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55400A - 显影装置和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影装置和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55400A
CN102955400A CN201210296861XA CN201210296861A CN102955400A CN 102955400 A CN102955400 A CN 102955400A CN 201210296861X A CN201210296861X A CN 201210296861XA CN 201210296861 A CN201210296861 A CN 201210296861A CN 102955400 A CN102955400 A CN 1029554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rning axle
developing
developer
ink powder
transfer pa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9686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55400B (zh
Inventor
前原博嘉
永井隆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9554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554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554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554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87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 G03G15/0891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for conveying or circulating developer, e.g. augers
    • G03G15/0893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for conveying or circulating developer, e.g. augers in a closed loop within the sump of the developing devic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42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47Mechanical connection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6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 G03G21/167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for the developer uni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显影装置和成像设备。一种显影装置具有容纳双组份显影剂的显影槽;间隔件;用于成对地输送显影剂的第一和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用于在一个方向上输送显影剂的第一输送件,该第一输送件具有第一旋转轴、固定到第一旋转轴的第一螺旋叶片以及设置在第一旋转轴一端的第一从动齿轮;用于在一个方向上输送显影剂的第二输送件,该第二输送件具有第二旋转轴、固定到第二旋转轴的第二螺旋叶片以及设置在第二旋转轴一端的第二从动齿轮;第一连通通道;第二连通通道;显影辊;以及设置成在显影槽外桥接第一和第二旋转轴的旋转轴弯曲防止带。

Description

显影装置和成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包括墨粉和磁载体的双组份显影剂形成图像的显影装置和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通常,电子照相成像设备,诸如复印机、打印机以及传真机已是众所周知。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中,在光电导体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借助于显影装置将墨粉供应到静电潜像以使静电潜像显影,将通过显影形成的墨粉图像转印并定影在诸如纸张的片材上。
近年来,对于全彩兼容成像设备以及高清晰兼容成像设备,通常使用墨粉充电稳定性极好的显影剂(下文,也称为“双组份显影剂”)。双组份显影剂包括墨粉和载体。在显影装置中搅拌墨粉和载体以在墨粉和载体之间产生摩擦,且摩擦允许墨粉被适当充电。将充好电的墨粉供应到双组份显影剂保持件(显影辊)的表面。在双组份显影剂保持件上的墨粉通过静电引力移动到在图像载体(光电导体)上形成的静电潜像。由此,在光电导体上形成墨粉图像。
由于要求成像设备更加高速化和小型化,因此必须快速执行双组份显影剂的充分充电以及快速输送双组份显影剂。
因此,在传统成像设备中,为了立即将补充的墨粉分散到双组份显影剂中以供给适当填充量,已经使用了循环显影装置,在该循环显影装置中双组份显影剂以循环方式输送。
如日本待审专利申请公开第2001-255723号中披露的循环显影装置具有在显影槽中的两个输送通道和两个输送螺杆,其中输送通道允许通过该输送通道输送和循环双组份显影剂,而输送螺杆分别设置在输送通道中以同时搅拌和输送双组份显影剂。当在显影装置中的双组份显影剂的墨粉浓度降到预定值以下时,通过墨粉供应螺杆将墨粉供应到一个输送通道,且边搅拌边输送双组份显影剂和所供应的墨粉。
此外,日本待审专利申请公开第2009-109741号提出一种显影装置,该显影装置包括壳体,在该壳体中包括显影剂、第一搅拌和输送螺杆、第二搅拌和输送螺杆以及显影辊,其中每个第一搅拌和输送螺杆以及第二搅拌和输送螺杆都具有螺旋叶片和反向螺旋叶片,该反向螺旋叶片具有与螺旋叶片相反移动的相位(节距),且该反向螺旋叶片被设置螺杆的在显影剂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端并具有通孔。
在该显影装置中,每片反向螺旋叶片反向地输送显影剂并通过通孔返回显影剂以在反向螺旋叶片附近的显影剂中产生对流,从而充分搅拌在死区中的显影剂且防止产生显影剂淤积。
在这种传统显影装置中,将具有螺旋叶片的螺旋螺杆用作输送件。然而,当旋转轴变薄或旋转轴由树脂形成时,容易降低螺旋螺杆旋转轴的刚度。
所降低的刚度造成螺旋螺杆弯曲且因此在一些情形下,螺旋叶片与显影槽的内壁接触。在这种情形下,粘在螺旋螺杆和内壁之间的墨粉凝聚从而导致图像缺陷,诸如未充分图像转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影装置和成像设备,其中即使输送件的旋转轴具有低刚度也能够防止输送件的弯曲。
本发明的显影装置包括:容纳双组份显影剂的显影槽;分隔显影槽内部空间的间隔件;由间隔件隔开并以平行方式布置的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和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用于成对地输送和循环双组份显影剂;以可自由转动方式设置在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中的第一输送件,用于在一个方向上输送双组份显影剂,第一输送件具有:第一旋转轴;固定到第一旋转轴的第一旋转叶片;以及设置到第一旋转轴的延伸到显影槽外的端部的第一从动齿轮;以可自由转动方式设置在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中的第二输送件,用于在一个方向上输送双组份显影剂,第二输送件具有:第二旋转轴;固定到第二旋转轴的第二旋转叶片;以及设置在第二旋转轴的延伸到显影槽外的端部的第二从动齿轮;将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中的双组份显影剂引导到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的第一连通通道;将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中的双组份显影剂引导到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的第二连通通道;将第二显影剂通道中的双组份显影剂承载并供应到光导鼓的显影辊;以及设置成通过施加的张力在显影槽外将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包起来的旋转轴弯曲防止带。
根据本发明,即使在旋转轴具有低刚度时,输送件的两个旋转轴之间的距离也由旋转轴弯曲防止带保持恒定,因此在驱动而转动时能够防止输送件弯曲。因此,防止输送件与显影槽的内壁接触以防止墨粉凝聚。
附图说明
图1是图示包括本发明的显影装置的成像设备的实施例的总体构造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成像设备中的显影装置的示意横截面图;
图3是沿图2中线A-A’截取的显影装置的剖视图;
图4是沿图2中线B-B’截取的显影装置的剖视图;
图5是沿图3中线C-C’截取的显影装置的剖视图;
图6是沿图3中线D-D’截取的显影装置的剖视图;
图7是图示本发明的显影装置中的墨粉供应装置的实施例的构造的示意剖视图;以及
图8是沿图7中线E-E’截取的墨粉供应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显影装置包括:容纳双组份显影剂的显影槽;分隔显影槽内部空间的间隔件;由间隔件隔开并以平行方式布置的用于成对地输送和循环双组份显影剂的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和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设置在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中以自由可转动方式在一个方向上输送双组份显影剂的第一输送件,第一输送件具有:第一旋转轴;固定到第一旋转轴的第一旋转叶片;以及设置在第一旋转轴的延伸出显影槽的一端的第一从动齿轮;设置在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中以自由可转动方式在一个方向上输送双组份显影剂的第二输送件,第二输送件具有:第二旋转轴;固定到第二旋转轴的第二旋转叶片;以及设置在第二旋转轴的延伸出显影槽的一端的第二从动齿轮;用于将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中的双组份显影剂引导到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的第一连通通道;用于将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中的双组份显影剂引导到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的第二连通通道;用于将第二显影剂通道中的双组份显影剂承载且供应到光导鼓的显影辊;以及设置成在显影槽外桥接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的旋转轴弯曲防止带。
在本发明的显影装置中,第一输送件和第二输送件包括分别固定到第一旋转轴的第一带轮和固定到第二旋转轴的第二带轮,并且旋转轴弯曲防止带被设置成与第一和第二带轮的圆周接触。
根据本发明,旋转轴弯曲防止带放置成与第一和第二带轮的圆周接触,因此能够防止旋转轴弯曲防止带曲折,以及防止输送件弯曲的效果能够变得更稳定。
在本发明的显影装置中,第一和第二带轮设置成分别邻接第一和第二从动齿轮。
根据本发明,旋转轴弯曲防止带设置成邻接从动齿轮,该从动齿轮经受导致输送件弯曲的力,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输送件弯曲。
本发明是成像设备,包括:具有在其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的光导鼓;用于给光导鼓的表面充电的充电器;用于在光导鼓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的曝光装置;用于将墨粉供应到显影装置的墨粉供应装置;用于驱动显影装置的第一和第二从动齿轮的驱动齿轮;用于将由显影装置用从墨粉供应装置供应的墨粉在光导鼓表面上形成的墨粉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的转印装置;以及用于将所转印的墨粉图像定影在记录介质上的定影装置。
根据本发明,能够有效地防止输送件的弯曲,因此能够防止由于输送件和显影槽内壁之间的接触而发生的墨粉凝聚,从而防止图像缺陷,诸如图像转印不充分。
在本发明的成像设备中,驱动齿轮设置在第一和第二从动齿轮之间以便与从动齿轮啮合。
根据本发明,驱动两个从动齿轮在与驱动齿轮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转动,且两个从动齿轮的移动受旋转轴弯曲防止带限制,该旋转轴弯曲防止带限制在增大从动齿轮和设置在从动齿轮之间的驱动轮之间的距离的方向上的移动。因此,两个旋转轴之间的距离保持恒定,且能够使输送件的弯曲最小。
根据本发明,两个旋转轴之间的距离由旋转轴弯曲防止带保持恒定,因此在输送件被驱动且转动时能够防止两个输送件弯曲。
结果,防止输送件与显影槽内壁接触以防止墨粉由于接触发生凝聚。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显影装置和成像设备的实施例。应当注意,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成像设备的构造>
图1是图示本发明的包括显影装置的成像设备的实施例的总体构造的示意图。
成像设备100主要包括:在壳中容纳多个显影装置2a至2d的显影装置壳体100A;在显影装置壳体100A上方在壳中容纳定影器12(定影装置)的定影器壳体100B;以及间隔件30,该间隔件30设置在显影装置壳体100A和定影器壳体100B之间以隔离定影器12的热量,从而防止热量转移到显影装置侧。
成像设备100根据从外部源发送的图像数据在片材状记录介质(记录纸)上形成多色或单色图像。在图1中,显影装置壳体100A的位于定影器壳体100B旁边的上表面构成出纸盘15。
在图1中的实施例中,成像设备例如为打印机。可替代地,成像设备可以是复印机、传真机或具有这些功能的多功能系统,成像设备也能够根据外部传送的图像数据和/或由扫描仪从文档扫描的图像数据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多色或单色图像。
<显影装置壳体100A的构造>
如图1中所示,显影装置壳体100A包括:四个光导鼓3a、3b、3c和3d;用于为各个光导鼓3a至3d的表面充电的四个充电器(充电装置)5a、5b、5c和5d;用于在各个光导鼓3a至3d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的曝光单元(曝光装置)1;分别包含黑色、青色、洋红色和黄色的墨粉并且使在各个光导鼓3a至3d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以形成墨粉图像的四个显影装置2a、2b、2c和2d;用于移除在显影和图像转印后留在各个光导鼓3a至3d的表面上的残余墨粉的四个清洁器单元4a、4b、4c和4d;用于分别将四种颜色的墨粉供应到各个显影装置2a至2d的四个墨粉供应装置22a、22b、22c和22d;用于将在各个光导鼓3a至3d的表面上的墨粉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的中间转印带单元(转印装置)8;以及中间转印带清洁单元9。
附图标记a表示用于黑色图像成形的构件,附图标记b表示用于青色图像成形的构件,附图标记c表示用于洋红色图像成形的构件,以及附图标记d表示用于黄色图像成形的构件。
在成像设备100中,分别基于黑色(K)、青色(C)、洋红色(M)以及黄色(Y)的四个颜色组份的图像数据选择性地在光导鼓3a、3b、3c和3d的表面上形成黑色墨粉图像、青色墨粉图像、洋红色墨粉图像以及黄色墨粉图像。将形成的墨粉图像在中间转印带单元8上相互叠印以在记录介质上形成一个彩色图像。
在下文中,由于具有相同构造,将以附图标记3共同地描述对应于各个颜色的光导鼓3a至3d。类似地,在以下的描述中,显影装置将由附图标记2标示,充电器将由附图标记5标示,清洁器单元将由附图标记4标示,并且墨粉供应装置将由附图标记22标示。
稍后将描述构成本发明的特征构造的显影装置。
光导鼓3包括导电基体和在基体表面上形成的光导层,且光导鼓3是通过充电和曝光形成潜像的圆柱形构件。光导鼓3呈现对应于曝光的导电属性,且在其表面上形成称为静电潜像的电子图像。光导鼓3由驱动装置(未示出)支承从而光导鼓3能够绕其轴线转动。
用于形成不同颜色图像的四个显影装置2设置在光导鼓3下方。
清洁器单元4移除和收集在显影和图像转印工序后留在光导鼓3的表面上的墨粉。
充电器5以预定电势均匀地使光导鼓3的表面充电。对于充电器5,除图1中所示的接触辊式充电器外,可使用接触刷式充电器、非接触式充电器等。
曝光单元1根据图像数据将光从充电器5和显影装置2下方施加到充好电的光导鼓3表面以实现曝光,由此根据图像数据在光导鼓3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中所示,曝光单元1是包括激光发射部分和反射镜的激光扫描单元(LSU)。可替代地,可使用其中发光元件以阵列布置的EL(电致发光)或LED书写头。
曝光单元1设置在显影装置2的下方。
中间转印带单元8包括:中间转印辊6a、6b、6c和6d(在下文中,共同地用附图标记6描述);中间转印带7;中间转印带驱动辊71;中间转印带从动辊72;以及中间转印带拉紧机构(未示出)。
中间转印辊6、中间转印带驱动辊71、中间转印带从动辊72以及中间转印带拉紧机构允许中间转印带7在被拉紧情形下铺开,并且允许驱动中间转印带7在图1中箭头B的方向上转动。
在中间转印带单元8中,中间转印辊6可转动地被支撑在中间转印带拉紧机构的中间转印辊附接部分处。将转印偏压施加在中间转印辊6上以将墨粉图像从光导鼓3转印到中间转印带7上。
中间转印带7设置成与每个光导鼓3接触。在光导鼓3上形成的墨粉图像的各个颜色组份依次转印并叠印在中间转印带7上以形成彩色墨粉图像(多色墨粉图像)。中间转印带7通过使用例如具有约100μm至150μm厚度的薄膜形成环状形式。
墨粉图像借助于与中间转印带7内表面接触的中间转印辊6从光导鼓3转印到中间转印带7。将具有高电压的转印偏压(具有与墨粉电荷极性(-)相反极性(+)的高电压)施加到中间转印辊6以便转印墨粉图像。
中间转印辊6由具有例如直径8mm至10mm的金属(例如不锈钢)杆形成作为基体,且基体的表面覆盖有具有导电性的弹性材料(例如EPDM或聚氨酯泡沫)。导电弹性材料使得中间转印辊6能够均匀地将高电压施加到中间转印带7。在本实施例中,使用辊式转印电极(中间转印辊6)。可替代地,可使用刷式转印电极等。
如上所述,在光导鼓3上的静电潜像分别通过对应于各个颜色组份的墨粉变成可见的墨粉图像。墨粉图像叠印在中间转印带7上。叠印好的墨粉图像通过中间转印带7的转动移动到接触位置(转印部分),并通过设置在该位置的转印辊11转印在纸张上,接触位置在中间转印带7和已输送到该位置的纸张之间。这里,在中间转印带7和转印辊11在预定压印线处相互挤压抵靠的同时,电压被施加到转印辊11用于将墨粉图像转印到纸张。该电压是具有与墨粉电荷极性(-)相反极性(+)的高电压。
为了稳定地获得压印线,转印辊11或中间转印带驱动辊71的任一个由硬材料,诸如金属形成,而另一个由柔性材料,诸如弹性辊(例如弹性橡胶辊或可变形的树脂辊)形成。
由于中间转印带7和光导鼓3之间的接触而粘到中间转印带7的墨粉;以及在墨粉图像从中间转印带7转印到纸张时未转印的和余留在中间转印带7上的墨粉造成在下个工序中墨粉颜色混合。因此通过中间转印带清洁单元9移除和收集这些墨粉。
中间转印带清洁单元9包括与中间转印带7接触的清洁叶片(清洁构件)。中间转印带7与清洁叶片的接触部分由中间转印带从动辊72从后侧支撑。
显影装置壳体100A还包括:设置在显影装置壳体100A的最低部分用于存放多个记录介质的进纸盘10;设置在显影装置壳体100A的一个侧面上用于接收不规则尺寸的记录介质的手动进纸盘20;以及片材输送通道S,记录介质通过该通道从进纸盘10或手动进纸盘20输送到中间转印带单元(转印装置)8。
片材输送通道S将来自进纸盘10的片材以及来自手动进纸盘20的记录介质经由转印部件和定影器单元12引导到出纸盘15。转印部件位于中间转印带驱动辊71和转印辊11之间。
另外,拾取辊16a和16b、输送辊25a至25f、对准辊14、转印部件(转印辊11)以及定影器单元12沿着片材输送通道S设置。
输送辊25a至25f是沿着片材输送通道S设置的小尺寸辊,用来推动和辅助片材输送。拾取辊16a是设置在进纸盘10端部的吸入辊,用来一张一张地将片材从进纸盘10馈送到片材输送通道S。拾取辊16b是设置在手动进纸盘20附近的吸入辊,用来一张一张地将片材从手动进纸盘20馈送到片材输送通道S。对准辊14暂时保持正输送通过输送通道S的位置并适时将片材输送到转印部件,使得在中间转印带7上的墨粉图像的前端和片材的前端重合。
<定影器壳体100B的构造>
如图1中所示,容纳在定影器壳体100B中的定影器(定影装置)12包括:加热辊81和压辊82,该加热辊81和压辊82在其之间保持具有转印到其的墨粉图像的记录介质同时在彼此相反方向上转动;输送辊25b;以及排纸辊25c。
加热辊81由控制器(未示出)控制以处于预定定影温度。控制器基于来自温度探头(未示出)的检测信号控制加热辊81的温度。
已达到定影温度的加热辊81和压辊82挤压抵靠记录介质以熔化墨粉,由此将墨粉图像定影在记录介质上。
具有定影在其上的墨粉图像的记录介质通过输送辊25b和25c输送到片材输送通道S的反向排纸通道,并反面地(即墨粉图像面向下地)排出到出纸盘15。
<显影装置2的构造>
图2是图示图1中所示显影装置的实施例的剖视图。图3是沿图2中线A-A截取的剖视图;图4是沿图2中线B-B’截取的剖视图;图5是沿图3中线C-C’截取的剖视图;以及图6是沿图3中线D-D’截取的剖视图。在这些附图中,未示出存储在显影槽111中的显影剂。
显影装置2具有在显影槽中设置成与光导鼓3相对的显影辊114。显影装置2借助于显影辊114将墨粉供应到光导鼓3的表面以使在光导鼓3的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变得可见)。
如图2中所示,显影装置2包括显影槽111、用来将双组份显影剂供应到光导鼓3的显影辊114、显影槽盖115、间隔件117、显影剂输送件(112和113)、刮刀片116和墨粉浓度检测传感器119。
显影槽111存储包括墨粉和磁性载体的显影剂(双组份显影剂)。
在显影槽111中,显影辊114、第一输送件112、第二输送件113、显影槽盖115、刮刀片116以及墨粉浓度检测传感器119布置在如图2中所示的位置。
可用于本发明的包含在显影剂中的载体是具有磁性的磁性载体,诸如例如铁氧体载体。
<显影槽的内部构造>
在图2中,显影槽111的内部空间在水平方向上被间隔件117分成并排放置的两个室,该间隔件在与显影辊114的轴向方向平行的方向(垂直于图2的页面方向)上延长。在两个室中,右室是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P,而左室是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Q。
这两个输送通道(P和Q)成对地输送和循环双组份显影剂。
优选地,两个输送通道平行布置。
此外,如图3所示,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P和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Q是并排放置在相反方向上输送显影剂的窄长通道且具有第一连通通道a和第二连通通道b,该第一连通通道a用于将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P中在下游侧(图3中右端)的双组份显影剂引导到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Q,而该第二连通通道b用于将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Q中在下游侧(图3中左端)的双组份显影剂引导到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P。
因此,在图3的页面的横向方向上是窄长的第一和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P和Q,以及在两个输送通道的相反端部形成的第一和第二连通通道a和b形成一个循环的显影剂输送通道,第一和第二连通通道a和b用于在与图3的页面垂直的方向上输送显影剂。
如图2中所示,在垂直方向上的下部分,即显影槽111的底部,具有分别形成第一和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P和Q的半圆柱形内壁表面。
显影槽111还具有开口,该开口用于设置在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Q的侧壁和图2中显影槽盖115的左端之间的显影辊114。
在图2中,第一输送件112以可自由转动方式设置在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P中,而第二输送件113以可自由转动方式设置在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Q中。通过每个输送件(112和113)在一个方向上输送双组份显影剂。
两个输送件(112和113)具有旋转轴(112a和113a),该旋转轴布置成相互平行,旋转轴之间具有预定空间。
<显影辊>
在形成于构成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Q的左室的上部的开口中,显影辊114可转动地设置成具有在显影辊114和光导鼓之间的预定显影压印线部分N。
显影辊114是由驱动装置(未示出)驱动绕其轴线在图2中箭头方向上转动的磁体辊,用来将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Q中的双组份显影剂承载且供应到光导鼓3。
施加来自电源(未示出)的显影偏压电压以使墨粉粘到在光导鼓3表面上的静电潜像以使图像显影。
在显影剂供应到光导鼓3后,显影辊114上的显影剂从显影辊114的表面脱离而落入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Q中。
<刮刀片>
如图2中所示,刮刀片116是平行于显影辊114的轴向方向延伸的矩形板状构件。刮刀片的下部分固定在显影槽111的开口的下端且刮刀片的上端116a与显影辊114的表面分开预定间隙。刮刀片116的材料实例包括不锈钢、铝和合成树脂。
此外,如图2中所示,显影槽111具有可拆卸的显影槽盖115,该显影槽盖构成显影槽的上壁。
在显影槽盖115中,形成墨粉供应口115a以便将未使用的墨粉供应到在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P的显影剂输送方向(图4中箭头X方向)上的上游侧(参见图3和4)。
<墨粉浓度检测传感器>
如图2中所示,墨粉浓度检测传感器119被附接到显影槽111的半圆柱形内壁表面在第二输送件113正下方的部分。
此外,墨粉浓度检测传感器119基本上设置在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Q的中心,从而墨粉浓度检测传感器的传感器表面暴露在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Q的内部中以便与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Q中的显影剂接触。
墨粉浓度检测传感器119电气连接到墨粉浓度控制单元(未示出)。
墨粉浓度控制单元根据由墨粉浓度检测传感器119检测到的墨粉浓度测量值施加控制,从而稍后描述的墨粉供应装置22的墨粉排放构件122(参图7和8)被驱动而转动并将墨粉从墨粉排放口123供应到显影装置2的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P中。
在墨粉浓度控制单元确定由墨粉浓度检测传感器119检测的墨粉浓度测量值小于预定墨粉浓度值时,控制信号传送到转动地驱动墨粉排放构件122的驱动装置以使墨粉排放构件122转动。
在此可用的墨粉浓度检测传感器119的实例包括普通墨粉浓度检测传感器,诸如透射光检测传感器、反射光检测传感器和磁导率检测传感器。具体地,磁导率检测传感器就灵敏度而言是优选的。
磁导率检测传感器(墨粉浓度检测传感器119)连接到电源(未示出)。
电源将驱动电压施加到磁导率检测传感器以驱动磁导率检测传感器。电源也将控制电压施加到磁导率检测传感器以将墨粉浓度检测结果输出到墨粉浓度控制单元。从电源施加到磁导率检测传感器的电压应用由墨粉浓度控制单元控制。
磁导率检测传感器将墨粉浓度检测结果作为对应于施加的控制电压的输出电压值输出。由于磁导率检测传感器在输出电压的中值附近具有基本上良好的灵敏度,因此施加能够在中值附近提供输出电压的控制电压
该类型的磁导率检测传感器是市场上可购得的,以及磁导率检测传感器的实例包括由TDK公司生产的名为TS-L、TS-A和TS-K的产品。
第一输送件112包括第一旋转轴112a、固定到第一旋转轴112a的第一螺旋叶片112b、设置到第一旋转轴112a的突出(延伸)到显影槽111壁表面外的一端的第一从动齿轮112c以及邻接第一从动齿轮并固定到第一旋转轴的第一带轮112d。
第二输送件113包括第二旋转轴113a、固定到第二旋转轴113a的第二螺旋叶片113b、设置到第二旋转轴113a的突出(延伸)显影槽111壁表面外的一端的第二从动齿轮113c以及邻接第二从动齿轮并固定到第二旋转轴的第二带轮113d。
在显影槽外部,旋转轴弯曲防止带118设置成桥接第一旋转轴112a的带轮和第二旋转轴113a的带轮。
在本文中使用的术语“桥接”意思是将带铺设成与两个带轮(112d和113d)的圆周接触。换言之,带环绕带轮。
旋转轴、螺旋叶片、从动齿轮以及带轮由刚性材料形成。优选地,例如,它们由金属,诸如铁和不锈钢形成。
带轮(112d和113d)是圆柱形构件,每个都具有例如约10mm至15mm的直径并具有与每个旋转轴共享同一中心的圆周。从动齿轮(112c和113c)是其表面具有与稍后描述的驱动齿轮51啮合的轮齿的构件。带轮和从动齿轮之间的距离越短越优选。例如,带轮与从动齿轮接触或带轮设置成邻接从动齿轮以形成一体部件。
如图3和5中所示,旋转轴弯曲防止带118设置成桥接第一带轮112d和第二带轮113d以便与两个带轮的圆周接触。设置成桥接两个带轮(112d和113d)的带118防止两个输送件的第一旋转轴112a和第二旋转轴113a在增大旋转轴之间的距离L的方向上弯曲。
例如,在第一旋转轴112a和第二旋转轴113a之间的距离L设计成15mm时,即使在第一和第二输送件(112和113)运行时,距离L也能够保持恒定。
优选地,带轮(112d和113d)之间间距和排列足够合适以防止绕在其上的带118空转。合适的间距和排列能够防止带118曲折。
例如,在显影槽与第一和第二输送件(112和113)装配(但未转动)且显影槽内壁和每个第一和第二输送件的螺旋叶片之间的间隙约1.0mm时,由金属形成的每个输送件的可允许弯曲是1.0mm或更少。
在没有带的情况下,装配好的(但未转动的)输送件在旋转轴的端部将弯曲约0.20mm。在有带的情况下,如在本发明的这种的情形下,旋转轴的弯曲能够被保持在约0.10mm。
由于旋转轴的弯曲如此能够被带最小化,因此能够防止螺旋叶片和显影槽内壁在输送件转动时相互接触。
第一从动齿轮112c和第二从动齿轮113c被驱动齿轮51驱动而转动,驱动齿轮51附接到旋转轴51a连接到驱动装置(例如马达,未示出)端部。
如图6中所示,驱动齿轮51设置在两个从动齿轮(112c和113c)之间,从而驱动齿轮的轮齿和每个从动齿轮的轮齿相互啮合。当驱动齿轮51如图6中所示逆时针转动时,两个从动齿轮(112c和113c)都顺时针转动。
因此,随着两个从动齿轮(112c和113c)转动,设置成桥接旋转轴(112a和113a)的带118也在与如图5中所示的从动齿轮相同的方向上转动。
当两个从动齿轮(112c和113c)如上所述转动时,两个旋转轴(112a和113a)在与从动齿轮相同的方向上转动同时通过带118防止在增大距离L的方向上弯曲。
另外,固定到第一旋转轴112a的第一螺旋叶片112b也随着旋转轴112a转动而转动,结果,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P中的显影剂在图3中所示的箭头X方向上输送。
另一方面,固定到第二旋转轴113a的第二螺旋叶片113b也随着旋转轴113a转动而转动,结果,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Q中的显影剂在图3中所示的箭头Y方向上输送。
如图6中所示,由于驱动齿轮51设置在两个从动齿轮(112c和113c)之间,所以防止输送件在减小两个从动齿轮之间的距离(即两个旋转轴(112a和113a)之间的距离L)的方向上弯曲。
如上所述,通过带118防止输送件在增大两个旋转轴(112a和113a)之间的距离L的方向上弯曲,带118被设置成桥接两个带轮(112d和113d)的圆周。
如图3中所示,由于两个旋转轴(112a和113a)之间的距离L由包括两个从动齿轮(112c和113c)和邻接从动齿轮的带轮(112d和113d)的机构保持恒定,所以旋转轴之间的距离在两个输送通道(112和113)内在螺旋叶片(112b和113b)固定到旋转轴的区域处也保持恒定,从而防止螺旋叶片与显影槽的内壁接触。
由于因此螺旋叶片被防止与内壁接触,因此能够防止输送通道中的墨粉凝聚。
如图3中所示,在借助于从动齿轮转动两个输送件的机构中,从动齿轮经受导致旋转轴弯曲的力。
经受力的从动齿轮(112c和113c)由此设置成邻接用带118桥接的带轮(112d和113d)。因此,能够增强弯曲防止效果。
<墨粉供应装置的构造>
图7是图示本发明的显影装置中的墨粉供应装置的实施例的示意性剖视图。图8是图示沿图7的线E-E’截取的墨粉排放口附近部分的墨粉供应装置的剖视图。
如图7和8中所示,墨粉供应装置22包括具有墨粉排放口123的墨粉容器121、墨粉搅拌构件125和墨粉排放构件122,且在其中容纳未使用的墨粉。
如图1中所示,墨粉供应装置22设置在显影装置2的显影槽111的上方,并且墨粉排放口123经由墨粉输送管102和显影装置2的墨粉供应口115a连接(参见图4和7)。墨粉容器121是具有内部空间的大体半圆柱形的容器构件,并且墨粉排放口123设置在半圆柱形部件的圆周方向上的侧面位置。
墨粉搅拌构件125可转动地设置在墨粉容器121的半圆柱形部件中的大体中心位置处,并且墨粉排放构件122可转动地设置在墨粉排放口123的上方附近。
墨粉搅拌构件125是绕旋转轴125a转动的板状构件,并且墨粉搅拌构件125在远离旋转轴125a的两个前端处具有由柔性树脂(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成的片状墨粉提取构件125b。旋转轴125a在墨粉容器121的纵向方向上可转动地被支撑在两侧的侧壁上,并且旋转轴125a的一端穿过侧壁并具有固定到该侧壁上且与驱动装置的驱动齿轮啮合接合的齿轮(未示出)。
墨粉提取构件125b相对于墨粉排放口123的向上转动允许墨粉搅拌构件125同时搅拌和提取存储在墨粉容器121中的墨粉,以将墨粉输送到墨粉排放构件122。
在这种情形下,墨粉提取构件125b在沿墨粉容器121的内壁滑动并且由于其柔性而变形的同时转动以将墨粉供应到墨粉排放构件122的侧面。
墨粉排放构件122和墨粉搅拌构件125之间具有间隔件124。因此,由墨粉搅拌构件125提取的适当量墨粉能够被保持在墨粉排放构件122周围。
墨粉排放构件122将墨粉容器121中的墨粉通过墨粉排放口123供应到显影槽111。如图8中所示,墨粉排放构件122包括旋转轴122b、螺旋叶片122a以及齿轮122c,旋转轴122b的两端在墨粉容器121的纵向方向上可转动地被支撑在两侧的侧壁上,螺旋叶片122a被固定到旋转轴122b的外圆周表面,齿轮122c被固定到旋转轴122b的穿过墨粉容器121侧壁的一端处。齿轮122c与驱动装置的驱动齿轮啮合接合,未示出。
墨粉容器121的墨粉排放口123设置在螺旋叶片122a的与齿轮122c侧相反的一端侧。
墨粉排放构件122的转动允许绕墨粉排放构件122供应的墨粉由螺旋叶片122a向墨粉排放口123输送并且通过墨粉输送管102从墨粉排放口123供应到显影装置2的显影槽111中。
<由显影装置输送显影剂的动作描述>
在成像设备的显影步骤中,如图2、5和6中所示,显影装置2的显影辊114、第一输送件112和第二输送件113分别在图2中所示箭头的方向上转动。
由于这些构件的转动,第一输送件112的螺旋叶片112b在图3和4中所示的箭头X方向上输送在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P中的显影剂。同时,第二输送件113的螺旋叶片113b在图3中所示的箭头Y方向上输送在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Q中的显影剂。
在输送过程中,输送到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P的下游侧的显影剂通过图3中所示的第一连通通道a送到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Q,而输送到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Q的下游侧的显影剂通过第二连通通道b送到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P。
将在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Q中移动的一些显影剂供应到显影辊114。
供应到显影辊114的显影剂通过刮刀片116在显影辊114的外圆周表面上形成具有预定均匀厚度的显影剂层并送到光导鼓3。一些墨粉从显影剂层被供应到光导鼓3。
在使光导鼓3上的静电潜像显影后,留在显影辊114表面上的显影剂脱落到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Q中。
显影剂的墨粉浓度由墨粉浓度检测传感器119检测。因此,当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Q中的墨粉浓度降到预定值时,未使用的和新的墨粉从墨粉供应装置22补充到在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P的下游侧的显影剂中,该下游侧位于第二连通通道b的附近。
因此,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P中具有较低浓度的双组份显影剂将由第二连通通道b附近的新墨粉补充。

Claims (6)

1.一种显影装置,包括:
显影槽,所述显影槽用于容纳双组份显影剂;
间隔件,所述间隔件用于分隔所述显影槽的内部空间;
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和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所述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和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由所述间隔件隔开并平行布置,用于成对地输送和循环所述双组份显影剂;
第一输送件,所述第一输送件以可自由转动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中,用于在一个方向上输送所述双组份显影剂,所述第一输送件包括:
第一旋转轴;
第一螺旋叶片,所述第一螺旋叶片固定到所述第一旋转轴;以及
第一从动齿轮,所述第一从动齿轮设置到所述第一旋转轴的延伸到所述显影槽外的端部;
第二输送件,所述第二输送件以可自由转动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中,用于在一个方向上输送所述双组份显影剂,所述第二输送件包括:
第二旋转轴;
第二螺旋叶片,所述第二螺旋叶片固定到所述第二旋转轴;以及
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二从动齿轮设置到所述第二旋转轴的延伸到所述显影槽外的端部;
第一连通通道,所述第一连通通道用于将所述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中的所述双组份显影剂引导到所述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
第二连通通道,所述第二连通通道用于将所述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中的所述双组份显影剂引导到所述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
显影辊,所述显影辊用于将所述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中的所述双组份显影剂承载和供应到光导鼓;以及
旋转轴弯曲防止带,所述旋转轴弯曲防止带设置成通过施加的张力在所述显影槽外将所述第一旋转轴和所述第二旋转轴包起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输送件和所述第二输送件分别包括固定到所述第一旋转轴的第一带轮和固定到所述第二旋转轴的第二带轮,且所述旋转轴弯曲防止带设置成与所述第一和第二带轮的圆周接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分别设置成邻接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
4.一种包括如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影装置的成像设备。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设备,包括:
光导鼓,所述光导鼓具有外表面,在所述外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
充电器,所述充电器用于为所述光导鼓的所述表面充电;
曝光装置,所述曝光装置用于在所述光导鼓的所述表面上形成所述静电潜像;
墨粉供应装置,所述墨粉供应装置用于将墨粉供应到所述显影装置;
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用于驱动所述显影装置的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
转印装置,所述转印装置用于将由所述显影装置用从所述墨粉供应装置供应的所述墨粉在所述光导鼓的所述表面上形成的墨粉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以及
定影装置,所述定影装置用于将所述所转印的墨粉图像定影在记录介质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驱动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之间以便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
CN201210296861.XA 2011-08-23 2012-08-20 显影装置和成像设备 Active CN1029554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81758A JP5298171B2 (ja) 2011-08-23 2011-08-23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81758 2011-08-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55400A true CN102955400A (zh) 2013-03-06
CN102955400B CN102955400B (zh) 2015-04-15

Family

ID=477439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96861.XA Active CN102955400B (zh) 2011-08-23 2012-08-20 显影装置和成像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744319B2 (zh)
JP (1) JP5298171B2 (zh)
CN (1) CN10295540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61619A (zh) * 2016-07-14 2019-04-19 株式会社理光 粉末容器,处理卡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01274B2 (ja) * 2012-11-22 2015-04-15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7102891B2 (ja) * 2018-04-16 2022-07-20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トナー容器、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トナーキット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184736A1 (en) * 2000-08-31 2002-03-06 Ricoh Company, Lt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therefor
JP2007017526A (ja) * 2005-07-05 2007-01-25 Fuji Xerox Co Ltd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72236A (ja) * 2005-09-08 2007-03-22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63933A (ja) * 2005-12-15 2007-06-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55723A (ja) 2000-03-10 2001-09-21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553243B2 (ja) * 2004-09-09 2010-09-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205031B2 (ja) 2007-10-30 2013-06-05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552732B2 (ja) * 2008-03-31 2014-07-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94687B2 (ja) * 2008-11-18 2012-12-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駆動伝達装置
CN101794102B (zh) * 2009-02-02 2014-08-13 夏普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以及使用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184736A1 (en) * 2000-08-31 2002-03-06 Ricoh Company, Lt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therefor
JP2007017526A (ja) * 2005-07-05 2007-01-25 Fuji Xerox Co Ltd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72236A (ja) * 2005-09-08 2007-03-22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63933A (ja) * 2005-12-15 2007-06-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61619A (zh) * 2016-07-14 2019-04-19 株式会社理光 粉末容器,处理卡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US11054762B2 (en) 2016-07-14 2021-07-06 Ricoh Company, Ltd. Powder contain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9661619B (zh) * 2016-07-14 2021-11-16 株式会社理光 粉末容器,处理卡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298171B2 (ja) 2013-09-25
JP2013044888A (ja) 2013-03-04
US8744319B2 (en) 2014-06-03
US20130051860A1 (en) 2013-02-28
CN102955400B (zh) 2015-04-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93829B (zh) 显影装置以及使用其的成像设备
CN102298292B (zh) 显影剂输送装置以及设有显影剂输送装置的显影装置、调色剂盒和清洁单元
US917645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waste toner conveying device incorporated in same
US10168642B2 (en)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incorporating same
US9753401B2 (en) Powd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JP2014224971A (ja)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642487B2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02645873B (zh) 显影装置和成像设备
CN102629093B (zh) 显影装置和成像设备
CN101943873B (zh) 墨粉盒和使用该墨粉盒的图像形成设备
US889767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955400B (zh) 显影装置和成像设备
US8965252B2 (en)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854773B (zh) 显影装置与成像设备
US8032063B2 (en)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the same
JP6724856B2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055405B2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10895827B2 (en) Developer conveyor having three blades
US9229373B1 (en) Developing device including a developer feeding member having a rotary shaft, a first transport blade for stirring and transporting developer, a blocking portion for blocking the developer, a paddle extending parallel to the rotary shaft, and a second transport blade for transporting the developer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to the first transport blad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erewith
US8995883B2 (en)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
CN102129192B (zh) 显影装置以及包括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US11112730B2 (en) Developing device allowing selection of a stirring/conveying member to be used from a plurality of types of stirring/conveying members with rotary shafts with different shaft-diameter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erewith
JP2014123065A (ja) 粉体収容容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14624976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5536532B2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