末调色剂)。当调色剂排放器(排放螺杆)122旋转时,通过调色剂输送机构102(图1)从调色剂排放端口123向显影剂槽111(图1)供应调色剂供应装置22中的调色剂。
调色剂存储容器121是具有中空内部的基本半圆柱形配置的容器部件,其旋转地支撑调色剂搅拌器123和调色剂排放器122以存储调色剂。如图3所示,调色剂排放端口123是布置在调色剂排放器122之下的基本为矩形的开口,并且位于相对于调色剂排放器122的轴的方向(轴向:纵向)的中心附近,以便与调色剂输送机构102相对。
调色剂搅拌器125是板状部件,其如图2所示地沿箭头Z的方向绕着旋转轴125a旋转,并且在搅拌调色剂的同时将存储在调色剂存储容器121内的调色剂抽起并朝向调色剂排放器122传送。调色剂搅拌器125在任一端具有沿旋转轴125a延伸的调色剂剂汲取部件125b。调色剂汲取部件125b由具有柔韧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片形成,并且附连到与调色剂搅拌器125的旋转轴125a平行的两端上。
调色剂排放器122将存储在容器121中的调色剂从调色剂排放端口123分配到显影剂槽111中,并且该调色剂排放器122是由具有调色剂传送叶片122a和调色剂排放器旋转轴122b的钻孔螺丝、以及调色剂排放器旋转齿轮122c形成的,如图3所示。由未示出的调色剂排放器驱动电机旋转地驱动调色剂排放器122。对于钻孔螺丝的螺旋方向,调色剂传送叶片122a被设计为使得可以与调色剂排放器旋转轴122b的轴向相关地从调色剂排放器122的两端朝向调色剂排放端口123传送调色剂。
在调色剂排放器122与调色剂搅拌器125之间设有调色剂排放器间隔壁124。该壁使得有可能在调色剂排放器122周围将由调色剂搅拌器125汲取的调色剂维持和保持在适当的量。
如图2所示,调色剂搅拌器125沿箭头Z的方向旋转以朝向调色剂排放器122搅拌并汲取调色剂。在该动作中,调色剂汲取部件125b由于其柔韧性在它们于调色剂存储容器121的内壁之上变形和滑行时旋转,以便由此朝向调色剂排放器122侧供应调色剂。然后,调色剂排放器122转动以将供应的调色剂引向调色剂排放端口123。
接下来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显影装置2。
图4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2的配置的截面图,图5是沿图4中平面A1-A2切开的截面图,并且图6是沿图4中平面B 1-B2切开的截面图。
如图4所示,显影装置2具有显影辊114,其布置在显影剂槽111中以与感光鼓3相对,并且显影装置2从显影辊114向感光鼓3表面供应调色剂以显现(显影)形成在感光鼓3表面上的静电潜像。
除了显影辊114以外,显影装置2进一步包括显影剂槽111、显影剂槽盖115、调色剂供应端口115a、刮刀116、第一传送部件112、第二传送部件113、间隔板(间隔壁)117以及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磁导率检测传感器)119。
显影剂槽111是用于保持包含调色剂和载体的双组分显影剂(下文中简单称之为“显影剂”)的容器。显影剂槽111包括显影辊114、第一传送部件112、第二传送部件113等。在这里,本实施方式的载体是表现出磁性的磁性载体。
显影辊114是旋转磁辊,其由未示出的装置围绕其轴来旋转驱动,将显影剂槽111中的显影剂抽起并携带在其表面上,并且将源自由其表面载持的显影剂的调色剂供应给感光鼓3。
显影辊114布置得平行于感光鼓3并与之分开,以便于与感光鼓3相对。由显影辊114传送的显影剂在辊表面与鼓表面最接近的区域中与感光鼓3接触。该接触区域被设计为显影辊隙部N。当从连接于显影辊114的未示出的电源向显影辊114施加显影偏压时,在显影辊隙部N处将包括在显影辊114表面上的显影剂中的调色剂供应给感光鼓3表面上的静电潜像。
刮刀116布置得接近于显影辊114的表面。刮116是矩形板状部件,其布置在显影辊114的垂直下方,并且由显影剂槽111沿其纵向侧116b支撑,使得其相对的纵向侧116a与显影辊114表面间隔开。该刮116可以由不锈钢制成,或者可以由铝、合成树脂等制成。
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119设置在显影剂槽111的底部上,其在第二传送部件113的垂直下方、关于显影剂传送方向的大致中心位置处,并且以其传感器表面暴露于显影剂槽111内部的方式附连。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119电连接于未示出的调色剂浓度控制器。该调色剂浓度控制器根据由调色剂浓度传感器119检测的调色剂浓度的测量来控制相关成分,以便于通过旋转驱动调色剂排放器122,将调色剂从调色剂排放端123供应到显影剂槽111中。
当调色剂浓度控制器确定来自浓度检测传感器119的调色剂浓度的测量低于设定的调色剂浓度水平时,控制器向驱动器发送用于旋转地驱动调色剂排放器122的控制信号,以便于旋转地驱动调色剂排放器122。
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119可以使用通用检测传感器。实例包括透射光检测传感器、反射光检测传感器、磁导率检测传感器等。在这些检测传感器中,磁导率检测传感器是优选的。
磁导率检测传感器连接于未示出的电源。该电源向控制器施加用于驱动磁导率检测传感器的驱动电压以及用于输出调色剂浓度检测结果的控制电压。由控制器来控制从电源向磁导率检测传感器的电压施加。磁导率检测传感器是接收控制电压的施加并输出调色剂浓度的检测结果作为输出电压的传感器。由于通常传感器在输出电压的中间范围是灵敏的,施加的控制电压被调节以产生在该范围附近的输出电压。在市场上可以找到这类磁导率检测传感器,实例包括TS-L、TS-A和TS-K(所有这些都是TDK Corporation的产品的商品名称)。
如图4所示,可移动显影剂槽盖115布置在显影剂槽111的顶部上。该显影剂槽盖115形成有调色剂供应端口115a,其用于将未使用的调色剂接收到显影剂槽111中。
另外,如图1所示,通过调色剂输送机构102和调色剂供应端口115a将存储在调色剂供应装置22中的调色剂输送到显影剂槽111中,并由此将其供应给显影剂槽111。
在显影剂槽111中,在第一传送部件112与第二传送部件113之间布置有间隔板117。间隔板117平行于第一和第二传送部件112和113的轴向(布置各旋转轴的方向)延伸。显影剂槽111的内部被间隔板117分成两部分,即,具有第一传送部件112的第一传送通道P、以及具有第二传送部件113的第二传送通道Q。
间隔板117被布置成使得其端部相对于第一和第二传送部件112和113的轴向与显影剂槽111的各个内壁表面间隔开。因此,显影剂槽111具有连通路径,其在第一和第二传送部件112和113的两个轴端周围处使第一传送通道P与第二传送通道Q之间连通。在以下说明中,如图5所示,在相对于箭头X方向的下游侧上形成的连通路径被称为第一连通路径a,并且在相对于箭头Y方向的下游侧上形成的连通路径被称为第二连通路径b。
第一传送部件112和第二传送部件113被布置成使得它们的轴相互平行,且在它们的周边侧越过间隔板117彼此相对,并且它们沿相反方向旋转。即,如图5所示,第一传送部件112沿箭头X的方向传送显影剂,而第二传送部件113沿与箭头X方向相反的箭头Y方向传送显影剂。
如图5所示,调色剂供应端口115a在第二连通路径b的相对于箭头X方向的下游位置处形成在第一传送通道P内。即,在第二连通路径b的下游位置处将调色剂供应到第一传送通道P中。
在显影剂槽111中,第一传送部件112和第二传送部件113由诸如电机等的驱动装置(未示出)旋转地驱动以传送显影剂。
更具体地,在第一传送通道P中,显影剂由第一传送部件112搅拌并沿箭头X的方向传送以到达第一连通路径a。通过第一连通路径a将到达第一连通路径a的显影剂传送到第二传送通道Q。
在另一个方面,在第二传送通道Q中,显影剂由第二传送部件113搅拌并沿箭头Y的方向传送以到达第二连通路径b。然后通过第二连通路径b将到达第二连通路径b的显影剂传送到第一传送通道P。
即,第一传送部件112和第二传送部件113搅拌显影剂的同时沿相反方向对其进行传送。
以这种方式,显影剂在显影剂槽111中沿第一传送通道P、第一连通路径a、第二传送通道Q以及第二连通路径b以该所述顺序循环运动。在该设置中,显影剂在第二传送通道Q中传送的同时被旋转的显影辊114的表面携带并抽起,并且抽起的显影剂中的调色剂在朝向感光鼓3运动时被连续地消耗。
为了补偿该调色剂的消耗,从调色剂供应端口115a将未使用的调色剂供应到第一传送通道P中。第一传送通道P中,供应的调色剂被搅拌并与预先存在的显影剂混合。
现在,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第一传送部件112和第二传送部件113。
如图5所示,第一传送部件112由钻孔螺丝和第一传送齿轮112c构成,该钻孔螺丝由第一传送叶片112a和第一旋转轴112b形成,该第一传送叶片112a由第一内螺旋叶片112aa和限定环状形式的第一外螺旋叶片112ab构成。第一传送部件112由诸如电机等的驱动装置(未示出)旋转地驱动以搅拌和传送显影剂。
第一内螺旋叶片112aa是薄片状部件,其凸出地附连在第一旋转轴112b的周边上,并且螺旋地布置在第一旋转轴112b的纵轴周围。
如图4所示,当从第一内螺旋叶片112aa的轴向(与第一旋转轴112b的轴的方向(轴向)垂直的方向)观察该螺旋叶片时,第一内螺旋叶片112aa具有椭圆形配置,或者,第一内螺旋叶片112aa具有这样的结构,使得螺旋叶片的半径在180度的旋转角周期上变化。
在这里,螺旋叶片的半径表示从第一旋转轴112b的中心到离第一旋转轴112b中心最远的螺旋叶片的外周边的距离。另外,旋转角周期表示在一个半径与另一个半径之间形成的角度(中心角)。
如图4所示,当从第一外螺旋叶片112ab的轴向(与第一旋转轴112b的轴的轴向垂直的方向)观察该螺旋叶片时,第一外螺旋叶片112ab是定义环形的螺旋环状叶片,并且,第一外螺旋叶片112ab被布置成使得其螺旋环状配置的内直径边缘与第一内螺旋叶片112aa的最小半径部相接触。因此,由第一内螺旋叶片112aa支撑第一外螺旋叶片112ab。
另外,如图5所示,第一外螺旋叶片112ab被形成为具有第一内螺旋叶片112aa的螺距(第一螺距P1a)的一半的螺距(第二螺距P1b)。在这里,螺距是同一螺旋叶片具有相同相位的相邻点之间沿第一旋转轴112b的间隔。
如图4所示,第一内螺旋叶片112aa和第一外螺旋叶片112ab被形成为使得第一内螺旋叶片112aa的最大半径与第一外螺旋叶片112ab的半径具有相同的尺寸。
另外,第一内螺旋叶片112aa的最小半径优选地规定为处于第一外螺旋叶片112ab的半径的0.75倍到0.9倍的范围内。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内螺旋叶片112aa的最小半径被形成为第一外螺旋叶片112ab的半径0.8倍。
在这里,如果第一内螺旋叶片112aa的最小半径小于第一外螺旋叶片112ab的半径的0.75倍,则第一内螺旋叶片112aa的最小半径与第一外螺旋半径112ab的半径之间的差值变大,使得显影剂传送速度趋于降低。相反地,如果第一内螺旋叶片112aa的最小半径超过第一外螺旋叶片112ab的半径的0.9倍,则第一内螺旋叶片112aa的最小半径与第一外螺旋半径112ab的半径之间的差值变得太小,使得难以充分地搅拌第一传送通道P的内壁与第一传送部件112之间的显影剂。
另外,如图5所示,在第一传送部件112中,第一外螺旋叶片112ab与第一旋转轴112b的轴之间形成的螺旋角θ1优选地规定为处于60°到80°的范围。在本实施方式中,螺旋角θ1被设为70°。
在这里,如果螺旋角θ1小于60°,则来自第一外螺旋叶片112ab的作用在显影剂上的力的旋转分量变得相对较大,从而由第一外螺旋叶片112ab传送的显影剂与第一传送通道P的内壁之间的摩擦力变大。因此,显影剂趋于凝集并附着到第一传送通道P的内壁上。相反地,如果螺旋角θ1超过80°,则显影剂易于沿第一传送部件112的向外(径向)方向运动,使得沿第一传送部件112的轴向的显影剂传送速度变低。因此,有必要提升第一传送部件112的旋转速度,以便于提高显影剂传送速度,从而由于在显影剂与第一传送部件112之间产生的摩擦热,显影剂趋于凝集并附着到第一传送通道P的内壁上。
如图5所示,第二传送部件113由钻孔螺丝和第二传送齿轮113c构成,该钻孔螺丝由第二传送叶片113a和第二旋转轴113b形成,该第二传送叶片113a由第二内螺旋叶片113aa和限定环状形式的第二外螺旋叶片113ab构成。第二传送部件113由诸如电机等的驱动装置(未示出)旋转地驱动以搅拌和传送显影剂。
如图4所示,当从第二内螺旋叶片113aa的轴向(与第二旋转轴113b的轴向垂直的方向)观察该螺旋叶片时,第二内螺旋叶片113aa具有椭圆形配置,或者,第二内螺旋叶片113aa具有这样的结构,使得螺旋叶片的半径在180度的旋转角周期上变化。
在这里,螺旋叶片的半径表示从第二旋转轴113b的中心到离第二旋转轴113b中心最远的螺旋叶片的外周边的距离。另外,旋转角周期表示在一个半径与另一个半径之间形成的角度(中心角)。
如图4所示,当从第二外螺旋叶片113ab的轴向(与第二旋转轴113b的轴向垂直的方向)观察该螺旋叶片时,第二外螺旋叶片113ab是限定环形的螺旋环状叶片,并且第二外螺旋叶片113ab被布置成使得其螺旋环状配置的内直径边缘与第二内螺旋叶片113aa的最小半径部相接触。以此方式,由第二内螺旋叶片113aa支撑第二外螺旋叶片113ab。
另外,如图5所示,第二外螺旋叶片113ab被形成为具有第二内螺旋叶片113aa的螺距(下文中将称之为第三螺距P2a)的三分之一的螺距(下文中将称之为第四螺距P2b)。
如图4所示,第二内螺旋叶片113aa和第二外螺旋叶片113ab被形成为使得第二内螺旋叶片113aa的最大半径与第二外螺旋叶片113ab的半径具有相同的尺寸。
另外,第二内螺旋叶片113aa的最小半径优选地规定为处于第二外螺旋叶片113ab半径的0.75倍到0.9倍的范围内。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内螺旋叶片113aa的最小半径被形成为第二外螺旋叶片113ab半径的0.8倍。
在这里,如果第二内螺旋叶片113aa的最小半径小于第二外螺旋叶片113ab半径的0.75倍,则第二内螺旋叶片113aa的最小半径与第二外螺旋叶片113ab的半径之间的差值变大,使得显影剂传送速度趋于降低。相反地,如果第二内螺旋叶片113aa的最小半径超过第二外螺旋叶片113ab半径的0.9倍,则第二内螺旋叶片113aa的最小半径与第二外螺旋半径113ab半径之间的差值变得太小,使得难以充分地搅拌第二传送通道Q的内壁与第二传送部件113之间的显影剂。
另外,如图5所示,在第二传送部件113中,第二外螺旋叶片113ab与第二旋转轴113b的轴之间形成的螺旋角θ2优选地规定为处于60°到80°的范围内。在本实施方式中,螺旋角θ2被设为70°。
在这里,如果螺旋角θ2小于60°,则来自第二外螺旋叶片113ab的作用在显影剂上的力的旋转分量变得相对较大,从而由第二外螺旋叶片113ab传送的显影剂与第二传送通道Q内壁之间的摩擦力变大。因此,显影剂趋于凝集并附着到第二传送通道Q的内壁上。相反地,如果螺旋角θ2超过80°,则显影剂易于沿第二传送部件113的向外(径向)方向运动,使得沿第二传送部件113的轴向的显影剂传送速度变低。因此,有必要提升第二传送部件113的旋转速度,以便于提高显影剂传送速度,从而由于在显影剂与第二传送部件113之间产生的摩擦热,显影剂趋于凝集并附着到第二传送通道Q的内壁上。
接下来,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显影装置2在传送显影剂时的操作。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2,如图5所示,由第一和第二传送部件112和113沿第一传送通道P中箭头X的方向以及沿第二传送通道Q中箭头Y的方向传送显影剂槽111中的显影剂。
将以第一传送部件112为例来描述第一和第二传送部件112和113搅拌并传送显影剂的情况。
如图5所示,由第一传送部件112的旋转来搅拌并传送第一传送通道P中的显影剂。当接收到来自第一内螺旋叶片112aa和第一外螺旋叶片112ab的沿箭头X方向取向的力时,显影剂在图中沿X方向传送。
如图4所示,由于第一内螺旋叶片112aa具有当从其轴向(与第一旋转轴112b的轴向垂直的方向)观察螺旋叶片时其半径在180度旋转角周期中变化的椭圆形配置,第一内螺旋叶片112aa在最大半径部(最大外直径部)112aa1处最接近第一传送通道P的内壁,并且在最小半径部(最小外直径部)112aa2处与第一传送通道P的内壁产生最大距离。
在第一内螺旋叶片112aa的最小半径部112aa2周围,第一外螺旋叶片112ab更接近于第一传送通道P的内壁。相应地,第一内螺旋叶片112aa和第一外螺旋叶片112ab交替地接近第一传送通道P的内壁,使得第一传送通道P内壁附近的显影剂流的速度是变化的。
因此,由第一内螺旋叶片112aa和第一外螺旋叶片112ab搅拌第一传送通道P的内壁周围(在第一传送通道P的内壁与第一传送部件112之间的空间中)的显影剂,因此即使在第一传送部件112的旋转速率增加,也有可能防止由于第一传送通道P内壁周围的显影剂与第一传送部件112所传送的显影剂流分开而导致的显影剂的滞留。因此,有可能抑制调色剂浓度不均。
另外,如图5所示,由于第一外螺旋叶片112ab被配置为使得第二螺距P1b为第一内螺旋叶片112aa的第一螺距P1a的一半,由第一外螺旋叶片112ab传送的显影剂以由第一内螺旋叶片112aa传送的显影剂的一半速度移动。以此方式,第一传送通道P的内壁附近的显影剂流的速度是变化的。
因此,由第一内螺旋叶片112aa和第一外螺旋叶片112ab搅拌第一传送通道P内壁周围(在第一传送通道P的内壁与第一传送部件112之间的空间中)的显影剂,从而有可能防止在第一传送通道P的内壁与第一传送部件112之间发生显影剂的滞留。因此,有可能抑制调色剂浓度不均。
另外,由于第一内螺旋叶片112aa被配置成使得最大半径与第一外螺旋叶片112ab的半径具有相同的尺寸,并且最小半径被形成为第一外螺旋叶片112ab半径的0.8倍,如图4所示,故当第一传送部件112旋转时,第一传送通道P内壁附近的显影剂流的速度是变化的。
因此,可以改善第一传送通道P内壁周围的显影剂的搅拌,使得有可能防止在第一传送通道P内壁与第一传送部件112之间发生显影剂的滞留,从而抑制调色剂浓度不均。另外,由于第一内螺旋叶片112aa被配置成使得其最小半径不显著地不同于第一外螺旋叶片112ab的半径,没有过多降低显影剂传送性能的风险。
尽管以上说明的是由第一传送部件112进行的显影剂的搅拌和传送,因为第二传送部件113具有类似于第一传送部件112的配置,所以能够以与第一传送部件112相同的方式来改善由第二传送部件113在第二传送通道Q中进行的显影剂的搅拌性能。
特别地,构成第二传送部件113的第二外螺旋叶片113ab被配置为具有第二内螺旋叶片113aa的第三螺距P2a的三分之一的第四螺距P2b,由第二外螺旋叶片113ab传送的显影剂以由第二内螺旋叶片113aa传送的显影剂的三分之一速度移动。以此方式,第二传送通道Q内壁附近的显影剂流的速度是变化的。
因此,由第二内螺旋叶片113aa和第二外螺旋叶片113ab搅拌第二传送通道Q内壁周围(在第二传送通道Q的内壁与第二传送部件113之间的空间中)的显影剂,从而有可能防止在第二传送通道Q内壁与第二传送部件113之间发生显影剂的滞留。因此,有可能抑制调色剂浓度不均。
如上所述,根据第一实施方式,显影装置2包括作为第一传送部件112的第一传送叶片112a以及作为第二传送部件113的第二传送叶片113a,该第一传送叶片112a具有由第一内螺旋叶片112aa和第一外螺旋叶片112ab构成的双螺旋结构,该第二传送叶片113a具有由第二内螺旋叶片113aa和第二外螺旋叶片113ab构成的双螺旋结构,使得有可能改善第一传送通道P和第二传送通道Q中的显影剂的搅拌性能。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成像设备100,由显影装置2带来的显影剂搅拌性能的改善可以提供稳定的图像密度而不会导致调色剂浓度不均。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传送叶片112a被配置成使得第一外螺旋叶片112ab的第二螺距P1b被设定为第一内螺旋叶片112aa的第一螺距P1a的一半,而第二传送叶片113a被设置成使得第二外螺旋叶片113ab的第四螺距P2b被设定为第二内螺旋叶片113aa的第三螺距P2a的三分之一。然而,本发明应当不限于该配置。
例如,如图7所示,可以以和第二传送叶片113a相同的配置给出第一传送叶片112a,使得第一外螺旋叶片112ab的第二螺距P1b被设定为第一内螺旋叶片112aa的第一螺距P1a的三分之一。
或者,可以以和第一传送叶片112a相同的配置给出第二传送叶片113a,使得第二外螺旋叶片113ab的第四螺距P2b被设定为第二内螺旋叶片113aa的第三螺距P2a的一半。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将参照附图来描述用于实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
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的配置的截面图。图9是沿图8中平面D1-D2切开的截面图,示出作为显影装置的一部分的第一传送部件。
由于第二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2相同的配置,除了作为第一传送部件的一部分的外螺旋叶片具有与内螺旋叶片相反的螺旋方向(沿相反方向传送显影剂),故具有相同配置的部件将配以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对其的说明。
如图8所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202被构造成使得由间隔板117将显影剂槽111分成第一传送通道P和第二传送通道Q,第一传送通道P和第二传送通道Q分别包括第一传送部件212和第二传送部件113。
如图8和9所示,第一传送部件212由钻孔螺丝和第一传送齿轮212c构成,该钻孔螺丝由第一传送叶片212a和第一旋转轴212b形成,该第一传送叶片212a由第一内螺旋叶片212aa和限定环状形式的第一外螺旋叶片212ab构成。第一传送部件212由诸如电机等的驱动装置(未示出)旋转地驱动以搅拌和传送显影剂。
类似于图4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内螺旋叶片112aa,当从第一内螺旋叶片212aa的轴向观察该螺旋叶片时,第一内螺旋叶片212aa具有椭圆形配置,或者,第一内螺旋叶片112aa具有这样的结构,使得螺旋叶片的半径在180度的旋转角周期上变化。
在这里,螺旋叶片的半径表示从第一旋转轴212b的中心到离第一旋转轴212b中心最远的螺旋叶片的外周边的距离。另外,旋转角周期表示在一个半径与另一个半径之间形成的角度(中心角)。
类似于图4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外螺旋叶片112ab,当从第一外螺旋叶片212ab的轴向观察该螺旋叶片时,第一外螺旋叶片212ab是限定环形的螺旋环状叶片,并且,第一外螺旋叶片212ab被布置成使得其螺旋环状配置的内直径边缘与第一内螺旋叶片212aa的最小半径部相接触。因此,由第一内螺旋叶片212aa支撑第一外螺旋叶片212ab。
第一外螺旋叶片212ab的螺旋方向被设定为与第一内螺旋叶片212aa的螺旋方向相反,而第一内螺旋叶片212aa的螺距P3被设定为等于第一外螺旋叶片212ab的螺距P4。
第一内螺旋叶片212aa和第一外螺旋212ab被形成为使得第一内螺旋叶片212aa的最大半径与第一外螺旋叶片212ab的半径具有相同的尺寸。
另外,第一内螺旋叶片212aa的最小半径优选地规定为处于第一外螺旋叶片212ab半径的0.75倍到0.9倍的范围内。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内螺旋叶片212aa的最小半径被形成为第一外螺旋叶片212ab半径的0.8倍。
在第一外螺旋叶片212ab与第一旋转轴212b的轴之间形成的螺旋角θ3(图8)优选地规定为处于60°到80°的范围内。在本实施方式中,螺旋角θ3被设定为70°。
接下来,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显影装置202在传送显影剂时的特征操作。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202,如图8所示,由第一和第二传送部件212和113沿第一传送通道P中箭头X的方向以及沿第二传送通道Q中箭头Y的方向传送显影剂槽111中的显影剂。
将描述第一传送部件212搅拌和传送显影剂的情况。
如图9所示,由第一传送部件212的旋转来搅拌并传送第一传送通道P中的显影剂。当接收到来自第一内螺旋叶片212aa和第一外螺旋叶片212ab的沿箭头X方向取向的力时,显影剂在图中向右传送。
由于第一内螺旋叶片212aa具有当从其轴向(与第一旋转轴212b的轴向垂直的方向)观察螺旋叶片时其半径在180度旋转角周期上变化的椭圆形配置,第一内螺旋叶片212aa在最大半径部212aa1处最接近第一传送通道P的内壁,并且在最小半径部(最小外直径部)212aa2处与第一传送通道P的内壁产生最大的距离。
当第一传送部件212旋转时,第一传送通道P中的显影剂由第一内螺旋叶片212aa沿箭头X的方向传送,并且还由第一外螺旋叶片212ab沿与箭头X方向的相反方向传送。
由于在第一内螺旋叶片212aa的最小半径部212aa2周围,第一外螺旋叶片212ab位于接近第一传送通道P内壁的位置,沿与箭头X方向相反的方向传送第一传送通道P内壁周围的显影剂。
因此,由第一内螺旋叶片212aa和第一外螺旋叶片212ab沿第一传送部件212的轴向来回传送第一传送通道P内壁周围(在第一传送通道P的内壁与第一传送部件212之间的空间中)的显影剂,使得搅拌效果进一步改善。
根据如上述配置的第二实施方式,以与第一内螺旋叶片212aa相反的方向形成第一外螺旋叶片212ab,以便于沿与第一内螺旋叶片212aa的显影剂传送方向相反的方向传送显影剂。因此,有可能进一步改善第一传送通道P内壁与第一传送部件212之间的空间中的显影剂的搅拌。因此,有可能抑制调色剂浓度不均。
在这里很明显的是,可以以和第一传送部件212相同的方式来配置第二传送部件113。
尽管以在图1所示的成像设备100中应用本发明的显影装置2和202为例来描述以上实施方式,只要是使用在其中由显影剂传送部件在搅拌的同时传送显影剂槽111中的显影剂的显影装置的成像设备,本发明就可以开发成任何其它的成像设备等,而不限于上述成像设备和复印机。
描述至此,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方式,而是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改变。即,通过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按需要修改的技术手段的组合而获得的任何实施方式,都应当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中。
Claims (7)
1.一种显影装置,包括:
显影剂容器,其用于存储包括调色剂和磁性载体的显影剂;
显影剂传送通道,通过所述显影剂传送通道在所述显影剂容器中传送显影剂;
显影剂传送部件,其布置在所述显影剂传送通道内以用于搅拌和沿预定方向传送显影剂;以及
显影辊,其载持所述显影剂传送通道中的显影剂并将包含在显影剂中的调色剂供应给感光鼓,
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剂传送部件包括:旋转轴;以及多重螺旋结构叶片,其螺旋叶片形成在所述旋转轴的周边上,
所述多重螺旋结构叶片包括:
内螺旋叶片,其布置在所述旋转轴的周边上;以及
当从轴向观察时具有环状外形的外螺旋叶片,其内接所述内螺旋叶片的外周边,
所述内螺旋叶片被形成为使得螺旋叶片的半径周期性地变化,
所述外螺旋叶片的第二螺距小于所述内螺旋叶片的第一螺距,并且
所述外螺旋叶片内接所述内螺旋叶片的最小半径部处的外周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所述第二螺距是所述第一螺距的一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所述内螺旋叶片的最大半径等于所述外螺旋叶片的半径,并且所述内螺旋叶片的最小半径在所述外螺旋叶片半径的0.75倍到0.9倍的范围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在所述旋转轴的轴与所述外螺旋叶片之间形成的螺旋角处于60°到80°的范围内。
5.一种显影装置,包括:
显影剂容器,其用于存储包括调色剂和磁性载体的显影剂;
显影剂传送通道,通过所述显影剂传送通道在所述显影剂容器中传送显影剂;
显影剂传送部件,其布置在所述显影剂传送通道内以用于搅拌和沿预定方向传送显影剂;以及
显影辊,其载持所述显影剂传送通道中的显影剂并将包含在显影剂中的调色剂供应给感光鼓,
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剂传送部件包括:旋转轴;以及多重螺旋结构叶片,其螺旋叶片形成在所述旋转轴的周边上,
所述多重螺旋结构叶片包括:
内螺旋叶片,其布置在所述旋转轴的周边上;以及
当从轴向观察时具有环状外形的外螺旋叶片,其内接所述内螺旋叶片的外周边,
所述内螺旋叶片被形成为使得螺旋叶片的半径周期性地变化,
所述外螺旋叶片被形成为具有与所述内螺旋叶片的螺旋方向相反的螺旋方向,并且
所述外螺旋叶片内接所述内螺旋叶片的最小半径部处的外周边。
6.一种基于电子照相术来用调色剂成像的成像设备,包括:
用于在其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的感光鼓;
用于对所述感光鼓的表面进行充电的充电装置;
用于在所述感光鼓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的曝光装置;
用于通过向所述感光鼓表面上的静电潜像供应调色剂来形成调色剂图像的显影装置;
用于将所述感光鼓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转印装置;以及
用于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到所述记录介质上的定影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装置采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
7.一种基于电子照相术来用调色剂成像的成像设备,包括:
用于在其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的感光鼓;
用于对所述感光鼓的表面进行充电的充电装置;
用于在所述感光鼓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的曝光装置;
用于通过向所述感光鼓表面上的静电潜像供应调色剂来形成调色剂图像的显影装置;
用于将所述感光鼓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转印装置;以及
用于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到所述记录介质上的定影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装置采用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影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053530A JP4667512B2 (ja) | 2009-03-06 | 2009-03-06 | 現像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る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9-053530 | 2009-03-06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893829A true CN101893829A (zh) | 2010-11-24 |
CN101893829B CN101893829B (zh) | 2012-10-17 |
Family
ID=426783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129347.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93829B (zh) | 2009-03-06 | 2010-03-05 | 显影装置以及使用其的成像设备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045896B2 (zh) |
JP (1) | JP4667512B2 (zh) |
CN (1) | CN101893829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819210A (zh) * | 2012-09-04 | 2012-12-12 | 泰州市创新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长直圆柱螺旋弹簧式粉料传送件 |
CN108535980A (zh) * | 2017-03-03 | 2018-09-14 |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 显影装置以及具备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738497B2 (ja) * | 2009-02-02 | 2011-08-03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現像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る画像形成装置 |
JP4945659B2 (ja) * | 2010-05-18 | 2012-06-06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292419B2 (ja) * | 2011-02-07 | 2013-09-18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攪拌搬送部材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現像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
KR101777352B1 (ko) * | 2011-06-03 | 2017-09-11 | 에스프린팅솔루션 주식회사 | 현상기 및 이를 채용한 전자사진방식 화상형성장치 |
CN102314131A (zh) * | 2011-08-05 | 2012-01-11 |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 碳粉盒粉仓 |
JP6079242B2 (ja) * | 2013-01-09 | 2017-02-15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現像剤撹拌搬送部材、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5108685A (ja) * | 2013-12-03 | 2015-06-1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装置 |
JP6627735B2 (ja) * | 2016-12-14 | 2020-01-08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攪拌搬送部材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現像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
JP6627736B2 (ja) * | 2016-12-14 | 2020-01-08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攪拌搬送部材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現像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
JP6597583B2 (ja) * | 2016-12-14 | 2019-10-30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攪拌搬送部材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現像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
JP6932549B2 (ja) * | 2017-05-22 | 2021-09-0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搬送スクリュー及び現像装置 |
JP7146508B2 (ja) * | 2018-07-31 | 2022-10-0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221936A (ja) * | 1997-02-12 | 1998-08-21 | Konica Corp | 現像方法、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US6577834B2 (en) * | 2000-07-19 | 2003-06-10 | Fuji Xerox Co., Ltd. | Two-component develop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stirring screw thereof |
CN1495566A (zh) * | 2002-09-24 | 2004-05-12 | ������������ʽ���� | 带显影剂运送螺杆的显影装置 |
US20050238389A1 (en) * | 2004-04-22 | 2005-10-27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gitat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and method for agitating |
JP2008032983A (ja) * | 2006-07-28 | 2008-02-14 | Kyocera Mita Corp | トナー搬送装置、現像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8219575A (ja) * | 1982-06-16 | 1983-12-21 | Konishiroku Photo Ind Co Ltd | 現像装置 |
JPH02100267U (zh) * | 1989-01-25 | 1990-08-09 | ||
JPH04125577A (ja) * | 1990-09-18 | 1992-04-27 | Toshiba Corp | 現像装置 |
JPH09120201A (ja) | 1995-10-25 | 1997-05-06 | Ricoh Co Ltd | 現像剤攪拌用回転体 |
JPH10171224A (ja) * | 1996-12-13 | 1998-06-26 | Minolta Co Ltd | 撹拌部材 |
JPH10213956A (ja) * | 1997-01-31 | 1998-08-11 | Konica Corp |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092223B2 (ja) * | 2003-02-25 | 2008-05-28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5024592A (ja) | 2003-06-30 | 2005-01-27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311629B2 (ja) * | 2003-09-03 | 2009-08-12 |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 現像装置 |
JP4621470B2 (ja) * | 2004-08-19 | 2011-01-26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廃トナー回収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678758B2 (ja) * | 2004-10-25 | 2011-04-27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トナー搬送スクリューと該このトナー搬送スクリュー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8033109A (ja) * | 2006-07-31 | 2008-02-14 | Kyocera Mita Corp | 粉体攪拌搬送部材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現像装置 |
JP2008233243A (ja) * | 2007-03-16 | 2008-10-02 | Ricoh Co Ltd |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738497B2 (ja) * | 2009-02-02 | 2011-08-03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現像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る画像形成装置 |
CN101794102B (zh) * | 2009-02-02 | 2014-08-13 | 夏普株式会社 | 显影装置以及使用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
-
2009
- 2009-03-06 JP JP2009053530A patent/JP4667512B2/ja active Active
-
2010
- 2010-02-23 US US12/710,938 patent/US8045896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03-05 CN CN201010129347.8A patent/CN101893829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221936A (ja) * | 1997-02-12 | 1998-08-21 | Konica Corp | 現像方法、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US6577834B2 (en) * | 2000-07-19 | 2003-06-10 | Fuji Xerox Co., Ltd. | Two-component develop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stirring screw thereof |
CN1495566A (zh) * | 2002-09-24 | 2004-05-12 | ������������ʽ���� | 带显影剂运送螺杆的显影装置 |
US20050238389A1 (en) * | 2004-04-22 | 2005-10-27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gitat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and method for agitating |
JP2008032983A (ja) * | 2006-07-28 | 2008-02-14 | Kyocera Mita Corp | トナー搬送装置、現像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819210A (zh) * | 2012-09-04 | 2012-12-12 | 泰州市创新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长直圆柱螺旋弹簧式粉料传送件 |
CN108535980A (zh) * | 2017-03-03 | 2018-09-14 |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 显影装置以及具备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
CN108535980B (zh) * | 2017-03-03 | 2020-12-11 |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 显影装置以及具备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4667512B2 (ja) | 2011-04-13 |
US8045896B2 (en) | 2011-10-25 |
CN101893829B (zh) | 2012-10-17 |
US20100226689A1 (en) | 2010-09-09 |
JP2010210670A (ja) | 2010-09-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893829B (zh) | 显影装置以及使用其的成像设备 | |
JP5171890B2 (ja) | 現像搬送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現像装置、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クリーニングユニット | |
CN101887226B (zh) | 显影装置和使用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 |
JP4738497B2 (ja) | 現像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る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1794102B (zh) | 显影装置以及使用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 |
JP4637227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2012656B (zh) | 图像形成设备 | |
CN102645873B (zh) | 显影装置和成像设备 | |
CN101063858B (zh) | 调色剂盒 | |
JP4738501B2 (ja) | 現像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る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0197839A (ja) | 現像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る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0038939A (ja) | 現像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る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2955400A (zh) | 显影装置和成像设备 | |
JP4738496B2 (ja) | 現像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る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2279544A (zh) | 显影装置以及包括该显影装置的成像设备 | |
CN102129192B (zh) | 显影装置以及包括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 |
JP5193923B2 (ja) |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5070303B2 (ja) | 現像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る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1064766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0164691A (ja) | 現像装置とこれを用いる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0175944A (ja) | 現像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る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0231026A (ja) |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0039169A (ja) | 現像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る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0181701A (ja) | 現像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る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2129191A (zh) | 显影装置以及包括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017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