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54773B - 显影装置与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影装置与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854773B CN102854773B CN201210180227.XA CN201210180227A CN102854773B CN 102854773 B CN102854773 B CN 102854773B CN 201210180227 A CN201210180227 A CN 201210180227A CN 102854773 B CN102854773 B CN 10285477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eveloper
- passage
- transfer passage
- toner
- upstrea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87—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 G03G15/0891—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for conveying or circulating developer, e.g. augers
- G03G15/0893—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for conveying or circulating developer, e.g. augers in a closed loop within the sump of the developing device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8—Details of powder developing device not concerning the development directly
- G03G2215/0802—Arrangements for agitating or circulating developer material
- G03G2215/0816—Agitator type
- G03G2215/0827—Aug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显影装置与成像设备。一种显影装置,具有: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和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其被构造成输送和循环双组分显影剂;第一输送构件和第二输送构件,每个输送构件均具有用于在一个方向上输送显影剂的螺旋叶片;第一连通通道,该第一连通通道用于将在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中的显影剂引导至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第二连通通道。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包括第二上游侧端部,该第二上游侧端部具有圆锥形状的底部,该圆锥形状具有成圆锥形增大的内径。第二输送构件的螺旋叶片具有第二圆锥螺旋部,该圆锥螺旋部具有沿着第二上游侧端部的底部的内壁表面成圆锥形增大的外径。第二上游侧端部的底部处于比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的底部低的水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影装置与一种成像设备。更特别地,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包括调色剂和磁载体的双组分显影剂的显影装置,以及一种成像设备,诸如静电复印机、激光打印机以及传真机,该成像设备通过电子照相方法利用该显影装置形成图像。
背景技术
在利用电子照相方法的成像设备中,静电潜像被形成在光导鼓(调色剂图像保持器)的表面上,调色剂借助于显影装置被供应至光导鼓以使静电潜像显影,通过显影在光导鼓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诸如纸张片材的片材上,并且调色剂图像借助于热熔器被热熔到片材上。
近年来,对于全色化并且高分辨率化的成像设备,已广泛地使用双组分显影剂(以下可简称为“显影剂”),该显影剂在调色剂充电稳定性方面极好。显影剂包括调色剂和磁载体。调色剂和载体在显影装置中被搅动,以在调色剂与磁载体之间产生摩擦,并且摩擦允许调色剂被合适地充电。
带电的调色剂被供应至显影剂保持器(诸如显影辊)的表面。被供应至显影辊的调色剂通过静电引力被转印到在光导鼓上形成的静电潜像。因此,基于静电潜像的调色剂图像被形成在光导鼓上。
此外,这样的成像设备需要更高的速度以及更小的尺寸。因此,需要快速地进行显影剂充分的充电以及快速地输送显影剂。
为此,作为现今的成像设备,提出了一种包括循环显影装置的成像设备,以便使补充的调色剂瞬间地分散到显影剂中,以给予合适的电荷量。
如在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布No.2001-255723中所公开地,循环显影装置例如在显影剂壳体中具有两个输送通道和两个输送螺旋,在该显影剂壳体中,输送通道允许双组分显影剂被输送并且循环通过,并且输送螺旋分别设置在输送通道中,以同时搅拌并输送双组分显影剂。
显影剂由输送螺旋中的一个输送螺旋(第二输送螺旋)朝一端输送,然后由另一个输送螺旋(第一输送螺旋)朝另一端输送,以在搅拌的作用下循环。第一输送螺旋和第二输送螺旋被构造成具有不同数量的螺旋螺线,以改善显影剂在朝显影辊的方向上的分散性并获得稳定良好的图像质量。
另外,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布No.2009-109741提出一种显影装置,该显影装置在用于容纳显影剂的外壳中包括第一搅拌与输送螺旋、第二搅拌与输送螺旋和显影辊,其中第一搅拌与输送螺旋和第二搅拌与输送螺旋分别具有螺旋叶片和反向螺旋叶片,该反向螺旋叶片具有与螺旋叶片反向移动的相位(螺距),并且反向螺旋叶片被设置在螺旋的在显影剂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端并具有通孔。
在该显影装置中,每个反向螺旋叶片反向地输送显影剂并使显影剂返回通过通孔,以在靠近反向螺旋叶片的显影剂中产生对流,使得有效地搅拌在死空间中的显影剂,并防止显影剂池的产生。
然而,在上述常规的显影装置中,显影剂在一个输送螺旋的下游侧端以直角转动,以朝另一输送螺旋的上游侧端移动。在转动时,一些显影剂未能以直角转动并且未到其他地方去,而停留在下游端侧处。
由于通过输送螺旋的旋转仅在旋转轴线方向上推动显影剂,所以被输送至输送通道的下游侧端的显影剂与未到其他地方去而停留在显影剂罐的外壳的内壁处或正好在反向螺旋叶片前方的显影剂彼此推压,结果,在显影剂上的压力迅速提高。
一旦压力提高,则在下游端侧处的显影剂继续承受通过输送螺旋在旋转轴线方向上的推力(应力),同时在显影剂在旋转轴线方向上的速度分量为零。
也就是说,停留在外壳的内壁处或者正好在反向螺旋叶片前方的显影剂在被压缩的同时将承受剪切力。
结果,作为外部添加剂被包括在调色剂中的调色剂流动改进剂由于由应力和剪切力产生热被埋在调色剂表面中,从而明显降低显影剂的流动性,引起降低的图像密度。
也就是说,当显影剂经受应力时,被埋在调色剂表面中的流动改进剂降低显影剂的流动性,从而阻碍显影剂本身的输送。结果,阻止光导鼓经由显影辊被供应以足量的显影剂,从而导致在记录介质上打印的图像的降低的密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一种显影装置,包括:显影剂罐,所述显影剂罐用于容纳双组分显影剂;分隔件,所述分隔件用于分隔显影剂罐的内部空间;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和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所述第一显影剂输通道与所述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由分隔件分开,并被构造成成对地输送和循环双组分显影剂;第一输送构件和第二输送构件,所述第一输送构件与所述第二输送构件分别以可自由旋转的方式被设置在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与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中,所述第一输送构件和第二输送构件分别具有用于在一个方向上输送双组分显影剂的螺旋叶片;第一连通通道,所述第一连通通道用于将在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中的双组分显影剂引导至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第二连通通道,所述第二连通通道用于将在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中的双组分显影剂引导至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显影辊,所述显影辊用于携载(bear)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中的双组分显影剂并将所述双组分显影剂供应至光导鼓;以及调色剂供应口,所述调色剂供应口用于将新的调色剂供应到显影剂罐中,其中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包括第二中部和第二上游侧端部,该第二上游侧端部具有呈圆锥形状的底部,该呈圆锥形状的底部具有从在第一连通通道的附近的第二中部朝双组分显影剂输送方向的上游侧成圆锥形地增大的内径,第二输送构件的螺旋叶片在第二输送通道的第二上游侧端部中具有第二圆锥螺旋部,该第二圆锥螺旋部具有沿着第二上游侧端部的底部的内壁表面朝双组分显影剂输送方向的上游侧成圆锥形地增大的外径,并且第二上游侧端部的底部在面对第一连通通道的位置处在竖直方向上处于比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的底部低的水平。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的第二上游侧端部的底部在面对第一连通通道的位置处在竖直方向上处于比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的底部低的水平,因此使已被输送至底部处于较高的水平的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的下游侧的显影剂穿过第一连通通道并迅速流入底部处于较低水平的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因此,能够改善显影剂的流动,并且能够减少双组分显影剂的停留并减小第一连通通道周围在双组分显影剂上的应力。
附图说明
图1是图示本发明的成像设备的实施例的总体构造的说明图;
图2是图1所图示的成像设备中的显影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沿图2中的线A-A'的显影装置的剖视图;
图4是沿图2中的线B-B'的显影装置的剖视图;
图5是沿图2中的线C-C'的显影装置的剖视图;
图6是沿图3中的线D-D'的剖视图;
图7是沿图3中的线E-E'的剖视图;
图8是图示在本发明的显影装置中的调色剂供应装置的实施例的构造的示意性剖视图;以及
图9是沿图8中的线F-F'的调色剂供应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显影装置,所述显影装置能够防止被输送和循环的显影剂上的压力的迅速提高,并且能够降低在两个显影剂输送通道的下游侧处的显影剂上的应力;和成像设备,所述成像设备包括显影装置。
在本发明的显影装置中,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具有第一中部和第一下游侧端部,所述第一下游侧端部具有从在第一连通通道的附近的第一中部朝双组分显影剂输送方向的在第一输送构件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的下游侧的下坡。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具有在第一输送构件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在第一连通通道的附近的下坡,因此,已被输送至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的下游侧的双组分显影剂能容易地朝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的第一下游侧端部移动,以防止停留在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的第一下游侧端部处。
在本发明的显影装置中,第一下游侧端部具有从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在与第一输送构件的旋转轴线垂直的方向上朝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的下坡。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第一下游侧端部具有从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朝在第一连通通道的附近的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的下坡,因此,已被输送至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的下游侧的双组分显影剂能容易地朝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移动,以防止停留在第一连通通道处。
在本发明的显影装置中,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包括第一上游侧端部,该第一上游侧端部具有圆锥形状的底部,该圆锥形状具有从在第二连通通道的附近的第一中部朝双组分显影剂输送方向的上游侧成圆锥形地增大的内径,第一输送构件的螺旋叶片具有第一圆锥螺旋部,该第一圆锥螺旋部具有沿着第一上游侧端部的底部的内壁表面朝双组分显影剂输送方向的上游侧成圆锥形地增大的外径,以及第一上游侧端部的底部在面对第二连通通道的位置处在竖直方向上处于比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的底部低的水平。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的第一上游侧端部的底部在面对第二连通通道的位置处在竖直方向上处于比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的底部低的水平,因此导致已被输送至底部处于较高的水平的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的下游侧的显影剂穿过第二连通通道并迅速流入底部处于较低水平的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因此,能够改善显影剂的流动,并且能够减少双组分显影剂的停留,并减小在第二连通通道周围的双组分显影剂上的应力。
在本发明的显影装置中,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包括第二下游侧端部,该第二下游侧端部具有从在第二连通通道的附近的第二中部朝双组分显影剂输送方向的在第二输送构件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的下游侧的下坡。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具有在第二输送构件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在第二连通通道的附近的下坡,因此,已被输送至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的下游侧的双组分显影剂能容易地朝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的第二下游侧端部移动,以防止停留在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的第二下游侧端部处。
在本发明的显影装置中,第二下游侧端部具有从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在与第二输送构件的旋转轴线垂直的方向上朝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的下坡。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第二下游侧端部具有从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朝在第二连通通道的附近的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的下坡,因此已被输送至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的下游侧的显影剂能容易地并且迅速地朝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移动,以防止停留在第二连通通道处。
在本发明的显影装置中,调色剂供应口被设置在第一连通通道的附近,并被设置在第一下游侧端部的在竖直方向上的上部处。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调色剂供应口被设置在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的第一下游侧端部的上部处,因此通过调色剂供应口供应的补充的调色剂在多个步骤中与双组分显影剂混合,也就是说,补充的调色剂与被输送至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的第一下游侧端部的一些双组分显影剂混合,被输送至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的第二上游侧端部,然后与已通过第一连通通道流入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的双组分显影剂混合。因此,能够改善补充的调色剂与双组分显影剂之间的溶混性,并且能够防止在补充的调色剂漂浮在双组分显影剂上的状态下输送双组分显影剂。
本发明是一种成像设备,包括:光导鼓,所述光导鼓具有在其上形成静电潜像的表面;充电器,所述充电器用于给光导鼓的表面充电;曝光装置,所述曝光装置用于在光导鼓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调色剂供应装置,所述调色剂供应装置用于将调色剂供应至显影装置;转印装置,所述转印装置用于将用从调色剂供应装置供应的调色剂通过显影装置在光导鼓的表面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以及定影装置,所述定影装置用于将转印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记录介质上。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成像设备包括具有上述特征的显影装置,因此改善双组分显影剂的流动,以减少双组分显影剂的停留并减小在双组分显影剂上的应力。因此,成像设备能够长时间形成质量稳定的图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显影装置和成像设备的实施例。应指出的是,本发明不局限于实施例。
[成像设备的构造]
图1是图示包括本发明的显影装置的成像设备的实施例的总体构造的说明图。
成像设备100主要包括:显影装置外壳100A,所述显影装置外壳100A容纳在壳体中的多个显影装置2a-2d;热熔器外壳100B,所述热熔器外壳100B容纳在壳体中并位于显影装置外壳100A上方的热熔器(定影装置)12;和分隔件30,所述分隔件30被设置在显影装置外壳100A与热熔器外壳100B之间,以隔离热熔器12的热,从而防止热传递至显影装置侧。
成像设备100根据从外部源传送的图像数据在片材记录介质(记录纸张)上形成多色或单色图像。在图1中,显影装置外壳100A的位于热熔器外壳100B旁边的上表面构成片材出口盘15。
在图1的实施例中,成像设备是作为示例的打印机。替代地,成像设备可以是复印机、传真机或具有这些功能的多功能系统,所述成像设备能同样根据外部传送的图像数据和/或由扫描器从文件扫描的图像数据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多色或单色图像。
[显影装置外壳100A的构造]
如图1所示,显影装置外壳100A包括:四个光导鼓3a、3b、3c和3d;四个充电器(充电装置)5a、5b、5c和5d,所述四个充电器(充电装置)5a、5b、5c和5d用于给各个光导鼓3a至3d的表面充电;曝光单元(曝光装置)1,所述曝光单元(曝光装置)1用于在各个光导鼓3a至3d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四个显影装置2a、2b、2c和2d,所述四个显影装置2a、2b、2c和2d用于单独地包含黑色、青色、品红色和黄色的调色剂并使各个光导鼓3a至3d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以形成调色剂图像;四个清洁器单元4a、4b、4c和4d,所述四个清洁器单元4a、4b、4c和4d用于在显影和图像转印之后去除留在各个光导鼓3a至3d的表面上的残余调色剂;四个调色剂供应装置22a、22b、22c和22d,所述四个调色剂供应装置22a、22b、22c和22d用于将四种颜色的调色剂单独地供应至各个显影装置2a至2d;中间转印带单元(转印装置)8,所述中间转印带单元(转印装置)8用于将在各个光导鼓3a至3d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和中间转印带清洁单元9。
附图标记a表示用于黑色成像的构件,附图标记b表示用于青色成像的构件,附图标记c表示用于品红色成像的构件,和附图标记d表示用于黄色成像的构件。
在成像设备100中,分别基于黑色(K)、青色(C)、品红色(M)和黄色(Y)的彩色组分的图像数据在光导鼓3a、3b、3c和3d的表面上选择性地形成黑色调色剂图像、青色调色剂图像、品红色调色剂图像和黄色调色剂图像。形成的调色剂图像在中间转印带单元8上彼此叠置,以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单色图像。
在下文中,与各个颜色对应的光导鼓3a至3d将用附图标记3共同地描述成具有相同的构造。同样地,在以下的说明中,显影装置将由附图标记2表示,充电器将由附图标记5表示,清洁器单元将由附图标记4表示,和调色剂供应装置将由附图标记22表示。
稍后将描述构成本发明的特征构造的显影装置。
光导鼓3包括导电基体和在基体的表面上形成的光导层,并且光导鼓3是通过充电和曝光形成潜像的圆柱形构件。光导鼓3具有响应于对光的暴露的导电特性,并且在光导鼓3的表面上形成称作静电潜像的电像。光导鼓3由未示出的驱动装置支撑,使得光导鼓3能绕光导鼓3的轴线旋转。
在光导鼓3的下方设置用于以不同的颜色形成图像的四个显影装置。
清洁器单元4在显影和图像转印过程之后去除并收集留在光导鼓3的表面上的调色剂。
充电器5用于以预定的电位给光导鼓3的表面均匀地充电。作为充电器5,除图1所示的接触辊型充电器以外,可使用接触电刷型充电器、非接触型充电器等。
曝光单元1根据图像数据从充电器5和显影装置2的下方向带电的光导鼓3的表面施加光,以进行曝光,从而根据图像数据在光导鼓3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曝光单元1是包括激光辐射部和反射镜的激光扫描单元(LSU)。替代地,可使用其中发光元件布置成阵列的EL(电致发光)或LED写头,曝光单元1被设置在显影装置2的下方。
中间转印带单元8包括:中间转印辊6a、6b、6c和6d(在下文中,共同地用附图标记6描述);中间转印带7;中间转印带驱动辊71;中间转印带从动辊72;和未示出的中间转印带张紧机构。
中间转印带6、中间转印带驱动辊71、中间转印带从动辊72和中间转印带张紧机构允许中间转印带7在张紧条件下横跨,并允许驱动中间转印带7,以在图1中的箭头B的方向上旋转。
中间转印辊6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在中间转印带单元8中的中间转印带张紧机构的中间转印辊附接部处。转印偏压被施加在中间转印辊6上,以便将调色剂图像从光导鼓3转印到中间转印带7上。
中间转印带7被设置成与每个光导鼓3接触。在光导鼓3上形成的各个彩色成分的调色剂图像被顺序转印至中间转印带7并在中间转印带7上叠置,以形成彩色的调色剂图像(多色的调色剂图像)。例如,中间转印带7通过利用具有近似100μm至150μm的厚度的膜被形成为环形带形式。
调色剂图像借助于与中间转印带7的内表面接触的中间转印辊6从光导鼓3被转印至中间转印带7。向中间转印辊6施加具有高压(具有与调色剂的电荷极性(-)相反的极性(+)的高压)的转印偏压,以便转印调色剂图像。
中间转印辊6形成有作为基部的具有例如8mm至10mm的直径的金属(例如不锈钢)轴,并且中间转印辊6的表面用具有导电性的弹性材料(例如EPDM或聚氨酯泡沫)覆盖。导电弹性材料使中间转印辊6能够向中间转印带7均匀地施加高压。在本实施例中,使用辊型转印电极(中间转印辊6)。替代地,可使用刷型转印电极等。
如上所述,单独地用与各个彩色成分对应的调色剂使在光导鼓3上的静电潜像可见,以成为调色剂图像。调色剂图像被叠置在中间转印带7上。被叠置的调色剂图像通过中间转印带7的旋转被移动至中间转印带7与已被输送至接触位置的纸张片材之间的接触位置(转印部),并通过设置在该位置处的转印辊11被转印到纸张片材上。在此,在中间转印带7与转印辊11以预定的辊隙(nip)彼此压靠的同时,向转印辊11施加电压,用于将调色剂图像转印至纸张。该电压是具有与调色剂的电荷极性(-)相反的极性(+)的高压。
为了稳定地获得辊隙,转印辊11与中间转印带驱动辊71中的一个由诸如金属的硬质材料形成,并且另一个由柔性材料形成,诸如具有弹性辊的情形(例如弹性橡胶辊或可成形的树脂辊)。
由于中间转印带7与光导鼓3之间的接触而粘附至中间转印带7的调色剂以及在调色剂图像从中间转印带7到纸张片材的转印时未被转印并且残留在中间转印带7上的调色剂在后面的过程中引起调色剂的混色。因此,这样的调色剂被中间转印带清洁单元9去除并收集。
中间转印带清洁单元9包括与中间转印带7接触的清洁刮片(清洁构件)。由中间转印带从动辊72从背侧支撑中间转印带7与清洁刮片的接触部。
显影装置外壳100A还包括:片材供给盘10,所述片材供给盘10被设置在显影装置外壳100A的最下面的部分中,用于储存多个记录介质;手动片材供给盘20,所述手动片材供给盘20被设置在显影装置外壳100A的一个侧表面上,用于接纳不规则尺寸的记录介质;和片材输送通道S,通过所述片材输送通道S,记录介质从片材供给盘10或手动片材供给盘20被输送至中间转印带单元(转印装置)8。
片材输送通道S经由转印部和热熔器单元12将来自片材供给盘10的片材和来自手动片材供给盘20的记录介质引导至片材出口盘15。转印部位于中间转印带驱动辊71与转印辊11之间。
此外,沿着片材输送通道S设置拾取辊16a和16b、输送辊25a至25f、对准辊14、转印部(转印辊11)和热熔器单元12。
输送辊25a至25f是沿着片材输送通道S设置的小尺寸辊,以便于和协助片材输送。拾取辊16a是设置在片材供给盘10的端部处的拉入辊,用于一张接一张地将片材从片材供给盘10供给至片材输送通道S。拾取辊16b是设置在手动片材供给盘20的附近的拉入辊,用于一张接一张地将片材从手动片材供给盘20供给至片材输送通道S。对准辊14用于临时地保持被输送通过片材输送通道S的场所,并且以中间转印带7上的调色剂图像的前端与片材的前端重合的适时方式将片材输送至转印部。
[热熔器外壳100B的构造]
如图1所示,被容纳在热熔器外壳100B中的热熔器(定影装置)12包括:热辊81和压力辊82,所述热辊81与所述压力辊82在将已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介质保持在热辊81与压力辊82之间的同时在彼此相反的方向上旋转;输送辊25b;和片材排出辊25c。
热辊81由未示出的控制器控制,以处于预定的熔融温度。控制器基于来自未示出的温度检测器的检测信号控制热辊81的温度。
已达到熔融温度的热辊81和压力辊82压在记录介质上,以使调色剂熔化,从而使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图像熔融。
其上熔融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介质由输送辊25b和25c输送至片材输送通道S的反转片材排出通道,并以反转的方式(即以调色剂图像面向下的方式)被排出到片材出口盘15上。
[显影装置2的构造]
图2是图示在图1中所图示的显影装置2的实施例的剖视图。图3是沿图2中的线A-A'的剖视图;图4是沿图2中的线B-B'的剖视图;图5是沿图2中的线C-C'的剖视图;图6是沿图3中的线D-D'的剖视图;并且图7是沿图3中的线E-E'的剖视图。在这些附图中,未示出储存在显影剂罐111中的显影剂。
在显影剂罐111中,显影装置2具有被设置成与光导鼓3对置的显影辊115。显影装置2借助于显影辊115将调色剂供应至光导鼓3的表面,以使在光导鼓3的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使其可见)。
如图2所示,显影装置2包括显影剂罐111、用于将双组分显影剂供应至光导鼓3的显影辊115、分隔件117、显影剂输送构件(112和113)、刮刀116和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119。
显影剂罐111储存包括调色剂和磁载体的显影剂(双组分显影剂)。
在显影剂罐111中,显影辊115、第一输送构件112、第二输送构件113、刮刀116和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119布置在如图2所示的位置处。
被包括在可用于本发明的显影剂中的载体是具有磁性的磁载体,例如铁氧体载体。
<显影剂罐的内部构造>
在图2中,显影剂罐111的内部空间由在与显影辊115的轴向方向平行的方向(与图2的页面的表面垂直的方向)上伸长的分隔件117分成在水平方向上并排的两个腔室。在两个腔室中,右腔室是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P,并且左腔室是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Q。
这两个输送通道(P和Q)成对地输送和循环双组分显影剂。
如图2所示,在分隔件117中包括导光通道118,所述导光通道118用于将从曝光装置1发射的光E引导至光导鼓的表面。导光通道118是在竖直方向上穿透分隔件117的内部的中空空间。
光E从作为导光通道118的中空空间的下端进入,在中空空间中直线向上,然后被施加于光导鼓3的表面。
如图1所示,图2中的光E发自曝光单元1,以便被曝光单元1的镜子向上反射,并通过显影装置2的导光通道118被施加于光导鼓3。
如图2所示,导光通道118是在竖直方向上穿透分隔件117的内部的空间。优选地,如图3所示,空间同样在与第一输送构件112和第二输送构件113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图3的页面的表面的较长的方向)上伸长。
另外,如图3所示,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P与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Q是在相反方向上输送显影剂的并排的狭长通道,并具有第一连通通道a和第二连通通道b,所述第一连通通道a用于将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P中的下游侧(图3中的左端)处的双组分显影剂引导至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Q,所述第二连通通道b用于将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Q中的下游侧(图3中的右端)处的双组分显影剂引导至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P。
<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的说明>
如图3和4所示,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P具有三个部分:中部P1、上游侧端部P2和下游侧端部P3。上游侧端部P2与上述第一上游侧端部对应,并且下游侧端部P3与上述第一下游侧端部对应。
中部P1是底部具有如图2所示的半圆形截面的半圆柱形。中部P1如图3所示具有几乎与分隔件117相同的长度。
中部P1包含第一输送构件112,所述第一输送构件112的内壁与分隔件117以预定的间隙分开。图2示出中部P1的截面。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P与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Q在中部P1中被分隔件117完全分开,并且两个输送通道(P和Q)的底部在竖直方向上处于相同的水平。
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P的上游侧端部P2在图3中的右端处的区域中,被形成在面对第二连通通道b的位置处。中部P1设有在恒定的高度处的分隔件117,以完全分开两个输送通道(P和Q),然而,上游侧端部P2不设有分隔件117,以允许显影剂从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Q朝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P移动。
如图3和4所示,上游侧端部P2形成为圆锥形状,所述圆锥形状具有从中部P1的在第二连通通道b的附近的右端朝显影剂罐111的右侧壁111a(双组分显影剂输送方向的上游侧)成圆锥形地增大的内径。
也就是说,上游侧端部P2是呈圆锥形状的空间,该呈圆锥形状的空间朝显影剂罐111的右侧壁111a展开,并如图4所示具有在竖直方向上向下倾斜的底部。例如,上游侧端部P2的在右侧壁111a的附近的底部处于比中部P1的底部低长度L的水平。例如,长度L近似为15mm。
在上游侧端部P2中,如稍后所描述地,第一输送构件112的螺旋叶片具有圆锥螺旋部112bb,所述圆锥螺旋部112bb具有沿着上游侧端部P2的底部的内壁表面逐渐增大的外径。
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P的下游侧端部P3在图3中的左端处的区域中,被形成在面对第一连通通道a的位置处。下游侧端部P3未设有分隔件117,以允许显影剂从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P朝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Q移动。
如图3所示,下游侧端部P3呈圆锥形状,所述圆锥形状除在竖直方向上的底部以外、具有从中部P1的左端朝显影剂罐111的左侧壁成圆锥形地减小的内径。
如图4所示,下游侧端部P3在竖直方向上的底部具有从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P的中部P1的在第一连通通道a附近的左端朝显影剂罐111的在第一输送构件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的左侧壁(双组分显影剂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下坡。
也就是说,底部呈在竖直方向上向下倾斜的形状,并且底部在显影剂罐111的左侧壁附近处于比中部P1的底部低长度H的水平。例如,长度H近似为5mm。
如图6所示,下游侧端部P3在面对第一连通通道a的位置处具有从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P在与第一输送构件的旋转轴线垂直的方向上朝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Q的下坡。
因此,如图6所示,在面对第一连通通道a的位置处,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Q的上游侧端部Q2在竖直方向上的底部被构造成处于比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P的下游侧端部P3在竖直方向上的底部低的水平。
由于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Q的上游侧端部Q2的底部如上所述处于在竖直方向上比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P的下游侧端部P3的底部低的水平,所以显影剂能从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P通过第一连通通道a平稳地流入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Q。因此,显影剂在第一连通通道a附近的平稳流动允许减少双组分显影剂的停留和在双组分显影剂上的应力。
在具有下坡的情况下,下游侧端部P3不需要第一输送构件112的用于推动双组分显影剂的叶片。
此外,由于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P的下游侧端部P3具有朝显影剂罐的在第一输送构件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的左侧壁的下坡,所以已被输送至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P的下游侧端部P3的双组分显影剂能容易地朝显影剂罐的左侧壁移动,以防止停留在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P的下游侧端部P3处。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显影装置在第一连通通道a的附近具有以下特征构造。
(1)上游侧端部Q2的底部处于比下游侧端部P3的底部低的水平。
(2)下游侧端部P3具有朝显影罐的在第一输送构件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的侧壁的下坡。
(3)下游侧端部P3具有从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P在与第一输送构件的旋转轴线垂直的方向上朝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Q的下坡。
特征构造允许双组分显影剂的流动的改善、在第一连通通道a的附近的显影剂的停留的减少和在所述显影剂上的应力的减小,所述第一连通通道a为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的下游侧。
<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的说明>
如图3和5所示,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Q具有三个部分:中部Q1、上游侧端部Q2和下游侧端部Q3。上游侧端部Q2与上述第二上游侧端部对应,并且下游侧端部Q3与上述第二下游侧端部对应。
中部Q1是底部具有如图2所示的半圆形截面的半圆柱形。中部Q1如图3所示具有几乎与分隔件117相同的长度。
中部Q1包含第二输送构件113,所述第二输送构件113的内壁与分隔件117以预定的间隙分开。图5图示中部Q1的截面。
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Q的上游侧端部Q2在图3中的左端处的区域中,被形成在面对第一连通通道a的位置处。用于上游侧端部Q2与下游侧端部P3之间的边界的分隔件117具有比如上所述用于中部Q1的分隔件117低的高度。
如图3和5所示,上游侧端部Q2形成为圆锥形状,所述圆锥形状具有从中部Q1的在第一连通通道a的附近的左端朝显影剂罐111的左侧壁(双组分显影剂输送方向的上游侧)成圆锥形地增大的内径。
也就是说,上游侧端部Q2具有与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P的上游侧端部P2相同的形状。
如图5所示,上游侧端部Q2是呈圆锥形状的空间,该呈圆锥形状的空间朝显影剂罐111的左侧壁展开,并具有在竖直方向上向下倾斜的底部。例如,像在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P的上游侧端部P2的情况下一样,在左侧壁的附近的底部处于比中部Q1的底部低长度L(=近似15mm)的水平。
在上游侧端部Q2中,第二输送构件113的螺旋叶片具有圆锥螺旋部113bb,所述圆锥螺旋部113bb具有沿着上游侧端部Q2的底部的内壁表面逐渐增大的外径。
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Q的下游侧端部Q3在图3中的右端处的区域中,被形成在面对第二连通通道b的位置处。像在上述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P的下游侧端部P3的情况下一样,用于下游侧端部Q2的分隔件117具有比用于中部Q1的分隔件117低的高度。
如图3所示,下游侧端部Q3呈圆锥形状,所述圆锥形状除在竖直方向上的底部以外、具有从中部Q1的右端朝显影剂罐111的右侧壁111a成圆锥形地减小的内径。
如图5所示,下游侧端部Q3在竖直方向上的底部具有从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Q的中部Q1的在第二连通通道b附近的右端朝显影剂罐111的在第二输送构件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的右侧壁(双组分显影剂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下坡。也就是说,底部呈在竖直方向上向下倾斜的形状,并且底部在显影剂罐的右侧壁附近处于比中部Q1的底部低长度H(=近似5mm)的水平。
由于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Q的下游侧端部Q3具有朝显影剂罐的在第二输送构件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的右侧壁的下坡,所以已被输送至下游侧端部Q3的双组分显影剂能容易地朝显影剂罐的右侧壁移动,以防止停留在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Q的下游侧处。
如图7所示,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Q的下游侧端部Q3具有从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Q在与第二输送构件的旋转轴线垂直的方向上朝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P的下坡。
因此,如图7所示在面对第二连通通道b的位置处,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P的上游侧端部P2在竖直方向上的底部被构造成处于在竖直方向上比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Q的下游侧端部Q3的底部低的水平。
由于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P的上游侧端部P2的底部如上所述处于在竖直方向上比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Q的下游侧端部Q3的底部低的水平,所以显影剂能从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Q通过第二连通通道b平稳地流入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P。
在具有下坡的情况下,下游侧端部Q3不需要第二输送构件113的用于推动双组分显影剂的叶片。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显影装置在第二连通通道b的附近具有以下特征构造。
(1)上游侧端部P2的底部处于比下游侧端部Q3的底部低的水平。
(2)下游侧端部Q3具有朝显影罐的在第二输送构件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的侧壁的下坡。
(3)下游侧端部Q3具有从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Q在与第二输送构件的旋转轴线垂直的方向上朝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P的下坡。
特征构造允许双组分显影剂的流动的改善、在第二连通通道b的附近的显影剂的停留的减少和在所述显影剂上的应力的减小,所述第二连通通道b为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的下游侧。
另外,如图6所示,从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P的下游侧端部P3的底部朝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Q的上游侧端部Q2的底部的下坡可以被设置在第一连通通道a的附近,并且第一显影剂最高点117a可以被设置在两个输送通道(P3与Q2)之间的边界处,以致不阻碍显影剂在下坡的方向上的流动。因此,防止在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Q中的双组分显影剂向后流入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P,以获得双组分显影剂有效的输送。
此外,如图7所示,从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Q的下游侧端部Q3的底部朝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P的上游侧端部P2的底部的下坡可以被设置在第二连通通道b的附近,并且第二显影剂最高点117b可以被设置在两个输送通道(Q3与P2)之间的边界处,以致不阻碍显影剂在下坡的方向上的流动。因此,防止在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P中的双组分显影剂向后流入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Q,以获得双组分显影剂有效的输送。
<第一输送构件的说明>
如图3所示,第一输送构件112包括第一旋转轴线112a和第一螺旋输送叶片112b,第一螺旋输送叶片112b被固定至第一旋转轴线112a以一体地旋转。第一输送构件112还包括在旋转轴线112a的一端处的第一齿轮112c,所述旋转轴线112a在显影剂罐111的纵向方向的一侧上穿透侧壁111a。
如图4所示,第一输送叶片112b具有第一螺旋叶片部112ba和第一圆锥螺旋部112bb,所述第一螺旋叶片部112ba具有恒定的外径,所述第一圆锥螺旋部112bb具有从中部P1朝图4的右端(双组分显影剂输送方向的上游侧)成圆锥形地增大的外径。
第一圆锥螺旋部112bb具有外径沿着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P的上游侧端部P2的底部的内壁表面逐渐增大的螺旋叶片,以便与内壁表面恒定地分开预定的间隙。
当第一输送构件112经由第一齿轮112c由驱动装置(例如马达)驱动以在箭头J(见图2)的方向上旋转时,如图3所示在箭头X的方向上输送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P中的双组分显影剂。
<第二输送构件的说明>
如图3所示,第二输送构件113包括第二旋转轴线113a和第二螺旋输送叶片113b,第二螺旋输送叶片113b被固定至第二旋转轴线113a以一体地旋转。第二输送构件113还包括在旋转轴线113a的一端处的第二齿轮113c,所述旋转轴线113a在显影剂罐111的纵向方向的一侧上穿透侧壁111a。
如图5所示,第二输送叶片113b具有第二螺旋叶片部113ba和第二圆锥螺旋部113bb,所述第二螺旋叶片部113ba具有恒定的外径,所述第二圆锥螺旋部113bb具有从中部Q1朝图5的左端(双组分显影剂输送方向的上游侧)成圆锥形地增大的外径。
第二圆锥螺旋部113bb具有外径沿着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Q的上游侧端部Q2的底部的内壁表面逐渐增大的螺旋叶片,以便与内壁表面恒定地分开预定的间隙。
当第二输送构件113经由第二齿轮113c由驱动装置(例如马达)驱动以在箭头K(见图2)的方向上旋转时,如图3所示在箭头Y的方向上输送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Q中的双组分显影剂。
<显影辊>
如图2所示,显影剂罐111具有在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P的上部处的开口。在开口中,显影辊115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以在显影辊115与光导鼓3之间具有预定的显影辊隙部。
显影辊115是由未示出的驱动装置驱动的磁性辊,以绕显影辊115的轴线在箭头M的方向上旋转,用于携载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P中的双组分显影剂并将所述双组分显影剂供应至在箭头N的方向上旋转的光导鼓3。
从未示出的电源施加显影偏置电压,以使调色剂粘附至在光导鼓3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来使图像显影。
<刮刀>
如图2所示,刮刀116是与显影辊115的轴向方向平行延伸的矩形板状构件。刮刀116在保持该刮刀116的端部116a与显影辊115的表面之间的预定间隙的同时被固定至显影剂罐111。刮刀116的材料的示例包括不锈钢、铝和合成树脂。
<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
如图2所示,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119在竖直方向上被设置在第一输送构件112的下方,并且被设置在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P的中部P1中的位置处。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119被附接至显影剂罐111的形成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P的壁表面,并设置成使得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119的感测表面在该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119与在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P中的显影剂接触的位置处暴露在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P的内部。
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119电连接至未示出的调色剂浓度控制单元。
调色剂浓度控制单元根据由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119检测的调色剂浓度测量值施加控制,使得驱动调色剂供应装置22的调色剂排出构件122以旋转并将调色剂从调色剂排出口123供应到显影装置2的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P中,在图8中图示的调色剂供应装置22的调色剂排出构件122将在稍后描述。
当调色剂浓度控制单元确定由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119检测的调色剂浓度测量值低于预定值时,控制信号被传递到以旋转的方式驱动调色剂排出构件122的驱动装置,来使调色剂排出构件122旋转。
在此可使用的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119的示例包括一般的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诸如透射光检测传感器、反射光检测传感器和磁导率检测传感器。尤其地,磁导率检测传感器就灵敏度而言是优选的。
磁导率检测传感器(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119)连接至未示出的电源。
电源向磁导率检测传感器施加驱动电压,以驱动磁导率检测传感器。电源还向磁导率检测传感器施加控制电压,以向调色剂浓度控制单元输出调色剂浓度检测结果。由调色剂浓度控制单元控制从电源到磁导率检测传感器的电压施加。
磁导率检测传感器响应于控制电压的施加输出作为输出电压值的调色剂浓度检测结果。由于磁导率检测传感器在输出电压的中值附近基本上具有良好的灵敏度,所以施加能提供在这样的值周围的输出电压的控制电压。
该类型的磁导率检测传感器在市场上可买得到,并且该类型的磁导率检测传感器的示例包括由TDK公司提供的名称为TS-L、TS-A和TS-K的产品。
<调色剂供应口>
如图3所示,用于将新的调色剂供应至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P的调色剂供应口150被设置在第一连通通道的附近,并且被设置在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P的下游侧端部P3(图3的左端)的在竖直方向上的上部处。调色剂供应口150相对于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119被设置在双组分显影剂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处,并且在第一连通通道a的附近被设置在下游侧端部P3的在竖直方向上的上部处。
根据该构造,对于其中调色剂已被消耗并且已检测调色剂浓度的显影剂,能够根据检测的浓度以合适的量供应新的调色剂。
通过调色剂供应口150供应的新的调色剂与被输送至下游侧端部P3中的调色剂供应口的正下方的一些双组分显影剂混合,然后被输送至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的上游侧端部Q2。
其后,新的调色剂进一步与未到达显影剂罐的左侧壁并且已通过第一连通通道a流入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Q的双组分显影剂混合。
也就是说,供应的新的调色剂将以至少两个步骤与双组分显影剂混合。因此,能够改善补充的调色剂与双组分显影剂之间的溶混性,并且能够防止在补充的调色剂漂浮在双组分显影剂上的状态下输送双组分显影剂。
如图3和6所示,调色剂供应口150连接至调色剂输送管102用于引导补充的调色剂,稍后将描述在图8和9中图示的调色剂输送管102。
[调色剂供应装置的构造]
图8是图示在本发明的显影装置中的调色剂供应装置的实施例的示意性剖视图。图9是调色剂供应装置的剖视图,图示沿图8中的线F-F'截取的在调色剂排出口周围的部分。
如图8和9所示,调色剂供应装置22包括具有调色剂排出口123的调色剂容器121、调色剂搅拌构件125和调色剂排出构件122,并将未使用的调色剂容纳在该调色剂供应装置22中。
如图1所示,调色剂供应装置22被设置在显影装置2的显影剂罐111的上方,并且调色剂排出口123与显影装置2的调色剂供应口150(见图3)经由调色剂输送管102连接。调色剂容器121为具有内部空间的大体半圆柱容器构件,并且调色剂排出口123在半圆柱部的周向方向上被设置在侧向位置处。
调色剂搅拌构件125以可旋转的方式被设置在调色剂容器121的半圆柱部中的大体中心位置处,并且调色剂排出构件122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在调色剂排出口123的上方并靠近调色剂排出口123设置。
调色剂搅拌构件125是绕旋转轴线125a旋转的板状构件,并且调色剂搅拌构件125在离开旋转轴线125a的前端处具有由柔性树脂(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成的片状调色剂提取构件125b。旋转轴线125a以可旋转的方式被支撑在调色剂容器121的纵向方向上的两侧上的侧壁上,并且旋转轴线125a的一端穿透侧壁并具有固定至该旋转轴线125a并且与未示出的驱动装置的驱动齿轮啮合的齿轮。
调色剂提取构件125b相对于调色剂排出口123的向上旋转允许调色剂搅拌构件125同时搅拌和提取储存在调色剂容器121中的调色剂,以将调色剂输送至调色剂排出构件122。
在该情形下,调色剂提取构件125b旋转,以在调色剂沿着调色剂容器121的内壁滑动并且由于该调色剂提取构件125b的柔性而变形的同时将调色剂供应至调色剂排出构件122的一侧。
在调色剂排出构件122与调色剂搅拌构件125之间具有分隔件124。因此,能将被调色剂搅拌构件125提取的合适的量的调色剂保持在调色剂排出构件122周围。
调色剂排出构件122通过调色剂排出口123将调色剂容器121中的调色剂供应至显影剂罐111。如图9所示,调色剂排出构件122包括:旋转轴线122b,所述旋转轴线122b的两端以可旋转的方式被支撑在调色剂容器121的纵向方向上的两侧上的侧壁上;螺旋叶片122a,所述螺旋叶片122a被固定至旋转轴线122b的外周表面;和齿轮122c,所述齿轮122c在穿透调色剂容器121的侧壁的一端处被固定至旋转轴线122b。齿轮122c与未示出的驱动装置的驱动齿轮啮合。
调色剂容器121的调色剂排出口123被设置在螺旋叶片122a的与齿轮122c的一侧相反的一个端侧处。
调色剂排出构件122的旋转允许由螺旋叶片122a朝调色剂排出口123输送被供应至调色剂排出构件122周围的调色剂,并通过调色剂输送管102将所述调色剂从调色剂排出口123供应到显影装置2的显影剂罐11中。
<用于由显影装置输送显影剂的动作的说明>
在使用成像设备的显影步骤中,如图2至7所示,显影装置2的显影辊115、第一输送构件112和第二输送构件113分别在图2中的箭头M、J和K的方向上旋转。
由于这些构件的旋转,第一输送构件112的第一输送叶片112b在图3中的箭头X的方向上输送在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P中存在的显影剂。同时,第二输送构件113在图3中的箭头Y的方向上输送在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Q中的显影剂。
在输送期间,被输送至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P的下游侧的显影剂通过图3所示的第一连通通道a被发送至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Q,并且被输送至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Q的下游侧的显影剂通过第二连通通道b被发送至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P。
在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P中移动的一些显影剂被供应至显影辊115。被供应至显影辊115的显影剂在显影辊115的外周表面上形成为具有预定的均匀厚度的显影剂层,并由刮刀116发送至光导鼓3。一些调色剂从显影剂层被供应至光导鼓3。
在使光导鼓3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之后,留在显影辊115的表面上的显影剂滑落到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P中。
由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119检测显影剂的调色剂浓度。因此,当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P中的调色剂浓度下降至预定值时,将未使用的、新的调色剂从调色剂供应装置22供应到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中的显影剂上。
因此,在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中具有降低的调色剂浓度的双组分显影剂在第一连通通道a的附近将被供应以新的调色剂。
尤其地,在具有在竖直方向上从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P的下游侧端部朝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Q的上游侧端部向下倾斜的斜坡的情况下,本发明能在第一连通通道a的附近朝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Q平稳地输送双组分显影剂。由于如此改善双组分显影剂的流动,所以能够减少双组分显影剂的停留,并减小第一连通通道周围在双组分显影剂上的应力。
在两个输送通道之间具有在竖直方向上同样倾斜的另一个斜坡的情况下,本发明能平稳地输送双组分显影剂,并减少双组分显影剂的停留,并减小在第二连通通道b附近在双组分显影剂上的应力。
根据本发明,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的第二上游侧端部的底部在面对第一连通通道的位置处在竖直方向上处于比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的的底部低的水平,因此使已被输送至底部处于较高的水平的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的下游侧的显影剂穿过第一连通通道并迅速流入底部处于较低水平的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因此,能够改善显影剂的流动,并且能够减少双组分显影剂的停留,并减小第一连通通道周围在双组分显影剂上的应力。
Claims (6)
1.一种显影装置,包括:
显影剂罐,所述显影剂罐用于容纳双组分显影剂;
分隔件,所述分隔件用于分隔所述显影剂罐的内部空间;
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和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所述第一显影剂输通道与所述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由所述分隔件分开,并被构造成成对地输送和循环所述双组分显影剂;
第一输送构件和第二输送构件,所述第一输送构件与所述第二输送构件分别以可自由旋转的方式被设置在所述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与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中,所述第一输送构件和第二输送构件分别具有用于在一个方向上输送所述双组分显影剂的螺旋叶片;
第一连通通道,所述第一连通通道用于将所述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中的所述双组分显影剂引导至所述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
第二连通通道,所述第二连通通道用于将所述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中的所述双组分显影剂引导至所述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
显影辊,所述显影辊用于携载所述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中的所述双组分显影剂并将所述双组分显影剂供应至光导鼓;以及
调色剂供应口,所述调色剂供应口用于将新的调色剂供应到所述显影剂罐中,其中
所述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包括第二中部和第二上游侧端部,所述第二上游侧端部具有呈圆锥形状的底部,所述呈圆锥形状的底部具有从在所述第一连通通道附近的所述第二中部朝所述双组分显影剂输送方向的上游侧成圆锥形地增大的内径,
所述第二输送构件的所述螺旋叶片在所述第二输送通道的所述第二上游侧端部中具有第二圆锥螺旋部,所述第二圆锥螺旋部具有沿着所述第二上游侧端部的所述底部的内壁表面朝所述双组分显影剂输送方向的上游侧成圆锥形地增大的外径,
所述第二上游侧端部的所述底部在面对所述第一连通通道的位置处在竖直方向上处于比所述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的底部低的水平,并且
所述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具有第一中部和第一下游侧端部,所述第一下游侧端部在所述第一输送构件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具有从在所述第一连通通道附近的所述第一中部朝所述双组分显影剂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下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所述第一下游侧端部在与所述第一输送构件的所述旋转轴线垂直的方向上具有从所述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朝所述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的下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包括第一上游侧端部,所述第一上游侧端部具有呈圆锥形状的底部,所述呈圆锥形状的底部具有从在所述第二连通通道附近的所述第一中部朝所述双组分显影剂输送方向的上游侧成圆锥形地增大的内径,
所述第一输送构件的所述螺旋叶片具有第一圆锥螺旋部,所述第一圆锥螺旋部具有沿着所述第一上游侧端部的底部的内壁表面朝所述双组分显影剂输送方向的上游侧成圆锥形地增大的外径,
所述第一上游侧端部的所述底部在面对所述第二连通通道的位置处在竖直方向上处于比所述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的底部低的水平,并且
所述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包括第二下游侧端部,所述第二下游侧端部在所述第二输送构件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具有从在所述第二连通通道附近的所述第二中部朝所述双组分显影剂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下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所述第二下游侧端部在与所述第二输送构件的所述旋转轴线垂直的方向上具有从所述第二显影剂输送通道朝所述第一显影剂输送通道的下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所述调色剂供应口设置在所述第一连通通道的附近,并且设置在所述第一下游侧端部的在竖直方向上的上部处。
6.一种成像设备,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显影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1141933A JP5433637B2 (ja) | 2011-06-27 | 2011-06-27 |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1-141933 | 2011-06-27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854773A CN102854773A (zh) | 2013-01-02 |
CN102854773B true CN102854773B (zh) | 2014-12-17 |
Family
ID=473619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180227.XA Active CN102854773B (zh) | 2011-06-27 | 2012-06-01 | 显影装置与成像设备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731443B2 (zh) |
JP (1) | JP5433637B2 (zh) |
CN (1) | CN10285477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945659B2 (ja) * | 2010-05-18 | 2012-06-06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3231799A (ja) * | 2012-04-27 | 2013-11-14 | Canon Inc | 現像装置 |
JP6248733B2 (ja) * | 2014-03-20 | 2017-12-20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US11300901B2 (en) | 2019-11-15 | 2022-04-12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Toner conveying apparatus having orthogonal toner conveying path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4125661A (ja) * | 1990-09-18 | 1992-04-27 | Fujitsu Ltd | 電子写真装置の現像剤撹拌装置 |
JPH08220887A (ja) * | 1995-02-13 | 1996-08-30 | Minolta Co Ltd | 現像装置 |
JP2003005519A (ja) * | 2001-06-22 | 2003-01-08 | Ricoh Co Ltd |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7304450A (ja) * | 2006-05-15 | 2007-11-22 | Murata Mach Ltd | 現像装置 |
JP2009058597A (ja) * | 2007-08-30 | 2009-03-19 | Ricoh Co Ltd |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CN101515147A (zh) * | 2008-02-21 | 2009-08-26 |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 显影装置及成像设备 |
JP2010164691A (ja) * | 2009-01-14 | 2010-07-29 | Sharp Corp | 現像装置とこれを用いる画像形成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255723A (ja) | 2000-03-10 | 2001-09-21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7310098A (ja) | 2006-05-17 | 2007-11-29 | Murata Mach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138855B2 (ja) | 2007-09-07 | 2008-08-27 |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 現像装置 |
JP5205031B2 (ja) | 2007-10-30 | 2013-06-05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現像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JP4951694B2 (ja) * | 2010-05-20 | 2012-06-13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現像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JP5171890B2 (ja) * | 2010-06-23 | 2013-03-27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現像搬送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現像装置、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クリーニングユニット |
JP5065459B2 (ja) * | 2010-08-23 | 2012-10-31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現像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US8737886B2 (en) * | 2010-12-20 | 2014-05-27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
-
2011
- 2011-06-27 JP JP2011141933A patent/JP5433637B2/ja active Active
-
2012
- 2012-04-11 US US13/444,422 patent/US8731443B2/en active Active
- 2012-06-01 CN CN201210180227.XA patent/CN10285477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4125661A (ja) * | 1990-09-18 | 1992-04-27 | Fujitsu Ltd | 電子写真装置の現像剤撹拌装置 |
JPH08220887A (ja) * | 1995-02-13 | 1996-08-30 | Minolta Co Ltd | 現像装置 |
JP2003005519A (ja) * | 2001-06-22 | 2003-01-08 | Ricoh Co Ltd |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7304450A (ja) * | 2006-05-15 | 2007-11-22 | Murata Mach Ltd | 現像装置 |
JP2009058597A (ja) * | 2007-08-30 | 2009-03-19 | Ricoh Co Ltd |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CN101515147A (zh) * | 2008-02-21 | 2009-08-26 |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 显影装置及成像设备 |
JP2010164691A (ja) * | 2009-01-14 | 2010-07-29 | Sharp Corp | 現像装置とこれを用いる画像形成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854773A (zh) | 2013-01-02 |
JP2013007962A (ja) | 2013-01-10 |
US8731443B2 (en) | 2014-05-20 |
JP5433637B2 (ja) | 2014-03-05 |
US20120328334A1 (en) | 2012-12-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171890B2 (ja) | 現像搬送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現像装置、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クリーニングユニット | |
US20140376970A1 (en) | Development device, and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 | |
CN102339001B (zh) | 显影装置和具有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 |
CN105093878B (zh) | 输送装置、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
CN102645873B (zh) | 显影装置和成像设备 | |
CN102854773B (zh) | 显影装置与成像设备 | |
CN102629093B (zh) | 显影装置和成像设备 | |
CN102375374B (zh) | 显像设备和设置有该显像设备的图像形成装置 | |
CN102193418B (zh) | 显影单元和使用该显影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 | |
CN102236298B (zh) | 显影装置以及具备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 |
CN101063858B (zh) | 调色剂盒 | |
CN102955400B (zh) | 显影装置和成像设备 | |
US8660466B2 (en) | Development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 |
CN102129192B (zh) | 显影装置以及包括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 |
US20110182624A1 (en) |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developing device | |
JP5224120B2 (ja) |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4951679B2 (ja) | 現像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
US8891991B2 (en) |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5941941B2 (ja) | 現像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9210720A (ja) | 現像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